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案例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区域活动案例(精选8篇)

区域活动案例 篇1

情况描述:

又到了区角游戏时间了,慧慧和几个小伙伴还是选择了“小舞台”进行游戏,我看了一下,在平时的其他的活动中慧慧也是和她们一起玩的多,只见她们到了“小舞台”后就开始分配起角色来,慧慧今天轮到的是伴奏,只见慧慧听着音乐敲起节奏来,还边敲边唱呢,那样子和平时的她真是判若两人,看着这副情景,我在想这不是个教育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对慧慧说:“你真棒!”慧慧听到我的表扬后,马上停止了敲奏,一副难为情的样子,说真的,我真没想到我的一句表扬会带来这样的效果,我想可能是这小家伙怕难为情吧,我就悄悄走开了,我刚走进教室,就听见外面的敲奏声又响了起来,我偷偷看了一下,慧慧又恢复刚才的活泼开朗的样子了。

分析与反思:

慧慧今天这一表现说明她并不是一个完全内向的性格,她的内项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在表现出来的,其实,这也是孩子两面性性格的表现,她在和她熟悉而又喜欢的小伙伴面前的面前表现得是那么活泼在见到老师或者陌生人时却那么的沉默,我想要改变慧慧的这一现象,首先就是让孩子经常接触一些陌生的人和事物,只有先去接触她才能适应和接受,渐渐地她就会表现得自然大方了。

森海豪庭幼儿园

区域活动案例 篇2

过去几十年来,区域教育信息化问题可以说是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重大课题。然而,在过去差不多二十年间,在国内各个地方,差不多都是经历了由学校单独建设到区域协调统筹,再到区域云数字校园的发展历程。为此,过去一些年,许多人始终都在思考,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佳切入点是什么?是单体应用区域推广实验,还是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数字校园建设的最佳模式到底是怎样的?

这两年,我走访过不少地方,也和不少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者有过交流,我认为,北京市大兴区和株洲天元区这两个区域的推进模式非常值得在全国推广。

●北京大兴教育应用商店

在2015年岁末,借应邀出席由北京市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组织的首届基于互联网的英语自主学习应用生态建设研讨会的机会,我顺便访问了北京市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听取了李勇主任和他的同事的介绍,受益良多,也引发诸多思考。

去年年底的这次会议,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邀请了一起作业网、扇贝英语、句酷批改网、英语流利说、魔方天空、趣配音、口语100、翼课网、3e口语、盒子雨、方正电子、斯坦福英语、燕大菁华、科大讯飞等14家专注于英语在线学习的国内知名公司,以产品路演和教师应用经验交流的方式,展示了大兴区英语自主学习应用生态建设成果和研究方向,会议使用网络教研三剑客视频直播平台进行全程视频直播,超过1000人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会议。

地方和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如何在科学决策、宏观调控、规范指导、支持服务等方面做到位且不越位,还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啊!毕竟,地方和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行政能力,不仅关乎基层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而且也关乎基层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方向。

那次,应邀出席的企业都是和外语教学有关的,产品大多数也是在线教育的产品,这当中的绝大多数源自非正式学习,现在,这些产品试图进入到学校课堂,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正式学习之中。如何有机地结合和融合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这恐怕是摆在所有这些企业面前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了。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雪城大学唐纳德·伊利教授曾应邀到一所学校发表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Technology is the Answer,But what was the questions?翻译过来就是《技术是解决方案,那么问题是什么呢?》。在线教育企业为学校和课堂教学提供解决方案,试图将诸多技术产品和应用带进课堂,变革教学,因此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地问自己:技术是解决方案,那么,问题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究竟是要借助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将应试教育做到极致,还是要利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来重新设计学校,重塑我们的学校教育?

北京市大兴区引入生态概念,从生态学角度引入,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学校购买服务的模式,借鉴苹果商店的做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北京大兴教育应用商店的概念,将数据层和应用层分离,把选择权交给一线教师和学生。大幅度地节省了教育信息化投入,降低了浪费。

●“查尔斯王子”和他的王子微课

今年9月中旬,我有机会对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了一次走马观花式的观摩学习,天元区天台小学的苏焱、田智、唐婷老师和银海学校的王雅丽等老师介绍了他们在天元区教育局教研室何其钢主任的带领下,在落实区教育局“活力课堂”的过程中,是如何创造性地应用了各种不同的免费的、轻量级的应用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天台小学六年级四班刘沐棋同学的《刘母鸡历史课堂》也让我对孩子们的创造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据黄子金督学和何其钢主任介绍,在过去这些年,株洲市天元区一直在大力推进活力课堂,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他们将自己的理念和做法概括为十八个字,叫做:小窗口,大世界;小技术,大应用;小平台,大舞台。

结合他们的介绍,联系当天在天台小学观摩学习的体会,我对这十八个字的理解如下:

“小窗口,大世界”是指株洲市天元区的教师和同学们使用二维码开展学习、教学和管理的创造性应用。的确,对于中小学而言,能够把二维码应用到这样的境地,我还真没在其他地方见到过!

“小技术,大应用”是指株洲市天元区的教师和同学们创造性地使用了诸如小影、微信、好学区、问卷网、初页、英语趣配音、易企秀、UMU互动、荔枝FM、美图秀秀等一大批轻量级的、免费的、简便的软件、平台、工具APP和应用。这些技术因为其轻量级、简便甚至免费而被称之为小技术。

“小平台,大舞台”在我看来,是株洲天元区师生的自谦,教学改革其实没有小平台,都是大舞台。只要脚踏实地,精耕细作,定能在这样的舞台上演绎出精彩华丽的篇章。

早在读大学的时候,何其钢主任因其头发卷卷的,长相颇似查尔斯王子而被朋友们戏称为“查尔斯王子”。而由何其钢主任所领导的株洲市天元区的微课及应用,被老师们称之为王子微课。

通过学习和交流,对于王子微课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在我看来,王子微课有这样一些特征:

1.王子微课,也叫移动微课。王子微课突出移动应用,它是借助移动应用以及移动终端所创造出来的课程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视频)。

2.王子微课和全国许多地方的微课以及基于微课的颠倒教室/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模式不同。王子微课是在自愿参加的前提下,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建设和教学应用之中,从而使得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使得家校协同共同培育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落到了实处。

3.王子微课非常注重简单的、免费的和便捷的工具、APP、平台和软件的应用。株洲市天元区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把二维码、小影、UMU互动等免费的“小技术”和“免费技术”,创造性地应用到了美轮美奂的地步。

4.王子微课不仅着眼于课堂教学,还非常关注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全方位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他们将这些免费的、简便的、常见的、不学就会用的东西,创造性地应用到教学、管理、教研和家校沟通与联系之中。

当然,王子微课在取得了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可能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如何整合好散布于各个平台和应用中的王子微课,怎么样使得王子微课的探索和实践得到进一步提炼、总结和归纳,使得全国更多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学习与借鉴等,恐怕是株洲市天元区教育局领导以及“查尔斯王子”和王子微课团队未来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吧。

●两个案例的启示

北京市大兴区从校级私有云模式的单校数字校园走向了区域云与公有云混合模式的混合云数字校园模式。他们摆正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位置,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把教育信息化推进的着力点放在了课堂以及教师和学生身上,从而从生态学的角度为区域教育信息化探索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

美欧区域规划实施案例透视 篇3

一、美国大都市的政府管理体制

美国从20世纪初就已意识到了大都市区区域规划的重要性。从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大都市区的规划兴起,美国大都市区规划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区域规划协会

区域规划协会是私人性质的非营利团体,特点是倡导区域合作。尽管区域规划协会接受州和地方政府的一些捐赠,但是其本身并不具有公共部门的性质,也没有州或地方政府的官员或代表担任要职,完全依赖私人公司的支持。由于缺乏官方地位认可,区域规划协会的作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区域规划协会的主要活动仅限于环境和基础设施研究,机构是纯粹的私人组织,没有官方的支持,也没有权力进行实施工作,它的存在纯粹是为了提供建议,而把实施工作留给了区域中的政府去做。

实例

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大都市区规划委员会

大都市区规划委员会负责包括排水和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开放空间、体育设施、公共交通和公路等方面的政策制定,1966年完成大都市区的规划工作。1967年,明尼苏达州立法委成立大都市区委员会,负责实施具体规划。1975年通过《大都市框架法》。1976年,州立法局通过大都市土地规划法,赋予大都市委员会很大的权力,借以压制地方政府执行发展的构架计划。但是至今,大都市区规划委员会仍然没有独立的政治地位,是一个被任命而非被选举的实体。

(二)公共权力机构

公共权力机构通常是由州政府设立的组织,或者有时是由两个或多个州政府联合行动。公共权力机构不是镇或市那样的具有普通目标的政府机构,而是具有一定的常规政府权力的准政府组织。它与区域规划协会不同的是,不负责编制区域规划,严格受立法机构州议会的控制并指派主席,甚至有权力解散它。这种组织由州立法机构建立,有明确的使命(交通、市政设施等),掌握一定的政府权力。尽管公共权力机构不是专门负责整个大都市区的规划工作,但是其所做的有关公共基础设施的决定,常常会转变为重要的规划决策。

实例一

纽约和新泽西港口发展局

传统的纽约和新泽西行政管理以河为界。1921年的纽约与新泽西港口发展局由纽约和新泽西立法机构设立,最初的任务是提高区域内铁路运输能力,从铁路运输逐渐扩展到建造跨河通道。第一个主要项目是乔治·华盛顿大桥,由此缩短了纽约和新泽西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新泽西北部的发展。此外,该局组织公交线路,推进铁路运输的计算机应用,共享机场设施,建设数码岛(Tele—port)等,并在新泽西建立纽瓦克港口处理集装箱运输设施,提高港口的整体运输能力,掌握海洋运输贸易。目前,该局已发展成为一股相当可观的政治力量,政治上远离选民,很容易作出决策并更有效率。

实例二

纽约大都市运输局

纽约大都市运输局,简称MTA,成立于1960年代。该局控制纽约市地铁、公共巴士系统、长岛铁路、纽约中央铁路和新港(New Haven)铁路,其服务局限于纽约一侧和康涅狄格州的一部分。MTA董事会赋予纽约州、纽约市和郊区相对称的权利和义务。州、市、郊为MTA提供运作经费,同时分享相应的权利。由于MTA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州政府的财政资助,因此MTA只能被迫在纽约州政府寻求政治保护。

(三)政府联合会

美国的地方自治制度高度发达,建立跨越地方政府的区域性行政组织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由地方政府自愿联合的半官方性质的松散型组织——地方政府协会。这类组织比较容易被接受,具有一定的协调功能。美国大约有450个政府联合会,大多数市级政府都参加了其中的某个组织,有的还不止参加了一个。政府联合会作为政府间联系和沟通的桥梁而发挥作用,为参加政府联合会的各成员市之间需要讨价还价和妥协让步提供了场所。美国现有这类参议会的地方政府数量很多,但是规模大小不一。内部组织席位设置规定至少要有51%的席位从政府官员中选择,其他席位大部分由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人员占有,因此它的作用是服务于其所代表的利益团体。由于政府联合会权力有限,所以普通市民对其并不很了解,其具体功能也含糊不清。

实例一

南加州政府联合会

南加州政府联合会1966年成立,是美国最大的政府联合会之一。它是一个由市、县代表自愿组成的委员会,倡导区域协调发展,活动范围包括洛杉矶、奥兰治等6个县及188个城市。南加州政府联合会的主要成员是由70名被选举出来的政府官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区域交通运输和土地利用规划。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州政府的支持下降,各地方政府更多关注内部事务,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致使区域合作陷入停顿状态。

实例二

亚特兰大区域联合委员会

亚特兰大区域联合委员会(PMC)是美国最古老、最大的公共支持的多郡规划机构,1947年由佐治亚州立法委成立,包括亚特兰大和Fulton、Dekalb,致力于交通与开敞空间保护。1960年设立ARMPC,Clayton、Cobb和Gwinnett加入,此后还存在几个独立机构,分别负责健康、犯罪和高速公路。1971年将上述几个机构合并成立亚特兰大区域联合委员会,控制权掌握在市政府手中,主要职责是交通、社区服务、综合规划、发展服务和支撑服务。亚特兰大区域委员会为区域规划提供了数据库,其所做的人口、用水、交通和其他方面的方案,为区域规划提供了标准。亚特兰大区域联合委员会的私人组织、上级政府、平级政府间的联合主要得益于联邦资金的激励。

二、欧洲大都市区管理机构及发展趋势

在欧洲,大都市区管理机构基本“套用”了美国的相关模式。1965年,伦敦设立大都会区政府——大伦敦委员会(GLC),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欧洲大都市地区普遍设立了区域政府或实行区域行政制度。近年来,欧洲各国面临全球化进程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大都市区的作用和地位变得日益突出。

欧洲大都市区组织表现出从保守集权到城际联盟的新趋势,其最大特点一是大都市之间积极联盟,建立欧洲城市联盟和欧洲大都市网络;二是主张大都市区地方政府整合,加强基础设施、知识和技术互通等方面的联系,在环保、就业等社会问题上进行合作。例如,伦敦大都市区政府的重新建立,建立了大伦敦管理局,在交通、消防、环保、文物保护等方面进行合作;三是对行政区划调整持消极态度。欧洲各国的区界矛盾并不尖锐,对于行政区划的调整持消极态度;四是倡导基于社区和市场的伙伴关系,依据市场化原则,在地方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结成伙伴关系,如巴黎大都市区的发展。欧洲大多数国家是中央集权国家,区域规划的实施比较容易通过政令进行协调,因而大都市区政府是欧洲普遍采用的区域管理模式。

实例一

英国的大都市县

1972年,英国法案中通过的大都市县是典型的大都市政府,拥有独立的税收系统和建设环境的权力,在区域管理和规划实施中起到了一定的协调作用。但是,由于大都市政府和地方政府权力的冲突,如在高速公路管理、公共运输、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所以英国大都市县历经14年后才于1986年终止。2000年,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发展协同更加密切的潮流下,伦敦大都市区政府重新建立,建立了大伦敦管理局,重点在交通、经济恢复、治安、消防、紧急服务、环保、规划、文保和文娱等领域的合作。

实例二

法国的城市共同体

1966年,法国在4个主要城市(波尔多、里尔、里昂、斯特拉斯堡)创立了城市共同体。虽然这些城市共同体拥有独立的税收系统和部分区域管理权力,比如规划、技术网络和住房等,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实施平均分配,规定不能超越地方政府,成为区域规划实施的力量。但是,地方政府仍具有绝对权力,城市共同体的影响不能深入。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共同体不是真正的大都市政府,因为没有凌驾于各地方政府之上的自主权。

此外,欧洲的区域管理机构还有荷兰的海牙大都会区域协议会(1973)、丹麦的大哥本哈根议会(1973)、瑞典的大斯德哥尔摩县议会(1972)、德国的法兰克福区域联合体(1975)、法国的巴黎大区(1976)、西班牙的马德里大都会地区计划协调委员会(1963)等形式。这些机构都是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地方利益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矛盾所创立,其性质和机构不尽相同,其中既有具有国家机关性质的巴黎大区,又有由自治体的间接代表组成的大哥本哈根议会,或是由居民代表组成的如法兰克福区域联合体,还有由自治体之间协定设置的如海牙的区域协议会等等。总之,欧洲的区域管理和区域规划协调机构类型多样,但持续时间和所发挥的作用都不尽如人意。

三、经验与问题

(一)区域规划实施的主要障碍

区域规划实施的障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涉及范围广,往往横跨多个行政区域。由于行政区域之间有不同等级的区别,从而导致区域规划难以在同一个行政层面上推进实施。二是区域规划的内容重大复杂,其所设计的大多是区域性的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协调,以及区域之间产业关系的调整等,牵涉到多个行政区域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这是导致地方利益和区域整体利益冲突、影响区域规划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三是难以在法律层面得到支持。区域规划的范围以有某一共同需求、目的或利益的所有区域共同构成,范围有大有小,所以很难通过行政手段决定,因此也就不可能制定一个适用于任何区域规划的法规。

(二)政府的协调作用

在区域规划的实施中,充分体现了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协调关系,各种不同的区域规划组织有非常明确的实施目的。比如,纽约和新泽西港口发展局的任务是提高区域内的铁路运输能力,组织区域内的公交线路,推进铁路运输的计算机应用,共享机场设施、建设数码岛等;法国城市共同体的关注点则是规划、技术网络和住房等。由此不难看出,区域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部门统管到底,也可以形成目的明确、能够通力协作的多个区域规划实施部门。

(三)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在吸取美欧区域规划实施经验的同时,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一是在这些案例中没有一个十分成熟、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分析上述的这些案例,几乎所有的针对区域规划设立的权力机构,维持的时间都不长,表明在区域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区域联合委员会,还是区域联合体、区域协议会等等,受国家政策和经济盛衰的影响非常大,表明区域规划的实施也需要与时俱进。二是以上所述案例大多是针对区域规划实施的主体,缺少针对实施程序和措施方面的内容。在政府政令的影响下,建立区域规划的实施主体相对容易,难的是形成一套可行的实施程序和措施。这一点,无论在美欧还是在我国都是个普遍问题。美欧在区域规划实施方面给予我们一些经验和启示。但是由于国情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在美欧适用的模式未必适合我国。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思考,建立适合我国发展情况的区域规划实施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1]宋迎昌.美国的大都市区管治模式及其经验借鉴[J].城市规划.2004.05

[2]张京祥,刘荣增.美国大都市区的发展及管理[J]. 国外城市规划.2001.10

[3]朱英明.国外大都市区管理的实践及其借鉴[J]. 世界地理研究.2001.03

[4]谢守红,傅春梅. 西方大都市区的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8

[5]盛蓉.国外区域规划评估发展脉络[J].中国建设信息2013.12

[6]施雯,王勇.欧洲空间规划实施机制及其启示规划师[J].2013.03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篇4

苏果超市今天开张啦,部分商品低价出售,客人们纷纷走进了苏果超市购物,一下子超市里挤满了人,为了购买到便宜的商品,在游戏的一开始便出现了“抢购”的现象,这时熙熙和涵涵为了抢购一罐薯片争吵了起来,两人抓着薯片罐谁也不肯松手,争得面红耳赤;旁边的琳琳由于一次性购买的物品过多,在拥挤的过程中东西掉了一地。顿时整个超市像炸开了的锅子一样乱糟糟的。见到此情此景我立即以商店服务员的身份介入游戏,建议顾客们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商品,不要为了抢购而争抢,另外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超市这才恢复了平静。

【分析】

1、超市开张,部分商品低价出售,激发了顾客的购物欲望,但由于超市里商品有些紧缺,导致顾客为了某样物品而争吵。

2、生活即课堂,孩子的生活经验是游戏的支柱。在超市里并没有制定具体的规则,幼儿的经验仅仅只是平时跟父母去超市而获得的一些经验规则,因此在游戏时幼儿由于规则不明确,出现的争抢,东西过多掉了一地。

3、在游戏时,教师应该是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介入指导,本案例中,我在超市乱成一团时,以“商店服务员”这个角色去融入游戏,耐心地引导幼儿,使幼儿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尽管活动是以自主的形式为主,但教师要是参与进去会使游戏更加有趣,更加好玩,幼儿也更喜欢参加到活动当中去,当幼儿在游戏中产生意见时,教师也能及时发现解决,正面引导。

【指导策略】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一种,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通过游戏,不仅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同时能促进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帮助幼儿宣泄消极的情绪,并能满足孩子控制环境的欲望,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促进认知的发展。因此在针对案例中的事件,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游戏中出现“争抢”同一件物品,是因为超市里出现了物品的紧缺,可以在超市里多投放一些相同的物品,这样就能避免顾客由于喜欢同一种物品而出现争抢。

2、由于商店中购买物品的顾客较多,收银员一个人忙不过来,可以适当增添1——2名“超市导购员”,在顾客来购物时,可维持一下超市的秩序,也适当的给顾客一些意见,这样顾客就不会盲目的买东西,超市也就不会乱糟糟的。

3、在游戏结束后,根据超市里乱糟糟的现象,可以组织幼儿讨论一下超市的规则,将讨论出来的规则画出来,并将其贴在超市里,提醒顾客遵守规则。

区域活动案例 篇5

【事例】璐璐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一天在上幼儿园的路上看见买风筝的,她便闹着让爸爸给她买风筝,且要求爸爸星期天带她去广场放风筝。爸爸因着急去上班,便答应孩子说:“好的,你在幼儿园乖乖的,爸爸下班给你买。

接孩子的时间到了,璐璐看见爸爸空着手来接她,失望地问:“我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得很好,老师还表扬我了。爸爸为什么没给我买风筝啊?”爸爸则不耐烦的说:“星期天再说吧,爸爸现在要把你送去奶奶家,晚上我还有应酬呐。”

【分析】这位爸爸有可能是忘记了早上答应孩子的事情,也有可能是赶来接孩子没有来得及给孩子买风筝,更有可能是根本就不打算给孩子买风筝,早上只不过是敷衍孩子罢了。

可是这位父亲不知道,身教重于言教。你的行为无疑在向孩子表明:说谎是合理的,欺骗也是正常的。面对孩子质问的目光,你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也失去了教育孩子诚实做人的资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细节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说过的话、答应的事,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能随随便便。如果经常给孩子许愿,给你买什么,带你去哪游玩,结果因工作关系或种种原因落空了,父母说话不算数,这样就会给孩子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久而久之,孩子说话也会随随便便。

【提示】诚实守信向来被中华民族视为立身之本,视为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我国民法中将“诚实守信”定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要求人人遵守。实际上,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周围人们的信任,古今中外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大多是诚实的人。诚实和守信,两者意思相同。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应、对自己内心思想感情表达是真实的;而守信则侧重于对自己应当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真实地实现自己的诺言。

旅游度假村案例分析(区域) 篇6

沈思艺(1340405114)

(一)、镇江市

选取对象:“三山”风景区

镇江地处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金山、焦山、北固山组成风景各异的三山风景区。现在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金山海拔43.7公尺,占地面积10公顷。金山以绮丽著称,寺宇金碧辉煌,肩摩踵接,一塔拔地而起,直指云天,无论近观远眺,总见寺而不见山,向有“金山寺裹山”的说法。

焦山位于市中心(大市口)东北4.5公里的长江之中,海拔70.7公尺,周2000公尺。因满山苍翠,宛如碧玉浮于江中,又称“浮玉山”。焦山山水天然真实,向以古树名碑饮誉遐迩,寺庙建筑皆掩映于老树葱茏之中,与金山相对,素有“焦山山裹寺”的说法。

北固山居金焦二山之间,滨临大江,主峰海拔58.5米。据说梁武帝登上北固山时曾亲书“天下第一江山”六字,北固山是名胜古迹集中之地,这里的亭台楼阁,山石涧道,不少与三国时孙刘联盟的历史传说有关,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北固山的寺庙、亭台楼阁,在建筑结构上与金、焦二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故有凌空飞阁之势,形成“寺冠山”的特色。分析比较;“三山”风景区风景各异,先人智慧的结晶,造就了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和北固山“寺冠山”的精妙特色,堪称江南建筑艺术瑰宝。南山国家森林公园、昭明太子读书台、文苑、增华阁、伯先公园、河滨公园、西津渡古街、梦溪园和长达5公里的古运河风光带等点缀其中。不仅风光秀丽,古迹众多,而且拥有大量的神话传奇故事。这些是山水文化游的基础,也是旅游资源的精粹。不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为镇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

“三山”风景区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古韵是世业洲风景区不能与之相较的,三山风景区的名气每年为其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因此在知名度上,世业洲要远远落后于三山风景区。

然而,“三山”风景区在运营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不足之处,镇江采取了一定的促销方式,但促销的目标不太明确,对于特定的目标客源群体,特定的市场并没有采取相对应的促销方法。而且对每个城市都散发同样的宣传资料,都喊同样的宣传口号,这样的宣传促销在市场竞争态势下,自然显得苍白无力。旅游景点小、旅行时间短、城市旅游中心思想不明确、景点间互补性不强、景区场站建设不足、免费户外探险或者说野景点没有、晚上没有娱乐项目、没有适合儿童游玩的项目(千年的文化底蕴小朋友感受不了)„„这些都是“三山”风景区在运行中所暴露出来的弊端。中国地大物博,人文景观也比比皆是,因而“三山”风景区更应该挖掘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吸引游客。

而世业洲在镇江这种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环境中就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亮点,即以乡村旅游为噱头。世业洲是衔接镇江和扬州旅游地的重要一环,是区域旅游的必经之地。其独特的区位和自然优势,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润扬长江大桥的建设,使天堑沟壑得以连接,建设世业洲旅游度假区也具备了条件。世业洲岛位于长江中央,远离城市和大工业区,具备良好的田园风光,无污染,无噪音,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季宁静,岛屿面貌自然,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区。世业洲努力建成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旅游度假区。是以娱乐为主的,能够吸引旅客,能够吸引中外旅客,而且能够带来多项消费的综合性旅游项目。世业洲的市场开发以国内游客为主体、长三角地区游客为重点、南京都市圈游客为基础,满足现代休闲、周末度假、会议旅游等功能要求,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江苏省

选取对象:洪泽湖旅游度假村

洪泽湖旅游度假村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坐落于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畔,占地近百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总投资5000多万元,是一个集旅游、食宿、会务接待、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涉外旅游定点。拥有大型停车场。风格:仿明清建筑,主体建筑位于水上,园林风格淡雅别致,并突出体现洪泽湖周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餐饮是度假村推出的最具特色的项目之一。度假村的餐饮、住宿到服务无不突出洪泽湖的传统民俗文化和渔家特色,在此可远离都市的喧嚣,在宁静温馨中尽享富有风情的特色服务和湖鲜美食。度假村有拥有豪华数字化会议室二个、豪华游艇、快艇、商务中心、商场、茗茶、商务洽谈室、网球场、景观园林、室外游泳池等。另外有露天大型垂钓池和阳台垂钓等。度假村情人岛风光带,其万亩湿地,芦苇荡中候鸟筑巢,形成都市所不可一见的原生态大湖风光。

其度假村的文化背景这要从洪泽湖说起,洪泽湖古称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时值大旱,行舟困难。过破釜塘时突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炀帝大喜,自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于是赐名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

洪泽湖为一“悬湖”,湖底高出东部苏北平原4-8米。洪泽湖的主要水源是淮河,淮河是我国自古以来水患最多的河流之一,而淮河水患必然殃及洪泽湖地区。因而洪泽湖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人类与洪水的抗争史,并因此留下诸多美丽的传说。洪泽湖的千年古堤就是历代为治水而建,与都江堰齐名,全长67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蜿蜒曲折有一百零八弯之说。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古堤目前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洪泽旅游度假村因此景而建。

分析比较;洪泽湖的成功离不开它的营销策略,首先我们可以来领略它的楼盘广告语——坐享水天美境,千里洪泽独尊。以自然优势和呼之欲出的自信让人不得不驻足选择,然而它的价位也是游客对它青睐的原因之一。洪泽湖的营销模式最值得世业洲学习的就是它独特的营销模式。它从消费者的理性认知与积极情感出发,导入新观念,引起消费者关注与认同,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期待。洪泽湖的营销模式主要有概念营销、口碑营销、事件营销包括时下流行的网络营销。洪泽湖抓住一切可以提升自己形象的途径,不断提高知名度,不仅充分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利用名人效应多次举办活动以良好品牌形,为更多游客所知。并且跟大多数旅游度假村一样,洪泽旅游度假村开始了网络营销,这样不仅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和金钱,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营业额和知名度。

从洪泽湖的营销战略取得的成就我们就可以明白,度假村的成功是要靠自然,人文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度假村的成功最终还是要靠消费者,一个消费源的口碑是至关重要的。世业洲应当灵活地运用了现代传媒的功能,巧妙利用其对于人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自己。世业洲应当主动挖掘自己的文化历史内涵,开拓一些别具一格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世业洲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它每年一度的长江音乐节,世业洲度假村的负责人应当充分利用音乐节带来的名人效应,打造一个具有自身独特魅力旅游景观,这样世业洲才能走向更长远的明天。

(三)、全国

选取对象:南昆山十字水生态度假村

南昆山坐落广东省龙门县西部,境内山峦起伏,平均海拔约500米,最高峰天堂顶海拔1228米,乃广州地区最高峰。森林覆盖率达96.6%,素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之美誉,在这里可以呼吸到负离子含量极高、最清洁的A级空气,是难得的“天然氧吧”。南昆山生态系统完整,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达二千多种,其中数十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山林植被主要性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以盛产多类竹子,中有毛竹林六万亩,为华南地区少有;鸟类除了南来北往的候鸟外,尚有终年在山上栖息的鸟类超过一百种,是研究自然生态的宝地。198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

南昆山的村落拥有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并保存了明清古建筑,历史文化内涵丰厚,极具鉴赏价值。

十字水生态度假村是中国首家顶级生态度假村,按国际白金五星级标准建造,来自美国、英国、哥伦比亚等国的多名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师,在双溪交汇处的2500余亩谷地精心雕饰而成。中国传统客家夯土墙结合了国际顶级竹子建筑工艺,建筑与自然在这里充分和谐。西方文化的优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融合在此。其中临溪而建的水畔别墅有着高屋顶、青黄瓦和夯土墙,是典型的传统客家建筑风格。度假村规划上依托南昆山万亩原始次生林,所有建筑都是低密度独立建造,私密性强,是高档度假村特有的规划方式;地势起伏处均采用架空或吊脚楼工艺,保护原生地貌;区内采取环保交通工具,让度假者尽享大自然的优美与宁静。建筑特色:十字水度假村地处桃林竹篁间,就地取材,以竹子作为建筑要素。不但环保,而且独具特色。风雨长廊由西向东横亘度假村中心区,周围遍植四时花树。和谐而朴实的建筑与独具品味的室内装修和灯光设计是度假村的另一特点。

分析比较;十字水生态度假村真正贯彻生态旅游理念,为国内各个旅游度假村都做到了一个楷模的作用,南昆山十字水度假村让游客在舒适的环境中体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参与各种风土文化及生态活动,培养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理解和关怀,令身心彻底放松之余,也得到人生上的领悟。虽然世业洲和十字水生态度假村的差距较大但是可以积极地吸取其发展的优秀之处,十字水生态度假村注重对环境的改造,着力打造能给游客带来最舒适的体验环境。并且,这种打造不是盲目地建造景点,而是挖掘所处环境的特点,给游客带来独特感受,比如从客家建筑、住房布置、餐饮文化以及特色景点就可见一斑了。所以世业洲也应当挖掘自身的岛屿特色,打造更适合目标游客的旅游环境。

(四)、国内外 选取对象: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是这座全球少有的城市雪山,既是丽江旅游的核心品牌,又是云南现有的两个5A级景区之一。根据丽江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胜地的发展目标,玉龙雪山旅游开发区先后投资10亿元,在5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发了甘海子、冰川公园、蓝月谷、云杉坪、牦牛坪等景点以及雪山高尔夫球场和印象丽江大型实景演出。十年间,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客流量从2000年的72.25万人次,发展到2009年的230万人次,年均增长超过25%。玉龙雪山景区在成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之一后的第一个动作是整合周边六个景区的经营权,做大丽江旅游核心品牌景区。从 2008年起,游客只需手持一票,就可在两天内游览大玉龙旅游区。自此,玉龙雪山从单一景区扩展为旅游产品集群。大玉龙旅游区包含八个景区,分别是玉龙雪山、玉水寨、东巴谷、白沙壁画、玉柱擎天、东巴万神园、东巴王国和玉峰寺。其中,大多数景区原来都是独立经营,大玉龙旅游区形成之后,全部由玉龙雪山景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

通过玉龙雪山国际摄影大赛、中瑞姊妹峰节等文化交流活动,吸引和邀请欧美国家的外事人员和国际组织人员、媒体人员和专业人员。同时,策划“徒步虎跳峡”、“南国雪山探秘”、“雪山高尔夫”等探险旅游活动,吸引具有冒险精神的国际游客。其中,针对欧洲游客享受自然、重视在旅游过程中增长知识的心理,主打“原生态的东巴文化,原生态的玉龙雪山”品牌。针对美国游客喜欢探险和多样性旅游项目的心理,以“壮丽的雪山、神奇的虎跳峡”为诉求,在美国《国家地理》定期开设专栏,介绍玉龙雪山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资源保护。此外,借助丽江国际东巴文化旅游节、世界遗产论坛、纳西族“三朵节”等民族节庆与会展活动,吸引海外媒体、旅行商和国际游客,并在飞往主要客源地国家的国际航班上免费赠送多语种的玉龙雪山旅游资料。在本地市场,主动联合相关机构,共建全市旅游营销联合体,实行丽江旅游目的地的共生式营销,强化对地接旅行社的影响力和主导力;在省内市场,跟其他景区建立契约式联合营销体系,比如跟昆明石林、大理三塔和楚雄恐龙谷景区结成“云南精品旅游线景区联盟”。

在外地市场,建立完善的旅游分销体系,在北京、上海、广州成立旅游办事处,与当地龙头旅行社合作,联合开展旅游促销。同时,与各种社会团体建立联系,适时推出针对细分市场的旅游产品。此外,深入中高档社区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开展社区营销和单位直销等。

在周边市场,与四川景区联合促销,与旅行社合作设计“丽江古城—玉龙雪山-三江并流”、“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玉龙雪山—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等线路产品。在媒体和渠道选择方面,重点聚焦于区域市场内的专业媒体和渠道,锁定高端细分市场,选择时尚类杂志发布广告,并与专注于商务旅游的旅行社开展合作。此外,加强与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内的热点景区的联谊与合作,共同推出新的旅游线路,利用区域合作力量拓展市场。

分析比较;玉龙雪山景区的市场营销工作做得很扎实。无论是媒体宣传、活动策划还是渠道拓展,都是建立在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分析基础上的。首先是细分目标客源市场及其旅游消费群体,其次是逐一分析每个客源市场的不同类型的游客群体的消费习惯和旅游偏好,然后再针对每个具体市场的不同情况,分别提炼宣传主题和品牌广告语,设计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策划旅游文化和体育活动。这种建立在细分市场基础上的营销战术,具有精细化营销的显著特征。精细化营销对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营销执行力也是一个全面考验。尤其是针对境外市场开展精细化营销,还要具备国际化的开阔视野和广泛的人脉关系资源。作为一个拥有八个景区、全年客流量超过250万人次的大型旅游区,精细化营销不仅必要,而且是市场发展的重要保证。

区域活动案例 篇7

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健康管理中[1]。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即是信息系统集成技术与健康管理融合的典型, 它所构建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 是以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支撑共性技术为基础, 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进行改造创新, 建立新型数字医疗服务模式和业务流程, 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 实现区域内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统一调度配送和服务共享, 实现患者信息高度共享的平台[2]。该平台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中确立的重要举措, 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学者对信息系统集成的研究早期集中在技术领域, 如Fons (2006) [3]结合并购的类型提出信息系统集成的四种类型;Steven (2006) [4]等指出供应链管理中信息系统集成的重要意义;Mateus (2008) [5]等则关注基于Web Service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宋庭新[6] (2008) 等研究基于语义web服务的协同集成技术等。随着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不断成熟, 系统集成在行业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更多关注, 如闫春钢[7] (2006) 等基于Petri网理论, 构建基于Petri网的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流模型;Reinhold Haux[8] (2006) 指出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将成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杨宏桥[9] (2008) 等分析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的特点及面向服务集成的方法, 建立基于SOA的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基础结构。这些研究强调了信息系统集成对于医疗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结合医疗行业特点构建了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基础框架, 但研究对象重点针对医院信息系统集成, 实施主体局限于医院单一主体, 对于区域范围内多家医院、社区诊所等多主体的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则较少涉及, 并且针对区域范围内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模式也尚缺乏深入研究。随着我国厦门、大连等地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开始建设, 学者逐渐将视角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转向医疗信息系统集成, 如王淑[10] (2009) 等分析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 建立基于协同学原理的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系统模型, 提出了协作模式、同步模式、协调模式、互补模式等协同机制;吴汝明[11] (2011) 等提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总体架构、逻辑结构和应用框架, 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实现模型;范玉成[12] (2011) 等介绍上海市松江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创建效果。这些研究从区域视角审视医疗信息系统集成, 强调了协同对于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的重要价值, 但对于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的实施模式尚缺乏深入研究。

由于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涉及主体较多, 包括市卫生局、公安局、疾控中心、医保管理机构、县级以上大型医院、社区医院以及系统集成软件供应商、通讯运营商、医疗物流企业等多个主体, 其实施难度相对一般医院信息系统集成更大, 因此结合国内现有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案例, 剖析不同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模式, 对于国内后续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选择恰当的实施模式、推进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顺利实施将尤为重要。基于此, 我们以厦门、大连、镇江、阳江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为案例对象, 分析其实施背景、实施历程及实施效果, 提出三种不同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模式。

2 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案例

笔者在2011年6-8月期间对厦门、大连、镇江、阳江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 对当地市卫生局信息部门负责人、医院信息部门负责人、社区诊所信息管理人员以及系统集成商现场实施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 了解上述四个地区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背景、实施历程及实施效果。

2.1 厦门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实施

2.1.1 实施背景。厦门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以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为切入点, 现已初见成效。

厦门市卫生局意识到, 对政府管理部门而言, 现有的医疗信息可以及时统计并发布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财政收支情况、社保基金使用情况等, 但却很难及时掌握完整的户籍档案、人事档案、信用记录等;居民个人健康信息总是散落在家中、办公室或存储在相应的医疗保健机构, 当就诊急需时, 总是很难找到, 更无法进行自我保健管理;由于纸质病历极易遗失, 居民在就诊、保健过程中医生对其既往信息也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医疗保健机构间的信息无法共享, 重复检查和重复开药不可避免。

为了填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空白, 满足人民群众自我保健的需求, 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共享, 加快卫生信息化进程, 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 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基础的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为此, 厦门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建设“市民服务信息系统”时, 重点建设“市民健康信息系统”, 并将其作为“市民服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 项目建设历程。项目的建设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2003年列入政府的规划。在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时就规划了5个功能:即区域卫生OA系统、卫生门户网站、区域医学情报数据库及检索、卫生行政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及患者信息系统。2004年初步完成区域卫生OA系统、卫生门户网站、区域医学情况数据库及检索、卫生行政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2005年初步完成了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方案论证及招标工作。2006年开始了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实施, 同年底完成6个医疗保健机构间的部分健康信息的共享, 建立了测试平台。2007年初加入了由解放军总医院牵头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享技术与支撑体系示范工程, 并被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转测试平台为正式平台, 并建立了统一的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平台。2008年对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完善。2009年该项目被再次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并在2009年2月28日举行了启动仪式。此时, 已为全市50%的常住人口建立了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 全市80%的医疗卫生资源接入到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平台。2011年, 基于已有健康档案、医疗信息的商业智能正在逐步完善, 对数据的利用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以此为基础, 厦门健康档案标准规范在国内已经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准备申请专利, 并且医疗云计划已经开始酝酿, 建立统一的医疗数据池, 将医疗卫生机构转变为易维护的终端。

2.1.3 项目建设成果。厦门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项目取得了较为丰硕成果:

(1) 实现为了全体市民建立终身健康档案

项目的建设, 为厦门市内全体市面构建了从人生孕育到终点的完整的终身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对个人健康信息的组织, 在时间域、空间域和健康状态3个方面, 突破了行政管辖区域和不同医疗卫生单位的限制, 居民在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对自己的健康档案进行管理与利用, 既实现了自我保健管理, 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医疗协同医疗、终身健康管理、一体化网络医疗和健康信息无国界。同时, 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 也使得健康服务与健康管理第一次真正列入市政府的管理范围。

(2) 实现了区域内医疗保健信息的共享

实现了区域内居民的门诊、住院、体检、社区保健、妇幼保健等医疗保健信息在区域内医疗卫生保健机构间的共享。

对居民来说, 通过医疗保健信息共享, 就医无需携带以前的有关纸质记录, 方便了就诊, 也避免了重复检查和重复开药, 降低了就医费用。有关出生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指导其及早准备为婴幼儿提供计划免疫服务, 同时通过短信提醒家长按时提前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小孩接种。如今在厦门, 市民可方便地通过网络、有线电视、电话等实现预约挂号, 在医院门诊大厅, 市民也可通过自助挂号终端预约挂号。即便是在门诊量较大的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从挂号到就诊的等待时间平均不足30分钟。市民已经极大地感受到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为其带来的便捷。

对医疗卫生机构来说, 通过医疗保健信息共享, 只需患者授权, 医护人员均可实时调阅患者信息。这样既便于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史和诊疗的整体情况, 减少误诊或误治, 也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创造了条件。依托区域卫生信息中心这一大型数据资源库, 辅助医护人员借鉴其他同仁经验, 也在一定成都上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

对政府来说, 通过医疗保健信息共享, 尤其是检查、检验信息的共享, 在降低医疗支出的同时也减少了政府和医疗机构对大型设备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 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此外, 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与医院成本核算系统的连接将为控制费用支出, 提高服务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对第三方服务机构来说, 通过代理检查检验, 为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创造了商业机会。同时通过强大的数据挖掘分析, 可为科研、药品厂商、保险机构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科学的决策数据。

(3) 实现了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共享

健康信息共享、协同医疗平台转诊、会诊、代理检验、检查等均可充分利用大医院的医疗资源 (如专家资源、设备资源等) , 改变了医疗资源投入与配置的不合理不平衡状况, 也节约了政府和医疗机构的投入。同时, 厦门在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过程中, 配套制定了诸如市民每年在社区医院享受500元药品与医疗补助、社区医院免挂号费、社区医院药品平价销售、大型医院专家定期进社区医院等多项措施, 积极推动社区医院发展, 并通过引导策略逐步改变大医院拥挤不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人问津的状况, 为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提供信息帮助。

(4) 实现了管理信息的共享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该系统自动收集全是医疗保健机构的有关信息, 对全市医疗卫生状况进行详细、及时的了解。能够监测某一疾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加, 从而及时应对, 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同时标准化的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一体化的联动更新机制, 满足了社区对重要疾病信息进行收集。为防止大面积爆发某种疾病、或某种危险因素的预警提供辅助决策, 提醒广大群众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干预, 提高了政府管理公共卫生的科学决策能力。

同时, 由于系统能及时监控到大处方、大额病历及不合理用药等各类异常情况, 使得卫生管理机构能及时对类似情况进行核查和管理, 加大了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监管力度。

(5) 进行了观念与服务管理创新

在医疗卫生服务及观念和模式上均进行了创新, 创造了可以单项或多项移植推广的新模式。

A.观念创新。改变传统以业务推动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观念, 变为以人为本的理念。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而不是医疗卫生业务工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研究课题和建设系统。

B.管理创新。采用政府挂帅并主导设计、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公司承担软件编译的模式建设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该项目由市卫生局领导主抓, 局信息办负责具体落实, 并聘请全是主要医疗机构信息科科长组成专家组, 进行项目协调, 并在必要的时候协调医务、财务等相关部门配合。这样既方便系统需求的收集, 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实现公司技术人员与医疗卫生单位技术人员的高度合作。

C.协同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建立了军地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协同检查、检验工作流程, 双向转诊模式和患者共享信息的安全管理办法等。

D.政府监管模式的创新。系统能及时监控到区域内大处方、大额病历及不合理用药等各类异常情况, 改变了政府的监管方法和手段。同时该系统从各医疗保健机构中自动采集传染病与各种多发疾病信息, 并自动加以分析处理, 在流行疾病数量接近或超过警戒线时发出警报, 为卫生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系统对区域内的卫生资源实现了实时更新, 政府能及时掌握区域内的卫生资源情况, 提高了政府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系统还支持向广大群众发布健康信息的功能及预警功能等。这些功能的提供, 也创新了公共卫生管理模式。

E.全面健康管理模式的创新。政府、医疗保健机构、市民均可通过该系统及互联网获取相关健康信息, 并据此对公众或个人健康进行干预。同时, 市民还可自行核对其病历资料是否准确完整, 对不完整的个人信息进行补充完善, 对不准确的个人信息进行修改。系统在患者就诊时自动将就诊相关信息收入标准的国家居民健康档案之中, 提高了社区医生为居民建立标准居民金康档案的效率, 免除了费时耗力而效果又差的上门入户调查。同时居民标准化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一体化的联动更新机制, 确保了健康档案的可用性, 也创新了健康档案建立与更新模式。

F.医院托管社区和双向转诊机制建立。通过政府的医疗体制改革, 由医院对社区进行垂直管理, 与医院形成一体。同时社区使用的信息系统放置于医院的信息中心, 由医院统一管理, 这样社区可享受医院同样的信息服务。同时通过双向转诊机制, 市民在社区就诊时根据病情需要由接诊医生决定其是否需要到医院继续就诊;住院病人在医院出院后根据需要转诊到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在双向转诊过程中, 信息实时传送, 双方医生均在第一时间内看到患者在社区的初诊信息和在医院的住院情况和治疗全过程, 有利于患者康复。通过医院托管社区和双向转诊机制, 加强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职能。

G.全市统一的预约门户和就诊流程的创新。目前网上预约、短信预约均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 预约患者在得到医疗保健机构确认后, 就诊时即可走绿色通道, 从而也统一了医疗机构的就诊流程。

H.采用预交金模式, 再造就诊缴费流程。通过将支付卡 (e通卡、银行卡等) 和区域居民健康卡相结合, 统一就诊缴费功能, 即患者在就诊前用健康卡识别身份后, 先在支付卡中存入一定数额的预付诊疗费后, 待处理到挂号、化验、检查、购药等项目时不再到收费处去排队缴费, 而是直接在相应科室刷支付卡, 可有效免除患者来回缴费的劳累。

(6) 进行了技术创新

A.全市就诊保健“一卡通”的统一身份识别技术。市民只要持有社会保障卡 (或市民健康卡) , 就可以在全是医疗保健机构就诊保健, 并且诊病信息全部共享, 形成市民完整连续的健康档案。市民健康卡和社会保障卡完全兼容, 市民健康卡是对社保卡的补充。

B.基于XML结构和Web Service的健康档案数据交换技术。采用基于SOA的Web Service技术来定义、发布数据收集接口和服务开放标准。由于可以通过标准接口访问, 因此XML Web Services使异类系统能够作为单个计算网络协同运行。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选择XML Web Services实现了数据和系统的互操作性, 解决了系统需要面临不同语言、不同架构、不同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的难题。

C.整合了MPLS-VPN与公、私钥的不对称加密方法。采用MPLS-VPN技术构建市民健康网络系统, 实现快速地实施, 灵活地扩展, 并且费用低廉。同时辅助以基于公、私钥的不对称方式加密方式使之达到高度的保密性。

D.异地电子病历融合技术。系统通过电子病历检索XML Web Services技术实现异地电子病历融合。此效益通过提供的市民卡号、请求者姓名、请求者机构等信息自动检索市民最新的病历信息 (包括门诊、急诊、住院病历以及检验、检查报告等) , 并用一个基于XML的简单响应信息将此数据返回给调用应用程序, 用于整合各种就诊的电子病历档案。

E.完成了市民健康档案规范的制定。定义了门急诊、住院、体检、妇幼保健、社区公共卫生以及疾病控制等6大类档案标准。详细定义了电子病历、检查检验报告、出生信息、孕产妇保健、慢性档案等33个明细健康信息描述规范, 是目前国内最为详细的健康档案标准规范。

2.2 大连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实施

2.2.1 建设背景。

大连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644个, 其中医院240所;有床位28967张, 千人口拥有床位数4.37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2476人, 拥有博士学位450人;正高职称520人, 副高职称1500人, 千人口拥有医生2.46人。全市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6.66岁, 孕产妇死亡率为3.78/10万, 婴儿死亡率为10.33‰, 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04年, 大连制订了《大连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规划 (2004~2006年) 》加大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资力度, 力争用三年时间, 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治体系, 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大力调整医疗服务体系, 初步建成由城市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城区医疗服务体系二级格局。全市城区32个街道已全部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涵建设不断加强, 市内四区中有3个区被评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得以巩固, 并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延伸。农村卫生工作成果不断巩固, 目前, 大连农村共有县级医疗机构39个, 乡镇卫生院108个, 村卫生所1412个, 遍布农村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基本健全, 并在10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试点, 积极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筹备工作。

2007年4月, 用友医疗与301医院、大连市卫生局等合作建设“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同年9月与301医院、大连市卫生局、大连市卫生信息中心四方签署“军民共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任务书, 明确了公司在此次示范工程中承担的全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开发及实施任务。

2.2.2 项目建设历程。

大连市已经完成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社区诊疗管理系统 (即应用于社区的HIS系统) 、卫生统计与决策分析系统及医保接口等外部接口的开发和应用, 完成了40余万份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建设, 成功实现了病案首页系统与居民档案健康系统的连接。

2.2.3 项目建设成效。

大连市已经基本完成了区域健康档案数据中心的建设, 初步建成了以全面涵盖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成功实现居民持续的医疗健康服务记录存储, 以标准的文档格式支持包括医疗记录与健康档案的连接, 推动医疗文档服务共享。由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 目前重点示范基地有:八一路社区、华西社区、泡崖社区、金家街社区等。在大连市卫生局信息中心的主导下, 将会有更多的社区及医院加入到这个信息平台中, 实现全市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

大连市通过该信息平台实现了以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医疗健康信息的互通互联, 能够以档案号、患者的姓名等迅速查询到该患者的健康情况, 如患者的基本资料、家庭情况、既往病史、健康体检情况、检验检查资料、诊疗和用药情况等等, 还提供了慢病管理、家庭病床、妇幼保健、重点疾病社区巡诊计划等解决方案, 解决了资源浪费、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 弥补了工作中各项制度靠人管理带来的不足, 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纵深、精细管理。

实现了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管理的信息化, 并对区域内重点传染病的爆发流行进行预警, 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起到全面数据共享和深层数据挖掘利用的作用。

进一步深入利用已建成的数据中心, 完成与医院HIS系统及电子病历数据的对接, 实现医院-社区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等功能, 使得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可预约医院的专家诊疗服务, 享受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的便利医疗服务。

在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建立信息综合发布平台, 开发面向个人与企业等社会公众的会员服务制度, 实现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更多增值服务, 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真正成为区域卫生服务的中心和纽带。

2.3 镇江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实施

2.3.1 项目背景。

2009年4月6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新医改方案, 为了更好的探索和建立新医改的制度体系, 国务院确定了16个试点城市, 镇江再次成为试点城市。此次镇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是镇江市“健康镇江智慧健康”新医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积极探索镇江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 促进区域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实现为镇江市300多万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和医疗保障。

2010年8月10日, 江苏镇江市政府与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举行了镇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签约暨“用友镇江智慧健康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由此, 镇江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拉开序幕。

作为镇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合作单位, 为了更好的服务镇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探索开创新一轮医改“镇江模式”, 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百姓的满意度, 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 研究开发新医改下环境适合镇江市实际情况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 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与镇江市卫生局联合成立“用友镇江智慧健康研究院”。研究院将根据国家新医改的相关政策和镇江市的需求和特点, 研究开发新一代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和系统, 并且通过不断完善系统, 最终实现“健康镇江智慧健康”建设目标, 为居民健康服务。

作为国家首批16个新医改试点城市, 江苏镇江市率先在全国全面启动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为核心, 同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4项改革。目前该市成立了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的江滨医疗集团和康复医疗集团。两大集团各自整合所辖区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集团内部, 打通转诊通道, CT、B超等检查资源共享, 百姓到社区看病同样能解决大问题。

镇江市卫生系统将着重抓好医院信息系统改造升级, 两大集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联网, 完成电子病历、HIS系统升级、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建设。2010年10月底前完成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建设, 根据市“一卡通”建设进程完成“一卡通”并网运行工作, 12月底基本完成卫生信息化一期建设任务。通过三年努力, 镇江计划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能满足全市居民看病就医和健康管理于一体的“一卡通”工程。

2.3.2 项目建设历程。2010年,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如下部分:

(1) 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 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试行) 》 (卫办发[2009]46号)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 (试行) 》和服务规范的要求, 逐步推进建立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 同时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及医院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建立起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2) 以医保卡为载体, 实现市直医院及城市社区就诊、健康信息查询“一卡通”, 实现医院社区无纸化双向转诊, 各级医疗机构居民基本健康信息、化验检查、诊疗等医疗信息实时互换与共享。同时有电子钱包功能, 在多功能一体机上完成自助挂号、缴费等。

(3) 成立镇江市卫生信息中心。配备专职人员3名。中心必须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和系统建设标准, 对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指导、督查、考核, 参与各实施项目的管理, 对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跟踪, 协调相关事宜, 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4) 完成公共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建设。充分利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的机房配置和人力资源, 予以改造, 以承担全市卫生信息数据交换与存储, 根据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需求, 逐步配置, 提升职能, 通过镇江市卫生数据信息整合系统, 实现社区、公共卫生及医院卫生信息交换与共享。

2011年,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如下部分:在医院应用一卡就诊的基础上, 完善“一卡通”功能, 实现全市无纸化双向转诊, 居民健康档案和医疗信息共享;卫生公共服务系统二期, 主要包括呼叫中心、网上挂号、电子健康档案查询、健康咨询、无线接入等;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及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

2.3.3 项目建设成效

(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初见成效

镇江市康复和江滨两大医疗集团所属的1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从硬件到软件全面提升, 和2010年前相比, 加入医疗集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工作量平均增幅2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良好, 居民满意度达到92%。在市区基本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显著改善, 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此外两大集团开展专家名医下社区指导和坐诊, 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开培训等集团对中心强大的业务支持, 极大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民心中的地位。两大医疗集团均制定了双向转诊工作规范和服务流程, 在各中心发放专门的服务手册和联系电话, 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的转诊单, 对转诊病人实行“一免三优先”:即免挂号费, 优先预约专家门诊, 优先安排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对符合下转指征的患者及时下转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并提供患者基本信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下转的病人及时提供后续康复治疗和上门服务, 并更新健康档案。

(2) “3+X”模式初步形成。

镇江在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中, 积极探索建立“3+X”模式以改善医疗格局。“3”———医生、护士、公共卫生服务人员, “X”———团队专家。医院派团队专家对社区医院提供技术支撑, 居民享受“3+X”健康服务, 同时居民通过“X”与大型医院建立关系, 转诊时获得更多心理安慰。由此, 打造纵向关系链“居民———社区医院———健康服务团队———大型医院”, 横向上打造关系链“医生———护士———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团队专家”。目前“3+X”模式已经在镇江开始探索建立。这样的一种模式, 可以利用专家团队搭建大型医院与社区医院的桥梁, 同时也可以利用专家团队搭建患者与社区医院、大型医院的桥梁, 可以更好地改善医患关系。

(3) 探索形成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立与应用的新模式。镇江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在市卫生局与用友医疗共同成立“用友镇江健康智慧研究院”的背景下进行, 市卫生局和用友医疗共同投资设立研究院。各大医院信息科科长以专家身份受聘于研究院, 平台规划人员、需求分析人员以及系统实施人员受聘于研究院。研究院负责平台建设, 在平台建成后, 各医疗机构根据“谁收益谁投资”的原则负担平台使用费用。这样的一种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市卫生局主导、软件公司承建的模式, 使软件公司提前进入“角色”, 承担更多的系统规划责任, 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平台开发过程的人员和资源投入。

2.4 阳江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实施

2.4.1 项目建设背景。

广东省阳江市全市人口231.91万人, 国土面积7813.4平方公里, 为地级市建制, 属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全市设1个市辖区 (江城区) , 1个县级市 (阳春市) , 2个县 (阳东县、阳西县) , 经省政府批准, 设置了2个开发区 (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是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区域, 全市只有一间三甲医院, 二级医院11家, 而卫生院 (39) 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 达46家, 村卫生所和卫生站达939家, 其它卫生机构19家。2009年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6人 (全国平均为4.15名) 。

归纳起来, 阳江卫生资源具有以下特点:城乡一体, 大部分是农村;医疗机构档次偏低、 (三甲一间、底层的诊所近千家) ;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信息化水平低。

同全国一样, 阳江新医改面临以下挑战:

(1) “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信息的不对称;诱导需求、过度治疗;医患关系紧张, 居民欠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2) “服务难”:优质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抑制了医学水平的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不足, 卫生技术人员培养不足;缺乏有效手段掌握并管理居民健康信息。

(3) “监管难、评价难、决策难”:数据的收集难、可信度低, 监管手段欠缺, 导致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决策。

(4) “HIV忧SARS/H1N1痛”:缺乏有效手段对疾病预防进行实时监测, 重要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不足。

基于阳江的医疗现状, 随着国务院提出的医改政策出台, 如何在短时间内, 资金短缺的状况下, 挖掘社会资金力量,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提高全市的医疗卫生水平是摆在阳江市卫生局领导面前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2.4.2 项目建设历程。

医疗、社保、新农合三网合一, 减少医疗、社保、新农合系统的重复建设, 建立了全市统一的EMPI, 基本实现一体化平台共用, 建立了以市级为中心的居民健康档案 (完整的) 集中管理模式, 全市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有40余万份;

向全市居民发放“居民健康档案卡”, 通过该卡将居民在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诊疗活动关联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 对于居民整个生命的健康问题干预措施都做详细的记录;全市累计发行居民健康卡20余万张;

运行区域卫生平台软件, 在平台上接收市级/县级医院检验检查报告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可查阅到居民在市级/县级医院的检验检查报告, 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实现了区域内部分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实现了区域内部分医疗机构间的病案首页共享;实现了区域内部分医疗机构间门诊处方共享;

建设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站, 居民可通过互联网查到自己的健康档案及社区给出的健康教育信息;累计完成接入服务平台上线的各级医院40余家, 覆盖三级医疗机构业务应用, 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60%;响应医疗政策需求, 基本药物零差价应用;区域卫生数据挖掘, 建立数据分析、预警, 包括健康档案的统计分析, 出入院人次统计, ICD10诊断情况统计等, 数据分析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2.4.3 项目建设成效

(1) 实现了全市卫生信息化统一标准。完全遵循国家卫生部健康档案统一数据标准, 实现各医疗机构数据资源的互连互通, 为本市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标准化提供基础科学支持。

(2) 建立了全市完整动态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的管理、监控、分析、评价及建设医疗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体系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实现了区域内各平台及其他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集中保存、管理和信息共享。

(3) 整合了多机构、多部门信息资源。为卫生指挥决策系统、监测预警系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应急处理系统等骨干应用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减少了信息化重复投资, 最终体现在为病人看病费用大大降低居民真正享受实惠。

(4) 实现了个人健康数据信息应用。通过个人健康档案数据中心的建立, 实现了信息数据的全面共享和智能挖掘分析, 向个人、医疗机构、政府机构等不同服务对象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5) 经济运营。为全市儿童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疾病监测等信息的流动跟踪、提示预警等公共服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复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的投入。

3 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模式

从区域医疗协同平台这一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实践来看, 平台组织实施并没有统一的实施模式, 不同的地区根据其特定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实施模式。概括起来, 可以将实施模式划分为唯一核心型模式、双核心型模式、链式模式。

(1) 唯一核心型模式

唯一核心型模式是指市卫生局作为区域医疗协同平台项目的核心, 负责平台规划、合作成员选择以及项目成员协调。作为平台建设核心, 市卫生局承担平台规划的责任, 对平台建设的形式、功能、进度等进行总体把握和控制。同时, 作为平台建设核心, 市卫生局利用行政资源, 协调疾控中心、医保管理机构、公安以及各级医院;与软件公司、通讯运营商、硬件提供商等签订经济契约, 以交易契约为约束协调参与主体职责与权益。这一模式如下图所示:

目前唯一核心型模式最为常见, 厦门、大连等地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实施均采用这种模式。厦门市卫生局每年制定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年度建设规划, 与软件公司、通讯运营商、硬件提供商等签订经济契约, 同时协调公安、疾控中心、医保管理机构、各级医疗机构, 保证平台建设各方按照平台建设规划顺利推进。大连市卫生局同样承担了平台建设的核心领导作用, 组织协调平台建设各方推进信息系统集成。在这种模式下, 市卫生局对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的前瞻性意识、对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的信心、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对项目组织协调能力将对平台能否顺利建设实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模式要求项目核心, 即市卫生局, 具备较强的平台规划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市卫生局需要对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有较好的理解, 对项目建设成果———区域医疗协同平台能够有较好的理解, 并对本地当前医疗信息化水平有正确评价, 能够合理地划分平台建设的不同阶段, 制定阶段性平台建设规划。与此同时, 市卫生局需要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 能够对平级部门, 如公安等其他提供平台相关数据信息的部门, 发挥协调能力, 保证其按照平台建设整体规划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相关的平台建设工作。另一方面, 市卫生局需要合理选择平台供应商、通讯运营商等合作伙伴, 并且通过经济契约等形式尽可能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与权力, 减少项目后期可能出现的契约摩擦。

(2) 双核心型模式

双核心型模式指市卫生局和平台提供商共同成为平台建设的核心, 双方共同负责平台规划、合作伙伴选择已经项目成员协调。在这种模式下, 作为核心之一的市卫生局重点负责疾控中心、医保管理机构以及各级医疗机构的协调;作为另一核心的平台建设商重点负责平台技术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双核心型模式可能演化为新的单一核心型模式, 即市卫生局和平台建设商共同成立新的机构, 将新机构作为项目核心, 市卫生局和平台建设商隐退到“后台”实际控制。这种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单一核心型模式, 它提升了平台建设商的战略地位, 使其充分参与到平台规划、平台建设中。双核心型模式和演化后的单一核心型如下图所示:

目前镇江所采用的方式即为演化后的单一核心型模式。用友医疗有限责任公司和镇江卫生局共同出资成立了一个智慧健康研究院, 机构设立在镇江, 专门用来进行医疗行业的研究, 包括政策研究, 及提供相应的产品和软件, 各级医疗机构信息科科长、分管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领导成为智慧健康研究院的咨询专家。在智慧健康研究院的协调推动下, 镇江推动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从2009年10月起, 镇江全面开始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将镇江城区的7家医院分别组建为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的江苏康复医疗集团和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的江苏江滨医疗集团。同时, 按照集团的章程, 医疗集团机构的投资主体为镇江市政府, 管理主体为集团, 实现管办分开, 同时又将城区的社区医院分别并在两个医疗集团旗下, 实现不同级别医院与社区之间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据相关资料显示, 医改后的2010年, 镇江全市人均门诊费用121元、住院费用6000元, 两项指标均低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在医改后正式进入“集团编制”的社区医院———象山卫生服务中心, 现在的门诊量比医改前增加了30%。

这种实施模式对市卫生局和平台提供商提出了较好的要求。市卫生局和平台提供商共同承担平台建设的核心任务, 一方面需要双方具有规划平台、协调资源及项目管理的能力, 另一方面需要双方能够紧密配合, 共同形成合力, 以发挥平台建设的核心领导作用。一般情况下, 要求市卫生局能够具有较强的资源协调能力, 能够对公安等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发挥有效的协调作用, 同时要求平台供应商具有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的丰富经验, 对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目标及阶段性成果能够形成清楚认识, 制定合理的平台建设规划, 并且能够从技术层面上承担主要的技术实现任务。

(3) 链式模式

链式模式是指市卫生局重点负责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的规划, 将平台建设任务外包, 并且外包责任层层分解, 构成链状结构的分包责任体系。链式模式如下图所示:

目前阳江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所采用的即是链式模式———市卫生局负责选择平台建设总承包商;阳江电信作为平台建设总承包商, 在平台建设中承担实现挂号、检测信息手机短消息传输等职责;用友医疗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平台建设的核心分包商, 在平台建设中负责医疗信息集成平台搭建、医院信息系统建立、社区医院基本诊疗信息系统建立等。

这种模式对市卫生局的平台规划能力无较高要求, 但仍要求市卫生局能够通过行政资源协调平台建设中的其他行政部门, 保证其他行政部门能够在规定的实现期间内完成平台建设的相关任务;同时要求市卫生局能够合理选择平台建设总承包商。由于采用层层分包的方式, 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任务由总承包商及分包商负责, 这就要求总承包商和核心的分包商能够具备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的建设经验, 能够形成对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的正确认识, 并结合当地医疗信息化建设情况, 制定合理的阶段化建设目标。

4 结论

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已经成为系统集成技术应用于医疗环境的典型, 同时建设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也已经成为国家推动医疗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方向。现有研究较多着眼于集成技术、医院信息系统集成, 而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涉及主体众多, 其实施难度相对医院信息系统集成难度更大, 结合现有的国内区域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案例分析其实施模式, 对于合理选择实施模式、推进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顺利进行尤为必要。以厦门、大连、镇江、阳江这四个国内当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典型区域为案例, 以实地调研为基础, 分析实施背景、实施历程与实施效果, 根据案例将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模式划分为唯一核心型模式、双核心型模式以及链式模式三种模式, 指出不同模式的适应性条件。本研究提出了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的不同模式及其适用性, 但对于不同模式与集成效果的关联性则尚待深入研究。笔者愿意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BRUUN-RASMUSSEN M, BERNSTEIN K, CHRONAKI C.Collaboration/a new IT-service i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regional health care networ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2003, 70:205-214

[2]李伟, 江其生.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在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中的应用[J].医院数字化, 2010 (3) :59-61

[3]WIJNHOVEN F, SPIL T, STEGWEE R, et al.Post-merger IT integration strategies:an IT alignment perspective[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2006, 15:5-28

[4]SEGGIE S H, KIM D, CAVUSGIL S T.Do supply chain IT alignment and supply chain interfirm system integration impact upon brand equity 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6, 59:887-895

[5]宋庭新, 黄必清, 魏春梅.基于语义web服务的协同物流与集成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2008, 14 (3) :587-594

[6]COSTA M B, RESENDE R F, NAKAMURA E F, etc.Software frameworks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integration based on web services[J].ACM, 2008, March:777-782

[7]闫春钢, 蒋昌俊, 史有群, 等.基于Petri网的医疗信息整合工作流建模与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 2006 (6) :1696-1699

[8]HAUX R.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past, present, future[J].Medical informatics, 2006, 75:268-281

[9]杨宏桥, 吴飞, 刘玉树, 等.基于SOA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 2008 (1) :38-40

[10]王淑, 王恒山, 王云光.基于协同学原理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及协同模式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7) :31-34

[11]吴汝明, 辛小霞, 邹赛德.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研究与实现[J].医学信息杂志, 2011 (1) :19-23

区域活动案例 篇8

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新时代,与特定区域利益密切相关的区域集群创新作为获取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日益凸现。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区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与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随着创新难度及创新风险的提高,创新不再是单个企业的活动,而是嵌入集群创新网络中的各主体间相互作用及其合作的过程。通过推进区域内新技术、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新的系统功能,使区域内的经济资源得到更为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概述

1,区域集群创新概念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以来,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及竞争力提升最具根本性的力量,传统意义上的创新只来源于研究型非营利机构、营利性企业和个人,区域集群创新使人们发现创新的第四个来源,即空间上邻近的企业及相关机构通过交互学习而产生的聚集创新。同前三者单一性主体不同,区域集群创新是一种集合型主体创新,它自然有着更为复杂的实现机制。

区域产业集群创新,是指区域产业集群依据集群优势创造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工艺、新的市场、新的材料来源、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区域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是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主体核心层、支撑层在创新知识、技术、产品、工艺等方面所具有的能力,主要表现为集群内知识创造和知识流动能力、公司间本地结网能力及参与者持续学习能力。

2,区域集群创新体系的形成

区域集群创新体系的形成是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各个参与者交互作用的结果。我们过去过于强调政府在这种交互作用中的主导性,而忽视了企业和其他参与者作为创新体系主体的作用。区域集群创新体系的形成要依赖各个参与者在创新活动中所结成的网络关系,区域集群创新体系的参与者借助产业网络和社会网络或者遵循共同的技术范式形成了一个创新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企业运用所掌握的创新资源开发新的产品和技术,形成区域集群创新体系的产出。据此,可以将区域集群创新体系大致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以产业集聚为中心的产业链模式

在产业集群中,不同的企业在一个共同的产业链中不断地聚集、分工细化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与合作,使创新和学习成为一种集体行为。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形成了一大批区域性的产业集群,尤其是在浙江等地表现更加明显。产业集群是在同一个产业链中的企业集聚,在集群中以企业为中心可以结成三种网络:与供应商和客户结成的垂直网络;与同行竞争对手和其他能够提供互补性资产的企业结成的水平网络:与大学和研发机构结成的知识创造网络。

(2)以技术范式为中心的技术扩散模式

企业的生产经营总是会形成一定的技术范式。在技术范式中,通过技术知识的积累、知识性质、知识传递和交流等带来了特定的技术机会,在这个基本的技术轨迹中,创新网络中的企业以共同的技术范式来开发利用这一技术机会,获得进一步的技术积累。这种模式比较常见的是一项技术(尤其是通用技术)的扩散,可以被应用在很多个行业中的不同企业中,这些企业由于遵循共同的技术范式而结成了一个创新网络,在运用这项技术的同时不断对其加以改进。

(3)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非契约模式

创新环境不仅包括由基础设施、资金、人才等构成的硬环境,还包括由政策法律和社会人文基础构成的软环境。软环境的突出表现是在一个特定地区的非正式社会关系结成的网络,通过资本积累和非正式的共同的学习过程强化了地区的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可以看作是参与者的共同学习,区域集群创新体系中的知识联结更多的是建立在不可交易的暗默性知识共享和社会网络嵌入的基础上,是非正式的、隐性的、关系性的和文化性的。它强调共同的社会文化基础,地区特性在激发社会资本和强化地区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区域集群创新体系中的各个行为主体在地理和文化上的相似性所形成的关系网络是重要的创新源泉。

3,区域集群创新体系的功能和作用

(1)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地区竞争力

我国的大多数地区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冲击下,这些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尚未实现工业化,传统产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贡献,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振兴,是我们的现实选择,也是区域集群创新体系的主要作用。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只有依靠技术创新。区域集群创新体系的有效作用能够促使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技术基础支撑,没有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区域集群创新体系所形成的创新环境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孵化器。区域集群创新体系的构建,使得企业和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实现了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更有效联结,有助于高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扩散,必然会造就和培养出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取代或者改造传统的产业。

(3)推动中小企业创新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曾对八万多项创新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约有55%是小企业做出的贡献。另据考察,20世纪美国的许多重大创新如飞机、个人计算机、生物合成胰岛素、人造革、录音机等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并推向市场的。可以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就是一大批高新技术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更大。实力弱小的中小企业缺乏创新资源,管理水平低,不具备必要的研究开发能力,往往也不能承担创新风险。因此,区域集群创新体系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以创新网络的完善来促进中小企业的

创新。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区域集群创新体系对中小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意义更加重大。

总的来说,区域集群创新体系要实现创新资源的匹配并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区域集群创新体系的形成并不是单个因素的作用,而是在多个要素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不同的环境决定了区域集群创新体系形成的不同特点。

二、优势来源分析

通过中外两个区域集群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美国硅谷创新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分析出他们的优势来源有以下这些

1,政治优势

从总体上看,硅谷是自然发展而形成的,但仔细观察,硅谷的发展是与政府的投资分不开的。事实上,早期的硅谷就是由国防工业带起来的。在美苏冷战时期,这里的研究与发展项目是由政府投资。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其国防技术逐渐商业化,由政府和民间共同开发、使用和经营。在政府和工业界携手合作方面,硅谷政府以清廉著称,贪污现象在此非常罕见。政府办事不拖拉,效率高。政府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这一规划不仅考虑了环境保护,而且将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和娱乐区大体分开,建筑物规格也更趋一致,这样既省却业者不少麻烦,也考虑到该地区长期的发展。政府通过营造创业和创新的制度建设和文化氛围,调动了创业者的积极性和保护了他们的合法权力,为创新企业的出生、成长和茁壮提供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为硅谷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部环境,即一个开放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公共服务。

中国政府对长三角地区的支持着眼于政策环境优化,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实施中央取消、停征100项收费项目,对省级立项的涉企收费项目进行清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作用,加大本省产品政府采购力度。优化、整合财政有关专项资金,推进绩效考评的制度化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政务公开要求,推进与企业发展相关的财政信息公开,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通过种种切实有效的手段,为长三角经济的活力重现和蓬勃发展创造了适宜的宏观环境。

2,经济优势

(1)雄厚的经济基础

经过十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无论从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和质量,还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等体制因素衡量,长江三角洲已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数据统计显示2000年~2004年长三角占全国GDP的比例是逐年上升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巨大。2008年末,长三角16城市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9万亿元,达到95945亿元,同比增长19.9%,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其中,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的就有逾200家,仅在苏州投资的有81家,投资项目达188个。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地区合同利用外资累计已近1500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已变成一个吸引国际资本与技术的强大磁场。长三角区域在上海的带动下,长三角城市群迅速崛起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长三角经济圈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

众所周知,美国硅谷是高科技的产地,也是知识经济的发源地。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到来之际,“硅谷”这一举世闻名的高科技园区格外引人注目。硅谷附近拥有大型国际航空港和以101、280、880、680为主要干道的高速公路网,101公路就象穿越硅谷的一条动脉,沿线聚集了高达8000多家电子科技公司和软件公司,其中全球前100大高科技公司有20%在此落脚。英特尔、思科、升阳、网景和3COM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的总和已超过2500亿美元,比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加起来的总市值还要多。而硅谷和其周边上市的科技公司的总市值更高达4500亿美元,超过了设在纽约的各类金融服务公司大约4000亿美元的总市值,几乎和整个法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相当。

(2)完善的中介服务

中介组织在硅谷的产业体系中扮演着关键的整合角色,促进了各创新要素的整合。硅谷生产协会积极与州政府配合为地区发展解决环境、土地使用和运输问题;西部电子产品生产商协会为产业界提供管理讨论班和其它教育活动,并鼓励中小规模公司之间的合作;半导体设备和原料协会也为半导体芯片技术标准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硅谷专业中介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会计税务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猎头公司以及物业管理公司、保安公司等其他服务机构。这些服务机构一直为硅谷的科技企业所称道。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这里的创新服务业。

2004年东方科技中介论坛上,沪苏浙三省共同签署了协议,标志着在长三角区域搭建起了一批科技中介公共服务平台。“长三角科技中介战略联盟”、“长三角技术与资本对接服务平台”、“长三角技术信息服务平台”、“推进长三角技术经纪人合作平台”等四个协议的签署,是一次长远的战略协作,由此推动的地区间交流将打破行政地域的界限和体制壁垒,提高长三角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实现长三角的腾飞。

(3)完善的金融资本服务

硅谷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得到了丰富发达的风险资本和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风险资本是创新企业成长的营养源,它不仅在高科技企业初期提供创业所需的天使资金,成熟的风险投资公司还为创新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管理咨询、战略决策等多方面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效率和质量。风险投资的这种重要性被人们称之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硅谷作为美国风险投资活动的中心,尤其是在硅谷的沙丘大道旁,汇集了风险投资的巨擘。他们目光敏锐,经验丰富,对各种新办的高科技公司情况了如指掌,犹如伯乐,能够从奔腾的万马群中,识别出千里马来。很多赫赫有名的电子公司都由风险投资公司培育而成,或者都曾经由他们追加投资而发展壮大。在任何时候,总有两三千位风险资本家在硅谷寻找下一个“机会”。此外,银行及纳斯达克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完善的金融服务。纳斯达克市场还为风险资本的退出提供了市场,形成完善的融资体系,加速了资本的流动和进一步的风险投资运作。

2007年底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在沪共同签署了《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协议》,标志着长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该进程着眼于区域经济金融协调、稳健、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着眼于创造条件不断消除制约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各种障碍,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实现金融的区域性联动,促进金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实现区域内各方的互利共赢。两省一市为此建立了推进金融协调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金融协调发展重大问题的组织和协调。另外还设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论坛”,将其作为推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保持金融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实现长三角金融机构的全面合作、提升长三角区域金融竞争力建立长三角金融共同市场,实现资金的合理、有效流动,增强金融机构与企业跨区域呼应,实现金融服务~体化。

3,文化优势

(1)丰富的智力资源

硅谷拥有以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大学和专业科研机构,拥有33万名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其中有6000名自然科学博士和工科博士,占整个加州博士人数的1/6;由于智力资源密集,人才众多,特别适合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国信息产业人才的集中地,目前在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

长三角地区同样具有相对丰富的科技资源。截至2006年底,长三角地区拥有普通高等院校244所,在校学生数达到249.2万余人,分别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13.7%和14.4%;拥有专职教师15.44万人,占全国的14.4%,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5.94万人,占全国的14.35%;拥有科研活动的单位近6.8万个,科技活动人员89.23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57.92万人,科技活动人员和科学家及工程师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1.6%、20.7%;每万人口拥有科技活动人员62.2人,远高于全国31.43人的平均水平。作为我国最大的技术集聚中心,长三角区域每年产出近万项科技成果,长三角地区汇集了全国1/6的科技人才,集中了全国科研机构1/5、高等院校1/3和大中型企业1/4的科研经费。

(2)完善的专利保护体系

硅谷的创业发明之所以能持续发展与企业重视专利保护分不开。硅谷的公司都认识到申请专利及对其保护的重要性,因为拥有专利的数量是公司上市股票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公司可以自由进入市场而不会被起诉、并可以吸引投资和提高公司信誉、防止竞争对手进入公司潜在的市场。据2006年的一项统计表明,全美20个最具发明创造的城市中13个在加州,而其中10个在硅谷。

2003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知识产权局局长或有关代表集聚上海,在华东六省一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提出了联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联手打击侵权行为的共同宣言,从此长三角16个城市结成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宣告成立。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比较活跃、速度较快的地区,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推动这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迎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的需要,是长三角16个城市的共同愿望。长三角16城市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将建立专利保护行政执法协作网,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专利法的宣传教育,联通专利技术交易网络,以实现专利技术信息共享和异地交易:加大专利执法力度,联合打击侵犯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3)鼓励创新的文化

硅谷内有一种不怕冒险、容忍失败、热衷创业、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这种创新的思维和文化能激励科技人员勇于进行科技创新,能激励企业家勇于冒险不断创业。在这种甘于冒险不怕失败氛围下,不需政府的投资或优惠政策的引导,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和人员就会不断进行创新,勇于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不怕失败。硅谷内这种独特的创业精神,促使了新公司不断从原有公司中衍生分立出来,不断有新企业产生,促使硅谷始终保持着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能力,并最终在全球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曾经有人用“飞越太平洋,深如玄武湖,活似钱江潮”来形容长三角的创新文化特征。专家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是:“飞越太平洋”,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善于与国际惯例接轨。“深如玄武湖”,苏南地区不但创造了闻名中外的“苏南模式”和经济增长奇迹,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活似钱江潮”,杭绍甬及周边地区,是中国内地民营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各具特色的“创新文化”的带动下,长三角地区成了当今中国的“创新极”。

三、对策和建议

1,大力发展区域创新研发体系

(1)解决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体系薄弱的现状

首先,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立足区域经济状况进行自主创新,积极研发具有突破性和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项目及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知识和技术,充分发挥各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其次,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科技园、孵化器和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再次,加强与大学的合作,大力支持高校培育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研究机构和学科带头人。

(2)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着力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

首先,加大企业积极与国内外强势企业、上市公司、名牌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开展院企合作,积极寻找技术合作的机会与渠道,为企业搭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其次,在政府支持下搭建企业融资的平台,通过引进风险投资公司,形成产业集聚和商业集聚群,解决企业科研成果在“中试”阶段的投资经费。再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鼓励、支持、帮助人才干事业、干好事业,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以政策激励企业创新。

2,构建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体系

(1)促进区域分工协作,形成各国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体系

现阶段,我国区域间以及城乡间的创新能力分布极不平衡,各地都在探索如何增强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区域科技发展要充分体现特色,要发挥各区域的竞争优势,围绕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各具特色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科技发展格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加强企业间、产业间以及区域间的竞争和合作,依靠竞争与合作,形成区域科技特色,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科技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产业集群、知识集群和创新集群建设,培育各区域的基本科技能力,全面提高各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在产业集群中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实施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战略的切八点。作为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的核心,集群内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

科技创新中心有着重要的地位,需要重点建设。产业集群中不同行动主体的积极参与而形成有力的科技创新网络,是集群科技创新平台进行有效科技创新的关键。企业及时地应用科技创新成果,是集群科技创新的源动力,直接拉动在创新网络中的流动速度,提高创新网络的功能。

3,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1)充分发挥现代通讯工具的作用

完善原有的网络信息资源,构建新的、更加全面、更快速度的网络科技信息平台,及时汇总并向社会发布区域内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开发的科技成果和面临的技术难题、区域名牌产品以及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动态等信息,推动省内各界的信息联系及与外界的互动,尽力改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争取实现科研成果向企业顺利转化。

(2)加强科技中介机构的能力建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搭建坚实的技术平台

可采取以下的措施:一是有计划地成立或转变部分省市科研机构、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中介机构;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人才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增加科技中介服务门类;三是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机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

4,以政府为宏观调控者构建创新保障体系

政府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创新在市场经济中,本身具有非独占、高风险、高投入和市场对创新缺乏足够的激励等特征,致使部分企业对创新的动力不足,因此政府有责任构建区域创新保障体系。

(1)培育创新人才体系

真正以人为本,实现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解决教育水平低,人才匮乏的问题。首先,加大教育投入,在培养高端人才的同时,提高全民素质。其次,改善区域创新环境,大力吸引各行业的顶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再次,加快紧缺急需人才的培养,例如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和培养,为区域制造业基地输送源源不断的熟练技术工人,同时,要注意人才的合理配置。

(2)强化创新投入体系

首先,从政府本身来讲,要想方设法加大科研投人,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投资引导作用,扶持建设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信息服务平台等等。其次,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的投入,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同时,引导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到区域创新体系中来。

(3)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对现有的创新支持政策、人才优惠政策、科技政策进行梳理并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政策支持作用,不断完善区域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

四、结语

区域集群创新的生成式理解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集群创新的生成与演进具有明显的系统自组织特征,呈现出明显的“下一上”模式。实践中很多集群的产生都是在人们的主观意料之外的,硅谷如此,我国长三角地区也如此。这些集群产生本身就是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多种要素长期酝酿汇集,并在某一特定时刻由一些外在因素诱发的结果。作为他组织人的能动作用的体现,一定要遵循自组织规律,在“无为”和“有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政府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区域创新能力构建、集群内组织间的联络与协调,进而系统性地改进集群内组织间互动效率等一些“软”的措施方面,而不是人为地“规划”和“创造”。

上一篇:《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下一篇:岩石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