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共8篇)

小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强化党建主体责任,突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四个重点,以行知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五星级支部建设和党建课题研究为主要抓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充分彰显行知党组织的引领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为满意的行知教育,办人民群众满意的行知小学。

二、以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为重点,推进思想文化建设

.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政治观念。

XX年12月,总书记首次公开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并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吹响了治国理政新号角。结合学校发展,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着眼四个全面,促进文明发展》等系列重要讲话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理论培训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专题辅导培训、读书学习、党课宣讲等形式提高学习成效。

2.认真学习新《党章》等,切实提高党的宗旨意识。

精读研学《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XX-XX)》、《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资料汇编》以及学习新党章,争做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先锋与模范,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用党章的学习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党员进社区”“千名党员帮扶千名困难学生”“党员承诺践诺评诺”等工作的落实。

3.认真学习当代经济、科技、法律、社会管理等知识,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好每月年级组好书推荐活动,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努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特别是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等各方面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开阔工作思路,提升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和家长。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不断提高防腐拒变能力。

结合“六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反腐倡廉教育,合理安排教育内容,运用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开展好校级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分析会,让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廉耻之心、平常之心、敬畏之心、敬业之心;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腿、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事;坚持“为民”观念、坚持“务实”作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5.学习研究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律和特征,科学把握教育发展方向。

结合行知小学教育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着眼于重点、难点问题,围绕构建均衡、优质、公平、协调的学校教育管理体系,改革创新、转变观念,在教育体制、人才培养和育人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全面调研、专题研讨,努力把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推进行知教育特色、优质发展。

三、学习要求

.严格学习制度。实施固定学习日制度。每月15日按要求开展党员专题学习。利用“三会一课”,“校本培训”等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职业道德理解,增强开拓创新的本领,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

2.丰富学习形式。

采用四结合学习方式:集中培训与网上自学相结合(党员好书推荐每年级2本,三月底钱上传完毕);专题辅导与知识竞赛等形式相结合;理论和实际工作调研相结合;学习与师德创优考核相结合,使“工作着、快乐着”成为行知人的追求和写照。

3.提高学习实效。

围绕我校XX工作重点、热点和难题,结合学校书香校园打造,进一步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实行政会议一周一学习活动、青年教师月好书推荐活动,党员教师好书漂流活动。努力在创建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班组活动,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全面优化优化教师群体中寻找到更加策略,真正推进我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实施,常学常新,人人创先,成为模范。

小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 篇2

在当今和谐文化视域下, 我们在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往往研究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而忽视了教师这一主体。忽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 就是使一些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淡化, 不安心教学, 直接影响到了高校的形象和学生的培养, 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立, 有碍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化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因此, 本文针对高校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的的现状、成因, 研究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探讨新的方法和途径。

1 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形成及其重要性

1.1 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形成

1951年9月, 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约集12位著名教授发起北大教职员工的政治学习运动, 目的在于改造教师的思想, 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 为此还专门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给他们作报告。同年9月29日, 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 向京津地区3000名高校教师作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1]。1953年7月, 为了使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统一化, 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指示》, 指出政治理论学习的目的是要“通过系统教育, 提高马列主义水平, 促使其思想改造, 提高其政治觉悟”, “明确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和科学发展的方向提高其政治判断力, 进一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时间应为“每周2-3小时, 不得任意增减”;学习方法“一般以自学为主, 辅之以小组讨论、专题报告和必要的讲授”[2]。这标志着我国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形成。近60年来, 该项制度在加强高校教师政治思想素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提升教师政治观念, 调整政治态度;保证高校办学方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 这种学习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值得研究探讨。

1.2 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教师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群体, 在高校担任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其政治观念、政治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加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 是提高教师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 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重任的需要。一方面高校教师个人要自觉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 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每一次政治理论学习的机会, 向广大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使其得到提高。其次, 加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 是使高校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前哨阵地的需要。蔡元培先生曾经讲过, 欲看明日之社会, 先看今日之校园。所以校园尤其是高校既是人才培育的摇篮, 又是新思想、新观点、新意识形成方面的集中地, 高校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动向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政治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3]。这就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坚持和完善这一学习制度, 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加强思想道德培养。

2 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在高校的发展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理论学习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很好适应高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1 政治理论学习无用论思想对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的影响

由于目前部分高校各项工作的重心是教学和科研方面, 学校从上到下对教学科研督导评估非常重视, 使得教师比较注重科研项目、成果和科研经费, 削弱和淡化了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视程度。随着高校职称评审和科研项目的竞争, 高校教师面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 使得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观愿望有所降低, 产生一种政治理论学习无用的思想。且部分高校领导对政治学习重视不够, 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 甚至有些单位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时间经常被其他工作占用[4]。

加之, 社会上出现的党风不正以及腐败现象影响了党的形象, 动摇了某些教职工的信仰, 使得部分高校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成效产生质疑, 由此导致对待政治理论学习时有消极、敷衍的现象。

2.2 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提升

长期以来, 许多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是制约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热情和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

在政治理论学习内容上不加选择, 不考虑学习的对象和情绪, 理论知识较多而实践活动匮乏, 结果因学习内容庞杂、空洞, 脱离实际, 缺乏学术性和知识性的有效引领, 造成许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透彻, 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着一定偏差。久而久之导致大家产生了敷衍、轻视政治理论学习的心理。在组织政治理论学习上, 许多高校仍延续学文件、读报纸、传达会议精神等固有的教育形式、学习方法不放。学习组织零散、使教师缺少系统学习, 没有给教师构建、完善政治理论的知识结构;学习形式单一、呆板, 学习方法陈旧, 不能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容易造成教师被动学习, 缺乏自觉进取的学习精神[5]。随着经济发展, 社会媒体的普及, 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 传统学习形式已不能满足广大教师的求知欲望。

3 加强和改进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时期, 社会实践也在不断发展, 我们应根据实践的要求勇于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针对部分高校政治理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高度重视并加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发挥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思想教育功能, 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必然条件。

3.1 提高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认识, 加强主动学习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政治理论学习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无用论的思想, 高校既要广泛宣传, 提升教师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的意识, 又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有利于保证高校办学方向, 有利于高校的创新和发展, 有利于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有利于高校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6]。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和人口众多的民族, 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和对各种知识的掌握, 就不可能真正腾飞, 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前途。”因此, 加强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 必须实施“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不仅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对待政治理论学习, 同时也要切实把政治理论学习与高校办学的思路、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 协调好重学校改革发展、重教学科研与轻政治理论学习的关系, 既要加强和继承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也要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创新[3]。进一步让教师认识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可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思想、指导行动, 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增强主动学习意识。

3.2 丰富政治理论学习内容, 增强学习实效性

要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参与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 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就必须要充实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政治理论学习不能是纸上谈兵、泛泛而谈, 如果仅为空泛的形式主义, 那么, 政治理论学习将会成为无源之水, 难以持久。只有引导教师强化正确的思想认识、增进其思想交流, 将政治理论学习与高校教师思想以及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才能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政治理论学习才会持久。

落实学习内容要精选、响应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和精神, 并联系学院实际, 切合教师需求来安排, 把握住社会经济重点和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来制定学习计划中的主题, 并事先向教师公布, 给大家一个足够的准备时间进行讨论交流, 由学院采取措施解决讨论过程中提炼出的实际问题, 这样既能提高教师政治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又能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把被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教师自觉自愿的主动学习[4]。

3.3 改进学习方式, 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

目前高校政治理论学习实效性低, 不仅受客观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也有学习内容的选择方面的影响, 最关键在于学习方式的落后和陈旧。政治理论学习中无生气的“满堂灌”、呆板无味的“照本宣科”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内容已很明了, 大家都完全看得懂, 讲者仍布道式地讲解, 这很容易导致教师滋生厌倦情绪, 挫伤大家的学习热情。因此, 要想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实效性, 就要改进学习方式, 采取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案例式教学、典型宣讲、利用多媒体、网络, 增加视听效果, 使学习更具吸引力, 增强感染力, 提高学习实效性。

在高校, 坚持和把握好政治理论学习成为面临的新挑战, 在学习的设置上尽可能系统些、长远些, 根据高校特点, 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一是把政治理论学习与教学业务研究结合起来;二是把政治理论学习与科研结介起来;三是把集中学习与教师分散学习结合起来。只有做到学习、教学、科研有机的统一, 才可能真正避免形式主义和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发生, 也才可能彻底解决以教学科研会议占用政治理论学习的问题, 使政治理论学习真正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去[6]。政治理论学习、教学、科研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把研究的新成果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使学习、教学、科研的质量和效果共同提高。

4 结语

高校的工作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 必须结合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 切实克服政治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象。防止把政治理论学习拔得过高, 从而影响日常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防止轻视政治理论学习, 只单纯强调教学科研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7]。应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对接, 使其成为促进学校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持。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摘要:和谐文化视域下, 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形成及其重要性进行了阐释, 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现状及成因, 并且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政治理论学习,改进

参考文献

[1]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下)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176-177.

[2]徐亮.浙江医科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研究汇编 (1986-1996) [C].浙江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1997, 54.

[3]李柯, 张丽荣.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探讨[J].陕西教育:理论, 2006 (11) .

[4]乔真真, 阮琦, 马艳娟.政治社会化与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对西南交通大学的实证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13.

[5]李玉泉, 李波.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模式创新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352) :76.

[6]阎占定, 涂淑珍.新时期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J].当代教育论坛, 2004 (11) :67.

教师学习理论的流变与融合 篇3

关键词 教师学习  流变  融合

一、教师学习: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领域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及反思的深入,教师被视为教育改革、学校改进以及学生发展进程中最为关键和决定性的因素。费曼南瑟指出:“经历数十年的学校改革之后,关于我们国家学校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我们国家教师的质量的共识得以建立。政策制定者和教师教育者意识到了学生学习什么直接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以及教师带入教学的知识、技能、责任和他们借以在实践中和向实践持续学习的机会。”[1]博科认为:“美国及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都致力于促进学生学习这一雄伟目标,然而,有很多因素制约其实现与达成,而最终依赖于教师。正是这一认识促使教育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以增加教师知识,发展他们的教学实践。”[2]蔡克纳也认为:“通过提高教师地位、权力和工作条件以提高学校教育成为北美第二波教育改革的关注点,这强调了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最重要行动者。”[3]菲什曼和戴维斯指出:“促进班级学习与教学的改变是学习科学的中心目标,教师是几乎所有正式教育系统的奠基石。教师是任何以班级为基础的干预的最终诠释者,且对大量教学干预效果的差异负责,这就是所谓的教师影响。”[4]多伊尔也指出:“关于教师如何学会教学的研究已经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的主要研究焦点。”[5]然而,什么是教师学习、教师学习什么、教师如何学习等理论与实践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纷繁复杂,困惑丛生。正如费曼南瑟所言,“‘学习教学’是一个说着轻巧,且给人以直接与容易理解的过程的感觉和印象。实际上,我们没有发展出好的关于教师学习的理论,而且学习教学本身也包含着很多概念的复杂性”[6]。玛丽·肯尼迪亦对此做出了回应:“教师学习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领域,因为它位于几个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交汇点上,既有涉及学习的研究和理论,也有涉及教学实践的研究和理论,还有涉及教育与社会关系以及学科本质的研究和理论。有效的研究应该考虑到教师学习所处的特殊情境与位置,抓住其间各种各样的相互依赖的特性,并形成与这些领域不一样的研究项目。但以往的研究要么忽视了这许许多多的联系,要么将教师学习与某个其他问题(如教学实践)相混同”[7]。威尔森认为,“讽刺的是我们试图去理解那些真正从事教学和学习的人的学习。关于教师学习我们知道的是困惑的,因为教师学习充满偶尔性、分散性和复杂性的本质”[8]。无独有偶,莱特尔和科克伦-史密斯也指出:“在教学研究的文献中,教师声音的缺失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提出与关注的问题;他们用以解释和改进教学实践的框架;以及他们界定和理解自己工作生活的方式”[9]。正如美国教育研究会主席博科所言:“教师职业是这个国家最具价值职业,了解教师是如何学习的并将其作为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和实践的基础,是美国教育研究中一个尚未解决的最大问题。”[10]

二、教师学习理论的流变

就本体论而言,教师学习隶属于学习研究领域,其理论与实践深受学习理论的影响。然而,由于众多学习理论流派对学习的不同界定,以至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综合的和普遍认同的学习理论。因此,厘清和明晰不同学习理论流派对学习的研究与界定构成理解教师学习的基础与关键。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师学习

20世纪60、7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优势,学习被界定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即行为的改变。其主要方法是在可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对动物学习的研究,推及对人类学习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环境(刺激)的控制,达成对行为的预测与控制。正如华生所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想要控制人类的反应与自然科学家想要控制与操纵其他自然现象的欲望一样强烈。这种控制的成功意味着使生物能够朝着人们所设想的任何方向行动。行为主义者眼中的教学和学习是可以被分解或肢解成若干简单的行为和要素,教学和学习应从这些简单的、零碎的行为、技能与要素开始,继而通过联结与组合,最终构成整体。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即为典型代表。他将系统复杂的学科知识、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等按照其内在的结构与联系,分解成为一系列简单的知识项目,以编成一个逐渐增加难度的、有次序的序列,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与学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进而达成预先的目标。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影响,这一时期的教师学习研究关注教师教学行为,即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所需的教学行为的培养与塑造。有效教学基于教学科学化运动、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以可测性、量化和效率的标准评价教学。实践中的典型做法是罗列一系列量化的、可测的所谓有效教学行为,让教师进行模仿与学习,进而成为有效教师。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师学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与行为主义关注学习与外在环境事件的联结不同,其关注点在于学习者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在心理(认知)结构对学习的影响。在认知主义者看来,学习犹如概念获得,思考(思维)卷入其中,学习的过程就是运用具体的策略检验假设直至达成目的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内在的信息加工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以及认知与思维的发展过程,学习既是思考(思维)的过程,又是思考(思维)的结果。由此,教学与学习应注重学习者已有的、带入问题情境的内在认知(心理)结构的影响与作用,注重对学科结构、基础知识即普遍概念与规则(原则、原理)的获得与掌握,以及问题解决、策略选择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认知主义后来居上取代了行为主义,在此背景下,教师学习被界定为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及其应用,教师学习研究主要关注教师应该知道什么知识、如何培训教师具备这些知识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一时期尤以教师知识研究最为流行。学界关于教师知识研究可分为两种研究思路与范式:一种是教师知识基础研究,另一种是教师实践知识研究。教师知识基础研究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追求实现教师专业化的“由外而内”的探索与实践,目的在于为教师专业化寻求内在的知识基础,即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基础,教师教育应该提供哪些知识。教师实践知识研究基于两个现实:第一,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活动,实践是教师知识的基础与源泉。第二,现实中,教师即使掌握了大量的教学知识基础,在实践中也未必能够成为优秀教师。因此,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学习具有个人特征的实践性知识。当前,这两种研究思路与范式趋于融合。

3.情境学习理论与教师学习

情境学习理论作为对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融合与超越,其立论基点在于“思维和学习本质上依赖于在即刻的行动情境中主体的参与和互动以及适当的功能与意义的建构和生成”。情境学习理论认为,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静止不变的、片面的论点不能够刻画人类学习的本质,因为人类是主观的、灵活应变的和适应性超强的,人类可以制造(改变)情境,而非一味地坚守被给定的定义。学习具有情境维度与社会维度,学习不是学习者内部认知的产物,也不是环境选择的结果,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下主体参与共同体的行动(活动)过程。情境学习理论关照下的教师学习关注教师与学生、同事、教师教育者等社会和物理情境间的联系与互动,关注教师主体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下通过与他人及情境间的协商、互动、对话、合作、反思等实践形式参与共同体行动(活动)并生成意义的过程;关注教师实际知道什么,教师是如何发展其实际认知,以及教师学习的社会性、情境性和分散性。正如莱芙和温格在探讨了教师学习的实践共同体模式之后所说:“知识是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学习是位于(置于)获得与呈现意义的参与的轨迹之中,教师学习即在实践共同体中,教师由‘合法性边缘参与’到‘充分参与’的转变发展过程”[11]。

学习理论由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情境学习理论的流变与转向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于教师学习的理解以及教师学习理论的发展。行为主义太过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塑造与强化,认知主义过于关注教师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及应用,即教师认知的发展,而情境理论作为超越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尝试,看到了教师学习的情境性、社会性和分散性本质。三者皆是基于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和假设假定,关注并探讨了学习及教师学习的不同方面和维度,且做出了差异悬殊的理解与解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矛盾的、错误的或是无价值的,相反,基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研究目的,每一种学习理论都有其适用性和有效性。而三者间的互动融合与批判借鉴是建立学习及教师学习共识性理解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实现学习科学及教师学习理论超越的核心和关键。

三、教师学习理论的融合

尽管人们对统一的、综合的、普遍认可的学习理论尚存异议,但是,随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发展与综合,以及学习科学研究的深入,对学习的理解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建构,关于学习的对话与理解也已超越了单纯的派别之争,呈现融合之势,共识性理解亦正在生成。首先,学习应是身体与心灵、生物与环境、个体与群体、心理与社会文化以及行为、认知与情境的有机融合。其次,学习包括内在与外在两个维度,内在维度是指学习是个体内在的心理(认知)过程,即个体信念、态度、理解、知识、技能等的改变与发展。外在维度是指学习是情境与社会的互动,即在具体的情境中,个体与他人及情境间的参与、协商、互动、对话、合作、反思的过程与实践,以及意义的建构与生成。最后,学习应更多关注学校及类似情境中的学习实践。

受此影响,对教师学习的共识性理解亦在生成之中。费曼南瑟认为,应从“谁在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学习时间与情境”四方面学会教学。[12]同时,他提出了教师学习的主题框架:学习像教师一样思考;学习像教师一样认知;学习像教师一样感受;学习像教师一样行动。其中,学习像教师一样思考关注教师对其既存信念的批判性审视、转向教育学思考以及元认知意识的发展。学习像教师一样认知强调好教学所依赖的不同种类的知识,包括教师在实践中生成的知识。学习像教师一样感受关注教师学习的情感、认同与自我维度。学习像教师一样行动要求教师具备一套技能、策略、规则与判断以想出什么时候做什么,即适应性专家知识。[13]科克伦-史密斯和莱特尔基于对知识和实践关系的审视,区分了三种有着重要不同的用以组织教师教育的观念,即为了实践的知识、实践中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其中,为了实践的知识指教师学习去情境化的正式知识,以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与应用。这种观念视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早期占据教师教育领域的主流。实践中的知识指教师通过经验、反思、探究等实践获得知识,尤其是实践性知识,视教师为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这种观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关注创设能够让职前教师检视其先前信念和发展教师知识与倾向的社会、组织和认知情境。实践的知识指教师采取批判立场对其知识与实践及其更大范围的知识、社会和政治议程进行批判与反思。这种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关注体制议题,教师被视为变革代理人、政策制定者以及伙伴研究者,而非专家。[14]柯林森也界定了教师的三类知识:专业知识,包括内容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法知识;人际知识,包括与学生、学校和社区的关系;个人知识,包括自我知识、伦理道德、性格倾向、反思等。[15]美国教师学习研究中心在历时十年(1985-1995)的教师教育和教师学习研究中提出了三个假设:教师需要反思关于教学和学习的假定;教师需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并在文化和社会的背景中理解多样化;教师必须学会在做的过程中思考他们的学习与工作;四个要素(领域):对公众关于学校期望的回应;建构教师作为学习者的理论;教师加强把教材与不同学习者联系;平衡教学实践中的独特因素;三大研究主题:关于教学、学习、学习者与学科教材信念的转变;加强教材与不同学习者的联系;学会教学实践。[16]该中心在教师学习领域的开创性、系统性研究使得教师学习真正成为近二十多年以来一个新兴而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为后续的教师学习研究奠定了基本框架。

由此可见,教师学习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多维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概念,更是一个融合了时空、情境、身份、角色、认知、情感等心理的和社会的过程,还是一个历时态与共时态共存、存在与成为一体的动态连续统。连续统中分布着不同的时期与阶段,不同的时期与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征。从时空线索分析,教师学习发生于学校、工作场所等物理与社会空间,涵盖学徒观察、职前教育、入职指导和专业发展等阶段。时空的演进与变换决定着教师学习的差异。从维度分析,教师学习内含内容(知识、技能、倾向)、他人(学生、同事、教师教育者等)和自我(认同、信念、情感、态度、动机)三个维度。其中,教师是教师学习的主体,内容是教师学习的基础,学生是教师学习得以存在的前提和辩证对立面,自我是教师学习的动力与本真。同时,内容维度追求效用,他人维度追求理解,自我维度追求意义。从过程分析,教师学习是在特定情境中,教师与内容、他人及自我间关联的心理与社会过程,一方面是教师主体基于既有知识与信念积极改变、转化、建构、生成新的知识、信念、态度、理解、情感、认同、自我等的内在心理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主体参与实践共同体合作、对话、协商、反思、批判的外在社会互动过程。具体包含内容维度上主体与客体间的获得与应用过程、他人维度上主体间的合作与互动过程以及自我维度上主体内部的转化与生成过程。从本体论分析,教师学习是在时空情境、心理发展与社会关系中,教师主体作为人的存在与成为教师一体的过程。

四、结语

概念清晰与理论明确标志着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程度与特点,而其又依赖于领域知识的积累与丰富、研究的系统与深入以及实践的推动与改进。教师学习研究在20多年的发展中,已经积累了足够丰富的知识,形成了相对明确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逐渐发展成了相对独立和成熟的研究领域。然而,正如几乎所有研究者都指出的那样,教师学习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多维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概念,更是一个独特且不寻常的研究领域。同时,由于当前不容乐观的研究现状以及实践领域的现实,加剧了教师学习研究的复杂性。亟须解决的是综合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克服教师学习研究与实践中的问题,明晰教师学习概念,构建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正如威尔森和伯恩(Wilson and Berne,1999)所言,“未来好的教师学习研究取决于我们将那些在很大程度上独立运行的领域,如教师学习、专业发展、教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思想编织在一起的能力。我们学校的教学和学习质量依赖于此”。

参考文献

[1] D'Souza,Lisa Andries,Assessing what counts:Learning to teach for pupil learning.BOSTON COLLEGE,2009.

[2] BorkoH.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Learning:Mapping the Terrain.Educational Research,2004,33(8),1-15.

[3] Kenneth M.Zeichner.Connecting genuine teacher development to the struggle for social justice.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1993,19(1).

[4] Barry J. Fishman and Elizabeth A. Davis.Teacher learning research and learning sciences.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Learning Sciences,2006.

[5] Kenneth M.Zeichner.Content and Context:neglected elements in the studies of student teaching as an occasion for learning to teach.Journal of Education,1986.

[6] Feiman-Nemser.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to teach.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1996.

[7]  An Agenda for Research on Teacher Learning.NCRTL Special Rrsearch.

[8] Suzanne M.Wilson,Jennifer Berne.Teacher Learning and the Acquisi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 Examination of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1999,24(1).

[9] Kenneth M.Zeichner.Connecting genuine teacher development to the struggle for social justice.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1993,19(1).

[10] BorkoH.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Learning:Mapping the Terrain.Educational Research,2004,33(8).

[11] 莱芙,温格著.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2] Feiman-Nemser.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to teach.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1996.

[13] Feiman-Nemser.Teacher Learning: How do teachers learn to teach?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enduring questions in changing contexts.Routledge.

[14] Cochran-Smith,Lytle.Relationships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Teacher Learning in Communities.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1999(24).

[15] Collinson.Becoming an Exemplary Teacher:Integrating Professional,Interpersonal,and Intrapersonal Knowledge.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United States Teacher Education Consortium,1996.

[16] http://ncrtl.msu.edu/about.htm.

[作者:程耀忠(1981-),男,安徽六安人,长春师范大学双语教育研究院讲师,博士。]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材料 篇4

学习时间:2012年4月13日第十周一堂好课的七个“点”

一、激发兴奋点——“课堂不是教堂,教师不是牧师”一堂好课必须要从上课伊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二、抓住中心点--要始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最终要回归课堂,进行知识整合。

三、突破疑难点——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好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疑启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师的天职。

四、找准切入点——把握好知识结构的衔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多举学生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有感而发,最贴近学生的事例才会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不感到神秘。身边的才是最接近、最亲密的。

五、理清知识点——知识是教学成功的载体。抛开知识空谈素质,是空中楼阁。

六、培植发散点——要注意相近知识的链接类比,相反知识的比较鉴别。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明确得分点——课改也不能抛开考试,应试能力也是一种素质,一堂好课应该知识严谨。要注意帮学生理清知识点到得分点到采分点的链接。规范学生的答题。

39条教育新理念

教 育

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2、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

3、我们教师要牢记: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永远不可能从某一位成功教师那里克隆相同的教育艺术或方法来对自己的学生实行成功教育。如果真的能够那样,世界将是只有领袖、政治家、科学家、诗人、银行家、企业家和大富翁的世界,世界也将变得无法存在。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学 校

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教 师

6、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

7、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8、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9、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10、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1、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12、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课堂教学

13、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难怪有人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所以,中国学生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会不断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就算很成功了,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

14、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15、衡量教育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16、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17、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

18、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惟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思考的时间。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表现机会”和“思考时间”。

19、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

20、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学’”。

教师与学生

21、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22、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23、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是同样多的!

24、教师的表扬或鼓励,对有些学生而言是“锦上添花”,对有些学生而言则是“雪中送炭”。相比之下,教师应该更多一些“雪中送炭”。

25、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26、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而表扬学生时则可以适当地信口开河。

教师的专业化

27、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

28、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29、能使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能使自己超过教师的学生才是最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即具有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即具有超越教师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即具有超越教师的智慧。

30、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高素质教师。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1、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学生行为习惯

32、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

33、当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的时候,原先认为“学习是苦事”就会变成“学习是乐事”。

师 德

3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35、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36、“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管 理

37、没有最好的教师,只有用好的教师。

创新能力

38、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就经常质疑。

现代教育方向

39、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新、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思想;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5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我们当教师的一定要用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教书育人,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为人师表的教师。在新世纪的当代中国教育中,我们需要具备怎样素质的教师队伍?我认为第一,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第三,必须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第四,必须改变封闭的教学方法;第五,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照自己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教育生涯,我的体会是:

首先、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对教师的职业要热爱,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通过长期教育工作,我们对教育工作产生了感情,通过自己的劳动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学生有了较多的知识,看着自己劳动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内心也是非常的愉快,感到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天天与孩子们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问题是我们作为教师对他们关心帮助太少了。我们自己的素质还是不高。中国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我国的教育事业,所以人们说教师的职业是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是很有道理的。有人说如果有来生我再选择教师的职业,以表示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但人并没有来生,所以我不想作假设,我只想说我选择了教育工作,我没有错。

其次、刻苦研究业务,精通教学业务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教师必须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倘若学生给你提出的问题你总是不能很快准确地回答,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也就完全丧失了。学生对你没有信心,极有可能对这门课也没有了信心,你这门课还怎么教。我们 许多 老师对课程内容已经反复教了许多年,教学内容基本熟了,但随着课程内容的改革,有许多知识点,钻研得还不深透,在现代社会,每个社会个体都有不同于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学生在某方面超越教师的可能性甚大,所以,教师完全没有资格在学生面前高居支配地位,而应该对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给予充分的尊重。我认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仍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再次、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教学经历的体会,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师德师风教育是

极有必要的。有些学生听不懂老师讲的课;课堂纪律差;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老师上课的情绪,出现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至此,如果我们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必然导致恶性循环。当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使教师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积极地做好工作,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采取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材等一系列措施,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当前情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必定能走出厌教厌学的恶性循环,改变现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实用性人材。教师除了要学习一般的职业道德外,还要学习与我们教师这个职业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有关书籍。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在新的世纪,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学说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篇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王传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使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敞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经过这次暑假期间师德师风学习,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牛振华

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统一组织下,进行了政治理论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党八十周年上的讲话以及有关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决定精神。通过学习,我校全体教师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了,认识更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态度进一步端正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了,总之,“三个代表”精神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现将我校教师学习情况简单地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有关暑期政治理论学习培训班的文件精神,一开始,大部分教师怨声载道,不愿参加培训学习。党支部书记带领广大党员及进步人士通过宣传“三个代表”的意义,发动广大教师积极踊跃地参加培训,结果,全体教师无一人没参加这次培训。

二、劲头十足,学有所得。

我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严守会场纪律,很少有人大声喧哗,每个教师都自觉地边听边记,80%以上教师笔记超过了一万五千字,笔记干净、整齐,无应敷现象,学习方式采取每天上午集中学习四个小时,每天下午在本校分散学习并讨论,进一步提高认识,教师们学习劲头十分高涨,每个教师都有发言内容,以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提出了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教师们互相取长补短,受益非浅。每个教师都写出了质量较高、具有新思想、新思路的三篇心得体会。

三、成绩斐然、影响深远

政治理论学习结束时,又组织了一场学习测查。通过测查,全校教师成绩优良,无不及格现象。可见,我校教师学习精神可佳,学习能够联系实际,“三个代表”思想深入人心,它是我们每个教师今后工作的方向,也是每个教师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师,自始止终牢记“三个代表”的内涵,把“三个代表思想贯穿于每个公民心中,切实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我们每一位教师将以“三个代表“思想内涵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始终放在先进位置上,高屋建瓴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不辜负人民群众所托。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胡春红

学习了邓小平理论,我对整个理论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结合自己及周边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我发现邓小平理论不仅适用于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而且适用于每个平凡人的生活。

正如我们所知,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从强国富民出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纬,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按照严密的逻辑依次展开。

学习邓小平理论,关键是抓住其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八个字,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和全部内容的始终,是这一理论具有盎然生机的源泉。对于我们这些跨世纪的高中生来说,这八个字也是至关重要的。凡事都要实事求是,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原则,只有从事实出发,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解放思想,作为当代青年,我们的思想要紧随时代变换的节奏。否则,将会被社会淘汰。

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法则,任何人没有干涉他人生活的权利。中国的父母往往把自己年轻时不能实现的梦想强加于子女。殊不知,子女也要走自己的路。以丰富的阅历给子女一些建设性的帮助,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若越俎代庖,则剥夺了子女自由选择的权利。或许被限定了的这条路很平坦,但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强调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的确,我们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在学习、工作中同样要懂得循序渐进,不能要求一蹴而就。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没有充足的物质条件,任何精神、思想、理论都只能是空谈。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经济发展飞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显著提高。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双丰收。不用说,我们都已意识到物质条件的重要性。但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也是不可取的。

我看来,邓小平理论的具体思想中,最为让人瞩目的是提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中国又要加入wto。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我们在开展工作时,除了要弄清楚“干什么”、“为什么”之外,还要了解“怎样干”。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不讲空话干实事。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始终要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必须认识到的。尽管,党内有一部分人腐化堕落,但不能因此而放弃对党的信任。我们要坚信,党是可以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党能够保持自身的纯洁性。邓小平理论还包括很多方面,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更主要的是要会运用。当然,任何正确的理论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只是行动的指南。尽管邓小平同志已经为我们设计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蓝图,但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要遵循这一路线。总之,从宏观角度讲,家事、国事都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篇三:2015年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2015年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几天的政治学习了解了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从而对十八大精神和“中国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觉到这样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为实现她而奋斗的。本学年,在学校领导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和教师师德师风六查五评的学习,并参加全省统一“教师六五普法”考试学习等活动学习,以及“国培计划”中学习到的《师德情怀与教育责任》的课程,让我更进一步了解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的崇高,责任的重大。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具有爱心与责任感 教师的爱是建立在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上面的,在老师爱心的雨露照射滋润下,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和舒适,从而激发起奋进的欲望。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实际行动落实到“教书育人”,这一历史使命上去,只有在自

己的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做好,才能为培养更多的有素养的人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的保证,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收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发展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展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真实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更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

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

三、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

加强自身学习、自我修养。一学来,我们不怕吃苦,不懈努力,争做模范,起好带头作用,发扬了奉献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践行诚信教育,终身学习的要求,相信教育的明天会更好!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阿依努尔

2015.1.23篇四:教师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东四沟小学 许倩

通过这学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学习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

弃其他的坏习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

更新观念,终身学习。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刻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的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共产主义理论与生俱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四、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

五、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篇五:2015年教师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2015年教师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二、勇于探索,与时俱进

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因此,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 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

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2015年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在共产主义道德的指引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孔子说的:“爱之,能勿劳乎?言之,能勿诲乎?”就是这个道理。

能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

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教师寒假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此次寒期政治理论学习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增强教师魅力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旨在通过学习,使教师能与时俱进,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在教书育人的千秋伟业中,领跑时代前列。学区全体教师在学习中都达此共识。

二、健全机构,精心组织

为了切实开展此次学习活动,使之取得实效,我校领导小组提前召开了有关学习的组织筹备会,对学习的各项工作作了统一的安排布置,要求讲解人员预先作好充分准备,备讲资料齐全,学习记录详实,先学习后讨论,要求讨论发言积极,人人过关。由于有了以上措施,这项寒假政治学习组织得非常成功。

三、严明纪律,严格要求

学习期间,教师严格遵守作息制度,严格考勤,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精心做好教师讨论记录。对学习不认真,认识不到位,心得体会撰写不深刻,敷衍了事的教师,学校要重新组织专人学习。学习和讨论期间,不得使用通讯工具(可将其设置为静音状态),不得带孩子进入学习讨论地点。

四、内容充实,讨论热烈

本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本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部《关于重新修订和引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滕州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办法》、《滕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滕州市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等14项内容。学习后采取集中分组讨论,教师针对当天所学,结合实际,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通过讨论,全体教师更深刻地领会了所学内容的精髓。

总之,这次假期政治学习使教师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对于我西马学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寒假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能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现将本个人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思想觉悟和素质不断增强提高。

我认真学习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参加党组织举行的各行活动。模范遵守校纪校规。通过对《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的学习,更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将普法教育与法律和教育专业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结合起来,努力做好教职工表率。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不参与一切不益身心的活动。特别爱关心时事,收看新闻,阅读报刊,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博,时刻关心国内外大事,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将自己融入学习的洪流中,做时代前进的弄潮儿。

二、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期间,我能够结合学情,精心设计每课时教案。备课时做到教案中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切合实际,教法选择合理,现代教育手段运用及时准确,时间分配合理,板书设计工整规范。上课精力充沛,使用规范化的普通话教学。坚持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及时、机智地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方式多样,让孩子们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三、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任职以来,坚持对学生做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家长保持联系。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让家长了解学校,或者到学生家去了解学生,了解家长。掌握一些必备的教育规律和方法,尽力消除社会上不健康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育人,尽力排除一切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我常常想:我既是他们的长辈,又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班集体生活的无限温暖,让他们在爱中成长,在爱中成熟,以让他们今后用爱去回报社会,在爱的世界里过得温馨、灿烂。

总之,在领导的指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还任重而道远。今后我将以更加满腔的热情,苦练内功,尽职尽责,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寒假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3

在2月9、10日两天的寒假政治理论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刻把握重要思想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各种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勇于探索,与时俱进

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因此,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

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四、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

五、用爱感染学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一切。”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首先要爱学生;其次,爱就不能放弃,假如你放弃一位学生,对整个社会来说,只有千分之几,对一个班来说只有百分之几,可是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对一个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的毁灭,所以,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活,一个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我们要把他当作一个能动的人,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平等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们不能整天只活在抱怨中,有的抱怨学生基础差,有的抱怨学校条件差等。如吴一凡教师说的,当你不能改变环境,你就适应环境;当你不能改变别人,你就改变自己;当你不能改变事情,你就改变看法。爱,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核心。10年的教育工作,我一直努力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了解他们的优点与不足,用真挚的情、浓浓的爱去感染每一个孩子,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

小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 篇7

一、明确自主学习的意义

实践表明, “自主学习”是个人适应剧烈变革社会, 高质量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 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创造精神的温床。正如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说:“自主之所以重要, 首先不是它在生活中有用, 而是它符合创造性的自我发展。离开自主, 人就不可能获得发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学习者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始终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和态度从事学习和工作, 长期以往有助于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促进自身学习潜能的挖掘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把握自主学习的特征

自主学习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目的性。即能够目标明确、态度端正地进行学习, 对自身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有序规划与安排。 (2) 选择性。即学习者面对诸多学习信息时, 能做到有效地发现收集、准确地选择处理, 充分体现出对信息的敏锐感受力、捕捉力和理解力。 (3) 独创性。即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 对于具体的学习内容能进行独立思考, 能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 并且能够进行创造性地综合, 从而更好地拓展自己的学习视野。 (4) 调控性。所谓“调控性”即学习者针对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中表现出的动机、兴趣, 能敏锐地进行自我认识与调控。 (5) 协作性。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群体、团体的生活, 在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意愿和能力。

三、构建自主学习的模式

长期以来, 在应试教育思想下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系统学习书本知识的数学教学模式。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 强调书本知识的知识, 由此造成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缺乏, 及其数学学习能力的下降。

1. 唤醒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是挖掘学习潜能的桥梁。实践表明,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首先应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作为教者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从容走出传统教学中“万能讲解”的怪圈, 充分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情境, 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的自我表现机会, 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以笔者的具体做法为例, 曾多次与学生开展“角色转换学习”, 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 积极让学生从“教师”的角度去钻研教材, 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备课”、“上课”, 或者互相给其他学生布置作业、制考试题、评定成绩等等。通过此举的训练, 打破了教者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 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学习主人地位。

2. 引导独立自主探究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出, 在数学教学中,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表明, 实施数学探究性学习, 是数学教学和学习方式改革的必由之路, 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而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实施, 主要在于教师能否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和进行合理的教学引导。因此,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面对新的数学知识, 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机会与时间, 着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探究, 从而使学生在努力探索的过程中, 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例:一位老师在教学“移多补少应用题”时, 教者并没有暗示学生操作的方式、途径, 而是仅仅提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移一移, 说说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吗?”如此则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了学生, 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中, 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 从不同角度探索出了问题的解决方式。再如, 一次教学“7的乘法口诀”, 针对学生已有了“1—6乘法口诀”学习经验的情况, 教学时, 教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图编口诀, 和自己的好朋友找规律背口诀, 找对手进行比赛。本节课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

3. 有效组织合作交流

教学实践表明, 合作学习交流也是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所提倡的有效的组织方式。在数学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之中, 学生有记录、有计算、有操作、有汇报, 具有明确的学习分工, 而这每一项分工都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因此,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

总之,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 在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引下, 学生通过运用自主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继续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服务。

参考文献

[1]丁红烛;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初探[J];湖北教育;2003年01期

[2]何亚芳;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课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20期

[3]顾亚利;自主探究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贺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小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 篇8

幼儿学习迁移是指幼儿在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对另一种学习或解决新问题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幼儿迁移的实质就是幼儿利用已有认知结构,揭示新、旧知识共同本质的过程,是幼儿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在利用知识、积极主动思维过程中实现的。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的学习迁移表现形式及特点与大、中、小学有所不同,多是以具体形象性的模仿为主,其发生模式为“模仿—理解—熟练—发生迁移”。

学习迁移随着学习活动的产生而产生,始终为教育心理学界所关注。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学习迁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学习迁移理论。然而,对于一线的幼儿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在实践中有效运用迁移理论,来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

幼儿学习迁移理论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很多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本文仅针对共同因素说、概括化理论和学习定势说三种迁移理论对3—6岁幼儿的学习迁移进行阐述。

共同因素说。共同因素说由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共同因素说揭示了幼儿迁移的发生机制,如果两种对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对于幼儿在心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具有共同的要求,则可以产生有效迁移。相反,如果认知对象没有或缺少共同因素,幼儿在认知时就很难产生有效迁移。例如幼儿在初步感知外语时,由于跟汉语之间的共同因素很少,如果用学习汉语的方法与模式去学习外语则效果不好。

概括化理论。概括化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他认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能概括出两种学习存在的共同原理,也就是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效果。幼儿对获得的知识经验进行概括,就能反映同类事物间的共同特点和规律性的联系,对具体事物的联系也就越广泛,认识也越深刻,并易于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去,实现从一种情境向另一种情境的迁移。

学习定势说。定势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它使幼儿倾向于在认识方面或外显行为方面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对于幼儿来说,学习定势一般可分两种:第一,教师在活动中指导或幼儿学习时所表现的对学习的信心兴趣,有助于学习迁移;第二,对幼儿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应用上的迁移,借助定势可以减少尝试错误的过程。但定势有时还可能干扰后来知识的掌握,使幼儿不能灵活地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幼儿园教师活动指导策略

在幼儿园的活动实践中,幼儿的学习迁移并不都是自然发生的,需要幼儿教师真正理解幼儿学习迁移理论,高效高质地运用迁移理论并采取一系列相关指导策略。

重视共同因素作用。幼儿在认知中获得的共同要素越多,迁移产生就越多。然而由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幼儿产生迁移往往要借助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来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迁移做准备。因而,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适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在对幼儿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时,活动选材须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幼儿的知识结构很大一部分是从活动选材的知识结构中转化而来的。好的选材可以缩短学习时间,增加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在运用知识的同时产生迁移作用。根据幼儿的特点,活动选材应依据幼儿的生活,遵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形象到抽象以及从已知到未知的编排内容结构。例如木头的用途都有哪些,由于活动选材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富有启发性,其学习迁移也较强。幼儿从自己玩的积木到用的铅笔,吃饭、上课用的小桌小椅说起,一直说到幼儿园、家庭的门窗、家具乃至建筑业、工业上的木头,这样的选材必然会激发和唤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使旧有知识经验的再现,并产生新知识经验。

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根据概括化理论,分析概括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分析概括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但是由于幼儿的注意发展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他们的认知呈现随时发生、时间短暂、星星点点等状态,即是在无意注意伴随下的随机、碎片化认知,而不可能自动生成系统化认知。因此,教师要在生活、游戏中,利用一切机会,围绕培养幼儿概括能力开展指导活动,引导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泛化。

一是进行对事物的分类辨别的指导活动。概括水平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对幼儿进行分类辨别的启蒙时,教师应循序渐进对幼儿进行引导。首先,可根据幼儿思维特点,采用游戏的方式使幼儿参与体验活动。例如,在“过家家”游戏中,“妈妈”将餐具(勺、碗、筷子、叉子等)发给“孩子们”,每个“孩子”分发到一套餐具。在这个简单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很自然地就能体会到游戏中的“分类”思想及“一一对应”概念。

其次,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确定的标准如颜色、大小、事物属性等进行综合分类,这一做法有助于进一步引导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泛化,促进思维想象、观察认知能力的开启。例如教幼儿按形状分类。拿来各种形状的积木、扣子,各种几何图形的彩色卡片,杂乱地摆在桌子上,让幼儿分别把圆形的东西挑出来,把三角形的东西挑出来,把方形的东西挑出来等。也可让幼儿进行综合分类练习,比如将杂物根据颜色、形状、大小、功用等特征分类,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想出新的分类方法,从多角度分类,提高幼儿的概括能力。

二是锻炼幼儿的概括能力。知识概括的水平越高,与具体事物的联系越广泛,其迁移性就越大,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3-6岁的幼儿词汇量迅速增长,已经能逐渐明确词义,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因此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以后,应该让幼儿学会简单的概括,这就需要我们选用幼儿熟悉的概括性的语言向他们提出问题。如在认识了袋鼠、兔子等会跳的小动物之后可向幼儿提问:“这些小动物为什么都有跳的本领?”幼儿通过观察概括出:它们都是前腿短、后腿长,所以都会跳。这样使幼儿既认识了几种会跳的小动物,又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后得出结论,使幼儿的具体直观思维逐步向抽象概括思维发展。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克服认识上的功能固着。在幼儿的活动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鼓励他们形成特殊认知的定势,并将学会的方法或形成的定势运用到以后的问题解决中。在安排活动内容时应由浅入深,教师在活动内容的选材及组织指导中要注重先前经验与后继认知的关联性,要保持一定的同一性。

同时还应注意克服认识上的“功能固着”。“功能固着”即功能固定性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对事物功能认识上的不全面,只看到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的功能。例如:对碗的功能的认识,一般幼儿只认识到碗能盛饭用,而看不到碗的其它功能(用途)。此时,教师可以向幼儿说明碗的一些其他功用,如可以用碗来喝水,碗里面放些土可以种花草,还可以用碗扣在纸上画圆等,然后鼓励幼儿发散思维想象碗的其他功用。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幼儿克服“功能固着”的束缚,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上一篇: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充电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