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背景下高一数学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江苏省新出台了高中减负政策并已经实施,当前的数学高考难度并未明显降低,教学内容并没有明显的删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进行更有效的数学教学,尤其是对于刚进高中的高一学生而言,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学习模式,这是摆在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问题.为此结合自己几年来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提出一些思考和想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オ
一、学情分析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内容多,概念较为抽象,数学符号多,不易理解掌握,同时涉及许多思想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学生往往不能很快适应.同时,学生来自各个学校,学校之间的差异性也导致了学生的基础有高有低,参差不齐,所以必然会带来两极分化的现象,在高一显得尤为明显,有少数学生会出现上课听不懂的现象,而大多数学生则是听得懂,不会做.多数学生习惯了初中的被动学习模式,主动学习的习惯差,离开了老师就不知道该怎么学了,尤其是现在双休制度下,一些学生反而觉得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锻炼,而初高中的知识点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脱节,这些都导致了高一新生在理科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上的不适应,而这种不适应也会带来学生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往往觉得高中的数学太难,老师讲得题目太深,作业太难做,从而对数学丧失兴趣,不愿去学,恶性循环,越学越糟,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极低分的现象.
二、减负背景下高一数学的教学探索
1.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中三年的教学打好基础
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初中已有的知识结构,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差异,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后对高中数学的理解认识,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等.高中教学是在初中原有的知识体系下的延伸和扩展,高中的教学离不开初中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什么是会的,什么还没有接触过,高中的知识点在哪些地方与初中有联系,这样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其次,学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在原有的知识体系、技能方法上必然会产生一些差异性,教学过程中是面向大多数人,同时也要照顾到少数基础较低的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做好个别的辅导工作,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难度和要求,尽量避免过早地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高一学生对于数学普遍的反应都是难,这都是很正常的,大量的新知识的补充,全新的思想方法,更为复杂的运算要求,这些往往让一些基础一般的学生无法适应.对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高中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尽快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尤其是在减负的背景下,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如何调动其积极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减负背景下增效的保证
现在大多数学校普遍推行了学案制的教学方式,课上的例题、课后的作业都统一编写在学案上,因为有现成的题目,学生也忽略了以往的课堂笔记,或者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记笔记.首先要引导学生会记笔记,笔记是课堂知识的总结提炼,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总结、心得体会,是考试的复习指南,会记笔记就是会听课.记笔记不应该是简单地抄录,而是要有自己的体会感悟,要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
其次要改变做作业的习惯.从对班上数学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了解来看,普遍的做法都是一边看书本、笔记,一边做作业,不会做的题目只是简单地问一下其他同学,缺乏自己的深入思考,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同时对做错的题目没有订正的习惯,只是被动等待老师的讲解.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做作业的目的是查漏补缺,作业宁缺毋滥.对于当前的减负大环境下,减少了每周的晚自习和周六的补课,同时也减少了测验练习的机会.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养成作业考试化的习惯,自觉的限时限量完成,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作业,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计算能力、思维方式、书写习惯等),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的考试过程中以平常心去对待,做到考试作业化.第三要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复习是为了巩固知识,理顺知识结构,积累经验,提高能力.高中数学内容多,取消了平时的单元测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缺少认识和把握,培养其良好的复习习惯,合理利用双休日时间进行一周的复习回顾,消化吸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在新的形势下,寻找适合当前减负大环境的教学方式并积极地开展合理的,符合高一新生特点的有效课堂教学是关键
第一,控制数学教学的深度和进度
高中的知识起点就高,第一章的集合就涉及大量的符号,第二章的函数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很费劲,后面的三角函数又涉及大量的公式变换和应用,所以高一的教学任务还是很重要的.应注重基础,尤其是概念课的教学要透彻,强化基础知识,逐步提高能力.减负之后,本来课时就少了,来不及讲完全是正常的,应避免那种赶进度的现象.当然在强调基础的同时,也要避免过分降低难度.低起点,但是要高要求.把所有的难点都留到高三复习去讲显然也不合适.
第二,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现在各校普遍采用的教学顺序是一四五二三,即高一上学期讲必修1和4,下学期讲必修5和2,最后讲必修3及选修的课程.那么各个章节之间是否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呢?比如集合的包含关系、函数的定义域问题,都会涉及一些求解不等式问题,而这部分内容在必修5的不等式一章中才会出现,是否可以先介绍简单常用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解法.这并非是额外的补充,只不过是把后面的内容放到前面来上,因此不会影响教学进度,学生也会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第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理科教学本来就是方法的教学,尤其是高中数学,蕴含了大量的思想方法,例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整体代换、化归转换、反证法、数学归纳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思想以及大量的运算技巧等.这些东西对高一的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同时这些思想又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之中的,掌握思想方法比机械地记住几个公式、几个题的解法更为重要.教学中要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其用这些思想来解决问题.
第四,合理安排课后练习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在当前的减负背景下,合理选择作业,充分利用作业,让学生能得到巩固和提高.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要进行作业的分层,有基础题,有常规题,有思考题,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认真完成.要避免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所以作业还要具有督促复习的功能,适时地布置一些前面的内容,经常性地回顾一下,同时还要及时地点评.
一、引导并培养积极的高中英语学习心态
态度决定一切。由于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在深度、难度等方面的不同,高一新生一开始学习会感到很不适应,甚至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对于学生们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通过作业等手段及时了解沟通并让他们正确认识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学会探究和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用踏实的行动和坚定的毅力,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接受挑战,勇敢地克服英语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二、监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问起初中英语的学习,很多学生都说是依靠做大量的习题,或是靠最后一年的突击才取得好成绩。由此可知,他们在初中的英语学习中存在一些不良习惯。然而,要想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仅靠做题目和突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摒弃以往不好的甚至是错误的学习习惯,代之以良好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养成调动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尤其是在早读时,一定要做到口到、手到、心到。其次,要积极抽取课外零碎时间最大限度地记、背词汇和句型。最后,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纠错。
提出相应的要求后,老师应该及时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强化他们习惯的养成,如早读时鼓励放声朗读,注意力集中,不开小差;上课抽查词汇句型掌握情况;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复习整理笔记及纠错;让学生讲解相应的语言现象和规律,等等。俗话说:“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不容易改变。”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英语学习肯定就会大大受益。
三、引导他们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制订相应的计划
现在的学生由于受到各方面影响,往往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那是因为他们意识不到为什么而学习,缺少目标性,因此,让他们意识到学英语的目的和目标就显得格外必要。目标可以是短期和长期的。小到每天零碎时间一定要记五个词汇、每天的早读必须完全按要求完成、每单元的词汇和句型必须在三天后完全掌握,等等。也可以给自己制定相对较长的目标,如本学期要把英语成绩提高到110分,一年后要完全学会英语自主学习,三年后要实现英语再上一个新台阶,等等。不过,所有的目标必须有联系,自成一个系统,循序渐进,互不矛盾。
四、改变教学方法和方式
初高中在英语学习方法上需要有很大的改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应有相应的转变。如在词汇教学方面,我们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先解决燃眉之急,整理缺口单词,让学生强化记忆,从而迅速补足单词储备。为了检查其初中的词汇掌握情况,高一开始时可以进行年级统一的词汇竞赛。另一方面是从学习单词的技能引导入手,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归纳总结出单词的拼读规则,帮助学生找到识记单词的捷径。此外,高考中词汇量不断增加,要求学生的阅读面必须扩大。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加大英语阅读量,在语篇中学习词语的真正意义。大量的阅读有助于提高词语的复现率,从而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帮助同学们扩大词汇量,深化对常用词汇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五、掌握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使用
人教版新教材的特点是理念新、内容新、形式新,操作起来可以顺理成章地进行“任务型”教学,最大的特点还是“考虑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学”。但由于每个学校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差异,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需要,灵活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删减难度较大的内容,主要是Listening、Speaking,以及练习册中的project,等等。例如:
(1) Listening and Speaking鉴于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大部分根本无法开展。于是,我们可以选用一些听力材料或者英语歌曲代替,以此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另外,关于写作,因为每个单元写作任务比较多,只能是筛选着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常见的句型背诵及课文精彩段落背诵。
(3)调整教学顺序。每个单元的教学我们一般需要7个课时,通常是:Warming up&Reading;Language points;Grammar;Using language&Writing;exercises。
(4)当然结合课文和练习册,我们也可做些相应调整,比如可以结合Pre-reading和练习册中的Speaking上一堂听说课,可以结合Using language和练习册中的Reading task上一堂泛读课,等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减负;课改;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喊着减轻学生负担的口号,新课程的改革逐步推进。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仍是课堂教学,教师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传输出去,使得学生都能够吸收理解,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数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者的教学理解不够深入,教课严谨度不高
高中的数学教学是需要教师来做引导人的,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学以致用。许多老师只是一味地教学,注重最后的结果,而不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得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囫囵吞枣,在无形中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对简单的基础题目讲解很少,主要钻研难点,这样不仅浪费了上课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教师对课程的目标设立单一,考核标准不合理
应试教育的最大特点——成绩是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种标准完全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磨掉了,只注重学习成绩,单纯为了学习成绩而学习。这样就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查,不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更阻碍全面式人才的培养。
3.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跟上新教材的改变和更新的步伐
近年来的课改主要是体现在教材的变革上。由于新的教材更贴近现实生活,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无法达到教育目标,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4.课堂的教学方法死板,生搬硬套严重
新的课程教材要求教师能转变观念,建立起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课堂死气沉沉,这都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步伐。
二、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的途径
高中的数学教育主要是在课堂上实行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堂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熟悉和理解,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制订出教学板书或者课件;对有可能出现的难点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好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对课件进行完善,保证内容的质量,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时将代数和几何进行穿插讲解,灵活运用知识的转换。
2.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原动力。将看起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灵活生动,使知识的学习充满乐趣,这样可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兴趣。
(1)提高课程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对每一章节的学习目的进行明确,进行良好的课程导入。
(2)教师自身增强学习,同时注重自身的个人魅力,利用精妙的语言、简洁有序的板书、熟练的解题技巧和敏捷的思维等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调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教学效果会更好。
(3)经常进行课堂提问。不能只是教师自己一个人自问自答,给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然后对答案进行引导,逐步感受到学生对课程的想法,是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多多开展数学的相关活动,并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精选题目,对题目做深入浅出的解析,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逐步深入,减负势在必行。在高中课堂的教学中,如何及时完整地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并最大循度地让学生吸收,这是在新课改时期广大的高中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只有努力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燕菲.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实施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08.
[2]苏锦培.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09(35).
[3]赵书香.新课程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4).
[4]黄文辉.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J].高校招生:理论研究,2010(3).
【摘 要】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教学中,是优化教学导入环节、优化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优化教学结尾环节。
【关键词】减负增效;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最优举措。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既减负又增效,还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怀着愉快、轻松的心情学语文,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获得满足的体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展示空间。其强大的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消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语文课堂的信息容量,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做到“减负增效”呢?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的导入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开头的几分钟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学生往往在上课之前有疑惑心理,不知道老师本节课要讲什么。有的学生经过了预习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新鲜度下降,注意力松懈。同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课堂信息容量大大增加,我们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而教学的导入环节如一部大戏的序幕,如一只乐曲的前奏,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导入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如放映影视资料,录音歌曲、图片展示等,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还可集中学生注意力,观察力,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讲九年级上册课文《杨修之死》时,在悲壮苍劲的《三国演义》主题曲中,播出了一段《三国演义》精彩的影视资料,并展示了一幅漫画,画中人物双膝跪仰天大呼,“主公缘何杀我”……
学生们在播放乐曲时竟也小声的跟着唱了起来,当播放影视资料和展示漫画时,学生们睁大眼睛聚精会神。我笑了,因为我的目的达到了。这些,如果让我们去单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由于其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
二、创造优场景氛围,化教学内容
一节好的语文课,必须是重点难点突出,针对重难点,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恰当取舍、选择典型,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这种特质,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八年级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其重点在于:①领悟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②树立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的观念,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感性。难点在于:对英法联军侵华战争背景的了解。
为突出重点、难点,在此环节我做了这样的课件:
(1)创造场景氛围:为学生播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剪片;火烧圆明园的影视资料片段。让学生了解英法联军侵华背景,并提出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英法联军会侵华?
②为什么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③怎样才能振兴中华?
(2)简介作者――雨果。题目解读。
(3)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特效效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火烧圆明园影视资料为背景并配乐曲)。
(4)展播世界文化遗产,介绍毁坏的原因。
由于多媒体的运用,有效的将行、声、色集于一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形象的展现出来。通过资料的展示和教师的讲解,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优化教学的结尾环节,感受语文之美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多媒体教学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再次投入到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环境,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引入审美轨道产生强烈的审美共振。
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好的开头先声夺人,妙的结尾耐人寻味;语断而思不尽,言尽而意无穷。
如在讲授七年级课文《童趣》一课,在即将结束时,我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罗大佑的《童年》这首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动感画面和童趣十足的歌词及欢快的乐曲感染下,同学们禁不住的齐声歌唱。在歌声之中,对童年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使学生更加珍惜童年、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同学们情绪高涨,憧憬着明天,憧憬着未来,从而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总之,优化语文作业设计,转变过去那种机械、枯燥、重复的作业形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本学期语文课题组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教学实践,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具体分析,共同探究,大胆取舍,积极开展校内公开课、听说课和评课活动。9月20日,对刚调进我校的李向峰老师的汇报课进行了听评研讨。10月22日至24日,组织全体教师奔赴省常中中学参加了高中语文教学课题研讨会活动,并认真听取了教研员老师的报告。12月5日,邀请县教研员老师莅临我校指导课题结题阶段的工作,施晓庆上了一节综合性学习示范课,得到了专家的肯定。12月21日至12月23日,高三老师参加了省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研讨。
二、努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全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每位教师经过虚心学习,勤奋钻研,每个人都建立了博客,建成了文化中学语文教师网博客圈。大家或把各自的教研文稿发表在博客圈上,或把综合性学习相关的课题资源转载过来,便于相互学习交流。
三、抓好常规教学检查。
为了把常规检查落实到实处,本学期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年级三个备课组为单位,每月由教务处检查并反馈教师常规工作。对于常规工作中部分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本人沟通,要求其纠正并改进。这样的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四、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课题实验,健全课题档案资料
组织学生开展了综合性学习,开展了辩论赛,开展了“走进名著”、“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岁月如歌—难忘的初中生活”等综合性学习。老师的论文,获奖等这些课题实验资料全部整理成册并归档。
有效性教学已经是一个被教学界探究了很多年的话题,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依然有很多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等待被挖掘出来.在笔者看来,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之下,探究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主要有这样几个目的: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加强教师教学的自信心.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一些新认识进行有关的方法论述.一、将“生本”理念贯彻到教学中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和获得高效率的最关键性因素,而且,学生也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唯一对象.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要想获得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就一定要注意树立起“生本”这一基本理念并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将“生本”理念贯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继而推进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深度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本”理念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牢固意识,而教师这一意识的树立必然可以更好地使得教师主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的一种情形也将有效地促进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实现.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将“生本”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继而在学生的这种主体性地位凸显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一种主体性、主人翁的意识之下,更加自觉而主动地投入相关的学习,也必然会鼓励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进入到学习之中.这样的方式将为有效性的高中数学教学奠定坚实的学生的基础.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人物,同时学生的学习状况也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发展.而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自信心还不够.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得以有效实现的一个标准就是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加强,而构建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实现有效性教学的一大重要步骤.所以,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有效性教学与自信心之间的相互促进和不断发展.而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之中缺乏自信心主要是在遇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的应用”等内容时学生立时就对这些内容慌了手脚,更别谈自信心了.所以,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并且在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综合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入手,逐步地实现学生的能力提升.此外,在整个的高中数学学习阶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将自己对某些例题的另类解答思路进行展示,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讲述进行以“鼓励、肯定”为主的评价.继而在教师的这一评价之下,笔者相信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获得学习的自信心,也必然会获得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三、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很强的学科,但是同时这门学科的很多重难问题的解决都是建立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上的.所以,在高中数学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并且在扎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实现“以不变应万变”.毕竟任何一个复杂的问题和综合性的题目的运用将其进行分割、解装、细部划分之后,就会发现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运用都是基于最为基础的数学知识而进行的,要么是概念、要么是公式或者就是最基本的定理.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并且要加强基础知识之间的连贯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各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起来,继而在扎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为学生解决复杂而综合的数学问题做好充分准备,也为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的实现奠定扎实的基础.四、预留时间开展课后总结
一、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获得轻松的课堂学习体验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有一点智力上的负担是需要的.然而, 只有保证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学习生活愉快、轻松、舒服, 才能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热爱学习.因此, 在减负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师应围绕新课程改革理念及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参与说课、课件制作、案例评析、论文撰写、课题研讨等活动, 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建设,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促进学生获得轻松的课堂学习体验, 减轻学生课堂学习负担.
1. 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觉乏味, 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 从而造成学习上的精神压力负担.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致力于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 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课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参与和学习, 追求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如开展情境式教学, 把问题与情境紧密联系起来, 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可以沟通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 既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减轻学习负担.又如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通过设计、安排与实践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此外, 还可开展课堂合作学习式教学, 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利于他们建立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 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 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 减轻学习负担.
2.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避免“满堂灌”
小学阶段, 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成熟, 知识吸收内化能力较差, 过于丰富和紧凑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因素.原清华附中校长、国家课程改革专家胡新懿教授说:“满堂灌”的课是最糟糕的课, 最易导致学生产生“离教现象”, 即课内知识吸收不了, 课外作业完成不了, 进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因此, 减负教学背景下, 教师应根据学科教学重点及学生能力的综合分析, 摒弃“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删除超过学生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 一方面减轻学习难度系数, 另一方面减少学习内容, 从质和量方面减少学生学习负担.
3.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解决传统课堂存在的教与学“两张皮”导致的学习效率低且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 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 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提高自学能力, 减轻学习负担.因此, 实践教学中, 教师应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适时引导、适时启发, 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方法, 从解题思路、方法等方面受到启发, 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 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理清, 找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点, 进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
二、优化课后学习安排, 减轻学生课后学习压力负担
“加强预复习, 加强训练, 温故而知新”是许多教师长期持有的教学理念.因此, 在课堂教学后, 在新课开展之前, 对新旧知识有关联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强化练习是多数教师对学生课后学习内容所作出的安排.然而, 教师却忽略了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计划、过量的习题训练中并没有有效地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且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长期下来, 学生课后学习压力负担过重成为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拒学心理, 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因此, 优化课后学习安排, 减轻学生课后学习压力负担是减负背景下教师应把握的重要环节.
1. 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首先, 在课后作业量上, 遵循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 三四年级作业量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五六年级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的原则, 要求作业少而精, 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 杜绝题海战术、杜绝无效作业, 让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真正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其次, 在课后作业形式上, 除传统的写算作业外, 可安排制作时间表、制作小闹钟、超市调查、画乘法图形、制作统计表、家庭面积测量、家庭地砖的铺设、家庭开支等作为最基本的实践类作业, 并以扑克牌训练、网络游戏代替传统的口算作业, 促使课后作业既兼顾了学科知识点的训练, 又使作业完成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情趣盎然.最后, 在课后作业布置上, 探索弹性作业, 即把作业设计成A, B, C三种阶梯性形式, 供学生分层选择.即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择A层次作业, 中等能力的学生选择B层次作业, 而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强的可选择难度较大的C层次作业, 从而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到快乐.
2. 合理安排课后预复习任务
在“应试教育”思维下, 大量编写预复习资料, 任意增加学生课前课后后预复习任务, 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 不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其造成的沉重的学习负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 实践教学中, 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前课后预复习任务, 在单元开展或结束前, 应该进行有效的预习指导和系统的归类复习训练.同时, 预复习应及时, 其间隔时间应该先短后长.另外, 在预复习任务设置中, 指导学生将要学和学过的知识按一定章节或单元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概括, 指导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抓住规律, 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 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结构, 使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愉快, 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优化课外活动开展,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素质教育理念下, 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课程安排、作业量,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减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实践教学中, 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组织与学科有关的专题讨论或探索性的活动, 组织各种类型的兴趣小组, 促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 减轻学生的负担.一方面,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加强课外合作学习, 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集体参与布置数学环境, 出版数学墙报, 制作数学教具, 组织数学游戏, 集体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等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活动,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同时, 也促进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 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热爱生活, 乐学爱学, 从而减轻学习负担.另一方面, 引导高年级学生深入社区、深入农村, 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家务劳动等体验活动, 参与各类数学科普教育活动, 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渴望和追求, 让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不再拥有压力.
参考文献
[1]王春晓.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减负的智慧[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01) .
[2]刘长福.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实施减负与提质[J].科学咨询, 2011 (29) .
[3]陈国辉.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减负的智慧[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11 (3) .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减负策略
笔者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吸取三所学校的成功经验,制定了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通过近一年的学习与实践,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教的转变和学生学的转变
1.教会学生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研究教法学法、要做好学情学况分析、要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遇见新问题、或难题要勇者无畏,敢于正面对待,不绕道而行.要想方设法,抓关键,寻求突破口,并不断培养自己攻坚克难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给学生提示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思考每一个式子,并且。用自己思考的方法解一下,最后结合全班人的方法总结出最简单的方法,并且将其类型归类。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的好不如学的好;会教不如会学,因此转变学法,至关重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的显性表现,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例如,你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也就是对导学案提前完成,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提前完成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对于数学课来说讲究的是方法越多越好(数学课讲究的是一题多解),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的动脑,大胆的思维,大胆地去展示与交流,进而使数学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乐趣
学生若是对数学有浓密的乐趣,就会发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和激发学生的乐趣。若是学生对数学发生了乐趣,他就会自动地学,效率将会获得很大的提高。在乐趣中学习数学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习算作一种兴奋的享受,从而发生积极自动的学习念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那么就在于你的导学案的设计是否新颖,是否接近生活,是否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三、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既导学案的拟定
1.教学内容的拟定
“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有,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2.教学对象拟定
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我在设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时,正巧西安世园会已经开幕,受条件限制,学生们没有机会去游玩,可是我在导学案中就可以设计世园会的相关话题,并且到课的时候告诉学生,你只要学好了这节课,暑假你的父母带你们去有游世园会的时候,在你购买东西时可以先请教父母他们携带了多钱,那么你能很快的计算出你们要买东西的数量,你们就可以很合理的买很多东西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对这节课的研究会很认真,小组讨论会非常激烈。
3.学生课堂的拟定
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总之,在学习了高校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和近一年的总结后,我深深的感到教师教学的方式要大大的改进,教师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心与学生沟通,用爱去和学生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只有真正关注了学生,关注了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更好,真正的心对心的走近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减负环境下如何打造初中高效数学课堂[J]. 教育界, 2013(28).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1.教学模式的概念的产生:
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正式的科学概念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1972年正式提出的。1972年他们合作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系统了各种教学模式。但教学模式的思想一直可以上溯到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人。“五段教学法”作为传统教学的经典模式,一直延袭至今。2.教学模式的概念的涵义:
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情境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策略及其相应的策略。
二、情景教学模式的概念 1.情境教学模式的涵义: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2.情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情境教学融合了我国古代“境界学说”中的“心物交融”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情绪,从而促使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体验客观情境。
(2)情境教学充分发挥大脑两半球的互补作用
情境教学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体验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为此,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调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力量。(3)情境教学充分运用人的直观认识原理
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的、有意创设的、优化了的,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有利于调动 情感,使学生加深对情境中的事物的感知与认识,从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积极而自学的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情境教学模式 1.新课程的理念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育终身学习的基础。
(2)构建报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基础。(4)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未知。(5)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学生奋发进取。
(6)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2.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而学习方式的改善最后的落脚点却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善。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特色,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3.新课程理念和优秀教学方式的传承
数学教学模式是许多优秀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的积累,也是在数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数学教学的目标设计的数学教学结构和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它是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和中介。一个数学教师,特别是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更需要掌握几种常用的数学教学模式。只有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之后,才能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类型、学生特点和教师的个人风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情境教学模式的类型:
1.问题情境:教师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产生内部矛盾冲突,学生单凭现有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于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开成一种教学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
2.故事情境:老师通过讲数学知识发现的故事、有关数学家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接受思想教育。
3.活动情境: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活动,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的兴趣,掌握数学的知识。
4.实验情境: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在实验的情境事提高分析和问题的能力。
5.竞争情境:教师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创设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的情境,让学生之间开展竞争,比准确、比速度、比技巧。
五、教学情景设计的基本要求
情景要具体明确,以一定的知识依托。情景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情景要有新意,要有启发性。
情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思维的发展特点。
六、教学情景设计的基本方法
1.通过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设置问题情境。
2.通过从前面结论进一步引出没有解决的问题,设置问题情境。
3.通过实验设置问题情境。当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学习新知识的预备知识,但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不容易发现时,通过具体实验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画图、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规律、提出猜想,然后通过逻辑谁得到定理和公式。4.从同一问题通过不同推理和运算,产生形式上不同的结果,设置问题情境。
七、导入的功能和方法 1.导入的功能:
(1)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2)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3)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建立知识之间相互联系,为学习新的内容作好准备。2.一般原则:(1)明确目的(2)短小精悍(3)别致新颖(4)因课制宜 3.方法:
远程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网络教学探究
在远程教育背景下,广播电视大学进行网络教学是必然趋势,并由此带来校园数字化、教材科学化、学生主体化以及教学形式多元化等新的变化.
作 者:徐平洲 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学院,浙江,长兴,313100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年,卷(期):29(3)分类号:G72关键词:远程教育 广播电视大学 网络教学 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态度;自主学习;求点拨
我们的日常生活跟语文是密切相关的,在语文的感染和熏陶下,人们的心灵会变得更加高雅。人的一生当中,在小学时期学习语文是以认知与识记作为主导的;而在初中时期则是以阅读和写作作为重点的。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这很好地说明了自主学习的重大意义。在减负的背景下,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时期,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学习方式等也不同于其他时期,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究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良好的学习态度是自主学习的关鍵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态度说明的是人们行为的一贯性,一般指人们对各种现象与事物所具有的一种习惯化的、有组织的与协调一致性的反应。它主要包括行为倾向、情感、认识这几个方面,其中,人的情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学习态度的不同,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小学时期,大部分的教师都在机械地为学生讲解技巧和知识,并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需要如何对待学习,学生在教学课堂上时刻受到教师异样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态度的影响,在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够有效地根据教师的指导去做,而仅仅是能够根据教师做的去做,也就是仅仅能够机械性地模仿。
在学生刚升入初中的时候,笔者发现有不少的学生在书写上不够规范,字迹潦草;在教学课堂上喜欢讲话,做一些小动作,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认真做作业,家庭作业敷衍了事。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也就不能够自主地学习。为此,笔者就从检查作业与书写规范这两个方面着手,要求学生每天写一页字帖,但不可以在学校书写,而是回家后充分地应用业余时间来书写,第二天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学生作业的时候,在重视作业量完成情况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评价,认真地对待学生的遗漏与错误之处,从书写到语言的表达,从一个符号到一道题,都要使学生达到一定的标准。让那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无法躲避、无法逃脱,因为这些学生都明白,他即使有很多的借口也不能够改变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态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能够渐渐地养成学习初中语文知识良好的学习态度。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生的作业情况与书写规范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课堂纪律也明显好转。这不但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而且让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求点拨是自主学习的法宝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认真思考,不管是对待哪一种学习任务、哪个学习环节,都不可以盲目地接受所有没有通过自己考虑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多写有效,多读有味。教师指导学生不可以浅尝辄止,而是让学生追问到底,力争水落石出。学生不可以钻牛角尖,而是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克服情感上的各种影响,认真地接受与看待同学的帮助、教师的点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使自己的思维个性更加严密、深刻、灵慧、融通。求点拨是学生自主学习初中语文知识十分关键的一个方面。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地点拨学生,并重视观察不同学生的性格、心态,以便更加全面、有效地了解学生,便于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学生进行点拨,或者是重申基础、或者是反相激将、或者是举例引导。与此同时,注意掌握好一定的“度”,拨而不代、开而不塞、导而不灌,只要使学生有了一定的体会,把握住了方向,就不需要再浪费学生的时间了,不可以取代学生进行思考,以使学生真正地做到自主学习。比如,针对一部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的现象,笔者指导学生每天只朗诵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自己进行阅读,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阅读,最后在班上进行阅读,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胆量。对于一部分比较好的学生,笔者就要求这一部分学生写日记并点评一些事物。针对一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语言过于简洁,就指导这部分学生去摘抄一些优美的、生动的词句或者语言,并效仿运用。
综上所述,在减负背景下,初中语文的自主学习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让学生自主探究,以获得新的经验、新的技能、新的知识、新的文化。自主学习对学生的终身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范静.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4).
[2]宋建通.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3]刘聪娟.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一、注重建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 宽松课堂氛围的建设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1.教师应该配合各种教学方式, 由“要学生思考”转变为“学生要思考”, 使学生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2.教师要善于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充分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3.教师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要有一套自己的计划, 做好精心准备。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具备发散性思维是学生提高自我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源于求异, 而求异源于发散。因此,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学中隐藏的创新点, 并在课堂上创设相应的情境, 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思考、去探究, 让其大胆创新。例如, 《牛津初中英语》9A第二单元, “Colors And Moods” (颜色与心情) 。这是一堂用多媒体 (PowerPoint) 设计的课, 课的内容之一就是看图片说心情, 让同学们通过图画来想象相关情境, 并说出自己的心情。我对他的回答表示赞赏, 并鼓励学生要注重理解语言的内涵。总之,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虑问题。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英语课堂教学充满温情与和谐。师生关系的变化首先取决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相信学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他们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 而不是包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 他们才能获得真才实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强化“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做到切实关爱学生。在学校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该是绝对的主被动关系, 应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教师与学生间的精神影响是相互的, 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 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尊重、关爱和信任学生;2.学会赏识教育, 让课堂充满温情。学生在有任何进步时, 都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他。同时要注意回答问题时, 尽量不要说回答错误这样的话, 应该说你回答的有道理, 我们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 看看是不是效果更好呢;3.师生合作, 共同成长。新课程标准理论认为, 师生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发挥的主导作用。在互动教学中, 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的“引”是课堂深度学习的核心, 是疏通互动渠道的关键。
四、注重开发各种新的教学手段
目前,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教学日益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它具有直观和交互的特点, 有助于教师实时拓展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对最新问题的思考。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相关创意融入其中, 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带动学生的思维创新。例如, 我在制作专题“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课件时, 会在其中插入一段相关视频, 但当部分展示给学生时, 留一段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并与“partner”一起表演出来。
总之,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 作为新课程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上四点细节, 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 把创新理念推向课堂实践层面, 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 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同时, 创新性教学的实质是在学生领悟知识的基础上, 继续引导其去发现、去揣摩、去探究, 不对其进行思维的局限。只有这样, 才能在减负背景下实现课堂效益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勤.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个行之有效的“减负”措施[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4. (9)
[2].季春平.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三种因素[J].中国科技信息.2006 (1)
[3].高俊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创新[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2009. (3)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中设置的.六个教学模块中,<创作>模块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怎么样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实行创作模块的教学,怎么样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走近音乐创作领域,是我们音乐教学过程中困惑的问题.本文就着眼于新课程背景下笔者在<创作>模块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实行创作模块教学进行探究,并与之相对应的提出几点策略.
作 者:冯芬芳 作者单位:温州市龙湾区永强中学,浙江,温州,325024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关键词:高中音乐 创作模块 教学实践 探究
有效性的探究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音乐、美术等艺术性课程重现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但是在当前初中音乐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依旧遵循着应试教育的模式,要么认为音乐课是为了给学生放松,要么在音乐课上进行音乐史知识的普及,对音乐欣赏和审美涉及非常少。本文将讨论如何提升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一、将审美性确立为音乐教学的总目标
作为一门艺术类科目,音乐与文化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在初中教学中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平衡文化课带给学生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在智力发展和审美发展方面取得平衡。因此初中音乐的教学不仅仅作为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娱乐课程而存在,它还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素养,进而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发展完善健全自己的人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了提升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响应新课程标准的号召,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将音乐的审美性确立为教学总目标,缩减音乐教学中的功利意识,从情感和审美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前提下进行音乐教学[1]。
二、打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音乐是人类历史最早出现的艺术之一,经过漫长的发展,音乐分散出了很多的分支,从种类可以划分为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从乐器又分为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拉弦乐器等……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教师在对音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沉浸在音乐情境中。因此教师需要向学校和教育部门申请购置教学所需要的乐器以及高级音响等,打造适合进行音乐学习的环境。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展开情景教学
随着对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正在逐渐呈现多样化。在传统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收音机等相对单一的播放器,播放相关音乐片段,所造成的效果是比较差的,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多媒体环境中,教师不仅有了更好的音乐播放设备,而且可以通过画面增强音乐的表现形式,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开展情景化教学,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情况下享受最好的审美体验,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在关键处给予学生恰当的讲解和提示。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寻找相关电影或者纪录片,按照音乐的节奏对电影或纪录片进行剪辑,使二者对事件的呈现表现出一致性,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电影的提示对音乐的表现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让学生进行实践
实践练习是掌握一项技能最快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环境开展实践课程。首先,教师在播放完一首音乐之后,应该要求学生凭借记忆复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在复述时学生可以采取哼唱或者打拍子的方式,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可以进行乐器演奏。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尝试寻找歌曲的主旋律,在寻找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再次播放该音乐。当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找到音乐的主旋律之后,教师开展最后一步实践。如果是一首唱歌课,教师可以选择该方式教学生进行演唱;如果是一首纯音乐,教师可以选择哼唱、为音乐谱词或者让学生进行弹奏。通过实践练习,学生对该音乐的领悟能力将会呈几何倍数增长。例如在八年级下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取该教学流程,让学生对该音乐进行演唱练习。
四、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共进
音乐的种类是多样的,教师在培养训练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时应该从全面发展的角度选取相应的音乐。例如民族音乐表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交响音乐则大气磅礴震撼人心,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的音乐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通过在教学中选取多种多样的音乐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材积累,从而提升学生对不同音乐的鉴赏能力。其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音乐知识的广博性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学生会对不同的音乐产生兴趣,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对各种音乐的关注程度,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从而进行个性化培养。
五、结束语
一、钻研教材, 把握目标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 新教材的编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数学教师, 在钻研教材时应总分结合:即钻研整套、整册、整单元, 最后才到钻研课时教材。现在新课程改革起步不久, 很多教师对新教材都还不是很熟悉, 有必要结合课程标准, 对整套教材作大体了解, 掌握小学阶段数学教材的内在联系, 做到整体把握教材。拿到一册教材, 教师应该通读一遍, 理清前后联系, 把握重点、难点。对于整个单元的教材, 教师要作整体研究, 弄清前后联系, 确定教学重点等。钻研每课时的教学内容, 应做到准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把握课题的重点、难点, 领会教材是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只有做到整体把握教材, 才能很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二、搜集信息, 整合利用
教师平时应多搜集和积累相关的理论资料和资源。可以靠网络、书籍和向你身边的教师请教, 来获取教学信息。集体备课也是教师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要注意的是, 不管从何种渠道获取的资源, 教师都不能盲目抄袭, 应该进行筛选、加工、重组, 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创造性地整合利用。
三、自我转化, 更新教法
教法、学法讲策略是教师在钻研教材、搜集信息的基础上, 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 是备课环节中最重要的一步, 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我认为, “减负”背景下, 对新课程应采用新的教学策略。
1.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策略
新教材的编写强调教师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提倡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和创造性地应用教材。而在新教材的教学中, 一些教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认识感到茫然, 片面认为, 只要课堂上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 让学生热闹、轻松地学就是体现了新的理念, 也就做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其实不然。下面谈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些具体做法。
(1) 增加有趣场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活动中。如教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 课一开始, 用课件出示小乌龟比年龄的场景, 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 自然地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2) 更换教材场景。虽然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但是, 教材的编写难免会出现一些与本地区学生思维和生活经验不相适应的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要能把握教材的实质, 自觉联系学生实际, 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如教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 教师没有出示教材上比较四座山的情景图, 而改为用课件出示购物情景, 让学生联系生活尝试比较商品的价格来学习数的大小比较。
(3) 调整教材顺序。教材安排的顺序不一定合理, 教学中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教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一课时, 可把淘淘和妈妈的年龄关系改为某生和老师的年龄关系, 并调在前, 让学生先探究, 把“青蛙儿歌”放在后学, 因为年龄关系, 探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 可以说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各种新教材力求体现这一学习方式, 我们要注意领会, 并加以落实。
(1) 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内容。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值得探究, 哪些内容可作为探究的重点, 教材中没有完全明确。因此, 教师要充分展示教材中要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解决的问题, 注意挖掘教材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2) 设置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欲望的问题。设置探究问题很重要, 不是所有问题都要让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时, 要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开放的、现实的、有价值的、富有挑战的问题, 激发和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欲望, 同时提高探究质量。
(3) 把握时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自主探究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策略, 合作交流应该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学生通过自主探索,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自然会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在汇报、倾听、交流的过程中, 同学之间相互启发, 又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教学中, 教师要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把握好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时机。
3. 变“静”为“动”的教学策略
虽然新教材非常重视活动的开展, 但教材是一种“文本”, 要转化成教学行为, 需要对文本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尤其要把教材上提供的静态场景转化为生动有趣、富有探究价值的教学活动。
(1) 媒体辅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备课时, 要注重搜集媒体资源, 并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 设法把教材上静态的文本变为动态的、交互的资源。
(2) 营造真实的活动情景。教学时, 教师总认为活动会耽搁时间, 不易组织和管理, 有意地避开活动, 不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 这是与新的教学理念相悖的。其实, 营造真实的活动情景将收到好的效果, 如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认识周长”一课, 教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树叶, 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 通过小组合作, 实际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树叶的周长,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经历探究周长的过程, 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4. 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能体会到, 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接近, 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厚, 自主探索的欲望就越强烈。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及时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 这样既丰富了教学资源, 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教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比一比”一课时, 教师把学生经历过的学校演讲比赛的事例引入课堂, 让学生探究参赛选手排名的办法。这样的教学, 学生不仅探究热情高, 也容易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制作教具, 突出过程
制作教具、学具, 有的教师觉得麻烦, 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 其实, 教具、学具的制作可以发动学生或教师相互合作来完成, 同一个年级的教师也可以分工合作, 资源共享。只有充分使用教具、学具, 进行直观教学, 才能体现重过程的教学理念。
五、撰写教案, 提高能力
教案是教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备课形式。有的教师认为, 备课就是把教案本填满, 应付检查就行了。因此, 教师抄袭教案时有发生, 特别是在集体备课名目下, 抄袭教案的教师更是数不胜数, 还美其名曰:资源共享。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但撰写教案是备课环节中较重要的一步, 是教师记录自己最终的研究结果, 记录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预设) 的最好方式。写教案的目的一是备忘。二是便于回顾反思。教案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 是教师课后反思的重要依据。反思可长经验, 反思可使人不断进步。如果说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 那么, 课后反思却是我们一辈子上好课的保证。教师可以及时把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记录在教案本上, 作为课后补救的依据, 作为今后教学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三是便于再修改, 再利用。教师个人所撰写的教案, 可作为下一轮教学的参考资料, 自己就是最大的受益人。可见, 写教案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只有不断反思, 不断修改、创造, 我们的教学能力才能提高。因此, 我们要从机械抄写中解脱出来, 要从写教案是为了应付学校教务处的检查中解脱出来, 做到全面备课, 深入备课, 提高备课实效。
六、精选练习, 强化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中, 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常“备练习”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环, 总认为, 练习题教材上有现成的, 教辅资料上有现成的, 到时候布置下去就可以了。因此, 常出现机械、重复、不必要的、不合理的或超标的课堂练习, 让学生做无效劳动, 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此外, 备练习时, 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对算法多样化的问题, 也要在备课阶段充分预测, 认真研究。
【减负背景下高一数学教学探究论文】推荐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制度探究10-08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探究06-18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高一语文教学反思06-26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反思论文07-27
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探究12-07
论课改下减负的困惑10-12
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11-11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