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事故案例(精选9篇)
粉尘:
新华网郑州2009年9月16日电(记者单纯刚)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张海超16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其已获得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各种赔偿共计615000元。
张海超说:“我的工伤赔偿问题在新密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调解下得到解决,目前已与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了赔偿协议,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偿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津贴及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共计615000元,我自己也与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终止了劳动关系。”
张海超告诉记者:“虽然经历了种种曲折,事情最终有了结果,我的几个工友也在调解之下得到了相应赔偿,各个程序都特事特办地解决了,我很幸运被关注,但也更希望有关部门更多地关注和重视生活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农民工群体。”
今年28岁的张海超,从事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工作3年多后,因怀疑在工厂得了“尘肺病”,长年奔波于郑州、北京多家医院反复求证,而职业病法定诊断机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给出的专业诊断结果,引起他的强烈质疑。在多方求助无门后,被逼无奈的张海超不顾医生劝阻,执著地要求“开胸验肺”,以此证明自己确实患上了“尘肺病”。
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主要领导同志作出批示。河南省卫生厅和郑州市有关部门立即成立了调查处臵领导小组,在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及善后工作的同时,依法追究了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责任。
毒物:
东莞塘厦镇一家手机屏幕厂生产部的员工陆续出现四肢无力、麻木等症状,至2014年4月11日已有10名员工疑似正己烷中毒住进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治疗。昨日上午,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医院住院部还有8名长安镇一家手机屏幕厂员工住院,院方证实也为疑似正己烷中毒,“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
据东莞市旭顶光电有限公司(位于塘厦镇)多名出现病征的女工介绍,工厂大约有200名员工,出现病征的员工均在生产部工作。主要的生产环节为:用抹布蘸上俗名为“抹机水”的液体,擦拭手机屏幕表面,一方面可清洁,另一方面这种液体很快干燥,方便贴膜等下一步生产工序。
据住院女工介绍,今年春节后,有辞职的女工因为四处求医,做过“肌电图”检查后,检查的医生说怀疑是职业病,要求到职业病医院检查治疗。随后,多名女工到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检查,被诊断为疑似正己烷中毒,陆续有8女1男9名员工住院。至昨日,又有1名女工入院治疗。2014年4月10日上午,记者在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采访10名住院女工时,被诊断为疑似正己烷中毒的女工说,还有8名跟她们情况类似的病患,也是在手机屏幕厂打工,也要用到“抹机水”这种液体。
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相关主治医师和副院长介绍,除了东莞市旭顶光电有限公司的10名女工被诊断为疑似正己烷中毒外,还有长安一家工厂的8名员工也被诊断为疑似正己烷中毒。“据我们了解,工人使用的抹机水为正己烷,”院方介绍,正己烷进入人体后,主要侵害神经系统,造成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病人出现四肢无力、麻木等症状。院方介绍,正己烷中毒的治疗目前没有特效的解毒药,只能对症治疗,目前院方主要通过针灸理疗、营养神经药物和功能锻炼来对症治疗,相关治疗费用,均由工厂承担。主治医生介绍,从医学上来讲,正己烷中毒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这些员工多为轻度中毒,少数为中度中毒,对症治疗后基本能够恢复,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职业病的诊断有十分严肃的调查和集体诊断过程,要求确定员工病症和职业环境有直接因果关系。目前陆续入院的员工均已诊断为疑似正己烷中毒,院方按照规定,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东莞市安监、卫生等相关部门。
正己烷,是低毒、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正己烷是一种化学溶剂,主要用于丙烯等烯烃聚合时的溶剂、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剂、橡胶和涂料的溶剂以及颜料的稀释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臵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物理因素(放射源丢失):
法制晚报讯 2014年5月7日,天津市宏迪工程检测发展有限公司在南京市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院内进行探伤作业期间,丢失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一枚。据央视报道,截至昨天(5月10日)下午6:05,放射源被找回并安全放入铅罐。
环保部将此事定性为重大事故。江苏省卫生厅确定南京市第一医院为定点收治医院。南京市环保局核与辐射平安监督经管处处长张世达称,目前放射源已经回收,不会再对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它不带有传染性,也不带有遗留性,移走之后不会留下放射源,放射性全部解除了。”
目前,我国根据国际标准,将放射源按核素种类、能量大小以及放射性活度等分为极高危险源、高危险源、中危险源、低危险源、极低危险源五类。
据央视报道,专家解释,这个放射源被放臵在密闭的环境里面的,它的外面有一个像手链一样的密闭容器,所以它放到土壤里后会持续放射出放射线,但装到安全箱里后放射线被阻隔,理论上讲这个地方应该是安全的,不会对土壤、水源有任何的污染。但是安全起见,已经对现场土壤和水进行取样检测。
周启甫说,南京方面丢失的铱-192用于工业探伤,是5个月前新买的,其目前的活度风险比较高。
关键词: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响应,职业中毒
突发职业危害事故通常是在危险化学品泄漏情况下发生的,各种不同物性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可造成火灾爆炸、中毒、腐蚀等不同的危害,所造成的事故类型主要是火灾爆炸、中毒和腐蚀等。由于危险化学品的特点,使得在发生事故后职业中毒的风险导致受伤人数和被迫疏散人数远高于火灾、爆炸。突发职业危害事故难以预防,而且在事故发生时由于情况紧急和条件的限制,现场由于很难准确掌握泄漏后有毒有害气体在实际环境中的浓度和分布情况,一旦发生易于发生连锁反应,影响范围大,损失严重,同时往往伴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如2004年发生的开县井喷硫化氢中毒事件、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爆炸泄漏事件、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氯气泄漏事件等。
针对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发生突然、难以防护、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应明确在应急响应中的关键技术,确保应急救援的成功。
1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职业危害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1]。尽管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1)应急准备;(2)监测与预警;(3)应急处置和救援;(4)事后恢复。
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2],包括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根据本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和危害程度,建立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3]。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施)、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习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其目的是保持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
这种准备要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职业危害事故种类和风险水平来进行配置。重点强调当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提供足够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保证,保证应急救援需求。而且这种准备需不断地维护和完善,使应急准备的各项措施时时处于使用状态,进行动态管理,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和应急事件发生时的需求。事故发生时的成功救援依赖于有效的应急准备,这是应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2 职业危害事故识别和分类分级
不同类型的职业危害事故,其处置过程也不相同,氯气泄漏与硫化氢泄漏的处置过程是不同的。另外,同种类型的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如果级别不同,需要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例如同样是氯气泄漏,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处置过程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应当是根据突发职业危害事故的机理对事故进行分类分级。一般企业针对火灾爆炸等的事故分级考虑比较全面,但对于急性中毒事故引起的后果和可能带来的公众影响常常考虑不足,因此应急措施和准备也就很难到位。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置的充分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于这种风险的识别和据此采取的有效应急控制措施。职业中毒事故的分析应充分考虑其具有的扩散脆弱性分析[4],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危险源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后,其周边哪些地方或哪些人员容易受到破坏或伤害。应主要包括:受事故严重影响的区域(脆弱区),脆弱区中的人口数量和类型,可能遭受的破坏影响等。因此在进行分级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毒物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具体划分企业内部不同响应级别和进一步扩大的响应级别。
3 应急预案编制的种类和结构
职业中毒突发事件按其性质,由企业工艺或生产等原因导致的事故应属于工业事故类,但考虑有毒物质具有扩散或导致大量人员中毒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社会公共卫生的性质。毒物的进一步扩散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和恐慌等影响也会演变为社会安全事件。在分类时除主要考虑按照它的主要性质特点来划分,又要考虑到事件演变带来的影响。
一般来说,应急预案编制大概应分为几种类别。按照突发事件性质分,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公共卫生、社会公共安全四类。
按照行政区域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地级、县区级和企业级5种。
按照应急预案的功能主要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职业中毒的预案编制主要是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两种为多。
在结构上也可由多种选择,一般可采用1+4结构,即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等[6],这里应注意的是对于应急核心功能和应急过程的描述应充分考虑到职业中毒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表达。如在应急功能中的医疗救护和人员疏散等是需要作重点描述的。
4 职业中毒危机处理与社会公共安全
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各种专业物流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各种等级公路的行使已经非常普遍。运输中发生的各类化学品车辆泄漏和倾翻等情况也是时有发生。我国已经发生过的多起高速公路危化品运输车辆泄漏事件,并导致人员的伤亡。有些企业的化工设备装备老化或不能按时维护,以致故障导致的化学品大量挥发和溢出,影响到附近的社区甚至居民的安全,这些都会使事故扩大和超出厂界的范围,并由於周围情况和气候等条件的不确定性,常常使得危机情况更为复杂。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如超出厂界时,应急处理过程常会涉及到当地政府多个部门,参与者有安全监管、消防、公安、医院、武警、交通、环保部门以及当地的基层行政组织。所有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应急处置力量的共同目标就是减小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少社会影响。虽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由于险情的发生、发展不同,在不同阶段介入的应急力量和资源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工作必须在统一领导之下才能有效地展开。在应急响应中应明确统一指挥形式,联络方式和协调等方面内容至关重要。
职业中毒的应急响应的关键技术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对于危化品的快速处理能力和技术方法。尤其应实时监测和识别对于社会公共安全可能带来扩大的影响。进一步危机情况扩大时,事态的演变,险情可能扩大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援的需求等,都应在应急预案的编制中予与明确。包括明确与社区的联系及合作方式、需要配合和援助的方式和具体执行部门及人员。
5 应急资源配备与管理
应急设备与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7],应根据有害物质的种类,合理组建专业救援力量,配备应急救援所需的防护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消材料、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并定期检查、维护和补充,以免由于资源缺乏延误应急行动。此外,如果设备和必须的救援物质选择不当或不足,可能导致对应急人员或附近公众的严重伤害。
根据不同的潜在有害物质的种类,需要配备不同的应急资源的种类及数量,一般主要应包括个体防护,现场样品采集和现场快速鉴定与检测、辅助装备等。根据以往职业危害事故的情况,必须要配备的设备应包括:(1)应急人员防护设备;(2)检测仪;(3)堵漏器材;(4)洗消器材;(5)消防设备;(6)交通工具;(7)医疗设备和药品;(8)生活保障物资等[6]。
应急预案中针对职业中毒事故的应急设备还应明确下列内容:
(1)指定专人定期检查、维护和补充,以免由于资源缺乏延误应急行动。
(2)应明确企业现有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名称、类型、数量、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如企业自身没有,则要明确从哪些单位可以获得上述设备合物质的支援,并明确这些单位的联系方式。
6 监测、报告与预警
突发职业中毒事故的应急响应的关键技术中重要的内容还有,发现事故隐患时,及时开展调查并继续跟踪监测,开展对毒物浓度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发出预警信号(蓝、黄色预警)。对于毒物的泄漏后导致应急活动和影响的变化的监测,以及对于这些监测的信息共享程序的实施[7]。如在某些临江或海洋附近的化工厂发生爆炸时,首先是控制火情和迅速疏散人员至安全地点,对于中毒人员的及时救助,在检测中可能会发现毒物会随着大量的消防水一起流向附近农田湖、海,导致江河、湖、海的污染,或由于水系带来的继发中毒的情况。对于这些在应急过程中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响应和措施,与正确指挥和实施有效的监测提供的准确的信息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需要明确的是对事故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控的责任部门和方式。要在制定应急预案中明确这部分的描述。对有毒有害气体监控的技术措施应包括:
(1)对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检测、检验纪录;
(2)对可能发生有毒有害气体的设备、设施,应设置安全连锁装置等设施;
(3)根据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部位、场所,设置必要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器。
对有毒有害气体监控的管理措施有:
(1)建立健全本单位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有毒有害气体的安全管理和监控责任,制定有毒有害气体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
(2)保证有毒有害气体安全管理与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3)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4)对于有较为危险物质生产的化工园区接警处置与应急值守制度建立[9]。
(5)建立有毒有害气体安全管理档案;对存在事故隐患和缺陷的设备、工艺认真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6)当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法规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应当对其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7)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监控管理水平,提高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稳定性。
职业危害事故预警。根据危险源监控设备和监控人员提供的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有关人员将信息汇总、分析后,报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事故发生发展态势,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根据事故的发生态势,发出预警预报,并通知有关应急组织机构和公众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企业在确定预警行动时,应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以及信息发布的程序。
一般情况下,根据不同情况应发出不同级别预警信号。这些不同级别的确定应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的需要制定,应明确哪一个级别是与社区应急响应相衔接的。应急情况事故进一步扩大,依靠本单位和当地消防部门的力量难以控制时,应向社区甚至更高一级的政府组织,如国家中毒控制中心、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响应中心以及军队报告,以请求支援。
7 应急响应
针对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在确定应急响应级别时,可按照以下几方面确定:(1)事故得到控制的时间;(2)人员伤亡情况;(3)单位的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的能力等。企业或局部地区发生中毒事故时,如初级响应不能将事故有效控制,就需要扩大应急,应迅速请求上一级有能力的应急队伍支援。
需要注意的是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医疗的救护和人员的疏散是至关重要的。医疗救援包括现场医疗救援和医院内医疗救援,在制定医疗救援程序时,应明确下列内容:(1)明确参与现场医疗救援的人员;(2)明确救援的方法;(3)参与现场救援的人员需佩戴的个人防护用品,以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8 应急培训与演练
在很多的事故案例中,都能看到事故的扩大与人员对于危险化学品可能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不了解、不认识有直接关系。如井下作业存在有二氧化碳蓄积,有员工中毒后其他员工盲目施救导致多人中毒死亡;有的在操作时由于对于危险物质的认识不足,盲目操作导致化学品泄漏或徒手接触有毒物质导致中毒等;还有一些进入密闭空间维修检修作业过程中,由于氧含量不足或有毒气体存在时导致中毒,施救人员在不了解危害盲目进入救援导致多人死亡,此类案例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在疏散人员时不考虑地形和风向的影响,导致大量人员群体中毒等等[10]。在职业中毒的事故中强调快速响应。
另外,事故现场第一目击者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的成功与否。企业应在应急培训中明确对于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应急能力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对其进行演练以验证[8]。
一般企业将现场人员的救治都归为专业的医疗救护部门,有的企业有医疗部门的由他们来承担,没有的主要依靠社会医疗急救系统,如999、120等。但有时很难保证响应时间。发生事故时,及时将人员救助,严重的情况可能会有窒息或心跳停止等情况出现,如等待专业的医疗救援人员的到来,一般应都在10分钟以上甚至更长,那么伤员能被及时救助的机会几乎就完全丧失了。社会和企业尽可能多的培训较多具有条件的人员具有初级应急自救和互救的能力非常重要。国外也在这方面有过很成功的经验,通过不断的培训和演练使更多的人员具有基本的应急自救的能力,这也是整体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保证。所以在职业危害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关键技术中,都针对性地、学习医疗救护常识和技术方法应该是在文件中明确规定和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的。确认对于救援人员本身在救援施救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中毒的情况,应明确进入现场的条件和佩戴适宜的防护用品的防护等级,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总之,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响应面对的是突发性的事故灾难,是可能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必须从客观规律出发来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应急响应的前提应充分考虑各种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发展、衍生及其影响扩散的自身规律;另外,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响应应遵循其特点和自身的运作规律,以求得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轻职业中毒造成的人员伤亡及对于社会公共安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闪淳昌.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2):8~11.SHAN Chun-chang.On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2):8~11.
[2]李湖生,刘铁民.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体系研究进展及关键科学问题[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6):5-10.LI Hu-sheng,LIUTie-min.The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on emergency preparedness syste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6):5~10.
[3]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与程序.[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3):3~7.LIUTie-min.Basic respond principle and procedure of the major incident[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3):3~7.
[4]刘铁民,周建新,任智刚,等.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级与分级监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4):3~7.LIU Tie-min,ZHOU Jian-xin,REN Zhi-gang,et al.Research on work safety accident risk rank and inspection based on rank[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2(4):3~7.
[5]邓云峰,郑双忠,刘功智,等.城市应急能力评估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6):33~36.DENG Yun-feng,ZHENG Shuang-zhong,LIU Gong-zhi,et al.Study on city emergency capability assessment syste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6):33~36.
[6]邢娟娟.企业事故应急救援与预案编制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7]刘铁民,李湖生,邓云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平战结合[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5).LIU Tie-min,LI Hu-sheng,DENG Yun-feng.Public incid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both peacetime and wartim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5):3~7.
[8]邢娟娟.事故现场救和与应急自救[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9]于洋,魏利军.化工园区接警处警与应急值守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6):156~159.YU Yang,WEI Li jun.Research of the receive-disposal alarm and emergency duty system for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s.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6):156~159.
[10]邓云峰姜传胜.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人员疏散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3):30~35.DENG Yun-feng,JIANG Chuan-sheng.Survey on the public e-vacuation behavior in"4.16"accident at Tianyuan chemical factory of Chongqing.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3):30~35.
作者:mkaq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45
更新时间:2010-11-18
:负责组织对伤员的救护和组织药品供应。
⒄保卫科负责突发事故时的秩序维护工作。
5、在消除了事故危害后,由救灾总指挥下令解除紧急状态,各单位按矿统一部署组织恢复生产工作。
四、培训、演习及记录管理
1、已审批的《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和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应向员工传达贯彻,并熟悉避灾路线。
2、特殊岗位人员(救护队员、危险品管理员等)应在学习后组织相应的训练。
3、《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和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如有修改补充还应组织员工重新学习。
4、在条件可行时应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演习后要进行适应性和可行性评审,并做好评审记录;对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立即整改。
为切实做好我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增强我公司抵御职业病突发事件的能力,真正做到万一事故发生时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应急措施全面有效、人员应急救援协调得力、事故上报及时,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减轻事故的伤害、损伤和影响的目的,充分保障我公司作业人员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的安全,经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特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编制目的:
1、提高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和处置突发职业危害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生产安全、职业危害事件及造成的损害,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安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维护企业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2、为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企业应急管理,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企业职工人身安全。
3、如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及时启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二、编制原则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职业安全卫生的方针,把职业病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事故隐患预防体系,加强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危害。
2、以人为本,生命优先,统一指挥,分工负责,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
3、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要切合实际,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有效的协调、组织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的设备、物资、人员,真正起到消除职业病危害,降低损失的目的。
三、组织机构
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应急救援小组
应急救援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置在公司调度室。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指挥中心电话: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主要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各项安全生产法规和制度、标准。
2、负责设置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织,并按要求配备充实专(兼)认真贯彻执行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各项安全生产法规和制度、标职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3、深入现场了解掌握职业病危害发展状况,组织学习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推广职业卫生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制定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置预案。
4、定期召开职业卫生安全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突出问题。
5、依照规定组织好本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评估、评价工作。
6、定期召开职业卫生安全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突出问题。依照规定组织好本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评估、评价工作。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如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通报信息、布置、检查、落实各项救援预防措施;确保各项应急救援措施落实到位;
7、职业病事故发生后,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相关情况,并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抓好抢险救灾和事故原因的调查取证工作,力争最大限度减少危害造成的损失,确保我公司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8、各救援预备队伍,要把应急救援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务,做到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人员、物资到位;
9、执行救援任务时,确保救援人员和物资在规定时间内结集完毕,迅速投入到救援当中去;
10、救援过程中,各救援队伍要听从命令、服从指挥,注意保护好现场、注意自身安全。
11、事故调查结果出来以后,责成职业病危害管理领导小组对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认真填写事故报表、事故调查等有关处理报告,并上报有关部门。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及应采取的措施 我公司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有害物质有:
1、尘毒危害的预防:
在工业生产中对劳动者有害的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和生产性毒物,被称之为尘毒危害。有害物质危害劳动者健康的途径有三条:(1)、通过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2)、皮肤接触有害物质;(3)、由消化道进入人体。
要预防尘毒物质的危害,最根本的措施是从原料、工艺、设备方面减少尘毒污染源,降低有害物质的空气中的含量以及减少劳动者与尘毒物质直接接触的机会。控制作业环境中尘毒物质危害的防护措施有:
2、工艺技术措施
(1)采用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或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工艺技术措施。
(2)采取改变工艺过程,消除或减少有害物质的散发,保护劳动者健康。
3、设备技术措施
(1)采用密闭的生产设备可以防止有毒气体和有害粉尘外逸,使人体免受损害。
(2)增设通风设备可以消除或减少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在尘毒物质无法完全消除或封闭的情况下,应根据工作场所的条件分别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备措施。
3、个体防护措施
在生产技术条件有限即对有害物质无法从工艺、设备措施上加以控制时,为保证工人的身体不受损害,往往要采取人体防护这一辅助性措施。
所谓人体防护系指工人在劳动场所中佩戴使用各种劳动防护器具,防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危害人体。
人体防护按其防护部位不同可分为头部、面部、呼吸道、耳朵、躯干及肢体的防护。根据有害物质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这一特点,常用的人体防护器有防尘(毒)口罩、防尘(毒)面具,空(氧)气呼吸器等。
2、噪声
(1)噪声的性质
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2)噪声的危害:
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损伤听觉、视觉器官;损害心血管,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3)防护措施 控制噪声源 阻断噪声传播 在人耳出减弱噪声
3、火灾、爆炸
1、违章动火引起的事故。动火作业没按要求办理作业票,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2、物料泄漏和互串引起的事故。如负压操作空气串入可燃气体中,可燃气体泄漏到空间(串入氧气)中、或串入正在检修的设备中,一旦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火源均能引起火灾爆炸。
3、静电引起的事故。生产中输送气体和液体产生静电,人们穿的化纤服装,在与人体摩擦时也能产生静电。静电积累到一定之后,就会放电。在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易出现此类问题。
4、压力容器爆炸。压力容器、锅炉等设备及其附件,带故障运行或管理不善,引起事故。
5、带压紧固引起的事故。在不减压的情况下热紧螺栓、消漏换垫。
6、电气设施火灾。电器设施使用、安装、管理不当引起的事故。例如,超负荷使用电气设施,引起电流过大;电气设施的绝缘破损、老化;电气设施安装不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等。
7、粉尘爆炸事故。
8、物质自燃引起的事故。例如煤堆的自燃,废油布等堆积起来引来引起的自燃。
9、雷击引起的事故。雷击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它能产生高温和高热,引起火灾爆炸。防范措施
1、控制着火源:如安装防爆灯具、禁止烟火、接地、避雷、隔离和控制温度等。
2、控制可燃物:加强密闭,防止可燃物质的跑、冒、滴、漏;禁止使用轻油、洗油、苯物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衣物和地板;加强通风排气,保证易燃、易爆物质在厂房里不超过危险浓度。
3、隔绝空气:将可燃物品隔绝空气储存,在设备容器中充装惰性介质保护。
4、严格控制各項工艺指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5、采取监测措施,安装自动控制、紧急联锁和报警装置。以上各项措施中,控制火源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着火源除生产过程本身可能产生的燃烧炉火、反应热、电火花等以外,还有维修动火、机械摩擦热、撞击火花、静电放电火花以及违章吸烟等。这些火源是引起易燃易爆物质着火的爆炸的常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控制火源措施
1、加热易燃液体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明火。
2、在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储罐和管道内作业,照明必须使用防爆灯具。
3、在禁火区尽量避免动火作业,确实需要时,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安全规定。
4、机动车辆进入禁火区必须佩戴阻火器。
5、在易燃易爆区域要使用防爆工具。
6、不准在高温管线和设备上烘烤衣服或放置可燃物品。
7、禁火区内严禁吸烟。
8、在易燃易爆车间禁止穿着化纤衣服和带铁钉的鞋。
9、油面纱应装入金属容器内,并及时清理。
10、禁止携带火种进入禁火区。
五、应急处置程序
1、报告程序
(1)公司发生职业卫生危害事故时,事故现场岗位工、负责人或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调度室,调度室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副组长、安全部、办公室和有关车间、部门,组长根据具体情况下达实施预案指令,全面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各救援小组成员佩戴相应的应急器材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了解和掌握险情,并组织与现场抢险。同时若需要按要求上报集团公司、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
(2)立即停止作业,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警戒,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对中毒者立即移到安全处,进行应急处理,报告医院处理。(4)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现场人员,现场急救人员必须佩带必须得防护用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2、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调度室: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根据事故等级向公司、邹城市安监局及相关部门报告事故信息,事故信息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种类(火灾、爆炸、中毒和泄漏),人员伤亡情况,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
应急资源不足,需对外求援时,由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及时向当地应急救援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援助。
六、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程序与处理
1、我公司如有职业危害事故按照(国务院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上报程序和时间,对职业危害事故进行上报;
2、职业危害事故处理发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迅速安排职业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职业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费用有我公司负担;如发生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排;
七、应急要求
1、各救援预备队伍,要把应急救援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做到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人员、物资到位;
2、执行救援任务时,确保救援人员和物资在规定时间内结集完毕,迅速投入到救援当中去;
3、救援过程中,各救援队伍要听从命令、服从指挥,注意保护好现场、注意自身安全。
八、事故预防
1、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我公司成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应急救援小组,逐步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各项管理制度、责任制和各项操作规程,从源头上抓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2、把职业病防治工作列入工作计划,按照规定要求提取职业病防治管理经费,以确保在职业病管理和职业病危害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使用。
3、对职工进行经常性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使每个职工都熟知本岗位的职业危害,以及防治职业病危害的防治措施和办法,把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
4、搞好职业病危害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1)我公司每季由经理组织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车间由车间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检查;
(3)班组每班进行安全检查,对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对发现中达不安全征兆立即上报。
5、每年全公司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将职业病防治演练列入的主要内容,通过演练做到杜绝违章作业,让职工学会自救、互救措施(具体演练另行通知)。
山东XXXX科技有限公司
为规范我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条、《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四条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公司部门负责及时报告城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
二、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四、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青岛××有限公司(盖章)
1 雷击的常见形式
作为大自然特有的灾害, 雷击的形式多种多样。每一种雷击出现后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冲击, 对电力设备造成的损坏程度也不一样。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 雷击的种类可以根据其不同状况而定, 雷击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种情况:
1) 直击雷:这种形式特指雷电出现后, 能对地面上的人或物直接造成打击, 对电力设备内外部的直接损坏方式。由于这种雷击不借助于任何介质, 因而给被击物体造成的破坏力很大。
2) 球形雷:这种形式的雷电一般很少出现, 发生后多数表现为橙、红等不同的颜色。常见的状况表现成火焰状的发光球体, 雷电的直径在15~25cm, 直径最大则超过1m。
3) 感应雷:这是一种相互性的雷击, 主要是雷、云之间产生的间。感应雷对电力设备造成的损害程度最深, 可导致电力设备内部结构线路、埋地电力线、设备连线等受到重击, 造成设备突发性停止运行。
4) 电火花:这种雷击的形式电流量很强, 且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在观察预防时常难以把握。电火花会在设备周围出现电磁场, 处于这一磁场内的电力设备会受到电磁作用而引起电火花。
2 防雷技术的运用
一方面, 电力设备是整个电力系统运作的主要装置;另一方面, 雷击对于电力设备的重大损坏影响。鉴于这些, 根据雷击的不同形式, 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 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设备露天运行的安全性, 防止因雷雨天气而造成的雷击事故。目前, 常用的防雷技术包括:
1) 避雷装置。当前, 技术人员常用的避雷网是笼式避雷网, 工作原理按照法拉第笼原理来成立的一种防雷装置, 可在电力设备周围建立牢固的防雷屏障。此外, 运用于设备内的分流和均压也有良好的效果。
2) 接地电阻。选择与电力设备相符的接闪器, 再配上一定的接地电阻装置, 这样能保证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遭到雷击后可把强电流分支到其它位置, 且利用距离、等电位连接等形成雷击防护体系。
3) 电阻电管。这是防雷装置不可缺少的构成, 多数是运用了氧化锌压敏电阻、气体放电管。氧化锌压敏电阻能够将雷击形成的电流阻拦于设备之外, 再对相应的高电压实施防护。
4) 电位连接。电位连接的根本依据是将雷电袭击的电力设备快速切断, 以防止设备受到雷击损坏。对于等电位连接来说, 最多见的方式就是导体连接, 这是为了减小雷电造成的电位差, 减轻设备的承载负担。
3 雷击处理的策略
为多方面降低雷击的破坏作用, 电力设备操作者必须要懂得紧急处理方案, 立刻中断电源让设备处于停止状态。“紧急处理”是为了能让电力设备遭到雷击后, 在最短的时间里处理事故问题。
1) 切断电源。当操作人员发现设备遭到雷击之后, 或设备出现异常报警状态, 则要立刻将电源切口以终止设备运行。通常需要把电源闸刀断开, 再将电力设备进行保护处理。
2) 快速诊断。短时间内诊断出设备状况, 通过“看、听、闻”等三大方式。看现象, 观察设备的外表;听声音, 鉴别设备的运行状况;闻气味, 判断设备内线路是否出现烧坏等问题。
3) 多级防护。电力设备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 技术人员就应该检修处理, 尽早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问题。这样在雷电遭到袭击后可降低雷电的损坏程度, 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
4 结论
电力设备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装置, 只有保证电力设备质量才能位置发挥出更大的供电效果。雷击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其对于设备造成的破坏力不可忽视, 设备技术人员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加以保护, 这样才能将雷击造成的损坏降低最小。
参考文献
[1]周天池.电子设备常见的雷击形式与处理方法[J].信息科技, 2009.
[2]顾茜茜.我国前电力设备防雷击设计的相关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 2008.
[3]韦超云.防雷装置的运用与性能检查考察[J].扬州大学科技学院学报, 2007.
1.目 的
为确定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或在紧急事故发生时能得到有效处臵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环境影响保障职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及生产顺行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
3.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可能危及员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可能导致较大财产损失的潜在事故、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与响应。
3.引用及支持性文件 《员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4.术语
4.1 潜在事故:容易导致事故的危险。
4.2 紧急情况:对正常的生产、工作有严重影响的非正常情况如火灾、爆炸、洪水或危险物品泄漏环保设施故障停机等。
4.3 突发公共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危害危及企业、环境、公共安全或严重影响公司生产的紧急事件。
4.4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经营安全事件。4.5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通常情况下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具体划分在公司各专项应急程序中体现要求依据国家、地方应急预案的划分和公司的具体情况全面、详细、量化体现专业特点。5.职责
5.1最高管理者负责保证紧急情况下抢险所需人力、物力、财力。5.2 管理者代表或公司主管副总经理负责批准公司级应急预案负责公司紧急情况响应的统一指挥调度。
5.3 安环处负责对公司应急预案的汇总、审查督促、指导公司有关单位制定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管理者代表或公司主管副总经理领导下对紧急情况抢险实施统一调度。5.4 保卫处负责组织制定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对应急点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并实施应急响应。
5.5 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紧急事故的应急预防措施、应急准备与响应以及紧急情况的消除工作。
5.6 各部门应急预案报安全环保处备案。6.工作程序 6.1 应急准备
6.1.1 各部门根据《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所列应急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风险对可能产生紧急情况的环境和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6.1.2 公司级应急预案由各职能部门组织制定由各职能部门检验其有效性并报管理者代表或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各部门制定的适用于本部门的应急预案由本部门检验其有效性并由主管领导审批。有关安全环保应急预案经审批后报安全环保处备案。
6.1.3 公司及各部门根据应急预案对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和应急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应急知识与技能。
6.1.4 公司及各部门应按国家法律、法规及各种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应急物资的配臵。应急物资在采购过程中应向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生产许可的厂家进行购买。各单位对责任区的紧急应急设施和物资定期进行保养确保紧急应急设施在紧急情况下能正常使用。
6.2 应急组织和信息的建立各单位建立组织应急系统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6.3 应急响应
6.3.1 应急事故发生时现场在场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同时发现人员应迅速按应急预案要求上报有关部门。6.3.2 有关部门接到应急信息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并按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救灾。
6.3.3 若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在应急指挥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立即通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6.3.4 参加紧急事故应急的单位应事先组织好人力、物资依据实际情况迅速处理使事故损失降至最低。6.4 应急事故的善后处理 6.4.1 对事故中疏散人员进行清点确保紧急事故现场人员已全部撤离现场。
6.4.2 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
6.4.3 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直至事故调查工作结束后经有关部门同意方可对事发现场进行清理。
6.4.4 应急发生后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处理并填写《事故调查报告》具体按《员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中事故、事件调查处理执行。
3月20日,萍乡市卫生局在对江西正大水泥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该公司从事有职业危害工作的有122人,但该公司没有及时、如实地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工人未进行岗前、岗期、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执法人员先后多次现场责令其整改,但该公司未予理会。
处理结果:1.警告;2.责令改正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组织岗前、岗期、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行为;3.罚款人民币30000元整。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一、在岗工作期间,任何员工发现有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或健康危害事故时,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或值班负责人报告,领导或负责人核实后,在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电话:0731-28413370。
二、报告主要内容为:发现时间、地点、人数,主要临床症状,波及人群,事态发展趋势,已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报告单位、人员和联系电话等内容。
三、若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卫生行政部门到本单位调查处理前,值班人员或单位领导应当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如戴口罩、手套等),尽可能稳定病人情绪,并建议病人原地休息,尽量限制其活动范围,避免波及更多人群。若出现其它健康危害事故时,应尽快抢救病人,并保护好现场以便调查。
四、卫生行政部门到单位开展调查处理工作时,在岗人员和领导必须积极配合,并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门向本单位提出的各项要求。
【职业危害事故案例】推荐阅读: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10-13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11-15
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病09-13
职业危害专项培训09-26
职业危害申报材料10-26
职业危害应急预案12-13
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09-18
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措施10-12
职业危害告知书模板11-06
燃气行业职业病危害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