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研究 研究教师:刘花 学历:本科
所任学科:小学英语 任课年级:三年级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课题核心概念
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兴趣教育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学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又指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着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有兴趣的活动。
小学英语兴趣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能动性教育,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但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研究的目的:
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旨在通过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以迎合小学生性格心理特征为起点,致力于寻求适合小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适合各自特点的主动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分析和研究英语教学过程中兴趣化的可行性和主要实施方法。力求为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探索一条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兴趣化教学之路。
(2)研究的意义
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主要的一点就是摒弃传统教学中机械、呆板的单向教学模式,以情趣教学、乐感教学为发展方向。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小学英语情趣教学的研究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一总体要求,与素质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是契合的。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因此,形式多样的兴趣教学容易为小学生接受。同时小学生具有感性大于理性、情绪波动大、耐心不足、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兴趣教学期望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不断调整和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说兴趣教学是因材施教教的正确方向,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实践前景。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研究如何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并保持其稳定性和持久性。
(2)研究兴趣教学怎样合理评价学生,及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英语能力的有效模式;
(3)探索英语兴趣教学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的规律,研究如何保持课内外教学的兴趣连贯性;
2、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与学生交谈、家访、个案分析等,了解小学生性格心理特征为起点,致力寻求适合小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
(2)比较观察法。观察比较学生平时在课内外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映和取得的教学效果,加以记录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3)个案分析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划运用不同教学手段,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比对,最终得出结论。
(4)文献法:在课题研究中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掌握本课题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实施步骤:
(1)准备调查阶段(2014年6月——2014年8月):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选定课题申报,进行开题论证即论证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以及课题研究所起的促进作用。组织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对小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深化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课题组各成员展开常规研究工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新途径,建立以游戏教学法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3)总结与推广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总结激发学习英语兴趣的基本模式,并使实验推进至全校及各学科领域,对行之有效的激发学习英语兴趣模式进行定格推广。
(4)结题与验收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主要任务是在继续进行实验的同时,总结实验成果,以论文汇编、总结、个案分析、实验报告或论著等形式公布实验成果,并组织专家鉴定。
《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研究 研究教师:刘花 学历:本科
所任学科:小学英语 任课年级:三年级
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小学英语是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小学生学习英语主要在四十分钟课堂上进行,因而需要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围绕本课题,根据实验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英语:
一、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火花。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不持久,容易被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而英语课上总少不了朗读,过多机械的重复练习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结果会适得其反。“情感与性格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动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然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产生敢于求知、不怕错误的学习心理,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火花。
二、培养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激发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语言的学习是需要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情感交流和发展语言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积极的情感交流能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
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获得能力,除了教师的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力更生地学,自觉主动地学,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平时我多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历,循循善诱,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
三、注重学生学习活动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把着眼点投向全体学生,我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愉悦。
具体做法如下:
1)、讲新课前进行口语练习、自由会话,我给这段时间起名为“Let’s speak English”。这个栏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日常用语进行会话。通过练习,不但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有了自主发言的意识,成为课堂的主人。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单词课堂上,我尽量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些有难度的单词怎样记更快、更牢。同桌2人一小组Pair work,前后左右4个人一大组Group work。先小组讨论学习,然后教师再进行检查。
据调查, 由于种种原因, 现在的小学生并不如我们期待的那样对学习感兴趣, 相反有一部分小学生早早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出了问题, 还是教育手段出了问题?想想看, 浸没在书山题海和炮轰般频繁考试下的小学生能否汲取到知识的甘甜?面对老师严厉的面孔, 耳边萦绕着父母喋喋不休的敦促声, 小学生能否享受到畅游知识海洋的愉悦?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因素数不胜数, 如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品性,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材难度, 教师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但归根到底, 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和不科学的教育手段逐渐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 找到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 提出改进的方法才是当务之急。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注重教师品性
1. 仪态大方, 和蔼可亲。
对于小学生而言, 教师的形象非常重要, 教师着装要得体大方, 过于“新潮”的服饰会转移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给学生的第一感觉应该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但又不失教师的尊严。调查显示, 有71%的小学生认为心目中的好老师是面带微笑, 可爱可亲, 平易近人, 乐于与学生交流的。可见,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上课过于拘谨, 还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加强师生交流、增进感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加学习兴趣。
2. 修身养性, 为人师表。
教师不良的脾气对64%的小学生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部分小学生不愿上课, 其中26%的小学生还因此产生了恐惧不安的情绪。他们往往过于提心吊胆, 上课“老老实实”不敢言语。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降低了学习兴趣。再者, 教师的行为比言语更容易影响一个人, 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所以教师要修身养性、言行一致、为人师表、树立榜样。昆提利安曾说过:通过教诲, 路途是长而艰难的, 通过榜样则是短捷而可行的。由此看出, 教师还是引导学生前行的榜样。
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艺术, 调动学生积极性。
1. 导入新颖, 设置悬念。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么算是好的开始呢?其实, 上课开始就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他们的好奇, 产生兴趣就是最好的开始。这就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达到此效果。如果在平淡无奇的课前配一段充满激情而新颖、富有悬念的导语, 就会让学生们眼前顿时一亮, 激起对本节课的好奇。比如, 在语文课上讲到《司马光砸缸》一课时, 教师用紧张而又神秘的语气描述一下当时危险的情境, 转而问同学们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会用什么方法去救自己的伙伴,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便会积极说出自己的办法, 继而会想了解下文, 看看司马光的做法……不仅是语文课如此, 所有的课都可以由小学生们关注的话题或热点问题切入, 导出课程内容。
设置悬念不仅要从语言文字上表现出来, 还可以通过讲课时的语调、语速、表情、肢体语言等表现出来。有这样一种现象, 恐怖电影的恐怖氛围不仅是画面本身, 电影诡异的音乐和故事情节的暗示更渲染了一种令人战栗的恐怖效果。而除去那些因素, 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学也是一样, 上课时教师讲课的语调语速随内容的变化而抑扬顿挫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而一味的只用一种音调讲课无疑是一种“催眠剂”, 这就要求讲课时教师不仅要激情投入、抑扬顿挫, 而且要“变幻莫测”, 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兴趣。
2. 加强互动, 自主参与。
受教学任务和升学率的影响, 大部分学校的课堂形式比较单一, 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 极少给学生互动、参与的机会。这就养成了学生从小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他们总会认为老师讲的就是对的, 就连自己仅有的一点想法都扼杀在摇篮中……在调查中发现, 88%的小学生喜欢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 可自主参与的课堂形式。为避免学生思维僵化, 教师应围绕教学任务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让学生积极参与, 融入其中, 与同学老师互相交流, 各抒己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就像古代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并要用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和提问。一点一点引导学生去思考, 让学生的思维挣开原有思维的束缚。
3. 直观性教学。
教育活动应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小学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更易于接受实物刺激。正如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提倡的, 要尽量采用实物教学, 如果没有实物, 可采用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 实物教学法使知识更加真切、具体、易懂。原来受条件限制, 学生们面对的仅是一块单调的黑板, 任凭粉笔飞舞, 自己苦苦寻觅的课文中情境在各自的脑海中平淡无奇……所以, 要想使课堂形式不拘泥于古板, 还需要借助完善的硬件设备:幻灯、投影、音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技术等, 以便更加生动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知识。一幅美丽的秋景配上一段欢快的音乐立即衬托出《秋天来了》中人们收获的欣喜。从教育上说, 集视觉、听觉、动手于一体的多方刺激更符合儿童记忆特点, 不易遗忘, 还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赏识教育。
关注学生, 加强师生交流。小学生的内心是神秘而又脆弱的, 对教师而言是封闭的。作为一名教师, 如何了解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应用一种正确的方式与学生交流, 关注学生情感, 鼓励学生, 这也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一个表现。教师应深入到学生队伍中, 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学会欣赏每个学生, 且要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在写作业评语时一句鼓励的话语, 回答问题后肯定的微笑点头, 这些微小的细节都会令学生的信心倍增。切记, 能鼓励的就不要体罚, 陶行知说的好:“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不要吝惜你对别人的赞美与鼓励, 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拘泥感, 拉近师生间距离, 打开心扉。便于教师走近儿童的内心世界, 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
三、调整教材难度, 做到深入浅出
教材的难易程度应与各阶段儿童接受能力相适应, 但实际是现在很多教材的编写趋向于理论性而忽视了实际性, 造成与实际脱轨, 教材偏难, 严重挫伤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老师由于受到高等教育的熏陶, 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 连简单的小学课本也讲成了“天书”, 这种浅入深出的教学极大背离了教育的宗旨, 何谈学习兴趣?所以必须调整教材难度、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充分吸收教材内容, 内化为己有, 再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将知识以儿童能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 做到深入浅出, 减轻学生不必要的理解上的阻力, 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兴趣。
四、转变家长陈旧的观念, 积极配合学校教学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家长的作用。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 家长对教育教学的观念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笔者在一次到小学见习的过程中, 与几个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聊到家长对他们学习的影响时, 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说, 爸爸妈妈让她好好学习, 但也会带她出去玩, 考试成绩好时, 就会非常高兴, 并夸她好样的, 有出息。考不好时会鼓励说, 下次再接再厉……这时, 只听一个小学生苦笑说:你真幸福啊, 当我考不好时, 我爸总打我, 都不想学了, 烦死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家长总是持“分数决定论”, 对孩子的学习是强制性的, 对学校的肯定也是建立在升学率之上。这种急功近利的评价方式和对教育的期待也是造成教育现状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说, 家长应摒弃对教学的传统片面的评价模式, 留给教学改革足够的发展空间;改变偏激的“分数决定论”, 留给孩子全面提高的空间。鼓励、引导孩子, 但不压制、强迫孩子。从根本上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可见, 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改革教学方法, 调整教材难度, 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评价模式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因素, 从根本上激发学习兴趣,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通过调查教学活动中影响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各种因素, 分析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同影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兴趣,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改进
参考文献
[1]戴尔斯科特·里德利, 比尔·沃尔瑟.自主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期,要想让学生好学、乐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充满了好奇,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很高,但到了四、五年级,这种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课前营造趣味氛围,引发学生求知欲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思维最为活跃的年龄,敢想敢做、求知欲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因势利导,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课前导入环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引发学生求知欲。我们可以利用歌曲、游戏、故事、对话、表演等活跃课前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求知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
二、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增强教学趣味性
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程度,为使学生的思维保持积极的状态,教学方式和手段力求多样化。比如,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教学挂图、精美图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
1.英语游戏
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学生在游戏中心灵是放松的,自身潜力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大胆迎战、取得成功。
2.角色扮演
学生在英语对话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也可以角色互换、自编对话。
3.文娱活动
如,组织学生英文演讲、唱英语歌曲、动手制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爱上英语。比如,在很多节日期间,学生自己制作英文贺卡(postcard),送给好友、父母和爷爷奶奶。有的活动中会用到道具,那就让孩子们自己做,如,动物头饰、生日蛋糕等。这些活动,既使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又使他们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对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增强自身亲和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小学生更是如此。在孩子心中,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他们的情感、意志和认知活动。因此,我们要努力转变自己教师的角色,增强自身亲和力,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转变教师角色
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束缚: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做好导师,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学生的生活中,应是他们的朋友、父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与他们谈心、做游戏等。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热爱每位学生
教育是充满情和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熱情,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如此。爱能够使师生的心灵在相互依存中得以沟通,分担烦恼、分享成功,学生信任老师,就会与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打造微笑课堂
教师面带笑容,能够缩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亲和力。学生亲近你、喜欢你,就会在你的课中与你互动、交流,从而对你所教的英语课产生兴趣。
4.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赞美鼓励学生
孩子的表现欲很强,他获得的赞美和鼓励越多,就越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就会越来越接近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值。那些所谓很坏的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一定能够发现闪光之处。发现之后,我们要及时赞美并适度放大,他们或许就会从那个优点开始慢慢转变。
四、教学联系生活,保持英语学习兴趣
生活即教育。从社会生活中选取教学内容,能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会接受得很快。比如,在教给学生单词、词汇和句子时,对涉及学校、家庭、朋友、颜色、数字、身体部位、食品、动物、玩具等方面的,不妨联系日常生活,学生会觉得英语学习就在身边,英语无处不在。
五、设计趣味作业,巩固英语兴趣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必备环节。在教学中,为巩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我精心设计了很多趣味作业。
1.制作卡片
让学生把当天学过的内容做成卡片,正面画图,反面写单词,做好的卡片可以用来做听音乐找图的游戏,也可以同桌互相检测单词。
2.找词游戏
老师展示单词,学生从中找出已学过的词,如在football中学生可以找到两个单词。
3.弹性作业
布置的作业难易程度不同,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做某些题目。
4.当小考官
让学生根据当天所学的英语内容出测试题,考老师、考同学、考家长。
这些有趣的作业使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还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保持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和浓厚兴趣。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vessel,but the kindling of a fla-me.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必须以兴趣为先,点燃学生“学习兴趣”这把火,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陈巧妹.从课堂教学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凯里学院学报,2010(2).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认为,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阅读仅局限于课内教学时间,而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一片空白。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是在学校养成的,而学校的读书,属语文科最为需要,因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宽厚的文化根基,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由于某些学生的父母认为学生在学校能把课本读好就不错了。学生自然是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过于封闭、狭窄、单一,习作上常是畏难情绪重,且内容单调、干巴,无真情实感。
二、课题的界定和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课外阅读:课外,学校上课以外的时间。阅读,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本课题课外阅读就是指学生利用教学作息时间以外进行的一种自主性阅读行为。从本质上说,一切的语文改革都应当指向大量阅读,因为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语言积累才能成为现实,只有具备了丰厚的语言文字积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才有基础。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量达成145万字”。
2、《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
3、新基础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
4、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宜引到记忆类似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孩子与好书打交道,与书中人物对话,与写书大师对话,惠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我们五年级语文组通过思考,反复琢磨,决定进行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方法,自主吸收,加工信息,获得主体感受,有效地弥补课外阅读的不足,形成综合的语文能力并以阅读促进写作。以达到课外阅读不是“课外”,而是语文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让读书成为需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的对象:我校二年级学生。
(二)研究的内容:
1、调查我校二年级学生读书现状,通过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获取一系列数据。
2、如何尽快改变家长对读书“无用论”“耽误学习成绩”的看法,并能亲子共读。
3、开展“献两本,读百本书”活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借阅平台,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保障学生的小学阶段要完成的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需求。
4、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
5、研究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怎么评价、如何反馈的问题。掌握适宜自己读书方法并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设计
研究准备阶段:潜心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阅读相关文献,搜索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编辑研究资料,并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实施阶段组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状况,收集系列数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1)优化环境,营造阅读氛围(2)创造条件,促进阅读(3)介绍方法,指导阅读(4)开展活动,推动阅读。
研究总结阶段:概括整理研究成果,通过学习研究的经验总结,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主要措施
进入课题实施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围绕以上问题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来源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学校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我又利用家长会倡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 氛围。为了进一步促动家长参与,我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作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感受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带动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
(二)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记得学完课文《松鼠》后,我根据课后资料向学生推荐《森林报》一书。学生被大自然中那无穷的奥秘所吸引,学生阅读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被书中有趣的现象吸引,纷纷购买借阅。我还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连续森林播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完《触摸春天》后,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有学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灰雀》《小摄影师》等四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读《名人传》或其他名人的故事等等。3.榜样带动。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已经读完上百本,有的却只读寥寥几本。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些情况,我有意地将全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推荐所读书籍。让读书多的学生经常交流介绍读书的收获,老师再极力表扬鼓励,以此带动。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促进了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1.以“讲”诱发兴趣。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描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2.使用推荐技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悬念调动法,故事梗概法,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3.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年级的不同方法则侧重点不同。以低年级为例我着重从几方面加以指导:(1)指导学生有序读文。① 按顺序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再让孩子读书时,我教会孩子用一些符号在书上圈圈画画,如: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好,对于一些好词好句,用小圆圈画出来等,以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留下思考的痕迹。还鼓励孩子把在课外阅读中弄懂的新词语抄下来,低年级时每天两个词语,一个佳句,随着年级的升高扩展到词语、句子或段落,但不强求,量力而行,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厌倦读书。②分步阅读,边读边想边记。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说了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做以标注。③图文并重。在课堂教学中,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清题目,根据题目说出在学习本课前想知道什么。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要求学生当众讲出主要内容。这样把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2)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我们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学习《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效果颇佳。4.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我定期组织了汇报展示活动。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互相评比,互相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并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进步、收获喜悦。
七、预期成果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推动了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学生和家长。在课题实验结题时我又做了一次同样的问卷调查。对比了学生和家长的变化。课题实验前后的对比可见其中的变化。
(一)课外阅读氛围得到改善,校内外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课题实验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小课堂”,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成为能学、乐学、好学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题实验也影响着家长,让他们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亲子阅读带动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一个个家庭,它的辐射作用意义重大。学生的课外书拥有量逐年增加,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随之变宽。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朱
相
臻
一、课题的提出
1、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记数、算帐有用,不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看到了数学工具性浅显的一面,而数学工具性更深层次的一面,以及数学的人文性,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2、从新课标来看
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从中年级学困生入手,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
4、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
从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毕业汇考的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低于40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出现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对数学学习逐渐放弃的过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
二、课题界定
学困,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数学学习学困生,泛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学困生中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40分以下)
转化指转变,改变。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
2、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3、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
4、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因材施教的应用;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成员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观察法:有目的地观察数学学困生在课堂听讲、练习、交流作业、检测时的表现,寻找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倡导教师自觉、主动的参与研究,并通过实践与研究改进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方法,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六、课题研究拟订措施 1.加强教师的“学困生转化”理论学习。
首先在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加强理论学习,在课题组内树立让每一位孩子在数学学习中都有提高的意识,创造一种积极学习,善于积累经验的氛围,并将教学方法,引导方法、辅导方式做到资源共享,使每一位教师能做到转化有方,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抛砖引玉,从细节做起,创设良好向上的研究氛围。老师们把自己在平常实践中总结出的转化学困生的点滴经验记录并在组内交流。紧密结合学校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和学生活动,搞好课题研究;做到课题组织有序、运作规范、追求实效。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同时要辅之一定的勇气。教师平时有意识地指导数学学困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这点很重要,不能惰于思考,一味依赖别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教师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多动脑,让遇事好问“为什么”成为思维习惯。课后教师尽量抽点时间,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互相考问。
3、开好家长会,加强家校沟通。
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家校联系卡,使家校沟通形成长效机制,共同促进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1日——2014年3月20日)工作目标: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订课题方案。(2)搜集关于学困生转化的资料,了解班级数学学困生的现状。(3)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形成数学学困生转化的预设目标。
(4)开展调查研究,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2、实施阶段(2014年3月21——2015年4月30)
课题研究组成员将构建的教育目标,设计的教育内容,按选择的途径和方法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
3、总结阶段(2015年5月1日——2015年7月1日)(1)搜集课题研究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指导策略,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
(2)结题汇报活动。
塔城市三小三年级数学教研组
2014年3月2日
《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方法的研究》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一、研究的目标
1、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育是各科教育的基础,应该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长期以来,存在老师讲解分析多,学生语文实践少;教法研究多,学法研究少;对学生“一刀切”要求多,分层要求少。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心态实施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致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这样,又何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何谈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内容
关于小学的教学资料,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法的论述中,对“激趣揭题”,即每一堂课的开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阐述了一部分趣味性的做法,但没有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如何始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及动机作精确阐述。本课题将借鉴他人及前人的先进经验,研究如何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使之爱语文、学语文,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主动地去阅读,去表达,去写作,并主动地探索新知,自主学习,以求主动发展。
3、假设 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推动作用,只有哪些带有探索性因素的问题和趣味性的情景才能具有强大吸引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老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4、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借鉴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心理学、教育学的最新成果,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针对年级学生特点,努力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研讨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研讨如何营造学生乐于参与的语文实践氛围。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概念的界定
学习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兴趣又称“求知欲”:指孩子对知识的一种积极认知倾向,表现为孩子积极主动要求学习,喜欢学习和坚持学习。它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孩子长时间地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助于他们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促使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不断地探求新的知识。可分为直接学习兴趣(指孩子对学习内容或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兴趣)、间接学习兴趣(指孩子对学习过程本身没有兴趣,而对学习活动结果产生的兴趣)。
2、研究过程及做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方法,在每一阶段结束前进行交流总结,提出下一阶段实施研究的侧重点,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具体研究过程。
(一)实验准备阶段: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转化思想,更新观念。
(二)实验初始阶段: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学生对学语文无兴趣的根源。
(三)实验中间阶段:重点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创设情景,主动参与,做好实验总结。
(四)实验总结阶段:重点探索“创设情境,提供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主动发展”并推广研究成果。
三、形成的成果
通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并对症下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得出如下结论:
1、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作为教师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欣赏他们,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课堂教学中,要满腔热忱地鼓励学生发言,多进行激励性评价,多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还要由原来只关注个别优等生的发展,转变到重视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景。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灵感的火花得到较多机会的撞击,想象力得以驰骋,思考力得以充分发展,学习几乎到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境地。
3、鼓励质疑,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问、乐问、善问,鼓励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参与意识”。这样,学习成为了学生的需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了兴趣及动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4、提供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时间、空间。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还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合作学习、各抒已见、共同探讨,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集思广议,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激起了高涨的学习热情。
5、提供享受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
通过在实验班尝试“激发兴趣”的改革,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孩子与对照班的孩子相比,性格变得活泼了,参与学习的意识增强了,班内爱语文、学语文的气氛浓了,同学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孩子们变得爱读书、会读书了。在语文课堂上,同学们发言踊跃,90%的学生能做到主动质疑,100%的孩子能参与到合作解疑的过程中,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争得面红耳赤。在校级、县级举行的各项比赛(如:演讲赛、口头作文比赛、知识竞赛、故事大赛等)以及期末评价中,实验班学生的水平都高于对照班。
四、分析和讨论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种乐事,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呢?
1、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兴趣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现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期洛这样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需要。小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萌发和滋长。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不融洽,那么必然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的胆怯、冷漠,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反感之意,长期下去,便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师生情感融洽,朋友式的相处,学生就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心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以满腔的爱心关心每一位学生,多用“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能够„„”等语气表露对每一个学生的期望。“感人心者先乎于情”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当学生因学习上的失败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时,当学生的思维受阻,理解有误时,教师不能训斥,不能惩罚,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主动与学生交往谈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真正对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学生才能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老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老师所教的学科上,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曾有一位老师做过这样一次试验,在一个新带的班里,随机抽取少数同学,暗示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在以后的一个学期里,教师经常主动找他们谈心,师生关系亲密无间,教师还经常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赏识,使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更加刻苦认真。果不其然,一个学期后,这些学生学习真的比其他同学进步快。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对学生真诚的期望是多么重要,效果是多么显著。
2、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境界。
《语文教学艺术论》指出:教学艺术往往创造一种最佳的教学境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这就激励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的注意、记忆、想象、思考、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凝聚在一起,智力活动进入了“最佳时期”,学生的灵感火花得到较多机会的撞击,想象得以驰骋,思考力得以充分发展,学生在教学艺术激励下,显得格外聪明、灵活,学习几乎到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境地,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即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激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如:学习童话类的文章时,老师可事先设计“童话王国”的版面,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兴趣。学习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时,让学生扮演角色,上台“演一演”,不仅给全班学生创造了亲身体验的机会,又为有“演员天分”的学生提供了展示锻炼的机会。学习写景抒情的文章时,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全班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辅助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有重要地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能引起他的强烈注意和很大兴趣。现代教育工具多媒体那优美的乐曲、动感的画面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在课堂上易疲劳,精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上可采用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游戏来调节他们的精神,唤起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表现自己、证明自己。语文课深受儿童喜爱的游戏有:摘苹果、找朋友、送小动物回家、小小裁判员、小小播音员、小记者采访、小小辩论会、争当小演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使之精神饱满。”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景。教师要运用形象化的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如: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中之重。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能够学习的动力;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探究知识的欲望,并能够促进思维的活跃性。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一旦学生们能够“乐知”,那么对于学习语文也就能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如果有了学习兴趣,那么学习也将不再是一种负担,反而会是一种享受。因此,就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当中“乐此不疲”,营造出生动活泼、 多姿多彩的教学氛围,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和富有活力的。”因此想要在课堂中保持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老师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正如心理学中所说的一样:“人,特别是年轻人,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中及时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在互动中激发兴趣,使语文课堂 “流动”起来。通过教师的“教”推动学生的“学”,让学生的“学” 促进教师的“教”。
(一)更新师生理念,实现课堂互动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充当管理者和领导者。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纪律,往往是“控制着”学生,强行使学生听从教师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发挥,使得师生间的有效互动难以建立。
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才能够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应采用多元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都能够尽可能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在课文的理解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又能够加快学生们的阅读速度,更能够使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全面。
(三)激励学生,提高互动的有效性
如果想要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懂得及时、有效激励学生。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将学生固有思想“要我学” 彻底转变成“我要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真诚的赞美和表扬,通常能够令学生如沐春风,学习热情旺盛,从而激起学习兴趣,更好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二、分角色阅读、表演等,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学习文章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体会文章的内涵;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在表演当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社会学认为:“角色指人们的社会身份,如学生、医生、教师、 工人、演员、患者、农民、母亲等等,每个角色在我们的社会中都有相应的行为规范,也同样需要尽相应的义务和履行相应的权利。” 角色阅读、扮演,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和体验,去鉴别和议论各种角色在社会当中的善恶美丑,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并能够从中使学生对文章产生更多的兴趣;同时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深化探索兴趣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教师应采取“一因多果”“一问多答”“变式训练”等不同的方式方法,鼓励、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也包括一些错误的见解。
教师要鼓励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设想不同的答案。 在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对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这种发散的思维,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通过以上的做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语文是珠落玉盘的琵琶, 是高山流水的琴瑟;语文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语文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语文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语文是君子好逑的《诗经》, 是魂兮归来的《楚辞》;语文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语文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语文内涵博大精深,值得师生倾心探究,钻研。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方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必有趣,以趣促学”正是这样的道理,研究显示,合理利用兴趣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拼音、字词学习起来并不感兴趣,严重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作为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利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升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就需要从传统呆板、僵化的模式中走出来,用生动活泼、新颖趣味的原则来指导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来创设出趣味语文课堂,利用此来营造出赏心悦目的教学氛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乐学。如,在《秦兵马俑》的教学中,由于课堂单调,让学生觉得非常乏味,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兵马俑,为了让学生产生深刻的理解,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兵马俑”的视频片段,此时,学生会被兵马俑深深的吸引,并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此时,再利用通俗的语言艺术将图片、文字和视频结合起来,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利用丰富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创设情境就是用形象化的手段将某种景象、状态与情景展示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活动,兴趣则是学习的主要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材料是对学习最好的刺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充分提升学生的兴趣,这是实现高效率教学的秘诀之一。
如,在《观潮》这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无法产生共鸣,教师即可先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鼓励学生闭上眼睛来感受潮水的声音,再让学生进行朗读,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情景下,学生可以如闻其声。可见,如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为学生创设情境,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非常积极的效果。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和语文基础来设置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有“言”和“思”的机会,采取这种多管齐下的措施对于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十分有益。
三、用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巩固学习兴趣
常言道:“环境创造人”,家庭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巨大,家庭学习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孩子学习兴趣的形成、巩固和深化。正如典故“孟母三迁”的描述,孟子正是由于拥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最终成就一番伟业。 在日常家访中,笔者发觉一些家长允许孩子在客厅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甚至有些孩子的书桌直接被摆在客厅,这种恶劣的学习环境不适合孩子的学习、成长,更不用说巩固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了。笔者认为,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应该包括以下因素:1.孩子必要的学习空间。在家中,孩子应该拥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能够安静地学习、思考;2.家长与孩子的充分交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合格的家长是一位“雕塑家”,他应该“胸有成竹”地教育孩子,指导孩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将自己的孩子塑造为一个精美的“艺术品”;3.家长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主动与教师沟通,互相了解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见,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是巩固、深化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作文为例,多数小学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往往是写前怕、写时难、写后不想看等等。其实,写作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一种需要,应该成为人们精神上的一种享受。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让学生结合语文课外活动进行随笔写作。随笔是作者有感而发写下的东西。写什么? 怎么写? 完全由小学生自己决定。这不仅可以鼓励他们写真话,还能够让他们有话可说,抒发真情实感。在随笔写作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写各种体裁的文章,如散文、诗歌、小说等等,无论哪一种,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久而久之,学生不再感到无趣或恐惧,甚至会有一种创作冲动,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郭沫若曾经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成功的教育并非是强制,而是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他们乐学、好学。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他们的特点、爱好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娄小莉. 教学实践活动 激发科学兴趣——浅谈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J]. 高考(综合版). 2015(10).
[2]袁圣务. 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36).
[3]阿依奴尔·哈赛银,木拉提·胡斯盘.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性探索[J]. 新课程(小学). 2015(10).
一、课题提出背景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老师到底该如何教?如何将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能有机结合一直是困扰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重大问题。很多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他们尽管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游戏教学作为教学的载体和活动方式,但是具体该如何操作?如何改变现在英语教学中的机械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等等弊端?成为我们小学英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进一步推进的一大障碍。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研究,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借鉴。
二、选题的研究意义
本课题是应用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理论,针对我县实际开展的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活动进行实验研究,为我们丰富、完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法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将学习英语兴趣培养的理念、方式等,进行科学、合理地移植应用,实现兴趣培养的本土化,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一套以“游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使学生不仅善学、乐学,而且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培养一大批乐学、会学的小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四、研究的主要问题
1、小学低年级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2、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游戏的实践与运用。
通过研究,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走进新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五、主要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主要问题,本课题主要采取如下研究方法:
A、文献研究法
阅读文献资料,认真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用游戏教学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
B、行动研究法
有计划、有步骤的由实验教师与专家及教研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动态,收集学生学习资料,对之作出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调制出最符合学生口味的学习大餐。
C、调查研究法
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了解学生发展的情况,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条件。
六、研究进度
课题研究时间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研究周期为一年。本课题分五个阶段进行。
(1)准备与反思阶段:(2010年6月—8月)
本阶段的任务是:查阅资料,反复酝踉,定出方案,修改论证。成立课题组,确定实验人员。
(2)调查研究阶段(2010年9月-12月)
组织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3)深化研究阶段(2011年1月—3月)
本阶段的任务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新途径,建立以活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4)总结与推广应用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调研报告。
2、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3、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论文集。
工
作
报
告
2013.12
《提高小学生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学困生的存在牵动着每一位老师的心,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帮助他们从学习困境中走出来是每一位老师的共同心愿,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优秀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鱼得水,而学困生却难以融入其中。在优秀生享受着学习所带来的快乐的时候,学困生对于所学的知识仍然是一团迷雾。久而久之,他们成了课堂上名副其实的“听众”,而课堂也成了他们心头难言的伤痛,同时对学习失去兴趣。学困生的存在,对于整个班级的共同进步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与深入,学困生与优秀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严重的后果是,任课教师放弃对他们的努力,学困生也是自暴自弃,但是,这种结果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决定确定《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知识所要求具备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困扰和影响着数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发展,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扶,唤醒学困生的进取意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工作中刻不容缓的使命。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碰撞的舞台,是师生合作交流使双方共同发展,相互成就的殿堂。课堂是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没有人被无情打击。新课程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建设为中心,以学定教。课程目标的知识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性目标、有机统一。教师的角色应为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引导者、促进者,师生交流的主持人、沟通者,教育最终要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应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本课程研究的主要目标
①通过研究,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惧怕数学课,而且愿意上数学课,课堂上敢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索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在一学期内把学习成绩提上来,缩短与优秀生的差距。
②通过研究,探索适合于提高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③通过研究,探索能形成提高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一套可行性,便于操作的方法。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对学困生现状和成因的研究。
②培养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及措施的研究。③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三种方法:
1、调查问卷法:通过观察、访谈、问卷和方法对班内学困生进行调查,从而发现问题,寻找转化对策。
2、文献研究法: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网络资料进行有关理论学习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个案研究法:有目的地观察三个学困生在课堂听讲,小组交流,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寻找学困生的成因逐个对三名学困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
七、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及步骤 本课题按三个阶段实施的:
第一:研究准备与试点阶段:(2013年3月—4月)①论证研究课题的原因意义、背景,设计课题的实施方案。②设计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③用多种方法调查学困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例如调查问卷、观察法等。
④查阅有关资料,与任课教师座谈,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① 进行个人情况分析、家庭情况分析。②探索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③对自我教学上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法,设计教案。④听取名师授课,学习经验,设计公开课教案。
⑤对学困生9月份进行计算能力培养,对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完成中期报告。
⑥10月份对学困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对测试成绩进行分析。⑦召开家长会,把三名学困生的进步情况通知给学生家长。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2月)
① 整理和归纳:对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② 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根据期中考试成绩及平时测试成绩统计表明,三名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小组和作交流时发言积极了,而且计算能力也有了大的飞跃,不再错题连篇了。总之,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提升了,通过课堂研究,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态度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学困生在解决问题时对自己提问题的应用题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方面教学中还得加强对他们的辅导。
八、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影响及成果推广的效益
通过近几个月的实践和研究,该课题收到了预期效果。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困生课堂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强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他们乐于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并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品尝了学习兴趣。
九、本课题研究中的反思
我班三名学困生的成因是许多学困生的几个典型案例,由于时间关系,我只研究了这三种情况下的学困生,对他们采取的培养策略还不够完善,还有待各位教师的参与,希望教师们献计献策。我相信,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深入研究,相互交流,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我们有责任关注,帮助与并改变他们,对学困生的帮扶工作的路很长,很艰难,但如果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都关注这一问题,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努力尝试去改变现状,给学困生以更多的热心、诚心和耐心、爱心,一块一块璞玉终将会熠熠生辉。
教育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化心灵。教育明练,教育是牵手,教师是一块块神奇土地的耕耘者,只要用心去经营,用真心给予他们关怀,那一个个鲜活而又充满灵性的生命将会因我们的引航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
十、参考文献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个都不能落》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差生心理与教育》
【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研究方案】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课题研究计划10-02
小学生识记英语单词研究方案05-31
小学英语兴趣学习论文11-03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案10-15
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研究课题方案06-16
平宁城小学英语兴趣小组活动总结07-05
霞光中心小学英语兴趣小组活动总结07-24
也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兴趣点”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