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认定申请书(精选8篇)
申请人:_________,男,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出生,汉族,农民,住___县___镇___村。
被申请人:_________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
申请事项:
1、依法撤销被申请人作出的第______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2、依法认定_________承担本次道路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3、责令被申请人转送_________县公安局对肇事人_________依法进行行政拘留和罚款。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不服被申请人______年____月____日作出的第______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申请重新对责任进行认定,事实与理由如下:
一、_________应负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1、根据责任认定书的认定,肇事人_________属于无驾驶证驾驶机动车辆,并且在经过路口时未按规定减速行驶,这是造成本次事故的全部原因。
2、___未经过培训从而未取得驾驶证,因而不具有驾驶机动车的资格,不具备驾驶机动车的技术,不熟悉道路交通规则,这样一个人上路驾驶机动车辆,是一个典型的“公路杀手”!违反法律规定强行上路行驶,是发生本次事故的根源;如果_________遵守无证不得上路驾驶的规定,此次事故根本就不会发生!因此_________应负该事故的全部责任。
3、如果_________熟知交通规则,严格按照《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42条的规定在行经路口时减速行驶,事故也可以完全避免的!违反此条规定,其起源还在于_________未取得驾驶资格,不熟悉交通规则所致!
4、在交通肇事后,_________不是积极提供费用治疗受害者,而是避而不见,致使事故中受伤的申请人之妻、之女以及邻居因经济困难,继续治疗难以维持!这也是被申请人责任认定应当参考的情节!
二、申请人在本次事故中无责任
被申请人仅以申请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就认定申请应负事故的同等责任,不符合《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按照申请人前述分析,_________应当承担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如果肇事人___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强行无证上路行驶,即使申请人有前述违章行为,也不可能造成此次事故。因此,即使申请人违章,也不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与此次事故无因果关系,依法不应负交通事故责任!
三、未正确认定车辆所有人和驾驶员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机动车驾驶员不准将车辆交给没有驾驶证的人驾驶。豫A-______号桑塔纳轿车的所有人及驾驶员将车辆交给无驾驶证的______驾驶,与造成本次交通事故具有重要的因果关系。可以说,如果车辆不交给___驾驶,此次事故完全可以避免!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被申请人应当依法认定豫_________号桑塔纳轿车的所有人及驾驶员在本次事故应负的责任。
四、适用法律错误
因本案中涉及第三人责任问题,因此被申请人仅仅适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作出责任认定不当,还应当同时引用该办法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应当引用而未引用相关法律根据的,属于适用法律错误。
五、告知事项错误
在能够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相应地对责任认定不服可以申请重新认定即申请行政复议。
为保护申请人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安全的交通秩序,依法严惩无证驾驶人员,特提出重新认定申请,请查明事实,依法支持申请人的请求!
此致
_________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
申请人: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申请书2
申请人白,男,19xx年7月2日出生,汉族,农民,住xx县xx镇xx村。
被申请人xx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
申请事项:
1、依法撤销被申请人作出的第04015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2、依法认定赵承担本次道路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3、责令被申请人转送xx县公安局对肇事人赵俊杰依法进行行政拘留和罚款。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不服被申请人XX年2月3日作出的第04015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申请重新对责任进行认定,事实与理由如下:
一、赵应负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1、根据责任认定书的认定,肇事人赵属于无驾驶证驾驶机动车辆,并且在经过路口时未按规定减速行驶,这是造成本次事故的全部原因。
2、赵未经过培训从而未取得驾驶证,因而不具有驾驶机动车的资格,不具备驾驶机动车的技术,不熟悉道路交通规则,这样一个人上路驾驶机动车辆,是一个典型的“公路杀手”!违反法律规定强行上路行驶,是发生本次事故的根源;如果赵遵守无证不得上路驾驶的规定,此次事故根本就不会发生!因此赵应负该事故的全部责任。
3、如果赵熟知交通规则,严格按照《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42条的规定在行经路口时减速行驶,事故也可以完全避免的!违反此条规定,其起源还在于赵未取得驾驶资格,不熟悉交通规则所致!
4、在交通肇事后,赵不是积极提供费用治疗受害者,而是避而不见,致使事故中受伤的申请人之妻、之女以及邻居因经济困难,继续治疗难以维持!这也是被申请人责任认定应当参考的情节!
二、申请人在本次事故中无责任
被申请人仅以申请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一项为由,就认定申请应负事故的同等责任,不符合《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七条“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按照申请人前述分析,赵应当承担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如果肇事人赵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强行无证上路行驶,即使申请人有前述违章行为,也不可能造成此次事故。因此,即使申请人违章,也不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与此次事故无因果关系,依法不应负交通事故责任!
三、未正确认定车辆所有人和驾驶员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
(三)项的规定,机动车驾驶员不准将车辆交给没有驾驶证的人驾驶。豫a—号桑塔纳轿车的所有人及驾驶员将车辆交给无驾驶证的赵驾驶,与造成本次交通事故具有重要的因果关系。可以说,如果车辆不交给赵驾驶,此次事故完全可以避免!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七条和第十九条的规定,被申请人应当依法认定豫a—号桑塔纳轿车的所有人及驾驶员在本次事故应负的责任。
四、适用法律错误
因本案中涉及第三人责任问题,因此被申请人仅仅适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作出责任认定不当,还应当同时引用该办法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应当引用而未引用相关法律根据的,属于适用法律错误。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申请书3
申请人:_____(死者之妻),女,汉族,身份证号_____,住_____市_____区_____路_____号
委托代理人:____,____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申请人:魏_____,男,_____岁,住河南省_____市_____镇_____村_____组
申请人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收到_____市交警_____大队作出的郑公交认字第_____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现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提出复核申请。
复核请求:
1、请求依法撤销_____市交警_____大队作出的郑公交认字第_____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2、依法认定被申请人魏_____负事故的次要责任。
事实与理由:
郑公交认字第_____号事故认定书认定事实不清,责任认定错误,具体理由如下:
一、郑州市交警_____大队未查清事故车辆豫_____重型自卸货车事发时的驾驶人,在未查清其车辆事发时的驾驶人就作出事故认定责任书,严重影响对事故责任的认定,严重侵害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时许,_____驾驶的豫_____号车与豫_____号重型自卸货车发生碰撞,当时_____所驾驶的车上就只有_____一人,而豫_____重型自卸货车上却有两人,至于该两人哪一人是事发时的驾驶人,郑州市交警_____大队未查清。而查清豫_____号车事发时的车辆驾驶人对事故责任的认定至关重要,因为该车上驾驶人存在酒驾、疲劳驾驶及无证驾驶等诸多违法情形,而由另一人冒牌顶替当时车辆的驾驶人。所以,郑州市交警_____大队在未查清事发时豫_____的驾驶人,而作出事故认定,有失公允。
二、事故车辆豫_____号重型自卸货车未年审,也未购买交强险就违法上路行驶,对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他相关交通法规的规定,车辆都必须按时参加年检,在上路行驶之前也必须购买交强险,这是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事故车辆豫_____号车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及不够买交强险的情形下就公然上路行驶,这种无视法律的规定、无视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应当对发生严重损失承担相应的事故责任。
综上,事故车辆豫_____号重型自卸货车有诸多违法违规情形,对造成死亡一人的严重交通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事故双方的实际情况,事故车辆豫_____号车最低也应当负事故的次要责任。_____市交警_____大队在没有查清事实的前提下,认定申请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是错误的,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提起复核申请,望支持申请人的复核请求。
此致
_____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申请人: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申请书4
申请人:xxx,男,42岁,住xx县xx镇先农街x号楼xx号,身份证号:51052419xxxxx,川Exxx号车驾驶员,电话:xxx
复核请求:
撤销xx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叙公交认字【20xx】第xxxx号《道路交通事故重新认定书》,责令**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重新作出认定。
理由:
xxx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叙公交认字【20xx】第xx号《道路交通事故重新认定书》认定该次事故中申请人负此事故的同等责任,其理由为申请人所驾驶的机动车超过了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申请人认为,该认定结论不正确。理由如下:
一、认定申请人超速缺乏依据。
xx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定申请人所驾驶川Exxx号超速行驶系依据《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报告》作出的结论,但该作出鉴定报告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并不是符合全国人大常委和法律规定的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其作出的鉴定报告不具备法律效力,且该鉴定报告并没有科学依据,仅能作为交通警察部门认定案件事实的参考材料,但xx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却只依据该鉴定报告的结论,在没有其它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就认定申请人所驾驶的川E**号车超速行驶,明显缺乏客观的、科学的证据。
二、事故原因分析及认定结论不符合规定。
根据《四川省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规则(试行)》的规定: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应当全面分析当事人的行为与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当事人的道路通行权利和义务等因素,权衡当事人的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综合评判。本案中,即使申请人驾驶川Exxx号超速,但根据《四川省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规则(试行)》第八条、第十一条的规定,对方当事人xxx转弯未让行直行车辆就已经侵犯了申请人通行权利,且转弯时的速度超过了30km/h,其行为与事故发生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故xxx至少应承担本次事故的主要责任,而在无充分证据证实申请人超速的情况下,xxxx更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综上所述,xx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的重新认定结论违反了相关规定,应当予以撤销,重新作出认定。
此致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申请人:xxx
二○xx年十月二日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申请书5
申请人:张某某(死者之妻),女,汉族,身份证号410xxxxxxx,住XX市XX区XX路xxx号
委托代理人:江伟,河南荟智源策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申请人:魏xx,男,x岁,住河南省xx市xx镇xx村x组
申请人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收到郑州市交警x大队作出的郑公交认字第410xxxx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现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提出复核申请。
复核请求:
1、请求依法撤销郑州市交警x大队作出的郑公交认字第410xxxx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2、依法认定被申请人魏xx负事故的次要责任。
事实与理由:
郑公交认字第410xxxx号事故认定书认定事实不清,责任认定错误,具体理由如下:
一、郑州市交警x大队未查清事故车辆豫Axxxx重型自卸货车事发时的驾驶人,在未查清其车辆事发时的驾驶人就作出事故认定责任书,严重影响对事故责任的认定,严重侵害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x时许,xx驾驶的豫AXxxx号车与豫Axxxx号重型自卸货车发生碰撞,当时xx所驾驶的车上就只有xx一人,而豫Axxx重型自卸货车上却有两人,至于该两人哪一人是事发时的驾驶人,郑州市交
警x大队未查清。而查清豫Axxx号车事发时的车辆驾驶人对事故责任的认定至关重要,因为该车上驾驶人存在酒驾、疲劳驾驶及无证驾驶等诸多违法情形,而由另一人冒牌顶替当时车辆的驾驶人。所以,郑州市交警x大队在未查清事发时豫Axxx的驾驶人,而作出事故认定,有失公允。
二、事故车辆豫Axxxx号重型自卸货车未年审,也未购买交强险就违法上路行驶,对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他相关交通法规的规定,车辆都必须按时参加年检,在上路行驶之前也必须购买交强险,这是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事故车辆豫Axxxx号车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及不够买交强险的情形下就公然上路行驶,这种无视法律的规定、无视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应当对发生严重损失承担相应的事故责任。
综上,事故车辆豫Axxxx号重型自卸货车有诸多违法违规情形,对造成死亡一人的严重交通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事故双方的实际情况,事故车辆豫Axxxx号车最低也应当负事故的次要责任。郑州市交警x大队在没有查清事实的前提下,认定申请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是错误的,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提起复核申请,望支持申请人的复核请求。
此致郑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申请人: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申请书6
申请人xx,男,xx岁,汉族,xx镇人,现住xx。
被申请人xx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
申请事项:
1、
依法撤销被申请人作出的第xx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2、
依法认定xx承担本次道路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3、
责令被申请人xx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对肇事人杨锰依法进行行政拘留和罚款。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不服被申请人20xx年6月9日作出的第xx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申请重新对责任进行认定,事实与理由如下:
一、xx应负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1、根据责任认定书的认定,肇事人xx驾驶机动车在无交通信号道路上未确保安全,夜间行至危险路段未降低行驶速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二条之规定,是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之一。被申请人衡水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认定事实不清,本事故的基本事实是:xxx。根据1995年6月20日公安部关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工作规定》第2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案件,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故意驾驶车辆或弃车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案件。“逃逸”即是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第二种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的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肇事人杨锰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弃车逃逸,未向公安机关报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据事故现场目击证人讲肇事人杨锰事故发生后,酒气冲天,为逃避酒后驾驶取材脱离事故现场。依据法律规定,肇事人杨锰应承担此事故的全部责任。
2、xx为xx市拆迁工程铺设电缆无证在维修的人民路面驾驶工程施工车辆,没有违返“机动车通行”的相关准则的行为,xx在驾车行驶的过程中没有过错,其无证驾驶行为与本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之间并不具有直接或间接因果关系,xx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已对其做出了行政处罚1000元。因此,《交通事故认定书》对xx责任的认定没有法律依据存在着:事实认定与责任承担之间的矛盾。既然xxx在驾车行驶过程中没有过错,就不应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因此,xxx不应在此事故中承担责任。
为保护申请人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安全的交通秩序,依法严惩驾驶人员,故请xx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重新划分交通事故责任,依法确定事故责任原因。依法支持申请人的请求!
此致
xxx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
申请人:xxx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申请书7
申请人:张xxxx(死者之妻),女,汉族,身份证号410xxxxxxx,住xx市xx区xx路xxx号
委托代理人:江伟,xxxx事务所律师
被申请人:魏xx,男,x岁,住河南省xx市xx镇xx村x组
申请人于20xx年x月x日收到郑州市交警x大队作出的郑公交认字第410xxxx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现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提出复核申请。
复核请求:
1、请求依法撤销郑州市交警x大队作出的郑公交认字第410xxxx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2、依法认定被申请人魏xx负事故的次要责任。
事实与理由:
郑公交认字第410xxxx号事故认定书认定事实不清,责任认定错误,具体理由如下:
一、郑州市交警x大队未查清事故车辆豫Axxxx重型自卸货车事发时的驾驶人,在未查清其车辆事发时的驾驶人就作出事故认定责任书,严重影响对事故责任的认定,严重侵害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20xx年x月x日x时许,xx驾驶的豫AXxxx号车与豫Axxxx号重型自卸货车发生碰撞,当时xx所驾驶的车上就只有xx一人,而豫Axxx重型自卸货车上却有两人,至于该两人哪一人是事发时的驾驶人,郑州市交
警x大队未查清。而查清豫Axxx号车事发时的车辆驾驶人对事故责任的认定至关重要,因为该车上驾驶人存在酒驾、疲劳驾驶及无证驾驶等诸多违法情形,而由另一人冒牌顶替当时车辆的驾驶人。所以,郑州市交警x大队在未查清事发时豫Axxx的驾驶人,而作出事故认定,有失公允。
二、事故车辆豫Axxxx号重型自卸货车未年审,也未购买交强险就违法上路行驶,对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他相关交通法规的规定,车辆都必须按时参加年检,在上路行驶之前也必须购买交强险,这是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事故车辆豫Axxxx号车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及不够买交强险的情形下就公然上路行驶,这种无视法律的规定、无视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应当对发生严重损失承担相应的事故责任。
综上,事故车辆豫Axxxx号重型自卸货车有诸多违法违规情形,对造成死亡一人的严重交通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事故双方的实际情况,事故车辆豫Axxxx号车最低也应当负事故的次要责任。郑州市交警x大队在没有查清事实的前提下,认定申请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是错误的,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提起复核申请,望支持申请人的复核请求。
此致郑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申请人:xxxx
xxxx年xxxx月xxxx日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申请书8
一、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申请书范本
重新认定的申请人必须是交通事故当事人。如果当事人是无行为能力或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或其近亲属认为交通事故责任有错误时,也可以以当事人的名义申请重新认定。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应当有事实依据和理由,不能主观地认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当,要求重新认定,且应在接到责任认定书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递交重新认定责任申请书。
责任重新认定申请书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
首部包括:
1、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单位、住址、邮编、电话。
2、被申请人是哪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3、第三人,即其他事故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单位。
正文应当写明何时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申请重新认定的事实理由,如有证据或证据线索也应写明,对事故责任有何具体要求。
尾部须写明申请重新认定的年、月、日。
二、交通事故责任申请人的资格
1、事故当事人
重新认定事故责任申请人必须是交通事故当事人。
2、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
根据法律规定获得代理权的人。事故当事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对事故责任不服的,可以代理无行为能力人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当事人提起责任重新认定申请。但申请人仍是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是以代理身份出现。事故当事人丧失了行为能力,其近亲属可以当事人的名义申请重新认定事故责任。当事人死亡的,其申请人资格转移由其近亲属享有,其近亲属可以自己的名义申请重新认定。这是申请人资格的继承,其地位等同于当事人,而不是代为申请。
3、委托代理人
当事人或法定代理人授权而发生的代理是委托代理。委托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申请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申请责任重新认定。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申请书9
申请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地址;
被申请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地址;
复核请求:
事实与理由:
此致
XX市交通警察支队
申请人:
XXXX年XX月XX日
范文:
申请人:刘x(死者宗xx之妻)
被申请人:xx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沿滩区大队
申请人不服被申请人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十四日作出的自公交(沿)认字【20xx】第C012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申请重新对责任进行认定。
申请事项:
1、依法撤销被申请人作出的自公交(沿)认字【20xx】第C012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2、依法认定川CA8444号丰田TV7250SPD驾驶员罗广国承担本次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
事实与理由:
一、自公交(沿)认字【20xx】第C012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事实不清,最终导致责任认定的错误。
自公交(沿)认字【20xx】第C012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宗增强驾驶机动车左转弯通过交叉路口时没有按照交通标志、标线通过且未保持安全车速行驶”。该认定的事实是错误的,根据《道路交通事故过程技术分析报告》第101201号的分析意见及结论可以得知,宗增强所驾驶的川CF8001号普通两轮摩托车在碰撞前瞬间的计算速度为45.9KM/H,并且没有证据证明宗增强没有按照交通标志和标线行驶。该交叉口允许由自贡向太源井方向左转,且设有左转标志,宗增强完全按照交通标志和标线行驶。自贡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沿滩大队对该事实的认定是错误的。
二、造成此次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川CA8444号丰田TV7250SPD驾驶员罗广国超速行驶和未按规定车道行驶造成的
自公交(沿)认字【20xx】第C012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川CA8444号丰田TV7250SPD驾驶员罗广国在碰撞前的瞬间速度为71.6KM/H,且其没有按照规定车道行驶。S305道路的限速为60KM/H,其超速行驶和未按规定车道行驶是造成此次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并且承办本案的交通警官在组织事故双方座谈会的时候,在座谈会现场,承办警官向参加座谈会的家属谈到:“丰田驾驶员罗广国在事故发生前并没有注视前方,而是在看旁边。”该事实有双方家属在场为证。丰田汽车驾驶员罗广国在驾驶汽车时没有尽到安全注意义务是造成本次事故发生的另一原因。但该内容在交通责任认定书上并没有体现。
综上所述,自公交(沿)认字【20xx】第C012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宗增强驾驶机动车左转弯通过交叉路口时没有按照交通标志、标线通过且未保持安全车速行驶。”不能成立,宗增强完全按照交通标志和标线安全行驶。丰田汽车驾驶员罗广国超速行驶、未按规定车道行驶和没有尽到安全注意义务是造成此次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望贵支队查明造成本次交通事故的事实和真实原因,依法撤销被申请人作出的自公交(沿)认字【20xx】第C012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并认定川CA8444号丰田TV7250SPD驾驶员罗广国承担本次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
此致
xxx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申请人:
XXXX年XX月XX日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申请书10
申请人:xx
性别:
年龄:xx岁
民族:
籍贯:xx镇人
地址:现住xx。
被申请人:xx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
申请事项:
1、依法撤销被申请人作出的第xx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2、依法认定xx承担本次道路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3、责令被申请人xx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对肇事人杨-锰依法进行行政拘留和罚款。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不服被申请人20xx年6月9日作出的第xx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申请重新对责任进行认定,事实与理由如下:
xx应负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1、根据责任认定书的认定,肇事人xx驾驶机动车在无交通信号道路上未确保安全,夜间行至危险路段未降低行驶速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二条之规定,是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之一。被申请人某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认定事实不清,本事故的`基本事实是:xxx。根据1995年6月20日公安部关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工作规定》第2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案件,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故意驾驶车辆或弃车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案件。“逃逸”即是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第二种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的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肇事人杨某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弃车逃逸,未向公安机关报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xx为xx市拆迁工程铺设电缆无证在维修的人民路面驾驶工程施工车辆,没有违返“机动车通行”的相关准则的行为,xx在驾车行驶的过程中没有过错,其无证驾驶行为与本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之间并不具有直接或间接因果关系,xx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已对其做出了行政处罚1000元。因此,《交通事故认定书》对xx责任的认定没有法律依据存在着:事实认定与责任承担之间的矛盾。既然xxx在驾车行驶过程中没有过错,就不应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因此,xxx不应在此事故中承担责任。
为保护申请人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安全的交通秩序,依法严惩驾驶人员,故请xx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重新划分交通事故责任,依法确定事故责任原因。依法支持申请人的请求!
此致
xxx市公安支队
申请人:xxx
日期: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申请书11
申请事项:
1、依法撤销被申请人作出的第xx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2、依法认定xxx承担本次道路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3、责令被申请人转送xxx县公安局对肇事人xxx依法进行行政拘留和罚款。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不服被申请人20xx年x月x日作出的第xx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申请重新对责任进行认定,事实与理由如下:
一、xxx应负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1、根据责任认定书的认定,肇事人xxx属于无驾驶证驾驶机动车辆,并且在经过路口时未按规定减速行驶,这是造成本次事故的全部原因。
2、x未经过培训从而未取得驾驶证,因而不具有驾驶机动车的资格,不具备驾驶机动车的技术,不熟悉道路交通规则,这样一个人上路驾驶机动车辆,是一个典型的“公路杀手”!违反法律规定强行上路行驶,是发生本次事故的根源;如果xxx遵守无证不得上路驾驶的规定,此次事故根本就不会发生!因此xxx应负该事故的全部责任。
3、如果xxx熟知交通规则,严格按照《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42条的规定在行经路口时减速行驶,事故也可以完全避免的!违反此条规定,其起源还在于xxx未取得驾驶资格,不熟悉交通规则所致!
4、在交通肇事后,xxx不是积极提供费用治疗受害者,而是避而不见,致使事故中受伤的申请人之妻、之女以及邻居因经济困难,继续治疗难以维持!这也是被申请人责任认定应当参考的情节!
二、申请人在本次事故中无责任
被申请人仅以申请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一项为由,就认定申请应负事故的同等责任,不符合《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七条“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按照申请人前述分析,xxx应当承担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如果肇事人x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强行无证上路行驶,即使申请人有前述违章行为,也不可能造成此次事故。因此,即使申请人违章,也不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与此次事故无因果关系,依法不应负交通事故责任!
三、未正确认定车辆所有人和驾驶员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项的规定,机动车驾驶员不准将车辆交给没有驾驶证的人驾驶。豫a-xx号桑塔纳轿车的所有人及驾驶员将车辆交给无驾驶证的xx驾驶,与造成本次交通事故具有重要的因果关系。可以说,如果车辆不交给x驾驶,此次事故完全可以避免!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七条和第十九条的规定,被申请人应当依法认定豫xxx号桑塔纳轿车的所有人及驾驶员在本次事故应负的责任。
四、适用法律错误
因本案中涉及第三人责任问题,因此被申请人仅仅适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作出责任认定不当,还应当同时引用该办法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应当引用而未引用相关法律根据的,属于适用法律错误。
五、告知事项错误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x_年第x_期和x_年第x_期公布的《李治芳不服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决定案》和《罗伦富不服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案》以及相关高级、中级法院的判例很明确的说明,不服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因此,被申请人应当依法告知申请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被申请人未告知起诉权利的行为是错误的。
在能够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相应地对责任认定不服可以申请重新认定即申请行政复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第四十二条规定:“本法施行前公布的法律有关行政复议的规定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法的规定为准。”因此当事人申请重新认定即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也应该为六十日,不是十五日。被申请人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告知当事人在十五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是错误的。
为保护申请人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安全的交通秩序,依法严惩无证驾驶人员,特提出重新认定申请,请查明事实,依法支持申请人的请求!
此致
xxx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
申请人:xxx
20xx年x月x日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申请书12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______
民族:_________________
籍贯: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
被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事项:
1、依法撤销被申请人作出的第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2、依法认定承担本次道路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3、责令被申请人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对肇事人杨锰依法进行行政拘留和罚款。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不服被申请人20xx年6月9日作出的第__________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申请重新对责任进行认定,事实与理由如下:
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市公安支队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
____ 年 _____ 月 _____ 日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申请书13
申请人:xx
被申请人:xx
申请人不服汝州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队于xxxx年7月25日下发的汝公交认字[xxxx]第771号《交通事故认定书》申请重新对责任进行认定。
请求事项:
1、依法撤销汝州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队于xxxx年7月25日下发的汝公交认字[xxxx]第771号《交通事故认定书》;
2、依法认定刘某军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闫某宾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
事实和理由:
一、汝州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队作出的汝公交认字[xxxx]第771号《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部分事实不清,最终导致责任认定错误。
汝公交认字[xxxx]第771号《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闫某宾驾驶伪造号牌的机动车上道行驶,违反右侧行驶通行原则,且未戴头安全头盔。”闫某宾所驾驶的豫DKE8XX号两轮摩托车的号牌是真实的,并有汝州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行驶证副页》可以证实,X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摩托车定额保险单(正本)进一步证明汝州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行驶证副页》的真实性。不知道汝州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队是如何作出闫某宾所驾驶的豫DKE8XX号两轮摩托车的号牌是伪造的。
二、认定申请人和刘某军承担同等责任是不当的,应改为刘某军承担主要责任,申请人承担次要责任。
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刘某车驾驶机动车辆上道路行驶通过非机动车道时,对车道内车辆通行情况观察不周,且未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应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闫某宾虽然未依法取得驾驶证,但所驾驶的机动车辆号牌并不是伪造而是真实的。闫某宾未戴安全头盔,与事故的发生没直接因果关系,未戴头盔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的规定,闫某宾未戴头盔的行为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作用,不能成为申请人负同事等责任的理由。按照汝州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队的认定,导致事故发生原来闫某宾四项违法行为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有两项是不能成立的,现在仅剩下两项,所以根据上述规定,申请人应当承担事故的次事责任,刘某军应当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
综上所述,请求依法撤销汝州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队于xxxx年7月25日下发的汝公交认字[xxxx]第771号《交通事故认定书》;依法认定刘某军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申请人闫某宾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
xxx公安交通警察大队
申请人:xx
xxxx年x月xx日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申请书14
申 请 人:
申请事项:请求对XXX**号交通事故认定书做出复核,并对该事故书中形成的原因及当事人责任作出同等责任的认定。
申请人在提出本复核之前已认识到交通事故给对方当事人及家属和本人带来的严重伤害,对受害人的家属在事故认定书做出之前,按照城镇户籍标准给予了充分的赔偿,包括精神损害在内的赔偿共计XXX*万元人民币;申请人也深刻认识到离开事故现场,未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的错误性。现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出请求和理由:
一、 对方当事人的过错认定不全面,导致未充分减轻申请人的责任,其原因是未充分遵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路权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42条第4款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XXX*号交通事故认定书(以下简称认定书)中对基本事实的描述是,“受害人在机动车道内玩耍……”,而在交通事故形成原因及当事人责任中的陈述是:“受害人在机动车道上通行,未有监护人带领,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4条第1款之规定,。。。。。”而依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受害人在机动车道路内玩耍和通行分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4条规定,行人不得有下列行为:……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1条规定,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第64条第1款规定,学前儿童以及不能辩认、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智力障碍者,在道路上通行,应当由其监护人、监护人委托的人或者对其负有管理、保护责任的人带领。认定书仅认定了受害人(患有脑瘫后遗症)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4条第1款之规定,似乎只有受害人的监护人是有过错的,而忽视和遗漏了受害人行为的种种违法性和由此产生的事故中过错。
因此,申请人认为对方当事人作为事故当事人一方的行为,在发生交通事故起主要作用以及受害人的过错严重程度认定不全面,并且未区分一般过错与严重过错之间的基本界限是导致未充分减轻申请人的责任对主要原因,也是该认定书对责任划分不当的主要原因。
二、 申请人驶离事故现场的行为,不影响在发生该起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与对方当事人过错的严重程度二者之间没有联系。
根据《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规定》,公安机关做出事故认定书应当根据该规定第45条,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严重是确定当事人责任的标准。申请人离开事故现场,是严重的过错,但没有导致作出事故认定书的公安部门查证交通事故,包括对方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过错,和受害人过错的相关证据收集。同时可以印证的是受害人的过错与申请人离开现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申请人认为,受害人在机动车道内玩耍、通行未有监护人带领,在形成交通事故中起主要作用,是形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过错的严重程度与申请人的相当,参照《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确定标准(试行)》8。1。4条同为严重过错行为(a类行为),确定双方为同等责任。
三、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有误。依据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26条,交通警察调查事故现场时应当全面及时收集有关证据,而经申请人了解公安机关并未搜集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监控录像。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车辆在检验、鉴定完成后五日内未通知当事人领取事故车辆和机动车行驶证,致使申请人无法及时对鉴定文书XXXXXX号做出与肇事车辆比对核实,致使从程序上影响了对鉴定文书自收到三日内提出重新鉴定申请的权利的行使(《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4条)。对事故车辆的检验报告申请人至今未收到。事故认定书未按规定程序送达。《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6条,事故认定书应当分别送达当事人,XXX号交通事故认定书未送达本人。
综上,申请人请求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申请人依据客观事实和相关规定提出的复核请求予以审查,结合申请人的主动投案自首情节和受害人之监护人向作出事故认定书的机关提出书面请求对申请人的从轻处理的意见,将认定书中的主次责任纠正为同等责任。
申请人: 年 月 日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申请书15
xxx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申请人:xxxx,男,xxxxxx族,xxxx年xxxx月xxxx日生,xxxx省xxxx市人,住xxxx,居民身份证号码:xxxx,系xxxx牌电动车驾驶人,联系电话:xxxx。
被申请人:xxxx,男,xxxxxx族,xxxx年xxxx月xxxx日生,xxxx省xxxx市人,住xxxxxx,系xxxxxx轿车驾驶人,居民身份证号码:xxxxxx,联系电话:xxxx。
申请事项:申请人xxxxxx因对xxxxxx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于xxxx年xxxx月xxxx日作出的xxxxxx公交认定[xxxxxx]第xxxxxx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所认定“1、xxxxxx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2、xxxxx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不服,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xxxxxx应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故依法申请复核。
事实及理由:xxxx年xxxx月xxxx日,xxxxxx驾驶xxxxxx牌电动车,由xxxxxx往xxxxxx方向行驶,xxxxxx时xxxxxx分,行至xxxxxx,当时申请人xxxxxx已经打了左转向灯,可由于被申请人xxxxxx系醉酒驾驶xxxxxx号轿车,且车速较快而与申请人驾驶的xxxxxx牌电动车相撞,造成申请人xxxxxx、乘车人xxxxxx受伤、两车损坏的道路交通事故。
这个事故的发生,完全是因为被申请人xxxxxx违法醉酒驾驶机动车辆所致,已涉嫌构成“危险驾驶罪”,故被申请人xxxxxx应承担此次道路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而xxxxxx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却作出双方承担同等责任的认定,这有违法律规定。为此,申请人特书面向xxxxxx公安局交警支队申请复核,望予以支持申请人的复核请求为谢!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xxx
xxxx年xxxx月xxxx日
附:
1、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刘某是某铜业有限公司员工,2014年4月,刘某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铜业有限公司、刘某家属述称:2014年4月2日22时许,刘某在上班途中驾驶普通二轮摩托车往公司所在地行驶,在行驶中与道路右侧路旁树发生碰撞,造成刘某当场死亡及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铜业有限公司、刘某家属申请认定工伤。
经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调查核实,刘某于2013年3月被铜业有限公司聘用,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2014年4月2日晚22时许,刘某因到单位上班,驾驶二轮摩托车到公司途中遭受道路交通意外事故死亡。2014年4月30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当事人刘某驾驶二轮摩托车往单位行驶时,与道路右侧行道树发生碰撞,造成刘某当场死亡及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交警部门调查取证并未发现第三方因素参与本次事故,也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第三方因素参与。
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决定:刘某受到的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因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未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未作出责任划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不符合认定条件,不予认定为工伤。
刘某家属不服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认定决定,向一审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审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家属的诉讼请求。一审法院认为,虽然本次认定交警部门仅出具了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并未作出事故责任认定,但本次交通事故责任并非不能作出认定。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具有调查核实权。虽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工伤保险有关规定处理意见的函》(人社厅函〔2011〕339号)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均要求对《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的“非本人主要责任”的认定以司法等有权机关出具的法律文书为依据,但其并未限制在没有上述法律文书的前提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认定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同样明确了在上述法律文书不存在或不明确的前提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事实进行相关认定,法院也应当就其作出的认定进行审查。交警部门经调查取证并未发现第三方因素参与本次事故,也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第三方因素参与,结合刘某夜间驾驶摩托车撞到行道树这一事实,认定刘某承担本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的证据成立。其死亡情形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不应认定为工伤。
刘某家属不服一审判决,向二审人民法院上诉,二审法院认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经调查无其他相反证据的前提下,根据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等证据材料,以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事故未作出责任划分为由,作出对刘某所受伤害不予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并无不当。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争议焦点
此类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当有关机关未对道路交通事故作出责任划分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如何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职工家属方认为:一是刘某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由于无法查清交通事故成因,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依法作出了《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该份证明未作责任认定,因此公安机关并未认定刘某承担本次事故的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仅排除了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和全部责任的受伤人可以享受工伤待遇的情形,并未限制在无法认定责任情形下主张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未认定责任的情形未排除在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之外。二是有权机关未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出工伤认定决定是不合法的。
当地人社部门认为,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34号)第二条“《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的‘非本人主要责任’的认定,应当以有关机关出具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决为依据”的规定,工伤认定申请人应该向人社部门提供有关机关出具的法律文书或者应该提交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决,应当知道无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责任划分的有效证明,将会自行承担不利后果。
案例评析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具有调查核实权。因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调查核实此次道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单车交通事故,刘某驾驶的摩托车与道路右侧行道树发生碰撞。行道上的树是静止不动的物体,刘某驾驶的车辆是运动的,是人可控制的。事故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证明未发现第三方因素参与本次事故,也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第三方因素参与。人社局调查收集的现有证据判断,刘某自身的过错是发生此次事故的全部原因,其应对本次事故负全部责任。
因此,本案中,在没有有权机关作出事故认定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以根据其收集的证据、调查核实的情况对交通事故的责任作出认定,并结合其他相关事实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那么交警部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确认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职工的工伤能否认定?近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报》发布的(2015)15号参阅案例回答了这个问题。
2012年6月12日早晨6时20分左右,施建新驾驶二轮摩托车前往公司上班途中与一辆白色小型货车相碰,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事发后,小型白色货车逃离现场。施建新因此受伤,经医院救治诊断为左肩锁骨关节脱位、左多发性肋骨骨折。由于小型白色货车逃离,2012年8月2日,当地交警部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确认事故责任无法认定。
2012年10月29日,施建新所在单位力强钢丝制品有限公司以施建新在上班途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为由,向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013年9月29日,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施建新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责任无法认定,所受伤害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认定工伤的情形,属于不得认定工伤的情形,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施建新不服,向南通市港闸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港闸区法院审理认为,首先,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非事故责任认定的唯一形式。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结论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能够分清责任而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另一种是成因无法查明而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社会保险部门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工伤认定的前提条件没有法律依据。
其次,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形并不排除受害职工主张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该条文从责任划分角度仅排除了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和全部责任的受害人可以享受工伤待遇的情形,并未排除事故责任无法认定情形下的受害职工可以主张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本案中,原告施建新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认为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并未排除的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的情形。
最后,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无法认定事故责任的情形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有对事故责任进行判断的职责。本案由于肇事车辆至今未被查获,使原告试图通过民事诉讼确定事故责任承担方式已暂不可能,如果将此情形下劳动者所受伤害一律不认定为工伤,等同于让弱者承担了全部的事故结果,这与社会法保护弱者的立法目的亦相背离。而且,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如果对这类情形的伤害一律不予认定工伤,那么从形式上看虽然保留了劳动者在事故责任无法认定情形下主张工伤保险的权利,但一律不予认定工伤的结果实质上变相剥夺了劳动者获得救济的途径。在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形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立法精神,根据优者危险负担的原则,对事故责任作出判断,并作出有利于劳动者的推定。应推定处于相对弱者地位的施建新不负主要责任以上的事故责任。
综上,港闸区法院认定被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应予纠正,遂作出上述判决。
一审判决后,原、被告在法定上诉期内均没有提起上诉,该判决已生效。
职工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的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案件关乎普通劳动者的生存保障,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伤认定中的新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案即为工伤认定的又一起典型案例。当前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作出责任无法认定结论的现象十分普遍,作为肩负工伤认定职权的劳动保障部门,如果一味草率地根据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将这类事故中受害职工置于工伤保障大门之外,无异于变相拒绝履行劳动保障职责。
《工伤保险条例》属于《劳动法》的范畴,根据《劳动法》第一条的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该法的立法精神。在《工伤保险条例》第一条和《工伤认定办法》第一条中,也均体现了该立法目的。因此,劳动保障部门作出工伤认定时,应当适当向劳动者倾斜,以体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本案中,施建新对交通事故是否负主要责任处于难以认定的灰色地带,根据立法本意,应推定处于相对弱者地位的施建新不负主要责任以上的事故责任,并进而认定为工伤。
申请人:***,*,*族,身份证号:*******,住址:****。
申请事项:
1.依法撤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作出的“***[2017]第***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2.依法认定申请人承担本次道路交通事故的次要责任。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不服***交通巡逻警察大队于**年**月**日作出的“**[2017]第***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申请重新对责任进行认定,对方车辆负主要责任,事实和理由如下:
1.*** *** n.*** 由此上述主要原因,申请人认为对方车辆驾驶员**应当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为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安全的交通秩序,依法严惩肇事人员,特提出重新认定申请,请查明事实,依法支持申请人的请求!
此致
***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黔西南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申请人:文玉华,男,汉族,1950年03月06日生,农民,贵州省兴义市人,住兴义市黄草坝镇水库村三组53号,居民身份证号码:***610,系爱码牌电动车驾驶人,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王芳胜,男,汉族,1958年07月19日生,住贵州省兴义市富民路11号2-2-402号,系贵E08599号轿车驾驶人,居民身份证号码:***031,联系电话:***。
申请事项:
申请人文玉华因对兴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于2011年08月19日作出的兴公交认定[2011]第161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所认定“
1、文玉华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
2、王芳胜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不服,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王芳胜应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故依法申请复核。
事实及理由:
2011年08月06日,文玉华驾驶(后载:文良芳)爱玛牌电动车,由蓝天花园往水木清华方向行驶,21时20分,行至兴义市兴泰街道办事处水库村3组捷兴汽修厂门口处左转弯进入道路左侧水库村3组,当时申请人文玉华已经打了 1
左转向灯,可由于被申请人王芳胜系醉酒驾驶贵E08599号轿车,且车速较快而与申请人驾驶的爱玛牌电动车相撞,造成申请人文玉华、乘车人文良芳受伤、两车损坏的道路交通事故。
这个事故的发生,完全是因为被申请人王芳胜违法醉酒驾驶机动车辆所致,已涉嫌构成“危险驾驶罪”,故被申请人王芳胜应承担此次道路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而兴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却作出双方承担同等责任的认定,这有违法律规定。
为此,申请人特书面向黔西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申请复核,望予以支持申请人的复核请求为谢!
特此申请
申请人:文玉华
2011年08月22日
附:
1、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申请人:
申请事项:
1、撤销佛公顺交认字(2009)第A000xx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2、认定由梁某某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
事实与理由:
一、交警部门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没有对发生交通事故时机动车的速度进行说明。
首先,不能排除梁某某超速行驶的可能性。《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没有指出事故发生时梁某某的驾驶速度,因而不能排除其超速驾驶的可能性。如果梁某某超速驾驶,则《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关于本次责任的划分就肯定是有问题的。
其次,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在经过没有红绿灯的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慢行,避让行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即在经过事发地时,梁某某应当减速慢行,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方可通过。
事故发生时小汽车撞击的是自行车侧面并非迎面撞击,因而撞击时的相对速度就是小汽车本身的行驶速度。依据事故现场来看,当时撞击的力量非常大,小汽车撞到自行车后巨大的力量将王某某掀起,使其身体撞上前挡风玻璃后弹开3、4米之远,足以证明当时小汽车 1
本身的速度就相当快,并没有减速。
在《交通事故认定书》中,交警部门未说明事故发生时梁某某是否采取了减速措施,在撞击发生前是否有采取刹车措施,撞击时机动车的速度是多少。
二、从事故发生时的情况看,梁某某存在重大过错。
事故发生时,王某某驾驶自行车是由小汽车车行方向的右侧往左侧通过路口,并行至路中央附近。梁某某驾驶小汽车可以也应当来得及观察路面情况,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交警部门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未考虑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情况。
事故发生时,天下大雨,天气恶劣,能见度低。梁某某作为驾驶员应当知晓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驾驶机动车必须减速慢行以确保安全。交警部门在认定责任时应当考虑天气因素对驾驶者的影响。
四、交警部门未对梁某某进行酒精测试。
在《交通事故认定书》中,交警部门说明当时是否对梁某某进行过酒精测试以及测试的结果,因此不能排除梁某某酒后驾驶的可能性。
五、该份《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违反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的一个立足点就是“以人为本”,在没有明显证据证明非机动一方存在重大过错的情况下,应当认定由机动车一方负全责。机动车经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避让,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本次交通事故发生时,死者王某某驾驶自行车已行至人
行横道中间,梁某某如果驾驶时集中精神不可能不发现死者。如果不是梁某某驾驶机动车通过路口疏忽大意且速度太快,事故根本就不会发生至少不会造成王某某死亡的重大伤亡后果!因而将王某某过人行横道未推行自行车的行为与梁某某的行为作为造成本次交通事故的平等原因,进而认定梁某某、王某某各承担此事故的同等责任是错误的,也是不公平的。
我们家属认为,由于该《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推卸了梁某某的责任,不但使其逃脱法律的制裁,也将使家属在承受巨大精神痛苦的同时再次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因为如果认定梁某某不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则相应的就不能认定其可能触犯交通肇事罪,同时对死者家属的赔偿责任也大大减轻。这不但是对死者家属的不公平,也是对死者的极大不公平!
综上,佛公顺交认字(2009)第A000xx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事故责任认定划分不当,望贵局对此复核并重新作出认定。
此致
佛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申请人:
所谓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等部门依据交通法规对交通事故的现场进行检查、勘验、调查等情况而制作的用于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及当事人责任的一种行为。在司法实践中, 对于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其在诉讼中的作用, 屡有争议。从现有的观点归纳来看, 主要有具体行政行为说①, 证据说②和折衷说③。
(一)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本质属性
1.交通事故认定属于行政行为
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交警支队依据行政法规处理交通事故中载明交通事故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责任的一种行为。公安机关的交警支队或者交通管理机构是对道路交通及安全主管、管理的行政部门。因此, 交通事故的认定是属于具有行政色彩的行政职权行为, 原因有三:第一、事故认定书是由公安机关交警支队单方面制作的文书。交警部门在对事故形成责任认定过程中, 通常无须征得事故双方当事人的要求和意愿, 可凭单方意志认定事故责任。第二、事故认定书的属性是特定性、具体性和针对性, 是基于特定事故和特定当事人进行的责任认定。第二、事故认定书虽不直接产生行政法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 但具有间接影响, 我国《道路交通法》第102条:“对六个月内发生二次以上特大交通事故负有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的专业运输单位, 由公安机关交警支队责令消除安全隐患, 未消除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禁止上道路行驶。”
2.交通事故认定不是行政法律行为, 但属于行政事实行为
在行政法上, 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法律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共同组成。行政法律行为简称行政行为, 指行政主体通过行使行政权力, 产生法律效果以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的行为;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职权实施的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行为。
两者虽属于同一概念位阶, 却具有显著区别, 概括起来有四个不同:
首先, 主客观不同。行政事实具有客观性, 行为一经做出, 就客观存在。行政法律行为具有主观性, 主要表现在实施法律过程中, 主体的意志体现具体的法律行为。
其次, 程序要求不同。行政事实行为通常无法通过程序规定予以规范, 具有多样性、即时性、偶发性特点。行政法律行为则必须遵循严格的形式、步骤、顺序和时限。
再次, 产生的法律效果不同。行政事实行为不一定会产生法律效果, 即使最后产生法律效果, 那也仅仅是依附于法律规定的结果。行政法律行为能够产生法律效果, 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最后, 救济途径不同。行政事实行为不具有决定的属性, 不能通过对主体表意内容的评价判断其合法性。因此, 多以确认诉讼、给付诉讼为救济途径[1]。行政法律行为包含意思表示, 具有决定的属性, 可参照民事法律行为对意思表示的调整方式设定救济途径。在救济法上以撤销诉讼、可以义务诉讼为常规类型[1]。
交通事故认定仅仅是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客观描述, 并依据交通法律法规对双方当事人责任以及责任大小进行认定。因此事故认定书是客观的记载内容, 主观上没有为双方当事人在行政法意义上设立、变更及终止双方权利义务的意思, 更别提用行为通过记载的内容予以明确表示。简而言之, 交警部门出具事故认定书的目的仅在于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事故责任认定, 而并非想直接影响双方当事人的实体权益。根据公安部在2008年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在交通事故成因无法查清的情况下, 交警部门仍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证明》, 详细记载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的基本身份情况以及通过调查能够查明的事实。因此, 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是行政法律行为, 但属于行政事实行为。
二、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类别及审查要求
(一) 行政事实行为与刑事追诉的关系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本质属性当属行政事实行为, 但无论是《道路交通法》的规定, 还是司法实践中, 交通事故责任书, 作为行政行为做出的事实认定是交通肇事案件刑事追诉最重要的依据。对于政行行为与刑事追诉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 涉及行政犯的理论实践研究, 鉴于文章篇幅与主题, 在此不进行研究, 仅以交通事故认定与交通肇事罪刑事追诉的关系做简单的探讨。
行政犯作为自然犯的对应概念, 最早源于古罗马的中的自然犯和法定犯的概念。区别于自然犯侵犯最基本的法益如财产, 健康, 生命等, 行政犯是指侵犯国家行政管理的相关行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 公共事业范围空前扩大, 政府职能也大为扩张, 国家行政行为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几乎涉及所有领域。而国民的行为与行政法规抵触的情形日益增加, 行为人的行为如果和行政作用相违反的, 仅仅依靠行政法来调整维持秩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 必须以最严厉的手段——刑法进行调整。行政法律与刑事法律不再是两个相互独立毫无联系的部门法律, 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日益加深。交通事故认定作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刑事犯罪必须的前置程序是两者关联性的诠释。因此, 研究行政行为与刑事追诉的相互关系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以交通肇事案件为例, 交通事故认定这一行政事实行为产生的结论——交通事故认定书在交通肇事案件刑事追诉中到底处于何种地位, 起到什么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 交通事故认定书证据适用问题的探讨
交通事故认定书确立在刑事案件中作为证据使用, 始于最高法在2000年颁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 , 该解释将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认定交通肇事案件的前置程序。事实上将交警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刑事定罪的证据使用。而首部明确界定交通事故认定书为证据的法律法规是2003年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 其中第73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 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作为处理事故的证据。但相关法律并未明确其证据类别。一般认为存在书证说、鉴定结论说。
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 是确保交通事故认定书公平、公正, 具有公信力的基础。首先必须厘清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类别。
目前, 较多的观点认为,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属于一类鉴定结论。并从机构着手, 提出通过主体的区分, 来实现鉴定机构的独立性、中立性, 确保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并解决鉴定责任问题的完善机制。笔者认为, 将交通事故认定作为认定书证较为合理。书证的特征是以其文字、符号、图画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公文书证是指国家机关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所制作的文书、命令、决定、决议、证明文书等, 如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行政管理机关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等。公文性书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它是制作和发出该文件的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意思表示;第二, 制作和发出这种文件, 一般都是在具备法定条件下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的, 比较规范化。因此, 公文书证较非公文书证证明力要强, 但在诉讼中也要审查核实, 不是免证事项。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交警支队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履行道路交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 依据法定程序和条件做出的, 以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 完全符合公文书证的特征。
(三)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适用审查工作相关要求
现有的司法实践中, 司法机关对于交通警察部门做出的事故认定书基本不做审查, 直接作为依据使用, 显然是不符合刑事案件证据审查的要求, 但由于事故认定书相对专业, 即便审查也无从下手。笔者认为, 就检察机关而言, 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加强审查工作。
1.程序上的审查
(1) 认定书是否由具有一定资格的专业人员做出。
依照笔者的设计, 事故认定书必须由专门的鉴定机构, 具有鉴定资质的人员做出。就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 即使是由公安机关交警支队的民警做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也往往没有附鉴定人资格证明。
(2)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否在规定期限内做出。
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警支队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 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3)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送达是否符合特定的程序。
在审判实践中, 往往存在着这样两种情况, 一是公安机关交警支队做出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手续不规范, 有的根本没有送达有关当事人, 有的只送达当事人一方而没有送达另一方;二是公安机关交警支队虽然将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了有关当事人, 但未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 出具有关证据, 说明认定责任的依据和理由。
2.实体上的审查
(1) 对有证据认定事故责任时, 审查责任认定是否恰当。
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审查与判断, 首先要肯定的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否与认定事实的证据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并且对该事实证据做出具体的分析。如车辆的驾驶员是否为车辆的所有人 (包括法定所有人和实际所有人) , 驾驶员是否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有无驾驶无号牌车辆或驾驶不符合行驶技术要求的车辆的行为、有无无证照驾驶等违法行为等;有无在紧急情况下, 驾驶员出于社会公益, 比如为救灾、救人、追捕犯罪分子, 而发生交通事故的不承担事故责任, 应由受益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事实的情况。
(2) 对没有证据认定事故责任时, 仍应审查责任的认定是否恰当。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如因当事人的行为致使交通事故无法认定责任, 就要根据当事人的行为, 对交通事故的责任进行推定。如因当事人逃逸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 致使交通事故的责任无法认定的, 应当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 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 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 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 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3) 审查事故认定书的用语是否规范、适用法律条款是否正确、恰当。
(4) 审查法院判决、裁定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是否正确, 判决、裁定的结果是否恰当。
三、确保交通事故认定公正的路径完善
在确定交通事故认定书证据类别的前提下, 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及救济制度作进一步完善。
(一) 现有交通事故认定制度的问题
1.缺乏对交通事故认定人员是否适格的严格考核
对交通事故认定人员的是否适格的资格审查, 早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条就有明确规定。但在实践操作中却难以得到真正的执行, 遇到了“执行难”的问题。比如在某些警力相对不足的基层公安机关交警支队, 少数业务生疏、处置能力较弱的交警, 往往既要指挥交通又要调解纠纷、甚至要对交通事故做出专业的责任认定, 通常他们做出的事故责任认定, 既不公平也不专业;而另一方面, 目前也无有效的退出机制来制约, 容易使掌有事故处理大权的民警养成耍特权、怕麻烦或明哲保身的陋习。
2.交通事故一次认定即为终极认定, 过于草率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及其《实施细则》没有严格规定道路交通事故的认定必须由省市级以上的交通管理部门做出, 通常只要设有交警支队的基层公安机关都可以进行认定, 而且对于认定的程序, 比如需要经过几次讨论、需要多少人参与讨论才能做出责任认定均没有具体规定。实践中, 在事故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时, 并没有有效的、对应的救济措施, 使得交通事故一次认定即为最终认定。虽然, 公安机关在其颁布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里, 对检验、鉴定和评估过程有了一些进步和改善, 努力使之相对准确和公平。比如在该规定的第44条, 明确事故当事人可以提出重新鉴定, 但是仔细阅读条款会发现, 这些措施仅针对那些在交通事故认定中不易发生错误的技术性鉴定结论, 比如痕迹鉴定、安全性能鉴定等, 但对于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本身则没有有效的救济途径和监督措施。这种缺少法律有效监督的事故责任认定机制, 使广大驾驶员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是否公正是否客观存有疑虑。“由于认定行为是对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中所起作用的一种定性的、定量的认识, 不同的人会因认识的偏差而做出不同的认定。所以, 交通事故认定有着较强的主观性与人为性。”[2]因此, 草率做出的又没有有效救济途径的道路事故责任认定并不足以保证事故认定书的客观、公平、公正。
3.救济途径难以有效地维护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否需要救济、该如何救济、救济的途径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 法律法规制定者大多采取一种保守和回避的态度, 即法律法规不作明确的规定, 使道路事故责任认定的救济途径处于法律救济的“真空”地带。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也一直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存在严重分歧, 致使对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应如何进行救济成为一个久拖不决的难题,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中也无明确答案。
(二) 交通事故认定制度完善之设想
1.成立独立于交通管理部门的专门认定机构
交通警察的主要任务应当是维持交通顺畅, 保障安全出行, 调解简单交通事故纠纷, 而不是花大量精力去进行的事故责任认定, 去熟悉各种专业性的鉴定。术业有专攻, 有必要成立专门的事故责任认定机构, 其运作方式可参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部门, 它还应具有限定承接相应业务的资质等级, 而且为了体现公正、公平、防止互相扯皮, 这个专门的认定机构还必须独立于交通管理部门, 行政上不隶属公安机关。在设置上, 专门的事故责任认定机构可以由公安机关指定或授权, 层级上分为基层认定机构和省市级 (也称为上级) 认定机构, 并接受基层公安机关和上级公安机关两级监督;在程序上, 专门的事故责任认定机构可以实行两级复鉴制, 即基层机构接受事故发生地基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委托, 对物损不超过五千元、造成轻伤以下伤势或者虽有争议但属于轻微事故中的事故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事故当事人有交通违法行为以及造成后果的严重性或社会危害性的大小等作为依据, 出具技术鉴定, 并形成有说理的书面责任认定意见。如果当事人不服该责任认定, 可在规定时限内向上一级事故责任认定机构申请重新认定;如果当事人对重新认定还不服, 则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2.对任职人员进行资格限定
任职人员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专业性, 但必须通过一系列资格审查和限定。其工作人员可以是在编的人民警察, 但应经过专门培训或经过专门考核, 具备在路况、车速、当事人是否遵守交通规则、车辆相撞是否成立以及当事人的行为与交通事故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专业问题上能进行专业、独立判断的能力, 相关培训或考核应涉及到法学、检验学、运动力学、刑事侦查学等多方面的知识。[3]必须取得全国承认的执业资格, 符合行业准入要求。有准入门槛当然也必须有退出机制, 对任职人员实行严格的错误追究机制, 一旦其所犯的错误程度达到规定的标准, 则应取消其事故责任认定从业人员的资格。
3.完善交通事故认定程序
当前, 公安机关交通事故认定的基本程序包括:交通事故的现场勘查、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事故认定书的制作和送达三个步骤, 为确保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正性, 有必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夯实:
(1)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人员与做出事故责任认定的人员不能为同一人, 即侦查人员与认定人员必须分离, 从主体上确保公正性。实践中, 在大部分基层公安机关, 往往侦查人员和出具责任认定的人员是同一人的, 由于受到先入为主等因素的影响, 极易导致事故责任认定书缺乏公正性。若能保证侦查人员与鉴定人员分离, 即参与案件侦查的人员, 不再参与事故责任的认定, 由另外一些没有参与侦查, 且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的人员对事故进行责任认定, 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事故认定者即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的尴尬局面, 也能摆脱公正性从一开始就受质疑的困境。
(2) 有序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步骤, 推行认定公开制度。目前, 交通事故认定书制作的权力, 专属于交警部门, 认定过程也完全不公开, 即使是检察机关, 也很难从开始就对其进行监督和审查。更不用说一般当事人, 目前交警部门对交通事故的认定是内部讨论, 过程和内容均不公开, 只有结论公开, 这个结论又是以集体的名义公开的, 因此即使出现差错, 也难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建议推行责任认定公开制度, 可以引进听证会制度或者类似人民监督员制度, 认定人员将听取当事人双方的意见作为必经程序, 且必须对当事人双方全面开示全案证据, 给予双方陈述和辩解的机会。还可以邀请相关的人员参与认定听证。当然, 由于必须兼顾效率, 事故认定听证并不要求每个案件都必须召开, 但涉及疑难复杂, 责任难以认定的案件则必须召开。
(3) 完善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监督制度。建议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者专业人员组成联合鉴定小组, 由检察机关的技术部门指派专人参与事故认定的全过程, 加强监督、保证事故责任认定公开、透明、公正。要充分利用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部门的职权, 尤其在检察环节, 对于报请逮捕、移送起诉涉嫌交通肇事犯罪的案件, 若对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不服, 理由成立的, 可以要求公安机关重新认定;若在检察机关要求重新认定的, 检察机关可派员列席重新认定的全过程, 监督认定过程的合法性、公开性。而且在检察机关内部则由技术部门培养专门的鉴定人员, 对于当事人不服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而向检察机关申诉的, 可以由检察机关根据案件证据材料另行组织专家鉴定或者由公安部门的鉴定人员书面说明认定的依据和过程。
(三) 构建交通事故认定的救济制度
交通事故认定的救济制度, 可以参照行政处罚的救济制度, 比如行政复议制度或提起行政诉讼等救济途径, 甚至对于造成损害的当事人还可以要求行政赔偿:
1.建立交通事故认定行政复议制度
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为行政行为, 对不服责任认定的救济途径可申请上一级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复议。为了使司法救济程序与行政救济程序能有效衔接、统一规范, 特建议如下:一是将交通事故重新认定权上移给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由上一级交通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复议机构进行各项专业性的行政复议;二是把行政复议作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 但这个前置程序是可选择的, 即由当事人自行选择先行政复议还是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然若选择先行行政复议, 那么如果对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复议仍然不服, 则仍可以对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这样设置既有利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过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和纠错机制及时高效地对事故认定进行救济, 又可减轻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扩大后法院的压力, 还可以给事故当事人以更多的选择空间。因为交通事故认定纠纷面广量大、技术性强, 通过复议前置程序, 就可以充分发挥行政机关专门机构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把大量争议解决在行政诉讼之前, 从而可以大大减轻法院行政审判的压力。[4]
2.建立交通事故认定行政诉讼制度
交通事故认定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依据, 其行为具有强烈的行政性。因此, 应根据这一行为的基本属性建立对应的司法救济途径, 即应当将交通事故认定这一行政行为充分收入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畴。然尔在实践中,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并没有明确将交通事故认定纳入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畴, 因此实践中不同法院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比如有的法院认为该行为属于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畴, 予以受理此类案件;而有的法院则认为交通事故认定缺乏法律依据而不予受理。那么能否将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纳入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畴, 不仅昭示着法院审查该行政行为的可得性, 也意味着行政相对方将诉诸法院的可能性。如果法律未将某种争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行政相对方就没有向法院提起该种诉讼的权利, 而这恰恰是交通事故认定不能得到有效救济的症结所在,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和对行政相对方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 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缺乏相应救济措施的当下, 应将其纳入行政诉讼的范畴。
3.认定行为造成损害的依法进行行政赔偿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公安机关交警支队做出的, 符合国家赔偿的主体资格。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鉴别真伪等一系列的活动也是在行使职权。权力都有被滥用的可能, 因此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 难免会有一些违法行为产生。比如交警在认定交通事故的过程中由于一方是其仇人而对之做出不利的认定, 由此给当事人造成了损害, 这些损害是交警违法行为造成的, 是直接的, 损害与违法行为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那么受损害的当事人就有权要求公安机关交警支队进行赔偿。
摘要: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属性, 一直以来存在争议, 有观点认为, 根据处理交通事故的法律规定, 可以看出交通事故认定书产生于具体行政行为的过程中, 是行政调查, 认定事故的最终环节, 其在法律性质上属于行政事实行为。根据现行法律规定, 交通事故认定书当作证据使用。但法律未明确认定书的证据类别, 难以对其进行证据归类。对交通事故认定书证据类别的定位及制作制度的完善, 将有助于交通事故纠纷公正有效的解决, 值得学界探讨。
关键词:交通事故认定书,法律属性,证据适用
参考文献
[1]应松年.当代中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153.
[2]刘星.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行政可诉性[J].河北法学, 2002 (l) :150.
[3]管满泉.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可诉性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4 (01) :153.
关键词:交通肇事罪;责任认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54-02
近年来,交通肇事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十分突出,对受害者本人及其家庭所造成的痛苦更是无法弥补,这种多发性、常见性的犯罪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浊流。在此类案件中,如何正确认定交通肇事犯罪成为法官当前要解决的难题,其中,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一项重要的证据,正确对待尤为关键。
一、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1.交通肇事罪,是指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及有关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危害行为。
2.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是指某种行为成立交通肇事罪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总和。交通肇事罪的客体,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与交通运输相关的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公私财产安全和其他公共利益的安全,因此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结合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可以概括为一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及有关非交通运输人员。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交通肇事者对其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的人员伤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等危害后果显然是一种过失的心态,因此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
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交通肇事罪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交通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察,通过对当事人的询问和对交通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对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依据法律划分责任或推定责任的判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物质载体,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内容包括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200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将交通事故责任修正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学界则认为这改变了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罪构成,解释突破了罪刑法定原则,引起广泛争议,而且在实践中,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完全由公安机关主导,部分法院的审判竟然成为走过场的程序性活动,因此,在办理交通肇事案件中,法官要正确对待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作用,并且结合其他证据与具体案件情况对交通事故责任进行认定。
从学理上,有学者认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只能是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只要行为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因而发生了法定危害后果,就应该构成犯罪,而肇事者的责任大小只是量刑情节,非定罪标准。笔者认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当事人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依据,那么忽略了交通事故责任,将无法正确认定当事人行为与肇事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无违法行为则无犯罪的原则,如果对当事人的行为没有正确定性,那么怎么来认定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呢?
从司法实践上讲,作为一名法官,必须遵守《刑法》规定、立法解释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来审理案件,既然解释已经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那么法官要做的就是在司法实践中认真执行,贯彻司法精神。
应当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解释的初衷是好的,可以将公安机关对交通事故的处理与交通肇事罪很好地衔接起来,但是不是说法官在审判此类案件时,就可以机械地根据解释将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认定当事人交通事故责任的唯一证据标准呢,显然不是。况且根据之前类似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出现过的弊端,作为法官,我们更应该好好反省,深刻领会解释的精神,正确对待交通事故认定书在认定交通肇事罪中的作用,更好地维护司法权威,保护受害者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三、正确对待交通事故认定书
根据解释,我们可以看出相应的交通事故责任加上相应的事故后果,就可以认定交通肇事罪,这在司法实践中大大方便了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因为公安机关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但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公安机关认定的事故责任,法官审理交通肇事案件时则不能完全照搬挪用。法官要做到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严格审查公安机关事故认定书的合法性、合理性
法官应严格审查公安机关是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正确认定了事故责任的有无及大小。公安机关应该以当事人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来决定其是否负事故责任及其轻重,特别是多个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时,要对数个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进行正确分析,必要时可以模拟交通事故,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据此划分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同等责任。只有合法的、合理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才可以运用到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审理之中。
(二)正确认定行为人的主观过失
行为人有违章行为,应负事故责任,并不一定就具有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上的过失。交通事故责任主要是根据客观因素进行划分的,主要依据违章行为与事故结果的关系,这应属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因果关系问题。公安机关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并未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因素,所以交通事故责任不能直接等同于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过失。例如,某机动车在封闭的公路行驶时,司机发现其仇人突然横穿公路,机动车司机仍没有减速,也没有避让,将仇人撞死。此案件中,双方都有违章行为。如果对此划分交通事故责任,路权在机动车一方,司机没有尽到安全义务,那么行人负主要责任,司机负次要责任。但司机主观方面应是间接故意,应追究其间接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而非以其责任认定其构成交通肇事罪。
(三)严格审查公安机关认定事故责任是否考虑了造成事故发生的所有原因
社会生活十分复杂,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不仅有违章行为,还可能有其他原因。这些原因有时与违章行为共同或者单独发挥作用,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例如他人的故意行为、自然原因。如果公安机关仅以违章行为认定交通事故的责任,就没有考虑事故发生的所有原因,那么这时法官就不能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来判定行为为人的事故责任,应该结合被害人的口供和陈述、现场目击者的证词等其他证据予以准确认定肇事者应当承担的事故责任。
(四)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推定责任,不能作为定罪依据
交通事故的推定责任就是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同等责任。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只能以行为时的一切主客观事实情况为构成要件。犯罪后的表现,在各国刑法,包括我国刑法,只能作为量刑情节,而非定罪依据。逃逸、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不报案等,均是违章行为后的表现,不能作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另外,推定责任作为一种推理、假设,不符合证据的特征,更不可能作为法官认定罪与非罪的标准,也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之嫌。
(五)明确不了事故责任的,敢于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刑法具有谦抑性,应该说刑法是所有法律程序中的最后一道保障手段,只有到了非动用刑法不可的时候,才能用刑法启动追究犯罪责任的机制。依据解释第1条和第2条之规定,如果没有分清事故责任,就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交通肇事致使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造成公私财产巨额损失无能力赔偿额在30万元以上,但不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就不构成犯罪;同样,交通肇事致使死亡3人以上,只负事故次要责任的,也不构成犯罪。在案件审理中,如果出现以上情况,那么法官就不得定罪,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不能只看事故发生了多么严重的后果,一味地同情受害者,只注重入罪,对于认定当事人事故责任模糊不清的,应敢于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践行疑罪从无,正确做出出罪的处理决定。
以上是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一些简略看法,由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一些法官在认定事故责任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也出现了一些定责失衡等有违司法公正的问题。国家有关主管机关应进一步规范有关事故责任认定方面的统一执法标准,切实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困难。但是,认定犯罪要靠证据说话,刑事责任的追究必须有正当的实质性依据,我们不能仅因为程序上的困难而使司法公正有所减弱,在实践中法官应正确对待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切实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参考文献:
[1]蒋亚伟.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0.
[2]周云.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兼评最高人民法院[2000]33号司法解释[J].南昌高专学报,2001,(3).
【交通事故认定申请书】推荐阅读:
交通事故认定书复核申请书11-10
不服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救济途径07-15
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的行政可诉性09-28
交通事故复议申请书09-10
火灾事故认定复核09-06
事故认定书范文07-26
生产安全事故认定办法10-17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10-31
华南师范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06-04
18 防止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