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省力的轮子(精选9篇)
活动目标:
1、知道使用轮子速度快;能省力。
2、了解周围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轮子,并且对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兴趣。
3、乐意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带“轮子”的玩具。
活动准备:
教具:推车:2只;两箱子物品。
各种形状的积木块以及斜木板1块。
学具:各种积木块。
笔和纸。
酒瓶盖、盒子、胶水、铜丝和橡皮泥。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
教师出示没有轮子的推车,让幼儿拖一拖,感觉一下轻重。
(2)
往推车里装入物品,再让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推动。
教师总结:因为车子里装了物品所以就变得很沉,我们没有办法拖动它。
2、基本活动,探索轮子的形状和功能。
(1)
教师出示有轮子的推车,在把第一个推车里的物品全部装入带有轮子的推车里。
讨论:比较两个推车的不同之处。
总结:因为第二个推车装了轮子,而第一个推车没有装轮子。装了轮子的推车拖起来比较省力。所以,我们能够轻松地拖动它了。
(2)
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轮子为什么是原形的?如果我们用其他的形状做轮子会怎么样?
(3)
幼儿探索用不同的形状做轮子的的不同之处。
3、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其他形状在斜板上做实验,观察哪种积木滚得快/
教师总结:原来圆形的物体比其他的物体滚得更快更远,所以轮子就做成圆形的。
4、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活动延伸,扩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反思:
由于本次活动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所以我选择了这一活动。但是由于幼儿本身缺乏一些应有的生活经验。所以,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不够丰富,导致活动中气氛不够浓烈。此外,我在活动中的一些提问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有些欠缺,致使幼儿理解有误。因此,在这一点上还需要我(老师)以后多加的注意,争取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活动评析
第二次活动案例
科目名称:科学
课题名称:省力的轮子
活动目标:
1、道使用轮子速度快;能省力。
2、了解周围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轮子,并且对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兴趣。
3、乐意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带“轮子”的玩具。
活动准备:
教具:推车:2只;两箱子物品。
各种形状的积木块以及斜木板1块。
学具:各种积木块。
笔和纸。
酒瓶盖、盒子、胶水、铜丝和橡皮泥。
活动过程:
1、设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没有轮子的推车,并且往推车里装入物品,让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推动。让感觉一下轻重。
教师总结:因为车子里装了物品所以就变得很沉,我们没有办法拖动它。
2、基本活动,探索轮子的形状和功能。
a)教师出示有轮子的推车,在把第一个推车里的物品全部装入带有轮子的推车里。
讨论:比较两个推车的不同之处。
总结:因为第二个推车装了轮子,而第一个推车没有装轮子。装了轮子的推车拖起来比较省力。所以,我们能够轻松地拖动它了。
b)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轮子为什么是原形的?如果我们用其他的形状做轮子会怎么样?
c)幼儿探索用不同的形状做轮子的的不同之处。
3、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其他形状在斜板上做实验,观察哪种积木滚得快/
教师总结:原来圆形的物体比其他的物体滚得更快更远,所以轮子就做成圆形的。
4、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出示各种图片,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
6、活动延伸,扩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反思:
经过上一次的活动我发现在第一环节上有些多余。因此,我把这一环节删除了。结果幼儿很快就能感觉到没有轮子的推车里放有物品是如何的沉重。同时,我根据幼儿在上次活动中实际生活经验的不足,在活动的最后环节中又做了一定的修改。让幼儿通过各种图片来对带有轮子的物品多加的认识从而来拓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能够熟练地操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第三次活动案例
科目名称:科学
课题名称:省力的轮子
活动目标:
1、使用轮子速度快;能省力。
2、了解周围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轮子,并且对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兴趣。
3、乐意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带“轮子”的玩具。
活动准备:
教具:推车:2只;两箱子物品。
各种形状的积木块以及斜木板1块。
学具:各种积木块。
笔和纸。
酒瓶盖、盒子、胶水、铜丝和橡皮泥。
活动过程:
1、设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没有轮子的推车,并且往推车里装入物品,让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推动。让感觉一下轻重。
教师总结:因为车子里装了物品所以就变得很沉,我们没有办法拖动它。
2、基本活动,探索轮子的形状和功能。
a)教师出示有轮子的推车,在把第一个推车里的物品全部装入带有轮子的推车里。
讨论:比较两个推车的不同之处。
总结:因为第二个推车装了轮子,而第一个推车没有装轮子。装了轮子的推车拖起来比较省力。所以,我们能够轻松地拖动它了。
b)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轮子为什么是原形的?如果我们用其他的形状做轮子会怎么样?
c)幼儿探索用不同的形状做轮子的的不同之处。
3、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其他形状在斜板上做实验,观察哪种积木滚得快/
教师总结:原来圆形的物体比其他的物体滚得更快更远,所以轮子就做成圆形的。
4、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出示各种图片,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
6、活动延伸,扩展幼儿的思维。
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的阳光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阳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我们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阳光吧!
师:你们看到的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个别幼儿说一说)阳光真的像你们说的是这种颜色吗?
二、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们是谁呀?(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
三、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七彩的阳光。
探索一,将水盆放在阳台上,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随即交流自己的发现。
探索二,让幼儿看一看阳光下的玻璃瓶,还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阳光是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组成的。
四、引导幼儿用油画棒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发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七彩的,我们一起来画个七彩的太阳宝宝吧!
1、使幼儿知道轮子是圆形的,可由各种材料制成,它会滚动。
2、使幼儿注意观察轮子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思考与探索问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一筐带有轮子的汽车玩具以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积木各一块。
2、一辆小推车,一件重物。
3、幼儿操作材料画面“请你添上轮子”。
(三)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索轮子的兴趣。请幼儿玩玩筐子里的各种玩具,并启发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轮子会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积木不会滚。)
2、引导幼儿观察轮子。讨论:轮子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轮子是圆的?如果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做轮子会怎样?你见过什么样的轮子?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材料做成?(橡胶做的各种汽车轮子,木头做的小推车轮子等。)轮子有大小,中间有空的、有实的,有的是橡胶做的,论证有各种各样的,但他们有一的地方。(都是圆的)
3、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轮子的作用。用推车做实验,让幼儿知道轮子能省力。
设计意图:
幼儿园附近就有一个老年公园,每周都会带孩子们去散步。散步中,孩子们看到了公园里有人在学轮滑轮子、有些老人坐在轮椅上,讨论到轮子时,幼儿并不陌生,但对轮子的特性他们不一定知道。所以,本次活动我利用“老年公园”的空旷场地,给幼儿创设了一定的条件,让幼儿充分寻找、发现、探索,引发幼儿主动思考,获得直接的经验和学习的方法,并鼓励幼儿与老师和同伴交流分享,使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得到提升。
活动目标:
1、探索轮子又快又省力的特点。
2、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轮子的应用感兴趣。
3、能大胆想象,设计出轮子的新用途。
活动重点:探索轮子的特点,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难点:设计出轮子的新用途。
活动准备:10辆滑板车(系好绳子)、轮子玩具足量、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积木各一块、演示文稿“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幼儿课前经验准备: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轮子。
活动过程:
一、玩轮子玩具(7分钟)
1、 “这些玩具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幼儿自由探索)
2、 “轮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呢?”
3、 “如果变成三角形、正方形会怎么样呢?”(个别幼儿探索操作)
二、交流生活中的.轮子(10分钟)
1、幼儿说说生活中见到的轮子。
2、观看演示文稿,了解老师收集到的轮子资料。
3、讨论:“如果这些东西没有轮子或轮子坏了会怎么样?”
三、探索轮子的特点(8分钟)
1、小实验:“有轮车”和“无轮车”的区别。(教师讲解示范,幼儿两两结伴探索)
2、交流:“有轮车”和“无轮车”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小结:有了轮子又快又省力,所以很多地方都用上了轮子。
四、设计轮子的新用途(5分钟)
“请你来当轮子设计师,你还想把又快又省力的轮子用到哪些地方,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探索与实践,感知轮子是圆形的;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它会滚动。
2、引导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生活中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通过尝试、比较,体验轮子能省力,体验发现的乐趣。
3、鼓励幼儿相互合作、积极交流,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带有轮子的玩具、实物;各种积木、物品(书)、相关图片。废旧纸盒、瓶盖、剪刀、双面胶、画笔、画纸
2、活动前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带有轮子的各种东西。
活动过程:
1、导入,第一次探索活动。知道有轮子的东西会滚,感知轮子是圆形的,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会滚动。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待一会儿要请你们玩一玩,你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两个人玩,还可以几个人玩。玩的时候可以的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分散玩耍、探索,老师参与指导,引导小朋友相互之间交流。请每位小朋友拿两个不一样的东西坐到位置上。
2、谈话:
*组织小朋友和邻座交流一下:两人手上拿的东西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你现在手上拿的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引导幼儿讲述总结,知道轮子是圆形的,会滚动,轮子还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
3、第二次探索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这儿有许多书,我想请小朋友把这些书从教室的这边送到那边,再从那边送回来。小朋友可以想各种办法把书送过去,看谁想的、用的办法最多,你们可以自己去找朋友一起想办法送书。
*幼儿分散送书游戏,分别体验用手拎、抱、抬和用车推的方法,感受用车推的舒服,体会轮子能省力的优点。
4、集中交流
*请小朋友相互交流一下刚才自己是如何送书的.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用了哪些方法送书?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引伸谈话:轮子的作用很大,你还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启发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的一些有轮子的东西。教师还可以介绍几种,如大吊车、压路机、挖土机等)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发明一些有轮子的东西呢?
5、发明创造有轮子的东西
*画: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做:用多种材料制作。
一、活
动
目
标
: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准备:
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 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 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文档仅供参考
帮小熊小刺猬回家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能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知道接下去该铺什么。
活动准备:小房子图片(3张),小动物图片(兔子。熊。刺猬),幼儿操作卡片
活
森林里住着3只小动物,他们呀非常非常的贪玩,每次一跑出去玩就不知道回家了,每次他们妈妈都是东找西找的,有好几次都急的哭了,可是这3只小动物
有一天,他们又跑出去玩了,到了晚上还是没回家,他们的妈妈又着急又生气,怎么找也找不到他们。这件事情啊,被森林里面的智慧爷爷知道了,非常生气,于是,智慧爷爷就告诉了这3只小动物,“你们不听妈妈的话,每次出去玩都不知道回家,你们做错了事情,还不知道悔改,那就要受到惩罚了,我已经把你们回家的路给没收了,每条路只留了前面几块砖,除非你们找出规律并且正确的剩下的砖铺对了,才能再回到家里”3个小动物一听,就嗷嗷大哭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后悔自己没有听妈妈的话早点回家,他们呀就做在一起想啊想啊,想怎么把回家的路铺好,聪明的小兔子想啊想,想啊想,终于想出来了,找出了规律并且把砖铺好了,可是小熊和小刺猬伤透了脑筋也想不出来,一直在嗷嗷的哭着,他们哭着哭着就走到了我们托二班,小熊和小刺猬一想,托二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聪明的,就想请你们来帮帮他们回到家,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文档仅供参考 以及各种图形,地板块。
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课题
啊,还是不知道改正这个错误。
二、基本部分:
1、启发幼儿观察小路,并发现小路的排列规律
①请幼儿观察小兔铺的小路,让幼儿讨论其规律是什么(发现砖是一个红的,一
②再请幼儿集体帮助小熊铺路。先观察:颜色一样,形状不同的排列,讨论一下后面应该怎么排,请幼儿讨论,并且集体说出来(如果小熊的路铺对了,就把小熊换成微笑的,如果不对,还挂着哭着的小熊)
2、请幼儿操作帮助小刺猬回家(每个小朋友发一个操作卡)(水彩笔)
老师小结:观察前面是怎么铺的,后面的要和前面的一样铺下去。
集体游戏:铺路 玩法:请两个小朋友出来比赛,看谁铺的又快又好。(游戏可
个黄的排列规律)
①教师指导
②请幼儿说出你是怎么铺的。
三、结束部分:
1.知道轮子是圆的,会滚动,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2.尝试用简单的语言交流自己轮子的特点、用途等的认识。
3.产生对轮子探究的欲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轮子是圆的,会滚动,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动难点:
尝试用简单的语言交流自己轮子的特点、用途等的认识,产生对轮子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玩具小汽车、拉杆箱、婴儿车、扭扭车等物品并喜欢玩带轮子的玩具;有轮子和没轮子的整理箱各一个,水桶。
2.每人一个轮胎。
3.ppt:各种带轮子的物体图片,如钢琴、购物车、轮椅、火车、飞机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轮胎,感知轮子是圆的、会滚动。
1.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运轮胎,发现滚轮胎最省力指导语:你是用什么方法运轮胎的?哪个办法最省力?小结:运轮胎的方法很多,可以搬、可以抬、可以拖,还可以滚,我们发现滚轮胎的方法最省力。
2.幼儿都尝试滚轮胎,感知轮子会滚动这种有趣的现象。指导语:轮子为什么会滚动?(轮子是圆圆的,圆圆的轮子会滚动。)看一看、摸一摸,轮子上面有什么?(感知轮子上面的花纹)轮子上为什么有花纹?
二.游戏:“运玩具”,进一步感知轮子省力的特点。请两组幼儿分别用大小相同的整理箱运玩具,一个有轮子,一个没有轮子,比比看哪组运得快,游戏后请幼儿交流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知轮子省力的特点。
一、活动名称:给汽车宝宝安装轮子
二、活动目标:
1、感知圆形的特征,能给汽车粘贴圆形的车轮。
2、让幼儿给大汽车安装大轮子,小汽车安装小轮子,复习了按大小匹配分类,巩固了数学概念。
3、愿意尝试操作,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
三、活动准备:
1、画两辆汽车,车轮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
2、各种形状的积木若干,每个幼儿一张大小不
一、红黄绿不同的汽车图片与轮子。
3、《汽车开来了》的音乐,红黄绿三个停车场。
四、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在探索中感知圆形的积木会滚动。
⑴.宝宝们,把眼睛蒙起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玩具,看看是什么呀?(积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积木,你们放在地上滚一滚,看看那种积木会滚的?(幼儿自由操作)⑵.宝宝们看一下,老师这里哪一种积木会滚的?(圆形的)⑶.我们拿一个圆圆的积木在桌上滚一滚,边便滚边说:轱辘辘、轱辘辘。
⑷.好,圆形的积木要回家了,我们把它送回家吧。(请幼儿把积
木放回蓝子里)
2.基本部分,说说汽车轮子的形状,给汽车安装合适的轮子。⑴.今天,我碰到了一个粗心的小画家,他画了两幅图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车轮为正方形、三角形的汽车。)
⑵.这两辆小汽车有什么不对劲呀?(如幼儿说不出,可用手指到轮子上作提示)
小结:原来汽车的轮子画错了,轮子应该是圆形的。
⑶.今天老师请你们帮汽车装轮子,看看,老师这里有两种汽车(出示大小各一辆),一种是大汽车,一种是小汽车,大汽车应该装什么样的轮子?(大轮子)小汽车应该装什么样的轮子?(小轮子)请两位幼儿上来粘贴轮子。
⑷.下面请宝宝们一起来安装汽车轮子,大汽车装大轮子,小汽车装小轮子,轮子装好了,汽车就能开了。
(幼儿装轮子,教师巡回指导,当幼儿装好轮子时,引导幼儿发出嘀嘀的声音,表示自己装好了。)
五、活动结束部分: 做开汽车游戏
1.感受颜色与颜色之间变化的乐趣。
2.对三原色原理的感兴趣,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3.了解三原色的原理。
活动准备:
PPT课件、视频、量杯三个、量杯盖子6个、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通过绘本,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幼互动讲述绘本,幼儿初步了解三原色之间的关系。
二、观看三原色原理的视频,引导幼儿理解三原色的原理
出示三原色原理的视频,教师解释三原色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三原色之间的关系。
三、提供实验材料,激发幼儿的实验兴趣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提供实验方法,并说明实验注意事项。
四、幼儿实验、观察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尝试猜想,能帮助小乌龟想办法,并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继续对轮子发生兴趣,了解轮子会滚的本领,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轮子。
3、愿意参加玩轮子的游戏,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乌龟头饰(配班教师),滑板;
(2)图片——玩具汽车、溜冰鞋、自行车、摩托车、火车;其他各种车的图片;
(3)故事磁带:《了不起的轮子》;
(4)大小不同的轮胎若干(汽车、助动车轮子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发讨论:
1、用故事情境引出主题
(配班教师装扮成小乌龟,事先等在活动室,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走进活动室,看到小乌龟)
师:这不是小乌龟吗?它好象不太高兴,怎么回事啊,猜猜看可能发生什么事?
(幼儿自由猜想)
师:我们来问问它吧?
幼儿(1名):小乌龟你为什么不开心了?
小乌龟(讲述自己的困难):小兔子要和我比赛跑步,可是它跑得这么快,我这么慢,怎么办呀?
2、引导幼儿讨论为小乌龟想办法
师: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小乌龟吗?
(幼儿思考讨论,自由的发表自己想出的好主意。)
3、由快乐的轮子引出滑板,初步引起幼儿对轮子作用的感知。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我们的好朋友“快乐的轮子”也想来帮助小乌龟,想一想,轮子可以怎样帮助小乌龟?
(幼儿猜想并尝试讲讲轮子帮助乌龟的办法)
师:原来轮子请来了更多的兄弟,和木板做了好朋友,就变成一块滑板,滑板会不会帮助小乌龟跑得快?我们来试试看吧。
(请幼儿把小乌龟放在滑板上观察)
小乌龟:有了这块滑板,我一定会跑得很快,谢谢小朋友和快乐的轮子。
二、倾听阅读,感知交流
1、倾听故事《了不起的轮子》,进一步感知轮子的作用
师:轮子的本领真大,它除了可以帮助小乌龟,还可以帮助很多其他好朋友跑得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轮子自己的故事,看看它是怎样帮助朋友们的。
(幼儿倾听故事,了解哪些地方都需要轮子)
2、观看图片,引发幼儿讨论交流
师:哪些地方都需要轮子呢?
(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师:原来有这么多的地方都需要轮子的帮助,轮子真是了不起。你们还看见过哪些东西也有了不起的轮子?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伴分享,自由讲述)
三、探索操作,感受体验:
1、请个别幼儿探索让轮子滚动起来。
师:轮子真了不起,你们愿意和它做朋友吗?我们来和它一起做游戏吧。
(带领幼儿到室外操场)
师:哪个小朋友能想办法让快乐的轮子滚起来?
(请1—2名幼儿尝试将轮子滚起来,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如果自己不行,可以请朋友帮忙。)
2、幼儿探索让各种各样的轮子滚动起来,体验玩轮子的乐趣。
师:这里还有很多轮子,我们一起去和它们做游戏好吗?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可以让轮子滚得快?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轮胎,想办法将轮胎推起来、滚起来,看看谁的轮胎滚得快、滚得远。)
附:
《了不起的轮子》
我是了不起的轮子,你瞧,玩具汽车上有圆圆的轮子,“嘟嘟嘟嘟”地转着,溜冰鞋上有圆圆的轮子,“擦擦擦擦”地转着,自行车上有圆圆的轮子,“叮铃铃铃”地转着,摩托车上有圆圆的轮子,“突突突突”地转着。它们都因为有了我,而跑得很快很快!火车的轮子很多很多,“轰隆轰隆”地转着,把大家带到想去的地方。
教学反思
本活动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极大的调动起了幼儿学习兴趣,用滑板帮助乌龟解决问题、探索轮子的滚动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尝试猜想,能帮助小乌龟想办法并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对幼儿一种情感态度及意愿的考虑;“喜欢参加玩轮子的游戏”其实又是对幼儿身体运动需要的一种考虑。所以抓住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点,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参与性强,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果。但对于不同的幼儿做为教师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如针对A级的幼儿应采取及时表扬和鼓励,进一步让他们感知轮子转动的难点;B级的幼儿应做到及时引导,让幼儿更加主动的参与论子分类的操作和交流;针对C级的幼儿我们应做到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只要做到因材施教,我们才能为每一位幼儿进一步探索知识创设积极的学习意境。
【大班教案省力的轮子】推荐阅读:
大班主题教案:美丽的桥—幼儿园大班教案01-10
《公共汽车的轮子》音乐教案07-04
《神奇的指纹》大班教案06-18
《垃圾分类》的大班教案07-03
大班教案多变的天气07-04
小树的朋友大班教案07-06
《顽皮的小雨》大班教案09-06
好玩的绳子大班教案10-09
大班教案春天的故事10-29
大班教案《纸的吸水》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