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共11篇)

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篇1

总体走势

1.2003年中考命题内容仍然包括三大块:基础知识及应用、阅读和写作。

2.在命题的过程中,命题人会更注重对能力、素质、创新思维的考查。

3.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将在实际应用的题型中得到体现。

命题特点

1.纯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将受到限制。但这并不是说就不考这些内容了,这些内容将改变以往死记死考的形式,更注重其灵活性与应用性。

2.课内向课外的能力迁移试题将增多,这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这也是中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由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转变的要求。

3.开放性的试题将增多,在这些题目中,命题人将注重对发散思维和联想的能力、独立意识和主体评价的能力、逆向思维和质疑的能力的考查。这体现了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存在应该具有的素质。

4.语言运用的题型将增多。这些题型是考查学生应用能力的`平台,这也体现了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的特点。

5.作文绝大部分是话题作文,命题更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集体和他人。表达方式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求学生能够写出自己对生活真谛的感悟。作文的内容应该能够体现出自己“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

6.各类题型将体现出学生的思想感情、社会责任等意识形态,如亲情、爱心、诚信、毅力、合作、团结、沟通等。

7.新时代的信息也会相应进入考试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应该掌握一些科技时代的信息,否则也可能影响我们做题。

如何备考

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篇2

一、立足“双基”考查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这既是传统教学的重点,又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最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试题中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考核比较多,并且蕴含于各类题型里,但是学生不能依靠死记硬背来解题,应在慎密思考、分析后才能准确解题。

【例题1】(2011年江苏省南通市)以下选项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用活性碳使红糖脱色

B.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C.用食醋清除水瓶中的水垢

D.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属于高中化学学科中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方法,学生只有理解相关基本的概念及其运用方法,才能正确解答问题。

二、考核内容突出热点

许多地方的化学中考试卷中,注重考查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航天事业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发表自己言之有理的见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为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

【例题2】(201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化学中考非选择题:

①“材料创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一次飞跃;②“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让航天员再一次成功访问“天宫一号”,该飞船资源舱舱段借助铝锂合金材料制作,试问铝锂合金属于____材料(“金属”或“合成”或“复合”)。

这个题型属于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考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探究能力考查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提高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最近几年许多地方在中考化学命题中逐步加大了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比例,这些试题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寻觅信息、合理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完成论证和反思评价等要素,一般通过辨析思维、资料列举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抽象、概括、分类、比较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这类试题也属于当今比较热门的试题。

【例题3】(2012年安徽合肥市)如果你是空气质量观察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一旦发现一些新建筑物外墙面上的石灰石正不断剥蚀。请你请根据这一情况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合理假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上述假设的根据是什么?作为一名合格的空气质量观察员,你准备设计出怎样的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是科学、合理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学生只有开动脑筋,大胆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最后才能解决问题。当然,也有些试题在检测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再融入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正如初中化学新课标强调:把握实验环节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相应的探究活动,除了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外,还可以在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实验性探究题是化学中考的重点,所占比例很大。这类题型都注重过程与方法,不管是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三大气体的制备、收集、检验、干燥、除杂等性质实验,还是一氧化碳、金属铁的性质实验等基本的实验步骤分别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法,从而培养了从科学本质上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例题4】(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九年级学生夏利在学习了燃料与燃烧的有关知识后,发现到家里用的燃煤是蜂窝状的,其使燃烧很充分。她由此联想到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很旺,但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现象。于是产生了纳闷:到底是什么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程度呢?她立即做出了两种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思考后回答如下问题:①她提出的两种猜想是怎样的?②请你思考后选择其中的一种猜想,并设计实验加以探究;③为了节约能源,使物体燃烧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请你结合燃料使用中的实际情况,至少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此题虽然主要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运用,主要表现包括:①既把科学探究作为相对重要的考试内容,又以作为试题重要的呈现方式;②注重科学探究中假设与猜想、收集证据等过程与方法的考查。③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的设计和探究实验方案能力。这些题型比较多,诸如2013年山东省威海市的12题、潍坊市的20题等。总之,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开放性试题,不仅把过程与方法、化学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融合在一起,而且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答高难度问题的素质。

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中考注重命题的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尤其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高效复习的过程中,逐步感知知化学中考命题的新趋势、新动向,抓住重点,把握全面,开拓创新,为打响中考之仗作好充分的准备。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课改不断深化,中考命题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初中化学一线教师,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关注和把握中考命题新趋势,才能顺应时代改革潮流,才能促进教与学策略和方法的转变。本文结合最近几年各省市的化学中考命题新趋势,畅谈了一些体会,值得大家进一步商榷。

多边形中考命题趋势 篇3

趋势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经典考题1(2007年·深圳)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若x的值为偶数,则x的值有().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分析:要求出x的值必须先求出x的取值范围,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得,x<3+8,x>8-3,即x大于5且小于11.又因为x的值为偶数,所以x的值是6,8,10,所以应选D.

专家解读:一般地,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和b,则第三边长c的取值范围是:|a-b|<c<a+b.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构建三角形的重要前提.

趋势二:三角形的角

经典考题2(2007年·云南)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且与BC相交于点D,∠B=40°,∠BAD=30°,则∠C的度数是( ).

A.70° B.80° C.100° D.110°

分析:因为∠BAD=30°,∠B=40°,由外角的性质可得∠ADC=∠BAD+∠B=70°.又AD平分∠BAC,所以∠DAC=∠BAD=3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DAC+∠ADC+∠C=180°,所以∠C=180°-∠ADC-∠DAC=80°,故选B.

专家解读:本题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答,而且也相应地考查了其他一些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般跟其他知识相结合考查,难度不是很大,只要熟练掌握就不会出现错误.

趋势三: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经典考题3(2007年·永州)如图2,已知△ABC中,∠A=40°,剪去∠A后成四边形,则∠1+∠2=.

分析:在△ABC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C=180°,故∠B+∠C=180°-∠A=140°.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可得∠1+∠2+∠B+∠C=360°,故∠1+∠2=360°-(∠B+∠C)=220°.

经典考题4(2007年·贵阳)如图3,小亮从A点出发前进10 m,向右转15°,再前进10 m,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m.

分析:由题意知,如果小亮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那么他走过的路线即可构成一个边长为10 m,每个外角都是15°的正多边形.而360°÷15°=24,所以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24,所以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所走的路程为:24×10=240(m).

专家解读:求解多边形内、外角和及边数问题一般要求会使用公式,因此要求对公式能够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趋势四:平面镶嵌

经典考题5(2007年·岳阳)在美丽的岳阳南湖广场中心地带整修工程中,计划采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地板砖铺设地面,在①正方形,②正五边形,③正六边形,④正八边形地板砖中,能够铺满地面的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分析:①正方形的一个内角为90°,90°×n=360°,解得n=4,即可以用4个正方形摆放在一起作平面镶嵌,同理③也能平面镶嵌.而②正五边形的一个内角为108°,④正八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35°,360°不是135°及108°的整数倍,所以②、④图形不可以铺满地面,故选B.

专家解读:判断一个正多边形能不能用来作平面镶嵌,就是看这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整数倍是否能等于360°,若能,则可以用来作平面镶嵌,否则就不可以.

牛刀小试:

1.(2007年·双柏)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第三边长为 .

2.(2007年·北京)如图4,Rt△ABC中,∠ACB=90°,DE过点C且平行于AB,若∠BCE=35°,则∠A的度数为().

A.35°B.45°C.55°D.65°

3.(2007年·安徽)如图5,已知∠1=100°,∠2=140°,那么∠3=.

4.下列都是边长为a的正多边形:①正三角形,②正五边形,③正六边形,④正八边形.其中与边长为a的正方形组合起来,能镶嵌平面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1.92.C3.60°4.C

2005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篇4

1.注重考查“双基”,着眼发展能力

“双基”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依托。要发展、要创新,“双基”的掌握就不能局限于机械记忆和简单复现。也就是说,中考试题考查“双基”不会只考查学生积累了多少“双基”,而是着眼于考查学生对“双基”的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双基”解决具体问题。所以,2005年的中考试题仍趋向于:注重在运用中来考查“双基”;通过创设新的情境来考查“双基”;利用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语言来考查“双基”等。总之,考查“双基”不会求繁求难,也不会“出偏出怪”,而会更多地让学生思考、分析、运用。

2.突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能力

能用数学眼光认识世界,并能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不仅是学生,也是每个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养,这种素养不是靠套题型解应用题就能具备的,它是从小培养、长时间积累的潜在能力。因此,预计2005年考查应用能力的试题,将会继续结合社会热点来设计,突出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也会创设一些新的情境,突出对分析问题能力的要求,但不会人为地将问题复杂化;将会有一类新的决策性的应用题出现,这类试题体现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情景会较新,问题会更活,但在技巧、方法的要求上不会过高,而把重心放在会分析上。

3.加强探索、开放,培养创新能力

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篇5

作文题型一直以五种形式呈现: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选题作文。株洲市以前两种为主。

一、2010—2012年中考作文全景扫描

(一)中考作文命题形式稳中有变,仍然以全命题作文和选题作文为主体,半命题作文越来越受命题者亲睐。少数地方已经开始在尝试创新、变革。例如:

1.给出一个场景,按要求作文。例如2012·山东德州:

结合下面场景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地点:街道

时间:夏天

天气:雨

人物:15岁的中学生小州等

要求:①标题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规范。④不得抄袭。⑤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2.给出文章的开头,要求续写。例如2012·福建莆田:

请以下面一段文字作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自拟题目,并把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2)文体符合要求;(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或套作;(5)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专心听课,忽然一声闷响„„

3.给出文章的结尾,要求补足前面的内容。例如2012·四川绵阳:

请用下面的话作为作文的结尾,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题目自拟。这时,我想起了那句话,“现在才是最美时!”

(二)命题者全面关注考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经历、生活感悟、人生体验、习惯养成等多方面的生活积累,贴近考生实际,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鼓励考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青春成长”为解读话题,引导考生展现自我、审视自我。

这类作文题常以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呈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展示青春风采,如 “少年风采”、“我与的亲密接触”、“阳光路上”、“为青春喝彩”、“我的那一片天空”、“我的初中生活”。二是感悟成长启示,如“少年不知愁滋味”、“成长路上无捷径”、“我长大了”、“那一刻,我长大了”或“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迈过那道坎”、“我是这样长大的”、“改变了我”。

2.以“感动感恩”为写作内容,引导考生体察冷暖、感悟真情。

学会感动,学会感恩,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培养的情感。如果仔细观

察和用心体悟身边的人或事,就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尽的事,素材如长江之水,滚滚而来。

例如: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未曾说出的感谢、一言一行总关情

“为点亮一盏灯”、“让我心存感激的人”、“不能没有你”、“在时间的列车上,爱从不缺席,有父母深沉的爱,有朋友真挚的爱,有陌生

人无私的爱„„请以‘爱与时间同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这类作文题一

直备受命题者亲睐。

3.以“洞察身边”为取材范畴,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辩证思考。

例如:“风景就在身边”

4.以“情趣体悟”为感情基调,引导考生袒露内心、品味生活。

如2012年湖南长沙的作文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自己的世界,比如,爱音乐的,有自己的音乐世界;爱篮球的,有自己的篮球世界:爱网络的,有

自己的网络世界……如果仔细思考这些世界背后的价值与意义,你也许会对它

有更深的感悟与体会。请以“在世界中的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再如2012年湖北咸宁中考题: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给予过我们深刻的影响:有关心和帮助,有鞭策

和鼓励,让我们倍感温暖;当然也有过挫折,甚至是伤害,但同样让我们学会

宽容和成熟。那些点点滴滴让我们无法忘记,也不会忘记,因为它们已经刻在我们心灵的深处。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也有过一些类似的经历和

这样的记忆吧,怎么也抹不掉!请以“那一抹心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5.以“美德熏陶”为命意指向,引导考生净化心灵、健康情操。

如命题作文 “孝敬” ;半命题作文“ 责任”

(三)中考作文评价包含着五个方面的要素,即立意、内容、结构、语言、书写,并按这五个方面所呈现的不同层次来附分。了解这五个方面的要求有助

于我们平时的训练和备考。

要想获得高分作文,我们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要素:

①内容充实,切合题意②主题鲜明,思想健康

③结构严谨,条理清楚④语言流畅,有感染力

⑤书写工整,文面美观⑥形式创新,文采飞扬

二、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一)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

1.题型预测:整体保持稳定、细处出现变动

2.内容预测

从近年来看,中考作文试题无论在取材范畴、情感表达还是主题阐发,都能

做到与中学生生活全面对接,鼓励学生袒露自己的真实情怀,表达真情实感,切

实做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因而,我认为2013年中考作文在内容选择

上,命题者会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成长感悟”类。

以“风采”、“挫折”“成长”、“秘密”“个性”等为题目或是话题

二是“励志修养”类。拟题中常以“感受快乐”、“钦佩”、“诚信”、“珍爱”、“吃苦”、“合作”、“感激”、“追求”、“宽容”、“体谅”“坚守”“执着”等关键字眼来呈现,让考生在深入思考中加深对真、善、美的体

验和向往。

三是“社会生活”类。比如以 “和谐”、“帮助”、“关注”、“扶持”、“交往”、“贫困”、“动力”、“读书”等为话题写作,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热点话题,把目光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延拓到社会生活。

四是“哲理思辨”类。如2012年福建福州的中考题:人都有爱心,人都有

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请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这个题目不仅有哲理的味道,还有思辨意味。

五是“感动感恩”类。

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要回头一望,遍地素材。

(二)2013年中考作文备考策略

那么,中考中,我们如何让作文得高分呢? 我们要从两个角度来做准备:

1.从评价要素的角度做训练准备。

2.从题型磨合的角度做训练准备。

我们的中考作文训练大多采用了整体训练的模式,即四个层次。一是全程

训练,即从审题、构思、立意、选材、表达等角度逐一进行训练。二是局部训练,即从文章的开头、结尾、细节刻画开展训练。三是创新训练,加强对构思立意的“精”、“深”、“活”、“新”等方面的训练,力求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四是速度训练,从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布局、快速行文等方面养成“快”的习惯。在这四个层次的训练中,穿插“青春”、“成长”、“感恩”等各类主

题的训练。经过这一轮训练之后,学生对作文的整个过程有了比较清晰地了解,作文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接下来,就应该进行题型磨合训练。

下面简单谈谈两类题型的应对技巧。

(1)全命题作文,要注意四点:

①审好题。题目中的修饰语是文章表意的重心,我们要把握好;题目中的限

制语确定了文章的取材范畴,我们要思谋清楚;如果文章的题目过于简单和抽象,3我们要用添加前后缀的方式丰富题目,找到写作的重点和素材;如果文章的题目

是一些带有比喻或者象征意义的题目,我们则可以挖掘出本体和喻体、象征体之

间的关系,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②定好体。一般是写记叙文。

③取好材。有两点要求:一是材料要新,要选择比较新颖的素材来写,与时

俱进,尽量摒弃那些陈旧的素材,不要一写到妈妈,自己就生病,被送医院。二

是角度要巧。即使是常见的素材,我们也要别出心裁发挥想象和联想,向深层次挖掘,展现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

④用好语。要做到流畅、准确、形象、生动,富有神韵。

(2)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两点:

①紧扣题眼,重视隐含信息。而半命题作文,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

残缺式,审题时,我们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紧扣题眼,吃透已经出

示的半命题词语的含义,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在提示语中寻找适合的立意

角度。

②立足擅长,添加别致内容。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补题的过程意味着

对写作内容、写作角度的选择。补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补

出自己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这样,才能扬已所长,掌握主动。

本周作文训练

给出一个情境,按要求作文。

整整一天,林春就是不搭理吴彤,他(她)闹不明白,自己平时跟吴彤那么

要好,是班上公认的“死党”,可是吴彤为什么要把新买的《》先借给陈

晨呢„„

要求:①将上面的文字续写成一篇记叙文。②情节构思要合情合理。③题

中考语文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篇6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大多了。《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再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上海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 篇7

一、突出与教材的联系

除了一如既往的名句默写外,其它与教材有联系的题目还有:

1.联系教材中某些文章的素材命题。比如2009年语文高考第6题,提供了四个人物——鲁迅、朱光潜、马克思、爱因斯坦一要求学生任选一个分析“他”为什么是“通人”。而这四个人物的主要事迹在高中新教材的课文中都出现过。

2.联系教材中某一文章的主旨与写法特点。比如2009年语文高考第12题,“本文(《春声和春深》)与《故都的秋》都写了南北景象,其用意各不相同,请加以评析。”考生要有效回答这道题,必须对教材中《故都的秋》一课的感情主旨和写法熟悉才行。

3.结合教材中的句子考查文言知识。比如20 09年语文高考第18题辨析通假字,第19题辨析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选择项中有一半句子来自课文。

4.借鉴教材中的练习题命题。比如2009年语文高考第27题,“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这道题看上去很笼统,不能确定答题方向。其实,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就有一道练习题是关于“文学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

5.联系教材中某位作家的背景资料来命题。本次作文的命题材料虽然使用了关于郑板桥的书法,但是对于郑板桥的背景资料考生必然在《板桥题画三则》一文中有所学习和了解。所以,这道作文题实际上降低了考生审题的难度。

应对策略

1.加强记忆、积累。

对于经典篇目,如曾经入选过《古文观止》的中国古代名篇名作,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的代表作,帮助学生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章知识、思想观点、作品风格、写作特点等角度理出最有价值的东西,背诵、记忆。

2.做一定量的迁移练习,揣摩答题的思路、角度;规范。

以2010年春季高考题为例:结合作者在雾中的感悟,简析《荷塘月色》中月夜下的荷塘对朱自清的意义。

答案:朱自清独处在月夜下的荷塘边,获得了心灵上片刻的自由与宁静。这与大雾使作者获得心灵的自由类似。

细解:作者写“我”在雾中放浪形骸了一次,有了短暂的自由与开放,这与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写的情境十分相似。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第三段中写到:“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天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也就是说,作者在此时此地获得了短暂的自由与宁静。

二、对语言表达形式的关注增强

围绕选文所命的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比较关注考生的语言积累、语感和考生语言的思维能力。这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首先,是第二篇现代文的文学性更强了,由文化散文转为情感浓郁的抒情散文,文本语言形式丰富,理解难度加大。

其次,鉴赏、评价类试题增多,过去较多的是信息筛选、整合,近年来对艺术形象、表达手法、语言风格的鉴赏题,对作品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评价题明显增多。

最后,打通古今,一是指文本类型在四个选段间内平衡,如第二篇文言文为说明性文本。二是指考点分布不论白话与文言,如第一篇文言文的阅读也涉及到描写手法的鉴赏,以往最多是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概括。

应对策略

1.结合课本揣摩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及其作用。

比如,在复习高二宋词单元,可以完成这样的作业(见下表)。

2.做一定量的迁移练习,揣摩答题的思路、角度、规范。

2010年春季高考:第⑦段对“我”步态的描述富于变化,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作赏析。原文如下:

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两条腿是僵硬和平衡的;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嘴里得叨念着“呛呛呛,七呛七……”;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

答案:先用比较舒缓的语言节奏细描四种步态,再用短句组成排比概述其他步态,节奏越来越快,最后用不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已进入得意忘形的境界,巧妙地传递出情绪的变化。

细解:“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作赏析”,怎么赏析?看遣词造句。词语的特点,看是否书面、口语,是否叠词,是否用典故等;句子的特点,看整散、常变、长短,各有其不同的传情达意的作用。这里主要牵涉到排比、设问及长短句的使用。长句是慢的,短句是快的,长句的情绪抑的,最多是平静的,短句的情绪是扬的,高昂的。这里由慢到快,加之是排比,所以节奏越来越快,表现自己逐渐进入得意忘形的阶段。我们要知道句子的长长短短可以透露出作者情绪的变化。比如《合欢树》写自己残疾后母亲为自己寻医问药的一段描写: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句子越来越短,由4个字的短语排比到3个字短语排比,直到1个字的排比,表现了母亲“病急乱投医”的忙乱与焦灼。

三、注重整体理解与整体把握

《专家与通人》,每一个测量目标都只有在文章的整体框架中才能得到解决,使试题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春声与春深》,两段画线句子修辞手法的作用,让考生联系起来一起考虑,凸显整体性的思考与对照。理解此题也必须整合前三段中的有关内容。

文言文《桂》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用意在于引导学生把语体与文体联系起来分析。

在2009年的《考试手册》“记忆与理解”的测量目标中,增补了“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要求,落实到试题,其中选项填空,简述理由,都是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将词语使用与文章内容的理解紧密结合了起来。

应对策略

“整体感缺乏”目前看来显然是学生中的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做艰苦的训练。所谓“要有整体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阅读时对文章作整体理解,二是指答题时考生要有整体把握的意识。

1.学会整体把握文章

要求学生在没有整体把握之前不读题,更不做题。训练学生正确的阅读顺序、阅读方法:第一遍阅读时对启下、过渡、转折等体现文意前进的文句给予关注;读完后,再回首,瞻前顾后,对前后呼应的语句做些分析,从而发现文章的层次变化,进而归纳文章内容;结合构思,推断文章的立意、主旨、情感、思想倾向等。即在读题、做题前对文本的结构、主旨、构思、语言等有一个整体的思考。

2.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

这包括两点:一是回答问题时视野要放眼全文,要树立“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意识,即语境的意识,上下文的意识;一是回答问题要有结构意识、主旨意识。特别是在研究词、句、段的作用时,更是要多从全文主旨表达、结构脉络两个方向来回答问题。

如:下列对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B.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

C.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

D.强调作者对“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

答案:D

细解:这道题要求的是对文章第三自然段开头第一句“更进一步”的作用分析,看似是对短句的作用判断,实质却是需要对作者的思路展开进行深入剖析,并从文章的主旨与特例两个层面,来判断其逻辑推理的对错。

四、多角度的材料作文

去年上海语文高考又恢复了对材料作文的考查,不过,这次所给出的材料的特点有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元素多维,可多角度提取主题,给考生充分施展的余地。2010年春季高考延续了这一特点,应该说,秋季高考还会延续这一命题思路。

应对策略:

从学生考场写作的实际过程来看,要想完成任务,还必须过“五关”。

1.审题关

即理解文意,抽取角度关。我们可以依据材料的表达方式把材料作文分成三种类型,即叙事型、夹叙夹议型、议论型(说明型)。叙事型。一般是一个故事,但只是客观叙述,并不提供评价、观点、态度等。从故事的性质上来看,又可分为古今中外真实事件和寓言两类。从时间上看,又分当前热点事件和历史故事两类。叙事型材料作文的角度选择如同概括故事的寓意,每个角色(人物、寓言中的动植物等)都是一个分析的角度。通过对其言行、思想的分析、评价即可完成立意的确定。夹叙夹议型,最为简单,通常出现的那句议论即是命题意图所在。议论型(说明型)较为复杂,如果该议论属于形象议论,诗意表达,难度就更大一些,需要透过形象把握其背后的哲理;如果是一句哲理性的话,取决于我们理解格言警句的能力。有时是一则,有时是多则,多则时则需要求同或求异。

2.联想关

即思维发散,拓展思路关。材料的性质不同,思路展开的方式也有不同。或由古及今,或由物及人,或由表及里,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结果溯原因,或由行为明利弊,不一而足。教师应依据材料性质分别举例,一一作示范。同时,还应该带领学生对社会热点做些剖析,对富有哲理的故事作多角度分解,即素材积累。

3.条理关

如果说前两者解决的是“写什么”,即“言之有物”的问题的话,那么,这一条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什么内容先写,什么内容后写,怎样层层递进,怎样表达更有力量,需要有构思,有提纲。

4.分析关

怎样分析材料,怎样由材料合理地引发自己的观点,怎样举例阐述,这些难关,并不是所有学生可以轻易迈过的。有许多学生虽近高中毕业,实际上议论的思维并没有成熟,对问题的看法只有概括的印象,没有深入的剖析和合乎逻辑的推理只会罗列素材,“以摆代议”;除了举例子、引名言,论证手段单调,罕见假设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习作做升格指导,逐步增加其议论的逻辑性。

5.语言关

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篇8

一、话题作文明显减少,非开放型命题明显增加

据统计,2007年以前,开放型命题是主流命题模式,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非开放型命题模式。但是从2007年开始,开放型命题明显减少,而非开放型命题大幅升温,当初被视为开放式题型创新成果的话题作义,明显呈现下降趋势。命题、半命题作文已经占到大半壁江山。在此基础上,不少地区对作文命题的题型注意回避连续性,同一地区题型连续保持不变的情况明显减少。

例如:南通市在2004年以“倾听”为话题,注重“我”对他人(物)的理解和感悟;2005年以“谅解”为话题,注重“我”的宽容品质的表现,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有一颗包容之心;2006年以“被温暖照亮”和“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注重发现生活中的动人之处,感人之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懂得感恩,学会珍惜;2007年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2008年以“一道风景线”为题;2009年以“我们一起走过”为题;2010年以“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为题。

就非开放型命题而言,中考作文命题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从近三年的中考命题来看,有三点值得注意:

1.半命题作文对备选项的指向更加明确。半命题是一种具有较大写作自由度的题型,这种自由度的主要体现方式在于空白处所填内容是完全开放的。近两年各地中考命题出现了对备选项加以限制或者提示,使指向性更加明确的趋势,将这种自由度控制在恰当的范围之内,主要目的是尽量防止在考场上将现成作文套用的情况出现。这样既限定了空白处填词的备选项,又对考生打开思路有所帮助。

例如2008年贵阳中考题: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在积极追求着完美,何谓“完美”?词典上解释为:完备美好;没有缺点。其实每个人对完美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对完美的期望更是五彩缤纷。

请以“完美的____”(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初中生活、人生、家庭、人格、答案、瞬间、谢幕、作品、建筑)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填充好的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区域名、学校名、人名。

这道题有提示语,也有对备选内容的提示,对考生在考场上快速选材立意很有帮助。此类题目还有2008年杭州萧山的“假如再给我一次____(机会、失败、尝试……)”、加08年泸州的《当____降临》(成功或幸福、痛苦、灾难)、2008年淮安的《累积____》(幸福、美德、知识……)。

2.作文命题更多考虑内容的时代特征和生活色彩。从近几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可以看出,命题者在命题时,首先考虑的是考生的生活积累,考生对考题是否有内容可写,所以命题往往取材范围较广,和学生生活实际较为接近。同时,各地均注重题目内容指向的价值引导,力求体现高尚的价值观念和美好的道德情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文的生命在于真情实感,考场作文也是如此。

【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这里,跃动着鲜活的生命;这里,演绎着动人的故事;这里,展示着多彩的生活……

请以“在这里”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在这里”平实质朴,简明扼要,“这里”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家乡、校园,也可以是虚拟的理想之地、世外桃源等;可以大到神州、地球,中到陕西、某地,也可以小到家中、教室等。这样的题目,主要是为考生提供+广阔的平台,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去自由选择、自由写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为了让考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审清题意,试题还在题目前加了一段简要的提示:“这里,跃动着鲜活的生命;这里,演绎着动人的故事;这里,展示着多彩的生活……”为考生理解“在这里”作些参考。材料提示中可以写“鲜活的生命”“动人的故事”和“多彩的生活”,就是说人、事、物、景等都可以作为这篇文章写作的内容。

3.作文命题虚实相间,更趋于形象化。从近年中考作文命题来看,命题越来越注重题目的形象性以及语言表述。一种就是以我们身边所熟悉的事物来命题。这类试题,让学生从那些具有多种属性和丰富内涵的物象出发,激活写作思维,寻找新颖立意,确立巧妙构思。

2007年南通中考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目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文题,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

2008年遵义的《手》、广东省的《脚步》、2009年宜昌的《送你一轮明月》、2008年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也是这样,题目出得很有新意,有诗意,内涵也很深刻。写好这类文章,我们要恰当采用借物抒情、托物寓理、虚实结合、深入开掘的写法。

二、中考命题趋势透视

1.文以载道,体现对考生的价值引导。考题的内容体现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对美好情感的理解把握,这是中考作文命题不变的宗旨。但是这两年中考作文命题正在逐步摒弃以往命题贴标签、图解政治等做法,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独特感受出发,内容的角度更小,在具体的情境中体现价值引领。

例如2008年湛江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提示和要求作文。

“热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美好的情感。热爱生命,使人珍惜时间,把握好每一天;热爱工作,使人全力以赴,登上事业的巅峰;热爱真理,使人舍弃生命,追求崇高的理想……正是对人民的热爱,使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抢险救灾;正是对学生的热爱,才会有在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起学生生命的壮举;也正是对知识的热爱,才会有在地震中受伤的学生打着小手电筒读书的感人故事……

对于“热爱”,你又有什么样的体验、感受、认识或思考?请写一篇作文来表达。

本题直接体现对生命、人生的态度,并以正面的示例激发考生思维,拓展思路,将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充分挖掘,既有情感熏陶,又有思想深度。

2008年中考此类命题还有贵阳的《完美的____》、徐州的《成长回眸》、黄冈的《这件事我做对了》、黄石的《在告别中成长》等。2008年更有不少地区在提示语和材料命题的材料选择上,也非常注裁塞一点。如北京门头沟区的提示语:“回首过去,你一定感慨良多。从一个懵懂孩童到一个花季少年,你没少累过、愁过、怨过,甚至哭过,但正是因为你敢于正视现实、敢于超越自我,才有了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失败后的从容,同时,也收获了成功后的喜悦。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炼,跨越了一步步的艰辛,你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大胆发问;你不怕失败,乐于付出,所以你变得成熟,变得睿智,变得坚强,变得充盈。在前进的道路上,你正在成长、进步;在不断的追求中,你正在不断完善着自我……”

2.关注社会,让考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作文的生命在于真情实感,考场作文也是如此。从这两年各地中考命题来看,命题者都力求让中考作文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初中学生的生活,从而在考场作文中书写自己的真实感受。2008年中考作文的一大特点就是各地将2008年发生的大事引入考试题材。如年初的雪灾、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等等,特别是汶川地震的题材,相当多的地区涉及到这一内容。

例如达州2008年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汶川大地震发生十天后的5月22日,温家宝总理再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在看望异地复课的北川中学师生时,有一段铿锵的话语:“我希望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

“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就是要“站起来”!

一个有勇气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觑的。一个有决心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城市,是不可低估的。一个有志气从屈辱里站起来的人,是不可等闲视之的。

站起来,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凛然的气概,昂然的精神,嫣然的美丽。

要求:请以“站起来”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其他涉及这一题材的还有吉林省,长沙市,湖北宜昌、咸宁市,四川眉山、乐山等。

中考语文半命题作文写作指要 篇9

(一)要有助于发挥。

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入自己容易写好的内容,或者是新颖别致的对象。比如写“生活因 而精彩(如友谊、诚实、歌声等)”,你觉得所供选择的三个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哪个;若觉得这三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其他对象。又如完成“ 漫想”,如果选写“灯光的漫想”“圆的漫想”等老题材,较难打动人;若能紧扣时代的发展,写成“星际漫想”“网络漫想”“西部大开发漫想”等,借以展示科技信息时代的新风貌,或展现祖国建设的新图景,就容易做到不落俗套,富有新意。总之,应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最有话可说、最有新意可展示的内容填补出来。

(二)补全的题目本身要醒目。

比如写“感谢 ”,从“求新”的角度,可补题为“感谢自己”“感谢成长”“感谢是一种心态”等;从“求异”的角度,可补题为“感谢不能变了味”“感谢失败”“感谢伤害你的人”“感谢艰难岁月”“感谢对手”“感谢那一记耳光”等。文题精彩,自然会让阅卷老师一见就喜欢,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三)要确定体裁。

在补充题目时,不妨思考一下你将选哪种体裁来写。一般情况下,考场作文并不限定文体,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和题目的特点,考虑是写成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或者是其他有特色的文体。比如写“珍惜所拥有的 ”,题目对记叙文、议论文、小小说、书信、日记等各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选定其中的一种,补题时就应注意写作对象要与文章体裁相吻合:若选记叙文写,一般可补上“友谊”“微笑”“幸福”“纯真”等;若选议论文写,则可补上“青春”“环境”“生命”“智慧”“平凡”“痛苦”等。

(四)要内容健康。

半命题作文选材余地比较大,但不等于可以选写一些消极、颓废的内容。否则,必然会降低作文的品位,甚至导致严重失分。比如面对“ 的味道”一题,部分考生填入的是“打麻将”“抽烟”“喝酒”“早恋”“自杀”等词语,让阅卷老师瞠目结舌,困惑不已。在此有必要提醒考生,作文的思想内容理应积极向上、健康昂扬;不能因一时的感情冲动或盲目求新,选写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篇10

冲刺中考 2012年语文半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半命题作文就是作文题目只出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要求考生自己补充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具有半开放性,在中考作文中出现的几率很高。

一、“半命题作文”补题五原则

(1)反复斟酌,细察“隐信息”。

反复斟酌,细察“隐信息” 如:“___让我陶醉”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让我陶醉即可看出,本文的写作要采用第一人称; 要写的事物须是美好的、积极的、令人“陶醉” 美好的、积极的、令人“陶醉”的。

(2)扬长避短,熟悉为先。

考场作文要“速成” 因此,在补题时,考场作文要“速成”,所选择的词语,应与自己平时库存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相契合;定的内容,须是自己较为熟悉、感受较为深刻的生活事件或情感体验。

(3)创新求异,独树一帜

中考中由于万千考生一道题,一不留心就造成一道题上的“雷同撞车”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选择最能 突出自己的体验、人无我有的内容。当你看到“如果我是……”这样的半命题时,你会想到什么?是班长、爸爸还是老师等人物?或许“一只鸟”“一片云”“奥运大使”等更能体现新颖独特。

(4)力避空泛,小处切入。

补题最好“小口径切入” 题目不要补得过大。可采用具体或抽象事物入题的补题方法,有效缩小写作范围。如:“我好想___”,可补写“栽一棵苹果树”、“拥有一间书房”等;又如“告别___”补写“自卑” 补写“自卑”、“初三”等范围具体的内容,这样就降低了写作的难度系数。

(5)搭配得当,合乎逻辑。

选词补题,应注意词语之间搭配得当,合乎生活逻辑。如:“我第一次___”,若补填“哭”、“淘气”、“做梦”之类,就不符合生活事理。因为这些事情大都发生在人的婴幼儿时期,是难以界定“第一”的;而如果换成“领奖”、“说谎”、“远行”等词,则因为其在考生脑海留下的深刻印象,情理皆通。补题还要前后照应,合乎题旨。如:“___谢谢你”,补题内容应为与“你”照应的称呼或姓名,如“老师”、“对手”等。若填上“辛苦了”、“再一次”等,就明显与题旨相悖。

二、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关键在于补题。

如“___的味道”,若补填“打麻将”、“抽烟”、“自杀”等词语,内容是消极的,思想是不健康的,得分必定不理想。若开动真情和想象的钻头,向思维深处钻探、挖掘,补填“得奖”、“挨批”、“失败”等词,虽仍然平淡无奇,毕竟“挨批”“失败”等词深刻多了;若再掘一锄,进入“情”的层次或“想象”的层次,补填“母爱” 飞翔”等内容,兴许 阳光” 就能别开洞天,胜人一筹。就能别开洞天,胜人一筹。

最后预祝长沙中考学生都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考进自己理想的中学!

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篇11

关键词:趋势 思想品德 中考开卷考试 应试策略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必修课程,在学校初中教育阶段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学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增长才智,而且还能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这种双重效应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现在中考思想品德课实行开放性试题、开卷考试的办法,这给思想品德课复习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思想品德中考的评价内容不仅关注知识的评价,而且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命题将更加关注体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更加突出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更加关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地域特色和家乡特色。把“学习即生活”、“考试即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真正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如何应对开卷考试就成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我认为研究命题趋势和复习教学的方法复习应试的策略至关重要。

一、把握命题的总体指导思想与命题趋势

1、中考思想品德命题总体指导思想

中考命题贯彻党的十七大届中全会精神,执行省市中考改革意图,试题与党中央文件保持一致。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为命题总体指导思想。更加关注体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更加突出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更加关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地域特色和家乡特色。把握有利于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施新课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坚持科学性与开放性结合,统一认识和尊重差异结合,知识、能力、情感统一,难易梯度适当为原则。

2、中考思想品德命题趋势

《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现行教材以及时事政治内容确定的考试范围是命题的依据,因此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对考试范围及知识点要求更具体和详细,围绕《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覆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命题趋势。第一、从命题题型来看,表现出稳中有变的趋势。稳定的试题结构和分值分配,仍然保持四道大题17道小题,总分70分。第一题:请你做出选择:1-12小题,分值30分。1-6道单项选择,每题2分;7-12多项选择,每题3分。1、2、7为时事(一年来国际国内省市大事要事热点)。第二题:请你谈谈认识:13-14小题,分值12分。第三题:请你参与实践:15小题,分值8分。第四题:请你探究问题:16-17小题,分值20分。变化表现在局部第四大题的17小题上,从材料分析向时事点评再向政治论文的逐步变化趋势表现明显。第二、从命题难度来看,表现出变化中稳定的趋势。变化的是06-08三年总分65分,七年级几乎不涉及;09-11三年总分70分,七年级内容逐步加入10年11年约占10%。稳定的难度系数一直保持并有长期保持的趋势。第三、从命题的关注度来看,关注“热门”与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思想品德课的重点、难点相结合的焦点问题,成为命题的取材趋势,充分体现出政治源于生活。第四、从命题功能来看,发挥试题导向功能、引导功能、整合功能、启智功能、示范功能、激励功能、塑造功能、强化功能、和诊断八大功能。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将成为中考思想品德的命题趋势。

二、掌握复习教学的方法与复习应试的策略

1、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教学的方法

在思想品德课的复习中,掌握基础知识,夯實基础知识是关键要重视系统归纳。备考复习绝不是对知识点的简单的重复。复习的模式不是把原来学过的知识重复一遍,也不是学生做试卷老师讲评试卷。最主要的是要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探讨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复习、归纳、总结、提高的目的。常用的复习方法,第一、归类复习法:就是将相关的学习材料,通过梳理归类加以复习的方法。有两种含义,一是“聚零为整”。即将有关材料归为一类,抓住共同点。如将有关“标志”、“本质”、“关系”、“特点”等专题知识归类复习,将“共同理想”、“最高理想”等易混概念归类复习。二是“化整为零”。可将有关材料分成若干类,各个击破。第二、图示复习法:是以象征性的图形或简单的线条揭示出抽象的概念原理或复杂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人直观地感知、识记材料的复习方法。通过象征性的图形、简单的线条、简洁的文字或简明的数字,使复杂的不易表述清楚的识记材料变得直观明了,使繁杂的知识材料变成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第三、比较复习法:是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比较分析,弄清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与联系的复习方法。分析知识之间的不同和相同,可以从定义、性质、作用、特点、目的等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从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基础与表现、一致性等多方位、多种关系去思考。比较复习法常与图表复习法结合在一起。第四、概括复习法:是对所要复习的材料进行提炼,抓住关键性内容进行复习的方法。适合用于复习内容较复杂、较系统、较深奥的知识。复习时,通过综合概括,提练出材料中的关键部分,形成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信息符号”进行复习,有利于大脑接收、储蓄和提取。

2、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应试的策略

上一篇:我儿子的作文下一篇:县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总结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