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翻译及故事(共6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故事】孔子讲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四项为课目,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这六艺。教学的次第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培养了许许多多人才。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孔子留下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翻译批评,彼得·纽马克,《弟子规》
一、引言
作为翻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翻译批评所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对众多的翻译作品进行评论, 或对纷纭的翻译现象做出解释, 还要通过这种评论或解释, 对翻译活动进行影响, 指导它向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近年来, 随着对翻译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强, 在翻译批评理论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是鉴于此种情况, 笔者认为,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 (Peter Newmark) 在其著述中提出的关于翻译批评的理论对我们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弟子规》是中华文化精华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一本道德风范的启蒙读物, 该书是清代学者李毓秀所撰写的青少年道德启蒙读物, 每三字一句, 通俗易懂, 内容合乎我国古代礼仪道德和人性真善美的体现, 又合辙押韵, 便于诵读, 虽然已经过去了300多年, 流传至今, 但对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熏陶及现代社会人际和谐交往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毫无疑问, 《弟子规》的中心思想是“孝悌”, 它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剔除其中不适合当今中国社会的内容, 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相信这也是顾丹柯先生和郭著章先生翻译《弟子规》的初衷。
二、翻译批评的重要性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连接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一条重要纽带”。[1]纽马克认为翻译批评有五大目的:提高翻译质量;为翻译教学提供实例;阐明特定时期特定领域内的翻译观念;帮助理解名家名作和名家译作;比较原语和译语在语义和语法上的异同。另外, 翻译批评应当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不仅要阐明对翻译进行批评的原则、具体的步骤和方法, 在批评的内容方面还要涉及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遵循的翻译理论原则与运用的具体翻译方法及译文的社会价值。[2]
三、彼得·纽马克翻译批评视角下的《弟子规》译本评析
按照彼得·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 翻译批评应当包括五个步骤:分析原文, 着重分析其写作意图及功能;分析译者对原文目的的阐释, 翻译方法及译文的读者;选择原文和译文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对比;从译者和批评者的角度评价译文;评价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2]以下就依照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以上翻译批评方法对郭著章先生和顾丹柯先生所译的《弟子规》作简要的评析与比较, 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 分析原文
彼得·纽马克指出, 分析原文应包括对作者写作意图、文本类型、语言特色及文本主题的分析。[1]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 读诵之广, 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为总纲要。[3]作为一本青少年道德启蒙读物, 分为五个部分, 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启蒙养正, 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 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是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3]首先, 从文本类型来看, 彼得·纽马克借助于逻辑学、哲学、语言学等一些跨学科知识, 按照语言的功能将文本类型分为诗歌、小说、戏剧等富于想象的文学作品、权威性的声明、自传、散文、私人通信等, 属于表达功能型的文本;以科技、工商、经济为主题的一切格式文本属于信息功能型文本;能够感染读者并使其获得信息的所有文本称之为呼唤功能型文本。[4]按照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的分类, 《弟子规》就属于能够使读者获得作者想要传达信息的呼唤功能性文本。其次, 就语言特色而言, 《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 每句押韵, 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全文三百六十句, 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 内容浅显易懂。最后, 就文本标题而言, “规”就是做人的道理, 行为的规范;“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 人人都为人子女, 人人都为人弟子, 所以, “弟子”涉及所有的人。[3]现代的研究学者指出, 《弟子规》的核心内容是倡导通过坚持修己爱人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是人生第一规, 是做人的根本。
(二) 分析译文
彼得·纽马克指出:分析译文就是针对译者的分析, 重点是考察译者对原文意图的阐释, 考察译者选择的翻译方法及读者的针对性。[2]
具体来说, 就译者对原文意图的阐释来看, 顾丹柯先生和郭著章先生的译文都能够做到忠实于原文作者, 忠实于译语的规范。也就是说, 《弟子规》这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作品的客观真实、材料事实和美学原则基本都在两个译文中得到了准确的再现。
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是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这两个概念的提出, 扩展了传统的直译法和意译法的概念。根据彼得·纽马克的理论, “语义翻译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 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 而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2]就翻译方法而言, 顾丹柯先生的译文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发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 总体上看属交际翻译。郭著章先生的译文的关键在于传递信息, 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 发挥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 文笔流畅, 从总体上看可归入语义翻译。
就译文读者的针对性而言, 顾丹柯先生的译文特别适合搞语言研究和相当关注作品形式美因素的读者阅读;郭著章先生的译文因为更加流畅, 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 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 因而应该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
(三) 原文与两篇译文的对比分析
作为翻译批评的核心部分, 彼得·纽马克建议:“原文与译文的对比以语言形式为主, 但无须从头至尾进行全面的比较, 只需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 就足以了解翻译的整体水平了。”[2]鉴于篇幅原因, 本文仅以以下例证对顾丹柯先生和郭著章先生的译文做简单评述, 以下简称顾译、郭译。
例1:《弟子规》
顾译:Dizi Gui:Dos and Don’ts for Children.[5]
郭译:Standards for Being a Good Student and Child.[6]
作为文本的标题, 顾译采用了音译加注的方式, 不仅让译文读者能够了解文本的原语名称, 而且通过加注进一步阐释了该文本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郭译针对译语阅读者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西方读者的现实情况采用了意译的方式。相比之下, 顾译对原文意图的阐释更为清楚、准确, 而郭译的读者针对性更强。
例2:首孝悌, 次谨信。[3]
顾译:First, be dutiful to Parents and fraternal to brothers, And then, be strict with yourself and honest to others.[5]
郭译:First it teaches us how to be dutiful to your parents, and how to be respectful and loving to our siblings.
Then it teaches you how to be cautious with all people, matters and things in your daily life and how to be a trustwor thy person and to believe the teachings of ancient saints and sages.[6]
作为《弟子规》总序中重要的指导性原则, “首孝悌, 次谨信”的意思是做人首先要孝敬父母, 尊敬兄长, 其次是要对自己谨慎地约束, 对人诚实可信。[7]原语中“悌ti”和“信xin”二字是押韵的, 顾译兼顾了原语的这一特色分别用“brothers”和“others”来翻译, 从而最大限度地向译语读者展示了原语的音韵效果, 更传达了原作的风格;郭译在对原语正确解读的基础之上几乎用释义的方式对原语进行了翻译。二者比较, 很明显顾译更精练。事实上, 在音韵美的传达上, 相对郭译, 顾译在其他章节都做得比较到位。
例3:有余力, 则学文。[3]
顾译:If you’ve done these and have time to spare, For search for knowledge you must care.[5]
郭译:When you have accomplished all the above duties, you can study further to learn literature and ar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your cultural and spiritual life.[6]
同样作为《弟子规》总序中另一个重要的指导性原则, “有余力, 则学文”的意思是做好了分内的事如果还有余力, 就去学“文”, 这里的“文”原指文献典籍, 尤其是指儒家经典著作, 而用现代的观点来说, 可理解为学习文化知识。[5]顾译直接将“文”译为“knowledge”即“知识”, 而郭译则将“文”译为“literature and art”即“文学和艺术”, 并对学“文”的目的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your cultural and spiritual life.”在对这句话原语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 不难看出顾译准确把握了“文”这一字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并用最简洁的方式翻译出来, 从而更胜一筹。
例4:兄道友, 弟道恭。[3]
顾译:Fraternal love in a family is great, And discord breeds nothing but hate;[5]
郭译:Older siblings should befriend the younger ones, Younger siblings should respect and love the older ones;[6]
作为《弟子规》第三部分“出则悌”中开头重要的两句, “兄道友, 弟道恭”的意思是作为兄长对弟妹要友爱, 作为弟妹要尊敬兄长, 兄弟姊妹之间要和睦相处, 对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3]通过对比以上两个译文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顾译为了阐释原语中“兄友弟恭”的准则没有受原语字面意思的束缚, 而是采用了意译的方式说明:兄弟姊妹之间的和睦相处对于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反之则会产生怨恨;郭译则忠实地传达了原语的内涵, 从而使译语的读者透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兄弟姊妹相处之道的基本要求。二者相比, 郭译因更忠实于原语而略胜一筹。
例5:财物轻, 怨何生?[3]
顾译:If material things you depreciate, How could brotherly hostility generate?[5]
郭译:When siblings value their ties more than property and belongings, no resentment will grow among them.[6]
同样出自《弟子规》第三部分“出则悌”中的“财物轻, 怨何生?”的意思是彼此把财物看得很轻, 兄弟之间的怨恨又从何而生呢?[5]原语的句式为反问句, 顾译更为忠实于原文沿用了这一句式, 而郭译则完全用陈述句来传达原语的含义。因此, 单就对原语句式的忠实程度来说, 顾译显然更加形象生动, 更能传达原作风格。
(四) 评价两篇译文的总体质量
首先, 从译者的角度出发, 彼得·纽马克认为:“翻译标准必须能够衡量某种翻译方法是否正确, 是否最大限度地重现了原文的意义。”[2]他的标准是:准确 (accurate即内容准确, 事实准确, 风格准确) 和简洁 (economical) 。就两篇译文来看, 两位译者对于原文内容与译文语言形式辩证关系的处理是得当的, 原文中的“恒定内容”即重要的“常量因素”都得到准确的再现。
其次, 《弟子规》作为信息性、劝服性文本, 顾译和郭译都能做到充分再现原语作者的意图, 自然简洁, 通俗易懂。笔者认为, 顾译文, 抓住了原作的特点, 使原作内容与形式形成了一个辩证的有机整体;郭译则更多地重新组织句法, 运用符合译语习惯的更常见的搭配和词汇, 使译文更加流畅地道, 简明易懂。
(五) 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价值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为了古为今用, 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从认知到认可, 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深入和扩大。作为《弟子规》核心思想的“孝悌”, 一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孝道, 学习孝道, 实践孝道,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3]因此, 研究《弟子规》译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意义重大, 《弟子规》的翻译是必要的更是重要的。
四、结语
翻译批评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译文质量, 彼得·纽马克的评价标准可以概括为:上乘的译文就是译文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意图, 恰如其分地把握了内容与语言形式的辩证关系。[8]本着这一评价标准, 顾丹柯先生和郭著章先生的译文都能忠实再现原作的意图, 传达原作寓于字里行间的意义, 体现译文语用准确性比所指准确性更重要的特征。正如按照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渊冲先生所说:“丹柯先生的译文英文流畅、通顺, 表达准确、到位, 充分体现了原文的音韵美, 读来朗朗上口, 确实达到了‘音美’;从意义上说, 他的译作注意遣词造句, 语言规范, 很好地传递了原作的内容, ‘意美’也做到了。”[9]
参考文献
[1]Peter Newmark.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许均.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3]钟茂森.钟博士讲解弟子规[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刘金龙.文本类型、翻译策略与应用翻译研究——以旅游宣传资料英译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 2007, VOL30 (4) .
[5]顾丹柯.孝经.二十四孝.弟子规[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10.
[6]郭著章.汉英对照蒙学精品 (第一分册)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7]李逸安.中华经典藏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 2009.
[8]刘树森.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简析[J].中国翻译, 1992 (2) .
关键词:弟子规;必要性;实践活动;学生;家长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95-01
大部分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适应阶段是一段坎坷的路程。为什么?在刚进入小学的适应期间,最常听到老师讲的孩子的问题是什么?也许做父母的最常从老师那里听到的反馈就是孩子不遵守纪律,不能安静地聆听老师和同学讲话,自己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管是否影响别人,这类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其实这是缺失对孩子规矩习惯的培养而造成的后果。问题不在孩子,而在于我们没有看到要为下一个阶段做的准备工作到底是什么。让学生学习《弟子规》,并且学以致用,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崇高的道德品质的必要手段。《弟子规》篇幅不长1080个字,360句,113件事,非常适合我们开展实践活动课。实践证明,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特别管用,特别灵,放之四海而皆准;能治家庭、学校、社会各种“疑难杂症”。小学生如何学习《弟子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什么?实践就是做。下文阐述弟子规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的应用,形成学生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首先,背诵。 《弟子规》内容虽然不多,但是必须记牢,记不住就不能践行。首先将《弟子规》分8个段落来记,每个段落用7天的时间背。其次,每天自习班主任老师按值日组分别检查背的情况,不让一个学生偷懒;第三各科老师留家庭作业时一定要增加一项实践作业,并留出完成实践作业的时间,通知所有的家长和自己的孩子背《弟子规》;第四,全体教师必须背,并且比学生早背过,各年级组长老师检查,并互相交流背的体会。第五,考试。分口试和笔试。第六,让家长间接参加答题,每天出一道笔试题,学生必答,家长可以帮孩子答题,其实就是让家长答,因为出的题有难度。比如:“父母有过失,当子女的应劝说改过向善。态度一定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应做到和颜悦色地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每日一考,夯实记忆。
其次,理解《弟子规》所讲。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识字量少,理解能力差,那么如何更好地让他们学好《弟子规》,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学以致用,成为一年级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学生和老师在初学《弟子规》时不是很积极的,有点被动的学习,不情愿的学习。可是,学着学着就有了转机,逐渐地产生了兴趣。一方面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由父母带动孩子学习《弟子规》,理解其中意义。学校下发的家长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成绩和做人,您更看重哪一项?出乎意料的是,95%的家长都选择做人。可以说,如今家长的成才观、人才观有了普遍意义的转变。做人比成绩更重要,成为了当代年轻家长的共识。另一方面老师讲解《弟子规》,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道理。在课堂上,发现儿童经过5-15分钟的诵读后,情绪明显稳定下来。几个班级在经过四个星期的诵读训练后,老师们皆反映学生的吸收能力增强了,上课更能集中注意力,他们叫起来也变得轻松了;班级的秩序一天比一天有进步;老师不在的时候,也懂得自我约束,自制力也有进步了,有的家长也反映,孩子不只是语文成绩进步了,数学和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提高了,在家里也听话、孝顺了。
最后,力行《弟子规。《弟子规》重在落实,必须学一句做一句。我们怎样力行的呢?世上有孔母才有孔子,有孟母才有孟子,有岳母才有岳飞,家长也应学做孔母、孟母、岳母,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道德品行教育最好的教材。
《弟子规》为什么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全面展开?《弟子规》是孔孟文化的精华,里面含藏着人类的智慧,二千五百多年的验证,它是无价之宝,今人无需验证,只管拿来用就可以了,通篇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一个“孝”字。它融诵读与识字、为学与为人于一体,教导人们诵读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它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待人处事的道理与具体方法。我们仰慕圣贤,渴望拥有近乎超凡脱俗的智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追求幸福美满的人生,渴望圣贤文化的启迪与熏陶,行有不得,反求自己;我们追求心灵的清净与平等,渴望心灵无形的提升,纯净纯善,心平气和。《弟子规》是法宝,含有正能量,不仅仅是小学生要认真学习,我们老师也需要认真研悟,和学生一起进步。
总之,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离不开在各种语言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下的氛围,尤其是在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综合模式中,让学生从《弟子规》的德育修养中得到更多的知识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些与整个教学是分不开的。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可以说万事不顺因不孝,综合实践活动课只要含孝的成分多,实施起来就一定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 李进国,管建宏.落实知行合一 打造成长平台[J].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3(Z1)
[2] 冮小姜.践行《弟子规》,探索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小学生知行合一行为习惯的养成[J]. 学苑教育. 2014(18)
《弟子规》三字一句,易学易记,更重要的是,它中间的许多准则可以和相关文史知识、成语典故结合起来学习,这也正是《弟子规》人文气息浓厚的重要原因。
【白话解说】
《弟子规》是古圣先贤教导人们的道德规范。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其次是做人做事要严谨且诚信。爱护天下众人,并且多亲近有仁德的君子。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才能学习各种文学方面的学问。
【参考故事】
道德始祖———舜帝
舜是中国古代的五帝(注)之一,姓姚,名重华,号虞氏,史称虞舜。
舜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双目失明的父亲瞽瞍(g□ s□u,ㄍㄨˇ ㄙㄡˇ)又娶了妻子,生下弟弟象。舜的父亲是个顽固不讲理的人,加上后母个性粗暴凶狠,弟弟蛮横无理,后母和象因为得到瞽瞍的宠爱,三个人都讨厌前妻生下的舜,经常想杀死他。
有一次瞽瞍叫舜修理米仓,等舜爬上仓顶,瞽瞍就放火烧米仓,舜拿著两个斗笠像小鸟一样降落下来,没能害死他。后来瞽瞍又叫舜去挖井,当舜深入井中时,瞽瞍和象合力用土填井,没想到舜很聪明,挖井时就预先从旁边挖了通道,逃了出来。象像本以为这次万无一失了,就霸占了舜的家产,看到舜回家来,大家吓了一大跳。但宽宏大量的舜还是以德报怨,日后依然孝敬父母,爱护弟弟。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舜二十岁就以孝闻名天下,三十岁时尧帝访求贤才,四方群臣都推荐舜,尧帝因此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并让九个儿子和舜相处,以观察舜的品德。因为舜以德服人,娥皇、女英受到舜的德行感化,也不敢因身份尊贵就态度骄慢,待人都非常谦逊恭敬。尧帝的九个儿子在舜的`耳濡目染下,也变得更加仁厚谨慎。
舜到历山耕种,那里的人受到舜的影响,变得心胸宽大,让出田界。
舜到雷泽捕鱼,雷泽的人争相让出住所。舜到黄河边做陶器,那边出产的陶器变得非常精细。大家都喜欢和舜在一起,所以他住的地方,一年就聚成村落,二年形成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经过考察,尧帝对舜很满意,将帝位传给了舜。
舜帝特别注重道德教育,他宣扬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推动人伦道德,开创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先河,成为历代中国人遵循的典范。
几千年来,舜文化以德为先的传统,经由孔子儒家文化传承下来,教化了一代代的中国人。
附注:三皇五帝,:远古时候的伏羲,神农,黄帝,号称三皇,是中国最早的三位皇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号称五帝。古文献记载,黄帝为三皇之一,也是五帝之首。
【白话解说】
父母有事叫唤时,我们要马上回答,不可拖延;父母吩咐做事,我们应立刻行动,不可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必须恭敬聆听,牢记在心;父母指责纠正我们的过错,我们必须顺从接受,坦承错误,不可顶嘴争辩,掩饰过错。
【参考故事】
周拔忤逆父母 堕落成驴
周拔是明代浙江省平阳县人,从小就是个小神童,读书能过目不忘,七岁就会吟诗作文。到十六岁,他的诗文更是名噪一时,被称为「平阳才子」。他因为得到大家的称赞,父母的宠爱,越来越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他的父母、兄弟和邻居经常忍受他暴躁的脾气。
有一年,周拔要进京赶考,父母为了他的旅费东借西凑,还请裁缝帮他裁制新衣。但不知足的周拔嫌旅费太少,嫌衣服太宽、裤子太长、帽子式样老旧、鞋子颜色太深。父母的苦心反而招来他满腹的抱怨,父亲忍不住教训他:「儿啊!你不要嫌这嫌那了,要知道父母为了你这次考试,帮你准备旅费,缝制新衣,已经伤透脑筋,弄得头发都白了,你还这样不知满足,我也想不出办法了。」周拔没有被父亲的话感动,反而大声咆哮:「我是天上的文昌星下凡,是一个大贵子,你这个草包一样的土老儿,有资格当我父亲吗?我才不是你生的,你没资格做我父亲。」他父亲被气得当场晕倒。
当天夜里,周拔被抓到地府(阴间的官府),阎罗王对他说:「你平时忤逆父母,虽有人的躯壳,却是畜生心肠,心田里的畜生种子结果了,你就将失去人身,堕落成畜生。」
周拔辩解:「我对父母只是据理直言,怎麼算忤逆不孝?而且我是绝顶聪明的才子,怎麼可能变成愚蠢的畜生?你的话不能使我信服。」
阎王和善的解释:「你这辈子聪明,是因为前生有善行。但是你今生任性狂妄、骄慢无礼、暴躁、忤逆等恶行,养成畜生的种子,上辈子的善良种子已被摧毁殆尽。你狂妄到目空一切,你的报应就该堕落为驴,被人遮盖双目(注),推磨受鞭。」
周拔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自知恶报难逃,惊惶而醒。那天就得了急病,开口困难,牙关紧闭,喉咙发出驴子叫声,名医也无法诊断是什麼病,不到两天,周拔就在驴鸣声中死了。(取材自清代《暗室灯》)
注:驴子推磨时,如果看到磨上的食物,会使它想吃而停下来,不肯推磨了,所以要罩住驴的双眼。
【白话解说】
冬天要为父母温席,夏天要为父母凉席;早晨要向父母问安,晚上要帮父母弄好床被。
外出要禀告父母,回家要面告父母;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日常秩序不要任意改变。
【参考故事】
黄香搧枕温衾(注1)
黄香,东汉江夏人。九岁时母亲去世,对母亲的思念非常深切,乡人都说他是个孝子。
黄香做事勤快,不怕吃苦,一心一意侍奉父亲。夏天炎热,他用扇子搧凉父亲的枕头、席子。冬天寒冷,他用身体先温暖父亲的被褥。黄香十二岁时,太守刘护听闻他的孝行而召见他,送他「门下孝子」的匾额(注2),表扬他的难能可贵。
黄香年少时就已熟读经典,博学能文,他写的文章闻名京城,大家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取材《二十四孝》)
注1:搧(sh□n,ㄕㄢ),挥动扇子。衾(q□n,ㄑ|ㄣ),大被子。
注2:匾额,横写大字,高挂於园亭、大厅、书房上方的木板。
【白话解说】
事情虽然细小,不可不禀明父母就擅自作主;如果任性而为,有亏做人子女的本分。
物品虽然微小,不可私自藏起;如果占占为己有,会使父母亲感到羞愧、伤心。
【参考故事】
陶母还鱼责子
陶侃(k□n,ㄎㄢˇ),东晋名将,父亲早死,幼年家境贫寒,母亲湛(zh□n,ㄓㄢˋ)氏靠织布供他读书,而且很重视陶侃的品德修养。
陶侃年轻时在江西浔阳县当县吏,监管捕鱼之事。他派人送给母亲一罐腌(注)鱼乾,母亲将原罐退回,并写信责备他:「你当县府官吏,拿官家物品送我,以为我会高兴吗?这是在增添我的忧虑呀!」
之后陶侃所到之处,都以清廉尽责而受人称赞。后来为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
注:腌,用盐浸泡食物,避免腐坏。
【白话解说】
父母亲有了过错,要好好规劝使他们改正,自己要和颜悦色,声音柔和;父母不听劝告,要等到他们高兴时再规劝,还不行就哭泣哀求,就算被打也毫无怨言。
【参考故事】
秀贞劝母救妹
明朝时,杨秀贞的母亲一连生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生第四个又是女儿,母亲气极了,要把女婴淹死。当时杨秀贞十三岁,急忙抱起妹妹,向母亲下跪哀求:「母亲为了要儿子就杀女儿,越得不到儿子啊!如果烦恼以后的嫁妆,就把我的陪嫁给这个妹妹吧!」
祖母骂她不懂事,秀贞又跪著禀告祖母:「祖母天天念佛,现在却见死不救,念佛有何用呢?」祖母也被感动而明白了,於是留养女婴。两年后,秀贞母亲果真生了一个儿子。
在家要孝顺父母
fùmǔhū yìngwùhuǎn fùmǔmìng xíngwùlǎn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When my parents call me, I will answer them right away. When they ask me to do something, I will do it quickly.
当父母在呼唤我,我要马上回答他们。父母命令我做的事,我要赶快去做。
fùmǔjiào xūjìngtīng fùmǔzé xūshùnchéng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When my parents instruct me, I will listen respectfully. When my parents reproach me, I will obey and accept their scolding. I will try hard to change and improve myself, to start anew.
对父母的教诲,我要恭敬的倾听。对父母的指责,我要顺从承受,并且还要努力的去改过自新。
dōngzéwēn xiàzéqìng chénzéxǐng hūnzédìng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In the winter, I will keep my parents warm; in the summer, I will keep my parents cool. I will always greet my parents in the morning to show them that I care. At night I will always make sure my parents rest well.
冬天我要让父母的身体保持暖和,夏天能保持凉爽。每天早晨我要跟父母请安,表示我对父母的关怀,夜晚我要让父母睡的安稳。
chūbìgào fǎnbìmiàn jūyǒucháng yèwúbiàn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Before going out, I must tell my parents where I am going, for parents are always concerned about their children. After returning home, I must go and see my parents to let them know I am back, so they do not worry about me. I will maintain a permanent place to stay and lead a routine life. I will persist in whatever I do and will not change my aspirations at will.
出门前我应该先禀告父母,让他们知道我会去那里,因为父母时刻都在为子女们操心。回家后,我应该先拜见父母,让他们知道我已回来了,好让父母安心。居住的地方要固定,生活要有规律,做事要有恒心,不要随意更改自己的志向。
shìsuīxiǎo wùshànwéi gǒushànwéi zǐdàokuī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A matter might be trivial, but if it is wrong to do it or unfair to another person, I must not do it thinking it will bear little or no onsequence. If I do, I am not being a dutiful child because my parents would not want to see me doing things that are irrational or illegal.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如果不合情理,不要任意去做。如果做了,就是不孝,因为父母不会愿意见到子女做不合情、理、法的事情。
wùsuīxiǎo wùsīcáng gǒusīcáng qīnxīnshāng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Even though an object might be small, I will not keep it a secret from my parents. If I do, I will hurt my parents’ feelings.
东西虽小,不要私自收藏。如果私自收藏东西,父母知道后,一定会感到很伤心的。
For example, in Buddhism, it is considered breaking the precept of not stealing if I borrow a piece of paper or take someone’s pen without permission. It is considered breaking the precept of not killing if I kill an ant or mosquito. If I lie or talk about someone behind his or her back, I have broken the precept of not lying, etc.
譬如在佛法,没有经过同意拿别人纸、笔犯盗戒,杀蚂蚁、蚊虫犯杀戒,说谎、两舌犯妄语戒等等。
qīnsuǒhào lìwèijù qīnsuǒwù jǐnwèiqù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If whatever pleases my parents is fair and reasonable, I will try my best to attain it for them.38 If something displeases my parents, if within reason I will cautiously keep it away from them.
父母合情、合理、合法的爱好,我要尽力为他们准备好。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有人、事、物令父母感到厌恶,我也要尽可能谨慎的为他们除去。
shēnyǒushāng yíqīnyōu déyǒushāng yíqīnxiū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When my body is hurt, my parents will be worried. If my virtues40 are compromised, my parents will feel ashamed.
如果我的身体受了伤,我的父母会担忧。如果我的德行不好,我的父母会因此而感到羞愧。
Parents will be saddened by the actions of a child who behaves secretively. If he/she behaves in such a way when he/she is still young, then he/she will probably twist the law, obtain bribes, and be a curse to his/her country and his/her people when he/she grows up.
父母感到悲伤,因为孩子从小就会私藏东西,将来长大后,可能就会做贪赃枉法、祸国殃民的事。
qīnàiwǒ xiàohénán qīnzēngwǒ xiàofāngxián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When I have loving parent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be dutiful to them. But if I can be dutiful to parents who hate me, only then will I meet the standards of the saints and sages for being a dutiful child.
如我的父母亲爱我,孝顺父母并不困难。但是如我的父母憎厌我,我还是能一样的孝敬他们,那才符合圣贤人行孝的标准。
If what pleases my parents is illegitimate or unreasonable, I should tactfully dissuade my parents, and tell them the reasons that they should not have it. 不合情、理、法的爱好,要婉转的劝导父母。 (卷)
I should lead my parents to proper view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ings. 要诱导父母走向正知正见。
Virtues are standards and principles of one’s conduct. In China a man’s conduct is ruled by “Wu Chang” (五常) and “Ba De” (八德) . Wu Chang are the five moral principles: kindheartedness (仁), duties and obligations (义), proper etiquette (礼), wisdom (智), and trustworthiness (信). Ba De are the eight virtues: duty to parents (孝), respect for elders (悌), loyalty (忠), credibility (信), proper etiquette (礼), duties and obligations (义), a sense of honor (廉), and a sense of shame (耻).“德”是人的.道德修养。德有五常八德。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qīnyǒuguò jiànshǐgēng yíwúsè róuwúshēng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When my parents do wrong, I will urge them to change. I will do it with a kind facial expression and a warm gentle voice.
父母有过失,要力劝他们更改。劝他们的时候,我们的表情要委婉,声音要柔和。
jiànbúrù yuèfùjiàn hàoqìsuí tàwúyuàn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If they do not accept my advice, I will wait until they are in a happier mood before I attempt to dissuade them again, followed by crying, if necessary, to make them understand. If they end up whipping me I will not hold a grudge against them.
如父母不接受我们的劝告,我们可以等父母心情好一点的时候,再次的劝他们。如果父母还是不肯接受,我们可以接着用哭泣的方式使父母觉悟。即使因此被父母鞭打,我们心里也绝不会起怨恨的心。
In ancient China, when a child did not obey the parents, the parents were allowed to discipline the child. If a child refused to be disciplined, the parents had the right to ask the authorities to have the child executed. 中国的古法,如孩子不听管教,父母有权惩罚他们,如果非常不听话,有权要求官府把孩子处死。
qīnyǒují yàoxiāncháng zhòuyèshì bùlíchuáng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When my parents are ill, I will taste the medicine first before giving it to them.I will take care of them night and day and stay by their bedside.
父母亲生病了,所喝的汤药,我们自己要先尝过。我们早晚都要在父母的床旁细心的服侍他们。
sāngsānnián chángbēiyè jūchùbiàn jiǔròujué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During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mourning after my parents have passed away, I will remember them with gratitude and feel sad often for not being able to repay them for their kindness in raising me. During this period I will arrange my home to reflect my grief and sorrow. I will also avoid festivities and indulgence in food and alcoholic drinks.
替父母守丧的三年期间,我们应该要常惦记着父母养育之恩未报而感到悲伤哽咽。在这段期间内,家里的布置应该有哀泣的气氛。我们应该要避免去游乐场所、参加喜庆典礼或者是大吃大喝。
Chinese people take herbal medicine prescribed by Chinese doctors. Herbs are boiled with water to make a liquid medicine. Before giving such medicine to one’s parents, a child should first taste it to ensure it is not too hot or too bitter. 古时候的中国用草药治病。把医生开的药方加水煮成药汤。子女要先替父母试尝药的温度与苦味,调理好后才端去给父母喝。
sāngjìnlǐ jìjìnchéng shìsǐzhě rúshìshēng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I will observe proper etiquette43 in arranging my parents’ funerals. I will hold the memorial ceremony and commemorate my parents’ anniversaries with utmost sincerity. I will serve my departed parents as if they were still alive.
其实对我们来说有没有感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是否有一颗感恩之心。有恩有爱,是人类生活中最灿烂,最绚丽的文明之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人类广为传诵的美德,感恩是人之常情,事之长理。懂得感恩也是做人的基本行为表现,不会感恩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人类神圣情感的亵渎。
《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意思是说: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享受凉爽,早晨起床后,一定要看望父母亲,向父母请安,傍晚回来了也要向父母亲问安。《弟子规》还讲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父母呼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应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导我们时,应恭敬而听不可随意去做。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我们都说要感恩父母,但我们用什么去感恩呢,只能用孝。孝,这个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文明需要我们继续的传承下去,小孝可以治家,中孝可以治企,大孝可以治国。孝,这个字是老人的老字去掉了下面匕首的匕,换成了子女的子,他在告诉我们,只有子女为老人的生活撑起一片天空,老人的生活才能得到幸福。
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独生子女,总是被护着、宠着、溺爱着,有些孩子便逐渐忘了“孝”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对孩子体贴之微,千依百顺。左一声“爸爸”,右一声“妈妈”,让父母为了自己的一点小事奔波劳累。但是父母叫他帮忙买个东西,总是找借口推辞。“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有时,父母出于关心,多叮嘱几句,做错了事教育几句,孩子们就不厌其烦地说父母过于唠叨,有时还顶嘴、狡辩。现在,大多是父母对子女关爱有加,照顾的无微不至,可是,我们对父母的照料又有多少呢?
为了让学生对父母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结合《弟子规》中的内容动情的讲了《最无私的母爱》这个故事感染孩子。
故事是这样的:非洲有一种红蜘蛛,每只蜘蛛一年产一次卵,每次产下一百余粒,用黏黏的蛛丝严严实实地裹成一个卵包。母蜘蛛整日守护着卵包,等待着小蜘蛛的出生。大约一个月后,卵包裂开了一个小口,小蜘蛛一只只的爬了出来。
这些小东西一出生就要吃东西,蜘蛛妈妈立刻产下十几粒食物团,足够小蜘蛛吃三天的,三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就开始第一次蜕皮。 这时,母蜘蛛先用蛛线把小蜘蛛聚拢在一起,然后弄破自己的皮,爬到了小蜘蛛上面。闻到了血腥味,饥饿的小蜘蛛们骚动起来,争先恐后地爬到母蜘蛛自上。,一会儿母亲的身体就被儿女们爬满,每个儿女都有一根尖锐的吸管,上百根吸管刺穿母亲的表皮,捅到母亲的肉体里。母亲一动不动,任凭自己的`儿女们吮吸着自己体内的汁液,一次又一闪地把它们喂饱。四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而母蜘蛛已经被吃光了。 母蜘蛛不但用自己的身体喂饱了儿女,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汁液唤醒了儿女们的捕猎天性,心甘情愿地充当了儿女们的第一个猎物。因为母蜘蛛知道,只有这样,小蜘蛛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自生存下去。 听完故事,教室里安静极了,孩子们都为之动容了,因为孩子们知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育我们长大,没有父母便没有我们,当我们嬉戏于课堂之上,玩耍于操场,我们的父母却正为我们能拥有优越的生活而不辞辛苦地奔波着。
作为小学生,能给予父母的并不多,做到“感恩”应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哪怕是为父母端一杯水,递一双拖鞋,用平实的话语和实际行动表达发自内心的感激: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了世间的亲情和幸福;感谢师长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尝到了工作的快乐;感谢同事们真切的关怀和帮助;感谢社会上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诠释感恩的真谛。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让我们学会感恩,享受感恩,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真情,充满温馨。
【弟子规翻译及故事】推荐阅读:
庄子故事两则原文及翻译10-17
英语励志故事带翻译07-13
除夜翻译及赏析06-11
英文摘要及翻译06-25
秋兴原文及翻译09-14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06-18
徐文长传原文及翻译07-06
名言警句古诗及翻译07-16
《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07-25
《庄子·天地》原文及翻译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