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心理学试题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服务心理学试题(共9篇)

服务心理学试题 篇1

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心理测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

逐渐形成的。技能的形成常常是以

为基础的。

2、心智技能的主要特点是掌握正确的。

3、技能的形成和保持需要有足够的和。

4、操作技能是借助于一系列的而表现在外部的自动化了的动作系统。

5、技能达到熟练后,操作技能时

控制减弱,控制加强。

6、影响操作技能熟练地生理因素方面主要有练习者的和

状况。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导游技巧

B、操作吸尘器

C、写字

D、电传

2、下列属于影响技能熟练度的客观因素是()

A、健康状况

B、心理因素

C、练习态度

D、技能本身的复杂程度

3、培养各种技能的基本途径是()

A、练习

B、模仿

C、思考

D、尝试

4、下列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A、记账

B、餐位安排

C、摆台

D、速算

5、大客车的驾驶技能不容易很快掌握,这说明技能的熟练受()因素的影响。

A、技能的复杂程度

B、工具器械

C、工作条件

D、工作环境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15分)

1、根据性质和特点,技能一般可分为()

A、操作技能

B、实践技能

C、心智技能

D、观察技能

E、运动技能

2、影响技能熟练度的主观因素主要是()

A、生理因素

B、当时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C、心理因素

D、技能本身的复杂程度

E、所使用的工具器械的性能和状态

3、下列属于影响技能熟练度的心理因素是()

A、意志品质

B、练习态度

C、练习信心

D、练习心境

E、练习动机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技能与本能不同,必须首先经过学习,再经过一定的练习达到自动化、连贯的活动体系。()

2、一般来说,集中练习比分散练习的效果好。()

3、多练是各种技能形成的有效方法。()

4、在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中,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是截然分开的。()

5、在操作练习中,初期的速度应尽量快一些,同时要兼顾质量要求。()

五、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技能:

2、操作技能:

3、心智技能:

六、案例分析(共28分)

为什么我老是铺不好床?

在客房实操课上,老师正在示范铺床的基本技能,李阳觉得动作很简单,就没有留心看老师的操作,老师示范完毕后,学生们开始不断地练习,而李阳觉得这是日常生活中就会的技能,没必要那么辛苦的练习,于是溜号了。一个星期后,又一次实操课上,老师开展了铺床技能大赛,并通过大赛决定实操成绩。李阳信心十足,认为自己即便得不了奖,但一定能过关。开始比赛了,李阳发现自己的动作总比其他同学慢,而且老是出错,铺出来的床单皱皱巴巴的。最终,由于给定时间内他未能完成,且动作要领不正确而出局,成绩也未能及格。他感到很纳闷,难道自己在这方面真比别人蠢吗?

问题:

1、李阳在铺床技能方面真比别人蠢吗?试分析李阳不及格的原因在哪?(5分)

2、操作技能的形成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分别是什么?(10分)

3、结合上述案例,谈谈在操作技能训练中应注意什么问题?(10)

服务心理学试题 篇2

关键词:馆员心理,读者心理,读者服务

服务心理学, 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变化以及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规律。过去, 服务心理学常用在饭店以及商场的服务中。现在, 图书馆的服务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 服务质量的提升可以增加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在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互动接触中适当地运用心理学知识, 对服务质量的提升大有帮助。

1. 馆员心理分析

图书馆工作单调繁琐, 重复性强, 工作强度大, 加上图书馆特有的安静氛围, 馆员之间很少有空余的时间相互交流和倾诉, 时间一长容易使工作在其中的馆员感到倦怠和焦虑。从心理学角度来讲, 倦怠和焦虑都不利于日常工作的开展。不停地重复借阅工作造成馆员的职业倦怠, 较低的传统教辅地位增加了馆员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若不及时疏导, 很可能会消减其工作积极性, 进而影响服务水平。

因此, 馆员时常进行一些心理疏导, 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必要的。在工作中, 要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 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减少负面情绪。由于图书馆工作特殊, 馆员可以适当地做一些伸展运动, 注意加强颈部、肩部及四肢的锻炼;工作之余, 注意劳逸结合, 确保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服务心理学倡导人性化服务。也就是说, 馆员在自我状态调整的基础上, 不仅要考虑到“功能服务”, 还要做好“心理服务”。在互动接触过程中, 馆员可以通过读者表现出来的一些借阅习惯以及言谈举止, 掌握他们的阅读心理, 进而采取不同的应对之策。例如, 对于那些匆匆而来着急找书的读者, 馆员要言简意赅, 提高找书效率;对于那些慢条斯理多方咨询的读者, 馆员要做到细心和耐心, 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给他最多的咨询信息。

2. 读者心理分析

读者心理是读者在图书馆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变化规律。读者心理分析具体反映在读者的心理学情感过程中, 也就是读者在阅读时的内心情感体验。人在面对外界事物时, 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 如满意、赞赏、崇拜以及不满、烦躁、厌恶等。读者在进入图书馆之前, 心理对即将面临的服务抱有一定期待:希望可以找到需要的图书资料, 希望馆员热情友好、解答快捷准确, 希望馆内环境优雅宁静等等。着急找书的读者希望能快速地找到亟需的资料, 担心遇到不专业的馆员;性格内向的读者希望能遇到热情友好的馆员, 耐心地帮自己答疑解惑, 找到图书资料。

当读者进入图书馆, 如果接受的服务与自己的期望相符, 心理上就会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 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积极性, 自觉遵守馆内的规章制度,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同时让馆员产生职业自豪感。反之, 则会让读者产生逆反、焦躁等负面情绪, 甚至会影响其他读者的阅读兴趣, 或是给馆员造成负面情绪。

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导致“破窗效应”。例如急于找书的读者因找不到书产生焦躁心理, 胡乱地堆放图书, 会给其他读者造成图书馆再脏、再乱一点也没事的印象。读者的一系列不当行为可能会使馆员产生烦躁、挫败心理, 进而情绪低落、反应迟钝, 在工作中容易出错, 影响工作积极性, 进而消极怠工。久而久之, 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南风效应”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遇到突发状况或者读者有不良的阅读习惯时, 如果馆员不能管理好自身情绪, 保持平和的心态, 可能会引发个别读者更强烈的逆反心理;但如果馆员及时地稳定自身情绪, 采用柔和的“南风”式沟通, 创造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环境和氛围, 通常会事半功倍。例如在借阅高峰期, 如果馆员用轻柔的语气说:“请稍等一下, 可以吗?”一般情况下读者会选择理解, 但如果稍显急躁地说:“急什么, 没看见我正在忙吗?”可能会引发争吵。

3. 心理学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运用

3.1 对于私藏紧俏图书的处理

随着读者进入图书馆的次数增多, 对图书馆的环境及相关图书的摆放也逐渐熟悉, 这时, 一些受众群体比较多、比较受欢迎的图书就成了“紧俏货”。有些读者受一次性借书量的制约, 对于比较中意又无法马上借出的书籍采取私藏的办法。一般藏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或是书架的最顶端。发现这种现象, 馆员在面对面地和读者交流时要讲求心理技巧, 控制说话音量, 首先肯定其认真学习的态度, 理解其对此书的热爱及迫切需要, 然后委婉地指出这样做的错误, 让其有被尊重的感觉, 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这种心理学上的情绪感染方式, 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解决根本问题。

3.2 对于污损图书的处理

尽管图书馆有明确规定, 读者不能在图书或资料上乱写乱画, 损坏图书, 也制定了相应的处罚制度, 但图书还是经常会被涂画、损坏。这就需要还书时的仔细检查, 但检查图书往往容易引起馆员和读者之间的矛盾。读者对于馆员指出的污损一般都会马上予以否认。经研究发现, 这是心理紧张时的本能的反应。遇到这种情况, 馆员应该放慢语速, 尽量保持平和的、协商的语气, 引导读者进行放松, 提供胶水或胶带, 建议读者尽可能地恢复图书的干净整洁。这样, 对于一些实在不能恢复的缺陷, 即使提出相应的处罚, 读者也会心平气和地接受, 轻松处理矛盾。

结束语

图书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读者提供服务, 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接触的工程中, 心理上的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图书馆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从心理角度入手, 分析读者的心理活动, 尽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一个和谐温馨的读书环境, 体现图书馆的价值所在, 进而提升整个国民的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悦.谈心理学在图书馆工作中的运用[J].青海师专学报, 2007年04期.

[2]郑丹娘.对图书馆读者主体化的认识[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6年03期.

小学生心理素质测试题 篇3

请你仔细阅读下列题目,看看描述的是否像自己,然后在题后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项目上打√。

l.我容易生气和激动。

2.我对别人稍有不满,就火冒三丈。

3.当我被父母或老师责备,或者是被同学责骂时,很容易变得情绪激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4.我真是太不走运了。

5.老师觉得我是一个不好的孩子。

6.当我经受挫折后,我会大哭大闹,大发脾气。

7.当我经受挫折时,就有活够了、想死的念头。

8.当别人惹我时,我会非常愤怒,破口大骂,甚至动手打人。

9.我遇到困难时,常常希望别人为我拿主意。

10.我在家很不高兴。

11.我觉得老师不喜欢我。

12.我容易感到心理烦躁,或感到恐慌。

心理因素质量表二

请你仔细阅读下列题目,看看描述的是否像自己,然后在题后及符合实际情况的项目上打√。

l.我认为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有能力。

2.总地来说,我很自信。

3.我制定了很好的学习计划。

4.我对自己很有信心,经常帮助别人排忧解难。

5.我觉得我能实现我想要达到的目标。

6.我有起码的自尊心。

7.我感到自己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表扬。

8.我认为我是一个有用的人。

9.我的生活很有意思。

10.我觉得有人需要我的帮助,所以我是一个重要的人。

11.我觉得自己是家庭学校和朋友中的重要一员。

12.我对自己很满意。

心理因素质量表三

请你仔细阅读下列题目,看看描述的是否像自己,然后在题后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项目上打√。

l.我了解我自己。

2.我遇事能拿主意,并坚持那样做。

3.我非常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4.没事时,我喜欢和别人聊聊天。

5.当我发现自己无意中做错了事,或者伤害了别人时,我会很快地承认错误,并向人道歉。

6.我可以很好地与别人配合做事情。

7.父母对我提出的批评和建议,我能够欣然接受。

8.我很喜欢我的班主任老师。

9.我很在意老师对我的印象。

10.我有知心朋友。

11.当我心情不好时,我会找好朋友说说心里话。

12.进入一个新环境时,我很容易找到新朋友。

13.我对大部分同学都很信任。

14.当我遇到麻烦事时,我愿意与父母讲。

15.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下决心克服困难,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愿望。

16.我喜欢长跑或爬山等体育活动并不是因为我的身体适合这些项目,而是因为这些项目能锻炼我的毅力。

在测试中把握如下测评标准:

第一个因素即情绪稳定性(心理因素质量表一):如果学生每道题的总分低于24,属情绪稳定性差;高于44属优秀;在两者之间则为正常范围。

第二个因素即自信心(心理因素质量表二):如果学生每道题的总分低于28,属自信心差;高于43属优秀;在两者之间则为正常范围。

第三个因素即自知力和接纳他人的能力(心理因素质量表三):如果学生16道题的总分低于32分,属自知力和接纳他人的能力差;高于56分属优秀;在两者之间则为正常范围。

总分的计算方法:

表一:答“完全不符合”得4分,“有点不符合”3分,“有点符合”2分,“完全符合”l分。将12道题的得分加起来,即为该学生情绪稳定性方面的总分。

表二:答“完全符合”得4分,“有点符合”3分,“有点不符合”2分,“完全不符合”l分。将12道题的得分加起来,即为该学生自信心方面的总分。

表三:答“完全符合”得4分,“有点符合”3分“有点不符合”2分,“完全不符合”l分。将16道题的得分加起来,即为该学生自知力和接纳他人能力的总分。

心理学试题10 篇4

1.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A.思维 B.脑电 C.心理 D.情绪

2.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第三势力”,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性潜能,追求自我实现。下面()是人本主义代表。A.皮亚杰 B.苛勒 C.马斯洛 D.科胡特

3.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A 额叶 B 顶叶 C 枕叶 D 颞叶

4.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A.漂白过程 B.明适应 C.暗适应 D.感觉后效

5.味觉属于()。A.内部感觉 B.远距离感觉 C.近距离感觉 D.本体感觉

6.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A.20—2000 B.200—2000 C.20—20000 D.200—20000

7、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8、从向脑内存储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记忆

9、由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主要依靠()A.注意 B.知觉 C.复述 D.练习

10.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A.再造想象 B.有意想象 C.幻想 D.做梦

11.吴承恩构思“猪八戒”形象的过程属()A.表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2.开着的汽车突然停了火,司机要找出原因,首先还是靠()A.直观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动作思维 D.创造思维

13.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影响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新异性是指刺激物的()A.绝对新异性 B.相对新异性

C.绝对新异性和相对新异性

14.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

15、“奇装异服,奇形怪状”易引起人的注意,这是()。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注意分散 D.有意后注意

16.在荒邻野外看见老虎,人们害怕,而看见动物园中笼子中的老虎,不但不怕反而高兴,这种现象说明()。A.刺激决定情绪 B.认知决定情绪 C.生理唤醒决定情绪 D.身体状态决定情绪

17.“喜新厌旧,忽冷忽热,易喜易悲”是情绪和情感的哪种特性 A.兴奋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效能性

18.“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A.应激 B.心境 C.焦虑 D.激情

19、意志活动以()为基础。A、无意识活动 B、随意活动 C、反射活动 D、不随意活动

20、意志的强弱主要以()来衡量。A、对活动目的的明确程度 B、对活动坚持时间的长短 C、所克服困难的大小 D、对困难的认识程度

21、情绪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A、动力 B、阻力

C、动力或阻力 D、阻碍因素

22.测验题目都属于图画、工具、模型等,对仪器、实物等辨认或操作的操作性测验,这种测验属于()A.个别测验 B.团体测验 C.文字测验 D.非文字测验

23.塔佩斯等人提出的“大五人格”中,具有信任、谦虚,直率等特质的人格因素是()A.开放性 B.责任心 C.宜人性 D.外倾性

24.测验的题目以文字材料组成并呈现,要求受测者用文字或语言的方式作答的测验是()

A.个别测验 B.团体测验 C.文字测验 D.非文字测验

25.有的测验关注的是受测者回答题目的速度,要求尽快地作答,完成题目越多越好。其目的在于考察受测者在测验任务上的反应时间。这种测验是()A.个别测验 B.团体测验 C.速度测验 D.难度测验

26.巴甫洛夫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兴奋性 B.强度 C.灵活性 D.平衡性。

27、以下哪一概念不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

A.操作性条件性反射 B.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C.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D.动力定型

28.个性心里倾向性主要包括()A、感知、记忆、想象思维 B、能力、气质、性格

C、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

D、自我实现、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9.个性心理中最活跃的成分是()。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性格 D.能力

30.需要按其对象性质可分为()。A.天然需要和物质需要 B.天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C.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D.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

二、多选题

1.锥体细胞()。A.能够反应颜色 B.对光的强度反应强 C.不能分辨颜色

D.能够反应光的波长 E.对光的强度反应差 2.棒体细胞()A.不能分辨颜色 B.反应光的波长 C.对光的强度起反应 D.集中于网膜中心 E.对微弱光线敏感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A.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B.遗忘是逐渐产生的 C.应及时复习

D.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4.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E.模仿学习

5、在认知心理学中,可以把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它应具备的特征是()A.目标指向性 B.操作系列性 C.认知性操作 D.信息干扰 E.问题表征

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A.智力因素 B.人格因素 C.环境因素 D.动机因素 E.文化因素

7、以下反映注意分配的是()A.边听讲边做笔记 B.吃完饭看书 C.自言自语 D.自拉自唱 E.跑完步学习

8.下列不属于注意品质的选项是()。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兴趣 D.注意的转移

9.将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划分的主要根据是()A.强度 B.速度 C.紧张度 D.持续性 E.感染性

10.人类表情的种类可以分为()A.面部表情 B.身段表情 C.语调表情 D.痛苦表情 E.快乐表情

11.意志的三个特征是有()A.明确的目的性 B.克服困难 C.随意动作

12.意志品质主要有()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持性

13、以下哪几项是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社会性动机(A.爱好 B.权利动机 C.兴趣

D.成就动机

14、()是可以引起动机的条件 A.诱因 B.需要 C.兴趣 D.信念

15.下列属于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中的成分有(A.言语智力))

B.空间智力 C.音乐智力 D.人际智力 E.内省智力

16.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他认为这三个维度是()A.内容 B.操作 C.产物 D.知识 E.创造

17.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为哪几种认知类型方面?()A.冲动型与沉思型 B.系列型与同时型 C.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D.内向型与外向型 E.宗教型与经济型

18.沉思型学生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在学习上,沉思型的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能力表现比较好()A.阅读能力 B.记忆能力 C.推理能力 D.创造力 E.动作能力

三、判断题

1、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错)

2、冯特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错)

3.识记材料在保持过程中只有量的变化,并无质的改变。(错)4.避免遗忘的基本方法是复习。(对)5.想象产生的新形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对)6.由于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以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错)

7、“注意”随时随地都存在着,不存在“没有注意”。(错)

8、无意注意就是不想注意,因而什么也没有注意。(错)9.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有利于身体健康。(错)

10.一个人能克制自己即将爆发的冲突,这是理智感的表现。(错)

11、认识、情感、意志这三个过程统一在人的具体活动中,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对)

12、意志必然与克服困难相系。(对)

13.现代划分气质类型的主要依据是心理活动的内外倾和稳定性两个维度。(对)14.一个人的气质与其智力和成就之间有相关性。(错)15.智商(IQ)是个没有单位的相对值。(对)

心理学试题2答案 篇5

2010——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心理学试题(B)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适用范围:小学教育专业1101、1102、1103班

命题人: 谢惠存

审核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A

2、D

3、C

4、B

5、B

6、C

7、D

8、A

9、C

10、B

11、C

12、D

13、C

14、A

15、B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或少选都不得分)

1、AB

2、BCD

3、ABCD

4、AC

5、AB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先分析对错,然后再说明理由)

1、错。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反映的是一种关系,客观事物和人需要之间的关系。

2、对。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只涉及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倾向性等特性,不涉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方向。而性格反映的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2分)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评估的结果可能认为对个体“有利”“有害”或“无关”。如果是“有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接近刺激物;如果是“有害”,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躲避刺激物;如果是“无关”,人们就予以忽视。(3分)

2、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人的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稳步上升的;成年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少一点扣1分)

3、性格结构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理智特征。(少一点扣1分)

4、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2分)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岁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即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3分)

5、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等。(少一点扣1分)

五、材料分析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共25分)

1、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记忆效果就好。这位教师正是赋予了“意义”,学生才便于识记。

2、马加爵的成就需要、自尊需要、爱的需要等主要需要没有得到满足;(3分)自尊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是引发他杀人的动机。(5分)启发:力求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3分)一般先满足学生的缺失性需要,然后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2分)尤其是成长需要的满足更重要。(2分)

六、论述题(15分)

要点:

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篇6

1、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思辨

B、观察

C、归纳

D、实验

参考答案 B

2、个体与他人在()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A、触摸

B、目光接触

C、面部表情

D、身体运动

参考答案 A

3、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及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都是()。

A、焦虑

B、动机受阻

C、挫折

D、需要

参考答案 C

4、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态度

B、社会动机

C、价值观

D、社会知觉

参考答案 B

5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的性质。

A、消极

B、双向作用

C、定向作用

D、积极

参考答案 A

6、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

A、学派时代

B、实证分析阶段

C、经验描述阶段

D、哲学思辨阶段

参考答案 C

7、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的现象,称为()。

A、人际吸引

B、印象管理

C、互动

D、社会影响

参考答案 D

8、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动作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其接受影响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示意的方式去活动,叫()。

A、模仿

B、感染

C、社会促进

D、暗示

参考答案 D

9、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是()。

A、光环效应

B、好恶评价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参考答案D

10、塔尔德在“模仿律”中指出,“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这被称为()。

A、结果律

B、先内后外律

C、几何级数律

D、下降率

参考答案 B

11、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称为()。

A、暗示

B、社会促进

C、感染

D、模仿

参考答案 D

12、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沙赫特的研究表明,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弟妹妹()。

A、弱很多

B、弱

C、强

D、稳定

参考答案 C

13、关于爱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幼儿也有爱情体验

B、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

C、爱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

D、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参考答案 A

14、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系统性原则

B、非暗示性原则

C、目的性原则

D、全面性原则

参考答案 A

15、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

A、诱因的强度

B、趋向动机

C、回避动机

D、达到平衡状态

参考答案 A

16、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一种()的机制。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参考答案 C

17、在态度的A-B-C模型中,“C”是指()。

A、认知

B、人格

C、行为倾向

D、情感

参考答案 A

18、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A、他过去的经验

B、他的个性特征

C、他的情绪状态

D、他所处的情境

参考答案 D

19、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是易变性因素。

A、情绪

B、能力

C、人格

D、智力

参考答案 A

20、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模型。

A、TIRO

B、P-O-X

C、A-B-C

D、B=f(P,E)

参考答案 C

21、光环效应是一种()的现象,一般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

A、以偏概全

B、先入为主

C、信息干扰

D、社会适应

参考答案 A

22、已学习和掌握的相当熟练的动作,不假思索即可做出的反应,称为()。

A、促进反应

B、弱势反应

C、懈怠反应

D、优势反应

参考答案 D

23、群体规模影响从众行为,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一般在()时,影响最大。

A、1人~3人

B、3人~4人

C、4人~6人

D、10人以上

参考答案 B

24、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1.0分)

A、形象塑造

B、自我暴露

C、隐藏自我

D、自我抬高

参考答案 D

25、双方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的特点。

A、爱情

B、喜欢

C、单相思

D、依恋

参考答案 A

26、“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

A、刺激命题

B、剥夺-满足命题

C、价值命题

D、成功命题

参考答案 B

27、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功能。

A、价值表现

B、认知

C、自我防御

D、工具性

参考答案 B

28、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心理咨询师应该()。

A、进行干预

B、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C、不用干预

D、进行一定的引导

参考答案 B

29、企业家属于()角色。

A、创造性

B、功利型

C、表现型

D、自由型

参考答案 B

30、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A、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B、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C、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D、期待他人接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参考答案 D

3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

A、信息数量

B、信息顺序

C、信息内容

D、信息真实性

参考答案 B

32、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特里普力特

B、勒温

C、麦独孤

D、F.奥尔波特

参考答案 D

33、身份的特点不包括()

A、系统性

B、稳定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参考答案 A

34、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的关系。

A、很复杂

B、零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参考答案 C

35、“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这指的是()。

A、人际吸引

B、利他关系

C、依恋

D、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 A

36、沟通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A、物质

B、情感

C、信息

D、能量

参考答案 C

37、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A、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B、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C、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D、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参考答案 D

38、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是()。

A、目光

B、身体运动

C、面部表情

D、身体姿势

参考答案 A

39、其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是()。

A、观察者

B、外控者

C、内控者

D、行动者

参考答案 C

40、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距离。

A、个人

B、亲密

C、公众

D、社交

参考答案 A

41、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

B、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C、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

D、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参考答案 A

42、詹姆士(189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

A、自尊=成功/抱负

B、自尊=自信/抱负

C、自尊=成功/自信

D、自尊=抱负/成功

参考答案 A

43、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

A、他人在场,会激励助人者

B、他人在场有利于促进助人行为

C、他人在场,使助人者体会到社会赞许,增进助人行为

D、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 D

44、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

A、成就动机

B、社会动机

C、抱负动机

D、习得性动机

参考答案 A

45、某些人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被称为()。 A、行动者

B、观察者

C、外控者

D、内控者

参考答案 A

46、虚拟沟通的进程主要由沟通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来引导。

A、认知

B、评价

C、想象

D、情绪

参考答案 C

47、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舒茨

B、摩根

C、费斯廷格

D、奥斯古德

参考答案 A

48、在斯坦伯格(R.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

A、迷恋爱

B、空洞爱

C、愚蠢爱

D、浪漫爱

参考答案 D

49、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的预测。

A、准确

B、变化

C、可控

D、不可控

参考答案 A

50、处于()中的人春风沉醉,心无旁骛,不能忍受爱人的冷落和背叛,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

A、伙伴爱

B、友谊爱

C、游戏爱

D、激情爱

服务心理学试题 篇7

1 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传统“教考合一”的考试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考试管理, 使考试更加标准化、科学化与规范化, 提高考试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可靠性, 已成为各职业院校教学与考试改革的重要任务。护理学基础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建立高质量的标准化试题库是非常必要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适应标准化考试的要求

随着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标准化考试在许多国家迅速普及。标准化考试需要完善试题库, 在试题库中组卷, 试卷的难度、信度和区分度可以较好地控制, 从而使试卷达到最佳标准[2]。

1.2 为教考分离创造条件

教考分离是客观评价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减少人为因素给学生成绩带来的误差, 提高考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建设标准化试题库, 实现教考分离, 能有效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建立完善的标准化试题库为教考分离创造了条件, 也是实现教考分离的前提和基础。

1.3 避免考试内容偏离教学大纲, 确保命题质量

标准化试题库中的试题严格按照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进行试题编制, 避免了传统的凭任课教师主观愿望命题的弊端, 使试题的内容更客观、严谨, 促使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 使教学与考试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1.4 统一评分标准, 形成良好教风与学风

建立试题库, 可避免泄题、猜题等现象, 能够促进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与学风, 保证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1.5 促进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试题库是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高质量、大容量的标准化试题库, 可更好地完善课程建设, 实施课程改革,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2 试题库建设的基本步骤

2.1 制订考试大纲, 确定命题指导思想, 拟订命题方案

严格遵循高职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按照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紧扣教学大纲, 制订考试大纲。同时, 基于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客观要求, 在制订考试大纲时, 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涉及本课程的内容亦纳入本课程考试大纲中。考试大纲的基本内容包括考试的目的、考试的方法与形式 (题型、题目数量、各部分内容所占分数比例、答卷方式等) 、样题等。知识要点覆盖整门课程, 分章节编写知识点[3]。

2.2 培训教师, 确保命题质量

试题库建设主要由承担本课程教学的中高级职称教师负责, 参与编写的教师需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 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与丰富的教学经验与临床护理经验, 熟悉高职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在组织命题前, 由命题小组对教师进行培训, 统一指导思想, 确保命题质量。出题实行章节负责制, 由1名中级职称教师与1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1~2个章节。

2.3 收集资料, 编制试题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 多渠道 (包括公开出版的教材、参考学习资料、习题册、网络等) 广泛收集符合要求、覆盖面广的试题。命题以知识点为基础, 将整个教学内容按章节划分。

同时, 由教研室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制试题。为便于试题导入计算机管理系统, 试题通过Excel表格保存, 格式见表1。

试题ID号的确定:录入试题时根据章节梳理知识点, 形成节点式结构后编码, 如图1所示。

2.4 多重审核, 层层把关

试题收集与编制工作完成后即进入审核阶段。审核主要从命题及答案的科学性、规范性与严谨性, 试题的难易度是否合理以及命题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几方面进行。同时, 要求试题附有标准答案, 答案要求要点清晰、分值明确, 便于流水作业, 并避免改卷时不同教师给分的差异。

先由各教师对照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要求进行自行审核, 自行审核后由教研室安排教师进行相互审核。在编制试题时, 每一章节均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负责最终的审核工作。同时, 章节之间的试题由专人进行交叉审核。通过最终审核的试题方能入试题库, 以确保试题的质量。

2.5 将符合要求的试题录入试题库

试题库采用计算机管理, 使用VB语言编写的基于Word的通用网络试题库 (组卷) 系统Web版平台进行试题的录入、管理与维护。该试题库建设软件系统能将Excel形式保存的试题批量导入试题库, 同时在生成试卷时能进行文本转换与试题和试卷编辑。

为做好试题保密工作, 确保试题库规范化管理, 由专人进行试题录入。根据试题库 (包括试题管理模块、试卷管理模块、试卷分析模块和成绩统计模块) 的试题管理模块要求, 设定试题各指标及参数, 将审核通过、符合要求的试题录入试题库。

3 试题库的主要参数指标

根据教育测量学理论要求, 要保证试题库的质量, 必须首先确定试题库参数, 尤其是核心参数的设置应科学、规范、标准[4]。在查阅大量试题库建设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研究、对比, 选择题量与题型、知识点与认知层次、试题难度和区分度这6个参数作为建库的主要参数。此外, 还设置章节代码、试题ID号、试题来源、知识点、知识层次、分值和答案要点等参数, 便于建库、选题和组卷。

3.1 题量与题型

一个高质量的试题库必须要有足够的题量作为强有力的支撑, 以保证试题有较大的覆盖面, 能涵盖考试大纲的各个知识点, 满足考试的不同组卷要求, 体现考试的均衡性与全面性。我院护理学基础为150学时, 目前录入试题库的试题量为3 500多道。为了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 试题库题型包括主观题与客观题。主观题包括名词解释题、填空题、简答题与病例分析题, 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其中病例分析题每题分值为10分, 导入临床病例, 模拟临床情境, 分3~5个问题进行提问, 检验学生运用已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选择题根据学科特点以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 均为单项选择题, 每题备有5个答案供选择, 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力与判断力。各题型题量比例为:单项选择题占50%, 名词解释题占10%, 填空题占10%, 简答题占20%, 病例分析题占10%。

3.2 知识点与认知层次

知识点是指在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是试题技术参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命题人员根据课程性质、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与课时确定每章节的知识点, 确保重点内容, 课时多的重点章节有相应的试题量与之匹配。该参数便于在试题库中筛选试题, 为教师组卷、选择考核内容提供了标准。

试题的认知层次指的是试题所考核考生的能力高低或学习水平的高低。一般把认知层次分为:识记 (知识) 、领会 (理解) 、简单应用 (解释) 、综合应用 (问题解决) 4个等级。各等级试题的比例约为20%、30%、30%、20%。

3.3 试题难度和区分度

试题难度 (P) 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由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复杂程度和问题情境等因素决定, 它是试题技术参数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P值越大, 试题的难度越低, P值越小, 则试题的难度越高。根据我院考试命题规定, 将试题的难度分为4个等级:易、较易、较难、难, 在试题中的比例分别约为20%、30%、30%、20%。试题录入时由命题教师根据教学经验拟定每一道试题的预测难度, 根据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加以修正得出该试题难度。试题的难度不应一成不变, 应根据该试题每次考试的正确率及被抽取的使用次数, 依照测量算法实现动态修正, 这样才能科学地、客观地反映试题的难度[5]。

试题区分度 (D) 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或区分程度, 它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具有良好区分度的试卷, 可以使实际水平高的学生得高分, 水平低的学生得低分。区分度 (D) 在-1~1之间, 一般认为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较好。

4 组卷的要求

在试题库建设软件系统的试卷管理模块中, 根据考试的不同要求, 通过设定组卷试题的相关参数, 包括试题所要覆盖的章节、试题类型及各题型题量、试题难度等, 由计算机自动组卷。为确保试卷质量, 经计算机自动组卷后的试卷由教研室负责人人工审核, 审核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4.1 试题覆盖面广

组卷时要注意每份试卷的试题要涵盖基本知识点, 并避免同一知识点在同一份试卷的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 而且要避免在同一试卷中出现的不同试题互为提示或答案。

4.2 突出重点

在一份试卷中, 按知识掌握的不同要求进行组卷, 突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通过较多的题量与较高的分值予以体现。

4.3 难度适中

试题应难易适中, 太难或太易的试题题量要尽可能少, 避免组卷时出现试题太难或太易两种极端现象, 以保证考试的可信性与可比性。

5 结语

标准化试题库的建设是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一项庞大而细致的长期工作。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知识的更新与进步, 决定着试题库的建设与管理应该是持续与动态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化试题库的建设经过教研室各位教师的努力,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试题库建设时间并不长, 目前录入库中的一部分试题仍需要经过多次考试的检验。同时, 在今后的建设中, 要及时将质量差的或者陈旧的试题筛除或改编后重新录入试题库, 并增加一些适应学科发展的新试题以扩充题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我们将继续努力, 不断完善护理学基础试题库, 使其设计更合理、题量更充足、适用范围更广。

摘要:构建标准化试题库、实现教考分离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试题库的建立与应用可客观地评价教与学的效果, 还能体现考试的公正性与客观性。根据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特点与学生的学情, 从标准化试题库建立的必要性、基本步骤、参数指标设定以及组卷实现等方面, 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标准化试题库的建设进行探讨与阐述。

关键词:高职护理,护理学基础,标准化试题库

参考文献

[1]马力.试论题库建设[J].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3, 29 (4) :93-95.

[2]龙小山, 魏桂芬, 陈冬雁, 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试题库的建立与应用[J].吉林医学, 2012, 33 (11) :2462.

[3]吴俊晓, 蔡林.外科学综合测试题库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8) :140-141.

[4]文民刚, 胡桂, 张立力, 等.临床医学专业系列试题库建设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 (1) :22-23.

饭店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篇8

一、心理测评

饭店服务心理学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符合未来职业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应该有更多的了解,心理测评是一种很方便快捷的方式。如讲到饭店服务员必备的心理素质中提到气质、性格的类型,学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缺乏全面的了解,学习起来会觉得很抽象。笔者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学生进行测评,通过测评,教师要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各个侧面加以解释,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同时加深对课本内容的认识。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很常用的教学方法,技校学生刚刚接触专业的东西,没接触过真实的酒店工作环境,对于将会面临的工作环境与复杂的人际关系,缺乏了解。

如案例:盛夏7月,骄阳似火,热浪袭击着济南市。一家韩国公司的中方代理人入住三星级的珍珠大酒店。进客房后,他觉得室温偏高,便打开空调,欲吹冷风降温,可是怎么拨动空调开关都不管用。于是,他拨通了酒店工程维修中心的电话。维修工小乔接到电话后很快便在服务员的引领下进入客人房间,拨动了几下空调开关,空调通风口马上吹出了冷气。小乔随口告诉客人说:“先生,这空调没有坏。您看,这不是能用吗?”“什么?没有坏?那我为什么打电话报修?难道我没事找事?”客人听了小乔的话,带着不满情绪责问小乔。小乔发觉客人误解了自己的话,以冷静的态度改口说:“哦,您说得对,这空调刚才是有点毛病,现在好了。”“这就对了,谢谢你了!”客人态度马上由阴转晴,高高兴兴地送小乔离开房间。试分析:小乔的这种做法是满足了客人的什么心理?

教师通过精心选择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从某一个侧面了解酒店的工作环境及将会面临的问题,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提高了灵活应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笔者在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增进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也正是酒店服务这个行业所希望培养的最重要的职业精神。

如在讲解饭店客人需要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分组合作举例说明饭店客人的需要,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对饭店客人的需要记忆深刻。

如在讲解客人所期待的前厅、餐饮服务中,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表演服务短剧,学生在讨论、表演中学习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体会客人、服务人员不同的心理状态,既学会了新的东西,还培养了合作精神。

四、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由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在遵守一定规则的前提下,相互竞争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游戏只是手段,目的是培养学员的各种能力。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在教学中搜集一些经典的游戏可以寓教于乐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1.训练学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

如训练学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可以采用如下的游戏:猜变化。(1)十到十五位队员全部排好坐在椅子上,而被选出的两个观察者,花一分钟来记下排列顺序。(2)观察员走出室外,其中留在室内的队员趁机交换位置。(3)观察员进来后要说出谁和谁换过位置,先猜中的观察员获胜。

2.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

如培养学生在遇到事情时坦然应对的心理素质,可以采用如下的游戏:(1)将学员分成几个小组,每组5~10人。(2)让学员们即席想一想,假如这时在你面前出现一个炸弹,你会怎么反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一些他们的见解,把这些话写在题板纸上。(3)然后教学生“小丑鞠躬”的反应,当其他方法失败时,小丑鞠躬意味着面对观众,正视自己的失误,谦虚地说:“谢谢你们,非常感谢你们”。(4)鼓励学生试一试小丑鞠躬效应的几个变形。比如,他们可以用深情的口吻说,也可以像主持人一样热情地说,也可以像一个演讲者一样慷慨激昂地说,无论什么形式,只要你喜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探寻自己的

风格。

综上所述,在饭店服务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师遵循着以学生为主导的思想,尽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人沟通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正是酒店服务行业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职业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让学生愉快地获得了知识,增长了酒店服务行业所必需的能力。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篇9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A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 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皮亚杰

2.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__C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中斯基B.桑代尔C.卡普切列夫

D.列昂节夫3.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_C_____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界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

4.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D_____ 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冯特

5._____B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过程

6.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B.1897C.1789D.1798 8.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B_____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 9.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 A.卡普杰列夫B.桑代尔C.乌中斯基D.???斯基

10.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__C_____规律的科学 A.基本教育B.基本教学C.基本心理D.基本身心

1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 1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D______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13.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__C_______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学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知识性原则 14.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 A.描述 B.鉴测 C.解释 D.预测

15.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_______C______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D.和序教学

16.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_____D_____ A.陶门知 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

17.学校教育依照特色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_____C_____ 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师D.教学环境

18.学与教的过程中有起传递的主要信心部分是______C_____ A.教学媒体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19.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等是以______C_____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A.儿童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

2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_D_____ A.学生B.教师C.教学过程D.学习过程

教育学与心理学复习试题

1、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A.《学记》 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A.骑马 B.投枪C.音乐 D.吟诗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A.教育 B.环境C.遗传 D.主观努力 5.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早操、课间操 B.体育课C.体育竞赛 D.学生自觉锻炼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

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8.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9.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

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10.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11.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A.课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学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2.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 13.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二、填空题

14.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有别于传统的五条新的教学原则,即

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以及的原则。

15.遗传是指人们从上代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些先天的 的特点,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

16.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即 和。

17.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 服务,必须与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8.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 四个基本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9.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 2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从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出发,论述实行小班化教学的优越性。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 2.C 3.C 4.B 5.B 6.D 7.C8.C 9.A 10.B 11.D 12.A 13.C

二、填空题14.高难度 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15.生理解剖 可能性 16.斯巴达教育 雅典教育

1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生产劳动

18.政治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

三、简答题19.(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等。

(3)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以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0(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教师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须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21.(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四、论述题

22.(1)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堂,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略)

(3)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4)但是班级授课制也有其弊端。主要在于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

(5)我国许多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师资力量不够等因素,使得班级规模过大,这使得教师一时之间难以兼顾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多种类多层次需求,使得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尤为突出。而小班化教学则是针对这种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改革趋势。它在保留班级授课制优点的同时较好克服了其弊端,有利于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

2、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 B.《中庸》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 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 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 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 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 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设计教法。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 和。

三、简答题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21.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四、论述题

22.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B 4.C 5.B 6.B 7.B8.D 9.A 10.C 11.B 12.A 13.C

二、境空题14.布鲁纳范例教学15.质量规格 培养目标16.具体形象 直观性17.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18.启发式 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21.(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论述题

22.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3、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 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 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 性和 性。

16.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和 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 哪部著作?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四、论述题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C 2.D 3.C 4.B 5.C 6.A 7.D8.D 9.C 10.B 11.C 12.A 13.D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 凯洛夫 15.顺序 阶段16.社会主义制度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7.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18.个人活动 自愿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 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4、教育学部分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 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 》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 主张。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 和。

16.体育是以 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 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 特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B 5.B 6.C 7.B8.C 9.C 10.A 11.B 12.B 13.A

二、填空题

14.教育漫话 个人本位论15.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16.身体活动 体育课17.国民教育制度 总体系18.主导 民主平等

三、简答题

19.(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20.(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5、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 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现象和教育 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 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 作用。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 教育向 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 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

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能力; 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C 7.D8.C 9.B 10.C 11.D 12.B 13.D

二、填实题14.社会 认识 15.能动 主导16.应试 素质 17.各科教学 大自然18.语言表达 组织管理

三、简答题

19.(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1)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6、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 和。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作用。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 活动 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C 2.D 3.A 4.B 5.D 6.D 7.B8.A 9.D 10.C 11.B 12.D 13. D

二、填空题14.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15.领导者 主导16.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17.政治教育 法纪教育 18.群众性 小组

三、简答题

19.(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0.(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21.(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1、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2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 D.心理特征

24.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 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25.大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对汉字字形结构正误的注意属于()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C.无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26.思维的过程不包括()

A.分析与综合 B.判断与推理C.比较与抽象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27.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性格 B.气质C.能力 D.兴趣 28.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

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

29.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30.下列哪种选项是韦氏智力量表中言语分量表的项目()A.完成图片 B.排列图片C.实物组合 D.数字推理 31.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耶克斯和多德森 B.马斯洛 C.韦纳 D.多伊奇 32.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33.下面哪一种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

A.罗夏克墨迹测验 B.句子完成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 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34.这种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能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操作,如机械、电工技术等。这种人格类型属于霍兰德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A.研究型 B.艺术型C.现实型 D.社会型

35.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C.社会过滤效应 D.最近效应

六、填空题

36、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提出健康的概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身体健康、健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37.人的意识的基本特性是: 性、性、社会制约性以及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息系统的协同性。

38.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和 的状态;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称为。39.情绪的基本分类有快乐、愤怒、。

4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可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42.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43.简述能力差异的表现。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具体措施。参考答案

五、选择题

23.A 24.A 25.D 26.B 27.C 28.C 29.C30.D 31.C 32.B 33.D 34.C 35.B

六、填空题36.心理 道德 37.自觉目的 主观能动 38.不平衡 动机39.悲哀 恐惧 40.高原期 原型内化

七、简答题41.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42.(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43.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类型的差异:人的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像、言语和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2)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能力的团体差异:(1)性别差异,(2)种族差异,(3)职业差异。

八、论述题

44.(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利用电教手段,采用游戏、模拟等方式。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如在正式讲授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好奇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即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一种悬念,从而引发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不同难度的任务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不同,对于简单的任务,需要较高的动机强度;对于困难的任务,则需要较低的动机强度。日常教学中的评价旨在促进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发展,因而中等难度水平的任务是有益的。(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以便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通过反馈知道缺点或错误,可以及时纠正。表扬鼓励比批评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儿童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竞赛中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的需要特别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加强,但要注意减弱竞赛的消极因素。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引导其通过努力达到,从而增强自信。让学生明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努力,而不是能力不够,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

2、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属于()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动摇 D.注意的转移 24.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A.选择性 B.恒常性C.理解性 D.整体性 2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C.等速的 D.匀加速的 26.年龄智商(IQ)的公式是

27.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8.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 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

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 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 29.“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A.心境 B.激情C.应激 D.理智

3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31.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A.“登门槛”效应 B.低球技术C.留面子效应 D.过度理由效应 3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A.稳定性 B.独特性C.整合性 D.功能性

33.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心理学家是()A.阿德勒 B.弗洛伊德C.斯普兰格 D.荣格 34.情绪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5.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六、填空题36.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称,它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和反馈等构成的。

37.一题多解是 思维的表现,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和。38.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包括:操作的定向、、以及操作的熟练。

39.气质是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制约,并表现在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内外倾向及灵活性等 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强而不平衡”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40.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是:互相接纳、、维护自尊、。

七、简答题41.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概念?

42.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43.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八、论述题44.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参考答案

五、选择题

23.B 24.A 25.A 26.C 27.D 28.A 29.C30.B 31.A 32.B 33.A 34.D 35.A

六、填空题36.反射弧 神经中枢 37.发散 推理38.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整合 39.动力性 胆汁质40.社会交换 情境控制

七、简答题41.(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2)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与经验;(3)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4)要将词与感性材料相结合;(5)正确下定义;(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

42.(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漫”的特点。

(4)关于遗忘的原因,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3.(1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为此要做到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八、论述题44.(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3、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A.意识活动 B.反射活动C.智力活动 D.精神活动 2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A. B. C. D.

25.不是智力技能的特点的一项是()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B.动作进行的内隐性C.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D.动作结果的意识性

26.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以下哪个数值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A.20% B.30% C.50% D.70% 27.气质类型()A.有好有坏 B.都是好的C.都是坏的 D.无好坏之分 28.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

A.竞争目标结构 B.合作目标结构C.个别化目标结构 D.成就结构

29.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 B.粘液质C.多血质 D.抑郁质

30.拉塔标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A.社会干扰 B.群体影响C.群体一致性 D.责任扩散 31.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哪个心理学流派的心理治疗观点?()A.精神分析法 B.行为矫正法C.人本主义疗法 D.理性情绪疗法 3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弗洛伊德 B.班杜拉C.马斯洛 D.艾利斯

33.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用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直接性 B.间接性C.广阔性 D.创造性

3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A.原型 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35.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六、填空题

36. 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 关系。

37.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动作结构的。38.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 和 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39.激情具有 性、短暂性和 性的特点。

40.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 ;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

七、简答题4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4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八、论述题

44.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参考答案

五、选择题

23.B 24.B 25.D 26.C 27.D 28.B 29.A30.D 31.C 32.B 33.B 34.A 35.D

六、填空题

36.词语 反比 37.外显性 展开性38.智力年龄(心理年龄)智力商数 39.爆发 指向

40.疏离与排斥 追求与爱恋

七、简答题

41.(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42.(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43.(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八、论述题44.(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

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

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4、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4.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25.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26.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 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27.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A.原型 B.定势C.迁移 D.原型启发

28.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A.识记 B.保持C.再认 D.回忆 29.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A自然适度 B.克服羞怯 C.真实坦诚 D.留有余地 30.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水平差异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D.能力结构差异 31.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析和综合 B.间接性和概括性C.判断和推理 D.指向性和集中性

32.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什么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需要 B.动机C.态度 D.认知 33.操作技能的特点是()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34.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C.负强化 D.替代强化

3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六、填空题36.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经 就能维持的注意;由间接兴趣所引起的注意种类是。

37.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

38.智力技能指借助于 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操作技能是由一系列 所组成的系统。

39.心境具有微弱性、性和

性的特点。

40.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是:建立关系; ;分析诊断; ;结束咨询。

七、简答题

4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 42.注意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43.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八、论述题

44.联系实际分析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参考答案

五、选择题

23.B 24.D 25.B 26.B 27.B 28.D 29.A30.C 31.A 32.A 33.A 34.D 35.B

六、填空题

36.意志努力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37.明确问题 检验假设38.内部言语 外部动作 39.持续 弥散40.了解问题 帮助指导

六、简答题

41.(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和背景之间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③对象的活动性。电影,幻灯等活动教具,都易被人们知觉。③刺激物的新颖性。④刺激物的强度。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有: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②个人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③个人的需要动机;④个人的兴趣爱好;⑤定势(即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⑥个人的情绪状态。

42.(1注意的特点①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2)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⑤预测与预见功能。

43.(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八、论述题44(1压力与生理的应激:在压力状态下,机体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

(2)压力与心理的反应: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 捷、情绪的适度唤起,这是适度的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

(3)压力与心身疾病:压力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过于强烈,就会以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人们身体不适、虚弱、精神痛苦的 根源。心身医学研究发现,心身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更多是个 人遭到的紧张刺激以及生活境遇所决定的,紧张刺激而引起的生化改变 最终导致自我损害是心身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的压力引起的紧张状态过于强烈、持久,会通过生理渠 道导致躯体病变成直接导致心理疾病。

5、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级的形式是()A.表象 B.想像C.意识 D.思维 2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感觉 B.知觉C.记忆 D.表象

2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人的哪一方面的特征()A.生理 B.心理C.行为 D.心理和行为

26.在性格的A-B-C理论中,认为导致个人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是()A.因素即诱发事件B.因素即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C.因素即由A直接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D.以上三者都不是

27.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A.信度 B.效度C.常模 D.智商 28.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A.社会干扰 B.群体影响C.群体一致性 D.责任扩散 29.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耶克斯和多德森 B.马斯洛C.韦纳 D.多伊奇 30.听觉中枢位于()A.额叶 B.颞叶C.枕叶 D.顶叶

31.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感应性 32.下列哪种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33.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34.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35.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六、填空题36.根据凭借物或形态的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思维和思维。37.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它的反面是。

38.性格是一个人的稳定 和习惯化的 相结合,表现出来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39.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 智商改为 智商。

40.“心静如水”、“心有余悸”是对人的情绪状态中 的描述。突然发生的紧急状况下所产生的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则是情绪的 状态。

七、简答题41.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2.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43.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八、论述题44.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参考答案

五、选择题

23.D 24.A 25.A 26.B 27.C 28.D 29.C30.B 31.A 32.C 33.D 34.D 35.B

六、填空题

36.具体形象 抽象逻辑 37.保持 遗忘38.态度 行为方式 39.年龄(比率)离差40.心境 应激

七、简答题

41.(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42.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

转移。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43.(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八、论述题

44.(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同时,配合一定的自信训练,如回顾自己以往成功的经历,翻阅那些见证自己脚踏实地努力过的笔记本等,克服考试焦虑中的担忧成分。

②对重度考试焦虑者,还要针对考试焦虑中的生理成分,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其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请当事人列出引起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刺激情景;第二步,将上述刺激情景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成“焦虑等级”;第三步,通过放松训练形成松弛反应,使机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第四步,按照焦虑等级,让当事人在大脑想像中循序使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

6、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24.根据动机的性质与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划分为()

A.生理型与社会性 B.高级和低级C.长远与短暂 D.主导性与辅助性 25.“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 A.强度 B.活动C.持续 D.对比 26.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27.在全人类中,智力呈()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28.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C个性 D心理现象 29.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A.感觉 B.知觉C.表象 D.后像

30.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A.语言 B.制造工具C.劳动 D.直立行走

31.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 B.整体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32.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析和综合 B.间接性和概括性C.判断和推理 D.指向性和集中性 33.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C.操作集合 D.原型内化 34.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

A.个性心理条件 B.心理过程C.生理条件 D.个性倾向性 3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 B.应激C.心境 D.热情

六、填空题

36.根据凭借物或形态的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思维和思维。37.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它的反面是。

38.性格是一个人的稳定 和习惯化的 相结合,表现出来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39.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 智商改为 智商。

40.“心静如水”、“心有余悸”是对人的情绪状态中 的描述。突然发生的紧急状况下所产生的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则是情绪的 状态。

七、简答题

41.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2.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43.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八、论述题

44.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教师上岗考试试题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url=http:///tag/教案][color=#0000ff]教案[/color][/url],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 D.《论语》 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B)A.生产力水平低下 B.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 D.新的剥削和压迫 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D)

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 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A.教书 B.育人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

A.明朝中叶 B.清朝初期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B)

A.社会化活动原则 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D)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B)A.考验法 B.观察法C.问卷法 D.谈话法 1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12.课程具体包括(D)A课程计划 B教材C教学大纲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13.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B)A.10-12岁 B.11~15岁C.13-16岁 D.12-16岁

二、填空题15.

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5.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有: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以及举办家长学校。

16.德育过程中“知”指道德认识,它包括道德知识(品德知识)和道德判断(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17.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18.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是启发式,二是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简述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1)婴儿期和托儿期(又称先学前期,出生~3岁);(2)幼儿期(又称学前期,3~5、6岁);(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6、7岁~11、12岁);(4)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5)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14、15岁~17、18岁)。以后还有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两个阶段。

20.我国中[url=http:///tag/小学][color=#0000ff]小学[/color][/url]德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21.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1)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2)***统一领导、创办;(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4)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手段。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条件,不能离开知识的掌握凭空发展智力,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智力发展又可成为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武器,智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但知识不等于智力,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将知识掌握和发展智力割裂开来的形式教育派理论和实质教育派理论都是错误的。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A.遗传 B.环境 C.教育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 B.地方 C.学校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二.境空题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15.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语言直观。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说服教育),基本途径是教学。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23.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

24.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答: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

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25、如何正确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答: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育者,是“先受教育的”。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即学生所闻的“道”,所授的“业”和所解的“惑”,是通过教师来解决的。教师受社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他在教学过程中决定着教什么和如何教,决定着按什么方向和目标组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他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指导者,能正确引导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启发学生不断进行思索,促使学生由“需要教”向会自学、能自学转化,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都有赖于教师的引导,依赖于教师的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只有借助于教师的教导与帮助,才能以简洁有效的方式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迅速提高身心发展水平,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客体或对象,他们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自身的本领与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水平。

学生的学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教得无论怎样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的。从教学目的、方向、内容、方法等方面看,教师永远起主导作用;但从学生的认识活动看,他们是否具有自觉的学习愿望和积极的学习行动,则是一个决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和学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六、论述题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一、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的单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

二、教学内容要正确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教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又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并且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

四、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空间(教室或操场等)、人员(教师和学生)及教学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

教训,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物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构成一堂好课,要具备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上一篇:深基坑安全防护方案下一篇:楼上楼下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