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方税务局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共10篇)
《江苏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已于2008年11月25日经省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二○○八年十二月三日
江苏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依法行政考核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依法行政考核,是指考核机关对考核对象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推进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的考查、评价和奖惩等活动。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依法行政考核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同级人民政府的部署,具体组织依法行政考核工作。
第五条
依法行政考核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六条
依法行政考核应当纳入政府、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
第二章
考核机关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对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情况进行考核。
第八条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由其上级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并充分听取地方人民政府的意见,考核结果抄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议事协调机构。
第九条
实行双重管理的部门,由地方人民政府进行考核,并充分听取其上级管理部门的意见,考核结果抄告其上级管理部门。
第三章
考核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十条
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包括:
(一)依法履行职责;
(二)科学民主决策;
(三)加强制度建设;
(四)规范行政执法;
(五)强化行政监督;
(六)防范化解社会矛盾;
(七)落实推进依法行政保障措施。
— 3 — 第十一条
依法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
(一)规范机构设置,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和权限,有效协调所属部门职能争议;
(二)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规范和管理;
(四)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五)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部门综合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后续监管,提高行政效率;
(七)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责任,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八)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扩大政府网上办公范围,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九)建立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十二条
科学民主决策的基本要求:
(一)完善行政决策规则,规范行政决策程序;
(二)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等制度;
(三)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四)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第十三条
加强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组织起草或制定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
(二)建立健全制定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说明以及公布等制度;
(三)建立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四)建立和完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修改、废止的工作制度和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定期评估制度。
第十四条
规范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
(一)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按照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方案和要求全面实施和规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问题;
(二)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
— 5 — 职责所需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三)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
(四)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程序正当、定性准确、裁量适当,有效解决随意执法、趋利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
(五)建立和规范行政执法案卷,健全行政执法案卷归档、评查制度,定期组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
(六)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主体、执法依据、职责权限、执法内容、裁量标准、程序步骤、具体时限、监督方式等应当采取有效形式向社会公示;
(七)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江苏省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试行)》等规定,建立并实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相关配套制度。
第十五条
强化行政监督的基本要求:
(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依法向人大常委会报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二)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
(三)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积极出庭应诉、答辩,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
(四)完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强化对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五)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依法受理、公正审理行政复议案件,严肃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
(六)认真贯彻国家赔偿法,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补偿制度;
(七)建立健全经常性的层级监督制度,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
(八)支持和配合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依法独立开展监督工作,自觉接受和执行监督机关的监督决定;
(九)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健全对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和及时依法作出处理的工作机制。
第十六条
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要求:
(一)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探索建立解决民事纠纷的新机制,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二)完善行政裁决和行政调解程序,便民、快速和低成本解决社会纠纷;
(三)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积极支持基层组织的人民调解工作;
(四)完善信访制度,及时妥善办理信访事项,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利。
— 7 — 第十七条
落实推进依法行政保障措施的基本要求:
(一)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运作的基本准则,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二)建立健全领导、监督和协调机制,落实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制度,统一领导、协调依法行政工作;
(三)制定并落实推进依法行政规划和计划,落实推进依法行政报告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和监督检查、考核制度;
(四)完善推进依法行政财政保障机制,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五)健全政府法制机构和部门法制工作机构,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
(六)注重发挥政府法制机构、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作用,支持和督促政府法制机构、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七)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加大公务员录用考试法律知识测查力度,强化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依法行政情况考查和法律知识考试制度;
(八)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
第十八条
考核内容可以根据政府、政府部门的实际有所侧重。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以行政执法为重点考核内容,可以将行政
— 8 — 执法评议考核统一纳入依法行政考核。
第四章
考核方法
第十九条
依法行政考核采取日常考核与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自查与互评相结合、群众评议与专业部门考核相结合、材料审查与实地抽查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条
考核机关应当依据本办法,结合本级政府或本系统依法行政工作重点和主要工作目标要求,制定依法行政考核实施细则,明确具体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形式、评分细则和实施办法。
第二十一条
考核以自查自评为基础。考核对象对照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的内容,对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于每年12月20日前向考核机关提交依法行政情况书面报告。
第二十二条
考核可以采取全面考核、重点考核、抽查考核等不同方式进行。
第二十三条
考核应当坚持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
内部考核可以采取审阅报告、听取工作汇报、查阅案卷和文件资料、抽查下属单位工作情况以及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方
— 9 — 法进行。
外部评议可以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方法进行。外部评议可以由考核机关自行组织实施,也可以由考核机关委托其他机构实施。
第二十四条
考核采取百分制计分方式。其中,内部考核分值占百分之八十,外部评议分值占百分之二十。根据考核得分情况,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等次的分值划分由考核机关确定。
第二十五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加分:
(一)依法行政方面的创新举措被省级(含省级)以上行政机关作为经验推广的;
(二)依法行政工作成绩突出,获省级(含省级)以上表彰、奖励的;
(三)依法行政有关工作被省级(含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作为典型经验予以宣传报道的;
(四)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情形。加分事项为同一事项的,不累积加分。
第二十六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评为合格(含合格)以上等次:
(一)拒不执行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政策、省政府规定,引发恶性事件或重特大安全、环境等事故的;
(二)作出的决定、命令、指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
— 10 — 国家政策、省政府规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引发在全省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的;
(三)因失职、渎职给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引发恶性事件的;
(四)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考核结果及其应用
第二十七条
依法行政考核结果应当与奖励惩处、干部任免挂钩。
第二十八条
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考核机关给予通报表彰。
第二十九条
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考核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责成其写出书面整改意见。
第三十条
对考核中发现有严重违法行政行为的,考核机关应当启动行政问责程序,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法制
依法行政
考核办法
命令
主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意见》《甘肃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县行政区域内依法行政的考核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依法行政考核,是指考核机关对考核对象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市县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有关规定的工作情况的考查、评价和奖惩等活动。
第四条 依法行政考核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依法行政考核工作负总责。
第六条 依法行政考核工作在通渭县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具体负责依法行政的考核工作。
发改、监察、财政、人社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七条 县人民政府负责对其所属职能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的依法行政情况进行考核。
第八条 县政府法制办在依法行政考核工作中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一)拟定依法行政考核方案;
(二)具体实施依法行政考核工作;
(三)通报依法行政考核结果;
(四)提出依法行政考核结果处理意见;
(五)督促整改依法行政考核中发现的问题。
第九条 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情况;
(二)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
(三)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情况;
(四)规范行政执法情况;
(五)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情况 ;
(六)行政保障措施依法落实情况。
第十条 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考核内容:
(一)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推行乡镇政府班子成员会议和部门领导班子会议会前学法制度,通过开展法制讲座、专题研讨班等活动,增强职责法定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在拟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是否参加法律知识测试。
(三)完善执法人员岗前培训考试制度。各执法部门对拟从事行政执法、法制工作的执法人员进行专门法律知识考试,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工作。
(四)公务员管理机构应把依法行政知识纳入行政机关新招录公务员培训教学内容。
第十一条 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的考核内容:
(一)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查和报备案制度。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建立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备案制度,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
(二)严格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配套制度和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建立健全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明确职责权限。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及时更新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
(三)完善和实施行政监督制度。县政府所属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上级行政机关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等部门专门监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积极接受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
(四)健全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明确问责主体和权限、对象和事由、程序和方式。坚持有责必问。第十二条 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考核内容:
(一)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
(二)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均组织听证并采纳合理意见。
(三)重大决策事项经乡镇政府班子成员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发布前交由县政府法制办公室进行合法性审查。
(四)对重大决策进行跟踪反馈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作出是否调整或者停止执行的决定。
第十三条 规范行政执法的考核内容:
(一)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步骤、环节和时限,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各类行政执法行为的具体情形,明确适用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和方式,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拟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由县政府法制办根据市政府法制办安排,统一组织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未通过考试的不予办理行政执法证件,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行政执法人员持有垂直管理部门依法核发的行政执法证件的,向县政府法制办备案并接受其执法监督。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档案,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四条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考核内容:
(一)建立由县政府负总责、县政府法制办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积极受理和办理信访案件,解决广大群众的合理诉求。
(二)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对于县政府法制办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行政机关要积极参加,并按要求提交做出行政行为的依据及相关证据,积极执行县法制办做出的行政复议决定。
(三)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积极应诉,按规定向法院提交做出被诉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其他相关材料。重大行政诉讼案件由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尊重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做出的生效判决、裁定,认真对待人民法院发出的司法建议书。
第十五条 建立健全推进依法行政领导体制和机制的考核内容:
(一)各单位负责人承担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政府依法行政的阶段性部署和工作安排;深入调查研究,推进工作创新,及时妥善处理依法行政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单位要将推进依法行政所需经费纳入本单位预算,确保依法行政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二)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单位要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
第十六条 考核机关依据本办法,结合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目标责任书,由县政府法制办制定依法行政考核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形式、评分细则和实施办法。
第十七条 依法行政考核采取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采取百分制计分方法,在考核方案中设定分值和评分及加分、减分标准。
第十八条 考核对象在被考核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依法行政工作的自查自评报告;
(二)各专项考核自评结果及依据;
(三)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会议记录、文件资料、有关案卷、统计报表等;
(四)考核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九条 被考核单位应当于每12月上旬报送依法行政工作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全面、真实、准确。
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应当由被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第二十条 根据考核结果,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县政府每年遴选出若干个考核结果优秀的单位,授予“依法行政优秀单位”。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县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其写出书面整改意见。连续两年依法行政考核成绩后三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向县政府作检查。
第二十一条 在依法行政考核中发现被考核对象行政行为涉嫌违法的,由县政府法制办移送有关部门进行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 依法行政考核结果纳入乡镇政府、县政府部门目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三条 县政府对依法行政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同时报送县委、人大、政协及监察部门。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行政首长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试行)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首长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正确评价单位行政首长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激励先进,促进区域卫生整体发展,根据《龙沙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着力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逐步实现我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准确评价、识别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基本原则
1、全面考核,突出重点。注重对行政首长全面履行工作职责的考核。
2、定量为主,定性为辅。自评、考核以《龙沙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行政首长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为定量考 1
核的主要依据,对上级安排的重点工作、自主开拓创新工作、一票否决事项等实行定性综合评定。
3、激励先进,促进发展。激励行政首长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围绕上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要求,谋求卫生事业的发展。
4、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注重实效,群众公认原则。
三、考核对象
全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行政首长。
四、绩效奖金来源与构成1、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行政首长奖励性绩效工资=上12月份工资中的绩效奖金+年终一次性奖金+国家绩效补助资金(如上级有文件明确规定按上级文件执行)
2、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行政首长奖励性绩效工资=上12月份档案工资的30%+单位部分收入
全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行政首长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卫生局统筹管理使用,并统一组织综合考评,按档次(优秀、合格、不合格)发放,每档之间相差1000元。单位行政首长与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要保持合理的关系,一般不超过本单位职工平均绩效工资的2倍。
五、考核内容
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际,主要考核行政首长在抓好业务、带好队伍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根据行政首长的职责范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单位工作实际情况。从思想素质、能力水平、履职情况、工作业绩和廉洁自律五个方面进行考核。思想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大局意识等内容,权重为10%;能力水平主要包括决策能力、组织协调、改革创新能力等内容,权重为25%;履职情况主要包括目标任务实施情况、工作落实情况、职工满意率等内容,权重为25%;工作业绩主要包括工作质量、工作实绩,服务质量提升、示范、引领作用等内容,权重为30%;廉洁自律主要包括自身修养、遵章守纪等内容,权重为10%。(见附表)
六、考核办法及程序
1、考核时间:每年考核一次。
2、考核程序:
(1)行政首长自评。总结工作,撰写述职报告,对照考核细则逐项评分。
(2)考核小组测评。区卫生局成立专项考核工作小组深入各基层单位通过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等方式,根据考核情况,对照《龙沙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行政首长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审核评分。
(3)综合认定。绩效工资考核组根据单位行政首长自评、区考核工作小组评审等情况,综合评定行政首长绩效考核等级。
3、考核结果及奖励: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合格、79分以下为不合格)。根据考核的不同等次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档次,每档之间相差1000元。
4、一票否决事项:凡有下列事项之一者,不享受年终一次性奖金。
(1)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处置不力,造成不良影响者。
(2)本系统目标考核末位。
七、考核领导机构
成立行政首长绩效工资考核工作小组:
组长:刘亚娜
副组长:孙景波
成员: 董传利于春红姚文华
区行政首长绩效工资考核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孙景波,成员谭志强、宿云雷。
八、本办法由区卫生局负责解释。
告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1日 访问次数: 289
信息来源:江苏省地方税务局 字 体:【大 中 小】
2011〕13号
现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予以发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二○一一年十
二月二十一日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规范税前扣除凭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企业所得税由我省地税部门征收的企业,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税前扣除凭证是指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证明企业支出发生并据以进行税前扣除的凭证。
第四条 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应遵循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原则。
真实性是指税前扣除凭证反映的支出确属已经发生。真实性是税前扣除凭证管理的首要原则。
合法性是指税前扣除凭证的来源、形式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有效性是指凭证能充分反映企业发生的支出符合税法规定。
第五条 企业取得的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单独用以税前扣除,必须同时提供合同、支付单据等其他凭证,以证明其支出的真实、合法。
第六条 企业当年度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
第七条 汇缴结束后,税务机关发现企业应取得而未取得合法凭证的,应要求企业限期改正。
企业无法取得合法凭证,但有确凿证据证明业务支出真实且取得收入方相关收入已入账的,可予以税前扣除。
第八条 税务机关要将税前扣除凭证作为评估、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各类凭证和附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审核。
第二章 分类及管理
第九条 根据取得来源,税前扣除凭证分为外部凭证和内部凭证。
根据应否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外部凭证分为应税项目凭证和非应税项目凭证。
第十条 应税项目是指企业购买货物、接受服务时,销售方或提供服务方应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的项目。
企业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应税项目款项时,以该单位或者个人开具的发票为税前扣除的凭证。发票管理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发票应按规定进行填写,列明购买货物、接受服务的具体名称、数量及金额。
对因各种原因不能详细填写的,应附合同和货物(或服务)清单。
第十二条 企业支付给中国境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应当提供合同、外汇支付单据、境外单位或个人签收单据等。
税务机关有疑义的,可要求企业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经税务机关审核认可后,可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第十三条 非应税项目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支出,收入方不应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的项目。
第十四条 企业发生非应税项目支出时,应取得相应的扣除凭证,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一)企业缴纳的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开具的财政票据为税前扣除凭证。
(二)企业缴纳的可在税前扣除的各类税金,以完税证明为税前扣除凭证。
(三)企业拨缴的职工工会经费,以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为税前扣除凭证。
(四)企业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以开具的财政票据为税前扣除凭证。
(五)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以开具的财政票据为税前扣除凭证。
(六)企业缴纳的住房公积金,以开具的专用票据为税前扣除凭证。
(七)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以省级以上(含省级)财政部门印制并加盖接受捐赠单位印章的公益性捐赠票据,或加盖接受捐赠单位印章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据联,为税前扣除凭证。
(八)企业根据法院判决、调解、仲裁等发生的支出,以法院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及可由人民法院执行的仲裁裁决书、公证债权文书和付款单据为税前扣除凭证。
以上项目由税务部门或其他部门代收的,也可以代收凭据依法在税前扣除。
第十五条 内部凭证是指企业自制的用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凭证,包括工资表、材料成本核算表、资产折旧或摊销表、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表等。
第十六条 折旧(摊销)费用、制造费用以及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归集应符合财务、会计处理规定,相关凭证直观反映成本费用分配的计算依据和发生过程。
第十七条 企业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员工工资、材料领用、资产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内部凭证应能充分体现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和统一。
第三章 特殊事项管理
第十八条 企业支付给本企业员工的工资薪金,以工资表和相应的付款单据为税前扣除凭证。
企业应按规定保管工资分配方案、工资结算单、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个人所得税扣缴情况以及社保机构盖章的社会保险名单清册,作为备查资料。
第十九条 企业发生劳务派遣人员工资薪金时,应以劳务公司开具的发票、企业与劳务公司签订的用工合同以及付款单据为税前扣除凭证。
第二十条 企业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时,以发票和付款单据为税前扣除凭证。
对标有本企业名称、电话号码、产品标识等带有广告性质的礼品,可按业务宣传费在税前扣除,但应提供证据证明其与企业业务宣传有关。
第二十一条 企业发生的会议费,以发票和付款单据为税前扣除凭证。
企业应保存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会议对象、会议目的、会议内容、费用标准等内容的相应证明材料,作为备查资料。
第二十二条 企业发生的劳动保护支出,包括购买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等,以发票和付款单据为税前扣除凭证。
劳动保护支出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用品提供或配备的对象为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
(二)用品具有劳动保护性质,因工作需要而发生;
(三)数量上能满足工作需要即可;
(四)以实物形式发生。
第二十三条 企业发生差旅费支出时,交通费和住宿费以发票为税前扣除凭证,差旅补助支出需提供出差人员姓名、出差地点、时间和任务等内容的证明材料。
对补助标准较高或经常性支出的,应提供差旅费相关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 企业员工将私人车辆提供给企业使用,企业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支付租赁费,以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应由个人承担的车辆购置税、车辆保险费等不得在税前扣除。
第二十五条 企业向非金融机构或个人借款而支付的利息,以借款合同(或协议)、付款单据和相关票据为税前扣除凭证。
企业在按照合同要求首次支付利息并进行税前扣除时,应提供“金融企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说明”,以证明其利息支出的合理性。
第二十六条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其员工及家属支付的赔偿费,以企业与职工(或家属)签订的赔偿协议、相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或证明)、法院文书以及当事人签字的付款单据为税前扣除凭证。
第二十七条 企业因产品(服务)质量问题发生的赔款和违约金等支出,以当事人双方签订的质量赔款协议、质量检验报告(或质量事故鉴定)、相关合同、法院文书以及付款单据为税前扣除凭证。
第二十八条 企业与其他企业、个人共用水电的,凭租赁合同、共用水电各方盖章(或签字)确认的水电分割单、水电部门开具的水电发票的复印件、付款单据等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企业的水电费由物业公司代收且无法单独取得发票的,凭物业公司出具的水电费使用记录证明、水电部门开具的水电发票的复印件、付款单据等作为税前扣除凭证。物业公司应做好水电费收取记录,以备核查。
第二十九条 企业发生的大额支出,税务机关应通过发票与实物、合同、现金支出等相关凭证比对、分析,确保支出的真实性。
第四章 附则
第三十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地方税务局解释。
企业中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基本上属于公司核心业务流程以外的辅助流程,工作性质主要为支持、服务。其工作本身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第一:工作难以量化。行政人员的工作结果很难用定量的数据来衡量,往往需要通过定性指标来判断,这就很难避免判断过程中的主观性。
第二:工作内容往往为某项事件的过程,成果不显化。这将加大考核者对行政人员工作质量的判断难度。
第三:临时性工作任务多,计划性不强。相对而言,在日常工作中,行政人员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临时性工作任务较多,有些企业中某些行政岗位人员的临时性工作甚至占到了其工作量的40%以上。这将直接影响考核人对行政人员考核重点的关注。
第四:行政部门内部存在着大量临时性的团队合作式工作。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精简人员、提高效率已成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手段之一。这种情况下,行政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人员互为
A、B角的工作方式,倡导并实行部门内部团队合作,在工作繁忙或临时追加工作时,往往会调动部门大部分甚至全部人员开展某项工作。这将增加考核者判断每个行政人员在团队工作中表现的难度。
第五:需要协调横向、纵向的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工作本身需要做大量内外部协调,协调的质量会影响到相关部门的业绩,甚至企业的业绩。因此对其工作质量的衡量可能会涉及多个考核者。
如何对行政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总结一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分析行政人员的工作,确定行政绩效目标
对行政人员进行绩效考核,首先要对其工作进行分析:该岗位属于哪个部门?该岗位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胜任该岗位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对分析完行政人员的工作之后,再根据目标分解法结合实际工作制定该岗位的绩效目标。
二、确定行政人员的绩效指标及考核实施人员
在设计行政人员绩效考核的指标时首先要把握指标可控的原则,即被考核人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影响或改变考核指标的完成质量。其次,对工作过程的关注要比对工作结果的关注更强。第三,行政人员与本部门之外人员的工作协调质量也是绩效考核必须考虑的内容。因此,行政人员的考核指标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以岗位职责为出发点,设置重点工作任务考核指标。指标需简单明确,突出重点,不宜过多。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由被考核人的主管领导进行考核。
(二)、设置态度考核指标,主要对被考核人员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评价。由被考核人员的主管领导进行考核。
(三)、设置周边协调部门评价指标,对被考核人员在沟通和协调中的响应及时性、服务质量、协作精神等进行评价。
周边绩效指标由被考核人员的主要外部协调部门的人员进行考核。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以上三类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以突出考核的重点。通常,工作任务考核指标的权重应占到60%~70%。
三、选择行政人员绩效考核方法
(一)、自我评估法。所有行政人员均采取自我述职报告和上级主管考核综合评判的方法,自我评估是自己对自己一段工作结果的总结,让被考核者主动地对其自己的表现加以反省、评估,为自己的绩效作出评价。
(二)、上级评价:采用级别评价法,即直接领导初评打分、上级主管领导复评打分的方法。由直接上级进行评估是考核员工绩效的传统方法,也是管理者常用的一种引导和监督员工行为的方法。选择有直接上级进行考核,是因为通常他们是最熟悉员工工作以及他们的工作状况和工作结果的人。在员工的直接上级独立地对员工评估后,一般还要由上级的上级对评估结果作出复核,这样有助于减少肤浅的或有偏见的评估结果。
(三)、横向考核:由主要外部协调部门的人员进行评价。由主要外部协调部门的人员进行评估能够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外部协调部门的人员对行政人员的服务精神、协调沟通能力、对外部需求的反应能力更能掌握最真实的资料。
四、确定行政人员绩效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设置的一个原则是要针对企业的不同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如果评价周期过长,一方面评价结果会带来严重的“近因效应”,从而给评价带来误差,另一方面将使员工失去对绩效考核的关注,最终影响考核的效果,不利于员工绩效改善的目的。如果考核周期太短,一方面将导致考核成本的加大,最直接的影响是各部门的工作量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内容可能跨越考核周期,导致许多的工作表现无法进行评估。
针对行政人员工作的特点,重点应该评价工作的过程行为而非工作的结果,评价周期应该适当缩短,并采用随时监控的方式,记录业绩状况,该类人员的考核以月度考核为主。
五、行政人员的绩效沟通与辅导
在对行政人员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时时监控,根据需要安排一次或多次与行政人员面对面的交谈。反复的绩效沟通,能够使行政人员了解到主管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同时,主管也可以针对面谈中员工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辅导,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六、行政人员的绩效评估
确定好绩效考核的指标,选择好绩效考核的方法之后,要对行政人员进行绩效评估。行政人员绩效考核的三个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分配不同的权重,如工作任务考核指标比重可设为70%,态度考核指标可设为15%,周边协调部门评价指标可设为15%;而对于这三个指标可以根据KPI进一步确定考核要素同样分配相应的权重。如:工作任务考核指标可以包括工作效率(a%)、工作完成质量(b%)、工作强度(c%)等等;态度考核指标可以包括缺勤次数(d%)、精神状态(e%)等等;周边协调部门评价指标可包括服务质量(f%)、反应时间(g%)、沟通能力(h%)等等。
月底根据上级领导以及横向的考核结果(行政人员的自我评估报告可以不设置比重,作为上级领导时时掌握员工工作状况的材料。)来进行统计本月行政人员的总的考评成绩:
月总成绩=Sum[(x*a%+y*b%+z*c%)*70%+[(x*d%+y*e%)*15%+[(x*f%+y*g%+z*h%)*15%]
年总成绩=Avg∑月总成绩
对于计算出来的年总成绩可以设置等级(总成绩均采取四舍五入取整数值):
A级:91分以上
B级:81-90分
C级:71-80分
D级:61-70分
E级:60分以下
七、行政人员的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可以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改进工作绩效、薪酬奖金的分配、职务调整和是否继续留用、培训与再教育、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一般来说,为了增强报酬的激励效果,在员工的报酬体系中有一部分是与绩效挂钩的。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可以采用以下工资结构:
月工资=固定工资+绩效工资
固定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学历工资+……(根据公司的薪酬体系设置)
根据月度考核结果,采用以下分配方式:
等级分值结果应用
A91分以上增发绩效工资(奖金)的20%,可考虑晋升
B81-90分增发绩效工资的10%,可提供学习的机会
C71-80分保持原绩效工资不变
D61-70分扣除绩效工资的10%,加强培训
广西壮族自治区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第48号)
(2009年2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9年2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8号公布 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 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结合本自治区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市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自治区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考核,适用本办法。
前款所称的市县人民政府包括设区的市、城区、县、县级市人民政府;政府部门包括政府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部门管理机构。
第三条第三条 依法行政考核遵循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依法行政考核。考核具体工作由本级人民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依法行政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五条第五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考核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和本级政府部门,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负责考核县级人民政府和本级政府部门,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考核本级政府部门;自治区垂直管理的部门纳入当地人民政府的考核。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考核内容
第六条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切实承担起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责任:
(一)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运作的基本准则,制定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落实依法行政阶段性部署和工作任务,行政首长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二)建立并实行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接受人大常委会审议,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书面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政府部门每年年底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书面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三)上级行政机关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建立相关制度;
(四)充分发挥政府法制部门和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
第七条第七条 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一)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
(二)重大行政决策经过合法性审查;
(三)重大行政决策经过集体决定;
(四)实行行政决策纠错和过错责任追究;
(五)建立并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
第八条第八条 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的规定:
(一)制定规范性文件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符合法律政策规定;
(二)制定规范性文件按规定听取意见;
(三)发布规范性文件经集体讨论决定;
(四)规范性文件向社会公布并按规定报送备案;
(五)实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第九条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二)按照公布的目录和法定的条件、程序、期限实施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
(三)按照规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
(四)行政执法主体合格,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
(五)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
(六)建立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记录制度;
(七)按规定填报行政执法统计报表。
第十条第十条 完善行政行为自律机制,依法接受监督:
(一)市县人民政府按照规定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依法行政工作并按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整改;
(二)依法公开政府信息;
(三)依法接受财政、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
(四)依法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
(五)依法处理群众举报投诉和信访事项。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建立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依法化解行政争议:
(一)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依法受理行政复议案件;
(二)注重运用调解、和解手段化解行政争议;
(三)依法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公正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四)依据《行政复议法》落实行政复议经费;
(五)依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加强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和能力:
(一)市县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和专题法制讲座制度;
(二)对拟任市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在任职前考查其是否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以及依法行政情况;
(三)定期组织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求对依法行政工作进行考核的其他内容。
第三章 考核方法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依法行政考核纳入机关绩效考评体系,与机关绩效考评同步进行,实行单独考核。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全区实行统一的依法行政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考核以计分制一百分为标准,分解确定各项分值。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由自治区依法行政办公室制定,并于每年年初公布施行。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依法行政考核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被考核的市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自治区政府部门(以下简称被考核行政机关)按照考核工作要求做好自查自评,并向负责考核具体工作的依法行政办公室书面报送自查自评情况;
(二)依法行政办公室组织考核组,对被考核行政机关进行考核;
(三)依法行政办公室对考核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拟定综合评价意见;
(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审定。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依法行政办公室根据自治区依法行政考核目标,制定考核方案,组织依法行政考核组,对被考核行政机关进行考核。
依法行政考核组由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员组成,必要时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考核组。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依法行政考核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听取被考核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自查自评情况汇报;
(二)检查或者抽查被考核行政机关有关依法行政工作的会议记录、情况报表、执法案件卷宗等;
(三)向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核实被考核行政机关的有关情况;
(四)召开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公民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对被考核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见;
(五)向被考核行政机关反馈考核情况。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被考核行政机关应当按照要求认真做好自查自评,并向依法行政考核组提供下列材料:
(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自查自评报告;
(二)各专项考核自评结果及依据;
(三)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会议记录、情况统计报表、执法案卷等;
(四)其他材料。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情况统计制度,按照规定填报依法行政情况统计报表。依法行政情况统计数据作为依法行政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被考核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酌情加分:
(一)创新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得到上级机关总结推广;
(二)依法行政工作被评上全国、全区先进;
(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四)其他可以加分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91分以上)、良好(76分至90分)、合格(60分至75分)、不合格(59分以下)四个等次。
被考核行政机关内发生严重违法行政行为,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考核结果降低等次。
第四章 考核结果运用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依法行政考核结果与奖励惩处、干部任免挂钩。
依法行政考核不合格的,当年机关绩效考评不得评为优秀。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连续两年依法行政考核为优秀的,可以参加评选全区依法行政先进市县。依法行政先进市县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考核为优秀的,可以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被考核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考核不合格的,应当制定措施,限期整改。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等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4月1日起实施。
行政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条 绩效考核目的通过对行政人员一定时期工作成绩、工作能力的考核,把握行政人员的实际工作状况,为教育培训、工作调动以及提薪、晋升、奖励表彰等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同时,通过考核促使行政人员有计划地改进工作,以保证本所工作有序规范运行与发展的要求。
第二条 绩效考核原则
1.考核不是为了制造员工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工作的长处、短处,以扬长避短,有所改进、提高;
2.考核以规定的考核项目及其事实为依据;
3.考核以确认的事实或者可靠的材料为依据;
4.考核始至终以公正为原则。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所全体行政人员。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参加当考核:
1.入职时间不满6个月者;
2.因私、因病、因伤而连续缺勤三十日以上者;
3.因公伤而连续缺勤七十五日以上者;
4.虽然在考核期任职,但考核实施日已经退职者。
第四条 绩效考核种类
分为:试用考核、平时考核、年终考核三种。
(一)试用考核
本所聘用行政人员原则上均应试用三个月。试用三个月后由行政主管考核并做出评价。如行政主管认为有必要缩短、延长试用时间或
改派他部门试用亦或解雇,应附试用考核表,注明具体事实情节,呈报主任核准。延长试用,不得超过3个月。考核人员应督导被考核人提交试用期间心得报告。
(二)季度考核
季度考核分为员工自评和主管考评两个层级。
员工自评通过员工填写《自考表》完成;
行政主管针对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操行、态度、学识等事项做出评价。对有特殊功过者,应随时报请奖惩。
2、假勤奖惩应统计详载于请假记录簿内,以提供年终考核时参考。
(三)年终考核
考核期间: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季度考核形成的资料是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于每年12月底举行。年终考核的结果与提薪、晋升、奖励挂钩。
年终考核由本所管理委员会执行。
第五条 考核内容及标准
参照本所《行政人员工作职责规定》,针对员工担当职务的能力(能力考核)和工作完成的情况(业绩考核)分六项进行综合评定。
满分100分。
(一)工作态度(10分,每项2分)很少迟到、早退、缺勤,工作态度认真工作从不偷赖、不倦怠,积极主动。做事敏捷、效率高。遵守上级的指示。遇事及时、正确地向上级报告。
(二)基础能力(20分,每项4分)精通职务内容,具备处理事务的能力。掌握个人工作重点。善于计划工作的步骤、积极做准备工作。严守报告、联络、协商的原则。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
(三)业务水平(20分,每项4分)
11工作没有差错,且速度快。处理事物能力卓越,正确。勤于整理、整顿、检视自己的工作。确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可以独立并正确完成新的工作。
(四)责任感(20分,每项4分)责任感强,及时完成交付的工作。即使是难的工作,身为组织的一员也勇于面对。18 努力用心地处理事情,避免过错的发生。预测过错的可预防性,并想出预防的对策。做事冷静,绝不感情用事。
(五)协调性(20分,每项4分)与同事配合,和睦地工作。重视与其他部门的同事协调。在工作上乐于帮助同事。积极参加单位举办的活动。
(六)自我启发(10分,每项2分)时常审查自己的能力,并注重不断学习新的行业知识、职业技能。
26以广阔的眼光来看自己与公司的未来。虚心地听取他人建议、意见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表现热情向上的精神状态、不向外倾诉工作上的不满。29 即使是份外的工作,有时也做出思考及提案。30 以长期的展望制定岗位工作目标,并付诸行动。
第六条 对考核者的要求
为了使考核公平合理地进行,考核者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必须根据日常业务工作中观察到的具体事实做出评价。
(2)必须消除对被考核者的烦恶感、同情心等偏见,排除对上、对下的各种顾虑,在自己的信念基础上做出评价。
(3)考核者应根据自己做出的评价结论,对被考核者进行扬长补短的指导教育。
(4)在考核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能力开发,通过被考核者填写自考表,了解被考核者的自我评价及对上级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上下级之间相互理解。
第七条 考核结果
按照所得总分值(不含本数),将考核结果划分为四个层极: 90分以上,优秀
80——90分,良好
60——80分,称职
60分以下,不称职。
第八条 考核结果的运用
为了把考核的结果,应用于开发利用员工的能力,应用于人事管理的待遇方面的工作中去,做法如下:
1.教育培训。
在考虑外出培训时,将考核的结果作为参考资料。
2.调动调配。
在进行人员调配工作或岗位调动时考虑考核结果。
3.晋升。
在晋升职务时,把考核的评语作为参考资料加以运用。
4.提薪。
在一年一度的提薪之际,参照考核结果决定提薪的幅度。
5.奖励。
参照业绩考核结果进行年终奖励分配。
第九条 考核结果的反馈
行政总监通过面谈形式,把考核的结果,以及考核的评定内容与过程告诉被考核者本人,并指明今后努力方向,自我培养和发展的要点,以及相应的期待、目标和条件等等。
第十条、考核表的保管与查阅
(一)考核表的保管。
1.保管者。
考核表由行政主管指定专人加以保管。
2.保管期限
考核自制成之日起,保存十年。但是,与退休、退职人员有关的考核表,自退休、退职之日起,保存一年。
(二)表内容的查阅。
本所管理委员会成员,在工作中涉及到某员工人事问题,需要查阅有关内容时,可以向考核表的保管者提出查阅要求。
第十一条 行政部负责考核的计划和具体组织工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检验和考核税收征管数据质量,规范税务行政执法,降低执法风险,强化税收征管,全面提高干部的执法意识和管理素质,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评价税收征管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考核的对象为各县、市、区国家税务局所有业务工作人员。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三条 分级成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税收征管质量考核(以下简称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征管部门具体负责考核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 由州局负责对基层局考核,基层局负责对本局考核。
第五条 考核按照实事求是、全面及时、规范统一、分级管理、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六条 考核工作按季度组织实施并进行通报,同时列入考评内容。
第三章 考核指标
第七条 考核指标分为比率指标和数量指标。比率指标按未达标的百分笔扣分,数量指标按错误数据的数量和问题的严重程度扣分。
第八条 检查考核的比率指标是:
(一)信息采集率。已经采集进入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与应该采集进入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比率。
(二)信息采集的时效率。对采集管理系统的信息按期完成的比率。
(三)信息采集准确率。录入管理信息系统的正确信息与录入的所有信息的比率。
(四)信息处理率。检查考核期内处理的符合规定的信息与检查考核期内处理的所有信息的比率。
(五)垃圾数据清理率。检查考核期内发现的垃圾数据与数据库数据的比率。
第九条 数量指标是指通过检查考核,分级列出问题数据的数量,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确定扣分标准,进行扣分。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具体分为五级:
(一)一级为只影响数据本身的完整性而不影响其他数据。
(二)二级为只影响本工作环节质量。
(三)三级为不仅影响本工作环节质量,而且影响后面工作环节数据处理质量。
(四)四级为数据质量错误造成后面工作无法处理或无法工作;因数据质量错误对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造成影响的。
(五)五级为应征税款、已征税款、入库税款、留抵税款、等数据错误,造成税款流失或会计核算不准确的;影响上报上级国税机关的报表、数据、金税工程数据质量的。
第四章 加扣分标准
第十条 比率指标按季度差错率每项超过1%的扣0.5分。第十一条 数量指标中问题严重程度为一至二级的且在规定的时限内修改完毕的不扣分,未在规定的时限内修改完毕的一项次扣0.5分,严重程度为三级的一项次扣0.5分,严重程度为四级的一项次扣1分,严重程度为五级的一项次扣2分。
第十二条 数量指标中问题数据虽在规定的时间内改正完毕,但结果仍然错误的一项次扣1分。
第十三条 考评中特别加分项目:
(一)在征管数据质量管理过程中,工作有创新,对全州的征管数据质量工作有促进的单位加1分;
(二)在征管数据质量管理过程中,受到自治区通报表扬的加2分,受到州局通报表扬的加1分;
(三)对于考评中排名前三名的单位各加1分。
第十四条 考评中特别扣分项目:
(一)征管数据质量被区局通报批评且影响工作质量的一次扣1分;
(二)在征管数据质量管理过程中,受到自治区通报批评的扣2分,受到州局通报批评的扣1分;
(三)对于考评中排名后三名的单位各扣1分。
第十五条 扣分累计超过考评项目分值的,按项目分值扣分。
第五章 考核方法
第十六条 各级国税机关要将数据质量管理的检查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考核,公布检查考核结果。州局的考核按季度以机考和人工抽查相结合,定期发布考核结果。
第十七条 考核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影响数据质量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八条 考核可采取以计算机自动审核为主,人工审核为辅,抽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可以针对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确定一个或几个重点环节、重要岗位进行检查,局部抽查。
第十九条 数据管理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考核和通报制度,重点考核数据质量,按月、季、年定期发布数据质量监控及考核结果,查找问题,分析成因,及时解决,并制定和完善有关措施,防止同类问题的再度发生。
第二十条 征管质量组织抽查考核的程序为:
(一)拟订具体检查考核内容;
(二)根据考核范围确定被查单位;
(三)实施检查,以核对计算机记录和书面记录为主,同时深入实地进行核对,填写征管质量考核工作底稿;
(四)统计检查结果,向被查单位通报。
(五)考核结果反馈,被查单位在接到考核结果通报后1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整改情况反馈至检查单位。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关于考核过程中涉及政策认定问题,严格按照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执行。
第二十二条 各基层局可以结合本地情况,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但不得减少本办法确定的指标数量,不得变更指标名称和口径。
1、认真贯彻落实《**省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和区委、区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督促有关单位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对外受理办理行政服务事项。
2、抓好窗口业务办理,对不需要集体讨论、专家论证的一般性简易审批办证事项,实行“一审一核”制,当场在窗口直接审批办理;对不能在窗口直接办理的事项,由窗口工作人员负责联系督办,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对不能受理的事项,书面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应有的权利。
3、在窗口公示了相关行政服务事项的名称,实施主体、审批依据、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信息,免费提供申请表格范文和一次性告知单。
4、窗口建立了首席代表制度,确定了首席代表,窗口单位签订了《行政审批授权委托书》,进一步改进办事程序,简化审批程序、完善审批方式、改进审批手段、缩短审批时限措施。
5、抓好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工作。对重点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全部手续和证照。对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由企业申请实行代理服务,特事特办,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
6、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和窗口工作人员管理。中心实行《值班长制度》和值班巡查制度,上下班实行指纹打卡考勤,对窗口工
作人员加强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窗口工作人员无违纪违法现象。
7、抓好窗口单位和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每月评出“流动红旗”窗口和“优秀窗口工作人员”。
8、加强与窗口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窗口工作顺利开展。9改善中心办事环境,增加便民设施,为办事者提供便利条件,创造舒适、方便的办事环境。
10、每年开展2-3次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营造中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
11、抓好全区各类专业办事大厅的监督管理和协调,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
12、加大涉及损害经济环境行为的协调处理力度,切实维护好客商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13、抓好机关内部管理,加强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做到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甘于奉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区委、区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委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国税系统政府采购合同(以下简称合同)的管理,保证合同的正确签订和履行,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服务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税系统相关文件规定,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合同是指全省国税系统各级采购人与成交供应商依照规定的程序达成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本。
第三条 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的订立、执行、价款的结算、归档等内容。
第四条 合同管理遵循订立、执行、付款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其中采购部门负责合同条款的草拟,政府采购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共同负责对合同进行审核,资产管理部门、项目需求部门、技术部门负责项目的验收与执行,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的货款结算,合同归档应按照《江苏省国家税务局系统政府采购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五条 各级采购人实施政府采购,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等原则,以书面方式约定合同当事人(包括采购人、供应商,以及见证方等其他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 合同的草拟
采购部门依据招标文件(谈判文件、询价单)、投标文件(谈判响应文件、报价单)、中标通知书(成交确认书)等相关采购文件,起草合同文本。采购项目对技术、法律等方面有特殊需求的,应咨询相关技术、法律等专业人员。委托采购项目也可以由采购代理机构代为草拟。
合同实行统一编号管理,其编号同政府采购项目编号。属参加总局协议供货的采购项目,应登陆“中国税务政府采购网”通过协议供货软件生成并下载合同,合同编号随系统自动产生,同时可按采购项目编号统一加注合同编号。
第七条 合同条款
合同条款应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愿的体现,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且未对采购文件产生实质性修改。
合同条款包括一般必备条款和其他约定条款。
一般必备条款应当包括:当事人信息(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等)、标的、数量、金额(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及解决争议的方法等。
当事人根据具体项目情况约定技术及商务等其他约定条款,包括:技术规格、知识产权、包装和标记、伴随服务、质量保证、检验与安装、技术服务和保修责任、支付和结算方式、履约保证金、运输和保险、税费、转让和分包、保密条款、合同的终止、权利的保留、合同的解释和法律适用、检查和审计、合同的补充修改和变更、合同生效等。
第八条 合同的审核 政府采购工作组负责对合同进行审核。根据部门职责,采购部门负责合同的商务部分条款的审核,需求部门、技术部门负责合同的技术部分条款的审核。重大项目可以委托法律顾问或律师事务所代理合同的审核工作。审核重点主要包括:
1、合同条款有无违法、违规及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和撤销的情形;
2、合同表述是否准确、清晰,合同内容是否一致;
3、合同主要条款如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
4、合同中各项约定是否维护采购人的合法权益;
5、合同中有无歧视性条款等;
6、合同内容是否对招标(谈判、询价)及投标(谈判响应书、报价)等采购文件进行了实质性修改,合同金额是否超过采购预算;
7、其他涉及到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条款是否合理、明确。在审核过程中,应确保合同完整、准确、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以利于合同执行。
第九条 合同的签订
合同由各级采购人(甲方)和成交供应商(乙方)以及其他与合同有关的当事人(如见证方等)签订。合同签订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法人内部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内臵机构或分支部门不应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
合同应由国税系统各级独立预算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署。供应商代表为非法定代表人的,必须出具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以法人代表的身份签订合同。
采购人应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与成交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因供应商原因无正当理由在三十日内不签订合同的,采购人可取消其签约资格,按照相关规定没收其投标(谈判)保证金,并按照排名顺序与其他候选供应商签订合同。
合同的签订应当保证文本的完整性。应确保采购人、成交供应商(及相关当事人)的名称及公章(或合同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的签字、签订合同的时间的齐全,同时加盖骑缝章。
合同正本至少一式三份,其中一份作为采购人付款凭证,一份作为采购人的政府采购档案资料留存。
第十条 履约保证金
对于重大项目,为了确保供应商能够按照约定全面、适当地履行合同义务,采购人可向供应商收取一定金额的履约保证金,并在合同中明确履约保证金的具体金额、收取的时间及方式、无息退还的时间及方式、从履约保证金中取得补偿的条件及金额比例等事项。一般情况下,可将供应商的投标(谈判)保证金直接转为履约保证金,但应事先在招标(谈判)等采购文件中予以明确。
第十一条 合同的追加
采购人需追加与合同标的相同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在不改变合同其他条款的前提下,可以与供应商协商签订补充合同,但所有补充合同的采购金额不得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10%。
第三章 合同的执行
第十二条 合同是政府采购项目履约和验收的依据。采购人、供应商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得擅自变更、中止或终止合同。
第十三条 继续履行合同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变更、中止或终止合同。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四条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采购人应组织资产管理部门、项目需求部门、技术部门相关人员,根据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验收,重大的复杂项目应当邀请权威的质量检测部门参加验收。
验收完毕后,验收人员应填写《江苏省国家税务局系统政府采购验收报告》,记录验收情况,并签署“验收是否合格”等确定性意见。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按合同约定追究供应商的违约责任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相应书面记录。
验收报告正本至少一式三份,一份交供应商作为合同履行完毕和请求支付合同货款的依据,一份作为采购行为完成结算合同价款的会计原始凭证,另一份作为采购人的政府采购档案资料留存。
第四章 合同价款的结算
第十五条 合同价款的结算方式分为一次性付款和分期付款。无论合同中约定何种结算方式,当约定的条件满足时,采购人应当按合同约定结算价款。
第十六条 需求部门应根据合同约定的条件,凭供应商付款申请、支出凭证、合格的验收报告等有效单据,按规定程序办理合同价款结算的审批手续,同时应密切关注合同的执行情况。
第十七条 财务部门在办理实际付款手续时应加强审核,对采购项目没有预算、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未签订合同、验收手续不规范的,有权拒付。具体付款时应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规定,按期、按要求上报用款计划、办理国库集中支付手续。
第十八条
合同价款按期结算后,财务人员应及时填制《江苏省国家税务局系统政府采购付款记录表》,注明付款的时间、金额及凭证号备查。一次性付款或分期付款的首次付款结算工作完成后,财务部门应将付款记录表移交给采购部门,作为政府采购资料归档保管。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在合同的履约与验收过程中,如发生争议,采购人应先与供应商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依照合同条款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条 本暂行办法由江苏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办法中涉及的表证单书格式另行下发。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依法行政考核办法】推荐阅读:
江苏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江苏教育12-01
江苏省常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文件06-25
江苏省农药协会绩效考核工作总结10-22
江苏省内河交通事故处理办法06-29
江苏省会议费管理办法09-29
江苏省律师事务所年度检查考核细则07-10
江苏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考核自查报告07-03
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07-10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办法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