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类型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的类型(精选7篇)

作文的类型 篇1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等等。

这类作文首先我们要看构成话题或题目的词语。这些词语,有的是动词,如2006年安徽卷“读”、四川卷“问”;有的是名词,如2001年全国卷“诚信”,2002年北京卷“规则”;有的是形容词,如2003年上海卷“杂”,2004年上海卷“忙”。有的是表抽象的,如2005年广东卷“纪念”;有的是表具体的,如2005年江西卷“脸”,2006年辽宁卷“肩膀”。还有的是有比喻象征义的,如2006年辽宁卷“肩膀”等。

审读这些词语,是名词的,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的时候,怎样做呢?首先应该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而它的外延就比较广了,可以是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习惯;还可以是习惯产生的根源,还可以是习惯的作用和弊端。是动词的,我们就要注意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这个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濒于,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如2006年安徽卷的“读”,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是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是形容词的,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如2004年上海卷“忙”,这个词语应该是表示人处在一种没有空闲的状态中。这个状态可以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状态,可以是忙得有收获,也可以是忙得无结果,是一种忙乱。是具体的,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我们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抽象义。如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是抽象的,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

归纳起来,对于独词式的作文,审题可以采用的方法不外是如下几点:①审读词语含义②化实为虚、化虚为实法③大题小做作、小题大作法。审好了题,我们就要确定文体。一般来说,独词式作文的体裁选择比较宽,可以是讲一个道理,写成规范的议论文;可以是抒一段情,写成散文;可以是记述一件事,写成记叙文;当然也可以写成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性强的文章。

例如:2004年北京高考题《包容》,看到题目,首先应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什么是“包容”?“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包容”?“包容”有何目的和意义? “包容”在字典里的解释有:“包含”、“容纳”、“不计较”等,是对人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可选用议论文,设立论点:我们要包容偶尔的过失(从正面写),我们不能包容错误(从反面写),也可两方面结合起来写;也可写记叙文,描述某人做某事有纰漏被包容;还可写散文,赞美包容。

在写作时,可以考虑到:大千世界,人与人不同,矛盾摩擦难免产生,包容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关键。要想包容别人,需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这是对一个人的道德方面的最高要求。

有些题目很虚、很大,考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可大题小作,就是从小处来写,运用增加内涵(添加修饰限制成分)的办法。例如:2006年天津高考题《愿景》,在审题立意时:

①、可以写人的个人愿景(如你想当一名核工业的高精人才,你可以设想怎样把核工业转化成为人类的普通消费)。

②、可以写社会愿景(如面对车祸,面对小偷,面对不良环境,面对国际争端,面对战争与挑衅,面对恐怖,面对艾滋病的蔓延,面对非典等突发事件,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面对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面对此起彼伏的矿难,等等)。你的愿景是什么?你心中向往的社会又是什么?

那应是温馨的、祥和的、和谐的、自然的、人性的、关爱的、互助的、尊重的社会。③、还可以写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景、趋势。

你心目中未来的科技是怎样的?现在电脑如此普及,电脑工业的前景如何?现在的动画如此时兴,你心目中的动画有怎样的创新?现在的国家外交如此频繁,国与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又将怎样?

④其它诸如自然的、社会的、人生的远景,都可以流入你的笔下。还可以运用修辞扩展法:像《肩膀》(2006年辽宁题)《说安》(2005年北京题),《转折》(2003年北京题)等,可运用比喻、联想、借代、象征等手法,化虚为实,以点带面,或借此言彼,或者以物喻人„„如《说安》,可供发挥的余地相当大。你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联系当前的社会现象,以环境、心理、历史、现实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文化传统、人类追求、思想境界等方面落笔。可以根据提示,从“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中任选其一切入进来,也可以将“安于„„”填补完整,把写作角度确定为“安贫乐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等;还可以从联想其他有关“安”的熟语和名句,比如“稍安勿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对于“安”,可以褒扬,比如写“安”代表着内心平静;也可以贬斥,比如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必将丧失机遇。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

这类命题大致有偏正、动宾、主谓、并列几种。

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外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色彩》,作文题中已经列举了一些,如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城等,你可以从这些符号中任选其一来写,也可以另外选择,但不管怎样,你必须选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与事物来写。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2005年天津题《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围绕“留给”,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像空间。①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②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给明天”、“把色彩留给明天”、“把记忆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 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审题时不能忽视的。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

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决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取”,什么是“贡献”。再如,《勤奋和成功》是因果关系,《知识与能力》是相关关系,《欢乐与痛苦》是相反关系,《自尊与自强》是递进关系等等,只在在审题之意时抓住了这种关系及转化,就是切合了题意。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对于这类题目审题之意时主要是抓住主谓部分的中心词或字。如2005年辽宁题《今年花胜去年红》此文题传达的有效信息有:①写作内容是“花”,是“红花”。“花”在题中有比喻义,需要展开联想,思考它喻指什么。它可喻指红红火火的现象、蓬勃繁盛的事业,也可喻指思想崇高、才学优秀、成绩突出的精英。思考时要从不同角度把这些写作对象具体化,写感受最深的方面。②题眼是“胜”,“胜”在题中是“超过”、“胜过”的意思,文章重心就应放在“今年”的“花”红上,在今年的巨大变化中体现出优秀人的涌现、社会面貌的变化或祖国事业的繁荣等。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材料式命题作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06年江苏卷作文《人与路》: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 • 森林 • 气候》。命题作文审题步骤

(一)独词标题审题步骤:

首先,审清词义,弄清内涵外延。

如“习惯”指的是“长期形成或逐渐适应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从范畴上讲,大到一个国家、民族的风尚习俗。小到某个人的长期爱好和固定行为都是习惯。从性质上讲,有好习惯、中性习惯和坏习惯之分。从时间上讲,有***惯和新习惯之分。其次,明确范围,锁定题眼。

在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词语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这样就可以大而化小、虚而化实。例如命题作文《肩膀》

1、在“肩膀”前加限制词。谁的肩膀?可以是自己的,亲人的,朋友的,长辈的,这是实指的肩膀;可以是牛顿所说的“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巨人肩膀”,是李大创所说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铁肩”,这是比喻的肩膀。

2、在“肩膀”后加限制词。

肩膀担什么? 承诺和责任。

自己的肩膀担什么?是家庭、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

亲人、朋友及爱人的肩膀担什么?依赖、托付、温馨、爱情; “巨人的肩膀”担什么?谋福利于苍生。

审清了以上两个问题,即“谁的肩膀”、“肩膀担什么”,就是抓准了题眼,立意的范围和重点就明确了起来。

(二)短语式标题审题方法:

有些标题是以短语形式出现,如“谈意气”“郑州的符号”“留给明天”等。这类标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短语之间的关系:主谓式(我能)、动宾式(爱上挫折)、偏正式(爸爸的口头禅)、并列式(人与路)等等。有效方法是:抓题眼,明限制。

抓题眼,明限制。这类文题,往往有或隐或显的中心词的限制。必须抓牢题眼,明确命题的限制性。例如《留给明天》 第一步是挖题眼。“留”即留传、留存,只是一个动作过程,没有表达出具体内容,不是;“明天”只是一个时间概念,显然也不是。到此自然会发问,留什么给明天?这里的“什么”才是要留给明天的东西,才是该文题的隐性题眼。第二步是明确限制。“谁留”?可以是“我”留,国家留,民族留;可以是古人留给今人,今人留给后人。文题中时间概念“明天”,必然又隐含着“今天”。

(三)句子式标题。

句子式标题是以一个句子形式命题。这个句子或直接就是一个观点,或隐寓一个观点。这标题其实就是题旨,如“今年花胜去年红”、“我想握住你的手”、“一枝一叶一世界”、“近墨者未必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对论点行文题,只须举例证明论点即可;对隐寓性文体,则须把寓意转化为对应的观点。准确审读题意重在抓住句子或句中关键词追问“为什么”。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该文题是一个简洁明了的完整句子,主语谓语、宾语齐全,似乎审题难度不大,其实不然。

其一,为什么想握住“你”的手?因为“你”是 “我” 理想的寄托,是我倾诉的对象,你与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不谋而合;因为“你”给过“我”关爱、温暖、幸福、教育。其二,“我”是谁?是虚拟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其三,“你”是何人?“你”可以是父母亲朋也可以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对“我”有影响的人。

这样一追问,就明确了对象限制明确了握“你”手的原因,从而明确了题旨。

(四)论题型标题

该类命题提供的通常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压缩出来一个更小的论点,进而进行深入的论证。

例如,《谈骨气》可压缩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选取用丰富新鲜生动的材料进行论证即可。

(五)关系型标题

凡是几个概念并列出现的题目,一般只要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搞清,也就把握住了文章表达的重点。如《独立与依靠》《过程和结果《荣与辱》等,常见关系有:

1、对立统一关系(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

2、是非取舍关系。(有此无彼式)如:“向前看与向钱看”

3、并非绝对关系。(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

4、并列共存关系。(有此有彼式)

如:“谦虚与表现”。

《一步与一生》(有此未必有彼式)

提示:这是一个关系式的命题作文。这里“一步”是关键词,要阐明“一步”与‘’一生”的关系,写出这一步对人生的举足轻重,这一步对人生的关键作用。既然是关系式的作文,可以这样立意:

1、可以是条件式:只有走好第一步,才能有完美的人生。

2、可以是转折式:一步固然重要,但它不能完全左右人生,一步走错不要紧,不要一生错下去。

3、可以是因果式:因为走好了人生第一步,所以才有今天的灿烂辉煌。

4、也可以是假设式:如果关键时刻一步走不好,就可能断送美好人生。

作文的类型 篇2

关键词:作文,叙事,课堂,方法

一、审题立意之法

作为材料作文之一,叙事类作文应在正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取舍与加工,再立意。立意的高低代表了作文思想境界的高低,也决定了作文的高下之分。因此,教师教导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立意。这是提高叙事类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同时,叙事类作文的可读性在于作文语言的魅力。要把一篇文章写得引人入胜,生动有趣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材料内容,扣住材料主题,在抓主流的大前提下,找准切入点,进入场景描述,可为人物的出现打下好的铺垫。

但现在的很多叙事类作文写作中,很多学生在审题时存在着抓不住主流的问题。在审读给出的材料时,学生对材料的主体内容把握不到位,反而把材料中的细节点作为作文主体大书特书,这样的审题立意必然只能形成偏题。还有一部分学生,一味追求新奇特,在审题立意时,各种想法天马行空,强拉硬拽,甚至有时会脱离所给出的材料范围。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想法太多,审题立意时这也想写,那也想写,一篇几百字的作文,什么都讲了一点,却什么也没讲出来,最终主题思想不明,写作方向混乱,这样的作文也是难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引导铺垫之法

当叙事类作文找准一个主方向后,专一是最重要的,即理解材料主题后,找到一个侧面。一篇文章能讲清一个观点,一个事情就非常好了。所以,对于材料中主体对象的把握应贯穿整篇文章中,考虑到叙事性材料里与对象有关的具体事件是撑起整个文章的骨骼。在写作的开始,就应该把一切词句的服务方向指向要写的主题。

对于叙事类型的作文而言,推动事件发展的必然是其情节,而所有的情节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原因与外在的因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教会学生分析材料主题内容之后,再进行材料的内因外因剖析,找出人物的行为,其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以及事件可能的发展方向。对材料进行内外因的分析,可以从原因入手,也可以从结果倒推,这两个方向都能有效地推进叙事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认清铺垫最终是为叙事的发展服务的,所以不论是从原因切入,还是从结果分析,都应把握材料主旨,紧扣立意进行铺垫。

三、升华提炼之法

审题立意打下了叙事类文章的写作方向,而铺垫与引导则打下了叙事类文章的内容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稳打稳扎的教学方法,一开始不需要让学生尝试表达太多立意,而只要求学生从一个侧面写透一个观点即可。对学生来说,在进行叙事类作文写作时应以最好写的角度切入,量力而力,在自己语言组织能力能驾驭的范围内铺开写作。

考虑到叙事类作文的命题者都是通过所给出的材料进行社会现状的聚焦,或者是对某一现象或观点的影射。在教学时,教师应教会学生去理解命题者的思路,尝试从材料中找出当今社会所常见的人物、事件、现象等,从而把材料引向现实生活。这样的写作才能联系到社会实际,从材料中照出生活的影子,最终点题,点明写作立意,文章才能得到提炼与升华。

四、教学实例

“我的外公从前会偷东西。”母亲说。有一天,他去别人菜园偷菜,被菜园主人看见了。可是,那主人却转身走了。外公以为那人要告官连忙追去,不料那人进了自家的门,还把门关上。外公想想,上去敲门。门开了,外公说:“我被你看见了。”那人说:“看什么?我今天连门都没出。”外公说:“是被你看见了,偷你的菜。”外公还说:“我现在没法做人了。”那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咱们是邻居。你想知道我的菜为啥长得漂亮。尽管问。我那菜,好看,也好吃。不信你先尝尝。”说着,他真去天井边的悬篮里抱出两颗菜,硬是塞到外公手里。于是,外公决定做一个好人。后来,外公成了邻里众口交誉的人。

根据以上给出的这一篇材料,在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找出材料里的主要对象,答案是故事中的外公与菜园的主人。接下来分析两个主要对象间的关系,即并列关系。并列关系中,这两个主要对象在这个故事里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十分明显,一个是偷菜的外公,胆小,怕菜园主人告官,于是赶紧追上菜园主人,却发现他进了自己家。一个是菜园主人,发现外公在偷菜却一声不吭,甚至还回避看见了偷菜这一事实,最后还找了个借口送了外公两棵菜。

在这个故事里,教师引导学生去想,故事里的外公心理动机与性格特点,偷菜还怕人看见,说明外公还有廉耻之心。菜园主人明明看见却当做看不见,甚至在外公追来敲后还替其掩饰,送了他菜,说明菜园主人宽厚为怀。最终,事情的结果是外公变成了一个好人,而菜园主人从此也多了一位好邻居。在这个故事里,起到转机的是什么?是菜园主人的回避。菜园主人的回避是因为什么?因为他的宽容之心。分析到这里,学生才能从材料的表面看到材料的主题,找到命题者想传达的信息。而宽容在当今社会里,引发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对于宽容你想说什么,接下来的这些就只需要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了。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叙事类作文教学的效率在于引导学生读出材料的主题,才能切题。作文的可读性在于学生要写出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用生活的眼光去看材料,用生活化的语言去写文章,并读懂材料,读透材料,用材料印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叙事类作文才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参考文献

[1]周波.品读考场叙事类作文的“形象与生动”[J].中学语文,2014(12).

缺乏个性的四种话题作文类型 篇3

1.矫揉造作型

这类文章的特点是不合事实,极尽夸张,故作媚态,哗众取宠。比如《梦里花落》中的这个片断:小时候会蹶着屁股在萆丛里看蚂蚁打架。而今,我三百多度的大眼镜好容易从草里找到两只虫子,正从它们中间用一根棍子“和稀泥”,不知是谁从后面蹬了我一脚,我险些吞食了那两只虫子。“都十八岁的大姑娘了,还在这里逗虫子玩,你也真有情趣!”我不理,我的朋友都是些世俗凡人,怎能体会其中的乐趣?我继续我的观赏,不料有人从背后拍拍我,“喂,玩呢?”“嗯!玩着呢!你也瞧瞧!”可是,不对,这声音,怎么,怎么那么熟悉。转身,“哇!是阿班(班主任)!”“都高三了,还逗虫子玩,是不是想赛过达尔文呢?”阿班大吼,我以非人类的速度上四楼,逃离“魔口”。这段文字有个人的风格,比如用语幽默,像“三百多度的大眼镜”,“逃离‘魔口’”等。但是读了这篇文章,总觉得不是味儿,有些别扭。高三的学生,都是思想行为比较成熟的孩子,他们已经不可能再去找什么虫子闹着玩了,想一想,有个女同学还玩虫子,男同学可能都要避而远之了;再说高三了,时间很紧,学生都像马达一样不停地旋转,哪有工夫去现出幼稚天真的一面。

2.全知全能型

这类文章的特点是唯我独尊,包打天下,人定胜天,法力无边,比孙悟空的能耐还大,比上帝还十全十美。比如《年轻无极限》中的片断:在年轻的世界里,永远不存在“不可以”!年轻,我有活力!有更多的憧憬,更高的追求。不等闹钟叫醒,就起身奋战,用最亮的灯光来给自己照明,令亿万颗星星做陪读。让一米高的试题害怕自己,打得XYZ无处可逃,绝不让历史的每个细节从记忆中溜走,英语单词必须准确地从笔下走出。我可以傲视阿基米德,可以和鲁迅赛笔杆子,可以与泰戈尔对诗……读到这样的文章,笔者就想起郭沫若那首诗来:我把日来吞了,我把月来吞了,我便是我了!这个学生的口气简直不同一般,气势之恢宏,力量之巨大,让人咋舌!“打得XYZ无处可逃”,陈景润都没有夸下如此的海口;“绝不让历史的每个细节从记忆中溜走”,历史学家听了也会汗颜;“我可以傲视阿基米德”,如果有这一天,诺贝尔奖早就颁给中国人了。这一段文章有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但是,这种气势是建立在夸海口的基础上的,因此就不值得人钦佩了,而只能让人觉得说此话的人狂妄无知。笔者觉得,这种“全知全能型”的文章绝不能倡导,否则可能又会在文风上让“浮夸风”泛滥。

3.故作深沉型

年青人应该有朝气,像毛主席所讲的那样,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年青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为了追求理想而执着奋斗,年青人对人生应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像草儿一样,风吹不倒,雨淋不怕。但是,现在的一些学生,火候未到,却刻意寻求文章思想的深刻,故作深沉,讲什么看破红尘,洞悉世情,以致其文章写出来老气横秋,读来令人胸闷。比如《生如夏花》中这段话:我还是最爱红茶,还是喜欢一个人独自品尝,还是老样子,只是在我身边的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仿佛是一张公园的长椅,无数的人坐下来了,又有无数的人离开了。而今,只剩下那柔韧的风轻轻地吹拂,我轻轻地感叹。看了让人觉得这位同学好像经历了许多事情,结识了无数的人,才发出了人生如梦境一样的感叹。孔子有一名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意思是自己到四十岁的时候,才到了对世界不会产生疑惑的阶段,而这位小作者,才十七八岁,就看透了人世,真的令人惊讶,让人无法相信,真可以说是“未老先衰”啊!

4.崇拜古人型

古人中,有许多可作楷模的人物,像司马迁、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如能在话题中引用他们的故事作为例证,一定会为文章增色不少。但材料也有时效感,第一次出现在文章里,让人读了新鲜,第二次出现在文章里,只能说还可以,如果出现了三次以上,那这样的例子就好像发了霉一样,没有了新意,让人难闻其味。而现在的一些学生,因为不关注时事新闻,不留心杂志报纸,不收看电影电视,无新材料可用,写作文时,就只好炒陈年旧饭,拿古人来说事,评价的能力又不高,只得唱高调,宏扬主旋律,结果形成了“崇拜古人”型的文风。拿古人来举例,大家都写陶渊明,写李杜,写王昭君等,出现大量的撞车。比如《烟随风逝 名随史流》中写“司马迁”的一段:看着你坐在案边奋笔疾书,写着那部旷世之作。人们只会钦佩你,佩服你忘记了宫刑的痛苦与耻辱。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却忘记自身的荣辱。但是,你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人们铭记着你,就如记得你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一样。这段文字用词很精炼,引用也不错,但这司马迁的例子大家都耳熟能详,不管从内容上还是思想上来讲,都缺乏新意,没有个性。可以说,“崇拜古人”型的文章,投机取巧,看似崇高,实则无意义。

话题作文有它的一些限制,比如说话题固定,字数有限,中心要突出,但我们是可以做到既符合要求又展现个性特征的,许多高考满分作文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写话题作文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注意个性的发挥,讲真实的事,抒内心之情,发自己之论,不要为话题而话题。

参考文献:

[1]薛梦得.写作技巧手册[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9.

新材料作文的类型及审题方法 篇4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风度中学 钟卫国

何谓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就是指近年出现的吸收了话题作文限制较宽的优点,能给考生以较多的写作自由的新型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不同于1998以前的传统的材料作文,大都允许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既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又能让学生“有独立的写作思维”,“负责任地写作”,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估计将会成为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首选题型。因此,我们务必切实掌握好新材料作文的类型及审题方法。

材料作文跟话题作文最大的区别就是作文试题没有提供给考生一个明确的话题,而只是提供给考生一则材料。考生必须反复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从中提取出一个合适的话题或观点。在此基础上,考生才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因此,要写好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过好“阅读”这一关。否则,便会写成偏题、离题的作文。

纵观近年的高考试题,新材料作文按其所提供的材料的特点主要可以分为提取话题型、提取观点型、提供看法型三种类型。我们进行作文考试时,应首先读懂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的整体意思,判断出作文试题所属的类型,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类型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审题。下面,笔者将对三种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分别加以说明。

一、提取话题型

所谓提取话题型材料作文,就是指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没有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而只蕴含有写作的对象,考生写作时需从中提取出一个话题的材料作文。如2006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试题: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不要写成诗歌)。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这道作文试题只有引导材料和写作要求,而没有话题,看起来跟我们熟知的话题作文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只要细致分析一下引导材料,便不难从中发现,引导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无外乎就是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校园的课钟、窗外的风雨、新岁的爆竹、梦中的短笛等声音。也就是说,考生可以从这道作文试题中提取出一个话题,那就是“声音”。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道作文试题在材料中对“声音”这一话题进 行了限制,要求考生所写的“声音”必须是能“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只要把握住了这些,我们便可按照话题作文的写法进行写作了。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提取话题型材料作文提取话题的方法便是这样:试题材料各项内容所涉及的共同对象是什么,提取出来的话题就是什么。

二、提取观点型

所谓提取观点型材料作文就是指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只有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其中蕴含有对事物的感情倾向,但却没有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一定的看法,考生需从中提取出一个观点的材料作文。如200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 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道作文试题没有明确表明命题意图的提示语,考生必须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正确材料内容,分析出诗歌的寓意,即提取出一个观点。据诗人雷抒雁介绍,“星星”是人们向往的,这个意象具有广泛的象征性和暗示性,主要告诉人们现实是很复杂的,也有黑暗的东西,要擦亮眼睛,千万别为情绪和物象所迷惑!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和感悟的方面比较多,比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距离与认知的关系,盲目的向往和崇拜,等等。考生只需从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提取出一个观点即可,但是,这个观点必须“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那么,这个观点该怎样提取呢?

提取材料观点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一是根据材料的感情倾向确定观点,二是抓住材料的中心句、关键句确定观点,三是分析材料内容的条件关系、因果关系确定观点,四是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相似点确定观点。具体运用时,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选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如从雷抒雁的《星星》中提取观点时,我 们就需用到两种方法,现举例说明如下:首先运用第三种方法分析材料内容的因果关系,诗中说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而飞上星星的人却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为什么仰望星空的人看到的星星如此美丽,而飞上星星的人看到的星星却如此不美呢?原因就是仰望星空的人跟星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飞上星星的人跟星星之间已没有了距离。接下来,再运用第四种方法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相似点,现实社会中的许多事物不正是如此的吗?你觉得教师这一职业很伟大,可是如果你真的做了教师后,你会发现教师的工作其实很琐屑;跟朋友相聚在一起时,往往不易体会到友情之美好,只有当朋友将要离开自己时,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友情之美好;男女同学之间在感情上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显得更美„„是啊,没有距离怎么会有美呢!据此,我们就可提取出一个观点:距离产生美。

三、提供看法型

所谓提供看法型材料作文就是指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不仅有一则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而且还包含有对这则故事、寓言或诗歌等的几种看法,考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的材料作文。如2006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试题提供了一则“乌鸦学鹰”的故事,要求考生必须“全面理解材料”,立足材料的整体含意,但允许考生“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并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那么,这个故事包含哪些侧面(或者说角度)呢? 其中的老鹰,是并不值得深究的对象。审题的关键在于材料末尾牧羊人和孩子两人的说话。牧羊人称乌鸦为“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显然是在批评它不自量力、好高骛远、东施效颦。而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乌鸦“也很可爱啊”,这表明他对乌鸦的喜爱,肯定了乌鸦“见贤思齐”的动机和“拼命练习”的行动。那么,我们作文时究竟该对乌鸦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这主要三种:一赞成牧羊人的看法,二是赞成孩子的看法,三是跳出两者的窠臼,辩证地看待两种看法,四是着眼于寓言的整体寓意。据此,我们可以提取出以下观点:①乌鸦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落得被捉的下场,由此可提出“不能刻意模仿他人,一切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的观点。②乌鸦做了别人不敢做也不敢想的事,尽管没有成功,但是依然值得鼓励,由此可提出“要敢想敢做”的观点。③乌鸦虽然敢想敢做,但是由于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以致落得被捉的下场,由此可提出“要敢想敢做,但必须从实际出发”。④对于同一个对象、同一种行动,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可提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出提供看法型材料作文确定观点的方法:第一步,阅读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的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把握材料的整体含意。第二步,抓住对这则故事、寓言或诗歌等发表看法的语句,选定构思的侧面(或角度)。一般来说,这类材料作文可供选择的侧面(或角度)主要有三个:①从中选择一种看法表示赞成或反对;②跳出几种看法的窠臼,辩证地看待几种看法;③着眼于这则故事、寓言或诗歌等的整体含意,从中提取出一个观点。第三步,根据自己选定的构思侧面(或角度),按照上文所说的提取观点型材料作文的提取方法提取出一个观点。

小学生写想象类型作文的技巧指导 篇5

包括的类型:

小学生可以写的想象作文包括很多类型,如童话、科幻故事、材料续写、故事改编、古诗文改写现代文、还可以试写小小说。

童话是小学生都喜欢的,无论低年级小朋友还是高年级学生。童话的教学有各种方式,如看图编童话、根据实物编童话以及命题半命题童话。我在近年的教学中试着采用令小学生感到新奇的图象让小学生编写童话,效果很不错。

有一次作文课,我给出了一幅图象:

一只小蚂蚁坐在一只西瓜船上,微笑着用一条桨在水面上划着。然后,在学生兴致勃勃之际,我这样引导学生: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蚂蚁?它在什么水面上划船?将要干什么去?路上遇到过什么人?发生过什么事?结果怎样?学生的想象是老师无法预料的。小蚂蚁有机智勇敢的,有善良可爱的,有顽皮捣蛋的,也有懦弱但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的,还有不堪忍受后妈的虐待而出逃的等等。这是什么地方的水面?学生的想象更是出人意料,有的说小河,有的说大海,有的说雨后的操场上的水塘,有的说家里的装满水的水缸,更有的说是天上的银河、宇宙中的水星。小蚂蚁要去干什么?从到同学家玩到到大海上漂游冒险到到宇宙寻找治理环境污染的妙方,真是奇思妙想。结果,四十个学生写出了四十个完全不同的蚂蚁,编出了四十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每个学生都写到了一千多个字,多的甚至写到了近四千字——在两节课加一夜时间里,更重要的是写在学生脸上的自信和兴致,这是写语文课本中的作文从未出现过的。

写过了几次单幅的图象,我又让学生写两幅图、三幅图组合的想象作文。这对学生的想象的随意性有一定的约束,有一定的指向性,更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图象写想象作文:

必须选择感觉新奇的、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图象,还需注意不要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只有这样,学生创作的火花才会喷薄而出,文思才会如泉涌出。长此以往,学生还会怕写作文吗? 创造与想象:

在教学中,我经常结合课文让学生写想象作文。如学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我让学生以《梦游维也纳》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既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内化,又让学生过了一次创造与想象的瘾,同时也是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过程。因为是“梦游”,所以学生进行了绝对大胆自由的想象,他们可以用任何方法去维也纳,在维也纳的任何地方穿梭漂游。在这个梦游世界里,学生把对维也纳的了解,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愿望和向往,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写这样的作文,学生兴致勃勃,根本不存在怕作文的情绪。写出来的作文不仅内容丰富,想象奇特,而且连语言也显得那么优美而富有诗意了。“空气中飘荡着柔柔的音符,轻轻地碰在我的脸上,随即响起了那么优美那么优美的一串旋律”,这不是诗人的感觉吗?这不是诗的语言吗? 古诗文改写现代文:

作文的类型 篇6

电影类型 (genre) 并不是由电影理论家和影评人主观臆造或者发明的概念, 而是电影在“生产和消费”这一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本质性产物。法国批评家安德烈·巴赞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讨论过西部片中的类型问题。而在好莱坞, 电影类型在观众和电影生产者的意识中已经心照不宣地存在了几十年后, 才于六十年代末, 作为一个关键概念被引入英语电影理论1。查·阿尔特曼在《类型片刍议》 (1977) 2一文的伊始就说道:“关于类型片的任何概括性理论都必须从这样一个事实出发:即好莱坞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一种娱乐形式。”

这一娱乐形式服务于观众, 类型片便是电影生产者和观众经过长时间的生产实践和观看体验之后, 达成的一种默契与双赢。这种默契, 建立在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之上。这种双赢, 放之电影生产者是实在可观的票房收入;放之观影者是预期得到了满足。然而, 尽管我们通过荧幕上的视觉形象和话语惯例可以将类型辨别出来, 类型却仍是变动不居的。首先电影的类型通常都不是纯粹的, 电影继承了歌舞杂耍、音乐、戏剧、摄影、小说等其他娱乐形式的遗产。尤其是现代电影, 通常是逐个跨媒介的类型结构。加之类型片内部在内容上相互指涉, 构成互文文本, 它们修正、拓展和转换着规范, 并给这些规范编码。这个过程是运动的, 影片的数量是累积的, 随着电影话语的逐渐强化, 也造成了一些分野, 类型电影也生产出了亚类型。

例如, 从犯罪片里我们不难看出, 类型片的制作背后隐藏着种种社会动机3。早期的歹徒片、黑色电影、以及现代经典犯罪片虽然都可以归入“犯罪片”门下, 但纵观其叙事模式, 细看每一部电影的情节、结构、构成元素都不难发现, 一部犯罪片里通常会融入诸如悬疑线索、武打动作、英雄形象、蛇蝎美人、帮派斗争、背叛与救赎等多种门类各不相同的制作元素。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 一部卖座的犯罪片, 通常与超极英雄相关, 诸如《黑客帝国》 (1999) 、《蝙蝠侠》 (1989、2008) 、《钢铁侠》 (2008) , 这些影片无疑有着浓厚的科幻色彩, 有的甚至是根据已畅销的科幻小说、漫画改编而成, 我们更习惯将之称为“科幻片”, 而非“犯罪片”, 但从其故事情节和叙事模式来讲, 它们又是不折不扣的“犯罪片”。元素的复杂性和混搭的方式, 使类型的界限趋于模糊。

由于类型片的目的之一是要摹写观众所想所望, 在类型片制作之初, 就留有大众观看的位置。类型片比其他影片更为地贴近大众期待, 从而也需要掌握大众的心理。类型片在生产之初就已经开始与大众协商, 与时代对话, 加之其电影话语的重复性、仪式性和戏仿特征, 在多次相互指涉之中, 同一类型的类型片所要传达的意识形态, 浮出水面, 变得实在可感, 从而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这也是许多人呼吁抵制好莱坞大片的“文化帝国主义”侵略的原因之一, 好莱坞类型片里的意识形态策略已经相对成熟, 而我们在高呼“狼来了”的同时, 也无法忽视中国电影市场化扩张之后对影片类型的需求。

二、中国本土类型片的主要模式

在中国本土市场上, 我们会看到革命历史片、农业片、谍战片、武侠片等等独具本土特色的类型电影。然而, 由于历史背景、文化差异、意识形态、电影产业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中国当代的主流类型片与北美市场上的类型片相去甚远, 因此我们无法将北美电影研究者的类型片理论直接生搬硬套换上东方面孔。

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逐步地市场化、商业化, 也经历过与欧洲电影节暧昧的艺术期。国产电影在一段时期似乎总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着好莱坞模式, 不愿承认电影是一个文化产品。而现在, 更多的电影愿意回归草根, “接地气”, 将电影当做商品, 用电影来诉说文化。以冯小刚的“贺岁片”为例, 就有学者分析过该类型片的本土化特质:①团叙 (团聚与叙谈) 仪式;②小品式戏剧;③平民主人公;④二元耦合模式;⑤想象的和谐社群;⑥时尚的泉眼4。这些特征已经使本土的中国类型片已经或者正在形成与美国类型片不同的属于自身的本土性特质。这种本土气质由电影得以展现, 成为一种通过文化产品与美学事实共同表征的文化事实。与此同时, 由于全球化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扩张, 同属于大众文化的中美两国类型电影也必然存在着相似之处。

三、新时期的中国本土类型片走向

实际上, 新千年以来, 电影作为最贴近大众的艺术形式, 承担并实践着文化形态的转换。近两年来商业片市场的火爆, 涌现了一批具有典型类型元素的类型片, 诸如:《人在囧途之泰囧》 (2012) 是一部融合了公路历险元素的喜剧片;以及一系列打着青春旗号的, 以女主角的情感脉络为主线的《北京遇见西雅图》 (2013) 、《致青春》 (2013) , 以及拍了又拍的《小时代》系列片 (2013、2014) 。早期活跃于欧洲影展的中国元素片并不卖座, 名导演追逐异域性、大制作的巨片以冲击好莱坞小金人的热情也逐渐褪去, 市面上票房飘红的影片大多褪去了民族色彩或者说乡土气息, 更多的电影故事发生在城市。电影市场少了一些“高大全”立旨、宏大叙事, 加入了更多的喜剧元素, 更具娱乐性与现实感, 有的导演自成风格, 而有些影片则似曾相识, 相互指涉。类型的概念渐渐在中国电影人心目中确立。

“了解观众, 尊重观众, 尊重市场, 是电影的基本传播规律。” (尹鸿) 类型片遵循这一传播规律, 将会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得到更多的实践。而当某一个在好莱坞市场已经得到反复验证的类型舶来中国以后, 我们需要辨识的不仅仅是它们的共通特征、公式化电影话语, 而是需要认识它们浸润于各自 (美国/中国) 文化传统的具体呈现方式。类型片是中国电影市场细分的产物, 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更加成熟, 而如何选择生产出适合中国市场的类型片, 是电影人和观众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摘要:好莱坞有着丰富的类型片传统, 类型片的变迁既是资本主义电影工业的必然结果, 又应和着观众的喜好和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现实。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趋增长, 越来越多的类型片涌现银幕, 由于历史背景、文化差异、意识形态、电影产业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中国当代的主流类型片与北美市场上的类型片相去甚远, 中国类型片的本土化之路是一个亟待探讨的话题。本文旨在梳理好莱坞类型片的特质, 罗列当下中国本土主流类型片模式, 探寻中国类型片的本土化之路。

关键词:类型片,好莱坞,电影工业,中国电影

注释

11 .苏珊·海沃德著[英], 邹赞, 孙柏, 李玥阳译.《电影研究关键词》,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230.

22 .查·阿尔特曼[美], 宫竺峰译.《电影类型刍议》《世界电影》, 1985 (6) .

33 .张晓凌, 詹姆斯·南[加]著.《好莱坞电影类型——历史、经典与叙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139.

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常见类型探析 篇7

【关键词】 小学;体验式作文;类型

在小学语文写作中,不少孩子写出的习作常常是干涩浅薄,空话连篇。其中,缺失体验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体验,指出写作应感情真挚,抒发对人生、社会与自然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于是,体验式作文教学应运而生,通过多样体验训练,促使孩子们身心参与,使其在体验活动中得到心灵触动、情感升华、灵感迸发,自由表达对事物的个性化理解与体会,写出真实感受。对此,笔者结合有关教学实践,简析如下。

一、行动体验,体验感悟

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行动(身动)体验是主要形式之一,通常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做”中得到丰富的体验。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趣味游戏、科学实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社会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多样方式,给学生更多实践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保持盎然的学习情绪,在亲身体验中得到满载的收获,体验的感悟、灵动的文字在学生的笔下汩汩流淌。

如教学苏教版第九册习作2,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模仿例文,从动作与外形等方面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为了有效达成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描摹观察体验。即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简单的画出动物的外形,介绍所画动物的特点。介绍时,可适当运用夸张、拟人与比喻等修辞手法,或者与其他动物展开对比,突出特征。而后引导学生一起归纳动物的描写方法:描写动物外形等特征时,要注意由整体至部分、自上到下等顺序进行表达;还可以写写这种动物的各种习性状态,比如活动、吃食、休息、嬉戏等。另外,还可以启发学生想想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该如何表达自己对它们的喜欢之情。再引导同学们在观察体验、交流探讨的基础上自由选材,自主拟题,动笔成文。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写,也有整体构思与方法,写出的习作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二、心动体验,触动心灵

与行动体验相比,心动体验强调“思”,需要心理活动的参与,主要表现为想象训练、思维与逆向训练等等,从而引动学生丰富情感,开启学生无限思维,引发同学们头脑“风暴”,涌现万千思绪,给动笔写作奠定良好情感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手段设置逼真情境,给学生情感冲击与震撼,触动心灵,使其生成真实体验与感受,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而不是空话假话连篇。

如组织“亲情测试”,引导孩子们明白“抉择”的内涵,感悟亲情与人生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拿出作文稿纸,提笔写出自己最爱的5个人,写之前可以慢慢想,想到这几个人时,会有怎样的感受涌上心头呢?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结果,简单说说与他们的故事等等。接着,让同学们划去1个最爱的人。这时,不少学生踌躇万分,难以下笔。再让他们逐步划掉,到一个都不剩。老师板书:失去这一切爱,并引导学生回顾与最爱的人的难忘点滴,体验这份“离别”,触动心灵,有的孩子还留下了伤心的泪水。教师顺势引导:刚才只是测试,你们最爱的五个人依旧在你们身边,想想那时候为何会哭呢?(稍停片刻)现在请提笔用文字记录之前发生的那—幕幕,自上课的第一刻起,老师讲了些什么,你们又是如何做的,当时有何感受与想法,其他同学又有何表现。面对最爱的人,当你们将其依次划去时,你在头脑中闪现了哪些故事与画面,请在另外一页稿纸上写下自己的心声。而后引导学生对刚才的心理体验与回忆“命名”,感悟抉择,感受“爱”。

三、想象体验,大胆创造

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依照体验内容是否真实存在,可分成想象体验与记实体验。其中,行动体验与心动体验中对真实经历的描述与记录都属于记实体验作文。而对过去经历与体验的回顾以及对童话故事、未来世界等大胆而合理的创作体验可归类于想象体验。同时,如若想象内容是脱离现实存在的思绪遨游,则属于幻想体验。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体验作文主要包括如下类型。

首先,看图写作,即学生依据所给图画,结合自己的想象联想,进行构思,编写故事。或者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想象的内容与细节,将想象与行动体验整合起来,增强写作效果。其次,扩写、改写、续写。如学习苏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古诗《黄鹤楼送别》时,可指导学生将这首精炼短小的古诗词改写成几百字的记叙文。这就需要同学们认真阅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合理而大胆地想象诗词描写的场景,以及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如教学《狐狸和乌鸦》后,可引导学生发挥丰富想象与创造力,为这个故事再续“后话”。而扩写则是以基本故事情节为基础,将其写得更具体生动。另外,根据材料展开联想写作。比如为了促使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记叙文的几大要素,可构建“时间组”、“人物组”、“地点组”、“事件组”,分别写出相应材料,比如时间组,写“国庆”、“暑假”等,而地点组可写“游乐园”、“房间里”等等,老师依类别收好、分组放置,请同学在每组中各抽1张,依照四要素,大胆想象,形成一段话。此外,还有幻想体验作文,譬如《月球生活》、《假设我是宇航员》等等,让学生大胆创造,个性化写作。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体验,结合具体的写作内容组织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促使学生身心融入,使其充分发挥主体性与丰富创造性,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优质作文。

【参考文献】

[1]张真.小学教师写作教学策略及其对小学生写作成绩的预测[D].河南大学2014

[2]陈红专.小学三年级习作课程实施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

[3]桂凤英.试谈体验式作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 2010(13)

[4]明晶.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迟到的奖赏》教学教案下一篇:演讲稿大全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