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包括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包括(共8篇)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包括 篇1

一、物质保障责任。包括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规定;依法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二、资金投入责任:包括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确保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按规定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保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资金。

三、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责任:包括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规定委托和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者注册安全助理工程师为其提供安全管理服务。

四、规章制度制定责任: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五、教育培训责任:包括依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相关上岗资格证书。

六、安全管理责任:包括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依法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七、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的责任。包括按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包括 篇2

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表明, 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但是, 在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就是部分企业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内的企业员工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 没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造成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安全生产的投入;放松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 使企业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以致事故接连不断。由此可见, 安全责任制不落实, 确保安全生产就是一句空话, 企业就根本无法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发展壮大。笔者认为, 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应从三方面下功夫:一是思想重视, 二是措施可行, 三是执行严格。

1 充分认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是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关于“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等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不仅指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源在于消除隐患;还表明了抓安全生产的科学方法是预防为主;更指出了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是强化责任落实。消除隐患是根本, 加强防范是重点, 落实责任是关键。只有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区队班组、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 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 并严格落实各个环节主体的责任, 严格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做好每一项工作, 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解决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严不起来, 落实不下去”现象的重要措施。“严不起来”包括了安全生产内部管理、外部监督、行政执法、事故查处、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 “落实不下去”也包括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隐患监控和整改措施等方面。通过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来对生产负责人、生产管理者、生产操作人的行为提供动力和约束, 强制企业建立健全上至企业法人, 下至区队班组长、普通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规章制度,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形成上下互保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实行事故连带, 从而解决“三违”事故居高不下的问题, 这样才能促使企业安全生产实现根本好转。

2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明确各级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做到单位部门层层有责任, 岗位职工人人有职责, 这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基本前提。

一是建立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原则, 明确各级安全生产责任, 实行职工对班组、班组对区队、区队对矿处、矿处对集团公司负责的管理体系,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建立领导体系。明确集团公司主要领导是全集团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安全负第一责任;二级单位行政一把手为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的基层单位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本单位、部门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职工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 对安全生产负责。

二是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认真执行“一岗一责制”。集团公司与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与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通过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的形式, 将安全生产列为重要的管理指标之一。各单位内部也要于每年年初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和部门, 基层单位、部门再以责任书形式落实到班组;班组落实到岗位和职工个人, 真正做到一岗一责。签订责任书时, 必须做到“三个结合”:一要结合岗位责任制等有关制度对安全责任制进行细化, 既有共性要求, 又有个性条款;二要结合实际开展一次专题安全教育, 进一步增强职工安全意识;三要结合实际组织一次考试, 使全体职工都熟知自己的安全责任, 懂得干什么和怎么干。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 在全集团形成岗位 (个人) 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矿处, 基层保集团的强有力的安全责任体系。

三是以安全生产法规为依据制定各项制度, 增强执行和落实制度的法律意识。《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规定了在企业生产工作中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从业人员等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详细规定了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这对于依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促进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追究违法人员的法律责任, 遏制和制裁各类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同时《安全生产法》的实施, 也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武器, 它能够通过法律的强制约束力, 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因此, 要把《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依据和措施, 要把《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作为安全教育重点内容, 通过深入组织学习使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认识到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进一步的延续和细化, 促使他们从法律的角度,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防线, 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

2 建立责任考核体系,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是突出“一把手”抓安全, 进一步强化安全目标责任制。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 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必须行政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 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因此, 在日常安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求各级主要领导要签订安全生产承包责任书, 承包本单位的风险要害部位, 而且必须把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作为日常安全检查和考核的重要内容, 与收入、业绩、升迁挂钩。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要求单位主要领导当场拍板, 能当场整改的, 要立即拿出资金进行整改, 不能立即整改的, 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 由主要领导签字确认, 限期整改, 限期完不成, 则按规定给予处罚。从而进一步促进各级主要领导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和了解, 隐患整改资金和人力的准备工作就顺利多了, 工作中少了推诿扯皮现象, 整改力度也就大大加强了。

二是实行事故隐患及违章连带责任制度, 严肃责任追究。制定安全事故隐患及违章连带责任制度, 在鼓励安全第一责任者、分管领导、安全员、安全检查人员纠正违章, 及时整改隐患的同时, 对被检查单位重复发生类似事故隐患和违章的情况, 要连带追究所在单位的安全第一责任者、分管领导、安全员和安全检查人员的管理责任, 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把安全责任与个人经济利益挂起钩来, 加大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三是积极推行安全生产承诺制度。根据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岗位职责在全体员工中推行安全生产承诺制度, 根据不同时期的安全重点让所有职工从自己岗位安全职责的实际出发填写《安全承诺书》, 明确自己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担负的义务。同时将落实安全承诺制度和“一岗一责制”情况作为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日常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把职工签订安全承诺书的情况作为各单位行政一把手年终考核的硬性指标, 进一步促进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

关于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的思考 篇3

關键词 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法律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208-01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食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许多血淋淋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人们对食品监管的反思。自从加入世贸以后,中国清醒的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对此也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食品安全的责任体系建设方面。

1 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的必要性

1.1 当前形式的要求

2004年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了监督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和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一次次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得不引发对食品安全责任的思考。因此构建完善责任体系,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1.2 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落实不力,主要表现在:其一,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不明,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不健全,甚至有些企业不行标准,不知标准,弄虚作假,不切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人的责任。其二,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统一领导协调不够有力。食品安全工作不能得到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和大力支持。其三,各个部门监管范围不明确,导致一旦食品安全质量出现问题,各个部门都有责任,确无人负责的局面。

2 建立食品安全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食品安全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不能全面涵盖食品加工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得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利。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虽然较多,但交叉严重,甚至还有盲区,留下了执法空隙和隐患。另外,对违法行为的罚则不够重,对一些非法造假窝点,打击威慑力度不够。

2.2 各个部门往往各自为战,难成合力

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采取多个部门分段管理的方式,不同部门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部门多,职责分配交叉不清楚,管理重叠,使各个部门之门相互矛盾和扯皮现象屡见不鲜。而且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各个部门你推我,我推你,互相推托责任,“管理有我,责任无我”。另外,基层的食品监管人员配备偏少,一个县级监督员要监管几百个单位,到了乡镇更是望洋兴叹了。因此要想做好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任务十分艰巨。

2.3 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不完善

目前,市场上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等的安全食品,可以看出这些都不是食品安全规范。我国的食品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4级标准组成,共有约2600项的安全标准。标准太多,很不利于实施监控和服务,甚至让企业在定位产品时无所适从,矛盾重重。另外一些不法厂商利用这一漏洞,大肆生产假冒劣质产品,鱼目混珠,混淆视线。

2.4 基层监管力量不足,市县级检测能力不够

我国基层工作机构不完善,导致基层的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一方面,乡镇一级食品安全组织机构设置不规范,没有专门的乡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也没有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负责本级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另一方面,市县级检测能力跟不上,缺少现场快速检测的设备。导致许多抽检项目无法开展或者不能及时取得有效检测结果,甚至有时只能用手摸、眼睛看、鼻子闻等完全凭经验进行鉴别。

3 个人对建立食品安全体系的几点思考

3.1 应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适应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需要尽快完善一套具有主导作用的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法,确保食品安全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则。食品安全法的修改应解决以下问题:1)概念不清或定义不全。在符合我国对食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分环节监管的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做出更科学完整的表述,以体现法律的严密性。2)食品监管职责重叠和责任不清。对食品生产者和监管者的行为规范化管理,形成功能齐全、层次分明、监管有效的食品安全体系。3)食品造假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应当在对相关法律法规中的处罚问题进行适当调整,对违法行为从重处罚,以示法律的威慑作用。

3.2 尽快完善食品加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当严谨的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安全标准是不行的,这也是建立食品安全体系当中一个重要的指标。食品的安全标准是这样一个过程,事前定立食品安全标准,事中用这个标准执行检测体系,事后用这个标准作为判断依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起步较晚,技术相对国外落后,公众环保意识差,标准远低于国际标准。所以,我国在食品出口时,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但是我们不能气馁,要化阻力为动力,努力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在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建立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原则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消除国外对中国构建的“绿色壁垒”。

3.3 处罚与赔偿并举,杜绝劣质食品生产源头

有些不法厂家之所以敢生产劣质食品,一是高额利润的驱使,二是对法律有恃无恐。从事违法经营,制造假冒劣质产品,利润远远高于被查处后的处罚力度,于是铤而走险也是理所应当的了。这正体现了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失误,对违法者则处罚力度较轻,不能构成法律威慑作用。另外,应当建立商品的赔偿机制,对于造假或销售不合格食品的厂商,一旦查处,让其付出沉重代价。

3.4 实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责任由谁来负?对于责任的分配一直是当前较头痛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应运而生。它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1)对社会来说,以责任保险作为补偿机制,可以维持社会安定,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就经济发展来说,保险公司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必定对食品生产厂商进行审查,无形当中给食品安全上了双保险,也为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做好各项工作,规范操作细节,严把质量关,争取让中国的食品面貌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朱跃斌.对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的再认识[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8,03.

[2]陈庆修.食品安全责任关天[J].经济研究参考,2004,79.

薪酬体系的内容包括哪些? 篇4

余以为员工薪酬应在

原始薪资

奖金(包括提成等奖赏性质额外收入)

社会福利(保险 退休金 补贴等)

薪酬体系是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重要组成部分。薪酬体系是指薪酬的构成,即一个人的工作报酬由哪几部分构成。一般而言:员工的薪酬包括以下几大主要部分:基本薪酬(即本薪)、奖金、津贴、福利四大部分。

薪酬概况定义.

薪酬体系是指薪酬的构成,即一个人的工作报酬由哪几部分构成。薪酬体

系一般而言:员工的薪酬包括以下几大主要部分:基本薪酬(即本薪)、奖金、津贴、福利四大部分。

本薪

1、正常工资

管理人员执行岗位工资,生产工人执行技能工资。

(1)管理人员岗位工资:岗位工资与职位的重要性、工作的难度及责任等华恒智信薪酬体系的十二个方面因素相关,充分体现职位价值,分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

固定工资:是工资中的固定部分。按月发放并且不与员工绩效考评结果挂钩。员工若因违规、违纪而受到经济处罚时,扣减固定工资。

绩效工资:它是员工按照公司的业绩要求,完成其职位绩效目标应获得的收入。主要根据员工每个考评期考评结果计算,它体现了薪酬的激励性,是员工工资的重要组成。

(2)生产工人的技能工资:技能工资根据技能水平确定。薪酬体系2、加班工资

员工在工作时间之外从事劳动应得的报酬。

奖金

薪酬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的部分为绩效奖金,薪酬反映公司的经济效益部分为效益奖金。绩效奖金及效益奖金的缺少导致薪酬与工作业绩、经济效益脱节。

津贴

津贴设置不合理,对一些特殊的工作岗位缺少补偿,同时也使薪酬失去了其灵活性。

福利

是指除了工资、奖金以外,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所应享受的待遇以及公司为保障与提高员工生活水平而提供的相关福利措施。福利应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利益,它能给员工以归属感。福利特别强调其长期性、整体性和计划性。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及缺少整体规划,经常是浪费了资金却没有效果。薪酬体系法定福利:包括保险(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商业险……)、住房公积金等。

薪酬管理.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以及所有员工最为关注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对企业的整体绩效产生影响。灵活有效的薪酬制度对激励员工和保持薪酬体系员工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整体薪酬.

整体薪酬回报包含五个要素:

Compensation 薪酬薪酬体系Benefits福利

Work-Life 工作与生活平衡

Performance and Recognition 绩效与认可

Development and Career Opportunities 个人发展与职位晋升

其中每个要素都包含程序、方法、内容和层面,由他们共同确定一个组织战略,以吸引、激励和保留员工。并给公司或企业在做选择和调整时提供价值观,即为组织和员工创造价值的“工具箱”。有效的整体薪酬回报可使员工拥有更高的满意度、更好的敬业精神,更高的工作效率,以及创造出理想的经营业绩和成果。

运管局安全责任体系 篇5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和自治区《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以及各级政府、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对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有关要求,为切实履行好“三关一监督”行业监管职责,结合运管系统工作实际,制定**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一)宣传、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二)按照“三关一监督”的职责建立健全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安全监管职责,建立健全督促和制约机制。指导道路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按照各级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自治区运管局下达的道路运输行业安全工作目标要求,制定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考核措施,层层贯彻落实。

(四)按照道路运输经营业户许可程序和开业条件规定,把好市场准入关。完善行业各项行政审批程序,营运车辆技术管理,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考核、发证等制度。

(五)在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督管理中积极推行、应用现代科学管理方式和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六)组织开展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重要活动,对“春运”、“五一”、“十一”、“汛期”、“安全生产月”等重点时段安全工作进行专项部署。

(七)建立健全道路运输行业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督促道路运输经营者对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整改落实。

(八)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道路旅客运输行车事故,及时奔赴事故现场协助调查处理。对发生道路运输安全责任事故的经营业户按照道路运输行业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九)研究分析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和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和完善道路运输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十)完成各级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交办的其他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工作。

安全生产领导班子工作职责

安全生产领导班子实行“一岗双责”工作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办证,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职责。

组长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

(二)督促各县运输所按照“三关一监督”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监管责任制,落实安全监管责任。指导道路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督促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监管责任制,明确职责,落实安全监管机构和工作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安全监管工作经费。

(四)把安全监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安全监管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并作出决策。

(五)指导排查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并督促整改。

(六)发生较大以上事故时,及时赶赴现场,协助事故调查处理,配合做好事故善后工作,落实事故处理有关规定。

(七)协调相关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事宜。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监管职责。

副组长职责

(一)认真执行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强化管理,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监管责任,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监管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三)督促分管科室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指导分管科室不断完善安全监管基础工作,制定 分管领域安全监管工作计划目标,严格落实安全监管工作措施。

(四)按照上级和市局的统一部署,负责组织落实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督促分管领域的企业加强基层、基础安全工作。

(五)领导分管科室监督、指导分管领域的企业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六)监督、指导分管领域道路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七)督促分管科室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基础资料,完成安全监管工作任务。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监督各县运管所、局属各科室履行“一岗双责”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对不履责或履责不到位的追究执法责任。

(三)组织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和治理结果验收工作。

(四)监督和指导道路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追究企业不履行安全生产的责任。

(五)组织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六)负责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救援应急演练及协调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

(七)负责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重点企业、重点车辆、重点驾驶员监管名单管理。

(八)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总结推广安全管理先进经验,指导道路运输经营单位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体系。

(九)定期组织召开安全工作例会

(十)收集、整理、完善安全监管工作基础资料。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职责

(一)认真执行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强化管理,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监管责任,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监管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三)督促分管科室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指导分管科室不断完善安全监管基础工作,制定安全监管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安全监管工作措施。

(四)按照上级和市局的统一部署,负责组织落实“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及重要时段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组织在分管领域开展“安全生产月”等重大安全生产监管活动。

(五)负责主持召开每季度的安全监管工作例会,检查安全管理工作完成情况,分析和通报安全生产形势,部署和落实下一阶段安全管理工作措施。

(六)负责组织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监督、指导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七)监督指导道路运输企业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八)负责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救援应急演练及协调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包括 篇6

2015年3月1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安监总办〔2015〕27号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并要求各企业将《规定》张贴在醒目位置,并严格按照要求,抓紧完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调整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建立相关工作制度。

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的通知

安监总办〔2015〕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各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请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附后式样,安排印制《规定》挂图,按照监管范围、企业属地监管的原则,在4月底前分级发放至辖区内企业,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印发中央企业总部。

二、各企业要将《规定》张贴在醒目位置,并严格按照要求,抓紧完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调整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建立相关工作制度。2015年底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必须做到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2016年扩大到所有规模以下企业。

三、各地区要加大宣传和曝光力度,强化示范引领和鞭策推动。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督促检查,指导、推动企业抓好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组织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落实情况开展抽查。[1]

附件:挂图式样(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15年3月16日

规定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

一、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

二、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

三、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

四、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

五、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包括 篇7

关键词:安全质量管理,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生产

0前言

根据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害;根据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2) 物 (机) 的不安全状态3) 人的不安全行为4) 管理的缺陷有关。这些原因的产生往往是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全面安全质量管理控制缺失→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造成的。大量事实证明, 煤矿事故多发生在作业场所和生产过程中, 其事故原因都是煤矿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造成的。因此, 要防止事故就必须加强全面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 使煤矿主体安全责任得到全面落实, 把隐患排查治理到位, 消除事故隐患, 防止事故的发生, 才能有效地确保安全生产。

1 构筑煤矿全面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1.1 构筑安全理念体系。

企业依照法律、法规应履行的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和义务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每个员工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的组成部分, 只有分工不同职责大小不同, 都有搞好安全生产的职责和义务。只有将安全理念根植于每个职工脑海之中, 才能实现安全生产。为此, 煤矿企业构筑安全理念体系, 首先要强化管理, 在“严”字上下功夫, 制定并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将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安全隐患排查网络, 实现安全管理的全员性、动态性和超前性;其三要强化“以人为本”理念, 坚持安全法规、工程质量、岗位技能等培训常抓不懈。

1.2 构筑安全培训体系。

强化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及安全防范能力。首先要实施全员化安全培训, 使安全培训渗透到企业的全方位。其二按照“分级培训”的要求, 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对一线职工、对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采取不同的方式针对性进行培训。其三要实施安全培训内容实用化, 无论何级人员其培训的内容都包括:应有、应知、应会三部分内容, 使其熔合到安全技术培训的全过程。

1.3 构筑安全文化体系。

安全文化建设, 要强化安全理念的渗透及安全习惯的养成。为此, 煤矿企业要围绕“培育安全文化、打造和谐矿区”这一主题, 举办多种形式的亲情系列和“安全生产大讨论”活动;坚持用安全理念武装头脑, 用安全思想支配行动, 用安全宣传营造氛围, 用安全知识指导实践, 构筑安全防线。同时, 结合长期的安全实践, 整合提炼企业安全文化, 让安全文化进区队、班组、岗位, 使职工安全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渗透, 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1.4 构筑班组联保体系。

安全生产的根基在班组, 要建立班组联保互保制体系, 使安全管理压力沉底, 让职工深感不仅负有自己不违章责任, 还要监督制止他人违章的义务, 做到相互监督, 责任共担。凡在作业现场查获的违章, 除对现场作业人处罚外, 还对班组其他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联带处罚;当月无三违、无轻重伤事故的班组, 对班组成员要不同程度地进行安全奖励;增强职工的自主保安、互助保安意识, 强力推动职工向“零违章、零隐患、零事故”安全目标的迈进。

1.5 构筑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体系。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它涵盖煤矿采掘、机电运输、通风等专业标准安全质量, 煤矿要按质量标准化要求从标准、目标、责任、控制、考核、信息等环节着手, 逐步健全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 建立标准化达标整治队伍, 把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与深化安全专项整治结合起来, 随着专项整治的深入, 投入必要的安全专项资金, 把规范安全质量工作、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 作为深入整治的重要内容, 从根本上解决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性、深层次问题, 通过开展标准化活动推动煤矿企业向本质化安全矿井迈进。

1.6 构筑风险评价体系。

超前消除安全隐患关键在于构建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实行安全风险评价机制, 可以使安全责任得到落实, 形成各负其责和责任追究的良好机制;可以对事故隐患做到超前预防、过程处理。为此, 煤矿企业要积极从微观上对矿井的生产现场进行安全预测和采取措施。每一个作业头面、峒室、零星工程等在开工之前, 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要到现场调查分析掌握情况, 确定危险源, 并对危险源进行分析找出安全隐患。然后由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危险源、隐患等情况制定防范措施, 编制作业规程;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现场区队长、安监员负责防范措施的落实和检查, 作业人员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正规操作。

1.7 构筑安全考核体系。

首先要构建起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负责人责任、建立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制定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强化落实安全责任制检查和分级考核办法, 分别建立起与之相配套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其次, 构建起安全考核体系:严格考核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规定各级领导每月下井带班次数、查隐患条数抓三违次数;与其相应的安全质量和指标进行考核等。矿副总领导以上矿级领导由矿务局考核;生产科室、区队主要领导安监处负责考核;专业科室人员由专管领导负责考核等;其三安全考核必须做到每月考核、通报奖罚, 有力推动安全生产。

2 煤矿安全质量控制PDCA循环的运用

2.1 计划 (Plan) -煤矿安全工作质量标准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应该包括:煤矿三大规程、防突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等。由于标准太多执行起来难免会不合实际或会有遗漏的现象, 因此, 要结合本地区煤矿特点, 制定一套符合现场生产实际的安全质量专家识别菜单—《矿井安全质量程序化现场检查班前评估安全确认表》, 该表从本地区煤矿历次事故教训中结合上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来制定, 在本地区适应性强, 强调了领导干部带班区队长跟班必要性, 涵盖了防瓦斯、防突出、防顶板、防水患、防坠落和打击、防火药、防粉尘等安全措施内容, 抓住了防止本煤矿安全事故的关键节点, 提出了掩护支架采煤工作面十个不准生产标准;开拓、掘进、巷修工作头的十个不准生产标准。每个不准生产标准还有若干子识别标准, 另外, 若干子识别标准还提出了现场遇到某几种情况, 必须有相关针对性安全措施实施的自行约束标准。除了两个十不准生产标准外, 还有两个六大项安全隐患限期整改标准;为了使安全质量控制的PDCA工作不断循环, 增设了隐患违章登记和上班隐患整改验收栏目;使其PDCA循环形成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安全质量控制强硬化。便于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掌握, 减少了安全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 提出了安全质量管理的计划和目标。该安全质量专家识别菜单执行在现场, 它不仅限于班前安全确认, 还应适应班中、班后, 使现场整个生产受控于安全管理控制全过程。

2.2实施 (Do)

(1) “班前安全确认”制度, 它是安全风险评价和超前消除安全隐患一项新型的安全管理方法, 它不仅能对员工岗前行为、状态进行安全确认, 还能通过“预想、预知、预测、辨识、控制”的过程超前制止和防范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以确保及时采取措施, 消除”隐患源”, 保证人身安全。工作环境的安全确认要求每一个岗位在操作之前都要进行危险辨识及工作环境的安全确认, 坚持做到不安全不工作、不确认不工作, 井下设备能挂安全确认牌的地方都要挂牌, 不能挂牌的地方要为职工制作危险辨识安全确认卡进行确认。另外, 在工作面、掘进头设置安全预想牌板, 所有干部职工有发现的安全隐患或安全预想都写到牌板上, 提醒大家在工作前所应注意的事项, 做到安全警示信息大家共享。同时还要开展设备及操作程序的安全确认, 所有设备开机前都要按菜单式方法进行巡回检查安全确认, 确保设备完好、操作程序正确。用安全管理管理控制手段, 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现煤矿安全发展。

(2) 全面推行员工的入井前“安全确认”制度, 班前会上, 做好“三交一清”, 即:交当天主要工作内容、交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交对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清楚每位职工的思想状态;查职工精神状态, 由值班员班前点名, 会后由跟班班干部按照班前点名进行薄弱人物的排查、一是重点排查班组职工是否有人饮酒、是否休息好、有无思想波动、身体不适等状况;二是询问工作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是否清楚;三是查“整装”, 班前学习结束职工换好作衣后, 由值班、跟班干部监督, 职工本人自上而下依次整理检查入井穿戴等。四是安全承诺, 职工在跟班领导带领下, 进行安全宣誓, 承诺杜绝违章, 保证安全生产。最后进行观察检测查有无携带违禁品情况, 职工达到规定标准符合要求后方可列队入井。

(3) 作业头面现场安全确认实施举例。每个采掘头面开工前, 现场负责人必须与安监员、瓦检员一道对照安全质量专家识别菜单对现场进行安全识别, 对菜单中安全质量提出的问题进行逐项打√对×确认, 凡不合安全生产条件标准的, 由安监员或瓦检员向现场负责人提出, 并由现场负责人再进一步确认, 确认后现场负责人必须签字并负责组织整改, 整改后由安监来进行验收, 合格后才能生产, 否则不允许组织生产。另外以上三员每班必须向调度室汇报安全确认、安全隐患整改或隐患交班情况, 使其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现场, 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消除不生产。

除上述常规班前安全确认外,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由矿或局组织的班前安全确认。例如, 重点石门揭煤前必须由矿务局组织现场验收, 对揭煤防突安全措施落实工作进行查验, 对揭煤现场进行安全确认。

2.3检查 (Check)

(1) 煤矿安全隐患检查排查形式:方法很多, 有专业性排查, 有群众性抽查, 有常规性的排查等等定期安全排查等。如:国家监察机构对煤矿企业安全情况进行执法监察, 集团公司每季、局每月、矿每旬常规性的安全隐患大排查, 局工会每半年组织一次职工代表安全巡查等;专项排查, 如一通三防专项检查, 雨季时防排 (治) 水检查, 质量标准化检查, 机电运输会战检查, 火工产品专项检查;领导干部下井带班检查;局、矿领导下井检查等。所有以上安全检查, 构成了对整个矿井隐患排查的立体交叉网, 覆盖了所有作业场所, 不留盲点, 也是对整个矿井安全识别的有效途径, 其检查出的隐患必须进行整改, 才能为矿井夯实安全基础起到促进作用。

(2) 现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控制性检查。煤矿生产过程中随机总会出现一些不能预知的隐患:如瓦斯超限、顶板来压等。因此, 除了班前安全确认外, 还要在现场生产过程中进行安全质量控制性检查。如:现场作业人员和现场负责人的随机安全识别、瓦检员一炮三检、安全员的巡回检查等;主要查验现场作业规程和防范措施执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停止生产作业进行处理。要做到隐患随机处理, 这需要安全责任主体职责真正落实到现场, 生产现场所有人员均为安全责任主体组成部分, 必须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才能实现安全生产。

(3) 对现场安全责任主体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煤矿领导干部带班是一项好的制度, 领导干部带班 (包括安全管理干部) 必须巡查各采掘工作面安全情况、要对现场安全责任主体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如:现场情况与安全确认执行过程中是否有偏差并加以纠正, 安全隐患是否真正整改到位, 是否存在违章作业情况、安全员、瓦检员是否监察到位, 现场区队长是否存在违章指挥现象, 对随机出现的隐患及时组织整改, 一般现场就要立即整改, 需要下个班整改的, 可用下井写实的形式向调度交班等。另外, 要制定对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质量考核指标, 由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与上级部门 (安全、纪委) 管理人员, 对煤矿领导带班情况进行考核检查, 督促其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现场。

2.4处置 (Action)

通过检查 (Check) 采集反馈未落实整改的安全隐患信息, 实行安全隐患问责是处置 (Action) 重要手段。安全隐患问责是指对隐患的产生及排查治理不力进行责任追究, 包括隐患发生问责、隐患治理问责两方面。实行隐患产生问责, 无论何单位和部门产生的隐患, 都必须进行分析, 查明隐患产生的原因, 落实隐患产生的责任。实行隐患治理问责, 隐患整改必须做到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期限、应急预案“五落实”。调度室及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对每班遗留的隐患在调度会上进行公布, 并下发隐患整改三联通知单, 整改责任单位要对隐患整改情况填写回执进行反馈, 安全部门进行现场验收消号实行隐患整改闭环管理, 加强对隐患整改的跟踪督办。另外, 定期召开隐患问责会进行分析, 对未制定整改方案、未按计划完成整改任务, 必须进行责任追究;凡若在安全质量专家识别菜单检查 (Check) 过程中提出的安全问题, 现场负责人不签字、不组织整改、或强行生产, 安监员有权向调度室或向带班矿领导汇报, 在现场会得到及时处置, 待在出班后矿值班领导还会召开准事故分析会, 现场负责人则将会受到严厉的惩处;另外, 对人为因素产生的隐患以及隐患整改治理中的失职、渎职行为, 分别给予行政纪律相应处分或经济上的处罚。

3 结论

构筑煤矿全面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是全面质量管理 (TQC) 的基本原理在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工作中的体现, 其目的就是要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地位, 确保安全生产必要的投入、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不断改善生产安全条件;改进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落实企业各级领导、各相关职能部门、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遵循《安全生产法》和国家规定的安全保障各项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作业规程;使安全生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使国家安全法规、规程和标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积极采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风险评估、安全评价等方法, 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全面提升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思考 篇8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让人割腕的社会责任缺失事件,比如2001年8月南京冠生园将隔年霉变的月饼加工成新月饼销售,坑害消费者的“黑心月饼”事件;2005年發生的“苏丹红事件”和安徽阜阳爆发的“大头娃娃”事件以及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其情况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莫过于“三聚氰胺事件”,中国乳制品企业集体丧失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致使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酿成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这一事件引发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危机折射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迫切性。为此,本文将详细阐述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演变;并结合国情分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在关于构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把企业社会责任落实到中国企业运营所有环节上。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最初是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作为一个概念已经有近80多年的历史。1923年,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但是早期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讨论并没有给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界定,并且主要侧重于道德伦理层面。在上世纪7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逐渐得到理论化并流行于欧美国家。企业社会责任 从古典的企业要依照所有者或股东的期望管理公司事务,在遵守社会基本规则,即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旧理念发展到“企业公民说”、“社会契约理论”、“相关利益人说”、“慈善投资理论”等一系列新理念。新理念要求企业的行为既要合乎法人道德——对股东负责,还要埘肩员工、社区、政府负责,要尽到一个法人公民的社会责任等。

在中国,理论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具体概念和内涵还没有统一,众多管理学者们对此的表述各异。虽然对社会责任的内容、范围、程度的界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企业除了对股东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义务,同时也要为其他利益相关的人(包括企业员工、顾客、供应商、家庭、社会和环境等)承担义务和责任。

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角,给社会的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直接力量,如何让它承担社会责任.对于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以目前情况而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三、关于构建中国社会责任体系的几点建议

1.循序渐进地引导企业自愿加入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进程中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立应该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众所周知,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对于企业该不该履行社会责任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面,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企业只要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满足就是具有社会责任的表现。管理者将企业的资源用于社会目的实际上是在破坏市场机制的效率。如果这样的话, 必然要有人对此付出代价。另一方面,学者则认为企业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他们认为企业要想持久生存和发展, 必须承担必要的社会义务和相应成本。

如果说学术界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都还存在着很大分歧的话,那么现实生活中,企业家对于构建社会责任体系还存在诸多异议也是合情合理地。特别是在中国,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从引入到被大家广泛注意也不过短短十余载,让企业人在没有任何“激励”的基础上一下子提升自身觉悟,“无偿”地拿出企业利润去“无私奉献”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其利润取向。任何有利于企业利润增加的事情,企业都非常乐意去做。因此与其空洞地要求企业“无私”履行对社会的责任,还不如循序渐进地去引导,让管理者和企业人逐步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绩效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际上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虽然在多数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确实不能补偿成本,这就需要企业付出额外成本,从而在短期内影响企业利益,但在长期看来,企业这种行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阻止了政府的进一步管制,使其拥有财力资源、专家技术和管理才能,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而结果会使得附加成本下降、销售额上升、增强顾客忠诚、更容易筹集到资金,从长期看符合企业根本利益。企业一旦认识到这些,那他们必然更“自愿”地加入到社会责任体系构建的进程中来,而只有企业自愿地、积极地配合,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其功效。

2.尽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合理的企业评价体系是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手段,也是国家社会责任体系建立的基础。而目前中国对企业的评价仍然主要停留在经济指标上,这样的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中国构建社会责任体系的需要。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在“2007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论坛”上表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优秀,不仅要看它的盈利,还要看社会责任承担情况,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经济和技术指标,还要关注企业的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因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进程的评价体系已经迫在眉睫。但是目前世界上惯用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 的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强调劳工标准,于是高顺成建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可以扩充一下相关企业责任的内容,除保障劳工权益外,还应将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消费者生命和身体健康、保障债权人权益、保护环境与节约能源、诚信经营和照章纳税及社会公益行为等内容一并纳入评价。同时,在评价方式和评价程序的建设方面,高顺成也建议其应与现阶段我国国情和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3.发挥新闻媒体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回顾过去几年,从“山西黑砖窑事件”、“大头娃娃事件”、“苏丹红事件”到“三聚氰胺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新闻媒体作为一支独立的外部力量,对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互联网,它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受众,其惊人的传播速度和开放的交流空间越来越成为影响现实世界的一股力量。

政府应该正视这种媒介监督力量,进一步借助其宣传力量,加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使之更加明确:企业与社会之间是一种必然的互动关系,企业有义务改善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保持良好有序的外部环境。企业也必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不仅能为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而且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和拓展企业品牌提供了社会基础。最终使得企业能够稳定和吸收高素质的员工,提高企业影响力,从而得到长远经济效益。

4.完善立法,加强执法,为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和依据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国家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中国,关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如在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很明显看出法律制度中缺乏对于非法使用三聚氰胺的不法商贩的预防和严厉打击律例。另外,我国对于现有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如《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的贯彻和执行并不理想,侵犯劳工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环境污染没有完全杜绝。所有这些都要求国家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执法,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和依据。

5.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需要理顺政府、企业与第三部门关系

中国社会不同于西方,能够约束企业的外部环境力量主要是政府,而现阶段我国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并不融洽,地方政府在企业税收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心理依然突出。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应该主动缓解这些矛盾,下放适当的权利给企业,不要过多干涉企业的经营,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尽量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缺位等,尽量不要加重企业负担,从而更好促成企业主动担负社会责任。

上一篇:党员干部学习《准则》、《条例》心得体会下一篇:高中人生的必修课议论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