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息烽集中营有感(精选4篇)
-----建党90周年体会文章
7月17日,我来到了贵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参观了息峰集中营。
息峰集中营旧址在息峰县朗乡,占地几十亩,是抗日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规模最大、军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消,先后关押共产党人、进步人士1220人,数百名革命者为民族解放事业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国民党军统共设三所秘密监狱,贵州息烽、重庆白公馆和渣滓洞,而其中规模最大、管理最严、关押人员“级别”最高的就是这息烽监狱。军统特务将重庆望龙门看守所称作“小学”,将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称作“中学”,息烽集中营则被称为“大学”。“案情”重大的革命志士从“小学”转囚于“中学”,再进一步转囚于“大学”,特务们称之为“升学”。若是惨死狱中,则称之为“留学”。
一座座土色的碉堡,黑漆漆的了望塔,若隐若现的射击孔,不免使人顿感阴森和恐怖。在一排布满铁丝网的高墙下,几个漆黑的哨兵楼依然矗立,仍可以想象出当年那三步一岗,五部一哨的骇人场面。
监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称为“忠斋”、“孝斋”、“仁斋”等,其中“义斋”为女监狱。位于半山腰的猫洞是一个隐藏在地面下的溶洞,山民们曾看到老虎藏身其中,因当地称老虎为猫,所以叫猫洞。集中营建立后发现在猫洞里审讯革命者无论怎样
施刑,再大声,再撕心裂肺的叫声也传不出去,于是改名为“妙洞”,成为在革命者身上检验他们发明各种刑具优劣的最妙的场所。息峰集中营失踪的革命者有数百人,据说大多是在这里审讯时被折磨死后就地埋在洞里。解放后当地政府挖掘了几次,累累的白骨每次让施工人员痛苦不已,无法继续挖掘。听到讲解员讲到“披麻戴孝”的这种刑法时,我们的眼前呈现一副血淋淋的场面,刽子手们用辣椒和辛辣物品涂抹在已打得皮开肉绽的革命者身上,再用纱布紧紧缠绕抛置于烈日曝晒,过了多天后,当纱布与肉长在一起时再一层层剥开……讲解员讲着,我们却无法再看下去,听下去,因为我们的心脏不能承受其他残酷刑罚的描述。我们不禁要扣问:在自由和信仰面前去选择怎样的路。我们知道没有信仰的人生如同行尸走肉,可没有自由的人生呢?不愿去想,望着林间或浓或淡的雾气,心遽然紧的不能再紧,呼吸有点困难,一直生活在太平盛世,充分享受自由和阳光的我们无法承受这种压抑,随着那人流向前走,向前走。
义斋是关押女犯人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停留了许久,因为这里曾关押过共和国年龄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本是只知道糖是甜的,天空是蓝的,生活是快乐的年龄,不知道什么是信仰、主义,他要的只是自由快乐的成长岁月。这样他都不曾满足……
走出集中营回头看,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时时刻刻的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的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都是当年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先烈们当年毅然而决然的舍弃自由,舍弃生命,为的就是广大的人民大众,为的就是现在的安定团结。
我们要谨记先烈们的事迹,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脱离低俗,为人民服务。
通过参观,我们再次重温了党的伟大历史,当我们站在“猫洞”外,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明日的危机与锦绣,我们的心为再一次受到震撼,更加深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并从中受到了新的启发和教育,我们的内心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在屠刀面前没有屈服,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牢记党旗下的誓言,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克服困难,艰苦奋斗,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去,让“息烽精神”永远发扬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作风和气魄。
参观息烽集中营作文200字
我们10月3日参观了著名的息烽集中营,参观息烽集中营作文。息烽集中营位于贵阳市以西约60公里的息烽县阳朗坝猫洞。息烽集中营是抗战期间国民d军统局设立的用于关押共产党人、抗日志士、进步和爱国学者、爱国人士的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是“南京新监”1938年从益阳搬到贵洲息烽县的。它四面环山,树木丛生,地势极度为隐蔽,它的监房叫“斋”,一共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特九个斋房。其中“义斋”是关押女犯的.,“特斋”是关押特殊人员,其它都是关押一般的政治犯。我们参观斋房的时候里面都是黑乎乎的,很阴森、恐怖。在围墙的边上还有一个天然有溶洞,那就是猫洞,是专门审讯犯人的地方,我下去看了一下,不敢往前走,里面没有灯,太恐怖了。
据导游说,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建立到1947年撤消八年的时间,一共关押了1220多人,有600多人是被杀害或者折磨死的,还有400多人下落不明,只释放了140人。息烽集中营关押了著名的杨虎城将军一家、小萝卜头一家、黄显声将军等。息烽集中营真是一座人间地狱。,参观息烽集中营作文400字
第10期
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修文县六广中学支部委员会2014年5月26日5月24日,六广中学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到息烽集中营开展党的群众
到达息烽
集中营后,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纪念馆展厅、集中营旧址,在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大家认真聆听解说员的讲解,仔细观看黄显声、车耀先、许晓轩、“小萝卜头”宋振中等烈士在狱中坚持革命斗争的图片及资料,参观了息烽集中营旧址,深入了解到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事迹。
通过息烽集中营红色革命基地参观学习,进一步增进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对党的光辉历程更多的了解,增强党性锻炼,树立了党员干部职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通过此次活动,还增进了学校全体党员
干部职工的爱国情感,提高了思想政治认识,促进了教师对传统革命
教育基地的新认识、新
理解,为教师抓好教育
教学工作提供了思想保
息烽地处川黔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苗、布依等17个少数民族,南连贵阳,北接遵义。息烽县由崇祯皇帝赐名,取“息息相关,烽火永靖”之意。但真正让息烽出名的,却是一座魔窟式的监狱息烽集中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烽火席卷全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人民奋起抗战。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内的顽固派,仍坚持其一党独裁统治。为此,他们大力强化特务组织,设立集中营,继续逮捕和秘密关押共产党员、抗日民主人士和爱国进步人士。
1938年11月至1946年,国民党特务机关在大后方贵州息烽设立了秘密集中营,因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管理最严,而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内部称之为监狱的“大学”。
这里四面环山,树木丛生,地势极为隐蔽。蒋介石所以把这个秘密监狱选在息烽,有取熄灭峰火之意。同时,蒋介石还把军统直属的“特训班”等16个机构设在息烽县城周围,这座仅2000多人的县城在1938年至1946年的8年中,就驻扎了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等各类人员15000多人,是当时县城人口的8倍
息烽集中营在8年中,先后关押了共产党员、爱国将领、进步青年等各类人士1220余人,其中被秘密杀害和折磨致死600多人,400多人下落不明。被关押的人员中包括著名的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一家,中共地下党员宋绮云夫妇及儿子宋振中(外号“小萝卜头”),中共党员、著名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爱国民主人士马寅初等。1946年息烽集中营撤销时,仅有72人被转移到重庆军统所属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关押。
在息烽集中营这座阴森的人间魔窟里,特务们绞尽脑汁,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软硬兼施,或酷刑拷打、肆意虐杀;或花言巧语、威胁利诱,企图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但他们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如意算盘一再落空。
1941年3月,被关押在息烽集中营的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以及韩子栋(《红岩》中华子良原型)、许晓轩(《红岩》中许云峰原型)等一批各地党组织的重要骨干,利用放风和做工劳动的机会,秘密组建了狱中党支部。随后,秘密党支部又逐步吸收了宋绮云、张露萍等一批共产党员参加狱中党组织的工作。这样,一个狱中对敌斗争的坚强堡垒形成了,与党失去联系的党员又有了自己的组织,为他们在狱中与敌人斗争提供了组织保证。在狱中党支部的领导下,革命者们挫败了监狱当局的连座法,并取得了改善伙食、痛打叛徒等斗争的胜利。同时,党组织还利用敌人“狱政改革”的时机,用笔名在狱中的《复活月刊》上发表“一个月的世界与中国”、“七月里的石榴花”等文章诗歌,揭露国民党统治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迫害共产党人和抗日爱国民主人士的罪恶行径,宣扬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他们还自编自演节目,鼓舞身陷囹圄的难友。张露萍将《日出》中的陈白露演得栩栩如生;赵力耕在话剧《反正》中用慷慨激昂地喊道:“起来吧,我们都是中国人,不能再当亡国奴了!”
狱中党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虽然遭到敌人的残酷镇压,但息烽集中营里的革命烈火始终没有熄灭,使敌人在狱中的各项举措,“都遭在押共产党人之抵制,收效甚微”。
在迫害与反迫害、软化与反软化的斗争中,息烽集中营中的革命志士始终把监狱当作特殊的战场,与黑暗和反动进行着殊死的较量,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诗篇,表现了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当中共狱中秘密支部领导党员、团结难友在息烽集中营恶劣的环境中艰苦斗争、千方百计与党联系的时候,党也在时刻关心着他们。1945年秋,毛泽东到重庆和蒋介石谈判时,与周恩来向蒋介石提出释放罗世文、车耀先等人的要求,这些消息在全国各大小报都报道了。车耀先在监狱图书室从报上看到这条消息,感动得热泪盈眶,并抄传到难友的手中,大家深深感到了党的温暖,更加增添了对敌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车耀先烈士以自己的宝贵生命,实践了这庄严的誓言。
息烽集中营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物遗址,也是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见证。发动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杨虎城将军,在息烽集中营中,无论国民党当局采取任何非人的待遇,无论特务看守使用任何卑鄙的伎俩,将军始终坚持“不管蒋如何对我,我绝不后悔。只要问心对得起国人,死何足惜!”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在给儿子耀华的家书中写到:“我现在虽然坐牢,并未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
在息烽集中营这个特殊的战场中,革命者的人格、意志在这里得到了充公展示。历史铸就了息烽,息烽因此而凝重。无数革命者在这个特殊的战场,面对摧残、折磨和屠刀,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大无畏气概,与国民党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和殊死的较量。
【参观息烽集中营有感】推荐阅读: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06-15
韶山参观有感10-25
参观一大会址有感06-12
参观民族园有感07-25
新县参观学习有感10-12
参观东莞监狱有感12-13
参观故宫有感初中12-16
参观南郊监狱有感02-09
学习考察参观有感05-28
参观家风教育基地有感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