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传统文化总结(精选8篇)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远程进修,我受益匪浅。
此次进修内容大致包括:1.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旨内涵与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与传播;3.新目标新征程新篇章;4.十九大精神的学习领会与教育践行;5.汉字与中国文化6.书法—中国文化的核心;7.汉字书写新技术“三度四适法”;8.《清明上河图》和华夏文明;9.中国文画艺术欣赏;10.中国民俗文化;11.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12.青铜器的世界戏剧、建筑、古典小说、词和诗例评赏;13.《红楼梦》;14.巴金,鲁迅、冰心与中国现代文化;15.国内外教育名著导读如《爱弥儿》《普通教学法》《多元智能》等优秀作品。
现在我有几下几点感谢想与大家分享。
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它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红楼梦》、汉字---中国文化的核心等等中华传统文化,我体会颇深。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学习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三。努力践行。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道理。今天我上语文课正好讲到孔子云:“言必信,行必果”,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和“一言既出”,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不光是严格要求学生,更要切实放到自身上来。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弟子规就是人生的交通规则,学弟子规的每一句,是学它每一句话后面的存心。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更需要努力逐步改掉坏习气,培养好习惯。四.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家人在我无助的时候给我安慰和温暖。感谢领导在我事业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其实一直有人陪伴前行。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中国传统文化给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光辉灿烂的思想,绵亘不绝的历史,深邃玄奥的智慧。
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和四书五经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教书育人的前提,就要让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万事德为先,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因此,我觉得:现在的中小学幼儿园也应该把这些传统文化载入课程,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学习,真正让下一代从中悟出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那会影响到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一、大学教师文化的界定
近年来, 随着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研究的不断深入, 作为大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教师文化的研究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教师是文化的产物, 传递、创新文化是教师最基本的一项文化职能。大学教师是大学教育的实践者, 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 更是大学文化的践行者。研究大学教师文化的根本目的, 不仅是为了指明教师文化发展的方向以及教师文化对教师个人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更重要的是进行大学文化建设, 促进教师成为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和发起者, 肩负起创办一流大学的社会责任。
1.大学教师文化的内涵
(1) 大学教师文化的概念
毛连军、成容容明确指出, 大学教师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的大学文化氛围中的大学教师在长期的职业行为过程中不断汲取社会道德和其他文化因素的营养, 经过积淀、整合和提炼而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这是对大学教师文化概念较为规范和准确的表述。
大学教师文化包括教师的精神信念、教育理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教师文化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文化层, 包括精神信念、教育理念、价值取向;职业文化层, 包括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行为文化层, 包括行为态度、行为方式。这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教师文化整体。
(2) 对大学教师文化的不同理解
有些学者从大学组织文化的角度, 指出大学教师是大学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 大学教师文化体现了大学教师的价值观、治学态度、行为方式等, 反映着他们的教育思想、学术水平、师德师风, 并融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从事的各项具体工作, 对学风、校风、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有些学者则直接将大学教师文化进行分类, 从每一种具体的大学教师文化入手来阐明大学教师文化。如有的研究者从教师承担的角色等方面将大学教师文化分为教学型文化、科研型文化、管理型文化、思政型文化、经济型文化和混合型文化。在阐明具体的大学教师文化中得出, 大学教师文化是一种表现出学术性和功利性、学术权利和功利权利及理性和非理性文化差异的, 具有多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复杂多样的大学文化。还有些学者则直接从大学教师文化的特征入手来阐明大学教师文化。认为当前大学教师文化呈现出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功利化并存, 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与社会化并存, 价值目标的短期化与理想化并存。
2.大学教师文化的历史沿革
我国的高等学府源于战国时期。齐国创设了“稷下学宫”的高等学府。它是一所集教学、研究、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典型的古代大学, 其有着独具特色的组织文化, 对后世大学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稷下先生的职责是议政、咨询, 培养门人弟子出仕为官。注重争辩, 注重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探讨异常繁荣的开放、自由的文化氛围为后世高等学府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土壤。汉朝太学教育被赋予了养士与教化职能。其培养士子的教师大都是熟读儒家经籍的大师。董仲舒提出, 大师在教学时要以身作则, 行为谨慎, 讲究道德伦理, 内心修养。而兴盛于宋代的书院突出了教育和研究的职能。朱熹认为, 书院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可见, 书院教育者重视弘扬封建文化精神, 为封建社会塑造所需人才。纵观我国古代高等学府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职能, 可以说我国古代传统的高等学府教师文化注重的是“中庸”的价值取向。
到了近代, 中国高等学府开始受到西方大学文化理念的影响, 例如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思想。抗战时期, 由三校合并而成得西南联合大学, 其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治的办学理念, 使得各种学派的大师、学者汇集于此, 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自由研究。当时的教师文化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与西方的教育思想管理模式相融合的特点。这种独特的教师文化为我国现代高等学府立足于本国文化, 借鉴西方先进文化的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基本特点与现实状况
1.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基本特点
大学教师文化植根于大学文化之中, 是从属于大学文化的亚文化, 它不仅代表大学的精神和品格, 体现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 而且也预示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趋向和价值取向。大学教师是大学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 并以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履行着教书育人、服务社会和科研创新的社会职能, 与其他社会群体文化相比, 大学教师文化有其自己的特点。
(1) 传承性
大学教师文化是一种亚文化, 必然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其主文化即学校文化的影响。它是以教师群体共有的价值观为核心, 是教师在长期教与学、工作与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并为广大教师所认同的群体文化。特别是大师级教师在大学教师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们促进了文化精神的发展, 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 学术性
大学是探讨高深学问、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对学术的永恒追求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根本目的。由大学教师组成的学术团体, 坚持真理至上的价值观念, 具有共同的使命感, 遵守共同的学术规范, 并享有学术的自由和限度, 形成了大学教师所特有的学术文化。学术活动是大学教师精神世界的建构, 更是创造和表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3) 多元性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大学教师文化表现出多元性的特点。大学的类型、规模、办学思路和发展历史的不同, 其组织文化各有特色, 形成了各自的学术信念, 在不同学术信念支持下, 不同大学中的教师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追求和期望。同一所大学中不同院系的教师, 因其所从事的相同学科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使用专业化的语言, 形成了相同的认识风格, 相近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4) 导向性
大学教师文化代表着社会群体文化中的先进文化, 对大学教师自身发展、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具有导向和引领的功能。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教师文化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师的自身发展。大学教师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始终发挥导向作用。教师不仅传授知识, 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人格、价值观念等人文素养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现实状况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人类社会逐步走向以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我国的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强, 经济基本保持可持续发展, 国家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教师队伍素质在不断提高, 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比较合理, 思想、专业素质较好的师资队伍。但各个大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 主要有:
(1) 忽视大学教师的人文精神
近年来, 世界范围内现代化浪潮激发日益激烈的竞争, 使得我国各大学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大学的实用目的压倒了人文培养目的, 传统的人文精神难以立足。表现在学科设置中过度强调专业技术性, 忽视人文学科的设置。职业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主科, 而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急剧下降, 科技和人文两种学科文化的分裂趋势日益加深。
(2) 忽视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
当前, 我国多数大学在评价教师素质时主要依据教师学历的高低, 过多注重教师的文凭和学位, 忽视其文化素养如人格、品质、内在修养、道德风尚等。这种管理思想模式上的缺失使得大学教师之间弥漫着一种浮躁功利的不良风气。科研活动不是为了发现新的事实、新的问题, 而成了与职称的评定、威望的建立密切相关的途径。
(3) 忽视大学教师的结构整合
院校合并风潮带来了各院校内部教师文化传承与融合的深层次问题。在合并院校背后的各种利益、分工等冲突在日益扩大。探究其冲突背后的因素, 不难发现院校教师群体背景的差异是其深层因素。不同的院校教师长期形成的文化背景、价值理念、精神状态也大相径庭。
三、大学教师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 塑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教师文化, 满足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 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1.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的大学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也是大学教师文化建设的核心。它既重视人的自然本质, 又重视人的社会本质。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学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大学教师的需要。在大学的各项事务中,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充分考虑教师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要求, 以满足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发展等各方面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让其具有自主意识和参与精神, 全心全意为学校发展服务。
2.运用人文管理的评价机制, 营造民主自由的文化氛围
大学教师文化的形成, 需要科学的人文管理理念, 需要具有促进文化发展的长效评价机制。人文管理是科学、人本、文化管理的融合, 是以文化精神为载体, 以文化精神家园的归属为理念, 最大限度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管理方式。人文管理评价是一个对话沟通、共同协商, 以实现组织与个体共同利益的建构过程。这一评价机制摒弃了学校僵化的规章制度, 通过对话沟通式的评价, 建立诚信平等的文化氛围, 通过共同协商式的自我评价, 建立和谐、发展的教师文化体系。
3.构建人文精神, 树立教师的合作意识
人文精神是大学精髓所在, 大学教育的成功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是如何构建它的人文精神的。构建大学人文精神, 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要加强对大学教师的文化素质教育, 拓展教师知识宽度和深度,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发展大学教师的合作文化必须以改变教师传统观念、树立其合作意识为前提。教师应树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师发展观, 要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合作的意义, 即认识合作、悦纳合作, 进而养成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4.注重教育创新, 实行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首先, 要注重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要从思想上自觉确立正确的教师观、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我发展目标,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教师要树立一种开放的、包容的文化心态, 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专业对话、沟通和协调。其次, 要注重组织制度创新。大学的组织制度为大学教师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行为空间, 大学制定的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所大学制定政策和制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大学教育与学术繁荣, 为广大教师的身心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与平台, 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凝聚力和组织凝聚力。另外, 实行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 使得大学教师文化建设步入规范化轨道。我国大学教师队伍与发达国家的教师队伍相比, 在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 大学人事制度的改革应当体现培养与引进并重、竞争与激励兼顾的原则, 在教师的聘任、培训、评估和激励等各个环节, 认真贯彻落实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全面职责。最后, 实行榜样示范和岗位实践相结合, 发挥具有人格魅力、较深学术造诣和善于治学育人的名师的核心作用。
大学教师文化是一个大学的灵魂, 它对教育事业乃至社会各项事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大学教师文化建设过程中, 我们既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教师文化的核心精神, 又要辩证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的文化理念, 不断推动我国大学教师文化建设向前发展, 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平稳、和谐、科学发展。
摘要:通过对大学教师文化的内涵、历史沿革、基本特点的介绍, 针对我国大学教师文化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以加强我国大学教师的文化建设, 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教师 精神家园
有些人认为教师职业是一份很轻松、有闲暇的工作。其实不然,尤其是在我国教师专业化程度还很低的现状下,教师要承担多种社会角色,面临多方面的压力。教师每天平均工作时间远远多于其他职业者,“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在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教师为学生的成绩不得不处于高负荷运转中。这就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急剧下降,甚至产生了职业倦怠。
人的幸福感主要包括生理幸福感和精神幸福感。生理的健康舒适很重要,但它却不是仅仅通过吃的健康、住的舒服等外界条件就可以拥有的,没有健康的心理,就很难有健康的身体。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精神健康尤为重要,因为教师这一职业的大部分工作是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沟通与交流,教师精神世界的幸福与强大,是支持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柱。
众所周知,中国教师从走出校园、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很难有系统、专注地读书、学习的机会了,而变成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备课、上课、批作业,应付各种考试、检查,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哪管春夏与秋冬”,只能就靠求学时期积累的那些知识和素养支撑教学,从而一点点耗尽了自己的精神财富,终有一日猛然回头,发现自己的精神行囊已经空空如也。另外,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机制还远未完善的情况下,教师学习和充电的主动性不强,且客观上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也不允许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造成了大量中小学教师精神空虚,随之而来的危害性也明显出现: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逐渐下降,心智资源在一点点枯竭,情感系统逐渐脆弱,与同事、学生的关系日益紧张,工作效率下降,责任心下降。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对教育事业的消极作用不容忽视。
那么如何让教师提高自己的精神幸福感呢?
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但不同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人们的幸福感有差异,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提高中国教师的精神幸福感。中国人的精神幸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幸福观念的影响很大。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认为中国现代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使人们的幸福感得到相应的提升,相反,很多人感到空虚和茫然,而传统文化的缺失和精神信仰的贫乏是很多人感觉不到幸福的原因,要寻找幸福就必须重建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把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价值观融进我们的信仰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超越物质刺激,从而获得一份深厚、悠远的幸福感。
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对“幸福”确定过具体的定义,古人常以“乐”为幸福的表现。“乐”的涵义不仅包括最基本的快乐、音乐和各种美好的身体感觉,更上升到了从物质、精神的享受所得到的快乐和幸福。中国人以乐观通达、知足常乐而闻名于世。即便是世道沧桑、命运多舛,无论是社会上层的贵族官员士大夫,还是生活在底层的匠人、农民、乞讨者,多数人仍能保持心理平衡,积极追求快乐人生。许多国学典籍中都体现了“乐”这一文化,且有些学者把这种中国文化称之为“乐感文化”,并提出:乐感文化是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或者说乐感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
这就为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摆脱精神疲乏、缓解職业倦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基础。我们通过学习传统国学典籍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对人生的通达乐观以及把国家民族命运与自身命运相结合的文人幸福观,从而实现自己精神世界的净化和升华。
儒家思想认为幸福建立在外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事实上即使没有这些外在的保障,幸福也可源于内心,只要养性就可以获得幸福感,或者说外在事物所带来的“乐”只是初级的幸福,幸福感还有另一种形式,即境界之乐,一种精神满足的幸福。在追求“孔颜乐处”等理性之乐的同时也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天伦之乐。此外,儒家文化中还有对欲望节制的倡导,促使人们形成知足常乐的思想。教师这一职业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这些思想,当前我们从事的职业与其他脑力劳动者相比,确实物质待遇不高,可广大基层教师却做到了“安贫乐道”,原因皆源于此。因此,床头案尾放几本《论语》《孟子》《菜根潭》《颜氏家训》,在工作之余,小读一番,就能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修养。
中国文化中另一重要流派道家的思想中,老子说的“祸福相依”、庄子所说的“无忧之乡”,就从另一个角度帮助人们在世事艰难、人生困顿的境地中维持了乐观旷达的心态。因此,经常读一读《道德经》《庄子》,就能体会到先贤圣人们对人生、世界的看法,对自己的浮躁的工作生活也起到了平心静气的作用。
还有一种影响中国人幸福感的文化流派就是佛教思想。佛教强调个体内在的宁静和谐,认为幸福是内心的平静,是一种远离欲望、没有竞争、积德行善、无忧无虑的境界。其中禅学讲求的“悟”更是对人生、生活、机遇的偶然性的深层思索。在这思索中去发现、领悟、寻觅、感叹人生的究竟和存在的意义,也是一种人类孜孜以求的乐境。同时,佛教还重视利他行为,强调帮助他人(慈悲心)所得到的乐。我们可以从一个个幽默智慧的禅学故事中,体会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中蕴含的那些大哲理,一点一滴地积累,并变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从而成为魏书生、李镇西老师那样的教育大家。
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传统文化,炼就xx品格”。
我的话题从校训讲起。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取自《周易》,意在激励清华学子当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也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责己严,责人轻,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再如,长郡中学的校训是“朴实·沉毅”,取自《老子》、《宋书》以及朱熹的名言,意在教育学生要保住本真,不为外界物欲所动摇,且做到深沉、果敢。
我们大xx的校训是“以社会进步为己任”,取自成语“以天下事为己任”和顾炎武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校训充分彰显了我们xx人的家国情怀。
大家没有想到吧,我们学校的校训还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还要跟大家科普一下我们学校的校名。xx,其实是一种神鸟,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xx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据《韩诗外传》记载,xx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说明xx品性高洁,对吃、喝、住都是很有讲究的,绝对不吃垃圾食品,不喝有色素的饮料,不住低矮、肮脏的地方。《说文》中讲xx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足可见其品德高尚、志向高远。xx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赋予了xx很多美好的特征:美丽、吉祥、善良、宁静、有德。汉语中有凤毛麟角、人中龙凤等成语,寓意xx为“杰出人才”,我们学校投资人将学校取名为xx中学,可见其拳拳办学初心与育人 才德俱备的愿望。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80周年校庆时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同学们,你们生活在一个无比幸福的时代,但同时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虽然国泰民安,但国家统一尚未完成;虽国力强盛,但强敌依然虎视眈眈。通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校训、校名的解读,我想,我们xx学子当以社会进步为己任,为民族振兴而担当。求学于xx,希望同学们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孜孜以求,砥砺人格。
首先做一个有才学的人。天才生而知之,人才学而知之。一个人的才华和学问不是与生俱来的,惟有勤奋,脚踏实地,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智慧装扮行为,如xx般神采飞扬,展翅翱翔。
也应做一个有远见的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目光长远。着眼于未来,不断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决断能力,努力把自己锻造成出类拔萃的卓越人才,如xx般奋力腾飞,志在四海。
也做一个有格局的人,xx来仪,大方有度,卓尔不凡。大家切不可斤斤计较,也不可争强斗狠。有格局的人能包容,有爱心,懂团结,乐奉献。
还要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志趣高雅,志向远大,能涅槃重生,追求卓越品质。xx之所以能清音高鸣,光彩照人,是因为它历万重考验,经烈火洗礼。
最后,愿同学们炼就xx品格,拥抱美好人生!
英语教师工作总结小编精心推荐
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 英语教师年终工作总结 | 英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以下《中学英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由工作总结网个人工作总结频道为您提供的范文两篇,希望对您写个人工作总结有所帮助!
范文一: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勇于确立成才目标的意识,还要有勤于反思的习惯。回顾走过的这一年,特作如下总结。
一、师德为本,注重修养: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良好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深入学习了一系列文件精神,坚定了对事业和党中央的信任;继续学习师德的先进事迹,日常生活中,能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扬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关心群众生活,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注意渗透德育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坚持学习,提高业务:
1、教学方面:更新教学理念,把握教学方向。
听专家的讲座,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到新课标精神,也认真反思了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实践教学活动,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一次展示,重要的不是展示的那节课,而是准备的过程。在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
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你对课堂的理解,对教学的认识也会随之升华。而这些是我们在别人身上搬不来也学不会的。
2、继续参加各项岗位培训,为下一步人事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三、关爱学生,勤勉教学。
认真备课,不拘泥于教材,广泛查找资料,积极动手制作课件,教学中力求趣味性、教育性、针对性、实用性,为切实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着眼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如建立互助监督学习小组网络,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业分层,并通过“自读作业本”来提供学生的预习、质疑、探究、感悟能力;初步掌握在预习、上课、复习阶段所应达到的自主学习要求。
学生基础知识仍较薄弱,从这次期末考试第一块题目“积累与运用”看,失分严重,日后还应重视基础知识的运用。
一年来,我继续体验着教师这一职
业的诸多滋味:有工作的艰辛与压力,也有收获的喜悦与欣慰;有求索的痛苦,也有成长的快乐……这些就犹如一串串音符谱写着我的青春之歌。并且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年纪轻,教学经验尚且不足,还需多方面、多渠道学习、总结经验,尤其对新教材的把握还需提高,对教材的处理艺术还需锤炼。
但我相信虽然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就一定会失败,成功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
总之,我将以发展规划为基础,在实践中对其进行充实,让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在实践中拼搏,在拼搏中砺炼,在砺炼中成长。
范文二:
这个月对我来说是个特殊的起点,也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更是我人生第一次的身份转变——由一向吸取知识的学生转变为一名传授知识的教师。从这以后,我便开始了我平生的第一份工作,教师这份职业。这份工作对
我来说举足轻重,却也不乏艰辛,虽然截止目前我的教学工作不是很长时间,但是我尝到了这份工作前前后后的点滴,很难很辛苦!因为小学教育不仅仅只是教学而已,特别是我们的附小更为特殊,“五全”制学校,因此,在这里我们永远把管理摆在首位。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里将告以段落,这当中有欢笑,有泪水,有波折,有矛盾,但我一一克服,顺利完成本学期任务,现将本学期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工作
参加岗前工作培训十天,着实让我感受到我校在生活方面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程度,给学生晒被子,整理床铺,搬箱子,打扫宿舍卫生……我觉得学校能把学生的一切需求考虑的如此周全确实费心了,所以在那几天的工作中,我也确实感受到了两个字“精”和“细”。培训的另一个收获是教学方面,其实来这之前,我并未真正学生如何备课,如何上好课,所以在培训那几天才认真学习备
中学教师读书总结心得1
《教师的20项修炼》这本书个人认为是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所涉及的资料与我们每位教师息息相关,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有品位教师的一本书。文章中有太多的细节,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艺术,需要我们去追逐,去领会,去反思,去品悟.本书涉及的20项修炼,其中对我感触颇深的三项分别是教师的服饰、教师的规划和教师的宽容,下头就这三项谈自我的一点体会:
1、教师的服饰-----服饰是信任的外衣
本书反复强调教师服饰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影响十分的重要,异常强调教师服饰的细节,衣服破损、纽扣的缺少、内衣外露、穿超短裙、无袖衫、低胸衣、薄紧身衣、戴大耳环、戒指等等,一些不贴合教师身份的服饰。容易对我们这些青春萌动的高中生在不明事实的情景下造成误导,不修边幅,不贴合教师的形象要求,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眼中会大大折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大大降低。在生活中发现有极少数教师就很不注重这一点,穿衣随随便便,很不注重个人形象,望这些教师自觉改正。
2、教师的规划-----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
书中说我们部分教师缺乏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规划每一天沉溺于琐碎繁杂的事务之中,不进行自我成长的规划。这些对教师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我们要摆正心态,作好如下的打算:教师的规划可分为自我专业生涯设计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等不一样的类型。我自我在这方面没有注意这点,没有给自我制定人生规划,从本学期起,我要制定一个规划,完成自我的宏伟目标。让自我的教学和生活充满阳光和色彩。
3、教师的宽容---一种教师美德
宽容的教师,往往是自信的教师,宽容的教师,往往是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宽容证明这位教师宽宏很多,胸襟大度,证明他能屈能伸,不斤斤计较;证明他有涵养、有耐心、不急功近利。证明他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教师的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和有效手段,当然教师的宽容与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宽容不是纵容,宽松不是放松。纵容是对学生错误和缺点无原则的放纵,任其发展,不加约束。但严格要求学生也并不等于不容许学生犯错误。当然,宽容学生不等于不批评学生,而是理解在先,批评在后,是在尊重学生基础上的批评。一切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都是对学生自信心的伤害,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所以我们教师要做宽容的教师。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仅有把感动自我生命的体验融入到自我的日常教学中,这样才能不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殊荣。我深爱我的工作,我愿终身在这充满期望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
中学教师读书总结心得2
怎样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个问题很广泛,我觉得无论任何一个人都没自信说自我是一个很专业的幼儿教师,我们唯有把往专业那一方面靠近,而不会真正的做到专业。
近期经过学习《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了解了一些作为教师的专业性和技巧性问题,对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帮忙。书中介绍了专家的一些经验,以及以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忙。书中谈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是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来的。以往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着“六多”现象,即团体活动多于自由活动,教学活动多于游戏活动,室内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等待时间多,控制时间多,班级人数多。联系自我的教学,虽然今时不一样往日,幼儿教育更多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更具科学性,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我在教育活动中,因急于求成,或多或少的干预了孩子们的自由学习,有时自我说的多,而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忽视了他们的理解本事。特级教师闵传华提出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我觉得说得十分有道理,教师不是教学的主导者,不能像牵马一样,牵着孩子走,教师应当是在后面推孩子的人。
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多的去帮忙儿童,也才能给儿童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
一个教师不管她唱得有多好,弹得有多棒,也不管她的课上的有多创新,如果没有很好的师幼关系作基础,课堂上没有师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她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可是是一个人的表演罢了。什么才是好的课程,好的教育答案仅有一个,就是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听得懂的话,把教育融进游戏和生活之中,还给他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欢乐中健康的成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的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不能做控制者,必须要在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灵活的教育个体,促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向专业化方向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幼儿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具备的,“爱心”是一个教师的首要具备条件!
中学教师读书总结心得3
暑假里阅读了《教师的20项修炼》,我一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看了此书才知作为一名教师教师职业有别于其他职业,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内在要求。所以,教师要想成为有艺术、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师,就就应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就应从教育信念到教育行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素养、从共同规范到个人风格,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完善,从细节入手,好好“修炼”。教师如何修炼呢《教师的20项修炼》从细节入手,从修炼教师形象、精练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绘了有活力的教师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有志于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用“心”去读的一本书。
本书涉及的20项修炼,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三项分别是教师的德行、教师的智慧和教师的规划,以下就这三项谈自我的一点体会。
《教师的20项修炼》中的第6项修炼是:教师的德行——用德行育人。教师德行之本是善良与爱。教师对待学生的善良,是以爱心为基础的,仅有爱生如子,才可能有教师对待学生的本质的善良。有教育者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调查的结果是:“有爱心,愿意跟学生交朋友的教师”,“对学生宽容,有耐心的教师”,“知识渊博,教课教得好的教师”,“风趣幽默,有突出人格魅力的教师”等位居前列。这些都反映了教师的“德行”,也就是一名教师的道德品质、做人的品格、育人的智慧。其中“爱心”位居第一。教师德行中的爱,表现为教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善的标志。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谓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体会到,仅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之窗的盏盏烛光,完美的人生是被爱所唤起的。“问题学生”不是一天之间就构成的,“问题学生”不都是有学生自我造成的,教师在的演变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就应用爱心呼唤爱心,用真诚撞击真诚,用高尚塑造高尚。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公正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做他们学习的伙伴和朋友,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只要能够坚持用德行去教书育人,同时掌握必须的工作技巧,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并不是一件难事。
教师的修炼,其实是教师的一种内在精神活动,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炼。仅有那些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景、不安于现状、富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潜力、用心体悟教育魅力的教师,才能真正透过修炼,感悟教育的真情与真谛,收获“教育人生”的幸福与欢乐。要成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师,每个教师都就应想大问题,做小事情,都就应从教育信念到教育行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素养、从共同规范到个人风格,作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革新,从细节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教师啊,无论你是否伟岸英俊,是否靓丽动人,只要你注重修炼自我的气质,你的形象就会价值连城,只要你注重修炼自我的专业品质,你就会对学生具有百般的感动力,感化力,感召力。
中学教师读书总结心得4
读完这本书,感觉它真是一本对教育充满着现实关怀的书。
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第六部分“缺乏健康与关怀”。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同志就十分担忧当前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但他担忧的不是教师们缺乏敬业精神,也不是他们缺乏专业修养,而是他们的生活状况。此刻社会几乎已经把教师当成了神,拿很少的钱,做很多的工作,不怕苦,不怕累,朝六晚十,吃的是草,挤的是血……事实上,教师不是神,跟大家一样,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同样需要社会的关爱,同样存在自身价值实现的渴望。所以,无论是从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还是现实教师利润分配来看,还是从人性发展及人人平等的角度进行分析,社会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把教师打造成完人,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成为道德的符号或者道德的奴隶。社会各界应当以一份宽容之心真诚地搀扶我们教师走下神坛,如此,则不仅仅是中国教师之幸,更是中国教育之幸。
在该书中,作者还向人们阐述了来自改革的压力。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新课程改革等不一而是,往往教师还未从一种改革中走出来,又得去适应另一种改革,教师整天疲于奔命,而每一次改革最终都落到教师身上,使教师的身心负担越来越重。目前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课程改革,许多教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该书还指出,沉重不是教育的本质,憔悴也不是教师的本色。该书深入到“中国教师缺什么”这一问题,从不一样的层面进行追问与思考。
中学教师读书总结心得5
1977年,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写成《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这本书里所传达的真知灼见,到这天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每部分都有许多的精华,给我很大的振动,在那里,我想摘出几句来,让我们一齐细细地品读。
一、教师要做自我的主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就应有自我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务必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我的主人绝不仅仅限于做自我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我,对自我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我主人却不认识自我的个性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就应明白自我的优缺点。二是要自我选取,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我选取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并且要尽自我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我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能够这样教也能够那样教,教出你“自我”来。四是自我评价自我,自我教的好不好自我要总结,仅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
二、教师要继续学习
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务必有一桶水,可按此刻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近来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书到用时方恨少”。近一年来,在学习这一块有了大提高,便觉得自我充实了许多,自信也增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学校的发展也体现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随家庭择校就读也同样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我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务必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爱惜自我的每一根羽毛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觉得有些荒诞,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吗,并且此刻基本招工单位不是一律看简历、荣誉吗。但读完这一段话,静心细想,确实如此,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样能凭几节作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的家长们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个“口碑”很好的教师,郑校长说的第一条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你终将被时代淘汰。我觉得今后的生活就应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爱惜自我的每一根羽毛”,让自我活得美丽而开心。
四、“欣赏缺憾”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完美,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潜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潜力,这种潜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完美的。能够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五、永不放下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那些个性的孩子正是透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盼,他们或许很有期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下,绝不放下。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下。”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并且在幼儿园不用成绩去评价孩子的优劣,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期望。对于这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就应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个性的爱给个性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六、“学会倾听不容易”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必须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倾听不仅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期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务必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我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你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所以,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透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
打造教师文化名片
1. 打造精神文化:让教师有理想地工作着
广东高州中学有着悠久而辉煌的百年历史, 在一代代人的艰苦创业和辛勤耕耘下, 形成了“爱国、团结、勤奋、进取”的校训、“严、勤、实、活”的优良校风、“高标准、严要求、勤学习、苦钻研”的优良学风和勤教善导、爱校如家等一系列优良传统, 这就是学校的精神文化。校长秉承学校优良传统, 以优良传统为底蕴, 以丰富活动为载体, 以先进典范为榜样, 建立和完善“一个核心, 三线齐抓, 三种结合”打造精神文化的长效机制。“一个核心”即以党支部为核心;“三线齐抓”即党支部、工会、教工团支部三线共同负责;“三种结合”即师德教育与教师政治学习、党团组织生活相结合, 与教职工活动相结合, 与教师考核和评优、晋升等相结合。在这个机制的推动下, 广东高州中学的教师心中都有了一个“教好书、育好人”的理想, 有的要做精神导师, 有的要做阳光教师, 有的要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有的要做“学习型”教师……让教师幸福地生活在教书育人的活动中。勤教善导的优良传统不断得到弘扬, 教师“以校为家”的忘我精神远近闻名、社会敬重。学校也年年被评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 并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师德模范、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
2. 打造学习文化:让教师富有活力地工作着
教师要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离不开自身的学习充电。近年来, 学校积极倡导师生共同阅读, 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每学期, 学校都以“潜心读书、丰富内涵、促进发展”为主题召开读书交流活动, 力求使每一位教师在书的世界中寻找激情, 探寻智慧的足迹, 让教师在书香浸润中有些许感悟和启迪。在读书中, 老师深刻地感受到:阅读教育名著, 促进专业成长;阅读百科经典, 丰富升华人生。结合学校发展规划, 支持和鼓励教师在职学习, 以省市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为骨干, 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大力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报读专业对口的在职或脱产研究生班, 提高学历层次, 工作上给予照顾, 经济上给予支持。
通过这些活动, 学校正逐步形成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 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 为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精神动力。
3.打造合作文化:让教师最有效地工作着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 在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队伍, 确切地说, 就是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 有了这样的氛围, 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教师的专业成长也离不开同伴互助, 打造合作型团队, 能够让教师在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中获得心理支持、交流新的想法, 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 减轻负担, 共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工作氛围, 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校长在重新审视和促进原备课组、教研组等学习共同体的作用的同时, 努力打造积极向上、同伴互助、骨干引领的学习团队, 探索相关模式, 传承教学文化, 促进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
一是优化集体备课, 讲求实效。设科组集体备课和各级各备课小组集体备课, 将高三与高一、高二各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时间错开, 各科正副科组长要分别参加和指导本学科备课小组的集体备课。强调集体备课要做到“四个落实”, 实现“两个增进”, 即备课时间落实、备课地点落实、备课教师落实、备课内容或课题落实, 增进本领、增进团结。
二是落实新老挂钩。形成完整的传帮带机制, 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帮助新进教师、教龄未满5年的新教师更好更快地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老教师为新教师上示范课, 作教育教学指导;新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和请教, 并定期上汇报课。
三是建立听课评课指导小组。在校长的倡议下, 学校成立了由行政领导、各科科组长组成的听课评课指导小组, 负责学校听课、评课等指导工作, 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促进教师主动成长
1.构建个性化教学
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高不高, 关键要看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优化课程结构和狠抓常规教学“细”和“实”的基础上, 学校把“个性化教学”作为优化管理、推动学校改进和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 突出“一实二重三提高”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重视启发、诱导, 重视实践训练;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的教学特色, 以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指导, 构建“发掘、发现、发展” (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实施生本教育,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总结, “发现”知识的规律性, 培养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个性、特长, 提升学生的素质, 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的教学新体系, 实现五个方面 (由部分到全体, 由片面到全面, 由静止到发展, 由主演到主体, 由封闭到开放) 的转变, 落实“抓两头, 促中间”的教育教学辅导策略 (即“以生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 精心抓好尖子生的挖掘和培养、耐心抓好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用心促进中等生的提升) 。
从学期开始, 学校每学期至少开设一次“个性化教学论坛”, 让教师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教学创意。
另外, 利用校园网络, 搭建“教师论坛”平台, 增强交流与讨论, 促进教师思考, 激发教师创意, 推动教师成长。
2. 营造“人人参与, 人人可为”的教研氛围
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本领、促进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也是学校扩大美誉度、社会认可度和增强学校影响力的最佳平台和最优途径。
教研在教师心中一向是难题, 所以, 校长主张坚持叙事研究、自我反思, 加速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教育叙事来源于教师实践, 尊重教师实践, 是教师人人可以参与的校本行动研究, 由于其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关注教师的实践与反思, 因而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完善相关的操作策略, 可以极大地激发教师的内驱力,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多年的校本研修中, 校长不断尝试指导教师将自己的课题研究与叙事故事紧密结合起来, 及时记录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事件, 积累教学实践智慧。围绕个人的研究专题进行叙事案例的撰写, 将实践经验积累下来, 通过不间断的积累, 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提高个人的反思能力。同时, 学校定期组织叙事交流, 围绕着不同的主题展开互动式的研讨, 引导教师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 使教师在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
作为校长, 引领示范很必要。校长积极投身教育科研, 主持了由中央教育科研所立项的课题“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中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内容与途径的研究》和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创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发展的研究”, 这两项研究经专家组评审验收, 同意结题, 研究成果 (论文) 《构建学习实践共同体, 培养交流合作型学生》和《创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发展的研究》分别获国家级一、二等奖。目前, “人人参与, 人人可为”的教研氛围, 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一大特色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一大法宝。近年来, 学校有市级、省级、国家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23项, 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论文136篇。
3. 激励青年教师自主发展
学校现有青年教师 (35岁以下) 200多人, 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一半多, 他们的成长状况关乎学校发展的未来。为探索培养青年教师的新路子, 学校着力开展经省教育科研所批准立项的《素质教育条件下农村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课题研究。从较新颖的角度审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探索出青年教师培养要具有“剑术” (即师德、师识、师能) 和“全功” (即思想、情感、个性、人格和文化底蕴) 的新路子, 对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一定的意义。
为此, 学校开展以“练三功, 讲三课, 学三论”为核心的业务系列活动, 激励青年教师自主发展。
练三功, 就是教师要常练专业基本功、职业基本功、发展基本功。专业基本功, 如语文、数学、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 学科专业也在发展, 教材也在改版, 支持教师业余自修, 开展校本培训。职业基本功主要包括“三字一话”、“两做一写”, 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做“学生练习”, 写下水作文, 完成“学生实践” (包括实验、操作、制作) 。发展基本功包括“四技一能”, 即常规电教仪器设备的使用技术、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多媒体课件使用技术;网上信息提取技术和运用最新教育理论及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实践能力。讲三课具体说就是家常课、汇报课、实验课, 三课的成熟标志着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三论即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将之贯穿于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之中。
为此, 学校打破论资排辈的思想, 大胆任用青年教师和加大教学循环力度。每年都安排相当一部分成长得较好较快的青年教师与现有骨干教师、老教师搭配任教奥赛班和高三毕业班, 让他们在最前沿锤炼。由于有指导、得支持、受重用, 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成了备课组长、先进班主任、教学能手, 扛起了学校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教研课的大旗, 并多次获得省市级各类竞赛一、二等奖。
参考文献
[1]郑友训.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辽宁教育研究, 2003 (8) .
一、在充分研讨中达成共识
我校重视教师的精神和价值观的建设,经常就社会、教育、学校等各个层面的问题开展全校性的大讨论,以求得教师们在精神、理念、思想等方面形成自觉的认识。近两年来,我校就办学理念、教育价值、育人目标、学校文化与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新课程改革等开展了大讨论。关于“素质教育”的六场全校性大讨论,使教师们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素质教育的内涵、功能、途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为等方面有了清醒的认识;关于“我们要培养什么人”的十多场讨论,促进了教师们思考教育现实目的和终极目的以及其间的关系,思考如何改进教育现状,并最终形成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做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此目标已成为学校师生们共同的追求;“如何加强学校科学管理”的讨论,使学校的管理在清醒理性的状态中不断改进;“学生上课睡觉,老师怎么办”的讨论,唤醒和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交流了教师们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教师们教学追求的境界。
二、在扎实行动中苦练内功
1.建设高质高效课堂。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既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提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学校根据不同的教师群体提出不同的课堂教学质量目标和要求,并开展有效的评估与展示活动促进目标的达成。如针对人数较为集中的青年教师群体,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通过教学设计评比、课堂教学评估、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青年教师的课堂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学校根据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与困惑,积极开展“专题研究课”教研活动。“专题研究课”的模式主要包括:提出研讨主题(课堂中需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应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教学设计的集体研讨——课堂教学实施与观察——集体反思性评课研讨——新的教学设计……通过实施“专题研究课”这一模式,将教师的教学、研究、学习、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行一体化”。
2.开展课题研究。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领导带头、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以及中层以上干部必须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或独立承担一个研究项目,其他教师必须参与一个项目研究。课题中有针对学校发展的综合性课题《大规模全寄宿性高中管理模式研究》,有针对德育实效性的课题《网络条件下“家校二教合一”德育模式研究》,有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课题《学困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等,初步形成了内容覆盖面广、问题针对性强以及层次分明的科学合理的课题研究体系。
3.开发校本课程。学校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为此,我们在思考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原则与方法,即“三个结合”“四项原则”。学校组织制订了全面系统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根据“宽开发、严实施”的要求,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委员的课程委员会,制订了《龙城高级中学课程委员会章程》,完成了对教师申报的、累计达180门之多的校本课程方案的严格筛选与审核,其中部分课程得到了有效实施,如:“中华武术”“龙岗走向城市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在系统培训中加强修炼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学校每学年制定科学的校本培训方案,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使培训专题化、系统化和常规化。例如,学校每年对新分配来的年青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教师的学科技能培训,教师的礼仪培训等;对大部分有着5-10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进行教育信念、职业理想培训;对其他教师群体进行职业生涯评估培训,内容包括如何突破教师发展的高原平台阶段,如何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心理健康;等等。还有一些针对具体问题的特色培训,如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怎样处理学生的异性交往问题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集中与分散、讲座与座谈、理论与实践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得以快速发展,专业思想得以快速提升,教师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教师专业成长文化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在深度反思中提升境界
加强教育教学反思是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校级领导带头反思,认真梳理与总结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主动探索现代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同时,学校的每位中层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针对自身的实际工作重点和工作现状进行认真反思,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读一本教育类书籍,并写出读后感或书评。
反思带来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反思也带来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巨大变化。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我校教师的思想中,体现在教师的工作中。
五、在科学管理中确保成效
学校坚持“和谐、科学、法制、效益”的工作方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六条管理哲学,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哲学;相互欣赏、和谐致远的人际关系哲学;公平竞争、奖罚分明的有效激励哲学;恪守师德、开放学术的专业发展哲学;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教育哲学;全面推进、彰显个性的发展哲学。
学校还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形成了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例如学校制定了《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发展规划》《龙城高级中学文化建设纲要》《龙城高级中学育人目标实施纲要》,等等。科学、民主和人本化的管理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教师传统文化总结】推荐阅读:
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心得09-15
传统文化期末总结06-11
机关传统文化总结06-16
一年级传统文化总结06-21
传统文化的活动总结07-22
革命传统教育总结06-29
外国传统文学总结10-17
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10-18
弘扬传统美德活动总结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