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共10篇)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1

一、信任是培养小学生自信的源泉

小学这个年龄段是其社会性自我高度发展的时期他们的知识、技能尤其是自信主要是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的。所以教师和家长的爱心与鼓励能起到神奇的作用,另外通过班级集体活动,如:比赛、联谊等活动,他们能逐步形成一定的集体观念,社会角色等概念,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学习或活动中,如果他没有做好,就会产生一种挫折,而挫折是指一个人在要达到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妨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小学生由于还未形成完整的自我概念,不能对自己做错的事进行客观、合理的归因,往往认为是自己不行,因而产生一种自卑感,对该活动失去信心,老师如果在这个时候通过言语或表情(如真诚的笑)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往往会产生奇妙的效果,如果老师没有注意到或没有对学生的“错怪”自己给予及时的纠正和疏导,致使学生“僵”在这种心态中,就会出现不良的心理循环,最终导致其自信心丧失殆尽,因此,我们教师的信任、鼓励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的一小段课堂“活话剧”可以供老师们品味。

一次在一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上,老师叫了一位很腼腆、平时很少说话的小男孩李强回答:“9+18=?”他想了一会,说“2 8”,全班的学生都笑了起来,李强的脸蛋涨的通红。这时,老师就很严肃地让笑得较厉害一个学生回答。“这还不简单,不就是27呗!”“请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不就是8+9=17再加10就等于27吗?”“你们知道李强是怎么算出来的吗?”老师说“他是用了凑整的方法再减去1和2的方法计算的,只可惜回答太快了点,而出了一点小错,不然的话,就是一个很好的解答,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思考,用最快、最简洁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像李强同学一样,为我们开创了一种新的解法,但是切不可马虎!”并向李强投去赞许的眼光,这时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最可喜的是,以前数学成绩一般的李强后来还为他们班在数学竞赛中多次获得了奖牌。

当时老师是否撒了谎,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善意的谎言往往是美丽的。而这种诱导与信任对出了错的小学生而言却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要恰当给小学生鼓励

现代的儿童教育观倡导对孩子鼓励。要建立小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就要适时、适地和适当地鼓励孩子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本领,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所做的哪怕是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当场表扬,教师要尽可能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老师鼓励学生的话不外乎“你比上次进步了”、“你能做好”等。但就这么简单的三五个字却会在学生的心灵上“埋下”自信的种子。相反,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挫折失败时,“你怎么又做错了”、“你怎么这么笨”的说法不仅会促使学生失去继续努力的愿望和勇气,继而失去信心,甚至有可能使他(她)在一生中都找不到成功的基石——自信。因此,教师不经在何时何地,帮助学生的方法切忌埋怨、训斥或与其他好学生对比,否则,对被帮助的学生造成的伤害无法低估,我认为:对成功的鼓励,是对其自信心的“彩球”再充一次气,对挫折和失败的不否定,是保护其自信心的“彩球”不漏气,促使其建立正确的态度,提高他(她)再尝试的信心,只有在成功和失败累积起来的经验之上建立的自信。才会使他(她)终生受益。

三、怎样使学生获得能力和自信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2

一、教师完善自身魅力, 树立学生信心

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是一种无言的召唤, 无穷的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上。其次教师要用一颗宽大、博爱的心关心每个学生, 用自己的人格和魅力赢得每个学生的喜爱与尊重。最后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 教师只有不断潜心学习, 努力拓宽知识视野,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 把学生当作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 始终如一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赏识教育, 激发学生自信心

教师要用一种欣赏与赞美的心态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都应给予赞赏。作为学生, 他们是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的。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欣赏就会愉快积极, 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 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自信心。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 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 在他的心里都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 肯定能不断进步, 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如, 我班李某性格比较暴躁, 容易冲动, 爱发脾气。由于他的情绪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很紧张, 因而学习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我发现他在运动场上表现得很突出, 800米、1500米长跑成绩优秀。于是, 我抓住这个契机, 用肯定、鼓励的语言与他交流, 使他意识到自己在体育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当他相信同学们都羡慕自己时, 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慢慢地, 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了, 上课也能主动听讲了, 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 教师应让学生在赏识中表现, 在赏识中成长, 在赏识中找回自信。

三、体验成功, 增强学生自信心

体验成功能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 对自己作出积极的评价同时, 还能提高学生在同学中的地位,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中, 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孩子的错误而是孩子的不幸, 成绩再差也有做人的尊严, 也有体验快乐和幸福的权利, 作为教师要关心、帮助学困生, 培养其自信心, 让其体验到人生同样的快乐和幸福。

在课堂上, 我经常有意无意地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回答, 使他们觉得还有能听懂的, 从而增强求知欲望。反馈练习时, 我常常出两组题, 要求大部分的学生做完所有的题目, 而学困生只要做一组就可以了, 使学困生基本跟得上班级其他学生的节奏。在我巡视学生做题时, 主要是关注学困生, 及时给予辅导, 帮助其解决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使他们每节课都有所收获。长此以往, 他们也就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自信心。

总之,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 有的放矢地给予其充分练习和学习自我展示发挥的机会, 提高学生适应现实世界的能力, 这样, 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和成功的信心就会像蓓蕾一样, 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绽放, 进而开出美丽的花朵, 结出丰硕的果实。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篇3

摘 要:人的自信心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大,而教育和环境对人自信心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还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自信心;健康成长

居里夫人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见,自信是成功的奠基石。自信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进取心,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呢?

一、树立榜样,认识自我,诱发学生的自信心

从古至今,有不少身处逆境但不屈服于命运,拼搏进取,最终获得成功的人。我利用小学生崇拜伟人的特点,选取典型的事例介绍给学生,从而说明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小时候因为做一个小板凳都做不好遭到同学的嘲笑,但是他没有气馁,坚信自己能做好。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自信心,促使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的追求和探索,最后取得辉煌的成就。通过事例,让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二、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勇于展现自我,是每一个有自信心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小学生通过展现自己能够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缺少自信而不愿意表现自己,所以教师就要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冲破内心的束缚,把自己的闪光点展示出来。我校和班级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如“六一”文体大会、少年宫展演、演讲比赛等,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特别是在自己有优势的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水平,勇于展开竞争,让学生切身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起自信心。

三、赏识激励,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对于学生的赏识和肯定能够使学生的自信心倍增,赏识教育是学生获得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赏识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激励的语言、鼓励的目光、肯定的动作等。教师对于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想和行为。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时时刻刻要鼓励他们敢于挑战自己,敢于突破自己,敢于战胜自己,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自信的种子扎根在心灵深处。

总之,拥有自信心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我们要不断探索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方式和方法,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何彦丽.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4(22).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4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力量

景宁县第一实验小学 叶旭瑛 (0578)5084361 5982102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国外一些心理学家跟踪调查了数百名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大致相同的少 年。当这些被调查的对象步入显示成果的年龄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的成了事业上的佼佼者,有的却无所作为。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心理定势在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自我肯定的内心倾向较稳定者,其成功率大都超过自我否定倾向较明显的人。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说明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

人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发生作用。人们大都根据对自身力量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指令自己的行为,由此而来的行为积极程度又直接联系着活动的效能。在现实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过高,力不从心,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时有发生,但在学生当中,更多的却是自我评价过低,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认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缩犹豫裹足不前,压抑了内在能力的发挥。过强的自我否定评价就是通常所说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学生行为怯懦,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活动效率低微。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为明显。老师的疏忽或入教育误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二、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份保护,过份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三、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虚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加以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

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参考资料: 《开启孩子的心扉》

《心理健康指导》

培养问题学生的自信心(论文) 篇5

培养“问题学生”的自信心

同江市第一中学于占海

我校是黑龙江省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一所普通高中,随着我校连年的扩招,“问题学生”多、“问题学生”中的不自信甚至自卑的现象严重。自信是一种想念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可以促进学生勇敢地创造,积极进取,这是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但在教育教学中,“问题学生”由于自身的成绩、条件,往往产生不自信,甚至自卑心理,对研究性学习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大力培养“问题学生”的自信心。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本人积极探索研究,以《促进“问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问题学生”的自信心》为研究课题,首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然后按计划分步骤进行实施。采取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调查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研究课题:

促进“问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问题学生”的自信心

研究时间:2004年9月——2005年5月

课题概念的界定: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中选择的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问题学生”:指在学习上成绩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同学关系不和谐、1思想道德品质有一定缺陷的学生。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采用观察法,调查了解“问题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

1、学习方面

“问题学生”在学习方面,成绩较差,学习不主动,最后往往失去学习的兴趣,形成恶性循环。

2、同学关系

由于成绩落后,导致“问题学生”在同学关系上有一定的偏差。往往形成不良的群体。在同学交往中往往表现为过度的自卑或过度的“自尊”(即过度脆弱)。

3、师生关系

“问题学生”一方面对自己要求不严,另一方面对教师却提出更高的要求,往往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二、追根溯源,寻找“问题学生”不自信的原因

从家庭、学校、心理等方面,“问题学生”的不自信从根本上说是源自本身失败的经历过多。“问题学生”家庭条件往往比较优越,使他们从小在学校、心理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感,而在学习方面往往较差,这种较大的落差长期得不到解决,逐渐形成“问题学生”既过度自负、自尊,又过度自卑的心理。

三、实验分析阶段:深入分析,采取培养提高“问题学生”自信的措施

1、一视同仁,关注“问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2、创造研究性学习中“问题学生”成功机会,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与

动机

3、赞扬与鼓励

4、调整学生心理、心态,让学生真正自信起来。

四、应用验证:教学实验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导,大

部分“问题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强,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在课堂教学

中大部分“问题学生”能积极参加到师生与动中来,提高了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同学关系有较大的改善。

结论

通过深入分析调查、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的对策

1、尊重与信任

要培养“问题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尊重与信任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一个教育原则,叫做“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据称:“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就表示出对个人力量和能力方面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示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马卡连柯:《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马卡连柯全集》第5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136页)从马卡连柯的记载中,可以找到许许多多实践这一原则的事例,足以显示他是以自己的行动证明对孩子的尊重与信任。那么如何能使学生自信呢?自然要从学生自信或不自信的原因谈起。学生的自信心是他们从自己成功的实践中得到的体验。他正是从自己成功的实践中,不断发现自己的力量,这种体验的积累,凝结为自信心。反之,不断的挫折,便可能导致自信心的弱化、缺失。所以,要使学生自信,就得为他创设使其获得成功机会的环境、条件,同时尽可能排除造成学生挫折的那种环境、条件。所以,针对“问题学生”,教师应理解、和尊重、信任学生,在力所能及的限度内,为学生创设一些使其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并助其排忧解难,使学生增强自信心。

2、评价与鼓励

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对“问题学生”客观地评价并以适当鼓励为主。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问题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问题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心理学研究证明,权威人物和个体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评价,对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形成具有很大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和重要他人,其评价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力。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期望影响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形成了较好的自我价值感,从而产生了教师所期望的行为变化。皮亚杰出曾经说过:“人格的形成受到对价值一贯性和组织性的追求所支配,从而防止内部的冲突。”所以教师客观地评价学生并以适当鼓励为主,学生就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自我价值感,这种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之上的良好自我价值感才能排除人格中持久的、强烈的、能诱发各种人格障碍的内心动机冲突,使得健全人格的塑造得以完成。反之,教师过分抬高或贬低学生,要么使学生由于达不到教师对他的期望而产生否定自我的消极情绪;要么会使学生极端自卑,觉得自己在教师和同学心目中已经没有任何价值,“破罐子破摔”,引起行为退化。这些都对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不利。②

3、关注与认同

没有一个学生不愿被关注,老师的善意关注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幸福感,加深师生情感沟通。对待缺乏自信的“问题学生”,教师应走进学生心里,转换①

思维角度,从“问题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给予更多的关注与认同,使学生有更科学的自我评价,形成向上的心理,促进其成长。

4、环境与心理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坚持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的局面,为“问题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引导与沟通。通过心理调整培育学生的平和心态。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等于成功与抱负之比。换言之,一个人要提高他的自我价值感有两条途径:一是增加他对成功的体验;一是降低他的抱负水平。一般来说,成功作为客观实现值比较稳定,但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对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却大不相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要使学生保持平和心态,就要让学生学会在不同关系体系中辩证地看问题。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是平常心的写照。例如,引导学生在与别人横向比较的同时,也不忘与自己以往取得的成绩进行纵比,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潜力,进而肯定自身价值,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③同时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效果,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环境,面向全体学生,给“问题学生”更多的机会,使他们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情感,激发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真正走进研究性学习的大门中来。

参考资料:

*①《教育科学研究》2004--3《漫话“教学生自信”》(华东师大教育学系 陈

桂生)

*②《教育科学研究》2004—5《学习情感的培养策略》

*③《教育科学研究》2004—5《试论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培育》龚艺华 *④《创新学习》杂志2001年第9、10期合刊

略论成教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篇6

一、加强对成教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意义

成教脱产学生是高等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思想特点除了有与普高学生相同的内容外,还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普高学生相比,他们认为自己是失利者,读成教是不得已而为之,到校后,面对那些普高本科生、研究生,他们认为自己与普高生是同一个学校的学生,待遇却不一样,既不服气又有较强的自卑感。二是他们认为成教文凭不被社会重视,毕业后工作难找,前景难测,感到不知所措。三是相当多的同学都有过失败的经历,总觉得低人一等,心理负担较重,自信心普遍不足。另外,当前成教生源来自中专、高中的已占绝大多数,年龄渐趋年轻,已与普高生接近,正处于成长、发展时期,其心理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因而是他们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成教学生的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今后的人生,也决定着他们学业成绩的好坏。日本心理学家田崎仁早在1976年就分析统计了学生成绩差的原因,认为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由于缺乏自信心。因此,加强对成教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如何培养成教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人的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对成教学生来说,他的自我意识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建立在他比较崇信的人对其评价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成教学生双边的密切配合来加强对成教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1.以激励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培养一个天才,也可以扼杀一个天才。陶行知说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就成教学生而言,客观上对其自信心起着极为重要影响的是教师的态度和情感。因此,作为教师,包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内的所有教师,我们要时刻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永远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这种信任会产生奇特的感应和期望效应,学生因受教师的感染而相应地产生对自身力量的信心,会因教师期望的激励而迸发出积极的力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经过长期研究证明:对于生理、心理发育正常的学生来说,每个人都蕴藏着“成才”的潜在能力,只要在学习上给予他们各自所需要的时间和帮助,每位学生(优生和差生)都能达到优良的学业水平。所以,我们要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信任所谓的差生,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取得不断地进步,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在态度上,我们的鼓励和表扬也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催化剂。当老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给予肯定时,学生就会获得心理上的一种满足,从而相信自己是行的。从老师对自己信任的态度,学生也会逐步获得自信心。

2.体验成功,培养成教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在信任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还要想方设法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某个角度来说,学生的自信有时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从自己成功的实践中得到的体验,从自己成功的实践中,不断发现自己的力量,这种体验的积累逐渐凝结为自信心。而自信的丧失主要来自于长期失败的心理体验,所以,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说:教师的唯一工作就是帮助学生成功。成功的突破口在成教学生身上往往是多角度的、内隐的,需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细心地发现、耐心地寻找,如学习中的点滴进步、生活中的优良表现、体育活动中取得的好名次,都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机会,那样,他的自信心无疑会逐渐建立起来。

3.客观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成教学生的心目中,有威望的教师、慈爱的家长的鼓励和评价会强烈地支配他对自己品德和能力的评价,影响其自我概念的发展。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成教学生能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评价与鼓励,他们就容易从这些信息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对自己产生肯定态度的评价方式,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于是这种对自己肯定的自我评价就会概括化和定型化,从而逐步形成比较稳固的性格特点——自信心。

三、成教学生如何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所以,除了在客观上、外部环境中,教师要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创设有利条件外,成教学生自身也要积极主动地配合,从而使自信心逐步稳固,并内化为自己稳定的个性品质。

1.自我激励,增强自信心

成教学生要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一个人时常勉励自己、激励自己、相信自己,无疑是在不断地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逐步树立自信心。在学习、生活中,可以用语言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真不错!”,“我挺聪明的!”等,诸如此类的积极的语言暗示能够增强人的头脑意识,调动身体各部分的活力,从而为学习和生活的成功做好准备。

2.重树目标,增强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的结果也会影响个体的自信心。成教学生大多受到过考试挫折,如果目标过高,就更会遭遇失败,挫伤其自信心。所以,要认识和调整自己不切实际的理想和目标,根据自己的处境和条件,制定较为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并脚踏实地地求实发展,那样,每当实现了一个小目标,便会增加一份自信心,从而帮助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3.正确归因,增强自信心

事实证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学生成长的既不是他的内在能力,也不是他所处的客观环境,而是这个学生对外在现实的看法,以及他对他和这种现实所构成的关系的理解。据此,当成教学生成功或失败时,他的归因模式也会影响着其自信心。维纳的动机归因理论认为:成教学生若把成功原因归结为内部的因素,如能力强、努力等,就会增强或保持自信心,若归结为外部的因素,如任务难度低、运气好等,就不会增加自信心;失败时,若把原因归结为可控的因素如努力不够等,就会保持原有的自信心,若归结为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差或任务难度大,就会降低其自信心。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促使他们形成比较正确的归因倾向,以保持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为未来的事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1-2,232-234.〔2〕中国成人教育,2003.5(23)

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篇7

自信心指个体相信自己的才能, 相信自己有力量和能力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的心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对于自己学会新的数学知识及在数学活动中顺利完成任务的确信程度, 它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情感因素, 与学生的数学成绩和他们对于数学活动的自觉参与等诸多学习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自信心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喜欢接受挑战, 能够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那么,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笔者以为, 学生的数学自信来自于有效的数学学习, 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 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

一、教学内容契合学生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 教学题材要广泛, 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 使学生乐于接触数学, 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例如, 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 我联系学生行路的经验, 让他们比较几段路的长短, 然后选择其中1千米长的路程让学生实际走走, 帮助他们理解和建立“千米”的概念.接着, 让他们借助“千米”的概念估计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 学校到公园的路程, 等等.在此基础上, 让他们了解路边两棵树、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 借助这些距离估计较长的一段路程是多少千米.这样, 使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之中, 既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又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 数学才是富有吸引力和活力的,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 符合学生需要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思维为主.他们在思考问题时, 总是与自己已有的感性经验相联系.因此, 教师应尽量设计一些具体的事例,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 去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

人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结合教学内容, 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操作.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 培养能力, 发展思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在教学中, 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多想、多问,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疑问, 这对发展学生智力和自我评价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思考是智慧的生长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交给学生去思考、独立解决、获取知识, 使其思维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教学方式要针对学生喜好, 瞄准学生心理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特别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与实践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一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自主探索应体现在新知识的学习之中.充分的思考和探索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要方式.探索的方法要注重过程性, 而不能仅仅指向结论课堂教学中应少一些对已有结论的验证性学习, 多一些结论形成的探索性学习.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适当采取延时评价, 学生能自己操作、归纳、发现的, 教师决不包办代替.

二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研究表明, 通过团体成员间交流合作, 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 对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 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 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进行变革, 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的组织形式.

三要给每名学生提供相同的成功机会.让每名学生都感受成功, 是激发他们以更大热情投入自主学习的需要, 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 培养健全人格的要求.教师应创造条件, 使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使命感和成就感, 这是自信心形成的不尽源泉.

四、课堂评价要发挥激励效应, 树立学生自信

数学教学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纽带, 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要牢牢地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8

人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发生作用。人们大都根据对自身力量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指令自己的行为,由此而来的行为积极程度又直接联系着活动的效能。在现实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过高,力不从心,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时有发生,但在学生当中,更多的却是自我评价过低,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认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缩犹豫裹足不前,压抑了内在能力的发挥。过强的自我否定评价就是通常所说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学生行为怯懦,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活动效率低微。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为明显。老师的疏忽或入教育误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二、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份保护,过份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三、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虚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加以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

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9

许昌市郊齐庙小学

朱琼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自信心对事业简直就是奇迹,有了他,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任何一个机会。”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自信心在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就是说,愈是自信的孩子,愈会成功,愈会成功则会是显得更为自信。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则会是导致更深的自卑。成功较多的孩子,很少担忧与分心,会更加集中精力去面对一切。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

小学生有一个和大人完全不同的心理世界和独立价值,他们以孩子特有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因此教师在充分认识学生潜能基础上,应该尊重和理解孩子这种独特的价值和心理特点,不能对他们要求过多,不能像要求成人那样要求孩子,这是孩子养成自信的基础。赞赏学生的每一个优点,这样学生天生具有的自信----同时也是稚嫩的----就不会被压抑和打击,才能积极地面对世界,充满自信,通向成功。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都应该以“同志、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造一个融合、和谐、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产生“出格”的表现。对此,教师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有经验有成就的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表现初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说“XXX,这个问题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请”出效率来。

二、珍视学生的成功,学会欣赏学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

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教师应该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挖掘他们的长处,制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并获得或多或少的成功,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我行”,“我能干”。在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常以鼓励代替批评,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启迪学生的潜在动力。这样,学生就会自觉的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你去责怪,去埋怨会有效得多。我们要以信任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学生,适当的赞美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后说:“你的回答真棒,相信你一定能行,老师为你骄傲!”学生向你提出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想法实在是太妙了,老师也没有想到,真聪明!”在一堂课上,有一题要求学生给加点的字解释字义。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其中有一组学生回答得完全正确,但引起了全班其他同学的指责:“他是查字典的。”那学生立即低下了头。而指导老师对他的做法给予了肯定:“你们其他同学怎么没想到查字典呢?我们已经学了查字典的方法,学了就要学会灵活的运用,这位同学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你们应该向他学习。”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我发现他的积极性提高了。这并非是教师的“小题大做”。我们教师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事不值得一提,而错失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良机,要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也就是说只要有进步,就要表扬。哪怕在答案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正确的,也要恰如其分地给于肯定。如此反复,学生在一次次取得成功(即使很小的成功)和鼓励下才会不断增强信心。期待鼓励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人无完人,每一个人总是优点和缺点并存。作为教师,要善于真性说长处,婉转道不足。作为教师,我们要是可以欣赏的眼光看身边的每个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多赞美,为孩子点燃自信的心灯。

三、善待学生的过失,是重树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更何况是小学生。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应随意地责骂和讽刺,否则会打击学生尝试和创造的勇气,变得胆小而不敢有所作为和突破,会打击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对学生的自信更是重大打击。因此,对学生的过失,教师要正确认识,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对待,多给学生鼓励和及时的引导。当然对学生的鼓励应有针对性。不能什么都鼓励,也不能什么鼓励都是平板的一句话,应该用各种方法,如肢体语言、手势和表情。比如学生的尝试确实是不恰当的,会导致比较严重后果的,这种情况下当然不能鼓励,但也不能随意责罚,而应恰当的说服和引导。对学生的过失,在鼓励的基础上,更重要地是给以多种途径的引导,耐心地解释学生的错误原因以及改正方法,注重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多向身边的人请教和学习,使学生在失败的基础上走向成功,在失败的挫折下重树自信。

四、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勇于展现自我,是人生的价值所在,是每一个自信的现代人所应有的品质。学生年幼,通过展现自己获得成就感,对于他们树立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在的学生,大多由于胆小、害羞和缺乏自信不敢表现自己。教师就要扮演推进器的角色,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证明自己“能行”的大舞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设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示才能,创造成功的机会,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例如:在班里举行“快乐评比”活动。班级推选出五名“小星星管理员”,他们分别负责班级同学某方面表现的奖励和监督,同时,他们也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每个星期五的晨会,他们登上讲台,分别将“智慧星”、“勤学星”、“道德星”、“健康星”、“纪律星”奖给同学。获奖孩子捧着自己获得的星星贴进教室后壁“童心闪烁”评比栏中自己名下的表格里。看着评比栏,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骄傲,反省自己的不足,为下一阶段取得更大进步树立信心。开展“我为自己写评语”“我为同桌写评语”活动。让学生通过写出自己和同学的优缺点,取长补短,提高学习、工作效益,树立自信心。

班主任要学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10

自信心,就是个人对自己信念、能力和力量的正确认识和评估,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它犹如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在智力、体力、工作和处世能力等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人说,自信是人生成功的一半。

从这个学期开始,学校在每天课间操之后安排了十分钟体育活动,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跳长绳。于是我让体育课代表从学校借了两根长绳,男女生各一根,经过简单的安排,活动顺利开始,学生在进绳、跳强、出绳的成功与失败中,运动并快乐着。可是经过观察发现,有几个学生总是远远地看着,并没有参与其中。第二天情况差不多,我板着脸找到了那几个旁观者,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跳。他们先是不说话,在我的一再逼问下,才小心地挤出几个字:不会跳,不敢跳……不管我怎么劝说,他们还是没有去跳,十分钟又结束了。

回到办公室我还在为那几个不听话的学生生着气。在片刻的沉思中,我好像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学生时代的我不也是这样吗?很多活动中,我也只是个旁观者,没有老师关注到我,在这种“放任自由”式的发展中,我回避的心态更重了。这种心态一直延续至工作之中,教研活动时,心里有想法就是不敢说,缺失仍是那份自信,于是我成了教研活动的旁观者和听众。

我猛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绝不能让我的学生,也走上这条缺失自信的路。“定要让我的学生充满自信!”我在心中暗下决心。就从跳绳做起,第三天,我从体育室又借了一跟长绳,我和他们几个一组,为不敢跳的学生开小灶。我边讲解要点边做示范,当然,我也在跳的过程中演绎了失败,让他们看到连老师也会跳败,跳败不算什么,帮他们走出了怕“出丑”的心态。(班主任

)那些不敢进绳的,我推着他们进绳,拉着他们进绳,一次,两次……从不协调,到进出自如。因为我的及时关注,那几个旁观者很快融入了跳绳活动之中,他们跳得那样开心、那样自信。

跳绳活动让我开始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让每个学生自信起来,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展现长处——培植信心原动力

“没有比认为自己是有用之才的自尊自信对人更有益的东西。”(卡内基语)

悉心了解那些平日中缺少自信的学生,可以发现这些“沉默”的学生也有活跃的时刻。学生A就是一个自信心欠缺的孩子,我有意识地走访同学和家长,有的同学说他下象棋很好,有时候几个同学都对付不了他一个,于是我就特意安排了象棋交流赛。果然,在比赛中他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的才能得到了展示,他很兴奋,也很有激情。以此为契机,每半个月我都会按照每个学生的强项给他们一次展示的机会,适合在同学前面表演、展示的就利用班会等时间安排展示表演,如朗诵、舞蹈、乐器……像一些书法、棋类、竞赛类的活动,则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比赛。有的同学自己发现不了自己的强项,我就帮其挖掘潜力,进行专项培训。总之,每个同学在展现自己长处的时候,没有半点羞涩,总是那样的专注,那样享受着自己的表现,可谓是信心百倍。

明确目标——培育信心持久力

“教育能增加人固有的价值,有素的训练能坚定人的信心。”(贺拉斯语)就像跳长绳一样,因为没有训练所以不会跳,从而不敢跳,也就没有信心。要真正树立信心是需要用实力来证明的。学生已有的特长水平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每个人的长处不能停滞不前,为了给自己的实力水平加足后续的能量,这就需要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根据每个人的兴趣或喜好的倾向面,我积极帮助每个学生拟订计划、明确目标,让他们找到前行的方向。在技术方面我会提供大力支持,利用网络帮他们寻找深造提高的文本资料、语音视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我的鼓舞之中,每个学生都怀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玩得有方向,学得有进展,从而不断提升了信心的后发力、持久力,用能力的厚度和高度赢得了信心的力度。

三、全面发展——放大信心辐射力

罗夫·华多·爱默生说: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逝。只有渗足了本不属于自己的另一个活动范围,以特长支撑的信心力才能向其它方面辐射开来,学生的信心力度才能发扬光大,在尝试和挑战中坚定信念,从而走出怕败、怕丑的自我保护心理。只有从容应对、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人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有自信心的人。为了使学生勇于涉入其它活动面,挑战自我,我有意识地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圈,让学生之间互相拜师学艺,你教我下棋我教你画画,你教我写字我教你朗诵……而且硬性规定每个人都要有师傅,师傅在交流中不可挖苦、讽剌徒弟,要有耐心,真正能把自己的徒弟领进门。我的角色就是从中协调、保证顺畅,最大限度地让他们交流起来。每个同学因为有一技之长而为师,每个同学也勇敢地跟别人学习着,原有的成功信心在不断升华,现有的挑战意识在逐渐增强。

上一篇:行政组织理论精华下一篇:浅谈校风、学风、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