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秋节的初中日记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描写中秋节的初中日记(共11篇)

描写中秋节的初中日记 篇1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熔炉,但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有相当一批老师是没有作文教学的。那些有作文教学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大多只做——出题目、打分数、写评语,这个过程中没有教学,只有要求和结果。作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没有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写作过程中需要字、词、句、段、篇、逻辑等“硬件”,还要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等“软件”。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目前在整个初中作文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很多困惑。很多同学一提作文就头痛,缺少作文素材、词语积累不够,不知道怎样描述、表达,也就是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和手段“我叙我事”、“我写我心”。于是,作文课上有的同学记流水账、东拼西凑、假编乱造,使得作文内容假大空,毫无情感。如此,不仅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反而浪费学习的时间,加重学生的负担。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提醒广大考生,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1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2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3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不发议论。其中第三条是作为作文的“亮点”出现的,有了它,往往能提升作文档次。那么如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营造“亮点”呢? 学生练习好描写,巧写细节,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二、细节描写的要义和特征

细节描写指的是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某些细微的举止动作,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生动、细腻的描写。它可以是人物行动方面的, 也可以是神情方面的、心理方面的,还可以是环境方面的,但更多情况下,其是一种综合性描写。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好的细节,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写人则如见其人,写事则生动传神,写景则如临其境,给人真切的感受。

记叙文细节描写有以下特征:

(一)主体性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真正主体,记叙文中细节的描写必须通过学生的脑子想、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和手操作才能完成,必须用自己的身体经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细节的描写只是一句空话。

(二)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智能、经历、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各不相同,因此,细节描写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并且最终成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三)开放性

既然细节描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正确对待这种多样性,训练时应允许和鼓励不同的方式存在,应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有利于细节描写的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气氛。

(四)实践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细节描写训练中,学生不能单纯依靠老师的单向灌输,更不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而是更多的由学生自主构建,自主体验。只有与学生的亲身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的提高, 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

三、记叙文细节描写的具体教学策略

李准曾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的学生习作内容离不开事的叙述,而事离不开人,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如果把一篇作文比做一棵树,那么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树没有枝叶就不像一棵活树,作文没有细节就显得平淡,不生动,不真实,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赵树理说:“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 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到以后印象更深刻。”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我认为在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中要以生活的细节观察入手,多赏析经典细节描写,同时学习细节描写练笔,由点及面,由段及篇,循序渐进。

(一)观察生活细节,种种发现遍地生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真正的好作文都是来自原味的好生活,生活中有的是作文事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之源,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生活,是写好细节的前提。

1.出 亮招——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 。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生活中从不缺乏写作的材料,但同学总抱怨生活太单调,我是不同意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让学生懂得,那些生活中的看似平常的人事物景都存在美,都是精妙的写作素材。

【例如】《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情况:有哪些人? 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 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 从你记事以来,有哪些事最能表达家人对你的爱? 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没有? 你最爱家里什么人? 有什么心愿?

学生作文片段——母亲轻声叮嘱我:“就要中考了, 你也挺辛苦的。去玩就玩高兴些,放松些吧,别总担心考试,玩过了就认真学习,妈妈相信你会是最美的朝阳。”我点点头看着母亲,好久没有这样近距离看母亲了。母亲的头发不再有光泽,而是冒出了些许白发,脸上的红润也已褪去,眼角也出现了皱纹蔓延的痕迹。只是那声音依然动听,那眼神依然慈爱,那叮嘱依然深情。

2.出 绝招——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事物的特征 。

要写好文章,就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别之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写人记事的时候,要指导学生观察人或事物的差异处,发现人或事物的特别之处,细致描绘出来,就是独特之处。

【例如】我在七年级第一学期组织过这样一个活动 ,要求学生选择一位新同学作为描写对象,从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着手,抓住人物特征说说那位新同学,不能出现人物的真实姓名。然后把每位同学的文章展示出来,要求全班一起猜猜描写对象的姓名。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作时着眼于事物的特征,发现描写对象的特别之处,不能千人一面。

一位学生描写一个特别爱好体育的女生片段: 如风一般的女子便是形容此时正冲向操场的她。看到那一米六的个头,跑起来像屁股着火一般,快到沙坑时突然飞身跃起,轻盈的身子如同一条美丽的抛物线,完美落地,还不忘回过头来伸出剪刀手,大声喊着:“耶! ”

3.出妙招——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去观察 。

观察不仅仅指用眼睛“观”。生活中不仅有有形的人、事、物,还有无形的声音、味道、色彩,等等,有时仅凭双眼是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的。朱自清先生正是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才将春描绘得那么美丽。只有观察时五官齐用,观察的生活才是立体的、完整的,写出来的文章才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写作指导中不断引导学生训练感官,灵敏、准确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是指导学生摆脱混沌的写作状态,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寻找一种植物观察它的特征》的案例。

(1)五官并用观察法: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

(2)作用 :运用“五官并用”观察法 ,往往能更全面地了解景物。

(3)要求:请同学们用“五官并用 ”的观察方法 , 完成你所观察的植物报告,记下你所选植物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质地、味道,等等。

(4)根据你的报告,写一个片段介绍这种植物。

学生作文片段——窗前那树上浓碧的枝叶总嬉笑地越过保险窗铁栏间的缝隙,伸长胳膊逗着玻璃窗户。关窗时候,紧贴着透明玻璃片,赌着劲儿想窥探房间里面的世界。人瞅着,就有一股绿色扑面而来的生机盎然。深绿浅绿浓绿碧绿橄榄绿,仿佛试探似的微微蜷着,映着光线镶着一圈金边,缀成一片。这时候普普通通的桌面上就会有阳光慷慨施舍细细碎碎撒的一把碎金。我轻轻地用手触碰它的枝干,斑斑点点,有点些微的凹凸曲致, 然而绿叶却滑得腻你的手。在阳光的映照下,整棵树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清香,在空气里酝酿着,渐渐弥漫了整间屋子。忍不住心软将窗户打开了罢,树枝变大了胆子放肆了,精致的叶片连带着嫩嫩的枝干,探入房里。颇有些冒失毛孩儿无赖的小脾气,亦是舍不得再关上窗了,怕伤了那能掐出水来的小臂。

(二)赏析经典细节,浓厚兴趣跃 然欲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由此可见,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与阅读是分不开的。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典型性,是学生体验生活、积累语言不可缺少的好材料,更是向学生提供写作技巧的好范本,能开拓学生想象力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经典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用他山之石攻玉。

1.品味经典细节,体悟魅力 。

教学中,我们要与作者的节奏合拍,跟随作者的视线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品味课文经典细节,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细节描写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 ,重点安排了学生分析“父亲买橘”片段:“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 ,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的父亲形象确实栩栩如生。如果写成“父亲很困难地爬下月台,买了橘子又很费劲地爬上月台,走回来”,我们就不可能体会到他流眼泪的心情。

学生作文片段:每当在卫生间时,妈妈照着镜子,一边梳着头发,一边会像小孩似的抱怨:“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头发呢? ”于是踮起脚尖,把头贴近镜子,瞪大眼睛,伸手一根一根地拔掉,拔着拔着,似乎觉得越拔越多,竟懊恼地把头发揉做一团, 似乎这样就可以让黑发把那讨厌的白发遮住。

此生通过“照”、“疏”、“抱怨”、“踮起”、“贴近”、“瞪大”、“拔”、“揉”一系列典型性的动作描写 ,把妈妈讨厌白发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精读经典细节,模仿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儿童模仿前人, 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学生模仿性、创造性极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为学生提供练笔的平台, 是锻炼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展开智慧翅膀、拓宽创新空间的舞台。学生作文是在“由仿到创”的过程中提高的,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我的做法是学习课文中经典细节必定让学生仿写文中的句子或片段,这样既积累了知识,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训练。

【例如】教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要求学生学习莫泊桑对人物的描写方法,运用肖像、语言或动作描写,介绍一个或几个你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作文片段——我们的班主任吴老师,她的穿着打扮,就如她对教学一样——一丝不苟,头上的马尾辫,随着轻盈的脚步,一颤一颤地,张扬着青春的活力,脸上随时浮现出微笑,总让人想到那和煦的春光,使人心情愉快。

我们的英语老师,她长得微胖,皮肤有点黑,脸上很少有笑容,总是一副严肃的神情。只要她一走进教师,全教室立刻鸦雀无声,她总能制造出一种安静的气氛,静谧得让人敬畏。她一说话就像连珠炮一样,让人胆战心惊。

我们的语文老师,生就一张娃娃脸,微微一笑,就会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她戴副眼镜,更透出文人气派。她的课堂总是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带领我们徜徉于文学的海洋。

(三)明晰细节技巧,片片思绪促成 提高

细节描写赋予人物以生命,赋予情感以活力,赋予中心以光华。杂乱无章的细节描写是不可取的。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形容词一大堆,细节画面一连串,但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旦学会写出细节中的细节,笔下的文字,就会一下子变得透彻清晰生动,有了深度和新意。

1.真实点——符合生活的逻辑 。

细节来自生活,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地表现生活。这个“真实”,应该是生活中会存在的情景。失真的细节描写只会令自己的作文褪色。

【例如】有个同学写“深夜我发烧了 ,母亲不顾外面的狂风大雨,背着我向医院冲去”,作者的本意是表现母爱的深挚,但由于这个细节失真,按照现实的生活条件,母亲不可能背着高烧的孩子直接冲向雨中,可以开车,也可以坐车,结果让母爱大打折扣,被人怀疑真实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生活。尊重客观生活的实际,绝不能凭空想象。这是恰当运用细节描写的基础。

2.独特点——着眼人物的个性。

细节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要挑选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细节, 特别要描写能展现人物所独有个性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例如】《故乡》一文 ,写迅哥儿在回到离别十多年的家乡时,与儿时最好的伙伴闰土相见时,作者没有写他俩一见面就热情拥抱,或没完没了地叙离别后的相思、各自的生活,而是写道: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这里对闰土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细节描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中年闰土在生活重压下自卑、麻木的形象,引发了读者的无限同情和感慨。

学生作文片段——外婆露出早已没了牙齿的牙床, 笑呵呵地看着我,脸上虽然显得疲惫,但她全然没有抱怨。想不到,又苦又累的外婆竟然笑得如此灿烂。也许,对外婆来说,能为孩子分担生活的重压,那是她最大的享受。即使再苦再累,她也是快乐的。”

这些动作、神态描写,把外婆的高兴快乐描写得活灵活现,也写出了外婆对孩子独特的爱。

3.仔细点——留下传神的片断 。

既然细节描写于人物、于情节、于主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写作上就不该轻描淡写,而应该工笔细描,传其神韵。这样才能让细节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学生作文片段——风习过耳际, 把我从回忆中唤醒。眼前,祖母倚在藤椅上,已经睡熟了。那安详的神态却掩映不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前额上细细密密的皱纹,深深浅浅地纵横沟壑着;一头短发被打理得井然有序,却抹不掉夹杂其中的丝丝银发;曾经红润泛着淡淡光泽的皮肤,也在岁月的打磨中松弛下垂。一阵秋风起,祖母身上遮盖的衣物轻轻滑落到地上,瘦弱的身体不禁微微颤抖,我的心也随之一颤,猛然间我发现祖母老了。

(四)练笔细节描写,点点智慧绽放异彩

细节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求我们在展现具体环境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等细微之处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个性。好的细节描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细化动作,增加内涵 。

老舍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立起来, 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人物的动作可以说是反映人物精神、性格的一面镜子。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人物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分展示,使笔下的形象活灵活现。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进行动作描写时要注意细化动作,写出行动的过程;要抓住特点,写出行动的情态;要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要抓住下意识的动作,揭示内心活动;要描摹人物肖像的动态,把握人物性格。

【例如】下面是一生《学游泳》的动作描写:

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爸爸带着我骑着自行车去南湖。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造房子,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到了南湖,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

“带着”、“骑着”、“瞧见”、“听到”、“放好”、“脱下 ”、“走到”等动词很多, 但读来枯燥无味, 好像工厂流水线在做机械运动。动作描写,并不是动作堆砌,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写,就是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

下面是经过指导后修改的动作描写:

终于下水了,可不像岸上,两腿发软,身体好像飘来飘去。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过了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像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用脚游水。这时,我脸上露出了笑容。

删除了和学游泳无关的动作描写, 着力描写学游泳的动作,体现学游泳时的感受。“两脚发软”、“紧紧地抱住”、“两腿夹住”、“口里直喊”, 真实地表现出小朋友刚学游泳时害怕心理;“壮着胆”、“稍微向后伸了一下”,体现了小朋友的小心谨慎。

2.巧用修辞,画其神韵 。

成功的细节描写是客观事物(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结合,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为有形,使读者透过生动细腻的文字表白,看到更精神的画面,真正触及内心的动情点。学生借助各种修辞就能将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富有情趣、生意盎然,同时文章更能散发出熠熠光彩。

学生作文中的精彩句子——祖母乐呵呵的,脸上那细细的皱纹,映衬着灿烂的笑容,就如一朵在深秋粲然绽放的雏菊。

合上书本,心满意足地伸个懒腰,回想着刚才的经历,心中就像一个可乐瓶似的,冒出许多小气泡在心中荡漾。

吊兰就像一位疯狂地舞者,在风雨中尽情地跳着、舞者、旋转着。

我细细地打量着它,仿佛感受到了它那颗顽强不屈的心,它用坚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

记得清晰的就是菜市口一成不变的拥挤,令人厌恶、直窜云霄的尖利叫卖声。

3.穿插环境,点缀美文 。

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文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人物的思想行动,是成就一篇美文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教师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穿插环境描写,营造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例如】学生在《寂寞里的幸福》一文中 ,开头写道 :“初秋 ,已经不经意间亲吻人间。在一个黑夜,角落里,一棵树上,奶黄色的花瓣挣脱了花萼的包裹,贪婪地呼吸着潮湿的空气。当初日放射出白色的耀眼的亮光,拥抱这一树的花朵,那,是一种让人不敢相信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让岁月都不忍心氤氲它的容颜。”

结尾写道:“一路上,心一直静不下来。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芬芳,我不经意的抬头,原来,是一棵开满了奶黄色小花的树……”

这篇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奶奶在晚年里积极向上的生活及社区为老人带来幸福生活, 这样的环境描写用在开头和结尾,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一生在《记忆中那一抹亮色》一文中,写他萨克斯考级失利了,穿插了这样一段环境描写:“雨停了,天空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澄亮而透明。我走下楼来,想呼吸新鲜空气来缓解自己压抑的心情。楼前,一地支离破碎的花盆渣子,那盆吊兰也已被蹂躏得七零八落,东一枝、西一串,散乱地掩埋在泥土和碎渣中,黑黑的早已黯淡了先前的翠绿和生机。我拾起一枝,雨水顺着叶片滑落,吊兰啊,这可是你的泪? 是叹息老天对你的残忍,还是同情我虽努力付出却无法通过考级的厄运? 我不忍再看,只是轻轻地把它拢在旁边的大花盆里。”这样的环境描写比别的作文只是单纯的描写考级失败要出彩、生动得多。

再次考级时,写道:“我在门前徘徊着,忽然一抹清新的绿色映入眼帘, 竟然是那株吊兰, 在暴风雨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枝干上几株初生的小苗,嫩嫩的、绿绿的,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曳着,犹如一群舞者,伴随着美妙的音符翩翩起舞,炫动着青春的活力。几朵小花高高地悬挂在枝头,白白的花瓣映衬着淡黄的花蕊,朴素却不失高贵,在微风中,袭来阵阵花香。我细细地打量它, 仿佛感受到了它那颗顽强不屈的心,它用坚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好文章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成功的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四、指导学生细节描写训练的成效与反思

实施细节描写训练写作教学的探索研究,经一年多的具体实践,我初步得出以下成果:

该课题的提出和策略构想, 出于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文章总显得干巴巴的,不形象、不生动现象进行改进,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大势,帮助学生开发潜能、引发其习作动机、激发其创作欲望的激活素,更向学生提供写作技巧的好范本,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策略的实践研究已基本达到了这一目的。细节描写训练,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愉快,使全体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尝试和不同程度的写作发展, 并大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我所教的两个班的作文优秀率有所提高,这证明这样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在实施细节描写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一些阻力,比如学生的差异较大,如何分层成为一个困惑,还有待今后探究。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针对目前初中学生记叙文内容虚浮空洞、言之无物、缺乏真情实感的情况,为了给记叙文营造亮点,从体味生活细节,赏析经典细节,明晰细节技巧,练笔细节描写等方面,对记叙文教学中细节描写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思考。

描写难忘的中秋节日记 篇2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小时家里并不宽裕,我盼望着过中秋节其实最大的成份是盼着能吃到月饼。那时的月饼制作也不够精美,主要原料也就是面粉,再加上少许的糖、冰糖、花生、青红丝等辅料制成,基本上每年的月饼都是一个味道。现在那种老式月饼已经没有了,口味独到、包装精美的新式月饼早已占据了所有的市场。但是小时那种老式月饼却是我们的最爱,我最爱吃甜食,尤其是月饼里的冰糖。但是一个月饼里的冰糖很少,妈妈总说她不能吃冰糖,一吃冰糖牙齿就疼得厉害,把冰糖都让给我吃,我也心安理得地享用着这难得的美味。现在想来,妈妈哪里是不能吃,而是舍不得吃啊。

每年的中秋节,总是和秋收联系在一起。因为每年的八月十五,都赶在秋收正忙的时节。农民一年两季,麦季能糊口,花钱主要依靠秋季作物,秋季的收成直接关系到一家人一年的经济状况。秋天不光要忙着收,更要忙着种,“麦季忙不算忙,就怕豆叶黄一黄”,因此,在过去的农村,特意过中秋节的几乎没有。家家户户都忙着收种,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过在城里人眼里非常隆重的节日呢?但是拜月祈福的仪式必不可少,妈妈在八月十五那天,会在院子里摆上香案,放上供品,有月饼、苹果、香蕉等,很多时候我们直接就把供桌摆在小山一样的玉米堆上。简单的仪式过后,还要赶紧把玉米剥皮、编串并悬挂在架子上便于晾晒。

我最难忘的就是1991年的中秋节。那年妈妈因过度劳累,在中秋节的前两个月,患上了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疼得不能下床。后服用一个老中医的药酒,病情才有好转,医生吩咐妈妈不能再干重活。但是农忙一来,妈妈哪里顾得上那么多,她拿着药酒,坚持下地劳作,连饭都是我和哥哥送到地里。中秋节那天,我们一家人忙了很晚才回家,当我们把简单的拜月仪式举行完,妈妈就伏在玉米堆上睡着了。每当想起爸爸妈妈这一生所付出的苦累,一股辛酸都会袭上心头。

描写中秋节的日记450字 篇3

到了高架桥上的时候,我看月亮好像更大了,交界的月光照耀着我们,光溜溜的,像面镜子。我们的车在高架桥上奔驰,月亮在高楼大厦之间穿梭。

大明湖里人山人海,还有些人在跳舞庆祝中秋节。

走到建筑物下面看月亮,房屋好像把月亮接住了;远远地月亮又像挂在塔尖上的明珠。到拱桥上,此时看到的月亮最为美丽,月亮的影子倒影在湖面上,湖面形成了一片片亮莹莹的白波,闪闪烁烁,好像是游龙的银鳞;我们走,月亮也走,走到湖中央,月亮也在湖中央,因为风吹拂着柳丝,柳丝随风摇摆,好像是把月亮弄破了似地,像一条条的小白蛇。举头*,我看到了思念家乡的嫦娥、无能为力的玉兔、砍伐桂树的吴刚。在树下*,月亮好像挂在树梢,蹲下看,就看不到了,调皮的月亮在跟我玩捉迷藏呢!

今晚的月亮特别亮,把半边天都照亮了,只在远处有一两颗星星。一轮名月映在大明湖上面,晚风一吹,波光粼粼,啊!湖上亮了,整个宽阔的湖面就像一面明镜,流向远方的湖水像一条缀满宝石的长绸带。啊!地上也亮了,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真好像是盖了一层霜。

初中中秋节的日记 篇4

晚上,我们一家在顶楼的花园上边吃月饼边赏月,只可惜,大家苦苦等候了多时,也没见月亮的踪影,虽然月亮看不成,但是大家并不扫兴,居然谈起了过去的往事。

中秋佳节虽然是个一家团圆的日子,可是有些人他们却不得不因为各种原因而回不了家。此时此景也不禁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抬起头遥望天上的明月,低下头思念久别的故乡。是啊,有多少人在这个美丽的时刻还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着。即使是在这个全家团聚的时刻,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工作而舍下自己与全家人团聚的时间。

这些经常都会在我们生活中出现,而且是那么的平凡,例如:还在边远地方的解放军战士;正在破案并且不顾自己安危与歹徒展开斗争的干警以及被派到山村里教书的青年教师,还有等等的人,他们都是那么的无私而伟大,即使在这个时刻,他们也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试析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微动作描写 篇5

关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论述, 恩格斯曾经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据我看来, 现实主义的意思是, 除细节的真实外, 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进行此类文体的写作训练中应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若要想让学生成功地刻画人物形象, 就应先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地指导, 尤其是指导和训练他们观察和筛选关于人物 个性特征 的有效信息。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梅里尔曾指出的那样: 教师要能帮助学习者将注意力聚焦在信息呈现的关键部分, 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效。可以说, 成功刻画人物, 让其个性突出的写作技法多如繁星, 由于篇幅所限, 笔者在此仅想对用微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加以详细地论述。

一、何谓“微动作描写”

生动传神的微动作描写使所绘之人千姿百态、个性鲜明。何为微动作描写? 它就是指对能够展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看似多余的细小动作进行及时地捕捉和描绘 , 以此凸显典型个性特征的描写方法。这些看似多余的细微举动, 却能一针见血地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正如作家刘真所说:“作品中的细节就像活人身上的细胞, 是艺术作品当中的灵魂。所谓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节部分决定的。”一个出色的作家之所以能让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 是他们用自己的如椽大笔来描摹人物, 用精妙的雕刀雕琢形象。

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里到处是用微动作刻画人物的例子: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在其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用一个“攥”字和一个 “缩”字既刻画出胡屠户嗜钱如命、唯利是图的性格, 又让我们揣测出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鲁迅先生在其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用一个“排”字和一个“摸”字成功地描画出孔乙己有钱时摆阔炫耀的性格和穷困潦倒时的寒酸形象;著名作家孙犁在其短篇小说《荷花淀》中是这样描写“水生嫂”的:“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一个“震 ”字和一个 “吮”字使“水生嫂” 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如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在其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用“扑”、“抢 ”、“撬”等一系列表示细微动作的词语将老葛朗台贪婪、嗜钱如命的性格写“活”了。

然而, 让我们老师感到沮丧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却漠视这些展现人物性格的细微动作, 更不要说用精当的微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了。因此, 笔者认为,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观察人物、体味生活, 学会运用微动作刻画人物。

二、微动作描写的注意事项

微动作描写确实能够用简洁的语言使人物形象逼真、典型, 使情节可信度增强。然而, 学生在用微动作的方法来描写人物时要力求做到妥帖, 不盲目。具体注意以下事项:

( 一 ) 真实可信 , 以现实生活为依托且高于现实生活

作文就要从真实生活细节中取材, 书写现实。因此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微动作描写时一定要能够精确、逼真地反映现实中的人物的个性特征。其实, 真实地再现生活中的“真实”虽然并非要求“真”的人, 但也决不能天马行空胡思乱想, 必须符合生活实际书写“食人间烟火”的人。

(二) 典型

用微动作描写人时, 要能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 并非不加选择、洋洋洒洒不着边际地全部描绘。可以说, 人物个性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各异。

(三) 能凸显主题

微动作描写完全是为了塑造人物形 象和表现 主题思想的, 因此要精心挑选那些最能体现主旨和人物特有品质的细微动作加以描写。

(四) 要传神

鉴于微动作描写在刻画人物、凸显主题特殊的作用, 我们在遣词造句时务必反复推敲以传其神韵。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细小的动作镌刻于纸, 铭刻于心。

三、 微动作描写的提高训练方法

要使学生扎实掌握微动作描写的方法并在写作中熟练运用, 仅靠观察生活和品读有关写人的经 典语段是 远远不够的。 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 让其灵活巧妙地运用微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

(一) 精于观察, 善于积累

俗话说: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我们要想用微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就少不了平时的深厚积累, 其中多读勤思是主要的途径之一。教师要教会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让他们用独特视角观察身边的人和体悟生活, 让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成为微动作描写的源泉。

(二) 专项训练, 逐层提升

梅里尔的教学理 论指出 :教师只有向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辅导, 依循从“扶”到“放”、渐进“独立”的原则 , 不断尝试应用才能收到实效。教师可通过专题训练授之以技法, 给学生提供细节描写训练的平台, 通过有梯度的训练, 为学生的独立写作做好铺垫。具体可进行以下尝试训练:

1.选词训练

进行有关 精当动词 的填 ( 选 ) 词训练 , 反复推敲用哪一个动词更贴切、更巧妙。说起对精当动词的填 (选) 词训练, 让我们不禁 想起后人 对贾岛的“ 推敲”典故的争论 , 很多人都和韩愈一样认为“敲”字要比“推”字更精妙。 但是, “韩愈的评判并非就是终审性的结论。此后许多文人墨客对‘推’字还是‘敲’字运用的孰优孰劣, 多次展开过激烈的论辨, 于是推敲的历史公案就产生了。到现在仍争持不下。有人觉得这二字各有妙处, 强说其中的一字胜于另一 字有失公 允 , 似乎‘敲’字从声形合一的方面确如韩愈所说的胜过‘推’字;但如果从音韵 读来 , ‘推’字 要比‘敲’ 字悦耳些 , 并且还认为‘推’ 字更合当时的静谧的气氛。” (摘自吴礼明的“研文的余屑”中的《关于“推敲”公案:深处见诗心》) 。还有学者认为, 到底是用“推”好, 还是“敲”贴切要看当时的具体情景, 僧人要进的“门”是自家的, 还是别人家的, 自己家的门当然用“推”合乎情理, 若是别人家“门”, 用“敲”更合理些。可见, 到底用哪一个动词或是用哪些一连串的动词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境。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时常引导学生反复琢磨作者运用动词的精妙之处并及时地让学生进行人物动作的片段训练。

2.人物“写生”的训练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情境, 降低人物描写的难度, 让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词可写, 在平时的具体作文教学时, 笔者曾进行两种教学的尝试:第一, 让一位模仿能力强、善表演的同学进行现场表演, 其他同学观看表演后进行讨论点评表演的情况, 最后再进行文字描述。这样做虽然浪费了一点时间, 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还是很有效的;第二, 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来确定一个人物的特有性格, 学生进行讨论后扩写。比如, 请用至少5个动词来描写一位“慈祥”老人的细微动作。

中秋节初中日记 篇6

早上,六点不到,习惯性的睁开眼睛,迷迷糊糊坐在床上,用力想想今天应该上什么班。忽然发觉今天放假了呀,立刻一种幸福的感觉如潮水班涌了上来。于是,面带微笑,重新把自己扔回床上,却是再也无法入睡。那么,就这样甜蜜的懒着吧……

中秋,又是一年中秋!就是在这样年复一年的轮回中,我们渐渐老去!也正是在这样的轮回中,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在盼望孩子长大的同时却又在恐惧着自己的衰老!但不管怎么说,秋天真是宜人的季节,今天真是个美好的日子!

于是,简单的洗漱过后,我们骑上电动车,踏上了回家的路。

秋天的阳光,就那么明亮地照在我和女儿身上,温暖却不炽热。微风拂面,带来一丝沁人心脾的清凉。路边的小花,依然在努力吐露着芬芳。田野里,全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就连路上的小狗在阳光下奔跑起来的时候,都让人感觉是幸福的呢!

踏入家门,熟悉的人、温暖的话,永远让人无法远离。是的,这个家并不富有,但她却是如此温暖;这个家并不时尚,但她却是如此温馨。这里,有我成长的足迹,这里,有兄嫂的疼爱,这里,更有父母无尽的牵挂……无论工作有多辛苦、

无论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只要回到这里,似乎一切都会安好。也只有在这里,才能无拘无束地放下一身的疲惫,撒个娇、偷个懒,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合乎自然……

今天是团圆节,当然要吃团圆饭。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举杯的时候,该是父母心中最安慰的时候吧?!每次回家前,母亲总会打电话询问:想吃什么呢?我给你做!老爸更会在旁边加以说明:你就让你妈给你做你爱吃自己又做不了的!我知道,我知道,我亲爱的爹娘,可是你们知道吗?你们无条件的爱常常让我感伤,因为做了母亲的我,也像你们一样,把自己的爱无条件地给了我的女儿,对于你们,我是愧欠的……

好在,这一切还来得及,你们还在我的身边,当我回到家里时还能幸福地大叫一声爸、妈。所以,我要你们安好,因为,我想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初中中秋节日记300字 篇7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做月饼,我和妹妹都开心得拍手叫好。走出家门,中秋的第一屡阳光向我们微微地笑着。我们来到一家烘焙店,看见了一位阿姨正在对我们笑呢!阿姨带着我们坐到板凳上说:“你们一定要认真看我做月饼。”我仔细观察着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终于,我们可以自己动手了。我先拿出已经蒸熟了的糯米面团,在称重器上称一称,揪出多余的,把面团放在手掌上压扁,在里面包上我喜欢的莲蓉馅儿,我突然灵机一动,又加了一点紫薯馅儿。为了防止粘黏,我把包好馅儿的面团裹上了一层熟糯米粉,最后把面团放进模具里一压,花朵形状的冰皮月饼就做好了。看着做好的月饼,我忍不住咬了一口,甜甜的,软软的,非常好吃。

描写中秋节的初中日记 篇8

乡村初中作文教学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1.学生素质偏低。许多优秀生被选拔或自己到县城里的学校就读了, 余下的无论在学习成绩还是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方面都相对偏后。2.家庭教育缺失。许多学生在学习上极少得到长辈们的过问、关心与督促, 其教育很大程度上依靠老师单方面的孤军作战。3.问题学生多。数量不少的留守儿童, 还有一些单亲孩子、孤儿等, 他们问题多, 思想复杂, 学习能力个体差别大, 缺乏自我约束力。4.课外阅读量少, 知识面狭窄。5.平时少练笔, 往往到布置作文时才勉强动笔。6.恐惧心理。每到作文课时有些学生心情就高度紧张, 举笔半天榨不出几个字来。有胡编瞎造的, 有抄袭别人的, 有只写一两行字应付了事的, 也有一个字也不写的。7.对生活缺乏观察, 写作素材匮乏, 等等, 不胜枚举。

总的来说, 乡村初中生作文难的根源是缺乏兴趣与少练笔。因此, 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他们养成每天都练笔的习惯是当务之急。而写日记就是养成这种习惯的最好方式。我的做法如下。

一、让学生明白写日记的重要作用。

结合具体事例告知学生写日记的重要作用。1.提高写作水平。写日记可积累词汇, 积累素材, 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每天以我手写我心, 发自内心的真实表述, 叙事必然真切生动, 长此以往, 作文就会令人刮目相看。2.自省作用。把当天自己做得好与不足的方面记下来, 更好地克服自身的惰性与弱点, 从而达到“三省自身”的作用, 促使自己向好的方面发展。3.调节情绪。有什么喜怒哀乐愁可尽情向日记这位知己诉说, 写完了, 心情也平和了, 这样既调节了情绪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指导并亲自带领学生一起写日记。

学生明白了写日记的重要性后, 教师就亲自带领学生一起写日记。农村初中生极少有写日记的习惯, 因此, 要手把手地引导学生, 用细心、耐心、诚心激发起每一个学生写日记的热情。我告诉学生, 写日记是一件很容易、很愉快、很有意义的事, 你有兴致时就多写些, 忙了、累了可只写一个字或一个词语;还可写英语单词, 或抄数学公式定理;可画画, 也可练字;可随心所欲, 也可认真细致, 完全由自己心意来决定, 一点也不难, 很容易坚持下去。刚开始时, 从基础抓起, 先让他们写一句通顺的话, 表述清楚一个意思, 积累一些词语、句子、精彩段落;再逐步培养他们观察、积累素材等的习惯。每天一上语文课, 我就在黑板上写下自己当天的日记, 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学生可照抄, 也可自己另写, 要求内容简洁、真实、真切, 在两到四分钟内完成。经过一个月左右, 看到学生都能天天写日记后, 我就与学生约定:每天晚自修下课为记日记的时间。每周的语文晚自修, 抽检两个学生的日记, 然后结合各自的特点进行表扬。坚持两个月之后, 从第四个月开始, 每周的语文晚自修我让每小组里的一个同学念自己的一篇日记, 然后就其优点进行表扬, 让学生享受到写日记的成功与快乐。经过一两个学期的努力, 班内学生基本上养成了每天记日记的习惯。有的学生还对日记产生了一种精神寄托与依赖的心理, 一天不写日记, 就觉得还有什么任务没有完成, 心里感到不踏实, 非完成不可。学生天天练笔的习惯就这样养成了。

三、组织一些语文课外活动, 开阔学生视野。

有目的地组织一些语文课外活动, 如春游、秋游、野炊、参观水电站、义务植树、帮助五保户等活动, 让学生接近生活, 亲近大自然, 体会活动、劳动与帮助别人的快乐。回来后让学生把自己最深切的感受以日记的方式写下来。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使生活更精彩, 写日记就更投入了。

四、进行日记评比。

每学期结束, 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一篇日记用稿纸抄下来, 组织学生进行评比, 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颁发奖状、奖品, 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继续进步。对写得特别好的还鼓励学生向《青少年日记》等刊物投稿,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以记日记的方式引导学生写作文。

有了写日记的习惯和功底, 就可以坦然地告诉学生, 把日记写详细些就是一篇好作文了。其实日记就融合了“以我手写我心”的体验式作文与愉快作文的长处。慢慢地, 学生体会到写作的成功与快乐, 就会坚持写下去, 这时再辅导学生写起作文来就轻松多了。

六、效果。

1.每次的作文课, 每个学生都能爽快地动笔并写出像样的作文来;2.怕作文的心理基本消除了;3.养成了天天练笔的习惯, 作文有了质的飞跃;4.教师对作文的辅导与修改变得轻松了。

描写放风筝的日记初中生日记 篇9

“快快,要掉下来了,快收线呀!快一点。唉!还是掉下来了!”我走到一个小孩身旁。这个小孩在说什么呢?她在干什么呢?原来她和我一样是来公园放风筝玩的。

今天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和姐姐一起去公园放风筝玩,公园的人可真多。几乎三分之二是小孩子,小孩似乎不是来欣赏美景而是来放风筝的,此时天空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只风筝了,有鼓着一多大眼睛的蜻蜓;有美丽的蝴蝶;有亭亭玉立的仙鹤;有凶猛的老鹰;有威武的龙;还有……

最吸引我的是一只凶猛老大的老鹰,这只老鹰飞的很高,比其他的风筝都高出一大截,好像在说:“我是天下第一没有什么能超过我,我是天下第一的,无人能敌,哈--哈--哈--!”这只老鹰体型要比其他风筝大,爪子十分锋利,嘴巴也很尖,大大的眼睛,看样子好似真是天下第一似的.。

这是有一只小巧玲珑的燕子飞了过来,虽然这体型怎么也比不上老鹰,但是燕子身轻如燕远远超过了老鹰,还有时忽高忽低,似乎再嘲笑老鹰:“您追不上我,也飞不过我,你这样不算是天下第一,你还是我厉害。”

我看了也迫不及待地放起风筝来,但是这时恰巧没有风,风筝停了下来,我看见风筝开始往下飘,像一个喝醉了酒的老汉。我的风筝是一只漂亮的蝴蝶,这只风筝五彩缤纷,从天上落下来犹如一只蝴蝶仙子从天而降。这时候又起风了,我把风筝放在地上,在放一点线在地上,风来了,我快速奔跑,风筝飞起来了,飞到一半,这风似乎和我作对似的,又停了下来,风筝像一只受了伤的蝴蝶摔落在地。我不放弃,又在等风,风来了,我跑起来,一点点放风筝线,风筝已经在天上飘了,这时一只蝴蝶来了,它不知发了什么疯,向我的风筝飞来,姐姐见了连忙说:“快把风筝放下来。”我听了话,把风筝放了下来,还好我又反应快,不然两只蝴蝶就要缠在一起,或许会一直飘向远方,不回来了。

接着我又试了几次,还是没成功,我开始有放弃的念头了,但是我又想起了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我怀着又要失败了的心情,又尝试了最后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真的使风筝重新飞回天空了。风筝又开始在空中起舞了,我开始在地上奔跑,风筝也在天上跑。我玩累了,也跑累了,我便把风筝交给了正在看热闹的姐姐。

姐姐比我更有经验,风筝因此飞得很高,我的风筝在天上飞翔,虽然不是很自由,但是它还是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好像在说:“因为主人的坚强,不放弃的信念,所以让我飞的这么高。”

我坐在草地上,快乐的看风筝们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这半天我都过的很快乐。我休息了一会,从姐姐手里接过风筝线,可是风筝一到我手中便矮了许多,再次交到姐姐手中风筝却又高了起来,看来我放风筝的技术怎么也超不过姐姐呀!

描写我的初中同学日记 篇10

他转来那天,我生病请假了。第二天一早,我来到教室就看见他和一个同学在追逐打闹。

学习上,他非常出色。语文课上,他总是第一个发言;写作文时,他每次一出手就是好;数学课上,他思维敏捷,再难的题在他面前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有一次,我遇到一个数学难题,向他请教,他讲得条理清楚,我一听就明白了。只要同学们有什么需要,他总是热情地帮助。

他不但乐于助人,还非常乐观、幽默。我们知道了他后脑勺上的伤疤是一次车祸造成的,他说那伤疤是被车子咬去了一块肉。一天中午,几个同学和他开玩笑说:“小恺,你的那条伤疤真难看,看着挺恐怖的。”他却笑着说:“这个伤疤可是我的宝贝标志,如果我被人拐卖了,几十年后,爸爸妈妈只要看到这条伤疤,不用做亲子鉴定,就看可以与我相认。”我真佩服他的豁达乐观啊!

渐渐地,我发现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上语文课时,他总是躲在前面那个同学的背后,生怕老师提问他;做数学作业,不是这题错就是那题错;我有难题向他请教,他不耐烦地叫道:“别来问我,找别人去。”不仅如此,他还常常犯错误,被罚写检讨。老师为了教育他,真是绞尽脑汁,但都不见效。他的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了。

用日记激活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篇11

一、创新教学,践行日记促写作的实践

英语写作教学应与时俱进,不能局限于英语课堂,尤其是作文教学,更应该改变思路和做法,改变一单元一篇习作的落后做法,改变“导入—阅读—语法—综合技能—学习技能—写作任务”的单线教学形式,改变块块教学的单一模式,以“日记”的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方式。

如针对Natural disasters的教学,在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相关的自然灾害资料,写一篇对自然灾害认识的日记;学习Reading时,让学生课后谈谈对Timmy震前、震中、震后等的了解,以及Timmy成功获救的感触和体会,写一篇阅读后的心得体会日记,说说如果自己处于险境中,应该怎样自救或者他救等。

除了结合单元教学写日记,引导学生平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随时写下来,如一次合作学习的开展、一次小组讨论会的过程、一节英语课的收获和启发、一次班会课、一首英语歌曲的演唱、一篇文章的阅读等感受,周末的一次逛街、一次购物、一次外出旅游、一个朋友聚会等生活中的小细节也是日记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英语表达的素材。

二、形式活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上文提到,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日记,应该“开放”、因材施教。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给出作文题,然后给出作文模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如学习This is me的单元,就让学生写作Myself或者介绍My friend之类;学习School life,写作任务就是介绍My school或者My ideal school;学习Natural disasters,就让学生写一次自然灾害或者经历的一次事故;学习Seasons时,写My favourite season;学习Teenager problems,就让学生叙述自己的烦恼或者倾听他人的烦恼,给出指导性的意见或建议;学习Good manners时,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文明的礼仪,哪些是不可取的习惯等。写什么、怎么写,教师都明确给了规定,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言听计从”,否则作业不合格。这样的作文和单元主题紧密相关,但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

而日记的题材可以多样化,体裁也应不受教师的约束和限制,不按模板“照葫芦画瓢”,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个性化的创作。在日记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由思考、自由写作。在日记中,学生写下自己的思考,并且写什么、写多少也随意,在日记中还能随心所欲地发出感慨和议论,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学习Teenager problems的导入部分时,课后,一位学生在日记中用英语写下了自己对家庭的不满,这位学生在日记中哭诉:爸爸,不能再赌博了……爸爸,醒醒吧,你是我的榜样,你不怕我以后也和你一样混日子吗?……学生在日记中说自己想说的话,和日记交朋友,不仅提高写作能力,也激发他们想说、敢说的意识。

三、创设个性化的写作模式

1.尊重学生是发展的个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领路人,在日记写作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风格,不要求统一的模式和模板,应保障日记的新颖性,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长篇大论。如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就一句话:I got a“C”in the exam.叙述了在上学路上经历的一幕:On my way to school,I saw an old man lying on the street.I wanted to came up to help him.But I am afraid...what on earth should I do?显然,这个学生面对大街上躺着的老人该不该扶的问题感到纠结,这也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学生在日记中会写出真话、写出真情。

2.保证学生日记的开放性

学生的日记可以写成小诗、写成对话、写成故事等,不能对学生的日记“一刀切”。日记的体裁、日记的内容、日记的形式等应保持自主性和开放性,按照自己的写作风格而记日记,按照自己喜欢的思路而记日记,对于句子的长短也由学生自主确定。可以为了正确性而使用简单句,也可以为了日记的精彩而使用复合句,倡导学生写日记不仅仅用自己熟悉的单词,也可以使用网络上的新鲜词、热词,增添日记的活力,也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写作能力。

日记改变初中英语写作一单元一篇习作的做法,让学生天天记、天天写,形成习惯,“日记写作”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记,是提高写作水平、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摘要: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英语写作不仅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也利于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目前,初中英语写作的教学令人担忧,文章提出用日记激活英语写作教学,将日记融入英语教学的论题,论述让日记激活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几点体会。

上一篇:乡“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及“十四五”规划建议下一篇:爱,伴我成长3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