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创新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创新(精选8篇)

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创新 篇1

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信仰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注入了重守成轻创新的基因,儒家“言必称师”、“以六经为准绳”、“师道尊严”的传统又使之变成了我们的一种社会遗传。这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性。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的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处充满了创造性,教育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由于教育发展固有的滞后性和久经不退的考试压力,我们的教育仍然是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难以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对大量创新人才的需求。开展创新教育,把创新性培养明确地提出来,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并要求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培养提高,对传统教育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和创造性。

教师创新行为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新新事物的活动。它所以能区别于其他的一般行为,就在于它新颖性和独创性。它实现了一种由熟知到新知的探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它不受原有方式的干扰,产生出超常的构想,具有变通性,表现为新观念。创新行为能在较短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并能迅速地进行取舍,且表现出对事物的独特见解。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创新 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赏识教育,自信心,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认为,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在教育实践中, 教师给学生一个肯定的手势, 一个赏识的眼神, 一个真诚的微笑, 都会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并促进学生自主、自觉、积极地发展。“感人心者, 莫先于情。”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育学生必须动之以情。教师应尊重理解学生,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应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和赞扬。当代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认为: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 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就是一种认可,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认可方式, 赏识教育是让所有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没有赏识, 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 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 是平等, 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 能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 还孩子金色的童年。那么,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学生, 有效评价

赏识是一种尊重, 运用赏识教育就要学会尊重孩子。尊重孩子, 就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如低年级学生的自觉性不太好, 比较好动, 容易做小动作。如果直接批评他们, 他们肯定不会接受, 而且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他们同样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一年级有个叫陈建的小男生, 特别好动, 上课经常做小动作, 打搅周围同学听讲。

记得有一次上音乐课, 我请一个叫王雪的学生示范唱歌时, 王建突然大叫起来, 全班学生齐刷刷地看向他。我当时特别生气, 忍了又忍, 没有发作。突然, 我灵机一动, 说:“你们看, 王雪同学唱得多好, 陈建同学听得多认真, 都忍不住叫好了。但是等王雪唱完再叫好, 岂不是更好。”这时, 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又集中在王雪身上, 陈建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规规矩矩地坐在那认真听讲。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一直注重引导他, 慢慢地我发现陈建上课不做小动作了, 也不打搅其他同学了, 能认真听讲了。看到他的进步我非常开心。

二、宽容学生, 允许失误

学生是有差异的, 好的学生我们要表扬, 差的学生我们更要鼓励。对于学生的失误,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宽容他们, 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淡化他们的缺点,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宽容学生的失误, 给他们机会, 让他们表现自己, 展示自己, 帮他们塑造自信。学生一旦发现老师对他有信心, 他也会努力地表现自己, 让老师看到自己的努力。四年级有个叫陈颖的女生, 她胆子非常小。记得有一次音乐课上, 我请她单独唱一首歌, 她由于害羞以致于演唱歌曲时声音非常轻, 几乎听不见。我没有批评她。相反, 我发现了虽然她的声音轻, 但是声音不错, 节奏感也很强。于是我说:“其实你唱得非常好, 歌声特别甜美, 就是声音轻了点, 你声音能否再大点让所有小朋友都能听到你甜美的歌声呢?”此时, 她非常开心, 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 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如果我当时批评了他, 也许她会非常的难过, 也不会有什么进步。所以,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宽容我的学生, 允许他们犯错, 发现其“美”, 巧妙地救其“失”。

三、激励学生, 为学生加油

教师要想办法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 激励他们, 为他们加油。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注视他们,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能行, 老师对他充满信心, 从而转变成学习的动力。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 三年级有一个叫刘星雨的女生, 平时不怎么爱讲话, 在音乐测试的过程中, 我刚点到她的名, 学生们就偷着笑了, 我一问才知道, 原来她平时根本不开口, 但我没有放弃, 我用赏识的目光、信任的眼神来鼓励她, 告诉她“你能行”。她刚开始还是不开口, 但经过我的再次鼓励, 她终于开口了, 虽然声音不大, 但对她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在以后的学习中, 我发现她变得自信、开朗了, 为此, 我也感到很开心!

四、提醒学生, 大胆批评

赏识教育不是廉价的表扬, 不是一味地说“你真棒”, 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 该批评的时候, 也要适当地批评, 让学生懂得行为的底线在哪里。记得有一次在教学中, 六 (2) 班有名叫戴子荣的男生, 他是音乐课代表, 平时歌唱得好, 接受能力也很强, 所以有点自满的心理。当别人都在认真听歌曲, 跟着唱歌曲时, 他却和同学讲话, 扰乱了课堂秩序。我没有溺爱他, 对他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并告诉他这样做的坏处, 他虚心接受了, 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 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

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创新 篇3

1、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2、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师道尊严,学生没有自由可言,而新型教育方式是尊师爱生,师生是课堂上的共同主人。学生是主体,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学活动实际成了师生之间多边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友善引导的高姿态对待每个学生,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起来;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在课堂上创建一种民主的气氛,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才有创造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才敢大胆质疑、讨论。同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运用,教师及时启发和引导。即使个别学生回答的不对,也要先找出他的优点,委婉地指出应该努力的方向,增强其信心,从而使学生感到课堂不是被动的、严肃的课堂,而是主动、愉快的课堂,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只有这样,他们的创新灵感,才能得到激发。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想象能力,要学会联想。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现象时,要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现象;讲到C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H2;讲到碳酸钙这种物质时,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水垢是什么?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

培养想象能力,还要大胆猜想、幻想,甚至异想天开。例如讲到空气中的N2的性质时,假设N2变得非常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空气中的氧气假如能燃烧,世界将又会变成怎样?对这种意想不到的想象,老师要及时加以肯定、称赞。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和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化学实验或其他直观条件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仪器时,要求学生弄清实验仪器的结构、名称、使用方法与使用条件;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求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静到动、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状态,要弄清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情况,引导学生从化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在实验时留有空白和“开发区”,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

4、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何实验都会产生相应的实验现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排除干扰现象,抓住主要现象,由实验现象去分析现象产生的实质,从而逐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教师可分两次演示同一实验。

1、红热的木炭直接迅速地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的底部。

2、将红热的木炭先放在同样盛满氧气的集气瓶的瓶口,后慢慢向下移动至集气瓶底部。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相同现象和不同现象。

提出问题:

1、两次实验现象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2、相同点和不同点各说明什么问题?

3、为充分观察实验,实验过程应注意什么事项。

在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后,大多数都能提出相同点及说明的问题,对于不同点就要求教师指点学生从燃烧产物入手分析,从而在这个结论得出后也就相应知道了应注意的问题。

5、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中学化学的教学,如果能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会剧增,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化学。如:穿衣,你会区别纯毛和化纤吗?食,汽水中有什么?住,砌房子的砖和水泥是什么成分?行,橡胶轮胎为什么如此耐磨药,胃酸过多吃什么药?胃溃疡病人,为什么不能吃小苏打(NaHCO3)而吃胃舒平(AI(OH)3)?学习化学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还可以通过生活接触化学。假酒不能喝的原因是因为它用工业酒精勾兑,而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是有毒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当今热门话题,提高大家对化学的兴趣。如在讲授糖和蛋白质时,可以将它与生命科学,尤其是"克隆"技术联系起来;讲氢元素时,展望未来理想的能源材料;讲二氧化硅,介绍光导纤维;讲化学工业,可介绍和探究发展中尚存的不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诸如能源问题、环境保护等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篇4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要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章、节的教学目标之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经过如下阶段: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实施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个性。为此,教师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稚化”自身,即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有一些在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保证学生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篇5

摘要:当前小学教学偏重智育,忽视德育美育;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思考 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偏重教师权威,片面强调共性,无视学生的个性、感 情、兴趣、爱好、差异和人格;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包办学习过程,无视学生的 主体地位,压抑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全 心全意实施素质教育;少些包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的评价制度,全面 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更新理念;主体地位:评价制度

目录 引言 绪论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面向全 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 好基础。”可见素质教育的目标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倾向,顺应了当代国际教育人文 化的潮流。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可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性”是素质教育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表达。基础教育 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使全体学生的 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阐述。二是“新”,即在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内涵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反映了新世纪大教育的时代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未来终身教育对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把提高国民素质为基 本目标和根本宗旨,一是要从教育内部自我完善、自我评价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倾 听时代的呼唤,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做到把人的自身发展要求同国家社会发展的 要求结合起来,把教育内部自我评价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二是要以提高国民素质 为根本标准,探索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的 过程,也就是把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素质教育从基础教育阶段扩展到整个教育系统,成为中国教育走向21世纪的一 面旗帜。三是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社会系统工程,推进教育内部和外部相配套的 整体改革。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全心全意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思想是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和统帅,正确的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损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现在有越来越多的

人接受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取得共识。比如现在有几种说 法,一种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没有什么不同。

理由是素质教育也要考试,“应试教育”也讲素质;第二种是大同小异,或小有差 异。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一点差异,差异就是少一点活动,少一点音乐 和体育,所以不必做什么大的改动,加一点就行了,对“应试教育”作点修补就可 以了;第三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互相渗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 说我是“应试教育”我就是“应试教育”,你说我是素质教育我就是素质教育。于 是把升学率的经验改一改,贴个标签,就成了素质教育的经验;第四种是素质教育 重要,“应试教育”也很重要,二者同等重要。实际上,这些看法是要混淆“应试 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差别,尽量把“应试教育”说成是素质教育,如果都这样搞,那实施素质教育很容易,贴上标签,全国一下子都是素质教育了。

然而,当前小学教学偏重智育,忽视德育美育;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思考 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偏重教师权威,片面强调共性,无视学生的个性、感 情、兴趣、爱好、差异和人格;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包办学习过程,无视学生的 主体地位,压抑学生的自主性。长此下去,将使学生驯服奴化,人格失调;思维定 势,不善思考;盲目崇拜,不敢怀疑;因循守旧,不能创新;缺乏闯天地、担风险 的勇气,丧失独立生存、应付挑战的竞争力,这些都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格格不入。因此,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 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学人文化改造,培育自尊自强自立 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是当前教育变革 的一项新课题。

转变教学思想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主动 地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体质体能、审美情趣、劳动技 能和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素质。所以,转变教学思想是小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小学教学该树立怎样的素质观呢?众所周知,国家人才素质的提高,中华 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小学教学工作要遵循学生的特点和 社会发展的要求,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教师要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渗透素质 教育”。这不仅为小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明确指明了小学教学应该树立的 素质观。

二、少些包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新世纪。谁善于学习,谁就拥有未来;学 会学习,就是学会竞争、学会生存。长期以来,小学教学重教轻学、重“主导”轻 “主体”的现象已使学生的主体性受制于教师的主导作用,造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低下,面临失去竞争力的危险。因此,必须改进小学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和 教师的主导作用辩证地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求知。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必

须做到“目中有人”。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 “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因此,作为小学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 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然而应试教育的误区就在于,一方面,施教者未能完全明白这一点,只强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 主体地位。其教学方法是满堂灌、一家言,久而久之,学生只是接收器、盲从者,谈不上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体”意识,注意的 只是几个学习尖子。围绕尖子施教,针对好生发问,冷落了其它学生。这种做法大 大挫伤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小 学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一改应试教育的弊端,做到如原国家教委主任柳 斌同志所讲的那样: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这就要求老师在课 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知识 的学习。其具体施行办法如下:

1、形式灵活,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

所谓“全”,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因此在教 学上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知识传授上要因材施教。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个 体,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自身条件不同,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一刀切,要做到因人 而宜,因材施教。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 脑可动,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各有所得。

人不能被动地接受来自他自身以外的刺激。有效果的学习必须具有个人的意义,使 个人能在时间和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按照他的知识和理解去行动。小学课堂教学成 功的重要表现是,面对全体学生,选择灵活的教学形式,动员全体学生投入到活动 中去。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形式。教师应按照听 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集体活动、个体发言交替进行,要切实避免老师和 几个尖子学生反复“表演”的现象。对能力差的学生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优秀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为了促使学生人 人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老师也可采取小集体活动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后桌讨 论,选一代表发言。

2、教师当“导演”,培养学生的能力。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 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无视或轻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放任学生自流,对学生的发展

是有害的。当然,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等于以教师的责任和权威去压抑学 生,而是要善于把学生的上一个发展阶段和目前阶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找到自主 学习的道路。因此,小学教学中教师应摆正位置,在课堂上当好“主持人”,控制 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当好“向导”,为学生提供探究的 基本技能和工具;当好“咨询者”,及时释疑解惑;当好“发动机”,提供成功的 机

会,激起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鼓足学习干劲。

听、说、读、写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小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严 格要求他们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并辅之以方法技巧的传授。如练习用普通话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好语调及节奏,读出情感韵味等。要指导学生熟悉汉字的基 本笔画,掌握字形意义。课堂上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并长期坚持下去。说一 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交际的需要。

3、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交流活动,是师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它包含课前准 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三个阶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优化教学过程对于小学教 学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 作用,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就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言,并不是由教 师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在问题和情境之中,教师去努力激发学生认知的欲 望,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学习的过程。只有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上,才能取得良 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不能把自己作为中心,而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的学生观,这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1)研究学生,准确放矢

研究学生,把握学生思想实际,是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关键,因为小学教学不仅要 解决学生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

学生信不信、愿不愿意学的问题。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使教学有的放 矢,提高实效,更着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接能力和思想品质的特点,了解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要找准教材与学 生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2)“变式”导课,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恰当地破题导入,不但提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且还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预备状态。在教学 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材内容采取不同方法。“变式”导课,激发兴趣,把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之中,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为体会中心渲染气氛。我常

采用启发谈话,实物图片演示,实际操作,讲故事,学格言,设疑等形式导入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好新知 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善于组织讨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主要靠学生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强化,在语文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 地位,我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组织讨论。善于组织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发扬教学民主,优化学习环境,实现自我教育;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师 讲解的单向、单调,把知识强加于学生等弊端;有利于活跃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得到生动活泼 的发展。

三、建立新的评价制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还要不要考试,要不要分数,对素质教育应如何评价?这是目前大家 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基础教育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崇尚“应试学力”,受“应试教 育”影响,学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数,人为的把考试作为强化教育教 学的唯一手段,把文化课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奖惩、评聘、进级、晋升的唯一根据,学生和学校的优劣,也以此而定乾坤。教师和学生都在为考试和分数而辛苦,其弊 端和危害不言自明,而现在搞素质教育,还要不要升学率,要不要追求高分数?回 答是肯定的。

其实,考试绝不是“应试教育”的专利,考试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性环 节,是评价素质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不能把教学中正常的考试与“应试 教育”等同,认为反对“应试教育”就是反对考试。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 要考试,而应该是分数及升学率越高越好。其一,因为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 任务,学校教育在全面发展的大前提下,采取科学适宜的手段,提高教育质量与升 学率,定会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等方面的提高,这完全符合21世纪高质量 教育的要求;其二,分数是衡量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文化素质是 人整体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坚实基础,对于高分与升学 率,要斥止的应是“片面的”和“一味的”追求的做法;其三,就目前不少学校纷 纷效仿的“等级+特长”或“合

格+特长”等评价方法而言,其等级也好,合格与否也好,特长也罢,其基础也是 量化的结果。

我们对教育的评价原来基本上是分数评价,为什么大家重视百分制?百分制评价得 很精确。现在要改变单纯的分数评价,必须下大功夫。首先一点是不“唯分”。如果评价“唯分” 就和“应试教育”很难区别开来,很难划清界线。我们的评价 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评价制度要有新的指导思想。

关于新的评价制度,一是要对德、智、体、美、劳等各育在评价过程中的权重进行 有效调控,以改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过程中的各育之间结构性的缺失,促进受教育 者全面发展;二是新的评价制度一定要简单易行。如果太繁琐,搞很多指标,就会 很难操作。太繁琐了就没有生命力,推广不开。归根结底,素质不是考出来的,素 质的提高是靠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去培养,去熏陶,去诱导,去推动学生主动 发展的结果。不能什么都用考试去解决问题。品德怎么考?事实上,有的品德课很 高分的人却成了犯罪分子。思想情操、感情、意志,与人合作共事、艰苦奋斗、艰 苦创业,这些都不能用考试去解决。所以,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去提高素 质是不行的,还是要建立素质教育新的评价制度。

孩子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有个猴子掰棒子的故事,猴子掰了个棒子夹在腋下,走 着走着发现个西瓜,就去抱西瓜,结果棒子就丢掉了;抱着西瓜走着走着看见一只 兔子,就去抓兔子,西

瓜又丢掉了。老师问:“你们说猴子怎么样啊?”有的学生说这个猴子真笨,见异 思迁,贪心太大,结果什么都没捞着。也有的说猴子永远都不满足现状,总是有新 追求,有新的目标,这种进取精神非常可贵。这两种学生的回答都反映了学生的智 慧的火花。为什么一定要褒一贬一呢? 还有一个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水;有的说雪化了 变成泥巴。有个学生说雪化了变成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 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大诗人雪莱就说过,现在是冬天,那么春天还会远吗? 雪化了变成春天答得不是很好吗?但是,根据标准答案他是要得零分的。

多年的“应试教育”,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对多类型、多层次人才的需要,是与 素质教育相背的,在教学中,我采用随时考核的方法,来避免凭期末一次书面答卷 的百分制来评定学生优劣的弊端。我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采用“黄红花” 来考核学生。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积极、认真,可得小黄花一朵;积累到五朵便可得 红花一朵。小红花朵数便作为这一学期学习成绩的评价依据,这样的考核做为一个 动态过程来完成,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的健康发展。这样的评价 公正、合理,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篇6

一、加强教学创意,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寓教育于教学中

和学生讲一些空洞的理论,很难达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讲究教学艺术。紧扣教材、适当补充、合理发挥,使英语教学有新意、有创新、有激情,使素质教育得以落实,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英语教材每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大都是由一件或两件实例引出观点和道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层层剖析实例,步步引出观点,通过分析事物的表面特征,探究其原因背景,剖析人物思想动机。英语教材中还有许多道理必须反复讲,但“老生常谈”又是教学大忌。为此,我尽量从新的角度去阐述老话题,这样不仅教学方法出新,而且教育性更强。

二、大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它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人的情绪反应。因此,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应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单纯靠课堂四十五分钟是难以收到圆满效果的,必须课内课外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我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经常设计以下课外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 开展各种竞赛。如朗诵比赛、默写单词竞赛、听写竞赛、日常口语交际竞赛、查字典竞赛等。2. 让学生自办英语广播、英语黑板报、根据课文内容自编短剧。3. 让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4. 组织各种节日的英语晚会,同时请外教或其他外国朋友参加。

三、增进学生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了解,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的文化。为此,在进行日常教学时,我们应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近年来,语言教育家和学者一再呼吁: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我在实践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开发利用现行教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实现语言文化同步进行。

2. 精选课外读物。除了教材,我还补充一些课外阅读材料。每周在英文报纸或杂志上精心挑选三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3. 利用先进的英语音像电子阅览室。这样,学生可以直接面对面地体验中西文化差异,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品质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新世纪的外语教师应该以更高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去学习、研究新大纲,体会其精神和要旨,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创新 篇7

实施创新教育, 作为教师, 首先要转变观念, 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 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 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备课时一般做到: (1) 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订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 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不循旧规, 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3) 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 方法不固定单一, 思维不封闭僵死; (4) 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 (5) 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着, 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

二、课堂教学要创新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 思维就越活跃, 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创设创新情境, 学生主动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 从而产生创新动机, 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 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 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 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 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 然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吧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 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 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引导自主学习, 激励学生探索创新。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认为:“数学不同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 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思维研究认为, 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自己去发现规律, 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比如, 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 教师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 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块, 同学们很快想出四种折法。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 造成了悬念, 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 既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探索, 又得出了多种折法。

加强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协作创新。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一个人要有所创造, 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 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 给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 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 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 善于合作, 集智取长, 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评价体制要创新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篇8

牛顿说过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纵观数学发展史,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然后再设法证明的。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学的突破口,课堂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对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些探讨。

一、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欲望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义是问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主动提出问题,是其学习积极性高的表现,而他们有疑而问,由问寻思,由思求解,才能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特别是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即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这对他们形成良好的创造思维品质大有裨益。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想质疑

“数学的本质在于思考的充分自由”,而问题又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始动性,强化性,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始动性、指导性及调整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引探”教学法,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情境中,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有意的培养。特别是重视思维过程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不断尝试,探究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经过自我的“设疑——析疑——释疑”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2.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敢质疑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从注意“讲授”转到引导学生进“探究”,从“害怕学生质疑”和“害怕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困惑中把自己解放出来。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以消除学生自主学习的紧张感,消除学生质疑的顾虑;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讨论中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以培养他们质疑的兴趣和勇气,使其勇于质疑。

3.指导质疑方法,提高学生质疑的水平

古人云:学则须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基础。但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懂得从何处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诱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实现由“扶”到“放”的飞跃,逐渐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比较高的质量。

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创造能力

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其核心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积极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并获取知识。教师一定要转变“重结论,轻过程,重讲授,轻操作”的陈旧观念,加强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造能力

学生对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技能的形成与巩固,都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检验。因此,教师的练习设计不仅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而且要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较强的题和发散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的练习题。教师在练习的设计时,要力求做到“精、巧、活、新”,这样才能叫对学生的开放性。

四、体验创新快乐,创造活力课堂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一般经历“感知 ——表象——感念”三个阶段,动手操作自己促进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紧密联系起来。在操作活动中,学生要不断地观察,分析,比较找出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除了自身的操作外,演示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能同中见异,异中求同。通过现场比较,从而有效地训练他们的想象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历史已进入二十一世纪。新世纪的教师,要有一种忧患意识。要使自己紧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与学生的思想和感情始终保持共振,保持默契,保持和谐,不断创新,充分理解学生,去除陈旧的教育方法。因为这是我们的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我们通向理想的桥梁。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上一篇:小满节气代表的含义下一篇:关于圣诞节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