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案

2025-0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案(精选5篇)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案 篇1

授课教师:高立巍

学习目标:

1、重温经典,激发阅读兴趣。

2、通过对小说人物的评说,学习人物的精神。

3、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事件猜人物的活动,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学习虚构故事,尝试进行小创作。学习重难点:学习欣赏小说人物,并展开想像练习写作。学习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提起小说,大家一定不陌生。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灵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天地,来重温那难忘的小说世界。

二、听影视歌曲猜小说名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评说人物谈心得

用“我最喜欢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因为

” 的句式谈自己的感悟。(从人物性格特点、相关情节等方面来谈。)

四、人物竞猜大闯关

五、梦想剧场展风采

文学离不开想像,小说阅读与创作更要跨越时空,思接千载,神游八荒。欢迎大家进入时空隧道,去与自己崇拜的文学家和小说人物对话,或与他们生活一天,或为他们撰写新传——

1、《孔乙己新传》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案 篇2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初中阶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组织文学活动、研究身边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学会查找资料。所谓“综合”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整合, 二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三是课堂与生活的交融。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指导思想, 同时也是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命题的指导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 笔者对多个省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 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考点的命题特点可以归纳为:以教材内容为基点, 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以贴近生活为方向。

以教材内容为基点, 即综合性学习题的设题点和考查要点均基于教材的相关内容, 例如苏教版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专题学习”、“口语交际”、“名著推荐与阅读”等, 语文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引读”等, 人教版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

2006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中, 有一个题目是“我们在初中阶段曾学习了《狼》《鸟》等专题, 如果增加《昆明与海鸥》的语文专题学习, 请你设计一个学习方案”。语文专题学习的方案形式多样, 除了苏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中单独列出的十次语文专题学习外, 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举行过的“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如果我主办校刊”等语文实践活动都可以为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设计思路。2007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有一个“赏书法”的板块, 试卷提供了颜真卿和米芾的两幅书法作品, 要求考生“从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中任选一幅作赏析”。而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的教材附录中专门列有《名家书法赏析》, 考题中呈现的米芾的《蜀素帖》则直接选自教材上的书法作品示例。200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以制作《走进〈水浒传〉》小报为载体, 要求学生填写《水浒传》的作者姓名、为未完成的栏目命名、根据材料对人物性格进行探究、向参加活动的家长介绍小报内容, 这些题目就涉及了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主办校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读书方法) ”等内容。

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即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虽然重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 展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但是它考查的核心内容仍然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字、词、句、段、篇章等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例如2008年福建厦门市的中考语文探究性学习题, 命题者选取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丰富意蕴的“竹”为核心信息, 以编写《竹韵》小报为主线, 设置了四个小题, 题干及题目提供的文字材料中涉及古典诗歌、古典文学名著、花木文化、对联、画题诗、诗意画等传统文化内容, 考生须根据要求完成拟写编者按语、仿写、对联辨识、诗句情境扩写及景物描写、拟写栏目名称等题目。尽管题干内容丰赡多姿, 但从提问的内容来看, 答题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都未超出学生应具备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范围, 只是因为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较高, 需要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自己的储备, 把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充分激活并整合起来。

以贴近生活为方向, 即命题者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进行设题。2006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 其中一题要求学生用成语给自己“画像”, 写出自己突出的优点、明显的缺点、待人接物 (的特点) 和理想;另一题则要求考生从云南多个少数民族中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民族, 就这个民族的民居、服饰、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 任选一个方面作简要的介绍。2006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 要求考生围绕红嘴鸥的图文材料完成答题。2007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第三小题, 题目是“假如今天是妈妈 (或爸爸) 的生日, 请你为妈妈 (或爸爸) 送上一份礼物, 写一句与礼物相关的生日祝福语”。2008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则以“端午节”为核心信息, 要求考生说说端午节的来历, 写一写自己家乡过端午节时的习俗, 并对国家将端午节定为法定节日进行评论。

在笔者查找到的63份全国各省市的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中, 有46份试卷专门列出“综合性学习”板块。其中北京、重庆、江西省、福建莆田市等19个省市的考题涉及“5·12”汶川大地震。河北省、山东烟台市、湖南娄底市等8个省市的考题涉及2008北京奥运会。天津、广西玉林市、江苏泰州市等省市的题目涉及环保主题, 其中江苏泰州市考题直击2008年1月8日颁布的“限塑令”。此外, 央视青歌赛、全国助残日、嫦娥一号、方文山歌词、网络发帖与跟帖、传统节日放假等社会热点现象在一些省市的考题中被作为题干信息。也有一些省市选取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的题材进行命题, 例如陕西省、海南省、江苏徐州市、湖南益阳市考题, 分别创设了参与“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参与“海南辉煌20年”语文综合活动、开展“魅力徐州语文实践活动”、开展“学习何凤山先生优秀事迹活动周”的问题情境。

基于上述语文中考综合性学习题的命题特点,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供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备考时参考。

第一, 立足教材内容, 分类分项整理。

初中语文教材中与综合性学习考点相关的内容, 可以分为三类进行整理:知识类、方法类和程序类。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知识类内容要求熟记积累, 例如六册教材中推荐阅读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鲁宾孙漂流记》、《朝花夕拾》等文学名著的相关知识, 包括名著的作者、朝代 (国籍) 、小说人物、经典情节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文学名著读书卡, 以达到眉目清楚、便于记忆的效果, 如下表所示。

方法类内容要求理解运用, 主要指教材中的“专题学习”、“名家书法赏析”、“口语交际”、“读书方法综合性学习探究”等内容, 通过“专题学习”借助多角度阅读解读事物、根据需要搜集资料、依据材料提炼观点、小组分工合作等方法, 通过“读书方法综合性学习探究”了解并学会作批注、比较与辨微、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等读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考题实例帮助学生学习常用的解题方法, 例如“依据材料提炼观点”, 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求同存异”——合并同类信息、汇集相关信息、并列不同信息;“删繁就简”——抽取中心句, 剔除次要信息;“去伪存真”——辨析并排除干扰性信息, 对否定词和限定性副词领起的句子要注意其转折语意;“融会贯通”——根据题目要求, 整合归纳必要的信息,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表达。

程序类内容要求熟记掌握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主要指教材中的“语言实践活动”等内容, 在这些活动的实际操作中学习组织一项语文活动的常见思路和步骤。比如主办一期校刊的一般程序是:选出主编, 组成编辑小组, 确定刊名, 设置栏目, 征集稿件, 编辑文稿, 封面及插图、排版设计等, 其中“设置栏目”的相关要求在教材中也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应要求学生掌握并进行实践操作。

第二, 把握语文视角, 关注社会生活。

首先要提醒学生关注、搜集、整理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了解、掌握、运用隐匿于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存在于生活中常见的语文现象, 例如广告语、流行语、短信、歌词、新闻标题、演讲、辩论、诵读、电视广播节目中不时出现的语病, 街头出现频率高的错别字等等。还有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比如对联、歇后语、俗语、灯谜、谐音双关等。

例: (2008年湖北黄石中考题)

这是一个流行歌曲汹涌的时代。古代广为传唱的歌曲已成为我们现在学习的经典诗词。如《阳关三叠》《明月几时有》等。今天还有能打动你的文采斐然、情韵兼美或富有哲理的歌词吗?请写出一句并简要分析。

示例: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赏析:“等”字采用拟人手法, 将天色青灰将要下雨之景描写成天色青苍是在等烟雨的来临, 使之具有生命感, 与下文“人”的等待相关联。

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社会生活中值得重视的现象、事件和问题, 能够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文字对其进行概述、分析和评价, 同时能够用得体、有文采、有创造性的语言文字有针对性地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完成这一类题目, 考生要避免由于题目涉及的材料较为熟悉而产生疏忽大意的心理, 避免人云亦云, 避免思维的惰性, 要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及彼进行联想思考。

例: (2008年甘肃中考题)

央视青歌赛的综合知识考核一直备受关注。有些歌手给出的错误答案堪称“经典”。

问:“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

答: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

问:“焚书坑儒”是什么朝代的事?

答:宋朝的铁木真。

问:“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何朝代的哪位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诗?

答:秦朝。李世民。

问:人类历史上的“两河文明”是指哪两河?

答:黄河、长江。

(1) 探究一下, 这一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2) 对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人说, 歌手亟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也有人说, 术业有专攻, 没必要用这些“综合知识”为难歌手。你怎么看?

另外, 要指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考题中经常出现的续写、改写或补足对联, 按要求拟写宣传标语或文章标题, 拟写活动方案, 拟写开场白、解说词或编者按语, 修改与活动相关的文稿等等。

例: (2008年桂林中考题)

张小费同学十分爱好写作。她将小学和初中阶段所写的作品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她想编辑成册, 作为永久的纪念。请你帮她:

(1) 给整个册子取一个名字, 并说明你这样命名的理由。

(2) 给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封面 (用文字描述) 。

第三, 培养良好习惯, 学会审题答题。

一道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 通常包括背景简述、题干要求和图文材料等内容, 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 要有步骤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审题和答题习惯。

题目的“背景简述”, 一般是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设置某种特定的社会生活情境, 一方面体现了“课堂与生活的交融”, 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语境。阅读这部分文字时, 做到认真通读、心中有数即可, 不必过分深究它的行文措辞。

例: (2008北京中考题)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 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为支援灾区, 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准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募捐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三项任务。

“题干要求”, 需要细读精读, 不能遗漏题干中任何附加的信息, 例如2008年昆明市中考综合性学习考题的题干中括号里的“要求”, 不慎忽略就会造成失分:

请你代表第一小组, 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介绍小报的内容。 (要求:介绍时要用上“栩栩如生”、“受益匪浅”两个词语, 60字左右。)

同时还需要理解题干中常见用语所暗含的答题要求, 如“概括”、“评析”、“评价”、“感受” (感言) 、“介绍”、“建议”、“劝说”、“态度及理由”、“标题”、“标语”等。

“概括”, 即要求考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写出题目提供的图标文字材料的主要信息或具有共性的内容。答题时切忌内容繁杂、语言啰嗦。

“评析”, 要求学生对某事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对其好坏优劣发表个人的看法。在答题的要点中, 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感受”, 指个人针对某个事物而生发出的想法或体会。答题语言可以较为自由, 但回答的内容一定要紧扣引发“感受”的对象特点。

其他如“介绍”、“建议”和“劝说”, 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目的。“态度及理由”, 则必定要包括“对事物的评判”和“这样评判的根据”两方面内容。“标题”和“标语”要注意区分, “标题”指的是概括作品内容的简明词句, 而“标语”指的是对公众发出的简短而富有感染力的宣传鼓动口号。

考题中提供的图文材料, 通常包括文字、图片 (照片) 、图表等三类, 是考题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答题的主要依据。在解读图文材料的训练中,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完成“图片——文字”“图表——文字”的语言转换:首先阅读图表的表头, 了解图表要比较的主要内容;其次看图表要比较的主要项目;然后对图表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 找出变化的规律性, 是递减还是递增, 是否呈现某种周期性变化;最后要注意图表下方的解释和补充文字。同时, 考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当中极少有冗余信息, 因此材料中所有的信息都要纳入对比、分析、提炼的范围。另外, 题目如果提供了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 即在提示考生需要将两则或几则材料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其交叉、重合或互补的内容, 提炼出材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案 篇3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单元教材解析

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由“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组成。“活动建议”是板块的主体,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

(一)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由3篇短文组成,分别是《烽火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装在瓶子里的信》。三个故事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古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特点。从这三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已经重视信息的传递,但古人用烽火、漂流瓶等传递的信息量小,传递的速度慢,有时还会误事。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简要地介绍了“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的建设过程和它的作用。这个阅读材料的第一段,用简明文字回顾了人类历史上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一

篇阅读材料,理清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远古: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古代:靠驿差长途跋涉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现代:电报、电话当代:计算机网络。与前几种信息传输方式相比,计算机网络无论在传递的信息量、信息的多样化以及传递的速度上,都不可同日而语。babypluscn.blogbus.com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以一位北京的小学生制作一份“绘声绘色”的电子邮件为线索,介绍了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电脑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集成编辑,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量,传输的信息也更加丰富。阅读本文,最好让学生自己在多媒体电脑上操作,亲身感受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

《网上呼救》记叙的是一个发生在网络时代的真实故事,显示了网络的巨大作用。苏珊是芬兰赫尔辛基一所学院的学生,在图书馆突然发病,生命垂危,危机时刻她在网上聊天室发出了求救信息。美国德克萨斯州登顿县的男孩桑恩看到这条信息,展开万里营救,终于使苏珊脱离危险。救援,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通过网络进行万里营救就显得很不一般,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整个营救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这个故事,我们除了看到桑恩的热心与机智和更多热心相助的人们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讨论你所知道的网络的作用,比如,银行用网络实现在ATM机上存取款,邮局用网络快速汇款,医生利用网络给在家中的病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

《把握自己》是一篇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稿。演讲从一名高三学生猝死说起,列举了不健康网站、沉湎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然后对同学们提出希望:要把握好自己,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要被它控制和奴役。这篇演讲稿提出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是很及时的。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不断改进,造福于人类,但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辨别信息的良莠,正确利用信息,是现代社会一个人良好的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取健康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网络问题引出一系列如何对待媒体的问题,比如,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出版物对青少年的影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开展讨论,提高认识,正确利用媒体。学生也可以从中学到演讲稿的写法,如,列举事实,讲清道理,发出呼吁,语言要有感染力。

(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奇怪的东南风》记录了一次问题研究的过程。研究的起因是“爸爸得了一种奇怪的咳嗽病”,“我”发现爸爸的咳嗽好像和东南风有关,于是“我”开始做观察记录,最后在医生张伯伯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爸爸的病因,原来东南风带来的空气污染是爸爸咳嗽的病因。这个材料阅读的重点是记录表和张伯伯的话。记录表记载了两项信息,每天的风向和爸爸的病情;张伯伯对记录表进行分析,确定了东南风和爸爸的咳嗽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病因。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可以学到怎样做简单的科学研究,学习通过寻找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篇比较正规的研究报告。报告分成“问题的提出”“调查的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等几个部分,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自己看法。这份调查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的情况和资料整理”部分。研究者从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有调查访问、查阅书籍报刊,也有上网搜集资料。资料涉及的面比较广,有李姓的来源、历史上的李姓名人、李姓人口数量和李姓人口分布等,获得的资料比较丰富,这是得出结论的前提。由于资料比较丰富翔实,得出的结论也令人信服。研究者把结论分点列出,结论清楚明白。以这篇研究报告为范例,对学生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会起到启示作用。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设计理念

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综合性学习理念和教材提供的建议与素材,围绕“走进信息世界”这个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过教材提供的建议与素材,激励与启发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要引导并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思路,教给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学习活动之中,强调教师

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中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认识信息与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密切联系。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等优势,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教学重点

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信息给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还可以利用获得的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课时安排14课时

教学准备:

1、准备综合性学习相关的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信息”的含义。留心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案 篇4

让成长闪光

走进火箭模型

——主题生成课 六年一班 杨学智

一、活动背景

运载火箭是航天飞行的主要工具,被人们喻为登天的梯子。火箭开辟了人类飞出地球,奔向宇宙之路。简单的火箭模型,我们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出来。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火箭模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

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原有事物的不足、去改进它、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调试、添加、削减、不断总结,并加以改进。给每个学生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的问题,敢于挑战,让他们自主参与,亲身体验并积极实践,是本次活动的指导理念。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并能提出2一3个感兴趣的问题。

2、培养学生能从问题中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培养学生能把问题转化成主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三、活动重点

让学生创新、让学生探究、让学生发现

四、活动准备

飞机图片(意图:因为学生所见火箭较少,只存在在电视和书上,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用图片来让学生增加对火箭的了解)探究方案表格 准备一些关于飞机的信息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范围

师:同学们看见过火箭吗?在哪里见过? 生:见过(在电视上、书上… …)师:你看见的是什么类型的火箭?

生:神州5号、长征运载火箭、神州7号… … 出示图片:(火箭图片)

师:你了解这些火箭吗?谁能给同学们说一说说一说? 生:自由回答

(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火箭的种类及用途。(让学生了解火箭的种类及外形)

师:看来同学们对火箭非常感兴趣,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火箭来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所见所闻,再加上图片来引导学生去了解火箭。)

(二)围绕范围、提出问题

师:了解了这些火箭的知识、看了这些火箭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呢?

1、学生独立思考,将自己的问题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交流,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卡片上。

3、全班汇报。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生:1)火箭有多少种类?

2)火箭是干什么用的? 3)火箭为什么能上太空? 4)火箭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5)火箭的制造原材料有哪些?… …

(三)筛选问题,形成子主题

师:提出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哪个问题最有研究价值?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针对火箭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还真不少,下面请你给同一类问题起个共同的、合适的名字。

生:1)火箭的用途 2)火箭的特点 3)火箭的制作

4、各小组确立组内主题和小组名字。

(五)根据子主题,形成主题

师:我们各小组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主题,那就请同学们给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取一个合理的名字吧?

生:制作火箭模型 研究制作火箭模型 走进飞机火箭

师: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达成共识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为走进火箭模型。

(六)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有哪些收获?

2、在下节课中我们都要成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者,请大家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一定要做好准备。附介绍火箭相关知识:

火箭是在十三世纪时由我国人所发明的,在那时候的火箭是在长枪上装置塞有火药的圆筒,构造很简单。之后经由印度、阿拉伯传入欧洲,十八世纪初,义大利设计了一种像乌龟一样的火箭,点燃之后可以在地上跑,用于战争,吓倒了不少人。在十八世纪末期,火箭逐渐被列为兵器之一,英军还用火箭击败过拿破仑的军队。可是火箭的命中率还是很差,所以自从枪炮被发明之后,就逐渐不再被当作兵器了。

火箭飞行的原理:

火箭为什么可以飞行呢?这就像如果我们把充气的气球突然放掉,那么气球会一面喷出里面的气体,一面飞走。这看起来好像是某种力量在对气球作用,事实上这个力量并不是来自外界的推力或拉力,而是由气球本身所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而产生的力量。

再举一个例子:当你拿着枪在射击时,当子弹飞出的那一瞬间,枪本身也会向后产生了所谓的后座力,而这就是子弹发射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所造成的。其实更明显的是大炮,在炮弹射出时,整门大炮会有很明显的后座力产生,而子弹及炮弹就是藉由这股反作用力发射出去的,而火箭正可比喻为炮弹,只不过没有炮管罢了。

不论是前述的气球或是子弹,都存在着一种能够移动的力量,这种靠反作用的力量就是「推力」。火箭也和充气的气球一样,并非藉助外来的力量,而是靠火箭本身排出一股热气流,这些气体以高速喷出,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它向反方向前进。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火箭的构造:

火箭装载着液体或固体燃料,燃烧这些燃料,靠喷出气体的力量飞行。然而在太空之中并没有空气,无法将燃料燃烧,因此,必须要有可以产生氧气的氧化剂,它们多是液态氧、硝酸或过氧化氢。火箭必须载有燃料和氧化剂才能飞行。

燃料和氧化剂为固体型态的火箭,叫做固体燃料火箭,其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在一起,成为所谓的固体推进剂,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也会强而有力的燃烧。固体燃料火箭虽然构造简单,但是一旦点燃,就不能随意熄灭,这是一大缺点。

燃料和氧化剂成液态者的火箭,就是液体燃料火箭,虽然能够自由调节推力,但是必须携带唧筒,所以构造较为复杂。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进火箭模型

——方案策划课 六年一班 杨学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指导,使学生学会一般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培养学生规划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

2、能够从时间、地点、人员分工、具体活动任务等方设计研究活动程序。

3、从感兴趣的角度,对自己感兴趣的飞机模型进行研究设想。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制定策划方案

1、上节课我们对“火箭模型制作”进行了主题确立和分解,同学们已经根据自己喜欢研究的问题确立了本组小主题,那么,实践前,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制定活动方案)

2、制定活动计划

发放探究方案表格,填写表格。1)、小组确定课题,起组名,选组长。2)、小组成员分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3、把自己小组确定的子主题告诉大家。(汇报形式)

(设计意图:根据每名同学的长处来分工,让学生的自身价值和亮点体现出来。)

(二)个案指导、完善方案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1、为了能使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必须要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你们准备从哪些方面来策划活动方案?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具体分工、活动准备、研究目标、实践方式、展示形式、注意事项等。

2、各小组同学马上行动,策划活动方案,组内交流完善。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各组汇报活动方案,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对各小组的活动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或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三)小组方案、展示评价

(1)下面请各组同学结合同学们的提议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你们的活动方案,完善“活动方案策划表”。

(2)成品展示:请一个小组上前展示本组的“活动方案策划表”

(3)请其他组对展示组的“活动方案策划表”进行评议

(4)完善本组活动方案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感受?

(2)同学们已经制定好了活动方案,希望大家按着方案,认真实践,同时还要及时记录实践中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通过活动你有哪些感受和体会?相信同学们通过认真的实践,一定能有硕果累累的那一刻!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三、板书设计

走进火箭模型

——活动方案策划课 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具体分工、活动准备、研究目标、实践方式、展示形式、注意事项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走进火箭模型

——制作方法指导课 六年一班 杨学智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基本掌握设计与创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从观察的内容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3、学生能够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培养学生想象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重点:

让学生创新、让学生探究、让学生制作

三、活动准备:

矿泉水瓶 瓶盖 纸张 胶水 胶带 钳子 锤子 锥子 剪刀 火箭模型1个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确立了火箭模型制作的主题,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火箭模型的制作过程,大家住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火箭模型图片,同学们说他们做得好不好啊?你们能做的和它们一样吗?

生:能(激发兴趣)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二)再创情景、引出方法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飞机模型(出示模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想。

师:那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飞机模型都是有什么东西做的? 生:水瓶 瓶盖 纸张… … 师:重复材料(板书准备材料)讲述火箭制作过程:

1、取第一个瓶子,在瓶子上下的位置各画一条线,两条线位置的决定方法如下。

2、选瓶上弧线曲度与火箭头角度度相近处。选瓶子下方曲线转直点的下方约0.5cm处。自上方、下方约0.5cm处用剪刀剪开,用剪刀慢慢修剪至画线处,尽量使其平整,以便与另一个瓶衔接时可以较为密合。

3、将火箭泡棉头放置于瓶上方,由正上方看泡棉头是否对准保特瓶之正中央位置。若已放正,则使用电工胶布缠绕于相接处,加以固定。取另一个瓶子,将瓶盖卸下,然后保特瓶开口处拧紧。

4、将两个瓶相连接。然后至于平坦之桌面或地上滚动,看看是否连接平整,滚动是否平顺。若是,则以胶布加以固定。

5、取第三个瓶子。在瓶子各画一条线。

6、选瓶子上方曲线转折点的下方约0.5cm,选瓶子下方曲线转折点的下方约0.5cm; 自线上方、线下方约0.5cm处用剪刀剪开。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7、将厚纸板对折,然后用铅笔画出四个梯形。然后用剪刀沿线剪开。(注:尾翼之尺寸、形状,可以做不同的变化,以测试 其对飞行有何影响。)

8、将制作好之投影片包覆于厚纸板梯形之外侧,可以先使用双面胶带将投影片及厚纸板接合在一起,然后使用胶布将其三边贴过。用双面胶带贴于折起部分之底部。此步骤为了将做好之四个尾翼年贴于瓶上,需确定为十字对称,如此才能平衡。

9、先以胶布黏贴于尾翼两侧,黏贴时须注意电工胶布的长度须够长,上方需比尾翼高约一个胶带的高度,下方反折入另一个瓶内,以增加牢固程度。再以胶布缠绕于尾翼上方约两圈。

1、让学生讨论制作过程,并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制作过程,让学生取长补短,注重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2、技能训练:

A、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制作火箭模型啦吗?

B、接下来我们就试一试,在制作之前那位同学或哪个小组能再告诉我们一下制作步骤吗? C、提出要求:

(1)根据整理出来的步骤制作。(2)写出创作构思。(3)填好制作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教具模型的制作步骤。)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4、学生实践:老师指导。

5、小组展示:

A、每个组都有作品,可能有很多小组没有制作完,做多少展示多少,下面把你们组的作品展示给大家。B、哪个组愿意先来? C、学生或组别评价: d、对刚才的展示进行评价? E、小组修改:

f、根据刚才的评价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每个小组展示,来取长补短,并且给其他小组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进一步来完善作品。)

(三)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可能有的组别还没有完成,这节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汇报,老师总结。

板书: 火箭模型制作

准备材料 制作过程 注意事项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走进火箭模型

——成果展示课 六年一班 杨学智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

2、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定向获取并展示的能力。

3、锻炼学生独立组织一定规模的完整活动的能力。

二、活动设想

整个活动分为会前准备、活动过程、辅助活动三部分。会前准备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三、会前准备

设计意图:因为模特走秀这种展示活动是我们首次使用的形式,像走秀音乐、服装等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下准备好。

教师:

1、搜集模特走秀音乐。

2、准备相关作品的制作过程和创作构思,并排练。

3、学生将制作的火箭模型,或进行奇思妙想,将有关成果或设想写成书面介绍。

四、活动过程

(一)回顾主题、导入新课

从欣赏开始

让成长闪光

1、同学们我们以前两此科技制作活动,已经完成;经过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和精心设计制作的火箭模型已经基本完成,老师非常期待你们的作品是什么样的?

2、不知道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3、那么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火箭模型成果展示课(板书)。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

(二)汇报展示、欣赏解惑

模特走秀展示(放音乐,各组人员模特走秀)

5、同学们走得真好,谢谢同学们的表演。不知道各组准备好了吗?下面我们看看各组的作品。哪一组愿意先展示?

6、每组展示完进行评价、讨论。

7、各小组根据评价修改在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其他小组的展示,取长补短,进一步来完善自己的展示方式及内容。

(三)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围绕本次展示活动,如实记录本次活动从准备到结束过程中经历的有意义的事情、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教师总结。

辅助活动

一、各小组制作一份宣传的材料。

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走进图书馆 篇5

——走进图书馆

常州市北环中学祝畅红

活动目标:

创设模拟情境,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图书分类

知识,学习检索、选择、阅读整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摘录和做读书卡

片;发展阅读兴趣。

课型:多媒体实践活动课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一、学生自由选择分成活动小组;

二、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在教室设置微型书库,并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一些期刊杂志,设置模拟阅览室;

三、制作模拟图书馆电脑查询系统的课件。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吸收知识的营养,使自己一天天成长起来。现在,请大家说说看,除了课堂学习,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知识?

生:看书、听广播、看电视。

生:向老师请教、看报纸。

生:也可以上网去查。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屏幕上放映《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波特在遇到困难时选择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的一段录像]

师:波特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来解决问题。图书馆,是藏书的场所,是学习的天地。那里,高高的书架上林立着密密的书册。走进图书馆,怎么用最短的时间寻找、选择我们所要查阅的资料,怎样整理、利用查阅的资料,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屏幕上展示图书馆模拟图像——放映一段学生在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录像,并配旁白: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轻轻地叩击知识的大门,在知识的世界里漫步,吮吸丰富的营养,品尝求索的艰辛,感受成长的快乐;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寻觅英雄人物成长的足迹,聆听伟人谆谆的教诲,“与大师交友”,“与真理交友”;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全面提高检索、阅读、选择、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现在让我们走进图书馆去看一看,点击大门进入馆内,馆内分三个大厅——检索处、借书处、阅览室。]

师:大家设想一下,我们到图书馆借书,会遇到哪些情况?

生:书太多了,不知道从哪里找起。

生:有时记不清书名,只记得作者,结果找不到。

生:还有的时候是忘记了作者,只记得书名,还是很难找到。

师:现在的图书馆一般都有电脑检索系统,让我们进入检索处来看一看如何利用电脑检索系统解决同学们所遇到的困难。

[点击检索处进入模拟电脑检索系统,老师以JK·罗琳的《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为例,演示几种情况下根据关键字或作者查找的检索方法]

师:图书馆的藏书很多,一般分为二十二大类,用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每一个字母都有它特定的含义。

[点击进入模拟书库,投影二十二大类表]

师:谁来大胆尝试一下,根据屏幕上给出的详细信息,在模拟书库中找到这本书。

[屏幕上投影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详细信息]

[学生根据屏幕上显示的信息在I类中仔细寻找,很快找到了书]

师:你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成功经验吗?

生:其实也没什么,屏幕上显示这本书属于I类,我首先在书库中找到I类在哪里,然后根据书号查找,一下子就找到了。

师:让我们一齐为他的成功鼓掌,希望大家都能够像这样大胆地展示自己。下面还有几个挑战在等着我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啊?

生:敢!

[教师在屏幕上投影出挑战1:班级马上要出国庆节的黑板报了,假设这次的负责人是你,而你又没有出黑板报的经验,请你到图书馆中借出关于黑板报的书。]

师:这次请两位同学配合,一位同学负责到电脑前检索,一位同学在书库中查找,谁愿意来试一试!

[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位同学输入“黑板报”后根据关键字迅速查找出了与黑板报有关的书,另一位同学根据检索信息也找到了相应的书。]

[屏幕上给出挑战2的信息:元旦出灯谜。这次同学们争先恐后要求实践,很

快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师:在刚才的挑战中,大家都了解了如何运用电脑检索系统检索并查找书,这只是第一步,下面让我们进入阅览室去看一看。

[点击进入模拟阅览室,屏幕上投影出讨论题]

师:你们平时是怎样读书的呢?你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吗?请介绍给大家。

[学生迅速行动,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生:我读书的时候会首先看目录,知道大概框架之后再仔细地阅读。

生:我读书的时候会给自己定一个读书计划,每天读一部分,并且写下自己的体会。

生:我会先把书大致地翻看一下,然后选择其中精华的部分仔细阅读,并在书上做好记号,好的句子我会摘录下来,有的还会背诵。

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仅要读,还要做一定的笔记和摘录,就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

[投影出摘录方法,老师重点讲解怎样做读书卡片]

师:为了提高效率,今天我们分小组活动,在屏幕上有几个活动任务,请小组选择好自己的任务后,就可以开始了。

[投影出任务:

1、结合课本内容,借阅有关的名家名篇,做好读书卡片。

2、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成语、古诗文名句。

3、进行课外拓展,查找有关资料,作好读书笔记。

4、上网浏览和摘录相关资料。小组选择好任务后,将任务交给老师]

师:小组活动时间为十五分钟,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任务完成得快,问题解决得最好,十五分钟后我们一起来交流大家的成果,请各小组组长到时提醒大家。老师也参加,哪一组愿意和老师一起活动啊。

[老师选择一组学生合作,学生分组,分头行动,老师随组点拨]

师:今天收获不少吧?从同学们脸上满意的笑容可以看出,一定都是满载而归了。各小组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推荐你们认为最成功的到全班交流,请同学们来评价。

[学生讨论推荐,老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师:我发现大部分小组都已经讨论好了,就请同学们上台展示。

生:我们小组的任务是结合课本内容,借阅有关的名家名篇,做好读书卡片。我们小组借阅了鲁迅、冰心等著名作家的著作,这是我们的读书卡片。

[学生将读书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

生:我们小组的任务是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成语、古诗文名句。下面请听我们的介绍。

[学生讲述成语故事,与课文有关的典故,并将资料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我们小组利用百度网进行搜索,结果查找到了许多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我们以后应该多多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知识。

[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展示下载的信息]

[其他小组也纷纷展示出自己的成果]

师: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如何利用网络来查找有关信息,还学会了下载。

生:我学会了如何检索查找书,下次到图书馆我就可以自己借书了。

生:我学会了做读书卡片。

师:这样的活动也是一种学习,大家都有收获,而且收获还不小呢。同学们,你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感想和看法呢?

生:我喜欢这样的活动,我敢举手了,以后我还想上这样的课。

生:这样的活动我特别有兴趣,我一点也没有开小差。

生:我的能力提高了,但是时间太短了,还不太熟练。

师:很好。同学们,图书馆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图书馆内天地宽,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精采!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到新课程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1.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主动地要求学习,新课程为师生双方搭建了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变为了师生互教互学,教师与学生的位置由从前的教师中心变为了现在的学生中心,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多项交换。

2.合作型的桌椅排放方式、新颖的虚拟图书馆——教学环境和虚拟场景创设,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求知、探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中,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学会了协同合作,学习方式由独立学习变为了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形式,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了创新、竞争、合作、成功的乐趣。

4.教学媒体由以往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变为了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的潜能被充分地挖掘了出来,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电教媒体的巧妙运用,使以往教学中孤立的人工背景变为了现在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智力、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得到快乐,使教与学完美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但这仅仅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跨出一小步,这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

1.实践活动课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尝试动手、学会动手,品尝动手的乐趣。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可以在课上播放《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录像,让学生在书架上找出这本书,学生找不到之后,让大家一起来想办法,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解决,老师再加以引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很快地进入状态,兴奋起来。

2.在这堂实践活动课中,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做读书卡片,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多方面进行尝试。

3.语文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作品评价,这能够客观而内在地体现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水平,在这堂课上,学生开始尝试评价同学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学习,语言虽然稚嫩,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还要在语文课堂不断地开展这种活动,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成果评价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会在这条改革之路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充实自己——路漫漫期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专家点评:

“走进图书馆”是苏教版《语文》(洪宗礼主编)七年级上册中安排的一个

“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文要求把学生带进图书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检索名家名著、如何查检工具书,并学习怎样摘录和怎样做读书卡片。课文还简要介绍了做读书卡片的方法。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看,课文的篇幅虽然不大,仅2个页码,但操作性很强,可以说连导语都设计好了。一般情况下,教师即使只是按图索骥、照本宣科,也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然而,本案例的执教者没有走这条“捷径”,而是根据本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比较高的特点——用电脑管理的图书检索系统已普遍进入了各级图书馆,执教者增添了如何利用电脑检索系统检索书籍的学习内容。鉴于正确快捷地查阅图书必须具备一定的分类知识,教者又适时把图书的通用分类方法引进了教学内容。应该说,本案例能够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是应予充分肯定的。

“走进图书馆”,当然要“走进”,关键是怎样“走进”。检索、阅读、选择、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是一种能力,属于程序性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获取;但也需以一定的陈述性知识为基础,如图书的分类知识等。根据图书馆的环境特点,整班学生进入后,即使分了组,也可能出现或许多同学挤在一起,或一些同学游离于团体之外,使班级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教师很难实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更不利于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陈述性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本案例执教者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在教室设置了一个微型书库;又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一些期刊杂志,布置模拟阅览室;教师还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模拟图书馆电脑查检系统的课件。此外,教师还对教室里传统的桌椅排放方式作了改造:由原来的秧田式变为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品字型。这样,就把普通的教室——一个资源贫乏的低程度学习环境,改造成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化的工具和信息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教学就是创设环境”。在本案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利用课程资源,刻意营造出一个模拟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既能进行有效的实践探索,又能开展有序的学习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比真实环境更好的效果。这是本案例又一处值得肯定的地方。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是“自主”。只有学会了自主学习,才能够与他人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才具有独立探究的基础和能力。可是,教学中常常遇到的现实问题是,学生不会学或不愿学。怎么办?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会不会学是能力问题,属认知领域;愿不愿学是态度问题,属情感范畴。怎样把两者统一起来,解决的办法是创设情境——由问题或活动为核心的情境。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不同于一般的问题或活动,它必须要有明确的带有挑战性的任务并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因此,创设情境必须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具体任务的指向下,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也就能运用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的目标。在本案例中,教者首先放映学生喜欢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影片的片断,又让学生到模拟书库中去找《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对学习充满了兴趣。然后,教师提出两个挑战性的问题:国庆节要出黑板报了怎么办?元旦要出灯谜了怎么办?这些问题,具体明确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和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所以,善于创设情境,是本案例的又一个特点。

上一篇:余秋雨写景散文下一篇:考研英语大作文结尾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