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论文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论文(精选8篇)

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论文 篇1

要想避免由于原料问题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在原料的选择上一定要加强管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原料的供应商是否具备关于原料的检验报告,确定其是否具有供应资格,其次要对进回来的原料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最后一定要根据进货时间的不同进行分批管理,及时将那些过期的以及变质的原料进行处理。对于不属于食品范围的原料以及有毒害的物质严禁防入食物储存仓库,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

2.2加强餐饮食品的卫生管理

要想保障餐饮食品的卫生,一定要保证饭店餐厅卫生情况达标,首先具备基础的清洁设备,其次要定期的进行消毒和清扫工作,拥有足够多的清洁水池,最重要的就要得到进行餐饮服务的许可证书。进行食品加工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个人卫生情况达标,并且要具备健康合格证书,一旦发现工作人员生病及时的禁止食品加工的工作,避免造成病毒传染。最后进行食品加工制作的工具其卫生情况也到标准,不仅如此还要进行分类,比如说刀具,砧板以及冰箱等要在肉类制品的加工上,要生熟进行分开,生肉要用生肉的加工器具,熟肉要用熟肉的加工器具,不仅混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病菌污染。最后就是水,可以说食物的制作离不开水,不管是在清洗方面还是烹煮方面,因此在水质量的要求上符合使用的标准。

2.3进行食品制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

在进行食物的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对于一些需要煮熟煮透才能食用的食材必须严格的执行,进行凉菜制作时一定要有专门的调配间,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使用要严格按照使用规进行具体的操作。具体的操作规范要从每个环节进行,比如说取材时就要先查看原料是否存在问题,对于一些蔬菜类的原料,在使用之前尽量要用淡盐水或者是清水进行浸泡,浸泡的时间尽量保持在十五分钟以上。在原料进行加工之前还要再进行一次检测是否存在问题等等。

2.4加强对餐饮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

其实餐饮食品发生安全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餐饮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够或,曾有一则新闻上报道某饭店在进行清扫工作时,员工直接用扫地扫帚在餐桌上清扫,筷子仅仅用餐布擦拭即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餐饮食品的安全问题要从餐饮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上进行改变。因此一定要加强对餐饮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意识的教育工作。通过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造成的危害进行教育,可以有效的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5加强监管力度

对餐饮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如果不是工作人员禁止一些无关人员进入到食品的加工制作重要场所,比如说厨房,食物存放的库房以及餐具的存放地点等。不管是在一些饭店还是学校的食堂等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投毒的发生。

3结束语

从目前情况来看餐饮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句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餐饮食品的安全问题是现在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才能有效的解决在餐饮食品的安全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加强管理原料的选择;进行食品制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加强对餐饮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加强餐饮食品的卫生管理以及加强餐饮业的监督管理。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很好的实现餐饮食品的风险防控,降低餐饮食品的安全问题,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卿.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要点[J].食品安全导刊,(09):36.

[2]全新华.从餐饮食品安全事件看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要点[J].食品安全导刊,(30):21-22.

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论文 篇2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估内容

餐饮食品安全状况调查分析内容包括:餐饮服务单位卫生情况,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情况,食品污染物及主要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餐饮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情况,餐饮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情况,餐饮单位量化分级情况,餐饮单位先进管理模式推广情况等7个方面。

1.2 评估方法

餐饮服务单位卫生情况调查: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餐饮饭店、集体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小吃店和饮品店中抽取84家单位,采用统一设计的《餐饮服务单位卫生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卫生管理、食品加工一般要求、卫生设施与食品用具、原料采购与贮存卫生、环境卫生和专间卫生等6个大类22个项目。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卫生监督员上门进行现场卫生情况调查。所有调查项目均合格的单位判定为卫生合格单位。餐饮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情况、餐饮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情况、餐饮单位量化分级情况和餐饮单位先进管理模式推广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均利用年度相关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分析。餐饮食品污染物监测情况:采用随机抽检餐饮具和食品原料的方法进行检测,覆盖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和细菌学指标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至少抽检50个样品。餐饮主要食品质量安全情况调查:采用随机抽检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品、饮用水和熟食等13类食品成品进行检测,每类至少抽检50个样品。

1.3 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现场调查资料经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后实行双份录入,使用Stata 9.0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餐饮服务单位卫生情况

全市共有餐饮服务单位4 419家,其中餐饮饭店1 541家,集体食堂967家,集体用餐单位36家,小吃店1 658家,饮品店217家。其中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有3 795家,持证率为85.88%;从业人员76 220人,健康证持证率为75.89%。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显示,餐饮服务单位卫生合格率为84.52%,其中大型餐饮饭店为94.48%,中小型餐饮饭店为75.97%,学校食堂为94.48%,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企业食堂为86.36%,饮品店为85.06%,小吃店为70.78%。

从调查项目看,餐饮服务许可证、专间硬件设施和餐饮卫生管理制度等方面合格率较高,而储存食品、“五专”、食品原料采购查验、热藏、冷冻(藏)库设施维护和温度监测等方面卫生情况不佳,见表1。

2.2 食物中毒发生情况

集体食堂(团膳公司)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此类场所每餐次供餐人数较多,饭菜加工量大,食品安全控制要求较高,是食物中毒高危单位,见表4。

2012年,全市共发生食物中毒6起,中毒人数70人,未出现死亡病例,平均每起中毒人数为11.7人。与2.11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比较,食物中毒的发生呈平稳低水平状态,并低于2011年,见表2。

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发生情况分布呈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2~3季度,其中第三季度最多,第一季度最少。6月份是江南的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7~10月份是一年中气温较高的月份,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见表3。

在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占大多数。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和变形杆菌是主要致病,其次是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较少见,见表5。

2.3 食品污染物及主要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

在全市餐饮服务单位中随机抽检1 846个批次的餐饮食品安全相关产品,抽检范围涵盖了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蔬菜、水果和食用油等23个品种,主要检测细菌学、重金属和农药等食品污染物和质量安全情况。结果显示,1 806批次相关产品检测合格,合格率达到97.83%,其中糕点点心、米面制品和学校桶装饮用水检测合格率相对较低,见表6。

2.4 餐饮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情况

截至2012年12月,昆山市卫生监督所共受理餐饮食品安全投诉举报291起,占总投诉举报量的58.30%,与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餐饮饭店217起(多数为小型餐饮饭店和小吃店),企事业食堂67起,集体用餐配送单位7起,分别占餐饮投诉举报数的74.6%、23%和2.4%。从时间分布上看,投诉举报数量最少的月份是1月份,从4月份开始餐饮食品安全投诉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在7月份、8月份和9月份达到高峰,10月份以后餐饮食品安全举报投诉量逐渐下降。从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我市的老城区(65起)、玉山镇(76起)、开发区(57起)及周市(29起)这几个经济发展较好、外来人口集中的区域,占餐饮食品安全投诉量的78%。反映的问题主要是食物中有异物或者食物变质、店堂环境卫生差、餐后胃肠道不适症状、无证经营、油烟扰民及餐饮具不消毒或者消毒不规范等问题。

2.5 餐饮食品安全处罚情况

2012年,昆山市卫生监督所切实加大了餐饮服务环节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截至11月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处罚案件已达164件,处罚金额37.88万元,处罚案件数和处罚金额比2011年全年增长了1.73倍和3.96倍。违法主体以企业食堂最高(44.51%),其次是餐馆(38.41%)。从主要违法事实来看,各类违法事实基本均有涉及,但标签不符合要求、无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健康证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见表7。

2.6 餐饮单位量化分级情况

自2003年开始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以来,昆山市卫生监督所已对我市餐饮服务单位进行了9次综合测评,累计评定了227家A级单位。2012年,按照上级有关要求,通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等级评定和等级公示,全面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目前,全市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率达97.8%,A级单位共有303家,B级单位1 277家,C级单位2 273家,其中学校、托幼机构A级单位98家,学校食堂A级率达47.1%。、

2.7 先进管理模式推广情况

五常法[2](以下简称5 S,即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扫、常清洁和常自律)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基础或基本的科学管理技能,主要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提出要求,倡导从小事做起,力求使每位员工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整体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2013年,我们将五常法引入到餐饮服务行业,选择条件成熟的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餐饮饭店等36个单位试点推行“5 S”管理,目前全市有36家餐饮单位等待评定,其中学校食堂17家,餐馆饭店15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4家。已有6家单位(其中学校食堂、餐馆饭店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各2家)上报苏州市等待复评。

2.8 主要风险点

2.8.1 从单位类型来看,集体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小型餐饮饭店和小吃店餐饮食品安全风险较高。集体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加工量大,就餐人数多,且为集中就餐,食品安全风险控制难度大。中小型餐饮饭店和小吃店卫生状况不佳,导致食品安全风险同样较高,但是由于单个单位就餐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机率相对较小。

2.8.2 从时间分布来看,6~10月份餐饮食品安全风险较高,该段时期气温较高,湿度适宜,极易滋生病菌,一旦存在生熟交叉污染、食品贮存不当和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加热等危险行为,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2.8.3 从分布区域来看,玉山镇、开发区以及周边区域餐饮食品安全风险较高。这些区镇企业食堂多,餐饮饭店多,外来人口集中,餐饮消费人数多,监管压力大,餐饮食品安全风险控制难度高。

2.8.4 从食品类型来看,糕点点心、米面制品和学校桶装饮用水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监测结果显示,糕点点心、米面制品和学校桶装饮用水抽检合格率为72.73%,86.36%和87.5%。糕点点心、米面制品和学校桶装饮用水消费人群多,消费量大,风险较高。

2.8.5 从加工环节来看,生熟混放,五专(专用房间、专人制作、专用工具容器、专用冷藏设施和专用洗手设施)不全,冷藏设备无测温装置,食品原料索证记录不全,餐饮具消毒保洁不到位等加工环节卫生问题较为突出,且均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因此,以上环节餐饮食品安全风险较高。

3 对策及建议

3.1 严格许可,规范市场准入

严格执行餐饮服务许可准入管理制度,严把许可发证关,是从源头上控制餐饮食品安全隐患发生的关键举措。要切实强化餐饮服务行政许可责任制,严格把握准入标准,着力加强许可过程各个环节的指导,把许可、服务和监管贯穿于准入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加大无证单位的治理力度,做到疏导帮扶一批,妥善处置一批,确保准入单位硬件设施、软件管理以及制度建设三到位。

3.2 突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以集体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小型餐饮单位和小吃店为重点单位,以玉山镇、开发区及其周边为重点区域,以6~10月份为重点时段,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糕点点心、米面制品和学校桶装饮用水等问题产品的监督监测,坚决查处生熟混放、“五专”不全、食品原料索证记录不全和餐饮具消毒保洁不到位等餐饮食品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的卫生问题,对使用非食用物质、超过保质期和不符合标签规定的食品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降低餐饮食品安全风险。

3.3 示范引领,提高管理水平

以点带面、规范经营是实现长效管理的有效手段。要积极开展示范店和示范街创建工作,对示范店、示范街经营单位进行重点检查指导,充分发挥示范店的带动作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氛围。同时,在大中型餐饮饭店加快推进实施5 S、6 T[3]等先进餐饮管理模式,通过定置管理、目视管理和责任分担,实现现场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经常化,全面提高餐饮服务单位的卫生管理水平。

3.4 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一方面要制定专项培训计划,通过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对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另一方面,要督促、帮助餐饮服务单位建立自我培训机制,定期开展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多层次、多轮次的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强化食品安全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相关知识和技能,规范从业人员的餐饮食品安全操作行为。

3.5 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餐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市民的食品安全法律知晓程度和依法维权意识。同时,定期宣传餐饮监督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让广大市民充分了解餐饮监督执法工作,树立卫生监督品牌,提升卫生监督执法形象,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餐饮监督执法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社会满意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解读与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鲁捷.绍兴市餐饮企业卫生监管模式与食物中毒发生风险分析与思考[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9,16(3):291.

安全生产重在风险防控 篇3

黄河工程·预防同步

王雁飞:“黄河系列工程资金量大,预防任务重,单靠检察院是不够的,还需要联系群众,提前介入。预防部门要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的预防调查,及时发出检察建议,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推动有关单位加强管理和防范,把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

黄河金岸、黄河善谷、生态移民……自2012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抓准时机,相继规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黄河工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能够大幅提高黄河在农业灌溉、交通水利等方面的资源利用,同时改善沿岸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其中任何一项工程都关乎当地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群众的日常生计。考虑到这些工程规模大、投资多,涉及众多单位、部门和环节,很容易滋生腐败,为防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情况发生,宁夏检察机关提早进入“警戒”状态。

宁夏自治区政法委书记王雁飞曾批示:“做好黄河工程预防工作,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参加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严厉查办职务犯罪的同时,注重源头治理、防患未然。”为确保工程建设依法有序、资金管理使用规范、工程质量安全合格、参建人员清正廉洁,宁夏自治区院开展部署“黄河预防工程”专项活动。在实际工作中,自治区院作为组织实施专项预防工作的牵头单位,着重抓好对各地预防工作的监督指导以及分析研究、制定任务分解细化表、完善制度、总结表彰、部署检查、协商解决等综合性工作。各市级检察院为辖区内所涉及的重大建设项目开展预防工作,制定预防工作实施方案,及时研究、上报工作情况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同时加强对基层单位预防工作的督导。

其中,宁夏中北部土地整治工程是全国最早批复实施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之一。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宁夏中北部的水利条件、灌溉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做好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治重大工程,宁夏自治区院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专项预防工作带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全面开展,促进反腐倡廉建设,领导基层检察院与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商定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活动。规范执行民主监督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工程建设及材料采供招投标准入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预防职务犯罪档案制度等,保障了中北部土地整治工程的廉洁开展,并收到良好效果。

根据宁夏检察机关“黄河预防工程”任务分解细化表,银川市院与神华宁煤集团等大型企业深入检企共建;石嘴山院制定了《“黄河预防工程”实施方案》并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固原市院组织召开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现场会;中卫市院利用预测预警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和预防职务犯罪考核机制,筑牢黄河工程管理“防火墙”……宁夏五市检察机关实现了预防同步,扑下身子为黄河工程建设服务。其中,吴忠市院预防处深入建设一线,负责对苦水河防洪治理工程、吴忠立弘慈善大道工程等开展预防工作,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是“黄河预防工程”专项活动中的典型。

深入项目·预防保廉

宋寒松:“始终把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置于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中。紧扣黄河系列重大工程,针对职务犯罪多发、易发的重要领域和环节,围绕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适时调整预防工作的重点,不断增强预防工作的实效,为宁夏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法制保障。”

“都盼了多少年,终于看到整治效果了,心里那个高兴啊!看,现在河堤变高了,以后再也不怕洪水淹房子和庄稼了,俺们可以睡个安稳觉了。”近日,吴忠市四支渠村村民吴学军高兴地向检察官们说道。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苦水河防洪治理一期、二期工程顺利完工。苦水河是黄河一级支流,位于宁夏东部,是其境内危害最大的山洪沟道,而四支渠村是受害最严重的村庄之一。由于河道淤积,每逢汛期,河水倒灌,村庄一片“汪洋”,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极大。2012年,吴忠市开始实施苦水河治理工程,这对于饱受洪水之苦的沿岸村民来说是最开心的一件事。苦水河综合治理工程被列为最高检全国100个挂牌督办预防项目、全国“两会”重点督办事项,也是寧夏加大河流治理,确保沿岸村庄、农田及其他设施安全,保障黄河金岸城市化建设的重点工程。

根据任务分解细化表的要求,吴忠市院和市水务局联合出台了《“苦水河治理”工程建设专项预防职务犯罪实施方案》,针对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建立了职务犯罪预防咨询指导工作机制,并向各个项目基层部门派驻检察联络员,建立常态化的工作联系,提升及时发现、控制和防范职务犯罪的能力。在2012年宁夏检察机关“黄河预防工程”专项活动启动仪式上,最高检预防厅厅长宋寒松曾提出:“黄河预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要形成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格局,才能不断地发挥预防的作用、做出贡献。”吴忠市院的检察干警就善于深入到群众中,与群众一同进行预防监督。

“多亏检察官及时提醒,帮助我们堵住了职务犯罪风险漏洞,同时避免了可能引起村民阻挠施工的情况发生。”当地水务局苦水河管理所所长王正忠感慨地说。事情还得从吴忠市院对苦水河防洪一期工程第五、第六标段进行现场查看时说起。那天,预防干警遇到了几个去地里干活的农民,询问他们对苦水河防洪治理工程有什么看法。他们异口同声:“党和国家政策好,花那么大的代价治理苦水河,以后不仅不用担心会被水淹,还能够享受治理好后带来的实惠。”可一位丁姓老汉说:“工程虽好,但我们祖宗的这些坟地恐怕是保不住了。”预防干警听后耐心地向老汉解释国家迁坟补偿的相关政策,可老汉摇了摇头,“国家的政策啥时候都是好的,就是怕那些歪嘴和尚把经给念歪了!”干警们立即警觉起来,征地迁坟工作直面群众,出现问题,将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与形象。

nlc202309051428

经过实地调查了解后发现,该标段所在范围内涉及征迁的墳地较多。当地水务局作为承建单位,对于苦水河防洪治理工程第五、第六标段的坟地征迁工作并没有出台详细的方案与补偿款发放管理办法,存在极大职务犯罪风险漏洞,更不要说向当地的村民公示了。对群众而言,征迁政策性强,关注度高,如果不能依法、依规合理处置,则有可能导致不良社会影响。故吴忠市院预防处发出检察建议,建议水务局及早研究、协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征迁补偿办法,堵上漏洞,同时防止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发生,确保苦水河防洪工程的进度。收到建议后,当地水务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人进行现场查看,发布了坟地征迁公告并将墓地信息登记造册,随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征迁补偿办法予以公示。

全程监督·预防履职

李定达:“前几年,雁飞书记提出了黄河预防工程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这符合宁夏的发展实际。自治区院党组下了大决心,花了大力气,经过摸索形成良好的做法,有创新、有突破、有成效。继续实施‘黄河预防工程’专项活动,将依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宁夏检察机关的重点。”

没有彩旗彩球,没有鞭炮礼花,没有贵客嘉宾,立弘慈善大道“悄悄”地通车了。驱车沿着大道一路南下,路面宽阔平坦,车辆行驶如梭。“这条路从听说要建直至通车,也就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俺村的人都觉得有点不相信。”当地村民杨明说起感受时,一脸兴奋,“今后,俺们上街去,再也不用走小路了。”

该工程是近年来宁夏实施投资规模最大、工作环境最艰苦的道路之一。虽然困难重重,吴忠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洁还是很高兴地表示,“这条道路的建成,是贯彻落实了自治区政府‘黄河善谷’的战略部署,把吴忠市建成慈善产业的先行区。将金积立德工业园区、牛首山工业园区、红寺堡弘德工业园区连为一体,为吴忠市今后工业发展用地拓展新的空间,增加财政收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随着立弘慈善大道工程各项目的全面展开,工程建设的投入日益增加,交通干部面临的腐败风险点也越来越多,稍有疏忽就容易发生问题。为了确保政府投资安全,加强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在项目开工之前,吴忠市院就与市交通运输局会签了共同预防职务犯罪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吴忠立弘慈善大道工程专项预防工作领导小组”,为工程提供专业化的预防服务。

宁夏自治区院检察长李定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要做到工程进展到哪里,我们的反腐防控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不留空当和死角,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在工地附近的立弘慈善大道建设工程指挥部,并不算宽敞的屋内设置了醒目的廉政制度展板。这些规章制度到底执行得怎么样?“工程建设要廉洁,制度建设是保障”,交通运输局纪检书记刘福成一语中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三合同一承诺”廉政巡查制、工程建设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建设资金拨付以及领导干部廉政责任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都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人员的廉洁“保险带”与“安全锁”。“但要说最核心、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我们预防部门提出的‘九大预防重点’保障政府投资安全的措施。”

刘福成书记所说的“九大预防重点”包括:监督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许可证和规划许可证这“一书两证”的审批发放是否符合规定;工程建设的设计与变更是否坚持业主、设计、监理和承包人四家会审;工程建设指挥部中涉及人、财、物的重大事项,是否经集体讨论决定,防止暗箱操作;对不按规定招投标、干预工程发包、违反规定泄漏标、违法分包等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工程建设监理方面,将监理方纳入预防主体,形成协作配合制度,使之成为发现职务犯罪苗头的重要信息来源地;加大材料账务的比价审计力度,通过严格控制材料的价格、规格、质量,以堵塞材料供应过程中的漏洞;在工程款拨付环节建立财会管理制度,实行审计人员跟踪审计检查,防止财务人员利用拨款伸手向收款人要好处;针对行贿财务人员的现象,加大竣工结算阶段监督的力度。

此外,吴忠市院预防处还联合市审计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加强对资金的监管。所有合同签订前都要预先审查,工程结束后出具质量合格报告,财务人员审查复核,主管领导把关签字后,由相关银行支付工程资金。另外,为确保专款专用,还加大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定期对所有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审计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对审计出的问题及时处理。

“检察院全程监督市交通运输局实施的立弘慈善大道建设,开展职务犯罪预防,不仅确保了工程质量,对交通系统干部的政治前途和家庭幸福也是一种关爱。”吴忠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徐光金在吴忠市院召开的重大工程预防职务犯罪推进会上说,“重点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职务犯罪的易发高发区。有些地方工程上去了,干部倒下了,让人非常痛心。”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着力点不仅仅是惩罚犯罪,更应关心怎么预防犯罪,要将预防的关口不断前移,为广大党员干部筑起一道又一道预防职务犯罪的防火墙。吴忠市预防部门在立弘慈善大道工程项目中开展的专项预防,对其他黄河工程的预防工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编辑:施杨 shiyang0915@126.com

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论文 篇4

查清理工作方案

为全面排查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隐患,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排查,深挖餐饮服务环节各类食品安全隐患,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强化餐饮服务提供者主体责任,严厉打击带有行业潜规则性质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非法添加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消费安全。

二、工作措施

(一)全面加强监督检查,排查清理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风险。加强监督检查,深挖各类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风险,加大对餐饮服务单位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治理力度,特别是“四自食品”(自制饮料、自制调味品、自制火锅底料、自制糕点)问题的治理,严厉打击和严格查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积极配合质监部门开展对非法使用工业明胶加工食品彻查严打的行动,以易使用明胶的品种为重点,认真组织排查,加强监督检查,严防工业明胶进入餐饮服务环节;对餐饮服务食品加工环节中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的冷菜、沙拉、生食水产品、餐用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要重点加强监管,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规定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作为监管工作重中之重,有效遏制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二)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严格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2012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以鲜肉和肉制品、食用油、食品添加剂等为重点品种,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均能进行溯源。严禁采购和使用病死、来源不明或不合格的鲜肉及肉制品,严禁从私屠滥宰等非定点屠宰企业采购鲜肉。严防不合格鲜肉及肉制品、食用油和上游环节其他问题食品流入餐饮环节。

(三)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加大抽检力度,特别要加大以易使用明胶的品种、“四制食品”、食用油、鲜肉及其制品为重点的抽检力度,对抽检不合格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惩。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和超效期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四)加强对无证餐饮单位的监管。通过为期一月的摸排,掌握辖区无证无照餐饮单位的数量,按照“疏堵结合、有序发展”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对无证无照餐饮经营单位进行专项清理整治。有计划地开展分类整治,降低无证小餐饮单位的比例。

三、时间安排

网上银行的安全与风险防控 篇5

不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最终用户,都在尽享网上银行优势和便捷的同时,又感受到了网上银行安全问题的困惑。网上银行到底是否安全?成了使用者、IT及业务专家们争论的焦点。在各种媒体上也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国内也出现过几起利用木马程序等方式盗取用户名和密码,进而盗取用户的资金,甚至出现用户与银行对簿公堂的情况。各家商业银行也纷纷联合起来发表声明,举办宣传活动,培训、教育和提醒广大客户安全使用网上银行。如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hina Finance Certification 张连泽ity,简称CFCA)牵头联合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发起了“放心安全用网银联合宣传年”活动,据调查,宣传年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受到了商业银行、广大民众的欢迎和认可。

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系统安全、使用安全和数据通讯安全三个方面。首先,系统安全不容忽视,主要包括软硬件系统、应用系统和系统运行的安全。从商业银行角度,各家银行不惜投入重大资金纷纷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系统,选择软件开发商也都是国内外最好的,力图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先进性,最大限度地确保网上银行软硬件系统的安全。系统运行又包括系统功能、反应能力、稳定性和运行机制等,这些同样影响着网上银行的安全,是网上银行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

其次,是使用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包括银行系统的生产运行安全和客户使用安全两个方面。银行的机房(包括网上银行的系统运行)往往被视为银行的重要核心地方,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都非常健全,并严格地落实到实处。风险控制和管理部门的常规监督检查也是作为网络运行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如网上银行是否有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等。最后,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客户使用网银的安全意识和习惯。这也往往是造成资金被盗取或骗取的主要风险点,通过近一段时间发生的案件,可以看出培养和营造广大民众使用网上银行的环境,培训广大民众正确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的任务,已是时不我待,迫在眉睫。教会人们分清真假网站,避免 和假网站套取用户密码和交易密码。建议人们使用证书进行交易时刻保管好自己的证书。数据通讯安全也是目前威胁网上银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外也出现过网络 截获客户通讯数据,安装木马程序等,复制和盗取客户标识和密码,转移客户在银行的资金,造成客户和银行资金的损失。

网上银行业务的运行风险也是存在的。一是支付风险,也可以叫作流动性风险,

如不能预知客户的随机对外付款、对外转账和汇款等网上支付指令,付款频率和金额均不容易掌控,很容易造成实际头寸不足而形成的风险,即容易造成央行结算账户透支的风险,进而被罚款甚至停止清算业务。这样商业银行可以在和客户签定服务协议时,对网上支付单笔限额和当日总额进行限制说明或约定。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支付风险。二是安全认证风险。即安全认证方式和认证机制方面存在的风险。认证方式一种是商业银行自建CA(Certification 张连泽ity)系统,要求网银客户使用。另一种是第三方认证,即网银客户使用专门从事安全认证机构发放的证书。在2005年4月1日实施的电子签名法中明确推荐使用第三方证书,引入第三方认证机制。这样,就排除了商业银行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时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三是运行中的操作和管理风险。即商业银行内部运行管理时可能存在的风险,如系统操作、管理没有实行复核审核分权控制机制,或者有制度没有严格执行等。要规避这种风险,就必须健全运行管理制度,规范操作,严格执行分级分权控制审核机制。

网上银行的安全是相对的,而存在的风险才是绝对的,关键是如何认识网上银行的安全与风险。一、不能一味地拒绝和回避网上银行,拒绝网上银行势必造成客户和商业银行资金运营成本的提高,降低效率,甚至错失良机。如商业银行网点营业时间有限,没有网上银行跨越时空的优势、也没有客户瞬间操作的便利,更缺少个性化的网络产品服务。二、又不能麻痹大意,认为网上银行是绝对安全没有风险,放松警惕,不论何种场合都使用网上银行进行交易,认为只要使用证书就能保护用户的安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注意保管证书,使用网上银行很容易被人复制和截获。三、树立安全意识,正确提供和使用网上银行服务,是明智之举。银行提升网络系统的硬件系统安全级别和完善应用的系统结构,规范各类规章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网上银行的使用者选择安全的使用环境,申请设置适当必要的网上银行服务;涉及交易服务尤其是对外的付款等功能,最好使用证书作为安全的保护神,对网上银行保驾护航也是安全的选择。另外,经常更新密码,避免使用生日、门牌号、电话号码等明显容易被人获知猜到的信息。

对广大民众使用网上银行的安全教育和引导已迫在眉睫。据权威认证机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简称CFCA)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19.4%的家庭正在使用网上银行服务,有35.7%的家庭表示在未来1年内可能使用,而44.8%的企业回答在未来1年内也没有使用网上银行的打算。相应地,现有用户、潜在用户和不可能用户的比例分别是:19.4%、35.7%和44.8%。一方面说明网上银行的市场前景较好,说明社会环境正在逐步完善,进而可能会迅速走向成熟的发展期。另一侧面说明用户对网上银行业务还存在隐忧。有85.1%的人表示选择网上银行的主要考虑因素是“操作方便性”。其次是“安全性”。 调查结果还表明,55.7%的用户最看重的是“安全保镖”功能,即保证网上信息不被窃取和篡改。其次是服务操作的方便性和实现的功能,用户对两个方面要求较高。

总之,网上银行除了要求商业银行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和数据通讯安全外,用户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现金交易、现金结算正在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网上支付和网上结算,网上银行的便捷性、安全性等优势正在突现。正确使用网上银行,树立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即可尽享网上银行的便捷、安全与快乐。

★ 细说全网可视的安全

★ 细说李清照

★ 网上银行个人工作总结

★ 细说网络威胁

★ 网上银行服务协议

★ 网上银行实习报告

★ 教学手段

★ 《细说汉字》读书心得

★ 细说网络过载攻击

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论文 篇6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

2016申报指南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12个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重点专项面向公共安全保障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围绕公共安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综合应急技术装备等重点方向不同重点任务的关键科技瓶颈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应用示范,旨在大力提升我国公共安全预防准备、监测预警、态势研判、救援处置、综合保障等关键技术水平,为健全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重点任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以项目形式落实,按照分步

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本指南拟在6个方向部署相关项目开展研究,项目执行期3-5年。

1.共性基础科学问题

1.1 重大事故灾难次生衍生与多灾种耦合致灾机理与规律 研究内容:以大尺度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和地磁暴灾害等灾害为重点,研究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及智能化监管模式;研究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测预警理论与管控机制,复杂环境条件下重大事故灾难的多物理场耦合演化模式;研究重大事故灾难次生衍生的灾害链模式体系与物理临界条件,重大事故灾难次生衍生的动力学演化规律与风险预测方法,多灾种并发作用下的事故灾难演变规律与致灾机理;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人群时空分布稳定态量化模型理论,重大事故灾难风险评估理论。

考核指标:建立重大事故灾难次生衍生与多灾种耦合致灾的理论体系;形成基于多信息融合与大数据挖掘的重大危险源监测与次生衍生事故预警技术不少于4项,形成开放空间大尺度火灾、爆炸和危险化学品泄漏及其次生衍生的演化模拟技术及人群管控技术不少于5项,形成油气管网和电网地磁暴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不少于2项,建立重大事故灾难风险动态预测评估系统。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 承灾载体灾变机理、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原理与方法 研究内容:针对承灾载体,研究城市典型突发事件的情景推 — 2 —

演分析、城市综合风险预测与量化评估、城市关键基础设施脆弱性与城市运行鲁棒性分析、城市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针对既有建筑结构,研究典型灾害荷载作用下的快速大规模计算分析和结构安全综合评价理论;针对隧道、地下洞群与管线等重大基础设施,研究高应力、爆炸等复杂赋存与工程环境下的岩土体性能演化规律、岩土体与结构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灾变机理、风险评估与监测感知及预警理论;研究不同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效应评价理论。

考核指标:形成典型突发事件情景表达与分析的理论体系,形成城市综合风险量化评估方法,提出城市安全保障的理论模型;形成既有建筑结构和工程设施灾前、灾中、灾后安全性分析的快速大规模计算新理论体系和快速重分析方法;形成复杂环境下重大基础设施承灾载体的性能监测感知、风险评估与预警、动态调控与灾变防控等风险评估与监测感知及预警理论,形成适用于重大基础设施风险评估与防控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征求意见稿)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2.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

2.1 重特大社会安全事件现场处置技术与装备

研究内容:研发重特大社会安全事件处置人员、重要装备综合防护技术与装备;研发面向重大聚集性群体或针对个体恶性事

件的单兵便携式驱散、失能技术与装备;研究警犬行为分析、训练与评估技术、警犬搜捕技术、快速搜索物证技术、气味库建设与应用技术。

考核指标:形成新型耐暴力冲击、防爆炸冲击防护技术装备不少于2种,智能型防暴移动警务工作平台不少于2套,车辆、枪支等重要装备的防护技术装备不少于4种;形成的现场处置人员个体防护装备重量减轻率不低于15%;形成单兵小型化便携式驱散、失能装备不少于4款;建立警犬嗅探能力评价方法,形成训练使用行业标准/规范,建立人体气味库。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2 重要场所安全保卫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新一代危爆物品探测与人体安检扫描技术;研究防暴狱、防脱逃关键技术;研究重要场所、要害部位安全保卫与主动防范技术;研究低空、慢速、小型无人飞行器目标识别及无附带损伤拦截毁伤技术与装备。

考核指标:通过式危爆物品探测与人体安检的通过速率不低于30人/分钟,平面尺寸不小于5毫米×5毫米的危爆物品漏报率低于10%;防暴狱、防脱逃关键技术,典型暴狱、脱逃行为检测漏报率和误报率低于5%,在不少于5个看守所或监狱开展应用示范;研制的低空、慢速、小型目标无附带损伤拦截毁伤设备发现距离大于4公里;制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4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3 立体化智能安全卡口研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通关人员多维特征信息快速采集与危险意图研判技术和设备;研发通关车辆综合信息快速采集与快速安检技术与设备;研发高通量场景下人体携带物品非接触式快速成像探测及行包中管制物品自动探测技术和设备;研发基于通关人、车、物多维信息综合采集、解析、研判的智能安全卡口监测预警平台;开展智能安全卡口集成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通关卡口人员信息采集维数不少于4种,形成特征行为数据采集与危险意图研判的关联知识体系;车辆安检速度不小于5公里/小时;实现对人群的5米以上远距离三维成像和携带物品的自动识别,对行包中枪支、管制刀具和打火机等典型违禁品的自动探测;形成相应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定式和移动式设备不少于4款;上述成果在不少于2个重点城市开展大型安保活动集成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4 城市重特大火灾防控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超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地下交通系统、物流仓储园区、石油化工园区、城市综合管廊、城镇与森林交界域等火灾高危场所,研究基于动态风险监控的消防安全监管技术、基于耦合模型的智能疏散引导技术、高效复合排烟技术、竖向火

蔓延控制技术、环保型防火阻燃技术和灭火救援技战术;研究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数据挖掘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技术,基于新一代智能感知、人员定位、智能组网、态势推演的灭火救援现场指挥决策支持技术;研发非视距遥控、外骨骼式助力等新型消防灭火、侦察等机器人,数字化单兵装备等特种装备。

考核指标:为超过250米的超高层建筑、超过10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提供可靠的基于多信息综合优化的引导疏散技术、烟气控制技术及相关产品;为15万立方米以上超大型油罐火灾爆炸事故提供有效的处置技术装备;为超过10公里长的城市综合管廊提供燃气泄漏、电气火灾监测预警系统;构建消防安全社会化服务云平台;形成新产品、新装备不少于40种,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7项;研发的产品、装备应有不少于16种具备产业化技术条件,应有不少于6种装备类成果在公安消防部队试点应用。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5 司法鉴定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司法鉴定涉及的诈伤诈病、数字化集成法医学鉴定、复杂亲缘关系、未知毒物筛选分析、文件材料及文件形成时间等疑难问题,研究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形成可考核、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示范平台;探索建立司法鉴定技术评价系统、司法鉴定意见证据评价系统。

考核指标:为不少于5类常见诈伤诈病(伪装视功能障碍、嗅功能障碍、男子生育功能障碍及功能性与器质性精神症状等)提供可靠的鉴定技术和标准,有效识别率不低于85%;复杂亲缘关系可鉴定类型不少于3种,准确率不低于99%,灵敏度大于95%;数字化集成法医学可鉴定类型不少于3种,年应用案例不少于200例;未知毒物筛选分析技术,至少可鉴定500种未知毒物(传统毒物药物、毒品、有毒动植物、金属毒物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等);司法鉴定机构、人员能力评价技术、司法鉴定意见证据评价技术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制修订司法鉴定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技术规范不少于10项;形成不少于1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司法鉴定关键技术、产品和数据库等,并开展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6 多元智能化诉讼服务及审判执行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大数据可视化的司法公开技术;研究多元泛在化诉讼服务技术;研究多源多态证据链构建和裁判文书说理关键技术;研发巡回审判和远程审判技术和装备;构建人民法院业务和数据标准、司法基本服务库和案例筛选评估模型;研发庭审信息采集、抽取和服务、庭审过程巡查等庭审技术及设备;构建基于下一代法院业务网的全国法院云平台原型试验系统、以司法知识库为核心的人民法院辅助决策支撑平台和司法服务原型

系统。

考核指标:建立审判领域分析预警模型不少于10个,面向司法公开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可视化率不低于90%,建立覆盖全网环境和审判执行、信访、司法行政等主要业务类型的原型试验系统,形成业务系统的自动化分析和测试和完善评价方法;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5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7 职务犯罪智能评估、预防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多源信息的职务犯罪社会关系网络分析技术,犯罪社会关系链及目标对象识别模型;研究海量多样反腐案例的特征发现和分析方法,多维多模腐败案件发展态势预测及模拟推演;研究反腐舆情动态智能抓取、自动甄别评估技术,多源异构举报线索研判和辅助决策;研发基于行贿档案信息的反腐防控决策模型,构建行贿档案综合管理与评估系统;建立反腐案件综合研判的示范工程。

考核指标:建立职务犯罪领域的自动发现、评估、预警模型不少于5个,原型实验系统不少于10个并开展应用示范;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技术规范不少于3项,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8项;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职务犯罪发现与预防的关键技术、产品和数据库等不少于10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8 毒品查缉和吸毒管控技术与装备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毒品原植物监测、铲除、替代种植技术和装备;研究易制毒化学品、精麻药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实时监控、存储保管、滥用监测技术及装备;研制毒品快速查缉装备,研制毒品犯罪案件侦查装备;研究缴获毒品快速检测技术,制备毒品标准物质,研制现场涉毒物证快速分析装备;研究吸毒检测和快速甄别装备;研究精麻药品成瘾诊断技术,吸毒成瘾人员戒治临床实践诊断方法,强制戒毒人员戒护、诊疗、康复技术和药物;研究禁毒情报分析技术,禁毒网络信息研判技术及装备;研究禁毒基础理论与标准,毒情监测和毒品预防教育评估技术。

考核指标:研制毒品原植物监测与铲除技术装备1套,监测准确率在95%以上;形成支撑易制毒化学品、精麻药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管控需求的自主知识产权装备不少于3种;研制自主知识产权毒品快速查缉和案件侦查装备2套;形成至少2种毒品快速检测新方法,制备不少于3种毒品标准物质;在保证特异性的前提下将毒品检验鉴定、吸毒检测的灵敏度提高到ng/ml量级,吸毒人员甄别时间不大于15分钟;形成至少1种精麻药品成瘾判定新方法,研制自主知识产权戒护装备不少于3项,形成禁毒情报分析综合研判系统;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4项,形成毒情监测和毒品预防教育评估软件系统2套;在国

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不少于20篇,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申请/获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3项,强制戒毒人员戒护、诊疗、康复技术与装备在不少于3个强制隔离戒毒所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9 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安全共享与特征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高效、安全的安防监控专用数字视音频编解码及信息提取技术;研究多态融合信息的高效存储、有效标注、准确解析、快速检索、特征分析等视频综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视频安全体系、内容保护、授权认证、发布溯源等关键技术;研究新一代安防监控专用数字视音频编解码芯片应用及设备实现,研发视频内容分析与可视警务综合实战应用、视频综合安全管控、视频分布式解析综合服务平台等系统;构建视频图像信息联网与综合应用技术标准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视频综合应用平台,平台支持百万级设备接入管理,支持PB级存储能力,支持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可信、加密高安全视频信息传输交换,支持多级纵向及跨网络视频信息共享,支持人、车等公安重点关注目标的实时结构化分析;建立基于公钥基础设施/认证中心(PKI/CA)的视频安全体系;形成不少于2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智能安防监控专用数字视音频编解码设备;形成视频图像信息联网与综合应用技术标准体系,制 — 10 —

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10 法定身份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新型国产高性能智能卡芯片、国产商用密码应用、物理防伪、生物特征识别等法定证件关键技术;研究重大活动及重要会议证件制作、核验及应用技术;研究以法定身份为基础的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真实身份隐藏保护和溯源技术及网络可信身份管理体系,研制基于法定身份的网络实名身份认证系统;研究生物特征深度应用技术,网络行为特征刻画和识别技术;研究法人信息采集及电子可信印章关键技术;开展系统验证与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的国产高性能智能卡芯片兼容我国电子机读旅行证件,满足“国际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共同准则评估保证级4增强级认证”(EAL4+)要求,生物特征识别在错误接收率(FAR)不高于0.01%条件下,正确识别率大于95%,单次比对时间小于1秒;国产高性能智能卡芯片、国产商用密码应用、物理防伪、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在不少于2个城市开展法定身份管理集成应用示范;重大活动及重要会议证件制作、核验及应用技术,在1000人以上的会议中开展应用示范;形成网络实名身份认证系统,支持亿级网络用户,并开展不少于2个省市的跨区域异地应用示范;

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3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3.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

3.1 典型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安全预警与防护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典型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储库、罐区、附属工业管道及其辅助设施)安全监测预警与防护一体化总体要求,研究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与调控理论,研究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致灾机理、风险辨识、演化规律、原因溯源、事故重构及完整性管理技术;研制典型危险化学品罐区声发射检测、管道振动与疲劳破坏防护、腐蚀与裂纹在线监测、有机挥发物在线实时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时空统一的网络化智能型储存设施安全防控与服务平台系统;研发服务于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的关键技术与设备;实现典型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全生命周期智能一体化安全保障技术集成,并在典型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进行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典型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风险评估、危险源定位、缺陷检测、泄漏监测、原因溯源、事故重构、检验评价等关键技术不少于8项;腐蚀监测探头精度达到 18 位分辨率并具备温度补偿功能;无线声发射系统达到18位模数转化、不少于8通道、采样频率不低于3MHz;形成物质探测、检测监测、安全防 — 12 —

护等装备不少于6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应用示范工程不少于3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2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构建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数据库,研发基于动态风险分析的事故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研发化学事故处置与防护装备;研发高效便捷式气体探测仪和在线监测系统、无人机载危险气体实时侦检系统、基于物联网的自组网式危险气体监测系统;研发事故现场洗消技术、便携式洗消技术装备;研发事故处置模拟训练系统;研发典型现场勘验与物证提取技术及装备、事故重构技术。

考核指标:建立可准确预测事故扩散影响范围、消防水和泡沫用量的事故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构建可侦检氧气、可燃气、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及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实现多模应用和物联组网危险气体现场联合侦检系统;形成可抗20种以上化学品渗透的消防员化学防护装备;建立应用于便携式色谱质谱仪的现场火灾鉴定标准谱库和应用于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的现场火灾鉴定指纹谱库;形成适用于苯系、有机磷等典型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处置的低腐蚀、环境友好型系列洗消剂及装备;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10项;有不少于6种装备类成果实现小批量生产并在相关救援队伍试点应用。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3 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风险判识及监控预警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灾变机理;研究关键信息采集传感技术;研究井下高可靠、抗干扰、高安全多网融合信息传输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多元信息挖掘分析技术;研究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灾害判识预警模型及方法;研发基于云技术的远程监控预警系统平台。

考核指标:形成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形成机理新假说、新模型,构建煤矿重大灾害判识预警模型;在关键区域实现人机环参数全面采集,传感器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响应时间小于15秒,标校周期大于120天;监控预警系统运行无故障率达到99%,抗干扰等级不低于3级,无故障运行时间提高60%;建立煤矿重大灾害相关信息集成挖掘方法;建立煤矿监控预警示范及区域性云平台,实现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煤矿重大灾害灾变隐患在线监测、智能判识、实时预警,预警准确率大于90%;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建设应用示范工程不少于2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4 化工园区耦合事故区域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化工园区多灾种(火灾、爆炸、泄漏及地震、雷电等)耦合风险分析与安全规划优化技术;研究多灾种耦合下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仓储及运输网络安全保障技术;研发化工园区综合监测预警技术及装备;研发化工园区大型油气火灾灭火技术及装备;研究区域级化工园区应急保障资源规划优化配置与调度技术;研发国家化工园区应急保障技术平台。

考核指标:形成多灾种耦合的化工园区定量风险评估与规划优化理论;形成基于量化风险和大数据的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网络规划优化策略和选线模型;危险化学品微泄漏检测精度优于50μL/s;危险气体探测精度优于10ppm,响应时间小于10秒,探测距离不小于2千米;区域雷电预警系统远程探测距离不小于60千米,近程探测距离不小于15千米,提前预警时间大于15分钟;大功率灭火系统泡沫喷射流量大于500L/s,喷射距离大于120米;应急救援人员体征监测参数不少于4项,定位精度优于1米;建立化工园区应急资源调配模型不少于3个,建立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及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响应时间小于1分钟;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选择不少于2个典型化工园区开展综合集成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5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灾害致灾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金属非金属矿山完整性安全开采理论;研究露天矿超高边坡等大型岩土体灾变机理及监测预警技术;研究采空区致灾机理及超前探测与处理技术;研究超深井典型事故灾害安全检测监测及预防技术;研究超大规模矿山重大灾害预控及充填技术;研发基于云计算的矿山多灾种耦合风险监测预警技术与平台;研发金属非金属矿山灾害应急救援与个体防护技术与装备。

考核指标:建立金属非金属矿山完整性开采理论模型;建立地应力大于60MPa条件下的大断面井巷支护体系;建立动力灾害时空强度预测-监测预警-动态反馈分析模型,围岩破坏监测预警准确率达到70%;采空区井下超前探测有效距离不小于180米,预报准确率不小于75%;边坡表面位移非接触式监测精度优于0.5毫米;露天边坡动力灾害监测预警准确率达到60%;建立矿山多灾种耦合风险预警平台,预警准确率达到70%;建立稳定连续充填能力不小于180 m3/h的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形成矿山重大灾害情景构建软硬件平台;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穿戴式的一体化应急救援装备;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6 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与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控制理论;研发密集抛光打磨车间粉尘及振动危害防护技术装备; — 16 —

研发劳动密集型洁净厂房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与装备;研发大型机加厂房等典型场所噪声及电焊烟尘防护技术装备;研究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典型作业职业工效负荷评估与控制技术;研发可燃性粉尘监测及爆炸防控技术及装备;研发职业病危害监测预警平台。

考核指标:形成基于作业类型与检测策略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控制理论;形成劳动密集场所职业工效负荷评估指标与方法体系;抛光打磨车间固定抛光打磨场所集尘装备风量自动调节偏差小于10%,粉尘捕集效率达到90%以上;吹吸式通风装备控制面风速0.5m/s时不均匀度小于0.25;吸声材料特定频率处的吸声系数不低于0.9,隔声材料的隔声量不低于35dB;风速智能调节型移动排风除尘装置在0.5米范围内控制点风速偏离小于0.1m/s;职业病危害监测预警系统数据曲线波动差错率小于10%;可燃性沉积粉尘厚度测量精度优于0.2毫米;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7 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煤矿重大灾害灾情演变规律;研发煤矿灾变环境侦测及存储技术;研发灾变环境应急通信及遇险(难)人员精确定位技术;研发智能化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技术;煤矿重大灾害紧急逃生技术与装备,煤矿重大灾害抢险技术与装备。

考核指标:构建煤矿瓦斯煤尘爆炸、火灾、水灾等重大灾害灾情演变模型;煤矿灾变环境侦测机器人测量距离大于100米;遇险(难)人员定位误差小于3米,实现被困人员与救援人员及时有效通信,井下基站无线通信距离不小于1500米,系统传输延时小于50毫秒;应急预案系统具有可扩充性、兼容性及大数据挖掘分析决策功能,系统反应时间小于5秒;逃生支持系统响应时间小于3分钟;便携式破拆和支护装置单组件重量少于20千克,支护高度0-4米和倾角0-90°可调,初撑力不小于100kN,破拆装置剪切力不小于600kN;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8 高参数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材料和焊接接头的高温损伤机理及损伤早期诊断技术;研究压力容器基于失效模式的设计理论和基于可靠性的建造方法;研发典型服役环境下关键承压设备的损伤模式、检验检测、风险评估及安全评价技术与装备;研发石化成套装置中超期服役的关键承压设备安全分级、寿命预测与延寿技术;研发承压类特种设备全寿命周期风险监管体系及应急平台。

考核指标:建立国家承压类特种设备全寿命周期风险监管体 — 18 —

系和事故应急平台;形成检验检测新仪器及装备不少于10台套;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10项,国家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0项,风险管控或事故应急平台的应用示范不少于30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万台事故率降低20%;示范装置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平均检验周期比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延长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9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超高层建筑施工事故风险源及其评估方法;研究动态时空环境效应下的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安全诊断理论与方法;研究临时支撑体系失稳机理;研发智能型临时支撑安全技术与装置;研发超高层建筑安全施工平台及突发险情人员逃生装置;研究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消防技术与装置;研发超高层建筑施工电梯的高效安全保障技术;研发超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安全技术与装备。

考核指标:建立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体系,形成施工阶段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安全诊断方法;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或装置不少于8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开展示范工程不少于6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0项,形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不少于10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

4.1 油气长输管道及储运设施检验评价与安全保障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长距离输送的压力管道和储运设施损伤机理、演化规律;研发管道、储罐(库)等储运设施及防护系统状态监测、风险评估、缺陷检测与检验评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油气管道、储罐(库)、压力容器、动力输送装置及其辅助设施的完整性评价技术;研发管道及储运设施灾害评价、事故应急和快速修复技术与装备;研发油气管道的杂散电流等灾害机理、防御技术及监测和防护装置。

考核指标:建立长距离输送压力管道和储运设施服役周期内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建立在用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微损试样试验方法;形成典型油气长输管道及储运设施损伤预测模型;提出油气管道杂散电流(含高压直流)危害评价准则。形成环境敏感区和特殊敷设方式下油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估技术和隐患分级管理方法。研发新仪器或装备不少于15台套;制修订国家标准(送审稿)不少于8项,压力管道或容器等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15项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2 区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动态识别技术以及桥梁、隧道、港口、综合客运枢纽等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危险源辨识 — 20 —

与风险评估技术,研发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风险评估管理平台;研究关键设施结构与基础的远程监测、健康诊断与评价技术,研发相应的可视化远程实时监测、安全评价及预警平台;研究灾害条件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影响快速评估技术,研发桥梁、隧道、沿海港口防灾减灾安全控制技术与装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以及综合客运枢纽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突发事件下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可靠度评估及预警技术、应急调度与疏散救援决策技术,研发跨区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智能化决策支持平台;研究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与预警技术,全生命期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多灾害作用下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灾变机理和恢复能力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交通生命线网络的灾情模拟与安全保障技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风险管理与应急保障技术。

考核指标:形成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及交通基础设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等成套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可视化远程实时监测、安全评价及预警平台,实现示范工程中结构远程监测及安全风险防控覆盖率达到100%;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区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智能化决策支持平台,实现试点区域重大灾害区域路网灾情可视化模拟,Ⅰ、Ⅱ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覆盖率100%;研发检测监测、修复与应急仪器或装备不

少于10项,对码头隐蔽性部位损伤快速定位精度优于1米,实现高速公路等重大线性交通基础设施的路基形变自动化监测,监测形变精度优于3毫米;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在不少于5个省市开展集成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3 临海油气管道和陆上终端设施检验评价与安全保障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海水、海床、海洋微生物、介质等因素作用下,临海油气管道、陆上终端压力容器及其他设施的损伤机理与演化规律;研发临海油气管道及陆上终端设备、设施的本体缺陷检测、防护系统检测、检验评价技术及装备;研发临海油气管道及陆上终端、事故应急和快速修复技术;研究临海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

考核指标:形成海底管道—海床—水动力作用机理、特殊条件下管道损伤机理、腐蚀机理等基础机理不少于4项;形成临海和登陆管道等内外检测监测技术方法不少于15种;形成陆上终端装备的阀门内泄漏、管线积液、有机物泄漏、运行状态监测等检测技术方法不少于5种;形成临海管道、登陆管道、终端设备的风险评估方法不少于5种;形成临海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建立临海油气管道和陆上终端设施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仪器或装备不少于15台套;制修订国家/行业 — 22 —

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形成临海油气管道或陆上终端压力容器及辅助设施等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不少于2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5项;应用示范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5.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 5.1 城市市政管网运行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城市既有市政管网系统(燃气、供水、排水等系统)的健康诊断评估方法、管道修复技术和设备;研究城市市政管网规划建设运行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标准规范;研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安全运维指标体系;建立精准定位的市政管线安全运行保障、监测预警减灾、应急处置等集成智能监管平台。

考核指标:形成市政管线健康评估方法、指标体系不少于10项,形成(30分钟—2小时)快速修复管线关键技术,产品和装备不少于15项;完成城市不同管线运行风险评估方法、导则、指南不少于10项,建立城市管线综合风险评估模型不少于5个,包括管线压力、泄漏(液体、气体)、水质、管道破损和错接等信息系统,远程移动实时巡查与预警系统等;形成综合市政管线和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安全运维等的技术导则、指南不少于20项;形成安全保障、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不少于20项;关键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等应用示范不少于30项;示范项目管网设施精准定位监控点每平方公里不少于10个,并能实现远程监控,实

现不少于2种管网设施的信息数据共享;构建1个全方位智能监控城市管线信息化综合平台;上述研究成果及综合平台在不少于5个城市进行综合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2 城镇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保障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城市群公共安全综合风险评估技术;研发大型活动场所和地下空间关键设施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信息管理平台;研发城市多部门协同的网格化安全监测和保障技术装备及集成信息平台;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防灾系统检测与风险管控技术;研发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重大风险管控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城市低影响排水(雨水)系统与河湖联控防洪抗涝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发城镇重大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配送、应急交通组织、人员伤亡评估、人员转移安置等应急保障技术与平台。

考核指标:形成城市群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和城市群跨区域应急联动及协同救援保障系统,属性查询响应速度小于3秒;构建管理能力大于5平方公里的网格化安全监测和保障集成信息平台;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保障系统,具备城市轨道交通防灾监测、网络化运营风险管控等功能;形成城市低影响排水安全监测系统,系统动作时间在60秒之内;形成城镇重大突发事件下人员安全保障系统,具备应急物资配送、应急交通组织、人员伤亡评估、人员转移安置等功能;制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 24 —

不少于6项,形成城镇群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集成上述成果形成城镇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保障综合平台,并在不少于2个城镇开展综合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6.综合应急技术装备

6.1 航空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和标准体系;研发多种航空器协同救援综合指挥体系及平台;研制机载快速补给装置、夜间搜索装备、救生搜索监控系统等应急机载设备核心部件,研制灭火、投放、救生、医疗等通用航空应急任务设备;研制特殊应急救援环境下航空紧急救援地面保障设备,研究面向航空救援人员协同作业的训练系统及训练效果评估方法;上述技术成果形成装备能力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具备实时调度和指挥不少于10架航空器、不少于30辆地面救援车辆的航空应急指挥系统;研制出不少于5型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急机载任务设备或系统,应用集成安装平台、外吊挂式快速补给装置用于改装医疗救护直升机和警用直升机各1型,具备快速安装和出动能力;建立航空紧急救援地面保障设备设施体系,包括机动保障设备、航空应急保障设备、固定运营基地保障设备,具备应急保障不少于5型救援直升机的能力;制定航空救援人员协同作业的训练规范;选择不少于3个机

场开展应用示范和救援演练;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10项;建立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和标准体系。

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6.2 道路应急抢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道路应急抢通装备体系和标准体系;研发超大跨度应急机械化桥和轻质材料应急桥、隧道应急抢通、多功能道路破障装备、全地形全路面的水陆两栖运输应急装备、道路交通事故模块化综合救援装备等关键技术;上述技术成果形成装备能力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架通时间不超过3小时,架设长度不小于80米的超大跨度应急机械化桥,架设长度不小于50米人工架设的轻质材料应急桥,并在不少于6个重点区域示范;隧道应急抢通设备夹钳提举重量不少于2吨,无障碍最大遥控距离不少于2公里;形成不少于3型多功能破障装备;全地形全路面的水陆两栖运输应急装备有效载荷不小于6吨;形成不少于2型道路交通事故模块化综合救援装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8项;建立道路应急抢通装备体系和标准体系。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6.3 灾害环境下人体损伤机理研究与救援防护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高温、浓烟、危化品事故、爆炸、低温冰冻及其复合作用等灾害环境下人体损伤机理及个体防护原理;研发复合灾害环境下的新型个体防护材料及防护性能评价方法;研发面向灭火与应急救援、危化品事故处置、防割刺防爆、复杂灾害环境下医疗救援的新一代个体防护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个体防护装备检测技术平台与标准体系;上述技术成果形成装备能力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阐明上述灾害环境和复合灾害环境下人体损伤机理和防护原理;形成不少于6种面向上述灾害环境和复合灾害环境下的新型个体防护功能材料;形成不少于4种防护性能高效、功能先进、舒适性强的灭火与应急救援、危化品事故处置、防割刺防爆、医疗救援的个体防护装备及其检测技术平台;在不少于10个省的消防部队、不少于2个危化品事故处置分队、不少于3个公安特警支(大)队、不少于5个省的国家级医学救援队进行应用示范和使用评价;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4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4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4 高机动多功能应急救援车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高机动多功能应急救援装备标准体系;研发高机动应急救援车(含消防车辆)高机动性专用底盘及专用悬挂系统;研究多功能应急救援车的结构形式;研究应急救援车多功能模块化设计技术;研发可快速切换的多功能工作臂,模块化设计作业工具;研发复杂地形下的快速、高适应性、可拆换的越障行走装置的关键技术;研发车载常规与特种应急救援器材;研发多功能城市灭火主战消防车和带高喷云梯功能的水罐灭火消防车的车载功能配置、药剂配置、乘员室优化设计、供水系统优化设计、抢险救援功能配置与设计等技术;上述技术成果形成装备能力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研制出高机动应急救援车高机动性专用底盘不少于3套;形成满足高速机动与狭小地域救援作业转向要求,具备推铲破障、破拆起重、绞车救援、随车发电、常规及特种应急救援等不同功能的应急车辆不少于3型;形成不少于10型车载常规与特种应急救援器材;多功能城市灭火主战消防车满足供水流量和压力大,兼具侦检、照明、破拆等抢险救援综合功能;带高喷云梯功能的水罐灭火消防车臂端最大举高高度大于23米,具备供水流量和压力大的功能;以上技术装备在不少于6个救援队伍进行应用示范和使用评价;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8项;建立高机动多功能应急救援装备标准体系。

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6.5 灾害现场信息获取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用于重大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现场信息、可搭载于无人飞行器或机器人等平台的多种传感器及集成技术;研究实时灾情数据远程快速传输技术,研制灾情信息数据处理、灾害信息提取、现场灾情快速制图等技术,建立突发事件现场数据获取与处理软硬件系统,上述技术成果形成灾害现场信息获取能力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灾害信息获取解决方案和技术系统,建立空地一体化演示环境;研发不少于3种传感器,支持事故灾难、社会群体事件、危险品爆炸、水域事故、洪水、地震等事件信息的获取;研发灾情现场信息快速处理系统,实现灾情数据远程快速共享1小时以内,20平方公里区域灾情信息数据处理2小时以内,现场灾情影像快速制图3小时以内,灾害信息提取5小时以内;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针对不少于5种灾害类型开展应用示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6 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全球定位系统与室内定位系统无缝集成的室内外一体化定位技术;研究大比例尺地图与建筑物室内场景多尺

度数据可视化融合技术;研发面向建筑物倒塌、城镇火灾、地震、地质灾害、洪水等突发事件的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系统,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基于室内外一体化定位技术体系,兼容北斗网、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室内外定位精度优于1米;建立室内外多尺度地理空间信息融合与可视化技术体系,数据融合精度优于0.5米;研发一体化综合减灾智能服务系统,具备应急救援指挥、灾害现场三维场景、应急人员装备位置信息实时获取等功能,并针对不少于5种灾害开展应用示范;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7 应急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应急物流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研究需求不确定条件下的模块预储关键技术、平转急动态响应的高速转运关键技术,研发平急结合、快速转换的多模式高效应急仓储系统;研究国家应急产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技术,研发应急物流信息系统;上述技术成果形成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高效应急仓储系统,具备密集存储、多模式作业功能,可实现平、急作业无缝切换,在信息通信、电力设备等出现故障的极端情况下,确保前2个小时物资出库能力不小于150吨,满足1架大型货机物资装机需要;建成国家应急产品信 — 30 —

息综合服务平台,涵盖至少3000种应急产品;形成具备应急物流资源查询与统计分析、应急物流预案管理、指挥调度、实时过程监控等核心功能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在不少于4个重点区域开展试点和演练;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8项;建立应急物流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申报要求

1.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2.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10个(含10个),项目承担及参与单位数不超过30个(含30个)。

3.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他有示范应用、规模化应用指标、产业化特征明显的项目,鼓励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地方共同出资支持。

浅议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防控 篇7

1 有关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分析

1.1 常见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

笔者对近年来发生的常见安全事故进行了分析, 归类如下:①外脚手架倒塌。例如2011年象山县一毛竹外脚手架 (多层建筑工程项目) 倒坍, 死亡2人;②高处作业吊篮倾覆。例如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某工程幕墙安装用的吊篮倾覆掉落, 死亡2人;③基坑支护结构倒塌。例如2008年萧山湘湖路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结构倒坍, 死亡21人;2014年7月19日宁波市江东区“万科·江东府”工程基坑挖土检查工程桩裂缝, 产生土方坍塌, 死亡1人;④模板支架倒塌。例如2013年11月15日宁波市高新区智慧城羽毛球馆模板支架倒坍, 死亡2人;⑤塔式起重机倾覆破坏。⑥施工升降机 (施工电梯) 坠落。

总结事故原因, 可以发现如下规律:①事故大多为“人祸”, 即施工方没有按照施工方案来施工, 或者是没有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大多为野蛮施工、违规操作、冒险操作或违规指挥等;②事故往往集中发生在某些分部分项工程中, 这些分项工程应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

1.2 相差典型案例介绍

1.2.1 案例的工程概况

宁波市高新区智慧城一期羽毛球馆工程为单层建筑结构, 框架柱脚为地下室底板, 底板面标高-5.4 m, 屋面标高4.2~4.7 m、东高西低。地下室顶板面结构标高-0.8 m。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羽毛球馆东侧邻接9#楼建筑 (地上2层地下1层) , 西侧邻接9#楼建筑 (地上1层地下1层) , 南侧邻接9#楼建筑 (地上1层地下1层) , 北侧邻接9#楼建筑 (地上2层地下1层) 。羽毛球馆平面形状呈矩形, 屋面梁板模板支架的高度为9.60~10.10 m。屋面板厚120 mm;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40级。单跨跨度为18.3 m的屋面大梁WL1 (1) 截面400 mm×1 100 mm, 计11根;框架柱顶大梁 (周边) 截面500 mm×1 600 mm, 计4根;框架柱截面550 mm×500 mm~600×1 200 mm。本工程羽毛球馆屋面梁板模板支架属超高超重超长的高大模板支架。

1.2.2 模板支架倒坍的情况

2013年11月15日浇筑羽毛球馆框架柱和屋面梁板混凝土时发生模板支架倒坍, 屋面梁板及模板支架往中间偏西倒坍, 四角的角柱扭转弯曲倒坍, 东侧与西侧柱往中间弯曲倒坍, 事故照片见图1和图2。倒坍时屋面正在浇筑混凝土, 且自北而南大部分施工即将完成, 死亡2人。

1.2.3 模板支架倒坍的原因

①框架柱 (地下室顶板至屋面段) 混凝土和屋面梁板混凝土未分次浇筑, 而是整体浇筑;②支架立杆间距过稀, 与施工方案的立杆平面布置相差很大;③梁底立杆与承重水平杆的连接扣件的螺栓拧紧扭力矩大大不足, 导致扣件先破坏;④竖向和水平向剪刀撑基本没有搭设, 高大支架处于可变体系;⑤支架没有和地下室结构的柱、梁进行拉结, 地上柱与梁板整浇导致无法拉结。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2.1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安全管理应当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确保工程建设安全顺利进行。以质量安全为中心, 以项目各责任单位为主体,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以过程控制为重点, 依靠标准制度, 树立安全生产发展观理念, 以达到质量安全目标为宗旨, 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控制。要认真研究工程建设客观规律, 分析建设不同阶段、不同季节的特点, 正确辨识危险源, 科学客观地进行风险评价, 有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控制措施。

工程建设单位依法承担下列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①向施工单位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并保证其真实、准确、完整;②执行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合同的规定;③提供必须的安全施工费用;④严禁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不合格产品;⑤申领施工许可证时, 应报送有关安全施工资料;⑥应将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

工程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当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规范要求, 坚持标准、严格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施工安全责任制度, 开展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预防伤亡事故和其它安全事故的发生。工程项目安全检查是安全控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的是为了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及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主要是对防火、防台、防洪、防倒塌、防高空坠物, 禁止乱搭接电线, “三宝”、“四口”的防护措施, 脚手架的搭设, 塔吊、升降机 (龙门架) 安装, 电焊工、机械操作员等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等施工安全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检查应突出项目实施特点, 要严格落实检查工作责任制, 坚持谁检查谁负责, 谁漏检谁负责。

2.2 开展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检查

①首先检查安全文明管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记录;②再到现场逐项检查以上各项安全施工内容, 其中保证项目应全数检查, 例如钢管脚手架 (外架) 的立杆基础、架体与建筑结构的拉结、立杆间距与剪刀撑、脚手板与防护栏杆等;又如模板支架的立杆基础、支架构造、支架稳定、施工荷载、交底与验收等;③最后评定等级:不合格、合格、优良, 当评为不合格时, 必须限期整改达到合格。

2.3 建筑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的重点

研究表明:10项分部工程中, 地基与基础分部中基坑分项工程、主体结构分部中模板支架分项工程以及塔吊、施工电梯分项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分部中外脚手架分项工程等施工中最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需重点监控和预防。

3 结语

本文对建筑施工常见安全事故进行了分析, 将其分为6大类:外脚手架倒塌、高处作业吊篮倾覆、基坑支护结构倒塌、模板支架倒塌、塔式起重机倾覆破坏、施工升降机坠落。提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首先要“管人”, 即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要经常进行安全文明检查。最后是重点检查容易出事故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大中城市开始出台修建地铁以及城镇化政策, 大量土木工程得到兴建。与此同时,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文章通过对常见安全事故的分析, 将其分为6大类:外脚手架倒塌、高处作业吊篮倾覆、基坑支护结构倒塌、模板支架倒塌、塔式起重机倾覆破坏、施工升降机坠落。针对常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检查和质量控制的重点。

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论文 篇8

以人为本抓管理,增强责任防风险

该行围绕“保安全、促发展、抓内控、堵风险”这一目标,将安保工作与业务经营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管理办法,重点突出“一把手”在安保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范体系。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总行和支行分别成立安保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做到组织分工与人员职责相结合,安保任务与责任制度相结合。二是签订责任书和应急预案。总行与支行、支行与员工逐级签订安保目标责任状,制定营业网点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担当。三是加强安保队伍建设。2014年,该行成立安全保卫部,配备了3名安保人员,同时,每个网点配备了一名安全管理人员,落实人防责任,堵塞安保风险漏洞。

有的放矢抓培训,提升素质控风险

俗话说:“绳子断在细处,事故出在松处”。该行时刻绷紧“安全第一”这根弦,深刻总结和吸取他行安保工作经验教训,对员工不断进行安保知识学习教育和实战培训,增强员工安全防范意识。一是组织定期培训。各网点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认真学习各项安全制度、文件,及时传达公安和上级部门的案例通报,按季开展防抢和消防演练。二是强化重点培训。今年该行对新入行的员工进行了多次专项培训,观看案例视频,重点培养新员工安全合规意识和风险责任意识,并组织业务考试,巩固培训效果。三是抓好现场培训。组织人员利用晚上时间,深入网点开展面对面的培训交流,重点讲解当前治安状况和防范要求,剖析案例成因,教授安防器材、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保证培训内容入耳入眼、入脑入心。四是邀请专家培训。该行多次邀请公安和消防大队的安防专家对支行行长和安全员进行实务培训,从专业角度提出对银行的安防要求,剖解重大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有效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安防意识和责任意识。

突出重点抓落实 细化环节查风险

该行始终贯彻执行“以防为主,群防群治”的安全方针,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对重点事项管理,梳理风险易发环节,细化风险管理流程,明确管理思路,完善管理措施,提高安保风险识别能力,保证业务工作安全稳健运行。一是加强款箱交接管理。规定网点早晚接送款箱人员必须达到3人以上,并做好认人、认车和报警处置工作。监控中心值守人员提前查看网点押运线路环境,对车组人员执行制度情况进行监督。二是加强自助银行管理。在自助银行门口张贴警方安全警示,取款间安装语音对讲,广播进行风险提示,提醒客户注意操作安全,并在设备显示屏幕上滚动安全风险提示和服务电话。同时,加装安全防护舱,建立智能分析系统。对发生在自助行ATM机的异物粘贴、异常人脸、剧烈活动和尖叫等情况进行检测,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在监控屏幕上弹出画面,并伴有语音报警,实时提醒值守人员对行为人进行喊话或报警。三是强化安全巡检制度。要求网点每天进行3次以上巡检,加钞员、保安每天对城区离行式自助行进行巡查,加钞员负责白天,保安负责夜间。四是监控中心实行24小时监控。并负责保安夜巡督查工作,确保全行自助行安全运行。三是加强营业期间安全管理。营业期间网点保安和大堂经理负责厅堂内外巡视工作,密切关注厅堂动态,对手提瓶、罐、桶和包裹人员要重点监视,提高警惕。在抓安保风险防控中,该行建立了一套严格完善的安保工作问责制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管理不到位、执行规章制度不力、检查不深入导致严重违规问题发生的实行零容忍、严问责,不姑息迁就。具体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例行检查和领导督查相结合;二是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三是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四是专项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2014年该行安全专项检查共计9次,领导飞行式检查12次,现场检查每个网点每月1次,非现场检查每周4次。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章违规责任人,对照安保工作制度及时进行处罚。有11名责任人记23分处罚,金额11500元,当场以现金方式处罚2500元,增强了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物防技防一齐抓,业务经营堵风险

近年来,该行加快了营业网点建设改造步伐,对部分老旧网点进行翻建,对原有的监控、110报警系统等技防设施进行了彻底改造,增加了自助设备防护舱和钢性防护,将物防和技防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仅去年,该行就新建自助行12个,改建自助行4个;新增物理网点1个,社区支行1个,改建网点11个。二是加快安全设施改造进度。该行按照省联社和公安部门的要求,对部分网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增添与改造。建立了监控中心二级报警系统管理平,并对所有新建的网点自助设备安装防护舱和钢性防护玻璃。三是强化监控智能化建设。去年以来,该行开始对全行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整体项目建设资金高达1600万元,各网点监控设备全面更新。另外,该行采用“模数混合”方式,在现金区、加钞问、押运通道、自助行和门前院内等环境均使用1080P高清摄像机,后端监控主机采用嵌入式NVR、DVR硬盘录像机,每名柜员均安装2路摄像机进行录像,拾音器与柜员实现“一对一”,确保营业区域监控全覆盖,无盲区。三是建立监控专用机房,安装了UPS配电设施、精密空调、气体消防等系统,实现网点录像和中心机房集中存储双重备份,确保网点本地存储一个月左右,监控中心存储达到3个月,为业务经营提供了安全保障。

该行干部员工都有一个共识,在经济新常态下,安保风险防范工作始终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将继续转变安保风险管控理念,扎实推进安保工作创新转型,加大安保风险防控力度,对员工和客户生命负责,对集体财产负责,保证业务经营稳健开展,平安发展。

上一篇:有趣的课本剧表演五年级作文600字下一篇:德智体美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