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反思(通用11篇)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1

何玮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学常常不尽如人意,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主观与客观原因实在太多,在此略谈几点,或许能引起同事们的一些共鸣。

一、分册复习只是走马观花,没有落到实处。

一个单元一般是安排一周的时间,一个单元有四到五篇课文。平均每个单元用时两到三节课。第一节读课文,做三件事:1.课文主题;2.文章特色;3.重点段落。第二节做练习,做三件事:1.做配套练习;2.校正答案并记忆;3.疑难讲解。当然整个复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但很多学生一节课连几篇课文都读不完,就是完成了三件事,学生好像对课文还是不熟悉。第二节时做练习时全是翻书做的,几个生字词注音都不会,更不要说释义了,还有做阅读理解时总依赖答案,有的学生甚至到了没有答案就不能下笔的地步了,看来以前的学习陋习实在太根深蒂固了。再就是记忆时总喜欢死记硬背,对以前学过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都不记得了。如此现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复习给人的感觉就是走马观花,作用不太大。看来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还要多教学生学习方法,每个单元不同课文应该有所侧重,在上一年的基本篇目上多花一点时间,我想不会错的。另外还要在反复记忆、反复训练、反复教解题技巧和方法上做文章了。再就是哪怕一

节课少做一点事,也必须要让学生所学知识落到实处。

二、教师备课只是大致设想,没有考虑周全。

一节课效果是不是很好,和教师是否作好充分的准备有很关系。复习课更需要有充分的准备。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首先教材自己是否熟悉,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练习设计是否典型,重点是否把握,解题方法是否教或帮学生归纳,学生在课堂上是否都参与且完成学习任务了,这些都需要考虑。不然的话,很多都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还有,我发现复习课时,教会或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很重要。学生在复习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拿到需要背诵的课文就一背一节课,根本不考虑其他的事,结果是许多很重要的事没完成,而那篇课文也没有记住,做了很多无用功。再则学生在复习时根本不喜欢动脑筋,更谈不上归纳学习了,在读书时从不拿笔,只动嘴不动手不动脑,致使复习方法呆板,效率极其低下。

从以上的现象来看,教师在上课前有必要帮忙学生把许多知识点归纳在一起,用试卷印出来发给学生记忆,还有就是帮忙学生把需要归纳的知识要点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归纳。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的,如果考虑不周全,学生的复习可能效果不大。

三、作文教学中只是流于形式,缺乏整体规划。

作文训练都是自己的一套做法。作文内容、时间、批改等都没有交流统一,布置几个作文题目随便让学生写写。如此下去只会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其实在作文上,应该根据中考作文要求,认真进行有计划地训练,在主题、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书写上,还有不同体裁,特别是记叙文和一事一议的作文上应该加大训练量。再就是教几种公式作文、背几个典型作文材料、记几句优美句子,能让学生在作文时用到一点点也可能让作文增色一点。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2

潘涌教授认为, 要突破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是要确立起积极语用的语文目标观, 使语文教育的目标从对言语接受 (认知、理解、记忆和鉴赏) 走向言语表达, 从言语表达走向言语表现;阅读教学要变师传生受、师问生答这种单向型模式为无封闭、多维度传递模式 (其中核心要素是学习主体的言语实践活动) , 从而从本源上拓展学习者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习者的个性表达、审美表达和创意表达能力。潘涌教授组织全体学员观看和讨论杜郎口中学九年级语文《古诗词专项复习》视频, 并以之作为进一步探讨积极语用背景下的母语教学的专业平台。

视频简介:

只需在百度上进行“杜郎口九年级语文视频”搜索, 即能找到这节《古诗词专项复习》视频课。为方便读者理解起见, 笔者实录视频课内容。

视频实录:

教师:我们对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六首古诗词进行了专项复习, 今天要求每个小组就其中的某一首诗或某一篇进行复习展示。请各组把重点诗句写在黑板上。时间为10分种。

(这个教室没有讲台, 前面墙上赫然挂着“我参与, 我快乐, 我自信, 我成功”的鲜红标语。教室内有三面黑板, 课桌以小组围坐的形式分布, 共有六个小组, 每组七八人。每一组都有自己的黑板“阵地”。教师安排板演后, 学生活动似乎有点乱, 学生或在黑板上板演, 或在板演者旁边指点, 或在练习朗诵, 或在桌子上奋笔疾书。教师未对学生加以课堂控制)

教师:下面请各小组按顺序上台展示, 各小组比一比, 看哪一组展示得更加精彩。这一节课老师尽量不多说, 把时间、空间、机会让给大家。如果在前一组展示完后, 你特别想说点什么, 请及时站起来点评。请大家做好记录, 在他人的展示中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

(以下为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第一组上台展示, 主题是《沁园春·雪》和毛泽东诗词)

学生1:梦中的人渐渐模糊, 英雄的人渐渐清楚, ……曾经的我还在梦幻, 早已失去不再留恋, 独自悄然离开, 而我的心依然存在 (以上为自编歌词填唱的流行歌曲) 。是呀, 那刻骨铭心的诗词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伟大的毛主席我们不能忘记,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我们更不能忘记。多少次, 那些战士们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 他们勇往直前。今天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 走进《沁园春·雪》, 去重温那段历史, 去感受那段前无古人的伟大业绩。

学生2:这首诗中, 抒发了作者伟大抱负的句子是“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山舞银蛇, 原驰蜡像”;运用想象的句子是“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承上启下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互文的句子是“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已抄在黑板)

学生3:这首诗,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抒情, 抒发作者作为风流人物要为祖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学生4:下面展示我们组课外收集的毛泽东的其他诗句。 (已抄在黑板上)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读到“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时, 把后一句读成“学不成/名誓不还”, 学生不约而同地齐声纠正为“学不成名/誓不还”)

教师:再读一遍。 (学生仍然读错) 读现代诗要会断句, 看看前面一句是怎么读的。 (这位学生读第三次时才读正确)

学生5:“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学生6:“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妆爱武装”。

学生7:滚滚长江东逝水, 南京这座令人向往的城市, 曾洒过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让我们重温一下这座城市历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 请听诗朗诵《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学生3:“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位学生把“沽”字读成“沾”)

学生2:应读“不可沽名学霸王”。

学生3: (纠正自己的读音) 不可沽名学霸王。

学生1:我也来朗诵毛泽东的一首诗《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声情并茂, 较为出色)

学生8: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的豪言壮语, 诠释了那一个时代的功绩。但这个时代又已被写进了历史, 今后的江山又落在了我们这些后来者的身上。下面请允许我引用一个神话典故, 以一首小诗, 去感叹那一句“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以下为学生自创小诗, 个别语句听不清楚, 未记全)

愚公移山, 人亦老, 唯恐志难酬。迫得高山让座, 使大浪托高。太行山上只一吼, 尽将千年梦用乾坤成就。心事不比东流水, 但为英雄指路, 阅尽人间春色。古往今来, 但凡心不死, 凭是万丈石山, 如风卷云天。王屋顶上远眺, 扶起千古红尘, 颠覆天轮。天下不济行船渡, 只待天神弄剑, 尽展前英风骚。试问江山谁作主, 千载轮回又重来。

一首小诗或许从幼稚中道出了一点真谛, 从毛泽东同志身上我读出了一句不可被推翻的真理:人活着就要活得有霸气, 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句颠覆乾坤的话语, 毛泽东酝酿了半个世纪。的确, 毛泽东成了风云人物, 历史也不会否认他的功绩。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 他的时代已被历史写在了过去。所以, 而今又轮到我去拔剑张弩, 去感叹那句“俱往矣, 江山谁作主, 非我莫属”。虽然, 我不能像毛泽东那样挥师百万、决胜千里, 更没有能力去缔造一个共和国并把她推向富裕的轨道。说句实话, 对于将来, 我实在没有底气, 但是谁说我选择了放弃, 又是谁说我只知道逃避。正如我的那首小诗, “人亦老, 唯恐志难酬。迫得高山让座, 使大浪托高”, 我现在要做的, 不就是去迫那一座山吗?“太行山上只一吼, 尽将千年梦用乾坤成就”, 我坚信, 正如毛泽东的枪声嘹亮了世界, 总有一天, 我王师万的震吼也将击撞整个天宇。“心事不比东流水, 但为英雄指路, 阅尽人间春色”, 我确信, 春秋史笔不会像东流之水, 一去而不可留, 总有一盏明灯会为天下英雄指明康庄大道, 去阅览人间极度风光。中考不是快来了吗, 胆小鬼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吓得全身发抖, 正如愚笨的企鹅禁不起天际的雷响;我要永远像那潇洒的海燕, 用翅膀去割开那道黑色的风暴。劳累和疾苦不是我关心的, 正如饥饿和疲劳不是长征中的毛泽东所关心的一样, 重要的是我获得了充实, 体验到了战斗的快乐。

(这位学生的原创小诗, 表达了对愚公移山精神和毛泽东革命精神的敬仰之情, 也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慷慨激昂, 豪情万丈。其他学生或站或蹲或坐, 无一例外都在全神贯注地倾听。他的演讲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教师:先请同学们说两句。 (学生未响应, 老师鼓励学生发言) 对于创作的力量, 即使是“太好了”三个字也是很好的鼓励。

(一位学生站起来发言点评, 但听不清楚)

教师:看了刚才的展示, 我有很深的感受, 这一组同学准备很充分, 尤其是最后一位同学的展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好像不是对诗歌进行分析, 而是一次演讲。相信后面几组的展示肯定会更加精彩。

(第二组上台展示, 主题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和离别诗)

学生1:朋友, 虽远隔千里, 却仍近在咫尺, 而最能表达这种感受的就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请听诗朗诵。

学生2: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辅以体态语, 普通话一般, 但抑扬顿挫)

学生3:请看我们组摘录的关于“离别”的诗句:“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游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句均已抄在黑板上)

学生4:这首诗写得开阔雄浑, 有着强烈的奋发向上的时代气息, 表现出作者高远的志趣、旷达的胸襟, 最后两句表现出远离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友情天长地久。

学生5:读了这首诗, 我的感触很深, 我想对我的朋友说:朋友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 朋友是失落时的欢笑, 朋友是生命中最美的彩虹。拥有朋友, 就拥有了幸福。“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远隔千里的朋友, 挥洒不去的回忆, 没有往日的欢声笑语, 你是否感到孤独?相信没有对方的日子里, 我们会更加珍惜自己。帆航万里翻不动, 路行千里思念重, 愿生命中永远开着灿烂的花朵。朋友送你一句话, 世间万物千千万, 与你为友全凭缘。虽然知道会分散, 我愿把你记心田, 回忆欢笑乐千年。纵然远隔千山, 相信千纸鹤会带着我的思念抵达你的身边。

学生6:朋友之间相聚的日子总是难留, 离别的日子有多少酸楚, 无言的泪水全都流入心谷。朋友温暖的话语, 让我找到了希望之光。朋友, 我心中的太阳, 我希望我们是人散而心不散的好朋友。

学生7:看, 天空那眨眼的星星, 是不是你的眼睛在寻找我的踪影;听, 黑夜里传的来阵阵歌声, 是不是远方的你在向我诉说着对我的思念。记得我, 别忘了我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学生8:《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一首送别诗, 它表现的不是缠绵悱恻的友情, 而是高远的志趣, 王勃面对朋友的分离, 表现的并不是伤感而是旷达的胸怀。

教师:第二组同学的展示颇为精彩, 欣赏他们的展示, 我仿佛听到王勃和元二离别时的对话。那么挥手一别之后, 天各一方的他们举头望月, 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请听第三组诗朗诵《水调歌头》。

(第三组上台展示, 主题是《水调歌头》和月)

(第三组所有成员:两位男生朗诵《水调歌头》, 辅以适当的体态语, 四位女生唱《水调歌头》, 朗诵和唱歌配合较为默契)

学生1:《水调歌头》表达了苏轼饮酒赏月时的人生感触,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写出了作者想象的情景,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向世间分离的人们发出了真诚的慰问和祝福。

学生2:我的感受是, 苏轼“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它将会化解你心中的愁苦。即使天各一方也不会感到寂寞, 是因为“天涯若比邻”的坦荡, 是因为“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学生3:下面请看我们组收集的有关月亮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我寂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学生4:“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月儿弯弯照九洲, 几家欢乐几家愁”。 (以上诗句均已抄在黑板上)

(一位学生上台, 改“我寂愁心与明月”中“寂”为“寄”)

教师:稍微细心一点的同学就发现“寄”字写错了。

学生4:读《水调歌头》, 我的感受是:人生有离别的痛苦, 有团圆的欢乐, 月亮有阴晴圆缺的时候,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都是自然常理, 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学生5:学生6:月, 这么皎洁, 这么明亮。在月光的皎洁中, 在月光的明亮中, 让我们的心灵随着月光放飞, 让我们的思念随着月光传递, 让我们的理想随着月光播撒。 (此为第三组的结束语)

教师:今天前三组的展示可以说是各组有各的特色, 希望后三组的同学用心解读前三组的展示,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展示得更加精彩。

观点交锋:

潘涌教授: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确立积极语用的教学观念, 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个性表达、审美表达、创意表达。同样, 我们今天的课堂上也真诚欢迎各位学员积极表达、畅所欲言。

杨金华 (温州乐清市芙蓉中学语文教师) :我对这节课持基本否定态度。第一, 整节课中, 我看不到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语言非常贫乏。第二, 由于教师没有发挥引导作用、组织作用, 课堂显得杂乱、无序。第三, 这节课缺少语文味, 不像语文课。第四, 学生的表达不是个性表达、创意表达, 学生是事先准备好发言材料, 甚至可能是事先演练过的, 缺乏真实性。第五, 诗歌专项复习需要教师点拨, 特别是诗歌鉴赏, 更需要教师教给方法。学生的浅层次解读肯定应付不了以后的高考诗歌鉴赏。第六, 这节课作秀的痕迹非常明显, 而且学生的表演、作秀有点过头, 平常课上学生肯定不是这样的。

陈锦华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师) :我的看法与杨金华恰恰相反, 我对这节课持肯定态度。第一, 这节课表面上显得有点乱, 学生或站或蹲或坐, 没有固定的位置, 师生是随着发言小组的黑板所在位置“倾巢移动”, 发言也不需要举手, 你方唱罢我登台——但表面的“乱象”下潜藏着有序。我们看得出, 每组同学发言的内容由课内到课外, 由朗读到解读再到个性化感悟, 逐层拓展, 逐层深入。第二, 学生的解读可能没有教师的解读有深度, 有的甚至显得很幼稚, 但毕竟是学生自己在解读, 而不是教师把自己的解读“填塞”给学生, 他们在课外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这是真正的“做中学”。第三, 这节课上, 学生确实在“作秀”, 而且非常投入地“作秀”。我想问一句, 课堂是谁“作秀”的舞台, 是学生还是老师?学生“作秀”,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尽管整节课学生都没有固定的位置, 但学生无一例外地全身心投入课堂。学生在“作秀”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让学生成为课堂“作秀”的主角总比教师唱独角戏好。第四, 教师的语言确实相对贫乏, 也许是教师要把展示的舞台让给学生。教师示弱, 意味着学生的示强;学生在示强的同时, 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教师的示弱, 是不是也是一种教学智慧?

潘涌教授:看一堂语文好课的主要标志, 是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否得到有效的砥砺和提升。以此为标准, 课堂组织稍微散漫一点, 无伤大雅。我们的语文教学, 特别是公开课教学, 过于强调“一分钟一分钟的流程”, 推崇精致、巧妙的课堂设计。其实语文教学的课堂形态可以相对宽松、自由一点, 回到本真状态。

杨金华:我对我的观点作一点补充。首先, 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我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基于文本体式, 应按文学欣赏的方式去阅读文学作品, 按小说的方式去阅读小说, 按诗歌的方式去阅读诗歌, 等等。初高中的诗歌教学要落实在诗歌的鉴赏上, 如炼字、意象、意境、意蕴等方面。学生毕竟缺少鉴赏诗歌的经验, 需要教师示范、点拨和引导;而这节课以学生的展示为主, 完全消解了教师应起的作用。其次, 我仍然认为这节课不是纯粹的语文课。学生的粗浅解读、作秀的表演, 相对于诗歌鉴赏能力来说实在是雕虫小技。课堂可以完全是学生的展示和作秀, 课堂可以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 但课堂必须要有质量和价值, 而如此粗浅的展示、作秀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多少价值?

斯文辉 (义乌市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 :我赞成陈锦华的看法, 另外我再补充两点。第一, 杨金华反对把课堂交给学生, 这是一种旧的传统观念在作祟。传统教育观念中重视师传生受, 教师始终独霸课堂的话语权和表达权, 而学生则陷入失语的境地。而这节课上, 学生的话语权得到了真正的回归, 学生的个性、思想都在充分的表达中得到了释放。第二, 关于语文味的问题。整节课上, 学生在朗诵, 在解读, 在阐述自己的见解, 在表达自己的感悟, 个别同学创作的小诗展示出不容忽视的才华, 这难道不是语文吗?另外, 课堂上学生学会了演讲, 这难道也不是语文?学生课前大量的准备工作, 提炼重点诗句, 收集课外诗句, 写感悟, 作小诗, 这难道也不是语文吗?我觉得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体式, 所谓按小说的方式去阅读小说、按诗歌的方式去阅读诗歌——这种说法本身是绕口令式的含糊。

潘涌教授:杨金华和斯文辉的观点正好代表了当前语文教学界的两种观点。有序之“乱”与无“动”之静, 何者为好?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对言语认知、理解和审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母语表达乃至表现的能力, 以母语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思考、体验和判断, 以母语表现作为智慧生命的独特风采。即使是稚嫩的表达或夸张的言语表现, 也远比保守的沉默或变相的复述要积极。理由很简单, 正是今天不成熟的言语行为, 蕴涵着明日言语行为成熟乃至深刻、完美之可能。看到幼儿跌跤, 便把他放回到摇篮中去, 这是愚不可及的。况且, 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 并不是所有学生的语用行为都稚嫩、夸张到令人发笑!从这层意义上说,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乱”得好, “乱”得还不够!至于“语文味”问题, 本无精确的定义。应该说, 围绕“语用”二字的所有活动都是具有“语文味”的。

赵洪琴 (绍兴市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 :我很同意斯文辉的意见, 学生的朗诵、演讲、阐述、表达, 个别同学创作的小诗展示出的是不容忽视的才华, 这难道不是语文活动吗?不具有“语文味”吗?学生课前大量的准备工作, 提炼重点诗句、收集课外诗句乃至写感悟、作小诗, 这难道也不是语文活动, 不具有“语文味”吗?当然, 我们应该意识到, 世上从无“完美之课”, 对于一堂课, 我们只能看主流, 而不必苛求细节。

潘涌教授:这节视频课中, 我们确实较少听到教师精彩到位的点评——这正是富有前卫性的杜郎口课堂随着被推广而必然要浮显出来的问题, 即教师本体素养的相对滞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并不是不要教师的引导、评点作用;恰恰相反, 教师的引导和评点要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但是, 我们的教师长期在指令型课程和教学中消磨生命, 被动异化为课程指令的消极执行者和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者, 渐渐丧失了思想特色、言语个性和教学才情, 至于宽厚渊博的人文底蕴和高远深邃的目光更是罕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 语文教师自身素养日益成为最严峻的“语文问题”, 这一问题与语文新课程的成败息息相关。因此, 杜郎口课堂在实现教学体制和学生角色解放的同时, 也警示我们:教师的思维品质、表达能力甚至人文素养都有待提高, 教师必须勤练内功!

庄平悌 (浙江泰顺中学语文教师) :这觉得这样的课堂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首先, 我认为杜郎口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是一种课程范式的转型。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充分释放学习者的灵性智慧和自由创新精神, 课程价值中心从学科内容本位转向生命本位、个体本位。其次, 我觉得这节课真正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学习者只有在表达的实践中才能学会表达, 只有在语文的实践中才能提高语文素养、习得语文能力;脱离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 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丧失最基本的动力与载体。这就好比鸭子只有跳进水里才能学会游泳, 站在岸上光学不练那是假把式。学生的解读、表达是粗浅的, 是幼稚的, 但我们教师仍然要充分鼓励学生去解读、去表达, 否则学生永远学不会深度解读、积极表达。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 增加学生语用的机会。

陈瑛 (瑞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作为母语教育, 以积极语用为核心的实践性应该是其与生俱来的固有属性。

庄琴英 (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语文教师) :我基本赞成杨金华的意见。而且, 我认为这节课至少有两点是值得质疑的。第一, 整节课, 学生只是机械地朗读或背诵事先准备好的材料, 课堂上并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第二, 学生对诗歌的所谓“个性解读”不过是从教学参考书上或网站上复制的, 他们的表达缺乏个性、缺乏创意、缺乏深度。

斯文辉:学生在朗读和背诵的时候难道没有思维的活动吗?学生在倾听的时候难道没有思维的活动吗?学生课前的大量准备工作难道没有思维的参与吗?学生从教学参考书上和网站上收集信息的过程, 难道不是学习的过程?学会收集、整理、综合信息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文能力。允许教师把教参和网站上的信息搬到课堂上, 为什么就不允许学生搬?我觉得让学生去“搬”要比教师“搬”来塞给学生好得多——毕竟是自己“搬”来的。

潘涌教授:思维的活动是贯穿于我们听、说、读、写、视、评活动之中的, 思维, 作为一种内部语言, 对外部感官语用具有灵魂的统领作用。没有思维, 就没有听、说、读、写、视、评。其他学生在展示的时候, 你在观看, 同时也是在学习、思考、调整, 在积极地思维。

盛晶 (浙江永康中学语文教师) :我觉得这节课确实有可取之处, 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 这样的课是常态课吗?杜郎口中学经常这样上课吗?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表演, 我怀疑这节课的真实性。第二, 我怀疑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质量。如果杜郎口中学经常这样上课, 学校的教学质量肯定会每况愈下, 学生如何去面对中考、高考?家长还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吗?这样的课, 在小学里尚可偶作尝试, 因为小学教学内容相对少;但初中、高中也用这种“放任自流”的教学模式的话, 大量的教学任务如何完成?因此, 我认为, 杜郎口中学的这节视频课可能是为了创造媒体效应而炮制的“宣传广告”而已。

赵洪琴:我们去实地参观、交流过。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毋庸置疑的。杜郎口中学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最东部的边远乡镇初中, 原先是一所教育教学双差学校, 濒临兼并的边缘。在采用杜郎口模式几年之后, 学校一跃而成为茌平县初中教育的“东方明珠”, 连年被评为市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目前, 杜郎口中学升学率和考评成绩处于全县的前列, 而且这个曾连续10年考核全县倒数的学校, 自2002年始, 每年综合考评都跃居全县前3名。在中国现有的教育考试体制下, 一所学校要出名, 首先得靠教学质量, 说得直白一点, 得靠中考、高考成绩, 然后才会有媒体去推介、宣传其教学模式、教学经验。现在, 聊城市把杜郎口中学树为初中教学改革的样板学校, 山东省教科院把杜郎口中学确定为新课改实验学校——这本身足以说明问题了。

那么什么是杜郎口模式呢?杜郎口教学模式简称为“三三六”模式, 即三大特色、三大板块、六个环节。三大特色指的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板块指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分别为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节视频课是古诗歌专项复习课, 是三个板块中的展示板块, 即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环节。杜郎口中学就是凭借这个“三三六”模式获得飞跃式发展的。

理念是行动的向导。隐含在这个“三三六”模式中的理念, 才是杜郎口中学突飞猛进的真正秘诀:这就是尊重学生, 即该校校长所说的“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 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 也正是这一理念催生了杜郎口中学最重要的教学原则, 即“相信学生, 依靠学生, 解放学生, 发展学生”。从这节视频课上, 我们看到这群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的农村初中学生, 每个人都是充满自信, 乐于表达, 发音响亮, 还能非常大方地辅以体态语、表情语, 无论是朗读、解读还是演讲、唱歌, 无不饱含着热情和自信。

潘涌教授:杜郎口中学的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表达和表达权的合理回归, 课堂上学习者的言语表达欲乃至表现欲得到充分的释放, 学生久被束缚的学习热情、智慧和创造力得到较为完全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杜郎口模式为实施积极语用的母语教学提供了研究的范本和借鉴的样式。

后记: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材教学;中考复习;整合

去年8月底,新学年伊始,刚送走九年级毕业班的我,又继续接任了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这是我已经第四年担任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有喜有忧,喜则是课程熟悉,工作起来相对轻松,忧则是九年级第二学期的中考复习,九年级第二学期时间特别紧,前后才不过三个来月,而学习新课、复习旧课、迎接中考的任务又相当重。

要干好九年级的教学,首先就是要安排好中考复习。中考,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坚持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又要坚持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的原则。所以做好中考复习也至关重要,中考复习应当确定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复习工作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夯实基础,逐步提高”。复习工作应当是在回归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得提高。

无论是新课教学,还是整体复习,教师始终是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理念、知识储备、对新课程的认识、对中考信息的把握,都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效,影响着学生的中考成绩。

中考在即,教师就必须而且只能脚踏实地,直面现实。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切实改变过去那种“先赶教材,再彻底复习”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学与中考复习整合的新途径,让九年级语文课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途中的新的一个驿站。

九年级第二学期的在校时间是16个星期,其中考试时间(市教科所安排的一次诊断、两次模拟考试)、放假时间、学校的各项活动等要占去3个多星期,这样,上课的时间就剩下不到13个星期了。而九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课程安排和前一学期一样,内容丝毫没有减少。在这仅有的不到13个星期里要完成17个星期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还要加上中考前的复习,何来的时间?怎样完成呢?时间再没办法挤了,这就只能必须搞整合了,将教科书的内容与中考复习进行整合,新课与复习互相穿插,同时进行,既完成了新课的学习,又对中考进行了有效的复习。

要做好整合的话,作为教师首先要把握中考语文的命题趋向,就得研究《兰州市中考改革方案》和历年的《兰州市中考考试说明》,以及历年的中考试卷。研究发现,中考的语文试题重点考查的是同学们的语文知识运用与语文素养。全套题有四大类,即积累应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那教科书的内容与中考复习的整合也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一、与积累运用整合

积累运用考查的是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小到字的音形义,大到句或者段的语感,更有古诗句的积累。这道题的分值占全套试的20%左右。在学习教科书内容时,要求学生注意细节知识,同时进行一些典型题例的分析与训练,如可渗入词的运用、病句的题型、形近字的区分、文学常识的识记等等。

二、与古诗文阅读整合

此道题的分值占全套题的15%左右,且又分为两部分,一是古诗欣赏,二是文言文阅读。古诗欣赏考查的是学生对作者感情基调的理解,所以,在学习古诗时,重点引导学生如何读出诗人的感情基调。文言文阅读最简单了,中考中文言文的题是九年级上下两册课文中节选的,在学习时,只要帮助学生将文言知识细化、消化便可。

三、与现代文阅读整合

这道题就稍稍有些难度了,分值比重也大,占25%左右,也是同学们容易失分的地方,不过也是有法可寻的。在课文的学习中,教会学生用文体知识去阅读,用常识或概念去分析,用一些“套语”去答题,将阅读训练与新课学习相结合,这样,中考复习实际也在进行。如散文讲究的是语言和一些描写方法,说明文重在说明方法,议论文重在论证方法;又如散文的用语主要是形象生动,说明文重在科学准确,议论文重在严谨说服力等等。实际语文的答题也是有格式的,只要把阅读常识与新课学习有效的整合起来,那何愁中考中提高不了分数。

在学习“戏剧人生”(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这一单元时,我只用了一个星期。我把作文水平高的学生编为一组,让他们负责剧本的改编;把善于表演的学生编为一组,让他们负责演出;把擅长美术的编为一组,让他们负责场景、服装、道具的设计与制作;把有组织能力的编为一组,让他们负责指挥协调;把专于评论电影的编为一组,让他们担任评委。这一个单元就这样“演”完了,在这过程中,同学们既感受了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又展示了自己的个性特长,更把握了戏剧的基本常识。

四、与作文训练整合

作文是一套试题的重心所在,占40%,所以有“成也作文,败也作文”之说。作文的训练,不只是几次作文作业,在新课的学习中,也可以将作文训练穿插于其中,仿写几句话、诗歌的改写、文言文的翻译、课文的续写,甚至是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也可以利用,“无处不作文”,这样,作文也就简单了。

在探究《故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的人物个性时,我将“书写人生百态”的小练笔穿插其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拓展训练写作水平的机会。

另外,每一周再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做往年各地的中考真题,学生当堂做,教师现场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这样既让学生能更清晰的认识中考的题型,又能训练学生的做题意识和实战能力。

九年级语文教科书内容与中考复习的整合,有效的解决了教科书内容多与上课时间少的矛盾、中考复习与无时间复习的矛盾、教科书内容与中考复习等矛盾,更有效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应答能力和语文成绩,也相应的提高了毕业班的升学率。

九年级英语复习教学反思 篇4

初三英语新课结束后,进入总复习阶段,往往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如何通过短时间的复习,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全体学生的成绩,是摆在我们全体初三老师面前紧张而又艰巨的任务,这也是我们经常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下面就简单谈一谈我们学校初三英语组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集体备课,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协作是取得胜利的法宝,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有智慧。我们英语组在教研组长李建波老师的带领和组织下,认真落实集体备课,提前一周安排集体备课内容。先由主备人就下周要上的内容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其他老师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从疑难问题的探讨到资料的查找;从教师的教法到学生的学法;从作业练习的布置到作业练习的检查;从同步的讲解到检测题的检测,从错题集的整理到检查,我们初三英语备课组六位老师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合作学习在总复习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心理学家齐莫曼教授认为当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自主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另外,以教师讲为主的复习,就不可能顾及全体学生,优秀生觉得在 “烫剩饭”,思维没有被激活,这种复习对他们来说就是无效或低效的;学困生刚复习第一册的时候可能还想下个决心认真学习,可是老师讲得太快太深,觉得“消化不了”,几节课的“消化不良”,有可能就会使他们干脆放弃英语。而有效的合作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以下是我们初三英语总复习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词汇复习: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许多学困生就是因为单词不过关而形成的。单词的复习包括单词的拼写,词性,词形转换。为解决单词的拼写,我们以往采用的方法是每天抽时间听写50个单词,没及格的重新听写。这种方法看起来简便易行,可是这样做有许多弊端:每天都有一些学生听写不及格,要找他们重新背重新听写实在令人头痛,在今年的初三英语复习中,我们根据成绩把学生分成四至五人的小组,(每组都要有优生)学生制定出个人的、小组的听写计划。学生每天上课时选定一个时间互相听写,互相批改或者小组换着批改。每个小组选出一个英语组长负责监督、督促,听写本每天上交,老师查看,考评每个小组,适时表扬或指出不足,激发了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困生来说,单词的变形、单词有数、时态的变化,他们只是模糊地知道一些,对于许多疑问,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疑问,然后进行解答,老师不可能像孙悟空一样有分身术,单独给他们解难释疑,这就需要组里的“小老师”大显身手了。在帮助学困生的过程中,优生对知识点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思考,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辨析能力,而学困生得到了一对一的耐心帮助,得以解决英语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增强了英语学习的信心。课文复习:

根据同步的编排,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就所要复习的内容加以整理,包括所涉及的语言话题功能和语法项目,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结构。另外依据同步,我们把课本内容分成十几个话题:个人情况;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日常活

动;学校生活(包括学习的科目、老师);个人喜好;计划与打算;购物(食品、衣服、书籍等);看病;天气;旅游与问路;居住的环境(包括动植物、污染、人口等方面);制定规章制度打电话等。学生围绕着话题,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编对话,在学生自己编对话的过程,就是主动复习课本知识,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过程。学生在欣赏其他小组表演的过程中,锻炼了听力,提高了判断能力。作文练习

写作文也是需要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老师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时,依据考试成绩,要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两名以上作文好手,这样小组活动才可以顺利有效地进行,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有所提高。步骤如下:每位学生先自己写作,然后互相修改,英语程度较差的,有些句子表达不来,可以向小组成员求助,说出中文,别人帮他用英语表达。禁止抄袭!誊清后上交,教师批改后,按合作小组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供大家欣赏、学习。在学生进行合作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时时提高警惕,密切关注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以确保学生在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不是在聊天或偷懒,某些小组合作进行得不顺利的话,必须及时予以帮助,或者调换小组成员。

九年级政治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5

一、夯实基础,抓住重点

政治试卷的基础题、客观题的比例大,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必须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熟悉课本,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提高能力。当然基础知识内容繁多,这就要求提取精华,抓住课本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归纳成一两句最主要的话,以便于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另外还可以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融会贯通,提高综合、归纳能力

二、关注时事,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始终是政治课的生命所在,政治中考的一大特色就是将课本知识与时事热点紧密联系,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因此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围绕所学重点知识,关注近来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此外还要特别重视对青少年实际生活问题的关注,运用所学知识,去判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如青少年上网,义务教育,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行使和维护权利等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问题。

三、训练思路,规范答题

滥做百题,不如精做一题。因此在复习中要精选试题,否则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要研究历年中考试题,分专题分题型,还要研究试题答案,发现并摸索内在规律,从而让思维激活,触类旁通。在做简答题和分析说明题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不要急于下笔,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也就是说要抓住关键字词句;然后审清试题的指向性,回归课本,联系相应的知识;接着理清思路,组织答案,但答案一定要注意要点化、全面性和规范化;最后才落笔。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6

刘贤轲

立足于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地位,根据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学习及掌握的情况,从梳理知识点出发采用以习题带知识点的形式,我精心准备了《二次函数》的第一节复习课,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

最初,“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这一相关性质复习设计中安排了3个训练题目,其中第(2)小题侧重在抛物线的对称性与增减性,集体备课后我在复习侧重方向上作了调整:加强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判断抛物线对称轴、借图象分析函数增减性等的训练,另外还预想借图象识别2a与b的关系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本节通过建立函数体系回忆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其图象与性质及与一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综合应用,相继进行,但此环节中“2a与b的关系”学生没有提到,迫于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观察课例图象,并进一步引导观察对称轴的具体位置后,仅有十几个学生准确理解、掌握,于是我进一步的分析“2a与b的关系”由对称轴的具体位置决定,并说明由a>0与b>0能推导出2a+b>0的方法仅适于此题,但效果不尽人意,仍有一部分学生应用此法解决相关问题。如此导致处理

二、2、(2)题时间紧张,使得重点不凸现。将第(3)题留为课后作业,来了个将错就错,为下一节课复习“二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巧作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备课与教学,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1.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堂课我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自己充当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但能用一般式,顶点式解决问题,还能深层挖掘,巧妙地用两根式解决问题,可见学生的潜力无穷。

2.本课遵循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学生的“主体”教学思想,运用助思,助学,助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动了师生交流的“匣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了师生间的双向活动。

3.在如何备复习课,准确把握一个单元及一节课的重点及突破难点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巧妙驾驭课堂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在如何与他人相处方面有了更好的认识,踏踏实实地做人。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7

在实际的小学高年级复习教学中,有太多的教师对原本的复习教学的价值取向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工作产生偏离现象,使学生的复习产生出现低效。一般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复习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低效现象:

1.复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的教师在进行语文复习的时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总是觉得课文哪里都是重点,这里也要强调,那里也要强调,出现不分轻重地将新授课重复地演绎一遍的情况,缺乏针对性。这种复习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没有一点新鲜感,导致学生对复习提不起兴趣,从而在复习教学中感到无所事事,也不可能让学生在复习中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复习过于机械化

这是在复习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多数的教师喜欢用考试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让学生每天就是在题海中度过,然后把学生做的每一个复习题都作为教学的目标进行讲评,学生每天都是考试和讲评,让学生几乎都成为了考试的机器。这种复习方式让学生不堪重负,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3.复习内容缺乏联系性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中,很多的教师在复习的时候,总是只将教材和教参作为复习的唯一依据,复习就乐此不疲的在教材和教参中反复,就不找一些与知识点有联系性的内容,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这种复习模式从表面上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很好,但是学生并没有学会在其它地方的运用,只是在原有的水平上进行的循环。

二、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中低效现象的改善

通过复习中低效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复习教学并不是对学习国的内容再进行机械的练习,而是要促进学生从整体上将学过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掌握,通过新的视角对知识进行再认识和再实践,所以要解决复习低效现象的有效措施有:

1.明确复习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在新课改下,提倡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注重培养。所以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时要注意将学生作为复习的主体,并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在进行高年级语文中古诗的复习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要自己复习的内容告诉他们,或者是将一些提纲提供给他们,并将复习的具体要求提出来; 然后让学生进行分层次和分内容的诵读记忆,在记忆之后让学生自己出题,或者是通过学生相互出题的方式,来对复习和记忆的结果进行考核,进行查漏补缺;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围绕相关的知识点设计一些有效的练习,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度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结合实际内容进行讲评和纠错。

2.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和需求,提供有效的复习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中,很多的教师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的需求,导致学生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教师还在纠结,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教师又不去关注,这样时间一长,学生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对复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通过平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在作业中的错误记录以及在复习前进行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基础和需求进行了解, 然后对症下药,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的学习资源来突破学习的难点,从而进行有效的复习。

3.充分把握复习的重点,进行有效的训练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中,教师应该对复习教学中的重点充分的把握,将那些具有相同语文训练点的文章进行串连复习,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时,可以灵活的采用多种形式将训练的主题和重点引出,如在阅读课文内容的时候,教会学生怎样从作者的思路中将作者的思路体会出来,然后在自己进行写作训练时,又将怎样运用想象和联想把情感更充分、 更生动的表达出来。这样不仅使复习的效率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提高。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在小学语文复习教学中,要想将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仅仅做到这些方面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及学生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多实践、多探索,以便在以后的复习教学中能将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提高。

摘要:复习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对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巩固以及记忆,从而使知识点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另外,通过复习还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整合,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强化综合,提升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多数的小学语文复习中都存在着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中存在的低效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农村初中九年级英语复习教学浅见 篇8

一、从现实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应十分重视课堂教学,设法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英语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虽然在小学阶段应该开设英语课,但由于师资不足,大部分农村学校还是没有开课。进入初中后学生开始接触。由于教学内容简单,学生学习兴趣大,劲头足,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不稳定的。所以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须十分重视英语的起始教育,把握机遇,想方设法延长学生的兴趣并使其转化为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景表演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组织学生表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养成学习英语的好习惯。对英语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导学生接受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尽可能 缩小与尖子生之间的差距,减小学生的两极分化

二、从农村学生基础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我们的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受条件和语言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英语的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而新目标英语对我们的学生来说不仅内容多,而且复杂,要背的单词、词组、语法知识多,久而久之,稍稍懒惰一些的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妥协,甚至放弃。因而学习英语的气氛不是很浓,学习自觉性较差。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而不愿学。我任教的九年级99班的优生很少,中等生断层,差生面较大。针对以上情况,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很重要,因而在教学中我在这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培养学生课前多预习,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把老师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不能似懂非懂。课后认真完成配套的巩固练习,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师或成绩稍好的学生请教。利用晨读时间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英语笔头练习相对来说少一些,但课后要分配一定的时间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技巧,灵活掌握学过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不容易忘记。

三、从课前的准备入手,认真抓好教师备课环节。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比较内向,学生学习欠积极、回答问题不主动,优良生比例小,中下层面广,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通过教学实践我明白了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设计教法,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四、从学生心理教育入手,强化学生的“情感意识”。

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效益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追求,而课堂教学的优化的核心是怎么看待每个学生,是否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是否設法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和个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情感易于被激发。学生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就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所以在英语学习中,情感意识在英语课堂中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学习上多鼓励,思想上多了解,生活上多关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与好感,进而对所学的知识也产生了兴趣,对自己的学习有了努力的方向,在课堂上自然就会很好配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可以板着面孔,不断地挑剔学生,而是应该用微笑、点头来鼓励学生 。尤其对于一些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重视,更需要恢复自信心,这样一来,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就会越来越有兴趣。兴趣与成绩成正比,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浓,所学的知识也就越多,学习的动力就越强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活动自然就会向预定目标迈进。

五、从课堂教学组织入手,着力构建高效的课堂。

因为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上课我设法吸引学生,不让其分心,上课内容力求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另外,我每天都坚持保持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上进的气氛。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展示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合作、交流中学到知识。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强化听、说、读、写训练,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为了让学生真正参加到课堂中来,凡是学生自己能讲清楚的问题,都让学生自己解决,我决不越俎代庖,课堂上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都留给学生,着力构建高校课堂。

六、从加强课外辅导入手,全面实施辅优补差计划。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 ,绝对不能忽视。因此,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9

让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先前的主要关注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及反应现象到现在的同时还要关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更全面、更彻底了。这个单元一共有三个课题,虽然内容不多,但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内容掌握程度的好坏对培养学生从量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本单元三个课题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中招考试的考点。所以结合各地中考题对第五单元进行一次全面复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展示了本单元三个知识点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然后逐次复习了三个知识点。所采用的都是“先复习知识点、后典型题练习”的模式。在进行习题练习和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除了回答问题结果外,还要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描述,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在学生阐述的过程中寻找学生思维的闪亮点,发现学生思维的纰漏处,及时给予肯定或指正。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活动、教师的引导、师生的互动贯穿整个课堂,而且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着适度的紧张,有了不少的收获。但课后认真思考后,总觉得这种形式的教学过程利弊兼有。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来讲,这节课犹如一节知识与思维的“盛宴”,在一个个被巧妙设计的基础知识与易错点、重难点交织层出的习题向前,他们就象一个个胸有成竹的“勇士”,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得意洋洋、时而游刃有余、时而又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哑然失笑。但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稍微薄弱甚至于很差的学生来说,遇到个别综合题或实验探究题时出现在他们脸上的表情则是不知所措多于迎刃而解。所以这节精心设计的复习课虽然是完全借用中招试题,但其实主要还是只针对了中上等的学生,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学计划 篇10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以考纲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通过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实际应试答题迁移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课内文言文、古诗词、重点字词、作文、名著阅读。

2、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记叙文阅读。

3、哈市历年中考题及其他省市中考真题,模拟中考。

三、教学安排

第一阶段:

以“标”为标,以“本”为本,夯实基础,过好教材,梳理课本,进行拉网式复习。全面复习与系统归纳各册所要考到的知识点,力争每一册的知识点都要做一次过关考查。(七、八年级的复习可以简略一点,九年级稍微详细)这一环节是xxxx中考语文复习的起始环节,分四大版块:

1、积累运用,过好写字、识字、识词、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关。

2、综合性学习,过好学科融合、生活实际运用语文、综合运用语文关。

3、阅读,课内:六本书,三十六个单元,按照四大文学样式分类逐项进行复习。人教版7—9年级语文课本,戏剧占约三十六分之一;小说占约六分之一;散文约占三分之二,这里的散文是大散文,包括三大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数量约103篇,背诵25篇(段),外国散文约15篇,是复习的重头戏,背诵任务,特别是古代散文的背诵可与诗歌的背诵分庭抗礼;诗歌的复习任务仅次于散文,但默写却位居四大文学样式之首。诗歌分五类:一类,背诵并默写约15首;二类,只背诵约21首;三类,课内学习,不要求背诵的约22首;四类,课外背诵每册十首,六册,共60首;五类,课文后附录,综合性学习里的.共约33项。此外,还有少量的童话、神话、寓言、新闻类的复习任务。每册书后都有附录,在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考查里都会辐射附录里的相关内容做为复习的一个单位,还有课文后附录的知识框也应进行拉网式复习。

4、写作,作文已占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复习应基础、能力、应考并重,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卷面整洁习惯,认真审题习惯,快速拟题习惯,快速构思习惯,下笔成文一气呵成的快速作文等习惯。

第二阶段:

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检测与点拨,归类整理,作好专题,查漏补缺,切实提升学习复习效率,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第三阶段:

进行综合测试与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以中考模拟题的形式进行检测。模拟训练,掌握答题技巧,熟悉考试技术,作好一切应考准备。本阶段主要是在“专题复习”和“过教材复习”两个环节之后进行的考前“实战”模拟“演练”,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仿真”训练。

四、主要措施及方法

1、狠抓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基础知识考点的范围,始终以考纲作为复习指南。

2、重点搞好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要以课本为典型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以“整体阅读——部分阅读——整体阅读”的阅读思路,“读文——读题——答题”的解题思路贯穿整个阅读复习过程中,并且抓好课外文段的阅读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应试答题能力。

3、重视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对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文言文篇目要求学生都要过关,重点要求学生能默写一些重要的名段、名句,懂得文言实、虚词的释义,翻译句子和能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其写法。

4、对于作文的复习要以抓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中心,要把作文的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每周都要布置专题作文让学生训练,并要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讲评工作,特别要做好“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开放性作文的强化训练。

5、复习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注重实效,要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复习时应讲知识要点、题型、思路、规律、方法和学生中的难点问题。要求学生练要有计划性、目的性、针对性。布置的练习要有典型性、指导性、灵活性。

6、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每课时都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并且要抓“突破口”,不盲目“开快车”。

7、在专题知识的测试阶段中,做好学生的成绩统计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做好点拨。

8、在综合测试的阶段中,要做好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工作。指导学生分析答卷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并从中找出规律来,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突出“测—评—练—讲”的模式

9、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循环复习工作,让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要做好归纳总结,力求要逐一解决。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与社会复习课

一、复习计划的制定

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讲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综合起来,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产生一方面无可供借鉴的经验,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宗旨下,我们要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新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三维”目标,是为了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复习计划的制定,也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一)研究“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要求

历史与社会的课程综合了历史,地理,人文,社会学,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门培养学生对整个知识系统的综合认识为目标的课程,是对所有内容的大检阅。因此,要认真学习与仔细研究考试说明,把握考试方向,这样在复习的时候才有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课程内容包括“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和“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三个主题。主题“我们生活的世界”,讲述社会是怎样的,这是对社会生活要素的整合;第二个主题“我们传承的文明”,讲述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对反映社会发展的史实的整合;第三个主题“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讲述社会应该是怎样的,这是对当代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的整合。同时,第一个主题又承载着传授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等学科的概念、要素和线索等基本知识的功能。这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

九年级复习内容庞杂,时间又紧,教师要为学生合理的从整体上把握复习时间。另外在复习层次上要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上加以考虑,并有相应具体计划与方案。复习形式上注意精讲。多练,细评,讲练结合,专题讨论,个别辅导,并采用集体备课。

1落实目标测试

复习时的目标测试主要以课堂练习、反馈纠正为手段。首先应选好练习题,其基本标准是:要有代表性;要有丰富的知识内涵,能反映教材知识的系统性:要有培养能力价值,使学生练习后能力有所提高;题目尽可能新颖,能激发学生作题激情。其次在课堂上定时定量,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效率。第三,练习后及时评讲。这样才能查漏补缺,又能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

2收集整理信息资料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是我们初中阶段的战略大决战。只有充分地掌握大战前的各种信息,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业考试复习其间,我们会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考试说明及其特点变化,试题类型及变化。内容范围及难易深浅,等等。虽然这些信息并非试题本身,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使教和学有所依据,不会如无头苍蝇,盲无目的。

3保证复习模式深入、有效

第一,教师要交待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什么程度,有目标的学习比搞“复习世界大战”要有效得多。第二,师生要系统回顾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毕竟学业考试主要考查的还是基础知识,重在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形成知识网络与结构。第三,教师要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注意解题方法和本学科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纵横的联系和比较。第四,要根据学生实际制订适当的复习量。复习课中常看到教师布置了超量的复习内容。而这种复习模式并不可取,教师们可以通过试验比较发现其效果很差,一堂课不可能复习完两堂课的内容。

二、构筑新模式保障历史与社会复习课计划的实施

(一)理清线索,帮助记忆

在记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历史与社会复习中要达到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记忆能力。首先,要在复习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例如,讲“和平”问题,可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和地理知识。鼓励他们从其他历史、地理书籍中归纳事实。分析霸权主义者干涉别国内政的事例,明确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代世界和平面临的主要威胁。讲“发展”问题,可在世界版图上,大体勾画出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分布,并引导学生回顾西方国家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征服、掠夺和统治的历史。找出当今世界南北发展差距和根源。在复习时,要让学生明白,强调理解地记忆历史与社会知识,可使他们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其次,在复习中采用对比和比较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强记忆能力。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可以采用比较和对比的教学方法,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战争的性质、结果两方面来比较,从而加强记忆。再次,复习时还可运用归纳法来加强、加强记忆。例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时,可以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成一表格,按内容大致分成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及其他内容。这样。按内容分类记忆,可以使学生在对比中加深了记忆。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图示、顺口溜等记忆法来帮助学生记忆。

(二)确定重难点。构建网状知识结构

提高复习效率。在第一轮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复习之后,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掌握知识结构、着重培养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掌握基本理论。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可以把历史与社会课本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重点。例如,归纳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条件、根源、主要内容、措施、探讨事件的历史影响,归纳的重点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经过、结果,难点是对改革的评价及其启示。在归纳人物的时候。归纳人物活动事件、观点、主张、后人的评价(人物的作用、地位、影响、贡献和功过),归纳的重点是人物的事迹及其评价,难点在于人物的评价。对具有可比性的人物进行合理的联系、比较,另一方面更需要对专题内各人物进行适当类比,这有利于学生“多视角,多层次”认识历史人物,并做出科学地评价。在构建知识网络的时候,对于考试说明虽已明确删除,但与前后必考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应该讲述,这样有利于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以课本知识和历史思想解答热点问题

在近几年的学业考试中,和谐社会、三农问题、科技创新等都是长效热点。每年考生都会去积极关心热点、关注时政,而平时学校的训练也是为考热点而考热点,但是学业考试试题考察热点的方式却让我们感觉“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不会为了迎合哪个热点而直接去考它。所以,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中,要跳出热点的框架,把课本中与之相联系的问题都复习到位,形成知识网络。继而来解答变幻的考试题目。

(四)辩证设计作业。突出有效性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基本理念是提倡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要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学生完成才会觉得轻松,作业才会觉得有趣味性。如果历史与社会的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机械式的重复和记忆,题型单一,这样虽然对学生巩固知识有一定作用,但是也可能造成学生思维、实践能力减弱,学习缺乏兴趣。作业的有效性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上一篇:正风气提效能工作总结下一篇:居民安全自治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