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人才引进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外人才引进(精选9篇)

海外人才引进 篇1

根据海外人才引进落户政策,留学人员是指公派或自费出国(境)学习,并获得国(境)外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含)以上的人员,以及在国内获得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到国(境)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一年(含)以上的访问学者或进修人员。

留学回国人员必须回国后直接来上海工作,并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回国时间在1年内且未在国内其它省市工作安置;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回国时间在2年内且未在国内其它省市工作安置;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回国在3年内且未在国内其它省市工作安置。不仅如此,工作单位与留学回国人员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期限应该在一年(含)以上,才可申办落户。

如何申请?

海外人才引进 篇2

一、“千人计划”的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1.“千人计划”专家成果累累

“千人计划”启动以来, 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满怀报国情愫, 回到祖国, 积极为国家做贡献。据不完全统计, 近5年, 这些专家发表了4000多篇重要文章和专著, 有50余篇论文论著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 承担了近3000项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经费总额近160亿元。

以清华大学首批“千人计划”的入选者施一公为例。1967年出生的施一公, 放弃了美国全职教授的职位和优厚的生活待遇, 来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在他“让更多人才回国带动科技强国”的理念引导下, 先后有包括李国明、李兆平、吴励、黄子为、王小勤、马剑鹏、苑纯等7名“千人计划”专家在内的4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纷纷回国, 为国家的生物科学跻身世界一流做出贡献, 使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迅速成为世界一流科研中心。

2.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有窗口、发展有待遇、干事业有大舞台

“千人计划”是在中组部的直接组织领导下实施的, 随着“千人计划”的启动, 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因地制宜, 纷纷出台各种招揽人才的计划办法, 广吸人才, 关心人才, 服务人才。如上海建立“千人计划”科技事业发展服务专窗。一时间群贤纷至, 一大批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纷纷回国, 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带动并提升了当地科技经济的发展, 努力实现他们心中的“中国梦”。

施一公、饶毅、丁洪……一大批“千人计划”专家正活跃在祖国建设的阵地上, 肆意挥洒着他们的才华与激情, 并凝聚成一股“千人计划”专家的强大力量, 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目前为止, “千人计划”已经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部分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实现了突破, 切实推动了民族科技的进步。由此可见, “千人计划”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组部“千人计划”自实施以来, 吸引、聚集了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 也为我国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然而,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 以及全球人才流动出现的新动向, 如何更好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国工作, 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所以, 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 在实施“千人计划”的过程中, 有些现象也很令人担忧。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过十多年的“千人计划”入选者宋磊曾分析了目前大规模回国的海外留学人员不能真正安心工作搞研究的原因, 这些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去的精英, 现虽年富力强, 但其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家庭生活问题等很多现实问题都摆在他们眼前, 他们像海鸥一样在国内外之间来回飞, 被称为“海鸥族”。子女教育成了他们心中最大的牵挂, 导致这些人才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国内的工作。不仅如此, 5年来, “千人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 各种争议、质疑不断, 特别是“厦大事件”和“北化青年千人造假事件”, 在科技高端领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反映出, 我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尚存在一些偏差和疏漏。笔者以为, 下列几个问题值得深思:

1. 人才引进的政绩化倾向突出

在很多地方, 人才的引进成为一种行政任务, 导致在引进人才时, 更看重是否拿到经费, 是否在权威杂志上发表过论文, 是否能为高校争取“博士点”, 知名度、排行榜情况如何等外在现象, 而忽视了引进人才在经济及科研领域的真正作用和实际贡献, 很容易把“千人计划”弄成个别人员的政绩工程。

2. 引进人才的评价机制存在问题

由于中国的科研体制问题, 有不少引进的人才实际上并没有按照计划要求全职回国工作, 他们拿着国内的全职工资、津贴、补助, 其主要的精力依然在国外, 国内、国外两个实验室兼顾, 在科研界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饶毅指出, “千人计划”的当务之急是要合理地具体操作程序, 避免走样, 出现质量问题。因此, 要让引进的人才真正发挥作用, 不仅要在人才引进环节建立正确合理的考核机制, 避免引进人才的盲目性, 还要在人才引进以后建立并真正落实科学的跟踪评价机制, 对引进人才的贡献度、影响力等进行跟踪评价。

3. 人才引进的层次不合理

“千人计划”的实施, 更多关注“高”“新”“尖”的领军人物, 这些领军人物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属于凤毛麟角, 他们的到来, 使得我们能更好地实现科技强国。另一方面, 笔者认为应该多考虑国家的需求, 因“需”而引进, 真正把人才的个人所长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毕竟社会的需求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最大动力。

4. 人才引进与培养之间存在矛盾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必要的, 但中国的发展、科技创新更多的还是要靠本土科学家在自己的领域内努力奋斗来实现。在人才使用上, 做到“内外并重”“新老兼顾”,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另一方面需注重培养并用好本土人才, 形成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 这也是人才引进工作应兼顾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对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建议

1. 正确认识人才引进的作用

毋庸置疑, 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千人计划”的实施, 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我国实现科技强国。但笔者认为, 中国的强大, 不能单靠部分“海归”的带动, 也不是完全因为诞生了多少院士、杰出青年, 而是需要全社会各方面人才的共同努力。“千人计划”的实施应该只是手段, 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2. 形成稳定、法治、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目前, 中国仍在自上而下地依靠政府手段引进人才, 仍在由“裁判员”变身“运动员”的角色下亲自上阵猎取人才, 能否让每一家研究机构与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有的放矢地引进人才, 让这些研究机构和企业自己做主, 根据需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 笔者认为, 这还需形成一个稳定、法治和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3. 拓宽人才引进的范围

“千人计划”平台上, 不仅需要科技、金融领域的人才, 也需要人文、社科领域的人才, 让更多的如同“海归”画家陈丹青一样的人才回到祖国。虽然目前的“千人计划”基本形成了全方位的、不同领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体系, 但“千人计划”仍需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范围, 满足国家全面发展的需要。

4. 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笔者认为, 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过程中, 一方面应该注重加强产学研的合作, 提高国内的科研水平, 给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 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创新与发展;另一方面, 让专家找到适合自己的申报项目立项, 并给足科研经费, 争取单位给予最大支持, 避免科研基金立项滞后, 创造优厚的条件, 尽可能地让国家具备占领国际前沿的先机。

5.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激发爱国热情

在“千人计划”实施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 即便是海外高层次人才, 他们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 决定人才素质的高低的根源还在本土最初的教育上。各种理念的形成, 潜力的挖掘, 能力的培养, 个性的发展, 都直接影响人才今后的成长。施一公希望自己能在清华大学开一门思想政治课, 用他在国外曲折而真实的经历教育学生, 激发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感。目前, 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体制, 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 扬长避短, 相信各类人才不仅会层出不穷, 而且这些人才会更加爱国, 他们也会努力为国家的繁荣、世界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众所周知, 国籍的问题更是个敏感的话题, 国际上有大量国家承认双重国籍。笔者认为, 可以考虑针对某些特定的领域和一些急需的特殊人才, 实行双重国籍, 让这些海外高层次人才放下包袱, 心无旁骛地回国, 潜心研究, 为祖国建设和发展做贡献。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 积极参与国际智力流动有益于一国长远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我国经济的发展, 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广阔舞台, 吸引大批海外高层次优秀人才归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如何吸引和留住海外高层次人才, 是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进一步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环境 篇3

下一步,海外人才引进机制环境又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海外人才战略工作小组访问了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带的数个海外创业园,在访谈近百名归国人士后,提出系列建议。

评审标准和方法

目前,国内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评估主要是根据其学术成就,包括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国际国内的获奖情况、申请到的国家级项目等。对于创业型人才的评估主要根据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产值、技术创新成分等。如何让大家形成一致认可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呢?如何防止某些领域学科存在的“学生”评“老师”,外行评内行的问题?如何改进我们的评审方法关系到能否引进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特别是交叉领域的人才。这方面,国家有关方面应该充分利用海外科技团体人才的力量。

个性化标准与待遇的人才引进

灵活的引进形式及符合国家发展的需求。对确实需要的人才采取“一人一议,一事一议”,“因人定策”。比如,在国外取得终身教授的人才引进后应保持相同待遇。引进人才单位应该目标明确,其重要责任在于引进国家发展最需要的人才,能给国家带来最大价值的人才。这一点新加坡政府的经验值得参考。

对科研人员要加大团队引进的力度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各地往往只看重领军人才的引进,而忽略了相应的配套措施,特别是团队的建设。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也为了形成规模的土壤和文化,建议赋予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一定的组织配套人事权,以便引进一个人,带回一批人,产生“滚雪球效应”。完善吸引海外人才的社会环境

人才引进来只是走完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好用、用好,使其完全发挥出价值,建立有特色的东西,使各个领域能达到转型的目的,这就需要国家和单位在机制上给予系统化的松绑。努力完善科研环境、学术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要靠优越的环境来吸引人才,而不仅仅是政策。

建议对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发放“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证”,使其成为便于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同步提供为国服务保障的相关法规。

简化办事手续或专设多部门联合服务机构

引进人才时应该同时解决安排子女家属等各种问题(医疗、子女人学就业、配偶工作、退休问题),简化回国前后的各种手续。目前人才引进过程中及引进后经常困扰人才的是各种手续繁琐,每个部门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难有“一卡(证)通”,而且每一步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麻烦”。希望能简化办事手续,并建议专设多部门联合服务机构,为海外人才引进服务。这方面深圳和无锡的经验值得学习。

项目经费使用比例弹性化,加大人员经费的比例

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掌握精良技巧、致力于专项技能的熟练技术人员是成功团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予以充分重视,尽快改变“人人是教授,难觅技术员”现象。而目前项目经费构成欠合理,使用限制颇多,预算调整困难。建议加大人员经费比例,高薪聘请辅助人员,留住技术人员。增加经费使用灵活性,允许在预算基础上合理调整以适应项目进展需要。

柔性引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瞄准所需要的世界顶级人才,如果全职引进的条件一时不成熟,可以实行“柔性引进”,以合作、兼职等方式为国服务。“为我所有”固然好,“为我所用”亦欣然,重在带来新的理念、新的信息和所带来的具体成果。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海外人才战略工作小组成员包括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社会学系终身教授张杰、日本法人高知工科大学教授任向实、澳大利亚爱迪库公司咨询专家孙君泓、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院工程师叶非、美国民用化学公司Procter&Gamble美尚产品西欧部项目经理杨凌

张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社会学系终身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及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

任向实,日本公立大学法人高知工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机交互技术研究室主任。IEEE高级会员。全日本中国人博士协会副会长。

孙君泓,澳大利亚爱迪库公司咨询专家,世界华人移植学会副主席,澳华科技协会名誉会长、董事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首批特聘海外评审专家。

叶非,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院工程师、中国旅法生物医学会会长。

杨凌,美國民用化学公司Procter&Gamble美尚产品西欧部项目经理、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常务副主席、全欧华人专业团体联台会理事。

浦东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意见 篇4

2011-5-27上海浦东

浦府〔2011〕93号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浦东新区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意见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川沙新镇:

现将《浦东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六日

浦东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建设浦东新区国际人才高地,加快推进浦东新区“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8〕25号)和《上海市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沪委办发〔2010〕28号),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

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引进100名具有海外丰富从业经历、通晓国际规则和惯例、掌握核心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以下简称浦东新区“百人计划”)。

二、引进对象

引进人才一般是指在本领域有较高知名度,获得本行业专家认可,每年在浦东新区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国际大型金融机构中担任高级以上专业职务或管理职务,精通相关领域业务和国际规则,具有丰富的金融实践操作经验,善于经营管理,工作业绩突出的高层次金融人才。

(二)在国际知名航运企业(航运服务机构)担任高级以上管理职务、专业职务或毕业于相关国际知名院校且具有丰富航运从业经验,经营管理业绩突出,科研成果或技术经验丰富的高层次航运人才。

(三)在浦东新区重点发展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先进重大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新材料等九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拥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创新,科研成果显著,在重大专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中主持或参与过大型科研项目的创新人才;或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领先,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化发展潜力的创业人才。

(四)浦东新区其他领域紧缺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三、个人待遇

(一)一次性给予每位引进人才5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二)3年内,按照浦东新区相关行业人才政策个人贡献奖励最高标准给予一定奖励。

(三)5年内免费提供浦东新区范围内不超过15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供其使用。在此基础上,再提供50万元人民币的安家补贴。

(四)持外国护照的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愿意在本市常住的,帮助办理2至5年长期居留许可。为符合条件的人才,积极申请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五)具有中国国籍的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子女,愿意落户上海的,可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帮助落户上海;对愿意放弃外国国籍申请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的,积极帮助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并办理落户上海手续。

(六)引进人才可享受区域内医院特需门诊服务,享受每年一次的疗休养及健康体检待遇。

(七)引进人才子女有就学需求的,按照《浦东新区人才子女入学入园实施办法》予以妥善安排。

(八)引进人才配偶一同到浦东生活,并有就业意愿的,优先推荐其在区域内单位就业。

四、创业扶持

对引进人才创办的企业,经认定,可提供以下扶持:

(一)创新浦东新区国资投资机制,设立浦东新区国有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按照企业实收资本的一定比例对企业进行国有资本投入,投资期不超过4年,期满后国有资本按照约定方式退出。

(二)建立浦东新区银政合作平台,引导商业银行放宽中小企业审贷标准,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积极鼓励社会各类商业担保机构,为人才实施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提供贷款担保。

(三)通过浦东新区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各类风险投资机构支持人才开展创业。

(四)被认定为国家级、市级或区级研发机构的企业,按照《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研发投入补贴资金操作细则》的规定,提供相应的研发费用补贴。

五、创业团队支持

经认定的核心团队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给予创业团队50万元人民币,用于引进和激励优秀团队成员。

(二)3年内,给予团队成员每人每月2000元人民币的租房补贴。

(三)为符合条件的个人及配偶、子女优先解决上海户籍,帮助协调其子女在区属学校就学。

六、申报方式

(一)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方式:(1)专家推荐。可由两位以上两院院士、中央“千人计划”专家等共同推荐。(2)组织推荐。可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国内外大型重点企业、国内外重点高校、重点科研院所、浦东新区各业务主管部门、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社会团体组织等进行推荐。(3)个人自荐。

(二)创业团队人员申报方式:由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推荐,通过团队人员所在单位集中组织申报。

七、评审程序

(一)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评审。在浦东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设立评审平台,通过行业专家评审产生拟引进人选,评审结果报浦东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经社会公示后确定。

(二)创业团队人员的评审。经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审定后确定。

八、附则

(一)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人才,按照“从优不重复”的原则享受本政策。

(二)本意见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至2016年5月1日止。本意见由浦东新

海外人才引进 篇5

为蓝色战略实施凝聚海外高层次人才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

(2012年2月29日)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1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现辖2个街道、人口12万。201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被国家环保部等三部委授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靠海临港优势,牢牢抓住蓝色国家战略实施和升级国家级开发区的机遇,以跨越发展为主题,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大产业战略,推动全区大投入、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推进大开放、大开发的同时,我们始终把外来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作为跨越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来抓,以蓝色产业为载体,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完善用人政策,确保外来人才愿意来、留得下、发展好。全区已引进各类海外高层人才596名,逐步成为鲁南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示范区、先行区,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创新创业和谐互动的格局。去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进出口总值60.2亿美元。

一、以蓝色产业为重点聚集人才。我们始终把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作为聚集高端外来人才的主体和载体来抓。一是以产业和项目凝聚人才。我们用好蓝色机遇,发挥临港优势,通过龙头项目带动、产业链互动,着力构建制浆造纸及印刷包装、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粮油食品加工、海洋装备制造和临港物流业为主的“4+1”蓝色产业体系,吸引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区创业发展。现代威亚汽车带动形成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聚集了海外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69名;亚太森博浆纸、丰华薄膜等企业都拥有着数10名以上的高层次海外专家服务团队。二是以产业推介吸引人才。组织了鲁南临海产业(北京)推介会、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产业(韩国)招商会等活动,宣传推介蓝色产业和企业,大力引进人才、技术和项目。在山东省第六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谈会上,双港机械电子与比利时籍专家凌勇博士签订合作意向,就“铸造仿真设计软件”项目进行了对接,年节省模具制造成本521万元。

二、以科研机构为平台用好人才。始终把搭建各类平台,作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基础和关键来推进。一是启动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站。2010年,管委会对区内重点企业、科研中心等进行整合,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顺利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核准,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服务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已引进博士后58名。根据企业需求,推动日照港集团、尧王酒业集团分别建立“院士专家站”,引进侯葆荣院士等专家

15名,在海洋机械防腐、法国葡萄引进栽种及葡萄酒酿造等技术攻关方面签订合作协议。二是加快产学研合作。围绕蓝色产业发展,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已有30多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发展中试基地、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18处。同时培育70家科技型企业、36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7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6家省企业技术中心和5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推进科技孵化中心和软件科技园建设。投资1.2亿元建设了科技孵化中心和省级创业中心,并打破传统行政机构设置模式,整合行政、服务和招商资源,着力打造集科技局、科协、科技孵化中心、科技人才和项目引进建设于一体的人才创业服务中心;设立软件科技园,为科技服务外包人才创业发展提供坚实平台。已有38家科研机构、软件开发企业和76名海外人才入园创业。

三、以扶持政策为导向激励人才。始终把出台和落实优惠政策,作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去年7月,我们出台了《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博士以上的产业发展领军人才、硕士以上的产业发展支撑人才、本科以上的产业发展骨干人才”为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着力构建人才引育用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区财政每年拿出2300万元作为人才发展、科技研发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聘请外国专家解决技术难题和管理难题,支持企业建立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从事我区蓝色产业、新兴产业的研究与开发的外来人才,一次性给予1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二是完善激励政策。建成了投资2.9亿元的鲁南航运贸

易中心、投资1.5亿元的科技孵化中心等平台,对海外人才兴办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连续三年给予房屋租赁资金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每天04元,去年此项补贴达到820万元;同时在我区工作居住一年以上,并与企业签订5年以上合同的专家和技能人才,给予购房安家补贴20万元,最高可达50万元。每年还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外来人才和团队进行表彰奖励,人均奖励3万元。三是健全配套政策。建立外来人才服务,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户籍、医疗、保险、税收、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畅通“绿色通道”,实现全面代理服务;建设了清华科技德赛公寓和外国专家花园,外来专家可免费居住;新建1所国际学校,解决海外人才子女上学难题。

通过制度的完善和不懈的努力,我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海外人才总量偏少、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创业环境有待加强完善等。通过前期对区内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情况调查显示,与蓝色经济相关的重点特色产业对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量仍然较大,制约开发区蓝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瓶颈依然没有突破。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开发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促进全区人才工作尤其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一、加强人才引进推介。加大对实施意见的宣传落实力度,继续到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深入调查研究,同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积极宣传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了解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建立工作台账,及时将企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向上级主管部

门报送。在有关新闻媒体上进行人才需求发布,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切实解决企业用人难问题。

二、健全引留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引留政策体系。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资金扶持、住房购租、子女就学、社会保障、家属就业等方面明确一系列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一流人才一流地位,优秀人才优厚待遇”的人才价值导向。同时建立人才测评体系,建立人才评估小组,规范人才评估标准和程序,把名符其实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到开发区来,为我所有,为我所用。二是建立借才引智工作机制。从发区企业发展实际出发,通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方式,围绕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在省商务厅、省科协、省科技厅等部门支持下,吸引业内高层次专家在企业建立工作站,力求不为我有,但为我用。

三、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比国内人才引进有更多地域上的不便,所以需要大力拓宽引进渠道。一是网上引才。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快速、便捷等诸多优点,大力宣传引进人才各项优惠政策,建立人才库、项目库、需求库,及时发布急需人才的职位、专业等求才信息,进行在线交流。二是以商引才。要切实将人才引进与招商引资相衔接,充分发挥我区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吸纳、培养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载体作用。三是以才引才。真正的高层次人才在圈内大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通过业内同行好友介绍是高层次人才流通的主要渠道,努力为这些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创业环境,以他们的切

身感受现身说法,宣传影响和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开发区创业就业,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几点建议:

1、建设人才共享平台数据库。依托省内外高端商务智力资源,探索建立山东商务“智库”,完善项目库、人才库、成果库、需求库,让地方能根据需求与有关人才、成果、项目进行对接。

2、加大政策、资金扶资力度。放大20亿元政府蓝色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和500亿元产业基金的效应,扩大海洋高新技术研发、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投入比例。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小科技企业成长计划,健全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机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和人才投入。在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和海洋科教人才出国(境)培训项目等方面,加大对蓝色经济区的支持力度,支持国家级开发区设立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基地)和引智示范基地。

海外人才引进 篇6

关于加快引进海外人才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和省、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人才高地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发展目标,把加快引进海外人才工作作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重要工程来抓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区一城”建设目标,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政策扶持与服务培育并举的原则,坚持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不断加大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为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引进对象及重点。引进海外人才的对象主要是在海外获得学士以上学位的人员或在国内获得本科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进修研读、项目开发一年以上的访问学者、研修人员。上述人员中,既包括初始从海外引进到高新区创业、工作(在高新区管委会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工作的除外,下同)的海外人才,目前已在其它省、市创业、工作,然后到高新区创业、工作的海外人才,也包括符合甬政发[2009]100号文件规定的“海外工程师”等海外人才。引进的重点是符合国家“千人计划”和省、市海外高层次人才。

(三)工作目标。力争用5-10年时间,组织实施“2512”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引进进入国家级“千人计划”目标人才20名、进入省级海外高层次目标人才50名、进入市级海外高层次目标人才100名,引进海外人才达到2000名,其中,创业创新型人才达到70%以上,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以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区、创新团队集群区、创新项目集成区为标志的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二、发挥载体作用,加快海外人才的引进和集聚

(一)加快推进中国宁波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吸收创业人才的品牌效应和主渠道作用,加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海外人才创业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项目中介等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建立独立的留学生创业园管理工作机构,改善服务环境,增强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建立独立的留学生创业发展空间,在5-10年内要新增留学人员创业用房不少于20万平方米,留学人员创业园引进海外创业人才1000名以上。积极申报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力争早日申报成功。

(二)加快推进宁波研发园区建设。研发园区要进一步加快集聚各类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大院大所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区域研发中心。积极鼓励高新区各类研发机构引进海外人-2

(三)充分利用 “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科技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新发明大赛”和“科技创意设计大赛”等重大活动机会,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的“海外人才宁波国家高新区行”活动,让各类海外人才通过实地考察,感受高新区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环境,增强宣传、推介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的效果。

(四)调动各方参加引进海外人才的积极性。发挥海外留学人才联谊会“桥梁”作用,加强内外交流与合作,密切与国家留学人员管理机构、各级侨联侨办、外国专家局、海外留学生组织、海外华人华侨社团以及我驻外机构、海外引才引智基地的联系与沟通,积极推介宁波国家高新区。条件成熟时,在欧美、日韩等留学人才富集区设立高新区引进海外人才工作联系站。

鼓励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引进海外人才的积极性,对国内外单位和个人帮助介绍海外人才到高新区创业、工作和服务的,视情给予奖励。

四、强化制度保障,加大海外人才政策支持力度

从2010年起,高新区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作引进海外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海外人才引进及相关政策的扶持。

(一)资金扶持。对创办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导向的各类经济实体或研发机构,经专家评审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给予10-5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对符合国家“千人计划”和省、-4

(四)知识产权入股。海外人才以其专利、专有技术出资入股的,科技成果作价经认定验资后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

(五)地方贡献奖励。孵化企业三年内其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给予补助;毕业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按第一年70%、第二年50%、第三年30%给予补助。

海外高层次人才在高新区创新创业的,可根据有关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高新区创业或工作、服务的海外人才,其个人月收入博士(正高)8000元、硕士(副高)6000元、其他人员4000元以内部分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高新区财政予以补贴,补贴期限为5年。

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时,暂免征个人所得税。

(六)办公经营用房房租补贴。海外人才在中国宁波留学人员创业园、研发园、软件园和孵化器等处创业租赁办公、经营用房的给予房租补贴:前三年(以注册之日起计)按每名海外人才100平方米(含)以下的租用面积标准给予全额减免房租。租用面积超过100平方米部分,按最高15元/平方米/月的标准给予一年房租补贴。

(七)住房补助。在高新区创业或与高新区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工作或服务协议的,高新区财政给予住房补贴。补贴标准为:博士学位(或正高职称)的人员每人每月补贴2000元,硕士学位(或副高职称)的人员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6

(五)对在高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海外人才,可优先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省“151人才工程”、市“432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优先推荐到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兼职从事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六)每年组织召开高新区海外人才座谈会或联谊会,充分听取海外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意见和建议。结合重大节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密切与海外人才的联系和交流,努力提升服务层次,优化创业服务环境。

六、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引进海外人才的强大合力

(一)健全工作机构。成立海外人才基地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海外人才工作的综合协调,人才基地建设、管理,海外人才引进和服务等工作。建立海外人才服务窗口,为引进海外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海外人才资格审定、项目评估和待遇享受认定等工作。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委领导牵头,办公室、人劳局、经发局、财政局、社管局、科技局、工商分局、地税分局、国税局、创业中心、留创园、招商局、研发园、软件园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政策措施,确保海外留学人才引进工作扎实开展。

(三)明确职责分工。人劳局要牵头做好高新区引进海外人才工作,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任务分解及目标考核工作,负责相关政策调研、筹建留创园管理机构等工作。

(五)加强宣传工作。要采取多种方式,在各种媒体上宣传高新区海外人才优惠政策。要注重挖掘海外人才在高新区创业服务的成功案例,加以宣传报导,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七、本实施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人劳局负责解释《关于进一步加快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实施意见》(甬高新[2008]93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人才

引进

实施意见

通知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2010年3月11日印发

海外人才引进 篇7

1 将国家级的人才工作统筹常设机构建立起来,提高政府的协调性

如今,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十九个部门已经在中央领导人才协调领导小组的引领下建立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相关工作小组,这一小组的主要工作就是协调并且统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然而,各成员单位不管是在联席议事规则方面还是在建设决策程序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所以应该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相关工作小组建立起来。并利用该组织对人才政策的公信度进行维护,对人才工作的稳定性以及连续性加以保证,促使人才工作的制度性以及规范性得以加强,对海外人才的引进、使用以及服务机制的顶层设计加以改革,结合人力资源发展生态特点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将海外高层人才加以引进,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和研究,对常设机构的日常事务进行处理等[1]。当前的工作重点在于仔细研究对人才工作条例加以制定,对合理、有序以及统一的人才分类体系加以构建对人才引进的制度加以完善的相关方法。加强力度指导海外人才的引进工作,在协调配合方面要进行宏观把握,将督促机制加以健全并贯彻落实。

2 将政策实施评估机制有效建立起来,避免地区之间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

在制定以及执行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的中,地方政府应该要将人才引进综合评估体系建立起来,根据政策的投入和产出还有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将地方政府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这一政策产生的效果如实的反映出来,并根据这种效果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目标方向以及具体内容进行灵活和及时的调整。各地方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引进人才,有步骤地与当地的产业园区以及科技的管理部门共同将引进人才的相关规划制定出来,与地方产业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工作相结合,将引进人才的目录制定出来,使得能够将区域产业的布局拉开层次。在实施政策评估的过程中,应该对第三方的力量加以充分利用,建立人才流动率、工作方法、人才服务方式、人才引进领域等定量、定性指标,进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估[2]。此外,还要对国家可行性的荣誉制度进行积极探索,建立其按地区以及行业的薪酬福利标准,目的在于完善奖励机制和人才津贴制度。

3 对政策环境加以完善,并探索出有助于人才融合的相关政策

对于自然环境,应该加强力度治理空气污染,扩大城市中的绿化面积。对于政治环境,要积极创新相关的机制和体制,可以有效的借鉴西方一些发达地区,如美国、加拿大等的留学和移民制度,使人口的居留政策更具有丰富性,适当降低国籍门槛,合理简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出入中国以及在中国居住的相关手续,使海外人才的参政议政等相关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对于社会环境,应该积极维护进入中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社会保障权益,研究出把海外高层次人才纳入我国的社保以及医疗体制的可操作性政策,将符合国际标准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基础教育体系建立起来,积极探索海外人才待遇以及退休年龄的相关政策,对人口红利降低这一事实加以适应[3]。对于学术环境,应该将有助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发展学术的良好环境营造出来,对配置学术资源的相关机制加以改革,加强政策的透明度,除此之外,结合人才发展具有的阶段性特征,相关的政策支持应该倾向于具备潜质的年轻学者,对于管理人才引进项目经费的相关政策要进行科学规划,使用人单位能够提高自身配置经费的自主权。政府在和用人单位挖掘海外高层次人才融入的相关政策的时候,一定要起协调统筹的作用,使海外高层次人才能够更加适宜我国相关的服务政策,将服务政策具备的效应充分释放出来。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加强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力度,加强国家重点合作项目框架下人才合作的参与度,才能够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我国的服务政策相协调。

4 结语

高层次人才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国内拥有的高层次人才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是较为欠缺的,所以应该将目光投向于海外。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或者是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然而留住这些人才也是值得重视的一件事情,要留住海外高层次人才,就必须要对他们实施有效的服务政策。以上三点是笔者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出来的服务政策,希望通过实施这些服务政策能够有效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并让他们长期留居中国。

参考文献

[1]叶璐,刘晓农.区域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比较研究[J].价值工程,2010(10):158-159.

[2]鄢圣文.国外人才引进政策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借鉴[J].中国证券期货,2012(9):246-247.

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 篇8

引智由于其成本低、见效快、便于操作等优势,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本国经济、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引智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

国外智力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提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他还多次强调,“接受华裔学者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派人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派遣留学生“要成千上万地派,不只派十个八个”,要结合“引进国外大型科研设备,同国外科研机构搞合作科研,加速科学技术现代化”,派人出国“进行技术培训”。党中央、国务院随即颁布《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以利四化建设的决定》,强调必须把引进国外智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方针,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这一时期,引智工作围绕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以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吸引华裔学者回国工作、选派工商企业人员出国(境)培训、聘请外国退休专家学者等方式组织实施引智项目,为扩大对外开放和加速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海外人才和智力保障。

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江泽民同志指出:“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其他一切文明成果,加快自己的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大力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这一时期,引智工作围绕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借鉴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有益经验,通过合作办学、利用跨国公司培训资源等方式培训人才,以吸引和聘请海外人才参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向纵深发展。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引进国外智力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强调“要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做到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要求“坚持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这一时期,引智更加注重积极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不断完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引智格局,着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培训各类急需人才,示范推广重大引智成果,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人才保证和海外智力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

国外智力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引智工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展开,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取得一批突出成果。

在农业领域,通过引进专家、派出培训和示范推广相结合,引进水稻旱育稀植等国外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加拿大燕麦、以色列柿子椒等优良品种,农业节水保水增产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户安全储粮等农业技术,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持续增收,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原正市20年60余次来华传授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该技术减少种子投入量1/3,提高亩产10%~15%,每亩降低成本约50元,还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目前总推广面积已达2亿多亩。从美国引进的渗灌技术已在冀鲁豫陕等北方地区广泛推广。该技术通过埋设在作物根系范围内的渗灌管,向作物根系层适时、适量灌水的灌溉方法,有效地降低地表蒸发量,节水效率提高50%,增产幅度达30%-50%。

在工业领域,引智工作围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软件和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国有大型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比如,通过美国专家引进的“溅渣护炉”技术,在炼钢过程中用氮气将炉渣吹溅到炉壁上修补受损炉衬,可以将转炉炉龄由3000炉提升到2万炉。该技术已经在我国钢铁企业广泛运用。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公司“300公里铁路动车组(CRH3)”项目,成功研制的世界最先进动车组技术,也凝聚着外国专家的智慧和汗水。项目组德方负责人威斯德先生被授予2008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通过引进俄罗斯专家开发的聚四氟乙烯和偏四氟乙烯合成技术,打破了外国公司在国内的市场垄断。

围绕“三支队伍”(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两类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通过出国(境)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驾驭全局能力、企业管理水平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创新能力,是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公务员培训项目已累计培训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123名,其中省部级领导29名。领导干部经济管理培训项目迄今已举办110期,培训厅局级领导干部3600多名。引智工作还积极参与服务奥运等重大活动。2003年以来,先后组织高层次体育教练、国家队队医、体育科研人员440人次赴美国、德国、俄罗斯等体育强国培训。学员中有154人直接参加奥运保障工作,43人进入中国奥运代表团。

海外人才引进 篇9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精神,有效搭建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的良好平台,大力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就鼓励和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驻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以下简称“海创园”)创新创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引进条件

(一)引进人才标准。

本意见所指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是指在海外获得硕士学位,学成后在海外创业或工作连续3年以上,或者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后在海外创业或工作连续2年以上;到海创园内企业工作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或者在基地内创办企业,并担任法人代表的创新创业人才。上述人才原则上每年在园区内工作时间应不低于6个月。具体分为三类:

1.领军人才(简称A类人才)。是指在业内有较大影响、居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的科学家。应具备下列条件之

一:

(1)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认可,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上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且其技术成果能够填补国内空白、经过实施创造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在海外大型企业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关键岗位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3年以上,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杭创办(领办)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际先进且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科研成果。

2.重点人才(简称B类人才)。是指掌握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的高端研发人才。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国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副研究员及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

(2)国际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3)主持过国际大型科研或工程项目,具有丰富的科研、工程技术经验的专家、学者或工程技术人员;

(4)拥有符合省、市、区重点发展产业、行业、领域的项目,掌握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5)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杰出人才。

3.优秀人才(简称C类人才)。是指熟悉研发技能的各类科研骨干,必须是省、市、区重点发展产业、行业和专业

领域紧缺和急需的海外人才。

(二)产业门类。

1.电子信息产业类研发项目。包括网络与通信设备,集成电路设计,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和新型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关键技术产品与系统,数字音视频产品,应用变频控制、模糊逻辑控制等技术家用产品,智能化低压电器、配电自动化系统、高压自动化系统,现代传感技术、故障诊断和自动控制技术研发等项目,以及与互联网、物联网相关的信息技术及产品的研发项目。

2.生物医药产业类研发项目。包括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发酵工程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生物材料及产品,保健食品;新型疫苗,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与检测试剂,新型给药技术及药物新剂型;生物技术药物;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中药现代化项目;新型医疗器械、仪器及药用包装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医学信息技术及远程医疗技术等的研发项目。

3.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类研发项目。包括高性能金属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光通信材料,电子与微电子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有机硅材料,绿色建材与节能建材等;新能源汽车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风电、核电、生物质发电设备制造技术,LED半导体照明技术,新型电源及储能技术研发等项目。

4.装备制造产业类研发项目。包括工业自动控制技术、仪器仪表、节能装备、交通运输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研发;环保机械设备、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及装置、污水处理技术、中水循环利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等项目。

5.软件与创意产业类项目。

(1)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等服务外包项目;

(2)各类设计、管理与应用软件,信息处理软件开发项目;

(3)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软件平台与中间件项目;

(4)信息增值服务项目;

(5)动画设计、漫画制作、网络游戏等项目;

(6)“三网”融合技术,3G及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数字电视及下一代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等项目。

6.服务中介平台类项目。包括对创新基地及创业园项目研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平台作用的中介服务机构,项目孵化平台。

对以上产业领域的项目,企业必须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建设必须符合低碳减排、环境友好等条件。

(三)场地控制标准。

1.研发类项目。

(1)租赁现有写字楼的条件:由海外高层次人才设立或拥有一定数量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研发机构。

(2)购置现有写字楼的条件:

①具备租赁写字楼的条件。

②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研发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占研发机构总人数的比例达40%以上;非独立法人的研发机构,其科技人员占企业科技人员总数的比例达20%以上。

海外高层次人才比例根据研发人员总数不同,分段设置最低标准。其中50人(含)以下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数不低于10%;51—100人(含)段,不低于6%;100人以上部分,不低于3%。并拥有1名以上B类人才,或7名以上C类人才。

③有必需的研发经费。具有独立法人的研发机构,其研发经费应占年度总收入的40%以上;非独立法人的研发机构,其研发经费应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以上。

(3)受让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的条件:

①具备购置写字楼的条件。

②省级(含)以上研发机构,或者研发成果获省级(含)以上科技二等奖以上的研发机构。

③海外高层次人才比例根据研发人员总数不同,分段设置最低标准。其中50人(含)以下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数

不低于10%;51—100人(含)段,不低于6%;100人以上部分,不低于3%。并拥有1名以上A类人才,或3名以上B类人才。

(4)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或民营企业100强企业计划在海创园购地设立研发机构的,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总投资不少于300万元/亩。

②自入驻签约之日起3年内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不少于50人,其中1名以上A类人才。

3年内未达到要求的,加收土地出让金或按成本价收回土地及建筑物。

2.产业化项目。

(1)租赁现有写字楼的条件:

由海外高层次人才投资设立或拥有一定数量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产业项目,入驻海创园后,工商注册登记必须在余杭区。

(2)购置现有写字楼的条件:

①具备租赁写字楼的条件。

②注册资金不少于1500元/平方米;年销售收入不少于2万元/平方米;年利税不少于2000元/平方米。

③海外高层次人才比例根据企业研发人员总数不同,分段设置最低标准。总人数在100人(含)以下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比例不低于6%;100人以上部分,不低于3%。并拥有

1名以上B类人才,或7名以上C类人才。

(3)受让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的条件:

①具备购置写字楼的条件。

②注册资金不少于210万元/亩;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少于350万元/亩;单位土地年销售收入不低于700万元/亩;单位土地年利税不少于70万元/亩。

③海外高层次人才比例根据企业研发人员总数不同,分段设置最低标准。其中总人数在100人(含)以下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比例不低于6%;100人以上部分,不低于3%。并拥有1名以上A类人才,或3名以上B类人才。

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凡受让土地的研发、产业项目,单个项目用地规模一般控制在15亩左右,原则上最高不超过40亩。土地性质为科研、办公用地,按规定办理相关土地出让手续。

(四)项目评审程序。

1.建立项目和人才评估专家评审制度。由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推荐产业项目评估和人才评价方面相关专家,建立项目评估专家组和人才评价专家库,制订评审办法,规范评审程序。

2.进驻该区块的项目需先实施项目评估和人才评估。对租用办公楼的,由余杭组团(创新基地)管委会负责审核;对购置写字楼和受让土地的,经项目评估专家组和人才评价

专家组负责评估提出意见后,由余杭组团(创新基地)管委会审核确定,以确保项目落地的科学性。

二、鼓励政策

入驻海创园的企业和人才在享受国家、省、市有关企业扶持、人才服务政策的同时,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支持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的政策。

1.研发项目补助。在研发建设项目的前3年,按研发机构实际购买设备金额的20%、实际发生研发费用的30%予以补助。单个企业当年度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2.办公用房租赁补助。研发机构租赁的本部自用办公用房,按房屋年租金的6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每年最高补助不超过50万元,补助期限不超过3年。实际租赁价格高于市场价的,按市场价计算租房补助。

3.研发人员生活补助。3年内,视项目对地方财政作出的贡献,对有关研发人员的特定生活开支给予一定的补助(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4.高新技术成果奖励。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或与之相当的其他奖项)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或与之相当的其他奖项),并在规划指定区域实施产业化的研发成果,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

(二)支持人才创业的政策。

1.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的补助。

为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对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包括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等,以下简称“孵化器”)的企业给予以下补助:

(1)租金补助。对入驻孵化器的科技企业,第一年租金全额补助,第2年至第3年补助房屋租金的70%,单个企业每年最高补助不超过50万元。

(2)项目补助。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种子资金,用于扶持入驻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种子资金采用分期拨款、无偿资助的方式进行扶持,根据项目技术先进性、产业化水平、市场开拓的程度,单个项目按20万元、50万元、80万元3个等次进行资助。项目批准后,拨付60%;项目期满通过验收后,拨付40%。

(3)场地保障。由余杭组团(创新基地)管委会建设一定面积的标准厂房,用于孵化毕业企业租赁;并为孵化毕业企业提供发展用地。

2.高新成果产业化补助。

高新成果产业化项目经专家评审,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重点项目立项数最高不超过当年产业化项目立项总数的20%。对特别重大的项目,政府实行“一事一议”。高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可享受以下扶持政策:

(1)重点项目补助政策。

①跟进投资。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按创投企业对企业实际投资额的30%以内比例跟进投资,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600万元。由杭州市引导基金与余杭区引导基金按7:3比例同步跟进投资(具体操作程序按照杭州市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执行,下同)。

②租金补助。按房屋年租金的60%给予补贴,单个项目每年最高补助不超过50万元,补助期限不超过3年。实际租赁价格高于市场价的,按市场价计算租房补助。

③贷款贴息。给予两年内最高500万元银行(含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全额贴息,并给予再担保和使用还贷周转应急资金的支持。

④设备资助。单个项目在建设期内完成设备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给予项目设备投资额15%的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不超过500万元。本条款和项目贷款贴息不重复享受。

⑤人才生活补助。3年内,视项目对地方财政作出的贡献,对有关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特定生活开支给予一定的补助(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2)一般项目补助政策。

①跟进投资。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按创投企业对企业实际投资额的30%以内比例跟进投资,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由杭州市引导基金与余杭区引导基金按7:3比例

同步跟进投资。

②租金补助。按房屋年租金的30%给予补贴,单个项目每年最高补助不超过20万元,补助期限不超过3年。实际租赁价格高于市场价的,按市场价计算租房补助。

③贷款贴息。给予2年内最高300万元银行(含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全额贴息,并给予再担保和使用还贷周转应急资金的支持。

④设备资助。单个项目在建设期内完成设备投资额300万元以上的,给予项目设备投资额7%的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不超过200万元。本条款和项目贷款贴息不重复享受。

⑤人才生活补助。3年内视项目对地方财政作出的贡献,对有关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特定生活开支给予一定的补助(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3.创业投资服务。

(1)建立创业投资服务中心海创园分中心。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在海创园设立分中心,为资本与项目连接提供服务通道,并提供日常的融资咨询、中介服务、创业辅导,组织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机构与海创园企业对接会,帮助创新项目寻求战略合作者。

(2)建立引导和风险补偿基金。杭州市、余杭区各出资2500万元设立贷款“风险池”,将“风险池”作为引导基金存入合作银行,由合作银行按1:8比例放大提供信贷支持;

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对合作银行贷款实际出现的本金损失,“风险池”予以部分风险补偿(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3)创新信贷融资模式。引进杭州银行科技支行,发挥市区两级国有担保公司特别是科技担保公司的作用,为海创园的创业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公司股权质押、订单和应收账款质押以及期权回报等创新模式的信贷融资。

(4)培育园区企业上市。市、区金融办(上市办)加强与海创园管理部门的合作,积极推动海创园企业上市的引导和培育,对基本符合条件的企业优先列为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培育对象。

(三)人才服务政策。

1.对创新创业人才分类给予安居扶持。

(1)A类人才。根据引进人才的要求,结合引进项目的实际情况,由政府以“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引进政策,最高可给予总额不超过300万元的安家费补助。

(2)B类人才。

①提供人才公寓。统一提供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前3年租金免缴。

②租房补助。自行租房的,3年内对其实际支付租金给予全额补助,每人每年最高补助不超过3万元。

③购房补助。在特定区域范围内购房的,可申请最高50

万元的购房补助,用人单位主体需按1:1比例给予配套补助。

④提供人才专项用房。可优先购买杭州市、余杭区人才专项用房。

(3)C类人才。

①提供人才公寓。统一提供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的,前3年租金免缴。

②租房补助。自行租房的,3年内对其实际支付租金给予60%补助,每人每年最高补助不超过1万元。

③安家费补助。4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安家费补助。

④提供人才专项用房。可优先购买杭州市、余杭区人才专项用房。

2.海创园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符合教授职务基本任职条件的,结合个人意愿,可向省内高校推荐聘任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3.海创园内经认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根据本人要求,可选择办理杭州市或余杭区回国留学人员工作证,其保险、医疗、交通等方面待遇,原则上按照属地原则解决,浙江省、杭州市未覆盖余杭区的优惠政策延伸覆盖至海创园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4.海创园内引进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其子女在杭州市区就学,原则上按属地原则解决,符合《关于在杭留学回国等人员子女入(转)杭州市区中小学有关事项的通知》(杭教高中„2008‟24号)要求的,按《通知》精神办理。

5.在海创园企业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后首次申报评定职称,可按实际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直接申报评定相应等次的专业技术资格,其在国外取得的业绩成果,可以作为申报职称时的业绩成果提交。

6.鼓励海外留学生入园创业,对符合条件进园创新创业的,一次性给予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社会保险补贴;鼓励入园的企业吸纳海外留学生,对入园企业接收海外留学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年的,一次性给予2000元用工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

鼓励入园企业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参与创业。对入园大学生毕业生参加“创办你的企业”(SYB)和创业模拟实训的,给予每人800元的补贴;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培训鉴定费的5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200元,其中属于杭州紧缺工种的,可全额补贴;参加见习训练的,可按照杭州市区的有关政策执行。

上述经费,列入失业保险基金支付项目。

三、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由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负责海创园日常服务和管理。

(二)资金来源和管理。

海创园政策的兑现由市与余杭区按照规定比例承担相关费用,同时,争取省里支持。

(三)操作程序。

1.项目备案。

需申报财政资助的科技项目,应于上年度将项目计划报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备案。备案时应提供以下相关资料:

(1)经有关部门批准或企业决策层的有关文件、决议;

(2)项目实施方案(包括经论证的可行性方案、投资预算、完成期限等)。

2.项目申报。

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常年受理项目申报,并根据需要分批组织评审。企业在申请项目资助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项目财政资助资金申请报告;

(2)项目财政资助资金申请表;

(3)项目核准批复(或备案书)及其他需要提供的相关文件;

(4)购置主要生产设备的财务清单以及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项目审计报告;

(5)其他有关材料。

3.政策兑现。

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服务中心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后,报相关部门审批后,由余杭区负责政策兑现。

四、附则

(一)分类人才认定由用人单位负责申报,经规定程序认定后(认定细则另行制订),颁发《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人才证书》。

(二)享受办公用房租金补助的单位应在相关协议中明确承诺:办公用房投入使用后3年内不改变用途或转让、转租,如因特殊原因必须改变用途、转让或转租的,已发放的补助予以退还。补助面积按经认定的三类人才每人不超过50平米的标准核定。

(三)对已经享受省内相关政策的引进项目和人才转移至海创园的,予以享受省内相关政策与本政策的差额部分。本政策与余杭区其他产业扶持政策不重复享受;本政策中研发机构建设、入驻孵化器企业补助、产业化项目补助等政策有交叉的,就高享受一次。

对获得杭州市级及以上财政资金扶持的项目,上级有配套要求的,余杭区财政按照要求或按不低于上级扶持资金额

度进行配套补助;获得多级财政资金扶持的,就高进行配套;项目已经获得余杭区财政资金补助或奖励的,视作配套并相应抵扣配套补助数额,抵扣不足的部分予以补足。

(四)本政策扶持对象以外的人才,按照属地现有人才政策享受有关待遇。

(五)海创园内引进人才、入驻企业(项目)符合杭州市政府出台的其他扶持政策条件的,可以同等享受。

上一篇:教师演讲比赛实施方案下一篇:物流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