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人物(共10篇)
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文学名家。她的笔名叫冰心,1900年出生,1999年逝世,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冰心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其中《纸船》被评为现代诗终生荣誉奖。
现代阐释学对译者主体性研究有很大借鉴意义.冰心在理解和阐释过程中,其先结构和视域融合,直接影响了冰心作为译者“厚亚非薄欧美”的翻译选材宗旨;以及进入文坛30年,方在译界显才贤的翻译特点.在文化过滤方面,冰心既尊重原语文化又重视译语文化,寻求归化和异化平衡的翻译原则,从而进一步认识翻译是冰心文学创作的补充和延续.
作 者:程香 张德让 CHENG Xiang ZHANG De-rang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3刊 名: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年,卷(期):22(5)分类号:H059关键词:冰心 先结构 视域融合 文化过滤
“种下诚信花 放飞中国梦”
题目:作者:何沐阳指导老师:陈清清学校:厦门市集美区康城小学
用诚信托起中国梦
诚信,如一片阳光,照耀大地,祛除无尽的黑暗;诚信,如一场春雨,润物无声,洗涤着人们心灵的尘埃;诚信,如一轮皓月,明亮皎洁,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而现在,诚信更似一双宽厚的“手掌”,有了它便可以托起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古人说:“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而不兴。”诚信,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它似一股洪流,流淌于滚滚华夏文明之中,存在于中华几千年的历史而不绝。
“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古人将诚信作为做人的根本,时时遵循诚信之道。所以曾参为不失信于孩子,杀了家中唯一一头猪;韩信飞黄腾达后千里报漂母之恩,实现昔日诺言;季布信守诺言,赢得了 “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美誉。
诚信对个人道德的修为有着深刻的意义,对国家也是这样,如秦时商鞅变法。商鞅为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在南门立信且遵守诺言,奖赏扛木的人。他的这一举动在百姓中树立起了威信,得到了民众的信任,使得变法能够广泛推行,终于壮大了秦国。
而同样在商鞅南门立信的地方,早在400多年前却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为博宠妃一笑,竟然想到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的法子,失去了诸侯们的信任,最终使国家灭亡,多么可悲!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弄群臣,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势强盛;后者自食恶果,身死国亡,两相对比之下,可见诚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诚信,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条件。当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要实现伟大中国梦更要坚守诚信之风。
【设计理念】
《忆读书》是初中的第一篇课文,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娓娓道来,可以采用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准确无误、流畅地朗读课文。
2.透彻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学习制作读书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结构顺序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及两个“好”字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冰心的《忆读书》。大家先把这个课文齐读一遍。(提示字词)
(PPT展示)我是校园小记者
做人物专访的过程:
首先,了解人物,他是谁?做什么?有什么成就?有什么影响?
接着,确定主题,我们想从他那里知道什么
然后,设计采访提纲,围绕我们想要知道的问题,详细地设计问题
最后,采访,并把采访到的材料写成稿子
被采访时你需要准备些什么
第一,知道对方要采访的是什么
第二,仔细回忆自己有哪些相关经历
第三,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第四,针对这件事情,可以给别人一些什么(比如经验)
(这个尤其是被采访的准备并不是非常科学,只是为了学生们准备活动针对这节课设计的,但至少是不错的)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活动——我是校园小记者。教室南侧的小组做小记者,教室北侧的小组做冰心,针对“读书”这个主题,做一个采访。现在大家准备五分钟。
(此时走下讲台,回答学生的疑问,并做提示,如何设计问题,如何从课本所给的材料中准备回答的内容。发现做的好的小组,等下作为示范。)
师:大家都准备差不多了吧?现在“小记者”们和“冰心”们分别推举一个代表出来。(估计会比较乱,可老师指定,也可以一个一个自由发问,对方自由回答,可由其他人补充。也可以教师充当记者或者老师出一部分问题,标上序号,交给小组提问。)回答问题不能使用课本上的原话,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有点苛刻,看情况)
师:(提问小记者)对冰心有哪些了解?
生:(PPT展示)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师:好。现在开始采访。
(模拟采访——
1、你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第二自然段)
如果不算国文课本的话,是七岁开始看的。
2、你记忆中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第二自然段)
《三国演义》。
3、在什么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第三四自然段)
我舅父给我们讲,讲得太慢,就自己读。
4、那时候的你上几年级?能读下来吗?
没认识多少字,只能读个一知半解。
4、这本书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三、五自然段,三次哭)
我妈赶着我睡觉,哭过一次。后来看书的时候,关羽死了,哭了一次;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次。
5、你为什么哭呢?(教师可以在旁点拨)
想知道下边都发生了啥事儿,老妈催我睡,不高兴。后来是自己喜欢的人死了,伤心。
6、你还看过其他的书吗?
嗯。《聊斋志异》。还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精忠说岳》。
7、没看过外国小说?
有,印象最深的是《茶花女》。
8、四大名著不是还有一个《红楼梦》吗?怎么没看?
看了。十二三岁的时候看的,当时很不喜欢,后来才看出滋味。
9、有人说读书的人作文都写的很好,你的呢?
呵呵,我们老师曾给我批过“柳州风骨,长吉清才“。
10、除此之外,你觉得看书还有什么好处?
独立思考。
11、你认为我们应该读哪些书?
要比较,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12、对于读书,你对我们有什么建议?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师:采访结束。冰心老人告诉我们,读书为什么好?(再次强调)
生:对作文有帮助,让我们独立思考。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多读书。
师:读什么书?
生:读好书。
师:什么是好书?(再次强调)
生:比较一下,读情节生动、真情实感、质朴的书。
她回想起童年的生涯,真是如同一梦罢了!穿着黑色带金线的军服,佩着一柄短短的军刀,骑在很高大的白马上,在海岸边缓辔徐行的时候,心里只充满了壮美的快感,几曾想到现在的自己,是这般的静寂,只拿着一枝笔儿,写她幻想中的情绪呢?
她男装到了十岁,十岁以前,她父亲常常带她去参与那军人娱乐的宴会。朋友们一见都夸奖说,“好英武的一个小军人!今年几岁了?”父亲先一面答应着,临走时才微笑说,“他是我的儿子,但也是我的女儿。”
她会打走队的鼓,会吹召集的喇叭。知道毛瑟枪里的机关。也会将很大的炮弹,旋进炮腔里。五六年父亲身畔无意中的训练,真将她做成很矫健的小军人了。
别的方面呢?平常女孩子所喜好的事,她却一点都不爱。这也难怪她,她的四围并没有别的女伴,偶然看见山下经过的几个村里的小姑娘,穿着大红大绿的衣裳,裹着很小的脚。匆匆一面里,她无从知道她们平居的生活。而且她也不把这些印象,放在心上。一把刀,一匹马,便堪过尽一生了!女孩子的事,是何等的琐碎烦腻呵!当探海的电灯射在浩浩无边的大海上,发出一片一片的寒光,灯影下,旗影下,两排儿沉豪英毅的军官,在剑佩锵锵的声里,整齐严肃的一同举起杯来,祝中国万岁的时候,这光景,是怎样的使人涌出慷慨的快乐眼泪呢?
她这梦也应当到了醒觉的时候了!人生就是一梦么?十岁回到故乡去,换上了女孩子的衣服,在姊妹群中,学到了女儿情性:五色的丝线,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计的;香的,美丽的花,是要插在头上的;镜子是妆束完时要照一照的;在众人中间坐着,是要说些很细腻很温柔的话的;眼泪是时常要落下来的。女孩子是总有点脾气,带点娇贵的样子的。
这也是很新颖,很能造就她的环境─—但她父亲送给她的一把佩刀,还长日挂在窗前。拔出鞘来,寒光射眼,她每每呆住了。白马呵,海岸呵,荷枪的军人呵„„模糊中有无穷的怅惘。姊妹们在窗外唤她,她也不出去了。站了半天,只掉下几点无聊的眼泪。
她后悔么?也许是,但有谁知道呢!军人的生活,是怎样的造就了她的性情呵!黄昏时营幕里吹出来的笳声,不更是抑扬凄婉么?世界上软款温柔的境地,难道只有女孩儿可以占有么?海上的月夜,星夜,眺台独立倚枪翘首的时候:沉沉的天幕下,人静了,海也浓睡了,─—“海天以外的家!”这时的情怀,是诗人的还是军人的呢?是两缕悲壮的丝交纠之点呵!
除了几点无聊的英雄泪,还有甚么?她安于自己的境地了!生命如果是圈儿般的循环,或者便从“将来”,又走向“过去”的道上去,但这也是无聊呵!
十年深刻的印象,遗留于她现在的生活中的,只是矫强的性质了─—她依旧是喜欢看那整齐的步伐,听那悲壮的军笳。但与其说她是喜欢看,喜欢听,不如说她是怕看,怕听罢。
横刀跃马,和执笔沉思的她,原都是一个人,然而时代将这些事隔开了„„
童年!只是一个深刻的梦么?
一九二一年十月一日。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纸船》赏析:
《纸船》是冰心1923年去国留学途中在海船上写的一首诗,副标题为:寄母亲。
讴歌母爱、童真与大自然,是冰心早期文学创作的三大主题。写于船上的《纸船》,是冰心面对大海,以赤子之心,寄情于慈母的诗作,虽只三小节十一行,却把“三大主题”都融汇于其中了。
冰心出身在一个富裕、融和、充满温馨的家庭,自幼沉浸于天伦之乐和手足之情中,从孩提到成人,她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爱抚和关照,如今孑然一身离家万里、远涉重洋去异国他乡求学深造,这对感情极重、眷恋家庭的冰心来说,实在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她乘“约克逊克”船启程后,在途径日本国的三天航行中,每天都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迎着海风,凭栏远眺,脚下的滚滚波涛,更加激起她对烟台儿时生活的回忆和对母亲的萦念。船抵横滨码头时,她在船舱里接连写下三首思念母亲的诗,《纸船》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首诗里,诗人凭借叠纸船嬉水这种孩提时常玩的游戏,遥寄自己对母亲的怀恋,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梦幻似的悱恻的意境,不禁令人凄然泪下。
全诗分三小节。
第一节,写行动:我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接连两个“留着”,不仅形成了诗韵的旋律感,也使诗人执著的情感得以强化。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与前两句衔接,这“一只一只”,自然是说船儿虽小而数量却多,体现出诗人这一行动的意切情真。
第二节,写意愿。前两句: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乍看似写自然环境的无情干扰,其实是表达诗人内心的痛楚。她知道,自己此去,与亲人将相隔万里,短期内是无法相聚的。然而她坚信,母女之间的亲情,是风吹浪打不能拆开,万水千山不能隔断的。因之下两句随即接写: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第三节,写梦境。人们在思念至深时,往往寄希冀于梦幻。冰心在《繁星》、《春水》等诗集中,曾多处写梦,如“梦初醒处,/山下几叠的云衾里,/瞥见了光明的她。”又如;“梦未终——窗外日迟迟,/堂前又遇见伊!”心有灵犀一点通。冰心相信,她想念母亲,母亲也在想念她。她叠的小船儿,定会漂流到母亲的梦里。她只希望母亲,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因为,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何彬相信[世界是虛空的,人生是無意識的,愛和憐憫都是惡德],我覺得何彬是個無情的人,他的思想十分錯誤。
接著出現了一個小孩—祿兒。祿兒受傷的呻吟聲令何彬無法入睡,最後何彬掏出了沒有一點愛和憐憫卻改變他一生的鈔票讓祿兒治腿,令我感到他是那麼自私和冷漠。
後來何彬要搬家了,對著空沉的房子,作者把何彬在夢裏遇見母親描述得十分詳細,目的是抒發何彬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祿兒天真的話卻改變了何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世界上的母親和母親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兒子和兒子也都是好朋友)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必須互相扶持,互相幫助。
文章最後,祿兒不解何彬在信中提及送他一籃花兒卻不見花兒,可以引起讀者思考文中花兒的意思。
我覺得這篇文章寫得非常精彩,人物的神態描寫得很生動。
何彬是個孤癖的人,從不理會旁人。一天,樓下祿兒的腿受傷半夜發出痛苦的叫聲令何彬無法入睡,才拿錢讓他治病。他十分感謝何彬;
後來何彬要搬家了,祿兒送上的答謝信和夢裡的母親令何彬釋放內心隱藏了十多年的情感。
何彬相信[世界是虛空的,人生是無意識的,愛和憐憫都是惡德],我覺得何彬是個無情的人,他的思想十分錯誤。
接著出現了一個小孩—祿兒。祿兒受傷的呻吟聲令何彬無法入睡,最後何彬掏出了沒有一點愛和憐憫卻改變他一生的鈔票讓祿兒治腿,令我感到他是那麼自私和冷漠。
後來何彬要搬家了,對著空沉的房子,作者把何彬在夢裏遇見母親描述得十分詳細,目的是抒發何彬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祿兒天真的話卻改變了何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世界上的母親和母親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兒子和兒子也都是好朋友)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必須互相扶持,互相幫助。
文章最後,祿兒不解何彬在信中提及送他一籃花兒卻不見花兒,可以引起讀者思考文中花兒的意思。
整本书教学目标:
1、阅读《繁星》《春水》,了解冰心诗歌,并背诵喜爱的诗句。
2、感受冰心诗歌里蕴含的母爱、童真、大自然,以及其中的真善美。
3、通过朗读和引导,走进诗歌的文化,爱上中国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说书是一条船,那么冰心奶奶的书就是一条溢满爱心的船,载着我们在母爱的河流里航行;
如果说书是一只鸟,那么冰心奶奶的书就是一只充满童真的鸟,扇动着快乐的双翼回望童年的欢乐;
如果说书是一盏灯,那么冰心奶奶的书就是一盏来自大自然的神灯,引领我们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 ……
这学期,我们一起阅读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走进了那片充满着母爱、童心、大自然的世界。
今年是冰心奶奶去世十四周年,上学期我们一起了解了冰心奶奶,你还记得关于她的情况吗? 学生介绍冰心。讲述冰心的故事。
二、赞美冰心
冰心奶奶是那么以为关心小读者,热爱小读者的人,虽然她已经离开我们,但是她的诗、她的文,她的人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们,下面这首小诗就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为悼念冰心而写的,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朗诵《我们思念着您》
男:九十年前,您为我们开始写作
女:九十年后,一代代小读者在您的书中成长 男:即使已不再年轻
女:心中仍缓缓流淌着您书上的句子。
男:在蓝天下,碧海上,闪烁的星星下,大船的甲板上,女:你母亲抱着你,你出一身大汗,病好了。男:我们为你欣喜,感觉到了自己母亲的爱,女:我也生过大病,妈妈也这样抱过我,男:九十年来,时代变迁
女:可是您温馨的语句却让我们一次次倍感温暖 谢谢您 冰心奶奶
给了我们如此美妙的诗歌 给了我们如此真实的快乐 给了我们充满爱的生活
在蓝天下,星光下,在碧海上,在妈妈的怀里,我们思念您
带着我们千千万万小读者的爱和感激 思念着您
三、经典诵读
1、这学期相信大家一定阅读了不少冰心奶奶的诗歌吧,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还记得这只纸船吗?这不是一艘纸船,它载满冰心的思念,满载爱与悲伤,满载着希冀在大海中起伏颠簸,越行越远……
让我们可爱的女生一起背诵一遍《纸船》吧,感受冰心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女生背诵《纸船》
这是对母亲的思念,是爱的呼唤,你还读到了那些关于母爱的诗歌呢?请有声有色地背给同学们听听吧!学生背关于母爱的诗歌。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略
2、除了母爱以外,《繁星》《春水》中另一个主题是什么呢?对,是童年!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在怀念母亲的时候,也同样回忆着自己美好的童年。
同学们还记的冰心的《雨后》吗?雨后的小男孩是多么开心啊,请咱们活泼调皮又善良的男孩子们一起来背背《雨后》!男生齐《雨后》
我们现在就处在最美好的童年,你在《繁星》《春水》中找到自己了吗?把能引起你共鸣的诗句和我们分享一下吧!学生分享诗句。
四、童年的回忆,是作者最美的记忆,也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最纯净弦音,这也就是冰心的《繁星》《春水》给予我们最深沉的启迪,爱母亲、爱生活、爱自然,爱一切真善美的东西。跟着《繁星》《春水》,我们走进了诗的世界 跟着冰心,我们感受着心的纯洁
就让我们用诗歌结束我们今天的展示吧!大家跟老师一起朗诵一下下面的诗歌!女齐:历史的长卷中 几度花开花落,时光的荏苒里 一番风雨波折 大浪淘沙 留给我们
一幅幅锦绣的画作。一首首优雅的诗歌
男齐:从诗中 我读懂了诗人 从词中 我读懂了历史 从诗中 我读懂了生活
女齐:我感受过屈原的千古之泪; 我体味过李白豪迈的光辉; 我知道李后主“一晌贪欢”的感慨,我懂得苏东坡“江海寄余生” 的洒脱;
男齐:我看过泰戈尔的飞鱼与鸟; 我听过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 我替顾城叹息 我为徐志摩着迷 齐:在时间的隧道
所有的文字凝成一声声穿越时空的长歌——
诗歌,它陶冶了我情操,它愉悦了我心情;
它给我童年的人生带给我无限的欢乐——
魏 巍
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而她的光芒,将永远存留在几代中国人的心里„„
这是我献给文学老前辈冰心灵前的话。
像许多人一样,我是在少儿时代,已经接触到这位女作家散文诗一般的作品了。
冰心是1951年从日本归来投向祖国的怀抱的。她后来在悼念毛主席的文章里,曾极其生动地描写了她归国前夕的心情。她说,1949年的秋天,她曾独坐在日本海岸的一座危崖之中,四无人声,在读一本小册子: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读着读着,她的心门然地开了,如雨的热泪落到这光辉的小册子上。她说,这时她抬起头来,灿烂的朝阳已笼罩到海面,闪烁起万点的金光。阵阵的海波不断地向我唱着:“你找到了救星,你有了国家了。”
以下,她写道:
“当时敲响我心弦的还是这段的第一句:‘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那时远在异国的我,是空虚寂寞、苦闷消沉,好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在暴风雨之夜,在深山丛林的没膝泥泞中挣扎行走。远近的重峰叠嶂之中,不时传来惊人的虎啸和猿啼„„这时,我是多么希望在我眼前会奇迹般出现一盏指路的明灯,一只导引的巨手呵!
“现在奇迹出现了!一盏射眼的明灯向我照来了,一只温暖的巨手向我伸来了。黑暗扫空了,虎猿驱散了,我要走上一条无限光明幸福的道路„„”
冰心的归来,受到作家协会的热烈欢迎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从此,她就汇集到新中国建设的伟大行列里。不久,她又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更加活跃在国内外的许多事务中。当时,我凝视着的冰心,总是显得那么年轻,那么活跃,充满着生命力。她的文章一篇接着一篇,宛若喷泉一般在不绝地奔涌。她满腔热情地歌颂着祖国的新生和祖国奔腾前进的脚步,歌颂着党所领导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歌颂着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我曾看到她瘦弱的身影也出现在十三陵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她挥汗如雨地一连写了四篇特写,来歌颂“小五虎”和“女尖兵”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人。冰心又年轻了,有如重新恢复了青春,真正的青春,她的创作也随同祖国前进的脚步踏上了新的高峰。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时我感到了从‘五四’以来从未有过的写作热情和‘五四’时代还没有感到的自由和幸福。”
我正是这时认识她的。
五六十年代,我们都是《人民文学》杂志编委会的成员。那时,张天翼同志是主编,李季同志是副主编。编委中还有端木蕻良等同志。每年大约总要开几次编委会,每逢开会,天翼总要找一个馆子,让大家打打牙祭。尽管编委中包括着年龄不同的几代人,却都能平等相处。尤其是冰心同志,她整整比我大二十岁,她登上文坛的年龄,也正是我出生的年代。但我觉得她从不摆大作家的架子。总是那么平易随便,谈笑风生,似乎我们之间,从来就没有什么距离。因此,那个编委会显得很亲密,宛如一个家庭。我记得,在饭桌上,有一次李季竟直呼冰心为“大妈”,冰心似乎吃了一惊,忙问:“你怎么这样叫我?”李季说,“你比我的年龄大得多嘛!”冰心笑了。
1958年,志愿军自朝撤军时,我第三次赴朝,写了《依依惜别的深情》。这篇散文,竟荣幸地受到冰心同志的青睐。在1960年的《语文学习》上,她发表了一篇较长的评析和推崇的文章,使我深受鼓舞。我曾当面表达了深切的谢意。近些年来,她还常常赠书予我。每逢她有新著出版,如《记事珠》、《关于男人》等,总亲自签名寄来。1986年末,三大卷《冰心著译选集》出版了。次年2月,记得是在一个什么会议上,一个人抱着一大摞书,分赠给林默涵、贺敬之、刘白羽和我等四人。我当时打开一看,就是这一套《冰心著译选集》,上面有冰心的签名。第二天,我就登门去拜谢她。在她那间小小的淡雅的客厅里,我看见她从卧室出来了,围着一个类似幼儿学步用的小护圈儿借以稳步。她笑着解释说:“这是一个美国朋友送给我的。”原来她自得脑血栓以后,出外靠坐轮椅,在家就靠这个了。那天我们亲切地谈了很长时间。虽然她已年近九旬,我看她目光依然那样明澈,头脑依然那样清晰,心里很高兴。那间客厅,总是挂着一副梁启超书写的对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梦中飞”。我想老人家一定很喜欢这副对联,也许祖国无尽的雄奇瑰丽的山岳,仍时常出现在她的梦境中吧!
今天,这位可敬的世纪老人已经仙逝了,近几年我没有更多地去探望她感到深深的遗憾。我认为,她不仅是“五四”以来有重大影响的作家,而且是一个正直的人,热诚的人,值得 尊敬的人。自她从国外归来以后,她是诚心诚意地热爱着我们的党,热爱着党的领袖,热爱着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她的心是同党贴在一起的。她同党员作家的关系也是亲密无间的。而且我感到她是一个谦逊的人。她没有大作家的派头,从不故步自封,也从不讳言老知识分子的改造。她是真正把周总理的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铭刻在心的。她在1954年出版的《冰心小说散文选集》的自序中就说过:“我开始写作,是在‘五四’运动时期,那正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新的阶段,当时的中国社会,是无比的黑暗的。因此我所写的头几篇小说,描写了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方面,但是我只暴露黑暗,并没有找到光明,原因是我没有去找光明的勇气!结果我就退缩逃避到狭仄的家庭圈子里,去描写歌颂那些在阶级社会里不可能实行的‘人类之爱’„„ ”我想,从这里就可以找到冰心能在五十岁以后再度创造新的辉煌的根本原因了。不断地改造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这是冰心身上最可贵的特点。
我还注意到,数十年来,冰心是同我们一样经过许多风风雨雨的。但却看不到她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态度有任何改变。我甚至可以说,在她的文集里,找不到一句对党、对毛主席、对社会主义厌恨的话,不利的话。这一点,比起那些名为共产党员,提起党和毛主席就咬牙切齿、冷嘲热讽的人,真是胜过万倍、高尚万倍了!
主备:赵元阳
审核:杨文珍
2012.09.13
冰心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像、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学习重难点: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学习过程:
一、导入,板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诗四首》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有二个,我们共同认真的去学习,相信一定能完成目标。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大家齐读课文,比比谁读音准确,声音洪亮,停顿正确,有错的地方,读后请同学们纠正。
2.板书易读错的字,请同学们注音。
惊羡()浸透()嫩绿()叠着()巢()三、二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认真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
1、初读《母亲》一诗,整体感知: ①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
2、带着感情再读诗完成以上两个问题。
初读《纸船》一诗,:
①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③ 介绍本诗写作背景
④ 找出最能体现诗人爱母亲的句子,并作赏析。
⑤ 分析诗的第一节的作用 四、三读课文完成自觉指导。
1、诗中的两个“风雨”分别指什么?
2.品味诗中的两个“躲”字。
3、《纸船》中作者用叠纸船这个细节寄托了对母亲的挚爱,你能不能也仿写一个细节表达同样的感情?
4,对这两首诗比较赏析。
5.纸船有什么象征意义?
五、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羡()浸透()嫩绿()叠着()巢()
2、冰心原名,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 等。
3、根据课文填空。
(1)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心中的风雨来了。
(2)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4、按要求完善句子,使之分别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来。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1)烘托出主人公欢快愉悦的心境:(2)烘托出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境:
5、仿照已给句式在下面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悲观者说:风是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一。《成功的花》 1.初读这首诗,感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并作评析。
①“花”的色泽特征是,作者用它来比喻。
②作者运用 写法,写出“成功的花”来之不易,最能体现花之成功来之不易的字有、。
《嫩绿的芽儿》 1.初读这首诗
① 感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② 找出诗中的三个意象,并说出它们各有何内在特征?
三、再读课文,完成自觉指导(限时8分钟)
①《嫩绿的芽儿》诗中三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②《嫩绿的芽儿》“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不能互换,原因是什么?
③ 《嫩绿的芽儿》这首诗表面写植物的生长,实际是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
④全诗运用了、修辞,三节内容之间是 关系。⑤“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的话各是什么意思?
⑥后两句中的“泪泉”、“血雨”运用了 修辞,其表达作用是
⑦《成功的花》最后两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四.当堂训练,限时8分钟
《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读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1、诗人为什么要“留着”“纸”?
2、“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诗人要“纸船”到什么地方去?
3、“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诗人为什么“含着泪”?
4、诗人借“纸船”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
5、对“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想象,造成一种悬念B、这是对母亲的安慰,担心破坏了母亲的好梦 C、这是诗人奇特的想象,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D、显示了诗人奇特的设想,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祖国形象化
6、该诗抒发感情的方式是()
A、象征法
B、托物寓情法 C、比喻法
D、拟人法
7、全诗的抒情线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