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学资源管理

2025-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远程教学资源管理(精选8篇)

远程教学资源管理 篇1

教学管理工作是中学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产生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中学教学中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结构的安排、课程管理的安排、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等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作为中学校长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如何使得课改与本校教研实际相结合,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成为当前中学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学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的创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一、中学教学管理之现

状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教学改革,许多学校都在很多方面做出了调整。多数学校都较以往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例如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将备课的时间提前两周,或者严格教师的坐班时间,严格限制教师请假时间和次数,有的学校甚至要求任课教师要上课前几分钟在教室门前等候学生。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多数学校还要求教师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然而,严苛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否换来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呢?这样严格的制度能否得到良好的贯彻呢?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集合体,不能只注重矛盾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作用。仅仅依靠严苛的制度往往并不利于中学教学的管理,否则以罚代管,教师的积极性将受到很大的打击。

制度的存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既定的目标,如果能够将教

学管理制度内化为教师自觉的行为习惯,制度的多少或者严苛与否将变得不再重要。因此,纵观当前的中学教学管理现状,笔者发现很多学校存在较多的惩罚性制度措施,表面看是对教师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些措施往往又因为执行的难度比较大,导致现实贯彻力度并不强,学校管理者将大部分的经历放在了检查教学而不是教学管理上。因此,应该以全新的角度、创新的精神看待新时期中学教学管理,将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上来。

二、教学管理创新之途径

1.学校管理者应当成为创新实践的开拓者。“教育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管理者能够充分发挥现有制度的优点,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压力转化为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动力,通过完善自身的能力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应该以“师生为本”,注重倾听学生对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充分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潜力。因此,教学管理之创新首先要求学校管理者具有创新精神。

2.完备且有效的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对于教学管理来讲,能否将看似简单的教学常规管理运用到极致,成为了决定学校教学管理绩效的重要标准。就目前学校的教学常规来看,多数都是雷同的,“六认真”、“五个基本要求”等都是被普遍适用的。但就是这些看似一样的常规内容却在不同学校有了不同的结果。这其中

固然存在师资、教学设备等的差异,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对教学常规落实程度的不同。组织和指导教师认真执行已制定的教学计划,并安排时间让教师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课本,明确教材的基本要求和意图,并充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备课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完全掌握所教授内容并运用自如,这就要求教师抓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案这些环节,在做好课前准备的情况下授课;课上注重教学效率,充分运用课上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将主要精力放在正常教学时间内,不能以挤占德育、体育、美育的时间满足文化课的教学质量,并在课上注意调动学生的思考、讨论、争辩的气氛;课下辅导要跟进、及时,辅导主要以对少数和个别学生进行为主,注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开导,发挥他们的才能。

3.创新精神的思想前提是民主意识。中学教学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民主意识,充分发挥民主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抓好教学环境的建设,为教学提供一个自由的平台。要在教学管理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让教师真心实意的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将教学任务完成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鼓励学生充分进行学习探讨,发挥自己的天性,将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成长过程。

另外,在教学管理者与教学学者之间也要贯彻民主的思想,中学管理者应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鼓励其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培养学校内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荒诞等要给予教育指正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打击。最为重要的是在日常学习生活

中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氛围,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让他们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理解生活。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可能通过一朝一夕的改变达到目的,它涉及到教学计划、考试、教学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

远程教学资源管理 篇2

近年来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各高效纷纷新建网校、网络教学平台, 大大提高了远程教育的质量, 但应网络资源标准不一, 各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很难共享。网格是下一代互联网。它是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 其核心消除信息孤岛, 实现资源共享 (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 。设计基于网格的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 能有效地提高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度。

一、网格与远程教育

网络为教育提供了发展契机, 当前网络学习平台等网络教学软件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远程教育的发展, 但当前的远程教育在知识共享、资源共享上还远远不能达到远程教育学习者的需求。许多资源问题等待解决如远程教育网站学习内容单一, 与其它学习网站没有联系, 网络教育资源库的重复建设, 网络资源的标准不统一, 智能化程度差等。而基于网格的远程教育模式, 具有高度的智能化, 会按照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主动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

我国远程教育机构在软硬件教育资源分配上都极不合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在教育发展不平衡。虽然当前互联网为远程教育的资源整合提供了便利, 但整合程度往往不够。网络资源受运行环境的影响, 无法进行跨平台资源共享。有些教育网站只提供单一具体服务, 资源处在分散状态, 无法形成知识链。

对于上述问题, 将网格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后将迎刃而解。学生登录远程网格门户后, 向网格提出学习请求, 教育网格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请求, 组织、调度学习资源, 提供快速准确的服务。教育网格内的每个节点, 只需提供相应的资源库、知识库和相应的服务, 许许多多的节点构成一台巨大的虚拟的计算机, 网格内各节点的资源、知识、服务相互协调、补充, 或共同为学习者提供服务, 从而达到教育资源的全面共享。

二、网格运用于远程教学的优势

网格 (Grid) 基本思想是使用户在应用网格技术时, 可以方便地获取网络上高性能的计算能力。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 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 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服务。网格的最终目标是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系统上异构的多种计算资源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起来, 协同解决大型应用问题, 进行广域信息资源的分布共享, 把整个因特网整合成一台超级虚拟计算机, 给最终的使用者提供的是与地理位置无关、与具体的计算设施无关的通用计算能力。

在远程教育中运用网格技术, 将能整合远程教育中分散的资源, 使其优化并合理利用, 给远程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1) 网格技术的运用使远程教育不再地域的影响, 它将各学校各地域分散的学习资源一体化, 实现跨地域和跨学校的资源共享。

2) 它带来了资源共享模式的变革。网格能够对大量的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分类, 标准化统一后编成资源目录, 使远程教育师生方便快捷地共享教学资源。

3) 网格突破了计算能力大小的限制。网格的大规模快速计算能力, 为网络远程教育提供了制作模拟实验课件的技术基础。

三、网格系统结构分析

远程教育的教学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从当前远程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来说, 资源重复建设、分散、有效的学习资源难以挖掘形成知识链问题严重。有些学校随让将自己的资源对外开放, 但开放程度不够, 并不能满足广大的远程教育师生的需要。网格技术的最大特点是信息资源的全面、深度共享, 其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分布式、海量的教育资源库, 并提供一套高效的资源共享、存储管理机制,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和快捷的跨网络信息存取。

目前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网站大多采用的是三层结构的B/S模式来实现:第一层客户浏览器;第二层WEB服务器;第三层数据服务器负责协调不同的WEB服务器发出的SQL请求, 管理数据库。这种模式各层相互独立, 极大地制约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网格采用五层沙漏结构。根据各组成部分与共享资源的距离, 将对共享资源进行操作、管理和使用的功能分散在五个不同的层次, 强调以“协议”为中心, 主要侧重于定性的描述。

(1) 网格构造层:管理局部的资源, 为远程教育的用户提供资源访问接口。它有自身的协议, 来保证其自身的通信和功能。

(2) 连接层:它保证各层之间的相互的通信。它定义了核心的通信和认证协议用于网格的网络事务处理。

(3) 资源层:它基于连接层的通信和认证协议, 其共享单个资源。

(4) 汇聚层:进行“多种”资源的共享, 包括相关的协议, 以及与应用相关的API/SDK。

(5) 应用层:最高的层, 它选择一种语言, 或者构建一个平台, 用来进行网格服务的开发。

四、基于网格技术的现代远程教学系统模型构成

基于网格技术的现代远程教学模型的核心是如何高效的共享资源以及建立教学服务系统。但从当前的网络远程共享资源情况来看, 资源共享程度很低。教学资源由于标准不统一, 无法进行调度和共享。由于一些网络教学平台对运行环境的要求, 无法进行共享。网格远程系统为远程用户创立了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 使远程教育的教师和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资源共享环境。对于学习者来说, 向网格发出资源请求, 网格快速高效的返回资源, 并不需要知道资源来自哪里和由谁提供。对于资源设计和开发者来说, 按统一的标准设计资源, 可以避免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

基于网格技术的现代远程教学系统模型主要由六大部分组成, 这六大部分是资源节点、资源管理服务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客户端、用户认证管理服务系统、资源目录服务系统。

1.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它主要是为远程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它整合远程教育的软硬件资源, 并对学习资料进行标准化归类, 统一格式以方便调度, 供学习者使用。

2. 资源目录服务系统。

它是对各教育资源目录化, 并按一定的标准来归类, 方便学习者查询。该系统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一致的学习方面的资料。

3. 客户端。

是远程学习者和教师进入网格远程教育系统的端口。

4. 用户认证管理服务系统。

它主要对用户进行认证管理服务, 只有它认定的合法用户, 才能共享网上教学资源, 它也有用户注册服务功能。

5. 资源管理服务系统。

它是远程教育系统模型的主要部分。它主要完成对学习资源的调度, 并认证到达远程学习者的资源。该系统与目录服务系统的联系较紧密, 目录服务系统为其提供新注册信息和方便学习者查询的资源信息。并能对网格中的所有教学资源进行调度。

6. 资源节点。

它是指位于不同地点的资源服务器, 它是针对用户需求, 提供远程用户师生所需的资源。资源管理服务系统负责调配该节点的所有教学资源。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网格建构了远程教学系统模型, 极大地提高了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的程度。网格出色的资源调度和管理能力很好地解决了当前远程教育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随着远程教育资源管理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也将推动网格的发展。随着新一代网格技术的出现, 将会更有出色的资源管理能力, 对远程教育的资源管理也会更加高效、快捷。

参考文献

[1]刘永柱, 邓胜兰.网格计算门户的研究与实现[M].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vol28, no4, 20.

[2]兰丽.基于网格技术对校园网中异构教学资源共享的探讨[M].计算机与网络, 2006.10.

[3]候正雄.校园计算网格环境下作业管理的研究与实现[J].硕士论文, 西北工业大学, 2006.

有效教学视野下的教学资源管理 篇3

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教师教学可以被解释为教师选择和利用适当的资源向学生传授精神财富的过程,表现为教学资源管理;学生学习可以被解释为学生选择和利用适当的教育资源获得精神财富的过程,表现为学习资源管理。本文将从有效教学的视角分析教师的教学资源管理。

一、教学资源管理的基本含义

长期以来,教学资源管理的主体是学校,一般由总务处统一负责各种教育资源的采购、管理和供应,包括师生用的课本、教师办公和教学用品,以及图书资料、教具学具、实验仪器、体育器材等。最近20多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各种多媒体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支持条件。为了使多媒体教育资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许多学校设立了信息技术中心,并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多媒体教育资源的采集、存储、检索、利用、评价等多方面的功能。

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通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根据资源类型设置各类资源库,主要包括专业标准库、网络课程库、教学课件库、教学案例库、试卷库、教学素材库(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文献资料库等;采用基于WEB的应用模式,使资源制作、发布、检索、利用、评价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提供关键字检索、关联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使教师能够快速找到并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源,并发表对资源的评价意见;提供BBS、论坛、电子邮件等网络沟通服务,支持在线或离线的网上交流和辅导。

每个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都包括一个涵盖各类资源的公共资源库,并为每个教师提供个人资源库。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将公共资源库中的各种资源下载到个人资源库中,进而对基础资源进行编排,将编排结果以电子教案的形式发布给学生,也可以利用集成单元完成特定的教学活动,或者直接将编制好的课件发布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将个人资源库内的资源上传到公共资源库,但需要经过管理系统的审核。在这一背景下,每个教师都成为独立的教学资源管理者。

每个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都会设置一个资源库负责人,除了对教师用户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查和验收,以及对现有资源批量入库外,资源库负责人还可以对平台上的教育资源进行其他管理,如设置资源星级、适用范围、下载点数、资源发布、评价管理、日志管理等,以及资源编目的导入、导出,资源的清理、删除等。

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通常会建立面向教师的积分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主动上传自己的个人资源,并在通过审核后纳入到公共资源库中,教师对公共资源库的贡献越多,积分就越多,可下载使用的资源就越多。此外,通过IP段控制,可以实现校内外用户不同的共享权限,如提供本校用户免费下载等设置。

二、开放教育资源与翻转课堂

在教育全球化、科技化的背景下,出现了开放教育资源的趋势。这一趋势起源于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网络课程开放计划”,这一计划的目标是用10年的时间把MIT 2000多门课程的教学资料制作成网络课程分批放在互联网上,供全球任何地方的任何学习者免费使用。网络课程包括主讲教师的信息、课程讲义、教学大纲、阅读书目、作业、教学方式等,并提供一定的检索和反馈功能。目前,在这一计划的官方网站上,已有超过1900门网络课程。

2002年,在巴黎召开的“开放课程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开放教育资源(OER)定义为“免费地公开提供给教育者、学生、自学者的,可反复使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的数字化材料”,强调通过信息与传播技术来建立教育资源的开放性供给,使用户为了非商业目的可以参考、使用和修改这些资源。此后,各国高校和教育组织以各种形式展开了对教育资源的建设、开放与共享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如英国开放大学的“开放学习”计划,荷兰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计划,欧洲远程教育大学协会的“服务于自主学习的多语言开放教育资源”计划等。

在我国,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并成立“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将MIT的网络课程资源翻译为简体中文版。2007年,教育部批准将国家精品课程内容按照规定上网,向全国免费开放。目前,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汇集国家级精品课程4000门,全国高校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享用优质教育资源。

2007年9月,20位来自世界各地、从事不同职业、持不同观点的人士在南非开普敦签署了《开普敦开放教育宣言》,构想出实现开放教育资源的三大战略:第一,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通过创建、改进和应用开放教育资源积极参加这场运动;第二,呼吁作者和出版商公开发布他们的资源;第三,促使各国政府、议会以及高等教育管理者们优先考虑开放教育资源的倡议,优先收集整理相关资源及思想观点等。

2008年,“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将开放教育的理念扩展到基础教育阶段。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非营利性教育组织,旨在利用网络视频进行免费授课,以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目前,可汗学院官方网站的教学视频超过3500段,内容涵盖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与MIT网络课程直接录制教师的完整授课过程不同,可汗学院的视频中,作为教学者的可汗并不出现在影片中,而是在一块触控面板上一边画、一边讲解,每段视频的长度只有约10分钟(称为“微视频”或“微课”)。各段视频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以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互相衔接。可汗学院开发了一种练习系统,记录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过程,通过这些记录,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学习者在某方面有困难。

nlc202309041727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两个学校利用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在五年级和七年级开展了一种新形式的教学:学生们首先在家里通过观看可汗学院的视频进行自学,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辅导学生们完成功课,并答疑解惑。这种教学形式被称为“翻转课堂”或“翻转教学”。可汗的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制作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课程,以及部分大学课程。

建立在“微视频”基础之上的“翻转课堂”模式打破了“谁是教师,就由谁讲课并评价学生的学习”的传统做法。在这一模式中,学生可以观看由任何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由网上测评软件或专业测评机构进行;教师的职责转变为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网络课程和练习作业,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并对学生出现的困难进行个别化指导。

开放教育理论与教育资源的网络化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受严格的教学进度限制。在网络课程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确定学习时间、学习进度,通过观看网络教学视频、在线提问和参加讨论等方式进行灵活多样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高度自主性的、个人化的行为,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功能被弱化,而作为课程管理者和学习辅导者的功能得到加强。

“翻转课堂”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三个环节:首先,教师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教学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创建教学视频;其次,学生在课外或家里学习教师指定的教学视频,自己掌握学习的速度和节奏,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记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第三,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不需要讲授教学内容,而是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并对这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从教学内容的传授者转变为教育资源的选用者、开发者和管理者,从学生学习的监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促进者。

三、从有效教学的视角看教学资源管理的具体形态

信息与通讯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开放教育的倡导者们将“开放”解释为“免费、可复制、可重组、没有任何获取或交互上的障碍”。与这一理解相一致,休特基金会将开放教育资源定义为“在公共领域存在的,或者在允许他人免费应用和修改的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下发布的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源”,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内容资源,指公开发表的用于学习或参考的材料,包括网络课程、学习对象、精选资料等;工具资源,指用于开发和传播内容资源的开源软件,包括编写工具、社交软件、内容管理系统(CMS)、学习管理系统(LMS)等;应用资源,主要包括授权工具、最佳实践、协同规则等。

除了以上数字化的开放教育资源外,教学资源还包括能支持教学的非数字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主要包括星空、田野、森林、河流、各种动植物等自然实物;在社会资源方面,不仅包括存在于学校、家庭、社区、高校、科研机构和工矿企业中的人员、设施和工具等,而且包括存在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中的信息和知识。

所谓“教学资源管理”,就是对各种教学资源的编写、分发和应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目的是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根据所管理的资源的性质和类型不同,可以分为开放教育资源管理、自然资源管理、社会资源管理;根据所管理的资源的加工方式,可以分为资源开发管理、资源传播管理、资源遴选、资源应用管理。将资源的“类型”和“加工”两个维度结合,可以概括出教学资源管理的“二维分类模型”。

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教学资源管理的目的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两种情况:明确规定了教学目标,对教学资源的类别、数量和加工方式不加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资源管理的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限定教学资源的类别、数量和加工方式,没有明确规定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对给定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追求教学效果和效益的最大化。教学资源管理的具体形态表现为特定的教学模式,前面介绍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第二种教学情境中教学资源管理的一个典型范例。

本期文章对教学资源管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介绍了教学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开放教育资源的趋势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教学资源管理的“二维模型”和两种情况。对于本文所描述的教学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建议,您有什么看法?对您的教学工作有什么启发呢?

【上期“跟帖”】

有效师生互动须“崇本”。崇本,就是以人为本,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让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要始终如一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中学 王宏伟)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中学生更是渴望在课堂中大胆、大方的展示自我。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而又非常自然地设置一些师生互动,帮助学生达成这种情感需要。师生互动应遵循三原则:尊重差异、共同成长、激赏生命。

尊重差异。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习能力暂时落后的孩子敢于表达、乐于合作、勇于质疑,让他们在交流中找到自信,进而不断构建、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使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共同成长。要使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师生之间要相互理解、支持,即学生要充分信任老师,老师也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从而让师生在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nlc202309041727

激赏生命。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使他们心理上亲近教师,愿与老师、同学互动。

(武汉市洪山中学 梁 姣)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需要借助四种暗功增进实效。

一是扎实抓好课堂前置。即在进入互动之前,要安排明确而连贯的预习任务。明确,就是全体成员与各小组都有清晰的任务。比如,全体成员预习课文,勾画出生字词与疑问点,勾画出各段的中心短语。连贯,就是各小组的任务合起来,就是整个课文的学习任务。比如,两小组依次准备一个任务模块——生字词辨析、疑问解读、思路梳理、主旨与写法归纳、技法仿写。

二是要有方法的指导。对于学生的讲解或回答,不能盲目地一味肯定,也不能不置可否,而是要有计划地进行方法的指导。比如,对于生字词的解释,如果仅仅背词典,容易枯燥无味。教师要对造字法、造词法有所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篆书是生动的,两个词素意义相近的并列式合成词常常是勾连古今语言的一把钥匙。

三是要有贯通古今联系实际的引领性讲解。对于学生限于生活经验等无法理解的问题,教师要加以讲解,而不能放任自流。比如,涉及儒释道三家的核心理念,教师应加以引导讲解,使学生亲近中国文化。

四是注意小结与示范。师生互动之后,要求学生小结、整理要点,既能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训练思维。这个环节,教师和优秀学生要在关键时候做好示范。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实验初级中学 黄顺平)

【专家回复】

第10期文章将师生互动分为工具性互动和情感性互动两种情况。前者支持教学的认知维度,目的是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后者支持教学的情感维度,支持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无论哪种互动,都建立在师生之间相互关注和有效沟通的基础之上。基于以上认识,只有那些将工具性互动和情感性互动融为一体的互动才能促进认知学习与情感学习的有机整合,才会实现有效教学。

王宏伟老师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过,在强调教师关注学生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教师。只有相互关注才能促成积极的、双向的互动。

梁姣老师总结了师生互动的三个原则:尊重差异、共同成长、激赏生命。显然,这三个原则都侧重于情感性互动。那么,就不要考虑工具性互动了吗?

黄顺平老师将抓好课堂前置、方法指导、引领性讲解、小结与示范四个方面作为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四种“暗功”。这四个方面都属于工具性互动,与其说是“暗功”,不如说是“明功”。前面梁姣老师提到的三个原则,才是真正的“暗功”呢!

总结以上观点,师生必须做到相互关注,才能有真正的互动;而互动必须“明功”和“暗功”相结合,才会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 篇4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社版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的第五章5.1节《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具体内容为:5.1.1走进信息资源管理;5.1.2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教材从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切入,让学生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普遍性和重要意义,通过对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方式的探究,熟悉它们各自的方法、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信息的获取、加工与表达章节的内容,也存在信息资料管理混乱甚至丢失的问题。因此,本节课是对学生以前所具有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和能力的总结和提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普遍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探讨其特点、目的,通过问题研讨和分析归纳各种信息资源管理的合理性问题。

2、通过案例分析,研讨归纳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及其特点。

3、能根据信息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管理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养成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

难点: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环境

1、计算机机房安装了极域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教师演示、播放视频、发放文件、提交作业等功能;

2、教师机安装:视频播放器(暴风影音)、Office 20xx(Access、Word、Excel、PowerPoint)、IE浏览器6.0

3、学生机安装:极域多媒体教学系统学生端软件,Office 20xx(Access、Word、Excel、PowerPoint)、IE浏览器6.0

七、教学过程

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分析案例引入信息资源管理的现象。

播放一组图片:

ppt展示图片:

凌乱的房间,杂乱无章的衣柜,小华慌乱的翻找自己要穿的衣服:我的校服呢?

教学管理教学总结 篇5

1.落实每学期一个月的教研活动月(三月份、十份)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狠抓教研活动过程,成立教研组(语文、综合组)落实“四个一”活动(一节优质公开课、一篇优质教案、一篇优质论文、一篇优质家访手记。)

语文组:推行语文六步教学法,开展“两书一语”活动(即作文书、字词典、教师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举行师生钢笔书法大赛,规范师生书写)。

综合组:推行魏书生的尝试教学法,开展各类学科竞赛,英语单词的熟记,科学知识竞赛等。

2.重视教学常规工作,我校制定了教学常规评价细则。主要从教案设计、作业设计、教育教研、培优辅差、复习考试、网上学习、计划总结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我校每位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采取了月检月查的兑现制度。

3.落实月考制度,每月针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组织学科带头人出题,学校统一试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按单人单桌,采用流水作业阅卷,专人统分,落实一考一总结,各班各科召开月考总结分析会,查漏补缺,结合考情调查学情、教情特别是对各科学科困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培优辅差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月考后,学校根据学期初制定的培优辅差计划制度,每月学校对月考投入1000元,进行对教师奖惩兑现。

4.落实性政治周,教务处随堂抽查制度。

我校除抓好月检工作外,每天落实随堂抽查机制,推门看教师的教案是否科学,重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超前备课,是否是按照教案授课,看是否有效课堂。

5.落实教师听评课制度。

每学期下发教师统一的听评课手册,要求每月每位教师必须开展互相听评课活动,每月至少四次,听评课卡上要有建议、评价。

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设计 篇6

1.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Internet的计算机远程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计算机远程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它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使教学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所在单位承担我校除计算机系以外的所有系所的计算机基础公共课(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Foxpro》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学期平均有3000多学生,各教师均负责2~3个班共200~300多人的教学,教学任务繁重。为了使教师能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应用Internet网络服务的能力,以此来加强和巩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们从1999年开始,开发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以下简称《远程教学系统》)。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实现作业、考试、授课、答疑/辅导等功能,使用一年多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下讨论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2.《远程教学系统》的体系结构

《远程教学系统》是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实现的,是典型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服务器以WindowsNT4/2000Server为操作系统平台,MicrosoftSQLServer7。0为RDBMS,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提供的服务。系统不允许匿名访问,它要求用户提供帐号/密码,通过验证后才能进入系统主页,以此追踪用户身份。本系统将用户分为三类: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他们都有各自的主页,访问系统的权限也不相同。其中权限最高的为管理员,其次为教师,最低为学生。权限高的能访问其下级所能访问的所有资源,反之则不然。例如教师能进入学生主页,而学生则不能访问教师主页所提供的功能(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本系统可同时为不同课程的多组教师/学生(上一门课的教师及其学生为一组)提供服务,它们之间既有一定的隔离性(例如某个教师帐号不能批

改属于另一个教师的学生的作业等),又有资源的共享性(例如公共作业、试题的共享等),很好地解决了本单位各个教师负责不同班级,课程也有所不同的问题。《远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按用户角色的不同,划分如下:

图1《远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 2。1管理员模块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可同时为多组教师/学生提供服务,各组间的课程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学生组间应具有一定的隔离性。例如一门课程的教师对其学生具有管理权,但不能对属于其它教师的学生进行管理、某个学生只能访问其教师的作业等。因此系统主页需要教师或学生均以帐号/密码登录后才能访问,以此追踪用户访问系统资源的身份。而用户帐号的开设与删除、教师与学生的对应关系、课程名称、学生人数等信息,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这里,我们将系统资源访问帐号作为操作系统帐号开设,由WindowsNT和Web服务器IIS负责进行用户验证。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使操作系统与数据库服务器(SQLServer)无缝集成;二是可同时为用户提供其它辅助服务,如:电子邮件、个人主页、FTP服务等。使系统应用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学生在应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可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2教师模块

教师模块中包含了教师授课所需的各种功能。如:网上实时授课广播、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出试卷、评卷、考试结果统计分析、网上答疑、课程资料(素材)制作、学生帐号管理(修改学生密码)、设置联机会议等。系统使用组件对象模型(COM)以及OfficeAutomation技术自动批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业并登记成绩。教师可对作业结果进行查询、统计。教师可利用OutLook向系统请求联机会议,以此进行网上答疑、群体或个别辅导。

2。3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包含查看教师布置的作业、(在网上或本地)做作业、测验(考试)、教师授课视频广播收看、点播、网上答疑、课程资源浏览、辅助服务等。学生使用浏览器访问系统主页时,需要提供帐号/密码进行用户验证,通过验证后,在浏览器关闭之前,均以该帐号身份访问系统资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作业可直接在浏览器中完成并提交,对于《C语言》课程作业,为学生提供

Web界面,完成作业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运行,一气呵成。远程考试功能既提供选择题形式的传统笔试试题,也提供实际操作形式的试题。考试通过)技术

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ObjectModel,简称COM)是一个软件规范,它是基于对象的编程模型,只要遵循COM规范,应用程序和组件对象之间就可实现二进制代码级别上的重用,解决了对编程语言和环境的依赖。COM是Microsoft其它许多技术的核心,它允许用某种语言编写的位于二进制代码中的对象,为其它语言所访问(或称二进制兼容)。COM技术已经渗透到Microsoft的各个产品中,如:WindowsNT/2000、SQLServer、VisualStudio、Office97/2000、BackOffice等。《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使用C++或ASP脚本、Perl脚本作为编程语言,其中大量采用了基于COM的技术,例如:

3。1。1ADO(ActiveXDataObject)

ADO是数据库访问组件,应用程序通过ADO访问数据库的原理如下:

图2ADO存取数据示意图

上图中OLEDB是Microsoft继ODBC后新的数据访问机制,它不但可以

访问数据库数据,而且还可以访问其它非数据库类型的数据,如Email、目录服务(LDAP)等。ADO是位于OLEDB上层的应用程序接口,操作较为简单。

《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中作业、试卷、考试结果等信息都是保存在SQLServer数据库中,系统使用ASP脚本通过ADO对象访问数据库以及电子邮件、进行全文索引,如下图所示:

图3《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数据存取示意图 3。1。2OfficeAutomation对象

《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利用OfficeAutomation对象,使教师利用程序自动批改学生提交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Word、Excel)的作业,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3。1。3ADSI ADSI(ActiveDirectoryServiceInterface)是WindowNT/2000活动目录接口。利用该接口对象实现操作系统帐号的管理(开帐号、删除帐号、帐号属性设置)以及访问权限设置,简化帐号管理任务。

3。1。4DeveloperStudio对象

Microsoft的VisualStudio相信是广大程序员喜爱的开发工具,但大家都不太注意其中的DeveloperStudio对象:

ApplicationDebugger BreakpointProject 使用他们,可以使程序的开发达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许多在VisualStudio集成环境下通过菜单完成的命令或功能,都可以用DeveloperStudio组件对象的属性或方法来实现,如程序的语法分析、编译、链接、调试、表达式求值等。而这些都是教师批改C语言作业所要进行的操作。我们使用这些对象辅助教师批改C语言作业,减轻教师负担。

3。2视频流技术

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文字、静态图像信息的传输是不成问题的。对于视频/音频信息的传送,则由于网络带宽等原因,需要进行特殊处理。而远程教学系统中的授课功能就要求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传送大量视频/音频数据,以便实现教师授课的实时广播和视频点播(VOD)。在有限的网络带宽资源 的限制下,视频/音频数据必须经压缩处理后才在网络中传输。以往多采用MPEGI等压缩技术,其特点是用户必须等待压缩文件完全下载到客户端后再播放,增加了客户等待的时间。目前,视频/音频数据采用经特殊算法处理的流技术,使视频/音频数据边下载边播放。流技术的典型代表是Microsoft的MediaTechnologies(Netshow)和RealNetwork的RealVideo/Audio。《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主要采用了MediaTechnologies压缩技术,使用其Multibit功能在一个流文件中压缩适合多种网络带宽(从28。8Kbps~3Mbps)的视频/音频流(最多6个)。由视频服务器根据客户访问时的实际网络传输能力选择其中一种带宽流向客户传输。另外,还根据Netshow和RealVideo/Audio支持多播(Multicast)的特点,在网上对教师授课场景进行直播(广播)。在授课功能中,单是教师的授课图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配有同步的教师授课演示文稿(Powerpoint或HTML网页),真正将课堂搬到网上。中国物流信息网

http:/// 聚氨酯缓冲器 广州移动式升降平台 交流稳压器价格 合肥感应门定做

图4同步视频点播 3。3网上实时交互

《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文字、视频、音频的实时交互,以此实现课堂讨论、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学生个别辅导等功能。教师通过浏览器或Outlook向系统发出联机会议(OnlineConference)请求,在联机会议持续时间内,学生可通过浏览器加入会议,并使用系统提供的聊天(文本)、白板(图画)功能与与会者进行讨论;教师可通过应用程序共享功能向全体与会者演示某个程序的操作过程,或(通过语音)要求指定学生完成某个操作(个别辅导)。客户端使用NetMeeting,还可以实现一对一的视频/音频交互、聊天、白板、文件传输等。

4结束语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7

虽然该课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多、原理多、原则多,教师上课的时候也往往提纲挈领、照本宣科,学生学习非常不积极,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考试大多死记硬背,导致教学质量不够理想。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措施进行教学改革。

1 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和技巧,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顺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教学过程。具有引起兴趣、激发思维、集中注意力、明确目的、渗透主题、带入情境、引起共鸣、沟通情感、拉近心理距离等作用[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整个课堂的关键,也是创建“体验课堂”的关键所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课堂,可以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小故事、小新闻、小幽默和日常生活中的小插曲,都能起到较好的引入作用。

2 客户体验管理思想引入课堂,创良好体验

当代大学生基本是90后,这一代人渴望成才,但是缺乏脚踏实地刻苦学习的精神。“手机控”、“消息控”成为普遍现象。课堂上也完全离不开手机,严重影响了课堂质量[2]。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我们引入“客户体验管理思想”[3]。我们把学生看成上帝,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而不是从属位置。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有良好的体验,让学生爱上课堂,喜欢上课。分三部分进行学生体验课堂的建设:洞察学生体验世界、建立学生体验课堂和建立持续改善的回馈机制。

首先,重视课堂导入部分,吸引学生的导入是成功体验课堂的保证。其次,案例教学贯穿始终,案例教学增加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们解决现实中的案例,让他们有成功解决信息资源管理问题的体验,增强信心,带去良好的课堂体验。最后,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进行三次问卷调查,课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网上论坛进行自由交流,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案例教学换穿始终

所谓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就是根据教学对象的需要,把实践中的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并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源自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后来被广泛引用,伴随着教学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案例教学法日渐发展成熟[4]。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理论内容非常多,比较枯燥。案例教学是贯穿始终的一种教学方法。每堂课开始之前,以案例问题作为引入,激发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我们为每个重要知识点精选时新案例,让学生对每个重要知识点都有个良好的体验。每个案例都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们随时随地下载学习。

4 知识传授兼顾道德修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主导思想。育人为本的目标是坚持德育为先,所以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2]。

我们通过“信息资源法规”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通过“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信息产业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通过“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通过“经济信息资源管理”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

5 建设优质网络课程,逐步实现翻转课堂

建设优质网络课程既是翻转课堂的需要,也是传统课堂的需要。没有网络平台的建设,翻转课堂无从谈起。传统课堂同样需要网络平台的建设,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及其他资源全部上传,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学习、复习。对于层次比较高的学生,提供相关优质课外学习扩展资料,以适应他们的需求。并利用微信、微博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讨论。网络平台也是建设体验课堂的一部分。

6 结束语

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本专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从重视课堂导入、引入客户体验管理思想、案例教学贯穿始终、知识传授兼顾道德修养和建设优质网络课程这五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讨并进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摘要: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本专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多、原理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该文通过五个方面对信息资源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重视课堂导入、引入客户体验管理思想、案例教学贯穿始终、知识传授兼顾道德修养和建设优质网络课程逐步实现翻转课堂。通过这五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远程教学资源管理 篇8

【关键词】情景教学;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

一、概述

情景教学是实践性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所修专业,课程及其专门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项目执行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最终达到锻炼学生实际能力的目的。情景教学顺应了实践性教学的理念。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知识绝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景中进行。因此,情景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一种与现实相似的较为逼真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下鼓励学生扮演某种角色,并对其行为进行评价。这种方法不但体现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参与性的教学理念,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整体策划,过程组织,应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景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的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现代教学模式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该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由此可见,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构建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情景教学模式就是这一理论的有益尝试。

二、情景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带有情景模拟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更易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同学都以不同的角色进入情景中,可以将所学知识迅速应用到实践中,进而转换为自身的能力,也有备于日后在生活中遇到相似情景,有了一定的实战经验。

(一)工作分析模拟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岗位设置的前提。教师可利用学校有利的资源,如超市,食堂,教学管理部门,保卫处等,预先设定几个典型的工作岗位和职务,这些岗位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各组选择工作分析的方法進行工作信息的收集和工作说明书的编写,最后应将所编写的工作说明书与对应岗位实际工作说明书进行比较分析。此种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计划和组织能力。

(二)员工招聘环节模拟

此环节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招聘环节和甄选环节。招聘环节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应聘方,撰写简历,从而学习简历的撰写技巧,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招聘方,根据所招聘的职位,制定招聘方案,设计应聘申请表、招聘广告等,并对简历进行筛选面试环节,可采用模拟面试的方式,由招聘方设计面试题目,同时运用合适的测试方式,如压力面试、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而应聘方也能从面试过程中,学习到面试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应变能力的加强。

(三)员工培训模拟

在讲授员工培训的内容时,可由学生轮流充当培训师,通过指定相关的企业培训案例,要求学生拟定培训制度,策划培训实施方案,并实施培训模拟训练,通过现场打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绩效管理环节模拟

在对绩效考评方法和技巧讲解的基础上,可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入具体的企业案例,让学生担任企业的绩效考评专员,拟定各部门或者职位的绩效考评方案,确定适合企业的绩效考评方法,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进行绩效考评和考评后的绩效面谈,从而提升学生沟通和决策能力。

(五)薪酬管理环节模拟

可与绩效考评环节案例相结合,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设计后,进一步进行薪酬体系的设计,或者也可采用人力资源沙盘模拟的方法,通过不同薪酬方案的设计,来探讨薪酬设计的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激励性和管理有效性等问题。

(六)员工关系模拟

员工关系环节主要关注劳动合同规定,劳资纠纷处理以及员工工作状态调查等问题,因此,可选择若干典型案例,通过模拟法庭来处理各种劳资纠纷案件,或者也可和上述招聘甄选环节结合,制定新员工录用劳动合同,掌握劳动法等相关知识。

由此可见,情景教学法通过与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相结合,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开展情景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尽管情景教学法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比较灵活,互动性强,但依旧是围绕课堂来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教学前应做好充分准备。①案例要结合教学的目的来选择,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各模块具有流程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从人力资源配置开始,到选人、育人、用人、留人、识人是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完全可以虚拟现实中的一个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的关键情景和问题都设置在同一个企业中进行讨论学习。②要对课堂讨论的内容多少、人员、时间和地点进行合理的安排,并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作讨论准备,以便在课堂讨论时有足够丰富或精彩的思想参与交流。

教学中,教师要要积极发挥。协调员的作用,要注意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和鼓励,激发和培养学生临场敏捷思维能力和辩论口才。因此,情景教学环境下,教师的地位、水准不是降低而是提升,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在讨论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借助提示、追问、反驳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使学生的分析、归纳、类比、综合和发散等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恰当的肯定、表扬和奖励以及幽默自由气氛的营造,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愉悦之中高效率地使用大脑,既学到知识,又提高学习的能力。

教学后,教师要综合学生发言与案例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尽量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发言进行随堂评定。同时要求学生课后能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总之,情景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模式,正符合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能够最直接地促进知识在未来社会实践中的转化,并且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热情的最直接途径。作为一种集操作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情感教学法,也为未来教育创新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杨佳,韩进.情景模拟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07)

上一篇:自信心团体辅导下一篇:520情侣表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