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与代数复习(推荐8篇)
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总课
时)
教学内容
数的意义、单位、读写、分类、基本性质(分数、小数)、互化、大小的比较、数的改写(近似值)、怎样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为有限小数。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折数、成数)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结合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和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思想。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说一说你都用过哪些数?举例说明。
二、复习整理
1、学生独立整理,构建网络。
2、交流汇报。
三、巩固训练 填空。
1、用三个8和三个0组成六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的最小六位数是(),只读一个零的最大六位数是()。
2、我国14岁以上的青少年学生约为221950000人,读作(),用“万”作单位的数是(),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近似数是()。
3、甲比乙少33.3,如果甲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号乙相等,乙是()。4、23的分母加上9,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5、一道数学题,全班35人做对,5人做错,正确率是()。
6、把12.07万改写成用“一”作单位的数是(),读作()
7、一根竹竿长7米,平均截成5段,每段是这根竹竿的(),每段长()米。
8、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7.30,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9、分母是12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10、a3,当a为()时,a3为真分数,当a为()时,a3为假分数。
判断。
1、整数都是自然数。()2、14千克也可以写成25%千克。()
3、红红先做了100道题,正确率是98%,她又做对了2道题,这时他的正确率是100%。()4、0.8和0.80完全一样,没有任何不同。()5、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还用来占位以及表示分界。()
6、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7、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大10倍。()8、75%和9、213575100写法不同,但意义相同。()
不能化为有限小数。()
10、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叫百分数。()
一、练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课长期以来被定位为“ 教的补充”和“ 教的强化”, 因此, 出现了“ 练习课教学不用备课”的误区, 表现如下:
1.练习课=作业课
许多教师认为, 练习练习, 就是布置作业让学生练, 练完便就题论题, 很少有知识拓展和学法指导,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 整堂课完全是在“ 教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的练习多以计算为主, 因此, 大量的独立计算任务使课堂气氛更压抑。
2.练习课无层次性
首先, 练习未分层。 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直接按教材编排顺序给学生布置练习, 因此, 在“ 数的运算”教学中出现先练竖式计算, 后练文字题, 再练竖式计算的情况, 让学生觉得重复无序。
其次, 学生未分层。 学生是个体, 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在练习课中对他们“ 一视同仁”, 则会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练习课轻松化, 而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吃力, 仍旧一无所获。
3.练习课形式单一
单一的形式使得练习课枯燥无味, 在课堂中, 如果学生自始至终仅依照教材和练习册独立完成其中的练习, 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得不到重视, 学生便会对练习课毫无兴趣, 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4.忽略小结的重要性
在练习课中, 部分教师更重视学生多写多算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而忽略了小结的重要性。在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练习课中, 学生一堂课下来一直在计算, 期间或最后教师没有注意引导其总结和归纳方法, 导致学生为练而练,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练习课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练习课教学的策略。
1.练习课应体现“ 用练习教”的理念
练习课应该围绕练习目标组织内容, 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练习设计,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方法。 其中, 练习的设计应当精练、得当, 过多或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降低效率;过少的练习不足以使学生巩固知识技能。 练习课上, 教师不可以布置学生反复练习后就题论题, 完全不理会学法的指导和知识的拓展。
2.练习课要突出层次性
首先, 练习分层。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将练习分层。 例如“: 数的运算”教学中, 教师的设计应从单纯的竖式题目开始, 再到简单的文字题, 最后到开放题。
其次, 学生分层。 观察学生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和课内外作业, 将学生动态分层, 并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 针对学生的分层, 教师在练习的布置方面也要分层, 这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掌握基础, 或巩固知识, 或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偶尔也可以“ 用B级人做A级事”, 以激励其奋发进取。
3.练习方式多样化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针对小学四年级“ 数的认识”枯燥的练习内容, 教师应对各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 寻找丰富的素材, 合理组织, 使练习课生动有趣。
在重视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的同时, 对练习的方式作出一些调整,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的练习并非都必须以书面化的形式“ 算”, 读数、口算、估算等练习都可以让学生口头练习, 更能训练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及思维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开始有自己的“ 想法”, 把自己当做“ 大人”, 幼稚的教学设计只会让他们更反感。 但争强好胜仍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教师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设计练习, 比正确率和速度。这样, 既节约了课堂时间, 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组织形式上, 可以让学生独立练习和合作练习。
4.重视小结的作用
在练习分层的情况下, 课堂中的小结显得很有必要。 尤其是在运算中, 不能让学生盲目不停地演算, 在一类或一层题演算结束后, 教师应当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另外, 小结的重点是总结由例及类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一类问题得到解决后, 组织学生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和方法能更好地巩固和强化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
总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的练习课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增强数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 以取得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 从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知识点一
整数
1、整数的定义:像-3,-2,-1,0,1,2„„这样的数称为整数。在整数中大于零的数称为正整数,小于零的数称为负整数。正整数、零与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整数的范围:除自然数外,整数还包括负整数。但在小学阶段里,整数通常指的是自然数。
知识点二
自然数
1、自然数的定义: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作自然数。
2、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非“0”的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所以“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3、“0”的含义: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但并不是说“0”只表示没有物体。
知识点三 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
知识点四 整数的改写
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一个比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较大的多位数直接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另一种是根据需要省略万位或亿位的尾数,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近似数。
知识点五 倍数和因数
1、倍数和因数的定义:自然数a(a≠0)乘自然数b(b≠0),所得的积c就是a和b的倍数,a和b就是c的因数。
2、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因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知识点六 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互质数
1、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
知识点七 2、3、5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 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同时是2、5、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且个位上是0,这个数一定同时是2、5、3 的倍数。
知识点八 奇数、偶数
1、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2、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3、数的奇偶性:
(1)两个相同性质的数(都是偶数或都是奇数)相加减,结果都是偶数。(2)两个不同性质的数(一个是奇数,另一个是偶数)相加减,结果是奇数。
知识点九 质数、合数
1、质数的含义: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2、合数的含义: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3、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1)只有两个因数的数一定是质数,有3个或3个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2)个位上是0、2、4、6、8和5的数(除了2和5)一定不是质数,质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是1、3、7和9(2和5除外)
知识点十 负数
1、负数的定义:像-1,-2,-15„这样的数叫作负数。“-”叫负号,读作:负。
2、负数的大小比较:数字越大的负数反而越小。数的认识
知识点一 小数
1、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2、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顺次写出每个数位的数字。
3、小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4、求小数的近似数:根据要求保留小数位数,确定好从哪一位起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
5、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先把小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就化成了分数。
6、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先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在后面添上%,就化成了百分数。
7、小数的分类:
(1)纯小数都小于1,带小数大于或小数。
(2)有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无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是无限的。
(3)无限小数的分类:在无限小数中又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4)循环节: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叫作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5)循环点:记循环小数时,在第一个数字和最末一个数字上分别记上一个圆点“.”,表示这个循环小数的这几个(或一个)数字重复出现,这样的圆点叫作循环点。
8、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知识点二 分数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作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2、分数的分类: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2)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
3、分数大小比较:
(1)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2)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先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或者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知识点三 百分数。
百分数的定义:像2%,5%,120%„这样的分数叫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知识点四 分数和百分数的区别。
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而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占另
一个数的百分比,不能用来表示具体数。所以分数可以有单位,百分数不能有单位。
知识点五 比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2、比的意义的应用:根据比的意义可以求比值,用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数。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可以化简比。六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一)
1、一个多位数的百万位和百位上都是9,十万们和十位上都是5,其他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2、一个九位数,最高位是是奇数中最小的合数,百万位上是最小的质数,万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千位上是同时能被2和3带队的一位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其余各位上都是最小的自
然
数,这
个
数
写
作(),读作()。
3、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645。这三个奇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4、差是1的两个质数是()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5、观察并完成序列:0、1、3、6、10、()、21、()。
6、在一条长50米的大路两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可栽()棵树。
7、被减数减去减数,差是0.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减数是()。
8、两个数的积是45.6,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1/10,积是()。
9、将一条57 长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占这条绳子的()是()米。
10、4/7的分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单位,它的倒数是()。11、3/7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12、三个分数的和是21/10,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的比是1∶2∶3,这三个分数 分别是()、()、()。
13、小明有一摞书,分别平均分给5人、6人、7人后,都剩下3本,这摞书至少有()本。
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数与代数
(二)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所有的小数都小于整数。()
2、比7/9小而比5/9大的分数,只有6/9一个数。()3、12/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1米的7/9与7米的1/9同样长。()
5、合格率和出勤率都不会超过 100%。()6、0表示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7、0.475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0.48。()
8、比3小的整数只有两个。()
9、4和0.25互为倒数。()
10、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11、5.09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0。()12、600006000是由6个亿和6个千组成的.
()
13、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了10倍.()
14、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商大于被除数.()
15、饲养场鸡比鸭多7/9,则鸭比鸡少7/9。()
二、填空
1、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我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读作()万人,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2、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已顺利通车,累计投资二十九亿四千二百万元,这个数写作(),改写成以“亿元”作单位的数是()亿元。
3、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总面积是十一亿零三百万平方米,写作()平方米,改写成用“万平方米”作
单
位()。
4、你知道全国小学生的人数吗?这个数是由1个亿、2个千万、8个百万和9个十万5个千组成的,这个数写作(),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万。
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数与代数
(三)一、填空 1、3/5米表示把()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也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2、分数单位是1/9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3、、把0.65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4、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是5.6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最大是()。
5、、是21的倍数,又是21的因数,这个数最小是()。
6、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7、找规律填数。
(1)1、2、4、()、16、()、64
(2)有一列数,2、5、8、11、14、„„问104在这列数中是第()个数。
8、5是8的()%,8是5的()%,5比8少
()%,8比5多()%。
9、一件衣服以原价的八五折出售,可以把()看作单位“1”,现价比原价降低()%。
10.某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是96%,也就是()是()的96%。
11、做800个零件,有760个是正品,这批零件的正品率是()%
12、一批货物有1000吨,第一次运走20%,第二次运25%,剩下的货物占这批货物的()%。
13、一件商品480元,商场的优惠活动是满300元减120 元,实际上这件商品打了()折。
14、跑完240米的一段路,小明用40秒,小亮用50秒,小明和小亮所用时间比是(),所走的速度比是
()
例题精讲。
例题1:我国普通小学在校生有108645000人,读作:(),其中6在()位上,万位上的数是(),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并保留两位小数约是()亿人。
分析:(这道题是对数的读法、数的改写这两个知识点的运用)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个级的3个0都不读;从低位到高位,一级一级地数,6在十万位上,万位上的数是4;先把108645000这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在把改写后的数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解答:一亿零八百六十四万五千
十万
1.09
提示:在读数位较多的数时,可用“,”进行分级后再一级一级读。
例题2 : 填一填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约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这个数写作:()
(2)把0.66,66.6%,0.67,按从小到大顺序填入下面的括号。
()<()<()<()
(3)的分子加上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4)2厘米与4米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分析:(1)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2)把66.6%和 都改写成小数,然后按照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
(3)的分子加上8,则分子变成12,分子4扩大到原来的3倍是12,要想分数值不变,分母也得扩大到原来的3倍,9扩大到原来的3倍是27,再想9加几得27。
(4)先统一单位,4米=400厘米,再把2:400化成最简整数比,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解答:(1)写作:8844.43米
(2)(0.66)<(66.6%)<()<(0.67)
(3)18(4)1:200
例题3:一段路甲走了 时,乙走了 时,甲、乙的速度比是多少?
分析:一段路的总路程可以看作单位“1”,则甲的速度是1÷ =,乙的速度是1÷ =,甲和乙的速度比是 :,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8倍,这样就化成了最简整数比。解答: : = ×18: ×18=27:20
答:甲、乙的速度比是27:20。
提示:解答此类问题,可以将未知的总量看作单位“1”,然后进行计算,注意结果要写成最简整数比的形式。
专题训练
1、爸爸的手表每6时快2秒,如果不调整,一天要快多少秒?
2、在一个长8厘米,周长是22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 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小明、小红、小刚三人定期去少年宫学习。小明每过5天去一次,小红每过6天去一次,小刚每过9天去一次。如果9月10日这一天他们三人在少年宫相遇,那么下次相遇在哪一天?
4、一只蜗牛沿着10米高的柱子往上爬,每天从清早到傍晚共向上爬5米,夜间下滑4米,像这样,从某天清晨开始,它需要几天才能爬上柱子的顶端?
5、填一填。
(1)0.25=()÷12= =6:()=()%
(2)把 的分子减去3,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减去()(3)把0.46扩大()倍是460,把56缩小到它的 是()(4)6.2098保留两位小数是(),精确到千分位是()。
6、一个数的 正好是3的40%,求这个数。
7、某机床厂去年生产机床720台,比原计划多生产机床120台,去年实际生产的机床数超过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8、工程队修一条路,已修的和未修的长度比是1:5,再修490米后,已修的与未修的长度的比值恰好是3,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9、一桶油连桶共重40千克。倒出一部分油后,桶里的油还剩40%,这时连桶称共重19.6千克,这个桶原来共装油多少千克?
一、复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即课本85—90页的内容。
二、复习目标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2、通过动手做活动进一步复习近平面图形、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3、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解决的简单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掌握图形的特征、方位,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这学期我们都学过了哪些图形?(若有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等,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区别)
2、出示图片
(1)让学生看图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直观体会图形特征,进一步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自己设计图案,并进行交流。
3、观察物体
(1)先说一说淘气和笑笑分别在小狗的哪个方向,再连线。
(2)就地取材,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教室中的物品,除了从后面、前面看以外,还可以让学生从左面或右面观察,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考一考
(1)师:这些图形你们都认识吗?老师指图形你们就说出图形的名字,看谁认得最多。
师:图形大家都认识了,我想知道它们各有多少个,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汇报展示。(思考怎样数不遗漏、不重复)
(2)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通过观察图,辨认他们各自看到的形状。学生要先观察情境图,通过空间想象判断形成表象。
(3)同学们刚才根据图形的特点准确数出了数量,我们一起做一做折纸游戏。引导学生边汇报边演示。
鼓励学生先折,再交流各自的折叠方法。
(4)你能用手中的平面图形拼出各种图案吗?
请学生独立做好作品后,向同学展示,同学之间相互欣赏。
5、拓展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准确的区分这些图形了,快来接受挑战吧!
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采用多种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加减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加减运算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找到了哪些规律?
让学生独立观察每行数有什么规律再填写完整。
2、说说1到30,31到60,61到100,它们之间的数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发现飞到每个花瓣上的蝴蝶身上的数都是在一个范围内的,没有重复。
3、课件出示86页第4题,刚才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看下面这些口算题,考考大家谁算的又快又好。
小结:在口算中我们发现,无论式子如何,结果都是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减。在加法中,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个一,就要向十位进1,在减法中,如果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十位退1,变成10个一,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4.37、24、51是由什么构成的?
小结:一捆小棒、一盒彩笔、十位上的一颗珠子都代表1个十;一根小棒、一根彩笔、个位上的一个珠子都代表1个一。做题时要认真审题,拆分数字。
5.用竖式计算。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6.比较大小。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用比赛的形式进行,仔细观察这些算是的规律。
7、先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想想为什么是这样的。观察黄色正方形里的数字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自己先思考,之后小组讨论。
(二)数与代数——解决问题
⒈让学生先看图,再观察判断。谁愿意提醒大家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写好单位名称和答题)
2.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求出什么?
小结:通过”每队有3位老师“这一条件引导学生:一定要认真的读题,仔细的思考,才能把题做准确。
3.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当小老师提出数学问题吗?(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4.你看懂图的意思了吗?
5.请你试着解决问题。
6.套圈游戏。
小结:第一小题可以根据小兵和笑笑的得分,估计可能套中那两个。第二小题小丽的得分是不唯一的,但是要在小兵和笑笑之间。
六下数与代数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6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1-14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等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分数、小数等有关性质。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小数、分数、百分数、成数、折扣等互化
表格出示:给出其中一种,要求转化成另外几种数。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说明转化方法。
0.35 1/4 140% 六成五 八折
二、分数、小数有关性质及其关系
出示:12÷( )=3/4=( ):36=( )/12=( )%
学生独立填写。交流:你是怎样填写的?填写时从哪开始思考?运用了哪些知识?
三、巩固练习
1、第86页第12题
独立完成,说明填写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第1小题:后面的数总比前面大,越来越接近1.
第2小题:后面的数总比前面小,越来越接近0
2、第86页第13、14题
读题理解要求。再按要求完成。
四、补充练习
填空题
1. 有一个小数,由8个自然数单位,5个十分之一和22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 六亿零六十万零六十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是(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精确到亿位是( )。
3. 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它们的差是( )。一个自然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与它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 )和( )。
4.如果a+1=b,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5. 把0.6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 ),它缩小了( )倍。
6、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来大了32.4,那么原来这个小数是( )
7. 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00,这五个自然数分别是( )、( )、( )、( )、( )。
8.最大的一位纯小数比最大的两位纯小数小( );最小的两位纯小数比最小的三位纯小数大( )。
9.两个数的积是70,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是( )。
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列各数:
0.329 1.024 1.6 0.705 1 0.333…… Π 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
1. 最大的小数单位与最小的质数相差( )。
A. 1.1 B. 1.9 C. 0.9 D. 0.1
2. 一个自然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的约数有( )个。
A. 2 B. 4 C. 6 D. 8
3.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A. 增加100倍 B. 减少100倍 C. 扩大100倍 D. 缩小100倍
六下数与代数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二
回顾与整理
——总复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84-118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生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地完成。为了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把整个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划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本复习不仅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还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梳理,使之与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后继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编排及结构安排上打破了传统的教材总复习的框架结构,从整体上将总复习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知识与技能”部分又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又细化为几个板块,如“空间与图形”领域分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两个板块;在每个板块里又设置了“回顾与整理”、“讨论与交流”、“应用与反思”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和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所制订的各项教学指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数的意义和数的读写法的整理与复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内容
(出示课本85页第1题)谈话:同学们,细心观察上面信息中都出现了哪几种数?除此之外,回想一下你还学过了哪些数?举例说明一下好吗?学生回顾、举例,教师按顺序板书数的名称。
自然数如:0、1、2、3……;
负数如:-1、-2、-3……;
整数如:0、1、2、-1、-2……;
分数如:2/3、1/2、3/4、4/3……;
小数(包括: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等)如:0.1,1.2,……
百分数如:30%、15%、25%……
谈话: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呢?想一想,生活中如果缺少了数,将会怎样?(学生讨论,交流)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先来复习数的意义和数的读写。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静与动的结合中起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整理建构做好铺垫。
二、归网建构,主体内化
(一)复习数的意义
1、师: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各种数的意义,再根据不同的数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展示最佳表示方式并板书。
1. 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主要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最后1个单元安排“整理与复习”。
2.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奇妙的图形密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则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五(3)班共有学生46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其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2、数学思考:(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5)在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解决问题:(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有关圆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本册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数与代数”领域,其中又以《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四个单元的教学为重点。
本册教材教学难点
本册教材中的难点是《公倍数和公因数》、《圆》两个单元。前者需要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对学生而言理解难度相对较大;同时本单元的学习将对后续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分数加法和减法》等单元的知识起铺垫作用,故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难点单元之一。而《圆》这一单元是对圆形相关知识的大集合,对学生而言知识点多、理解记忆难度大;同时本单元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单元,其还承担着对已学平面图形知识的归总和对要学立体图形知识的渗透这两个任务。所以《圆》这一单元也是本册教材中的难点之一。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一 等式与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③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① 机动①
二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② 整理与练习② 机动①
三 确定位置③ 检测②
四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③
五 数字与信息① 机动① 分数的意义① 真分数和假分数②
六 真分数和假分数①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①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② 机动①
七 整理与练习③ 检测②
八 找规律② 机动①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②
九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① 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③ 机动①
十 整理与练习② 五一放假
十一 球的反弹高度① 机动① 统计② 机动①
十二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② 奇妙的图形密铺①
十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③ 检测②
十四 圆的认识② 圆的周长② 圆的面积①
十五 圆的面积② 整理与练习② 机动①
十六 画出美丽的图案① 整理与复习④
十七 整理与复习② 期末复习
十八 期末考试
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3、 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4、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5、 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解方程
单元教学难点:列方程解应用题
课时安排
8课时
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确定位置
单元教学难点:确定位置
课时安排
2课时
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 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单元教学难点:运用公倍数和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5课时
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1、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使学生在说明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3、 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能判别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知识的迁移
单元教学难点:知识的迁移
课时安排
4课时
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探索简单图形沿一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单元教学难点: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2、 掌握约分的含义和约分的一般方法,学会约分的书写形式,认识最简分数。
3、 在知识的运用中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已经约分的书写形式。约分时通常约成最简分数。
单元教学难点:约成最简分数
课时安排
5课时
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单元教学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课时安排
2课时
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利用倒推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
听了郑老师的教学片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数形结合是相互印证的。形的问题中包含着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通过数与形的对应关系,相互印证结果,发现“和”都是“平方数”,再通过图形的规律理解“平方数”(即正方形数)的含义,并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发现的其他规律。例如从第一个图到第三个图,怎样列式,每次增加多少个小正方形,加数都是连续奇数,这些奇数是怎么排列的,从而对规律形式更直观的认识。
前面我们试教了两次加上今天,一共上了三次,下面我就对三次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在第一次试教中发现。郑老师问:“9的平方为什么要从1加到17?”学生心里有想法,但不会表达,也就是学生对规律中,“奇数的个数”理解不到位。我们组员认为:摆出来的图形没有层次感,所以对正方形的颜色做了调整,由原来的同桌各剪10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改成了一生剪1个黄色和7个绿色,另一生剪3个红色和5个蓝色的正方形。
在第二次试教中发现。学生对数与形结合的思想体会不深刻。在计算1+3+5+7+5+3+1=时,学生不会说算理。我们组员认为:在郑老师教学“1+3+5+7=时,还没有总结出完整的规律,受一学生得影响,过早的出现最外层的算法,过分的强调最外层的算法,而忽略了图形的作用。所有对计算题做了调整删去1+3+5+7+5+3+1=,只计算1+3+5+7+9+11+13+11+9+7+5+3+1=?师:你有简便算法吗?
民勤北校杨永红
“数与代数”的教学模式有步: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
1.课前准备
先要确定好探究主题。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同时要做好课前调查或课前制作,布置学生做课前调查或进行课前制作。根据教材特点,中年级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在操作实践活动中研究新问题。
2.课堂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对提出的众多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制订活动方案,参与实践,自主体验、合作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3.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验证、观察应用、写数学日记以及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等。
教学模式又分为下面五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所创设的一个富有情感、美感、生动形象,蕴涵哲理的特定氛围,它是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它的创设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影响着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创设这样的情境,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开展。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点。人有了兴趣就会对这种事物或者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乐于去探索,去接受,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他在学习上比那些不愿意学而勉强学的学生更为积极,更能坚持不懈,学习效果往往也更好。尤其是计算课教学,以往的计算课教学往往是显得枯燥无味,教师上起来非常的难,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也是一味的重复式的机械练习,从而形成技能,这样就失去了作为计算课的真正作用,并且也失去了趣味性。现代的计算课应改
变原来只重计算的缺陷,我们应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创设良好的情境,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既有效地获得知识,又可陶冶情感,同时还可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境来参与学习。
情境的创设也并非胡乱编一个就行的,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巧妙设置。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幻灯,绘画再现、音乐渲染,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来创设这样的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心理处于一种“我要学”的状态,激发主动探索的愿望,为后面更好的学习作好心理上的准备。第一学段的儿童,直接兴趣占优势,而且思维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通过这些情境设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自主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经历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的核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提供恰当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多种器官参与作用,突出自主性。
3.合作探究,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合作交流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合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课堂上加以落实,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所在。
在前面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情况。在讨论交流的同时,学生可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受到创新教育。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也就是学生通
过参与各种游戏、表演、唱歌、听音乐、谈话、操作,合作等活动,使自己在特定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从事各项智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在活动中做到以情启思,以思促情。这样就可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新知,在交流中求得发展。
4.巩固练习,实践应用与拓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具有生存的功能。数学学习本身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抹杀了它的趣味性,使得数学变得枯燥无味。其罪魁祸首便是机械式的反复练习,使得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因此便使学生失去了部份生存能力。正因如此,所以我们对练习应采取大胆改革。练习不应有繁、怪、难、偏的题目,题量也不应过多;练习内容应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练习的形式要多样;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
5.总结反思,完善知识结构:
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不完整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把它溶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这样才能使学生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具有科学性、严密性,便于形成数学的体系,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总结概括。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教师总结,而是教师引导、组织全班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概括。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呢?简单的说就是有用的数学。归根结底,无论你学什么知识,最终的目的都是在自己生活中加以运用。虽然课堂上的40分钟结束了,但对于学生来讲,远没有结束,学生还得把这些知识,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看看这些知识、方法究竟能帮助自己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并用这些知识,方法去解决掉这些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根本所在。
在小学数与代数的数学计算课教学中,我们应改变老的教学模式,方法,尽量使计算课变得生动有趣。因此,我们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在探究中学会创新。最后再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用它去解决生活
【六年级数与代数复习】推荐阅读:
数与代数六年级下册复习教案09-22
总复习数与代数教案07-16
数与代数小学初中07-04
七年级数学上册代数式07-02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盘点06-06
线性代数学习感想09-08
2.2 代数式教案06-02
线性代数证明题106-07
自考本科线性代数试题06-19
《高等代数》教学工作总结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