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小学生读后感作文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悲惨世界》小学生读后感作文(精选20篇)

《悲惨世界》小学生读后感作文 篇1

妈妈赶紧把我抱进怀里,让我停止哭泣,“不,是妈妈的眼睛进沙子了,”我知道妈妈是在骗我。于是,吴刚开始种桂花树,等树种好了,嫦娥又在上面施了点魔法,这样人们就可以生活了。因为,人们的爱心点亮了春天的第一道光?雄鹰的幸福是追逐天空的蔚蓝。一般家庭都是三口之家,而她却从小失去爸爸,但她还那么遵守爸爸说的“游戏”规则,真的令我很佩服。

关于《悲惨世界》,大文豪雨果的经典之作,年少者必读之书。

生活之悲苦,贫困到无法糊口的地步,而偷取一个面包的孩子,却在牢狱中度过了19年的苦役生活,刑满后又有过偷窃的行为,但受仁慈的主教米里哀的感化,转变成为一个舍己为人的人,冉阿让化名马德兰当了企业家,并被推为市长。又因暴露身份而下狱,后来,一直xx探的追缉。冉阿让一生充满着坐牢,苦役和颠沛流离的痛苦。

生活本身就是苦中作乐,至于读书,要体会其意境,进入其中才会感悟。体会书中的角色是自己,设身处地的为角色着想,才会体会书中之真意。书与现实是有很大差别的。进入书中而体会现实才是读书的真正用意。不然书读的多了却是害处。对于写作而言,创造的源泉来自生活,生活本身便是最好的教材。想写出好的东西来,就要借鉴别人的东西。读书便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习惯。分析与现实中的人或事的差别。这样才会学到真知而写出东西来。

《悲惨世界》小学生读后感作文 篇2

大赛共分为以下六步:

步骤一:对参赛作品进行登统和整理。

步骤二: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选出入围作品。

步骤三:对入围作品进行复评,产生获奖作品。

步骤四:对获奖作品进行登记。

步骤五:填写证书,邮寄证书。

步骤六:召开颁奖会、举办获奖者夏令营。

把绚丽多彩的世界引入小学生作文 篇3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原因是孩子没有太多的时间接触生活,亲近自然,所以笔下无灵感、文中无妙语,久而久之,对作文也就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指导孩子们写喜爱的小动物时,我就抓住孩子喜欢小动物的特点,首先请孩子们在课前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课上,请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都带到教室里,同时创设情境:“孩子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愿意跟它们交朋友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先来跟小动物们交个朋友,一起玩玩吧。”孩子们一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跟周围的小动物一起玩耍起来,有的摸摸小动物的头,有的轻轻地抚摸小动物的毛,有的还跟小动物握手呢。有了与小动物间的亲密接触,孩子怎么会写不出来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呢,他们一定会用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描绘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

2 及时鼓励,培养兴趣

学生对作文有一定的兴趣后,写出的文章,有时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在讲评时,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就要讲究评价的策略,抓住“闪光点”, 多用鲜花,少用棍子,多给鼓励,少给讽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演,注意保护孩子作文的兴趣,不挫伤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对优秀习作,特别是对有进步的作文,一定要推荐在全班朗读,肯定写得精彩的语段,师生互动评改,这样学生就会为自己取得成绩而自豪,就会为了下一次的表扬和鼓励而积极地写作了。当然了,也不是一味地表扬鼓励,对后进生则启发反复修改,多给这类学生以正面的鼓励,指出习作中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心情愉快地接受意见,产生写作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相信自我。例如,在一次作文讲评中,对我班的琪琪同学用的一个刚刚学过的成语,我在班上表扬了她,说她学过的词语就会用,她高兴极了,并在以后的作文时,经常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词句,让人读了她的文章,有一种非常美的感觉,这就是激励表扬发挥的神奇作用呀。

3 坚持练笔,巩固兴趣

良好的作文兴趣,离不开平时的坚持练笔。作文教学一定要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学生的日记、摘抄、读书笔记、口语交际等多种学习环节,都可以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作文的兴趣。应该由指令性作业,过渡到自主练笔,然后发展到我要作文,最后达到享受作文成功的愉悦。 课外练笔,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有效措施。“作文的功力在文外”,如果将作文局限于课堂,显然是不够的,摒弃命题作文,完善话题作文,也让学生少了畏难情绪,增添了习作的兴趣和勇气。 课外练笔要不受限制,学生可自主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愿望、喜、怒、哀、乐。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特别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必要时可正面引导,弘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课外练笔,是课内作文的补充、扩展、延伸,课外练笔的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必由之路。在课外,孩子们置身生活,留心周围的事物,积极观察自然景物、风土人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就会使学生产生喜欢观察、乐于思考的兴趣,还可以尝试进行诗歌、童话、散文的练习,这样就能全方位、多侧面地发展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4 亲身观察,引发兴趣

作文教学要打破课堂界限,把学生带出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亲身体验,然后再写,孩子们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如写《秋天的景色》,把学生带到田野,看秋天田野的自然风光,丰收的田野,繁忙的农民,喜悦的心情,边向学生介绍自然风光,边让学生亲自感受秋天的景色,让学生把自己观察的景物口头表达出来,发挥自己想像力,这样学生作文做到有话写、有情可抒,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纸上。

《悲惨世界》中学生读后感 篇4

《悲惨世界》的作者是法国的维克多·雨果。这本书主要反映了在旧社会的悲惨,人民的不公。这本书分为五章,分别写了五个人的悲惨遭遇,第一个是芳仃。

芳仃刚有孩子因没有钱,把孩子放到旅店去打工,旅店老板心很狠,每月要跟芳仃索取30法郎,芳仃因没有钱,只好买东西,卖到什么都没有了,只好睡在外面。后来幸好碰上了好心的市长,市长给她1000法郎,她把债还清了,又把孩子带出来,去找她老公去了,后来听说老公死了,悲痛欲绝,回到了城市住了下来,旅店老板见没有钱赚了,只好向芳仃借钱,她不借,后来旅店老板把她女儿给杀害了,芳仃回来一看,气的撞了墙,自杀了。

我现在生活的这么好,真是福气,我要是生在以前,不知道还能不能生存呢,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吧!

读《悲惨世界》有感[300字] 王品

《悲惨世界》这本书是由“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写的,诠释了法国当时封建专制社会腐朽本质,当时人民在封建专制下欺凌压迫。这本事还起到了批判的用,为了批判与揭示当时的社会腐败,作者从1828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到1861年才出稿成书,整整30多年!

冉阿让,他从一个苦刑犯被主教感化后,开始了他的认识道路,他当过市长,他履行了芳汀遗言,把她的孩子珂赛特从德纳得夫妇魔爪“救”了出来,又成全了珂赛特和马吕夫,最后去世了。

这本事原名叫《苦难》,后来雨果被流放在盖纳西岛,花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写完了,1861年写完,和出版商拉克鲁瓦签订合约,最后获得很大的成功。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芳汀把孩子放在德纳第那,但他以孩子生病接口老让芳汀寄钱,但孩子穿得破破烂烂,吃都吃不饱,最后德纳第的孩子死的死,走的走,他也落魄了;而冉阿让就不同了,在他被沙威追捕时,受到了许许多多的人帮助,如割风老伯帮助他逃走,因为他救过割风老伯。

一个人他强 ,不是权力,不是财力,而是精神,精神所大,才是强者,而冉阿让他精神力量非常大,是一直追捕他的探长沙威精神出轨,选这里自杀。

读《悲惨世界》有感[300字] 于悦

这本书的每一幅画面都是那么栩栩如生,让我们感受到在当时发够社会的阴暗贫穷的底层法国人民穷困、苦难和不平等的悲惨生活。

雨果说:人心是广漠寥廓的天地。人在面对良心,省察胸中抱负和行动时往往黯然神伤!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这本《悲惨世界》就是这句话做好的解说。

冉阿让因为饥饿过度偷了一块面包,而被警察抓了起来;芳汀因被德纳第所骗,痛苦了一生,连死也没能见到自己的女儿一面;珂赛特也因被德纳第所骗,没有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难么悲惨,催人泪下。

但是在整个《悲惨世界》里又处处透露出人性的光辉。冉阿让的觉醒、沙威的觉醒、马留斯的觉醒成为了人物精神发展的起点,促进他们的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 篇5

一看到文章的题目,我就知道,这肯定是讲述一个很悲惨的故事,《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

《悲惨世界》贯穿雨果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以爱制“恶”,《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人思想艺术风格。

小说以拿破仑时代的一个穷苦工人冉·阿让偷面包被捕,被叛十年船役,人因而变得刚愎、冷血、凶狠,随着刑期期满回归社会,冉·阿让偷窃银器,布弗农主教拒绝指控并送他两个银烛台,终于感化了他。

冉·阿让移居他乡日夜努力工作,化名麦德林,终于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并因爱心广告被贫苦大众推选为市长,然而被捕的恶梦如影随形,在迎救芳婷的女儿柯采蒂途中,突然遇到市民被马车压住,冉·阿让不顾被发现的危险,顶起马车,使警探贾维尔忆起过去船役的“千斤顶”冉·阿让,并着手调查他过去的背景,然而警方却误抓无辜游民钱马修欲以判刑,冉·阿让坦言他才是冉·阿让,可是贾维尔毫不通融的执法态度引起重病的芳婷死亡,冉·阿让只得携带年幼的柯采蒂死亡,读后感《《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

柯采蒂长大后爱上了从事狱政改革的学生玛芮,冉·阿让再与贾维尔碰面,在警方镇压下,冉·阿让冒险救出玛芮,冉·阿让无私的付出感动了贾维尔,苛法下的悲惨世界终于出现人性的光辉。

作家在小说里倾注了他真诚的人道主义民情,罕见的勇敢和机智,使冉·阿以近乎神奇的本领一次又一次战胜了对他的迫害;同时也集中表达了以仁慈博爱来杜绝罪恶、改造社会、拯救人类的人道主义理想。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550字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450字 篇6

前几天,我读了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悲惨世界》,让我十分感动。

全书以主人公冉阿让传奇式的一生为主要线索,塑造了冉阿让、芳汀、珂赛特、爱潘妮等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失业短工冉阿让因偷窃一块面包被判刑,经历了十九年的苦役生活。出狱后,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灵魂得到升华,一心为善,关心穷人。期间他与沙威发生了数次冲突。但是,冉阿让始终未能见容于统治者,几遭困厄,最后在孤独中死去。

这本书让我们懂得: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挫折,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颗信念的种子,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人生就是这样,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

这本书还让我们懂得了:善良、帮助别人和奉献是很重要的,一句歌词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书中的冉阿让就是这样,赚了很多钱,变成了厂长,但他还是平易近人,在割风伯伯被压在马车下时,是冉阿让去救他的。而在马吕斯垂死时,又是冉阿让救了他并送他回家的。拥有善良的品格是多么重要啊!它可以救活垂死的人,也可以让邪恶的.人经过善良的洗礼后也变成善良的。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像冉阿让一样善良,会为别人奉献的人,如我们敬爱的老师,他们在课堂上把自己的知识一点不留的传授于我们。

《悲惨世界》小学生读后感作文 篇7

来信及汇款请寄:

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天苑路1号《快乐作文》编辑部李国欣收

邮编:050071

电话:0311—88643112 87750673

邮政账号:6217991210001728344李国欣

名额有限,订满为止。订书截止日期:2016年3月18日。有意者请从速办理。样书如需邮寄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地址,邮资另付,以实际资费为准。

2015年7月8日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篇8

当时,石家庄市教委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首届“石家庄一北京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咨询研讨班”,一直重视学生思想工作的学校领导几经磋商,最终确定当时任高一班主任、兼12个班生物课的我参加培训,这便成了我日后从事心理教育的起点。

研讨班期间,一大批心理学家如郑日昌、樊富珉、许又新、金盛华等教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在短短20天的培训中,我初步了解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弄清了心理咨询在新时期中学教育中的位置,知道了心理测试、智力量表及其使用、心理咨询面谈的操作过程和技术后,突然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于是我每天第一个走进教室,拼命填充自己。课下针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我总是抓住教授问个不停,弄得他们直说:“你这个中学老师真不好对付。”通过20天“填鸭”似的“恶补”,我终于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萌发了走进学生心里、终生做心理教师的念头。

回到单位,我把学习情况详细向学校领导做了汇报,并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在教师配备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领导毅然把我抽调到科研室任专职心理教师。这在1996年,在河北省,都是一个大胆的创举。正是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使我成了文革后河北省中学的第一个专职心理教师。

1996年暑假结束,学校领导决定让我给96级高一新生开设一门学习心理指导课。

我至今清楚记得第一次上心理课时的情景。当时新高一正在30里外的军营分校集训。那是一个星期天,因为六点准时发车,我不到五点就赶忙起床准备。车到后我不顾严重的晕车反应,稍微调整一下情绪就精神抖擞地走进课堂。当时两个班在一起上大课,120多名学生挤得满满当当,好奇、新鲜使得学生长时间安静不下来。但是当我对课程刚刚做了简短的介绍后,120多双眼睛便紧紧地粘在我的身上。下课铃声一响,学生呼啦一下把我围个水泄不通。几名女生甚至不避讳周围的同学,流着眼泪向我述说她们的苦恼。我走时学生们竟依依不舍地送出好远,恳求我一定再来。在学生那里,我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996—1997一年的教学实验结束后,我精心设计了一份问卷,在问卷上我诚恳地写道:“如果你流泪,湿的是我的脸;如果你痛苦,伤的是我的心。我真想走到你们心里,做你们真正的朋友。请大家如实写出你对学习心理指导课的真实感受,以便我今后加以改进。学生对学习心理指导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强调“特别必要”:因为学习心理指导课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是自己“最喜欢上的课之一”。具体体现在能够使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学会了做人的基本道理和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能够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对自己能进行客观的评价;克服了考试焦虑的心理;明白了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高一1班的米怡说:“通过学习,使我在开学之初就基本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3班的赵楠说:“我非常感谢学校为 我们开设了这门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课(程),从中我解开了许多在青春期遇到的疑惑,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对我将来走向社会是绝对有帮助的。”

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我力求将课上得生动、活泼、形式新颖。基于此,我特别留心收集学生中间的例子,因为用学生身边的例子讲课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

开设学习心理指导课不长时间,就有学生来找我咨询。学生们信任我,把我当作他们的知心朋友,渴望在我这里寻求帮助。可是当时因为我缺乏个别咨询的理论与技巧,仅限于做个合格的听众。学生在我这里充分宣泄后,我只能安慰他(她)却不知怎样加以调治。一次,一位患有强迫症的学生乘兴而来,失望地离去。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很是内疚,我发誓要补上这一课。于是,1997年暑假期间,我报名参加了河北师大教育系心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的进修,利用一切节假日,加班加点充实自己。无论是严冬,还是酷夏;无论是自己身体不适还是孩子卧病,我从未误过一节课。按规定每人只能选8门课,可是我却选了10门,而且门门成绩优秀。我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自费上千元购买了大量的心理学书籍,如《心理门诊》、《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等,我认真进行钻研,很快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巧。接着我又对专家、学者大量的咨询手记进行剖析,从中寻找普遍规律和可借鉴之处,加以学习、整合。我虚心向有经验的心理工作者请教,成了省教科所心理室和河北师大教育系的老师们面询和热线咨询的“常客”。我还参加了全国学校心理辅导学会,定期进行交流。有了这些理论、经验和专家们作后盾,再进行个别咨询时,我就显得较为得心应手了,不仅能够准确发现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够及时选择合适的心理疗法。

杨岑是97级高一的一名男生,他的妈妈原本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刚40岁就下岗了。妈妈心情非常抑郁,天天告诫他要好好学习,不要向妈妈那样没文化、没技术。杨岑特别想考第一为妈妈争口气,因此内心压力很大,对自己的要求开始脱离实际,成绩反而迅速下降。为此他忧心忡忡,焦虑不安,结果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他神情颓丧地来到心理咨询室,我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他进行了耐心的辅导,帮助他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和切合他实际的目标。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现趸现卖,回家后又把这些讲给妈妈,在他的帮助下,妈妈终于振作起来,最后在一家家政公司重新找回了自我。

虽然晓晴是我的学生,但是由于授课班级较多的缘故,我并没有注意到她。真正认识她是在中高考咨询会上。她不顾周围人的不满,硬是拨开众人挤到我的身边,她浑身颤抖,流着眼泪对我说: “老师您救救我吧。”原来她有严重的考试焦虑症,平时成绩很好,一进考场大脑就一片空白。我采用系统脱敏法对她进行放松训练,3个疗程后她明显好转。去年她考出了570分的优秀成绩(同年的大本录取线是 517分)。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选择了某师大心理系,还说一定要做个像赵老师那样的心理教师。

基于强烈的责任心,我还经常主动找学生咨询。晓梦是高一的学生,坐在靠墙的最后一排。上课时她总是低着头,课间同学们三五成群在教室外嬉笑打闹,只有她坐在那里望着窗外发呆。我上课时曾刻意提问她,结果她回答问题时总垂着头,声细如蚊。她的发型也挺怪,齐颈的短发三七分开,其中七分耷拉下来挡住半张脸,只剩下一只空洞而无神的大眼睛孤零零地面对外面的世界。一次我走到她的面前,“你这头发不碍事吗”?她立刻惊恐地把头扭开,右手顺势护住乌发,原来她的脸上有道疤痕。我把她约到心理咨询室,一个小时的疏导使她心情有了好转。很快她把头发剪短,男孩似的特别精神,整个人都变了个样。

有的家长从孩子那里听说了我,于是找到学校。我常常为学生家长提供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明确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发展脉络和应对策略,为他们提供有关教育的技能、技巧,理解他们的感受,分担他们的压力。

为了强化咨询效果,我和每一个找我咨询的人都建立了联系,尤其是那些考试焦虑的学生。1998年高考的头天晚上(7月6日),我给 40多名学生分别打去了或安慰、或鼓励的电话。当夜11点多,一位在省银行工作的学生家长打来电话,她激动地说: “谢谢你赵老师。你打电话前孩子正闹肚子,听了你的电话他全好了。”这名学生最后考上了河北医科大学。1999年5月 30日,在石家庄专家咨询团主办的中高考咨询会上,我又接待了十几位考试高度焦虑的校外学生。从那时起直到高考结束,我一直利用电话和他们保持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为此,我家的电话成了名副其实的“心理热线”。

做心理教师这么多年,其中有苦趣也有乐趣。每当在咨询中碰到学生有心理难题而一时解不开时,我常常着急得睡不好觉,努力寻求为他们化解的办法;每当学生因为我的咨询而卸下心理上的重担、生活得更好时,我常常笑得比他们还要开心。

《世界简史》小学读后感 篇9

《世界简史》是英国作家赫伯特・乔・威尔斯的作品。跟随威尔斯的思绪,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的起源、文明的进步和更迭、民族的形成和融合、近现代国家的形成、宗教文化以及人类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等。我惊奇地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的民族也曾经经历过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的艰难抉择;这么大的地球上,人类之间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十分广泛,原来我们并不孤独。

这本书用大量的篇幅对空间中的世界、时间中的世界以及生命的起源作了描述,我感觉自己头脑中的世界从平面的漫画变成了三维的动画,多么神奇。威尔斯先生在讲述历史时,仿佛是一个大朋友,将很多事情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让人觉得亲切而入迷。以前我也看过家里书柜上陈列的教科版的《世界简史》,但我在书中更多地看到了农民受苦受难,最终被迫造反起义打倒地主,但结果不是被统治者镇压,就是取得政权又变成欺压老百姓的统治者。但在这本书中,我更多地看到了人们如何努力地想过上更富足更文明的生活。

不过我也发现这本书有个小遗憾,就是很多历史事件都是点到为止,缺乏详细完整的交代,只能让刚学历史的人对世界历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比如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描述就很简单,战争进程基本没有涉及,这对一个着迷于战争史的人――比如我来说,是有些不满足的。不过我很快在序言中发现作者还有另外一部书《世界史纲》,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遗憾。

学生的精神世界读后感 篇10

“无论多么寡言、腼腆和平庸的学生,在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为人民利益而英勇献身的愿望。”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良好环境,爱护、培育这种愿望,并使之早日化为行动。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的精神世界》一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

教师应该怎样看待学生?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严肃课题。书中指出,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更应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就必须研究分析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入情入理地进行启发、诱导和转化工作,使他们生来就有的“一颗能生长出个人爱好和能力的茁壮幼芽的种子”开花、结果。这一切的前提应是,对待他们要象对待公民和同志那样,了解、尊重他们享受快乐的权利和所应履行的义务。

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教师中,还有相当一些人受某些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维护‘师承“的训条,无视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和要求,伤害他们的自尊,抹杀他们的特长,摧残他们的个性,这就很可能会贻误他们的将来。讽刺挖苦学生,动辄轰出教室,以”解气“为目的而向家长告状,体罚、变相体罚,不乏其例。在教学上,搞疲劳或轰炸战术,更是大有人在。学生以学习为痛苦,由此造成厌恶学习甚至厌恶生活的心理。凡此种种,至今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在学校要过上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可我们的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生活是单调枯燥的。这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极大。”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我体会这里所说的”人格“,包括教师的德才学识以及意志、性格、兴趣、情感等。教师行为可以使他们产生感应,从而影响他们的全部智力生活和全面发展的进程。

因此,读了此书后我感到,当务之急是端正教师的学生观、人才观,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

第一步要倡导教师热爱学生。学生渴求”理解“,我们就要用理解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当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例如三毛热、琼瑶热、辩论热和所谓的早恋,学生希望”爱护“,我们就要从爱护方面出发,正确对待他们的弱点,如幼稚、冷热病、耍小聪明等。只有尊重信任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资格。

进一步就是实施”苏步青效应“。苏先生认为,不是”名师出高徒“,而是”高徒捧名师“。科学史证明,学生超过自己的老师是一条规律。早在”五四“运动时期,鲁迅先生就指出:”只要思想未遭禁锢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陶行知的箴言今人誉醉:”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不想让学生超过自己的,就不是好教师“!试想,如青出于蓝而不能胜于蓝,或不愿意让”青“胜于”蓝“,那我们还有什么指望?

引领学生走进“探究世界” 篇11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教学低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可以创设下面的问题情境:小明拿着2元钱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经过讨论,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每本作业本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一共要给售货员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应找回多少钱?”……顺着学生的思维接着问:“你是怎样解决的?”这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列式解决,最后大家一起交流。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探索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激发了创新思维。

二、设疑引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一个问题,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感知现有的问题,时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在学生困惑不解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先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师问:“同学们,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哪几类?”随后依次出示A、B、C三个信封,(三个信封里,A、B分别露出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C里是各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三种三角形的纸片,露出三个重叠的锐角。)问:“谁能很快说出三个信封里装的是什么三角形?”学生在回答A、B信封内的三角形时,答案一致,正确。在回答C信封里的三角形时,有的从前面的经验出发,说是直角三角形,有的说是钝角三角形,有的说是锐角三角形,学生产生了困惑。于是把C信封里的三种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贴在黑板上,接着问:“为什么只看到一个直角或钝角就知道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而只看到一个锐角却不能确定是哪种三角形呢?”这时学生就会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主动去探索并发现规律,提高了参与程度。

三、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新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哪怕是一点点发现,教师应及时地表扬、肯定。

曾经听了一节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课,教者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出示情境图(商店有白皮球20个和红皮球22个)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某一天卖出15个球,还剩多少个球?”学生在听清问题后,纷纷列式计算:20+22=42(个),42-15=27(个)。这时教者没急于小结,而是接着问学生:“还有没有其它的解法呢?”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个个都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教者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进行讨论,看谁最聪明,能够想出其它解答方法。学生积极讨论,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问题中没有告诉我们是卖出哪一种球,我们可以想成把白皮球先卖出去,可以这样列式:20-15=5(个),5+22=27(个)。”这位同学刚回答完,就有同学迫不及待地说:“还可以想成把红皮球先卖出去,列式是:22-15=7(个),7+20=27(个),就能求出还剩多少个球。”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又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和讨论中,便于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开启自己的新思路,点旺创新的火花。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教者应该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先让每个小组准备各种各样的梯形纸板,其中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然后让每组学生利用这些梯形纸板去拼成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学生拼好后,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拼的?拼成的是什么图形?”当学生回答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长方形时,教师接着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这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积极性会充分被调动,主动与组内成员合作探究,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就会很快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学得主动、认真,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美术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 篇12

我想起了课本中的一课——《连环画》, 打算自编一个即兴的小故事作为画画的主题, 我立刻在脑海里构思了起来: “故事发生在浩瀚的大海中, 金光闪闪的太阳刚从海平面上升起来……”我故意放慢了说话的速度, 这样更加勾起了孩子们画画的兴趣。接着故事继续, “在海平面上, 远远地可以看见一艘海盗船正在朝你驶来……”一听到“海盗船”,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 同学们纷纷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时我立刻在黑板上画出海盗船的样子。“海盗船上的海盗们正在海里捕鱼, 他们捕到的是一条很大的鲨鱼, 海里还有很多海洋动物和植物。”说完, 我在黑板上又示范了一些动物和植物的简笔画, 同学们画得很开心, 整节课也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现在的美术教学, 特别是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 难度大。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 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 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 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首先, 封建观念长期驾驭着中国的农村, 农村家庭中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美术, 他们的理解似乎就是“画画= 不务正业”。其次, “升学率”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的“硬道理”, 学校要发展靠的就是这个“硬道理”了。自然, 美术课程做为“副科”的身份, 跟“升学率”的“主角”毫不沾边。

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 有些是可以改善的, 有些只能望而却步, 如此, 不能改变只能适应了。反过来, 如果这些因素都存在, 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就亮“红灯”了吗?其实不然, 我觉得我们还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推动美术教学——

1.激发兴趣。众所周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 是学生“愿学”的内动力。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兴趣做某件事, 他身心一旦受到激发, 大脑及身体的诸多器官就积极活跃起来, 做事的效率就高。要学生学好美术, 就要激发学生爱好美术的兴趣, 只有当学生的兴趣受到激发的情况下, 才有可能使更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提问题、留悬念等法子激趣, 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等求趣手段激发他们的兴趣, 增强教学的娱乐性。此外,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通过参观大自然、 赏析美术作品, 培养他们向往美、追求美和享受美的意识。

2.方法多样。

首先, 教学方法应该力求多样化。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 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 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和强制, 这样只会让学生反感, 产生厌学情绪, 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反之, 在教学中把美术中美而有趣的形象加以巧妙设计并以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学习就不会显得乏味了。

其次, 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学中, 尽管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 它们的目标还是一致的——终究是在传授传统的知识, 久而久之, 自然也会枯燥乏味。如此看来, 如何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成了评价当代教学效果的关键, 也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之所在。美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 “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独特性质, 决定了美术科教师不能总绷着脸在严肃的氛围中结束课堂。我们可以在练习课堂中播放一些轻音乐, 这样, 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 心情愉快, 思维自然更加敏捷,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 让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美的全面感受。 当然, 一次完整的成功的教学活动, 教师丰富的教学表情, 和谐、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也是关键。

最后, 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因材施教”。面对农村班级, 不要认为他们环境封闭、能力差、不喜欢美术学科, 只拼命为 “升学”而奋斗, 其实他们也有很多爱好和特长。这个时候, 就需要教师善于观察, 根据他们的特点 (不一定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量身而作, 给他们上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此外, 在平时教学中, 还要注意后进生的培养, 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点, 允许他们有自己思考和创作的空间。

3.创造条件。一个好的教师, 不会埋怨教学环境如何的不好, 只会发现和创造一些条件, 让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得更好。平时多鼓励一些有美术爱好的学生, 让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美术活动, 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 也能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 培养他们对美术生活的热爱, 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中学生世界名著读后感 篇13

有的人因为做错了一件事,索性就破罐子破摔,趟过一次浑水,就不怕第二次,第三次,有的人却坚守了自己的原则,从一而终,“媚兰”一个外柔内刚,读后感.坚强而伟大的女性,在她身上有着无私的爱,有着不屈不饶的精神,那是一个的精神,是上帝的光环在她的身上发光,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坚毅与柔弱在她身上并存,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她的话就是权威,她的精神就是所有人的标杆。

所以,精神上的财富比物质的财富更具有价值!

所以,当我们还拥有这一切的时候就要珍惜!

所以,我们不要一直向前冲,回头给身边的人一个微笑!

浮华的物质抵不过传统的道德!

多么希望一个拥有财富的人,同时也可以拥有好的教养与品质!

《悲惨世界》小学生读后感作文 篇14

最近一直在读《小妇人》的英文版

第一次对《小妇人》产生兴趣,是以前看老友记的时候,在第三季,瑞秋和乔伊两个人互换书籍看,当时瑞秋推荐的就是《Little Women》,搞笑的是乔伊特别热情和钱德想讲述他推荐那本书的结果,瑞秋就不满了,直接告诉他“Jo拒绝劳瑞的求婚,Beth去世了”。现在有时间拿起这本经典,细读,目前读完第九章了。由于第九章给自己的感触很深,就想写点读后感之类的。

第八章的题目是“Meg goes to vanity fair”,Marchs一家家境不是特别的好,Meg是大女儿,十七岁,她要去Annie Moffat家度假,两个星期左右。在那里她经受了精神上的折磨,一下子长大了,用书中的原话说是“Jo felt as if durig that fortnight her sister had grown up amazingly, and was drifting away from her into a word where she could not follow。”她在舞会上,大家都在谈论她,都在取笑她,一个人还说了这样一句话“she is nothing but a doll tonight”那些尖刻的语言对于一个不满十七岁的女孩来说,是多么的痛苦,她本来为去参加那个舞会感觉很开心,而大家却说那是她母亲的“计划”,是让她嫁到富人圈的阴谋,她一直都假装对那些fibs无视,可是“those foolish,yet well meant words,had opened a new world to Meg, and much disturbed the peace of the old one in which till now she had lived as happily as a child”,她回到家以后不敢在众姐妹面前谈论那件事,她觉得ashamed。一天晚上她靠着自己的母亲,和JO一起,和母亲谈谈心,也谈到的那个所谓的“Plan”。母亲的话确实打动了我,她们的母亲是一位慈祥、智慧、充满母爱的。

用兴趣引领小学生进入英语的世界 篇15

一、亲近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情感是打动人心灵的秘诀,是人的内在动力。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唤起学生的好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当中,亲切地与学生交流,参与学生的活动;下课后,经常与学生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使学生感觉老师就像朋友,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性格上有缺陷的学生,教师更应该主动关心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真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生活泼好动,不喜欢单调、机械的操练。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有趣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玩中学,学中玩,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

1.设置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的前提,PEP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把教材生活化,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How muchis it?”时,可以创设一个在商店买卖商品的场景,由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运用刚学到的语言进行情境交流,课堂就成了食物店和小卖部。每到这一环节,学生争先恐后,兴致高昂。教学动物类单词时,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变成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模仿动物的叫声,模仿动物的动作,使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有趣、好玩。另外,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也能很好地创设情境,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句句有趣的话语,加上动画效果,就能把学生带入一个个有声有色的美丽世界。在美的熏陶下,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过来。如,讲解单词cold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雪天冻得瑟瑟发抖的画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对cold的理解无需多言。

2.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猜谜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谜语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比如,我们可以用do and guess,draw and guess等来引出或巩固单词的教学。

3.设计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和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但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能有进步了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练好听、说、读、写、演等多方面的本领,何乐而不为?如,在教学“time”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1~10,可以运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Wolf,wolf,what time is it ?Five o’clock.It’s time to have supper.Wow! 用英语表述游戏中的语言,好奇、乐玩,能增强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意识,恰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歌谣、故事、比赛等活动形式熏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从而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

三、合理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兴趣和成功往往紧密结合。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可使人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心情舒畅、愉快而求索不止。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通过赏识教育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在享受成功、获得愉悦感的同时,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篇16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A-0066-01

在教育这块田地里耕耘,教师需要给“农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要用心享受教育的过程,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成为一个稻香袅袅、小虫啾啾的乐园。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令笔者明白,教育就是理解,当学生遇到难题或挫折时,教师要接纳学生的不良情绪,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评判,站在父母的角度进行安慰,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在意识到了与学生进行沟通的重要性之后,当笔者遇到学生打架事件时便会静下心来,让自己远离愤怒,远离“说教式”的指责,从了解学生的心理作为教育的切入口。

作为班主任,每天中午笔者都要到学生宿舍监督学生的午休。一天中午,乐乐和宸宸不知为何竟然打起架来了。待笔者发现时,两个人正扭打在一起,谁也不让谁。笔者将两人分开后,让他们各自冷静20分钟,然后再进行处理。乐乐长得高大、壮实,但是好动、性格叛逆,宸宸长得瘦弱,性格内向,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乐乐和宸宸的父母都很在意自己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不小心被别人蹭了一下,虽然没有大碍,但是也要将孩子带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在乐乐和宸宸都冷静下来之后,笔者让他们轮流说明事情的经过。

乐乐说:“宸宸用脚踢我的头,我觉得很疼,然后就打了他。”

笔者听后马上附和着说:“你肯定是疼极了,否则你不会动手打他的。”

乐乐用感激地眼神看着笔者,小声地说:“老师,你说的对。我是感觉头很疼才踢他的,然后他就用脚来踢我,接着我又打了他,现在我的头还一直在痛呢。”

此时,宸宸正在小声地哭泣。

笔者对乐乐说:“我很理解你,你没有错。现在我来问问宸宸,好吗?”乐乐很配合地点点头。这时,宸宸哭着对笔者说:“乐乐先用屁股撅我,占用我的床位,我才用脚踢他的。”笔者听了宸宸的叙述后,对他说:“你一定是很生气才踢他的,你认为他在欺负你。”

宸宸感到很意外,点点头继续说:“老师,乐乐以前也总是占用我的床位,欺负我,每次我都忍着。今天我实在是太生气了,就用脚踢了他,他也用脚来踢我,还弄到了我的眼睛,我的眼睛到现在还疼呢。我这是在反抗他。”此时,乐乐和宸宸都在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理由,以证明自己没有错。

于是笔者真诚地对他们说:“无论你们是‘出手’还是‘出脚’,都是有原因的,接下来我们就把各自的家长请过来,一起到医院好好做个检查。去医院之前,我们先来商量一下,医药费谁出呢?”

乐乐抢着说:“我多出一些吧,是我先用屁股撅他的。”

宸宸小声地说:“我认为应该一人出一半,我们两个都有错。”

发现两个学生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于是笔者马上说:“这样吧,我们先统计一下谁打对方的次数多,多的就多出一些医药费吧。”

乐乐认真地说:“我数了一下,我打了宸宸十多下,他打了我正好十下。好像我打的次数多一些。”

宸宸也认真地说:“我打的次数好像是十下,我是用脚踢,乐乐有时候是用脚踢,有的时候是用手打,应该是我打得重一些。”

乐乐和宸宸一个说自己打的次数多一些,一个说自己打得重一些,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此,笔者很感动,于是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好孩子,老师不会让你们出钱的,去医院检查的钱就让老师来出吧。”接着又问他们:“你们现在感觉还疼不疼呢?”乐乐开心地说:“好像不疼了。”宸宸也附和着说:“好像没有什么感觉了。”

笔者继续问他们:“那我们还要不要请家长过来一起到医院做检查呢?”

乐乐和宸宸异口同声地说:“不用了,我们想去午休了。”

在处理此次打架事件中,笔者通过与学生展开对话,从了解学生的内心开始,令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并顺利地解决了问题。看着乐乐和宸宸互相道歉后手拉着手一起走进学生宿舍,笔者心里感到很欣慰。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在处理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时,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处理,既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够愉快地接受处理的结果。

《悲惨世界》小学生读后感作文 篇17

书中的开头便描写了他吃黑馍的场景,这时的他只是15,16岁刚刚成长的少年。随着年龄慢慢的增长,随着社会的不断磨砺。他渐渐地成为一个已懂人情世故、已知爱情为何物的中年男人。

书中最令我感动以及羡慕的是他不甘于平庸,一心想出去闯荡一番的精神。他的家境惨淡,家中的光景也都无法与别人家相比,甚至他也只能辍学回家帮着父亲打理农活。这样的他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压迫而自暴自弃,没有因此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他努力说服父亲出去闯荡一番。而只身一人出到农村外的他也只能不停的碰壁,不停地拾起希望重新面对生活。

而我却远远不能与主人公相比,他的吃苦精神、他面对困难的精神,有太多太多的东西都是及不上的。

从出生开始就体会到安逸生活的我,从未体验过任何像上山砍柴这样的活儿。可在这样的生活下,我仍然在不断的抱怨着生活为什么这样苦、为什么这样累。学业的繁重远远比不上父母赚钱的苦,却每天都在抱怨为什么作业这么多。与之相反的是,主人公为了能看到更多的书,夜晚独自一人在空无一人的破平房里,用如黄豆般的灯光贪婪的看着书。

《希利尔讲世界史》小学读后感 篇18

这本书里的尼布甲尼撒让我懂得人不能奢靡;这本书里的腓尼基让我知道字母是他发明的;这本书里的犹太人让我懂得人一定要拥有智慧。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不仅让我懂得了道理,还增进了许多历史知识。

在这本书中,我最敬佩和喜欢的就是菲利普的儿子——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小时候就轻松把一头野马驯服,长大了还打败了强悍的波斯军队,而且他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解决,不死板,用与常人不同的方法,斩断了“戈尔迪之结”。他既聪明,又干脆,所以我十分敬佩他。

这本书,它让我开阔了眼界,它让我熟悉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伟人,它让我跳出了自己的闭塞生活,大家说说,这本书是不是很有趣呢?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篇19

一、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 只有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 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 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教师要理解学生, 就要放下主观的态度和认识, 设身处地去感受来访学生的内心体验, 了解其所想所为的动机原由, 不要以自己为参照标准去评判学生的是非得失。感受学生的处境心情并表示关切和支持, 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 对学生言语、行为中积极面、光明面、长处、优点予以有选择的、特别的关注, 强调正面的优点, 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 更可以给予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和力量, 主动以寻找自我解脱的良策。

二、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1. 尊重并信任学生。

学生的心灵是敏感而且脆弱的, 学生常常透过老师的反应去了解自己, 老师的每一句话对于学生都可能影响重大, 而一旦造成不好的影响, 可能花上十倍二十倍的心血和时间都难以挽回, 所以, 教师在与学生谈心时一定要不断地提醒自己, 不要忘记善待学生, 尊重学生, 学生必然也会用尊重和良好的表现来回报尊重和爱护自己的老师。

尊重是对人的价值和潜能的一种积极肯定, 它是班主任用行为表达出来一种人本理念和态度。只有高度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权利, 对学生的问题甚至错误表示关心和接纳, 才能使学生排除紧张、惧怕、担忧的心理, 消除其自我防卫, 从而能畅所欲言, 面对自己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2. 把自己当作学生。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更多的时候我们要转换角度, 换位思考, 也就是用学生的心情去感受, 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我们不但要有能力正确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和那些感受的意义, 同时还要将这种对感受的理解和体会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因此, 学生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 这样有助于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 使我们了解学生更多的情况, 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此外, 还可以和学生进行笔谈, 一般采用二种方式:一是详尽批阅周记, 作朋友式的交谈。二是不定期地给学生送上心灵相通赠言。作心与心的交流, 让学生体会深刻而丰富的心理内涵和做人之道。通过谈心, 学生的心灵向老师敞开了, 学生的有些隐性问题, 也会向老师述说。

三、讲究艺术

俗话说:“疏能通导成行。”作为心理、生理正在发育的青少年, 他的行为有很大的变化, 常有不确定性和反复性, 其行为变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间还有一段距离, 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去疏通、导行。我们应该意识到, 知道“说什么”与学会“怎么说”相比, 后者才是更不容易的, 更应讲究艺术。

1. 恰当地表达真诚。

真诚的作用或意义主要有两点:第一, 真诚能导致信任和喜爱。这一点和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中的情形是一样的。教师以坦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可以信任的, 可以交心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 以心换心才是最合理的, 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只有自己先谈出心里话, 才能让别人也谈心里话。心心相印, 息息相通, 推心置腹的交谈, 才能使学生无保留地倾吐自己的全部真实情况, 也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所讲的道理乃至批评和忠告;否则, 即使是再正确不过的道理, 没有感情相通和彼此信任的基础, 学生也不容易听进去。因此, 谈心中班主任语言的诚恳、态度的亲切, 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是使谈话成功的先决条件。第二, 班主任的真诚具有榜样作用。老师的真诚使学生的任何企图掩饰、隐藏、回避的反应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因为人们似乎都接受这样一条处事原则:人以诚待我, 我亦应以诚待人。

真诚与其说是一种沟通技术或方法, 还不如说是一种人生态度。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教育学生, 则需要真诚的恰当表达。恰当地表达真诚, 不仅是一种技术, 更是一种艺术。

2. 询问和倾听。

一些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时, 更多的是谈话, 而不注重交流。表现在交谈过程中没有耐心、也没有意愿去倾听学生的想法, 即便“听”了, 也是在冷漠地听, 批判地听, 更多的时候是没等学生说完, 就劈头盖脸的批评责备, 表达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心情。即使学生表达了希望交流的愿望, 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 往往被教师的随意插话和主观评判所打断。这样, 谈心的效果自然会打上大大的折扣。

教师要分析这位同学为什么不听话, 也有可能他心里存在什么障碍, 我们应当观察他会听什么话, 先选择他喜欢听的话, 譬如他有什么地方进步了, 然后再找出他存在的错误的话题。平时要多找这样的同学去沟通, 表扬他平时的点点滴滴的进步, 有什么爱好, 和他多沟通, 让他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 他也有可能听你的话。

3. 感化与引导。

谈心时注意倾听, 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开放自己、说出心里话十分重要, 但仅靠这一方面是远远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的。通过倾听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之后, 我们也对具体的情况有了初步的掌握, 下一步就需要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来积极感化和引导学生并促其成熟。一般我们都应和学生共同探讨, 少告诉家长, 不对外宣扬, 尽力和平解决。给予关注, 给予重视, 多方引导, 以心交心的感化是解决学生问题的最佳途径。

建设世界一流中小学 篇20

其实,高校的财政危机只是整个社会缺乏“财政问责体制”的一个表现而已。它与政府给一些效率低下的国企“有去无回”地砸钱异曲同工,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更糟:国企产品竞争力如何市场马上就可检验,教育质量如何检验清楚就要难得多;国企缺乏竞争力还可以重组,高校哪这么容易重组?如果说公共投资的一个弊端是“财政软约束”,那么高校财政体制就是这个“软约束”里最软的环节之一。高校管理层大约也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抱定一种“我请客,你买单”的态度搞大跃进。

高校这种“我请客,你买单”的轻浮态度,正好与政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绩观一拍即合,导致了大量公共资源稀里糊涂流入高校、不明不白地被花掉。一方面,中国的基础教育投资稀缺;另一方面,我们成天嚷嚷着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211工程”,“985工程”,钱哗哗地往高校倒。“一流大学”的愿望虽然美好,但我总觉得有点家里这边还缺米下锅、那边就非跟邻居比谁家计算机配置更先进的意思。

就在中国这些年忙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候,美国近年的一个重头戏却是“建设世界一流中小学”。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和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似乎是一个连续谱的两个极端。中国孩子是作业和成绩的奴隶,美国则似乎相反,孩子作业少课业简单放学早……一个极端固然不好,另一个极端也未必好。调查表明,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不佳。2003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个报告指出,38个被调查国家中,美国15岁学生数学能力排24,科学能力排19,阅读能力排12,解决问题能力排26。这样一个一心“领导”世界的国家,怎么能听任自己的中小学教育沦为“二流”呢?

“不让任何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就是在这背景下出台的。它是联邦政府针对公立中小学的一场教育改革,2001年底国会通过,2002年初由布什签署,实施已经5年。

这场改革的宗旨是:让公立学校对公共资金负起责来。其核心举措是以标准化考试对3-8年级学生的阅读和数学能力进行年度检测,以此衡量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如果学校连续两年不能改进教育质量,那么就应该允许学生转到别的学校去。如果连续5年没有改进,就可能更换该校管理层。该法案还包括其他的重大举措,包括加大联邦政府的教育投资,考核教师的水平,给教师的“上岗”设立一个门槛等等。

这场教育改革的本质,可说是“将竞争机制引入计划经济”。美国教育部声称,此项教育改革5年来成效显著:9岁儿童过去5年的阅读能力提高程度超过之前28年的总和,为1971年来最高点;数学能力也是1973年以来的最高点;9岁黑人和西班牙裔儿童的数学能力达到新高,白人学生和有色人种学生差距缩到历年最小。

当然,这项改革也不是没有阻力。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教育系统内部。这其实不难理解,以前我就是制造产品就行了,现在你非要加一道质量检验的程序,还要考核我的技术水平,我当然不乐意了。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不看到,这项改革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比如,一些州为了“出成绩”,刻意压低本州考核标准;比如,不少老师抱怨这种考核方式只是鼓励“应试教育”,并不一定真正提高学生们的水平……不过,这些批评很大程度上是技术性的,对“公共教育质量应该有评估”这个核心,并没有太大争议。

其实,民主体制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公共资源的使用要对公众负责。让贪官污吏公款吃喝了固然令人痛心,但即使是用在公共事业上,如果对这些钱花的效果不闻不问,一味砸钱“连个响都听不到”,同样是一种浪费。事实证明,公共教育是投资问题,但不仅仅是投资问题。如果没有对教育质量进行考核的问责体制,再多的钱都可能打水漂。虽然考核体系可能强化教育中的“应试”成分,但是别忘了,美国的国情并不是孩子们背着小山一样的书包起早贪黑地做作业,而是孩子们下午3点就放学书包都用不着背青少年中吸毒怀孕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这项改革的目标并不是用学习成绩来决定学生的未来,而是用考核教育质量来督促校方尽责尽职。

就在中国忙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美国却在忙着建设世界一流中小学。中国的某大学又上了某大学排行榜固然鼓舞人心,不过我总觉得先吃饱肚子再跟邻居比较计算机配置更合情合理。况且即使就效益而言,重视基础教育也很合算。据统计,教育投资的社会回报中,初等教育回报最大,高等教育回报反而最小,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初、中、高教育的社会收益率分别为23%、15%和11%。道义上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说建成几个“世界一流大学”是为中国锦上添花,那么加强基础教育则是雪中送炭。政府的职责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我觉得,这事儿没什么好讨论的。

上一篇:精读与翻译下一篇:高考作文-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