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心得体会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老心得体会(推荐2篇)

读老心得体会 篇1

指导作用。

《愚公移山》通过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畏惧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朴素的艰苦奋斗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正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正是弘扬了这种浩然之气,带领亿万人民推倒了三座大山,又在建设新中国的征途上为我们树立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典范。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还要不要发扬这种“愚公”精神?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有了这种信仰和坚忍不拔的追求会使人变得心灵纯洁高尚,一个民族有了信仰与理想才能凝聚人心,形成无坚不摧的强大动力。我们的党在率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的道路上,将面临许多的艰难险阻,需要我们共产党人发扬新时期的“愚公”精神,鼓舞人民的士气,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纪念白求恩》对共产党人的思想品格提出了要求,首先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是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还是做一个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人;是做一个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精益求精的人,还是做一个对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人。一段时期以来,受西方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人,甚至一些党员干部个人利益第一,时时处处打自己的小算盘,一切向钱看,而对工作则浮于表面,敷然了事。更有甚者,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走上犯罪道路。丧失了做人的准则,更少了共产党人的气味。我们学习白求恩就是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的精神,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作用。

《为人民服务》指明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一切的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多少年来我们的党员和领导干部把人民群众视为衣食父母,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人民服务应牢记在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心中。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如果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就丧失了根基,什么事都干不成。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像白求恩同志那样对工作极端负责,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在学校迎评促建的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并列为“老三篇”,不仅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有的人还能倒背如流。

毛泽东在“老三篇”中提倡了三种精神,一种是以八路军战士张思德为代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种是以抗战期间加拿大援华大夫白求恩为代表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一种是以古代寓言愚公移山的故事为象征的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这三种精神,在当年的延安和新中国建设初期,都曾经成为举国上下的行动指南,发挥过无比巨大的威力。“为人民服务”又因其成为一种时尚风气而广为传播。

一、学习“老三篇”,增强了我党性修养,再次教育我牢记宗旨意识、坚守理想信念,不能计较个人利益。

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极其普普通通的战士,在极其普普通通的岗位上,做着极其普普通通的工作。然而,平凡的事业里,他体现了极其不平凡的精神;特别是他将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这靠的是什么?是对信念的追求,是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24中,也需要大量立足平凡岗位、热爱平凡工作的张思德式的干部、党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把本职工作干好了,是起码的要求,也是了不起的境界;是共产党员的本色,也是有理想信念的体现。我作为开发区学校的一员党员、干部,在上期的绩效工资考核中,有的是一万七八,自己觉得有点委屈,现在通过学习,与张思德相比,太渺小了,怎能斤斤计较,我将立足自己的党务群团工作,胸怀全局观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创先争优中作出应有的努力。

二、学习“老三篇”,增强了我能力修养,深刻启示我端正工作态度、业务精益求精,做一个有社会价值的人

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国际主义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以其大公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精湛的医术支持中国革命。之所以赢得中国人民的怀念,不仅是因为他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对中国正义事业的支持,更是他对医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事业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这对我的启示是非常深刻的。

在我们24中,包括我自己,是能够做好某件工作的,有些时候就是有些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尽心,工作质量不高;或者完成了一件工作却埋下了其他的问题隐患。对工作质量要求不高,更谈不上精益求精、好中求优。

因此,就本人而言,要注意端正工作态度,努力提高能力素质,注重研究问题,力图纵深推进工作,成为党务群团工作的行家。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工作好中求优,对业务精益求精,始终以创新的理念,开创24中党务群团崭新的工作局面。带头唱红歌、学习老三篇等

三、学习“老三篇”,增强了我素质修养,切实引导我正确对待挫折,把好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老愚公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虽然是芸芸众生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但他体现出来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神灵,震撼了后世。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他面对两座大山的阻碍而毫不抱怨,面对邻居的怀疑而信心不动摇,面对所谓“智叟”的讽刺挖苦而理直气壮,这是何等的信念,这是何等的境界,这是何等的心胸,这是何等的素质!老愚公的形象是精神层面的高大、是理念层面的执着、是追求层面的样板。愚公不愚、精神不朽;传说虽然不足以信,境界却是发扬光大。

读老象恩仇记有感700字 篇2

此书共写了六个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白象家族这一篇,讲的是作者下放到西双版纳插队落户,独自住在橡胶坪的箐沟里,替曼广弄寨子看守一百多亩橡胶园,四周还都是原始森林,寨子又在山外很远的地方,十分偏僻。通过一头和人差不多高的十分罕见的小白象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因受伤而闯入他家开始,他就注定和这个完整的白象家族牵扯上了,其中有感动、有悲伤、有愤怒。

这头小白象除半截鼻子银灰色外,身体的其余部分均为白色。所以主人公给他起了个银灰鼻的名字。这头银灰鼻在风雨中失散离群,孤独无援,挨饿受冻,感冒发烧,通过书中的主人公细心的照顾、呵护很快就退烧了。等天亮后,小象听到妈妈的呼喊,就又回到了它那个白象家庭。老象恩仇记读后感。就因为这个,主人公从而得到了银灰鼻的信任,大象是一种很讲感情的动物,爱憎分明,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小象后来又带着他的一大家子找到了主人公,还一一向家人介绍了它的这位恩人,通过大象家族每个成员的种.种试探合格后,从此他成了这个白象家族的值得信任的朋友。

通过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感情也越来越深,越来越互相信任。有一次大象发现在一棵很高的树上有一个蜂窝,大象们闻到了蜂蜜的香味,馋的口水吧嗒吧嗒的流淌下来,可是怎么也够不着,正准备放弃的时候,主人公主动爬到了树上冒着被熊蜂蜇的危险帮助它们把蜂巢捅了下来,虽然头被熊蜂蜇了两口,但为了友谊他还是那么做了。这以后,白象家族和他的关系就更亲密了。还有一次主人公到山上去捡黑木耳的途中遭遇到一只老虎的袭击,眼看就要进入虎腹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白象家族赶来了,这才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在这场决斗中,最老的一头白象还被虎咬伤了,主人公也天天来给它消毒、上药、包扎,可必竟这头老象年老体衰,虽然被虎咬的伤口不是致命伤,但最终还是提前感觉到死亡的到来。说到这里还得先说说西双版纳流行关于象冢的传说吧。大象是一种有葬礼习惯的动物,每个象群都有自己的传统墓地,也就是象冢。除了意外横祸,亚洲象绝不愿意自己暴尸荒野。象很聪明,能预感到自己的死亡,当老象知道自己快不行的时候,就会在象群的陪同下从容地走向象冢,与祖先的尸骸埋葬在一起。象冢通常都在杳无人烟的密林深处,极难发现。不少猎人为了得到珍贵的象牙,四处寻找。然尔大象把象冢视为圣地,恪守秘密,又因为大象寿命很长,没有天灾人祸的话,平均可活到六十岁,碰到大象葬礼的机会十分渺茫,因此,尽管人人都知道有关象冢的事,但至今没人找到过真正的象冢。

就是因为这个传说,主人公想尽一切办法想随从大象们一起去象冢看看,银灰鼻的爸爸不让他跟随,可是他利用银灰鼻对他的信任骗取大家。他其实是存私心的,在来的路上他用布条做好记号,自己好顺利的到达象冢扛几根象牙。一方面是信义和道德,另一方面是解决生计问题的良机,他最后选择了后者。

可想而知,他从此失去了白象家族对他的信任。任凭他如何呼喊,也不见白象家族的影子。

在他没有违背信任时是多么好的一个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其乐融融的团体,可是因为他的私心,这种默契这种信任从此就不复存在了。虽然他后悔莫及,但是迟了,太迟了??

真希望大象再原谅他一次,给他一个机会,最后能恢复到原来的融洽,否则他会终身不安的。

上一篇:把感谢送给老师作文下一篇:每日一语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