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2024-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精选8篇)

谈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篇1

教师这个职业,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不仅是要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良好的教师素质,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内容,是有效的教育工具或手段。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面貌、情感态度、学识能力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也受到普遍的认可,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角色,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学”上。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教学不再只是教师的工作,还应该成为教师的事业。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很高的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爱心。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情感教育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站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尊师爱生的和谐气氛一旦形成,内化的结果便形成良性的情感循环,进而优化育人的心理环境。教师对学生宽严相济,不仅靠原则、宗旨、理想,而且靠情感来维系师生关系,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受到教育。老师们力求同步感受学生的心灵诉说,化解、分担学生内心的忧郁;用自身的仪表、服饰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用平等沟通师生的心灵,架起理解的心桥;用思维多元化的启发来代替单一的现成答案;用生动活泼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内外活动代替老师一言堂状况。老师站在学生面前,不是迂夫子、书呆子,而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而不矜夸,强调纪律却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校园心理环境导致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激发起学生好学上进的内驱力,学生由“尊其师”而“信其道”,产生良好的德育效益。

一百多年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应当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这种劳动成果又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中,自己则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这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深刻的理解,由此而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今天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感到无比的光荣。我将在自己的家乡开创自己的事业,为黄冈的教育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3)对同志,团结协作;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教育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另一条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即由继承型转向发展型模式。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这一功能表现在延续、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上,教育以人为对象,以育人为己任。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外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构成人的生活环境。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政制度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3、《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断获得成功。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马恩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素质的基本属性有:相对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应试教育的主要危害有:严重地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摧残身心健康;压抑个性发展。教育目的包括两大构成要素,一是规定所培养的人具有的社会功能,二是规定通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种内在素质及其结构。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共同构成。德育是以培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德育的实质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智育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美育是掌握审美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的教,“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也有复杂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学生主体性表现在: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学生客体性表现在:向师性、依赖性、可塑性,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社会的作用、对学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师生关系通常表现为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而后者又包括情感关系和认识关系。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分为命令-服从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参与型。

5、《学校教育制度》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癸卯学制,解放以来我国学制基本上沿用1951年学制,我国当代学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制按横向划分有:幼儿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学制建立的依据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状况、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我国学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改革学制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1951年学制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1958年学制进行了十年一贯制的试验。

6、《德育工作》构成德育过程的主要形态是: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作为开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操行评定。德育方法除说理教育法外,还有实际锻炼、示范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评价法五种方法。

7、《教学工作》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制定有关课程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对班级授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说明的著名教育家是夸美纽斯,杜威主张“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情境-陶冶式吸取了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的成功经验概括而成。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和杜威抽倡导的发现教学法。学校的正规课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教学计划、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科书。中小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的手段为标准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的根据是:教学目的、教师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的特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和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考试。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指向性、简略性、操作性、整体性。隐性课程的特点是:隐蔽性、全程性、非预期性。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小学常见的显性课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课程计划由学科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学周安排组成,其中心内容是学科设置。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认识对象间接性和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和高效性。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提问、讨论、读书指导法。讲授的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参观的种类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实验有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复习巩固性实验。中小学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复习教学和远程教学。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其中钻研教科书是备课的中心工作,要求做到“懂”、“透”、“化”三个程度。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综合式教案。课外辅导的形式有个别和小组辅导两种。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是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考试、考查是检查学生成绩的方法。

8、《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班主任工作,公正性原则上是班主任工作中致辞关重要的原则,培养班集体的先决条件是确立奋斗目标,调查了解学生是建设班集体方法的第一步,常规性班级管理包括: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有学生对班主任说放在笔盒里的10元钱不见发了,班主任怎么做最好: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希望拿钱的同学主动承认,教育同学加强防范意识,希望拿钱的同学悄悄把钱放回原处。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决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协调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规律和特点的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有: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有民主意识。班干部的选拔和评优应该民主评议。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适应教育、常规教育、传统教育、学习方法教育。班集体的管理包括常规性的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管理。制定班主任计划包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执行计划。总结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有: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9、《课外校外教育》课外校外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专题集会属于群众性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区别是组织者不同,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有共同的特点、作用、内容和形式上,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内容上的广泛性、组织上的自愿性。群众性活动有:报告会、座谈会、专题集会。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自愿性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家庭教育中要养育结合。

10、《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学校领导在执行阶段的重要职责是协调。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校长在处理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决策的层次性,体现管理方向反映学校管理全局的是计划,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的方法,而经常运用的最具有传统色彩的方法是思想品德的方法。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检查和指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现代学校管理必须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的客观要求。教师岗位责任制的“三定”工作指定编、定员和定工作量。教师的任用制度包括:派任制、聘任制和代用制。教师考核分全面考核和单项考核两种,对教师的考核一般采用平时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学校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包括:制订计划、组织执行、督促检查和总结提高。教师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有脱产进修和在职进修。在执行阶段,学校领导主要应该抓好组织、指导、协调和激励工作。

谈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篇2

1. 拥有教师德性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 1) 教师是人 类灵魂的 工程师, 是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充斥着教师队伍,失范现象层出不穷,如: 有教师藐视学生,孤立学生; 有教师奉承官员、富商子弟, 接受家长请客送礼; 有教师不思不察, 麻木不仁; 有教师以自己好恶评价学生,不能公平对待学生; 有教师讨价还价,像个商人; 甚至有教师冲破了教师道德底线,违法违纪……这些不仅仅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纯洁性,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素质养成和社会风尚的形成。

( 2)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是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直接人。作为一个人,有在合理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权利,但作为一个人,你一旦选择了从事教师工作, 就意味着必须承担起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就要遵守教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素养,甘于平凡和奉献,不断反思和积极培养个人品质。教师德性的提升是众望所归,它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有助于学生的道德进步,有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2. 认识教师德性,才能拥有教师德性

( 1) 教师德性是教师个人所独具的一种内心状态,是教师内心的道德标尺和品质,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自我修养完善,不断追求更高标准中养成。教师在遵守教师外在职业道德规范这个基本道德底线的同时,把外在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性格、品质,成为教师内在的德性。这种内在品质是一种巨大的稳定的精神动力,成为教师人生中的核心成分。

( 3) 教师要善,这是教师德性的核心。教师的善,使他具有爱心,爱学生、爱教育事业,并用善去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要公正,就是要一视同仁、公正平等,正直无私地给予每个学生应该得到的合理需求和评价,克服喜优厌差。教师要有责任感,教师的责任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教师对这种期望能够认同并担当就是教师的责任感。教师的责任是完全的、自我的自觉行动。

3. 自律、自励、自省,才能拥有教师 德性

( 1) 自律是拥有教师德性的基础。教师德性是一个发育生成和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他律、自律、习惯、坚守习惯的不断发展过程。他律是教师德性养成的外因,自律是教师德性养成的内因。教师首先要养成自律的意识,在依托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为自己理性施加道德强迫,时刻警示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在警示中严格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必须做到,教育学生不能做的,自己要起带头作用。荀晓超在地震瞬间,想到教室里的孩子,舍去了自己生的希望,冲进教室救学生……这就是因为他们在平时的自律中不断升华德性,养成习惯、坚守习惯,这就是人民教师。

( 2) 自励是拥有教师德性的条件。教师要不断自我激励,自我勉励,挑战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自我,加强克服缺陷的勇气、毅力和意志。教师面对困难要不屈不挠,面对社会的诱惑要泰然自若,面对歪风陋习要坚决反对。教师要有一身傲骨,要有神圣职业不可动摇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修养、快乐、满足,拥有教师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真正体现教师的无私和奉献。

谈谈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篇3

其实在很多城市的各个角落,都会有这样的平凡的、普通的人们,他们每天做着同样的一件事情,做着他们认为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他们做的那么用心!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事情再小,只要你全心付出,全情付出,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照样可以做出一番成就,照样可以赢得人们的尊重。“修鞋”就被他当成了一份事业去做了。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对事业的理解太过片面了,我们总认为事业就是宏大的、高尚的、神圣的,甚至是对社会做出伟大贡献的,对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件事,始终如一地付出我们的心血和精力,付出我们的感情,怀抱一份热爱,那我们所从事的就是事业;如若不然,即使我们做的事情再体面或者特别重要,也只不过是职业罢了。

其实职业、事业和工作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事业,是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有时事业也可以指个人的成就。但是事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乐意去努力或者说所有的人都能实现的。很多人都常说我们要拥有自己的事业,这其实是个很高层次的概念。事业是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为之所奋斗的,终其一生去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它是解决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不管路途有再遥远,不管上班事情再多,也不管工资收入再少,只要他喜欢,就会去从事。是由职业人自己确定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并不惜一切个人资源和努力为之奋斗,包括自己的人生。

而职业是一个行业,比如教师,工人,技术工程师,这个时候可以在不同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或许是类似的或者同行业的企业。这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自身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别人的尊重,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这过程中,职业人需要考虑的是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

那么工作是可以在任何一个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即能获得报酬的地方去找到。在这过程中,上班族比较关心的是:上班途中的路离家近一点,上班时所做的事情少一点,上班后所拿的工资多一点(即:三点期望)。只要做到能养家糊口就算完成任务,没有其他需求,没有长短期的规划,没有定期的自我反省等。

央视的“百家讲坛”吸引了亿万目光,众多大家汇聚一堂,其中“正说清朝二十四臣”的纪连海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人问他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时,他说:“自己是把教师职业当成事业来做而已。”诚如一著名管理学家说过“把职业当成工作,往往一事无成;把职业当成事业,往往成就非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亦如此,你把教师当成职业,它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就是挣钱养家……而当你把教师当成事业时,工作便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历史会为之改变。让我们把教当成事业干吧!

谈谈对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 篇4

论文

题目浅谈对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 学生董文平

指导教师

年级2010级 专业化学

系别化学系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年6月

论文提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梦成为现实,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践行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的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人才培养的好坏。故而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包括教师的素质、专业能力、情感态度、发展阶段、发展途径等等方面

浅谈对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

董文平

摘要: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的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包括教师的素质、专业能力、情感态度、发展阶段、发展途径等等。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化学教师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梦成为现实,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践行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的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人才培养的好坏。故而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同时期、不同的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据北京示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褚宏启教授介绍,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丰富的过程。而内在专业结构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意识等。教育部长袁贵仁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教育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傅先庆在教育评论(2005年第2期)中: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化的基础,是课程改革和学生人品良好发展的关键,教师的水准体现在敬业精神、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技艺等方面。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全面素质的主动发展过程与诸多

目标的实现过程,是教师向着现代教育实践的信息世界,实现最佳的开放与互动的专业化。

一、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素质是最为重要和核心的部分。

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并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在构成上至少应包括以下三种成分:从事教师职业的倾向性、从事教师职业的必备知识和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1]

1、教师素质的一般构成:教师职业的倾向性是决定教师职业态度和职业活动积极性、选择性的动力系统;教师职业的必备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社会文化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等几个方面;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即智力)、职业特殊能力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等三个方面。

2、化学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化学实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①、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可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如今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系统、扎实、广博而又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应时时注意知识的更新和发展,与时俱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知识越深,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随着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我们认为,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知识应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部分。

②、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的思想、观点、方法、知识和技能等有这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分运用化学实验,以全面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二、化学教师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即专业技能主要是指专业化教师的能力培养。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叶澜教授提出,教师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第一,要有理解他人和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第二,组织管理能力,许多教育工作要在班级等组织中进行,教师要发挥学生群体对个体的的教育作用,就需要具有管理班级、组织能力;第三,教师应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这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得到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是教师工作富有创造精神和活力的必然要求。我认为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教材分析重组的能力。“新课程”有一个流行说法,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具有对教材的解析能力,全面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根本上提高运用教材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教学设计:教师要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并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教学实施中教学语言要精炼、生动,能够熟练运用板书,能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能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能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并且能够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

3、具有承担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科研课题的能力。化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化学教学的普遍规律充分感触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教改信息,具有科研的意识、知识和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的强弱以及科研素质的高低,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师“专业自主”的前提条件。

4、具有改革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动力,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一个高素质的化学教师要能够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

三、化学教师专业情感的发展

专业化教师的素养不仅包括教师专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因素,而且包括以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为核心的情感因素。教师的师德、精神等情感素养主要包括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动机等,它们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直接影响。

1、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古德森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专业道德是教师言行的道德规范,作为专业化的教师,要以专业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好的认识,有强烈的事业心,职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热心教育改革和创新。

专业精神还突出表现为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师德师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教师爱岗敬业、献身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更新观念,努力创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2、高度负责的参与精神:新课标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教师的角色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高度负责的参与精神,力争对每个工作都做到最好,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多些鼓励,而且要关注国家发展,发扬民族文化,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四、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阶段(大致为3个阶段)

教学适应阶段。初任教师,约3年左右。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熟悉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熟悉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向有经验的高水平的教师学习,听课,请教,集体备课等;学习备课、组织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功;熟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技术;积累教育教学经验。

目标奋斗阶段。积累更多、更全面地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阶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艺水平的阶段,这一阶段,教师特别关注学校制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目标的达成,期望专业职称的晋升,争取更多的外部评价。发展的重点的有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深入理解与体会;独立备课与设设计教学,对教学进行反思;与校内外同行交流教学体验,研讨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拓宽知识视野,并对教学中的某些方面进行创新的尝试或改革的实践。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教师形成风格和特色的奠基时期。

自我实现阶段教师的发展经过目标关注、职称晋升、外部认可,进入到形成风格、追求特色、自我超越的新阶段。主要表现:知识结构趋于合理,知识面较宽广,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丰富,全面关注学生发展,对课程标准、教科书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能结合实际灵活使用教科书,形成个人风格和特色。

五、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教学实践与反思是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实践证明,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职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它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对教育理论有一个高度的认识,从而促使其对常规进行批判性的接受。研究表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的知识。[2]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推动实践前进。新课改鼓励并倡导化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成为反思实践着,以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其进一步解读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第4版

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篇5

献身教育事业正是体现了教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能否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人们常用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红蜡烛来比喻教师的工作,借以赞颂教师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学深为师品正为范。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板样。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

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人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汇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责任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是从献给学生开始的,又落实在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加深,一方面不仅会激励自己更加精益求精,而且会为了学生而更加注意锤炼自己的品德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从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必须以对国家人民、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教师的教学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师德,充分认识提高师德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

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替身和可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二.、将做人的教育寓于教学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三大任务中的首要。告诉学生科学道路和人生道路的曲折,要培养百折不挠的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老师应该努力学习做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三、.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对于老师则不可以“家长”自居,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待,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个好老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四、.视学生为己出,处处关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刻,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帮忙引导。那么如何用爱心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苏霍姆休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就谈不上教育。

为了实现“为人师表,以德立身”。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做好:

第一,要从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要一身正气,要突出“为人师表”,就是要追求“以德立身”。

第二,坚持学习与实践。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还要富有教学经验。而要做到这些要求,就应该做到坚持学习与实践。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不断增强业务水平。

第三,要爱教育事业。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体现“为人师表,以德立身”的真谛;只有热忱的爱每个孩子,让他们的全部素质都得到提高,才能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第四,热爱每一个孩子,不只教给孩子知识,还要教会他做人,还要关爱他,时时刻刻让他感觉到集体的温暖。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集体中茁壮、健康的成长。

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浅谈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 篇6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劳动,其劳动对象是人,劳动产品也是人。教师的这一职业特性,也就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所具有的独特性。

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和准则中所形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并最终使自己拥有自为、自成、自律、自控的道德自觉,成为青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

教师是肩负特殊使命的一个职业群体,深切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培养无限深厚的爱国深情、自觉恪守的爱国主义伦理道德、科学理性的爱国主义实践行为,是每位教师必须具有的情操。

教育伦理贯穿在教师的教学中每一个过程,它同样也界定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伦理地位。中国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教师被善称为“师父”,“师”与“父”齐名,可见古代将教师摆在宗法家族等级社会最显赫地位当中,这在事实上就等于已经对教师职业的伦理地位予以了充分地认可和肯定,当教师的地位一方面被肯定,另一方面师生关系也在相当程度上濡染了血缘关系的色彩时,信任就像一座坚固的桥,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连在一起,自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多了一层亲人的情感,教师也会多一份责任,会像父母一样去关心,爱护学生成长。

教师职业道德是受一定的经济条件制约的社会意识形态。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能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理解、和谐、融洽的桥梁,使教师能正确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地等待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尊师意识的发展,从而建立起健康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教学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心,它是人们立身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道德规范则是比较具体的道德原则,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人们立身处世和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范畴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意识和感情中,是反映人们道德关系和行为调节方向的一些基本概念。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应包含:公平(平等对待学生、正确理解平等)、诚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几个方面。其作用是指导教师具有坚定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热爱。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路径可分为: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实践

道德教育:首先要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策略。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职业道德认识和发展阶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其师德水平与需求并不相同,需要不同的策略。所以,在师德教育中,我们将师德水平与教师需求进行分类,对促进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其次,采用榜样学习与反面事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师德教育。运用榜样示范、教师故事、视频电影、真实人物现身说法等方式,在师德教育中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比如,历年举办的“全国十杰教师”评选活动及“十杰教师”在全国范围内的巡回演讲,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教师们的共鸣。再次,加强教师自身

道德修养,注重反思学习。通过反思培训模式,教师对自己的师德活动进行评价与思考,是师德培训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使教师遵从既有的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教会教师如何应对多元道德价值观的冲击,教会教师作出选择,避免理论上的高调和实践中的迷茫。

道德修养:职业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投身教育实践是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惟一标准。人民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职业道德自觉性,才能把师德修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道德实践:专业领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科学研究积极进取,严肃认真;教育学生孜孜不倦,充满爱心;社会生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逐年增长,职业教育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能力的培养者,更应成为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者,择业就业的指导者和学生心理的疏导者。

古人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为人之本,立人先立德。作为职业教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教者无德,何以教人。

因此,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笔者认为,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师德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师德培训应该形成制度,使之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依据社会的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加强对教师职业思想、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的教育,使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人生观。热爱学生,以身立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师德考评制度的建设是充分发挥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保证。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制定教师师德规范及考评办法,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教师行为。教师考评是教师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的综合检查,对教师本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考评,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德行形象的重要性,从而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注重体现完美的师德。

加强师德激励制度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靠学习和教育,也必须靠建立激励机制。学习和教育是规范师德的基础,激励是一种促进师德形成的必要手段。激励机制就是要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和师德标准形象。

谈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篇7

“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国家或教育行业行政部门颁布的,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专业工作时, 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行为规则。我国当前教师职业道德贯彻主要是通过提出各种道德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规范, 用以约束、指导教师的道德行为选择, 从而使教师能更好的调整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道德关系。

在我国关注教师专业化建设和相关规范建设的学者认为, 专业规范建设, 不仅可以提升教师质量、保护教师合理利益、突显教师专业特点, [2]而且是尊重教师道德权利的重要手段。

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认为:“从规范的内容上看, 它不仅过于抽象, 缺少对教师专业行为的全面的、具体的、明确的规定。”[3]

在笔者看来, 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目的主要是约束教师的行为, 缺乏了对教师专业地位的承认和保护作用, 而且规范的制定过程主要是以当权者为主导的行政行为, 是一种他律, 而非教师为主体的自律公约。由于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 因此, 只能够为我国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 指明基本的方向。而不是有专门的教师专业团体和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 对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有“逾矩”倾向的行为, 施加一定的压力或者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其具体表现为:

首先, 我国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师职业特征结合不强, 用简单的共同的职业道德指代教师的职业道德。正如檀传宝教授所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共罗列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6 个条目。其中, 一些条目只要将主题词替换就可以马上变成其他职业的规范。有一半条目适合于各行各业, 说明这一师德规范不具备最起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其次, 我国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师劳动的专业特征结合不强。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等这些师德要求没有错, 但仅限于这样过于概括、空洞的语言表达, 会削弱师德规范的理论深度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这样宏观的规范, 极易流于形式, 失去其引导和约束功能。

再者, 我国现有的师德规范并不具备师德规范的一般专业特质。具体而言, 第一:其不具有处理教育活动中各种复杂关系的能力, 无法体现师德规范是一种维持和谐的教育秩序以及人际关系的道德内涵;第二:现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只注重对教师义务的要求, 过高或者过低的估计了“自律”“他律”在教师道德修养中的影响力, 同样无法体现使教师职业有尊严地存在以及教师个体快乐生活和成长的道德本质;第三:现有的教师职业规范仍然停留在道德理想层面, 师德规范容易口号化, 其内容的陈述过于随意和宏观, 不够专业、更不够具体;第四:师德规范文本缺乏对执行主体和机构的责任与权利的规定, 以至于多数简化为文件学习, 对教师师德的评价往往简化为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认为教学骨干就等于师德标兵。

因此笔者认为, 从专业的角度寻找我国的师德规范改变的突破:建立具有完整体系的教师行业组织, 像其他国家那样具有一定的自治功能。并在此基础上, 扩大并调整师德规范的适用范围, 不仅仅是教师, 还应该包括行政人员、教辅人员等教育从业人员。使得师德规范能够从行政命令转变为教师行业的所谓“行规”, 使其能够真正地发挥监督、处罚和引导的作用。[4]因此, 笔者认为制定出更为详尽的、让教师行为有“法”可依的专业行为守则, 更加具有现实的意义。[2]真正的师德规范应该是由教师组织根据教师行业的特点和要求自行制定的, 属于教师行业的一种所谓“自律的工具”。可以从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探寻出路:

1.师德规范的内容, 要能够准确的体现教师行业和教师道德规范的专业特质。处理好师德与公共道德、师德与个人道德的关系。重点要在于教师的职业道德, 而非教师个人的道德, 使得现行师德规范的专业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得以有效地发挥。[5]

2.师德规范的本质, 要适当关注教师职业的专业权利。要充分的考虑到教师职业的专业权利, 也就是说, 师德规范在制定的过程中, 要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不能只规定教师的义务, 而忽略教师基本的权利和自由。道德规范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师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所能遇到的问题, 并在考虑各方因素的基础上, 描绘一个有助于教师道德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美好蓝图, 并且提供足够的空间, 使其朝着师德规范初衷的方向发展。

3.师德规范的建设, 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具有自主权的教师专业团体。师德规范建设, 只是师德建设的一部分, 但是若想真正的发挥其可行性功能, 就必须同时具有完整的规范执行机制。我国的执行机制相对不健全, 有时候甚至只停留在学校的行政部分层面。而且在教师权利受到严重影响的时候, 也缺乏一定的保护机制。没有给教师从业提供足够的心理安全保障和归属感。更多的只是行政命令加一纸空文。

以上只是笔者对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们有信心也有理由相信, 我国的师德规范将朝着专业化的美好前景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秋.教育伦理学概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2]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 2005, (1) .

[3]王霄.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则研究——以NUT不专业行为手册为借鉴[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林冬梅.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思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10) .

谈谈对PLC的认识 篇8

【关键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25-02

PLC是自动化控制中电气控制最重要的一部分,现廣泛应用于纺织、冶金、机械电子制造、电力、化工、石油开采、国防、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领域。其应用能力的大小,应用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技术人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应用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已成为度量一个行业自动化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甚至是度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学好PLC很重要。

一、PLC的定义和组成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来在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其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信接口、扩展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

二、PLC的特点

可编程控制器是采用微电子技术来完成各种控制功能的自动化设备,按照预先输入的程序控制现场的执行机构,并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动作。其主要功能体现在:

(一)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PLC专门为工业环境而设计,从硬件和软件上都采取了抗干扰措施。平均无故障时间﹥(3~5)×104 h。

(二)通用性好,系统组成灵活方便。

产品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可灵活组成规模、功能不同的控制系统。

(三)编程语言采用梯形图语言,类似继电器接触器原理图,简单、直观、易学、便于掌握。

(四)功能完善,接口功能强,接线简单。

具有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逻辑和算术运算、定时、记数、顺序控制、人机对话、自检、记录和显示等。

(五)对电源要求不高。

DC24V供电,波动范围16~32V;AC220V供电,波动范围190~260V。

(六)系统设计周期短。

(七)对生产工艺改变适应性强。

(八)安装简单,调试方便,维护工作量小。平均无故障时间﹥(3~5)×104 h。

(九)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

三、PLC的功能和用途

可编程控制器是采用微电子技术来完成各种控制功能的自动化设备,按照预先输入的程序控制现场的执行机构,并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动作。其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顺序逻辑控制

顺序逻辑控制在PLC应用领域中应用最广泛,可以取代继电器控制系统,实现逻辑控制和顺序控制。它既可以用于单机控制或多机控制,又可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PLC根据操作按钮、限位开关及其他现场给出的指令信号和传感器信号,控制机械运动部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二)运动控制

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在机械加工行业,PLC与计算机数控集成在一起,用以完成机床的运动控制。在多数情况下,PLC将描述目标位置的数据送给模板,模板移动一轴或数轴到目标位置。当每个轴移动时,位置控制模板将保持适当的速度和加速度,以确保运动平滑。

(三)定时控制

PLC为用户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定时器,并设置了定时器指令。一般每个定时器可实现0.1~999.9s或0.01~99.99s的定时控制,也可按一定方式进行定时时间的扩展。定时精度高,定时设定方便、灵活。同时PLC还提供了高精度的时钟脉冲,可用于准确地实时控制。

(四)计数控制

PLC提供了多种计数器,如普通计数器、可逆计数器、高速计数器等,可以用来完成不同用途的计数控制。当计数器的当前计数值等于计数器的设定值,或在某一数值范围时,发出控制命令。计数器的计数值可以在运行中被读出,也可以在运行中进行修改。

(五)模数和数模转换

在过程控制或闭环控制系统中,存在温度、压力、流量、速度、位移、电流、电压等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或称模拟量)。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处理模拟量,必须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及D/A转换。PLC厂家都生产配套的A/D和D/A转换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

(六)步进控制

PLC为用户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移位寄存器,并完成步进控制功能。在一道工序完成之后,自动进行下一道工序;一个工作周期结束后,自动进入下一个工作周期。有些PLC还专门设有步进控制指令,使得步进控制更为方便。

(七)数据处理

PLC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

(八)通信及联网

目前大多数PLC都具有了通信能力,能够在PLC与计算机之间同时进行同位链接及上位链接。通过这些通信技术,使PLC更容易构成工厂自动化系统。也可与打印机、监视器等外部设备相连,记录和监视有关数据。

四、PLC的工作原理

PLC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有微机的许多特点,但它的工作方式却与微机有很大的不同。微机一般采用等待命令的工作方式,PLC则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对每个程序,CPU从第一条指令开始执行,按指令步序号做周期性的程序循环扫描,如果无跳转指令,则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逐条执行用户程序,直到遇到结束符后又返回第一条指令,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每一个循环称为一个扫描周期。扫描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CPU执行指令的速度,执行每条指令占用的时间,程序中指令条数的多少。总之,PLC采用扫描的工作方式,是区别于其它设备的最大特点之一。

以上就是我学习和探究PLC的有关知识后取得的一些粗浅认识。通过学习和探究,不但増长了知识,而且使我感到了一份责任。中国梦,强国梦,祖国的强大,综合国力的提升,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作为一名未来的技术人才,应自觉担负起这份责任,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推广应用,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章平、杨泽、沈国宇、戴金,《西门子S7-300/400 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2009年版.

上一篇:超市项目实施方案下一篇:质量强镇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