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相关基础理论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采购管理相关基础理论(精选8篇)

采购管理相关基础理论 篇1

第一学年

1.泰罗著:《科学管理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2.彼得.德鲁克著:《管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3.[美]罗宾斯等著:《管理学》(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法]亨利·法约尔著、迟力耕等译:《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

5.[美]劳伦斯 J•彼得著:《彼得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6.[美]丹尼尔·雷恩著:《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7.[澳]欧文·E·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出版社。

8.[英]洛克著、刘晓根编译:《政府论》,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

9.F.J.古德诺著、王元译:《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0.[意]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N.)著、张亚勇编译:《君主论》,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

11.[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2.[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3.吴思著:《隐蔽的秩序 拆解历史弈局》,海南出版社 2004年版。

14.[美]理查德·谢弗著、刘鹤群等译:《社会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版。

15.费孝通著:《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论语》

17.余秋雨著:《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青海人民出版社。

18.叔本华:《叔本华的智慧》,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年版。

19.[台]傅佩荣著:《哲学与人生》,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20.《狼图腾》、《张居正》,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1.凌志军著:《成长比成功更重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2.陈少华著:《我的大学我做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第二学年

1.[美]彼得·德鲁克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2.[美]哈罗德·孔茨著:《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3.[美]迈克尔·波特著:《竞争战略》。

4.[美]威廉·大内著:《Z理论》。

5.[美]爱德华兹·戴明著:《转危为安》。

6.[美]沃伦·本尼斯著:《领导者:成功谋略》。

7.[美]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

8.彼得·德鲁克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9.彼得·德鲁克著:《动荡时代的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10.丁煌著:《西方行政学说史》(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美] 塞缪尔·P·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14.[英]亚当.斯密著:《国富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15.[美]尼古拉斯·亨利著、张昕译:《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居延安著:《关系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美]罗斯金等著:《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8.唐兴霖著:《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84年版。

20.[英]伯特兰·罗素著:《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出版。

21.[美]C·W·米尔斯著:《社会学的想象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22.[美] 柯林斯、马科夫斯基著,李霞译:《发现社会之旅》,中华书局2006年版。

23.[美]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等译:《菊与刀》,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4.[法]埃米尔·涂尔干著、渠东译:《社会分工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25.[美]戴维 •H•罗森布鲁姆著:《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何增科著:《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7.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著:《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吴思著:《潜规则》,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9.吴思著:《血酬定律》,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版。

30.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8年版。

3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3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33.[美] 亨利·基辛格著、吴继淦等译:《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1、2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年版。

34.[美] 亨利·基辛格著、刘丽媛等译:《**年代》——基辛格回忆录(1、2、3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

35.[美]理查德·尼克松著:《领导者》,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

36.李洁:《礼仪是一种资本:日常礼仪的300个细节》,北京出版社。

37.林语堂:《说话的艺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8.阎真:《沧浪之水》(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学年

1.[美]奥尔森著、陈郁等译:《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美]弗雷德里克森著:《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美]O·C·迈克斯怀特著:《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4.[美]詹姆斯·W·费斯勒著、陈振明等译:《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美]B·盖伊·彼得斯著、吴爱民等译:《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美]珍妮特·V·登哈特等著、丁煌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美]特里·L·库珀著、张秀琴译:《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9.[德]马克斯•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0.[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1.[美]戴维·奥斯本等著:《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12.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4.[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15.[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6.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17.[美]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8.[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19.[美]B·盖伊·彼得斯著:《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美]乔治·弗雷得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美]詹姆斯·E·安德森著、唐亮译:《公共政策》,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22.[美]库珀著、李秀琴译:《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9年版。

24.[美]赫伯特A.西蒙著、詹正茂译:《管理行为》(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25.[美]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26.[美]雅米尔•吉瑞赛特著、李丹译:《公共组织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演进》,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27.[美]丹尼斯•C.缪勒著:《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美]盖瑞•J·米勒著:《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9.周翼虎、杨晓民著:《中国单位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30.王铭铭著:《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三联书店(北京)1997年版。

31.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2.塞缪尔·亨廷顿著、罗荣渠译:《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33.杨萃先等著:《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群言出版社出版。

34.常桦编著:《管好时间做对事》,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

35.曾仕强:《圆通的人际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6.蒋娇:《挑战500强面试官》,群言出版社出版。

采购管理相关基础理论 篇2

企业成本、效率和效益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等实际问题。究其原因, 除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进程不能适应市场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外, 还有就是中国企业缺乏有效管理。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 企业的有效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战略、市场、人才、资本和技术等关键。可见, 只有积极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 建立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才能有效促使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1 效率的涵义

一般而言,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或劳动的效果与劳动量的比率。

效率被定义为一定的投入量所产生的有效成果。投入量是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目的所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由上述定义我们可以明确以下两点:

1.1 一切效率都是相对于投入量而言的,

投入量具有不同的形态, 因此相对于不同的投入量, 效率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例如元/人, 元/吨, 件/人等。

1.2 这些结果必须是有效的。

在实际工作中, 并不是所有的结果都是有效的, 例如, 一个企业的如果生产的产品没有销路, 产品越多反而会导致效率越差, 因为此时产品越多, 库存积压也就越多, 企业赔钱也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的产品就是无效的。

2 企业效率的涵义

对效率的分析是企业理论的重要内容。企业理论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或流派即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企业能力理论和新经济社会学对企业效率都有自己特定的理解, 由此先后出现了“资源配置效率”、“交易效率”、“核心能力效率”和“适应性效率”四个不同的效率范畴。分析表明, 资源配置效率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效率, 交易效率、核心能力效率和适应性效率分别是三种不同意义上的“制度”效率。最终我们发现, 企业效率是资源配置效率和制度效率的统一, 但制度效率对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

2.1 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的“资源配置效率”

新古典企业理论也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 不过厂商理论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理论。这是因为,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企业的主要目的还在于证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这决定了, 新古典理论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 结果,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效率是“资源配置效率”。

2.2 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交易效率”

科斯将企业生产展开成为带有制度结构的生产过程可视为新制度企业理论或现代企业理论的发端。新制度企业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交易成本”, 因此又被称为“交易成本企业理论”。在“正交易成本”的前提下, 新制度企业理论将企业看作为“一种治理结构 (一种组织构造) ”, 企业和市场是备选的两种治理模式。

由此可见, 本质上新制度企业理论将企业看作为一种相比市场和其他企业而言更加节约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因此, 企业效率的基本内涵也就相应被理解为交易成本的节约。这就是企业的“交易效率”。

2.3 企业能力理论的“核心能力效率”

企业能力理论承继斯密的生产分工理论, 突出研究企业的能力分工, 试图在知识特性的基础上解释企业的存在和效率。

2.4 新经济社会学企业理论的“适应性效率”

历史地回顾, 企业演进是效率追求与制度环境选择的统一;现实地考察, 有效率的企业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必然是高度“契合”的。亦即, 企业制度必须适应制度环境才有效率。这决定了, 由于各国不同的制度环境, 企业制度本身必然是“异质性”的, 企业效率追求也会因由增加了的制度环境的新约束条件不再是原来的那种“最优效率”而变为现实中的“次优效率”。当然, 在特定制度环境约束下这种“次优效率”就是最优的, 因为企业制度安排必须也必然“适应”制度环境才能达致这种效率, 我们称之为“适应性效率”。适应性效率的最显著表现, 是现代各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多样化与其同样显著经济绩效的并存。

从制度个体主义视角出发, 摒弃了“社会化不足”和“过度社会化”这两种非现实的观点, 认为现实企业当中的行为人并非是纯粹意义上的经济人, 而是理性被“社会化”了的经济人。于是, 在经济人参与博弈所达成的动态均衡中, 不仅会有纯粹经济因素的考虑, 其他非经济性质的考量也会在最终的企业合约或制度安排中沉淀下来。显然, 如果说前者是对企业制度必然“适应”制度环境的宏观观照, 那么后者则说明了企业制度如何“适应”制度环境的内在机理, 进而共同解释了现实世界存在多样化企业制度模式的事实, 以及企业制度在制度环境变量约束条件下所达致的“适应性效率”。

3 企业管理效率的涵义

管理是制约和决定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管理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管理效率的状况, 较低的管理效率很难使企业获得较高的收益回报;较高的管理效率一般与较好的企业效益相一致。管理效率与企业效率和效益存在着大体一致性的正相关关系。因此研究企业管理问题, 不能不把管理效率放在突出的位置给予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企业管理效率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管理效率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是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工具研究管理状况的一种科学方法。广义的管理效率是指管理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 具体到一个企业和单位, 就是总的投入和总的产出的关系。广义管理效率与企业效率在量上保持一致, 在企业财务上难以严格区分。狭义的管理效率是指管理活动本身所耗费的成本 (主要指管理费用) 与所带来的收益的比例关系。广义管理效率和狭义管理效率的划分只有在数量分析中才有意义, 在理论分析中往往混同使用。

在现实企业管理中, 管理不可能完全没有效率, 没有效率的管理是不能长久存在的, 这如同没有生命力的肌体必定死亡一样。管理效率分析研究现实的管理状况, 只研究管理效率高低的原因及其对策, 为企业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效率分析方法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径。管理效率是制约管理绩效和企业效益的重要原因低效率管理必然影响企业管理绩效, 从而造成企业的低效益, 甚至严重亏损。提高管理效率是提高企业效益、改善管理绩效的必要条件, 企业管理人员务必充分认识管理效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管理的定义, 可以把企业管理效率解释为: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 在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对各种资源进行协调配置的过程中, 形成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 它是企业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企业管理效率是关于企业资源配置情况和各项资源利用情况的有效程度的衡量, 它既可以是从整体衡量的效率, 也可以是从某一功能单元或某一局部衡量的效率。

提高管理水平是挖掘效率的基本手段。从注重操作规范的科学管理到注重人性的文化管理, 从注重生产流程调整的精益制造到注重信息沟通的ERP都是人类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具体表现。企业若想在长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短期内必须提高管理效率, 重视练内功, 从细节入手挖掘潜力, 挖掘效率, 实现长期效益。

参考文献

[1]秦寿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2]林融, 葛四友.效率、效益及其关系的分析与思考[J].浙江大学报, 1998 (3) .

[3]周昕.提高效益重在管理[J].一重技术, 2005 (1) .

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理论基础 篇3

一、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背景

利益相关者被定义为“任何影响或影响于企业目标实现的团体或个人”。近年来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公众化、社会化与全球化趋势下,企业与社会的接口增多,独立性程度降低;第二,利益相关者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尽管隐藏在层级制与市场的阴影之下,但其发挥的作用如果不是比层级制与市场更为重要的话,至少也是同样的重要;第三,增加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正成为全球性的潮流;第四,利益相关者的力量越来越大,对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对利益相关者重要性的反映,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命名的理论体系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Donaldson与Preston从科学方法角度将其区分为规范性理论、工具性理论与描述性理论,Freeman清楚的指出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本质上所展现的是一个管理概念,或者说是关于管理与组织行为的框架,它关注的是公司的管理者怎样对于利益相关者及其要求进行认识与作为。

虽然利益相关者理论提供了对利益相关者在理论层面的关注,但在实务层面还需要一套应用的原理与方法论把这些理论以系统的方式延伸至实践,而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可以认为是利益相关者关注在实务层面的反映。

二、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原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包含了规范性理论、工具性理论与描述性理论。其中规范性理论在形式上是直接陈述的,表达的是某种价值倾向、情感信念与社会信仰,其正当性依赖于这些倾向、信念与信仰而非实证,因此规范性理论具有某种程度的公理性质;而工具性理论本质上是基于因果假设的,它关心作为假设的“工具”与它所导致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其有效性取决于实证;而描述性理论试图描述事实本身,用以说明理论中所使用的概念是对所观察的实体的反应,描述性理论是价值无关的。

以上的理论从不同的研究角度为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还不够实用,尤其是各理论之间还存在着在前提假设方面的冲突,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汇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汇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试图基于管理者视角,解构与整合利益相关者各理论之精华,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解决其中的矛盾与冲突,以指导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实践。汇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以下的一些矛盾问题进行了“汇聚”:

1.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还是股东(Stockholder)

在利益相关者的规范性理论中,存在着“Stakeholder”与“Stockholder”两种不同的企业模型的之争,其本质在于两种意识形态的冲突,“Stockholder”主张的是个人主义的私人产权观而“Stockholder”主张的是社会实体概念的产权观。而汇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意识形态的两极化并不表示公司是两极的,公司是在两极中动态转换的,因此不应以对立的观点看待问题,不应以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而是应以实用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不同公司可以有不同模式,同一公司在不同时期也可以有不同模式。

2.工具理性还是规范理性

规范性理论依据规范理性来判定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而工具性理论则主张以工具性理性来判定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而汇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规范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存在着核与表的关系。从表面上看,工具理论成为主流的理性,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是:工具性的追求可以实现规范性的目的,因此可桥接冲突的两极,但是,工具性理性蕴含了“利益相关者管理是公司战略的一部分但却无法驱动战略”的结论,因此其效率应受质疑。并且目前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工具理性的证明严重依赖于其他社会科学,而这些理论的根基往往也是规范理性,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根本基础还在于规范理性。

3.目的还是手段

与工具理性还是规范理性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管理者应把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作为目的还是手段?对此问题,汇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这是一个存在于管理者心中信仰与立场问题,现实中管理者会有不同的选择:包括策略的、合法的、道德的、不道德的等。应注意的是管理者的选择并不是静态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应看作是一个动态的道德开发过程,同时还应注意到管理者的选择也是系统的、兼顾的,当他们对某些利益相关者做出策略性的选择的时候,对另外一些利益相关者可能做出基于道德的选择,而同样的情形也可以发生在对同一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的情形上。

三、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系统方法论

利益相关者系统方法论是指一套用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系统思考与建模的概念的与解析的方法,利益相关者系统方法论创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之上,但与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关注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理性,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不同,利益相关者系统方法论关注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内容与过程,回答是什么与怎样做的问题。利益相关者系统方法论的出发点是基于管理者的,强调管理者在进行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时应遵循系统思想,综合考虑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等内外环境因素的互动关系,将这种系统思考总结为三个统一的视角,第一,内内视角:管理者如何看待与管理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一般员工,以及管理者本身,在此,如何看待管理者是最为棘手的,有人认为管理者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约的管理者,也有人认为管理者是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代理;第二,内外视角:管理者如何看待与管理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第三,外内视角:管理者应如何从利益相关者看待企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获取营养。

但是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关系管理系统方法论并无统一的形式。在此领域,Freeman的理性——流程——交易三元素框架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基础性的“知识结构”或“概念语言”,在Freeman的三元素框架中,理性被用以回答“谁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关注的利益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流程被用以回答“组织如何管理(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其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这些流程是否与理性相符”这样的问题,而交易用以回答“组织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那些交易”、“这些交易是否符合理性与流程” 这样的问题。

与上述模型强调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结构与内容不同,Maani与Cavana则提出了一个称之为“利益相关者价值管理”的面向过程的模型,此模型的基本思想是,第一,参与者驱动,强调从每一个进行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人员角度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第二,分阶段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实施,Maani与Cavana提出了五个阶段的实施框架:问题的结构化、因果建模、动态建模、情景规划与建模、实施与组织学习。

参考文献:

[1]R.E. Freeman,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Boston:Pitman Publishing Inc.,1984

[2]Kettl, D, The Transformance of Governa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2

[3]Jones, T. M., & Wicks, A. C., Convergent stakeholder theory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24, No.2, 1999

[4]Clarkson, MBE, 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20, No.1, 1995

采购管理相关基础理论 篇4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选对的每个选项得0.5分)

第61题 投资方案评价指标中,动态评价指标包括()。

A.偿债能力

B.内部收益率

C.净现值

D.净现值率

E.净年值

【正确答案】:

B,C,D,E

第62题 分项工程是分部工程的组成部分,一般按()等进行划分。’

A.主要工程

B.材料

C.施工特点

D.设备类别

E.施工工艺

【正确答案】:

A,B,D,E

第63题 影响设备租赁或购买的主要因素包括()。

A.项目的寿命期或设备的技术寿命

B.租赁设备时租金的支付方式

C.当企业需要融通资金取得设备时,需要考虑融资方

D.企业是需要长期占有设备,还是只希望短期需要这种设备

E.企业的经营费用减少与折旧费扣利息减少的关系

【正确答案】:

B,C,D,E

第64题 网络计划费用优化的步骤包括()。

A.计算优化后的工程总费用

B.按工作的正常持续时间确定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

C.计算各项工作的直接费用率和间接费用率

D.计算关键工作持续时间缩短后相应增加的总费用

E.对于选定的压缩对象,首先比较其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直接费用率与工程间接费用率的大小

【正确答案】:

A,B,D,E

第65题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制造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生产单位(),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A.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

B.折旧费、修理费

C.办公费、水电费

D.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

E.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

【正确答案】:

A,B,C,D

第66题 工程建设领域实行()是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A.工程招标投标制

B.建设工程监理制

C.合同管理制

D.工程项目审批制

E.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

【正确答案】:

A,B,C,E

第67题 与传统的贷款方式相比,项目融资的特点包括()。

A.项目导向

B.有限追索

C.公司负债型融资

D.融资成本较高

E.信用结构多样化

【正确答案】:

A,B,D,E

第68题 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

A.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B.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C.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D.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E.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2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正确答案】: A,B,C,D

第69题 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中已标出每个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该计划表明()。

A.工作2—5为关键工作

B.工作5—7为关键工作

C.工作1—6的自由时差为0

D.工作4—7的自由时差为1

E.工作2—3的自由时差为1

【正确答案】:

B,C,D

第70题 根据我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标准分为()。

A.国家标准

B.地方标准

C.国际标准

D.行业标准

E.企业标准【正确答案】:

A,B,D,E

第71题 根据《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的规定,注册造价工程师申请延续注册的,应当提交的材料有()。

A.继续教育合格证明

B.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

C.执业资格证件和身份证件复印件

D.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

E.前一个注册期内的工作业绩证明

【正确答案】:

A,B,D,E

第72题 价值工程的特点包括()。

A.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产品进行方案创造

B.价值工程要求将功能定量化

C.价值工程是以集体的智慧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

D.价值工程将产品价值、功能和成本作为一个整体同时来考虑

E.价值工程的目标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使产品具备它所必须具备的功能

【正确答案】:

B,C,D,E

第73题 互斥方案静态分析常用()等评价方法进行相对经济效果的评价。

A.增量投资收益率

B.增量投资回收期

C.年折算费用

D.综合总费用

E.增量投资内部收益率

【正确答案】:

A,B,C,D

第74题 在国家统一下达的计划中,不作为大、中型项目安排的一部分工业、非工业项目包括()。

A.名胜古迹、风景点、旅游区的恢复、修建工程

B.施工队伍以及地质勘探单位等独立的后方基地建设

C.集中的江河治理、国营农场、植树造林、草原建设等

D.城市的排水管网、污水处理、道路、立交桥梁、防洪、环保等工程

E.分段整治,施工期长,安排有较大伸缩性的航道整治疏浚工程

【正确答案】:

A,B,D,E

第75题 建设工程全寿命期造价是指建设工程初始建造成本和建成后的日常使用成本之和,它包括()及各个阶段的成本。

A.建设前期

B.建设期

C.使用期

D.拆除期

E.保修期

【正确答案】:

A,B,C,D

第76题 代理的特征体现在()。

A.代理人以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为职能

B.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从事民事法律行为

C.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由代理人承担

D.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E.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独立地表示自己的意志

【正确答案】:

A,B,D,E

第77题 关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7%

B.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或镇的,税率为5%

C.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为筹集城市维护和建设资金而开征的一种附加税

E.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是有义务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

【正确答案】:

A,B,D,E

第78题 工程成本表可按成本项目反映本期和本年累计已经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已完工程的()。

A.目标成本

B.实际成本

C.估算成本

D.成本降低率

E.成本降低额

【正确答案】:

A,B,D,E

第79题 权益融资成本包括()。

A.租赁成本

B.普通股的成本

C.优先股成本

D.保留盈余成本

E.债券成本

【正确答案】:

B,C,D

第80题 根据造价工程师的专业特点和能力要求,其专业素质体现在()。

A.造价工程师应具备沟通技能

B.造价工程师应具备观念技能

C.造价工程师应具备技术技能

D.造价工程师应具备人文技能

E.造价工程师应是复合型的专业管理人才

【正确答案】:

TRIZ相关方法理论 篇5

一是系统中有害性能降低的同时导致该子系统中有用性能的降低。

二是系统中有用性能增强的同时导致该子系统中有害性能的增强。

【技术矛盾】所谓的技术矛盾就是由系统中2个因素导致的,这2个参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TRIZ将导致技术矛盾的因素总结成通用参数。TRIZ的发明者阿奇舒勒通过对大量发明专利的研究,总结出工程领域内常用的表述系统性能的39个通用参数,通用参数一般是物理、几何和技术性能的参数。尽管现在有很多对这些参数的补充研究,并将个数提高到了50多个,但在这里我们仍然只介绍核心的这39个参数。

39个工程参数中常用到运动物体(Moving objects)与静止物体(Stationary objects)2个术语,运动物体是指自身或借助于外力可在一定的空间内运动的物体;静止物体是指自身或借助于外力都不能使其在空间内运动的物体。

以下给出39个通用参数的含义:

(1)运动物体的重量是指在重力场中运动物体多受到的重力。如运动物体作用于其支撑或悬挂装置上的力。

(2)静止物体的重量是指在重力场中静止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如静止物体作用于其支撑或悬挂装置上的力。

(3)运动物体的长度是指运动物体的任意线性尺寸,不一定是最长的,都认为是其长度。

(4)静止物体的长度是指静止物体的任意线性尺寸,不一定是最长的,都认为是其长度。

(5)运动物体的面积是指运动物体内部或外部所具有的表面或部分表面的面积。

(6)静止物体的面积是指静止物体内部或外部所具有的表面或部分表面的面积。

(7)运动物体的体积是指运动物体所占有的空间体积。

(8)静止物体的体积是指静止物体所占有的空间体积。

(9)速度是指物体的运动速度、过程或活动与时间之比。

(10)力是指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牛顿力学,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之积。在TRIZ中,力是试图改变物体状态的任何作用。

(11)应力或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

(12)形状是指物体外部轮廓或系统的外貌。

(13)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系统的完整性及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磨损、化学分解及拆卸都降低稳定性。

(14)强度是指物体抵抗外力作用使之变化的能力。

(15)运动物体作用时间是指物体完成规定动作的时间、服务期。两次误动作之间的时间也是作用时间的一种度量。

(16)静止物体作用时间是指物体完成规定动作的时间、服务期。两次误动作之间的时间也是作用时间的一种度量。

(17)温度是指物体或系统所处的热状态,包括其他热参数,如影响改变温度变化速度的热容量。

(18)光照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系统的光照特性,如亮度、光线质量。

(19)运动物体的能量是指能量是物体做功的一种度量。在经典力学中,能量等于力与距离的乘积。能量也包括电能、热能及核能等。

(20)静止物体的能量是指能量是物体做功的一种度量。在经典力学中,能量等于力与距离的乘积。能量也包括电能、热能及核能等。

(21)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利用能量的速度。

(22)能量损失是指为了减少能量损失,需要不同的技术来改善能量的利用。

(23)物质损失是指部分或全部、永久或临时的材料、部件或子系统等物质的损失。

(24)信息损失是指部分或全部、永久或临时的数据损失。

(25)时间损失是指一项活动所延续的时间间隔。改进时间的损失指减少一项活动所花费的时间。

(26)物质或事物的数量是指材料、部件及子系统等的数量,它们可以被部分或全部、临时或永久地改变。

(27)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方法及状态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8)测试精度是指系统特征的实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减少误差将提高测试精度。(29)制造精度是指系统或物体的实际性能与所需性能之间的误差。

(30)物体外部有害因素作用的敏感性是指物体对受外部或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作用的敏感程度。

(31)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是指有害因素将降低物体或系统的效率,或完成功能的质量。这些有害因素是由物体或系统操作的一部分而产生的。

(32)可制造性是指物体或系统制造过程中简单、方便的程度。

(33)可操作性是指要完成的操作应需要较少的操作者、较少的步骤以及使用尽可能简单的工具。一个操作的产出要尽可能多。

(34)可维修性是指对于系统可能出现失误所进行的维修要时间短、方便和简单。

(35)适应性及多用性是指物体或系统响应外部变化的能力,或应用于不同条件下的能力。

(36)装置的复杂性是指系统中元件数目及多样性,如果用户也是系统中的元素将增加系统的复杂性。掌握系统的难易程度是其复杂性的一种度量。

(37)监控与测试的困难程度是指如果一个系统复杂、成本高、需要较长的时间建造及使用,或部件与部件之间关系复杂,都使得系统的监控与测试困难。测试精度高,增加了测试的成本也是测试困难的一种标志。

(38)自动化程度是指自动化程度是指系统或物体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能力。自动化程度的最低级别是完全人工操作。最高级别是机器能自动感知所需的操作、自动编程和对操作自动监控。中等级别的需要人工编程、人工观察正在进行的操作、改变正在进行的操作及重新编程。

(39)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能或操作数。

为了应用方便,上述39个通用工程参数可分为如下3类:

物理及几何参数:(1)~(12),(17)~(18),(21)条。

技术负向参数:(15)~(16),(19)~(20),(22)~(26),(30)~(31)条。

技术正向参数:(13)~(14),(27)~(29),(32)~(39)条。

负向参数(Negative parameters)指这些参数变大时,使系统或子系统的性能变差。如子系统为完成特定的功能所消耗的能量(第19,20条)越大,则设计越不合理。

正向参数(Positive parameters)指这些参数变大时,使系统或子系统的性能变好。如子系统可制造性(第32条)指标越高,子系统制造成本就越低。

【管理矛盾】所谓管理矛盾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已经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但是子系统之间产生不利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整个系统产生问题。比如:一个部门与另一个部门的矛盾,一个工艺与另一个工艺的矛盾,一个机器与另一个机器的矛盾,虽然各个部门、各个工艺、各个机器等都达到了自身系统的良好状态,但对其他系统产生副作用。

为了解决实际中出现的矛盾,TRIZ建立了一系列用以解决矛盾为目的的工具和原则,它们大致可以分为3类:TRIZ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和知识数据库。

【TRIZ的理论基础】TRIZ的理论是建立在技术进化论的系统之上的,阿奇舒勒通过研究给出了技术系统演变的8个模式,它们对于产品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技术系统演变遵循产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

(2)技术系统演变的趋势是提升理想状态。

(3)矛盾的导致是由于系统中子系统开发的不均匀性。

(4)首先是部件匹配,然后失配。

(5)技术系统首先向复杂化演进,然后通过集成向简单化发展。

(6)从宏观系统向微观系统转变,即向小型化和增加使用能量场演进。

(7)技术向增加动态性和可控性发展。

(8)向增加自动化减少人工介入演变。

【分析工具】分析工具是TRIZ用来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或模式,阿奇舒勒通过总结和演绎得出了许多实用的分析工具。这些分析工具使TRIZ理论能够在实际中广泛应用。

矛盾矩阵

前面已经讲过,两个通用工程参数导致了系统的技术矛盾,那么将这两个参数相结合就能够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于是TRIZ用了数学上比较常见的矩阵的方式来简单地表述出找到解决办法的途径。在阿奇舒勒的矛盾矩阵中,将39个通用工程参数横向、纵向顺次排列,横向代表恶化的参数,纵向代表改善的参数,在工程参数纵横交叉的方格内的数字代表建议使用的40个发明原理的序号。矩阵共组成了1 521个方格,其中有1 263个方格内有数字。在没有数字的方格中,“+”方格处于相同参数的交叉点,系统矛盾由一个因素导致,这是物理矛盾,不在技术矛盾应用范围之内。“-”方格表示没有找到合适的发明原理来解决问题,当然只是表示研究的局限,并不代表不能够应用发明原理(矩阵图见附录)。

【应用矛盾矩阵的步骤】应用矛盾矩阵解决工程矛盾时,建议使用以下16个步骤来进行。当然这也只是建议,具体应用时可以增加或者跳跃。

(1)确定技术系统的名称。

(2)确定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

(3)对技术系统进行详细的分解。划分系统的级别,列出超系统、系统、子系统各基本的零部件,各种辅助功能。

(4)对技术系统、关键子系统、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作用进行描述。

(5)定位问题所在的系统和子系统,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避免对整个产品或系统笼统的描述,以具体到零部件为佳,建议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的工程描述方式,定语修饰词尽可能少。

(6)确定技术系统应改善的特性。

(7)确定并筛选待设计系统被恶化的特性。因为,提升欲改善的特性的同时,必然会带来其他一个或者多个特性的恶化,对应筛选并确定这些恶化的特性。因为恶化参数属于尚未发生的,所以确定起来需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8)将以上2步所确定的参数,对应附表所列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进行重新描述。工程参数的定义描述是一项难度颇大的工作,不仅需要对39个工程参数的充分理解,更需要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

(9)对工程参数的矛盾进行描述。欲改善的工程参数与随之被恶化的工程参数之间存在的就是矛盾。

(10)对矛盾进行反向描述。假如降低一个被恶化的参数的程度,欲改善的参数将被削弱,或另一个恶化的参数被改善。

(11)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阵表,得到所推荐的发明原理的序号。

(12)按照序号查找发明原理汇总表,得到发明原理名称。

(13)按照发明原理的名称,查找发明原理的序号。

(14)将所推荐的发明原理逐个应用到具体问题上,探讨每个原理在具体问题上如何应用和实现。

(15)如果所查找到的发明原理都不适用于具体的问题,需要重新定义工程参数和矛盾,再次应用和查找矛盾矩阵。

(16)筛选出最理想的解决方案,进入产品的方案设计阶段。

【物-场分析】解决技术矛盾需要通过矛盾矩阵来找到相符合的发明原理,再根据原理进行发明创造。然而能迅速地确定技术矛盾类型,才能在矩阵中找到相对应的发明原理,这需要工作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力,但是在许多未知领域却无法确定技术矛盾的类型,所以我们需要另一种工具引领我们找到技术矛盾的类型,于是TRIZ理论又引入了物-场模型。物-场模型是TRIZ理论中重要的问题描述和分析工具,用以建立与已经存在的系统或新技术系统问题相联系的功能模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物-场模型分析,来查找相对应的问题的标准解法和一般解法。

物-场分析是TRIZ对与现有技术系统相关问题建立模型的工具。技术系统中最小的单元由两个元素

以及两个元素间传递的能量组成,以执行一个功能。阿奇舒勒把功能定义为两个物质(元素)与作用于它们中的场(能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即是物质S2 通过能量F作用于物质S1,产生的输出(功能)。所谓功能,是指系统的输出与系统的输入之间的正常的、期望存在的关系。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函数:y=F(x1,x2,x3,„,xn)其中y表示输出,x1,x2,x3,„,xn 表示输入,函数F表示功能。我们也可以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功能,功能就是指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TRIZ理论中,功能有3条定律:

(1)所有的功能都可以最终分解为3个基本元素(S1,S2,F);

(2)一个存在的功能必定由3个基本元素构成;

(3)将3个相互作用的基本元素有机组合将形成一个功能。

在功能的3个基本元素中S1,S2是具体的,即是“物”(一般用S1表示原料,用S2表示工具);F是抽象的,即是“场”。这就构成了物-场模型。S1,S2可以是材料、工具、零件、人、环境等;F可以是机械场(Me)、热场(Th)、化学场(Ch)、电场(E)、磁场(M)、重力场(G)等。

例:自从蒸汽机车发明之后,人们越来越追求其速度的提升。机车要有高速度,必须行驶在钢轨上,但是机车的轮子和钢轨之间却有摩擦力,虽然研究者们不断进行材料和技术的革新,但一直存在的摩擦力却阻碍了机车速度的进一步提升。机车和钢轨构成了一个系统,速度和能量的损失是发明中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功能来解决问题,机车和钢轨是2个物,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场来构成物-场模型。于是发明家引入了磁场,令机车和钢轨之间产生排斥的力,使机车和钢轨分离,导致摩擦力减到最小值——趋近于零。这样机车浮于钢轨之上,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能量提高速度。

在上例中,机车是S1,钢轨是S2,磁场是F,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物-场模型。

根据对众多发明实例的研究,TRIZ理论将把物-场模型分为4类:

物-场模型分类

第一种模型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重点需要关注剩下的3种非正常模型,针对这3种模型,TRIZ理论提出了

物-场模型的76个一般解法和标准解法。

ARIZ——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按照TRIZ对发明问题的五级分类,一般较为简单的一到三级发明问题运用创新原理或者发明问题标准解法就可以解决,而那些复杂的非标准发明问题,如四、五级的问题,往往需要应用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做系统的分析和求解。

ARIZ——发明问题解决算法,是TRIZ理论中的一个主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目标是为了解决问题的物理矛盾。该算法主要针对问题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它是一个对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和转化,最终解决问题。该算法尤其强调问题矛盾与理想解的标准化,一方面技术系统向理想解的方向进化,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技术问题存在矛盾需要克服,该问题就变成一个创新问题。

TRIZ认为,一个创新问题解决的困难程度取决于对该问题的描述和该问题的标准化程度,描述得越清楚,问题的标准化程度越高,问题就越容易解决。ARIZ中,创新问题求解的过程是对问题不断地描述,不断地标准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初始问题最根本的矛盾被清晰地显现出来。如果方案库里已有的数据能够用于该问题则有标准解;如果已有的数据不能解决该问题则无标准解,需等待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过程是通过ARIZ算法实现的。

简单地说,ARIZ首先就是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最小化,原则是在系统能够实现其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不改变或少改变系统;其次是定义系统的技术矛盾,并为矛盾建立“问题模型”;然后分析该问题模型,定义问题所包含的时间和空间,利用物-场分析法分析系统中所包含的资源;接下来,定义系统的最终理想解。

通常,为了获取系统的理想解,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级上分别定义系统中所包含的物理矛盾,即系统本身可能产生对立的2个物理特性,例如:冷-热、导电-绝缘、透明-不透明等。因此,下一步需要定义系统内的物理矛盾并消除矛盾。矛盾的消除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内的资源并借助物理学、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作为一种规则,经过分析原理的应用后如问题仍然没有理想的解,则认为初始问题定义有误,需调整初始问题模型,或者对问题进行重新定义。

应用ARIZ包括以下9个步骤。

步骤1:识别并对问题公式化。

步骤2:构造存在问题部分的物-场模式。

步骤3:定义理想状态。

步骤4:列出技术系统的可用资源。

步骤5:向效果数据库寻求类似的解决方法。

步骤6:根据创新原则或分隔原则解决技术或物理矛盾。

步骤7:从物-场模式出发,应用知识数据库(76个标准和效果库)工具产生多个解决方法。

步骤8:选择只采用系统可用资源的方法。

步骤9:对修正完毕的系统进行分析防止出现新的缺陷。

76个标准解决方法

在物-场模型分析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所面临的问题复杂又包含广泛,物-场模型的确立、使用有相当的困难,所以TRIZ理论为物-场模型提供了成模式的解法,称为标准解法,共76个,标准解法通常用来解决概念设计的开发问题。76个标准解决方法可分为5类:建立或破坏物质场;开发物质场;从基础系统向高级系统或微观等级转变;度量或检测技术系统内一切事物;描述如何在技术系统引入物质或场。发明者首先要根据物质场模型识别问题的类型,然后选择相应的标准方法解。

第一类标准解:不改变或仅少量改变系统。

(1)假如只有S1,应增加S2及场F,以完善系统3要素,并使其有效。

(2)假如系统不能改变,但可接受永久的或临时的添加物,可以在S1或S2内部添加来实现。

(3)假如系统不能改变,但用永久的或临时的外部添加物来改变S1或S2 是可以接受的,则加之。

(4)假定系统不能改变,但可用环境资源作为内部或外部添加物,是可接受的,则加之。

(5)假定系统不能改变,但可以改变系统以外的环境,则改变之。

(6)微小量的精确控制是困难的,可以通过增加一个附加物,并在之后除去来控制微小量。

(7)一个系统的场强度不够,增加场强度又会损坏系统,可将强度足够大的一个场施加到另一元件上,把该元件再连接到原系统上。同理,一种物质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则可连接到另一物质上发挥作用。

(8)同时需要大的(强的)和小的(弱的)效应时,需小效应的位置可由物质S3 来保护。

(9)在一个系统中有用及有害效应同时存在,S1及S2不必互相接触,引入S3 来消除有害效应。

(10)与(9)类似,但不允许增加新物质。通过改变S1或S2来消除有害效应。该类解包括增加“虚无物质”,如:空位、真空或空气、气泡等,或加一种场。

(11)有害效应是一种场引起的,则引入物质S3吸收有害效应。

(12)在一个系统中,有用、有害效应同时存在,但S1及S2必须处于接触状态,则增加场F2使之抵消F1的影响,或者得到一个附加的有用效应。

(13)在一个系统中,由于一个要素存在磁性而产生有害效应。将该要素加热到居里点以上,磁性将不存在,或者引入相反的磁场消除原磁场。

第二类标准解:改变系统。

(14)串联的物-场模型:将S2及F1施加到S3;再将S3及F2施加到S1。两串联模型独立可控。

(15)并联的物-场模型:一个可控性很差的系统已存在部分不能改变,则可并联第二个场。

(16)对可控性差的场,用易控场来代替,或增加易控场。由重力场变为机械场或由机械场变为电磁场。其核心是由物理接触变到场的作用。

(17)将S2由宏观变为微观。

(18)改变S2成为允许气体或液体通过的多孔的或具有毛细孔的材料。

(19)使系统更具柔性或适应性,通常方式是由刚性变为一个铰接,或成为连续柔性系统。

(20)驻波被用于液体或粒子定位。

(21)将单一物质或不可控物质变成确定空间结构的非单一物质,这种变化可以是永久的或临时的。

(22)使F与S1或S2的自然频率匹配或不匹配。

(23)与F1或F2的固有频率匹配。

(24)两个不相容或独立的动作可相继完成。

(25)在一个系统中增加铁磁材料和(或)磁场。

(26)将(16)与(25)结合,利用铁磁材料与磁。

(27)利用磁流体,这是(26)的一个特例。

(28)利用含有磁粒子或液体的毛细结构。

(29)利用附加场,如涂层,使非磁场体永久或临时具有磁性。

(30)假如一个物体不能具有磁性,将铁磁物质引入到环境之中。

(31)利用自然现象,如物体按场排列,或在居里点以上使物体失去磁性。

(32)利用动态,可变成自调整的磁场。

(33)加铁磁粒子改变材料结构,施加磁场移动粒子,使非结构化系统变为结构化系统,或反之。

(34)与F场的自然频率相匹配。对于宏观系统,采用机械振动增加铁磁粒子的运动。在分子及原子水平上,材料的复合成分可通过改变磁场频率的方法用电子谐振频谱确定。

(35)用电流产生磁场并代替磁粒子。

(36)电流变流体具有被电磁场控制的黏度,利用此性质及其他方法一起使用,如电流变流体轴承等。第三类标准解:传递系统。

(37)系统传递1:产生双系统或多系统

(38)改进双系统或多系统中的连接。

(39)系统传递2:在系统之间增加新的功能。

(40)双系统及多系统的简化。

(41)系统传递3:利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反特性。

(42)系统传递4:传递到微观水平来控制。

第四类标准解:检测系统。

(43)替代系统中的检测与测量,使之不再需要。

(44)若(43)不可能,则测量一复制品或肖像。

(45)如(43)及(44)不可能,则利用两个检测量代替一个连续测量。

(46)假如一个不完整物-场系统不能被检测,则增加单一或两个物-场系统,且一个场作为输出。假如已存在的场是非有效的,在不影响原系统的条件下,改变或加强该场,使它具有容易检测的参数。

(47)测量引入的附加物。

(48)假如在系统中不能增加附加物,则在环境中增加而对系统产生一个场,检测此场对系统的影响。

(49)假如附加场不能被引入到环境中去,则分解或改变环境中已存在的物质,并测量产生的效应。

(50)利用自然现象。例如:利用系统中出现的已知科学效应,通过观察效应的变化,决定系统的状态。

(51)假如系统不能直接或通过场测量,则测量系统或要素激发的固有频率来确定系统变化。

(52)假如实现(51)不可能,则测量与已知特性相联系的物体的固有频率。

(53)增加或利用铁磁物质或磁场以便测量。

(54)增加磁场粒子或改变一种物质成为铁磁粒子以便测量,测量所导致的磁场变化即可。

(55)假如(54)不可能建立一个复合系统,则添加铁磁粒子到系统中去。

(56)假如系统中不允许增加铁磁物质,则将其加到环境中。

(57)测量与磁性有关现象,如居里点、磁滞等。

(58

(59)代替直接测量,可测量时间或空间的一阶或二阶导数。

第五类标准解:简化改进系统。

(60)间接方法:①使用无成本资源,如:空气、真空、气泡、泡沫、缝隙等;②利用场代替物质;③用外部附加物代替内部附加物;④利用少量但非常活化的附加物;⑤将附加物集中到特定位置上;⑥暂时引入附加物;⑦假如原系统中不允许附加物,可在其复制品中增加附加物,这包括仿真器的使用;⑧引入化合物,当它们起反应时产生所需要的化合物,而直接引入这些化合物是有害的;⑨通过对环境或物体本身的分解获得所需的附加物。

(61)将要素分为更小的单元。

(62)附加物用完后自动消除。

(63)假如环境不允许大量使用某种材料,则使用对环境无影响的东西。

(64)使用一种场来产生另一种场。

(65)利用环境中已存在的场。

(66)使用属于场资源的物质。

(67)状态传递1:替代状态。

(68)状态传递2:双态。

(69)状态传递3:利用转换中的伴随现象。

(70)状态传递4:传递到双态。

(71)利用元件或物质间的作用使其更有效。

(72)自控制传递。假如一物体必须具有不同的状态,应使其自身从一个状态传递到另一状态。

(73)当输入场较弱时,加强输出场,通常在接近状态转换点处实现。

(74)通过分解获得物质粒子。

(75)通过结合获得物质。

(76)假如高等结构物质需分解但又不能分解,可用次高一级的物质状态替代;反之,如低等结构物质不能应用,则用高一级的物质代替。

应用标准解法的4个步骤

从第一类解到第四类解的求解过程中,可能使系统变得更复杂,因为往往要引入新的物质或场;第五类解是简化系统的方法,以保证系统理想化。当从第一到第三类有了解以后,或解决第四类检测测量问题后,再回到第五类去解,这是正确的方法。一般应用标准解法可以遵循下列4个步骤:

(1)确定所面临的问题类型。首先要确定所面临的问题是属于哪类问题,是要求对系统进行改进,还是要求对某件物体有测量或探测的需求。

(2)如果面临的问题是要求对系统进行改进,则建立现有系统或情况的物-场模型。

(3)如果问题是对某件东西有测量或探测的需求,应用标准解法第4级中的17个标准解法。

(4)当你获得了对应的标准解法和解决方案,检验模型(即系统)是否可以应用标准解法第5级中的17个标准解法来进行简化。标准解法第5级也可以被考虑为是否有强大的约束限制着新物质的引入和交互应用。

在应用标准解法的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系统所存在问题的最终理想解,并考虑系统的实际限制条件,灵活进行应用,并追求最优化的解决案。很多情况下,综合应用多个标准解法,对问题的解决彻底程度具有积极意义。

科学和技术效果数据库

所谓效果是指两个或多个参数间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并产生输出。在传统的专利库中,效果都是按题目或发明者名字进行组织的,那些需要实现特定功能的发明者不得不根据与类似效果相联系的人名从其他领域寻求解决方法,由于发明者可能除了自身领域外对其他领域一无所知,那么搜索就比较困难。1965~1970年,阿奇舒勒与同事开始以“从技术目标到实现方法”方式组织效果库,这样,发明者可以首先根据物质场模型决定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然后能够很容易地选择所需要的实现方法。

采购管理相关基础理论 篇6

判断题

1.一个法人单位是由多个产业活动单位构成的。

【正确答案】:×

2.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户,其经济成分应是私有经济。

【正确答案】:×

3.统计表的左面一般为表的主栏,列出统计调查的指标;右面为宾栏,列出统计分组标志。

【正确答案】:√

4.农业统计是反映农业再生产经营现状和过程的统计,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4个行业大类的统计。

【正确答案】:×

5.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正确答案】:√

6.工业销售产值不含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而工业总产值包括这部分的价值。

【正确答案】:√

7.铁路营业里程又称营业长度,是指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铁路线路总长度,包括正式营业和临时营业里程。对于全线或部分建成双线及以上的线路应按实际长度统计。

【正确答案】:×

8.货(客)运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货物(旅客)数量。与运输距离长短、货物(旅客)类别无关。

【正确答案】:√

9.商品房销售面积是指报告期内出售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定的建筑面积,不包括期房销售建筑面积。

【正确答案】:×

10.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主要反映企业拥有的资产、承担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资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正确答案】:×

某县统计局在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时发现,某乡镇上报的企业数据与企业提供的原始资料之间存在很大出入,导致反映该乡镇总体经济情况的汇总数据大量失实。经调查核实,该乡镇统计员有修改企业上报资料和编造虚假资料的行为。

选择题

1.该乡镇统计员的行为属于( )统计违法行为。

A.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B.参与弄虚作假

C.擅自修改、编造统计资料

D.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正确答案】:D

2.对该乡镇统计员的统计违法行为,应当给予( )。

A.行政处分

B.通报批评、罚款

C.警告并处罚款

D.拘留

【正确答案】:A

3.对该乡镇负责人的`行为,应定性为( )。

A.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B.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C.对本地方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

D.弄虚作假

【正确答案】:C

4.下列处分措施中不能适用于本案乡镇负责人的违法行为的是( )。

A.警告

B.记过

C.降级

D.开除

【正确答案】:A

5.对该乡镇负责人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给予处分,有权做出处分决定的机关是( )。

A.该乡镇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B.该乡镇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C.该乡镇所在地的地(市)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该乡镇所在的的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采购管理相关基础理论 篇7

关键词:碳资产,碳资产管理,碳排放权交易

随着气候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企业不得不面临日益严格的碳减排约束(IPCC,2013)。控制碳排放,管理碳资产成为每一个企业必然的选择。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形成碳资产管理的意识,但对于碳资产的本质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管理等问题却缺乏清晰的认识,理论界也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形成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为此,本文就碳资产管理的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一、碳资产概述

(一)碳资产的定义

虽然碳资产管理的呼声很高,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什么是碳资产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无疑将影响碳资产管理行业的深入发展。为了探索碳资产的定义,笔者拟借鉴环境资产定义和碳资源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提升碳资产定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环境资产的研究成果为碳资产定义提供文献参考

关于环境资产的定义,既有从宏观角度广义的研究,如联合国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United Nations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ants,简称UNSEEA)(1995)认为环境资产一般分为自然资源、土地和相连水面、生态系统等三种资源。同时,也有会计组织和学者从微观层面研究环境资产。如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nter-government Working Group of Experts 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简称ISAR,2003)认为环境资产是指由于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而被资本化的环境成本。国内学者张以宽(2002)则根据现代会计理论中的资产理论,指出环境资产是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环境资源。张劲松、张健(2002)认为环境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特定的会计主体取得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

综述以上研究成果可知,不同的角度将导致环境资产认识的差别。总体而言,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视角将导致环境资产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环境资产包括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生态资源资产和人造环境资产。狭义的环境资产仅指人造环境资产,即指所有权已经界定、或管理主体已经明确,并能对其执行有效控制,通过对其持有或使用可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利益的环境成本。许家林(2006)认为应当采用狭义的环境资产定义,即ISAR对环境资产的定义。因为该定义一方面与当前会计理论体系中的资产理论是内在一致的;同时界定环境资产的时空范围也有利于微观会计主体明确环境资产的具体管理对象,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理论上的内在一致性和现实的可行性将为环境资产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2)碳资源的明确为定义碳资产提供基本前提

环境资产虽可以提供理论借鉴,还必须明确碳资产的物质基础,即碳资源。所谓资源,资财之源,也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即“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石玉林院士认为资源主要是自然资源、实物资源以及直接参与自然资源转变为实物资源的各种社会生产要素。因此,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碳资源的界定正是资源定义在气候科学内的延伸。

碳资源的产生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价物,CO2e)的排放密切相关。对微观企业而言,包括产品从原料取得、制造、运输、销售、使用以及废弃这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所直接与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也称之为碳足迹。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与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于2003年发布的《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和报告准则》(Greenhouse Gas Protocol—Enterprise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Principle,简称《议定书》),突出的贡献在于其明确了碳排放的来源。根据碳排放产生的边界,将温室气体的来源分为直接和间接排放,并由此界定了三个范围。其中,范围1(Scope 1)核算产生于企业内部的直接排放;范围2(Scope 2)核算企业活动外购电力所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3(Scope3)则核算没有包括在范围1和2中的其他排放,主要是价值链上下游的碳排放(WBCSD,2004)。为了完整反映碳排放量,需要经过“碳盘查”、“碳减排”和“碳中和”等阶段。碳盘查,即对产品进行生命周期评估,盘查其各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与移除情况,由此全面了解产品的碳足迹。碳减排,即在碳盘查分析的基础上寻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环节,并制定相关减排措施,对排放行为进行控制与管理。碳中和,即通过从碳市场购买碳配额或信用的方式补足超额排放的部分,达到“零碳”状态。

根据碳排放的来源及特点,借鉴资源的含义,可将碳资源定义为“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具体包括以下几类:1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2外购电力、热力资源;3碳排放权(配额或信用);4核算、鉴证温室气体排放而产生占用的人力资源等等。

(3)碳资产的定义

根据碳资源的特点,参考环境资产的狭义定义,可初步将碳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很可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与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碳资源”。该定义除了符合资产的本质以外,最显著的特色是突出了与温室气体排放有关。显然,碳资产是低碳经济的影响在企业中具体体现。当经济形态发生转变的时候,资产的功能和形态也会随之改变。同时,明确碳资产的本质也有助于企业明确减排的重点环节,并据此制定低碳发展战略,促使企业降低碳排放,培育低碳竞争力,实现低碳转型。

(二)碳资产的特征

根据碳资产的定义,可知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与温室气体排放有关。虽然有些碳资产在企业中一直存在,如使用的煤炭或石油等等,但有些碳资产,如碳配额和碳信用,却是因为国家气候政策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规定而形成的。显然,是否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是碳资产与一般资产最大的区别;

(2)物质形态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煤炭、石油等碳资产是有形的,而碳配额和碳信用则是无形的;

(3)持有期限既包括短期的,也有长期的。在一个经营周期内被耗用的化石能源称之为短期碳资产,持有期限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称之为长期碳资产,如为碳减排而购入的专利技术,购买的专用设备等;

(三)碳资产的基本分类

根据碳资产的定义及特征,可以将碳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等类别,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碳资产的基本分类

由此可见,碳资产贯穿于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是物质流和价值流的统一体。由图1可知,投入端的碳资产是产生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来源,碳核算、鉴证和报告是管理碳排放不可或缺的环节,碳配额的交易则是整个碳资产管理的一种调节手段,发挥着降低履约风险,减少碳成本的作用。

图1 全生命周期的碳资产管理

二、碳资产管理的案例分析及评价

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的陆续颁布以及七大碳交易所的建立,碳资产已逐步从一种理论概念上的资源演变成为能实实在在影响企业成本收益的经济资源。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并积极开展碳资产的管理。2015年汉能碳资产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碳资产管理行业首家挂牌公众公司是中国碳资产管理领域的重大事件,标志着碳资产管理服务市场正逐步形成。

(一)国外碳资产管理的典型案例简介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石油天然气生产商。公司制定了完整的低碳实施路径,并加大投入,促使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公司短期减碳措施包括减少火炬燃烧,热电联产,与研究机构合作等。长期来看,使用新能源和新技术为重点,如微藻生物柴油、氢能和生物质的使用,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CS)的开发。此外,埃克森美孚的碳管理有非常明确的量化目标,其2009年碳排放比2008年减少了300万吨,幅度约为2%。其全球炼化厂2012年比2002年至少提高能效10%。

(二)国内碳资产管理的典型案例简介

胜利油田积极推进地热余热资源利用,完成的8个地热项目正取得良好进展。申报以景苑西区、鲁胜集油站两个污水余热利用项目为突破口先行申请。根据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经过项目审定、注册、核证、签发的自愿减排量(CCER),可以参与自愿碳减排交易或用于填补企业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不足问题。

(三)对碳资产管理实践的评价

从目前的碳资产和碳交易现状可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参与碳交易市场中来,也逐渐形成碳资产管理的意识。只是碳资产在我国毕竟还是个新生事物,碳资产市场的培育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显然,现阶段碳资产的管理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对碳资产的本质没有清晰的认识

对于什么是碳资产,如何进行碳资产管理这些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即使是我国首家碳资产管理公司———汉能碳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对资源的认识其实也是不全面的。这家起源于为清洁发展机制(CDM)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尽管目前的业务已延伸到CDM项目咨询、自愿减排(VER)咨询、中国自愿减排(CCER)咨询和管理等服务,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碳资产管理服务市场的不完善,对碳资产的本质以及碳资产管理框架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2)对碳资产的认识局限在碳交易市场中

目前,企业和市场都简单的将碳资产等同于碳配额。例如普遍认为企业获得“碳资产”主要有(1)政府分配的碳排放指标(配额);(2)通过碳减排项目而获得的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3)通过交易购买的碳配额或碳信用等几种方式。从上述碳资产的定义及分类可知,碳配额是碳资产的应有之义,但绝非唯一的碳资产。碳资产形成于整个生命周期中,只有采取全周期,全环节的措施,如控制碳资源的投入,提高碳资源的利用效率到最终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才能真正实现碳排放的减量化。因此,将碳配额等同于碳资产的看法是片面狭隘的,不利于碳资产的管理。

三、改进我国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碳交易的发展赋予“碳”以内在价值,使碳排放的权利从此成为可以交换的商品,也使碳排放权成为具有多种资产存在形态的传统和新型并存的资产。当然,我国企业的碳资产管理还远不成熟,还需要从机构设置、法规制定、预算体系构建、参与碳交易以及借助于专业咨询机构等方面进行完善。

(1)建立碳资产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法规

建立管理结构是实施碳资产管理的组织基础。为此,中石化成立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专门负责碳资产管理。具体工作包括组织碳盘查及编制碳盘查报告,组织碳核查,公司碳减排指标的分解,清洁发展机制和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指导和监督,组织国内碳排放交易,中国石化“国家登记簿”管理以及公司碳资产统计。东风汽车公司的经营管理部是碳排放权交易主管部门,经营管理部下专门设置了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处。该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研究国际、国家、行业、涉及省市的碳交易政策及发展动态;与省发改委、交易中心的业务衔接;组织试点单位参与培训;为公司决策层提供碳交易应对策略等。各试点单位能源管理部门负责碳排放的监测、报告与核查(MRV),财务部门负责账户开立、资金准备及交易运作等工作。与此同时,中国石化、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等还制定了《碳资产管理办法》。该文件除了明确碳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责外,还明确了各相关职能部门在碳资产管理中的职责,碳排放权交易的管理等内容。

(2)加强碳预算管理,提高碳资产管理效益

对于企业而言,碳减排已经成为能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经济活动。企业获得的碳排放配额,会因节能减碳而成为企业潜在的碳资产,为企业创造财富,也会因为超排而成为潜在的碳负债,给企业带来损失。显然,这在未来将有可能变成企业运营中的黑洞。因此.我国企业应在碳管理意识的指导下,建立健全碳资产核算体制,构建碳预算体系。

碳预算的理念源于全球和国家碳预算,即核算一个国家乃至全球在一定时期内允许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数量,将该理念延伸到企业层面,则要求企业除了关注销售、采购、生产、盈利、现金流量等单项预算组成的责任指标体系外,还应该清晰地了解自身的“碳足迹”。即从产品设计、能源结构选择、低碳技术研发、投融资安排等各个环节发掘碳价值,提前预测企业未来的碳排放量。通过碳预算,一方面有助于制定低碳发展战略,优化配置碳资源,不断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则可以发挥碳预算的绩效考评功能,激励和约束企业全员、全部门的节能减碳,共同提高碳资产管理效益,实现企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3)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

随着7个试点碳市的稳步运行和全国碳市的有序推进,未来全国碳市场配额容量有望达到40-50亿吨,配额价值有望达到1000-2000亿元。基于碳减排成本差异而设计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利用碳交易市场的价值规律,能有效的调节不同减排成本企业的成本和收益,是有助于降低全国整体碳排放成本的一种市场机制。如某企业超排1000吨,如果必须通过引进减排技术等手段减排,则需投入10万元。而通过参与碳交易,如果碳配额价格为40元/吨,则只需要4万元即可,碳成本只是内部减排的40%。可以说,无论是超排购入碳配额,还是减排出售碳配额,积极参与碳交易都是企业降低碳排放成本,提高碳减排收益的一种有效手段。

(4)借助咨询服务机构的专业优势强化碳资产管理

目前,除了少数企业开始尝试进行碳资产管理外,绝大部分的企业并未形成碳资产管理意识,更别提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定相关法规了。而碳资产管理意识的缺失以及管理能力的限制,不但影响企业对碳资产价值以及减排成本的评估,最终也会在投资决策和预算制定方面影响整个公司。如在碳配额交易市场中,如果企业能够提前对自身的碳排放量及时盘查,随时掌握自己的排放量,不仅能大大降低企业的履约风险,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价格的上下波动获得碳交易收益。因此,对这些企业而言,借助碳资产管理专业机构提供的咨询服务进行节能减碳是非常必要的,即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碳资源整合;整合碳资产管理工作,满足国内国际政策背景未雨绸缪;增加企业碳资产保值、增值机会,助未开发碳资产企业占领绿色经济新高地,这对于双方来说无疑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参考文献

[1]IPCC.气候变化2013.www.climatechange2013.org.2013-10-30

[2]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www.cdproject.net.2011-2-25

[3]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www.cdproject.net.2013-2-25

[4]联合国编.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译.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67~69

[5]张以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境会计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4~36

[6]张劲松,张健.环境会计要素确认研究.商业研究.2001(2)10-12

[7]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编.刘刚译.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和财务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78-80

[8]许家林,王昌锐.论环境会计核算中的环境资产确认问题.会计研究.2006(1)25-29

体育康复相关基础研究 篇8

关键词 康复 体育康复 患者

体育康复是充分利用体育与医学,卫生的最新成果的新型的学科,它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体育专业的创新。虽然“体育康复”是新提出的一个概念,但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路史 前记》第九卷记载“阴康氏时,水陆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闭,人即郁于内,及制为之舞,则利导之,是谓大舞。”意思是说,通过舞蹈可以治疗疾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康复的功能和作用。特别是人们对体育的喜爱,也开始重视体育康复的新功能。“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一直在人们的口中流传,我们不乏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运动在人的一生中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佛里希研究表明:经常参加游泳有氧运动,会减少乳腺癌或者生殖器官发病的危险。我们可以从结果中得出结论,不经常游泳的女性比经常游泳的女性患病的机率高出86%。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人们科学地参加体育,对机体的心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有着积极地作用。可以看到,体育可以提高人的心脏反应能力,增加心脏的重量。而体育康复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体育康复不仅仅能够恢复患处的功能,减轻病痛,还能够做到提前检查和诊断的作用,通过适量的运动,能够暴露出疾病,从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体育康复是运动人体科学的重要一部分,它结合了体育学、医学、生物学等专业的知识,但又不仅仅是各个学科的混合,而是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特点和创新。体育康复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功能。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反而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很多疾病的产生是由于缺少适当地体育锻炼,人体是一个平衡地系统,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部位的功能,一旦某一个部位的损伤,必然会导致疾病的产生。体育手段的康复可以促进患处的康复,体育康复对人的影响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一、体育康复的联系

(一)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系统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另一个系统的改变,相互之间是紧紧相连的。利用体育康复的手段来治疗和恢复身体功能,它不仅仅会促进恢复患处的功能,而且还能够引起其他系统的变化。

(二)形态和功能相统一

“用进废退”,人体的某一个部分长时间不运动,该部位的功能可能会随之丧失,最终会导致机体的患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维持机体功能,促进人体健康。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育康复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很难理解体育康复知识的深层内涵。体育康复,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恢复健康。所以,我们应该创造机会,参与实际的康复操作中去。

二、体育康复的作用

(一)生理作用

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提高。体育康复手段大部分都是有氧运动,能够使心脏的储备能力增加,使人的工作效率提高,有氧运动还能够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二)心理作用

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使人的心理压力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失望、郁闷的心理,从而减少机体机能,当患者进行体育锻炼的干预,会引起大脑皮层和下丘脑的兴奋,从而可以调节体温、情绪等方面负面的影响。

体育康复在教育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针对性手段,减少学生在运动中发生损伤。但是在高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领导的不重视,学生对自我保护的意识薄弱。大部分高校没有看到体育康复对学生各方面的重要性,导致体育康复课程设置缺乏,教师关于体育康复专业的知识缺乏,体育康复保健的器材不完备。例如,现在高校全方面重视足球课程的开展,大量资金的投入,只重视足球技能的提高,對于足球运动中发生的损伤的意识缺乏,这对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很不利的。

加强学校体育康复保健的设置,提高领导和学生对体育康复保健在运动技能中的重要性,合理的安排体育保健康复课的教学内容。还应该极加强合作,让学习体育康复保健的学生参加实践,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体育康复保健的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体育康复的内容,使体育康复能够更好的面对更多群众。

体育康复专业的流行趋势是我国经济和生活水平提高的产物,人们对身体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经济水平的提高,通过健身、运动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得到广大人们的支持。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体育康复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重视体育康复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熊捷.姚宁蓉.试论游泳运动对癌症的影响[J].西昌学院学报.2005(6).

[2] 赫敏,杨海龙.论体育锻炼在腿部伤残康复过程中的作用[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7).

[2] 庄雪芹,蔺跃同.瑜伽作为体育疗法在康复中的运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6).

[3] 武斌,郑立博.马.现代高校学生的体育保健与康复[J].运动科学.2014(5).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调查表下一篇: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