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管理条例(推荐8篇)
第八条 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无线电频率划分和频谱资源规划、省无线电频谱资源规划;
(二)具有明确的用途和可行的技术方案;
(三)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施;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向地级以上市无线电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但是,中央驻粤、省直属单位使用无线电频率,以及跨地级以上市行政区域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向省无线电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无线电主管部门受理无线电频率使用申请后,应当根据国家和省规定的审批权限,在二十日内作出是否指配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作出不予指配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和依据。
第十一条 对用于经营性的无线电频率,可以依法采用招标、拍卖等方式指配。
第十二条 无线电频率申请人应当在获得频率使用权之日起六个月内办理设台(站)使用手续;逾期未办理的,由原指配频率的无线电主管部门收回频率;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理时间的,申请人应当在限期内向原指配频率的无线电主管部门申请。
第十三条 无线电频率使用期限不得超过十年。在无线电频率使用期限内,使用者终止使用所指配的无线电频率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原指配的无线电主管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四条 未经无线电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转让无线电频率使用权,不得扩大频率使用范围或者改变使用用途。
禁止出租或者变相出租无线电频率。
第十五条 取得无线电频率使用权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无线电频率占用费。
无线电主管部门收取的频率占用费,应当及时上缴财政,不得截留、挪用。
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的减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省无线电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可以分配部分公众无线电频率,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并向社会公布。
使用公众无线电频率的,免缴频率占用费,免于申领无线电台执照。
第十七条 已经指配的无线电频率,连续两年未使用的,原指配的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予以收回。
第十八条 无线电频率使用期届满,如需继续使用的,应当在届满三十日前,向原指配的无线电主管部门重新提出申请。
变更使用无线电频率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原指配部门提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九条 因国家修改无线电频率划分,或者因公共利益的需要调整或者提前收回已指配的无线电频率,给使用无线电频率的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
第二十条 因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需要征用已指配的无线电频率的,由指配无线电频率的无线电主管部门的同级人民政府依法征用。被征用的无线电频率使用完毕,应当及时返还。因征用造成直接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
第三章 无线电台(站)的设置和使用管理
第二十一条 地级以上市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无线电事业发展规划、无线电频谱资源规划编制无线电站址资源规划。无线电站址资源规划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十二条 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取得无线电频率使用权;
(二)符合无线电站址资源规划;
(三)具有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无线电发射设备;
(四)具有熟悉无线电管理规定、具备相关业务技能和操作资格的人员;
(五)具有科学可行的无线电网络设计和发展规划,符合相关要求的电磁环境;
(六)对其他无线电台(站)不会产生有害干扰;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设置、使用广播电台、雷达等大功率台(站),应当符合电磁辐射防护的有关限值规定,并满足电磁兼容要求。
设置固定大型无线电台(站),其规划布局应当符合资源共享的管理要求。
第二十三条 中央驻粤、省直属单位无线电台(站)的设置,覆盖和服务于两个以上地级以上市行政区域的无线电台(站)的设置,由省无线电主管部门受理和审批。
雷达、导航、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短波无线电台(站),广播,电视发射台(含差转台),无线寻呼发射台等需要在全省统筹布局的无线电台(站)的设置,由地级市以上无线电主管部门受理,由省无线电主管部门审批。
各地级以上市市属单位覆盖和服务于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无线电台(站)的设置,由地级以上市无线电主管部门受理和审批,报省无线电主管部门备案。
通信范围或者服务区域涉及两个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涉及境外的无线电台(站)、其他因特殊需要设置的无线电台(站),由省无线电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报国家无线电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四条 无线电主管部门受理设置无线电台(站)申请后,应当根据审批权限,在二十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和依据。
第二十五条 设置、使用临时无线电台(站),应当向当地无线电主管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可以临时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并及时向所在地无线电主管部门报告。紧急情况解除后,应当停止设置、使用该无线电台(站);需要继续设置、使用的,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六条 船舶、机车、航空器上的制式无线电台(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领取无线电台执照并报无线电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无线电台(站)设置、使用者应当在无线电台(站)建成后三十日内,向原审批部门提交书面申请,领取无线电台执照后,台站方可正式投入使用。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七日内审查核发无线电台执照。
禁止伪造、变造、转让、出租或者出借无线电台执照。
第二十八条 无线电台执照中所核定内容需要变更的,应当向核发执照的无线电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重新核发无线电台执照。
第二十九条 无线电台(站)的设置、使用者,应当对发射设备和天线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和管理规定,避免对其他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
第三十条 禁止使用无线电台(站)发送、接收与其台(站)用途无关的信号;禁止利用无线电接收设备非法截取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公共安全,以及单位和个人的信息。
第三十一条 国家规定应当使用呼号的无线电台(站),必须使用无线电主管部门指配的呼号。
省和地级以上市无线电主管部门根据台站审批权限指配呼号。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批准,不得编制、使用无线电台(站)呼号。
第三十二条 无线电台(站)停用或者被撤销的,其设置、使用者应当在停用或者被撤销后三十日内,向核发无线电台执照的无线电主管部门办理注销手续,交回无线电台执照。
无线电台执照被依法吊销的,持照者应当自被吊销之日起三十日内,交回无线电台执照。
无线电台执照注销或者被依法吊销的,无线电台(站)的设置、使用者应当及时拆除无线电台(站)的天线、电缆及其附属设施,并向原审批的无线电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处理情况。
第四章 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未经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型号核准或者未标明其型号核准代码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使用或者维修无线电发射设备,不得擅自改变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性能和主要技术参数。
第三十四条 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无线电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后,到海关办理相关进口手续。
第三十五条 生产、销售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可能严重影响电磁环境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登记产品的数量、批号以及购买者,并向所在地无线电主管部门备案。
前款规定需要向无线电主管部门备案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目录,由省无线电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六条 研制、生产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采取措施有效抑制电波发射。需要进行实效发射试验的,应当经省无线电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章 无线电安全
第三十七条 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电气化运输系统、高压电力线、信息技术设备、机动车(船)点火装置以及其他电器装置产生的无线电波辐射,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定,不得危害公民身体健康,不得对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
用于防治无线电电磁辐射污染的设施、设备应当保持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第三十八条 建设产生无线电波辐射的工程设施,可能对无线电台(站)造成有害干扰的,其选址定点应当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无线电主管部门协商确定。
因工程建设需要搬迁无线电台(站)的,建设单位应当对因此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第三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划定电磁环境保护区域。任何设备对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需要特殊保护的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第四十条 依法设置的无线电台(站)受到其他无线电有害干扰时,可以向所在地无线电主管部门投诉。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内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
第四十一条 因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省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发布无线电管制命令,实行无线电管制。
决定实施无线电管制的,应当在开始实施无线电管制十日前发布无线电管制命令,明确无线电管制的区域、对象、起止时间、频率范围以及其他有关要求。但是,紧急情况下需要立即实施无线电管制的除外。
无线电管制命令由无线电主管部门会同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在管制区域内任何使用无线电发射设备和辐射无线电波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管制规定,不得拖延或者拒绝执行。
第四十二条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立电磁空间环境保障应急机制和城市应急指挥无线电通信网络。
政府投资建设的无线电网络和地铁、机场、港口、核电站等重要区域建设的无线电指挥调度网,应当与当地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
第六章 无线电监测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 各级无线电监测机构应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工作:
(一)监测无线电台(站)的操作情况;
(二)查找无线电干扰源和未经批准使用的无线电台(站);
(三)测定无线电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
(四)检测非无线电设备的无线电波辐射;
(五)进行电磁环境测试、分析,为无线电主管部门进行频谱规划、频率指配和审批无线电台(站)提供技术依据;
(六)无线电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事项。
除前款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无线电波监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职责,对使用无线电频率,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研制、生产、进口、销售和维修无线电发射设备以及使用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十五条 无线电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进入相关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取证,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材料和文件,询问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实施必要的技术性措施,制止或者阻断非法无线电发射;
(二)关闭、查封违法设置、使用的无线电台(站)或者暂扣无线电发射设备。
第四十六条 无线电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当事人或者相关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回答询问,提供与检查有关的资料,不得妨碍、阻挠无线电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十七条 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箱。
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举报后十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对决定受理的,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对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四十八条 无线电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无线电台(站)设置、使用不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应当责令设置、使用者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不符合要求的,由原批准的无线电主管部门收回无线电频率使用权,关闭无线电台(站)。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无线电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无线电电磁环境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无线电电磁环境状况。
无线电监测机构应当对无线电发射设备定期进行分类检测,出具检测报告,为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依据。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擅自扩大频率使用范围或者改变使用用途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吊销无线电台执照。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未按照规定缴纳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并按照规定收取滞纳金;逾期不缴纳的,收回无线电频率或者吊销无线电台执照。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三十七条规定,超出电磁辐射防护的有关限值规定,危害公民身体健康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处罚。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无线电台(站)没有取得无线电台执照投入使用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伪造、变造、转让、出租或者出借无线电台执照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渔业船舶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渔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处罚。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非法截取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公共安全以及单位和个人信息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予以查封或者没收设备,吊销无线电台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未按照无线电主管部门的指配使用呼号,或者擅自编制、使用无线电台(站)呼号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使用未经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型号核准或者未标明其型号核准代码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予以查封或者没收设备,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渔业船舶上的制式无线电台(站),使用未经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型号核准或者未标明其型号核准代码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由渔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予以处罚。
销售未经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型号核准的或者未标明其型号核准代码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擅自改变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性能和主要技术参数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查封或者没收设备。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生产者和销售者未按照规定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报当地无线电主管部门备案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对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的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查封或者没收设备,并处两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无线电波监测活动的,由无线电主管部门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没收设备,并可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 无线电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无线电监督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条件、程序批准指配频率、批准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发放无线电台(站)执照的;
(二)利用职权收受、索取财物的;
(三)对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无线电频率划分,是指将某个特定的频带列入频率划分表,规定该频带可以在指定的条件下供一种或者多种地面或者空间无线电业务或者射电天文业务使用。
(二)无线电频率指配,是指将无线电频率或者频道批准给无线电台在规定条件下使用。
(三)无线电台(站),是指为开展无线电业务或者射电天文业务所必需的一个或者多个发信机或者收信机,或者发信机与收信机的组合(包括附属设备)。
(四)无线电干扰,是指由于一种或者多种发射、辐射、感应或者其组合所产生的无用能量对无线电系统的接收产生的影响,其表现为性能下降、误解、或者信息丢失,若不存在这种无用能量,则此后果可以避免。
(五)有害干扰,是指危害无线电导航或者其他安全业务的正常运行,或者严重地损害、阻碍、或者一再阻断按照规定正常开展的无线电业务的干扰。
(六)无线电台(站)呼号,是指以若干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或者特定符号组合,由无线电主管部门指配用于识别不同地区、不同无线电台(站)类别、空中无线电波的发射标志。
(七)无线电发射设备,是指开展无线电通信、导航、定位、测定、雷达、遥测、遥令、广播电视等业务中各种传输、发射无线电波的设备,不包含可以辐射电磁波的工业、科学和医疗应用设备,电气化运输系统、高压电力线、机动车(船)点火装置及其他电器装置等。
通知要求各省 (区、市) 无线电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广泛联合各行业部门、单位和协会力量, 以无线电科普知识、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和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重点, 区分不同受众, 精心策划内容, 提高活动实效, 并结合重点工作, 共同推动落实。
阚润田副局长主持了座谈会, 听取了《人民邮电报》、《中国电子报》、《中国无线电》、《数字通信世界》等媒体和中国无线电协会关于宣传月新闻报道和宣传计划的介绍, 以及对于做好下一步无线电管理宣传工作的意见建议, 并提出了做好宣传月宣传工作的相关要求。
新疆无线电管理概况
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并与多个国家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发展,还是从维护稳定、保障安全来说,无线电管理工作都可谓举足轻重。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苏国平的介绍:当前全区有14个地州设立了无线电管理局,管理队伍正在不断充实壮大,已建成46个固定监测站,但由于全疆面积大(相当于近17个江苏省的面积),当前尚未完全形成联网监测。
而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在于人才匮缺,技术设施基础比较薄弱,管理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2010年,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为加强无线电管理工作,专门成立了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意见》,地州也都分别成立了无线电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这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和地州党委、政府对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多年来,新疆的无线电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频率台站管理、执法监督检查、维护空中电波秩序、加强技术设施建设、加强边境无线电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反恐维稳等重大斗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1年3月,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又将各地州无线电管理局调整为正县级机构,并相应地增加了人员编制,这一举措有力推进了新疆的无线电管理事业更好地发展。
“三个援助”作重点,援疆工作落实处
援疆工作人员按照工信部的指示精神,结合新疆、江苏两地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三方面援助重点。
突出“人才援助”。从伊犁州无线电管理局申请的对口援助项目来看,“人才援助”是其首要需求。在座谈过程中,伊犁州李学起局长殷切希望双方在人才方面加强协作。新疆地处西北边陲,地理和自然条件比内地艰苦很多,对人才的吸引和保留较为困难。而江苏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人才优势,因此有条件、也有责任伸出援助之手。
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局与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磋商,每年选派1~2名干部或能力较强的无线电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到伊犁州无线电管理局挂职锻炼。同时也邀请受援单位每年选派1~2名干部或专业技术人员到江苏无线电管理机构实习工作。通过建立这种“派出去、迎进来”的协作交流机制,帮助受援单位培养人才。
加强“技术援助”。新疆地理环境特殊,经济社会发展和反恐维稳任务繁重,而无线电管理在服务发展和应急处置突发事件方面对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自治区经信委苏国平副主任表达了这样的意愿:希望江苏与新疆经常开展无线电管理业务技术交流活动,以促进新疆无线电管理队伍服务发展、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通过深入交流,江苏省无线电管理人员深切感受到:技术援助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其实实在在、且有利于受援单位的长远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据此,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局考虑:每年可与新疆无线电管理机构开展至少一次的无线电管理业务技术交流活动,如为其举办无线电管理业务技术培训班、双方举行无线电业务技术交流会等。同时,可根据需求选派业务技术骨干为其技术设施建设、重要电磁环境监测和评估、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等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
抓好“设备援助”。总体而言,新疆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由于地域广阔,设备损耗率高,更新周期却短。就江苏对口援助的伊犁州来说,该州无线电管理局所辖1市8县和3个口岸,面积5.6万平方公里,无线电监测车辆已装备近10年,车况较差,已影响到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因此,江苏无线电管理局在抓好人才、技术援助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抓好“设备援助”。工作人员针对伊犁州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州无线电管理局担负着边境无线电管理和应急处置的重大任务来看,近期应首先考虑援助“无线电应急管理车”,以适应其执行无线电应急安全保障任务的需求。以后,可逐步帮助伊犁州配备一些可搬移式、便携式的无线电监测检测仪器。
“合作共赢”为理念,援疆促自我提升
通过赴疆调研,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工作者深刻地感受到:援疆工作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次颇为宝贵的学习机会。与新疆同行的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让江苏省无线电管理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新疆的自然条件、工作环境和新疆“无管人”的敬业精神,并为之深深感动。
伊犁州无线电管理局局长李学起告诉大家:新疆不比内地和沿海,冬季特别长,每年一到10月份就开始下大雪,山区积雪常常厚达1至2米,野外作业的时间很有限。2010年7月,根据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局的部署,工作人员开展了对全州边境口岸和重点地区的电磁环境测试工作,共行程近万公里,顶着烈日,冒着风沙,夜以继日地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严冬到来之前完成了测试任务,为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防安全积累了大量的边境地区无线电信号数据资料。
李局长的介绍令人们敬意之情油然而生,江苏省无线电管理者们深切地感受到:新疆的无线电管理工作虽然基础薄弱,但其“无管人”对祖国事业的忠诚、对边疆领土的厚爱值得大家深深敬佩并学习。
援疆工作不应仅是单向收益,双方应当互帮互学,除江苏从“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大力援助新疆以外,新疆同行们也可以向江苏传送“立足边疆、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可贵精神,“反恐维稳、应急处置、安全保障”的宝贵经验,“创造条件、迎头赶上、勇于争先”的优良作风等等。
江苏必须以“合作共赢”为援疆工作理念,在援疆工作中学习新疆。
学习其精神。新疆无管队伍中有不少人都是随父母从内地或沿海去支边而出生在当地,如今这些同志不管条件多么艰苦,早已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他们扎根边疆,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这种为了国家利益“献完青春献子孙”的精神,是其他城市“无管人”无法比拟的,应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习其经验。新疆反恐维稳任务繁重,无线电安全应急情况复杂,而新疆“无管人”在沉着应对、有效处置这些复杂多变的情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也是江苏无管队伍学习的好教材,理应虚心向其取经。
学习其作风。新疆“无管人”那种“不畏条件苦、不怕底子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优良作风,是其多年身处艰苦环境而自觉养成的。如今,看看新疆的无线电管理基础和技术设施建设成果,就不难想象当地“无管人”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没有这种顽强拼搏的作风,很难取得今天这样的局面。
因此,江苏无线电管理机构在援疆工作中十分珍惜向对方学习的机会,一边援助新疆,一边学习新疆,不断促进江苏无线电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使自身思想素质和应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进,从而把江苏的无线电管理援疆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
一是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等决策部署的实施,智能制造、下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车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无线电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通信、交通、航天、广播等都是用频重点领域,频谱资源日趋紧张;
二是一些单位和个人购买使用非法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私设无线电台,特别是利用“伪基站”、“黑广播”从事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对合法电台的使用造成有害干扰,不仅破坏了正常的无线电波秩序,而且还直接威胁国防安全、公共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条例自1993年颁布施行以来,国家陆续制定出台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特别是本届政府大力推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需要根据依法行政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无线电管理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为合法利用无线电频率提供方便。
问:此次修订对现行条例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在修订工作中体现哪些思路?
答: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无线电有害干扰防控和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两大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法律措施,维护无线电波秩序;
二是坚持统分结合,实行科学管理,根据多年来无线电管理的实践经验,在明确无线电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适当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三是坚持放管结合,在守住维护无线电波秩序这一底线的前提下,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为无线电技术合法开发应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问:随着技术的进步,无线电频率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无线电频率资源也越来越紧张,修订后的条例在促进无线电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方面规定了哪些制度措施?
答:无线电频谱具有巨大的产业价值和社会效益。在国内,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电视、交通、铁路、航空、航天、气象、渔业、科学研究、新闻媒体、射电天文等各行各业。
据统计,截至上半年,全国取得无线电台执照的无线电台(站)共有403.75万个。其中,公众移动通信基站268.24万个,广播台站2.24万个,30兆赫兹以下台站4821个,甚高频和特高频台站89.51万个,集群基站6124个,无线数传电台17.55万个,微波接力站2.61万个,卫星地球站6041个,其他台站21.91万个。
然而,随着各行业各领域对频谱资源使用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特别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推进,以及多个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紧张。为此,修订后的条例强调频谱资源的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减少闲置和浪费,促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一是从宏观上增强无线电频率划分的科学性,要求制定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应当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以及频谱资源有效利用的需要,并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
二是确立指配、招标、拍卖等方式并存的资源分配制度。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等频率资源的许可,继续采用行政审批的方式予以重点保障;对于地面公众移动通信使用频率等商用无线电频率,可以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实施许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三是规定频率资源收回制度。针对实践中一些频率使用单位不能充分利用已获频率,造成资源闲置、浪费的情况,规定无线电管理机构有权对两年不使用或者使用率达不到许可证规定要求的,撤销其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收回无线电频率。
问: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无线电干扰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非法发射无线电波干扰飞机安全飞行、公众移动通信频率使用等,修订后的条例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何举措?
答:维护良好的无线电波秩序,保持电磁环境和谐、有序,是条例此次修订的重要目的。为此,修订后的条例规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制度措施。
一是明确了无线电台(站)使用者的义务,要求使用者按照无线电台执照规定的许可事项和条件设置、使用,定期对无线电台(站)进行维护,保证其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
二是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要求无线电管理机构定期对无线电频率的使用情况和在用的无线电台(站)进行检查和检测,保障无线电台(站)的正常使用,维护正常的无线电波秩序。
三是完善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规定除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外,生产或者进口在国内销售、使用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向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申请型号核准;销售应当办理备案。
四是强化电磁环境保护,规定在卫星测控(导航)站、机场等需要电磁环境特殊保护的项目周边区域不得新建阻断无线电信号传输的高大建筑、设施,不得设置、使用干扰其正常使用的设施、设备。
五是对涉及人身安全的无线电频率予以特别保护,任何无线电发射设备对船舶、航空器、铁路机车专用的无线电导航、遇险救助与安全通信等涉及人身安全的无线电频率产生有害干扰时,应当立即消除。
六是强化监管查处手段,无线电管理机构可以要求产生有害干扰的无线电台(站)采取维修无线电发射设备、校准发射频率或者降低功率等措施消除有害干扰,无法消除有害干扰的,可以责令产生有害干扰的无线电台(站)暂停发射。
问:针对近段时期出现的利用“黑广播”“伪基站”从事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条例规定了哪些制度措施?
答:条例规定,对这些非法的无线电发射活动,无线电管理机构可以暂扣无线电发射设备或者查封无线电台(站),必要时可以采取技术性阻断措施;无线电管理机构在无线电监测、检查工作中发现涉嫌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并配合调查处理。对于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从事诈骗等违法活动,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在没收从事违法活动的设备和违法所得的基础上加重处罚,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问:本届政府提出要大力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修订后的条例如何体现这一改革精神?
答:修订后的条例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取消、下放和调整了部分行政许可事项,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
一是取消了现行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研制用频审批,为无线电技术的开发应用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
二是在科学设定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台(站)许可和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制度的条件、程序的基础上,大幅缩小许可制度适用的范围。
三是下放绝大多数无线电台(站)的审批权。除空间无线电台、卫星测控(导航)站等5类无线电台(站)和涉及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无线电台(站)外,其他无线电台(站)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实施许可,实现绝大多数无线电台(站)的属地化管理,既方便了设台用户,又便于对无线电台(站)使用进行监管和服务。
四是为了方便申请人,简化程序,规定设立无线电台(站)需要使用无线电台识别码的,由无线电管理机构在颁发无线电台执照的同时核发无线电台识别码。
五是强化无线电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责任,要求定期对无线电频率的使用情况和在用的无线电台(站)进行检查和检测,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无线电波有害干扰。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或者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警告、查封或者没收设备、没收非法所得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吊销其电台执照:
(一)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研制、生产、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
(三)干扰无线电业务的;
(四)随意变更核定项目,发送和接收与工作无关的信号的;
(五)不遵守频率管理的有关规定,擅自出租、转让频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无线电管理的规定:第___条
违反国家规定,故意干扰无线电业务正常进行的,或者对正常运行的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经有关主管部门指出后,拒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无线电管理的规定:第___条
1、查处无线电干扰,无线电管理部门义不容辞。
2、唱响无线电管理主旋律,服务社会经济大发展。
3、电波无处不在,管理如影随形。
4、管理频率台站,保障无线电安全。
5、管频率、管台站、管秩序,无线电管理三原点。
6、规范频率台站管理,共筑无线电中国梦。
7、加大无线电科普知识宣传,了解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意义。
8、加强电磁频谱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9、加强电磁频谱管理,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
10、加强管理、保护资源、保障安全、健康发展。
11、加强频谱资源管理,服务社会信息化发展。
12、加强四个体系建设,提升无线电管理水平。
13、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4、加强无线电管理,保障高铁运行安全。
15、加强无线电管理,保障航空飞行安全。
16、加强无线电管理,保障航空用频安全。
17、加强无线电管理,保障无线电通讯安全。
18、加强无线电管理,促进首都经济繁荣发展。
19、加强无线电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加强无线电管理,服务转型跨越。
21、加强无线电管理,科学规划频谱资源。
22、加强无线电管理,为建设秀气、洋气、漂亮、和谐的佳木斯做贡献。
23、加强无线电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
24、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25、加强无线电管理,严禁非法设台。
26、加强无线电管理、保护频率资源、保障无线电信息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27、加强无线电台站管理,服务无线电通信事业。
28、加强无线电台站管理,构建和谐电波秩序。
29、加强无线电台站规范化管理,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30、加强无线管理,保障无线电安全。
31、践行群众路线,加强频率台站管理。
32、开展无线电台站核查,夯实无线电管理基础,保障无线电通信安全,促进无线电事业和谐发展。
33、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无线电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34、提升无线电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5、提升无线电管理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36、提升无线电管理水平,全心全意为设台用户服务。
37、为了你我他的.联络畅通,请支持无线管理工作。
38、无线电方便你我他,加强管理靠大家。
39、无线电关系千家万户,纪念911条例颁布,加强科学管理,为大众服务。
40、无线电管理,严禁非法设台。
41、无线电管理,管理无线美好生活。
42、无线电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工管理、分级负责。
43、无线电管理人人参与,新山西发展家家受益。
44、无线电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工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贯彻科学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
45、无线电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46、无线电管理一小步,和谐新时代一大步。
47、无线电管理以安全为核心,无线电管理以服务为宗旨。
48、无线电联通你我他,加强管理靠大家。
49、无线电频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有偿使用。
50、无线电无疆界,有管理有秩序。
51、无线管理突出安全保障,空中卫士全力保驾护航。
52、无线魅力,管理有我。
53、无线通信传三晋,维护电波靠管理。
54、线电管理,保障无线电通信安全。
55、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无线电管理工作。
56、抓无线电管理,促无线电事业发展。
1 网格化管理技术
所谓网格化管理, 是指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 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 在网格单元之间实现有效地信息交流, 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 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
网格化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作业方式的优化和完善, 是在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支撑下, 前台着眼服务对象的需求, 后台着手服务管理资源的调配, 借助跨部门的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构筑资源共享与工作协同的运作模式, 使管理者突破传统方式和手段的局限, 实现流程顺畅, 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效能。
网格化管理在国内最早见于网格巡逻, 巡警在责任区域内, 负责及时发现、快速响应。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网格化管理理念的应用实践逐步拓展到城市建设、人口管理等社会的各个方面[1]。
2 网格化管理的优势
首先, 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 它是管理手段数字化, 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 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第三, 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 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 而且发现、分析、处理、总结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 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正是因为这些功能, 网格化管理可以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 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
3 网格化技术在无线电管理中的作用
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手段, 因其表现出的诸多优势, 已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使用。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引入网格化管理的理念, 可以实现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特别是网格化管理中的数字化技术, 可以使无线电管理能力得到本质的转变和提高。
(1) 增强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 提高无线电管理能力。
1) 变被动监测为主动监测, 增强技术手段;
2) 通过实时分析和数据积累, 随时为管理提供依据;3) 数据库信息前移映射到网格单元, 提高管理能力;4) 网格精细划分, 智能化识别信号方向, 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
5) 以GIS系统为基础, 直观显示, 为技术和管理提供便利性。
(2) 适应无线电通讯由模拟信号、大区制、大功率覆盖向数字信号、小区制 (微蜂窝) 、宽带微功率发展的技术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无线电通讯技术应用越发广泛, 无线电通讯技术也呈多样性发展。为了对无线电频谱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需要加强对数字信号、区域性微弱功率信号的关注。当前通讯技术中使用较多的Wi Fi等数字信号虽然由于发射功率较小, 按照以往的相关规定不属于无线电管理机构的管理范围, 但作为使用越来越广泛的通讯技术, 无线电管理部门对其提出了“保护性监测”的概念, 即监测这些微弱信号的合法频段内有无超功率发射的信号。超功率信号会对微弱功率信号产生干扰或其他影响, 排除超功率信号是对微弱功率信号通讯的有效保护[2]。
(3) 逐步实现“天气预报”式的电磁环境测报, 提升无线电管理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认知程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时, 电磁环境对生活的影响也逐渐得到广大民众的重视。但由于各种原因, 普通民众很难准确了解到生活、工作中周边的电磁环境情况。作为国家对电磁频谱的管理部门, 如果能够科学、准确的提供电磁环境测报, 将有利于提升无线电管理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认知程度和影响力。
(4) 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精确、科学的城市电磁环境态势, 起到决策辅助作用。
通过对一定时间内电磁环境监测数据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可以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城市电磁环境发展态势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趋势, 作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方向的决策辅助依据, 使无线电管理工作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4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分层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为无线电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思路和更加科学的管理手段。网格化无线电管理与传统无线电管理方式相比, 实现了管理手段的数字化以及无线电监管责任和管理范围的具体化、明确化、科学化管理。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 以数据库网格化作为基础, 以GIS为主要表现形式, 为无线电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思路和更加科学的管理手段。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采用分层技术, 从上层至底层单网格面积由大到小, 实现由宏观整体到具体业务应用的全方位监管和各种业务分析应用。
网格被分为5层。最高层第1层的网格面积最大, 依次递减, 最底层第5层的网格面积最小, 各种信息展示和业务根据需要分布在不同层面。
最上面第1层网格, 定义为“信息总览层”;该层以直观的方式展现辖区内的监测资源信息、监测网对各种无线电业务的监管状态、各种无线电业务在地域上的分布、在频域、时域上的使用情况、城市电磁环境态势以及各个区域的人口、企业等社会类信息;使用者在掌握丰富的管理信息的同时, 对辖区内的无线电管理工作情况一目了然[3]。
第2层的单网格定义为“公共信息层”, 是对总览层的信息细化, 可以更方便地了解总览层中业务监管状态、业务分布、电磁环境态势等信息在局部区域的细节特征和具体表现情况。
这两层网格, 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较大的管理尺度, 便于从宏观的角度掌握辖区内的无线电频谱资源和管理资源以及管理能力;
第3层的单网格定义为“统计分析层”;在工作中, 系统进行各种业务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信息展。考虑到统计分析和电磁环境评估需要综合分析多个监测站的监测结果, 因此“统计分析”设定第3层, 向下采集监测和业务数据信息, 向上为信息展示提供数据分析结构,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4层的定义为“监测/业务网格层”, 频谱监测和各种无线电业务的管理工作均在该层完成。考虑无线电监测和测向定位的工作精度, 以及常用典型无线电业务开展的区域性, 所有的监测覆盖和业务活动的最小管理、显示面积均以该层的单网格面积为基本单位。
第5层的“管理网格层”是网格化的最基本管理单位, 表现了最小的管理尺度;同时也完成了对管理区域的矢量化划分, 为实现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5 结束语
网格化管理是新型的现代化管理理念, 有着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本文提出的网格化管理与无线电管理工作相结合的创新性思路, 对无线电管理思路转变的启发, 解决无线电管理发展中面临粗放型、被动式等的一系列问题, 发掘网格管理在无线电管理领域中的又一个应用实例, 有着开拓性的现实意义。
摘要:文章基于无线电通信技术和业务不断进步, 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对无线电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针对现有的无线电粗放管理模式逐渐不能满足业务和管理工作需求, 提出运用网格化管理理念实现无线电管理信息化、自动化, 由被动式行业管理模式向主动式社会化服务型转变, 做到管理精确化、科学化, 以适应未来无线电管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无线电,管理,网格化
参考文献
[1]郭福洲.我国网格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2008, 2:131-132.
[2]周鸿顺.频谱监测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随着无线电技术数字化、微功率、智能化的发展,电磁环境日益复杂,传统的无线电监测网络已无法适应未来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高楼密集建设,使传统的高山点、制高点监测网络失去优势,空中电波折射、反射和多径衰落影响监测网络的精确测向定位,不能捕获微功率信号。
当前,台站管理数据库技术指标的统计专业性越来越强,有助于在国家层面上全面掌握我国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使用情况。而对于地方无线电管理,则更注重的是信息平台的可视化、直观化和便利化服务。目前来看,台站管理数据库应用方式缺乏创新,服务理念没有结合地方无线电管理的需求。
无线电管理面临着信息孤立、管理被动等一系列问题。当前的信息系统,如台站管理系统、监测测向系统等,分别处理自身的信息,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同时这些系统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信息的封闭、沟通合作的不力以及潜在的人为因素势必影响无线电管理决策的制定。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以网格化属性数据库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以应用和服务为表现形式,整合台站管理系统、电磁兼容分析系统、监测测向网络、行政审批和监督执法系统、干扰排查系统等资源,采用多层网格技术,为无线电管理提供可视化的信息一体化平台。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系统组成如图1。中心控制机房由属性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应用服务数据库组成。属性数据库信息来源于台站数据系统、电磁环境分析系统、监测测向系统、行政审批监督执法系统和干扰排查系统;地理信息数据库配合属性数据库为应用服务数据库提供数据资源;应用服务数据库为无线电管理工作者提供频率台站信息查询、地理信息查询、移动执法、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干扰排查分析等服务。终端用户根据不同职能部门和岗位的权限分别获取不同的服务。多功能节点采用网格化分布,负责采集周边无线电频谱信息并回传给监测网络控制中心,同时从应用服务数据库中获取服务,提供移动办公。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的关键技术。一是网格技术。网格化无线电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按照一定比例对电子地图进行网格划分,将台站、多功能节点、信号源等作为一个节点分布在可视化平台上。每个节点作为网格化管理系统中最小管理对象。不同的网络资源具有不同的节点属性,且隶属于不同的资源拥有者。网格化无线电管理平台示例图如图2所示。二是多层技术。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系统采用分层技术,实现由宏观整体到具体节点全方位的管理。每层可调整网格面积大小,各种信息和业务根据需要分布在不同层面。顶层为总览层,以行政区域进行划分,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无线电台站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各种资源的监管状态。中间层为监测和业务网络层,负责各种业务数据统计、电磁环境分析、频率指配等。底层为最小网格管理层,展示各类型节点的属性信息,如图2所示。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的系统特点。一是智能化。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服务使技术和设备隐身为“程序代码”,回归支撑管理、服务管理的本位,有利于扭转无线电管理过分依赖专业技术的局面。无线电管理工作者只需根据需求,调用相应的服务模块。各类资源间实时地数据比对和分析,可以为无线电管理者提供频率指配智能分析、无线电干扰预警、非法设台设频预警、电磁环境恶化预警等服务。
二是资源共享。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系统可以使自治的、分布式资源按照一定约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发挥数据库集合优势,最大化地提高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解决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合作不力,信息不畅通等问题。
三是一网多用。在信号监测网络中,控制中心利用不同的多功能节点采集的信息,通过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到达时间差)信号定位技术,实现监测和测向双功能;在服务提供网络中,利用多功能节点配备的热点覆盖设备,获取服务信息,为周边的移动终端提供移动办公。
网格化技术的应用服务
移动办公。移动办公,将中心控制机房“搬移”到移动车或终端上,使无线电管理工作者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获取相应的服务。相比传统的机房办公,移动办公可以节省现场和机房之间的往返时间,迅速获取台站信息和执法信息,定位干扰信号。移动办公包括移动查询、移动执法、移动监测和移动干扰查找。
频率指配智能分析。传统的频率指配是一种经验式、粗犷式的指配方式,在理论上缺少严密的科学验证。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系统使频率指配智能分析成为可能。频率指配智能分析服务首先根据预指配的频率查询台站数据库,确认是否有同频或邻频;如果有同频或邻频,根据无线电发射设备指标,确认理论上的覆盖范围,在网格化平台上自动绘制覆盖区域,进一步确认是否存在同频或频率干扰;最后查询频率数据库,确认是否有互调干扰。
无线电干扰预警。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系统提供无线电干扰预警功能,通过对周边信号的监测和数据库信息实时比对,确定潜在被干扰对象,锁定干扰源,并将预警信息及时告知管理工作者。相比传统的“投诉+排查”的工作模式,无线电干扰预警具有及时性、主动性等优势,可将无线电干扰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
无线电管理引入网格化技术,是无线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创新,是对未来无线电管理进行的一次有意义探索,有助于解决信息分化、管理被动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无线电信息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无线电管理条例】推荐阅读:
无线电管理宣传月总结10-30
007号令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06-17
森林防火无线电通讯设备管理制度07-20
无线网络使用管理方法07-05
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管理10-22
无线网络使用管理办法11-08
无线电基础知识要点05-24
无线电调试工考试试题05-27
无线电宣传月工作总结09-27
无线门铃实习报告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