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古诗词课件

2024-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雪古诗词课件

江雪古诗词课件 篇1

江雪古诗词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孩子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孩子进行评价。

2、孩子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孩子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孩子出示生字卡片: 绝 径 踪 孤 舟 翁 钓

(2)指名让孩子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孩子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孩子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孩子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孩子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孩子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孩子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孩子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孩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孩子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孩子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万径()()()。

()()蓑笠翁,()()()()()。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江雪(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江雪古诗词课件 篇2

诗言志, 诗歌是语言的高度浓缩, 凝聚并反映了作者心情、思想、情趣等等。翻译难, 译诗更难。在诗歌翻译的研究上, “诗以什么方法译”始终是研究主线之一, 翻译大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或翻译原则, 如:刘重德提出:译诗应当也是诗, 即“入于诗, 出于诗”[1]。散体译诗代表翁显良则主张抛开韵律和形式的束缚, 集中于诗歌意象的传达[1]。而在众多翻译家的观点或原则中,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美理论最具影响力, 引起的争辩也最大。本文结合译例分析“三美”在译文中的再现, 旨在说明在“三美”理论指导下, 译文不但可以保留了原诗的风格, 传达原诗内涵, 并且在音韵等方面也较好地体现原诗的特点。文章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评估古诗翻译作品的新视角。

1 许渊冲诗译“三美”理论

许渊冲是我国古典诗歌英译的大家。他提出了许多翻译新概念, 构建了一整套翻译学说。他曾自信地说过:“我的译论总结了中国自孔子到钱钟书的观点, 并加以发展”[2]。他提出的诗歌翻译“三美”理论具有巨大意义, 形成了谈诗词翻译必提“三美”论的诗歌翻译局面。他提出:“在诗歌翻译中意美是最重要的, 音美是次要的, 形美是更次要的。也就是说, 要在传达原文的意美的前提下, 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 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 努力做到三美齐备”[3]。“意美”指译诗不仅要传达原作的表层意思, 还要传达深层含义;不仅要表达原作的字间之意, 还要表达言外之意;“音美”即重视原文音韵和节奏, 借用译入语诗人喜见乐用的格律, 选择和原文音似的韵脚, 还可以借助双声、叠韵、重复等多种手法来再现原文的音美;同时应当注意不要犯“因韵害意”或“因意害韵”的错误。“形美”主要是再现原作的长短、对仗工整、重复等形式方面的特征。三美理论为我们翻译中国古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也为我们欣赏诗歌翻译作品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2“三美”理论视角下古诗翻译赏析

2.1《枫桥夜泊》英译赏析

“枫桥夜泊”由唐代诗人张继所著, 家喻户晓, 千百年来代代流传;诗歌中众多景物的描写让人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浑然一体的凄美画面:落月、乌鸦、满天的霜;水桥、渔火、忧愁、寒山寺、钟声、客船, 这是怎样一幅意境深远的景象!原诗及许渊冲译文如下: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

At moonset cry the crows, streaking the frosty sky;

Dimly lit fishing boats’neath maples sadly lie.

Beyond the city walls, from Temple of Cold Hill;

Bells break the ship-borne roamer’s dream and midnight still.

2.1.1 意美

标题“枫桥夜泊”的译文中, “Mooring”是进行时, 用动态的描写显示出诗人的小船在缓缓的向岸边驶来, 显得形象、逼真。原诗第一行用三个主谓短语描写了诗人夜泊苏州城外所见、所闻、所感。听到乌鸦的“啼”, 诗人的内心仿佛也在哭泣。译文中“cry”具有相关意思, 它把乌鸦的“啼”和诗人的心境都体现了出来。“霜满天”亦即满天寒霜, 译文“the frosty sky”可以说准确对等的翻译出了原诗意境美。诗歌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了诗人夜泊江桥的所见所感。英译中“dimly”意为“朦胧、暗淡”, 用在该句翻译中既指如实译出了渔光的昏暗, 又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压抑、暗淡、孤寂的内心。因而, 准确的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原诗的第三句指出了第四句中“夜半钟声”的来源。“城”在古代是指“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墙垣”。译文中“the city walls”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此外, 译文对“寒山寺”意思的把握也很成功, “寒山寺”是苏州城外的著名古刹, 因高僧寒山居此而得名, 是一个专有名词。“Temple of Cold Hill”, “cold”具有一箭双雕之功用, 一方面指的是“寒山寺”, 另一方面, 也把诗人孤孑清寮的感受体现了出来。第四句是整篇诗主旨所在:夜半钟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 使人倍感愁思和寂寞。译文中对“到”的翻译很确切“break”很有力度, 犹如醍醐灌顶。原文中“客”可指诗人自己, 也是旅人、游人, 译文用“roamer”很好把握住了语境, 也体现出了原文所表达的核心意思:游子的漂泊。

2.1.2 音美

在三美理论中, 音美仅次于意美排在第二位。在“枫桥夜泊”的英译中, 译者发挥英语的语言优势, 努力从韵律和节奏上再现原诗的“音美”。韵律和节奏是构成音美的重要因素。原诗中用韵为:全诗以“an”韵为主, 分别是“天”、“眠”和“船”, 即:韵式为“aaba”。在译文中, 译者用英语尾韵押韵的方式, 即“sky”和“lie”押韵, “Hill”和“still”押韵, 全诗为“ccdd”的韵式, 从而创造性的再现原诗的韵律。除用尾韵外, 译者还运用英语头韵来体现韵律, 如第一句的“cry”和“crows”, 第四句的“Bells”、“break”和“borne”, 这样就使译诗具有更多的音乐特性, 呈现出韵律美感。节奏上, 原诗有一定的停顿和间隔, 分别是“月落/乌啼/霜满天”和“江枫/渔火/对愁眠”;第三句和第四句相对应, 分别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和“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译文中译者运用英语意群关系保留了原诗的节奏美。在译文中, 音美在节奏和韵律上都得到了很好再现。

2.1.3 形美

“形美”主要是再现原作的长短、对仗、重复等形式方面的特征。原诗中每行字数相等, 译诗中每行英文单词也大体相等。译诗在整体上也保持诗歌的整齐、对仗之美, 如:动词“cry”和“streaking”对应、名词“the crows”和“the frosty sky”对应;表示地点的词组“the city walls”和“the Temple of Cold Hill”相对应。另外第三、四句采用“状语前置语序”, 即“Beyond the city walls”和“from Temp le of Cold Hill”放在句首, 使两句合成一句, 保留诗译结构上的关联和流畅。

2.2《江雪》英译赏析

该诗作者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歌造诣达到炉火纯青地步。在被贬永州时写下的力作《江雪》, 被世人长久诵读。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straw-cloak’d man in a boat, lo!

Fishing on river clad in snow.

该诗语言简短凝练, 短短几行便展示了一副萧肃、寂寥的场景:无垠飞雪冻住了整个江面, 放眼望去, 鸟飞绝、人踪灭。在仿佛无人能抵挡的寒冽中, 却有一位身披蓑衣, 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挺坐舟头, 在江雪中垂钓。读者很容易被带进一个冰冷、寂寥、幽静的世界里。老渔翁那清高孤傲、顽强坚韧、誓不屈服的气节清晰可见。下面结合三美理论看看译文是如何再现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2.2.1 意美

诗歌前两句烘托了渔翁所处的特定环境, 所有的山上没有一只飞鸟, 所有的路上没有一个人的踪迹。“千山”“万径”是用概数的方法表明“山、径”之多, 把握住了这深层意思, 译者没有僵硬地“对等”翻译成“a thousand mountains”和“ten thousand paths”, 而是翻译成了“From hill to hill”和“From path to path”准确传达了原文内涵。原诗“绝”“灭”等词渲染了萧条、冷寂的气氛, 用“no bird in flight”和“no man in sight”来译“鸟飞绝”和“人踪灭”也达到了意义的准确传达。诗歌后两句描绘了渔翁垂钓的形象, “孤”“独”二字表现了诗人因政治上被贬而孤愤、落寞的心情, 然而诗人并未消沉, 面对政治上的惊涛骇浪, 大自然的狂风暴雪, 他仍坚持顽强抗争[4]。此外, 后一句“江雪”一词的翻译也堪称美妙, 译者用“river clad in snow”来翻译, 意为“给江河披上了雪衣”, 翻译极为形象, 原诗中那白雪茫茫, 水天不分, 上下蒙蒙一片的气氛也就完全烘托了出来, 原诗的意境美跃然之上。

2.2.2 音美

原诗为五言绝句, 一、二、四行押仄韵, 音调自然铿锵、有鲜明的节奏感。译诗中采用“aabb”韵式, 虽不完全等同于原诗韵式, 但却传达了原诗的音美, 此外, 译诗还以头韵、行内韵等再现原诗的音美。第三行的“lo”不仅与“snow”押尾韵还与行内的“close、boat”押内韵。总之, 译诗音节数基本相同、韵律和谐, 译诗很好的传达了原诗音美。

2.2.3 形美

原诗每行五字, 句式排列整齐, 每行三停顿, 如: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译诗中每行字数也基本相等, 音节数基本相同, 格律为四步抑扬格, 以外文的音步传达原诗的停顿, 达到了形式对应效果, 此外, 原诗一、二句对仗整齐, 如:“鸟飞绝”和“人踪灭”对仗工整, 译诗中“no bird in flight”和“no man in sight”很好地传达了形美。

3 结语

通过分析“三美”在两首诗歌译文中的运用和再现, 我们发现以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美”理论为指导, 译文可以较好传达出原诗歌中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理解“三美”理论。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评价古诗英译的视角, 期待更多译者在“三美”理论指导下能够译出更多的佳作。

参考文献

[1]马红军.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2]许渊冲, 许均.翻译:“美化之艺术”:新旧世纪交谈录[J].译林, 1998 (3) .

[3]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

中班《江雪》古诗教案 篇3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

指导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同学们进行评价。

2、同学们自学

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同学们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同学们出示生字卡片: 绝 径 踪 孤 舟 翁 钓

(2)指名让同学们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同学们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同学们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同学们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同学们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同学们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同学们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同学们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朗读提示: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同学们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万径()()()。

()()蓑笠翁,()()()()()。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改写古诗江雪 篇4

你天地终是静了。

不见了飞鸟的踪迹,天空纵是广漠,也只余寂寞的气息。这样冷的天,那还会有什么飞禽走兽出来走动呢?

大雪封了山路,如今已不知脚下这一步该走向何处。路漫漫其修远,求索的路注定不会好走。

想到旧日的鱼竿在墙角里布满了尘埃,不如就在今日将它派上用场吧。轻轻吹去灰尘,将它放入一旁的鱼篓中,披上一身蓑笠,信步走出了家门。

那隔壁的老邻居,望到我这一身的装束,深深的呼唤我一声;喂,这么冷的天,哪里还有鱼可钓?我不见回转身去看他,只是轻轻地晃晃了头示意我有听到他的话语。

是啊,天好冷啊。可是,这份冷意却让我头脑更为清醒,此雪,此山,此江,都是自然的杰作,无论何时,都能展现出它独特的美。不如就划上一艘小舟吧,去到那寒江的中心走一走。

只是不想,这江的中心远不见想象中的冷。反而,隐隐约约升腾起些温的薄雾,倒不见那入骨的寒了。抛出那尾鱼竿,静待鱼儿上钩。小舟悠悠轻晃,江面不时浮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却不见有鱼儿游过来。

难道,那江中的鱼儿也入眠了吗?是啊,如今这样的天气,确是很适合窝起来眠上一眠。

天地都入眠了吗?我仰头望那低垂的天空,不见一片云。那远处的山更像是被冰雪凝住一般。

四周无声,世界怎会如此静濑。

哼一首小曲吧,哪怕无人来听。且吟,且独赏。

只是不知,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我与这舟,这江,这山,化作谁严重的风景?

渐渐地,天空又飘起了雪。飘飘洒洒,落到我的斗笠和蓑衣上。

中班语言活动:古诗《江雪》 篇5

授课人:临泽县平川学区五里墩小学 王金霞

教学内容:幼儿多元能力发展课程中班语言上册教材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会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境。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2、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3、作业

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江雪

江雪古诗词课件 篇6

四上教案 古诗两首 元日 江雪

24、古诗两首 元日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爆、屠、印⒎”的读音,并认清字形。 2、正确地朗读(停顿要恰当)、背诵本诗,力求有感情; 3.了解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一、二、四句押“u”韵。通过查工具书结合上下句学会生词:屠苏、印⑻曳,掌握学习方法; 4、.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板书:过年]我们传统的“过年”是每年的正月初一(农历) 这第一天,我们就称之为 “元”。 [板书:第一、起始]春节就是农历的第一天。 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一首古人写春节的诗。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谁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农历一月一号、春节)。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得正确 1.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打开书。请按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1)借助课后生字表中的拼音把诗读正确; (2)结合插图,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提问。 2.(挂出事先抄录的这首诗),指名读,相互正音,点出停顿规律和押韵规律。师生共同抄写这首诗几个难写的词:爆竹、屠苏、印⑻曳。齐读这首诗。 3.指名说出对这首诗的理解,提出不懂的地方。(估计提出的不懂之处有:屠苏、尤铡⑿绿摇⒕煞) 三、借助工具书,补充资料,自学、讨论,深入理解,说得明白 1.引导学法。有这么多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我们事先没有预习,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指名发言讨论。(查字典等工具书、上网查)(引导学生掌握一个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请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2.事先没让大家预习,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帮你们初步查了,现在我们就按照诗句的顺序,逐句理解它们的意思。 第一句: 1、出示“除”的注解:①去掉:.②不计算在内:③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④台阶:指名说出诗句的意思: 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 2、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给你什么感受?(表示祝贺、喜庆) 第二句: 1、根据上下文,猜一猜这里的“屠苏”是表示动作,还是表示一个东西,或者别的什么。(一个东西)出示:屠苏:古代一种酒名。 2、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 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3、(点拨:这里的“温暖”仅仅指身体上感到温暖吗?)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人们喝了屠苏酒感到很温暖,心里充满了希望,祈祷新的一年里很健康。 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温暖的、充满希望的感受? 第三句: 1、出示:樱<书>①日出时光亮的样子:②(目光)闪烁的样子。 这里的“印庇Ω醚∧母鲆馑迹浚ǖ谝桓鲆馑迹 “尤铡笔鞘裁匆馑寄兀浚ü饬炼温暖的太阳) 2、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光亮的太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师指导读:要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第四句: 1、这里的“新桃”和“旧符”指的都是“桃符”,也就是新的桃符、旧的桃符,分别用了“桃符”这个词中的一个字代表这个词。(其实,这里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虽不需要点出“互文”这个名称,但需要讲清楚它的内容,为以后深入学习这种修辞手法积累间接经验。) 2、那么,“桃符”是什么东西呢?出示: 桃符 据《山海经》记载,在很多年以前,在东海上有座古老的度朔山,山上有百鬼出没。神荼(tú)、郁(yù)垒(lěi)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他们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年岁尾站在一株大树下检阅百鬼,见有害人的凶鬼,就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但是神荼和郁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尽除天下恶鬼。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平安。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木板刻制神荼、郁垒的像,除夕那天悬挂门前。同时,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板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到后来就演变成春联。 3、谁能说说最后这句的意思? (每年总是拿新门神换掉旧门神。也可以说:每年春节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意吗?(除旧布新,表达祝福) 4、现在的春联当然没有什么压邪驱鬼的功能,但的确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和祝福的。贴春联、喝屠苏酒和放爆竹都是过元日,也就是过春节时表达美好祝福和愿望的事情,很有代表性。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出春节时欢乐祥和的气氛。先指名读,再齐读。 5.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背景,体会诗人更深层次的感情 师引导:其实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仅是描写新年新气象,他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背景: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20岁以前,随父南北各地游历,了解到老百姓的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人民安康的事情。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元日》这首诗正是担任宰相之后推行新政时写的。 此时,他写这首诗还有什么别的用意吗?(在他的心目中,新政好象春风浩荡,势必除旧布新,迎来国家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小结:这是一位胸怀远大的宰相对他的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福。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江雪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不少同学可能有过钓鱼的经历。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柳宗元曾写下一首著名的诗歌,在诗歌中,他也描写了一个垂钓的画面,他在其中又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江雪》。 题目是“江雪”――顾名思义,也就是江上雪景。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探究学习(一)1、环境――寒冷凄凉 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绝,灭,孤,独,寒)那咱们先来理解字意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 (3)“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2、朗读指导 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凄凉读出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过渡到下两句 (二)心情――孤独寂寞 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 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孤”、“独”――孤独 (2)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 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 朗读指导 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三)、精神――顽强不屈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 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由学生提问引出问题: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学生可能会答:这位渔翁生活贫困,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钓鱼) 2、同学们,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渔翁顽强不屈的精神。(朗读指导) 3、同学们,古诗往往都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来抒发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出示) 柳宗元材料: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4、咱们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板书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古诗江雪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

3、理解诗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以及诗人顽强的精神和不屈的情怀。(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的意境,明白诗词的“借景抒情”和“借诗言志”。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诗的方法。

3、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体悟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画,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

2、出示《静夜思》画面。

3、出示《山行》画面。

4、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唐朝诗人柳宗元写的诗歌——《江雪》。那么,读这首诗,我们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板书: 江雪)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评价正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再读古诗,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一首诗,一幅画。

(板书:——画。)读这首诗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古诗,边读边想,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在感受画面)

2、交流。

★ 同学们,如果让你来画,你想画什么?(我要画一个人在小船上钓鱼。)(1)请你上来画。

(2)你为什么只画一个人、一条船?(点红理解“孤”和“独”)

(点红理解“蓑笠”:从字型上就可看出,“蓑”是用草棕编成的,“笠”是用竹子编成的,专门用来防雪防雨的工具。出示蓑衣图和斗笠图。)(点红理解“翁”:是一个老翁,他披着蓑衣、戴着斗笠。)(3)能用朗读读出画面吗?评价。

★ 你还想画上什么?(我还想画上很多山,很多条路。)(1)请你上来画

(2)你从哪里看出有很多山的?(点红理解“千山”)

(3)还有一处写法和“千山”写法一样,是?(点红理解:万径)(4)生画纵横交错的路。

指导:你们觉得他画的路怎么样?(太宽/太长)应该怎么画?(明确“径”是指山中的小路。)请学生修改。

★ 你还想画上什么?(我想画雪)

(1)示范画。这样画行吗?(几片——多些——全是)

(2)为什么要画这么多的雪?请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好吗?(“独钓寒江雪”“蓑笠翁”看出雪很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3)你是从哪两个字中发现原来漫山遍野全是飞雪?随文点红理解“绝:绝迹”、“灭:消失”

(板书:漫天飞雪)

(4)喔,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两字却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5)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3、同学们的作品完成了,谁能看着我们的作品。读着古诗,完整地说一说诗意? 同桌说,指名说。

4、了解诗意后我们再来读读古诗,读出我们见到的画面,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配乐)指名读,评价:宜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四、三读古诗,感悟情境,读出诗情。

1、过渡: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诗情。下面让我们来听录音读,听着诵读,看着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重在体会诗人的情怀)

★“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找到吗?——(点红: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万千孤独在一身”啊!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这份孤独。

(板书:万千孤独)

★“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灭。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2、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万千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啊!齐读。

(板书: ——情)五、四读古诗,简介作者,明白诗志。

1、同学们,古诗学到这儿,我们的目光不由地再次聚焦到这位老渔翁身上。古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这个漫天飞雪中独自钓鱼的渔翁之意在什么呢?这个渔翁他可能是谁呢?(柳宗元)

2、简介作者生平。

由于柳宗元一心救国救民,参加著名的永贞新政,触怒了当朝皇帝和权臣,被一纸诏书贬到了数千里之外的永州。在永州,他无职无权,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得在寺庙中借宿,一住就是好几年。在永州,他无家无室,有时,甚至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然而还是在永州,他曾给朋友写下这样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两句话:(出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江雪》,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

3、此刻,让我们放声读这首诗,走进柳宗元的内心,想一想,他为什么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钓鱼?你读出的是一个怎样的柳宗元?(意在体会诗人不屈的精神)

4、生自渎、交流。

(是呀,天气虽然恶劣,环境虽然艰苦,但柳宗元虽身处逆境却顽强不屈,虽困难重重却无所畏惧!)

(板书:不屈不畏)

5、他真的在钓鱼吗?他到底在钓什么?(点红:钓)

6、齐读。你们不愧是柳宗元的知音。《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

[板书:——志]

7、让我们来深情地背诵这首古诗。指名背,齐背。

8、播放录像(机动)

六、小结拓展。

1、今天,老师向你们推荐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另一首诗歌(点击出示): 渔翁

bànɡ jí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ǎi nǎi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zhú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夜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过夜;清晨,他从湘江里打上清水又燃起楚竹做饭。等到烟销云散旭日初升,却看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回身一看,只见青山绿水之中,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的白云在相互追逐。

2、范读。此时,这青山绿水中泛舟天际的渔翁和寒江独钓的蓑笠翁相比,少了几分孤傲与凄清,多了几许飘逸和悠然。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齐读)

3、同学们,今天的课上完了,老师布置两个作业(任选其一):(1)吟诵《江雪》,绘制“寒江独钓图”。

柳宗元的江雪古诗赏析 篇8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意境赏析:

说实话,这首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就收集在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本里。当然作为小学生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老师们只能简单地从字面意思作讲解。我的儿子也上小学了,他所学习的书里很自然地将这首诗歌释为:山上的鸟全部飞走了,所有的路上都已经没有人行走。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垂钓。对小学生而言,这种纯字面的解释本身没有错,但实际上已经完全游离了诗的`本身意境。

我一直认为,这首诗意境清寒高洁,孤傲绝俗,堪称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之典范。全文缪缪二十字,但每一个字都用得恰到好处,一个千山,一个万径,一个鸟飞绝,一个人踪灭,把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突然话锋一转,在这样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中,江面是有一只小船,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安静地钓鱼。一个孤,一个独,一个蓑笠翁,一个寒江雪,相互映衬,白皑皑,冷清清幽冷孤寒之感由然而生。这是一幅江天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江雪古诗词课件 篇9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比较枯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独立钻研文本,潜心读文,使学生经历阅读实践。在师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将“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情形形成共鸣,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深入人心。教学过程

一、熟读成诵(5分钟)

1.同学们,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图画,可以看到春夏秋冬,也是一种心情,可以读出喜怒哀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江雪。(齐读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了解吗?作者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柳宗元,他一生留下的诗歌、文章有600多篇,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出示古诗)全诗只有20个字。请大家自由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评价:①你读得很正确。②你注意了古诗的节奏。

③特别是结尾处,你注意了节奏,放慢了速度。)

二、读出画面(15分钟)

1.我们学过那么多古诗,我们都知道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我们读古诗就要读出画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这首诗,你可以抓住一个词,也可以抓住一句诗,边读边想,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然后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

2.过渡: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相信你们想得肯定也很美。3.交流:让我们先放眼远眺,谁来读这两句话?(1)出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指名读)从这两句中,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①千山鸟飞绝:

从你的画面中,老师看到了山,这是怎样的山啊 ?(你从哪里看出有很多山——千山)A.引导山的多。有一千座山吗?虚指,夸张的手法。表示多的意思,请你读好:千山。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山?(连绵起伏,重峦叠嶂,拔地而起)过渡:山除了多,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引导山的寂静。为什么?(鸟都飞走了,没有了)你从哪儿知道一只鸟也没有了呢?(绝:绝迹)。

一鸟不鸣山更幽,群山更加寂静了,你来读。(你读出了寂静)谁再来?(指2名)②万径人踪灭

过渡:谁再来说说,你读到的画面? 生交流

从你的画面中老师看到了小路,径就是——小路。这是怎样的小路啊?

A.引导小路的多。真的有一万条吗?这里的万径同样也用了夸张的手法。请你读好:万径。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小路?(弯弯曲曲、纵横交错)

B.这样的小路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没有脚印,很冷清。)你怎么知道的?(灭:消失)

是的,没有人的小路是多么的冷清,谁来读第二句?(多冷清的小路)谁再来?(指3名)③谁再来完整地说说你读到的画面?用上刚说到的词语。(指2名)④为什么会不见一鸟、不见一人呢?(当时下雪了)

诗中描写的雪给你们什么印象?(雪大)从哪些地方看出雪大? 预设:①从图中可以看到雪下得很大,山被遮住了,一片雪白。

②从“鸟飞绝”可以看出来,雪下得太大了,天太冷,连鸟儿都藏起来了。③从“万径人踪灭”也可以看出来雪下得大,路上行人的脚印都被雪给遮住了。

小结:看,一个“绝”和一个“灭”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只鸟也没有的寂静,一个人也没有的冷清,唯有皑皑的白雪,这两个字用得多妙呀!请你读好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寂静和冷清。

指3名读(评价:多寂静呀!多冷清呀!多凄凉呀!)齐读

(2)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江上,出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谁来读这两句诗?指名读。你读到了什么画面?

A.有“舟”

你怎么知道只有一条船?—-孤舟 B.有“翁”

你怎么知道只有一个人?——独钓。这孤舟上有谁?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老渔翁)你怎么知道是老渔翁的?(翁在古代一般指老年的男子)看,老人头上戴的就是笠,身上披的就是蓑。蓑衣通常用稻草制成的,斗笠用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它们是用来挡风遮雨。

4.此时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首诗吧!边读边用心想其中的画面。

5.同学们从诗中读到了这么多画面,读出了这么多景物,看(出示图音乐)这就是你们刚才读出的画面:连绵起伏的群山上不见一只飞鸟,所有的路上都不见一个行人,举目望去,唯有皑皑白雪,只见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有个渔翁,他独自一人冒着风雪在江面上垂钓。这幅画中的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指3名)板书:景

是的,多么寒冷,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评价:读出了寒冷。)多么寂静,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评价:读出了寂寞。)多么凄凉,请你读。(评价:你读出了一份凄凉。)

6.多寂静,多冷清,多凄凉的画面呀,齐读。(板书:凄凉)

三、读出情感(15分钟)

(一)情之孤独

1.刚才同学们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了凄凉的画面,下面请同学们再自己读读诗,你从中又能读到什么?从渔翁身上体会出什么?(指3名)预设:我从中读到渔翁孤独寂寞的心情。

2.很好,同学们从诗中不仅读到了景,还读到了情。板书:情 3.从诗中哪些字词中感受到渔翁的这种心情呢? 预设:“绝”“灭”“孤”“寒”“独” “雪”

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在渔翁的心中它会是——(生说:灰、白),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生说:冰、冷)

4.谁再来读,体会渔翁的这种心情?指3名(你读出了渔翁的孤独,真是形单影孤。)5.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柳宗元写于何时何地吗?

(播放音乐):柳宗元是个才华横溢的青年,21岁时就通过考试当上了官,他关心人民疾苦,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可是却遭到了一些人的打击和迫害。又被贬为司马,那是个荒凉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这对他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到半年,他的母亲病故,这正是精神上的打击。这重重打击更加击破了柳宗元早日复职,早日复用,重返官场的梦想,此时他多么希望有人帮助赏识自己啊。所以,他写下了《江雪》。

6.听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你又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想说的?(指3名)预设:① 我觉得诗人和渔翁一样的孤独。② 我觉得诗人在写渔翁,其实在写自己。

是的。诗中的渔翁正是诗人自己啊,他的内心世界和雪一样的寒冷,他和老人一样孤独啊。(板书:孤独)这位老人寒江独钓正是柳宗元自我形象的写照和精神的寄托。7.现在这个 “寒”还仅仅是天气的寒冷吗?更是诗人心里的寒呀。

8.诗人的心中的寒就藏在诗中,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这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在一身”啊!再读 这“千山万径”的背景越广大,诗人也就越孤独。再读。

9.(放音乐)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千万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啊!你们难道不想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吗?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孤独读出来。指3名(听出了一份孤独)(听出了一份悲痛)(真是千万孤独啊)——齐读。

(二)意之坚强

1.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副冰冷的画面,走到这冒雪独钓的老渔翁身旁,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他吗?

预设:① 老渔翁(老爷爷),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不回家呆着,反而要一个人出来钓鱼呢? ② 老爷爷,冰天雪地的,您能钓到鱼吗? 2.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想的吧。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 朱子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引导生回答:在严寒的江面上钓鱼,鱼儿都躲在了深水下,能钓到鱼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渔翁之意并不在能钓到鱼。

3.原来渔翁的目的并不是钓鱼,那老渔翁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教师适时引导:等待希望或机遇、等待时机、等待复职、希望重新上任、希望有人帮助或赏识自己等。)

4.同学们,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啊!原来渔翁之意不在鱼啊。

5.尽管老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他有没有被寒冷吓到?他——(读)独钓寒江雪。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渔翁?(坚强不屈、不怕严寒)

6.这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孤傲的柳宗元。虽然朝廷把他一贬再贬,但是他是不会屈服的。他不屈不挠地——(读)独钓寒江雪。(板书:坚强)

7.这首诗中,诗人正是通过对凄凉环境的描写、借老渔翁这不畏严寒的形象来表达自己不怕困难的决心,在古诗中这叫“借景抒情”,借景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感情。因此,我们读诗更要读出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8.(音乐)现在,你就是柳宗元,请我们再来读一读江雪,感受一下柳宗元的心声吧!(孤独的背后透露出一种坚强)

9.让我们闭上眼睛,一齐有感情地背诵《江雪》!(同学们读懂了柳宗元的心)

四、读诗更是读人(5分钟)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江雪》,学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一首诗。出示: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2.师范读后问:你们也细细地品一品,这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生自己练读。

3.指名说。

A.相同: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

B.不同:景色也不一样(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孤独的,一个怡然自得的、逍遥自在。)

C.这首诗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诗人是怡然自得的?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一曲高歌一杯酒”,也就是一边唱歌一边喝酒.4.及时介绍作者:王士祯出生在官宦家庭,22岁时通过考试也当上了官,他的官途很平稳,一直当到了刑部尚书,很是得意。因此他逍遥自在,很会享受生活。

5.我们从诗人的简介中了解到,当时王士祯是刑部尚书,而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可以说一个是官场得意,一个是官场失意。

通过比较,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遭遇不同,诗意也就不同。所以,读诗,更要读人。

五、总结

1.学到这儿,我们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我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江雪》,我们明白了,学习古诗时可以这样学:读诗要读出画面、读书要读出情感、读诗更要读人。

2.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当然如果你发现了更好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也可以和大家交流。

六、作业

古诗春夜喜雨课件 篇10

1、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并乐意背诵古诗。

2、知道要珍惜妈妈爱幼儿的情意和妈妈的劳动成果。

准备安静的课堂气氛,整理好幼儿坐姿。

内容与指导

1、教师与幼儿谈话,出示已画好的春雨背景图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图中都有什么啊?(雨、小草、花)

2、教师朗诵古诗。

3、教师翻译古诗意思,幼儿了解。

师: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春天要到来一样,当春天来的时候就飘洒的下起来了。呼唤着植物生长。无声的滋润着植物,雨下的正浓的时候。田野与天空暗暗的。江边船上的灯显得特别的亮,早晨起来,看到潮湿的泥土上一定满是红色的花瓣,街上一定一片万紫千红。

幼儿学习古诗《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红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教师小结

教师再次重复一下古诗意思后在用图片让幼儿感受一下春的美。知道植物是靠喝水分长大的。

古诗小儿垂钓课件 篇11

1、学习生字,理解“蓬头、垂纶、侧坐、遥招手、不应人”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及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怎么钓的?好玩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诗人笔下的小孩儿钓鱼可是另有一番趣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小儿垂钓》。

(课件出示:小儿垂钓)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3、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来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同学们先认真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再动笔写一写,看看谁写得最美。

“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要站稳了,咱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钓”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字里面有个点。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吗?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写字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握笔姿势,拇指和十指捏住笔杆,中指轻轻的靠着,坐姿要端正,先看清楚字的写法,再工工整整的写下来。

4、释题:“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5、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他曾是一位手工匠却写出了千古流传的诗歌,真了不起呀!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他的名字。

二、初读识句

1、这首小诗呀就写在书上86页,同学们赶紧翻开书第18课,听老师读读,要求听准字音。同学们勾出诗中的生字,再自己把小诗拼读两遍,遇到勾画出的生字再多读一读。

2、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出示生字“稚、侧、纶、莓、、(指名读、领读、齐读)/其中还有两个生字读音相同,你们发现了吗?齐读、自读,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3、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你们读得真准!

4、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先来看看老师怎么写,注意认真观察。师范写“映”和“侧”请同学们在生字格里描描红。(提醒坐姿,巡视,写字评价)

5、咱们现在和这些生字娃娃已经交上好朋友了,它们回到小诗里,你们还能读准确吗?看着咱们的课本,用手指着,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这些淘气的生子娃娃跑到老师的大屏幕上来了,你们还能认识他吗?指名读,他读得怎么样?齐读。

三、细读品趣。(师要领会熟练掌握的,但一定要让孩子们自己去理解感悟!时间不能太多。关键就是孩子在读中感悟诗境)

1、诗读正确了,可是,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还需要好好的读一读。一边读诗,一边看看这幅图,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一句诗里读出来的?

①图上有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你注意到了吗?

(鼓励学生说说大概内容:有一个小孩子,在学钓鱼。有一个过路的人来问路,他向人家招招手,不回答过路人,生怕吓跑了他的鱼儿。)

“蓬头”头发梳得不是很整齐。从中你品出了什么?“蓬头”中品出了淘气,一个“蓬头”,真是野趣十足呀!

②“学”不是玩,小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③“蓬头”写出了小孩的外貌,还有个词形象的写出了小孩钓鱼的姿态呢?

“侧坐”就是侧身而坐。从小孩坐的姿态看得出小孩钓鱼时怎样呀?随意的坐着,不像大人那样一本正经。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悠闲自在!

④小孩子侧坐在哪儿了?“草映身”小孩就坐在草丛中。周围都是红花绿草。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使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

小结: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边读边想形象。(齐读,分男女读。同桌一起读,一个读一个做做动作。)

⑵出示第三、第四行

①小孩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大声向他问路,你是行人,你会怎么问呢?

②小孩心里又会怎么想呢?(“怕得鱼惊”一个怕字巧妙的写出了小孩当时的心情)从哪里读到的?一起来读一读。

③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他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手势?(嘘,别过来!当心吓跑了我的鱼儿)(嘘,悄悄过来,我再告诉你,别大声说话,当心吓跑了我的鱼儿)

诗里的这个小孩子儿,也和你们想得一样,所以向着问路人远远的招手,不回答他。(板书不应人)

你们这群小家伙真机灵呀!咱们一起来读读。当心别吓到你的鱼儿!

(提示小声)

孩子们,读了这首诗,你喜欢这个小孩儿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这个小孩很可爱)(板书天真可爱)

3、现在我们再来读整首诗,注意读出其中的情趣来。

4、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

四、再读巩固、试背诵:

1、咱们刚才学会了按照咱们理解到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感情读出来。

2、古人吟诗是自我陶醉的体现,吟的时候喜欢摇头晃脑。同学们在吟诗的时候,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一读。

3、不仅可以这样读,咱们还可以把它编到歌曲里,唱出来。老师改了一个想不想听听?下课以后同学们也可以把诗歌当成歌词,编进你们喜欢的歌曲里。

4、现在老师想要考考大家,会背这首诗了吗?一起来试一试。

看来咱们班的同学们个个聪明能干,掌声送给自己!

五、古诗拓展

1、学习了《小儿垂钓》这首古诗,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两首诗。

【村居】

高鼎

草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共同选择一首古诗好好的读读,体会体会诗中小朋友快乐的心情。

六、作业。

诗歌学习完了,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诵:把这首古诗学着古人的样子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上一篇:我也是生活主角作文下一篇:超市突发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