小组合作教学的建议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组合作教学的建议(推荐11篇)

小组合作教学的建议 篇1

建议1:

在通晓课标、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备课时要有意识的变“教案”为“学案”。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课堂、问题生成的课堂。同时必须了解教学班小组的配置、组员分工、编码及学生层次。

建议2:

在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环节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必要性;在不涉及“探究”的问题解决时可以 “小组合作学习” 介入化。

建议3:

课堂上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讲,学生能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出的问题教师不讲,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根本不能解决的问题不探究。

建议4:

课堂上要给学生留足展示学习成果的时间,“展示即暴露”,一定要学会从学生的展示中明白学生学习的成效:会了的和不会的一目了然,谁会了和谁不会也要一清二楚。建议5:

课堂上教师该讲的一定要讲,而且要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必须是在学生成果展示之后讲,要善于点拨、善于升华。

建议6:

课堂上教师要有教学控制力。要善于走下讲台巡视、查看组织学生学习情况,发挥组织、指导、促进、合作的功能,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调控。

建议7:

教师要课堂上对学生要求指导到位。学生自主学要静,问题交流和讨论声音要轻(不影响周边学生学习为原则),展示成果声音要洪亮,表述要规范清楚,补充要积极,评价他人要诚恳、合乎情理。教师要善于鼓励代替过分指责。

建议8:

教师要课堂上对小组的评价或小组考核要考虑到智慧和技巧,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同时要在每节课结束时,对整个班级学习小组的表现做以公平公正的评价。建议9: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策略上具有定向性(介入分层教学的实施)。

不同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 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同一层次的学生同台展示

建议10:

教师要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策略上具有层次性:

“一对一”的“对学”交流。

“对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与高一层的交流。小组内“群学”交流与探究。

建议11:

教师要在课堂上把黑板的利用率做到最大化:

小组合作教学的建议 篇2

一、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小组合作探讨学习, 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包括: 教师进行分组以后, 由于目前小组学习实施不完善, 大多数学生能按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去学习, 但只是一味地走过场, 没有真正地利用好小组学习这一平台而去学习, 还是存在自己单独学习的习惯, 不愿与别的同学探讨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 教师上课方式不能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 还是单纯的灌输式讲课, 学生课上积极探讨的机会不多。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去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教学, 实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不公平; 学校投入不够, 小组学习用到的设施还不完善, 实行有一定的阻碍。

二、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 合理分组

如何做到合理分组, 就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不足。将学习层次, 性别, 性格以及民族等方面不同的同学分成一组。而且还要考虑到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差不多。可以避免小组中个别同学不满意分组情况问题的出现。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同学之间可以互补,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会避免出现小组学习“走过场”的局面。

2. 明确分工

小组学习中要做好明确分工, 可分为操作者和检查者。小组中首先要选定一个小组长, 其他人或者是监督员, 记录员或者是发言人等角色,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去定夺。而且经过一段时间角色进行互换, 方便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不同的工作, 也提高能力。例如, 在讲冀教版六年级的《穷人》一文时, 涉及到要了解当时俄国劳动人民的生活背景资料收集时, 就要进行好分工, 小组长安排学生承担收集背景资料, 人物了解, 课文大意等人物, 然后进行整理总结, 节省了时间, 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里面, 都得到了锻炼, 提高了学习效率。

3. 教师教学要灵活, 调动小组学习积极性

教师不能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而忽略了学生上课发言的权利。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抢答加分的方式, 到最后期末考试会给予相应的奖励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采取让学生讲课的方式, 由小组轮流讲课, 每个小组做好整理总结之后, 推选一名同学上讲台讲解, 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这样既可以营造课堂积极的学习氛围, 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都能够参与其中。

4. 学校加强重视, 加大投入

学校可以采取试点的方法, 在发达地区先进行试点, 取得成效之后, 再一步步往其它地区推行。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投入比较大, 一般的课堂教学设施不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对教学设施进行改造。例如, 课桌可以改成圆形, 方便学生课上交流。

三、对如何做好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讨

1. 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很重要。要想学习取得成效, 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 外界环境也很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建立平等, 民主的师生关系, 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时,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很重要, 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所以, 教师要尽量地让学生感到平易近人, 态度谦和。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集中力增强, 课堂学习氛围良好。还有就是教师对学生应该多多鼓励,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答案, 要问一问为什么, 试着让学生讲一下思路, 有不对的地方及时地指出, 应该怎么去想才更好。

2. 发挥合作功能, 把握合作学习机会

发挥合作功能, 要做到预习合作, 课堂合作和课外拓展合作等几个环节。课前预习能够起到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作用, 课前预习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淡化教学难点的功能。例如, 在讲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 教师先给学生抛出问题: 鲁迅先生是谁? 作者为什么要写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具备什么样的品格? 还有就是同学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去介绍鲁迅先生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可以有目的的调动学生的趣味性, 很自觉的做课前预习。课堂合作, 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遇到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进行合作探讨, 这样能够让让学生集合小组共同的思路来弥补单独思考想不明白的地方, 茅塞顿开, 提高探讨的兴趣, 也使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课外拓展合作, 可以采取双休日聚集在学校学习, 检查作业的方法。先由成员小组互相检查, 找出错误, 然后再由小组组长检查, 也可以由每个小组组长合作进行检查, 指出不足, 进行完善。学生之间进行检查可以形成一种竞争的学习氛围, 在共同进步中个人也得到发展。

3. 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

组织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讨论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 多角度去认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让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开展讨论,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 任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没有了以往的课堂上的顾虑, 就会很容易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相信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 学生能够想出更多的创新答案, 并且从中获得学习的兴趣。在讲解冀教版小学语文《跳水》这篇课文的时候, 要问学生们文中如何表现猴子特别放肆? 孩子又是为什么要爬到桅杆顶端? 船长又是为什么要拿枪瞄准孩子?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不要先给学生答案, 学生一般都做好了课前预习, 对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后让各小组进行讨论。结果, 在全班进行交流过程中, 有一个小组创造性的将数学概率引进语文课堂来分析, 解决难题。这一创新发现让在场的全班同学都十分的振奋, 感到很惊喜, 小组得到了全班以及教师的鼓掌。通过实践, 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对一些重难点进行体会, 然后再开展小组合作讨论, 发挥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 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 多为学生考虑, 努力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去自己动手, 动脑, 动口。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巩固知识, 拓展知识。学生之间的互补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层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 可以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有时来自同学的表扬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只需简单一句真诚的表扬, 一个赞许的目光, 一个真诚的微笑, 一个伤心时的拥抱, 等等。小组合作学习要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学会与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陈海青.如何构建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模式[J].读写算, 2012, 12 (09) :127-128.

[2]杨冬梅.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华章, 2013, 13 (20) :121-122.

小组合作教学的建议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 小组合作学习 效果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海口经济学院校级教改课题“行动研究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项目编号hjyj2015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14-02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被认为是国际上近50年来最重要的教育改革理论之一, 也是成本收益最好的教育改革实践。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Johnson)认为,合作学习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丰富了教学组织形式,并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者的关注、实践与研究。在国内,大量的文献表明,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中小学应用比较多,试验的科目比较全面,试验的效果也比较好,但是在大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还比较少;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更加需要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更加需要有自主学习能力,更加需要一种宽容的心态和与人协作的心理来适应未来职场的需求。因此,加大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就成为众多研究者及一线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笔者通过对海口经济学院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与实践研究,期望找到适合大学英语的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海口经济学院负责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包括我自己)一共46人,访谈中发现有23.9%老师(即11个)没有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原因是因为学生基础差,没有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13%的老师(即6个)在以前的教学中采用过小组合作学习,但现在没有再用,原因还是因为现在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很差,任务执行不起来。 他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适合人数不是太多的,且英语基础总体还不错的班级。63%的老师(即29个)有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们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小组课前预习收集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小组情景对话、小组制作主题PPT或视频、 小组讨论问题、小组戏剧表演、小组讲解课文,小组读课文、小组完成课后作业等。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活跃课堂的气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热情都有所提高,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但他们对于大学英语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表示不太满意,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访谈结果显示我校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我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且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淡薄,结果就导致大部分小组活动演变成优秀学生的个人秀,如何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均衡学生的参与度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

2.大部分老师的分组都是课堂随机分,或学生自愿组团。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性别、个性特征、学习能力、英语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这样容易造成组内成员机会和力量不均衡,组间力量也不均衡,竞争不公平。

3.小组活动的任务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学生不感兴趣,且任务形式较单一。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没有详细说明任务目标要求,任务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好,导致在分配任务时没有很好的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布置。

4.很多小组活动在课堂随机布置并完成,只是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需要时间,小组完成任务需要时间,教师检查小组活动需要时间,比较占课时。且对于基础普遍不好的学生而言临时发挥难度较大。

5.大学英语的考核方式都是卷面考试,没有实用口语技能的实践考核,所以习惯应试的学生也不重视语言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也不珍惜小组合作学习中使用语言的锻炼机会。

6.评价不到位、不全面,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基本是由教师担当,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了对个体的评价, 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也没有发挥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及自我评价。

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笔者在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进行访谈后,归纳总结的建议如下:

1.教师宜在班级中强调小组合作意识,在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中,真正地合作意味着彼此接纳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和共同携手进步,这是合作的本质也是合作的最高境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并学习之。 比如在小组制作英语主题PPT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可能英语不好,但他擅长PPT的电脑制作或图片的收集,对此他们就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而PPT中的英语表述是大家的弱点,如果小组中英语好的成员都能看一遍, 你看一遍发现这个错误,她看一遍发现另一个错误,第三个人看的时候可能又会发现其他的错误。这样下来,这个PPT中的英语表述就会越来越好。PPT制作完毕,大家再一起观看学习。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小组成员通过相互交流、协同努力而完成一个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彼此欣赏,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2.设置的任务要有吸引力,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且宜多设计开放性的任务,比如情景表演、小组制作某个主题的PPT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开放性的合作任务与封闭性的任务(有固定答案的任务)宜交错,以增加任务的变化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参与意识。

3.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正确的角色应该是设计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从学生最初的分组, 教师就要给与一定的指导,不能让学生自己随机随意分组后不管不顾,而应该是在学生自己进行自愿分组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进行强弱搭配、男女搭配的异质分组调整,并选出有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的组长。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外,还要把任务详细地布置下去,对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分工进行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及步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宜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现时,教师适时有效的评价及改进建议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在教学之余,教师要善于利用书本及网络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究解决方法。访谈中,所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都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当问及“您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何改进建议时”,有相当部分教师的回答是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如果教师善于进行教学反思,会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提高。

4.考核及评价标准宜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对促进小组学习的学生参与度有很大关系,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有助于衡量每个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大学英语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分为卷面考试和口语实践两方面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重视英语口语的操练,珍惜小组合作学习中说英语的机会。在访谈中,当问及“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什么问题?”时,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谈到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任务几乎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做,其他学生则坐享其成,搭便车。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分为组员之间的组内评价、各小组的组间评价、教师所做的个体评价和整体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我校大学英语课堂得到初步的应用,且大多数教师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丰富教学形式,课堂较活跃,有一定的效果,但实际的课堂操作仍有待改善以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笔者将基于本次的调查对我校大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行动研究,以期能找到适合大学英语的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红霞.大学英语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及其效果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38(6):812-815

[3]宋慧敏.“小组合作学习与训练”在学科教学论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48-50.

[4]娄阳.大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1-34

[5]南波.谈EFL课堂合作学习及其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1):150-152

作者简介: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 篇4

怎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呢?我认为,只有在学生有合作需要时,让学生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物体分类》时可以这样做的:教师提出要求:想一想,把你带来的物体分一分,你打算怎样分,为什么?教师刚说完,学生们马上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带来的东西太少了,根本不用分,也没有相同的物体。“要是几个同学一起分就好了。”一个学生提出来,其他学生也一起附和。教师同意了。于是坐在一起的几个同学马上围在一起,把各自带来的物体堆在一起,看着那么多的物体,他们高兴极了,积极发表意见,有的说,可以形状的不同来分;有的说,可以按颜色的不同来分;有的说可以按大小的不同来分;还有的说,可以按新旧不同来分;商量好了分的方法,学生们分工,立即动手。当教师再把要求重说一遍时,孩子们都兴奋的举起了小手。

践行“小组合作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5

宁晋六中-------王勉枝

对于我,一个70后,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20年有余的老师,老旧的传统教学是入教以来最早接触的,一贯的“先入为主”在我这也是根深蒂固,在学校提出:“小组教学”的初期,我带着许多困惑,新奇还有点抵触的心理进入课堂教学,然而,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发现“小组教学”的确有好多优点,现将我对“小组合作教学”的一些实施方法和心得体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合作在数学课堂中,第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前预习,这个预习时间往往安排在授课前一天晚自习,要求小组长组织本小组的预习,按照课本来填导学案的预习导学,将新课的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懂得和不会的用特殊的记号笔标注出来,这也是第二天听课的重点和的讨论的重点,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如果预习走了过场,这样上课就没有了时效,第二个环节是课上的预习展示时间,首先出示了学习目标以后,小组核对预习导学,有不会不懂得小组内先解决,解决不了的小组将问题写到该小组的黑板上,这个环节基本上5分钟,我将收集的问题引领大家扣本节知识点解决,也将本节内容出示在了黑板上,第三个环节就是合作探究部分,也是整堂课的灵魂之处,以前这个环节自己老是处理不好,往往改不了自己唱独角戏的情况,真正的改变是从去年外省市来外校学习的那个时候,一是自己要准备课,二是听了几节示范课以后,尤其是张少雄,张建新,王涛等老师的课后,收获非常大,这些典型的例题一定要敢于让孩子自己解决,而不是急于出示答案,我现在的做法往往会交给学生先解决,解决了得鼓励他们敢于上台来讲解,课堂上往往会我说将课堂交给他们时,好几个学生争先恐后的上黑板找位置,抄题或画图,迫不及待的要讲了,这些孩子往往是课前已经将题研究的差不多了,所以可能有些孩子还没有把题看完,别人已经要讲了,这样我发现了两个问题,愈是这些积极地孩子,数学成绩愈加优秀,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给这些孩子展示的舞台,给了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在这个环节上我也有我的困惑,怎样让这些不爱发言的,成绩差一点敢于上台,我目前的想法和做法是,等问题讲完后,小组的谈论时间就到了,一定要留一点时间,小组中互相讲一讲,让这部分孩子好好理解一下否则他们会跟不上课堂,时间长了,数学成绩就会被拉下来,另一方面,从量化分上鼓励激励他们敢上台,敢讲出来,对课堂就有了兴趣,就会对知识掌握的更好。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堂检查,将本节重要知识点已习题的形式出示,来检测一下本堂内容掌握情况。再次,小组教学的优势体现在班级管理上,作为一个班主任,班级的管理是一个非常琐碎和繁重的事务,班级的六七十人从纪律和卫生到学习的方方面面,自从实施了小组以后,好多事情变得不再那么让人头痛,首先是人数管理的变化,以前只是几个班委在帮你,可现在分成六七个人的小组,有了这么个组长,好多事情特别好办,你只要把大任务分配给组长,任务基本就能完成,除非有特别不听话的,那么这些极个别组长管不了的也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当然小组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下大工夫琢磨才行,最关键的的培养有责任心的组长,首先要求小组长以身作责,学习上和行为习惯上给大家做出表率,还要对小组成员一视同仁,处理事情奖罚有度公平公正,选小组长是时,基本按照考试前几名,但也可能做个别调整,比如,在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时,杜梦晴同学就考到了前十,但这个小女孩性格内向,说话从不敢大声,管理一个小组明显不能胜任,怎么办呢,我就把这个学生喊到教室外面,我这样说,梦情,老师恭喜你进了前十,咱得当小组长了,你有什么想法,她很难为情,说了一堆推辞的理由,我就和顺水推舟的把组长这个位置给了2号,在班会课上给全体学生给组长树立组长的威信,要对组长的管理在课堂上严格服从,如果对组长管理有意见,可以课下和老师反映,我在做处理。利用小组管理自习课,效果明显,我首先声明,纪律班长协助值日班长记录本自习课的情况,那组有违纪的首先是这个组长没有尽到管理本组的任务,等到每天的做完操的大课间,只要你留意就,就会看到八班里正在开小班会,体委会把前 一天的值日班长表拿过来宣读违纪情况,男生是十个俯卧撑,女生是二十个蹲跳起,处罚的就是违纪多的个人和 小组长,让孩子们都有个明辨是非的认识,组员做的不对该处罚,组长没有管理好也该处罚,这样就是在违纪的学生,由组长受罚这档事他也就该掂量掂量了。管理一个小组如图管理一个班级,小组管好了,自然班级也就管好了。我们班有一个组长叫王颖娴,我就发现,这个孩子管理那个小组那个小组就进步,平时表现就非常好,学习气氛就浓,就连班里最捣乱的学生去了颖娴组也会很的听话,班会课上,我让这个孩子谈心得体会,她谈到“大家要有团结意识,二是要分工明确”其实呀,我觉得人家能当好这个组长除了责任心,心比较细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真正的想去帮别人。即使脾气不好,只要出心是帮助别人,没有人会拒绝改变的。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挺有成功感的三件事:

一是小组作业条的使用,是我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实施的,我回给班里小组每个小组发一本手掌大的即时贴,每天晚上晚一下课后,小组长会碰一下头,核实一下当天的各科作业,横排写到作业条上,竖排是小组成员姓名,要求每个人做完一样在所对科目上化对勾,第二天早起组长会把作业条沾到我办公桌上,谁没有完成哪一科一目了然,我觉得这样对一些没有计划的孩子是一种督促,有了事做就不干别的了。晚二的课堂纪律就好了。

二是小组管理还可以在大周作业里发挥作用,我们班除了有微信群以外,还有小组群,考虑大群里人多,都往大群发作业不好管理,我跟小组长提出每个小组长还建了小组群,就六个成员,这样每个小组长每次大周时周六晚上十点前汇报本小组作业进度,那么小组员只需要这个时间前把作业图片发到小组群里面,到时候小组长汇总一下,将汇总结果发到大群,这样就能管理作业了,虽然有时候也能听到说不会的作业又从小群里抄的,但我觉得还是利大于弊的,即使你不在乎作业进度,但是群里面一直在汇报别人都写起了,我觉得即使是学生能沉得住气,家长也就坐不住了,也得催孩子赶紧干正事,这个假期我们也是如此,我这个人有点懒,有时候只是提要求,不怎么督促,所以有时候初心挺好,达到的效果不很理想,我的体会是我大群里布置事情是要具体,要通报落实情况,效果会更好。所以这一点上我也要改进。

在最近召开的期末家长会上,学生评议一栏中除了我的评议还有小组长的评价,事前我和几位小组长沟通,要求他们给小组员评议时要从课上表现,课下作业,大周作业完成情况几个方面来下评语,要有优点和缺点,写好了让我先看一下,然后在家长会现场组长对家长读一下,也许家长看来老师给孩子下评语,有时候爱戴有色眼镜,觉得只从成绩说事(不过我觉得有时候还真有这么一点)但一样的话从学生嘴里说出来就不一样的感觉,孩子总不会说谎吧,事实证明,这个环节是家长会最精彩的一段,当组长上台说组员的表现时,每个家长都听的聚精会神,其实,在组长眼中的那个学生可能才是最真实的那个人。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上的一点感悟和理解,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 篇6

一、成功实施该模式的要素

1、优化组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四人为一小组。每五、六周改变一次编组,轮换组长,给每个学生创造相同的机会。

2、分工合作。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组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3、团结互助。让学生懂得自己与小组同学是浮沉与共、休戚相关的,自己的成功有赖于整个小组获得成功。

4、正确有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不同的学科,甚至是同一学科的不同学习阶段,合作学习的实施不应千篇 一律,必须实施多样化的合作学习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

二、成功实施该模式的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明确目的。在实施该模式的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自主预习。在充分预习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努力完成课文所涉及的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包括课本中的课后练习,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并把不会、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写进“问题生成单”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给任课老师。

2、创设情境,合作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接下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生成单”与小组同学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形成“小组问题生成单”,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老师只是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3、引导归纳,全班交流。小组或团队内部进行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或团队的报告员代表本组或本团队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教师了解每个小组或团队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或团队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或团队介绍解决办法,进行小组之间或团队之间的交流。

三、成功实施该模式的效果

1、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懂得了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尊重;通过交流展示,课堂因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变得具有活力。

2、小组教学显现成效。小组合作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化整为零”,这样“小组合作教学”将分层教学推向了极致,开创了分层教学的全新局面。

3、教师工作状态的转变。由于小组合作教学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课题体系,同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所以教师始终会处于一种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收获的状态之中,教师的兴趣得到了保持、精力得到了集中、激情得到了激发。

小组合作教学的建议 篇7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 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使学生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 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 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使其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

教师在指导合作操作时, 要有意识地设计有利于合作的活动, 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合作中, 相互帮助, 相互提高, 相互促进。充分利用合作的机会, 在合作中发挥每个人的智慧, 交流每一个人的独特感受, 在交流中获取不一样的见解与想法。

例如在学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后, 我要求学生把该篇文言文改编成课本剧。各小组立即行动起来, 有的小组改编成古代版, 有的小组改编成现代版。同是现代版, 有的小组改编成语言高雅的正装版, 有的改编成诙谐幽默的搞笑版。每个小组成员各显神通, 各尽其才, 有的两人合作写剧本, 有的动手操作制作道具, 有的成了导演, 其余同学选取适合自己的角色自行排练。每个同学在此次活动中, 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都能发挥个人才智, 又能很好地与组内其他成员合作。他们完成速度快, 上演质量高, 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多进行类似操作, 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养成合作的习惯。

实践证明, “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它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于学生合作意识与自信心的培养;它还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 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互动情感交流, 增进了同学关系。

我回顾近几周来上过的每一堂课, 觉得收获都很大,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受传统学习习惯的影响, 以及组织实施策略还不完全到位, 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有时形式多, 实效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 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从学生的参与来看, 部分小组成员尤其是后进生没有积极参与到交往过程中, 还是把自己作为独立个体。

无论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高, 还是学生的自信力不够, 其实都与老师的引导有关。如何把一个班集体的所有成员都纳入到活动中来, 需要花很大的力气。这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层面上了, 可能要在课堂之外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 既要了解这些学生在想什么, 又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 更要了解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哪个层面上, 这样才能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活动吸引他们参与, 也才能把这些迅速地带入集体并且融入集体, 小组活动的学习模式才有意义。

其次, 有时把问题一提出就直接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 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灵魂和思想, 不是老师想怎样指导就可以怎样指导的。既要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 又要保证学生思考的兴趣, 这些在平时的教学中, 是非常难以拿捏的。所以, 老师一定要在教学准备时, 做相应的准备。

再次, 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空太大, 学生不知道该合作什么, 讨论什么。

“三结合”的方法就比较适合。文本、学生、方法, 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 这样设计出来的学习目标会更贴近学生, 贴近文本。

第四, 有的合作讨论根本没有时间的保证, 几个学生凑到一起还没讨论几句话就结束了, 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最后, 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习惯的良好培养而变成了学生说笑或玩耍的机会等。

我认为, 为了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主要应思考以下几点。

首先, 每节课只有四十分钟, 学生在讨论问题时用的时间肯定要比教师单纯讲的时间多, 时间怎样合理地分配。

其次,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不爱说话, 认为还是老师讲学生听更好, 怎样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次, 要选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当学生的确遇到疑难或意见不统一时合作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

最后, 合作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 合作学习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 合作气氛要民主, 要各抒己见, 诚心参与, 并且要有时间保证。

另外还有很多细节, 如小组人员的搭配, 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独立思考问题、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等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关系, 如何激励学生交往的热情, 等等, 都是在实施这种教学方式过程中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尝试 篇8

关键词:合作;交流;教学模式

一、促进认知和情意的发展

小组合作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强认知兴趣,学生有机会在轻松的气氛中听取和采纳他人的见解,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有限时间内辨析、取舍、评价、重组知识乃至创新,形成主体知识网络,这种教学情境在学生大脑中不易消失,甚至会保持很久。对于不善思索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体验和感受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认识到积极探索、大胆想象的价值。对优异者则受益更多,这種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宽阔的舞台发挥其辐射力,充分表现其认知、情谊魅力,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向别人学习。

如教《五彩池》一文,在学生充分感受五彩池的神奇后,提出难点问题,结束句“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意味着什么?交互讨论,学生热情高,各抒己见、彼此启发、分析、提炼、有的组员间争得面红耳赤。结果6个小组有5组代表发言很精彩,他们不但能说出这句话旨在突出人间五彩池的美,而且能体会作者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热爱。

二、锻炼竞争与合作能力

小组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愉快。为小组而奋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组员十分珍惜时间,紧张而密切合作,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分析、吸收别人的想法,使开放的思想不断融合,语言也更明晰。不知不觉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习得了人与人交往的更多技能。小组中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善表达,有的善归纳他人意见,有的善组织活动进程……彼此互助,取长补短,逐步确立学生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为今后竞争、合作创造了可能和条件。

三、注意事项

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应注意几点:

1.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动作用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个体,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必须遵循“团体动力学说”的原理,使小组、班级等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把学生集体作为认识的主体,使之发挥作用。

2.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进行教学

要充分考虑到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练习题的编排、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等,全方位调控,积极创设一种团结、协作、和谐、上进的新型学习氛围。

3.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己意愿的前提下适当调整

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性别、性格、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每组4~6人组成并适当分工,以利操作。同时注意人员的组合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更广。

四、运行程序

教学模式的运行程序如下:

1.复习铺垫

这一环节主要是复习旧知识、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导入新课。教师要注意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一开始便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

2.小组活动

(1)出示课题,寻找目标。通过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和课前的预习,寻找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效率。

(2)根据目标,自学课本。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难。

(3)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有序的讨论。让学生讲一讲看懂了什么,还存在哪些疑问。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讨论,并准确、及时地加以调控,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讨论的形式可以围绕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或疑难问题、概念形成、公式推导规律的提示,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走。

(4)汇报情况,组织交流,解决疑难。各小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后,由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情况,并提出疑难,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解决。

(5)归纳整理、总结学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形成系统,并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法,交流学习体会。

3.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根据本节课教学目的和重难点,设计好阶梯性的练习,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编题、答题的形式。

4.质疑问题,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篇9

(一)合作小组的调配组建,既要依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又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做到扬长补短,各尽其才,让每个学生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增值。

(二)熟练掌握合作技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制定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合

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制定明确的协作分工,小组合作的基础是小组个体的独立思考与学习,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同时,小组分工是小组合作的前提。

小组活动容易因责任分散而让学生产生依赖他人、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在小组合作中,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记时员等。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中心发言人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如果学生活动角色相对固定,缺乏动态机制,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制定小组角色分工轮换的常规,以维持小组平等的机制,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四)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不清楚时,教师要再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五)及时展开交流评价。

由于分工具体,学生的信息往往可能有些偏窄或者片面,研制的作品难得十全十美,所想到的问题只是一己之见。另外,活动时间较长,过程较复杂,一些问题,一些收获会不时的出现。为保证小组的有效合作,发挥集体的作用,要及时组织交流。

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方面,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上课每做完一次练习,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快,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检测策略 篇10

【微型问题】如何检测学生的练习效果?

【策略】:

1、独立思考,练习精批细改。

适量的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效果的方法之一,教师认真选择部分习题精批细改,对学生读题是否仔细、组织答题语言是否规范、审题是否扣住中心字眼老师会了然于胸,针对课后的辅导教学就能对症下药,这样的练习足可以让优生吃好,让学困生吃饱,让课堂学习更有效起来。

2、小组互评,练习查缺补漏。

为了夯实基础,教师可以适当采取小组互评的方式处理部分作业。例如:生词听写。学生在小组内结对帮扶、互评互改的记忆效果要远比一位老师在讲台上歇斯底里地重复讲解有效得多。又如:学生的作文初稿,教师可以采取邻近小组的同号同学之间互评互改的方式来修改,一个错字、一个标点、一个病句等都不会逃过学生的“法眼”,相反同学们的一些好的开头结尾、一些精彩的词句、一些巧妙的自然过渡都会让批改的同学获益匪浅。

3、小组展示,练习精益求精。

评讲练习及试卷成了部分老师照答案宣科的时间了,殊不知台上老师讲累了,台下学生也听乏了,这种师生不双赢的评讲方式早该摒弃了。例如:双基测试卷的评讲。首先让学生在自己订正错题的基础上询问小组成员,疑难问题做上标记组间询问,最后用抽签的方式指定小组上台评讲指定的题目,每个学生都有了订正练习的动力,这样学生人人动了起来,人人参与了进来,人人会将练习精益求精。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89

一、合作性学习的界定

合作学习是从学习组织形式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相对于个别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20世纪80年代,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的广泛关注。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是: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完成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和,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具有的素质。

二、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课堂学习策略体系。英语课堂上组织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是基于以下一些基本策略:

1. 实践策略——勇于合作,提高语言技能

科学工作者发现知识、取得科研成果的过程,基本上是猜想、实践和实验的过程。人的思维活动是隐性的,只有让学生实践、让学生讨论、让学生交流,才能充分展示其思维的准确性、有效性。但是,中学生学英语时往往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或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同起来,根据本族文化的模式、思维定势来理解、思维和表达英语,因而常产生误解,造出病句。这时,教师应注意鼓励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见解,供大家参考、研讨;并适时组织学生辨析、判断,得出正确的表达方式。小组实践和集体研讨既保护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积极性,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自己的表达方式是否正确,而且还知道为什么。反復实践,有利于学生形成双语思维模式。

2. 问题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情境。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合作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上课伊始,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趣味性去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好奇、渴盼的境界,在头脑中形成多种疑问,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3. 创新策略——解决问题,全面提高素质

学生通过合作、实践,既获得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进行“再实践——再认识”活动。这不仅巩固和扩展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英语中有许多情境表达具有相似性。根据情境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推,可把一个语言点与另一个语言点联系起来,由此及彼,产生启发,触类旁通。这样,既避免知识间的混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再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分析系统内各语言点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有效地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整体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探究真理的习惯,培养独立的人格,正是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所在。

以上教学策略充分展示了合作性學习在英语教学中实践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探索真理的唯一正确途径,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处于动态学习之中,体现了学生是教学主题的合作性学习理念。

三、对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1. 进行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的前提。合作学习分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积极氛围。但每次同样的组合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笔者认为,可以结合使用“随机组合”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方法。偶尔的随机组合能增加新鲜感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完成某任务如课堂辩论时则可把全班分成“正方”“反方”“中间方”等几组,将观点或兴趣一致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实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使语言实践和个人观点保持一致,增强语言使用的真实感,使每位学生觉得的确是有话可说。

2. 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再直接传授知识,但并非无所事事,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甚至是参与者,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活动成功开展。具体地说,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到应起如下作用: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合作性学习由于其具有问题性、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内化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英语作为中学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实施合作性学习,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上一篇:集团门卫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c2c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