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压力与吸烟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少年压力与吸烟(精选8篇)

青少年压力与吸烟 篇1

一、表现:

1、青少年吸烟行为的表现(1)全世界向吸烟宣战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6年5月23日在日内瓦发表了一份题为《警惕烟草》的报告。这份文件指出。烟草的消费量目前在世界上呈上升的趋势,香烟每十秒钟杀害一个人,估计每年世界上有300万人死于吸烟,这样增长下去,那么2020年前后每年的死亡人数可达到1000万人,其中70%的受害者在发展中国家。世界卫生组织揭示的材料表明,目前吸烟在不少发达国家中已呈下降趋势,但自80年代初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烟草消费量却呈上升趋势,每年递增1。4%。目前世界上有11亿烟民,其中8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在许多国家中,少年和儿童抽烟的现象日益严重。(2)我国的情况。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目前有3亿烟民,烟草的消费量占全世界的31.6%,从1972年至1992年的20年中,每个成年人每年报烟草消费量大约增长260%,目前仍以7%的速度递增。国际上烟草跨国公司的销售战略是:烟草东进。某些西方烟草公司把中国市场看作“正在开发的金矿”。美国的一家烟草公司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警惕的口号:“我们要得到中国!”在这种烟草销售的国际战略影响下,我国的形势是严峻的。我国这个最大的香烟市场,成了美国和欧洲和各烟草公司的销售重点。美国记者斯特塞尔在《纽约人》周刊上写道,生产万宝路的菲利为。莫里斯已把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变成了万宝路国。1988年5月,“555”汽车拉力赛从广州一直开到北京。1992年,“万宝路”在中国投入的广告费是13.5亿港币。一家香港报刊感叹地写道:“如果美国的广告艺术使中国吸烟的人数仅提高2%,那就是600万人,他们中间至少有200万人可能会过早死亡。” 我国的青少年吸烟情况是严重的,在世界上处于突出的地位。“少年难过吸烟关”,很少有人在25岁以后才开始学吸烟。通常,开始吸烟的年龄是在年轻时代,不少的是在15岁以下,据统计,目前我国9-12岁小学约有10%-15%吸烟;12-15岁的初高中生约有35%以上的吸烟;16岁以上的高中生、大学生吸烟者则占75%。我国研究者王国桢曾对上海市黄浦区和卢湾区的四所学校(初级中学、完中、职业学校、工读学校和所)的6个班级(初中4个班,高中2个班)的吸烟情况作了调查,涉及到198名学生(男150名,女48名)。结果见表81: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吸烟的三个特点:第一,吸烟学生的比例高。在男学生中,初一班吸烟比例约分四分之一,高一班吸烟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职校高二班的吸烟比例达三分之二以上,工读初中班男生吸烟比例竟达94.4%。第二,少数女学生也吸烟。虽然总估旧男学生吸烟大幅度超过女学生,但目前女学生抽烟人数有发展的趋势第三,开始吸烟的年龄变小。在总计121名吸烟的男女中学生中,从小学就开始吸烟的有44人,占36.4%,他们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在12岁以下,其中最小的从6岁开始就吸过烟了。华东政法学院教师邬庆祥在对上海地区初中生不良行为的调查中发现,农村地区初中生吸烟显著多于市区初中生,非重点中学的初中生吸烟比重点中学的初中生多。中学生吸烟,具有明显的危害性:首先,吸烟危害中学生的健康。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吸烟对他们的呼吸器官和神经系统等都是十分有害的。其次,吸烟影响中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滋长,实际生活中,一些不肯刻苦学习的中学生,思想空虚,常在吸烟中消磨时间;同时,那些沾上赌博、逃学等不良行为的中学生,多数和也会抽烟。可以说,吸烟容易成为其他不良行为的媒介。最后,由于烟需要花钱去买,同时,在人际交往中吸烟,易交上坏朋友,因此,中学生吸烟容易成为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诱发因素。

2、青少年吸毒行为表现(1)世界各国吸毒成灾。在当代,毒品泛滥已成为国际性有灾害。据最近的统计数字,目前全世界毒品贸易额已达6000亿美元,超过石油贸易额,仅次于世界军火贸易额。全世界吸毒人数早已超过5000万人,遍及五大洲。1989年全民办因吸毒死亡的人数达10万人,1990年增到19万人,直至现在仍有猛增的势头。美国是头号毒品消费国,吸毒者习惯成性的约4000万,每年毒品消费约3000亿美元。哥伦比亚吸毒者占全国总人口的25%-30%。委内端拉人口仅1千多万,吸毒者达50万。尼泊尔是亚洲小国,目前也有2万人吸毒。吸毒恶浪席卷整个世界,严重毒害人类,特别是摧残着青少扯代的身心健康。吸毒的青少年精神萎糜、心理变态,身心受到损害,同时会妨碍学习和导致道德堕落。据1996年6月26日《新民晚报》报道:美国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在400多所学校的51000名学生中,吸大麻者在8年级学生中占9%,10年级学生中占19%,12年级学生中占26%。国际趋势预示了青少年吸毒现象越来越严重了。(2)我国有吸毒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坚决有力的措施,曾消灭了吸毒现象。然而80年代以来,毒品在我国死灰复燃,至90年代中期,全国吸毒的情况日趋严重。据有关部门的测算,一般吸毒者每天至少吸食毒品0.5克,吸毒成瘾者每至少吸食毒品0.8-1克。如按平均数0.7克计算,我国目前每表消费毒品约210千克,每年消费毒品76650千克。我国吸毒者使用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可卡因、鸦片和大麻,还有其他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1992年6月26日《法制日报》披露,我国公安机关统计,1991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是148539人。其中,有几岁的孩子,也有上岁数的老人,但据腾的统计数字表明,80%以上的吸毒者是青少年。由于吸毒所产的幻觉作用特别能吸引青少年,因而青少年是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我国青少年吸毒的严重性是显而易见的。医学的研究和调查事实表明,吸毒者在生理上和人格方面会发生变异。吸毒成瘾会导致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破坏,其结果是使身体日趋虚弱、面黄肌瘦,继而造成人格变得扭曲、人性泯灭。不夸张地说,吸毒会使人变成鬼变成禽兽。吸毒者还容易染上各种传染病和艾滋病。据1990年2月8日9《人民日报》报道,云南146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145名男性,1名女性),全部是吸毒者,共用毒品注射器是造成感染的重要原因。过量吸毒还会导致死亡,据1990年3月25日《中国日报》报道,云南省有43人因吸毒过量而死亡,其中70%以上是青少年。从目前情况看来,多数的青少年吸毒者是在初中阶段或高中毕业后1-3年里染上毒品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重视。现在,云南是吸毒最严重的省份,特别在边陲地区,由于接近毒品王国“金三角”(指泰国北部、缅甸和老挝的交界地区),吸毒的人甚众,而且殃及青少年。1995年11月,我国湖南省长沙市发生了成批中小学生服用精神药物中毒的严重事件。在事件发生不解放前,有人在长沙市8中校门口向学生兜售一种药物,说什么“吃了来劲”,一些学生就买了服用。后来,市32中、33中、16中和潮宗街小学、湘春路小学、春风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去买药服用,竟有数百人之多。而且服用量越来越大,开始一次服用3、4粒,到后来一次服用10粒,其呈个学生一次最多服用39粒,结果前后有几十人中毒入院,经查明,这批学生服用的药物是一种抗焦虑药,属于国家医药部门严格监控的二类精神药品。按规定,未凭盖有医疗单位公章的医生处方,任何药品经营单位是不准出售的。专家认为,这类精神药品对12岁以下儿童最好不用或禁用,12岁以上的用药剂量也只能为成人用量的一半。因为中小学生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的排泄、代谢速度慢,因此可能产生体内中毒。此类药物过量服用,有害于神经系统,会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长期服用还会上瘾。这件中毒事件,主要是药店违反严格监控精神药品的规定,非法出售造成的。后来进一步调查表明,服用药物中毒的中小学生,大部分家庭环境不好,学习成绩也较差,普遍存在缺乏社会支持、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因素。

二、心理分析:

1、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心理分析:(1)影响青少年吸烟的主要因素。从我国情况来看,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四个方面。第一,社会的影响。目前,我国社会吸烟的风气还很严重。各种公共场合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以烟相待,开会、办事、交友、喜庆、丧事等等,到处离不开烟,青少年自小就生长在处处有烟的环境中,即使在电影和电视片中,也斥着吸烟的镜头。可以说,吸烟已成为一种无法摆脱的社会环境,它对青少年吸烟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家庭的影响。有关青少年吸烟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吸烟学生的家庭中有人吸烟,而且主要是父亲。许多学生的第一支烟,是从父亲的烟盒中拿的。极少数甚至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吸第一支烟的,中学生对吸烟的害处往往还缺乏认识,有的家长在吸烟的过程中,还会不知不觉讲一些腾吸烟好处的话,这就更加会诱发少年学生的新奇性。第三,学校的影响。不少中学生,在会吸烟的学生的影响下,逐渐地学会了呼烟。另外,在中学里还存在着教师吸烟的影响,这也是不能忽视的。第四,心理上的自我满足。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有较大的变化,容易对吸烟产生好奇心,特别是感到自己长大成熟了,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心中就会想:“抽烟 多神气,多有气派,这才是男子汉风度哩!”这种独立意识和成人感的需要,使中学生容易沾上吸烟行为。(2)青少年吸烟的心理生理特征。第一,年龄和生理方面。从年龄来说,初中阶段是吸烟的重要诱发期,最容易学会吸烟。所以,初中的年龄阶段,是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高发期。从生理反应来说,吸烟会使中学生心跳加快,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和感冒等。现代医学还告诉我们,女中学生抽烟多子,会发生口臭,也可能使皮肤变得粗糙。第二,认识方面。大多数中学生明白吸烟是不好的,是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的,他们也知道未成年人不能吸烟、中学生守则规定不能吸烟。但是,许多中学生对吸烟的危害,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第三,情绪和意志方面。中学生容易在高兴或烦恼时吸烟,高兴时吸烟,情绪会更加焕发,明显获得愉快的体验;烦恼时吸烟,情绪会感到轻松,暂时转移了烦恼。有人在中学生中进行过关于戒烟的调查。吸烟的男学生回答有意志戒烟的,占33%,吸烟的女学生回答有意志戒烟的,占29%。由此可见,时常吸烟的中学生,无论男女,表现出对戒烟缺乏坚强的意志。第四,动机方面。中学生开始吸烟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某项对中学生吸烟动机的调查,我们按动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排列如下:(1)出于好奇心,想尝试一下,带有游戏性质的;(2)同学的影响,在其他同学劝其吸烟的推动下才吸烟的;(3)为了解除除烦恼,如被老师和父母批评了,考试不及格了,或者与同学发生重大冲突了等等,吸烟是为了排除不快的情绪;(4)出于模枋吸烟的姿势和气派,认为大人吸烟样子潇洒、风度不凡,于是跟着学起来了;(5)受大人的鼓动,有的是受成年坏人的唆使。第五,习惯方面。中学生吸烟大多数是习惯性吸烟,一般说还谈不上烟瘾。有吸烟习惯的中学生,常常还会有其他的不良行为习惯,如逃学、赌博、小偷小摸等。

2、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心理分析(1)影响青少年吸毒行为的主要因素。根据我国青少年吸毒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影响青少年吸毒行为的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从外部因素来看,目前,我国毒品泛滥,吸毒的状况的严重的。即使在某些电影和电视中,也经常有贩毒和吸毒的内容,而且往往是写实的,而对吸毒行为的危害性揭露不够,青少年看后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家庭中父母吸毒,也会影响子女沾上吸毒行为,我们在前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有的初中生就是受父亲吸毒行为的影响,逐步沾上吸毒行为的。从内部因素来看,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阶段,他们喜欢追求刺激,容易模仿和从众,争强好用,同时,认识上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辨别能力较差。因此,在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青少年特别容易沾上吸毒行为。(2)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心理特征。第一,认识方面。青少年往往对毒品了解不够,同时也缺乏对吸毒危害的科学认识。所以,常常是在浅薄,幼稚的认识支配下,开始沾上吸毒行为。在吸毒后,即使对毒品的害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此时已经抵挡不住毒品的诱惑力了。第二,情绪和意志方面。据说,毒品的吸食会给人带来一种快乐感,内心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青少年吸食海洛因后,特别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幻觉状的精神状态。但是,这种所谓的快乐是暂时的,最终带来的是严重的身心痛苦。多次吸食毒品,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力。从青少年的意志特征来讲,他们的意志力还不是十分坚强的。所以,青少年一旦染上毒品,单靠自身的意志力,是根本不能戒掉吸毒行为的。第三,心理依赖性和人格变异。青少年在吸食毒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虚幻的、舒坦的感受,似乎从一切烦恼和忧悉中暂时解脱了出来,愉快的幻觉和短时间的欢乐效果,使青少年进入了飘飘欲仙的欣慰状态。但是,这种感受和体验进而会牢牢地吸引着青少年,使青少年无法摆脱继续达到这各状丰收的需要。这就是青少年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性。毒品的作用会导致青少年人格变异,就是人格上的大倒退,对吸毒的青少年来说,他最大的需要就是能经常吸食毒品,如此之外,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道德心和羞耻心等统统变得没有意义了,统统屈服于毒品这个魔鬼了。第四,动机方面。我国青少年开始吸毒的动机,主要有下列几点:(1)发奇心。因为新鲜好奇,想试一试而沾上了吸毒行为。调查资料告诉我们,初中生开始吸毒,多数是由好奇心引起的。(2)为了娱乐和消谴。把吸食毒品当作吸烟、喝酒一样,满足消遣和享乐的需要。这种动机,青少年多数和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单独休闲环境下容易产生,把吸毒当作一种精神上的所谓享受。(3)为了自我显示。把吸毒看作是一种“高贵的”气派。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流传着这样的荒唐说法:“吸海洛因是现代社会后种时髦,不吸就是落伍,吸了神气、够气派!”不少青少年花了一大笔钱来吸海洛因,就是为了炫耀自己,显示自己的大气派。(4)为了从众。所谓从众,就是人家怎么干,自己就跟着人家怎么干。青少年喜欢从众,以为朋友在吸毒,自己也就一起跟着吸了。有一位中学生谈到他开始吸毒的行为时说:“我原来就吸香烟。有一天,一个朋友给我一支烟,我看它不像香烟,就问朋友是什么。他说,你吸吧,反正比你吸的那种烟要好多了。我想,反正都是烟,吸就吸吧。就这样,吸了没几支就上了瘾,再也戒不掉了。”(5)为了摆脱烦恼和忧愁有些青少年碰到的挫折,处于焦臣不安的心境,为了消除内心的烦恼和忧愁,就从吸毒行炽去寻求暂时的解脱。第五,毒瘾心理依赖。毒瘾就是吸毒成了瘾头。我们在上面提到过吸毒会产生一种心理依赖性,这是一种对短暂的快乐欣慰感的需要。但是,毒品的药性过后,通常会使人冷汗淋漓,涕泪不止,恶心呕吐、肌肉疼痛。这是一种处于地狱状态的感受。一位青少年吸毒者自己说:“我的毒瘾发作了,身上就像有成千上面条虫子在咬,一直咬到骨头里,我就会捶胸顿足、丑态百出,这时只能吸上一口海洛因,就是死也不管了。”

三、矫正:

1、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矫正 据说,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38岁时国因病戒烟,但很快就失败了,他又恢复每天抽烟20支,以后在67岁时得了颌癌。我国成年人的戒烟情况也充分说明,戒烟杨功不是轻而易举的。对已经吸烟的青少年,让他们戒掉,也是有难度的,但这不是说已经吸烟的青少年就无法戒烟,很多戒烟的实例说明,戒烟最重要的是依靠意志的力量,也就是说靠社会的意志和个人的意志。(1)重视社会环境。国家教委在《中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中学生禁止吸烟。《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规定:禁止或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做烟草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我们说,首要的是要真正认真落实对未成年人、中小学生的禁烟教育。同时,社会应加强禁止有关香烟的宣传,采取逐步建立无烟区的措施,提高烟税,严禁对未成年人销售香烟等。社会良好的禁烟环境,是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吸烟行为的根本前提。(2)重视家庭环境。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或中小学生的家长,吸烟现象是很普遍的。家长吸烟不但危害自己,而且使孩子容易沾上吸烟行为。研究表明,父亲吸烟,对儿子有很大的影响;而母亲若是吸烟者,其女儿吸烟的可能性就大。家长要逐步做到不吸烟,在此之前可先做到在子女面前不吸烟,进一步要做到家庭中来往客人少吸烟或不吸烟。由于目前青少年吸烟年龄趋低,对于出于好奇心偶尔沾上烟的初中生,家长要严加管教,不能姑息。如发现孩子已有多次吸烟行为,应与学校联系,并对自己子女采取切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办法。(3)重视学校环境。<1>学校要逐步做到禁止吸烟,在此以前,全体教师要减少吸烟,特别是减少在学校里吸烟,做到不在有学生的场合吸烟。教师以身作则,同样也表现在减少吸烟和禁止吸烟方面。这点也是能够做到的,许多无烟校的出现就是证明。<2>要正确解释“大人能吸烟,为什么未成年人不能吸烟”的疑问。同时,要比较详细地对吸烟的危害 作科学说明。教师要明确告诫学生,未成年人吸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吸烟是越轨的第一步,发展下去不但有损健康,而且可能是犯罪的入口处。可以组织有意义的“禁烟”宣传活动,让中学生自制禁烟宣传画,自编自演有关禁烟的文艺节目,深入到群众中去宣传。让中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吸烟危害的认识。<3>发现吸烟的中学生,不能简单处罚,重要的是加强个别指导和个别是矫正。要查清学生吸烟的原因和经过,了解烟的来源、吸烟的场合和该生的思想、学习等情况。对偶尔吸烟者,重在教育引导,注意日常观察,采取具体措施促使他们不再继续抽烟。对吸烟情况比较严重或有吸烟习惯的中学生,应特别重视,需采取专门的治疗措施进行矫正。

(4)心理治疗方法。青少年戒烟应该当机立断,一下子停止吸烟,切断香烟对身体的损害。实际情况表明,青少年吸烟者一般都能治疗过程中有效地或烟。问题在于阴谋诡计止吸烟的复发,能在较长时间内不吸不反复,甚至一次戒掉,这才是成功的戒烟。为了保使青少年成功地戒烟,可采取下列是心理治疗方法: 厌恶疗法。采取一定的措施,让青少年从喜欢吸烟转变为讨厌吸烟,一旦形成讨厌吸烟的倾向,青少年就不会去抽烟了。如对吸烟的中学生放映吸烟死于肺癌的电影,或其他现身说法的教育,让他们看后确实感到害怕、感到吸烟的危害性,从而厌恶吸烟。价值改变。许多中学生吸烟是为了自我显示,表示自己具有真正男子汉的成熟形象,很有风度。因此,采取改变与吸烟有关的价值观念,使吸烟的中学生感到吸烟有损于中学生的纯真形象,吸烟只有让他人产生恶感,显示出的是不良品行的倾向,这样,他们就会在新的价值观念的支配下,有效地做到不再吸烟。切断消极影响源。一部分学生是在同学或同伴的吸烟行为的影响下,开始吸烟和逐步学会吸烟的。实际上,同学或同伴的吸烟行为成了一种强化吸烟的因素。现在采取割断消极影响源的措施,在一定时期内不让他们与吸烟的同学或同伴接触,实质上是让他们不再有复发吸烟行为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后,他们已有一定的分辨力和抵制力,不易再受别人的吸烟行为影响。增强压力法。周围的人要支持中学生的戒烟行为,家长、老师以及好朋友要经常支持抽烟者向不抽烟转化,对他们要表示信任、期望成功的成度。这种压力是中学生戒烟过程中的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量和监督力量,有利于防止吸烟的复发。

2、青少年吸毒行为的矫正(1)加强禁毒的教育。从我国情况来看,禁毒教育对青少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必须明确,青少年是禁毒教育的重点。我国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还刚开始,由国家禁毒委员会主编,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禁毒教育读本》已于1992年6月出版。不少电视台宣传讲解了有关毒品的基本常识,有的省市开展了群众性的禁毒教育活动。但总的说来,这些禁毒教育措施离我国禁毒斗争的要求还是不够的。我们禁毒教育的目标是,要在毒品还未对青少年造成更大的危害之前,在青少年身上建立起牢固的精神防线。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教育规划。这个禁毒教育的规划,应包括教育对象、内容、形式、方法和时间安排等。通过禁毒教育,使青少年真正了解什么是毒品犯罪,毒品的严重危害性,以及青少年自身如何积极抵制毒品等问题。禁毒教育对广大青

少年和吸毒青少年具有不同的针对性,应当分别进行。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电影、书刊、画报、演出、展览等形式,进行生动具体的宣传和教育,在表示和年身上树立牢固的反毒、拒毒意识。对吸毒青少年应帮助其矫正或强制戒毒。在禁毒斗争中,预防比矫正更为重要。而禁毒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吸毒行为的根本基础。(2)注意早期发现。对青少年吸毒行为的早期发现,是十分重要的。发现早,易矫正。家庭和学校等方面应特别注意少年学生吸毒行为的迹象。这类早期迹象往往有如下表现:如在衣服上和呼气中有押发性气味;没喝过酒,却是摇摇晃晃或舌头发硬、吐字不清;脸色苍白,精神不佳;明显的感情失控,言行粗暴等。另一类是多次服用毒品所产生的慢性影响的迹象:如疑神疑鬼,总觉得被人监视的样子;有幻觉症状;有时好像“癫痫病”发作,瞬间失去记忆;干什么都是有气无力的样子,经常六神无主、呆呆乎乎等。(3)对青少年吸毒行为不同阶段的指导。根据青少年吸毒行为的不同程度,分别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初期阶段,是指出于单纯的好奇心刚开始服用毒品。对这种少年,应使他们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性,改变无所谓的态度,这往旆是很有效的措施,当灰,尽可能要采取形象、直观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要及时与服毒少年的家长联系,共同配合,加强观察和监督少年的活动。最好的办法是能转移少年的注意力,让他们受新的富有性趣的有益活动的吸引。中期阶段,指数次服用毒品,由上吸毒行为还往往沾上盗窃等不良行为。这种情形单靠学校和家庭力量已不能解决问题,还应与公安部门等有关单位联系,以便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后期阶段,指养成习惯,不能自拨,致使身心都有障碍。这种情况除应与有关部门配合共同采取措施外,还必须请精神病攻在生加入,补以医药措施。(4)治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疗法、生理疗法、封闭疗法和心理疗法等。所谓药物疗法,是指使用药物的内服、外用和注射等手段,帮助青少年吸毒者戒毒。至于药物,有西药药品,也有中药药品,还有中西药相结合的新型药品,一般说,药物疗法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会产生药物反应。所谓生理疗法,是指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使青少年吸毒者在生理上对毒品的依赖,转移到对另一种药物的依赖上,就是用某种合成药品来替代青少年对毒品的需要。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有后遗症,造成新的药物依赖,而且只对86%吸食海洛因的人的使用有显著效果。所谓封闭疗法,就是让青少年吸毒者住进没有任何危险物品的房间里,当他们毒瘾发作时,不管不问,随便他们怎么忍受和挣扎,过了几个星期后,毒瘾会慢慢自行消失,同样可以达到戒毒的目的。但这种疗法产生的痛苦较大,也会发生意外的自伤事故,所以不宜常用。通常,只有对绝少数反复吸毒、毒瘾严重的青少年,才能使用。所谓心理疗法,就是对青少年吸毒者进行引导和教育,逐步恢复他们的自尊和自信,重新培养具有意志控制的能力,从而达到戒毒的目的。从发展趋势来看,对青少年更应重视以心理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原则。因为,从实际情况来看,做到让青少年吸毒者摆脱对毒品的生理上的依赖性,要比让他摆脱对毒品的心理上的依赖性相对容易得多。矫正吸毒的关键,就是如何能真正有效地摆脱心理上对毒品的依赖。如果只是消除生理上对毒品的依赖,而没有能在心理上摆脱对毒品的依赖,那末不可能做到彻底戒毒。在我国需要尽快广迅速安全、减少痛苦的戒毒新药。现在已经有人发明了“杨氏戒毒法”,效果好、痛苦少,对青少年戒毒十分有利。与此同时,还特别需要重视对青少年吸毒的心理研究,总结心理治疗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从而加强心理治疗的效果。弄虚作假正大幅度地降低恢复吸毒的比率。90年代初,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专家们在深圳宝安戒毒所进行了新的科学尝试。他们探讨使用厌恶疗法(用电击造成吸毒者的痛苦)和催眠疗法相结合,达到重新塑造人格。这些探讨表明,通过重新塑造自我,培养新的人格,从而逐步摧毁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性,是有可能的。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对青少年吸毒行为的治疗方法变得更加完

青少年压力与吸烟 篇2

1 影视剧吸烟镜头的存在情况

国际上有大量的研究表明, 吸烟镜头在电影电视中广泛存在。对美国1996至2004年销售较好的100部电影调查发现, 1996年, 96%的电影出现了吸烟镜头, 在其中100%的R级电影 (限制级电影) 和93%的青少年级电影中出现;虽然在2004年, 这一比例在R级电影中有所降低, 但仍然达到了88%, 青少年级电影中为73%[2] ;吸烟镜头时长平均占所有电影片长的0.5%, 最高达到25%。在新西兰的电影中吸烟镜头出现比例为70%, 平均每部电影中出现3.8个吸烟镜头, 持续时间为43 s[3] 。在德国1994-2004年销售较好的398部电影中, 74%出现了吸烟镜头[4] 。

吸烟镜头不仅仅充斥在各个国家的电影之中, 在电视剧等电视节目中出现率也非常高。日本2001-2002年放映的14部电视剧, 将总共136 h 42 min的电视节目分为3 min长的片段 (共2 734个片段) , 其中有205个直接描述吸烟的镜头, 有387个镜头与吸烟相关[5] 。Rob等[6] 对2004年新西兰电视中的120个节目进行分析发现, 这些电视节目中有25%至少出现了1个吸烟镜头, 总的吸烟场景数为152个。在德国, 有研究对其四大主要电视频道15:00-24:00播出的节目进行了分析, 在接受调查的395个电视节目中, 出现吸烟镜头的比例达到45%[7] 。另一项研究专门调查了1985-2004年德国流行的犯罪连续剧, 其中吸烟镜头出现比例为97%, 平均每集就有5个镜头描述吸烟[8] 。

吸烟镜头在诸多国家的影视剧节目中广泛存在, 在中国影视剧中十分泛滥。赵凤敏等[9] 对2003年2-4月收视率较高的8部电视剧和10部电影进行调查发现, 被调查的10部电影烟草镜头出现率为100%;平均每部电影出现26次, 最多一部达到111次。在接受调查的8部电视剧中烟草镜头出现的比例为77.7%, 平均每集有6个烟草镜头, 最多的一集达到14个[9] 。耳玉亮等[10] 调查了2004-2005年影视剧中吸烟镜头的出现情况, 共调查了29部电影和16部电视剧, 结果在15部电影中出现了吸烟镜头, 共计134次70.7 min;有10部电视剧出现了吸烟镜头, 共计485次628.5 min[10] 。吸烟镜头在国内流行的动画片中也屡见不鲜, 如《猫和老鼠》、《大力水手》等都出现了很多明显的吸烟镜头[11] 。可见国内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存在情况也很普遍。由于在国外许多国家电影都施行分级制度, 但是中国并没有, 这无疑加剧了青少年对吸烟镜头的暴露情况。

2 影视剧中吸烟镜头的内容分析

几乎在绝大部分的电影中, 吸烟都体现着个人魅力, 或是身份的象征。Gina等[12] 研究发现, 在电影中女性的吸烟镜头常常被用来描绘角色人物控制自己的情绪、显示权力或性感、提高个人形象或自我形象、控制体重、给自己以舒适感和安全感等;而男性吸烟则往往被描绘成用吸烟来增加其男性魅力, 或刻画一个具有力量、威信或强权的角色, 增强兄弟哥们的关系, 将他们自己定位成“保护者”等。有研究发现, 美国电影中吸烟镜头正面描绘和负面描绘比例达到了11:1, 且由吸烟导致的死亡中无一与吸烟导致的疾病相关[13] 。澳大利亚也有研究发现, 电影中吸烟镜头被描绘成社会可以接受的比例远远高于不可接受的比例[14] 。

在电视中吸烟镜头情况与电影中相似。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 在308个电视镜头中, 只有1个镜头清楚地描绘了吸烟的负面影响[15] 。新西兰也有研究证实, 在电视节目中吸烟相关的镜头大部分都是对吸烟中性或者正面的描述[6] 。

由此可见, 吸烟镜头不但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影视剧中, 并且对吸烟的正面描绘远远超过了负面描绘, 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吸烟行为的公众形象, 同时掩盖了吸烟能够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事实。虽然没有研究证明影视剧创作者是有意美化吸烟, 但是吸烟镜头在荧幕中的大量正面形象不得不引起重视。

3 影视剧中吸烟镜头对青少年吸烟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 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对人群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烟草广告[1] 。因为这些吸烟镜头贯穿在影视剧中, 使得观众降低了收看广告时的戒备心理, 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熏陶, 潜移默化地对态度和行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影视剧中对吸烟的正面描绘, 使得人们错误地认为吸烟是可以接受, 甚至是很好的事情[16,17,18] 。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对待吸烟态度都将受到影响, 从而在整个社会层面为吸烟行为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在美国, 每年由电影中的吸烟镜头造成的青少年吸烟者超过390 000人[1] , 这足以替代美国每年由于吸烟而导致死亡的443 000人[19] 。有研究证实, 收看电视与青少年开始吸烟有密切关系[20] 。

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往往对青少年的态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使得青少年认为吸烟是受社会认可的, 是非常“酷”的行为, 有缓解压力的作用, 而吸烟对于健康的危害在电影中根本感受不到[16] 。有研究发现, 虽然电影中吸烟镜头出现的频率要高于现实生活中的吸烟流行率, 但是青少年认为电影中吸烟镜头的频繁出现是对现实的一个准确反映, 由于错误地感觉到电影中反映的吸烟是很常见的行为, 且以为这种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流行率很高, 他们往往对这些吸烟镜头采取无所谓的态度[17] 。

随着态度的改变, 青少年的行为也受到严重影响。美国的一项队列研究发现, 青少年吸烟镜头高暴露组吸烟的可能性是低暴露组的3倍;最高暴露组在随访结束后有17%的学生开始吸烟, 而低暴露组这一比例仅为3%;归因危险度分析之后发现, 在该队列中开始吸烟者中有52.2%是由于电影中的吸烟镜头所引起[21] 。另一项纵向研究发现, 青少年级电影中的吸烟镜头对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归因危险度为0.35[22] 。有研究发现, 当电影中的吸烟镜头是通过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电影明星来展现时, 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尤为明显[18,23] 。

在德国同样有研究发现, 流行电影中存在的吸烟镜头能够对青少年吸烟产生重大影响。在该研究中, 接受调查的5 586名学生开始吸烟的比例与电影中吸烟镜头的暴露情况呈剂量反应关系, 在按暴露率进行分组的4组调查对象中, 曾经尝试吸烟率从低剂量组到高剂量组分别为17%, 35%, 47%, 64%;而这些调查对象的现在吸烟率也与其电影中吸烟镜头暴露情况显著相关, 现在吸烟率按剂量组从低至高分别为3%, 8%, 14%, 25%[24] 。

不仅在高收入国家电影中的吸烟镜头对人们吸烟行为和态度有所影响, 在收入偏低的国家也证实有同样的问题存在。在墨西哥的一项横断面调查中, 接受调查的3 876名墨西哥初中生在他们收看的电影中吸烟镜头平均暴露51.7 min;电影中吸烟镜头与这些学生的现在吸烟和过去吸烟均显著相关, 并且更加倾向于对吸烟采取支持的态度[25] 。中国也有研究注意到电影中的吸烟镜头是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危险因素之一[26] 。

大量研究证实, 青少年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很长, 因此暴露于影视剧中吸烟镜头的可能性不容忽视。有研究发现, 美国儿童少年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2 h的比例为44%, 31%的土耳其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4 h, 法国儿童中每天看电视的比例高达97% (平均每天3.6 h) , 37%的香港儿童每天看电视超过4 h[27] 。2002年中国大陆青少年每天看电视超过2 h的比例为21.5%, 略低于上述其他国家, 但是随着这些年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视的普及, 青少年每天看电视的情况可能更加严重[27] 。有纵向研究证实, 青少年开始吸烟率与看电视的时间显著相关, 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5 h的青少年吸烟的比例是每天看电视时间少于2 h青少年的6倍。而每天看电视时间在4~5 h的青少年开始吸烟的比例是少于2 h的青少年的5.4倍。虽说没能确切证明此影响与电视剧中的吸烟镜头有关, 却间接反映出了电视剧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20] 。

因此无论在发达国家, 还是一些中低收入国家, 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和态度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对控烟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4 降低中国电影电视中吸烟镜头影响的措施

吸烟镜头在各国的影视剧中广泛存在, 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为此, 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各种措施, 对影视剧中吸烟镜头的危害进行控制。如美国等国家采用了严格的分级制度对电影进行分级, 使得青少年暴露于不适合其观看的镜头比例大大降低。然而在中国, 由于种种原因, 尚未制定严格的分级制度。因此, 如果想在中国降低影视剧中吸烟镜头的影响,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面是根据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的几个降低影视剧中吸烟镜头危害的措施。

4.1 对影视剧创作者进行宣传教育

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数量显然与创作者的意识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 在影视剧中安排角色在镜头前吸烟时, 有时候是为了剧情需要, 体现主人翁的焦虑不安、桀骜不驯等心理。然而如果对创作者进行宣传教育, 他们就会认识到, 如果要体现角色的心理或者达到其他艺术体现的目的, 吸烟并不是唯一的, 也不是最好的选择。同时使他们认识到, 正面的吸烟镜头对人们吸烟行为尤其是对青少年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除此之外, 从商业角度来说, 有研究表明, 吸烟镜头的数量多少与电影的销售率并不相关, 事实上大多数电影中吸烟镜头都是不切实际的, 而且对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都不是必须的。因为吸烟镜头的数量与电影成功与否毫无关系, 那么减少电影中的吸烟镜头就不会对电影在商业上造成任何损害[28] 。如果影视剧的创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些, 并且在创作阶段就有意识地避免在镜头里安排出现很多对吸烟镜头的正面描述, 那么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就能够在源头上减少。

4.2 严格审核

以宣传教育的方式从源头上降低吸烟镜头的存在情况非常重要, 然而要从根本上使影视剧创作者在拍摄作品时不再随意地对吸烟行为进行正面地刻画, 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审查制度和标准。在国际上, 有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电影和电视剧的分级制度, 对于每个级别允许拍摄的内容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过去美国电影分级制度中, 儿童吸烟镜头一直是电影分级的一个重要评判因素, 而在2007年美国电影协会 (MPAA) 规定, 所有正面的吸烟镜头将作为电影分级制度的指标之一, 含有正面描述吸烟镜头的电影都将有可能被定为更高的级别[29] 。中国实行的是电影审查制度, 然而各种标准并不明确, 虽然在《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和第四条规定了禁止利用电影电视发布烟草广告或者变相发布广告, 但是无论《电视剧审查管理规定》, 还是《电影管理条例》, 都没有对吸烟镜头有任何相关的规定, 仅仅在《电影剧本 (梗概) 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中提到在电影中有过分表现酗酒、吸烟及其他陋习的应删减修改。但是该通知中对“过分表现吸烟”没有给出明确标准, 因此并不能对影视剧的创作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需要制定更严格的审查制度和更明确的审查标准, 如果能够使含有过多对吸烟正面描绘镜头的影视剧通不过审核, 那么创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一定会刻意避免在荧幕上安排出现很多的吸烟镜头, 从而在根本上减少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

4.3 父母限制

大量研究证实, 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对青少年的危害巨大;而父母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 完全有能力降低影视剧中吸烟镜头对青少年的危害。有研究发现, 在控制了社会环境等一系列混杂因素之后, 父母限制观看R级电影的青少年开始吸烟的比例显著低于不受限制的青少年[30,31] 。这种效果在父母不吸烟的情况下尤其明显, 并且父母限制的程度与青少年开始吸烟的比例呈剂量反应关系:与父母从来不准观看R级电影的青少年相比, 偶尔能够看的青少年开始吸烟的相对危险度为4.3, 可看几次或者一直都可以看R级电影的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危险度为10.0[30] 。由此可见, 父母在降低影视剧中吸烟镜头对青少年的危害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 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 使父母们了解吸烟镜头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不良影响, 并且使他们认识到如果能够减少青少年对吸烟镜头的暴露, 带来的危害会大大降低。同时, 如果青少年观看到的正面吸烟镜头, 父母可以顺势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扭转这些正面描写使青少年就吸烟行为产生的错误认识, 从而将影视剧中吸烟镜头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4.4 在影视剧播放之前放映一段反吸烟广告

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 篇3

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对脑神经也有毒害,它会使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调查发现,吸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比不吸烟的学生低。此外,青少年处在性发育的关键时期,吸烟使睾丸酮分泌下降20%~30%,使精子减少和畸形,使少女初潮推迟,经期紊乱。青少年吸烟还会使冠心病、高血压和肿瘤的发病年龄提前。有关资料表明,吸烟年龄越小,对健康的危害越严重,15岁开始吸烟者要比25岁以后才吸烟者的死亡率高55%,比不吸烟者高1倍多。

吸烟损害大脑,使智力受到影响。在烟草的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很高。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不能正常地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的功能。由于人的大脑对氧的需要量大,对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吸多了烟就会感到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头痛、头昏现象。久而久之,大脑就会受到损害,思维就会变得迟钝。这样,必然会影响学习和工作,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

吸烟导致的青少年弱视,被称为“烟草中毒性弱视”。其主要表现一是视力障碍:视物不清,戴眼镜也难以矫正,随着视力减退逐渐加重,到一定时期,连视力表上的0.1也看不清楚;二是视野改变:早期视野中间出现一团哑铃形或圆形黑影,后期视野缩小,视物时四周模糊不清;三是色觉异常:尤其是辨不清红、绿颜色;四是畏光:在强光下视物反而不清楚。烟草中毒性弱视病情发展比较缓慢,容易被人们忽视。

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 篇4

吸烟有害健康,可是现实生活中喜欢抽烟的人却大有人在,这种不良有社地风气也正在逐渐的影响着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据可靠调查,10周岁的孩子认为烟又难闻又呛鼻非常反感,而到了11到13岁左右的时候去渐渐的会对烟产生兴趣,特别是家长也在吸烟的青少年可能会有跃跃欲试的想法,而一些中学生也就是11到15岁这个年龄段的少年甚至把吸烟当成一种成人的“标志”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被认为是青少年接触烟草的最危险的年龄。

吸烟对身体的健康危害很大,大到可以直接毒杀生命,研究发现烟草中的尼古丁有使血管收缩硬化的作用,同时还会影响到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而维生素C不足是引起坏血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对于青少年而言烟草中的尼古丁对人的脑神经也会产生很大的毒害作用。一项很可靠的调查显示那些吸烟的学生的成绩明显比不吸烟的普通的学生差。这不仅仅是像很多人认为的吸烟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没有花过多的时间与经力在学习上。事实上是因为尼古丁会影响人的记忆力,从而就算你要好好学习也不能更好的记住某些知识。

应该说青少年吸烟比成年人吸烟的危害要大得多,因为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未完全可以说道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发育的过程,身体的很多器官都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本身对烟草中的有毒物质的吸收就更加容易,所以中毒更深。

有关研究发现吸烟的年龄越小,对身体的危害更大,特别是对性发育的影响就更大了。研究发现烟草还会影响到男人精子的数量和质量,很多畸形精子的产生和过多的烟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很多人以为吸烟只会对男性产生不好的影响,事实上少女如果吸烟或者长期生活在“二手烟”的环境中的话,那么月经的初潮时间,经期健康,以后的生育能力也都会受到不少的影响的。

事实上很多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口腔疾病,癌症等疾病和吸烟都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青少年吸烟不仅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危害事实上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危害也是忽视的。青少年如果烟瘾很重还会使得整个思维出现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严重的对整个身心,反应能力,各方面的表现能力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的。

如果青少年一旦染上烟瘾而又父母又无法满足的话,则有可能产生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很容易诱发一些不良的行为,甚至为了能有足够的钱买烟还会去做一些违法的事而影响一生的发展。

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问卷调查 篇5

1.下列哪些疾病是吸烟所导致的()

A白血病B失忆症C肺结核D肺气肿

2.烟中有哪些危害物质.()

A蛋白质甲醛B甲基肼 氨基酚 C维生素C 维生素DD钙 铁 镁等

3.烟的主要成分是()

A尼古丁B维生素DC生长素D叶绿素

4.吸烟给肺带来哪些疾病()

A肢端肥大症B巨人症C小儿痴呆D肺气肿

5.吸烟有哪些好处()

A装酷B可以打发时间C看起来成熟

6.你怎么分配生活用费与烟费()

A先买好生活必需品B 先把烟买好,再买必需品C买烟其余的先放一边

7.下列对于吸烟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有()

A吸烟会导致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B吸烟会增加高血压的得病率 C吸烟会增加抵抗力D吸烟会增加心脏病率

8.吸烟会导致哪些疾病()

A肺结核B失忆症C狼疮病D侏儒症

9.你会吸烟吗?有没有吸烟的习惯?

青少年压力与吸烟 篇6

2.青少年吸烟的原因。

[写作导航]第一段围绕提纲,指出青少年烟民增加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探究原因主要有三,自然转入第二段;第二段罗列原因,诸如:香烟到处可买得到、年轻人都有零用钱、他们想显示自己已成人、吸烟成为缓解压力的途径、吸烟是同伴影响的结果等。

[范文]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number of teenage smokers has been on the rise in recent years, which has caused great concern among people in ail walks or life.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that account for this fact, but the following three may be the main ones.

青少年压力与吸烟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常州市分别抽取小学(五、六年级)、中学(初一、初二、高一)、中专(一年级)的学生共1 078名。回收有效问卷1 050份,有效回收率为97.40%。其中男生449名,占42.76%,女生601名,占57.24%;小学生125名,占11.90%,中学生728名,占69.33%,中专生197名,占18.76%。

1.2 方法

在教室由专门的调查员向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并进行讲解后,由学生自主填写。为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在场教师全部回避。填写完毕由调查员统一收取、整理。问卷内容包括吸烟状况,烟草有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周围环境控烟情况,个人背景等。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的未成年人吸烟标准,只要吸过一口烟即为尝试吸烟,最近1个月内吸过1次烟或1次以上的即为现在吸烟[6]。

1.3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pi Data 3.0录入,使用SPSS 16.0进行分析。运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间的差异。

2 结果

2.1 青少年吸烟现状及有关行为

常州市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14.48%,男、女生分别为22.94%和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9,P<0.05);青少年现在吸烟率为3.05%,男、女生分别为5.12%和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P<0.05)。小学生、中学生、中专生的尝试吸烟率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42,20.92,25.38,P值均<0.05);小学生、中学生、中专生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23,36.10,P值均<0.05)。见表1。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对152名尝试吸烟的学生调查表明,有33.55%的学生在7岁及以前就尝试过吸烟,其次尝试吸烟的阶段主要是在16岁以后,共有31例(20.39%),8岁~组,10岁~组,12岁~组,14岁~组分别为22例(14.47%)、13例(8.55%)、16例(10.53%)、19例(12.50%)。

2.2 青少年烟草与健康相关知识和态度

90.38%的学生表示即使好朋友给烟也不会吸,85.24%的学生认为吸烟应征求周围人意见,76.10%的学生不允许别人在自己面前吸烟,40.00%的学生不赞成在公共场所禁烟,见表2。未尝试吸烟者对主动及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均高于尝试吸烟者,χ2=值分别为14.78,11.24,P值均<0.05,学生对主动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95.43%)高于对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8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0,P<0.05)。见表3。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青少年尝试吸烟率的差异

学习成绩为差、好、中等、中等偏下、中等偏上的学生尝试吸烟率分别为25.27%,17.28%,13.84%,13.68%,1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7,P<0.05);父亲学历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大学及以上的学生尝试吸烟率分别为38.89%,25.00%,15.08%,13.60%,12.40%,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2,P<0.05);母亲学历为文盲、小学、大专、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及以上的学生尝试吸烟率分别为37.50%,25.00%,14.85%,13.57%,12.36%,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1,P<0.05)。

2.4 与烟草有关的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有60.10%的学生见过教师在学校吸烟,28.19%学生的朋友中有人吸烟;学校或社区对烟草有关知识有很好的宣传,与之相比,组织控烟活动有所欠缺。青少年生活的环境中控烟信息不同,其尝试吸烟率也不同,见表4,5。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3.1 青少年开始吸烟低龄化现象严重

常州市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14.48%,现在吸烟率为3.05%;尝试过吸烟的学生7岁以前吸第一支烟的高达33.55%,在8~9岁间吸第一支烟的达14.47%。尝试吸烟是从不吸烟转变为吸烟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7,8]。有研究表明,30%~50%的青少年尝试吸烟后会养成吸烟习惯并成瘾[9]。如果20岁以前不吸烟,成人后吸烟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吸烟起始年龄越早,罹患各种慢性病的机会也越大[10]。“拒绝第一支烟”是青少年控烟的一个重要举措[11]。所以,常州市应该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烟草相关知识的教育,阻止吸烟年龄提前的趋势。

3.2 中专生吸烟情况较严重

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是中专生高于小学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小学生可能多为模仿;而中专生可能因较早踏入社会,认为吸烟是交际的需要。所以在吸烟行为的预防工作中小学阶段是关键时期,而中专生是控烟的重点人群。在做好中专生正确认识吸烟与交际的同时,还应关注小学生这一年龄较小群体烟草相关知识的教育。3.3烟草与健康相关知识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对烟草危害有正确的认识,但是仍存在烟草与健康相关知识的认识不足及正确态度缺失,今后控烟的重点既要教育青少年拒绝烟草,也要倡导青少年加入全民禁烟行列。另外,学生对烟草有关知识的态度也不一样,认为吸烟能使男孩吸引力降低的有66.67%,认为吸烟能使女孩吸引力降低的有75.90%,这可能是由于经济地位和传统社会文化影响所致。在中国,吸烟的女孩常常与不良的社会形象相联系,周围环境对女孩吸烟的压力较大;而对于男孩,吸烟带给他们的这种负面影响要小得多。

青少年的吸烟原因较复杂,国内外众多研究提示,青少年吸烟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12,13,14,15]。(1)个人因素。学生尝试吸烟率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并没有严格的关联,但成绩差的学生尝试吸烟可能是消极的生活态度所导致,而成绩好的学生尝试吸烟可能是因为错误的认为吸烟可以缓解学习压力。父母学历不同,子女尝试吸烟率不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对子女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家庭中父母亲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2)社会因素。父母吸烟情况不同,子女尝试吸烟率也不同,父母都吸烟家庭的子女尝试吸烟率达到了45.00%;另外家人和孩子讨论吸烟危害情况不同,孩子尝试吸烟率也不同。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场所,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还要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朋友中是否有人吸烟对青少年是否尝试吸烟的影响最大,同伴影响可以通过增加可得性,行为示范作用,同伴的压力、鼓励,社会强化效应以及增加对吸烟行为的社会接受性等多种形式产生效应[16]。调查还表明,学校在控烟方面的作用尚未全面发挥。如果学校能切实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举办各种形式的控烟活动,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纠正对吸烟行为的错误认知与态度,提高控烟能力,对降低学生吸烟率可能会起到极大的作用。另外,教师也是影响学生吸烟的重要因素。社区环境在控制成年人吸烟的同时,还应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中国也没有任何法律限制青少年购买香烟[17],这无形中为青少年吸烟提供了方便。

青少年压力与吸烟 篇8

然而,有人也提出其他因素,包括临床因素(例如香港缺乏辅导员)及文化因素(例如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沉重)。

其间也有不少人提出解决办法,例如教育制度不要以考试为本;提供训练积极思维的课程,以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增加辅导员人数;尽早识别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并提供适当辅助,以及鼓励青少年订立不自杀契约等。这些建议立意良好,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个问题没有迅速及简单的解决办法。

然而,若以另一角度分析最近发生的悲剧,我们可以看到情况的另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未能就问题的因果关系提供深层次的解释或解决方案,但却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这些悲剧的某些共通点及起因。

我所要提出的是聚类错觉(clustering illusion):一些事件看似按照特定模式或趋势发生,但事实上彼此没有关系,只是个别事件自然地以偶然的次序发生。换句话说,我们不断追寻近期这些惨剧的成因及解决方法,但方析问题的方向可能是错的。

当然,九天内有七起自杀案,人们希望找出个案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种情况甚少出现,尤其自杀者都是我们珍视的年轻人。然而,若深入探讨自杀的统计数据及相关研究,就会发现问题其实比表面所见的更加复杂。

短短数天内有多名学生自杀,当然令人吃惊。自去年9月新学年开始,至今已有22起学生自杀案,比前几年同期多了一倍。

但问题是:学生自杀案近期突然大幅飙升,其性质是否类似飞机失事等惨剧有时可能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接连发生,仅属偶发事件?又或者香港的年轻人自杀事件,证实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的确造就了一个令人忧虑的趋势?

把年轻人自杀的惨剧归纳为统计学上的异常现象,听起来虽然冷血无情,但事实是香港有数十多万学生,学生自杀案骤然多出几宗,很可能是聚类错觉的结果,也可能有学生模仿他人行为,令悲剧深化。

事实上,香港整体自杀率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反映有关方面对精神健康等问题的处理方式合理有效,处理抑郁症等疾病的措施也恰当。

至于应否把问题归咎于教育制度,儿童死亡个案检讨委员会最近在香港进行过一项研究,发现未满18岁的人士自杀,通常都是因为在人际关系方面遇上问题(例如家庭、同伴和恋爱关系),只有小部分个案与学业直接相关。

无论最近的连串悲剧是一个不幸的真实趋势,还是只是统计学的一个临时现象,我们自然都会努力追寻事件起因,并寻求解决办法。

上一篇:尝试教学在高中历史教改中的探讨下一篇:中国的政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