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精选9篇)
一是发挥好本村的优势资源发展产业扶贫。充分利用“山水田”优势资源,发展生产脱贫。成立林业管理协会,加强山场(人均6亩)管理,让各家林地发挥效益。引进占地1000亩的江西泰昌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带领群众发展绿色蔬菜、高产油茶、养殖业、农家乐等,带动农民致富。成立河道管理协会,禁止电鱼毒鱼,统一管理渔业作为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并积极招商引资开发水资源,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依托煤炭、煤矸石资源,通过装煤协会和运输业带动全村84户农户(其中有14户56人贫困人口)脱贫。
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实现安居脱贫。争取挂点单位的帮助,立项整治河道,为发展旅游业打下基础。修建贯穿全村的7.9公里道路,另外修筑自然村组组通公路5公里,破解发展瓶颈,让项目、信息、物流进得来,让本土产品出得去。抓紧建设千坊教学点,解决千坊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向上争取村级农民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抓好环境整治,拆迁牛栏、厕所,统一规划,改善居住环境。
一.建立长效机制, 保障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开展
1. 建立“电子书包”项目管理机制
为保证电子书包项目的有效实施, 我们首先建立了管理组织架构。成立了由校长亲任组长的“电子书包项目推进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决策、实施与保障等。下设“项目实验工作研究小组”和“电子书包项目专家组”———“项目实验工作研究小组”定期开展主题研讨活动, 负责项目策划、组织、协调、指导、监控与评估, 对重点需要突破的问题合力攻关;电子书包项目专家组”定期到校进行调研及指导, 保证项目科学性。此外, 学校出台了《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中学“电子书包”项目实施方案》, 为实施电子书包项目提供了可行、可操作的行动纲要。
2.建立“电子书包”项目教研评价机制
为保证电子书包项目的良好运作, 学校建立《实验教师“电子书包”管理制度》, 《学生“电子书包”管理制度》, 《“电子书包”项目实验家长承诺书》等系列规章制度, 规范项目研究的开展;与清华同方建立联系机制, 形成了研究-实践互动的新型教育研究模式, 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建立子项目开题论证、中期评估和项目总结表彰制度, 建立长效的过程性评估体系, 提升项目研究质量;建立项目教研交流制定, 定期组织校内外的交流、研讨与展示活动, 深化项目研究的层次;建立项目推进例会制度, 定期召开项目推进小组会议, 总结阶段工作, 分享优秀经验;建立简报制度, 每季度以简报形式发布阶段研究情况及实施指导意见;逐步建立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数字化作业系统、智能测评系统、电子学档系统等, 构建学校各部门、教师、家长、社会之间的管理服务平台。
3.建立“电子书包”项目奖励机制
对于电子书包这一新生事物, 学校除了以任务驱动老师积极开展实验工作外, 还建立奖励机制, 提高师生运用电子书包的积极性。
(1) 教师奖励机制
实验教师每学期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 奖励300元/人, 并在评先评优中加分奖励;积极上传各类资源完成规定的数量, 研学稿 (学案) 、作业、测试题、互动模块论题等每超1份奖励10元, 200元封顶;每学期评选“电子书包优秀实验教师”若干名, 奖励300元/人。
(2) 学生奖励机制
根据利用电子书包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要求, 每学期末各实验班评选10名“电子书包实验优秀生”予以奖励;在互动讨论模块, 能积极参与讨论, 进行有意义的回帖, 每学期各班评选10名“互动讨论积极分子”予以奖励。
二.强化培训力度, 保证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质量
1. 阶段性校本培训有的放矢
在项目开始阶段, 部分实验教师对运用电子书包实施“研学后教”理念的认识不够, 对利用电子书包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信心不足, 表现在教师培训时技术学习的低效性, 他们从心理上排斥新技术, 认为电子书包实验对自己教学没有实质性帮助等。这不仅影响到了教师培训效果, 还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子书包创新教学应用及推广受阻。基于此, 我们通过强化培训更新观念。开展了分阶段、分层次、分重点的培训活动:在探索实验阶段进行应用通识培训, 为参与项目实验的教师提供系统培训, 进行全面周到教学理念与平台应用指导;在深化应用阶段持续推进以案例观摩研讨为主的教师研训, 开展多主题、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进行深入细致的教学指导, 形成有效研训案例;同时, 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教师、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将人员的培训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之中, 用制度促进人才成长。
2.“引进来, 走出去, 促成长”的培训方式
在自我不断培训的过程中, 我们也并不闭门造车, 而是广泛交流, 实施“引进来, 走出去, 推开去”的政策。
请进来, 专家引路———为了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提高, 我们以实验校为契机, 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谢幼如教授对项目教学进行实地指导和顶层设计。有了名家的指引, 我们进一步明晰了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方向。
走出去, 取经同侪———为了让我们的实验老师能进一步了解我区兄弟学校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经验, 学校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区级培训的规定动作外, 还主动要求同方联系电子书包实验工作比较成熟的学校, 开展交流活动。先后组织实验老师参加仲元中学承办的“六校电子书包交流活动”, 富丽中学组织的“四校数学微课专题研讨”。同时, 学校借助教研室举办的“研学后教”现场会, 先后组织实验教师到番禺实验中学、石楼中学、石碁二中、石碁四中等学校取经, “走出去”的系列动作让我校的实验老师心里有了底, 减少各位老师心理的排斥感, 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实验教学。
推开去, 交流提高———我校借承办区级“研学后教”现场会的东风, 特别安排了语文、英语、物理三堂电子书包课, 获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其中赵志娟老师利用电子书包“互动讨论”平台开展名著辩论, 向听课的领导和老师展示了一堂别具一格的语文名著复习课;雷晓丹老师利用电子书包给学生们准备了视听盛宴;物理科的黄晓君老师利用电子书包平台的资源推送和互动讨论等模块上了一堂被区教研员何老师评价为“听过的最好的电子书包课”。在2014学年“番禺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 我校推荐了语文学科邓惠娜老师和英语学科杨柳老师的电子书包课参赛。这都为我们的实验教师提供了展示提升的平台。2015年4月10日举办了番禺区电子书包实验项目现场会, 孔卓敏老师利用电子书包上了一节初一英语听说教研课。会上, 谭雯副校长对“电子书包”实验项目在我校的开展情况作了详细报告。区教研室主任黎耀威回顾了我区开展“电子书包”实验工作三年以来的工作成果。区教育局副局长吴岳冬在会议上表示, 钟村中学的经验以及教师代表所分享的感悟和收获都让这场“电子书包”现场会“太给力了”。
三.探索课程建设, 推进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实施
1.课程活动, 扎实有效
针对前阶段我校实验教师数量少、教师利用率低、使用间隔长、学生利用率低”等问题, 在2013学年第二学期, 我校推出“增教师, 加培训, 抓教研, 建特色”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实验教师由原来的4位增加到22位实验教师, 每学期安排不少于22节电子书包常态课、5节汇报课、3节展示课。
2. 常态课程, 实验保障
常态化的应用是项目实验与电子书包真实改变教与学方式的保障, 在教师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我们的实验教师能保证每周使用终端上课或应用平台与终端开展相应的活动, 并在课前、课后广泛的应用平台配合教育教学。
我们的的常态课向全体教师开放, 实现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教师们能共同参与常态课的研究, 共同去发现、去探讨、去总结、去实践。实验班除了严格按照计划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日常教学外, 教师们也能主动带领实验班的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以此进行设备及平台的培训和练习, 使电子书包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 汇报课程, 主动提升
每学期安排的三节电子书包汇报课, 从不同的角度演绎互动课堂, 提供实验的生动案例, 为实验教师搭建了团队研讨的平台。通过汇报课, 使广大教师检讨正在开展的实验工作, 从学科角度分析适用性与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提高了实验工作的效益。
四.课题引领, 构建电子书包的学科教学应用模式
构建“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模式主要为两个向度, 一是以电子书包某一功能模块为支点, 建立与不同教学内容的联系, 构建成电子书包某一功能模块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教学应用模式;二是以某一教学内容为支点, 建立与电子书包多个功能模块的联系, 构建成教学内容整合电子书包多项功能模块的教学应用模式。
为使我校的电子书包实现常态化发展, 我们将电子书包实验研究与学校区级立项课题“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三为主’体验式课型模式的研究”有机融合。根据“研学后教”教学理念, 我校对“电子书包”应用模式研究重点放在两种教学应用模式的研究上:一是自主协作学习模式, 二是以写促读展示模式。如下图:
自主协作学习模式以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协作性为主要特征.教师利用平台, 制定学习任务, 创设学习情境, 并在推送的任务 (研学案) 中, 提示方法、提供资源 (微课) ,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帮助并促进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通过平台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如有疑问, 可以通过“辅导答疑”模块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 其后通过在线检测进行反馈提高。
以写促读展示模式则是教师进入“在线作业”模块,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个性化的品读任务, 同时提供“优质资源” (使用录屏软件录制) 和指导评价;学生进入“我的作业”模块完成习作, 借助“互动讨论”平台跟帖、互评, 在师生互动中完成佳作的汇编。
将电子书包融入研学后教的课改理念, 应用于“先研后导, 三为主”教学实践, 逐步实现互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这毕竟是新的尝试。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们会发现不足, 遇到困难, 产生困惑, 例如在已有模式的基础上如何体现学科特色, 如何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精选素材, 如何设计恰到好处的研学问题等都需要广大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共同解决。
五.展望未来, 对电子书包实验工作充满信心
电子书包在我校三年多的实践运用, 为我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模式和宝贵的经验。这是探索的三年, 更是收获的三年。或许, 在探索中我们曾迷茫过、彷徨过, 但这也恰恰说明我们在思考进程中、反思总结中。有理由相信, 在区教育局的关怀下, 在专家们的引领下, 我们将继续以“电子书包”项目的实践应用为契机, 不断探索更先进的电子书包有效应用模式, 建构高效的现代互动课堂, 促进我校乃至我们整个区域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春种一粒子, 秋收万颗粮”, 电子书包这粒种子, 已经深深地播种在我们每一位实验者的心田。我们坚信, 它将会在不久的金秋时节, 结出更甜蜜的丰硕果实, 谱写“智慧教育”的新篇章!
附:ppt文档
摘要:2012年11月, 在建设“智慧番禺”的大背景下, 钟村中学成为番禺区第二批“电子书包实验学校”。通过四年的摸索与实践, 在机制建设, 模式建构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文章包含“建立机制”“强化培训”“课程建设”“课题引领”“展望未来”五部分。
镇党委考察组:
本届任职三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马场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生态家园建村、科技人才兴村、支部组织带村”的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共克时艰,迎来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全面完成了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主要工作目标任务。
一、村务公开工作
月江镇石桥村半年工作汇报
石桥村位于月江镇政府所在地西岸,东临南**,南与板栗村连界,西紧靠双坝村,北与**区南广镇塘坡村接壤。海拔高度在274米至500米之间,**、浅丘、小山和溪沟相互交错,面积约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0%。耕地面积2119.5亩,其中田1288.5亩,地831亩。全村13个村民小组,人口2756人,799户,其中正式党员43人,预备党员1名,离职村干部13人,进入年龄段9人。低保人口40户、84人,五保6人,优抚13人,奖特扶对象13人,空巢老人6人,留守儿童13人。全村有水泥路2.3公里,修通通组公路路基10.2公里。有沟堰9条,全长16.5公里。有山坪塘11口,整治了6口。村民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和传统农业支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和增加亮点。
20上半年,石桥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镇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市前十强”的发展战略,紧扣“基层组织建设年”主题,紧密联系作为有力抓手推进我村各项工作。结合村情、抢抓机遇、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
1、组织建设
1.切实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日常学习,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了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促进了两委班子团结协作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党支部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为干事创业有激情、()为民办事有真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结合“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认真开展“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根据评**果按照“一般支部上台阶”的要求,明确了“整改提高、晋位升级”阶段的目标并制定了方案,以“支部结对共建,党员联系帮扶”的方式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整改提高,晋位升级”阶段工作推向深入。通过组织学习、参观等方式,激发党支部活力。在“挂、包、帮”活动中,明确了党员联系帮扶对象名单,帮扶内容和措施具体、实在,服务群众,深入群众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为服务对象宣传政策法规、科技知识,出点子找致富门路,帮助特殊群体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开展活动,更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的工作始终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党员满意度和班子满意度的测评中,测评结果满意度较高,对于今后的工作,支部和党员都作出了公开承诺。支部认真查找不足和努力发掘优势,在充分认识村情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班子队伍干事创立、服务群众、助农增收的本领。
3.认真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支部始终重视党员发展问题,在优秀青年、致富能手中努力挖掘人才、细心栽培,争取保质保量完成发展党员的任务。今年已新吸收党员一名,转正预备党员一名,培养积极分子两名。
4.党务政务及时公开。
利用粘贴上墙和会议宣布等形式将村内党务政务及时向党员群众公开,并将图片资料备份,确保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及时、真实、完整,确保群众监督有力,增强了党务政务的透明度,提高了党员群众对支部的向心力。
5.党风廉政建设。
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相关法规条例,村班子成员自觉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做到了清正廉洁,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二、新农村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进一步完善修通全村的公路10.2公里,解决了公路占地矛盾和杜绝了乱挖乱种现象,对公路排水沟和重点地段进行了集中整治。今年农历正月利用外出人员回家过年的机会,组织350多个工人对7、8、11三个组的公路路段进行了整治块碎石铺设,9、10组公路排水沟进行了集中疏理,理通了放水沟堰三公里,整治了黄桷滩上堰漏水沟堰1000余米,彻底整修水口庙跨缺沟堰,整治了山坪塘两口。春季在中沟、黄**堵沟截流六处用于提灌,在春耕干旱时确保了生产生活用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达到90%以上。
2.产业结构小有成效。
在7、8、9、11四个组新发展了竹木、花卉苗木100余亩,为今后发展后花园计划走出了第一步。加强管理现有果树,巩固现有规模。生猪发展规模得到扩大,除伯均养猪场外,又在6、8组发展了两家示范户。今年上半年全村已出栏肥猪1270头。
3.认真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巩固加强对农村“三乱”的治理工作,采取重点区域专人管理并落实责任的制度,及时清理辖区内的脏乱差,确保了一个清洁的生产生活环境。
4.新居建设呈现亮点。
位于11组黄**,6组、12组郑家村和10组柏木林等地的部分农户响应示范新民居建设,建筑了风格设计简洁明亮、造型优美的新民居,体现出现代新农村、新农民的新生活,呈现了新亮点。
5.全力支持工业园。
在企业入驻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因道路通行和建筑施工,对附近老百姓的房屋、土地和其他附着物产生了损害,造成了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石桥村两委从大局出发,密切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和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组,多次到闹事、阻工现场了解情况、劝阻群众、化解矛盾,确保了入驻企业施工和园区建设顺利。
三、社会事业、民生工程、惠民政策得到落实,常规工作按期完成
1.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开展
①认真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三结合”工作,坚持每月28日组长例会制,随时掌握群众家底,与组长签订责任书,加大宣传力度,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社会抚养费12.65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26.5%。五术任务全面完成,新签订村民自治协议11份,外出育能妇女寄回妇查证明15张。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得到了落实,今年对40户“三结合”对象给与了每户一至两包西洋肥的帮扶。
②奖扶政策落实,全村有奖特扶对象13人,新调查落实完善资料2人,进入年龄段将调查3人。
③全村育能妇女442人,今年1至6月出生人口15人,其中男6人,女9人。
④认真做好创“国优”工作,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广泛宣传、健全制度、完善资料。
2、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①粮食补贴、退耕还林全面落实。
②积极争取了危房改造5户,其中1户已建成完工,2户已完成主体墙,另外2户已完成基础建设即将进入主体施工。
③认真开展了低保工作。我村困难群众享受低保是经党员群众代表根据全体困难低保申请人的情况经公开评议出来的,真正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评定出了低保人口84人,月保障金5523元。
④五保和优抚对象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给予困难人口临时困难补助5900元。村两委召集群众召开动员大会筹资650元给孤寡老人何永书治病,并组织党员群众为之挑水拿柴给予生活照料,目前已病情好转。王村长亲自将低保户何永**五保户邹树林送到县医院治疗并作了妥善安排。
⑤尽力帮助群众落实新农合报销和大力宣传和完成农业保险工作,今年完成农业保险18010.81元。并及时上报灾情,让受灾群众得到及时赔付。
3、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确保和谐稳定。
上半年共有矛盾纠纷11起,均已进行了调解,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了稳定。
四、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未达到村两委的目标,离老百姓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例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公路不够通畅,水沟、山坪塘蓄放水的能力很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不够大胆,行动缓慢,没有全力开发有效的资源,挖掘潜力不足。
五、下一步的工作
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以对村情再认识、对资源再挖掘、对发展再谋划为载体,明确“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倾情打造后花园”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强竞争实力,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1.组织工作
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依托,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
活动、“挂包帮”活动和“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按时组织党员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拓展党员的视野和发展思路,并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自身不足,并及时予以整改,从而增加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的理解,加强党员队伍的团结,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计划近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针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村容村貌、现有资源以及村民的贫富差距、民风民情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加强与汉王山五监区的支部共建活动联系,同时学习借鉴先进支部的发展理念、创新精神和丰富经验,结合我村实际和年中排查结果,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增强班子队伍干事创立、服务群众、助农增收的本领。
2.村务工作
1认真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继续完成
年初定的实事目标承诺。
②经常性的入户摸底,及时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
问题,并适时解决。
③为配合福溪工业集中区建设和入驻企业施工顺利进
行,村组织力量搞好服务配套,建立有效服务机制和矛盾协调机制,确保园区建设顺利。
④针对我村的地域特点以及当前我村面临部分群众占地安置工作,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力度,深入进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并及时解决,确保“小事不出村”。进一步普及广大党员群众的.法律常识,增强党员群众的法制意识,增强村两委以法治村的观念和能力。
⑤由于我村的特殊地理位置,紧靠社区和即将面临外来
人口增加的现象,增加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复杂性,为此除正常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外,计划加强对外来育龄妇女的排查和管理,同时加强对外出育龄妇女的监管,确保我村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完成。
3.其他工作
1做好防洪排涝和冬季护林防火工作,做到早安排、早
组织,成立以村两委成员、各组组长为成员的巡逻小组,定期不定期的针对重点地区进行巡逻,确保无洪灾及火灾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认真做好低保、五保和特奖扶对象的情况排查工作,
及时上报情况,确保国家优惠政策及时准确实施到位。
3做好新农合的费用代收代交工作,确保参合率达到
100%,使每个村民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障。
村扶贫推进情况的汇报材料
实施整村推进,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未来一定时期内比较符合贫困地区实际,能较好地解决群众脱贫问题好方式。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巩固已取得的整村推进成果。
一、基本情况
**乡**村位于**乡东北部,总面积19.4平方公里,共辖XXX个村民小组,XXX户,1XXX人,总劳动力XXX人,耕地面积1620亩,有效灌溉面积860亩,林地面积17853.1亩。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XXX人,20**年已脱贫XXX户XXX人,20**年已脱贫XXX户XXX人,20**年预脱贫XXX户XXX人,2018年预脱贫XXX户XXX人。
二、整村推进取得的成效
自整村推进实施以来,**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整村推进初见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提高。自实施整村推进以来,始终把群众交通、水利、等民生问题作为首要问题,集中资金,重点予以解决。新修**等通组公路2.51公里,解决80余户农户出行难问题;新修灌溉水渠、水圳5.3公里,保障110余户农户生产灌溉用水;对岭顶子等XXX个村民小组实行了村庄整治,新建垃圾集中收集点XXX个,群众生活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二是基本形成特色产业,贫困人口收入大幅增加。结合**乡旅游发展规划,开办农家乐XXX户,培育发展近千亩毛竹林示范基地,发展高山梯田有机大米800亩,带动就业200余人,人均年实现增收3000余元。
三是各类扶贫资金整合利用,整体使用效益得到提高。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集中财力,重点用于通组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了扶贫资金的整体效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底子薄弱。**村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通过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虽然部分通组道路、饮水等困难得到改善,但是基础设施还相当脆弱,一遇自然灾害便损毁严重,而**村在20**年脱贫摘帽之列,资金投入期限过短,有的工程甚至不能完工,导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了村里的难题。加之目前过埠至**旅游公路建设施工,工程建设材料运输受限,将大大影响项目实施进度。
(二)村集体经济“空壳化”。**村集体无经济收入,仅靠少量的财政转移支付,连基层组织运转都较困难,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为农民提供服务更无从谈起。“没钱难办事”的尴尬,使村里短期内难以改变发展落后的面貌。
(三)产业发展见效缓慢。一是**村分布分散,受地形影响,产业项目难以集中连片,规模不大,进展不快,效益不突出,群众增收难、脱贫难;二是村内农家乐、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系松散,带动能力不强。虽然在培育农家乐和农产品龙头企业方面作做了大量工作,但对农产品的带动仍然较低,形成不了大规模的产业发展格局,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四)扶持资金投入不足。**村是省定贫困村,面广点多,需要解决的如交通、农田水利、饮水等问题很多,由于受资金投入额度限制,上述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村还有扁岭至**等6条通组公路、XXX户以上自然村农户入户路5公里未完成硬化,白水主路水毁公路段未修复,安子头等6个村民小组未完成村庄整治,农田灌溉水渠4.5公里待修建,XXX户XXX户以上自然村农户卫生厕所待改造。
(五)政策规划头绪多。整体发展规划不明了,政策头绪繁多。在全县推进全域旅游时期,出台了许多工作措施以推动旅游发展,但政策之间的制定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全域旅游部分政策与整村推进部分有冲突,如按照**乡旅游发展规划,要保留具有客家特色的民居,而整村推进要求无人居住空心房必须全部拆除,这导致了旅游发展部分工作与整村推进难以配套实施。
四、进一步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对策
(一)做实产业扶贫,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结合**乡旅游发展,按照“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创新一套机制、扶持一笔贷款、提供一套服务”的要求,扶持培育农业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建立完善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扶贫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提高扶贫组织化程度,提高贫困人口旅游服务能力,促进就业,增加困难群众收入。
(二)加大扶持力度,扩大整村推进覆盖面。**村作为省级贫困村,农村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整村推进需要解决的问题多,目前仍有1XXX万元资金缺口。建议上级增加扶贫资金投入,用于交通、农田水利、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扶贫产业。
自2006年启动并实施扶贫开发以来,该村按照“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产业为载体,全面实施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建设典型示范村,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 1个自然村全部开展了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新桥村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积极开拓,大胆实践,依靠勤奋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选好带头人,配强村班子
2005年,在确定新桥村为“十一五”扶贫开发重点村之后,瑞昌市扶贫办与夏畈镇政府一道,结合村级换届工作,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了该村村级班子,选配了事业心强、有开拓精神、文化素质高的村两委班子。2006年以来,全村在村支书周友兴的带领下,敢闯敢干、吃苦耐劳,想办事、能办事、办事成。载止2009年底,11个自然村全部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平均每年有3个自然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点,其中的工作难度和力度可想而知。但村干部们走家串户,排除万难,成就了今天新桥村的新面貌。
二、强化基础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规划不合理是制约新桥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彻底改变落后面貌,新桥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每个自然村进行统一规划,分期分批进行综合治理。经过4年的建设,现在进村4公里村道和2.4公里连接各组的道路全部硬化,水泥路组组通、户户通;新建改建民房343栋,每户还配套新建了厨房、卫生间、浴室;改水改厕工作全面完成,并荣获九江市先进。水塘、水沟、水渠全部修建一新,彻底铲除了血吸虫之害。每户一口深水井,村民100%用上了洁净水;房前屋后、村旁路边种树种草,进行了绿化、美化、净化;新建了村部大楼、村卫生所,村部办公条件和群众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村小学和各组都建起了蓝球场,公益事业不断完善。一个舒适宜人、和谐幸福的新桥村,使广大群众幸福指数大为提升。
三、选准发展路子,培育支柱产业
为促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该村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他们因地制宜,确立了以油菜与西瓜种植为主、生猪养殖为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按照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思路,大面积推广耕地种植油菜、套种其它农作物。全村1830余亩耕地,油菜播种面积就达1000余亩。由于耕地少,该村发动群众开发荒山荒坡600余亩,轮作西瓜、套种其它经济作物,仅油菜、西瓜两项产业就让全村人均增收200-300元;通过“1+10”滚动发展模式,该村利用扶贫资金先后三次从外地引进良种母猪60多头,分别扶持四个养殖能手。在其形成规模后,再用仔猪抵其得到扶贫资金的80%分发给其他养殖户。如此形式的滚动发展,带动了全村生猪产业迅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新桥村生猪规模养殖户达20多户,其中养殖30头以上的大户有10余户,生猪养殖正成为该村一大支柱性产业。
四、开展技术培训,实施智力扶贫
只有提高贫困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才能有效巩固脱贫成果,稳定收入来源,增强发展后劲。为此,新桥村首先把技术培训、智力扶贫作为切入点。每年油菜、西瓜播种之前,瑞昌扶贫办都聘请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授课,从播种到施肥、防虫治病、田间管理等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对生猪养殖户,则请畜牧专家就选种、配种、防病防疫等各项养殖技术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培训一户成功一户,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对于部分剩余劳动力,则组织他们到市劳动力培训基地参加各项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1—2门专业技能,培训结业后统一送到本市工业园或外地企业务工,劳务输出收入已成为贫困村民收入一大来源,占农民收入的40%以上。
五、整合各类资源,保证建设投入
为筹集更多的资金,该村在瑞昌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以国家扶贫政策为引子,以整合各类资源为抓手,广辟资金筹措渠道。一是利用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用好用足优惠政策,争取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等部门政策倾斜和支持;二是利用帮扶挂点单位优势和人脉资源,获得更大的支持;三是发挥本村在外工作、经商、办企业人士多的优势,用乡情亲情感染的方式,促使他们为家乡建设捐资出力。通过多种途径的筹措与整合,新桥村社会帮扶资金投入达110万元,为整村推进典型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早谋划早行动,占主动得先机
该村班子意识到,如果按部就班是不能出高成效的。因此,他们坚持提前谋划、超前行动。一是项目启动早。每年年初,当大多数村还在为启动资金发愁时,他们却主动自筹资金率先启动项目;二是建设速度快。他们与施工方签订合同,规定建设时限,建立严格的“超时罚款、提前完工有奖”等激励机制,使工程进度得到了有效保证;三是诚实守信,按时履约付款。第一年施工项目如期付款后,施工方主动要求参加第二批、第三批建设项目。由于项目进展快,各帮扶单位在外乡亲看到了成效,都乐意合作。因此,每年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第一个拨付就是新桥村。这样,就形成了项目进度快、各项资金到位快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新桥新农村建设赢得先机、整村推进效果好的关键。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代表中共芳湖村党支部、芳湖村委会芳湖村全体村民欢迎大家的到来,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
芳湖村位于黄岭乡政府西部,毗邻芙蓉农场,属典型的邱陵地区。全村总户数户,人口1240人,辖7个村民小组,八个自然村,总耕地面积2680亩,荒山面积1240亩,棉花、水稻为旆要农作物,田地易涝易旱,是血吸虫病重疫区等各种原因制约了经济的发展,2011年被定为“十二五”扶贫开发贫困村。
一年来,我村在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指导下,认真学习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十二五扶贫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芳湖村的实际,制定了芳湖村2011扶贫开发规划,精心实施了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四件实事。
1、硬化公路27公里。解决了全村群众出行的难题,项目总投资56.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0万元,动员社会投入3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合10.7万元。
2、建设生态示范村。大力改善群众的生存环境,做 1
到绿化面积25亩,硬化面积2.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盏,项目总投资12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万元,整合部门资金7.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合44万元。
3、种植泡桐树1000亩,本投入2万元,主要用于泡桐树山场的清理、整枝、防病治虫工作。
4、种植睡莲100亩,本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2万元,主要用于扶持该新兴产业的发展。
总结本扶贫开发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一、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面临我村的实际,需要各级领导及部门白大力支持,我们找县委、政府的有关领导要政策,争取他的关怀,找部门的领导,解决我村的发展难题,邀请他们来我村走走,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在思进取、谋发展。
二、凝心聚力,争取全村群众的支持
群众是扶贫开发的主体,最又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是我村的成功做法。
一是把群众中懂政策、会做事、肯学习的人吸收参与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扶贫开发规划小组及监督小组中来,为扶贫工作贡献力量。
二是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权交给群众。扶贫开发项目由于投入资金少、项目投资大,我村探索出的方法是发动
群众、走群众路线,在生态示范村建设水泥路硬化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发动广大群众投工投劳,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
三是坚持公开公示制度。坚持公开公示制度是取信于民,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成功做法,我村做到项目制定公开、合同公开、资金投入方向公开,项目验收公开,全程的公开使群众吃到放心丸,才能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
三、争取定点单位的支持
“十二五”在我村开展定点帮扶的单位是九江市纪委监察局,我们通过县扶贫和移民办与定点单位取得了联系,市纪委监察局已于11月24日到我村指导定点扶贫工作,2011的定点帮扶资金也在落实中。
四、实事办好,为事办实
①扶贫项目做好做实。生态示范村未建的是村内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吸虫肆虏,是典型的脏乱差村庄,通过扶贫开发、硬化面积7101平方米,新建体育广场休闲广场、绿化面积20余亩,安装路灯35盏,彻底地整治了村容村貌,今年被评为江西省百佳优美村庄。②扶贫项目当扶贫项目来做。我村修通的新屋高至黄岭1.6公里水泥路,方便快捷了村民的出行,为我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五、大力支持扶贫产业的发展
扶贫产业是扶贫工作的动力。扶持一个好的产业是留下了一个扶贫工作队,我村把产业发展作为“十二五”主要扶贫工作来抓。
一是巩固扶持原有的泡洞树种植,由原来的500亩发展至1000亩,项目覆盖由原来的几十户发展至200户1000人受益。
----XX县zz乡陈圩村做好信访前期工作做法
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市、县领导不畏严寒,亲临检查和现场指导工作,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也希望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便于下步改进。我向各位领导汇报的题目是:依托“调解室”,化解千家愁。
我们陈圩村紧临zz乡东部一
公里处,2001年由陈圩、蔡孟两村合并,全村3160人,耕地面积7200亩,辖8个自然庄,18个村民小组,805户人家,现有党员56名,村两委由6个组成。其中四人组成调委会,下设6个调解小组,由21名党员、致富能手、村民代表担任联防户长、信访隐患、矛盾纠纷信息员、聘请7名德高望众的老村干、老党员为义务调解员,实行层层分片承包,将网络布满全村。
几年前,以上访村闻名,特别是原蔡孟村“上访头”达20多人,集体上访多次,冲击乡政府两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是全乡四个瘫痪村之一,村级财务、机动地等历史遗留问题导致部分村民多次到县、乡集体上访,五年没有交一分农业税和“三提五统”,尤其严重的是九九年九月十日十几名乡干部去征收农业税,被围攻长达十几个小时,派出所去解围,车辆被推翻在沟里,二000年十月份,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坐阵我村,摸情况、找症结,现场办公,从解决老问题,化解矛盾入手,逐个击破了各种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几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重点关注下,紧紧围绕“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牢牢把握“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基本点和工作的出发点,积极摸索新时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新路子、新举措,采取重心下移,防守一线策略,在全乡率先实施村级“调解室”建设,把矛盾化解在村里,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了全村的社会稳定,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发展。2000年底至今,在村调委会的努力工作下,连续五年无刑事犯罪,没有一起个访和集体访,村民安居乐业,人均收入居全乡前列。2005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第一名。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念好调解“四字经”,即“组、查、防、调”。
一、“组”就是健全组织
组建过硬的村纠纷调解网络,调解班子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2人。每20-40户通过民主选举出1名文化素质高、威信好、思想好、作风正派的老党员、老村干担任联防户长,并身兼三员,即矛盾调解员、普法宣传员、信访信息员。全村共推选21名联防户长,将全村8个自然庄,18个村民小组,根据区域分布便于管理的特点,划分为西孟、大王、二王、陈圩、双兴集、东孟6个管理片,由村干部分片负责,层层签定责任状,落实奖罚措施,加大责任制的追究,做到了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由于责任落实,都能够在自己的责任段中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了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去年以来,全村矛盾纠纷信息员共调解各类纠纷28起,调解率和成功率达100。
二、“查”就是细致排查
在排查方面,我们坚持每周片负责人一碰头----小排查。每半个月对本村信访隐患一排查,排查结果报乡综治信访办公室,每月召开一次“三员”及两委班子排查矛盾纠纷、信访隐患专题会议----大排查,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矛盾特点分析会(一般安排在单月11号,因为每单月12号为综合信访驻村服务日),排查历年积案和重大问题,配合乡驻村服务队现场解决。
多年来的实践和教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也办不成”。而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来自小矛盾、小纠纷引发的大事件。稍微忽视会出现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甚至会出现恶性案件。农村矛盾纠纷大都是夫妻吵架、婆媳失和、叔婶争斗、翁婿反目等家庭纠纷和为田头地边而产生的邻里纠纷。只要随时留心关注这些纠纷,就能确保全村在稳定方面不出大问题。平时所有的村两委干部、党员、纠纷信息员、联防户长利用走访农户、田头地边交谈、早中晚吃饭闲聊、赶集上街等机会,了解纠纷信息、信访隐患,做到心中有底,一旦获得信息立即赶往现场,能及时化解的及时化解,不能及时化解的,立即报告村调委会,大问题由书记、主任亲自挂牌调处,确保矛盾纠纷消失在萌芽状态。
三、“防”就是预防与防止激化
在预防与防止激化方面,我们做到“四先”、“四早”,即: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事情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无事早防、有事早办、无事找事”。
“无事早防”就是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村两委每季度都要根据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重点,对可能发生的哪些类型的纠纷做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如春天注重田头地边纠纷、植树纠纷;夏天关注邻里汛期放水;秋天打听娶妻生子;秋天重点婆媳呕气(男的外出打工多),游手好闲人员喝酒、打麻将等等。
“有事早办”就是快捷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防止激化。调委
会成员对群众找上门的有求必应;对听到别人反映的有闻必到。知道哪里发生了矛盾纠纷,我们就找到哪里调解,不管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去年三月份,陈圩庄陈某在外地打工被电死,拉到家后准备葬在南湖自家地中,双兴集徐某得知影响他老陵风气,脱掉上身衣服睡在打的井中,死活不让葬,治保主任孟凡良听到群众议论,立即跑到现场,先劝说控制事态,看到双方
针锋相对,事态很难控制,安排人员通知乡分管负责人,经过长时间劝说,使已拉开架势准备互殴的两个家庭成员的愤怒得以平息,避免了一场恶性事件的发生。
“无事找事”就是草里寻蛇,防止有深层次的矛盾纠纷、信访隐患。寻找小事当大事,凡事都向最坏的打算,凡涉及群众利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村级财务、救灾物资发放等进行阳光办公,杜绝新问题的出现。对群众敏感的事,尽可能让工作做细,主动为村民排忧解难,极力消除民间纠纷隐患,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四“调”就是调解及时
通过外地经验和我们多年来农村工作经验,把排查的问题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分为三类:
一类矛盾不出组。一般性的矛盾由调解员自己解决;二类矛盾不出庄,即较为复杂的矛盾由自然庄调委会成员与调解员共同化解;三类矛盾不出村,比较大又复杂的矛盾,自然庄已调处又调处不了的纠纷矛盾上报村调委会,由调解委员会立案,集体共同调解。在处理矛盾上,我们坚持做到“三受理”。一是当事人上门要调解的纠纷热情受理。二是对正在发生的纠纷及时受理。对正在发生的纠纷决不等待当事人上门,而是闻风而动,迅速到达现场,先采取措施,不用过激语言,耐心疏导,防止事态扩大激化,然后进行调解。对这类矛盾坚持做到:到达现场快,调查研究快,分析案情快,调解和平息纠纷快。三是对走访了解到的纠纷主动受理。坚持走访、回访个别农户与进行全村纠纷排查相结合,经常深入本村农民家中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使纠纷处理在萌芽之中,发现纠纷不等不靠,不推不拖,主动受理,及时调解。
各位领导:
我们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领导的期望相差堪远,在摸索新方法、探讨新思上只是九牛一毛,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光靠传统的调解方法和自己在工作中摸索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加之这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实际工作中也遭到很多白眼,有时说公道话也得罪了不公道的人。另有少数别有作心的人总是在背后使阴劲,使有些问题调解起来很难,加之有些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占便宜的欲望高,较为复杂的矛盾需多次往复调解。当然做好调解工作是我们村一级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将继续努力,找差补缺,踏实工作,爱岗敬业,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农民在获得利益的同时,感到春风拂面温暖人心,才有进行教育说理的感情基础,才能保持农村的长期稳定,才能让领导放心,才能让群众满意。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记红庙子镇东南营子村党支部
东南营子村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最东端,辖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00亩。全村共8个村民组,768户、3126人。共有党员60名,设有1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党支部班子3人,村委会班子3人,书记主任交叉任职,“两委”班子共有4人。近年来,东南营子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加强领导提升为民水平,多元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保障民生构建和谐乡村,突出特色争当示范标兵”的工作思路,带领全体党员和群众确定了“规划兴村、生态立村、项目支撑、福利惠民、服务安民”的发展战略,采取多种措施谋发展,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班子建设彰显领导活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拽。东南营子村党支部正是因为一直坚信和秉持着这一理念,不断地自我加压,迎难而进,才创造出了自1992年民选村级班子换届选举以来,20年一直是4个人两套班子的远近闻名的美谈。在村级班子建设上成为只要党组织一心为民、广大村民就会热心拥戴的生动教材。
一是一心为民。不论什么事,都从群众利益出发,符合群众利益的事,就努力去办;不符合群众利益的事,坚决不办。不论什么事,都要一心为公,只要为大伙好,群众总能体会得到;只
要有私心,怎么说群众也不想信。近二十年来,村里没有一个群众上访,没有一次选举出现竞争。村里的换届选举按要求得选5~7人,东南营子村群众讲:多选一个人都不行,就让他们4个人干,我们信得着他们。群众的认可和爱戴是对东南营子村党支部一心为民作法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党的宗旨在群众得到很好落实的最好诠释。
二是章法健全。村党支部从建章立制入手,制定班子成员工作职责、民主议事、工作承诺等工作制度和村规民约等自治章程,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尤其是对群众最敏感的财务问题进行规范管理,村里的财务账目无论大小定期公示,全部公开,亮干部“箱底”,明群众“心底”。群众心中的疑虑消除,对村班子的信任增加。
三是带头真干。东南营子村“两委”班子只有4人,但在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潘凤志同志的带领下,始终以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为目标,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三十多年来,这个只有4个人的班子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把原来全镇最穷的村变成了现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从七十年代开始,村党支部便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身心地投入到植树造林中去。三十多年下来,原来的万亩荒山现在是绿树成荫。2010年,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又完成河套治理林地350亩,造林900亩。山上除了速生林以外,还种植了大面积的山杏树、梨树、苹果树、•黄太苹等经济林。荒山逐年变绿,潘书记也由小伙子渐渐变老,但是,他每年都坚
守在植树造林的第一线,尤其是近几年,他的年龄越来越大,仍然早出晚归,中午就在山上和广大群众吃干粮,喝凉水,晚上,村民回家了,他还得和村委会成员商量第二天的工作安排。通过全体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原本光秃秃的荒山现在已经披上了绿装。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每年都能带来几十万的林业收入,已经成了东南营子村集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闲臵的荒山现在被村民称为“绿色银行”。
今年,东南营子村的建设项目多达10个,他们“两委”班子4个人3个月内组织全部完成。工作每天都是6点钟到村里开碰头会,布臵一天的工作,然后就深入到工作第一线,一干就是一整天,经常连自家的活都顾不上。67周岁,连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36年的潘凤志讲:“虽然累点,但老百姓认可,也值!”
四是作用到位。党组织坚持抓思路,抓大事。为发展经济,党支部确定了“五驾马车”的发展思路;通过向邻村学习,向先进村学习,党支部成员感觉到:村里要想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就要有个规划,而且要找高水平的专家做规划。有了规划,就可以成体系地做事,既可以避免零打碎敲,又可避免重复建设。于是他找党员商量,党员也非常赞同。一个未来10年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目前正在酝酿中。党组织还非常重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村支部有能力的党员,都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党员在村里大事小情上,都始终走在群众的前列。在硬化小巷过程中要清理各家门前的杂物,这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因为有的是
多年的粪坑,有的是柴草,有的需要把毛驴放出来拴在家门口……,潘凤志书记带领村民组二十多名党员组成清理队,带头将自家门前清理干净,然后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仅用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清理工作,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镇里的领导感叹地说:“如果把镇里的城管队员派过来,也不如老潘的效率高啊!”
二、多元结构助推经济发展
过去,东南营子村村民主要以传统玉米种植为主,产量低、效益差。村班子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壮大集体经济、开发经济林和高产林、改造中低产田、规模养殖、劳务输出”五驾马车并重的多元化的工作思路,推动经济发展。
一是努力壮大集体经济。村里没有集体经济,什么事都不好办。村党支部努力发展集体经济。东南营子村建设了两个采石场,是村里办起来的。由于村里直接经营,村民容易产生意见。村支部研究决定 :村委会不再经营村办企业,采取公开竞争承包的方式,直接收取租金。这一做法不但可以带来集体收入,群众也没有意见。
二是合理利用开发林业资源。经济林种植已初见成效,各种果树已达200多亩。积极改造低产林,开发速生林,形成有伐有植,植大于伐的良性循环。目前,林业收入已经成为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
三是坚持向土地要收益。申请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既可节约种植成本,还可提高粮食单产。2011年,总面积5961亩的中低产田改造计划已经上报,项目实施后,5~6天可灌溉一遍,农民
平均亩产可增收500斤。同时,积极开发利用闲臵的河滩地,截至目前,党支部已经带领群众开发河滩地350亩,用于种植经济林和粮食作物。
四是积极发展养殖业。建成占地100亩的养殖小区一处,养殖户达30户,初步构建了“协会+大户+农户”的产业模式,为养殖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是有序推动劳务输出。利用紧邻经济开发区的优势,与开发区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剩余劳动力向开发区转移。目前,全村每年都有800多名村民外出就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三、“一事一议”加快新农村建设
为了改善村基础设施,村党支部千方百计规划设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认真实施确认项目,得到了区政府和发改局、财政局的大力支持。近两年,实施项目11个,总投资达到582万元,成为市级“一事一议”示范村。
一是广泛集中民智,高标准确定“一事一议”项目。村里的党员对一事一议项目的内容、要求、程序都做到一清二楚。党支部要求每名党员都要认真谋划“一事一议”项目,并高标准设计“一事一议”项目。由于广泛集中民智,东南营子村确定的项目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认可。二是坚持程序,认真实施“一事一议”项目。牢牢把握住“一事一议”工作“议、筹、审、管、督”五个关键环节,确保项目建设健康开展;二是广泛发动,保证筹劳筹资。采取村级支部领导、村“两委”组织发动、党员带头组织
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全面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真正做到带头宣传发动有党员、带头投工投劳有党员、险重任务有党员、关键岗位有党员,让党员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三是发扬民主,让群众充分监督。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做到事前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和事后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四议三公开”,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2年来,完成主路硬化2.6公里,小巷广场硬化12000平米,全村村路和小巷硬化率达到80%。建成了村级卫生室、文体活动中心、文化广场、便民浴池、村办幼儿园、公厕和垃圾转运点等多处便民服务设施,在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了丰富便捷的服务,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
四、村级福利促进文明和谐
为解决部分村民生产生活困难的问题,村“两委”班子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大力推行“七费一金”民生工程,即集体出资为村民报销有线电视费、电话月租费、报刊订阅费、农田灌溉费、自来水费、学生教育补助费、新农合参保费和养老金。仅2011年累计报销各种费用100余万元,既减轻了群众负担,让百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又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形成了干部服务群众、群众信赖干部的良好氛围。
【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村产业扶贫情况汇报07-04
村2013年村建工作汇报材料10-11
村产业扶贫工作方案09-15
扶贫村规划07-08
个人扶贫工作汇报07-05
乡镇扶贫攻坚工作汇报06-15
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汇报10-31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11-03
村乡村振新工作汇报09-29
村计生工作汇报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