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精选8篇)

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 篇1

2。IQC:进料品质检验。企业在物料需求订单下达后,对供应商供应之产品进行验收检验。IQC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业物料库存的良性。视企业对物料检验标准的不同,这个部门的人数也会有所不同,可设立课,组,班,也可单独一个(规模标准决定)(全检,抽检)

3。IPQC/PQC:制程检验。在物料验收后,由于批次抽检及库区存放等原因,这一过程中也会有品质问题的产品,故在产品上线时要求对产品的首件进行品质确定,而PQC的职能就是进行首件的确认及批次生产过程中的品质规范及督导。从而提高制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

4。FQC:这是一个全面的单位。叫入库检验,也叫终检(制程)。在完成生产后,产品流到下线,即包装入库。在这个过程中,FQC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检查,包括包装,性能,外观等。保证入库品的性能,外观,包装良好且符合要求。视客户的需求及生产管控的必要可以设定全检并包装工作。说白了就是一批经过品质训练后从事包装检验入库工作的生产人员,属下线制程。亦可由生产单位来完成,FQC进行抽检入库。

5。QA:品质保障工程师。这是一个职位说明,应该说是品质保障组。它是公司内部对客诉调查改善的一个单位,进行提出制程优化方案,提高产品品质

6。QE:品质客诉处理工程师。这是一个对外进行品质说明,处理,协调的一个单位,它是直接与业务端及客户端进行协调,说明,处理的一个单位。包括系统文件控管,客诉8D回复,程序文件制订等

7.TQC:全面品质管理。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质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更多领域做出了要求,从而提高企业信誉进而更全面的对品质进行控管。

对于品质: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

品质是制造的而不是检验的 品质第一 品质实行:

1。建立品质管理系统,系统人数可视规模和检验收要求进行合理设定 2。建立品质管理手册,(我有手本,没有电子档不能给你了,你可以到网上搜下,应该有)。品质行为全部以品质手册进行,让品质有册可依,依册而行,从而全面系统。

3。设定品质检验标准。目前通用的是美国西点军校军需检验标准,范畴依企业而定 4。完善品控文件,依ISO要求执行即可。分四阶。(如作业标准书,职位说明书,表格,流程,规范等等)

通常来讲,与规范的品质保证体系相对应的组织应包含以下职能组织:

1,IQC或SQC,来料品质检验,管控供应商产品品质,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来料品类多寡及检验复杂程度,与供应商个数也有一定关系)。

2,IPQC或PQC,制程品质检验,管控生产制程的,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制程复杂程度,与生产部门或生产线划分也有一定关系)。3,QA或OQC,出货品质保证,管控产品出厂前的品质,并组织内部应对客户投诉等,代表客户管理产品质量。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客户品质要求的程度)。4,QS,品质体系管控。策划并维护管理品质体系,组织应对ISO认证及客户体系认证。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一个以上文控人员。通常各部门负责人还要兼任内审员,在内审时,由QS统一调配交叉稽核体系运行情况。

5,流程再造与6西格玛改善组织,有些公司也归入品质管理体系中。品质管理的流程:

一、制定品质方针与目标;

二、制定品质手册与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

三、制定品质标准;

四、制定品质管理的计划,QC计划,QA计划,等;

五、执行品质管理计划;

六、执行不合格处理,异常处理流程;

七、执行稽查,并及理处理不合格;

八、定期检讨品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执行改善方案。

品质管理作业流程

品管类

(一)质量管理 第一条 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标准化,提高质量水准。第二条 范围

产品及研究开发、设计。

第三条 设计质量管理作业流程 第四条 实施单位

工程部、业务部、品质管理部成品科及有关单位。第五条实施要

(一)工程部设计程科,依据收集的CNS、JIS、UL等国内外有关规格的资料,以及业务部、质量管理部回馈的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客户要求,客户抱怨分析等资料,设计新产品及改良现有产品。

(二)设计完成,要经试作、检验、了解生产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是否能达到设计的质量要求。

(三)试作不合格即检查修正,再试作。

(四)试作合格即会同有关单位制定用料标准、材料规格、零件规格、产品规格、作业标准、标准工时以及 QC工程表。

(五)设计的新产品如属客户订购者,则试作合格的样品,需经业务部送交客户认可後,开始受订,由企划室作生产企划。

(六)工程资料回馈有关单位,并确实执行规格、标准、蓝图等设计变更作业。第六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二)进料检验规定 第一条 目的

确保进料质量合乎标准,确使不合格品无法纳入。第二条 范围

原料,外协加工品的检验。

第三条 进料检验流程 第四条 实施单位

品质管理部进料科、加工品科、及其他有关单位。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检验员收到验收单後,确依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并将进料厂商、品名、规格、数量、验收单号码等,填入检验记录表内。

(二)判定合格,即将进料加以标示“合格”,填妥检验记录表,及验收单内检验情况,并通知仓储人员办理入仓手续。

(三)判定不合格,即将进料加以标示“不合格”,填妥检验记录表及验收单内检验情况。并即将检验情况通知采购单位(物料部、采购科或外协加工科),请购单位,由其依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特采。

1、不需特采,即将进料加以标示“退货”,并於检验记录表、验收单内注明退货,由仓储人员及采购单位办理退货手续。

2、需要特采,则依核示进行特采,将进料加以标示“特采”,并於检验记录表、验收单内注明特采处理情况,以及通知有关单位办理入库或部分退回,或扣款等有关手续。

(四)进料应于收到验收单後三日内验毕,但紧急需用的进料优先办理。

(五)检验时,如无法判定合格与否,则即请工程部(设计工程科),请购单位派员会同验收,来判定合格与否,会同验收者,亦必需在检验记录表内签章。

(六)检验员执行检验时,抽样应随机化,并不得以个人或私人感情认为合用为由,予以判定合格与否。

(七)回馈进料检验情况,并将进料供应商交货质量情况及检验处理情况登记于厂商交货质量履历卡内及每月汇总于厂商交货质量月报表内。

(八)依检验情况对检验规格(材料、零件)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

(九)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

(十)进料属OEM客户自行待料者,判定不合格时,请业务部联络客户处理。第六条 本规定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三)制程管理作业办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保制程质量稳定,并求质量改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第二条 范围

原料投入经加工至装配成品上。第三条 制程质量管理作业流程。第四条 实施单位

生产部检查站人员、质量管理部制程科及有关单位。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操作人员确依操作标准操作,且於每一批的第一件加工完成後,必需经过有关人员实施首件检查,等检查合格後,才能继续加工,各组组长并应实施随机检查。

(二)检查站人员确依检查标准检查,不合格品检修後需再经检查合格後才能继续加工。

(三)质量管理部制程科派员巡回抽验,并做好制程管理与分析,以及将资料回馈有关单位。

(四)发现质量异常应立即处理,追查原因,并矫正及作成记录防止再发。

(五)检查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

第六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四)成品质量管理作业办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使出厂的产品送至客户处能保持正常良好。第二条 范围

加工完成的成品至出货。

第三条 成品质量管理作业流程。第四条 实施单位

质量管理部、成品科、生产部、物料部及有关单位。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加工完成的成品要经过成品检验合格後,才能入库或出货。

(二)确依成品检验标准实施检验,判定不合格批则退回生产单位检修,检修後仍需再经成品检验。

(三)库存成品必需抽验,以确保产品质量,避免质量变异的产品送交客户,发现质量变异即调查原因(必要时会同有关单位),作好防止再发措施,并通知生产单位检修。第六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五)客户抱怨处理办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使客户迅速获得满意的服务,对客户抱怨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以维持公司信誉,并谋求公司改善。第二条 范围

已完成交货手续的本公司产品,遭受客户因质量不符或不适用的抱怨。第三条 客户抱怨的分类

(一)申诉:这种抱怨是客户对产品不满,或要求返工、更换、或退货,於处理後不需给予客户赔偿。

(二)索赔:客户除要求对不良品加以处理外,并依契约规定要求本公司赔偿其损失,对於此种抱怨宜慎重且尽速的查明原因。

(三)非属质量抱怨的市场抱怨:客户刻意找种种理由,抱怨产品质量不良,要求赔偿或减价,此种抱怨则非属本公司责任。第四条 客户抱怨处理流程 第五条 实施单位

业务部、质量管理部成品科及有关单位。第六条 实施要点

(一)客户抱怨由业务部受理,先核对是否确有该批订货与出发,并经实地调查了解(必要时会同有关单位)确认责任属本公司後,即慎妥抱怨处理单通知质量管理部调查分析。(二)质量管理部成品科调查成品检验记录表及有关此批产品的检验资料,查出真正的原因,如无法查出,则会同有关单位查明。

(三)查明原因後,会同有关单位,针对原因,提出改善对策,防止再发。

(四)会同有关单位,对客户抱怨提出处理建议,经厂长核准後,由业务部答覆客户。(五)将资料回馈有关单位并归档。

第七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客户抱怨处是单(略)

(六)市场质量调查办法 第一条 目的

对市场质量调查的资料作分析、研究,以改善产品质量及开发新产品,以迎合客户的质量要求。

第二条 范围

需求市场所要求的产品质量。第三条 市场质量调查的内容

客户对本公司产品所接受的程度与其所要求的产品质量,以及其他竞争产品的比较。第四条 市场质量调查流程 第五条 实施单位 业务部及有关单位 第六条 实施要点

(一)业务部以邮寄或拜访的方式,请客户填写产品质量调查表。

(二)调查表内的调查专案,即产品的质量特性,例如性能、规格、外观,以及产品价格等。

(三)整理调查资料通知有关单位

(四)有关单位由业务部提供资料,了解客户的质量要求,并了解本公司对该产品的质量要求是否某些专案要求太严、太松,以改善产品质量,及开发新产品。第七条 本办法经产品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月份客户抱怨处理月报表(略

各行业有各行业的特征,不要照本宣科,如流程再造与6西格玛改善组织,有些公司也归入品质管理体系中。

通常没有通用标准,但可以参照业界标杆(同行中排名前5位的公司),设置自己的品质组织的流程管理。多练练,只有做最适合自身企业的,有可能才是最好的!

IQC:负责来料检验

QC:是负责整个品质的全称

IPQC:负责制造流程中的品质问题,贴近于产线 FQC:是组装完成时的检验,一般有全检和抽检 QA:一般是品质部门最底层的工人,做基础工作

QE:一般是品质部门的工程师,负责数据分析和改善建议

QC的七大手法: 一:旧七种工具

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二:新七种工具

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

相对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远不如旧七大手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方面。

可以找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来具体解决和方案实施!,IQC或SQC,来料品质检验,管控供应商产品品质,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来料品类多寡及检验复杂程度,与供应商个数也有一定关系)。

2,IPQC或PQC,制程品质检验,管控生产制程的,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制程复杂程度,与生产部门或生产线划分也有一定关系)。

3,QA或OQC,出货品质保证,管控产品出厂前的品质,并组织内部应对客户投诉等,代表客户管理产品质量。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客户品质要求的程度)。4,QS,品质体系管控。策划并维护管理品质体系,组织应对ISO认证及客户体系认证。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一个以上文控人员。通常各部门负责人还要兼任内审员,在内审时,由QS统一调配交叉稽核体系运行情况。

5,流程再造与6西格玛改善组织,有些公司也归入品质管理体系中。

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 篇2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包括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是中国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实力较强的工业基地[1](P16),其机械工业在全国的比重很大。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械工业是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大规模的重点建设发展起来的。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械工业经过“一五”(1953—1957年)到“四五”(1971—1975年)时期发展壮大,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十一五”时期,国家“关于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政策给东北机械工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其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东北三省机械工业各有所长,互为补充,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机械工业体系。吉林省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国产量第一,能够生产重、中、轻、轿车等各种车型的综合性汽车制造基地,另外还有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辽宁省以汽车、机床、通讯计算机三大产业为主,汽车和机电等产品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大连造船厂是中国八大造船场之一;黑龙江省是电站设备、车辆和飞机等产品的重要产地,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在中国飞机和电站设备制造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东北三省机械工业占东北地区工业的比重很大,机械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工业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的发展动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东北机械工业已成为一个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工业体系。东北机械工业对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东北机械工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强的发展潜力,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机械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增长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机械工业综合实力和科技实力得到提升,吉林省和辽宁省机械工业总产值全国排名稳居前10名(1)。东北机械工业作为东北工业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

汽车工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工业生产可分为四大区域:东北地区、上海与江苏、北京与天津、湖北与重庆,其中东北地区的地位最为突出。东北地区的汽车工业决定着东北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东北汽车工业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重点,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在生产、投资、新产品开发和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软件、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的发展。汽车工业网络平台的建立,促进了汽车贸易和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东北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拥有6大系列产品,销售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18%。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被中国汽车联合会授予“机械行业核心竞争力十佳”荣誉称号,并且被美国著名杂志《财富》(中文版)评为中国最受赞赏的企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对东北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哈变速箱厂以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哈轻型车厂等在东北地区各省的机械工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东北机械工业经济整体上保持稳步快速增长,表现出生产、销售同步增长的态势。工业增加值和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基本保持1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2004年最高,为28%,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2005年最高,为39%。同时,东北机械工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企业数从2001年的2 566个增加到2006年的5 437个,职工平均人数从2001年的111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28万人,企业数和平均职工人数均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是东北机械工业不断壮大的重要表现。值得注意的是,重点骨干企业增势明显,这是全行业增长的重要基础,投资的拉动使市场对机械产品的需求势头不减。重点考核的机械工业企业,基本上左右着全行业的经济发展走势。

机械工业是整个工业发展的动力,对整个工业发展起主导作用。近年来,东北机械工业增加值在整个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平均比重均达到17%以上。可以看出,东北机械工业对东北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对东北三省经济的整体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推动因素分析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东北机械工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投资、科技创新以及对外合作等因素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投资对东北机械工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随着国家“关于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的启动,东北机械工业得到了调整、充实和完善,发展环境显著改善。东北机械工业借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自身的调整与改造。

吉林省以汽车为产业龙头,建设国内最大、最强的汽车工业基地;以优势特色产品为重点,大力振兴东北机械工业。吉林省计划2006—2007年围绕轿车规模化、重型车高端产品平台技术以及零部件系统化等投入180亿元,建设35个重点项目。2008—2010年围绕提高整车国际竞争力和专用车系列化等投入220亿元,建设35个重点项目。国家批复国债项目中,轿车车门等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国债专项计划。黑龙江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微型汽车和发动机、大型超临界火电机组以及蒸汽燃汽联合机组等产品作为机械工业重点发展的产品。黑龙江省计划建设机械工业项目197项,总投资约300亿元,其中申请国债项目约79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首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黑龙江省批准实施37项,其中机械工业17项,项目总投资30亿元。辽宁省以汽车、电工电器和机床工具等行业为重点行业,通过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并举来提高机械工业的整体水平。辽宁省机械工业列入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业专项国债项目55项,总投资约107亿元。35个项目已经安排资金计划,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其中国债资金约5亿元。

不难看出,投资对东北机械工业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支撑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的持续较快增长。政府投资作用突出,民间投资与外商投资的作用日益增大。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东北机械工业仍然表现出较强的投资潜力,这表现出东北机械工业仍然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科技创新是东北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东北地区有多家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中心,通过建设技术中心,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促进了行业结构优化和产品进一步升级。通过引进技术和合作形成的中档轿车、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品发展很快。通过二次开发和自主开发形成的重型卡车、轨道交通设备等优势特色产品,在竞争中经受住了考验,市场地位不断提高。

东北机械工业的一些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吉林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共同研制的红旗CA7460,是我国第一辆自主驾驶轿车。红旗CA7460自主加强系统的总体技术性能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成果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汽车智能化的研究进程。辽宁省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与美国罗宾斯公司合作设计制造的我国首台最大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MB),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黑龙江省哈电站集团引进美国GE公司设计制造技术生产的400MW级的重型联合循环燃汽轮机,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容量最大的重型燃汽轮机,是中国能源调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东北地区已成为全国机械工业重要的科研、技术、生产基地,是中国著名的机械科研中心。东北机械工业的人力资源丰富,每万人拥有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在校大学生数都居全国第一位[2](P115)。东北地区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等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这些院校在中国机械科研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是我国汽车工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汽车设计制造学科是国内汽车专业领域最早且惟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众多汽车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东北机械工业充分借助东北地区的教育科研优势,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协同参加的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的机制,如吉林省160多个企业与吉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并且建立了一些产学研基地。通过联合开发和联合公关,增强了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一些重点骨干企业采用了可靠性设计等先进技术,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新产品开发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

东北机械工业有多个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吉林大学完成的汽车盘式刹车片生产线工艺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获得了一等奖。同时,东北汽车工业中多个项目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其中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等完成的汽车工业用机器人开发与应用和吉林大学完成的在用车辆智能化检测系统新技术研究等项目获得了一等奖。

科研和技术优势是东北机械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使东北机械工业的产品经受住了市场经济竞争的考验,在东北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行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基地的进一步建立,科技创新对东北机械工业发展的作用也会进一步加强。

(三)对外合作促进了东北机械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东北机械工业进一步明确了国际合资与合作对增强企业自身实力的关键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加快与国际大型企业集团经济与技术合作的步伐。通过国际互联网、国外驻中国商务机构以及省市政府常驻国外机构等,以日本、韩国、美国等地区为重点与国外企业寻求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

2002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签署合作项目。根据协议,双方就实现中高档轿车、微型车和中高档SUV(运动型多功能车)三个领域的生产达成一致意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合作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产业格局具有重要影响。2003年,金杯汽车股份公司通过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合作,使轻型客车后续产品的推出得到技术支撑,巩固了金杯客车在市场上的地位。2004年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与韩国集装箱集团进行了关于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合作,合同总金额达4 399万美元。哈电站设备集团通过与日本三菱公司、日本东芝公司等8个著名公司合作,引进了11项高新技术,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大连冰山集团通过与日本三洋等国际大公司合资合作,引进了巨额外资和先进生产技术,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06年,一汽大连客车厂与韩国大宇客车株式会社签订意向书,共同出资成立客车合资公司。这一时期,东北机械工业还与美国GE公司、美国通用公司以及德国西斯公司等国际著名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对外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在提高东北机械工业的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当前,世界经济明显放缓,东北机械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同时,新的机遇也随之出现。对外经济合作的深入,可以帮助东北机械工业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东北机械工业的整体、全面发展。

四、“十二五”时期东北机械工业发展的趋势与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东北机械工业的发展具有生产稳步快速增长、汽车工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突出等显著的特点。我们综合分析东北机械工业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和存在问题,对“十二五”时期东北机械工业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并且提出促进东北机械工业继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对东北机械工业发展趋势的展望

投资拉动是东北机械工业发展的关键。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东北机械工业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决定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国债投资、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3](P9)。近年来经济增长的态势表明,国债投资实际上逐步发挥了一种经济机制的作用,通过它可以促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随着东北经济的持续增长、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可以预期外商直接投资和民间投资应该会继续较快增长。从消费角度分析,对东北机械工业影响最大的是汽车工业。当前,载货车逐步向重型化方向发展,重型车产品将受到用户越来越多的青睐。经济型轿车总体走势较好,但实际的市场份额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国际市场环境对东北机械工业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机械工业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额均保持增长,金额最大的仍然是亚洲市场。日本是中国机械工业最大的贸易伙伴,除日本外中国的贸易伙伴按交易额排序依次为美国、德国以及韩国。目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北机械工业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汽车等工业产值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虽然适当经济政策调控以及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因素对东北机械工业发展具有有利的一面,但是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汇率调整以及贸易保护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可以预期未来东北机械工业受国际市场影响,整体发展速度将会相对减缓。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目前东北机械工业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通过适度调整,可以保持东北机械工业的持续发展。预计“十二五”时期东北机械工业的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以及出口交货值等指标会出现稳步上升的变动趋势,机械工业整体发展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

(二)促进东北机械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东北机械工业的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 深化体制改革,实现投资多元化。国有资本

要向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大型企业集中。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机械工业,放宽民间资本的各种准入条件。同时要积极吸收外资,进一步提升东北机械工业的竞争能力。通过促使各种资本的融合,实现投资多元化。

2. 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建立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我国地区性经济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应该按产业集群思想整合东北机械工业资源,建立以汽车、电力装备和机床装备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4](P81)。通过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东北机械工业的比较优势,提升东北机械工业的竞争力。

3. 吸引和储备人才,保持科技创新优势。

完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把市场配置作为人才流动的基础手段。同时,进一步促进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大专院校的合作。利用良好的合作机制,推动高新技术向企业转移,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祖晴.东北老机械工业基地如何调整改造[J.]中国机电工业,1996,(12).

[2]马树才,胡立杰,王永刚.壮大东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2005,(6).

[3]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03年机械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前景预测[J.]机电信息,2003,(10.)

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应用发展;

0 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的新阶段,许多新方法,新思想,新技术不断的涌现。现阶段,科技的新发展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传统的学科和专业不断的相互融合,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目前也是许多研究领域的热点。这一新发展要求我们不但要在传统的专业学科领域深入研究,还要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将不同的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满足市场对工业产品的新要求。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会给传统的机械产品赋予更加优秀的外观设计与更加精良的加工水平的要求。这一新要求不但要求相关制造企业拥有扎实的机械加工水平与极高的制造工艺水平。根据相关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国际知名品牌的建设上、产品的附加值的提高上以及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方面,工业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从IPHONE的设计与苹果的成功上面就可以管窥工业设计的巨大的作用。从以上所述内容中,可以看出工业设计能够提供富有创造力的手段,从而有力的解决机械产品中的人与产品的距离问题,使产品迅速得到市场的认可。工业设计的作用也体现在使企业生产出内在功能与外观造型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从而使企业受到市场的追捧上。

1. 关于工业设计的解析

工业设计在我国曾被赋予了多个名称,包括工业美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产品设计等。事实上,早在一九八零年举办的共计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的第十一次年会上,这一会议组织就制定了工业设计的定义:对于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使用技术知识、设计经验等手段赋予产品的材料、构型、形态、色彩、表明加工等属性全新的品质与感官感受,即称为工业设计。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工业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工作,这一工作针对的是工厂中大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给产品以及产品所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系统建立一种独特的品质。从这些概念中,看以看出工业设计实际上是一项专门的服务性工作,它可以为工业产品提供外形、功能以及具体的使用价值的优选与设计。事实上,工业设计自身就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综合的新兴学科。工业设计集机械工业技术、美学知识、人机工程学以及经济学多门学科于一体。随着工业设计在机械设计上应用的发展,世界上一流公司成功地运用工业设计,设计出了一些深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所以工业设计在近些年得到了各行各业的重视,许多大学都开设了相关的专业。

根据定义,看以看出工业设计师参与到了工业产品的很多制造方面与能多工艺流程之中。甚至在产品的包装、宣传以及市场方法的时候,工业设计师也参与其中,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成功经验、以及产品的视觉评价对相关的问题给予成功的解决方案。特别是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很多机械制造工厂有关工业设计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展开,这些企业的机械产品同质化相当严重。而将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手段。

工业设计中的准则与方法主要涉及造型美学与商品美学的原则、造型中的色彩使用的问题、造型中产品表面肌理的设计问题等等。

2. 关于机械设计的内涵与发展现状研究

机械的定义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围。除了通常意义下的机械设备以外,还包括各式各样的仪器、仪表、器具、交通车辆、航空器等大大小小的不同设备与装置。机械是人类得以成功、高效地改造自然的必不可少的劳动工具。而机械设计则既是一门科,也是一门艺术。通过机械师的巧妙构思的富含创造力的工作,运用物理、化学、数学、经济学、心理学与环境学等学科的知识,获得可以满足使用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机械设计产品。一般意义上,机械设计包括了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产品结构的设计、工艺流程设计以及机械产品的材料选用。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对机械设计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要求机械设计的时候考虑越来越多的方面。不同的机械产品根据其工作的目的,其工作的环境与使用的方法有很大的区别。而对于机械产品本身而言,其功能与要求也各不相同。通常在设计机械产品时,要求机械产品满足运动要求、动力要求、体积以及重量要求、操作性要求、可靠性与寿命要求、安全性要求、经济型要求、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其他种种要求。

3 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一般而言,工业设计与机械产品设计相结合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人机工程学方面。着主要是指在传统的机械设计中主要是讲设计产品作为最为重要的目的。也就是说,传统的机械设计主要实现的机械产品自身的功能,以及如何使使用着更好的适用于机械产品。这样设计的机械产品通常不能保证机械产品的操作者的工作效率处于最佳的状态下,也不能从人的角度对机械产品客观的给出评价。但是将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相结合之后,强调人和机器的统一。也就是说,将操作者与机械产品进行统一的总体设计,操作者不用一味地去适应机械,而操作着与机械产品的设计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相关的工作。在这种新型的设计理念下设计的机械产品,可以获得系统的最好的工作效率。

在新的设计思路的要求下,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在反映当代审美观、产品特点的内容以及本民族的特征,突出产品的外形与结构特征,从而更好更快的满足市场的需要。在这一设计的新要求下,应该讲造型设计的美学的原则融入在机械产品的设计中,其中包括机械产品的正确的比例的选择,视觉上的均衡与稳定等等。

总结:

目前市场要求机械产品不光是具有其本来的功能,还要求机械产品外观的美观以及设计的人性化。而工业设计正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存在的。只有将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不但拥有优秀的功能,而且还能满足人们的审美的需求并符合时代特征的机械产品。

参考文献:

[1] [美]莱曼·温纳,魏立原,黄向阳译.产品管理[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3]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塑料在汽车工业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篇4

塑料在汽车工业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汽车技术发展主要围绕能源、环保、安全3大问题进行的,其中能源问题尤为突出,可以说是汽车工业发展与变革的动力.节约能源首先是提高燃油经济性,而降低车辆自质量是提高燃油经济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对轿车而言,每减轻自质量10%,燃油消耗可降低8%~10%;对载货车(16~20t级)而言,每降低自质量1000kg,燃油消耗可降低6%~7%,同时还可以增加有效载荷.

作 者:周绍荣  作者单位: 刊 名:商用汽车 英文刊名:COMMERCIAL VEHICLE 年,卷(期): “”(10) 分类号:F4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论文 篇5

所谓农业机械化,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进经营环境,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改进生态环境的过程。实行农业机械化可大幅度降低农业劳动强度,为传统农业过度到现代农业转变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如今,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己迈入新的阶段,对新形势进行准确把握,才能看清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确定农业发展重点,也有利于促进农业机械化迈上新台阶。

1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在农业机械化方面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在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同发达市场经济体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农业机械化的效率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在实现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也存在种种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能力还有待提高。我国在部分地区的农业仍存在手工生产和应用畜力进行生产的情况。而欧洲和美国、加拿大等等西方国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就己经普及了农业机械化。日本和韩国虽然耕地相对稀缺,在上世纪70年代也全面普及了农业机械化,在水稻生产方面机械化率超过95%。而我国农业在耕、种、收方面的机械化率仅达到35%,每名农业生产者创造的农业增加值只有500多美元,西方国家每名农民创造的农业增加值则达到2万美元。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结构不科学。如小型拖拉机较多,而高性能的动力机械设备相对较少,而且与主机配套的机具相对较少。农业机械在功能方面也较单一,一台拖拉机所只能从事不足1.5种的.作业种类,西方国家则都采取复式作业的方式,一台拖拉机可同时进行几项生产作业。二是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国内农业机械化主要应用于粮食生产上,而粮食作物当中,小麦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而水稻种植及收获、玉米收获应用机械化程度还较低。而在经济作物生产、养殖及农产品的贮藏和加工领域,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也较低,许多领域甚至是空白。

1.2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落后于市场需求

农机生产较落后。大规模生产农机的制造企业十分有限,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性能、质量及售后服务都有待提高。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我国的农机产品在技术领域至少相差到30年。我国企业在农机科技创新领域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宗农机产品有品种较为丰富、技术相对成熟,而在粮食生产领域的关键性农机产品相对缺乏,例如,国内仅有几家企业可生产水稻插秧机,品种和型号也十分有限。经济作物方面的机械化产品更少。国内在牧草种植和收获、饲草饲料贮备、特色农产品的采摘、加工和包装等农用机械主要为进口。

1.3农用柴油价格较高,农机作业服务成本增加

农机作业成本较高。从国内能源需求角度看,能源价格在持续上涨,柴油价格己上调多次,实际零售价格达到7300元。柴油价格升高推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以柴油为主要动力的农机作业成本下降难上加难。

2发展趋势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难题。采取的措施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经济实效的原则。

2.1持续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财政支持力度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从财政方面加大对关键性作业机械的扶持力度,例如提高水稻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等购买补贴的力度;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提高水稻栽植与收获、玉米收获的机械化普及范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扩大农用机械的补贴范围和力度,增加对玉米、马铃薯和花生等经济作物机械收获的补贴试点;对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新型农机产品应提高补贴标准;对存在的区域性不平衡实行差别补贴,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进行农用机械购置时提高补贴额度扩大补贴比例;政府的财政补贴重点应该向种粮大户倾斜、向农机大户倾斜,向农机服务组织倾斜;以市场需求及农民购买力为依据,形成以政府补贴为主、金融信贷及种类社会融资为辅的农机购置补贴体系;建立起财政资金为引导,农业经营组织与农户投资为主体,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投资体系。完善农机更新与报废管理制度,针对高能耗农机的报废与更新设立专项补偿基金。

2.2强化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

推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建立农机与农艺专家协同攻关的有效机制,制定适用于机械操作的作业标准和农艺规范。加大对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机具的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研发水稻免耕栽培播种机械、超级稻栽插和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薯类收获机械、高效植保机械等;加强优势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努力实现油菜、棉花、甘蔗、花生等作物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突破;积极开展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和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开发资源节约型的机械装备和应用技术,以及设施农业用小型农机具、畜牧业机械、多功能农业装备等。在全国建立一批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确定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探索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发挥引导、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实现产学研推相结合,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2.3以项目带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 篇6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统一的两方面,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人类的活动和经济的发展又对生态和环境带来了破坏,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总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概括来说,就是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保为代价。只有深刻认识并切实把握这一关系,才有可能制订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正将环境保护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来考虑。本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八五时期到九五时期各地区工业经济总量与污染排放占有份额的变化、工业污染排放的强度、三废”综合治理的投入产出比及工业污染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弹性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从经济效益和增长质量的角度探析各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差异,揭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不仅存在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上,而且存在于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的效益上。因此,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追赶战略,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必然选择。

一、工业经济增长及污染排放的差距

“九五”时期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8.98%、9.45%、9.24%和5.95%。在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上,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西部。与1995年相比,东部、中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份额分别上升1.41%和0.28%,而西部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份额下降1.68%。东部地区各项工业污染占全国工业污染的份额低于所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份额,而中、西部地区各项工业污染占全国工业污染的份额均高于所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份额,尤其是西部地区工业污染占全国工业污染的份额是所实现工业总产值份额的2倍以上。中、西部工业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但是工业污染却明显高于东部。西部不仅工业经济发展最慢,而且工业污染最严重。在环境污染程度上,东部低于中部,中部低于西部。进一步分析可看出,东部除工业废气外,其它污染的份额不仅没有随工业总产值份额的增加而上升,反而出现下降,说明东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效果显著。中部地区除工业废气外,其它污染的份额随工业总产值份额的增加而增加;西部地区除工业粉尘、固体废弃物外,其它污染的份额在工业总产值份额减少的情况下反而增加。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西部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上研究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不仅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且污染治理效益也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在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上,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西部;在造成环境污染程度上,东部低于中部,中部低于西部;在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上,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东部地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较早,产业集中程度高,内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能力强,具有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优势,在市场培育、科技创新、管理效率等方面都比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西部地区工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变动与国民经济的重大战略布局和制度变迁密切相关。在长期以来形成的.国内分工格局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是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天然气、有色金属、盐化工、造纸工业和化肥工业,大都是耗水耗能大户、污染密集型产业,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形成了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经济结构,加之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污染治理水平又低下,使得西部地区不仅工业经济发展缓慢,而且工业污染的状况比较严重。根据分析,“九五”时期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份额下降但污染总量占全国污染总量的份额上升,虽然西部地区的工业污染总量占全国工业污染总量的份额并不大,但单位工业总产值的污染强度是全国水平的二到三倍,是东部地区的三到五倍,是中部地区的二倍。反映出西部工业经济增长和污染治理效益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继续拉大。

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 篇7

1.1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8月,全省机械工业1039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31.93亿元,同比增长29.58%;完成工业总产值12167.38亿元,同比增长31.46%;实现利税合计1128.24亿元,同比增长35.90%,其中实现利润776.30亿元,同比增长40.29%;完成外贸出口108.67亿美元,同比增长39.50%。

我省机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三项主要指标均列江苏之后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二位。

1.2 运行概况

(1)生产销售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一是机械工业产销增长高于全省工业增幅(23.98%)5.6个百分点。二是机械工业所属各分行业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完成608.26亿元,同比增长59.30%;汽车行业完成2697.54亿元,增长42.06%;机床工具行业完成370.38亿元,增长36.38%;机械基础件行业完成1208.07亿元,增长33.22%;石化通用机械行业完成1189.78亿元,增长25.79%;食品及包装机械完成17.12亿元,增长24.26%;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完成353.32亿元,增长23.48%;电工电器行业完成2125.92亿元,增长20.58%;仪器仪表行业完成265.76亿元,增长19.56%;农业机械行业完成814.36亿元,增长14.32%;其他机械完成1781.41亿元,增长25.41%。三是在册统计的77种主要产品中,有67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占87.01%。四是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逐月提高。今年以来,行业产销率在去年较高的基础上稳步提高,1至2月为97.23%,一季度为97.62%,上半年为97.84%,1~7月上升至98.17%,1~8月达到98.21%,同比提高1.61个百分点。

(2)行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一是效益指标增长高于产销。1~8月行业实现利润增长高于销售收入增长10.71个百分点。二是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均下降。前8个月,企业亏损面5.83%,同比下降0.9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2.92亿元,同比减亏22.65%。三是分行业看,除了食品及包装机械实现利润减少20.33%外,其余行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工程机械行业实现利润51.18亿元,同比增长94.51%;汽车行业实现197.96亿元,增长69.48%;仪器仪表行业实现19.99亿元,增长45.10%;机械基础件行业完成84.47亿元,增长42.15%;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实现21.41亿元,增长38.02%;机床工具行业实现23.74亿元,增长35.61%;石化通用机械行业实现80.33亿元,增长32.71%;电工电器行业实现132.75亿元,增长17.69%;农机行业实现44.21亿元,增长15.18%;其他机械实现115.77亿元,增长29.99%。四是相对指标好转。全省机械工业销售收入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金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等相对指标,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3)结构调整成效显现。1~8月,我省机械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266.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84%,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长22.26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增速(37.73%)14.11个百分点,新产品对行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升。今年前8个月,全省机械工业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94亿元,同比增长48.13%,实现利润210.88亿元,同比增长71.93%,分别比全行业平均水平高18.55和37.64个百分点。产销和效益向重点企业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

(4)外贸出口好于预期,出口增长高于国内销售。鉴于当时的外贸形势,今年年初我们曾预计,出口增速不会过快,全年的出口总额很难恢复到金融危机前2008年的实际水平。今年一季度外贸出口延续了去年的颓势,依然走低,但自二季度开始呈现逐步加速趋势,到8月底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08.67亿美元,同比增长39.50%。出口绝对数超过2008年同期(101.38亿美元),出口增长高出销售收入增长9.92个百分点,出口产品所占比重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对机械工业增长的支撑作用有所增强。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前8个月,我省农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32%,成为机械工业中增长最慢的行业。已较2月份23.60%的增速回落9.28个百分点,比全省机械工业平均增速低15.26个百分点。1~8月,全国农机工业销售收入增长22.72%,比我省农机快8.4个百分点,我省农机已连续三年低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目前,虽然还不至于动摇我省农机在全国同行业中的排头兵地位,但我省的市场占有率已有明显下降。

(2)行业应收账款持续增加。前8个月,全行业应收账款达1226.8亿元,同比增长33.79%,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21个百分点,资金风险加大。

1.4 全年行业运行分析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省机械工业以每月1个多百分点的步幅稳步回升,到年末达到了增长22.68%的最高值。今年以来,行业增速加快,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两项主要经济指标的累计增长,在3月份达到40.26%和59.04%的峰值后,开始出现小幅平稳回落,到8月底累计增幅已回落至29.58%和40.29%,预计随着去年的基数逐步抬高,今后几个月这种小幅平稳回落的趋势还将延续。但总的看,今年机械工业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要明显的好于上年,经济运行发生剧烈下降的几率不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4.8%,中国经济增长为10.5%。近年来业界比较看重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9月份达到53.8%,较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连续第2个月回升,创下近四个月的最高值。因此在世界经济复苏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全年下来,行业增长仍会保持在相对高度。这主要得益于:第一,国家适度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没有改变,企业外部环境仍然相对适宜;第二,四万亿的投资拉动继续发力,对机械产品仍保持一定的市场需求;第三,对外贸易开始回暖,机电产品出口有望继续回升;第四,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政策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导向下,机械装备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会有所增加。预计全年,全省机械工业生产销售可保持在25%左右,效益指标保持在30%,出口增长上升到35%以上。

2 2011年行业走势初步分析

明年是我们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头一年。目前,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仍处于修订审议的过程中,具体内容尚未正式公布,中央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和相应的政策定位也未明确,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下一步走势也不明朗,经济运行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甚至风险还有待化解。

2.1 机械工业外贸出口形势将持续改善

今年年初,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进程的曲折性,我们曾预计2010年我省机械工业外贸出口局面会有一定改善,但出口增速不会过快,出口总额很难恢复到2008年的实际水平。从今年前8个月的统计数据看,外贸出口情况明显要好于预期。据海关统计,1~8月全国机械工业外贸出口完成1650.41亿美元,同比增长35.43%,其中8月当月出口增长42.29%。我省机械也完成出口108.67亿美元,同比增长39.50%。特别是我国机械工业的传统贸易伙伴,同时又是金融危机重灾区的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恢复较好。前8个月,我国机械对美国出口259.74亿美元,同比增长34.94%,较年初10.32%的增幅回升24.62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288.27亿美元,同比增长37.82%,较年初21.06%的增幅高16.76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14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2.16%,较年初22.09%的增幅回升10.07个百分点。

通过对前8个月我国机械工业外贸出口走势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我国机械工业外贸出口最困难的时期已经渡过。出口总额已超出危机前2008年的同期水平,外贸出口对行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负转正。第二,国际贸易秩序恢复程度超出预期。机械工业出口不仅增长较快而且较为均衡,1~8月全行业对发达国家出口增长35.62%,对新兴经济体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35.27%。我国机械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比重分别为45%和55%,与2008年大致相当。从出口产品的分类情况看,前期形成的国际分工基本格局也没有大的改变。第三,与行业运行前高后低的状态不同,外贸出口增长则是前低后高,这说明目前我国机械工业外贸出口的恢复性增长是可持续的,未来的外贸出口走势可能会出现波动甚至出现震荡,但不会倒退。中长期看,行业面临的对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还会增加,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不会改变,机械工业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步伐将继续加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会更加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会在今年增长4.8%的基础上保持4.2%的增速,并进一步推进国际贸易稳步增长。与今年相比,尽管明年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和制约国际贸易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困扰,经济下行的风险也会上升,特别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但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外贸发展环境仍将继续改善,国家关于稳定外需的相关政策措施会得到更好的落实,也不会在内需不振的情况下,放任人民币汇率失控,“自废武功”,坐失国际竞争力。另外在国内市场供需矛盾相对紧张的挤压下,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预计2011年全省机械工业外贸出口将会与国内运行保持同步,甚至更好。

2.2 国内经济环境稳步向好

(1)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期的头一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退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前景更加明朗,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正处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国内需求潜力巨大,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装备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转型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机械工业会得到更大的重视,被赋予更高的产业地位,同时也有望得到更多的支持。经过前11个五年计划期,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机械工业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今后无论从市场需求的升级考虑,还是从行业自身持续成长的前途考虑,行业发展都必须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实现由量向质的飞跃。“十二五”正是完成这一发展任务的关键时期。

(2)未来宏观政策取向有利于机械工业地位的提升。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稿)》的相关报告后指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会议表示,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的全过程和多领域。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宏观政策框架。在这一政策导向下,具有高耗能、高污染倾向的重化工业的过度扩张明显要受到抑制,附加值过低的一般加工业也不会得到鼓励。而机械工业与他们相比,总体上具有单位产出能耗较少、污染排放较低、产业链较长、附加值较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明显优势。更为关键的是,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将决定我们行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中起到坚实的支撑作用并会得到政策上的鼓励。

(3)明年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出预测,在今年增长10.5%的基础上,2011年我国经济将增长9.6%,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发展期的开局之年,在推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工作进程中,要完成两个阶段性任务。一是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时机的选择;二是启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从2008年4季度以来推出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到今年底已接近尾声。明年无论是经济运行由“外部刺激型”转为“内生驱动型”实现自主性增长,还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需要有大量民间资金的跟进,今年5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就是再为民间投资“清障”。但民间资金注入的重要前提是,国民经济必须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以提升回报预期。因此,我们认为,2011年国民经济增长保持9.5%的速度是可以期待的,这即为经济结构调整预留了空间,也稳定了对经济前景的良好预期,优化了投资环境,同时也为我们机械工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基础氛围。

(4)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在当前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应增长,仍然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动力。明年,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推出,国家、地方及各部门都将有一大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陆续开工,形成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尽管投资强度要低于四万亿,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增长不会低于20%。从投资结构看,明年会有两个侧重点,一是区域发展。早在2009年开始至今,国家已批准了13个区域发展规划,从而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经济区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国家制定单独成型的区域规划,包括北部湾、珠三角、江苏、辽宁、横琴、关中—天水等区域。其次是国家制定区域性政策的包括长三角、海西经济区、滨海新区等。再是国务院批准的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包括浦东、武汉、长株潭、成都、重庆以及深圳等。新的区域发展规划的付诸实施,将重构国家经济版图,形成由东部和中西部产业梯次转移,相互协调、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是产业升级。根据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在制定本行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自身产业优化升级的目标任务,指导行业的结构调整。与前一轮四万亿投资不同的是,无论产业升级或转移,还是新的工业园区建设,投资的侧重点已不再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多的是在机械设备上的投入。这必将成为机械工业未来市场拓展和自身结构优化升级的新的驱动力。

(5)我国机械工业已具有较强实力,有能力在新的发展时期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良好的装备服务。21世纪的头10年,是我国机械工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2009年,我国机械工业产业规模超过日本和美国跃居世界首位,汽车、发电设备、大中型拖拉机等主要机械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产业规模从2000年的14419.8亿元,扩增到2009年的107484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5%,机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从2000年的9.2%大幅提升到2009年的19.3%,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3.7%提高到2009年的7.8%。外贸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增速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2006年首次实现贸易顺差。机械产品国内市场自给率已由上世纪末的不足50%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行业资本结构已形成多元化格局,非国有资本成分大大提高;产品结构中,新产品产值增幅基本保持高于产销增长的幅度,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资本结构方面,固定资产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新度系数明显提高,全行业工艺装备水平有较大提升,生产条件大为改善。整体看,我国机械工业已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在参与“十二五”发展,为国民经济各行业产业优化升级提供装备服务的竞争过程中将占有较大的份量。我省是国内第二大机械工业产业基地,在国内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相对较强,因而在“十二五”中应有更大的市场作为。

2.3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中央已经明确,2011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为此,“十二五”期间的GDP年均增速初步确定为7%,确保2020年人均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明显要低于“十一五”7.5%的规划目标。当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是会有一定出入的,但从中可以看出为了取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不会刻意追求增长速度,甚至会有意控制过快增长以保持适度,为转方式、调结构争取基本空间创造必要条件。这对于长时期以来处于高速增长宏观背景下的我省机械企业来说,在短时间内是否能够适应。

(2)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安全、资源枯竭等问题将备受关注。明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资源矛盾更加突出。从国内情况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成为工作重点,劳动力成本上升势在必行。为抑制通货膨胀,央行已经有所行动,尽管目前尚未采用加息手段,但已提高了部分商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明年这一趋势仍会强化,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提高。另外,资源税征收试点工作今年已经启动,明年将会在更大范围内铺开。总体看,相对于今年,2011年机械工业各项投入要素价格将面临全面的刚性上升。适时消化、有效转移成本上涨因素,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3)近来,机械产品进口增速居高不下,如何应对进口冲击,稳定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了行业面前。据了解,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被确定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可能成为重中之重。同时,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所需装备也都指向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因此,加快科技进步,实现由产业中低端向高端的升级,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自身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科技创新领域的迫切任务。

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油脂工业 现状 问题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8-0069-02

油脂工业作为我国粮油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植物油料和动物脂肪为基本原料,根据油脂化学和食品营养学原理,应用油料、油脂和油料蛋白质加工学技术原理,生产各种食用植物油、食用动物脂和油料蛋白产品,并将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转化成精细化工产品的工业。它与种植养殖业、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化学工业等密切相关,关系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质量。

1 我国现代油脂工业的现状

1.1 大豆压榨厂的布局情况

目前,我国加工原料主要是依靠进口,因此大豆压榨厂的布局多是建设于沿海港口,为了免费储存进口原料,需要建设港口仓库,加工产品主要向内地供应。近年来,我国港口油厂建设数量不断增强,2013年,产量达到3000t 以上的油厂约有46家,1000~3000t的油厂约有150家。随着沿海港口的大豆加工厂数量的增多,加工区分布也越来越多,目前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天津、大连和秦皇岛加工区,青岛、烟台和山东加工区,南通、张家港和宁波加工区和东莞、湛江和北海加工区。在这些城市加工区中,其中中粮、益海、中纺、邦吉、九三等企业的产量占加工市场的48.6%左右。

1.2 大豆压榨厂开工率及消耗

据统计,我国2013年大豆压榨产量约8960万t,在大豆压榨厂开工率方面,全国开工率平均在60%,而沿海地区的大豆压榨厂的平均开工率在73%左右,其中中粮的压榨厂开工率为80%。同时,沿海地区大豆加工企业在固定资产利用率方面,大约占13.8%,而内地利用率占6.1%。对于辅料消源消耗来说,沿海油厂比内地传统油厂高出大约60%左右。在大豆加工企业利润方面,由于受到进口大豆、豆油之间比价方面的影响,利润波动较大。

1.3 油菜籽和棕榈油加工

随着油菜籽加工企业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我国油菜籽总产量越来越大。根统计分析,2013油菜籽总产量约1342万t,主要分布在湖南、四川和湖北,这3个省份分别占总产量的13.5%、15.9% 和16.4%。而这几个省份主要以中粮、益海、中纺等企业为代表。在产能利用率方面,2013年我国油菜籽产能平均利用率为36%,其中沿海地区企业加工油菜籽占70%以上,大陆地区企业油菜籽在30%以下,因此大陆地区油菜籽加工时间一般为2~4个月,其余时间加工的原料为大豆、棉籽等。

棕榈油由于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因此在我国市场中得到广泛的生产和加工,目前来说,我国沿海和大陆的棕榈油分提和精炼厂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其提炼和加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目前有些工厂日分提能力已超过3万t,其中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分别为0.5万t、0.7万t和1.3万t。另外,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一些精炼分提厂根据地区和季节的温差情况,加工成8℃、12℃、16℃和18℃等系列产品。

2 国内外油料消费市场的现状

2.1 国外油料市场

根统计,2013年度全世界大豆产量已经达到了2.6亿t。从美国农业部研究报告中得知,世界最大的出口美国和巴西,最大的进口国为中国,预计2020年世界大豆出口量将突破1.25亿t,其中美国和巴西出口能力达到4800万t;阿根廷次之,出口能力在1000万t,另外还有加拿大和乌克兰,主要以油菜籽出口为主;而中国预计2020年进口量将突破8000万t。2013年世界棕榈油的总产量达到4797万t,与世界植物油相比,占植物油总产量的30%左右,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量占世界总棕榈油出口量的90%,近几年棕榈油的出口量以每年增长率为6.5%的迅速继续增长。

2.2 国内油料生产

目前,我国油脂加工业主要是依赖进口加工产品,最明显的为大豆和棕榈油2种原料,对进口依赖度在80%以上,我国进口原料排名第一为大豆,排名第二为棕榈,这两种原料的市场价格对全世界油脂市场价格影响较小,主要原因在于全世界的油脂市场价规定制度不统一和供需关系不一样,通常来说,国际油脂市场价格主要与石油价格、基金投资比例及当下经济形势相关。根据全国种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我们要尽可能保证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达到40%左右,油料播种面积达到2.1亿亩以上,其中油菜面积要达到在1亿亩以上,以满足食品市场的需求,实现我国油脂加工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2.3 国内油脂消费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我国对食用油的消费量日益增长,从2000年的1200多万t增加到2013年的2777万t,其中小包装食用油消费比例增长的最快,由10%增长到25%。在小包食用油当中,销售量最多的是5L以上食用油的,大约占总量的75%,其他的食用油占25%。其中,小包装食用油生产企业中的中粮、鲁花和益海嘉的销费量居前三位。消费量最多是花生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从食用油安全方面考虑的话,未来将会限制散装油的生产与销售,主要以小包装食用油销售为主,销售市场越来越大,预计每年增长率会保持在7%左右,特别是5L以上的小包装食用油消费最将会逐年增强,预计2017年小包装油消费量将增长到1000万t。

3 我国油脂工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3.1 政府需要抓好国内外原料供应工作

在我国原料供应方面,我国政府需要对国产油料采取相关的扶持措施,以稳定油料市场的销售价格,继续利用我国应有的油料资源,如米糠、油茶籽、玉米等油料资源;加大大豆育种的扶植力度,增加大豆的产量;在生产方面,加大菜籽、红花籽、葵花籽等含油量过高的油料品种的生产力度。而在国外原料供应方面,政府应加强我国企业对外开放,与国外相关企业合作,如在国外建设大豆、棕榈油及油菜籽的物流中转基地,以确保原料的供应能力。同时,政府对我国企业实行原料的采购计划,以提高我国原料在国际市场供应上的影响力。另外,政府还要增加油脂、油料等原料的储备力度,以应付我国市场出现波动时的需求。

3.2 加强我国非转基因原料综合利用的研发

政府需要加强我国非转基因原料综合利用的研发力度,在大豆蛋白和大豆磷脂等生产方面,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充分利到非转基因资源,虽然我国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加强了投资力度,但仍然存着一些缺陷,如生产技术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因此,需要加强企业与国家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强原料的研发力度,以提高原料的生产技能,以实现原料生产的发展目标。

3.3 加强生产功能化油脂研发

近年业,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多,人们对未来功能化油脂的需求也会随之不断增加,因此生产企业需要抓住这个机会,加强生产功能化油脂方面的研究力度,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根据消费者的年龄及身体状况进行研究,以生产出多功能化的油脂(如饱和与不饱和酸比例较高的油脂),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饱和酸比例较高的油脂可以满足年轻人需求,而不酸比例较高的油脂能够满足高血压的老年人和身体肥胖的人群。

3.4 不断加快油脂的深加工

为了满足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各种人造奶油和煎炸油等专用油脂的生产越来越多,同时利用油料饼粕生产各种功能性蛋白(如组织蛋白、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等方面的产品量也不断增加,从中不断加快油脂加工业的发展。

3.5 一些油脂加工企业更加注重品牌的效应

近年来,随着企业产品广告的增多,对人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油脂加工企业也不例外,有些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品牌的效应,因此更加注重企业的品牌作用。如打着名牌工程的号子,通过大量地宣传品牌,增强了企业的品牌意识,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产品的质量。目前,我国的油脂企业正朝着低碳、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旨在为促进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胡青霞.我国的油脂市场及未来趋势[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3(05).

[2]周建民.我国大豆油脂行业加工的技术发展[J].农业机械,2013(20).

上一篇:点点英语:六级听力原文下一篇:安置帮教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