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9篇)
1、养成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3、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引导自学 以读促悟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圈点批注 合作探究 总结提升。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课件出示):说一说,这可能是谁的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检查课前预习——我来考考你
1、字词预习检测。指名读一读,纠正字音。
2、课文初读感知。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2)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份?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
三、自主学习
(一)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
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按照提示要求填充:本文写了( )的一双( )
手。(谁的一双怎样的手)
(二)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动起你的手来。
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再读课文
⑴用曲线画出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批注。
⑵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可以用“这是一双 的手,你看:“ ”的句式交流。
2、我来为张迎善这双“手”建档案。
主人: 身份: 手感: 手的肤色
手指: 纹络: 掌面: 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 手的别号: 手的价值
3、纵观档案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
4、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年轻的张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
5、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对这双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请再次用“这是一双 __ 的手”的句式,谈谈你的深层感受。
6、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你觉得这一结尾有何妙处?
7、欣赏图片体会贡献。
四、深入探究,赏析“一双手”
1、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却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多角度的描写、语言、修辞以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2、学生汇报,师总结。
五、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
1、读了文章,你一定对张迎善同志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之情,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么请你也选择一种方式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
3、课堂总结。
张迎善是具有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张迎善的热爱、敬仰和赞颂之情。
六、作业
1、仔细观察父母亲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
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细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发现并没有将各阶段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出具体细致的要求,各类教学参考书关于教学的建议也并不完全准确具体。因而,不少语文教师并不知道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学习惯展开教学,结果常常是教了学生已会的,学生不会的却没教或者没有教好。
“单元整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组整合,实现教学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让语文教学变得灵活而开放。
这样,教师不再是仅仅关注教材中的一个一个的点,而是从单元整体出发,梳理出单元的目标,整合单元、语文教材乃至更多的语文资源,让学生获取的不再是一粒一粒的珍珠,而是一串一串项链。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任意一册的目录,都不难发现编者将每个单元的课文以不同主题进行组合,同一单元的课文大多围绕同一个主题编录。这样一来从宏观上要求教师围绕主题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学习内容,并注意前后学习内容的相互联系,力求保持每个单元的课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的单元目标、资源整合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结构体系的封闭、零散和乏味,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元整合教学就是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整组合,将精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语言积累、口语表达、习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但这个整体并不是以主题为纽带将各部分内容简单地串联和相加,而是有机地整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有机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获知的数量和获知的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单元目标和资源整合设计(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这单元包含三篇课文:《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练习6和习作6。通过集体钻研教材,课题组尝试进行这样的整合,目标如下:
(一)识字写字
1. 独立识字,认识6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 用钢笔写好“垮”“碎”“竭”等左小右大的左右结构的汉字;用毛笔学写“装”“帮”含有衣字底、巾字底的汉字。
(二)阅读
1. 朗读诗文,特别是能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语气,体会情感;
2. 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能体会诗歌表达的儿童纯真与朴素的美感;
3. 背诵诗歌3篇;
4. 课外阅读美文诗歌;
5. 体验与同学交流阅读美文诗歌的乐趣。
(三)习作
1. 能从所给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写出自己的看法;
2. 学习修改习作,正确使用添加和删减符号;
3. 画出自己习作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他人分享;
4. 找出自己习作中的得意之处。
(四)口语交际
1. 能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学习鼓励别人,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2. 能在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真实环境中鼓励同学和亲人。
(五)综合性学习
1. 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
2. 走进社区,利用手抄报、剪贴报和宣传画等向社区居民宣传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总11课时):
(一)学习《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练习6”(第一板块“处处留心”)
1. 书写练习:1课时(可分在每课时10分钟)
2. 朗读《沙漠中的绿洲》,体会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的热爱。(1课时)
3. 朗读《云雀的心愿》,体会云雀的心情,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2课时)
4. 学习“练习6”(第一板块“处处留心”)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感悟形声字的特点。(1课时)
(二)古诗《池上》《小儿垂钓》《小池》
1. 学习《池上》,懂得诗意,感悟儿童的天真无邪;学习《小儿垂钓》,边读边演,体会儿童的可爱(1课时)
2. 学习《小池》,感悟初夏荷塘的安静之美,想象《小池》描绘的景色,尝试写下来,进行景色描写练习,诵读成语。(1课时)
3. 古诗小擂台:搜集、诵读一组描写儿童的诗词,开展诵读小比赛,以赛促读。(1课时)
(三)习作
1. 学习《小池》,感悟初夏荷塘的安静之美,想象《小池》描绘的景色,尝试写下来,进行景色描写练习。(1课时,不算总课时)
2. 习作及修改: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适当描述,表达自己的观点。(2课时)
(四)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 口语交际:能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学习鼓励别人,给人以信心和力量。(1课时)
2. 综合性学习: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1课时)
3. 毛笔字练习。(1课时)
三、具体教学设计(以《云雀的心愿》《沙漠中的绿洲》为例)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与“植树造林”有关,都传递了“爱护树木”这样的环保理念。于是,将两篇课文融合在一起教,并将主题确定为“环保心愿”。
教学时间仍然为两课时,相较中规中矩的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学任务明显增多,课堂容量变大,对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来说,也需要更加熟悉文本,并增加课堂的参与度。
第一课时的教学,仍是传统的教学生字和疏通文本、理清脉络的环节。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大多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预习的时候已经能够基本自学生字,熟读课文。这些都为第二课时的深入解读打下了基础。
在第一课时的初读的基础上,教师将两篇课文通过“心愿”一词巧妙串联,阿拉伯人民和云雀一样拥有共同的心愿———“让沙漠变成绿洲”。接着开展四步教学法:
第一步,解读“沙漠”的成因。
浏览课文,分别找出两篇文章中描写沙漠的句子,分析阿联酋王国的沙漠和云雀看到的沙漠是如何形成的。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通过自读分析,很快地归纳出阿联酋王国的沙漠是自然形成的,而云雀看见的那片沙漠是遭到人为破坏的结果。
第二步,领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这个道理。
学生自读课文,从文章的主体部分归纳得出人们乱砍滥伐导致森林消失,从而造成“土地沙漠化”和“洪水泛滥成灾”的严重后果,进一步明白森林的重要性。并能通过阅读云雀回到家里后的对话,得出森林具备“调节温度,冬暖夏凉”的作用,再三体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云雀的心愿》是篇童话,语言生动,内容简单,主要以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组成,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轻松,文章条理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开展自学。所以在教学这部分的时候,学生参与度和准确性都很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阅读的成功体验,这使得教学过程能得以流畅地进行。
第三步,分析阿拉伯人民为了实现心愿做出的努力。
通过自读和小组交流,学生汇报经教师整理归纳,知道阿拉伯人民为了将盐碱地改造成绿洲,“不惜代价培植花草”并“精心侍弄细心呵护”,才有了今天人们看到的美丽的沙漠绿洲———迪拜。
相比较《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的脉络没有那么清晰,需要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能够站在一定高度思考教师的问题。这对于一部分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于是,我采取的自读配合小组交流,试图通过小组合作的讨论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通过迪拜的一组图片欣赏,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了解“绿洲”的美丽,衷心赞叹阿拉伯人民为实现心愿做出的“壮举”。同时,结合图片学习第一自然段迪拜街景的描写方法。这样一来,《沙漠中的绿洲》一文的重点解读也顺利完成。
第四步,让“心愿”在课堂响起,在心田回荡。
首先,回到《云雀的心愿》,读一读小云雀表达心愿的句子,体会它植树造林的决心。
然后,写一写。“让我们先在心里和云雀一起种下一棵树,如果要在树上挂一张‘心愿卡’你想写上什么呢?”这是一个拓展延伸题,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深刻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这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以“心愿语”的形式写下来,既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又能真正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这样的情感目标种植进学生的心田。
满满当当的一节课,从课堂效果来看,可以看到教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师生、生生、生本全方位的对话。两篇课文的整合过渡自然又巧妙,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利用教学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在实现了两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灵活用教材的目标。
最后,开展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利用信息课的时间上网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对孩子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宛如植树。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才能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小学语文体系也是一棵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系统的教材观,绝对不可一叶障目。一棵树,必须有根有枝有叶有脉络。
单元目标和资源整合实施语文课程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对于学生也是一次新鲜的学习体验。通过不一样的奔跑的方式和不一样的教学形式,无疑给师生都打开了一扇窗,通过这扇窗,看到的是师生共同努力建设起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摘要:<正>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59年写作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指“学习的进程”。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参考文献
一、借助拼音拐杖
1.前面是谁?按拼音写词,再邀他一起走吧!
qín láo()的大爷dǎlāo( )着随fàn làn()的洪水jūnyún()piāo fú()在河面上的shū cài()叶。
2.朋友还有其他叫法呢,按拼音组词进行区别。
系xì()鲜xiān()
jì( )xiǎn()
二、感知祖国文字
1.为加下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树冠(A.第一位;B.帽子;C.像帽子的东西)
三顾茅庐(A.照管;B.拜访;C.看)
2.上车可别坐错了位置哟,用“怜”组不同的词,再帮它们找个合适的座位。
①这个穷苦的小孩真()!
②我们决不能()那些恶人。
三、积累运用词语
1.朋友丢了东西,帮他补上。
循()蹈() ()砍()伐
身先()()慕名()()
惊()骇()()山()岭
2.车上来了几位拳击手,帮这几位朋友找相反的训练对手。
①我们要自觉()各项制度,决不能违犯。
②过去,张虎不爱卫生,同学们都讨厌他;现在改了,大家都()他了。
四、句子集会演练
1.趁乘车的空闲玩个“变相”魔术吧,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格罗培斯设计出最佳路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
②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为句子减肥: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会模仿吗?来一个模仿秀吧!
①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但是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践拓展
1.我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等。我最佩服的人是__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
2.班级活动遇到难题,我要求大家一起想办法,就用格言“_____________”来说服大家。
3. 从6月1日起,我国限制使用塑料方便袋。你怎样看待这一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上树掏鸟蛋,你看见了,会怎样和他对话?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评价
1.本学期,我们欣赏了竺可桢爷爷关注的________、格罗培斯设计的________;认识了《三顾茅庐》的________、孙中山的秘书及夫人________;通过《特殊的葬礼》明白了________的重要,从《苹果里的“五角星”》知道了________……收获可真不少!
2.《江南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最能引起人们遐 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天鹅的故事》完成阅读理解。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①“呆呆地”写出了什么情景?
②冰面变化的过程是:裂开一条小缝→_______ →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了老天鹅是在_______。
③参加破冰的天鹅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天鹅的声音比做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破冰场面_________。⑤为什么把老天鹅称为“破冰勇士”?
七、课外欣赏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见“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1. “枢”指门上的转轴;“蠹”是蛀。结合上下文理解“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
2. 华佗由门闩晃荡联想到了什么?
3. “五禽戏”是华佗观察了哪些动物的运动姿态后发明并编出的拳法?
4.从哪里可以看出“五禽戏”有益身体健康?
第一课时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 知识点梳理:
数与代数 一.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
①能用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或根据小数在图中图色。②能正确读、写小数。
③能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能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表示。并能让这些分数与小数互换。
④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的生活中的实物。⑤能在数轴上表示某个小数。⑥数位顺序及小数的组成。
⑦能把十进、百进、千进的计量单位用小数表示。⑧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十分位...)二.小数的运算 1.小数的加减法
①不进位、不退位。
1.2+3.4
6.6-1.3 ②进一位、退一位。
20.6+3.7
19.1-2.7 ③连续进位,连续退位。
12.75+2.25
71.13-16.55 ④位数不同。
16.3+2.75
60-2.88 2.小数的乘法
①一般情况。
2.8×1.1 ②乘数中间有“0”。
1.06×3.3 ③乘数末尾有“0”。
1.06×470 ④积末尾有“0”。
8.5×0.88 ⑤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0.49×0.9○0.49 ⑥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⑦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1.3的大小的情况下,把它改写成两位小数)3.小数的除法
①除数是整数。②除数是小数。③商中间有“0”。④商末尾有“0”。⑤验算。⑥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0.49÷0.9○0.49 ⑦循环小数。会判断循环小数、商用循环小数表示。⑧余数问题。(把一段长3.6米的绳剪成长为0.6米的小段,最多可以剪几段,还剩几米?)
⑨近似数。四舍五入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如去尾、收尾法(进一法)。⑩估算。4.混合运算。
要求:能简算要简算。先判断运算顺序,再观察数据特点,看能否简算。
1、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数点()是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
2、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左边第二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3)小数一定比1小吗()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8)0.4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
3、小数性质
(一)复习概念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1)0.6里面有()个0.01
(2)0.61里面有()个0.01(3)3.61里面有()个0.01
(4)0.061里面有()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23/1000改写成小数()
34/10000改写成小数();
3/1000改写成小数()
0.25写成分数();
0.312写成分数()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P4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
练习:63.6
×10
×100
÷1000
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是0.3(2)由0.56到0.056是()。
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第二课时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过程:
一、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将分母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
10、1/100、1/1000„„
练习:12.376÷10=()×100=()÷1000=()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练习:
2.37米=()厘米
1.46米=()毫米 5070千克=()吨
6.5吨=()千克 1吨25千克=()吨
52米4厘米=()米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练习:345670000千米=()亿千米≈()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教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第三课时
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过程:
一、1、计算
578+3864=
178X26=
2、简算
25X12
514-389-111 87X201
125X88 66X99
28X3+28X5+2X28 25X47X40
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第四课时
总复习——三角形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2、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活动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填空:
1、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和()个顶点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三类
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
(三):计算
1、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
2、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5、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2)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按角分:
(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以下几个问题:(1)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哪种三角形?(看角)(看边)
(2)不管哪种三角形,最少有几个锐角?最多几个直角?最多几个钝角?为什么?
引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得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知识解决什么问题?(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引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4)小组补充: 三角形——按角分:(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按边分:(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以下几个问题:(1)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哪种三角形?(看角)(看边)
(2)不管哪种三角形,最少有几个锐角?最多几个直角?最多几个钝角?为什么?
引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得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知识解决什么问题?(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引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8、即时练习。(1)我会选。
①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②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三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A.600
B.1800
C.800 ③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0,顶角是()A.600
B.1800
C.800 ④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⑤以下哪一组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
A.4dm 3dm 5dm
B.8cm 2.5cm 3cm
C.6m
2m
4m 填一填。
从下面小棒中,挑选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边长可能()、()、()。1.5cm
1.5cm
3.5cm
4cm 2cm
2cm
3.5cm
4cm 2:下面的说法对吗?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长方形是特殊的梯形。()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正方形时平行四边形
()
第五课时
认识方程
教学内容:北师大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1、在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梳理与强化,使学生能用字母表示生活中的问题。2、能运用方程的概念辨析方程.3、能结合具体情境列出简单的方程。
4、能根据加减法、乘除法部分之间的关系灵活解方程。并弄清“求方程未知数所表示的数的过程”就是解方程。(还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重点: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教学难点:解方程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按要求写式子。
1、四年级有X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15人,三年级有(人。
2、长方形的长30米,宽ⅹ米,面积是600㎡。4、50减去5,再加4ⅹ,得61。5、16盒牛奶共花了y元,平均每盒牛奶元。
6、一辆汽车到站时,有5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还剩15人,车上原有ⅹ人。
7、X的6倍减去2X等于64。比较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相同点是:都含有未知数。
师:它们可以分为几类?
一类: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另一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四、解方程(强调解方程要验算)
6ⅹ-2X=630ⅹ=600 解: 4ⅹ=64
解:ⅹ=600÷30
ⅹ=64÷4
ⅹ=20
ⅹ=16
50-5+4ⅹ=6ⅹ-5+8=15 解:45+4ⅹ=61
解:ⅹ+3=15
4ⅹ=61-4
5ⅹ=15-3
4ⅹ=16
ⅹ=12
ⅹ=16÷4
ⅹ=4
五、列方程解答:
王老师买了一个足球和6个排球,一共花了470元。一个足球的价格是80元,一个排球的价格是多少元?
六、你知道这一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吗? 1 用字母表示数 2 会列方程解方程 3会判断哪些是方程 4 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5 解了方程要验算。用数学解方程要写“解”和“设”(2):下面哪些是方程,请听要求完成;是方程的它后面打上(√)(ⅹ+3ⅹ>56
()y÷16
()4(a+b)=64
()3ⅹ=13()36+4=40
()(3):解决问题
1.商店有胶鞋、布鞋共46双,胶鞋每双7.5元,布鞋每双5.9元,全部卖出后,胶鞋比布鞋多收入10元。问:胶鞋有多少双?
2.某建筑公司有红、灰两种颜色的砖,红砖量是灰砖量的2倍,计划修建住宅若干座。若每座住宅使用红砖80米3,灰砖30米3,那么,红砖缺40米3,灰砖剩40米3。问:计划修建住宅多少座?
第六课时
总复习——位置与方向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 复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复习过程:
1、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
2、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4、画路线图
注意:在描绘路线图的时候要注意确立坐标,并且坐标不止一个,走到哪就要在那个地点确立目标,并且在每个坐标里要找对方向 幻灯显示: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一、学期教学目标
(一)思想教育目标: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情趣。
(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
1、能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认字240个,写字20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3、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教材分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能借助字典或有关的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教材分析。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6、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做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7、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读书笔记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加强阅读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学习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表现事物的,并从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五)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培养学生通过理解和想象,把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画的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具体体会每篇课文清晰的思路。
3、按照“预习”和“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提出几个感兴趣和不懂的问题,通过与同学讨论解决。
4、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总结积累说明事物的方法。
(六)教学关键: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班级概况: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其中男生有23人,女生有18人。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200多个。
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会读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教材分析,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认识过渡句和过渡段,分辨文章的详略。会读新闻报道,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点。记一件事能围绕中心写具体。能根据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能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能抓住特点写景物,能运用过渡句。会写板报稿。听清录音,复述要点。能围绕中心说一段话。能向全班同学说一则新闻,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了解革命战士为了人同的革命事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严格遵守纪律的崇高品质。感受人民的好干部热爱人民、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培养勇敢诚实、勤奋好学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憎恨剥削制度。
大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个性淳朴。从语文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日渐扎实,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对一些简单的抄抄写写的作业都能较认真地完成,但要求动脑、动手等思维性较强的题目大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所以应付了事,个别学生作业书写不够整洁;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阅读习惯差,知识面狭窄;表达能力弱,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差,作文篇幅短,内容空,读起来干瘪无味;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采取的措施:
本学期是小学生作文的第四个学期,我将继续以端正学习态度为突破口,以增强阅读量及作文面批为重点,重视表扬鼓励,扎实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狠抓两头带中间,对学习吃力的学生多做思想工作。经常与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平时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身体、表现;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分析其思想动态;关注点滴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经常同家长联系让家长和老师携手共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争取更好的成绩,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相信,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将不同层度地受到了教育,有一定的进步。本班中还有二、三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学期我打算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抓起,注意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其积极性,形成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
编写理念
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着眼于习作要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也就是说没有写作动机,就谈不上写什么,怎么写。所以从一年级就关注学生写作的这个基本矛盾,让学生学写字,抄写句子,大量背诵,重在积累,是为学生习作作储备的。教材编写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写作动机,解决学生没啥可写的问题,在三年级习作过程中,许多老师感到教材在习作上没有任何的习作技巧的要求,觉得习作无序,感到很困惑,实际上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先使学生愿意写,有啥可写,不要让学生一开始习作就加上一些束缚,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习作的兴趣。传统教科书注重习作“技能”和“技术”的指导,大讲特讲,一味灌输,结果学生生搬硬套,文章千人一面,失去了灵性,久而久之,学生厌倦、畏难情绪与日俱增。从培养表达能力的角度看,写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劳动,不能简化为“制模--铸造”这样的过程。学生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能学会把文章写通,既而把文章写好。
三、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
(一)生字新词和句子的学习
一、二年级基本实现独立识字,三年级基本实现独立学词,四年级上学期学习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精彩句子,一至四年级背诵古诗文、名言警句,第八册后不再单独提这方面的要求,第八册仅给以一些简单的指导。教学时要抓好两点:
1.学生是否养成了认真自学词语句的习惯。
2.检查(老师查,学生互查)自学的效果。
有人担心,如果不做统一的指令性的要求,怎么应付各种考试。我们认为,对待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从改革评价入手,不能脱离语文实践需要、不顾学生的差异搞题海战术;另一方面,假如学生真的自主学习(并没有超出他们可能达到的水平)了,学习只会更有针对性,更省时,更有效。教师要充分发动学生,从培养兴趣、学会方法和养成习惯三方面着手。
第八册字、词、句的学习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不再提统一要求,而是逐渐趋向根据学生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学。这个目标主要通过记摘录笔记的途径来实现。摘录笔记必须写,经常写,随时写,要养成习惯。“语文天地”中的第一项就是“我的摘录笔记”,语文教学彰显工具性,摘录的重点在语言材料,主要是生词佳句和名言警句。摘录有用的信息资料可以另设一个摘录笔记本。帮助学习生字新词之外,摘录笔记还能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把它作为评价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
评价字、词、句的学习掌握情况,一是识字保底的部分还需要有统一的测试,思路与前几册相同,但权重应有所下降;二是这一阶段使用汉字的问题凸现出来了,应结合阅读、习作活动消除错别字,不应走加大练习量的老路;三是要结合语文实践测试独立识字和学词学句的能力,巩固提高多种识字学词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习惯;四是名言警句、佳作积累的权重不能低于三年级。
(二)阅读
本册教材共有27篇主体课文,篇目较少,篇幅不长,但自读课文的篇目较多,阅读量较大。课文内涵丰富,文化含量加大,弹性内容增多,阅读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师生深入开掘。
第八册将有一个新的阅读要求:
1.如何提问题更能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的大体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3.如何通过阅读背景材料帮助学习课文?
4.如何写好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
5.初步学习古文的方法是什么?
6.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于这些阅读教学建议的方法与策略,散布在教材不同的单元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其它关于阅读的选择、浏览、发散思维等方面的教学我们安排在后边的四册教材中教学。
如果我们把现在关于阅读教学的编写思路与以往教材的编写思路对照一下,就会发现这样几个明显的主要特点:
1.不求一下子学深学透,而看重积累,积累名篇佳作于心底。
2.不是传达教师、教参编写者阅读的结论,而是教会学生自己去阅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阅读的良好习惯。
3.不为统一思想认识,统一表达阅读体会的语言,而是为个性化学习开辟广阔的空间。
本册教材相对于过去几册教材而言,童话、寓言、儿歌等文学体裁的作品比例减小,相对的增加了新闻类的题材、说明性的题材、议论性的题材等等,初步看来,好像儿童的趣味性降低了,事实上我们这样选择,是基于以下因素:
1.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要求他们的阅读视野不断扩大,阅读口味多元化;
2.从培养未来合格的现代公民而言。他们必须具备全面的阅读能力,而说
明性的题材、新闻性的题材、议论性的题材都是一个现代公民必须要接触并且学会阅读的材料;
3.从本套教材培养的学生的阅读素养与能力而言,他们已经完全具备了阅读多样化题材文章的能力。
总之,我们认为我们要尊重儿童的阅读趣味与阅读喜好,但是必须提高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迁就他们的阅读口味。因此八册的选文仍然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我们要求老师细细体会编写者的编写意图与设计目标,创造性的开展教学与使用教材。但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较少,只是保底的练习,学生发展比较好,教师调控能力比较强,可以不受这些题目的限制。“金钥匙”依照《课标》要求,提出了不少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和习惯。(见前表)但这些“点”未必与学生发展的轨迹合拍,如果僵硬地按照这样的“序”“渐进”,可能会束缚师生的发展。建议教师先通读本册教材,把握全册要求,根据教学双方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灵活安排。“金钥匙”的教学要适时适度,相机而行,可以安排在课文学习之前、之中、之后和自读之后、交流讨论之前进行,不能等到课后思考题或“语文天地”时才进行。作为言语活动,要狠抓听说读写实践,将“金钥匙”的要点转化为学生的体会和行为,万不可将其当作知识点传授。
语文基础知识是为学习语文服务的,完全避开不利于语文教学,但不能太多,教师要把握好“度”。总的原则是“有用”“精要”“好懂”,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学以致用。要注意把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同各种学习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淡化段落教学,强调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重视复述,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在强调朗读和默读的同时,学习略读;要整体把握全册和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通盘考虑,融通安排,特别提倡单元备课。
阅读评价的重点在积累、情感体验、独立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方面。情感体验的评价应与朗读、课堂交流、习作的评价结合起来,独立阅读能力的评价不要企图一步到位,要按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逐步到位,阅读习惯的评价应放在平时进行。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牵涉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思维培育、习作美育、综合实践等多项内容,要认真制定教学策略,及时研究教学得失,为此,我们积极倡导教学反思,建议教师课后及时不断地撰写教学札记和随笔,通过校本教研,借助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尽快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成熟,获得高效。
(三)习作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套教材一贯注重使学生愿意写,有的写,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为了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习写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教材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上两段话引自《课标》)”在这一方面,截止到第八册,教材所做的指导有:
修改的习惯(三年级)
修改的方法(四年级)七册:自己大声读;请别人提意见
八册:冷处理
修改的标准(四年级)七册:有根有据;有情有意
八册: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条有理
教材提出了许多习作的“点”,大体上分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加上从二年级开始要求写的日记,引导习作与生活结合。学生可以动笔的机会很多,教师不应要求学生一律完成,而应当允许学生有所选择。“笔下生花”栏目中提出的习作题,既有写真实的,也有写想像的,“这样既求同又存异,让学生在选材方面既有所依托,又有很大的自主空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依据《课标》展现的一种创意。(教材审查委员会评语)”请老师认真领会编写者的意图,不要加重师生的负担。
除此而外,阅读习作还有新闻方面的内容,这与二年级三年级对读报的指导是一脉相承、并呈阶梯式提高的。
升入四年级,愿意写、有内容写仍然是学生写作最基本的矛盾。本册教材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强调习作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与日记结合,引导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学会表达。除在阅读教学和课后思考题中安排续写、仿写、补写等小练笔,读中积累领悟,及时揣摩写法外,还在“语文天地”中设有专门的习作训练题--“笔下生花”,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践能够与单元文化主题整合起来,使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写,通过写作进而提升阅读等实践活动的水平。
写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劳动,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反复多次,才能写通写好。从学生学习心理看,习作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已知经验、情感世界和想像世界出发,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相机诱导和指导。话题作文大致有写真实和写想像两类题目,写想像的事物容易,写真实的事物比较难。我们建议:
1.可以在列出的题目中自由选择,老师要适时地点拨引导,不要让学生一学期总写想像内容;
2.四年级学生必须练习写真实的内容,可以写长写短,可以成文,可以只是片断,题目也可以自己拟定;
3.修改,对提高表达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册教材安排了专项内容。教师要特别重视修改,把它看作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重视修改,尤其是当堂修改,在交作文前再读再改,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要少点理性分析,多做具体指导,每学期保证对所有学生面批一次。
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作品,需要交流,需要自己或相互修改,作文课是必要的,要把习作看作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整体安排教学活动,不能把它单独提出来。文章的写作也应限时完成,尽可能当堂完成,因为快速作文利于增强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但作文课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处理:该上就上,上半节或一节,与综合性学习一起上等,都可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四)口语交际
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呈现出空前的活跃状况,学生彼此愿意交流,有自信,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不少地区和学校的学生能够合作学习……这都是应该肯定的可喜现象。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材第八册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交流。
1.做讨论的主持人,使交流能有组织有方向地进行。
2.与不同意见交流(态度;认识)。
3.做讨论小结。
有些项目,与前几册似乎有重复,这体现了滚动式前进的理念,教师应该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比如做讨论的重点发言人,第七册笼统地提,第八册应该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并组织学习伙伴围绕重点发言人的发言展开讨论。
本册教材在交际能力、交际质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集中体现在:
1.做重点发言人;
2.做讨论主持人;
3.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等,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对方意识,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
口语交际指导,应当贯穿全学期,螺旋上升。要组织好不同意见之间的辩论交锋。可以先分小组,在比较小的范围内辩论;可以分正方反方,各自推举重点发言人辩论;还可以全班集中讨论。言语技能是在言语实践中获得的,不能因为难就回避,全学期重点议题必须在班级范围内讨论。交流讨论看重的是学习过程,不能只看重结果,做不好没关系。不必追求把讨论中暴露出的所有问题都讲全讲透,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最有价值的议题引导学生交流。
(五)综合性学习
前三年综合性学习教学重点在于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从第七册开始,要求学生有计划地行动,首先是制订个人活动计划。第八册学习制订小组活动计划。计划不仅是一种实用文体,它涉及目标、想像力、行为、对时间的支配、人尽其才等多方面的元素。
有计划地做事,才能从有为提升至自为。
综合性学习活动可大可小,八册仍然本着这样的精神来安排。教师应当结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考虑到教学时数,全学期大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应掌握在4次左右。
随着年级的增高,活动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要整体安排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间,整体设计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把“语文天地”的活动与主体课文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畅所欲言”的内容,组织好,可能是一次辩论会,也可能是一次故事会,或者演讲会,可以视为一次大的综合性活动。
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实效,要注意以下四点:
1.活动不能规模太小或太大,太小太大都不能体现综合性;
2.学生应是活动的主体。本领是练出来的。为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琢磨、研究和讨论,自己去碰钉子,自己去总结经验教训;
3.简化程序,防止形式化。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越过的环节坚决地越过去;
4.就地取材。客观条件不是决定的因素,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应当有明确的目的;应当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典型,用典型带动全体;对学生的评价,要予以指导,要目标集中,重点突出,有针对性。
一、解析教材, 设定目标
“世上本无鬼, 庸人自扰之。”《活见鬼》一文所要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浅显而又深邃的道理。那么,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的过程中, 自主、能动地研读、品读、美读文言文, 理解文章基本内涵呢?体会文言文学习的乐趣就成了首要任务, 也是教学的重点。而在趣味盎然、层层递进的解析诵读之后, 学生能否对文章结尾处“二人相视愕然, 不觉大笑”展开丰富多元的解读, 自觉树立“破除迷信、讲求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便成了教学的难点。
就此, 教学目标可以设定如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力争达到“熟读成诵”;2.读议结合, 在情境延展与反复诵读中探究文言字句的意思, 感悟寓意;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培养诵读、积累文言文的兴趣。
二、浓妆淡抹, 教学相济
目标的达成需要依靠合理有效的环节设计。在对教材研读、解析的基础上, 我进一步提出了“兴趣先导、研读入境、浓妆淡抹、教学相济”的教学理念。
(一) 制造矛盾, 直视中心。
开课伊始, 我便提出学生极为感兴趣的问题:你见过鬼吗?鬼是什么样子的?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之间其实存在着必然的矛盾:我们谁都没见过鬼, 然而对于鬼的样子却了然于心:青面獠牙, 来去无踪, 出没间妖声缭绕……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 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我们心里有鬼!“心里有鬼, 遇事就会疑神疑鬼”, 这是文章传达的浅显寓意, 也是上演这出闹剧的根本原因。在开课之初, 让学生做好这样一种心理准备, 不仅可以引发学生阅读的期待, 而且可以拉进阅读主体———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实现阅读教学“做文中人”的教学理念。
(二) 深情范读, 整体感知。
文言文教学尚处起步引领阶段, 教师的范读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文言词句之美, 韵律之和谐, 意味之深长, 能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激发学生自主读文的兴趣, 拓展学生对文本丰富多元的解读。
为此, 导入之后, 我并没有让学生直接读文, 而是先进行了范读。在范读过程中, 要读出古文的抑扬顿挫, 读好人物情绪变化的关键词句。然后, 再让学生充分练读, 全凭意会去猜测大意。这正实现了自读文章时的整体感知。而学生仅凭意会去理解文章大意, 难免有对文言词句解释不当之处, 这恰恰又为下一环节的“研读、品读”提供了契机。此处可谓:教学相济, 教为浓妆, 学宜淡抹。
(三) 文白对译, 感悟精练。
文言文中译文的出现有两个目的:一是做好工具性的帮助理解, 二是做好人文性的对比赏析。在此, 教师要把握好“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 对于译文能用则用, 该用才用。什么时候能用?学生需要准确的解释, 教师需要牵引过渡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在文白对译的过程中, 体会文言词句的精练与传神, 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划出文言文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 反复诵读体会。此处教渐淡抹, 学愈浓妆。
(四) 适度拓展, 内化情感。
本篇课文短小精悍, 借小喻大, 寓较深之哲理于简单故事之中, 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文中的思想精髓“古为今用”, 真正让文言文教学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 在课末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1.故事的结果怎样? (用古文回答更好) 2.此时这两人明白了什么道理?他们会说些什么话?通过这些问题, 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 回答的问题不落俗套且更丰富了, 当然让学生“不迷信有鬼, 不疑神疑鬼”这一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游戏规则:随机请一学生(女生)上前,让她请上自己要好的男生,上来手拉手。再由该男生请上要好的女生,继续拉手。以此类推,请上自己要好的异性同学。最后全班同学绕着桌椅外围,拉手围成一个大圆。
2. 师生问好后,请学生说说玩游戏的感受
生: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大家团结一致。
师:讲得非常好。
生:这个游戏让人玩得很害羞。(生笑)
师:第一次玩嘛,总有点害羞的。
生:我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和男的手拉手,这样不太好。
师:没拉到过,下次多拉拉。
生:有点恶心,但为了玩游戏豁出去了。
师:豁出去就好了。
生:我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看到了大家的害羞。
师:这个游戏会有很多的启发,但是现在大家还没想到,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之后,我再请你们说一说,你们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3. 直接入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师出示课题:大自然的启示)
师:一起读。(生齐读课题)
师:谁来说一说“启示”是什么意思?
生:它的近义词是“启发”。
师:对。
生:通过某个事物使人们发明、创造些什么东西。
师:想到些什么东西,对不对?非常好。
师:再增加点难度,“启”是什么?
生:启发的意思。
师:“启”就是“启发”的意思?猜吧,我估计你们都不知道,那就猜吧。
生:“开始”的意思。
师:为什么这么说?(该生接不上)你是从哪个词语当中想到的?
生:启动。
师:“启动”就是开始的意思。
生:道理。
师:道理?不对。
生:事故。
师:不对。所以很多时候,一个词语的意思我们是知道的,但要去想一个字的意思就不知道了。“启”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生:发现。
师:也不对。老师告诉你们,“启”的意思就是“打开”。喝酒的时候有一个“启瓶器”。“启示”连起来就是“启发”的意思。
4. 明确学习要求
师:怎么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看要求,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呈现略读提示语,请一生读要求)
师:学习这篇课文有两个要求,第1个要求是——
生:说一说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师:对,这是第1个要求。第2个呢——(标画两个要求)
生:画出自己感受深的语句,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它们抄下来。
师:你有一个字读错了。“画”,我们南方人都读“划出划出”,其实是错的,应该是——
生:画出。(生齐读)
5. 感知内容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要求,在屏幕上。
(生先自学,然后教师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过程略)
6. 认读新词
师:了解了主要内容,再来看一看生字和词语。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师:这里有个词语“遭殃”,“殃”是什么意思?又靠猜了。(生猜)
师:破坏,猜错了。
生:灾难。
师:猜对了。今后要多预习,特别关注每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7. 理解课文
师:森林遭了什么殃?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把森林遭殃的这段话用笔画出来。你到前面来画。(呈现《“打扫”森林》的课文,请一位学生在白板上画,利于后面校对)
师:对不对?(该生画出了第3段)
生(齐答):对。
师:我们一齐来读一读。(生齐读所画段落)
师:老师有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这段话中把什么比作扫帚?
生:把干枯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
师:讲得非常好。谁再来讲讲?
生:把干枯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
师:第2个问题,为什么要把它们比作扫帚?(稍等待)来,这位同学。
生:因为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师:所以——
生:所以把橡树和菩提树比作光秃秃的扫帚。
生:这样更表现了森林遭了殃,菩提树和橡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师:你是这样理解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样才能体现害虫的破坏力大。
师:才能够体现出来,是这个意思对吗?还有没有?你说。
生:因为森林里没有了那些脏东西,像枯枝烂叶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现在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所以作者把它们比作一把把扫帚。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课题,“打扫”森林,“打扫”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生:它代表反义词。
师:反义词什么意思,就是不打扫?
生:破坏的意思。
师:你觉得是破坏森林。好的。
生:“打扫”有特殊含义,它不是真正的“打扫”森林。
生:加双引号含有贬义的意思。
师:就是不好的意思。现在再来想一想,为什么把它们比作“扫帚”?
生:因为林务官一打扫,那些树一片叶子也没有了,所以把光秃秃的树比作扫帚。
生:因为林务官已经破坏了生态平衡。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快速浏览第5、6自然段,找出这两段当中的一个总起句,把它画出来。(师出示要求)endprint
师(巡视,指点):总起句,不要拿起笔就画,想一想。画出一句。
师:请一个同学读出来。
生: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有些同学画到最后去了,老师提醒了之后就画对了。“总起句”是在前面的(白板中红线慢慢标出总起句),开始的时候写的这句话叫“总起句”。有的同学画到第6自然段去了,那个不叫“总起句”。今后一定要听清楚老师的问题。
师:我们来看这句话,“原来”(白板上红笔圈词),这个词语是针对哪句话来说的?联系上下文来思考一下。
生:第4自然段中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师:对,“原来”是针对上文的。
师:“互相联系” (红笔圈词)针对哪里?
生:针对下文。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4人小组合作。合作要求,请看大屏幕。
师:比如说“枯枝败叶”,它和“土壤”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师边讲解边示范画法、写法)它是“土壤”的“肥力”。“枯枝败叶”还与什么有联系呢?“土壤”又与什么有联系呢?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纸,4人小组一起完成这个作业。写得越多越快越准确,越好。你们有5分钟的时间。开始。这条线(白板时间线)没了,就结束了。画好了,可以贴到黑板上。(生小组合作。组长张贴合作单)
师:我们叫下面的老师也来参与一下我们的学习,好不好?选一个老师上来,选一个小组汇报。(一位教师主动上台选了一张小组合作单)
师: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1:我们小组认为“枯枝败叶”对“土壤”有肥力作用,它们也是有些动物的食物,动物也会为森林提供生态平衡。(学生对着思维导图讲解)
师:你们觉得这组怎么样?
生:很好。
师:鼓掌。请你选一组。
生2:我们组认为枯枝败叶可以让土壤增加肥力,土壤为大树提供养料,大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供养人类,又为小鸟、动物提供栖息地,小鸟为大树捉害虫。(学生对着思维导图讲解)
师:好不好?(生主动一齐鼓掌)再选一组。
师:(对生2)你觉得比较好的选一组。放投影上。
生3:我们组从灌木联想到害虫,从害虫联想到天敌,由害虫又联想到鸟类,由鸟类联想到树木,从树木联想到土壤,从枯枝败叶联想到肥力,从兽类联想到栖息的地方,从兽类还联想到隐蔽的场所,从栖息的地方联想到昆虫。
师:这个同学的表述有个问题,没有讲清楚,对不对?你们组有没有人能讲得更清楚?他就讲了一个词“联想”,关系没有讲清楚。你来,能不能讲清楚?
生4:由兽类联想到灌木。
师:又“联想”了。
生4:兽类在灌木丛里有隐蔽的场所,有栖息的地方。灌木丛里有害虫,就有鸟类来制服害虫,还给树木捕捉害虫。树木吸收土壤的肥力,给人类提供氧气,枯枝烂叶提供肥力给土壤。
师:先回去吧。这张图主要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两个上来的同学都讲不清楚?
生:没写清楚。
师:对,他们把作用也写进去了,“鸟类”“昆虫”“栖息地”,“栖息地”应该写在横线上就非常清楚了。这张图虽然看起来很漂亮,但还需要修改。下课以后可以修改。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一起读一遍。
师: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学习下一篇课文《人类的老师》。你自己先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然后找最要好的同伴交流,这次不限男女。时间是3分钟。
(学生自学,找同伴交流。教师巡视、倾听,发现一个没有同伴的孩子)
师:你们一起好不好?
师:时间都去哪儿了?都花在学习上了。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要求是说说你的同伴怎么说的。(引导互相倾听)
生:啊?(略显意外)
生:我的同伴是这么说的,“如果没有这些动物启示我们人类发明这些、创造这些,我们的生活不会这么多姿多彩”。(师示意自由传话筒)
生:我的同伴说:“人类要从大自然中学习,从大自然中发现。”
生:我的同伴说:“大自然中的奥秘是很多的,所以,我们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师:同学们都有很多的感受,很好。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
师:你自己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得到了哪些启发,结合课前的游戏,重新思考一下有哪些启发。
生:我知道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生:我们必须团结友爱。
生:我们认为的枯枝烂叶也有用处,不能随意清理。
师:我记得你刚才说“有点恶心”,现在觉得刚才的游戏有没有意思?
生:还是有点。
师:会不会比刚才好一点?
生:好一小点。
生:我知道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我们人类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一些东西。
师: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互相联系,我们同学之间是不是互相联系的呢?我们同学是不是应该联系在一起呢?
师:最后做一个作业,把老师提供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图画出来。画好的就下课。
学校班级姓名
1: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衣衫褴褛:
姗姗而去:
无动于衷:
2:“春天到了,可是………”沈略了什么内容?诗人为什么不写出来?3:修改病句
(1):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老师爱戴学生,学生尊敬老师。
(3):通过参观学习,收获很大。
4:先解释带点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怜:小:
(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古诗中有很多带花的诗句,请按要求写出带有下面花的诗句。
(1):桃花
(2):杏花
(3):红杏
(4):荷花
(5):梨花
(6):梅花(7):葵花6:古诗中有很多数字,给下面的诗句填上合适的数字,并写出作者和诗的名字。
(1):()个黄鹂鸣翠柳,()行白鹭上青天。作者:(2):竹外桃花()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作者:()诗名((3):南朝()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作者:()诗名((4):()个星天外,()点雨山前。作者:()诗名((5):城阙辅()秦,风烟望()津。作者:()诗名(7: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乍”的读音是,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乍”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四种,1:刚刚开始,起初。2:突然、忽然 3:张开 4:姓 “北风乍起”应取第“乍翅” 应取第“乍开的花儿”应取第种解释。8:排列句序()湖当中,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几只游船正在上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湖岸边,垂柳成行,知了叫个不停。一阵微风从湖面吹来,好凉爽啊!()青龙湖的景色可真美啊!()星期天,爸爸带我到青龙湖去玩。()在湖边的浅水里,十几个孩子正在游泳、嬉戏、打闹,玩得真开心。9: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萎缩----精致----短暂----繁华----宽阔----褴褛----快乐----匆匆----粗糙----稀奇----迟钝----生疏----冷静----温柔----美丽----高尚----1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强----伸展----依旧----代
表----整理----荒芜----新鲜----陶醉----恐慌----清脆----爱惜----捏造----多姿多彩----照料----夸奖----漂亮----11:“一双手”这篇课文描写“一双手”紧扣一个“手如此奇特的原因是,从而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手的皮肤呈;形状;一根手指。写手大用了一个和三个数字;写手硬用了一个比喻,一个衬托,;写手裂写了一个特征。1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世()名汗()浃()()定()若(相觑()名()妙得()忘()()开()笑()出()外()机妙()丢()弃()狼狈(眼()金()过河()桥路不()遗()星戴月()转乾坤弃暗()明一()千金()兵买马()退堂鼓()倒是()()生()死()飞()舞金玉()畅所()仗义()()腑之()言()()言()()词()()词七()八()郁
郁()莫()一()不()余()()纷()彩经()不()
生机()灿()多()()踪()影()名()替
闻所()()奔()走()面()方()实实()定自()莫()其()人()马()()从()降 得()忘()()开()笑()出()外()机()算()心()料()名()替闻()未()寡()少()翻()覆()()老()幼调()遣()手()足()风()露()()呼()应()分()裂()零()落()平()稳()姿()态()言()语()锤()炼 颠()倒()()拼()凑()紫()红双目()明()树()花衣()褴褛头发()白()言()()言偃旗()()不留()()莫衷()()()()不衰美不()()慵倦()()含()待放 斑斓多()丢()弃()策马()()()()而过 才华()()()()如生振聋()()()()长逝 13:一字多音字组 圈juan()差cha()了le()缝feng()
quan()chai()liao()feng()空kong()熟shu()给gei()朝
zhao()kong()shou()ji()chao()
康()跋()碑()龄()术冲chong()相 xiang()横heng()落()la()慷()拔()啤()铃()述chong()xiang()heng()()luo()亿()饭()狠()尊()觉jue()藏 zang()相xiang()分fen()jiao()cang()xiang()fen()倒dao()禁jin()幸xing()彼bi()dao()jin()xin()pi()
传chuan()乐le()zhuan()yue()14:根据意思造句 骄傲(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
骄傲(自豪)究竟(到底)究竟(结果)15:用虽然……..虽然………可是……造句16:比一比,组词语
灰()遗()昔()膜()逝()恢()贵()惜()模()浙()伸()忆()审()唉()凡()挨()帆()
磨()彼()摩()波()
帆()浆()帐()桨()促()宣()捉()喧()
增()娇()赠()骄()
返()栽()裁()遂()逐()第()递()婪()禁()眨()泛()恨()操()躁()损()员()汪()旺()衰()衷()唱()昌()遵()果()裹()痕()狠()澡()躁()泳()咏()汁()枝()
拾()财()杏()旋()竖()
恰()柴()李()族()坚()
纹()迁()涂()涛()()空气()湖水()歌声()游鱼
()地位()春风()精灵()天空
()棉被()奔流()春潮()声响 功()
蚊()纤()途(攻()
著()杉()班(陶()
者()衫()斑(淘()
询()醉()窄(只()
旬()碎()昨(织()
乞()愁()努(曲()
企()仇()怒(屈()棉()竭()暗(()
绵()揭()黯(()僵()蘑()暗(()
疆()摩()黯(()
17:在括号里面填上恰当的词语)滔()嬉()嘻()碎()摔()班()斑()驯())训())驯())训()巨大的()寒冷的()雪白的()激)动地()
驯服地()猛烈地()()的泉水()的水泡)()的花朵()的光斑
像()一样的苦像()一样的甜像()一)样的()
像()一样的洁白像()一样的柔软像()一样的())一()种子一()绿纱一()绿被
()的力量()的江水()的心情)()的丝绸
()的低语()的浪花()的琴弦()的朝霞)()的星辰()的问候()的船帆()的海洋)18:根据课文内容你问我答
1: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溃边。
2: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馈是,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溃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06-17
北师大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06-17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9-16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11-11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试题06-03
八年级语文下册 三峡教案 北师大版05-29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计划09-11
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背诵课文07-27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06-04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