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阶段(精选8篇)
1-探明的(勘探)2-控制的(详查)3-推断的(普查)4-预测的(预查)
可行性评价阶段
1-可行性研究 2-预可行性研究 3-概略研究经济意义
1-经济的(储量)2M-边际经济的 2S-次边际经济的2-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勘查阶段
1经济的(储量)1可行性研究1探明的(勘探阶段)2边际经济的(储量)
2预可行性研究2控制的(详查阶段)2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
一、读记法
顾名思义, 即边读边记。这种记忆方法, 既是思想品德教师常用的, 也是用得最多的。究其原因, (1) 学生从小记忆, 就是读出声, 习惯使然; (2) 这种记忆方法符合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年龄特点, 能有效帮助学生排除干扰, 专心记忆, 尤其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记忆, 效果最佳; (3) 便于教师掌控学生学习动态, 从学生神态上就能把握学生学习状态, 且一目了然。
二、标记法
很多老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让学生在课本或资料上做标记。不少教师在讲台上会逐一领着学生做标记:这个词语应该划上“ () ”, 这儿应该加上“标题”, 这儿应该……引导学生标完后, 让学生读出声记忆。此种标记法在实质上还是“读记法”, 其主体是教师, 不是学生,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几乎没有记忆效果。但在复习阶段, 尤其是学生有一定基础之后, 应该赋予标记法记忆的功能, 这就要求学生成为标记法的主体, 因此教师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做标记, 将标记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抄记法
又叫写记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对此法最好的赞赏。抄记法在头绪纷繁的复习阶段, 对知识掌握的作用不容小觑。因为初中生在答题时, 大多采用口头语, 不大会使用书面语, 即缺乏书面表达能力。各种资料都会在书的最后面附答案, 或另附答案, 我想编者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这些答案打开思路, 进而解决学生存在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弱的问题。于是, 我充分利用学习资料所附答案来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 即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抄写”答案。并提出两项要求: (1) 抄答案之前要先阅读题目, 思考自己如何作答, 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答案; (2) 在抄写答案时要找到自己答案的不足。这样, 在此过程中, 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对答案进行批判地吸收。不但书面表达能力逐步得以提高, 而且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明确了做题的步骤、技巧等, 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题记法
作为一种新型的记忆方法, 它一般用在中考逼近的日子里。当中考进入倒计时时, 各种中考模拟卷、调研卷、压轴卷会以铺天盖地之势诱惑着学生的眼球。这些资料中不乏一些能紧密结合最新的时政热点, 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此时的学生由于临近中招, 认为时间不足, 自己复习感觉不错, 不能或不必完成这些习题了。此时教师可以运用“题记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做法就是:指导学生通过理解题目及答案, 给“答案”标出简短、明了、合适的标题。这种做法的好处是: (1) 节省时间, 符合临近中考的情形; (2) 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对这些习题消化、吸收、提高, 进一步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3) 能够整理出一本带有主观感情的资料, 学生在考场上会用得更顺手。真可谓一箭“三”雕。
关键词错误记忆;DRM范式;诱发心境
分类号B842.6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02.0011引言
情绪会影响记忆,有时表现为促进,有时表现为抑制(Chiu,Dolcos,Gonsalves, & Cohen,2013)。Deese-Roediger-McDermott范式(DRM范式)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错误记忆研究范式。其中每个词表包含1个关键诱饵和15个与之相联系的学习项目。尽管在学习阶段不曾出现,被试却常错误地回忆或再认关键诱饵(何海瑛,张剑,朱滢,2000)。DRM范式下的研究发现,情绪对错误记忆影响的具体表现既与情绪的效价相关,又与情绪的产生来源相关(朱丽萍,袁加锦,李红,2011)。在心境诱发程序中发现,正性心境诱发更多的错误记忆(Storbeck & Clore,2005; 杜建政,高妍春,2008)。而在DRM情绪词表中,负性情绪词表的关键诱饵诱发了更多的错误记忆(Brainerd,Stein,Sliveira,Rohenkohl, & Reyna,2008)。
对于心境诱发程序中的错误记忆,情绪-信息等价模型(affect-as-information)提出,情绪影响人们对抽象信息有效性的信心。正性情绪下人们更依赖一般性知识框架,而负性情绪则有助于个体关注细节和局部信息(Gasper & Clore,2002; Isbell,2004)。模糊痕迹理论(Fuzzy-Trace Theory)认为,在记忆中存在代表刺激项目表面形式的字面痕迹(verbatim traces)和代表项目意义及关系的要义痕迹(gist traces),两者并行储存,可以分别被提取。在DRM词表中提取要义痕迹会诱发对近义项目的错误记忆,而提取字面痕迹能够有效地抑制错误记忆(Brainerd,Wright,Reyna, & Payne,2002; Brainerd & Reyna,1998,2002; 肖红蕊,黄一帆,龚先旻,王大华,2015)。相比于正性心境,负性心境削弱了要义加工,从而减少了错误记忆(Storbeck & Clore,2005)。
激活监测理论(activation-monitoring framework)认为,错误记忆的产生受到激活和监测两个过程的影响。学习词项的语义联想激活了关键诱饵的表征。当无法通过更具策略性的监测过程对这种表征的来源进行正确辨别时,就产生了错误记忆(Roediger,Watson,McDermott, & Gallo,2001; 周楚,2005)。激活和监测并非分别对应于编码阶段和提取阶段,事实上,激活可以发生在提取阶段(万璐璐,郭秀艳,2007),监测也会受到编码阶段的影响(Gallo,Roediger, & McDermott,2001)。研究发现,负性心境下关键诱饵和无关词的错误再认均低于正性心境,并且能够产生预警效应(杜建政,高妍春,2008);诱发负性心境可以减少被试将外源信息归因于自己(Gingerich & Dodson,2013);学习后诱发被试的负性心境有利于巩固被试对信息来源的记忆(Wang & Sun,2015),表明负性心境对监测有促进作用。
激活监测理论主要借鉴了源监测理论(source monitoring framework)关于监测过程的观点(Johnson,Hashtroudi, & Lindsay,1993)。另外,也有一些其他的监测理论需要注意,比如区别性启发(distinctiveness heuristic)和回忆-拒绝策略(recall to reject)。区别性启发与源监测理论的最大不同在于,区别性启发认为监测作用是通过整体的区别性特征进行判断,而非某些特定学习项目的特征(Dodson & Schacter,2001; Gallo,Weiss, & Schacter,2004)。回忆-拒绝策略主要强调学习项目的提取有利于为拒绝相关关键诱饵提供支持(Gallo,2004)。
Arndt(2006)的研究表明,编码阶段和提取阶段的因素都会对错误记忆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实验室下诱发被试心境的保持时间一般小于10min(Chepenik,Cornew, & Farah,2007)。本研究在学习之后插入干扰程序,将诱发心境的效果限制在编码阶段。学习任务中,被试被要求记下所有的词项,并且记住哪些词项属于同一个词表,测验任务对此进行考察。研究假设:(1)正性心境下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高于负性心境;(2)如果正性心境下对同一DRM词表词项的判断准确性高于负性心境,说明情绪-信息等价模型和模糊痕迹理论的理解更合理;如果没有差异或相反,说明激活监测理论的解释更合理。
心理技术与应用4卷
2期刘厚潘泠静等: 情绪在错误记忆编码阶段的作用机制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大学生被试46人(其中男生18人),年龄范围为19~22岁,视力(或矫正视力)、听力正常,无情绪障碍病史,实验完毕后获取适量报酬。3人未按要求完成实验(1人诱发心境失败,2人未记忆词项所属词表)。
22材料
心境诱发和评估材料:正性、负性和中性视频分别节选自Growing Pains,The Champ以及National Geography;相应音乐分别为Brandenburg Concerto No3,Adagio for String以及Pocket Calculator(Jiang,Scolaro, Bailey, & Chen, 2011; 郑璞,刘聪慧,俞国良,2012)。视频和音乐片段约4分钟。采用九点量表测量情绪状态(非常难过~非常高兴),分数越低表示被试越难过。
nlc202309030808
学习材料:9组DRM词表和2组无关词表,每个词表有7个词项。DRM词表基于Roediger,Watson, McDermott和Gallo(2001)词表改编,词项间直接联想程度低,但均与关键诱饵产生联想;无关词表中词项间没有联想关系。
测验材料:42对词对。18对DRM同组学习词,由每组DRM词表抽取4词配成2对;9对DRM同组混合词,由每组DRM词表抽取1词搭配该组关键诱饵;9对DRM异组学习词,由2组DRM词表中各抽取1词配对;4对无关同组学习词,由每组无关词表抽取2词配对;2对无关异组学习词,由2组无关词表中各抽取1词配对。词项由程序随机抽取。
23设计
采用3(心境:正性、中性、负性) × 5(词对类型:DRM同组学习词、DRM同组混合词、DRM异组学习词、无关同组学习词、无关异组学习词)混合设计。心境为组间因素,词对类型为组内因素。因变量包括三项:(1)DRM词表中同组学习词和同组混合词的辨别力指数D1;(2)DRM词表中同组学习词和异组学习词的辨别力指数D2;(3)无关词表的再认分数(击中率-虚报率)S3。
24程序
包括诱发、学习、干扰和测验4个主要阶段,在实验开始、诱发后和干扰后被试3次进行情绪自评。
被试在实验一开始先进行情绪自评,之后分别观看不同情绪效价的视频,并被要求充分体验其中情绪。结束后再次进行情绪自评。
学习过程中被试记忆呈现的词项以及哪些词项属于同一词表。每个词表呈现前会提示“下一个列表”,提示和词项呈现3s。词表顺序随机,词表内词项顺序随机。同时轻声播放相应效价音乐,保持诱发情绪的持久性(张蔚蔚,高飞,蒋军,张继元,张庆林,2012)。
学习结束后被试阅读3篇科技说明文并回答问题,10min后接受再认测验。被试对呈现词对进行判断,如果认为词对中2词先前出现过,且属于同一词表则按“是”键,否则就按“否”键。每个词对呈现4s。
3结果
31情绪自评结果
对情绪自评结果进行3(心境:正性、中性、负性) × 3(阶段:基线、诱发后、干扰后)方差分析显示:心境主效应极其显著,F(2,40)=18303,p<0001,η2=0478;阶段主效应极其显著,F(2,80)=9653,p<0001,η2=0257;交互效应极其显著,F(4,80)=19386,p<0001,η2=0472。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心境在基线和干扰后水平上的简单主效应不显著(Fmax<1,p>005);而在诱发后水平上的简单主效应极其显著,F(2,40)=4843,p<0001,多重比较下中性心境显著低于正性心境(p<0001),高于负性心境(p<0001),见表1。
32再认结果
不同心境下的击中率、虚报率以及DRM同组学习词和同组混合词的辨别力指数D1、DRM同组学习词和异组学习词的辨别力指数D2、无关词表的再认分数S3如表2所示。
McDermott和Watson(2001)的研究则指出学习词呈现时间的延长能够促进监测过程。这些研究与本研究的发现一致。
Storbeck和Clore(2005,2011)发现,负性心境下语义激活较正性心境弱。这可能是正性心境增强语义激活所致,因为在负性和中性心境间没有差异。另外,他们使用自由回忆也容易引入动机的混淆。Tobin和Tidwell(2013)指出,被试会将诱发心境归因于任务。Daniel,Helen和Sorch(2005)发现,负性心境下被试会提早结束回忆以回避消极情绪,这损害了负性心境下的回忆成绩。而在两人的再认实验中将信号检测论的判断标准B″等同于监测水平,Gallo等人(2004)指出这种等同是不恰当的。
42正性心境促进激活
Yang H,Yang S,Ceci和Isen(2014)发现,无预警时正性心境相比中性心境产生更多错误记忆。但提供预警后则相反。周楚(2005)认为,当关键诱饵的激活被觉察时,会引发有意识的监测。正性心境在预警条件下更强的激活水平引发更多有意识的监测,这种反转现象为正性心境促进激活提供了证据。本研究中正性心境的D1分数最低,诱发了最多错误再认。而D2分数反映出正性心境较中性心境更有利于分辨同一DRM词表的词项。正性心境加强了语义激活,这诱发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但有利于通过与关键诱饵进行联想,分辨出同一词表的词项。S3分数说明,在无关词表中正性心境并不利于区分同一词表词项。但D2分数说明在DRM词表中可以消除这种不利影响。这是由于正性心境诱发了更强的激活水平,更易察觉DRM词表的语义联想关系,补偿了正性心境原本带来的区分同一词表词项方面的不利影响。
43关系性加工中的监测过程
研究者认为在记忆的编码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加工:项目特异性加工(item-specific processing)强调单个成分的区别性特征;关系性加工(relation processing)强调整体和成分间关系(Huff & Bonder,2013)。情绪-信息等价理论认为,负性心境减少对整体信息的关注(Gasper & Clore,2002; Isbell,2004; Storbeck,2013),不利于关系性加工。毛伟宾,王松,亢丽丽(2012)认为加强项目特异性加工会损害关系性加工。本实验却发现负性心境促进了对同一词表词项的辨别。关系性加工这一概念强调的是抽取意义、建构图式等过程,然而除了意义联系,同一词表词项还具有时间关系等物理联系。本实验的结果可能涉及这些物理关系的加工。
Johnson等人(1993)曾提出,除了现实监测(reality monitoring),还有对来自外部不同具体来源的信息进行区分的外部来源监测(external source monitoring)。Hicks和Marsh(1999)发现,分别由男声和女声读出学习项目的情况下,被试判断项目来源的准确性可接近九成。本实验中同一词表词项时间上的邻近、不同词表词项间的“下一个列表”提示,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背景音乐等线索均有可能提供了判断依据。负性心境促进了监测过程,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这些线索辨别出同一词表词项。在无关词表中词项不存在语义关联,只是随机分配到不同组。负性心境下可以有效分辨这种分组,说明确实是通过对词项物理关系的监测辨别同一词表词项。
5结论
负性心境通过促进监测作用减少了错误记忆,同时提高了辨别同一词表词项的能力;而正性心境增强了语义激活,导致更多错误记忆的产生。研究支持激活监测理论的解释,对关系性加工和项目特异性加工的关系有必要进行更全面地理解。
参考文献
杜建政,高妍春(2008). 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心理科学,31(3),571-574.
何海瑛,张剑,朱滢(2000). DRM 范式的关联性记忆错觉的研究综述. 心理学动态,8(3),6-10.
毛伟宾,王松,亢丽丽(2012). 项目特异性加工和关系加工对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错误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44(10),1289-1296.
万璐璐,郭秀艳(2007). 测验情境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心理科学,30(3),600-603.
肖红蕊,黄一帆,龚先旻,王大华(2015). 简化的联合再认范式中情绪对错误记忆影响的年龄差异. 心理学报,47(1),19-28.
张蔚蔚,高飞,蒋军,张继元,张庆林(2012). DRM范式下心境一致性错误记忆的认知机制. 心理学报,44(12),1596-1606.
郑璞,刘聪慧,俞国良(2012). 情绪诱发方法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20(1),45-55.
周楚(2005). 错误记忆的理论和实验. 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朱丽萍,袁加锦,李红(2011). 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应用启示. 心理科学,34(4),813-818.
这场两个小时的记忆秘诀公益讲座由北京智新超越教育首席讲师尹璐主讲,吸引了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参加。讲座一开始,尹老师的助教现场表演了“快速记忆108个数字”的“神奇记忆法”。现场观众每人随意报出两个数字,由工作人员录入在大屏幕的方格内,形成了12行9列108个没有规律的数字。助教在短时间内全部背出,而且倒背如流,在场学生和家长惊奇地张大了嘴巴。接着,助教现场背诵了《英语四级单词》、国学经典《道德经》等书,不管由家长还是学生提问,第几页第几个是什么单词,第几章第几段是哪个句子,统统对答如流。
面对感到“惊奇”的家长和同学,尹老师说,只要发挥想像力,将枯燥的字母、数字组合成大脑感兴趣的图像,就能大幅度提高记忆效率,延长遗忘周期。如把“1”想象成蜡烛,把“2”想象成是鸭子,把“3”想象成耳朵,快速记住数字就不是难事。“14——钥匙,15——鹦鹉,92——球儿,65——锣鼓,35——山虎„„钥匙砸中鹦鹉,鹦鹉踢飞球儿,球儿碰响锣鼓,锣鼓吓走山虎„„”尹老师向现场观众介绍,数字和物体是存在联系的,这种谐音联想记忆法,把逻辑和非逻辑思维联结起来,就能在短时间内记下这一长串圆周率。随后,全场观众在经过5分钟现场训练后,竟一下子齐声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30位数字。
但接下来尹老师提出的英语单词记忆“技巧”,却让记者一头雾水,不敢苟同。尹璐说,单词“pale”意为“苍白”,用汉语拼音拼读就是“怕了”,“人害怕了脸就会吓得苍白”;而“害虫”的英文“pest”读起来和“拍死它”谐音,“看见害虫,当然就要拍死它。”此外,还可以把一些字母看作相像的数字,“bamboo”(竹子)可拆成“ba”(爸)、“m”(妈)、“boo”(数字600),可以解释成“爸爸妈妈抱着600根竹子去喂熊猫”;还有“block”(街区)可想象成“blo”(数字610)和“ck”(拼音“刺客”)——“610个街区上都是刺客”,等等。记者发现,谐音记单词对于孩子来说固然有趣,但这些单词所占的毕竟太小,根本不具普遍性。当被记者问及到底有多少英语单词能用“谐音法”来记忆时,尹老师含糊地解释:“谐音记忆只是快速记忆法中的很小一部分,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才能掌握比较完备的记忆方法。”
对于这种不合常理的快速记忆法,现场有些家长也提出了质疑,这些方法是否对孩子有效学习、真正理解有益?会不会引导孩子“胡思乱想”,甚至影响学习呢?
七十年代末,开始记事儿时还没有施行分地,每个村有一个大队,下面设有几个小队。大队的办公场所是“大队部”,标志物是一根高高的木桩上栓有几个大喇叭,分别向着各个方向。黑黑的两扇大门,门口上方用水泥做成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院子里面有几间青砖房子,会议室条件要比小队的好些,至少会有几张桌子,墙上挂着建国领袖的图像,这些都是小时候趴窗户看到的,我们是没有资格进大队会议室的。那时一个生产队长已经是大官了,记得大人哄小孩子睡觉时总说:“快点睡,再哭队长就来了!”,可见队长是何等有权威,就连我们这些野跑的小孩子看见队长也都是绕着跑了。每天早上生产队长都会准时敲响上班“钟”声,而后是一声“上班了-------啊!”,招呼大家下地干活。其实所谓的“钟”准确说应该是一块圆环铁板,挂在住户中间位置的树上。队长极有权力,每天安排着我的父母、叔伯们劳作,男人们拉土、撒粪、犁地一些重体力活,而女人们除草地、点种等。那时人都很听话的,印象里几乎没有敢和队长顶嘴的,打架、游手好闲的很少,一年到头盼着有个好收成,多分些粮食,人们生活的很简单,也很纯朴。那时家家都差不多,破旧的院子有的用玉米杆围着,有的是低矮的院墙,房子都不怎么样,有地震后新建的,也有震前的,多是一半砖石,一半土坯。北方的房子都是三间的:中间是堂屋,有锅台、水缸、饭桌、板凳,两侧算是所谓的卧室吧,老式笨重的板柜、相框里黑白照片、土炕、炕席黄黄的,席边儿坏了的地方都用布补上,家家炕上都有用香烟纸糊的烟叵罗,那时的香烟都是软盒的,或许就是为了吸完糊叵罗吧!
与现在相比那时的生活很苦。基本能吃饱,一盆玉米粥,几个玉米饼或窝头,一碗咸菜半碗酱,冬天白菜粉,夏天蒸土豆、红薯,只有来客人或是老人、孩子生病时,才可以“看”到炒鸡蛋。说起鸡蛋,每户都会养几支母鸡来贴补生活,为了防止鸡蛋下外面丢了,家家的奶奶们都有一手“绝活儿”,很自然的走到母鸡旁,弯腰、伸手一把就能逮住所要抓的目标,然后一手抓住两个翅膀,另一支手一摸鸡屁股,就知道是不是快下蛋了,临产者则被关进鸡窝里“软禁”,直到听到“咯咯达—咯咯达”声才能“获释”。小村地处平原,全村只有两棵桃树、一棵杏树,一棵核桃树和几棵桑树。到了果子成熟的季节,所有的孩子在梦里都会惦记着那为数不多的果子,趁主人午睡或是下地干活不在时伺机而动:有望风把哨者,有翻墙爬寨者,随着是几声喝骂,一哄而散,奔跑出很远才能分抢胜利的“成果”。捡核桃叶还行,不挨骂,多了也会送给邻家的女孩儿几片,放在鼻前闻起来香香的。再后来,分地了,生活也好了,记得家里第一次不限量吃馒头,吃了两个半,撑得肚子疼。水果也可以用粮食换了,妈妈总换些小的,有点残的,可以吃长久些。
小村生活有苦当然也有很多快乐的。春天,小村也有人种菜子花的,虽不多,但黄黄的,格外显眼,好看极了。总有不知名的鸟在里面鸣叫,我们就像猎人一样,偷偷地把老鼠夹下里面,用土伪装好,并在上面放一个适中的小木棍,为的是鸟不被夹死,夹住后可以多玩会。夏天,最刺激的要数夜里扎青蛙了。月光下,长长的竹竿前面捆着一个铁钎子,寻找目标,发现猎物,悄悄靠近,瞄准—一击成功。现在这种行为是不允许了,青蛙也成了保护动物了,不过现在也没有那么多了,偶尔回小村住一晚,再也听不到了那“蛙声一片了”。秋天刨老鼠洞最有劲儿,那时农村孩子都放农忙假的,为了是帮家里干活,可没几个孩子真帮家里干活,多是三五成群,一人一个小镐,专找老鼠洞,越大越好,洞里有花生、玉米、也有黄豆,收获颇丰时裤兜、衣兜满满的,再不行就把衣服袖子、裤腿全部用上。花生、玉米交家里的,黄豆换豆片吃,自己的劳动“成果”吃着那叫一个香!冬天农闲了,总会放映几场电影的,那是全村最大的乐趣了。村民是免费的,村里花不花钱不知道了,大人们还会跟着剧情不时发出笑声,我们这些小孩子可不管那些,不管好看不好看,总要坚持到最后,或在人群里追逐打闹,或在镜头前抻出手撑,映在银幕上,累了就躺在柴火垛旁。每每电影结束后,村里的喇叭总会响起:“某某,听到广播赶快回家,听到广播赶快回家,你妈找你那”。结果不是在柴火垛旁睡着了,就是手冻得不听使唤尿了裤子不敢回家的,出彩者甚多,当然挨骂挨打是必须有的。
就这么野跑着长大一点了,被轰着上学了。学校又给我们另一种不同的快乐,会写字了,也知道天安门了。夏天每个教室前都有各自的小花池,天天有人浇水,茉莉花什么颜色的都有,黄的、紫的、白的。教室里桌椅板凳什么样的都有,坐着坐着板凳腿就掉了,地面是土的,也洒水,但总能看到空气里飘浮的灰尘,那时也不知道握鼻子,一个个傻傻的。那时没有几个爱学习的,所有家长总是鼓励老师说:“不听话就打”,所以老师的教鞭越换越粗,庆幸我几乎没领教过它的厉害。就这样一年级、二年级……掏鸟窝、摔火柴盒、打弹弓的日子渐渐远去了,伙伴们开始各奔东西了,参军、顶工、继续上学的,我也一样离开了小村。
转眼,时光已带我步入中年的行列了,时常会梦见小村,梦见那些儿时的过往,然后醒来吸烟……。每逢节假日或者春、秋农忙时,我总会回家看看父母,帮着干干农活,小时候不喜欢,现在反倒喜欢泥土的芳香了,累时坐在地边,听着他们估算着收成,看着那一张张熟悉而又苍老的面容,心里暖暖的。
记忆自古以后就是人类一直探索的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但是真正开始提出记忆力这个概念的是古希腊人,然后在西元2500年前提出记忆学这么一个概念,后来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祖先在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但是直到17世纪才出现了以霍布斯、洛克、艾宾浩斯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对人类的记忆进行系统的研究。所总结出的一些方法其实大部分人还是有些了解的,只是没有把它们当作是一种记忆的方法:
1.循环记忆法:这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将内容反复去看加深印象直到记住为止。但是这种循环也并不是无规律的,可以运用艾宾浩斯总结的记忆规律:记完后在20分钟的时候复习一次,1小时再复习一次(尽量短的时间内复习能够巩固的更多),然后就是晚上可以复习一次,第二天早上再复习一次,后面隔一天再看一次就差不多了,人在睡觉前和醒来后这两段时间是记忆的黄金时间。所以要记住的两点是尽量短的时间内复习一两次,利用好睡觉前后的时间。2.多感官记忆:记得以前我的语文老师记忆力很好,她告诉我们记的时候大声的读出来能够加强记忆,我试过了这种方法对我来说是管用的,但是也有听人说过自己更适合默默地记忆(少数),以及我们以前记单词听说读写,其实是调动了我们的多感官帮助了我们加深记忆。
3.对比记忆:把属于同一类或者相反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记忆。这种方法大家或多或少的用过,但是一般人都没有这种刻意总结的意识,所以大家以后记东西的时候可以注意下这点,特别是记单词以及文科类的一些需要区分的内容有意识的去用用这种方法,可以画些图表来增强对比效果。
4.逻辑联想法:这种方法跟对比法有部分的相似处。逻辑联想就是针对记忆的内容展开与之相关的联想。,比如记一首诗可以去想写这首诗的背景,诗人的近况,以及有没别的诗人写过类似情感的诗。或者记忆历史事件的内容和意义的时候,意义肯定是根据事件的内容来总结的,所以可以针对事件的每一条内容去想它产生的意义。5.归纳记忆:略
以上就是我们一般人常用的记忆方法,后面人类发现光靠我们左脑的一些逻辑分析反复记忆似乎还是不能满足我们记忆的需要,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6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去研究记忆,使得记忆法开始传播开来,英、美、日、俄逐渐成立记忆法的函授学校。这种新的记忆方法主要是利用我们的右脑形象记忆,通过将我们要记忆的信息转化成图片信息储存在我们的右脑里,而右脑储存信息的能力是我们左脑的100万倍,可以容下我们想记忆的任何信息,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使得记忆的效率大大提高,让记忆脱离了传统的枯燥无味。主要有以下方法:
1.谐音法: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有时候将碰到的信息一谐音话就会变成有趣的内容,这在我们记忆数字、单词、词语、古诗词的时候应该都有体会。数字8137可以谐音成“不要生气”,bamboo的读音有点像“本部”,可以想象大学本部里种了很多竹子的画面(不建议用这种方法记单词,后面会讲多种方法),人名庄婉颜可以谐音成“装碗盐”去记,弟子规里有“首孝悌,次谨信”可以谐音成“收小弟,吃尽兴”(不推荐大量使用此法背诵)2.提取关键字法:将多条信息的关键字词提取出来,编成一句顺口溜,我们中学的时候有用它背过化学元素,背诗词的时候也可以把每句的首字提取出来组成口诀提示我们背诵,比如周总理记省份就是用的这个方法“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海内台北上重天,香港澳门和台湾。
3.故事法:将要记忆的信息编成一个小故事,适用于信息量不多的时候,李岚清也会使用这种方法,他说“我发现越是荒唐的故事,就越容易记住。这15个词是:爆米花、图书馆、狼狗、书包、大树、太阳、石头、救护车、方便面、电视、牙签、餐巾纸、电话、火警、行李。怎么能够记住这些词及顺序呢?我是按照这样的“故事”记忆的:“我吃着爆米花去了图书馆。路上碰到了一只狼狗追我,我就跑。跑的过程中书包丢了。狼狗还追我,我就爬到大树上去了。上了大树以后呢,太阳太晒,我被晒昏了,从树上掉了下来,掉到一块石头上。然后就来了个救护车把我送到医院去了。在医院,我一边等待治疗,一边吃方便面。吃完方便面就看电视。看电视时拿出牙签剔牙,然后用餐巾纸擦嘴。突然接到电话,说发生火警,于是提起行李就跑去救火。”许多年过去了,我现在仍然能够把那15个词背出来,而且顺着、倒着都不会错”,这种方法适合来背些常识类的信息。
连锁法:这种方法跟故事法最大的不同是不用将所有的信息量融入一个故事里,只需要将前后两条信息联系在一起,比如五四运动的意义: 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
第二,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相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阶段。
第三,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第四,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记忆的时候可以用连锁法:五四青年组织了一场文化和思想解放运动(第二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反帝反封建(第一条),推翻后才使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进而揭开了民主主义的序幕。通过上面这个例子会发现连锁法只要求两两相关联,这种方法比故事法简单,缺点是一旦中间有一环断了后面可能就都不记得了。
地点定桩法:这是最强大也是我们比赛时用的方法,关于这种方法的名字有很多,比如地点法、抽屉法、格子法、空间记忆法、记忆宫殿法,关于这种方法今天先不讲,建议大家把前期的一部TVB的港剧看下《读心神探》从第三集开始是讲一段关于记忆法的故事。大家看完后我再讲解,大家就会认识的更深刻了。电视剧链接:
1 记忆过程中的认知研究和神经学研究
记忆能力在口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点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共识。特别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口译记忆的认知研究, 而这些研究都承认这样一点, 即口译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多个任务的认知过程, 需要多项精力共同协调配合来完成。
神经心理学为口译记忆的研究提供了前提。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 大脑的左半球是负责控制语言, 特别是句法和语音过程的区域, 而右半球则是主要负责辨析词的多重意义、间接言语行为等语用过程的区域。大脑中有上百亿个神经元, 同时还有大量的神经胶质来帮助脑细胞的各种活动。大脑就是借助神经元的快速冲动来处理从外界接受来的信息, 并迅速做出反应的。
2 口译中的记忆机制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口译中的记忆也包括同样的环节。识记对应口译中的听辨理解, 保持对应口译中的储存原语信息, 回忆或再认对应译前准备工作。在记忆的过程当中, 大脑在接收到外界输入的信息后, 会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新信息做相应的加工处理, 包括综合、分析、辨别、阐释等, 加工处理的结果会以内部言语的形式贮存在大脑中。这一记忆过程中会涉及三种记忆形式:感觉贮存、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1 感觉贮存 (sensory stores)
感觉贮存所保持的时间非常短暂, 而且是感觉道特异性的 (即只局限于一种感觉道) 。它的信息容量有限, 外界刺激依据其物理性质被进行生物电意义上的编码。因此, 感觉贮存的记忆结果在直观上同被处理信息非常近似, 近乎是外界刺激的真实拷贝或转录。但感觉贮存从保持时间来看却是最短的, 仅为约2秒钟。从形式来看, 应用于口译中的感觉贮存包括听觉贮存和视觉贮存, 对应口译员在口译现场对外来声音和图像信息源 (包括发言人的表情, 手势, 唇部运动, 所使用的幻灯片) 进行接收, 以获取听觉和视觉的信息。通过研究感觉贮存的视觉、听觉编码, 人们发现瞬间视觉贮存容量为≥9个单位, 可以保持数百毫秒, 而瞬间听觉贮存容量要更小一些, 仅为±5个单位, 不过却可以保持4秒, 明显要比前面提到的瞬间视觉贮存长出许多。感觉贮存是信息进入大脑的第一通道, 在这里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 择取其中有用的部分进入短时记忆。
2.2 短时记忆 (short-term store)
短时记忆贮存信息约为一分钟, 它是感觉贮存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纽带。大脑将感觉贮存的信息经过一定的筛选保存在短时记忆中, 与此同时, 大脑可以提取长时记忆知识库中的信息, 加工整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 并通过复述等环节部分地将其存储于长时记忆里, 以获取更大程度的稳定性, 积累丰富知识库。短时记忆保存记忆的位置在人脑的海马区。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为±1分钟, 容量为7±2, 也就是说大脑可以在短时记忆中存储约7个不相关的信息单位, 包括数字或语音音位等。可见, 短时记忆存储时间不长, 且存储容量有限。另外, 短时记忆的贮存还具有脆弱性, 任何干扰都可导致遗忘发生, 在整个记忆过程中都要求有意识的加工活动参与。短时记忆可分为直接记忆与工作记忆。直接记忆是指信息从感觉贮存进入短时记忆后未经过加工处理直接进行记忆, 记忆容量有限, 而工作记忆是指对直接记忆进行人为的加工编码, 使得记忆容量灵活扩充。工作记忆的这一特点与口译直接相关。优秀的口译员就是将信息进行编码, 扩充其短时记忆容量, 从而记忆并再现大段的原语信息。
2.3 长时记忆 (long-term store)
长时记忆对信息的贮存时间可从一分钟以上直到终身, 其信息贮存量非常大, 可以说没有限量, 保存信息的位置在脑皮层。长时记忆的来源是短时记忆中的内容经过了复述筛选后的信息。在长时记忆中, 信息被按照意义进行归类, 其信息加工形式属于较高级别。在这里信息主要分为两种记忆情况进行贮存: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指大脑根据个人经验来记忆具体场景的认知过程。语义记忆是指依据个人所掌握的语言符号、概念和公式, 来组织、推断认知对象的过程。
长时记忆相当于人脑的知识库。当大脑发出的指令激活长时记忆后, 某些知识库内的相关信息便被提取出来, 这些信息帮助启动短时记忆对现场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实现言语的理解与贮存。感觉贮存、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运作方式可以通过下图体现出来。
由上图我们得知, 当外界的环境输入刺激大脑的感觉贮存后, 人脑通过运用注意和知觉这两种手段对感觉贮存的内容进行筛选, 并将加工处理结果放入短时记忆。此时短时记忆的信息储存激活长时记忆, 与之相关的经验知识储备便被提取出来, 并进一步作用于短时记忆, 启动对短时记忆内信息的认知加工处理, 完成信息的理解。另一方面, 通过对短时记忆信息的复述与编码, 这部分内容便进入到了长时记忆, 实现了信息的储存, 其保持时间得以突破短时记忆的±1分钟时限, 获取更长的记忆时间。这只是一系列大脑记忆活动的某一小段过程, 由于短时记忆记忆容量的有限性, 随着短时记忆中某些信息被存储至长时记忆, 腾出的记忆空间便被来自感觉贮存的新信息所占据, 而另一方面, 由于短时记忆记忆时间的有限性, 超过了记忆时限的内容如不经有意识地复述和编码也会被遗忘, 以备新信息的进入。
可见, 在口译的记忆机制中, 感觉贮存、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交互发挥作用。感觉贮存与原语的听辨密切相关, 负责信息源的接收,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提取与启动促使信息贮存和再现, 为下一阶段的译语生成做准备。在口译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条件限制, 译员有时无法进行口译笔记的记录, 这就需要完全依赖译员的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由于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为±1分钟, 容量约为7±2个单位, 而人的普通语速为10-15个音位/秒, 如果每次记忆的保持时间为20秒, 那么在此时间内需要加工的音位就达200-300个, 这只是按人的普通语速来计算, 而若是处理快速语流, 需要加工的音位可高达600个。这一数字显然与短时记忆7±2个单位的记忆容量不相匹配, 而从时间来看, 译员也无法预测发言人给出的原语信息的长度, 如果超过一分钟, 显然也超出了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限。短时记忆贮存容量与贮存时间的限制均表明译员在口译活动中必定同时启动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来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这两种记忆形式在口译记忆模式中是协同作用, 相互依存的。一方面译员在信息源刺激下, 启动工作记忆, 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编码以扩容其记忆容量, 另一方面, 部分与大脑的经验知识库相关的信息则进入到长时记忆, 换句话说, 即启动知识库中相应的信息, 使其可以以长时记忆的形式贮存在大脑, 大大延长了其保持时间。正是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交互作用使得口译员在纷繁芜杂的现场情况下, 可以充分发挥三种记忆形式各自的特点, 成功完成信息的贮存。
3 口译的记忆策略
结合口译记忆机制的运作方式和特点, 译员就要采取相应的口译策略在有效时限内减轻不必要的记忆负担, 最大化地扩容口译记忆贮存的信息量, 以促进口译活动有效地进行。
3.1 语义记忆法
语义记忆是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相对于情景记忆的一种信息贮存方式。相应的, 语义记忆法便是用原语信息来激活大脑中经验知识库中的相关内容, 使其作用于短时记忆, 帮助信息的理解, 节省大脑的加工精力。同时, 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共同作用下被解码的信息可以保存在长时记忆中, 延长了信息贮存时间, 并减轻大脑记忆负担。语义记忆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译员的知识库储备, 节省加工精力以用于对新信息的编码、组合与强记。
例1 索契冬奥会的主火炬将于今晚点燃。奥林匹克的和平理想同联合国促进人类和平的宗旨高度一致。联合国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的作用不可替代,是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中方积极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赞赏联合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将一如既往支持联合国和秘书长的工作。
以上文字是2014年2月7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的一段讲话。该材料篇幅长, 信息量大, 需要记忆的信息较多, 如果不对原语信息进行加工整合, 会给译员带来很大的记忆负担。结合语义记忆法, 我们可以将该段讲话分析整理成若干部分, 将其纳入长时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网络中, 将新信息变为已知信息, 减轻记忆负担。经分析, 该段讲话可分为三部分:1) 索契冬奥会的开幕 (实事新闻) 。2) 联合国的作用和地位 (基本常识) 。3) 中国对联合国的态度和立场 (外交口号) 。通过这样的加工整理, 使原语信息和已有的知识库相联系, 有效地完成了原语的理解与记忆, 增强了工作效率。
3.2 形象记忆法
情景记忆是长时记忆中相对于语义记忆的一种信息贮存方式。形象记忆法就是指将原语信息具象化, 通过思维加工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或图景贮存在长时记忆中。通过形象记忆法处理的信息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 它已经脱离了原语的语言外壳, 被构建成了一个情景模型。这一模型可以快速地贮存在大脑的长时记忆中, 并保持相对长的时间, 当受到信息刺激被激活后, 也可以高效地提取出来, 用于进一步的加工处理。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景物、动作、流程等所做的描述性语段。
3.3 编码组块记忆法
由于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 大脑会利用工作记忆模式对直接记忆进行人为的加工编码, 使得记忆容量灵活扩充。编码组块记忆法便是这样一种信息加工方式。由于口语语体本身的冗余性, 大脑在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 可对其删除冗余信息, 合并相关信息, 重新排列顺序, 通过扩充每一个信息单位的容量, 增加整体的信息贮存量。
口译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虽然本文从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口译中的记忆机制, 并阐释了有关的记忆策略, 但有关记忆研究还有很多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如记忆的单位、注意力的分配、遗忘规律等因素, 这些都对口译的记忆策略有所影响。因此, 希望今后口译记忆会被给予更多的关注, 以切实提高口译记忆效果。
摘要:口译要求译员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 而且还应该动用自身的记忆资源来保留这些信息, 为下一阶段的译语生成作准备。该文从口译记忆的重要性出发, 从记忆机制和记忆策略两个层面探讨了口译中的记忆环节。
关键词:口译,记忆机制,记忆策略
参考文献
[1]Robert J Siernberg.认知心理学[M].杨炳钧,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2]艾森克·基恩.认知心理学[M].4版.高定国,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安新奎.论口译记忆[J].中国科技翻译, 2004 (4) :21-23.
[4]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8.
[5]车文博.心理学原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6]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7]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纵观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时耗时很多,效率却不尽如人意。部分小学生到了中高年级,语文能力很差,作文内容枯燥,词汇干瘪,错别字比比皆是,甚至无话可说。究其根由,笔者以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处理好理解记忆与记忆理解的辩证关系。
理解记忆一般指的是教者通过讲解、分析指导学生记忆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要达到这点,教师要悉心研究,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
一、强化识字教学,夯实记忆的基石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写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积淀文化的开始,是形成学生读写能力的先决条件。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的汉字,它们是读写能力的“骨架”。小学生牢牢掌握了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一定读写能力的人,能理解书面材料,能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小学的各阶段,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要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要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过程,将随意识字和不随意识字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在发现汉字的规律中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记忆汉字。需要强调的是,在识字教学中,听写仍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听写,应穿插在识字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抓反复、反复抓。由此,阅读写作的这一重要的“部件”就会被学生了然于胸,形成长久、终身的记忆。
二、着力朗读指导,让理解记忆插上隐形的翅膀
1.范读引路。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学生的朗读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可以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帮助理解,帮助记忆。如教学古诗《宿迁市徐公店》,教师开始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朗读古诗的一般技巧,让学生认识诗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学生通过看、听教师入情入境的示范,不但有了记忆的冲动,更有了理解基础上记忆的激情。
2.自读自悟。有些阅读课的内容,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完全接受,需要学生的自读自悟,在朗读的基础上产生个性化的理解。《第一朵杏花》一文倒数第二节有这样一句话:“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对于“捧”一词的理解,教师可以这样去引导:同学们,可不可以将这句话中的“捧”换成“开”?为什么?比较一下,会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学生通过自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旺盛,以及作者流露出的欣喜之情。学生凭借朗读这一载体,理解了词意,体会了词所要表达的思想之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
三、掌握阅读技巧,让记忆找到支撑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间,安排了许多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在指导背诵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记忆。如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在教学课文第四节时,可以这样安排:让学生过读边思考,这节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要求圈画出有关的词语,反复品读。结合课文插图,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粗壮、稠密、蓬蓬勃勃”等词语,了解到这节讲了两方面的内容:樟树外形和生长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这段,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樟树的特点。有了这样阅读凭借,有了对课文内容的如此理解,学生背诵、记忆起来就显得水到渠成。
四、加强记忆力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理解记忆在课堂教学中为广大教师所常用,起了一定的效果。但真正想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只靠理解记忆是不行的,还需加大记忆理解的力度,即古人倡导的“强记”。
教育重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能力,但这个智力和能力从哪里来,单靠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遗忘是有规律性的,这更进一步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记忆理解的必要性。要想牢牢记住一篇文章,熟背一段话,体会其内涵一定要反复诵读,强制记忆。对学生一时很难理解的内容也无需放过,通过强记,加强记忆。随着其年龄的增长,智力逐渐开发,便能对强记过的文章、词句、文采以“潜移默化”的理解,获得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由于熟记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其中的词语构成、句式特点、文章结构安排、写作的技巧等,也就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各种“范例”,作文时便不再会言语阻塞、词不达意、无话可说、错别字连篇的现象了。
小学语文课本中需要记忆理解的内容毕竟很少,要想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需在记忆的“量”上下功夫。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补充适当的背诵记忆内容,除了课本中指定背诵、默写的精彩语句、段落,寓意深刻,构思新颖别致的篇章之外,还可补充一些诗词佳作、名言警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记忆,借此锤炼学生的语感。
在记忆理解的过程中,要摒弃古人“读死书”的方法,讲究方法的多样性,教师要对学生记忆的内容经常做检查,抓遗忘,抓反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记忆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记忆的重要手段。教师们,请抛弃繁琐的分析,少一些课堂讲解,多一些琅琅书声,让每个学生都在教师的指点下变得聪慧起来。[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