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农民工工资发放制度(精选5篇)
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支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支付问题,构建和谐交通,维护社会稳定,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5‟7号)、《陕西省工程建设担保管理办法(试行)》(陕建发[2005]108号)、《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2004]22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二条 为加强对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支付的管理,成立安康至平利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保障管理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管理处处长 副组长:管理处各副处长
成 员:工程部、综合部、征迁部、质安部等部门负责人、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各驻地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组成。
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保障管理领导小组下设保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程部。
第三条 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保障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及时宣传并贯彻上级部门关于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保障管理的各类文件精神。
2、监督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保障管理机构,完善制度,制定措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3、监督施工单位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兑付情况。
4、配合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监督检查。
5、处理因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引发的投诉、上访等事件。
第四条 施工单位必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主管工程与协调的副经理为副组长的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支付管理领导小组。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制定本标段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支付的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项目经理部必须有一名专职干事,负责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支付监督管理工作,财务部门专人负责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的发放工作。
第五条 各监理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发放工作。
第三章 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保障管理措施
第六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施工单位按照制式合同,与农民工签定用工合同,规定工资支付标准、方式、周期和日期及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内容,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具体支付方式可由施工单位结合本行业特点在内部工资支付办法中规定。
第七条 施工单位必须对使用的农民工建册管理,随时掌握农民工的真实情况。项目经理部必须直接管理施工现场的农民工,不得通过“包工头”代管。
第八条 施工单位每期支付农民工工资时,要有农民工代表参与,保证农民工工资按合同及时足额发放到每个人手中。
第九条
施工单位计量款到账时,应优先支付农民工工资。应建立农民工考勤和工资报表制度,通过农民工花名册登记备案和一人一卡(即一个农民工一张工资卡)等方法,委托银行发放,不得通过“包工头”代发。具体支付流程为:劳务队编制工资表→农民工代表、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签字审核→驻地监理工程师签字审核→工资表随书面上报计量支付报表报管理处审查→主管副处长审核→管理处处长审批后→工资表送交委托银行→委托银行将工资直接打入各农民工工资卡。
对于零星用工,施工单位登记造册后,经驻地办核对,管理处审批后提取现金,安排项目经理部农民工管理专职干事和专职财务人员,根据工资支付表将工资发放给至农民工本人并签名。
第十条 施工单位要建立农民工用工及工资支付台帐并定期报驻地办及管理处,台帐要全面真实反映农民工用工及工资支付情况,实行动态管理。管理处对台帐定期检查,掌握基本信息。
第十一条 管理处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加强对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发放工作的日常检查;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定期对农民工人数、工资标准、兑付等情况进行检查,随时掌握各标段农民工数量和工资发放情况。管理处将把施工单位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支付情况与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施工单位的信誉评价挂勾考核。
第十二条 为规范项目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支付行为,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现象发生,施工单位应按照陕交发[2007]475号文件的要求向外资办提交《承包人杜绝转包、违法分包和拖欠民工工资行为承诺书》。
第十三条 建立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保障金制度。管理处在每期计量支付中扣除2%作为施工单位按期支付该费用的保证金,待颁发工程交工验收证书后28天内且无拖欠农
民工工资和材料款,并提供证明后予以退还。如施工单位不能及时支付相关费用,拖欠了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管理处有权从每期应付给施工单位的任何款项或从履约担保中扣除用于直接支付。
第十四条
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采用公示制度。施工单位要在农民工居住地明显位置,公示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支付情况,公示期为15天。若尚有拖欠情况,管理处、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确定欠款数额,从保障金中直接支付。
第十五条
由施工单位建立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问题档案,作为原始资料保存,保存期限不低于三年,管理处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第四章 举报制度
第十六条
管理处、监理单位设立监督电话,如果有下列情形的,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书面或电话等形式向管理处及监理单位进行举报:
1、未按照约定及时支付工资的。
2、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3、拖欠或克扣工资的。
4、侵害工资报酬权益的其他行为。
施工单位应将管理处及监理单位所设监督电话公布在
醒目位置上。管理处及监理单位收到有关举报后进行登记并检查、处理。
第五章 罚 则
第十七条 如有拖欠农民工工资、材料款、临时用地补偿费以及与当地单位或群众有关的其他费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管理处将通知银行从工程计量款或保证金直接支付拖欠费用,并以拖欠金额为基准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收取资金占用费;同时视情节轻重,处以拖欠金额10-30%的罚款。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材料款等款项,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将清退出场,并上报省交通厅,建议取消新项目的投标资格,直至列入“信用评价D级”。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安康至平利高速公路施工单位及劳务分包单位。
第十九条 本办法如与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法律、法规有争议,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
关键词:农民工,权益缺失,制度逻辑,工资拖欠
一、引言
农民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 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并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农民工的到来, 极大的缓解了城市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 很多农民工从事着城市人不愿做的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然而, 尽管农民工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他们却处在城市的底层, 其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基本权益经常被侵犯和剥夺。
农民工权益缺失最重要的表现即为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辛辛苦苦工作, 最后却得不到基本的报酬, 这是对他们权益最严重的侵害。近年来这一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关的法律及监督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 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具体条例, 但农民工欠薪这一顽疾始终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权益缺失问题, 必须要深入探讨其形成的深层原因和机制。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了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促成了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 而在改革开放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并未彻底消除, 以及在这种制度影响下产生的对农民工权益忽视的社会认知的长期存在, 使得进城农民工在城市中受到了种种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视角而分析农民工的欠资问题, 即运用制度分析工具来探讨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 进而探究这一制度在实践中的作用逻辑, 以期对农民工权益缺失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造成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制度根源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制度影响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1958年以后, 出于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考虑以及对过度城市化的担忧, 国家设置了严格的城乡户口管理登记制度, 即所谓的“户籍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同时也把城市和农村划分为两个不同地域, 形成了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改革开放后, 随着原有的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及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在农村产生了大量能够对自身劳动有支配权的剩余劳动力;同时, 随着城市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 放松了对人口自由迁移的限制, 因而大量农民在城乡差别产生的比较利益的吸引下开始进入到城市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然而, 由于户籍制度仍然没有完全消除, 从而使得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虽然是工人, 但身份仍然属于农民, 所以称之为“农民工”。[1]
“农民工”这一词汇不仅仅是与城市工人区分的简单身份称谓, 实质上还包含着歧视的色彩, 即由于身份的差异所造成的农民工在享有权益方面与城市居民的巨大落差。由于在户口制度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城乡不同的劳动就业、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福利制度, 城市居民在这些方面享有优于农民的待遇。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由于身份是农民, 就自然不能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市民待遇。具体而言, 这种歧视性的制度安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歧视性就业制度
和户籍制度紧密相连的是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 这种就业制度在事实上已形成对进城务工农民的一种歧视, 即农民工无论在职业选择和劳动报酬方面都不能和城市居民享有相等的权利。在职业方面, 城市中很多职业都是以户籍来限制外来人口, 农民工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能从事某些职业, 而是由于没有城市户口而被限制从事某些职业。于是农民工就只能从事那些劳动待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而城市人不愿意从事的职业。在报酬方面, 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很多单位都是以种种理由压低农民工的工资, 致使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受到了极大损害。
2.二元社会保障福利制度
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存在着严重的二元城乡社会保障资源配置现象, 其基本上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来确定各种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思路, 即意味着只有具有某个城市的户口, 才能享受到某个城市所提供的养老、医疗、失业、住房、教育等相关福利与公共服务。而作为农民工, 尽管对城市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由于他们的户口在农村, 不被承认是城市居民, 从而也得不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社会福利待遇, 完全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这种歧视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他们在城市中生存就要比城市人支付更多的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成本。
3.极不完善的利益表达制度
农民工由于户籍的原因, 他们只有在农村才能享有自己的政治权利, 因此在城市中的农民工群体缺乏必要的政治参与途径, 不能参与所在城市的政治活动。[2]在现实生活中, 农民工还没有一个真正能为自己说话、争取自身权益的代言人, 在公共政策决策中没有话语权, 缺乏较为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一方面, 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非公企业没有建立能维护农民工利益的工会制度;另一方面, 根据目前的法律诉讼制度, 一般农民工难以承受目前的诉讼成本与风险。因此, 农民工在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时处于极其弱势的地位, 很多正当的利益需求不能被满足, 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权益受损的现状。
农民工在城市中所受到的种种制度歧视, 实质上已经转化成对农民工的社会心理歧视, 而由此产生的这种社会心理层面的影响将更加持久。城市居民相比于农村居民在就业、社会福利及政治权利方面都享有了较多的权益, 事实上培养了人们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被认为是两种具有不同身份和地位的社会群体, 这一观念在中国的封建文化沉淀下来的对农民阶层歧视的文化共同作用下, 已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对农民歧视的思维惯性。而农民工由于先天身份的无法改变, 进入城市中仍然是被当作农民来看待, 他们始终无法获得合法的市民资格和工人身份, 自然在城市中低人一等,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受到城市人的歧视, 在就业领域中企业也常常忽视和践踏他们的合法劳动权益。由此,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拖欠以至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为何屡禁不止了。
三、制度对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作用逻辑
城乡二元体制在事实上已形成了对农民工的权益剥夺, 那么这一制度在实践层面上又是如何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这一事实的呢?社会学的经典议题“制度是怎样思维的”认为, 制度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人或群体来思维的, 也就是说制度往往是作用于具体的人和群体产生它的制约功能的。那么在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中, 主要包括三方群体, 利益双方是雇主和农民工, 在双方利益无法协调时, 政府将以第三方身份出现, 也就是说城乡二元的制度安排在实践中是通过作用于雇主、农民工、政府三方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这一事实的。由于现有的制度安排所产生的对农民工歧视的心理认知, 雇主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必然会极大限度的利用此效应;作为受损一方的农民工也被制度内化了自身的意识, 认同了被歧视的农民身份, 在现实条件下只能被动接受权益受损的现状;而作为第三方的地方政府在制度的路径依赖的影响下, 也往往忽视了农民工的正当权益。
1.雇主对农民工的身份性歧视
雇主是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根源, 他们往往会利用对农民工的身份性歧视来达到利益最大化。如前所述, 计划经济时代形成了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一系列城乡不同的二元制度安排, 这套制度体系不仅把城市居民和农民划分为两个不同身份和地位的群体, 同时还赋予了城市居民在就业和社会福利方面较多的权益。在这种保护性的政策和制度中, 城市居民已经养成了一种优越性的心态, 经常以进城打工者是农民身份而歧视他们, 即对农民工的一种身份性歧视, 把农民工看作是“打工仔、打工妹、农民商贩、流动人口”;更有甚者认为他们就是“乡巴佬、土孢子、盲流”, 认为自己在社会地位上就是要高于这些农民工的。而作为城市人的雇主, 也利用这种社会心理来侵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他们在和城市职工进行比较时也更愿意雇佣农民工, 认为这些进城打工者由于身份是农民, 就是社会的下等阶层, 不把他们当作正式职工来看待, 也不必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工资及其他权益。
雇主对农民工的身份性歧视还体现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劳动合同的签订是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有效手段。然而在现实情况下, 雇主却利用城市对农民工身份歧视的就业制度, 很少和农民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如果有也是一些非对等的合约, 更多的则是没有法律保障的口头允诺。当前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城市就业制度将城市劳动力市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收入高、劳动环境好、待遇好、福利优越的劳动力市场, 可以叫做“首属劳动力市场”, 这是属于城市人的;另一个是收入低、工作环境差、待遇差、福利低劣的劳动力市场, 可以叫做“次属劳动力市场”, [3]农民工只能进入这样的市场寻找工作。因此, 在“次属劳动力市场”中产生了大量的过剩农村劳动力, 使得这个市场的用人单位和雇主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和选择机会,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 不签合同就走人, 还有更多的人等着呢。由于没有正式的合同, 一方面农民工在投诉时很难提供全面、正规的证据, 举证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对农民工的保护;另一方面雇主基本上不受约束, 欠薪者更是肆无忌惮, 从而导致欠薪现象屡屡发生。
2.农民工对身份歧视的被动接受
在工资拖欠这一问题中, 农民工作为受害方, 他们应该更注重自我权益的保护。然而在现实情况下, 农民工却缺少相应权益保护的意识, 他们实质上已经认同了被歧视的农民身份。由于长期以来二元制度及其影响的存在, 城市居民和农民的界限更加明晰, 这使得出身农民的进城打工者和城市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距离。“他是农村户口、我是城市户口, 或者他是城里人、我是乡下人, 我们两个是不同的。”不仅城市人不将农民工视为自己的一份子, 就连农民工本身也缺乏对城市的认同感, 他们认为自己仍然是农民。[4]这种观念经过历史的长久积淀根深蒂固, 深入人心, 己经内化为农民工群体价值取向的一部分。农民工习惯了这种差别对待, 因而导致了农民工群体对自身的权利认知产生了偏差, 忽视了自己的权利, 在行动上没有意识也没有能力保护自己。
这种身份认同在实践中主要体现为农民工在和雇主的博弈过程中大多数都没有签订合同的要求, 即表现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由于农民工维权意识淡薄, 因此在和雇主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并不积极, 不主动向用人单位提要求, 或者签订合同的请求遭到拒绝后, 就默默的接受。而这种集体无意识又强化了农民工的行为, 他们也认为没有雇主和农民工签订合约的惯例, 用这种解释将这种现状合理化并接受, 不认为自己能和城里人享有同样的市民权利, 在工资权益受到损害时也不主动通过正常法律渠道寻找帮助, 这更加纵容了雇主的欠资行为。
农民工对这种身份歧视的认同实质上是被动的。因为在农民工合法权益遭到损害后, 还可以选择“退出”机制脱离和原来单位的关系。而农民工“退出”所面临的现实状况, 却使他们很少或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农民工“退出”后只能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他们离开城市, 重新回到农村, 而回到农村只能加剧农村人多地少的紧张局势, 使得收入下降;另一种选择是他们重新搜寻雇主, 但农民工仅仅能在“次属劳动力市场”进行职业选择和转移, 在这一市场中工作单位的性质没有较大差别, 难以保证新的雇主比原来雇主更好。再加上农民工收入都较低, 他们必须首先要保证基本的食宿和生存, 因而在有限的劳动力岗位中也没有资本进行更多的权衡和选择。种种因素, 使得“退出”实际上是一个高成本与高风险的选择。如果考虑到更新工作阶段的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 则农民工退出的几率更小。[5]因此, 在权衡利弊之后, 农民工没有更好的选择, 只能寄希望遇到善良的雇主, 对现有雇主对其身份歧视及权益侵犯只能被动接受。
3.政府的组织缺位与对二元制度的路径依赖
在雇主和农民工发生利益冲突时, 特别是雇主侵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屡屡拖欠其工资时, 政府作为城市管理者应该主动进行干预。然而, 现实生活中, 作为第三方的城市政府却是不作为和缺位的。虽然近两年随着中央领导人的重视和相关法律及政策的不断完善, 政府有关部门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上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但总的来说, 政府执行部门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仍然是较为低效的, 他们或者对雇主处以较轻的处罚, 仅仅是口头警告和象征性的罚款, 或者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把大量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案件束之高阁, 置之不理, 城市政府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没有起到一个公平的“裁判者”的作用。
政府在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的组织缺位源于政府对二元制度的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理论认为, 一种制度一旦产生, 便具有刚性和自我强化机制, 具有延续传统路径的惯性。[6]建国初期, 户籍制度在管理社会和资源分配中的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政府在长期实施此项制度过程中, 也已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一系列管理体制和手段。因此在以后的实施中, 这项制度的成本是很低的, 政府可以很容易地实施它, 不必花很大的精力。而改革开放后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 使得大量的农民进入到城市中, 这不仅增加了城市管理的成本, 同时对二元制度下的城市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但对于一种新制度的建立, 其初始设置成本往往是很高的, 而且在执行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城市政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理性人, 进行制度变迁也要考虑到改革的成本及风险。但当前一方面由于国家没有相应的经济补偿及激励措施,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收入较低, 近年来国家对农民工收费项目已逐步取消, 城市政府很难从其群体中获得收入。况且进行改革后会使得原有城市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受损, 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 出于制度变迁成本及未来风险的考虑, 城市政府仍然延续原有的二元制度对农民工进行管理, 对他们的歧视政策和做法依然如故, 在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上相关执行部门往往也是采取不予干预和敷衍了事的做法。政府对二元制度的路径依赖造成的组织缺位, 使得农民工在工资权益受损时无法寻找第三方的帮助, 他们在和雇主的博弈中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农民工工资屡遭拖欠的根源在于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城乡二元体制, 这一社会体制对农民工的权益缺失影响主要体现在歧视性就业制度、二元社会保障福利制度、不完善的利益表达制度等方面;城乡二元体制不仅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对农民工产生歧视, 实质上已转化为对农民工的社会心理歧视, 这在实践中造成了农民工的权益经常受到侵犯;城乡二元制度安排在实践中是通过作用于雇主、农民工和政府三方群体而造成工资拖欠这一事实的。雇主作为城市人, 往往利用对农民工的歧视心理来达到利益最大化;而农民工在现实条件下只能被动认同受歧视的农民身份;处于第三方的城市政府也依赖传统的二元制度, 忽视了农民工合法工资利益。
基于上述分析, 为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这一社会问题, 必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彻底改革对农民工歧视的城乡二元制度。不仅要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 促使进城农民可以获得城市户口;同时要对附着在户口制度上的就业及其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 即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 使得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权益。其次, 要加大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社会舆论宣传, 改变对农民工歧视的社会心理。政府、新闻媒体、学术界三方要共同努力, 加强宣传, 在全社会形成对农民工重视的社会氛围, 逐渐消除城市居民、单位对农民工的身份性歧视心理。再次, 要完善管理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完善对雇主的监督, 建立工资保障金制度, 加大对一些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雇主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完善对城市政府的监督, 建立激励及补偿机制, 从而改变政府在处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上不作为的现状。只有采取各种组合措施, 农民工在城市中被歧视的状况才能真正改变, 农民工自身合法劳动权益才能得到维护, 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付华英.我国农民工现象的制度分析[J].中国发展, 2004, (02) .
(2) 陈丰.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缺失与归位[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7, (01) .
(3) 任丽新.二元劳动力市场中的农民工权益问题[J].理论学刊, 2003, (07) .
(4) 王进.中国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5) 张建华, 李萌.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制度根源[J].学习与探索, 2006, (07) .
民工工资发放保障制度及监督措施
为了按时足额发放民工工资,根据《广东省支付条例》,保障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利,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承包人必须执行以下制度和相应的义务,并接受劳动部门及甲方监督:
一、保障制度
(一)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的,承包人确定其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惠州市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承包人对本工程劳动的农民工人数、姓名及每名民工应发的工资起止时间和工资金额的统计必须完全属实可信,具有法律效力;
(三)保证收到工程款后优先发放民工工资。承包人应当以货币形式按照确定的工资支付周期足额支付工资,不得拖欠或者折扣,承包人与劳动者依法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当日结清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伤停止工作进行治疗,在国家规定医疗期内,承包人应当依照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病伤假期工资。如有弄虚作假的情况,乙方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及其后果;
(四)如甲方发现承包人提交的发放民工工资资料中有虚增工人人数、提高工资数额或者假冒签名领取工资等现象,承包人同意按照实际多领金额的5倍向甲方承担违约责任。上述违约金在进度款中扣除;当余额不足时,统一在结算款中扣除。
(五)承包人拖欠或者克扣劳动者工资的,甲方在未结清的工程款额度内先行垫付劳动者的工资,垫付部分抵扣工程款。
(六)承包人保证按时足额发放民工工资到工人手中的第一责任人。承包人在此保证及郑重承诺:如有民工到甲方或政府索要工资,根据甲方统计的各班组拖欠工资的工人人数,由承包人承担每人每次3000元的违约责任。违约金由拖欠工资的承包人以个人财产担保。甲方可按照民工签字确认的拖欠工资的总额,直接向法院申请对承包人的财产包括房产、汽车、现金、银行账户及其他资产采取冻结、扣押、强制划拨、先予执行、先行给付等法律手段予以抵偿,所拖欠工资的承包人还愿意承担恶意欠薪、诈骗、敲诈勒索等法律责任,任由法院或公安机关执行。
二、监督措施
(一)承包人必须按甲方要求缴纳100万人民币民工工资保障金,缴纳保障金后期满一年未发生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承包人可以提出申请无息退还保障金的50%;期满两年未发生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承包人可以提出申请无息退还到保障金的80%;剩余20%在工程完工承包人提供民工工资结算清单后与工程结算一次性无息退还承包人,(即除保修期结算)。
编制单位:威海市鸿安建筑集团一公司 预案编号:HA-2011-007
实施日期:2011年1月10日
签发人:
农民工工资发放应急预案
目 录 总则……………………………………………………………………………1 2 方针和原则……………………………………………………………………1 3 应急策划………………………………………………………………………1 3.1 危险分析……………………………………………………………………1 3.2 资源分析……………………………………………………………………1 4 应急准备………………………………………………………………………1 4.1 联系电话与机构职责………………………………………………………1 4.2 教育、训练与演练…………………………………………………………4 5 应急响应………………………………………………………………………5 5.1 接警与通知…………………………………………………………………5 5.2 指挥与控制…………………………………………………………………5 5.3 警报和紧急公告……………………………………………………………5 5.4 通讯…………………………………………………………………………6 5.5 事态监测与评估……………………………………………………………6 5.6 警戒与治安…………………………………………………………………6 5.7 医疗与卫生…………………………………………………………………6 5.8 公共关系……………………………………………………………………6 5.9 应急人员安全………………………………………………………………6 6 现场恢复………………………………………………………………………7 7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7 I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总则
1.0.1 为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维护社会和企业稳定的大局出发,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预案。
1.0.2 各单位工程开工前应根据本预案,制定针对该工程的应急预案。1.0.3 本预案等级为Ⅰ级(企业级)。1.0.4 本预案类型为应急响应型。
1.0.5 本预案与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如有相抵触,则执行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方针和原则
2.0.1 农民工工资应急工作本着以人为本,农民工利益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态扩大优先的方针和原则开展应急工作。应急策划 3.1 应急分析
3.1.1 公司用工高峰时期平均人数可达1000人以上;
3.2资源分析
3.2.1 应急反应参与单位有生产办公室、财务科、安全设备科、保卫科、材料科、租赁部、各项目部,共计12个单位。
3.2.2 分公司备有10座面包车一辆,车辆司机为张春光。公司准备应急资金50万元。应急准备 4.1联系电话与机构职责
4.1.1 应急救援组织及人员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5202670 联系电话:5289397 联系电话:5685780 联系电话:5985265
联系电话:5322919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招待所
联系电话:5321687 4.1.4 清欠小组联系电话
组 长:陶 刚
联系电话:*** 副组长:丛松滋
联系电话:*** 成 员:丛术波
联系电话:***
孟丽萍
联系电话:***王玉麟
联系电话:*** 4.1.5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1.组长
负责出现农民工工资发放纠纷后的统一组织、调度和指挥、新闻发布。2.副组长
负责应急现场的指挥、现场农民工食宿安排工作。3.成员
配合组长和副组长的工作。4.1.6 参与单位职责
1.生产办公室负责应急人员的调度工作;
2.财务科负责现场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现场评估、救援结束后对救援的评价及本预案的更新工作;
3.安全设备科负责现场安全及设备调度工作; 4.材料科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工作; 5.保卫科负责应急现场的保卫治安工作;
6.租赁部负责应急设备或设施及特种作业人员的配备工作; 7.后勤负责应急车辆的调度工作;
8.项目部负责现场应急报告及其它应急工作。9.招待所负责农民工的饮食与住宿工作。
4.2 教育、训练与演练
4.2.1 公众教育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1 接警与通知
5.1.1 接警与通知程序
现场负责人→组长→副组长→成员
↓→主管部门
5.1.2 发生农民工工资应急事件后,必须立即上向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报告,报告时应详细说明现场事故情况及事故发展动态。
5.1.3 组长接到报告后,根据报告的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5.1.4 现场24时保持手提电话通告、报警的方式。
5.1.5 24时与主管部门保持电话联络,以方便应急救援指挥。
5.2 指挥与控制
5.2.1 发生农民工工资应急事件后,项目部经理先行启动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并同时上报公司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由组长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5.2.2 发生农民工工资应急事件后,项目部要立即建立现场工作区域,按项目部制定的预案开展急救工作。
5.2.3 本预案启动后,由本预案确定的组长代替项目部应急救援组长负责现场指挥、协调和决策。
5.3 警报和紧急公告
5.3.1 本预案启动后,由组长负责组织是否发出警报。
5.3.2 本预案启动后,由组长负责组织进行紧急疏散公告,并确定疏散路线、时间及目的地等。
5.4 通讯
5.4.1 本预案启动后,现场指挥部、各应急救援参与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等单位之间的通讯全部使用手提电话。
5.4.1 固定电话作为备用通讯系统并进入待命状态。
5.5 事态监测与评估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主管部门
↓→急救中心(必要时)↓→成员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7.0.1 本预案由分公司财务科孟丽萍负责维护与更新。7.0.2 本预案由分公司根据施工情况进行修改。
7.0.3 本预案由分公司根据演练检测结果或实战检测结果进行补充和完善。
禄丰县住建局:
根据省州县有关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期间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通知和2012年1月5日在土官镇民俗风情旅游小镇(东一期)工程指挥部会议室召开的专题约谈会要求,为确保基本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我们特制订了如下整改措施:
1、1月5日前,及时与承建方资质单位负责人约谈,统一思想,明确责任,专人
专管,约定施工资质方的配合措施,把农民工工资问题与施工资质单位责任挂钩,并定期沟通,加强联系,确保信息通畅;
2、1月5日前,对各承建方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全面深入调查摸底,并及时
筹措应急资金,做好应急准备;
3、针对承建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我公司站在确保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工利
益的高度,在公司极度艰难的情况下,于1月15日前筹集近千万元资金,分批对各相关施工单位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专门用于春节前支付农民工工资。截止1月9日,我公司已经向各施工单位垫付农民工工资款项共计800多万元;
4、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将各班组拖欠的农民工工资逐级登记造册,逐级审核签字
后报政府职能部门和我公司备案;
5、上述农民工工资专用款荐,公司将全部拨付到施工资质单位帐户,再由施工资
质单位按事先拨付计划直接拨付到农民工班组,并将最后签字的农民工工资发放表及相应汇总表复印件报政府职能部门和我公司;
6、公司要求各施工单位在发放工资时,要及时通知土官镇政府和我公司派人参加
监督见证;
7、公司将派人深入施工单位现场,向农民工直接了解工资发放情况,分析监督各
【高速公路农民工工资发放制度】推荐阅读:
高速公路安全生产制度06-16
高速公路06-02
高速公路合同管理06-23
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简介06-19
高速公路安全汇报材料06-19
高速公路招牌工程合同07-25
高速公路路面修复合同09-15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探讨10-08
高速公路安全行车要领11-03
高速公路便道施工方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