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回忆作文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寒假的回忆作文(精选8篇)

寒假的回忆作文 篇1

在寒假里,每天我都翱翔在知识的天空,仿佛在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交谈,又仿佛在一条没有尽头的河中游泳。当然,除了书,我还会上网和我的小伙伴们聊天。“你昨天干了什么,我昨天干了什么,玩的不亦乐乎。”有时也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骑自行车、打羽毛球……我记得有一次和妈妈出去骑自行车,从家一直骑到火车站,之后又到东大街,再返回家。那次是我记得骑车骑得最长的一次。回家后,我整个人都累趴下了。第二天,两条腿疼的不想动了。但是想到昨天妈妈答应我今天奖励吃小吃之后,我的腿就好了很多。

在这个寒假中,春节我们一家是分成两地过的。爸爸回甘肃看望奶奶,我和妈妈回老家南吴集大姨家陪外婆过年。过年了,舅舅全家、二姨家、大姨家和我们都集中在了大姨家过春节,造成大姨家床都紧张,但是还是觉得那种大家挤在一起的感觉好好哦!大家一起看春晚,一起抢红包,一大家子在一起其乐融融。

寒假的回忆作文 篇2

我们都喜欢上语文课,却又害怕作文。语文是老师讲给我们听,就像听故事;作文却是我们写、老师看。要想把肚子里的话变成文章,真是太难了。尤其是老夫子那严厉的面容,想让他给你个良好的评语极不容易。首先,他要求你的字迹和词句工整规范。字写得七扭八歪,他决不批阅。错别字连篇就要请你吃戒尺——当时体罚不曾废除。他说,一篇文章的好坏,文字起很大作用。什么人才歪戴帽子斜瞪眼?流氓地痞!他的话,我真正懂得则在若干年后。那时,我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了。一次,我匆匆赶写出一篇小说,编辑将稿子处理完约我面谈。我们是老朋友了,他用玩笑的口吻说:“你老兄买本小学生字典读读吧!”听着,我的脸热辣辣烧了起来。后来我读一篇别人的小说原稿。那故事很迷人,只是错字连篇,读着就像美餐当中吃到了苍蝇。从此我写文章格外小心,深深懊悔当年写作文时不曾打好基础。

不当作家似乎就不必在作文上下功夫了吗?我有位做干部工作的朋友,他抱怨说每年接受国家分配大学毕业生是最头疼的事。翻阅档案,他连自己的履历都写不通顺。这样的干部有谁愿要?我还认识一个青年朋友,小学毕业便作了个体户,而今是腰缠万贯了。该交女朋友了,谈恋爱不会写情书,为此深感苦恼;还有一位工人朋友,犯了错误不会写检讨书。我问他们作文课是怎么上的?他们苦笑道:每次作文都由爸妈代劳。

带孩子写好寒假作文 篇3

写寒假作业时,睿宁一脸的不高兴,原来语文老师出了一篇命题作文——《一个印象深刻的陌生人》,他觉得不好写,冥思苦想了好一阵子,还是没有思路。我问这篇作文到底不好写在哪里?睿宁说这个题目明显的就是捉弄人嘛,既然印象深刻,又怎会是陌生人?既然是陌生人,怎会印象深刻?听睿宁像是说绕口令,我笑了:“这个题目很棒啊!不但没有任何问题,还很新颖呢!”

睿宁听得莫名其妙:“妈,你就别拿我开涮了,还新颖呢?亏你想得出来!”

我笑笑:如果让你写,你会怎么写?

睿宁苦笑:“我自然写不出好作文来,因为我觉得没啥可写。”

使出第一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我把睿宁逼进了“死胡同”,目的就是要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地步。我说把作文题目分解开来看,首先要写的这个人是个陌生人。

睿宁点头:“陌生人,显然不是自己身边熟悉的同学、老师、亲人等。”

“很好。”我肯定了睿宁,“其次,这个陌生人不同于一般陌生人,因为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睿宁若有所思:“我想想啊,那次,我俩去超市,在门口看到一个残疾乞丐,他的下肢蜷缩在一个轮胎中,上肢也很短小。我看了他好久,觉得他可怜,还给了他几元钱。他算个印象深刻的陌生人吧?”

“是的,那个乞讨的人就符合这个条件:一印象深刻,二陌生人。”我认可了睿宁的思路。

睿宁开窍了,笑着回应我:“妈妈,我明白了,这个题目之所以让我怵头,是因为它要符合两个看起来有些矛盾的限定词:一是‘陌生人’,一是‘印象深刻’,我只停在表面认识上,理解偏了。”

我用眼神鼓励睿宁,进一步启发他:“你说的这个陌生人是现实生活中碰到的人,能不能再想想,还有没有从未谋面的印象深刻的陌生人呢?”

“这个好像没有吧!”睿宁挠挠头说,“呵呵,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此陌生人非彼陌生人啊!这都得益于妈妈循序渐进的引导啊!”

再来第二招:把思路打开

我笑了:“现实中的陌生人,是你用眼看到的。那通过电视、电脑、书本等媒介了解到的人,有没有符合这个条件的呢?”

寒假回忆作文 篇4

这个寒假我过的很充实和愉快,我做了很多的事情,玩儿了很多的游戏,几乎每天都在笑声中度过。

我一共去了两个城市,经过了三个温暖的家,它们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我家、大姨家和姑姑家。姥姥姥爷带着表妹先来到了我家,在我家开开心心地玩耍、写作业,一天天都美妙极了,一个星期,就这么过去了。之后,我们一起坐动车来到了大姨家,大姨、表姐和狗猫兔们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和从内蒙古飞来的舅舅舅妈。白天,妈妈、姥爷做饭、吸尘;大姨收拾房间、晾衣服;舅舅工作、休息,舅妈有时跟我们玩儿“谁是卧底”,有时和我妈妈她们出去购物;爸爸带着我们几个小孩出去遛狗,偶尔也出去办事。晚上了,舅妈、姐姐和千年古宅的妹妹一块儿打牌,每局的地主几乎都是姐姐或者妹妹,总是轮不到舅妈获胜。老人们在客厅里看电视,休息休息。刚刚玩儿完牌的妹妹跟我和弟弟在屋子里蹦蹦跳跳,嘻嘻哈哈地笑着,宠物们也东跑西跑的,玩儿的不亦乐乎。不久,在大姨家的日子过完了,大姨开车送我到了姑姑家。

姑姑、姑父、表姐和表弟见到我都很高兴,我也一样。在姑姑家的时间里,我玩儿的也非常快乐,另外,在这期间还下了两场雪,这为那周增添了很多乐子。

回忆寒假生活作文400字 篇5

整个寒假,我有七天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在外婆家的日子真的是无忧无虑,每天早上也不用早起,一直赖在床上,觉得肚子饿了熬不住了,再爬起来,早饭、中饭,管它三七二十一,都当一顿吃了。下午做完作业,拉完小提琴,就使劲地玩,再说童年的时光多宝贵,寒假的时光也多宝贵呀!玩也是个不错的写作素材哦!晚上,就是我的自由时间了,不过我一般喜欢拉小提琴,因为这段时间爸爸不会要求我拉某一道曲子,我就随自己的兴致拉,这也是很好玩的事情哟!

我的一天就是这样的。我想不必要说一下“玩”法。嘿嘿,有些时候,爸爸带我一起玩,当然,如果他是为了让我写作文,才带我去玩,那我才不去,写不写这件事可是我的选择!如果爸爸没有空,我可不能赖着他不走,我得自己玩,虽然这里没有学校里热闹,但是走到田里,走到大自然中,这样静静地玩。在大姨面前耍嘴皮子的我,其实内心也是很复杂的。

写到这里,我想起那只还在大大姨家里的可怜的小狗。我想我以前已经介绍过它了。它没有名字,是被人家抛弃,在大大姨造房子的时候来的流浪狗。我是因为它,才第一次可怜过狗,我是因为它,才发现了狗的可爱,我是因为它,才又一次走入动物的世界。我就是那个曾经奋不顾身地让你活下来,偷偷地把整只鸡爪给你吃、帮你洗澡的那个小女孩啊!我真的真的很想那只曾经吼过我,后来又和我成为好朋友的狗!

关于回忆的作文欣赏:永远的回忆 篇6

那天,天气异常的冷,窗外的雪纷纷扬扬,晶莹的雪花像一个个带着翅膀的精灵,窗外的世界变成银色的宫殿。我急急忙忙换上新衣,跑到阳台向外望去,只见入眼处一片白茫茫的。院子里的树顶、车上、草丛间、地面上,都是白的,就连大门前的那一座假山,也是银装素裹,好像一名忠诚的士兵在雪地里守护着家园。正在我看得出神时,突然传来了一声炮响,只见楼下有几个人正朝我挥着手让我下去玩呢!

我急匆匆的抓了两把炮,带上个打火机,便飞也似的跑了下来。可我刚推开楼门,只听“砰”的一声,一根小小的火柴炮就在我的脚边炸响,吓得我打了一个哆嗦,接连向后退了两三步。在呆了片刻之后,我立刻回过神来。拿起了打火机,同时点燃了火柴炮,扔向了门外。黑色的硬纸在火药的作用下片刻之间爆炸开来,“砰啪”两声脆响在门外传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两声惊叫。我顺势冲出门去,门外有两个人,是洋洋和宝宝。只见白白胖胖的洋洋大红色的上衣,一条厚实的棉裤,在他那胖嘟嘟的脸上,一脸的惊恐。他双手捂着耳朵,双眼紧紧的闭着。而旁边的宝宝虽然又瘦又小,但却十分大胆,一手拿炮一手拿打火机,正要点燃呢!见我出来,便拉着洋洋一溜烟的跑了。这时,又有三人来,见我们正在放炮,便也加入了我们。

我们几人找了一大块空地,宝宝一声令下,我们便同时点燃了炮扔向了对方。一时间鞭炮四处飞舞,好不热闹。这时,又来了两个人,也要加入我们的游戏,我们同意了,可现在是三对五,形式对我们十分不利,在一番思考之后,我决定用雪包裹着炮,只留了一个炮捻。这下我们气势大涨。连向对方发射了几个雪球炮,打得对手直求饶······

“家家团圆会啊,少的给老的拜年啊······”又是这首歌曲,将我从回忆中拉回现实。只是现在有了限炮令,那次放炮的经历,成为了我永远的回忆。

作者:耿晨昊

布袋戏的回忆 篇7

很小的时候, 就喜欢拉着姐姐和奶奶一起去庙会里看木偶戏。天真的年岁里多少喜于猎奇, 热闹纷呈的木偶戏毫不例外地成为我的追崇。只要一听说庙会里面有木偶戏, 就会不安分起来, 匆匆扒上几口饭糊弄一下妈妈, 便一阵小跑去看表演了。

木偶戏在闽南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提线木偶, 另外一种便是布袋戏了。提线木偶技巧艺难, 尤其是操作那些繁杂的线规。这种独特的手艺很难掌握, 也正因为如此, 提线木偶开始蜚声国际, 在一些重要场合作为重量级节目的“出镜率”也越来越高。相较之下, 布袋戏就更加通俗平易一些。把制作精巧的木偶道具套在手上, 表演者只需藏在戏台后面唱念插科就行了, 对场地的要求也很随意, 几尺见方的地儿就足够容纳一场表演了。因此, 在老家县乡的庙祝集会里, 常常可以见到布袋戏的身影。

布袋戏的表演由五六人协作完成, 有的配乐, 有的唱词。配乐的乐器一般有唢呐、三弦、二弦, 有时也会用到琵琶和洞箫, 唱词的人同时还要操作木偶的活动。他们共同的劳作为我们奉献了一出出精彩的布袋戏。老家一带的布袋戏是用闽南语唱就的。除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外, 还有很多声调是普通话学不来的。古香古色的, 很有时间的味道。不细心听, 就会难以置信:这是我们平时惯用的闽南语吗?竟然如此动听!

布袋戏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地方还在于它那各式各样纤小弄巧的木偶造型, 有人物、有动物、有兵器……几排木偶整齐地挂在戏台后面, 表演时, 就可信手拈来。我曾趁戏班的人去吃庙会伙食的时候, 跑到戏台后面偷偷把玩过一些。面对着爱不释手的木偶, 那时候心里总有一个妄念, 就是很想拥有几个同样的木偶。不过这些想法只是停留在脑海, 我更迷恋的其实是布袋戏带给我的欢乐。布袋木偶是我儿时的温暖排遣, 就像日后读到鲁迅笔下明快的绍兴乡下社戏, 心中总会升腾起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暖烘烘的。

家对面有个虔诚的商人, 有一年过春节的时候特地花钱雇了一个布袋戏班子在门庭前面表演。敲锣打鼓的, 一派的喜气, 不一会儿就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但是较起以前熙熙攘攘的庙会, 终究是没有什么可比的。戏班这样表演一上午, 顶多拿个两百来块, 五六个人平均起来不过三四十块, 而且一年又能有几回这样的表演呢?生计一难, 表演少了, 手艺自然就生疏了。再说我看到的那个戏班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大爷, 布袋戏的传承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十三岁那年, 我便开始了异地求学的生涯。回家的次数少了, 沉溺于家乡风物的时光更是寥寥无几。每每放假回家, 也总是很难再逢庙会的活动了, 渐渐的, 布袋戏就从我的生活中远去。但至少欣慰的是, 十三岁以前, 我是布袋戏的忠实观众, 并且是出于真实的愉悦。不像现在, 看到辈儿高的老艺人和略显稀疏的布袋戏观众, 心里清一色的是暗淡的乡愁。

酸涩的回忆 篇8

读罢《读书》一九九六年第九期李文俊《想起了汝龙先生》一文,真使人想起了汝龙先生。禁不住又把他翻译的二十七卷本的《契诃夫小说选集》一一摩挲了一遍。这二十七本契河夫小说是上大学时一本一本攒起来的,那是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三年期间,每个星期天总要到书店里拎一两本回来,因为这,几乎每个周末都像过节一样沉浸在兴奋当中,而从星期一开始,每个日子也就有了盼头。那时书店里卖书不像现在,一次性地把一整套或一个系列推出,而是一次次、一批批地陆续上架,读者既可免除经济拮据的烦恼,又切实体味到了淘书之乐。那种情调和氛围,倒更令人怀念呢。再看看书的定价,最贵的一本不过八角八分,最贱的才四五角钱,又不禁喷啧。

其实,近几年俄苏文学在国内的翻译出版并不寂寞。汝龙先生译作的再版重印似亦未曾间断,就笔者收藏的二十七本契诃夫小说来说,也时常因为教学工作或其他用项而取出来翻一翻,查一查,助益自然不小,而且我相信有兴趣阅读或致力于研究俄国文学乃至契诃夫的人,恐怕是没有谁不接触或越过汝龙这一面“墙”的。只不过,人们往往关注的是文学作品本身、原作者而忽略了翻译者罢了,这,恐怕也是很多翻译工作者所遇到的共同的命运。李文俊先生是治外国文学的,他“想起了汝龙先生”,恐怕与此不无关系吧?虽然文中也提到像萧乾、巴金这样的“大家”也还经常提到他,并不曾将这位权威的翻译家忘记。巴金老人说汝龙“让中国读者懂得热爱那位反对庸俗的俄罗斯作家”,而汝龙自己得到的却恰恰是一种庸俗的对待。李文俊先生在抚叹逝者身后的寂寞的同时,明明有别一种酸涩的滋味。

上一篇:一件令我深思的事作文下一篇:131人才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