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质量年报表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施工企业质量年报表(精选9篇)

施工企业质量年报表 篇1

集内容

容及质量检查评定顺序

一、开工前档案收集整理内容及报表 1.监理单位资料(1)监理合同(2)施工合同

(3)工程监理规划(4)监理实施细则(5)项目分解(6)批复表

(7)档案分类及存放方案(8)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

(9)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申报表 2.单项工程开工申请单(1)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2)施工进度计划申报表(3)施工进场设备报验单(4)现场施工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报审表

(5)工程项目负责人申报表(6)施工质检员资质认证申报表 3.单位工程开工申请报告

(1)批复表(对应申请表批复)(2)合同项目开工令(3)单位工程开工申请单(4)单位工程开工通知单(5)分部工程开工申请单(6)分部工程开工通知单(7)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单(8)钢筋焊接质量检验报告单(9)混凝土配合比试验通知单(10)原材料二次检验报告单(质量检测部门提供)

(11)其他相关申报资料(根据各自工程情况需要递交的申报资料)(12)安全生产责任状及三级安全教育手及其它安全手续。

二、施工中质量评定顺序及档案收

1.排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1)施工放样报验单

(2)土方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3)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报验单(4)竣工图纸

(5)工程计量报验单 2.机井单元工程质量评定(1)施工放样报验单

(2)水井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3)水井钻孔工序质量评定表(4)水井管材料及制作工序质量评定表

(5)水井下管工序质量评定表(6)水井滤料填放工序质量评定表、(7)水井洗井及抽水试验工序质量评定表(8)水井机泵安装工序质量评定表(9)水井房工序质量评定表(10)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报验单(11)工程计量报验单 3.涵闸工程质量评定(1)施工放样报验单

(2)涵闸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3)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报验单(4)工程计量报验单 4.涵洞工程质量评定(1)施工放样报验单

(2)涵洞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3)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报验单(4)隐蔽工程验收单(5)工程计量报验单 5.晒水池工程质量评定(1)施工放样报验单(2)晒水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3)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报验单(4)工程计量报验单 6.土地平整工程质量评定(1)施工放样报验单

(2)土地平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3)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报验单(4)工程计量报验单

7.树木种植单元工程质量评定(1)施工放样报验单

(2)树木种植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3)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报验单(4)工程计量报验单

13.其它

(1)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手续(2)会议纪要(3)建设大事记(4)施工日志(5)施工大事记 8.田间道路单元工程质量评定(1)施工放样报验单

(2)田间道路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3)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报验单(4)竣工图纸

(5)工程计量报验单

9.灌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1)施工放样报验单

(2)灌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3)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报验单(4)竣工图纸

(5)工程计量报验单 10.隐蔽工程验收单

11.监理结算拨款签证报表 1)工程预付款

(1)工程预付款申请(2)工程预付款付款证书 2)工程价款月支付

(1)工程价款月支付申请表(2)工程价款月支付汇总表(3)已完工程量汇总表

(4)合同单价项目月支付明细表(5)合同合价项目月支付明细表(6)工程价款月支付款证书(7)月支付审核汇总表 12.变更申请签证报表(1)变更申请报告

(2)变更项目价格申报表(3)变更项目价格审核表(4)变更项目签认单

6)监理日志

7)监理旁站记录 8)监理大事记 9)安全工作记录 10)施工月报 11)监理月报 12)声像资料

施工企业质量年报表 篇2

(一)要注意报表的逻辑关系是否平衡

企业的每套报表中罗列着许多指标,很多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会计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等式。

如果企业的报表不能满足最基础的逻辑关系,则说明这张报表的数据质量不高。这种错误多是企业统计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所导致的。

(二)要注意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是否一致

企业报表的指标设置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如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指标,一般情况下营业利润随着营业收入的增大而增大,随其减少而减少;主营业务收入、应交增值税两个指标也是如此,如工业企业中的销项税额=主营业务收入×增值税率,而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因此主营业务收入跟应交增值税的变化趋势应该是一致的,应交增值税的数值随着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多而增大。银行贷款余额和财务费用之间,营业利润和应交所得税之间,更是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银行贷款余额乘以相应的贷款利率为企业应支付的财务费用,营业利润乘以所得税率为应交所得税(税收减免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除外)。这在报表中也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一套高质量的报表中,两个相关指标之间的变化趋势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发现指标数据异常变动,就要及时查找原因,核实数据的正确性。

(三)要从整体角度关注数据是否可靠

评判数据的质量,不仅要从相关指标分析它的变动趋势,更要从整体角度来评判数据的可靠性。面对企业各种类型的数据报表,如果孤立地看每种类型的报表数据,很难发现它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它与其他类型有关数据是否一致。

二、影响企业报表数据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基础工作薄弱

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企业重会计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统计员兼职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

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健全,统计报表由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引起统计数据质量下降。

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或事业心不足、社会责任感不强,在平时工作中一味地被动应付,机械地填报报表。实际工作中,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影响统计报表的质量。

(二)指标设置过于复杂,不利于提高数据质量

统计报表中有些指标是复合指标,不能直接从有关财务资料中取得数据。如统计报表中计算工业中间投入,得依靠查阅会计账目中大量的会计明细科目才能取得,计算比较繁杂,这也会影响报表的数据质量。

有些企业会计制度不是很健全,更是不利于数据质量的正确性。

(三)使用报表各方信息不对称是报表质量差的最主要原因

企业的形形色色报表要提供给不同的使用者。政府的各个管理部门如银行、财政、税务、经贸、工商和统计都需要企业的报表数据。每个职能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数据有不同的作用。

上交给金融系统的报表,金融部门往往通过企业的报表数据来判断资产结构的优劣,盈利获利能力的多少,从而来决定企业的贷款额度。企业为了获取贷款,常要给报表数据润色,扩大了企业的盈利获利能力。

如上交给财政税收部门的报表是向企业征收税款的依据,为了达到逃避税收的目的,通过不开发票现销的方式瞒报销售收入,从而降低增值税的应交税额或者采取多列成本,少计收益的方法,降低或隐瞒企业的利润,从而逃避企业的所得税额。

在私营或民营企业中缺乏诚信,根据不同目的填写报表数据的现象常有发生。统计报表虽然要求企业如实填报,但企业往往有所顾虑不肯如实填报。

统计报表作为综合报表,涉及到各种性质的数据,企业在各套报表中选择数据,容易导致数据的混乱,用两种方法计算其工业增加值就会发现增加值率相差很大。因此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信息不对称是报表数据质量差的最重要原因。

(四)政府行为不规范也是困扰报表数据质量的原因之一

政府重视哪个指标,那个数据就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出现偏差。报表的指标设置中,指标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如果单一地提高某个指标的数值,相匹配指标没有进行一致的变化也会引起质量下降。

例如现在各级政府重视工业总产值,要对各地的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进行考核,各级政府都会有提高工业总产值的意识和倾向,而相应的工业中间投入没有提高,这会导致过多地计算工业增加值,从而干扰企业的统计数据的正确性。

三、提高企业统计报表质量的建议

(一)加强统计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

企业领导者的法制观念和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企业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统计数据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因此要加强企业领导和统计人员统计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其认真学习和贯彻《统计法》,树立高度的统计法制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二)加强统计人员的培训学习

具有基本的工作技术知识和娴熟的统计技能的统计人员,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必备条件,针对部分企业统计人员素质差,加强统计业务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加大新的统计技术的应用,是提升数据质量的必要途径。

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处理高速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贮存资源化。统计报表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平台的直报系统可以减少数据的传输渠道,从而提高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也可降低统计数据在人工处理、传输、贮存等环节上的技术性误差和逻辑性差错,而且有利于从机制上形成强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维护统计数据管理相对独立性并有效地遏止随意虚报、瞒报以及统计数据质量上的其他腐败行为。

(三)加强统计执法和规范政府行为并重

一是严格统计执法,查处弄虚作假行为,对典型的统计违法案件要向社会曝光,对严重违反《统计法》的责任者要追究法律责任。

二是科学设计统计指标,加强有关指标的可操作性,减少或避免复合指标。

三是淡化考核,减少对企业统计干扰。各级政府要尊重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注重经济发展的内涵。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工业化初期的扩张,到了工业化后期注重的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这必然会引起速度回落,因此不能拘泥于考核经济的发展速度。这样才会杜绝迫于行政压力而出现的企业统计报表造假行为。

摘要:企业每年要向外部提供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等统计报表,这些统计报表数据质量的高低对投资者、决策者等信息使用者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统计报表数据的质量。

关键词:统计报表,质量,建议

参考文献

[1]、朱晔.如何综合评判工业企业统计报表数据质量[J].中国统计,2007(10).

[2]、曾晓峰.从统计流程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J].中国统计,2008(2).

[3]、柯崴.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研究[J].职业圈,2007.

施工企业质量年报表 篇3

【关键词】 财务报表; 会计信息质量; 审计质量; 信息需求者

一、引言

2010年以来不断有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面对集体诉讼。近年来美国针对外国企业提起的证券集体诉讼案数量稳步上升,中国在美上市企业面临的集体诉讼最多。2009年下半年以来,不少美国投资人看好率先复苏的中国经济,在纽约资本市场热衷中国企业股票,后来股价大跌,投资者遭到损失,这时有人发现在这些公司IPO之后发布的财务结果,与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报表显著不同。这个事件表明了中国资本市场和美国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监管严厉性和监管方法的不同,美国的资本市场监管制度采用“严刑峻法”的方式,对于不按照规定披露财务信息和公司信息的上市公司将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集体诉讼、司法制度保证了这种处罚措施将落到实处,从而使美国证券市场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发达、规范和充满活力的证券市场。

我国证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至今,在整个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政府都是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我国通过借鉴证券市场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已基本上建立了一套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较短,同时证券市场还承担了“国企脱困”和帮助国家执行宏观经济政策等职责,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证券市场还远未达到规范状态,相关法规也不够完善。强化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是一个有序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进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相对较完善的美国证券市场也曾发生“安然事件”,但其后美国证券市场在强化信息披露和财务会计处理的准确性上做出了许多努力,确保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以及在改善公司治理等方面对现行的公司法律、证券法律和会计法律进行了多处重大修改,所以我国证券市场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和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也只能在逐步的改进中提高。

二、财务报表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包括三个方面:1.提供有利于信息需求者作出合理决策的有用信息;2.提供有助于信息需求者估计企业预期现金净流量的金额、时间安排和不确定性并以此为基础估计他们自己的现金流入;3.提供与整个企业有关的经济资源,对资源的主权以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资源和资源的主权变动影响的信息。财务报告目标包括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性,对于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而言,不仅要注重对股东委托的管理当局履行受托责任的信息,而且投资者也需要获取有关资源配置的信息。

而财务报告的信息基础是会计信息,投资者不能获取会计记账的信息内容,也不可能处理那么多的会计记账信息,他们只希望获取会计记账信息的汇总,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反映会计信息,所以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就决定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有用性程度,所以信息需求者会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要求: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和如实反映,如实性保证了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相关性指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导致使用者的决策差异。在这两个基本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下,信息需求者还希望会计信息质量满足可比性:被披露的信息能够使信息使用者识别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验证性是指提供的信息能被信息使用者验证是否无偏见地如实反映了经济事项;及时性是指将信息在丧失影响使用者进行决策的能力之前将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可理解性是指报告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能被使用者理解。

但是上市公司提供有用财务信息的约束条件包括重要性和成本效益两个方面,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面临着信息过量的问题,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量正在逐渐提高,证券市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存在重要性和成本效益的替代选择,重要性是指会计信息的忽略或错报将会影响信息使用者作出的决策。重要信息的遗漏将导致信息的不完整或错报,破坏如实反映,而不重要的信息通常是不相关的。因此重要性应作为衡量信息是否能够影响使用者决策的过滤器。成本效益是指在提供会计信息时所花费的成本应低于带来的效益,从上市公司决策的角度,他们更关注成本效益,有时是为了关注上市公司决策层的利益(如大股东的利益),比如为了掩饰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输送利益,上市公司会记录没有经济意义的经营活动尽可能地满足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汇总,会计信息是经济业务活动的反映,而财务报表的虚假是因为经济业务活动的虚构或者曲解,投资者却只能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

三、财务报表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上市公司更关注成本效益原则,但为了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必须制定一套财务信息的披露制度,使得投资者等信息需求者能够获取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信息需求者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业务特征及其在所属行业的竞争地位,全面地对比分析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和财务报告中的附注内容,掌握上市公司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利于信息需求者的决策。财务报表的信息需求者包括了债权人、客户、供货商、投资者等,债权人更注意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率和利息偿还比率等,以确定其还债能力;供货商更关注上市公司应付账款的金额以确定企业付款的快慢;投资者更关注上市公司市盈率和市净率以确定投资成本和公司价值的比较。而上述所有的财务报表分析必须基于一个前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财务信息是真实公允的,所以审计是保证财务报表分析实现的有效途径。

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警察,肩负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鉴证职能的责任,这种审计鉴证职能是为了确保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使得投资者能够依据被审计的财务报表判断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而作出自己的决策,市场起到调整资源配置的作用,但是这种职能可能因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损、审计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弱化,证券市场的有序性受到影响,例如我国证券市场的“银广夏事件”就给证券市场带来极具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财务报表的合法、公允确保注册会计师在其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业务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地完成审计目标,上市公司良好的财务信息系统会保证审计市场的健康发展,而混乱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系统可能会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无从入手,只能据此出具无法表示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这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是无法获取足够的审计信息的,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必须规范,只有有了明确的制度设计,注册会计师才能明确标准,并对照标准进行审计鉴证业务,所以要保证审计市场的健康发展、保证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职能的有效发挥,财务信息制度以及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制度都将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财务报表与审计质量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的具体会计准则、会计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体现各种利益关系的界限和分配结果。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使得其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具体化地实现,我们需要注册会计师审计完成这一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内容正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矛盾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未能将投资者信息需求作为其财务信息披露的选择标准,而是尽可能少地披露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将财务状况归结于行业不景气、受新会计制度影响等客观因素,而对公司包括管理、营销等问题很少披露,这些都造成了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而且部分上市公司还存在财务报表舞弊的情形,使得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这时注册会计师未能及时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从而难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这就是我国证券市场目前面临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质量矛盾。

(二)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统一

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并不具有直接的统一关系,虽然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内容是财务报表所依赖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记账所依据的记账凭证和经济业务活动事实,但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并不意味着审计质量的高,而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也不意味着审计质量的低。低质量的会计信息和高质量的审计组合会导致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受到信息决策者的质疑;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低质量的审计会导致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而虚构经济业务,导致原本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能持续;只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高质量的审计,才能保证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得以执行,上市公司财务制度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统一

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质量三者的统一不仅仅在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完善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制度,更是在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达到资本市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有序发展:当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时,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也限制了信息需求者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这个时候就对审计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信息需求者不能接触到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需要代替信息需求者作出判断,判断其财务信息依赖的内部控制制度基础和会计信息基础是否真实可靠。如果这时审计质量不高,那么证券市场将面临着无序发展的可能性,证券市场将不能有效地进行证券定价和资源配置;如果这时审计质量高,那么证券市场将面临着重整的可能性,证券市场将完善其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将规范其会计信息系统。

我国证券市场要达到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统一,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伴随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制度的完善和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而逐步进行的过程。美国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也不是在设立之初就达到目前的高度,所以我们这个过程具有渐进性。但是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发现:为了保证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纠正上市公司不真实的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审计必须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履行,并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诉讼制度,使得注册会计师恪尽职守,执行审计程序、完成审计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国运.强化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是一个有序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6).

[2] 邱光辉.会计信息质量与独立审计[J].浙江金融,2002(12).

影响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因素 篇4

影响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因素

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是直接影响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有利益关系的用户作出决策合理性和正确性的重要因素.它对报表使用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本文试图分析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因素,以便提高报表分析的质量.

作 者:胡桂兰 Fu guirang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会计系,浙江,嘉兴,314001刊 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年,卷(期):“”(1)分类号:F231.5关键词:财务报表 分析质量 影响因素

施工企业质量年报表 篇5

说明:

本表一式三份(受理部门二份,建设单位一份),通过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申报系统填报打印生成。该申报表仅限于保密项目可手填。

单位工程信息表

筒体,框筒,排架,钢结构,钢混结构,木结构,异型柱框架结构,其他。以上可多选。单位工程类型 包括:建筑,室外总体,构筑物,市政,电力,铁路,港口水运,水利水务,公用管线,轨道交通,其它。以上为单选。

其中建筑类单位工程需要经过审图。并填写面积、地上和地下层数。非建筑类则填写工程描述说明。

一个单位工程下可有多个分部分项工程内容。

分部分项类别 包括:整体,主体,桩基,基础,安装,装饰,电梯,幕墙,民防,其它。以上为单选

如分部分项类别为民防,需填写民防面积

如何分析企业财务报表 篇6

资本市场形成后发展出盈利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由主要为贷款银行扩展到为投资人服务。公司组织发展起来以后,财务报表分析由外部分析扩大到内部分析,以改善内部管理服务。

财务分析依据企业财务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的内容是企业营运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最终目的在于全方位的了解企业经营理财的状况,并所此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系统的、合理的评价。是总结也是财务预测的前提。

财务分析的使用人主要是投资者、管理者和债权人,必须满足利益主体的要求,要掌握好角度。财务报表分析是认识过程,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发送企业的状况。所以财务分析 是检测的手段。

一、 企业财务分析的薄弱环节

一是对财务分析重视不够,管理层的重视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影响巨大。

二是财务人员缺乏分析能力,主要表现在不能熟练的运用分析方法,对财务指标的认识不够深入,透过现象分析本质能力不足。

三是财务人员偏于核算,对企业营运情况了解不足,不能有效的将财务分析与经营联系起来,从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至于管理层对财务管理职能逐渐忽视。

二、 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

主要包括趋势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三种主要分析方法。三种方法相辅相成,可综合运用。

(一)关于趋势分析

利用连续的财务资料(2-10年)对比,确定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

1、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连续多年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利润的趋势。

2、会计报表的比较。将两年或两年以上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做对比。

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先计算构成比率再相减看其变化。

注意:计算口径要前后期基本一致;剔除偶发性因素;运用例外原则,对某项显著变动的指标作重点分析。

(二)关于比率分析

1、构成比率。资产负债表以资产总额为基数,利润表以销售收入为基数计算各项目在总数中的比重。

2、效率比率。主要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比如投资收益率。

3、相关比率。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所得的比率。考察企业有联系的相关业务安排的是否合理,比如资产负债率,考察企业的偿债能力。

(三)关于因素分析(重点)

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当多因素对分析指标产生影响时,先假定其他各因素保持不变,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连环替代法与差额分析法的运用。学会运用差额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简化形式。

运用因素分析法的注意问题: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顺序替代的连环性、计算结果的假定性(表现为不同的顺序结果不同)

三、 财务分析指标的运用

(一)偿债能力分析

主要介绍: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举债经营比率)、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运用:短期偿债分析和长期分析。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主要介绍:流动资产周转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

单一指标无法表明情况,必须对比分析,包括与前期的对比,企业间对比。

(三)盈利能力分析

主要介绍: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另介绍证券市场常用指标: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总数);每股净资产(年末净资产/年末普通股数)市盈率和市净率。两指标的实际运用。

(四)发展能力分析

主要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静态分析只分析指标与基期的比较;动态分析强调指标内在的增长。

指标的联系――综合分析方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指标间的因素分析,或者说是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分析)与沃尔比重评分法(综合打分)。

如何用联系的观念运用指标:财务杠杆的运用: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财务风险。销售毛利率对比分析体现商品的竞争力;周转能力指标的对比分析――货款回笼、产品销售状况。发展能力体现企业的经营周期。预测企业的盈利前景,综合运用发展指标、毛利率指标、财务杠杆指标。财务风险的提示:宏观环境与企业的财务状况。

四、 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一是数据的可比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计算方法、计价标准、时间跨度和经营规模等。

二是数据的真实可靠受制于主观及人为因素,同时受会计方法及通货膨胀等影响很大

三是财务分析依据的资料来源于过去,具有滞后性,而分析的目的是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理财活动进行指导和规划。

施工企业质量年报表 篇7

一、方大碳素2009年中期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方大炭素经营石墨及炭素制品的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通过阅读2009年方大碳素中期报表,我们觉得报表存在以下问题值得关注。

1. 母公司报表中与投资收益有关的信息可能存在错误

方大碳素2009年中期报表中与投资收益有关的项目金额(金额单位为元)如表1。

从表1不难看出,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股利”项目和合并现金流量表中的“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的金额均为零,说明方大碳素的“应收股利”和“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金额均来自于下属控股子公司。母公司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为294 044 730.38元,附注中列明投资收益全部来自于下属子公司抚顺莱河矿业有限公司。准则规定母公司对控股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采取成本法核算,因此,2.94亿元应该是抚顺莱河矿业有限公司已宣告并已支付的股利或者已宣告但尚未支付的股利,在这种情况下,母公司的“投资收益”金额应该与“应收股利”和“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金额之和吻合。也就是说,方大碳素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股利”项目金额加上母公司现金流量表中的“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不应该小于母公司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金额。但事实上,母公司应收股利(10 432 550.27元)与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160 000 000.00元)两项之和仅为170 432 550.27元,远远小于从控股子公司取得的投资收益金额。这种情况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母公司存在对子公司的债务重组,双方商议后决定用母公司的“应收股利”抵销该子公司对母公司的“应收账款”或是“其他应收款”,于是产生上述情况。但是我们查阅方大碳素的报表附注,发现该公司只存在对三家关联方公司的应付款项,分别是沈阳炼焦煤气有限公司、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清原满族自治县莱河方大运输有限公司,并没有抚顺莱河矿业有限公司,并且和抚顺莱河矿业有限公司也没有其他的交易,所以不存在债务重组问题。由此可以推断,母公司很有可能多计了“投资收益”,或者是少计了“应收股利”和“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2. 现金净流量信息存在重大差错

方大碳素2009年中期报表中与现金净流量总额有关的数据(金额单位为元)如表2。

从方大碳素2009年中期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中可以看出,方大碳素编表日不存在现金等价物。在这种情况下,方大碳素本报告期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就应该等于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期末数大于年初数的差额。但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母公司报表还是合并报表,两者数据相差较大。实际上,方大碳素2007年和2008年的年报中同样存在此类现象。另外,在没有现金等价物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期初数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应该一致;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期末数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也应该一致。但从表2不难看出,方大碳素2009年中期报告无论是母公司自身的报表还是合并报表,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期初数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不一致;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期末数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也不一致。通过查阅上市公司2009年中期报告,我们发现,存在上述现象的公司远远不止方大碳素一家。

3. 现金流量表中“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金额存在重大差错

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373 687 416.27元。一般而言企业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包括罚款支出、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费、经营租赁支付的现金等,数额相对比较小。而像方大碳素这样规模的企业,该项目如此巨大的数额是怎么产生的呢?报表附注显示,“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包括一笔“定期存单”270 000 000元。由于报表附注中未对定期存单进行详细披露,我们无法判断其期限和类型。但无论期限和类型如何,将其列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都是不正确的。如果定期存单期限较短且可随时支取,则属于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不会对现金流量产生影响,无需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如果期限在一年以上,无论是否可以提前支取,都应将其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通过查阅方大碳素2008年年报可知,2008年下半年存入该笔存单时现金流量表中是作为“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列示的。也就是说,该笔存单的存入和支取,在2008年年报和2009年中报中的披露方式都是错误的,严重歪曲企业的现金流。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 缺乏对准则的正确理解

除了极少数企业财务人员严重缺乏责任心或故意造假外,大部分错误产生于企业财会人员对准则的错误理解。在本例中,方大碳素2008年年报和2009年中期报告中定期存单列报错误的根源来自于对准则的不恰当理解。新准则在许多方面的规定与2001年的会计制度有重大区别,且对准则的运用者提出了具有较高难度的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例如,收入的确认以商品所有权上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为判断标准,且收入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有些情况下,公允价值与已收或应收合同或协议款是不一致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划分准则与原制度存在重大变化;合并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以控制为基础,而控制不以拥有最低比例的股份作为判断控制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不拥有法定控制权也同样可能成为子公司的控制者,等等。研读上市公司针对2007、2008年年报发布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公告不难发现,大部分差错产生于收入确认错误、会计政策运用不当、合并范围错误。例如,某上市公司因对“控制”的理解不当发生合并范围错误,对2007年年报中的合并报表先后两次发布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绝大部分发布重大会计差错的年报当时都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例如方大碳素2008年年报,这表明,对准则的错误理解不仅仅存在于企业财务人员,而且也存在于出具审计意见的注册会计师。

2. 对现金流量表的重视程度不够

上述已提到,方大碳素2009年中期报告中披露的母公司来自于子公司的2.94亿元的投资收益,母公司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股利和现金流量表中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之间存在矛盾。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从理论上说,错误可能产生于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确认,也可能产生于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的确认或将投资收益和应收股利调整为现金流量表中“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的过程。但大多数情况下,差错可能产生于现金流量表。“投资收益”和“应收股利”直接来自于账簿记录,且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而“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金额来自于将权责发生制下的“投资收益”和“应收股利”调整为“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另外,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对现金流量表的重视程度远不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且监管部门(如国资委)主要考核企业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质量与能力,也将关注点放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而对现金流量表关注不够。现金流量表的调整难度较大以及审计和监管中的忽略是现金流量表项目出现差错的重要原因。

3. 报表附注披露不详细

中期财务报告的附注相对于年度报告的附注而言可适当简化,但附注的编制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按照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如果某项信息没有在中期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会影响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判断的正确性,这一信息就应该被认为是重要的。在2009年方大碳素的中期报告中,附注的编制在许多地方未达到对重要信息详细披露的要求。企业的合并利润表中,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正,而归属少数股东权益的利润为负,企业没有注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合并现金流量表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存在一笔数额巨大的定期存单,附注中没有详细披露存单的类别、期限等信息,报表使用者无法了解对企业现金流的真实影响;母公司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金额与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和现金流量表中“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金额之间勾稽关系不符合常理,如果是因为特殊原因(如母公司应收子公司的股利与该子公司应收母公司的款项进行重组)造成的,应对特殊原因进行披露,否则,报表阅读者无法相信报表的真实性。附注不详细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世界银行2009年10月29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遵守标准和守则的报告一一会计和审计》中明确指出“财务报表附注中有关特定交易内容和程序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是财务报表违规现象之一。

三、提高报表质量的建议

1. 提高对准则的理解力

对准则的理解不透彻来自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对有些准则的难点存在着理解困难,如商誉减值测试、收入确认、公允价值运用等;二是准则与原制度存在差别之处不自觉地运用原制度的习惯做法,如合并范围确定等。克服上述两个因素,要求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在对准则进行透彻理解的同时应变成从业中的自觉行动,从而将无意识差错降到最低限度。

2. 重视附注的编制与审计

在会计准则中,无论是业务准则还是有关报表编制的准则中都明确规定了附注的编制要求。企业在附注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应当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的项目相互参照,尽可能详尽披露报表重要项目的内容构成、当期增减变动情况、项目确认与计量所采取的会计政策和估计。尤其是对准则没有明确规定的一些特殊项目,企业在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以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应站在报表使用者能够准确理解表内信息、有助于判断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角度把好附注关。

3. 强化财务报告编制、披露与审计的内部控制

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与披露应将收入确认错误、合并报表范围确定错误、调整事项和合并调整事项不完备、错误运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财务报告编制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等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作为控制关键点和完善内部控制的主要区域,强化这些环节的审核与审批。事务所审计过程中,切实落实项目组、技术部、风险部之间的牵制与风险管理职责。技术部必须强化对项目组完成的财务报告审计项目的审核,技术部与项目组之间存在异议事项必须经风险部仲裁。

4. 重视现金流量表的审计与监管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探讨 篇8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经营的规范化管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要及时发现财务会计及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必须通过财务报表中的分析数据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的概念、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上作了分析,并从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上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比较分析;比率分析

企业财务报表是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企业财务报表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按一定的财务指标体系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它是根据企业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加以归类、整理、分析和汇总后编制的。企业的财务报表由主表、附表、附注等组成,有着巨大的信息容量,集中、概括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可以更加系统地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财务状况。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无论从它的产生时间及发展过程来看,都与经济的发展和经理人的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不同报表的使用人,无论他们的目的如何,都要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来了解情况并据此作出判断与决策。笔者现就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目的、方法与步骤、局限性及注意事项作一分析,以期与各位同仁磋商。

1 企业报表财务分析的概念

企业财务分析是指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它相关的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其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企业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的企业财务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企业决策的不确定性。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作出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善企业财务的措施。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个过程,根据分析的目的,把相关指标进行分类、对比,以达到认识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通常只能发现问题但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所以,企业的决策者还必须在判断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企业长期经营发展的决策。

2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不同的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人,他们分析的目的不完全相同。对投资人来说,一是根据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判断该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为决定其是否投资作出决策;二是为投资人是否转让该企业的股份,分析盈利状况、股份变动和发展前景作出判断;三是为考查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要分析该企业资产盈利水平、破产风险和竞争能力,是否继续增加投资;四是为决定股利分配政策要分析该企业的投资状况。而做为债权人,为决定是否给该企业贷款,要分析贷款的风险和报酬,要了解债务人的短期及长期偿债能力,要分析其盈利状况。做为经理人员,所需要分析的内容更为广泛,既要面对投资人,又要面对债权人,还要能有证明自己业绩的分析数据,此外还有供应商以及员工所关心的一系列敏感性问题。

企业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的目的一般可概括为: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检查的手段,如同医疗上的检测设备和程序,能检查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但不能治病。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能检查企业偿债、获利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分析越深入越容易对症治疗,但诊断不能代替治疗,而且,财务报表分析不能提供最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却能指明需要详细调查和研究的项目。

3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有两种,即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比较分析,根据各企业单位情况不同,分析的目的不同,选择比较分析的方法也就不同。按对象分析,可以与本企业历史比、同类企业比和计划与预算比。按内容分,可分为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比较结构百分比和比较财务比率。分析的核心问题在于解释原因,并不断深化,寻找最直接的原因。

因素分析,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企业的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指标的高低都受若干因素的影响。从数量上测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抓住主要矛盾,或更有说服力地评价经营状况。

(2)财务报表分析的步骤。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数据范围,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的一般步骤如下:

①明确分析的目的;

②收集有关的信息;

③根据分析的目的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分割开来,予以适当安排,使之符合需要;

④深入研究各部分的特殊本质;

⑤进一步研究各部分的联系;

⑥解释结果,提供对决策有帮助的信息。

分析的步骤应视情况而定,没有固定的模式。

4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4.1 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表是会计的产物,会计有特定的假设前提,并要执行统一的规范。其主要表现在:

(1)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

(2)假设币值不变,不按通货膨胀率或物价水平调整;

(3)稳健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收益和资产;

(4)按年度分期报告,只报告了短期信息,不能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信息。

4.2 报表的真实性决定着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根据真实的财务报表,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而报表的真实性问题,只能靠审计来解决。就目前来说,无论是企业还是上市公司,报表的弄虚作假情况令人担忧,为了夸大利润、粉饰报表、费用滞后、利润提前,钻政策空子,人为操纵报表数据,一些国营企业,由于受政府行为的控制,为完成报表指标,不惜一切手段,这样的报表数据,作出的财务报表分析可以说一文不值。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在前几年新准则颁布之前,利用资产减值准备人为调减或调增利润,需要亏损时,多计提一些减值准备,需要利润时,再回过头来冲减,而现在就不一样,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予转回,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弄虚作假现象,还有的利用债务重组来调节利润,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相信某些现象还是能得到一定的制止。

财务分析不能解决报表的真实性问题,但是财务分析人员通常要注意以下与此相关的问题。即:财务报表的规范性问题、财务报告的完整性问题、以及一些数据的合理化问题。对同一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会计准则允许使用其中不同的规则和程序,企业可以自行选择,通过审计结果,检查政策选择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4.3 比较基础问题

在比较分析时,必须要选择比较的基础,作为评价本企业当期实际数据的参照标准。横向比较时,使用同业标准,同业的平均数,只起一般性的指导作用,不一定有代表性,不是合理性的标志。有的企业实行多种经营,没有明确的行业归属,同业对比就更困难。

趋势分析以本企业历史数据做比较基础。历史数据代表过去,并不代表合理性。经营的环境是变化的,今年比去年利润提高了,不一定说明已经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成本降低了或提高了,也不一定说明已经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甚至不一定说明管理上有了进步或后退。社

会经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都是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因素。

5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注意事项

要读懂财务报表,除了要有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外,还应掌握以下方面以看清隐藏在财务报表背后的企业玄机。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人来讲,首要的问题就是善于辨别该报表的真伪。这是从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性工作。

5.1 探测企业是否有重大的财务方面的问题

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不是做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是通读三张报表,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用、甚至长期占用,这种占用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价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

5.2 研究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辨别有无问题

一家连续赢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赢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 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

5.3 比较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与其现金流量水平一致

有些企业在利润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却表现贫乏,那么我们就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利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银广夏在其被爆光前一年的赢利能力远远超过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相对于经营利润水平贫乏,事后证明该公司系以其在天津的全资进出口子公司虚做海关报关单,然后在会计上虚增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方式吹起利润的“气球”。而这些子虚乌有的所谓应收账款是永远不可能转化为经营的现金的,这也就难怪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此贫乏。

5.4 将企业与同业比较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5.5 财务报表中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对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估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错现象

为此,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以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状况;二是将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资本化以高估利润;三是以关联交易方式“改善”经营业绩;四是通过企业兼并“增加”利润;

五是通过内部往来资金粉饰现金流量;六是不夸大财务报表的作用。

作者简介:

学习企业合并报表的心得 篇9

经济管理学院 2008级会计学2班 王荣华 2008151223 从刚开始学习合并报表的时候,我就对合并报表这部分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现在就对我学习合并报表说说自己的看法。

企业合并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经营目的,通过兼并、控股等形式控制和操纵其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企业合并主要包括吸收合并、创立合并和控股合并三种形式。

在控股合并的情况下,控股企业与被控股企业法人资格仍然存在,均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各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分别编制自身的财务报表。但由于它们之间存在控股关系,在生产经营和财务决策上控股企业可以对被控股企业实施有效控制,因此,从经济意义上看,控股企业与被控股企业事实上已成为一个整体,为了反映这一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编制一套合并财务报表。

总之,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并不是必然的关系。企业合并可能导致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的出现,但并非任何企业合并都需要编制合并报表。只有在控股合并的情况下,才存在合并财务报表问题,才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下面说说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期末合并报表的编制。具体的编制程序可以概括为以下6个步骤:

一是编制合并工作底稿。将合并范围内母子公司的个别报表 金额。过入工作底稿;

二是以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子公司个别报表金额。过入工作底稿;

三是将母公司以成本法核算的个别报表。调整为以权益法核算的金额。过入工作底稿;

四是在合并工作底稿中计算出母子公司报表的合计金额; 五是编制抵销分录,抵销母子公司的投资及净资产、债权债 务、内部购销交易等.过入工作底稿;

六是在工作底稿中计算合并金额,填列合并会计报表。关于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理解。这一章的抵消分录个人觉得难理解的地方有几个地方,第一、二个抵消分录和未分配利润-年初 科目就这点我想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请指正:

合并财务报表的基准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和利润等,而以后所做的分录均以母、子公司单个报表数在工作底稿中直接相加为基数的抵消。

1)抵消母对子公司投资的确认 借:股本(子公司)

资本公积(子公司)

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

商誉(借差)(母公司)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经权益法调整后的数额)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

未分配利润年初(当期记入营业外收入)(母公司)

该分录做完后,对利润的影响是在工作底稿上简单相加的母子公司利润留下了母公司的当期利润+权益法调整后的投资收益虚整数。

2)抵消相互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母公司权益法调整是确认的虚增数)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未分配利润-年初(子公司)

贷:本年利润分配(应付股利)(子公司)

本年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子公司)

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

对于这个分录:我是这样理解:“贷方所有数”-“未分配利润年初”为本期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扣除不该母公司享有的少数股东损益。该分录和第一个分录联系起来看就是恢复 第一个分录里的 “子公司未分配利润-年末”,扣除少数股东损益,恢复该母公司享有的净利润纳入合并。

3)关于“未分配利润-年初”科目的理解。主要是因为母子公司的单个报表不因为我们本期合并抵消分录的抵消而抵消。之所以要报本期所有影响损益的科目均换为“未分配利润-年初”那是因为一个会计分期造成的。

比如:母公司上期实现利润为100,子公司上期期实现利润200 在上期合并财务报表时:做了抵消分录,借:应收账款-坏帐准备50 贷:资产减值损失50。使得合并后利润为 350(单纯就这样一笔分录,实际不存在这种情况)

本期的时候,单个报表上母公司年初利润100,子公司年初利润200,均仍以此为基础+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本期年末实现的净利润期末数。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首先,报表的利润期初数调整成上期已调整数,借:应收账款-坏帐准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来调整我们本期的合并基数。

关于合并会计报表,我总结了八个字:“简单相加,合并抵销”,意思就是先把各单体会计报表数相加汇总,然后再将合并抵销分录过入合并试算平衡表,就得出最后的合并报表数。具体来讲,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1、日常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要为合并报表服务。即母子公司要采用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月末各公司内部往来必须核对一致,要做好内部销售和其他相关内部业务的统计工作。

2、长期投资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可以根据需要按月、按季或按年进行调整。长期投资期末余额必须与按投资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单位期末净资产相一致。如果被投资单位出现调整以前损益的情况,投资单位也必须相应调整以前损益,也就是说要正确区分投资收益的期间,是调整当期损益,还是调整年初数。

3、做好合并工作底稿,从单体试算平衡表到合并试算平衡表,过程一定要清晰,出现问题也便于查找原因。做完以后检查一下报表内的勾稽关系是否平衡。

上一篇:功和能教学设计下一篇:研究青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