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幼儿园一日活动

2024-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游戏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精选8篇)

游戏与幼儿园一日活动 篇1

一、热身活动

1、活动名称:《western medley》

2、活动目标:

(1)跟随音乐节拍做律动。(2)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活动准备:音乐磁带

4、活动过程:

(1)音乐响起,提醒幼儿及幼儿家长收拾玩具,并加入律动活动中来。(2)跟随音乐的节奏,和老师一同完成律动。

二、问好时间

1、活动名称:《介绍自己》

2、活动目标:

①勇敢地站在大家的面前说话。②能根据老师提问做出正确的回答。

3、活动过程:

出示小手偶,介绍小手偶的名字:“我是天天,我是男孩子,我想和你们做好朋友!”引起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做自我介绍,说自己的名字,自己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三、聪明时间

1、活动名称:《怪爷爷的胡子》

2、活动目标: 练习有控制的画短线。

使用彩笔画画,引导幼儿喜欢美术活动。培养小肌肉群的力量。

3、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底纸每人一张、水彩笔、黑板。

(1)导入:教师导入:“从前有一个怪爷爷,他胖胖的,眼睛小小的,他每天晚上都刮胡子,可第二天又重新长出来。”教师边讲边为幼儿做示范,讲出要点:胡子长在嘴巴的周围,怪爷爷的胡子一根一根的,又硬又直。

(2)内容:给幼儿发放操作底纸和水彩笔,同时告诉幼儿摘下来的笔帽要盖在水彩笔的后面。告诉家长在引导幼儿绘画的时候要鼓励幼儿尽量画短线。(3)总结:

对幼儿作品给予鼓励,请小朋友一起欣赏小伙伴的怪爷爷,教育父母一定要让幼儿独立完成,用语言进行指导,并对幼儿的每一步进行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四、勇气加油站

1、活动名称:《头顶沙包走》

2、活动目标:

(1)培养宝宝平衡能力。

(2)鼓励宝宝勇敢地参与集体游戏。

3、活动准备:沙包每人一个。

4、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头顶沙包做各种有趣的动作引起幼儿的兴趣。

(2)请幼儿将校沙包定在头顶上,两支胳膊伸平,从教师的一锻走向另一端。(3)鼓励幼儿勇敢地进行游戏,指导家长对幼儿积极的肯定。

天鹅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学认字词 寒冷 冬天 受伤 脖子 双,并能用“双”组词。

2、通过学习培养幼儿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构思: 小朋友马上要上小学了,在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在帮助的情况,怎样帮别人最好呢? 同时为丰富幼儿的词汇而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准备: 大范例(要学的新字词用红色的笔写)字卡以及字义图片 录音机 磁带 幼儿用书及人手一支铅笔 自制 神秘袋(里面放一些幼儿喜欢的礼物和字卡)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复习已学过的字词(游戏 神秘袋)师: 神秘袋真奇妙,里面的东西要不要? 幼:要

(老师用手从口袋里摸出东西,吸引小朋友,交替摸出字卡,以达到复习已学的字词目的)二、基本部分

1、欣赏儿歌,引入课题。

提问: 儿歌中的天鹅它在哪里做什么?(在寒冷的公园里过冬)

它怎么了?(翅膀受伤了,很孤单)

小朋友怎样帮助它的?(变成一只天鹅跟它作伴)

那你怎么样帮助天鹅呢?

小朋友讨论,个别回答,老师小结。

2、出示大范例,学习儿歌。

3、学习字词

引导幼儿观察大范例中红色的字宝宝,告诉他们这些字宝宝是今天要和小朋友玩游戏的字宝宝。

A、出示体现能冬天的图片,请幼儿说出图的特征,引出“冬天”。请幼儿说出冬天的气候特征及人们的衣着等与其它季节的不同,帮助幼儿理解字词,并学习“寒冷”。(用同样能帮助幼儿边理解边学习字词的方法不学习其它字词)学文档仅供参考

一个字词用磁铁贴好于黑板上。B、巩固字词

分男女小朋友比赛,一起认读黑板上的字卡上的字,请个别幼儿认读。游戏: 小猴小猴真爱玩。

C、请小朋友用铅笔圈出书上儿歌中的所学字词,老师来回指导。

游戏与幼儿园一日活动 篇2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

作为衔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纽带, 过渡环节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隐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不仅能满足幼儿学习活动与自由活动不同节奏更替的需要, 还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下进入下一个活动。因此, 我们要重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优化与组织。然而, 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对过渡环节的组织都不合理, 有很多不必要的过渡环节, 以至于影响了幼儿的一日生活。那么, 如何优化与组织过渡环节呢?

一、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意义

幼儿园一日活动包含多方面内容, 如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等, 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想这些活动得以有序进行, 就必须将过渡环节作为中转站。所谓过渡环节是指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介于有明确目标和内容的活动组织形式之间并用于转换的环节, 它是教师实现下一个教育活动目标的前提, 也是上一次教育活动的延伸, 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幼儿角度来看, 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 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从教师角度来看, 有利于教师进行现场的设计、思考以及一些临时的随机情况的处理, 有利于教师灵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总而言之, “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 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组织与安排的需求, 又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因此, 我们要重视幼儿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优化与组织, 以充分发挥过渡环节的教育作用。

二、如何做好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优化与组织

过渡环节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合理调整, 适当拓展, 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丰富过渡环节内容, 并为幼儿创造一片自由的天空, 让他们参与到自主自理活动中, 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 合理调整, 严格把控过渡环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 避免消极等待和时间的隐性浪费。但现阶段很多幼儿园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将幼儿的一日活动划分成了许多片段, 有的幼儿园甚至达到了十多个活动环节。这种情况下, 就多了很多不必要的过渡环节, 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对此, 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从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的角度出发, 合理删减不必要的过渡环节, 严格把控过渡环节, 以给幼儿更大的自由空间。具体来说, 教师可以通过调整作息时间, 合并或融合一些小块活动, 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 以避免由于活动频繁转换带来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如幼儿入园之后的活动一般是早操、吃点心、第二次集体活动, 这三个活动的间隔时间不长, 却用了两个过渡环节来衔接, 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对此, 教师可以删减一个过渡环节, 将早操后到第二个集体活动前安排成一个过渡环节, 让幼儿在这个环节中自主安排洗手、喝水、吃点心、如厕等事项, 同时提醒幼儿先洗手, 从而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 增加孩子的自由空间。这种做法, 打破了原有的一次完成一件事情的严格的时间表, 不仅增加了弹性的时间, 有利于教师灵活组织教学, 也让幼儿拥有了自主安排和分配时间的权利, 有利于幼儿自主调节节奏。

(二) 适当拓展, 丰富过渡环节内容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 教师往往把如厕、喝水作为过渡环节, 这未免有些单薄, 对前后活动的衔接易产生不利影响, 降低幼儿的活动兴趣。对此, 教师有必要拓展活动形式, 更新活动内容, 将游戏、音乐、读书等融入到过渡环节中, 丰富过渡环节的内容。一是将游戏融入过渡环节。游戏随机性强, 正适合在低结构、低密度、宽松、自主的短时间过渡环节中有效地开展。幼儿天性活泼好动, 大都喜爱游戏, 教师可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 自制一些小玩具, 组织幼儿在课间活动时玩游戏, 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发组织, 玩一些民间小游戏, 如丢手绢、点兵点将等。通过这些小游戏, 幼儿互动多了, 学会了分享、谦让、协商, 促进了合作能力的发展。二是将音乐融入过渡环节。优美的音乐能为幼儿带来美的享受, 陶冶幼儿的情操。将音乐渗透在过渡环节中, 代替教师的指令和要求, 既可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自主游戏和学习, 又能使幼儿在音乐中愉快地进行活动。这样的过渡没有强行要求, 没有指令, 没有等待, 一切都是那么默契、自然有序, 能更好地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三是将读书融入过渡环节。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仅靠教师组织一些语言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在于日常的培养。通过观察, 我发现幼儿大都很爱表达, 但因为词汇的积累有限, 他们的表述往往比较简单, 用词比较贫乏。针对这种情况, 我抓住时机, 利用过渡环节, 引导幼儿读书, 从中发现和学习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 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 提供自主自理的活动机会, 让过渡环节成为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平台

过渡环节是幼儿自主自理习惯的培养平台。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自主活动的机会, 让他们自由活动。一方面, 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自主活动。如午餐前的过渡, 这十几分钟可以让幼儿“一展拳脚”, 自由活动。另一方面,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理的机会。如区域活动后的过渡, 让幼儿自己把区域里面的材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好, 并放回原来的位置。久而久之, 幼儿就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当好指导者、合作者, 把握好幼儿自主的“度”, 及时为幼儿提供引导与帮助。如给部分顽皮的幼儿以手势、眼神的暗示;及时处理幼儿之间发生的小矛盾等。同时, 还要抓住教育契机, 营造温馨、轻松的交流氛围, 让过渡环节成为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桥梁。

总之, 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中转站, 是衔接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纽带, 蕴藏着无数的教育契机, 可以使幼儿园教育亮点瞬现、精彩纷呈。作为幼儿教师, 我们要重视过渡环节的优化与组织, 巧妙运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过渡环节, 充分挖掘其中隐藏的教育契机, 引导和教育幼儿,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菁, 茅莉雅.等待的艺术——幼儿园活动中过渡环节的组织与管理[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 2008 (5) .

[2]方瑜.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组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5 (4) .

[3]钱祝英.浅谈如何组织好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J].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2 (5) .

游戏与幼儿园一日活动 篇3

“江村”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进行社会调查为我们江苏吴江庙港开弦弓村所取的一个学术名字,自费教授的《江村经济》出版后,江村已经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开弦弓村了,而是作为世界认识中国农村的一个窗口,被赋予民族标志,是中国农村对外的一个形象表征。

“江村民俗文化”是指太湖流域苏南庙港人民在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指人的精神风貌、观念意识、心理态势和人格风范等。它是本园将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具有江村特色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民间游戏等地方资源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开发与利用,而形成的课程活动资源。

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游戏是最常见、最普遍、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它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

我们发现农村民间游戏已成为孩子们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幼儿园准备以江村民俗文化为切入点,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中的研究入手,由近及远,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的乡土资源,我们通过收集、筛选和设计,尝试在幼儿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中开展融入民俗文化的教育,使幼儿园教育更加乡土化、民族化、生活化。传统的民间游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

(1)民间游戏种类比较繁多,玩法各式各样。如能让幼儿手脚灵活运用的“抓子”“跳房子”“滚铁环”等;有锻炼跳跃、奔跑的“跳绳”“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有训练平衡的“踩影”等……

(2)民间游戏的科学性不仅在于它的活动发展了幼儿各器官的功能,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民间游戏的创设遵循了由易到难的规律,每一步骤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如“抓子”游戏中全套游戏就有八九种抓法,每一种抓法编配的歌谣不同,随着抓法难度的增加歌谣也由短到长,谁先抓完最后一种抓法,谁为胜。又如“跳房子”游戏,我们在楼道走廊的地上先画出一种由格子组成的图形。第一步:先用脚踢着沙包跳,然后用头顶着沙包跳,再分别把沙包放在额头、肩、膝盖、背等部位上跳。步步深入而又严格地训练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及动作的灵活性。

(3)许多民间游戏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就是因为它的趣味性。内容生动具体,形式轻松活泼且伴有节奏,有的还配有儿歌口令,儿童边游戏边吟唱,兴趣盎然,始终沉于欢乐之中,如“丢手娟” “老鹰抓小鸡”“套圈”等。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到不同的游戏心情,从而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因此,民间游戏成为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活动。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中的运用

(一)过渡环节是平时在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各个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如午餐、午点后那段较长的时间,每个教学活动后的过渡环节,它虽然是零碎的、短暂的,却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是每个活动的中转站,也是孩子们身心休息调整的契机。既然如此,何不顺应其特点,营造一种宽松、自主、利于交往、有序的氛围呢!

《纲要》中道:“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我想到,利用过渡环节让幼儿自主地游戏和学习,不仅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的形成,同时也能让过渡环节变得自然有序。如民间游戏。其目的是通过游戏,决定胜负,以利角色分派等其他游戏活动的起始。“包剪锤不受场地的限制,花样又很多,当时很受大家的喜欢。”小时候玩时常会选择以台阶、地上画的格子为比赛场地,双方选手一起站在台阶旁,一方每赢一格就往前进一步,而对方同时向后退一步,谁先走完台阶谁就是胜利者。 如今在幼儿园里小时候的游戏活动依然在玩。

一天跟往常一样,组织完集体活动后,孩子们入厕,然后整队,这时候王云天和吴悦龙在那里你推我,我推你挤来挤去,王云天还生气地说:“是我先来的,我是排在前面的!”吴悦龙也不甘示弱:“是我先来的我应该当排头!”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其他的孩子也过来围观。我灵机一动,对他们两个说:“不如你们来包袱剪子锤吧!谁赢了谁当排头,怎么样?”他们两个抬头看看我,点点头说“好!”“包袱剪子锤!”第一局未分胜负。“包袱剪子锤!”“哦!我赢了我当排头!”小小的争吵落下了帷幕……没想到小小的游戏能化解孩子们之间的争吵和矛盾。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帮孩子们解决纠纷的情况,我们不妨试着用孩子们喜欢又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既达到了目的又营造了和谐的气氛。还让孩子们明白了解决矛盾时只用粗暴的方法是不行的。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把民间游戏放入过渡环节要灵活掌握!首先它源于民间,从实践中来,内容广泛而丰富,普遍受幼儿欢迎;其次,游戏形式活泼、易懂、易学、易传,幼儿能轻松掌握;再次,游戏随机性强,不受空间、人数的限制,不受场地的影响,只要想玩,随时随地都可以玩;最后,游戏材料很简洁,源于身边,易收易放。由于于诸多条件,民间游戏正适合在低结构、低密度,宽松、自主的短时间过渡环节中有效地开展。

1.幼儿来园活动是幼儿愉快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为丰富活动内容,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发展幼儿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如“挑棍”“弹蚕豆”等。

2.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各环节过渡时,这时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翻绳”找“东南西北”“包剪锤”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灵活地贯彻在一日活动中,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

3.户外小型分散活动一般以玩运动器具、小型体育玩具和小游戏为主。这期间,一般可以安排一些活动量适宜,或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精神的民间游戏。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内容,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与策略 篇4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通常可划分为九个环节,即入园环节、盥洗环节、进餐环节、喝水环节、入厕环节、自由活动环节、午睡环节、离园环节及教育活动环节。在这九个环节当中,除了集体教育活动环节之外,其余的八个环节都充满勒浓厚的生活气息,统称为生活环节。生活环节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以下四个特点所决定的:

1:生活环节具有基础性。

2:生活环节具有独特性。

3:生活环节具有真实性。

4:生活环节具有多发性。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广大幼教工作者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集体教育活动的理论、方法及策略等方面不断地惊醒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老师是起到决定性作用,在集体活动中,老师应多关注内向、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们,这样的孩子们可以与老师、同伴交流。对于这样内向的孩子,我们老师多与他们交流、做好朋友,让开朗的孩子和他们做好朋友。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有如下三点体会:

1、从细处着手,有的放矢的进行管理

从晨间的来园活动至离园活动的每一环节,我们都注意了从细处理。本着遵循教育规律的原则,以促进孩子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注意及时调整、修葺活动的组建方式、形式。如:对于幼儿的座位,我们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不再是半圆、马蹄或是围坐在桌旁这样三种形式。也就是说幼儿座位可以按照活动的需求进行变化摆放,什么样的位置最有利于幼儿的倾听、交流和分享,那么这就是最合理的。

2、注意游戏指导的有效策略(1).材料投放促交流

在游戏中总是自我封锁,如果材料上巧做一番文章会让他们走向开放。在娃娃家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在对摆摆弄弄家中已有的材料乐此不疲的情况下,老师便提供一些走出户外必须使用的用具,如托阳伞、托推车、太阳帽、望远镜、托背包、菜篮子、托钱包等,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尝试与外界联系,发展初步的社会关系。

(2)角色标记明职责。

游戏中职责分工等问题上和大班孩子相比,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显著的弱势。如何帮助托班孩子树立角色意识,首当其冲地就是要凸显角色标志。白大褂、护士帽、安全帽、托围裙、托袖套、工作服、演出服等等,适度地乔装打扮将大大推进游戏的进程,进一步帮助孩子明确工作职责。

(3)规则标记显要求。

由于小班孩子的从众心理,在游戏选择时大多时候会人云亦云,造成了进入区角时的蜂拥和无序状态。这时,规则标记显得尤为重要。在娃娃家和阅读区,我们全铺设了垫子,并且在垫子边上按上醒目的托脚印。

3、自理能力的培养,使幼儿能力得以最大化锻炼。

作为教师,我们总是在自觉地帮助家长及保育工作人员改造着他们的教育观念,但在某种特殊的状况下,我们又不自觉地犯着这样一个错误。记得这样一句话:“帮孩子穿十次,他需要你第十一次的帮助;教孩子穿十次,第十一次他兴许也就学会了。”话虽短,却值得我们深思.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自理能力的活动:穿衣服比赛,叠衣服,分清左脚右脚等。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能做的坚决不请别人完成。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可以请求他人的帮助,但也肯定是在他人的帮助下自己完成。

游戏与幼儿园一日活动 篇5

作者:魏洪鑫 丁海东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传时间:2011-12-30 19:24:36 关键词:幼儿,一日活动,违反规则,体验,反思

[摘要]本研究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及其方法论,借助于由自然观察获取的6则案例,通过“悬置”呈现幼儿违反规则的现象,经“还原”发现,幼儿在违反规则时通常会有以下表现:乐于获取惩罚、不满于教师制定的“规则”、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离开教师的视线范围、挑战教师的权威等,其教育意义值得反思。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应了解幼儿违反规则的真正目的,满足幼儿“不切实际”的合理愿望;应帮助幼儿做到“言行一致”,内化规则,并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应洞察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修正不合理规则,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应换位思考,理性对待违反规则的幼儿。

[关键词]教育现象学;幼儿园社会教育;规则教育;违反规则

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成人(包括教师、父母和其他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1]在其中,成人肩负着与儿童一起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的“使命”,并不断地反思自己对儿童的行动是否恰当。幼儿在园一日活动是幼儿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几乎时时发生着幼儿与各种规则(以教师有意或无意制定的规则为主)的冲突或对抗。可以说,幼儿不同程度地违反规则的现象从未间断过。本文拟采用教育现象学的视角与方法论,探寻幼儿违反规则的现象与体验,并反思其背后的教育意义与启示。

一、悬置:一日生活中幼儿违反规则的各种现象

所谓“悬置”,其原意为“加上括弧”,即把主观成分以及一切不是发自纯意识的知识放人括弧,然后将它们搁置起来。排除了主观意识之后,客体会把自己原本的面目毫无阻碍地呈现出来,这种客体的自我呈现即是“现象”。我们采取悬置的方法,借助在幼儿园的自然观察,获取了有关幼儿违反规则的6则案例,其“现象”呈现如下:

案例一:当研究者走进活动教室时,发现高高正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其他幼儿都在上课。研究者便悄悄走过去,问他为什么坐这儿,高高回答说是老师让他坐这儿的。研究者故意说那肯定是因为这儿是个好地方,高高答到不是的,是因为老师以为他调皮了,所以惩罚他坐这儿,而后说其实同学们都调皮了,但老师就让他一个人坐到这儿来。说完,高高露出了愉快的表情。

案例二:吃饭前,老师要求洗好手,安静坐好,高高还在玩玩具。老师问他洗了手没有,高高回答洗了,于是老师说洗手再玩玩具,容易把手弄脏,不卫生。高高又说自己没有洗手。老师便追问到底洗没洗?高高回答说没洗。老师接着就生气了:“那你刚才撒谎了?”高高说:“没有撒谎。”老师又问:“那你到底撒谎了吗?那样做对吗?”“不对。”“撒谎时你想什么了?”“我想不撒谎,可是我想玩,我就撒谎了。”说完高高安静地去洗手了,回来后非常兴奋。

案例三:老师安排亮亮在绘画区,亮亮不同意,要去积木区。老师便将他关进了教师办公室。研究者走进来,发现亮亮在墙角一边抽泣一边用手在墙角上画画。“我要爸爸买积木,我想回家,我不喜欢这里”。“为什么不喜欢这里?”“老师不好。”“是因为没让你玩积木,所以说老师不好么?"“是的。”“老师怎么不好?”“老师心不在焉,不像个老师,整天生气,挺不好的。”“真的?”“老师还无理取闹,不关心人,总是批评人,从不批评自己。”亮亮说完就过去把门使劲一推,门锁上了。“我不要她进来,老师真坏,坏老师。”[2]

案例四:户外活动下楼梯时,凯俊、达达、尘尘、壮壮4个小朋友边下楼梯边相互打闹,被园长看到,她批评了带班教师的粗心大意。到了活动场地,老师让他们站到旁边的一棵大树前,并对所有幼儿说不许他们玩游戏,因为他们下楼梯时打闹太危险了。五分钟后,尘尘跑到老师跟前问什么时候可以玩了,老师

说:“回去好好站着,哪来这么多话!”十分钟后,凯俊、壮壮被“解禁”,尘尘和达达因为罚站时偷偷说话依然不被允许去玩。几分钟后,尘尘又跑到老师跟前问可以去玩了吗,老师依旧拒绝了他的请求。过一会,老师让达达去玩,因为这期间达达都低着头没有说话。尘尘第三次跑到老师面前问可以玩了吗,老师大声说:“你回去好好反思!”尘尘看着小朋友都在高兴地跑着叫着,便大声地哭了起来。

案例五:孩子们都坐成U字形。丁丁淘气地把坐在他旁边的佳佳推了一把,佳佳马上告诉老师。老师走过来,揪住丁丁的肩膀,把他从座位上拉了起来,拽着往外走。丁丁的头快要缩进衣领里了,其他儿童看了“哈哈哈”地大笑。老师回头说:“谁在笑,我就请他出去。”[3]

案例六:孩子们在根据教师确定的主题“美丽的秋天”画画,老师走到强强面前时脸色马上“晴”转“阴”,质问他在画什么?强强说:“铁路。”“你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呀,你看秋天有多么美丽的东西,你都不画,为什么要画铁路呢?”“我喜欢铁路。”“你以前画过铁路了,今天画秋天,比如树叶呀,水果呀什么的。”强强不说话了,继续画他的铁路,老师在旁催促:“快画呀!你总不能老画铁路吧。”[4]

在现象学那里,空间性、实体性、时间性和相关性四个范畴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世界的基本结构。[5]上述幼儿与教师要求发生冲突的各例现象,无疑都发生在特定的生活空间(如教室、楼道)里,由特定实体(行为、言语、材料等)带来特定的可感受性,使之成为连续的生存时间(集体教学、自由活动等)中的片段,并在其中与他人(特别是教师与同伴)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编织起幼儿生活世界的立体现象维度。

二、还原: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

在教育现象学中,还原的目的在于以生活体验的特殊性,指向存在的普遍性。我们将努力抛却任何先人为主的观念前提和伦理干扰,去真切地感受、平视和明了这些案例中幼儿对违反规则的体验,从而还原处于规则冲撞中的幼儿的所思、所想与所感。

(一)无奈——乐于获取惩罚

在案例一中,高高在课上违反了规则,于是受到了教师的惩罚。当问及原因时,高高的老师说:高高好动,所以经常被单独“请”出来,坐在书架旁边。这使高高可以在老师不注意时翻看书架上的卡通书,久而久之,高高在上课时便主动违反规则,目的是得到自由看书的机会。可见,高高在其生存空间与生存时间内对违反规则的第一个体验是接受——通过惩罚获得“特权”;第二个体验是高兴——表情愉悦,可以自由做喜欢的事情。从生活的空间性和生存的实体性角度分析,案例一呈现给我们以下内容:高高违反规则的目的在于脱离教师的“掌控”,获取独立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可以随心所欲地翻看书架上的卡通书。这也就提示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惩罚都伴随着痛苦的体验。在某种情境下,幼儿违反规则是为了能够自由地游离在教师的视野之外,随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抗议——不满于教师制定的“规则”

在案例三中,亮亮在其生活空间内的体验首先是失望,因为老师拒绝了自己的提议,其次是委屈,所以他会向作为“外人”的研究者“控诉”其老师的行为,再次是愤怒,所以他走过去把门使劲一推,把门锁上,不让老师进来。亮亮的这一体验说明,当教师的规则没有说服力时,幼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并以自己的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提出“抗议”。这也就提示我们,当幼儿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幼儿会“奋起”反抗,据理力争。

(三)忍受——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

在案例五中,丁丁在活动室内推了佳佳一把,此时丁丁的体验是得意,因为他成功地攻击了一个比自己弱的幼儿。但是,当“象征正义”的教师出现时,丁丁马上处于被惩罚的境地,此时他的体验为失败,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为减轻惩罚,他尽力把头往下缩,可见此时其可感受性体验为害怕。丁丁的这三种直观体验告诉我们,当幼儿欺负比自己力量弱的同伴时,教师的适时介人会让幼儿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欺负行为,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继续欺负弱小者。

(四)承认错误与讨价还价——降低被惩罚的程度

1.承认错误——短暂的内疚。

在案例二中,高高在活动室内承认错误的同时产生了可感受性体验,那就是内疚,意识到自己撒谎不对,但是在高高内疚体验的背后,我们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高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继续玩玩具而不去洗手是不恰当的,因此他的内疚必然是短暂的,他不会从根本上反思自己行为不妥当的地方。同时,这种短暂的内疚还可以博取教师和同伴的原谅,恢复教师对自己的好印象。

2.讨价还价——减少被惩罚的时间。

在案例四中,尘尘第一次去问老师自己什么时候能玩时,产生了两层体验,一是充满希望的可感受性体验,他猜测老师可能会允许自己去玩了。在遭到拒绝后,尘尘产生的第二层体验依然是满怀希望,因为他从教师的言语中认识到只要自己好好表现,老师就会允许自己去玩的。于是他好好表现了几分钟后又去找老师,但遭到了教师的又一次拒绝c此时,尘尘产生的体验是疑惑,老师是否发现自己在罚站期间和达达说话了。第三次,尘尘走向老师时的可感受性体验为充满信心,他觉得自己这次表现够好了,肯定符合教师的要求。但是没想到,老师再次拒绝了,并要求尘尘继续反思,尘尘终于忍不住哭了。尘尘的努力显示了幼儿在违反规则时,会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争取减少被惩罚的时间或程度。这一现象折射出幼儿在受到惩罚后经常会“缠”住老师不放的动机与目的。

(五)置之不理——不满于教师的干涉

在案例六中,教师强制幼儿画美丽的秋天,强强因此产生的体验为不满,因为他喜欢画铁路,为什么非要画秋天不可呢?于是,强强对教师的要求置之不理,继而产生了气愤的可感受性体验。这则案例告诉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经常会按自己的想法指点幼儿的行为,很多幼儿可能因此改变自己的想法,但类似强强这样个性很强的孩子则会坚持自己的想法,由此出现的结果是教师对这些孩子的评价都较低,其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伤害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反思:还原幼儿违反规则体验的教育意义

(一)应了解幼儿违反规则的真正目的,满足幼儿“不切实际”的合理愿望

在案例一与案例六中,两名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却相似,都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提醒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满足某些幼儿看似不合理的合理要求,同时赋予幼儿一定的责任,让幼儿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也能达到一定的发展目标。满足幼儿部分合理的愿望并不是纵容更多的幼儿去违反规则,而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自主冲动,这种做法同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如果教师能对幼儿喜欢做的事提出相应合理规则的话。

(二)应帮助幼儿做到“言行一致”,内化规则,并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

在案例二中,幼儿言不由衷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此时教师需要向幼儿解释这种行为的危害,并帮助幼儿把规则真正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利用环境与材料的新颖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三)应洞察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严厉惩罚幼儿的不良行为

在案例五中,虽然教师惩罚幼儿的做法有待商榷,但在日常教育和保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对幼儿不良行为必须制止,并给予严厉的惩罚。当然这种惩罚应伴有教师适时的引导与要求,才能从根源上帮助幼儿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

(四)应修正不合理规则,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在案例三中,幼儿不是故意违反规则的,而是规则本身出现了问题。这就提示我们,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审视规则,区分出哪些规则是幼儿必须遵守的,哪些规则是可以灵活对待的,还有哪些规则是可以灵活运用的。教师应不断建构对幼儿发展有利的规则。另外,在执行规则时,教师不能给幼儿“有机可乘”的错觉,使幼儿有机会挑战教师的权威。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处理可以调整的规则,把对幼儿的伤害降至最低。

(五)应换位思考,机智地处理违反规则的幼儿

在案例四中,尘尘的三次要求都遭到了教师的拒绝,尘尘最后忍不住哭了。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教师应换位思考,切身体会幼儿的心理感受,机智地对待幼儿,[6]促使其主动地承认错误。逼幼儿承认错误是教师缺乏教育智慧的表现,应予以克服和改正。

参考文献:

[1]李树英.教育现象学:一门新型的教育学——访教育现象学国际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开放教育研究,2005,(3)

[2][3][4]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8,98,76

[5]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宋广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36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l:11

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 篇6

3:离园前带好自己的物品,自觉整理好自己的仪表,把自己的小凳子轻轻地搬到桌上。不跟陌生人走,主动跟老师.阿姨和同伴道别。

二:户外体育活动1.早操和午间操:操前根据天气适当增减衣服,上下楼梯靠右走;做操时精神饱满,动作有力,合拍;爱惜早操器械,轻拿轻放,正确使用器械。2.自由活动: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玩危险游戏。乐意与同伴一起玩,不争抢玩具,互相谦让。完后主动收拾并分类摆放玩具。3.户外体育活动:游戏是按规则积极参加活动;按意愿选择器械并正确使用,爱惜器械,用后分类收拾好;有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不玩危险游戏;及时增减衣服,活动后自觉擦汗,自由饮水。三.集中活动1.乐意参加活动,积极思考探索,当文明小听众,认真倾听老师和别人的谈话,不插话。2.自信大方地在同伴面前表现发言,声音响亮,集中回答问题时要大声。乐意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活动中保持正确姿势,挺起胸膛,不敲椅子。4.爱惜活动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操作;喜欢看图书,知道看书能学到很多本领,乐意把书中看到的内容讲述给同伴听。

四、点心及午餐

1:有次序的梳洗,不推不挤。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擦手不玩水,洗后关紧水龙头。2:文明进餐,不说悄悄话,不挑食,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或点心,能保持桌面的干净和整洁。3:进餐后展开擦嘴巾,主动把自己的餐具收拾到指定的地方。安静看书,不影响别人。4:在老师带领下排好队伍散步,不做剧烈的运动。

五:午睡及起床 1:入厕后安静的进入寝室,将拖鞋、衣物摆放整齐后有次序的上床。根据天气冷暖增减小被子,自己盖好被子。

2:保持正确的睡姿,不蒙头睡觉、不趴着睡。3:起床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叠被子。

六:游戏与区域活动

1:喜欢区域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

2:区域活动中,能自始至终地在自己喜欢的区域玩,知道区域可以学到很多的本领。不重复玩一个区域,做到“三轻”,活动后于同伴分享自己的收获。

美国幼儿园一日活动及其特点 篇7

美国密歇根州红杉小学 (Red Cedar Elementary School) 是一所设有幼儿园 (Kindergarten和Preschool) 和小学1~4年级的公立普通小学, 学校共有来自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名学生。

2012年至2013年在美国密歇根州访学期间 , 本人以志愿者的身份持续参与了红杉小学幼儿园猫头鹰班 (Kindergarten) 和毛毛虫班 (Preschool) 的日常教育教学事务, 从而有机会对美国幼儿园一日活动及特点进行深入了解。

一、红杉小学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一) 全校每日晨间庆典活动

红杉小学最有特色的活动是每日的晨间活动。这个活动每天早晨8:45在体育馆里举行, 持续约半个小时。全校学生, 包括幼儿园幼儿都要参加。

晨间庆典活动一共由四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是忠诚宣誓。仪式举行时, 一边播放字幕, 一边奏音乐。誓词是三句话:“我谨宣誓忠诚于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忠诚于它所代表的共和国, 上帝庇佑下的一个国家。不容分割, 人人由此享有自由与正义。”学校并没有对学生的姿势做统一要求, 只有个别教师在宣誓时会脱帽、立正, 表情凝重, 右手郑重地放在左胸。

第二个环节是, 演奏不同学生所属国家或地区的国歌, 并用该国语言说“你好”。所演奏的国歌每天都会更换, 学校中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学生的国歌都有机会被演奏到。国歌演奏时, 所属国的学生手持自己国度的国旗庄严地站在体育馆中央, 其他幼儿在四周听着、看着。国歌演奏结束后, 该学生用本国语言说“你好”, 其他师生都来学习这个词或这句话。

第三个环节是, 当天所有过生日的幼儿和教师都站在运动场中央接受大家“生日快乐”的祝福。如果是周末过生日的师生, 就在接下来的周一接受大家的祝福。这个环节中, 当天过生日的幼儿在场地中央都表现得非常兴奋和自豪。

最后的环节是唱红杉小学的校歌。校歌的内容是“我誓用一种温和的语言表述我自己, 我誓将帮助我生活中遇到的人, 我誓将尊重每一个地方的人, 我誓将和其他人团结在一起组成一个或大或小的集体, 我誓为每一个人和全体人的和平贡献我的力量”。歌词投射在字幕上, 音乐教师现场弹奏尤克里里琴来领唱与伴奏, 幼儿们跟唱。在场所有的幼儿都注视着音乐老师, 演唱得十分投入。

在晨间庆典中, 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红杉小学尊重、平等、责任、兼容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

(二) 猫头鹰班的一日活动

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制的国家, 所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没有统一的教育目标、课程、评价标准、测验或评价方法。幼儿园的一日安排具体由责任教师根据幼儿园课程大纲进行安排, 每个班级安排不尽相同, 但是一日生活中主要活动和每个活动时间长度都大同小异。

猫头鹰班的上午活动由一个集体律动、三个领域活动 (体育、艺术、音乐活动) 和书写课程构成。下午的活动由写作、社会或科学活动、数学活动、自由游戏活动构成, 每个活动约半个小时, 大约三点半的时候幼儿离园。从活动安排中可以看出, 美国幼儿园对幼儿阅读、书写和科学 (科学和数学) 领域学习非常重视。

除去日常的“教学”活动, 猫头鹰班幼儿在幼儿园实行一餐一点一次休息的日程安排。上午十点左右有一次点心, 十二点二十五分到一点十分是午餐活动, 无论点心还是午餐都非常简单便捷, 在中国人眼里看都是快餐: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或果汁、面包、热狗、沙拉或者玉米片等。就餐过程中, 教师不会为幼儿分配食物。教师只将食物和餐具放在桌子中间, 幼儿完全按照自己需要亲自取用。进餐结束后, 幼儿将自己的餐具 (一次性餐具) 和剩余食物扔进垃圾桶。整个餐点过程中, 教师只负责餐前餐后的桌面清洁工作。

(三) 毛毛虫班的一日活动

毛毛虫班上午的活动是由一个集体谈话活动 (谈话内容有说说好消息、认识日历、天气预报等) 、一个阅读活动、一个分组区域活动 (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手工操作区等) 和一个集体大活动 (音乐、艺术、字母认读) 构成, 下午则由一个数学活动和一个分组区域活动构成。

美国幼儿园所有班级都没有安排统一的午休。这与美国幼教协会 (NAEYC) 颁布的关于高质量幼教机构评价标准中明确规定“常规活动应该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 以轻松、肯定和个性化的方式来进行”有关。另外, 幼儿在园户外活动不足2.5个小时, 这可能与美国幼儿家庭教育中户外活动充足, 户外活动时间充分有关。

二、红杉小学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特点

(一) 重视书写和阅读

红杉小学幼儿园的每个幼儿, 每天早晨来园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到校登记单上书写自己的名字, 可见学校对幼儿书写的重视性。毛毛虫班的幼儿每天都有电脑上在线认读字母的活动, 隔天有通过字母印章“印出”自己姓名的前书写活动。一日活动中的手工制作、 艺术创作成果上, 小中班的幼儿都被要求书写上自己完整的姓名。6岁的幼儿经常有在一段话中填写最恰当单词 (有数词、量词、动词等等) 的书写活动。

从前面所述各班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流程中, 我们也可以看到, 每个幼儿在园每天至少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在各个教室中, 图书投放量非常大, 人均三本以上。此外, 图书更新速度也非常快, 基本上每周一教师都会根据本周的活动主题或者近期的节日主题更换图书。教师还鼓励幼儿自己带喜欢的图书来幼儿园。

(二) 重视自我服务能力和规则意识的养成

在幼儿园里, 各个年龄段的幼儿要做力所能及的事, 要解决自己遇到的所有问题。如果一个幼儿因和别的幼儿争吵而来找教师“告状”, 无论年龄大小, 教师都会鼓励幼儿自己处理, “你去对他 (争吵的同伴) 说出你的想法”, 至多是给幼儿一个固定模式的句子“Pls. stop……You make me feel……” (请你不要再做某件事了, 因为你让我感觉……, 可以是感觉难过, 感觉沮丧等等) , 然后就结束谈话。只有复杂的、凭借幼儿自身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才会出来“主持公道”, 帮助幼儿处理。

无论年龄大小, 幼儿每天在园洗手、吃饭、取牛奶果汁 (往往饮料瓶子是广口瓶而不是狭口瓶) 、倒剩饭、摆放玩具、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上厕所等活动, 都要自己去做。尤其是上厕所、喝水等事情, 教师不会提醒、帮助或组织统一进行, 而是个体按照自己需要随时独立进行。新来的幼儿教师会亲自带他们上卫生间, 告知他们如何使用卫生间, 如何自己清洁, 如何自己洗手, 但带过一两次之后, 幼儿就自己独立上卫生间了。

毛毛虫班的幼儿每天结束晨间庆典, 回到教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一起大声宣读班级守则, 具体内容是“我将管好我的手脚;我将使用温和的语言;我将服从; 我每天工作和游戏;我们每天开心地学习。”教师以每日学习的方式强化幼儿学会与人相处的方式,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园看似宽松自由, 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可以为所欲为。如果幼儿犯了错误, 他也会受到惩罚。例如, 任何幼儿, 如果在集体阅读中影响了其他幼儿, 或者打人、说话不礼貌、在屋内大声喊叫等, 教师就会把他抱走或让他自己走到安静角落的椅子上坐下来反省。几分钟后, 他如果承诺不再犯类似错误, 教师就会解除处罚, 他才能恢复玩耍的自由。这种处罚方式不是伤害幼儿的肉体, 而是让他体验被限制的滋味, 反省自己的过错, 从而珍惜遵守纪律带来的自由。

(三) 以激励和鼓励为主的常规管理

美国的幼儿园老师很少给幼儿戴小红花、贴红五星, 他们认为每一个幼儿都是聪明的、优秀的, 没有优劣之分。

幼儿人人平等的观念不仅停留在教师口头, 而且也落实在教师日常保教活动中。有一次猫头鹰班教师在评估幼儿们数学学习进度时, 我说某个幼儿数学学得太慢了, 教师立即纠正我说:“不, 他只是与众不同而已。”一次毛毛虫班手工活动后, 有两名幼儿都坚持认为自己用橡皮泥做的玩具比对方的好, 而且就此发生争吵, 找到教师评理。教师看了他们的作品后说:“你们俩做得不相同。”但两名幼儿都坚持“我的就是比他的好”。 教师严肃地纠正道:“不对, 我认为你们两个做的东西有不同之处, 各有各的特点。”

游戏与幼儿园一日活动 篇8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出现,使我们这几年来可谓是受益匪浅。它是一种生活化游戏化的音乐教育,幼儿十分容易接受而且非常感兴趣。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深知兴趣才是幼儿学习的动力。

一、游戏化的音乐教育与常规培养

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孩子某个任务的时候(即需要幼儿掌握某种知识时),他怎么做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幼儿爱玩是天性,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告诉我们音乐不是学而是于玩出来的音乐,这正符合了幼儿的天性,让幼儿重在参与和感受,在游戏中学习,并加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它是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使每个幼儿都会对音乐感兴趣。

奥尔夫音乐教育显示出每个幼儿在活动中是主动积极的在参与,那么幼儿在主动积极参与过程中它的注意力会非常的集中,一直都在跟着音乐走,跟着游戏走,跟着老师走,慢慢幼儿养成习惯后,会大大加强幼儿的注意力、专注力、倾听能力,反之常规差班级幼儿的表现就是没有注意力,每个幼儿都只照顾自己的情绪,不顾其他人,整体班级表现出来的就是浮燥,情绪混乱。

二、游戏化生活化的音乐教育与一日环节紧密相连

1.与点名的紧密关系

孩子对语言是最不陌生的,对自己的名字也是最熟悉的,这样可以从名字来入手,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例如早晨用到的节奏点名、节奏报名、中餐的报菜名等,慢慢与生活中的物品相结合,例如电器、交通工具,让幼儿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其次可以慢慢加大难度到成语、谚语做节奏短句的训练,既练习了节奏,也教给孩子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当然节奏短句也可以由字词的几种小节奏型加以组合,例如:即:今天 星期 一 小朋友们 早上 好

点名与报句时:我叫王,我叫晓青,我叫王晓青。可以一个人先做,过渡到两个人做,最后要过渡到两个幼儿叫对方的名字,熟练后不用教师指挥,而是全班幼儿一到该点名了,就自然而然的围成圆圈,边唤朋友边互相报自己名字,最后一圈完后,老师只需要问小朋友们,你们和谁没有见面,幼儿自然会很清楚的告诉老师,这样在游戏中既完成了早晨点名活动,又对孩子进行了节奏训练,幼儿并不会认为是在进行某种训练活动,而是认为在做游戏!因此他们会主动积极的参与,日积月累,可想孩子们将会有多么惊人的进步呢!

2.与餐前准备、餐后等待时的关系

餐前准备时会擦洗餐桌,擦洗餐桌时老师会把平时的节奏练习与上专业课时涉及到的节奏类型溶进其中,有节奏的去擦试,幼儿在一旁出节奏,与老师一同游戏,孩子们对此环节非常感兴趣,此其一;其二,擦试后幼儿会等待着发碗筷及分饭,这段时间看似不长,其实一天天算下来,时间之长也是惊人的。我们都知道餐前需要安抚幼儿情绪,不要过于激动,不要与别的小朋友打闹,以防止进餐时过于兴奋,对幼儿身体有害,因此我园开始利用此时间段做稳定节奏的训练,七种稳定节奏的训练配以轻柔的爵士乐,让幼儿既训练了节奏,又欣赏了动听的音乐,最主要的是让幼儿情绪在音乐中稳定下来,为进餐做了一个良好的准备。

餐后谁吃的快,请到前面做音乐游戏,这样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音乐游戏之上,打闹的时间没有了,而一些原来吃的慢的幼儿也一改吃吃玩玩的坏习惯,用心的吃完后,赶紧去玩一会,否则,等所有幼儿都进餐完毕后,游戏就会停止,从此可以看出,孩子们的音乐教育无时无刻在进行着。这样幼儿的注意力及专注力也会不断的提高,常规培养也会见效许多。

3.离园前环节

①开展利用身体动作玩音乐游戏的活动。孩子们惊奇的发现原来人的身体动作可以这样尽情地体现出节奏快慢和声音高低的变化。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孩子把自己对节奏及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如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飞机、打雷等都让孩子用手拍、脚跺、身体等动作来表现。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既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既发展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也让幼儿在尽情的表现中体验到快乐。

②利用打击乐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提倡“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为此,还得让孩子演奏简单的、接近人体的乐器如打击乐器等。这样,才能让孩子把动作与音乐联系起来,亲自参与音乐活动和自己去创作音乐等方面提供的有利的条件。幼儿对打击乐器的热情是非常高的,通过离园时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对所拿乐器进行熟悉。才能够大大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就从这一刻就开始了。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而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就是“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法,它使我们的孩子自发主动去学习,它能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这种游戏化的音乐教育通过节奏对儿童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这种表现形式更为我们的孩子喜爱并接受,它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还能使我们的孩子在集体活动和配合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及分享,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

上一篇:关于家的作文650字记叙文下一篇:过端午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