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共10篇)
妇产科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养初探
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医学生毕业后高等教育制度,但在妇产科专科住院医师的培养上,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培养出能独立从事专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的专科住院医师,目前国内只在部分地区初步试点,尚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制度规范,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作一评述.
作 者:蔡圣芸 徐明娟 惠宁 CAI Sheng-yun XU Ming-juan HUI Ning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妇产科,上海,33 刊 名:西北医学教育 英文刊名: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17(1) 分类号:G710 关键词:住院医师培训 专科医师培养 妇产科关键词:血液净化,专科医师,培养与训练
血液净化是临床专科之一, 一般仅在县级或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才设置有血液净化室 (中心) 。而许多无该专科的医院将该部分病人收入ICU, 急诊科, 心内科, 皮肤科等, 即使在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教学医院其血液净化专科医师也缺乏系统的培养与训练方案, 这些都是导致血液净化医疗质量低下, 医疗纠纷、差错或者事故的源头, 严重影响了血液净化科医疗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1]。血液净化属于临床医学的三级学科, 与其他专科一样, 具有其自身专业的特殊性与要求, 只有经过必要而严格的相关专科培养与训练后的医生才能进入该行业[1,2]。
1 为了血液净化学科发展, 有必要建立血液净化专科医师培养及准入制度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我国发病率已达9.3%, 因慢性肾脏病导致的尿毒症也逐年增加, 人数已达200万以上。血液净化疗法包括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 (CHD) 和腹膜透析 (PD) , 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终身替代疗法之一。因此, 提高血液净化治疗水平, 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降低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感染等重大事件的发生, 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3]。
由于国内医疗卫生条件的限制, 血液净化专科医师严重不足。依据国内外尿毒症的患病率预测, 我国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超过200万, 而我国目前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不足20万;随着新农合、社保等政策的普及推广, 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将在短期内快速增长;已开展血液净化治疗的医院难以满足需求人数的快速增长, 并且为方便患者, 血液净化治疗也需要走向社区和村镇。由于患者增多, 一些地方部分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管理和规范不到位, 先后发生了多名患者因血液透析感染丙型肝炎的严重医疗安全事件, 提醒我们需要在血液净化的质量、安全、培训和监管工作上加强管理, 下大力气消除安全隐患。
血液透析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诊疗行为, 血液净化专科医师除掌握内科医师的基本知识外, 还必须了解血液透析 (滤过等) 和腹膜透析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水处理系统及水质量控制和监控, 透析器和滤器复用的原则和程序, 透析液配置和质量控制, 血管通路的建立, 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 以及各种血液透析方式 (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单纯超滤、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灌流) 的适应症、禁忌证和并发症, 其中每一项均非常重要, 一项不合格则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危害。如感染 (乙肝、丙肝、艾滋病毒及梅毒螺旋体) 控制不达标, 会爆发透析相关感染;透析水的细菌、内毒素、余氯等指标不合格, 轻则会导致患者透析中出现寒战, 重则可休克。因此, 要提高血液净化治疗水平, 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必须建立血液净化专科医师培养及准入制度, 尽快建立血液净化专科医师培养体系, 才能有利于血液净化学科的持续发展[4,5]。
2 制定完善的血液净化专科医师的培养制度与准入制度
2010年卫生部颁发了试行版《血液透析技术管理规范》, 对透析室 (中心) 入院的医师、护士和技师, 以及培训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规定医师应当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并通过血透专业培训合格或通过专业考核达到从事血液透析的相关条件方可上岗[6]。培训合格具体有如下要求:考核的医师需在上级医师指导下, 参与不少于30例肾脏疾病和50例尿毒症病例的临床管理, 参与不少于20例的血液透析导管置管手术的助手工作, 并经考核合格。拟从事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的医师, 需在上级医师指导下, 参与不少于60例的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助手工作 (其中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不少于10例) , 与不少于30例动-静脉内瘘成型术的助手工作, 并经考核合格。在上级医师指导下, 参加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全过程管理, 包括治疗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血液透析通路建立和并发症处理、血液透析方案的制定、血液透析操作与过程记录、透析急、慢性并发症处理、重症透析患者的处理和透析质量的监控与评价等。接受血液透析系统培训需在6个月以上、经培训基地考核合格, 有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 可以认定为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尽管该方案一些指标和地方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但该方案为我国血液透析技术管理规范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 注重学员管理血液净化的能力培养尤为重要, 而不是有简单的进修经历。卫生管理部门应该对培训基地的资质和培训相关内容进行定期考核和认定, 使其有完善的培训教材、培训大纲和培训方案, 特别是对学员有严格的考核和评价方法, 并记录在案。通过上述努力, 一定能尽快提高我国血液净化医师和相关人员的诊治水平, 促进血液净化学科人才的快速培养。
3 血液净化专科医师的培养方案
专科医师培训包括普通专科医师培训 (一般为临床二级学科) 和亚专科医师培训 (一般为临床三级或四级学科) 。国内外通用的专科医师培养方案是3+X模式, 即医疗本科毕业生取得职业医师资格后, 首先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 再经过3-4年的专科医师的培养, 经考核合格后成为专科医师[7]。结合血液净化专科的特点, 笔者认为血液净化专科医师培养宜采用3+4年模式。即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后, 再经共4年的亚专科及血液净化专科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成为一名血液净化专科医师, 即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年制主治医师水平。当一名执业医师完成3年的住院医师综合培训后, 即正式进入共4年的血液净化医师培训。亚专科培训即与血液净化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科室的轮转与培训, 包括ICU、急诊科、营养科、感染科、血管外科等进行1-2年的轮转。重症监护医学是肾脏病专科医师继续培训的重点内容。在西方国家培训计划中, 规定年轻肾脏病专科医师至少有1年的时间到ICU工作, 参加抢救ARF, 这一门亚学科, 有人称之重症监护肾脏病学 (Critical Care Nephrology) 。血液透析常常是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的治疗措施, 其中包括临时性静脉通路建立的急诊操作技术。营养支持是防止或减少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营养不良的发生, 促进患者全身器官修复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上述轮转与培训均可提高血液净化医师的综合医疗素质。
亚专科培训之后, 即进入血液净化专科培养阶段。首先在所在科室完成1年的肾脏内科住院医师培训, 熟悉肾脏内科专科基本知识及常见病情的处理, 随后到全国1-2个血液净化专科医师培养基地轮转, 以每个基地2-3个月为期限, 这样以博众家之长。最后完成1年的血液净化专科住院总医师培训, 这样经4年血液净化专科医师培训过程, 考核合格后即成为一名血液净化专科医师。
4 需进一步完善各种相关制度
专科医师培训是提高我国医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现行的医生就业制度、职业医师制度、职称晋升制度及研究生学习制度并未真正与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相联系, 因此专科医师培训涉及多项政策、法规调整和完善[8]。因此, 建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 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 调整和完善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 建立起有效的培训保障体系, 为专科医师培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支撑条件和政策环境, 以促进培训工作的健康、和谐发展。
认真落实统一、强制实行的血液专科医师培养制度, 通过对毕业生等进行系统、规范、完整的专门培养, 造就我国血液净化治疗专门人才, 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血液净化学科的发展, 并最大限度地保证和提高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导原则[J].中国血液净化, 2010, 9 (1) :1-4.
[2]任国胜, 陈鸿雁, 罗天友, 等.专科医师培训工程是21世纪医学人才的成长平台[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2) :128-129.
[3]方小芳.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2) :1760.
[4]周海燕, 刘冬莹.美国专科医师制度的实践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3:64-65.
[5]王玉荣.借鉴新加坡透析中心管理经验加强我国血液透析中心建设[J].中国血液净化, 2008, 11 (7) :632-634.
[6]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7]肖源, 徐钢, 汪杨.专科医师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0, 27 (3) :148-149.
1、专科医师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培训目的是使住院医师达到某一临床专科(包括普通专科和亚专科)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成为能独立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医疗工作的专科医师(普通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过程分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两个阶段。
2、专科医师培训对象
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1)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
2)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
亚专科培训阶段。
经过普通专科培训合格后,或经过考核达到普通专科医师培训标准,要求参加亚专科培训的人员。
临床研究生毕业人员须经培训基地进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既往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确定其应进入的培训阶段和年限。
3、培训要求
普通专科医师培训阶段时间一般为3年,依据普通专科设置目录和标准,在经审批的普通专科培训基地中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方式以参加相关科室轮转的临床医疗实践为主,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完成普通专科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由省委员会颁发卫生部委员会统一印制的《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亚专科培训阶段时间一般为1-4年,依据亚专科设置目录和标准,在经审批的亚专科培训基地中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方式以参加本亚专科临床实践为主,培训期间应安排8—12个月时间担任总住院医师工作。完成亚专科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由卫生部委员会颁发统一印制的《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4、保障措施
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要负责保障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基本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培训基地所在医院应与培训对象签订不少于3年的聘用合同或聘用协议,住院医师的人事档案放入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保险和法定节假日休假等待遇。医院应为住院医师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及医师执业注册等提供必要的协助。培训结束后,学员主要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和非培训基地单位,培训基地可根据需要留用少数学员。
以上内容均摘录自一下文件,同学们可以上网查询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科教发〔2006〕27号文件
广 东 省 卫 生 厅 粤卫〔2008〕141号文 件
一、培训期限 一般为三年,因疾病等特殊原因可延长至四年;其后可根据本人意愿及用人单位要求可进一步参加亚专科培训,亚专科培训年限根据各专科要求决定。
二、培训方法
1、上岗前需参加岗前培训一周。在医院培训期间,由管理办公室统一布置培训工作。
2、在专科医师培训管理
办公室和指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做到专科理论、临床诊治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相结合,基础培训和专科培训相结合。
3、培训人员培训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指导老师负责制和学分制。
4、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细则,实行二级专科轮转。
三、培训内容
1、参见卫生部各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
2、相关学科临床理论进展和新技术;相关学科临床操作技能及常见病、疑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了解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处理措施;在科室统一安排下参加临床教学工作。
3、临床科研方法,科研论文、临床研究课题申报写作方法,文献检索方法,卫生统计学。
4、专业英语:相关学科外文专著和文献、专业杂志,英语论文写作。
四、综合素质要求
1、严谨、求实、规范、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2、高尚的医德医风和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
3、医患沟通艺术和能力。
4、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四、理论课程: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细则》要求的本专业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巩固大学理论知识,阅读本学科经典著作。
五、考试、考核:
1、出勤考核:培训人员实行24小时负责制。病、事假三天以内(含两天)由本人书面申请,指导老师和科室主任签字后生效,并在考核表上记录;三天以上者,需由专科医师管理办公室签字后生效。请假情况如实记录于培训手册。
2、轮科考核:按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进行。由该科培养指导小组负责进行,并将考核结果记录与培训手册,科室主任和指导老师签字。
3、年度及阶段考核:第一年年度考试专业理论及技能操作以全国执业医师考试成绩为准,医院加试英语;第二年由管理办公室组织考试,内容包括临床理论、临床技能操作、病例分析、病历书写、相关法律法规;第三年由中南大学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临床专业理论、病例分析、外语和技能操作(包括手术操作)考试。其间需参加继续教育部组织的理论和英语课程考试。
一、临床基础检验
(一)手指和静脉采血
(二)电阻抗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及性能评价、保养与维护
(三)血细胞分析直方图和散点图分析
(四)血涂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辨认
(五)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校准、性能评价、维护与保养
(六)尿沉渣中细胞、管型等形态识别
(七)粪便中常见细胞的辨认
(八)胸、腹腔积液中常见细胞的辨认
(九)脑脊液中查见细胞的辨认
二、临床血液学检验
(一)正常骨髓细胞形态辨认,骨髓象分析与报告
(二)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疾病、特发性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类白血病反应的骨髓细胞形态辨认,骨髓象分析与报告
(三)各种细胞化学染色和结果分析
(四)凝血仪的校准、性能评价、维护与保养
(五)凝血检查的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
(六)血小板黏附聚集仪的使用、维护与保养
(七)血液黏度仪的使用、维护与保养
三、临床输血专业
(一)ABO血型鉴定
(二)盐水介质法(玻片法、试管法)
(三)Rh血型鉴定
1.盐水介质法
2.凝聚胺法
(四)抗球蛋白试验
1.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2.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五)交叉配血
1.盐水介质法
2.抗球蛋白法
3.凝聚胺法
四、临床化学检验专业
(一)分析技术和仪器
1.分析天平的规范操作,维护与保养。
2.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的SOP操作,维护与保养及检测项目校准。
3.干化学分析仪的SOP操作,维护与保养及检测项目校准。
4.电泳分析仪的SOP操作,维护与保养及检测项目校准。
5.血气分析仪的SOP操作,维护与保养及检测项目校准。
6.电化学分析的SOP操作,维护与保养及检测项目校准。
7.渗透压测定仪的SOP操作,维护与保养及检测项目校准。
8.纯水机的SOP操作,维护与保养。
9.离心机的SOP操作,维护与保养。
1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的SOP操作,维护与保养及检测项目校准。
11.放免r-测量仪的SOP操作,维护与保养及检测项目校准。
12.酶标仪的SOP操作,维护与保养及检测项目校准。
(二)质量控制
1.生化室内及室间质评方法。
2.室内及室间质评数据分析。
3.室内及室间质评问题分析。
4.室内及室间质评改进措施。
(三)比对
1.不同生化分析仪检测的比对试验
2.不同生化分析仪检测的比对试验评价。
五、临床免疫学检验专业
(一)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
(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
(三)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
(四)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
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
(一)微生物检查标本的核收与评价、各种染色方法
(二)常用培养基制备
(三)常见标本涂片的微生物镜下形态(如抗酸杆菌、淋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新生隐球菌及其他真菌等)、菌落的形态辨认
(四)常见标本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五)药敏试验(包括K–B法、MIC法)
(六)血培养仪、CO2 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维护与保养
(七)细菌鉴定仪的使用、维护与保养
(八)厌养培养的规范操作
(九)微生物实验室及各种微生物标本的消毒、灭菌规范操作,感染防护用具使用
七、心血管专业
1.询问病史
2.体格检查:
心脏听诊: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脉搏:脉率、脉律
3.心电图(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心房
颤动、室性期前收缩)
4.胸片:心脏增大
八、肾脏专业
1.询问病史
2.体格检查
3.病历书写
4.尿液检查及肾功能试验的选择
九、呼吸专业
1.询问病史
2.体格检查:正常呼吸音、啰音
3.胸片:正常胸片、大叶肺炎、肺结核
4.动脉血采集
5.血气分析结果的解释、分析
十、消化专业
1.询问病史
2.体格检查:黄疸、腹水征、蜘蛛痣
3.肝功能结果分析
十一、内分泌专业
1.询问病史
2.体格检查:甲状腺检查
十二、血液专业
1.2.3.4.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血细胞分析结果的解释 骨髓穿刺术
十三、感染疾病专业
一、明确目的要求
到检验科轮转学习是完成规范化培训规定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科室的第一天邀请负责带教老师介绍科室的基本情况,各专业组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到检验科学习,了解检验科的工作流程,开展的检验项目,标本处理基本流程,以及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如何做好检测标本在实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参加患者信息的录入工作,亲身体会认真开好检验报告单的重要性,能将所学的医学检验知识融于实践,不断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如何将实验室检验结果与临床诊疗相结合,并为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工作等提供依据,为今后做好临床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培训工作由检验科主任负责、有专职带教教师。从接受培训的医师中选出小组长一名,负责协助带教教师做好管理工作,要注重素质教育,需要我们的教师投入极大的热情和辛勤的劳动,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他们,让他们从进科室的第一天就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以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去培养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严格组织纪律
受训医生在学习期间应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不擅自离岗。考勤由小组长记录,科室审核,并纳入学习鉴定。
四、重视生物安全教育
1.进实验室凡与试验无关的物品切勿带入室内;禁止在实验室内喝饮料、吃食物或在实验室化妆等;必须带入的书籍和文具等应放置在非操作区以免污染;贵重物品不要带到科室;手机要随身携带,防止被盗。
2.每天在实验室都要接触大量的生物标本(血液、尿液、痰、体液等),具有潜在危险性。血液检验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告诉他们应把每一份标本都看作是无法重新获得,有可能具有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及结核杆菌等病原体传染的“高危”标本。进入实验室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甚至穿隔离衣、戴眼罩;如果手套破损或失去其屏障功能,应尽快更换;进行强传染性标本操作或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的喷溅,则应使用面部防护装备或在生物柜内进行,因而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使用真空采血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检验人员在采血、运输、处理、上机以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的各环节与血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工作完毕离开实验室之前应脱下所有防护装备,脱去手套后使用感应水龙头流水肥皂洗手。
3.若标本发生泄露污染桌面时,应立即用抹布浸泡消毒液包在污染部位半小时后清洗,手和身体其他部位被标本污染应及时用肥皂液反复冲洗并用消毒液浸泡10分钟左右。针头扎伤,应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要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应保留完整的医疗记录。发生病原微生物泄露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并及时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报告。
五、举办专题知识讲座
为巩固同学所学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进展,安排教学效果好,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定期做专题讲座。检验科开展的知识讲座等学术活动也积极邀请他们参加,反映受益很大。
六、通过实践发现问题
通过参加患者信息的录入工作,亲身体会认真开好检验报告单的重要性,要求临床医生填写检验申请单时书写要清晰,完整,以便为检验医师出报告时提供参考,临床上经常有医生字迹潦草,无法看清,导致录入病人信息错误,引起纠纷,有的医生甚至将自已的姓名填写在患者的姓名处,如骨髓申请单,要填写血常规的相关结果,简单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等。没有相关的临床资料检验医师就难以结合临床发报告。
七、掌握项目选择原则
临床检验的内容日益丰富,项目繁多,选择项目时,要遵循一定的临床思维。
1.一定要认真和详尽地询问病史。在得到初步诊断的基础上,从疾病诊断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出相关的检验项目。
2.选用针对性和特异性较强的项目进行检查,做到有的放矢。
3.避免滥用和杜绝浪费。并不是检验科所开展的项目每一位患者都必须做。
八、检验结果解释应与临床相结合
临床检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检验科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然而,对于离体的检验标本,影响检测的变化因素和环节众多,通常发生在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主要阶段。
1.分析前影响因素:是指从医生开出医嘱到标本送到检验科,现认为做好标本采集和转运过程的管理,可降低70%左右的检验差错率。分析前包括医生对患者的分析,化验项目的选择和组合,与上级医生的商讨,医嘱的制定,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输。所以质量保证涉及患者、医师、护士、标本转运人员、检验人员,各方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才能保证检验质量,以上内容易被忽视需多宣传,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
2.分析中影响因素:涉及标本的质量,如不合格标本(需抗凝的标本凝固);标本处理不当(如需分离血清的刚抽出的标本还未凝固就离心上机);仪器重复性不好、试剂质量、人员的技能与学识、操作技能与方法、质控物与标准品等。
3.分析后影响因素:涉及检测记录、结果书写,计算机的输入错误,与临床的沟通等。
九、排除生理等因素影响
检验结果对临床诊疗工作虽非常重要,但仅是静态的数据和现象,用来判断动态的复杂机体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病人处于可变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下,机体的反应性也因个体差异而有不同,同患一种疾病的病人可因健康因素、病期、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出现不尽相同的检验结果,而有时不同的疾病进行同一项目检验却出现相似的结果,因此评价检验结果时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恰当地做出合理的结论,指导临床诊治工作。
1.生理变异:生理变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能控制的,另一类是能够加以控制的。
2.饮食因素:如进食后引起血糖、血脂等结果增高。
3.药物因素:当出现不可能的异常检验结果时或与临床不符合时,应考虑是否有药物引起干扰。
4.人为因素导致标本采集错误。如需抗凝的标本凝固,全血与抗凝剂比例不对致结果异常,抗凝剂使用错误,抽错患者的标本等。
通过上述尝试,我们形成了一整套教学方式及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体现在深受医师欢迎:用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医师对教学的看法,满意度提高;考核成绩平均分值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摘要: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云南省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近四年已有354名医师接受了培训,现总结该项工作,旨在今后能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在检验科的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更新:2009-11-9 9:16:20 浏览:481
在压疮护理方面:
上半年,我们重点对科室上报压疮给予了检查与指导,同时还检查了护士对压疮上报制度的掌握与落实情况以及皮肤压疮登记表的填写质量。那么,就目前而言,压疮的护理与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全院护士长和护士的初步认识和重视,通过共同努力,各科室已经建立起符合本科特点的压疮管理系统,并能依此而展开临床压疮护理工作,特别是在压疮的上报与返表方面已能基本符合要求。
全院共有17个科室上报压疮148例,检查了141例,会诊5例,其中,院内压疮3例(N1、干诊、ICU)。痊愈的有32 例,好转的有29 例,未进展的有
85例,进展的有2 例。所做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科室管理,完善压疮监控系统
1、督导各科室顺利完成了压疮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统一完善了全院的压疮管理资料,而且资料做到了统一定位,使大家不但有章可循,而且,取用便捷,方便了临床。
2、各科室设立了压疮管理员,全院共24名,他们是科室压疮管理的新生力量,对提高压疮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制定了压疮管理优秀科室评比方案,旨在奖优罚劣,肯定成绩。
4、通过去医大学习,回来后,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重新修订了压疮护理管理流程,使得压疮管理流程化,大大保证了压疮护理的有效监控,提高了压疮护理质量;二是新建立了压疮护理安全指南,指南中,明确规定了压疮预防的工作要求,并对工作中的护理行为给予了一定的告诫,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临床护理安全。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的压疮认知水平
1、组织全院业务培训两次。一是压疮分期与护理;二是压疮管理表格填写方法。
2、定期对压疮管理员组织知识测试。4月分口试了压疮上报制度和科室的压疮管理办法,5月份笔试了压疮知识培训内容,通过测试发现,由于各科室的重视程度不同,成绩也不同,表现好的科室有普
二、外
三、外
四、妇科、肿内、内
二、神二。
3、除了以上全院性的培训外,我们还请各科室积极配合,对压疮相关制度、知识以及评估知识组织科内培训并记录,在这方面表现好的科室有内
二、外
四、妇科、肿内、神二等。
三、创新工作
一是引入了“难免性压疮的护理理念”,并组织了临床病例分析与讨论;二是建立了“压疮护理安全指南”,增强了护士预防压疮的护理思维。
四、存在不足
1、压疮分期、创面描述、面积测量不规范。
2、关于压疮的护理措施,易与压疮预防措施相混淆。
3、皮肤压疮登记表填写质量欠缺,如压疮转归与结果项目填写不全,动态观察项目与护理措施相混淆等。
五、下半年工作设想
1、召开压疮管理经验座谈会,交流管理心得,促进临床管理质量的提高。
2、组织压疮病例讨论或观摩查房,分享临床实践经验。
3、继续针对上半年不足,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如压疮分期、描述等知识。
4、建立皮肤压疮登记表填写质量标准,使大家能够规范填写,客观反映压疮护理情况。
5、开展难免性压疮的评估工作。
在压疮预防方面:
第一季度我们主要对易患人群的评估工作做了临床调研,续评估有766例,能够记录评估结果的有普
二、ICU、肿内。
第二季度重点抽查了7个科室重病人(上报)的皮肤评估工作,包括评估分值是否符合临床、家属是否了解皮肤护理方法以及能否落实等等,总体看,能基本落实到位。
从管理上而言,我们从4月份开始要求全院要对评估结果进行记录,要求各科室做好评估的培训工作。
那么从现在来看,护士长和压疮管理员已经建立起压疮预防的意识,易患人群的评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特别是续评估做的很到位,评估登记表的转归项目也能够及时填写,能够开展对重病人的皮肤护理健教,并能落实到位。
不足之处是:
一是虽能对评估结果进行记录,但大多数科室只是记录评估分值<12分的,对于>12分和续评估的未能给予记录;
二是护士对评估量表的掌握不是很熟练。
下半年打算:
一是建立压疮预防流程及其相应要求,使得压疮的预防工作更加系统化;
二是进一步细化评估量表的评分依据,为大家临床操作提供方便;
三是检查普通病人的评估质量和健教工作落实情况。
压疮组
二○○九年七月
感染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1.消毒与隔离:霍乱、鼠疫、咽白喉等应严密隔离,肺结核、流脑、百日咳、流感施行呼吸道隔离,伤寒、菌痢、甲肝施行肠道隔离、破伤风、气性坏疽施行接触隔离,乙肝、艾滋病、梅毒施行血液、体液隔离,结核病人痰涂片结核分歧杆菌阳性及活动性肺结核应结核病隔离。消毒:传染源的随时消毒、病人、病房终末消毒、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预防性消毒。
2.感染性发热时介绍发热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休息、饮食及生活护理。监测体温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入水量。
3.发疹病人的护理:讲解皮疹的相关知识,进行局部皮肤护理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每日用温水(禁用肥皂、乙醇)擦洗,皮疹消退、脱皮不完全时应用消毒剪刀进行修剪,皮肤干燥可用石蜡油进行润滑,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注意保护大面积瘀斑坏死皮肤防止感染。对特殊部位例如口腔黏膜疹、眼部进行专项护理。
4.腹泻病人的护理:标本采集时应新鲜并选取脓血、粘液部分,对排便情况、伴随情况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饮食以少渣、少纤维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生冷、辛辣饮食频繁腹泻并伴呕吐可暂禁食。排便频繁时进行肛周皮肤护理。
5.咯血的护理:肺结核大咯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出血量和每小时尿量,观察有无窒息的先兆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根据《青岛滨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条例》的要求,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
[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以下),现对评分标准作如下规定:
1、优秀[90-100]分
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作品创新性强,水平较高。
说明书条理清楚,论述充分,文字通顺,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规范,编号齐全,排版科学工整。设计图纸完备、清洁、正确。
2、良好[80-89]分
按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能较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科学作风良好;作品有创新,有一定的水平。
说明书条理清楚,论述充分,文字通顺,符合技术用语要求,排版科学工整。设计图纸完备、清洁、正确。
3、中等[70-79]分
按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在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上基本正确,但在非主要内容上有欠缺和不足;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作品水平一般。
说明书文理通顺,但论述有个别错误或表达不清楚,排版较为科学工整。设计图纸完备,基本正确,但质量一般或有小的缺陷。
4、及格[60-69]分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漏;在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上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作品达到基本要求。
说明书文理通顺,但论述不够恰当和清晰;文字、符号方面问题较少;设计图纸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有个别明显错误。
5、不及格(60分以下)
未能按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曾掌握,在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中出现不应有的原则性错误;在整个工作中独立工作能力差;作品未达到最基本要求。
欧美国家医师的培训起点为医学院校的本科毕业生, 医学生毕业后需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综合训练, 掌握从事全科医师实践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并通过全科医师执照考试后, 才能独立从事全科医师的临床工作, 再经普通专科培训3-5年后, 可获得《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之后从事专科工作。我国现行的大多数三甲等公立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一般培训, 多科轮转;第二阶段是直接专科培训和工作, 使医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从医学毕业生向合格专科医师的角色转变。我国专科医师培训的制度较宽松, 不规范, 不系统, 培训的内容以临床技能为主, 教学、科研方面培训均欠缺。然而, 血液病人数越来越多, 血液病专业性强, 涉及全身多系统疾病诊治, 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 对血液专科医师能力要求很高, 除三甲医院外, 大多数医院急需血液科专科专病住院医师, 以便早期诊断血液病, 防止误诊误治。据此, 血液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就尤为重要。下文以著名JohnsHopkins、Mayo和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3家医院为例, 对美国血液专业受训住院医师 (Fellow) 的培训内容及其特色作一简介, 以期提高我们的认识和经验借鉴, 健全血液专科“西京模式”。
1 住院医师培训“美国模式”
1.1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2]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建立于1879年, 课程设置全面, 将临床教学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 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医院, 连续多年稳居美国医院及医学院排行榜首位。其中, 血液专业受训人员可以选择以下3个方向:血液学、肿瘤学或血液肿瘤学。
临床实践。第一年主要在临床, 包括接诊门诊病人, 大多数的病人患有血液的恶性肿瘤 (白血病, 淋巴瘤,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 , 50%是骨髓移植的病人, 其余的主要是门诊化疗的病人。受训人员熟练掌握常见血液病, 尤其是血液肿瘤的诊治、移植物抗宿主病处理、外周血和骨髓干细胞的采集程序等。其中1个月轮转输血科, 对血库管理、献血流程、输血前化验、细胞净化有一定的了解。所有的受训人员必须到血液科实验室轮转1个月, 学习血液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科研素质的培养。另外在血液病理学专家直接指导下, 1个月轮转血液病理学, 熟悉血液病病理诊断技术。
专科理论学习。受训人员1个月时间要学会读骨髓片, 主治医师一对一带教, 每天6-8张。第一年7月-8月的6周的时间, 每周一、三、五参加夏季血液系列讲座, 比如血红蛋白病、止血法、铁超负荷等相关理论知识, 每周对所学知识评估测试, 并定期在网上公布答案。
医患沟通能力培训。通常安排2位受训人员和一位实习生平均每天直接接诊18-22位专科如白血病住院病人及骨髓移植的患者, 学习如何接诊病人及为病人服务, 同时还会跟随会诊, 学习与相关科室医师沟通以及与非血液病患者沟通, 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考核和评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对受训住院医师的考核贯穿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 定期阶段性组织相关考核, 以确保受训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专业技能, 对每个专科培训医师进行综合评估。
1.2 梅奥诊所[3]
梅奥诊所凭借其自身强大的医疗综合实力在世界医疗领域中已经形成了当之无愧的医疗体系品牌,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医疗机构, 它的临床医疗的多个科室多年来一直居于全美前三名。以教育和科研共同支撑着该中心的临床服务, 时至今日, 该中心已经形成了拥有2, 500名医生和科学家在内的42, 00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庞大精英团队。其血液科住院医师的培训计划为期3年, 前2年是临床的转科, 最后1年上选修课。
临床训练。通过临床训练计划, 熟悉血液科的专业知识, 包括掌握骨髓移植等相关临床实践, 要求充分理解血液肿瘤疾病的病理和诊疗基础知识。在临床轮转期间, 接诊梅奥诊所各种各样住院和门诊病人。培训人员要求在临床轮转至少1年半, 以通过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要求的附属专业的考核。在培训期间, 受训人员要参加临床病理学会议、死亡讨论会议、学术研讨会及其他的相关会议, 也可以参加各种周会。
科研训练。目前, 在梅奥诊所有60多个关于血液肿瘤领域的研究协议。专科培训医师在最后1年, 将要积极投身于临床或实验研究, 研究范围可以从基础科学到临床试验或流行病学, 可以和血液肿瘤学的临床或实验室的研究者合作。在导师的指导下, 进行正确的医学科研思维, 发现临床问题, 提高科研素质, 这是非常具有成效而且有教育意义的科研经历。
1.3 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4]
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癌症治疗和研究有突破性的发现, 是国际著名的研究和临床中心, 是Harward医学院的教学医院, 是在美国排名第五的最好的肿瘤医院, 每年有超过299, 202的成人和儿童患者就诊, 并参与了700多例临床试验。
临床专病训练。第一年里, 受训人员会在朗伍德和麻省总医院大学学习, 这些机构有1, 400多张床位, 100多张属于肿瘤血液科, 其中近40张用于骨髓移植。住院部的受训人员主要给各种各样包括骨髓移植的病人提供照顾和咨询, 要求在教师的直接监督下管理病人。第一年的秋季, 受训人员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不同指导教师及专科疾病方向, 跟随导师进行专科疾病的临床培训。接下来2年或更多的时间为临床或基础科研训练, 同时还有机会进行额外半年临床经验的学习。期间受训人员还要参加各种专科专病教学会议, 包括系列讲座、每周血液肿瘤学的病例讨论等, 还有相关机构赞助的以疾病为导向的教学课程。在这样的氛围中完成规范化培训的受训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带教教员也将顺利完成培训及临床受训人员结业后的工作安置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
科研训练。第二年初, 对受训人员进行更详尽的训练, 目标是在备受尊敬的研究所取得独立的研究项目, 完成该项目的时间取决于每个人过去的临床经验。不仅在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布里格姆和女性医院及麻省总医院, 而且在查尔斯城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及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 均有各种各样的科研机会, 课题涉及从分子生物学到临床试验和健康分析各个领域, 充分锻炼受训人员科研思维及能力, 加深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2 启示与西京模式
通过对上述3所美国医学中心血液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了解, 与之相比, 我国的医学教育存在很多缺陷, 主要与中美在医学教育模式和培训体系上存在的差异有关。据此, 在借鉴国外的经验基础上,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 结合中国国情, 形成了住院医师全科和专科医师培训的“西京模式”, 即“2+1”模式 (2年医院其他科室轮转, 1年血液科轮转, 其中9个月在临床, 3个月在实验室) 。
2.1 重视规范化培训工作, 规范培训内容, 提高培训质量
每一批新入的西京医院培训人员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 由院领导亲自授予白大衣, 并定期召开会议, 了解培训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有专人对住院医师统一管理。在经过2年全科轮转后, 第3年通过双向选择、面试后定科, 深入科室, 进行1年专科学习。血液系统疾病不像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疾病那样发病率高, 其专业性强, 又与遗传学、免疫学、分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密切联系, 诊断依赖于实验室检查, 因此相当一部分血液科轮转的住院医师感觉“一头雾水”[5]。血液科培训医师前9个月主要在临床, 管理病人、跟随带教教授上门诊, 接触各种各样病例, 尤其是一些典型的重要病例, 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应用维甲酸和亚砷酸的治疗过程, 还有利妥昔单抗在治疗CD20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应用等, 并逐步熟练骨穿、腰穿等操作, 同时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 最后3个月主要在实验室, 进行骨髓形态学的培训。住院医师往往进行骨穿涂片后, 待实验室医师阅片出报告后得出诊断, 而忽视形态学培养, 首先在实验室医师指导下学习识别正常的骨髓细胞学, 如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的形态等, 后期再开始学习异常的细胞学, 包括淋巴瘤、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在骨髓的表现, 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还可以了解FISH、FCM等相关知识, 做到实验与临床紧密结合, 为培养优秀专科住院医师打下良好基础。
2.2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利用血液病相关讲座、读片会、学术交流、病例讨论、查房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科室可定期举办病例讨论、读书报告等学术会, 对典型病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安排教学查房, 并提出问题引发其思考, 如维甲酸治疗机理等, 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培养其表达能力以及临床逻辑思维能力。甚至可以安排受训医师组织读书报告会等活动, 培养其组织能力。放手培养, 使住院医师有更多的实践和操作机会。在培养综合能力的同时, 也激发了住院医师参加培训的兴趣与积极性。不仅如此, 在导师的指导下, 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 适时阅读血液疾病最新进展相关文献, 还能够拓展其临床思维。国外医院血液科专科性强, 病种单一, 我国血液疾病病源多, 病种丰富, 病人依从性较好, 这就要求医师有更高的鉴别诊断的能力, 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 较好的理解血液系统疾病与全身其他系统疾病的关系。结合我国国情, 病人来自不同的地方, 文化程度及风俗习惯差别很大, 因此, 对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要求更高。西京医院受训人员要求更为严格, 所有人员在不同科室轮转, 就自己遇到的特殊病例, 每周都有一名受训医师为大家讲课, 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 并请相关教授讲解;还有自己组织的英语角, 定期进行口语培训, 有时还会有教授专门授课, 始终不忘英语能力的提高;积极响应“精品”战略, 要求受训医师必须参加中华名院相关讲座及每一场精析病例,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思想觉悟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2.3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奖惩兑现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是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我国对住院医师的考核评估往往例行于出科考试或是年终考核, 每个科室考核方式均不同, 没有统一的标准, 因此, 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至关重要。西京医院受训医师轮转期间都经过严格的考核, 包括科室的实地考核, 如病例分析、病历书写、读片、骨穿及腰穿操作等相关知识, 还有理论知识的考试, 根据每个人各科考试成绩及平时的表现, 年终评出一、二、三等奖, 给予奖励, 奖学金逐年递增, 既能增强其积极性, 同时也对其他受训人员有激励作用。第3年进入血液科专科学习的受训人员, 有规定的导师一对一带教, 并制定相应的带教计划, 每月上交月小结, 对自己的工作与学习进行归纳总结, 导师对其进行考核, 包括对典型疾病, 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病历的书写、工作的日常表现、医患沟通能力等综合进行评价。
2.4 提高受训医师待遇, 激发其积极性
要努力改善住院医师的生活条件, 在各种福利待遇上给予其他医务人员同等待遇, 形成培训-考核-待遇一体化,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与工资奖励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配套进行。西京医院的受训人员医院给予提供3年免费住宿, 同时与其他医务人员一样有就餐补助, 其余直属医教部管辖。
3 结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为合格临床医师的桥梁的必由之路, 应该借鉴美国专科医师培养的模式, 健全血液专科培训“西京模式”, 重视和宣传培训的意义及考核制度, 逐步完善相关制度,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特别是具有发现临床问题, 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为未来培养更高素质的专科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洁, 陈迈, 高彬, 等.内分泌代谢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11, 13 (12) :1087-1088.
[2]http://www.hopkinsmedicine.org/hematology/rotations/
[3]http://www.mayo.edu/msgme/residencies-fellowships/internal-medicine-and-subspecialties/hematology-oncology-fellowship-arizona
[4]http://www.dana-farber.org/Education-and-Training/Fellowships-and-Training-Programs/HematologyOncology-Fellowships.aspx
出科考核标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出科考核工作是培训过程考核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的综合评价,也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关节之一。为此,必须加以规范并认真落实。
一、出科考核的内容
出科考核的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出勤情况、培训细则落实情况(临床实践的指标)、临床综合服务能力等。
二、出科考核的组织与实施
各专业基地是出科考核的组织和实施机构,二级学科专业基地是出科考核的监督检查机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出科考核由基地办公室组织专家小组进行抽查。各专业基地要审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手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细则》的要求对住院医师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所有材料应归档备查,并作为住院医师申请结业考核和评先选优的依据。
(1)出科考核实行各基地主任负责制,由各专业基地考核小组负责实施。考核小组包括考核小组组长(1名,至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和成员(2名,至少主治医师及以上)。各专业基地应在考核前将考核具体时间、地点报基地办公室,以便于督查。每月25日前将出科考核表报考培办公室。(2)出科考核由各专业基地组卷,报基地办公室组织专家审核,每次出科考核试卷的重复率不得高于50%。(3)临床实践技能应采用床旁考核,由考核小组执行。
(4)考核完毕,必须认真阅卷评分,结果评定必须有客观依据和考核小组的签名。
(5)所有出科考核的原始资料(病历复印、理论试卷、病历分析、临床操作的评分等)均应归档。以备上级部门的检查和住院医师申请结业考核和评先选优的依据。
二、出科考核的细则
(一)手写规范化的入院大病历(含诊断依据、鉴别诊断)2份/轮转基地。(轮转时间少于2月者,写1份)。(10分)
(二)医师执业道德考核。(10分)
(三)出勤情况。(10分)
(四)完成轮转计划并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手册》。(10分)
(五)临床综合服务能力考核。(60分)
1、病种和技能考核:以各轮转学科的培训细则为准。
2、考核形式
(1)理论考试:时间1小时,满分100分。(占总分的20%)
题型选择题50%,每题2分。简答题30%,每题10分,名词解释20%,每题5分。
(2)病例考核(床旁),满分100分(占总分的30%)
包括病史采集(15分),体格检查(15分),诊断及诊断依据(10分)鉴别诊断(至少3个,15分)进一步检查内容(5分),诊疗(原则4分、医嘱6分,共10分),提问4个问题(3个问题为本学科必须掌握的三基问题,1个问题是本病或本专业必须掌握疾病最新诊疗指南或其它新进展,20分),表达能力(5分),人文关爱(5分)。
(3)临床操作,满分100分(占总分10%)
各轮转学科培训细则要求必须掌握的内容,不许用模具代替。
三、考核成绩的认定
由专业基地考核小组集体讨论、审定,所在专业基地主任签字,并报二级学科专业基地主任签字。所有考核材料均上交基地办公室统一保管。
四、出科考核的相关规定
1、出现下列情况、出科考核认定为不合格:(1)经核实,有严重违纪;
(2)累计请假时间超过本学科轮转时间的1/3;(3)临床综合服务能力考核低于36分。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推荐阅读:
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10-11
急诊科医师培养标准03-13
重点专科人才培养情况10-16
专科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计划09-08
青年医师培养计划06-23
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02-06
标准医师聘用合同04-03
专科毕业论文格式标准(学前教育)07-04
放射科进修医师培养计划12-15
临床科主治医师工作标准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