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产发展趋势(精选10篇)
--栽培学课程报告
玉米誉为高产作物之王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而居第三位。种植范围从北纬58°(加拿大和俄罗斯)至南纬40°(南美)。世界上整年每个月都有玉米成熟。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其中约2/5供外销。中国年产玉米占世界第二位,其次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我国春玉米和夏玉米亩产均超过吨粮,大面积高产田亩产在600—700公斤。据研究,施肥在玉米增产诸因素中约起25%一30%的作用。
1玉米的需肥规律
1.1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
1.1.1氮素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玉米生长初期氮肥不足时,植株矮小且生长缓慢,呈淡绿色,老叶从叶尖部开始变黄;中期氮肥不足时,黄叶下伸至叶柄,叶鞘变红,邻叶开始变黄,与此同时下部叶片干枯,由叶尖开始逐渐达到中脉。最后全部干枯。氮肥过量也会影响正常生长。播种时施入过量的可溶性氮肥,一旦遇到干旱,就会伤害种子,影响发芽,出苗慢且不整齐,降低出苗率。后期氮素营养多时,生育延迟,叶片生长繁茂,籽实产量下降。同时由于氮素多,促进了蛋白质的合成,大量消耗碳水化合物,茎秆表皮发育不完全,易倒伏。
1.1.2磷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玉米幼苗期根系短小,吸收能力弱,若此时缺磷,植株细长且下部叶片出现暗绿色,此后从边缘开始出现紫红色。极度缺磷时,叶片边缘从叶尖开始变成褐色,此后生长愈加缓慢。开花期如果缺磷,雌蕊花丝延迟抽出,受精不完全,常常会形成畸形果穗,造成减产。磷肥也不宜过多施用,施磷过多则加速玉米生长,果穗形成过程很快结束,穗粒数减少,产量不高。同时要注意,磷肥施入土壤后易被土壤固定,且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差,为提高其肥效,宜开沟条施、穴施。
1.1.3钾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玉米幼苗期缺钾时,叶浓绿色,但是叶边缘、叶尖开始变黄,继而变褐色,最后干枯呈火烧状,以后叶脉之间叶肉也干枯,叶面
出现青铜色褐斑。上述症状由老叶开始,逐渐向上扩展。叶片发育不平衡,且有不规则形状,植株生长缓慢、茎秆矮小。严重缺钾时,叶缘或顶端呈火烧状。较老的植株缺钾时叶脉变黄,节间缩短,根系发育弱,易倒伏。植株缺钾时,果穗顶部缺粒,籽粒小,产量低。而钾肥过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并没有明显的影响[1]。
1.2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数量、比例有很大不同。
1.2.1苗期春玉米苗期对氮的吸收量较少,只占总氮量的2.14%,对磷的吸收量占总量的1.12%,这个生育期吸收营养物质虽然少,但必须满足要求才能获得壮苗。
1.2.2拔节期拔节孕穗期对氮的吸收量最多,占总量的32.20%,对磷的吸收量占总量的45.04%。此期如营养充足,能促使玉米植株高大,茎秆粗壮,穗大粒多。
1.2.3抽穗期 抽穗开花期对氮的吸收量占总量的18.95%,籽粒形成阶段,吸收量占总量的46.7%。而这一时期玉米对磷的吸收量占到总量的53.84%。灌浆开始后,玉米的需肥量又迅速增加,以形成籽粒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一直到成熟为止。
1.3施肥数量
玉米施肥数量是根据实现目标产量所需要的养分量与土壤供应养分量之差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施肥量=(目标产量需肥量一土壤供给养分量)/(肥
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式中.目标产量需肥量=目标产量X生产lkg玉米籽粒需肥量;土壤供给养分量=2.25x土测值×土壤养分利用率。
目标产量:根据当地前3年玉米平均产量,再增加100%-15%作为目标产量;土壤养分利用率:土壤碱解氮40%--50%;土壤速效磷120%,-140%;土壤速效钾45--50%;肥料利用率:氮肥40%-60%;磷肥15%-25%;钾肥45%-50%;肥料中的养分含量可由肥料商标中查得[2]。
2施肥方法
玉米施肥应掌握以下原则: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攻穗肥为主,攻粒肥为辅。
2.1施足基肥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也称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施用分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方法。以集中条施和穴施效果最好,使肥料靠近玉米
根系,容易吸收利用。农谚说,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就是这个道理。无论条施或穴施,施用前应充分捣细混匀,结合耕地将肥料翻入土壤。如以氮、磷化肥做基肥,应尽量集中条施或穴施。有机肥做基肥应与磷肥一起堆沤。施用前再掺合氮肥,可以减少土壤固定,提高肥料利用率。北方春播玉米在秋耕时施入,翌年春耕松土后播种,有保蓄水分、提高肥效的作用。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和套种玉米,因农时紧张一般给前茬小麦重施有机肥和磷肥,玉米利用磷肥后效;宽行套种玉米将基肥条施于玉米播种带中。
2.2用好种肥在播种时施在种子附近或随种子施入。供给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种肥以速效化肥为主氮素化肥应根据肥料性质选择使用。就含氮形态来说,硝态氮肥和钱态氮肥.只要用量合适,施用方法恰当,能直接为根系吸收,只要用量不过多,施用无害。实践表明,磷酸二铁作种肥比较安全。碳酸氢铵、尿素作种肥,要远距种子lO厘米以上,避免烧伤。磷钾肥混合作种肥有明显的效果。据试验,在中等肥力土壤,增施钾肥或磷、钾肥,比单施氮肥分别增产11.6%和17.O%。播种时集中穴施氮、磷、钾肥料,还可造成施肥点局部的较高浓度区,减少土壤固定,有利于根系吸收。施用数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基肥用量而定。在施用基肥 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少施或不施种肥;反之可以多施。据各地经验,一般每亩应施人优质有机肥300~500公斤。或施入尿素8—10公斤,或施入磷酸二铵8一10公斤[3]。
2.3分次追肥采用“三攻”追肥法,即拔节期攻秆、孕穗期玫穗、灌浆期攻粒
2.3.1攻杆肥
拔节期追肥。促根壮苗,促叶壮秆。促进雌雄穗分化。春玉米大致在播种后40。50天、有6—7片展开叶时。夏玉米大致在25。30天、有5—6片展开叶助施用。肥料宜施在距植株10—15厘米,开沟深施5—10厘米,施后覆土;
2.3.2攻穗肥
拔节期至抽雄穗期之间追肥。春玉米大致在13—15片展开叶、夏玉米在11~13片展开叶。正值雌穗小花分化盛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需要较多的养分,是决定果穗体积和行数分化的关键盛期。攻穗肥宜采用速效氮肥,结合进行浇水中耕,以迅速发挥肥效:
2.3.3攻粒肥
抽雄穗前后10_15天追肥,此时植株叶片即将完全展开或己完全展开,雌穗完成受精,玉米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阶段。据研究,玉米籽粒中的干物质产量90%来自雌穗受精后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保持玉米青枝绿叶,活秧成熟,是增加粒重、获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一般每亩施尿素8一lO公斤,也可采用叶面喷肥。玉米分次追肥数量要根据玉米类型、土壤肥力而定,春玉米在施足基肥和种肥基础上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即全部追肥按3:6:1分配;夏玉米生育期短,施用基肥少,掌握“前重后轻”的原则。
3玉米施肥有三个发展趋势
一是随着新型肥料的生产,如复合肥料、包衣肥料、长效肥料以及化肥增效剂等,减少挥发流失或土壤固定;二是研究植株营养平衡诊断应用快速化验技术和计算机诊断技术,按目标产量施肥;三是改进施肥方法。采用小型简易轻便机械,深施、底施、分层追施或喷施。四是通过建立计算机数学模型或专家咨询系统,因地制宜推广最佳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玉米一生需要吸收较多的营养元素,主要有氮、磷、钾、硫、钙、镁、锌、铜、硼、钼等,其中以需氮最多,其次是磷、钾,在一定的范围内,产量随施氮量而起伏。氮素可促进营养器官生长,提高光合强度,延长叶片功能期,有助于促穗攻粒。磷素有助于根系发育,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增加粒重和改善品质。钾素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运输,提高抗倒能力[4]。
参考文献
[1]徐玉琴,玉米施肥技术.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04B,总第236期
[2]李淑敏,玉米高产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9.20
[3]陈心平,崔振岭,玉米施肥技术与机械化.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09,总第221
1. 玉米生产的区划布局与主推技术
祁县地处晋中盆地, 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光热资源充足, 土壤肥沃, 海拔高800~1 200 m, 纬度高, 气候干燥, 冷凉, 从全国生态区划分, 祁县属春播玉米高产区, 生育期较长, 玉米品质较好, 年平均每0.067 hm2产量在500 kg左右。
祁县玉米优势区域在北部平川, 地势平坦、土质肥沃, 生产条件优越, 旱涝保收, 农业十分发达, 极适宜推广玉米先进栽培技术。针对该区域土肥水特点, 农业相关部门不断建立试验示范区, 采取试验、示范、推广滚动式前进的方式, 抓好中心试验、广泛布点, 点面结合, 在试验、示范区中获得信息反馈, 以不断完善组装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2. 玉米种植规模、产量及效益
祁县是山西玉米优势区, 单产高且籽粒含水量低、淀粉含量高、色泽好, 是山西省确立的43个玉米主产县之一。进入21世纪, 特别是2004年以来, 玉米播种面积迅速增长, 2009年达到1.67万hm2, 年平均玉米总产占粮食总产的75%左右。近年来, 由于新品种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玉米丰产方等增产、增收、提质技术的普及推广与创新, 玉米单产有了显著提高, 突破500 kg/0.067 hm2, 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增产130 kg/0.067 hm2, 增幅32%, 增效近200元/0.067 hm2。
3. 推广组装配套实用技术
祁县从20世纪70年代推广玉米杂交品种开始, 经历了5次品种的更新换代, 单产稳步提高, 总产不断提升, 品质不断优化, 每0.067 hm2平均产量由过去的200多kg提高到目前的500余kg, 产量翻了一番多。从80年代起, 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 杂交品种的普及推广, 玉米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应用, 单产和总产显著提高。到了90年代, 紧凑型玉米杂交品种不断涌现与推广, 针对县域3个类型气候区的不同生态立体条件, 通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 组装了适宜本地推广的4个玉米高产配套技术, 现简介如下。
(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配套方案为选用生育期128~130 d的紧凑型品种, 播期4月15日—20日, 密度4 000~4 500株/0.067 hm2。
(2) 春旱区玉米机械化耕作综合栽培技术采取以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深施肥为核心的综合增产技术, 机械播种要在5 cm地温稳定在7℃~8℃时抢墒进行。
(3) 水浇地玉米集约化栽培技术技术措施概括为“一优二改三度”。一优即选用生育期128~130 d的紧凑型优良品种;二改即一改不合理施肥为配方施肥, 改大水漫灌为节水灌溉;三度即提高种植密度、整齐度和农机化作业程度。
(4) 间 (套) 作玉米模式化栽培技术栽培技术除基本等同于井灌区玉米集约化栽培技术外, 重点推广玉米蔬菜间作套种模式, 充分利用行带、边行优势, 提高产量。
二、祁县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1. 耕地面积减少, 人口增加,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根据统计资料的详实数字显示, 1980年末全县耕地面积为3.2万hm2, 到2009年已减少到2.89万hm2, 与此同时, 祁县农业总人口由17万人增加到20万人。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导致人地关系紧张。今后随着人口增加、资源开发、经济基础发展的速度加快以及农业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整, 工矿、交通、水利、城乡建设等各类非农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 耕地面积将会持续减少。
2. 农业科技含量低
(1)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乡镇农技推广人员转行搞行政, 推广队伍知识老化, 继续再教育发展缓慢, 服务手段严重滞后, 缺乏必要的推广经费和试验、示范基地, 工作效率低, 无法应对现阶段各种农作物发生的疑难病症, 影响了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2) 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率不高
虽然在祁县县北冷凉区实施地膜覆盖、县中部温和区实施机械化栽培、县南温暖区实施间种套作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但还有大部分耕地属传统栽培模式。农民靠天吃饭思想严重;在施肥上还不能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重无机、轻有机, 重氮磷肥、轻钾锌肥;在病虫害防治上“该防不防, 重症才治”的现象普遍存在。
3. 机械化程度低, 比较效益低下
祁县的绝大部分乡镇农民仍然处在手工劳作、畜力耕作或小型机械播种的传统方式中, 劳动生产力低下, 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难以形成, 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等一系列农用物资价格的上涨, 造成了农民投入增加, 产出较低, 农业比较效益低下, 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田积极性。
三、对策及建议
1. 发展节水农业
要以提高农业抗旱能力为重点, 突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集中力量保护好原有水利配套设施, 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后续建设, 发展节水农业。要抓好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工程, 针对祁县农业经营规模小的特点, 一方面要引进机械设备, 用于耕地、耙耢、化肥深施、铺膜、播种、收获等项作业;另一方面, 要让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从事第二、三产业, 剩余的土地采取租赁承包的方式, 加快土地流转, 发展机械化作业, 提高效率。种养结合, 组建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地力培肥体系, 采取雨养地耕作, 合理轮作, 作物搭配间套作等种养结合方法, 提高地力, 达到增产、增收、增效、提质的目的。
2. 强化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
玉米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良, 关键在于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在积极引进新品种, 加强试验、示范的同时, 对已筛选出适宜于当地种植的新品种要加大力度推广, 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 提高良种覆盖率。在加快新品种引进的同时, 由目前单一种植普通玉米转变为高油、高蛋白、高淀粉及特用 (专用) 玉米齐头并进的多元化玉米种植格局。如鲜食甜玉米、糯玉米, 食品原料及饲料用高油和高蛋白玉米, 工业用高淀粉玉米, 蔬菜食用笋玉米, 爆裂食品玉米, 青贮饲料的青贮玉米。
3. 强化质量监测体系, 加快玉米无公害生产进程
完善和实施优质无公害玉米地方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建立玉米无公害生产监测中心, 为农户和企业提供公正、权威的质量标准。选择一些条件好的乡镇率先进入无公害生产试点, 逐步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推动全县玉米无公害生产的发展。
4. 健全玉米产销信息网络, 促进订单农业发展
建立健全玉米产销信息网络, 加强玉米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 避免产业盲目无序发展。逐步实现品牌营销对路网络链条, 有效地解决农民“卖粮难”和“优质不优价”的销售问题, 促进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市场竞争力。
5.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
【关键词】玉米;产量;增产技术;发展趋势
1 我国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玉米模式化栽培技术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得到较好地推广应用,开展模式化栽培研究有利于由单项适用技术推广向技术集成与模式化栽培综合研究进展,促使研究水平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大大增强了农业技术措施的准确性和应变决策能力,使很多高产地区玉米栽培技术走向系统化、指标化和规范化。玉米栽培增产技术发展到综合玉米环境和栽培措施三个子系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围绕提高土地生产力、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等问题提出具有共性和区域性特点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通过进行示范和验证,不断修正和完善,并在大面积上推广应用,向以耐密、抗逆、高产品种与机械化为载体的简化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方向发展。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提高,玉米栽培增产的基本趋势由提高单株生产力到改善株型增大群体和保绿延长光合与灌浆时间来增大群体生产量,向提高群体整齐度、花后物质高效生产与转移方向发展,同时对群体的抗倒抗病和适应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2 我国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的发展进程
2.1 起步时期(20 世纪50~60 年代)
20 世纪 50~60 年代,以总结丰产经验、推广新技术为主开展了氮肥和磷肥品种肥效的研究,以及氮肥的施用量、施用时期及施用方法的研究,明确了氮肥在玉米生产中的增产作用,明确了氮肥、磷肥与土壤条件、施肥技术的关系,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技术措施。
2.2 全面实施时期(20 世纪70~80 年代)
20世纪70 年代,人们开始研究玉米生物学和生理学,并以此作为推动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该时期钾肥和磷肥的施用研究更为深入,玉米生产上施肥技术更趋科学化,研究了玉米叶片的生长发育规律、叶片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以便实现有效的促与控;研究了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明确了春玉米的主要营养器官间有2次峰谷的消长,而夏玉米有3次峰谷的消长,各类器官间干物质消长有其内在联系,在物质分流上提出了促控手段,为进一步提高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行了有关玉米籽粒灌浆进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明确了灌浆进程,指出了栽培措施的重点是千方百计延长籽粒的有效灌浆期、影响籽粒充实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和水分以及籽粒败育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开展了玉米“源”“ 库” 及” 流” 方面的研究工作,众多学者明确了库是高产和超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籽粒“库” 的增加速率远远小于“源”的增加速率,适当减少“源”的增加幅度、提高“ 源”的效率、促进“库”的发育形成是高产的关键;提出了以扩“库”限“源”增效为主体的玉米高产核心理论,开展钾肥在提高玉米产量和抗逆性方面的研究,研究了玉米的需肥规律、耐肥性以及氮、磷、钾化肥的肥效、适宜用量与比例问题,同时,为配合复合肥料的发展进行复合肥料肥效及品种的对比研究,重点探讨了我国不同类型土壤磷肥的肥效问题;各玉米产区都针对本区特点研究了玉米高产施肥及经济合理施肥的问题,广泛开展了中、微量元素肥料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的相关研究,明确了硫、镁、锌、锰、铜和硼等肥料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下对玉米的增产作用。这一时期开始在玉米生产中普遍施用锌肥。
2.3 快速发展时期(20 世纪90 年代至今)
1 生产管理的范围扩大化 传统的生产管理的任务是指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有机整体,按照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某种社会需要的廉价优质产品。这里的生产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内部产品制造的管理,而当今企业生产管理的范围扩大了。
主要表现在:
(1)生产的概念已从工厂制造业进入医院、餐旅、商场、银行、咨询等服务业。人们在服务业所进行的业务活动也被认为是生产活动,当然这种同样需要人、财、物以及信息等各种投入的生产活动所带来的产出并不是制造业概念上的产品,但它们同样是对社会有用的并为社会所必需的产出DD服务。因此,当今生产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制造业,也应包括服务业,而后者所占的比重将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大。
(2)就制造业而言,生产活动的涵盖范围随着生产系统的前伸和后延也大为扩展,在制造业内部生产的概念也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生产活动所涵盖范围大为扩展。这种扩展体现在生产活动前伸和后延的两个方面:生产活动的前伸是指生产系统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将其功能扩展到战略制定、产品创新设计乃至与资源的供应合为一体,如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把供应商的活动视为生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控制和协调。生产系统的后延是指企业的生产职能已扩展到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把为用户安装、维修、培训当作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众多成功企业的共识,甚至许多企业已把本企业产品使用的场所视为本企业生产系统的空间延伸,在那里完成产品的制造和改进。
2 组织机构动态化 传统的生产管理的组织机构是金字塔型的多级管理,一般都是直线DD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两种基本形式。它们是和过去的市场需求的相对稳定性相适应的。为适应当今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特点,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则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对市场的变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出现了两种新的动态组织机构模式:
(1)柔性多变动态组织机构。它是一种矩阵组织机构,例如,为完成新产品设计、试制、制造任务而设立的矩阵组织,产品的项目组织活动的权限和责任的范围是横向的,可以沟通横向联系;职能部门行使和承担的是纵向的权限和责任,项目组成员来自不同的职能部门,包括市场评估、生产计划、设计工艺等部门的人员,项目组一直工作到新产品开发完成后就撤消。该组织机构灵活性大,适应性强。将各部门人员组织一起,可以使很多工作开展并行工程,从而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
(2)虚拟组织机构。其基本涵义就是以各种方式借用外力如购买、兼并、联合、委托、外包等,对企业外部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实现聚变,创造出超常的竞争优势。在这种组织系统结构中,企业可以获得设计、生产、营销具体功能,但却不一定拥有与上述功能相适应的实体,它是通过外部资源力量实现上述功能的。它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在于突破企业的有形界限,弱化具体机构形式,达到全方位的借用外力,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
3 产品设计智能化 传统的产品设计主要靠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通过手工进行,
然而时至上世纪80年代,新产品的研制与设计已离不开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以其自动模拟、易修改、易控制、自动绘图、自动计算,并与生产设备直接联接以及直接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等特点,而赢得了产品设计与开发人员的信赖;先进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还可生产系统联接,实现设计与生产加工相同步,改变设计与生产加工工艺相同步,从而大大缩短了整个生产周期。
4 生产计划精确化 传统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使用的是累计编号法和提前期法等,利用这些方法编制的计划比较粗,零部件的库存量比较大,不能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人们相继开发出MRPII的软件系统和JIT的生产系统。MRPII系统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客户订单,确定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是MRPII系统主要输入信息,然后对产品进行分解,列出物料清单,接下来按物料独立与相关需求理论,对物料清单进行分解,赋予基本零件和原材料不同的需求时间,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适时做出调整,使整个系统处于动态优化状态、MRPII系统把企业各个系统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面向整个企业的一体化系统,这个系统在统一数据环境下工作,从而使企业进行迅速、准确、高效的计划管理。JIT生产系统,也称为拉动式生产系统,它由代表顾客需求的订单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主生产计划和总装配顺序计划,从产品总装配出发,每个工作中心均按照当时零部件的需要,向前工序提出要求,发出工作指令,前工序工作中心完全按照这些指令进行生产,反工艺顺序地逐级拉动前面的工作中心。JIT的生产系统要求企业的供、产、销各环节紧密结合,大大降低了库存,从而使生产计划更加准确、精确化。
5 生产制造柔性化 在工业化时期企业主要是采用标准化、专业化、大批量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它与当今时代人们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现代企业则建立了根据顾客需求随时调整产品品种、款式和生产批量的柔性生产体系。在柔性生产线上,同一条生产线可生产出不同风格、个性的产品,在这里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加工连接为一个整体,具有可调节、延伸、可升级功能的生产控制程序。传统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将被高精度、高智能、高自动修复的生产控制程序所代替。
6 生产过程最优化 传统的生产过程往往允许仓库内有一定的库存量,允许制造过程中有一定的废品,从而使生产成本较高。而现代生产管理,则树立“零”的观念,即要求一切不利于企业生产的副效应趋近于“零”,使得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处于最佳结合状态,这种观念正激发人们向管理的极限迈进。
(1)“零缺陷”质量管理。所谓零缺陷,按照国际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菲力普?克劳斯比的解释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比如,当今许多企业都极力完善售后服务,而法国安镜纽光学公司,却对零缺陷与售后服务的关系见解独到,他们认为,一个具有高质量的产品,将使售后服务降至最低,而零缺陷的产品根本不需要售后服务。
(2)零库存。除了必要的原材料或零件确因特殊原因难以控制外,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尽可能彻底执行零库存。通过建立卫星工厂,在必要时间生产出必要的数量和种类的零件,如此就不需要零件仓库,而直接送到生产线上。在自己工厂中彻底实施“一个流”,就没有半成品库存,如果品质达到零不良免检时,就直接装到货柜内送给顾客,如此就不需要成品仓库了。从以上还可以看出,零库存是以零缺陷为前提条件的,例如,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你可以看到川流不息的流水线生产,却难以寻觅丰田公司的仓库,因为该企业的库存趋于零。
(3)零准备时间。利用经济批量确定批量的目标是使库存总费用最小,而库存总费用由仓库保管费和准备费所决定,大批量意味着库存量高,仓库保管费用高;而小批量则库存量低,仓库保管费用也低,但批量小,准备次数必然增多。在一般情况下,准备费用也随之增加,如果准备时间趋于零,准备成本也趋于零,就有可能采用极小批量,此时,选择极小批量也最经济。另外,还有制造设备“U”布置和“一个流”,减少搬运的浪费,以自动化周边设备减少动作的浪费;以价值工程分析加工作业,以分析加工之本身是否可以加以改善,再制成标准作业规范和标准检验规范来减少加工本身的浪费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飞机和发动机中的主要承力构件多是由模锻件制成,例如:飞机机体的承力框、主梁、起落架,发动机的涡轮盘、涡轮轴、叶片等。这些航空模锻件是飞机及其发动机机体结构的“脊梁”,其所选用的结构型式、材料的性能与质量、制造成本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飞机使用的可靠性、耐久性、飞行寿命与成本。
在航空工业的发展中,减轻飞行器的结构重量,增强结构的可靠性、耐久性、缩短装备的制造周期和降低制造成本一直是飞机结构设计与制造的重要理念,使得新一代航空模锻件向着大型化、整体化、精密化的趋势发展。
航空模锻件的材料包括: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不锈钢等,其制成的零件重量约占飞机机体结构重量的20%-35%,占发动机结构重量的30%-45%,是飞机及其发动机机体结构的关键零部件。其结构形式、材料性能与质量、制造成本是决定飞机和发动机的性能、可靠性、寿命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相关资料报道,飞机机体减重5公斤,用于发动机重量和燃油储备量的减少,可使飞机起飞重要减轻50公斤,相当于节约5公斤黄金的价值。
结构整体化是飞机及其发动机设计和制造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国内外发展趋势之一。最大限度减少零件的数量是飞机及其发动机满足更高安全可靠性、更轻结构重量、更长使用寿命、更低成本、更短制造周期等要求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而结构整体化设计必然导致模锻件向大型化发展。实践证明,航空模锻件的整体化明显具有以下优势:
提高了构件的整体刚性;
减少了装配误差,节约了机加工台时;
减轻了飞机的结构重量;
降低材料消耗,节约成本。
航空大型整体模锻件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彰显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航空大型模锻件的生产依托于大型的锻压设备和先进的模锻工艺,二者相辅相成。设备是基础,工艺是保障手段。航空大型模锻件的发展趋势是:利用先进的锻压设备实现对航空大型模锻件生产全过程的精确控制,为飞机提供大型、精密、高寿命、高性能、低成本的锻件,这也是发展先进锻压技术追求的目标。
相比国外著名航空模锻件生产企业,在大型模锻件的生产能力方面,国内的企业无论在锻件几何尺寸、精度、重量、投影面积还是综合性能等方面,同国外相比都有一定差距。随着以中国二重集团公司800MN模锻压力机为代表的先进设备的投产,我国大型航空模锻件的研发与制造能力必将大幅提升。
玉米笋罐头生产技术
玉米笋是幼嫩的穗轴,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一种高档蔬菜.玉米笋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并对新鲜度要求十分严格,采摘后只能在低温条件下短期保存,大部分必须按下法制成玉米笋罐头或速冻产品才能长期贮藏.
作 者:张立道 张竞强 作者单位:张立道(辽宋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110161)张竞强(沈阳健信农产品加工应用技术研究所)
刊 名:农村新技术 英文刊名:NEW RURAL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 关键词:一、玉米机收现状
密山市于1998年开始引进3台赵光机械厂生产的三行牵引式玉米收获机进行试验示范, 从试验效果上看不太理想, 原因主要是效率低、损失率高、脱净率差。2001年又从北京引进1台北京设备机械厂生产的三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作业效率较高, 作业质量较好, 但机械故障较多。为推动玉米机械收获的发展, 近年来引进试验示范了中收开拓者4YZ-4自走式玉米收、北京勇猛牌4YZ-3型自走式玉米收、山东润源4YZ-4自走式玉米收和天津富康富源牌4YZ-Q型全幅玉米收等, 并多次召开玉米机械收获现场会及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申请国家、省给予购机补贴, 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使玉米收获机械快速发展, 到2007年达到89台, 作业面积14万亩。
二、制约玉米机收发展因素
1.机器本身质量不过关。
大部分玉米收获机械存在设计制造缺陷, 使用可靠性差, 作业损失率大, 清洁率低, 机器适应性差, 用于辅助工作时间长, 应用效益低。
2.价格过高。
3行、4行自走式收获机价格在20万元以上, 3行背负式玉米收价格在10万元左右, 牵引式玉米收价格也在5万元左右, 价格偏高, 农民购买有困难。
3.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由于农民收入有限, 筹集1台玉米收款难度很大, 政府又不给予补贴, 只有2007年我市农机局向省里申请20万元玉米收补贴款, 补贴了4台玉米收, 其余玉米收全部是农民自筹资金, 银行又不给予贷款, 要想快速发展玉米机收作业, 难度很大。
三、玉米收获机械化在我市的发展前景
随着密山市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分工作业在客观上对玉米收获提出了要求, 也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由于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 生产率低, 费用大, 因此推广应用既能摘穗又能使秸秆有效还田的玉米收获机械就显得尤为重要。
1.玉米机收市场潜力大。
从目前我市玉米收获机械拥有量来看, 按照一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年平均承担1500亩玉米收获任务来计算, 全市玉米全部实现机械收获, 则需要460多台玉米收获机, 现玉米收获机拥有量仅89台, 所以市场潜力较大。
2.发展要成熟。
建设新农村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首先要解决“生产发展”问题, 其次要解决农民“生活宽裕”问题;第三要实现“村容整洁”目标。从玉米收获机械作业看, 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效果较好, 背负式机型清洁率普遍较好, 玉米机械收获使秸秆还田, 有较为合适机型, 既能培肥地力, 又能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玉米机收可促进农民增收。
以山东润源4YZ-4型为例, 机具费用20万元, 折旧期按6年计算, 每年按收获100公顷计算, 则每公顷机具折旧费333元, 机手工资30元, 燃料费用120元, 修理费用15元, 每公顷合计498元。而人工收获每公顷摘穗375元, 剥苞叶150元, 茎秆粉碎还田200元, 果穗装车40元, 合计费用765元, 则使用该机收获每公顷可节本267元, 节约幅度35%, 人工收获损失为5%, 而该机总损失小于2%, 如果玉米产量为7500kg/公顷, 每公顷可增收玉米225kg。
4.加大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力度。
关键词:玉米制种;田间管理;叶龄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37-1
1 隔离区设置
高秆作物150米隔离,矮秆作物或空间300米隔离。防止异质玉米花粉串花影响亲本纯度。
2 苗期管理
2.1 查苗补种
自交系出苗以后到放叶对缺苗段条的垄段及时催芽坐水移栽。移栽以幼苗4~5叶移栽为好,为防止水分蒸发可去掉一部分叶片。在阴天、雨后、晴天下午进行,最好带土移栽、浇水移栽。
2.2 间苗、定苗、留苗
当幼苗2~3片叶(出苗5~7天),间苗去病苗、小苗、大苗、弱苗、多余苗和杂株苗,留均匀整齐具有品种特性壮苗。4~5叶龄时定苗。留苗采用“相对稀植法”留苗。也叫合理稀植法。早间苗留匀苗,最迟不宜超过5叶龄,株距可根据品种特征定,一般4.5株/米(60厘米垄),5.5株/米(70厘米垄),防止二乙苗、三类苗。使株数×穗数×粒重三者乘积达到最佳组合,苗齐苗壮。
2.3 去杂株
田间去杂去劣以不同植株长势、长相、叶形、叶色、叶鞘颜色、株高等为差异去掉杂株。一般2~3叶龄铲头遍地去一次;4~5叶龄铲二遍地去二次;5~6铲三遍地,追肥前去第三次;去雄前去杂第四次。花期以株高、茎秆粗细、叶片数及上冲程度,花药色,花丝色,分枝多少去杂株率不能超过0.2‰,最后收获和脱粒再去一次,根据穗型、粒型、粒色、轴色去杂。合理选择玉米植株,防止基因流失。
3 中耕除草
3.1 铲地
2~3叶铲头遍,5~6叶铲二遍接着铲三遍。及时锄地灭草,减少土壤养分无效消耗。
3.2 趟地
趟地标准是头遍深,二遍浅,三遍不伤根(浅)。趟地在玉米制种铲地之后进行,一般铲一遍趟一遍,头遍深不培土,二遍趟平头垄,三遍拿大垄。洼地也可一铲四趟,也有打除草剂一铲二趟的,可有效防止玉米制种倒伏。
4 肥水管理
4.1 追肥
玉米制种追肥要看种地时的投肥量,要想使玉米营养体增大,减少籽粒败育,施肥要“前重后轻”。例如:底肥农家肥35立方米/公顷、二铵150公斤、钾肥50公斤,顶浆打垄时施入,当小苗长至5~6叶龄,水根(侧根)长出时,追尿素150公斤/公顷或硝铵400公斤/公顷。否则,高肥地2/3追肥,中肥地1/2追肥,追肥时距玉米基部6~10厘米、深5~10厘米。使用玉米专用肥,一炮轰则不追肥。制种玉米生育后期脱肥地块可喷洒叶面肥,尿素0.1%或磷酸二氢钾0.2%喷施,防早衰。
4.2 灌水
可采用漫灌或喷灌,有条件滴灌。玉米种子是喜水作物,从种子发芽、出苗到成熟的一生,除蹲苗时期外,需水较大,灌水要结合玉米生育期各个阶段进行。一般干旱地区灌水5~7次,10天为一周期。生产1公斤玉米籽粒需水0.63立方米,一株玉米旺盛期昼夜耗水1.5~3.5公斤。玉米制种灌浆期不能缺水,否则减产20%以上。总之浇水本着看天、看地、看庄稼、看水源的原则。
5 病虫害防治
苗期防白化苗,用硫酸锌0.3%溶液打2~3次。大小斑病用7%代森锰锌500~1000倍液5~7天打一次,连续2~3次。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粘虫时有发生,可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喷雾防治,把粘虫消灭在3龄之前。玉米螟可放赤眼蜂防治。
6 花期管理
6.1 调花期
种子生长发期选择田间有代表性亲本,观察幼穗分化大小:父本略小于母本穗。或看母本植株叶片数父本应少于母本1~2片叶。否则就要调节使之花期相遇。可采用偏管肥水、断根或化控技术,如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0.01‰溶液加1%尿素生长期喷施促生育期提前。
6.2 去雄
当母本行发现第一株雄穗已抽出顶叶1/4时,即刚露头,开始带1~2片叶去雄。不能带太多叶,保护玉米制种棒三叶。要及时、彻底、干净拔出。一天一次风雨不误,到剩余5%时一次性拔完,一般15天左右结束。拔下的雄穗要带出制种区外或就地掩埋,以免花粉飘移串花。玉米种子带叶去雄具有周期短、省工、提前吐丝、改变养分分配方向等优点。
6.3 人工辅助授粉促早熟、防秋霜
上午9、10点钟轻轻摇动父本帮助授粉。放秋垄、拔大草、乳熟末期站秆扒皮或成熟前15天打AD型脱水剂60~80毫升/亩促早熟。玉米种子秋霜前基本成熟,基叶没有干枯,乳熟末期,一般含水25%左右,这时应及时早收,以免把玉米种子胚芽冻破,失去生命力。特别是M17、C8605等做亲本不抗冻品种更应注意。
7 收获、晾晒
收获可用收割机收后晾晒。方式可采用站秆扒皮、吊挂、“炸药包式”高茬晾晒、小网袋装、平房顶、平地铺、栈子装仓等。降水前快后慢,3~7天翻一次,一般7天平均降一个水,11月末即可结束。晾晒注意防雨、防鼠、防掉穗损失,放在通风透光处,地点宜高不宜低。
关键词:玉米;无公害;生产技术
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号部长令发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1产地环境要求
产地的选择要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现状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具体来说就是,产地最好集中连片,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地区域范围明确,产品相对稳定;产地区域范围内、灌溉水上游、产地上风向,均没有对于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另外,应尽量避开公路主干线。在区域环境协同作用层次上,定期开展区域农业环境的监测、调查和评价,制定农业环境的中长期保护计划,保障和逐步提高区域农业环境的整体水平。在生产基地管理层次上,应制定适应当地生产特点的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操作标准化;制定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可追溯;制定污染防治与消除的紧急措施,建立农产品基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
2肥料、农药使用要求
农业生产中肥料、农药等投入品是为满足农作物对植物营养的需求和防治植物病、虫、草害的必需品,是确保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农业措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时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不合理使用肥料、农药,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使种植业产品中药物残留量超标。因此,要建立严格的投入品管理制度,对投入品的选择、购买、出入库、使用、贮藏等方面制定管理措施。
2.1肥料管理
肥料是指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效的各种物料,按经济性状可分为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三类。无公害玉米的肥料施用应按照科学施肥、配方施肥的要求,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以符合促进增产,保护土壤环境,培肥地力,实现可持续生产的要求。所使用的商品肥料,除根据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免予登记的品种外,均须通过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允许在玉米上施用的肥料产品。
2.2农药管理
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暴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并非不使用农药,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禁止使用无“三证”农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在选择农药时,一是选用效果好,对人、畜、自然天地都没有毒性或毒性极微的生物农药、生化制剂、病毒制剂和农用抗生素等;二是选用植物性杀虫剂;三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生物农药等。农药施药后不能马上采收或收割,应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规定,以免造成人、畜中毒和加大农药残留量。
3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一级种子质量标准,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通过品种审定且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
3.2土壤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保肥保水力强、pH6~7的砂壤土,集中连片种植。
3.3适宜播种期
玉米是喜温作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适宜播种。苗期、拔节期,生长下限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18~20℃。孕穗、抽雄期,下限温度为17℃,上限温度为35℃,最适温度为24~26℃;灌浆期最适温度为24℃左右。0℃为致死温度。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无霜期≥120天,积温≥2400℃,使玉米能够充分成熟,自然灾害及病虫害较少发生。
3.4整地播种
种植前将地犁松、翻晒、耙碎,撒施基肥后耙平,使基肥充分与泥土混匀,再起畦种植。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kg/667m2、过磷酸钙50kg/667m2、复合肥20kg/667m2。
3.5水分管理
苗期应注意防涝渍,中后期防干旱,播种时如遇干旱,要及时浇水后才播种。出苗期控制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苗期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65%,促进根系生长,此期水分过多要排水降渍;拔节期以后进入玉米需水高峰期,应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水分不足时要引水灌溉。
3.6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综合措施,充分发挥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尽量少用化学农药。
3.7防止倒伏
结合中耕利用人工或机械培土,防止倒伏。或喷施人工生长调节剂壮秆防倒。
4收获
玉米乳熟末、蜡熟初,按播种期先后顺序分期分批收获,并做到当天采集、当天加工。玉米最佳采收期花穗颜色深褐色,籽粒饱满,食味甜。若过早收获,风味差,产量低;过迟收获,淀粉含量高,果皮硬,渣多,因而适时采收十分重要。
5其他
无公害玉米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参考文献
近几年,在小麦、玉米生产中陆续推广了一些新技术,如“一防双减”技术、“一喷三防”技术、“一增四改”技术,现介绍如下。
1.玉米“一防双减”技术
“一防双减”技术是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归纳总结并大力推广的一项先进实用新技术。其含义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对病虫害进行一次性防治,达到玉米生长后期减少害虫基数和减轻病害危害程度的目的,确保玉米增产增收。玉米后期害虫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叶螨和玉米穗蚜等,玉米后期的病害主要有大(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青枯病等。
玉米后期是各种病虫害的多发季节,但防治难度较大。控制玉米后期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大喇叭口期是施药的关键时期,667平方米可用杀虫剂50%辛硫磷乳油20毫升,或1.8%的阿维菌素乳油10毫升,或5%甲维盐乳油10毫升等。杀菌剂用7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或50%三唑酮乳油50克等进行防治。
2.小麦“一喷三防”技术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根据不同小麦产区受各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差别提法不同,重点区别在于喷药时期和防治对象的不同。一种说法: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另一种说法:小麦“…喷三防”是在小麦穗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喷雾,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的效果,增加粒重,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关键措施。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条(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穗蚜混发时期,兼有干热风,可选用杀蚜虫的药剂加防治病害的药剂加抗干热风的增产剂,即每667平方米(1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加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50%三唑酮乳油50克或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对水30千克进行全田均匀喷雾。
3.夏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夏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的核心是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作业为机械化作业。配套技术包括适当晚收、种子包衣、秸秆还田、病虫草无公害综合防治、灾情应对等技术。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一增四改”技术核心中的核心。确定合理的密度要综合考虑栽培条件:首先要考虑品种的耐密性,要和品种特性相配套,其次是要和产量指标相适应,与生产条件、栽培水平相配套。一般大田的密度紧凑型品种为每667平方米4200-4800株。
改种耐密型品种是落实“一增四改”技术的基础,目前种植面积较大或推广前景较好的品种主要有:郑单958、浚单20、聊玉20、莘州158、登海605、农华101、鲁单818等品种。
改套种为直播是落实“一增四改”技术的有效手段。主要技术措施:①及时播种。最佳播种时间山东省为6月5日~l5日。⑦足墒播种。播种墒情指标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可视降水情况借墒或播后及时浇水。③适量播种。单粒播种用种量一般在667平方米1.5—2千克,根据品种特性酌情增减。④行距与播深。一般大田等行距为60厘米左右。采用大小行时,大行距为70-80厘米、小行距为30-40厘米,播种深度为3-5厘米。
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是落实“-一增四改”技术的物质保障。根据产量指标和地力基础确定施肥量,按每生产100千克子粒施用纯氮2.5-3千克,五氧化二磷1.5千克,氧化钾3千克计算需肥量。在肥料运筹上,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在玉米拔节前施完。氮肥分期施用,巧施种肥、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花粒肥。
改人工作业为机械化作业,适应“一增四改”技术的需求。降低小麦留茬高度,为玉米机播提供条件。提高机械作业质量,摘穗干净,秸秆粉碎长度小于5厘米。农机农艺相互配合,努力探索机械中耕、施肥、喷药等新的农艺方法。
最后要注意适期晚收。
(王洪山莘县农业局
【玉米生产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贵州玉米产业发展07-05
玉米种植讲稿07-04
掰玉米的随笔07-04
玉米教学设计09-19
玉米精少量播种技术06-16
如何提高玉米制种质量06-17
《最棒的玉米》教案07-16
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总结10-08
种玉米作文500字参考05-24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