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红楼梦阅读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红楼梦阅读(精选12篇)

高中红楼梦阅读 篇1

——题记

踏破时间,回望那一段凄婉的情史,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落寞史。千古红楼,梦回一史。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终究还是覆灭了,只留下那令人哀叹的结局。

我曾以为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当我细细品味这本书时,才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上如此腌臜的一面,但其中最让我动容的一面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一袭道袍,随风飘曳,宛如天外之人,仙女下凡,高洁不沾染一尘死凡。美丽而孤傲。但她的孤傲却是命运使然的。多年体弱多病的她在父母双亡之后一人流落至此,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现在却被这样无情对待。这便是我初识的黛玉。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书中是这样描写宝玉的。他俊美得几乎不像一个男孩子。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与花本已美丽,而中秋之月,尤为圆润清朗;春晓之花,尤为鲜艳润泽。这样的美男子便是宝玉。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后坠入爱河。这样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让多少人羡慕,它是那样纯洁,那么自然,纤尘不染。

高中红楼梦阅读 篇2

一、理解宝黛爱情悲剧的时代因素,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一)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封建没落时期的贵族社会贾府中, 贾宝玉既受到传统卫道者贾政的严教, 又受到贵族的没落者贾母的溺爱。贾宝玉因林黛玉“不曾劝他立身扬名, 所以深敬黛玉。”他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 我早就和她生分了。”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找出表达他们志同道合的语句, 再进一步分析揣摩二人的内心世界:共同的反封建的叛逆思想, 使得他们从“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的少年友谊, 发展成了“同生同死”的情侣。

(二)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 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语文教育应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探究性阅读”属自主性阅读, 学生只有先理解了封建社会的时代大背景和旧制度的不合理, 才能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贾宝玉和林黛玉情感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重困难, 理解他们为了爱情与旧制度坚强抗争的进步青年的伟大形象, 他们既是旧制度的牺牲品, 也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一分子。

二、品读细节, 融入情感体验, 确立现代阅读理念

(一) 应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对宝黛二人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是旧社会内部产生出的进步阶级的代表。林黛玉不属于“四大家族”之后, 家道早已败落, 无权也无钱;薛宝钗出生于“金陵一霸”的皇商之家;此时早已面临衰败的贾府, 在经济上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危机, 正好可以找身家百万的薛宝钗, 借其富贵维持门户。他们不顾林黛玉的生命危在旦夕而不择手段地使用“掉包计”, 设计婚姻骗局给两个叛逆者以最后的致命一击!这些情节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起学生的共鸣, 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封建旧制度的不合理, 并体会到当今美好社会的来之不易:有多少时代的先锋为了争取民主创造自由而献身!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 学生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作者对话和心灵交流。

指导学生重点阅读“宝玉挨打”, 理解这不同于一般的父亲教育儿子, 而是封建正统卫道者与叛逆者的一次冲突, 因为贾宝玉对封建等级制度不满, 不愿走统治阶级为他安排好了的封建官僚仕途。“赠绢”“忆绢”“焚绢”几个故事细节, 则体现了宝黛对爱情、自由、平等的大胆追求, 这触动了统治阶级长期高高在上统治一切的心态。要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可以角色转换, 切身体会主人翁内心的思想情感:“如果你是贾宝玉或林黛玉, 你会怎么想?你该怎么办?”将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 使得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这是学生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 是读者与作者对话交流的过程,

三、从作品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兴趣阅读中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一)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作品描写的景物、民俗文化等细节。

《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在这里, 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人的心灵家园的奥旨, 而且可以聆听到江南丝竹的缕缕清香, 古典戏曲的美妙韵致, 观看到中国绘画的传神写照、墨粉五彩的气韵流荡……其中对于建筑物的描写引人入胜, 为迎接元妃省亲而建的大观园, 规模宏大, 设计精巧, 造价昂贵。对人物服饰的描写也栩栩如生。红楼膳食不仅色香味俱全, 而且融合了美容护肤、医学、养生、长寿等各种功能, 堪称奇绝!漫步“红楼”, 美不胜收, 书中许多描写都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应抓住这些细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阅读行为成为“我要读、我想读”, 在轻松的状态下读完《红楼梦》。

(二) 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学生在感受读书乐趣时, 不仅亲身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且也提高了综合阅读的能力。学生如果对阅读毫无兴趣, 仅凭毅力完成百万字的阅读量, 纵然完成, 也只是事倍功半。因此, 让学生做到“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非常重要。

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 篇3

关键词:人物串读 设疑深读

阅读名著既是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环。《红楼梦》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也是高考必考的篇章。而当前,课程繁重的中学生或者因为没有时间阅读,或者因看不懂而半途而废,对《红楼梦》中的人物的了解不全面,对故事情节一知半解。针对这一情况,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进行了探析,希望能为学生打开一扇进入《红楼梦》迷宫之门。

一、教师示范,情节串讲

传统的阅读是指按照章回来读,教师一般一周布置3—5回的阅读目标。学生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读,就会散漫无拘,半途而废,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因为章回阅读法存在许多问题:首先,重点不够突出,因为许多章回没有细看的必要,如第9回“恋风流情友如私塾”和第10回“张寡妇贪利权受辱”等,而且学生受时间的限制,回回都看是不可能的。其次,学生遗忘率高,回回都看导致回回都忘记。再次,教师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导读和检测。于是,我设计了人物串读法,抓住宝黛的爱情这个主要线索,专挑经典情节解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或者情节有完整的认识。

抓住主要人物梳理情节以后,学生对小说的脉络就会十分清楚,我再用个性化的语言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就把《红楼梦》的门像迷宫一样打开了。宝黛的爱情故事时时刻刻牵动着学生的心,学生一下子被人物的命运所羁绊,于是他们开始决定见缝插针地读《红楼梦》,就连课间和中午休息时间都不放过。

二、自主学习,分工阅读

在示范解读后,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分小组分工阅读,每个小组选金陵十二钗里的一个人物,挑情节串读,并且要求每个小组在阅读完一个人物后出一份专题卷子。例如,“王熙凤专题”,将所有与人物相关的情节设计成一张卷子,总共出六份卷子,基本涵盖小说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然后将这些卷子全班共享,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题库。学生每周读一个人物,轮流阅读六个主要人物,教师每周抽一节课讲评学生出的试卷。

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小组分工合作中有明确的任务:读哪一个人物,读哪些情节,把零碎的人物片段串起,形成完整人物形象。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他们找出与人物相关的章节和经典的片段。这种分工阅读的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三、品读名段,设疑深读

对故事情节熟悉后,我便引导学生通过对名段的品读加强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名段是作家情感心意、心性外化而出的笔歌墨舞,是作家感受生活的艺术表现。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阅读名段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鉴赏的能力。

例如,在《红楼梦》中最吸引学生的情节是“宝玉挨打”,不少同学见到回目就很感兴趣,还没有读就连发疑问,我把这些问题抛出:宝玉不是很受贾母喜欢吗?谁还敢打他?为何事情而打?打伤了没有?每个人去看他时各有何不同言行?于是一场关于宝玉的讨论热潮在班级展开,同学们纷纷围绕宝玉被打事件在书中苦苦追寻前因后果。

学生通过寻求教师的设疑中对人物的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其他人物形象也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中鲜明突出。学生在领悟红楼梦的语言魅力时,也能感受到曹雪芹谋篇布局的独具匠心。

四、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检测阅读成效,展示课是必不可少的,同学对人物有了完整的认识以后,会形成个性化的见解,还能跳出书本,深入思考,有些同学开始在周记中写书评了:有打趣薛蟠的,有悼念晴雯的,还有悲悯宝钗的,还有的同学设计了“作为当代男人,你更愿意选择黛玉还是宝钗”的问卷调查,举办辩论大赛等活动。

看到他们对《红楼梦》的爱不释手,我觉得,该把课堂让给学生了,于是我就借学校的公开课让学生上台点评《红楼梦》。我设计的课题是《漫话红楼》,要求学生按小组合作探究,并派一位学生上台综合大家的见解发表观点,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自己的语言点评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而我则在学生发言后做一两句点评,起穿针引线和补充的作用。

五、总结方法,深化意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名著是一座艺术宝库,教师的示范解读就是学生走进宝库的“金钥匙”。

情节串讲法使学生对作品脉络有了完整的认识,懂得抓住人物穿针引线,把握主旨,这样他们在阅读《三国演义》等其他作品时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在短时间内把握整部作品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名段深读法使学生对人物有了深层的认识并且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有了深刻的感悟,在阅读其他作品时,学生就能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和作家进行隔空的心灵对话。

课堂展示的意义在于用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能够以点带面,多角度地展现学生对名著的理解,促进学生读写的结合,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品味。

红楼梦阅读心得 篇4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的最高峰。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在封建时期的家庭里,宝黛二人的爱情不被认可,他们同是封建时期的叛逆者,却都因此遭受不幸,黛玉在宝玉的新婚之夜气绝,而宝玉也因新娘不是黛玉而气恼、难过,当得知黛玉已死,便出家。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为何要让宝钗与宝玉完婚?为何要拆散这对相知相爱的人?为何要在黛玉病故之夜,让宝玉完成终身大事?一个枉自嗟叹,一个空荡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泪儿?怎经得起秋流到冬尽看,春流到夏?

在封建时代,人们变得惟利是图,阴险狡诈。王熙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异常狠毒,自从活生生拆散一对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做了许多包揽词讼、高利盘剥的事,也勾勒出了当时人们的贪婪。

可虽说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财迷心窍、见利忘义,可是也有真情,比如刘姥姥,虽然家境贫穷,可在最后关头却救了巧姐一命,也算是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宝玉出走其实不一定全是恨拆散他们的家人,也是看透了这个家庭的虚伪、丑恶、残酷、腐朽的本质,所以借着赴考的机会,毅然出走。

《红楼梦》阅读答案 篇5

《红楼梦》以“才子佳人”做书中主角,受《西厢记》的影响很深。如二十三回黛玉葬花一段,宝玉说“看了(《西厢记》)连饭都不想吃了”。以后《西厢记》几乎成为宝玉、黛玉两人对话时的“口头语”了。本书引用《西厢记》共六七次之多,而且用得都很灵活,如四十九回引“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一段,宝、黛借《西厢记》来说自己,非常自然。

《红楼梦》开首说补天顽石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共有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原合十二月,二十四气,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跟《西游记》第一回说花果山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开阔,说法略异,观念全同。而且,这块顽石,既可缩成扇坠一般,又可变为鲜明莹洁的美玉,我觉得这就是金箍棒塞在孙猴子的耳朵里呵。

《金瓶梅》跟《红楼梦》的关连尤其密切,它给本书以直接的影响,近人已有专书论述,这儿不作详引。如《红楼梦》的主要观念“色”、“空”,明显从《金瓶梅》来。又秦可卿棺殓一节,几全袭用《金瓶梅》记李瓶儿之死的文字,脂砚斋本评此“深得《金瓶》壶奥”。

从上边简单引用的各例,说明《红楼梦》实集古来小说之大成。不仅此也,它还继承了更远的

文学传统,并不限于小说,如《左传》、《史记》,如乐府诗词,而继承《庄子》与《离骚》尤为特出。脂砚斋本第一回评,明确说“《庄子》、《离骚》之亚”;第六十三回借妙玉的口气说“文是《庄子》的好”;第二十一回,宝玉摹拟《庄子·箧篇》——这些都不必细说。我以为庄周还影响《红楼》全书。它的汪洋恣肆的笔墨,奇幻变换的章法,得力于《庄子》很深。

至于《红楼梦》与《离骚》的关系,借其中的《芙蓉诔》来说明。这篇诔文,引用《离骚》、《楚辞》最多。其中更饶趣味的一条是:宝玉在这篇诔文里,把他的意中人睛雯比作“鲧”——宝玉说晴雯“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作者原注说:“鲧刚直自命,舜殛于羽山。《离骚》曰,鲧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这是特识、特笔。拿自古相传“四凶”之一的“鲧”,来比晴雯这样的美人儿,够古怪的;所以后来有人把这句改为“巾帼惨于雁塞”,以为用昭君出塞的故事就妥当得多了,而不知恰好失掉了作者的意思。赏识这“直”的“鲧”本是屈原的创见;《红楼梦》作者翻“直”为“刚直”,仿佛更进了一步。这是思想上的“千载同心”,非但文字沿袭而已。

如上所举,《红楼梦》古代渊源之深厚且广泛,已可略见一斑。自然,它不是东拼西凑,抄袭前人之文,乃融合众家之长,自成一家之言。所以必须把《红楼梦》的传统性跟它的独创性合并地看,才能见出真面目。若片面地、枝节地只从字句上的痕迹来做比较,依然得不到要领的。

1.对“《红楼梦》的古代渊源深厚且广泛”的依据,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受《西厢记》的影响很深。宝玉、黛玉对话时常引用《西厢记》内容。其中第四 十九回引“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一段,就是宝、黛借《西厢记》来说自己。

B.《红楼梦》也深受《金瓶梅》影响。写秦可卿棺殓一节,《红楼梦》几乎完全袭用了《金瓶梅》中写李瓶儿之死的文字;《红楼梦》的“色”、“空”观念,明显来自《金瓶梅》。

C.《红楼梦》受《庄子》影响也明显。六十三回借妙玉的口气说“文是《庄子》的好”,第二十 一回写宝玉摹拟《庄子·箧篇》,但这些还不是这种影响留下的最大痕迹。

D.《红楼梦》也有《离骚》影响的痕迹。在《离骚》中,屈原赏识品质“直”的“鲧”,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也赞赏“鲧”,这不是文字上的沿袭,而是思想上的“千载同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宝玉说“看了(《西厢记》)连饭都不想吃了”,说明《西厢记》的内容令宝玉大倒胃口。

B.《红楼梦》和《西游记》都是借写顽石开篇,说法略异,观念全同。

C.《红楼梦》笔墨汪洋恣肆,章法奇幻变换,这得益于《庄子》的深刻影响。

D.由“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可见,曹雪芹认为晴雯的性格和命运近似于“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脂砚斋明确地评价说《红楼梦》是“《庄子》、《离骚》之亚”,这说明脂砚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红楼梦》受到《庄子》、《离骚》的影响”的观点。

B.《红楼梦》具有鲜明的传统性,这说明曹雪芹有深厚的古代文学阅读积累;正是这种鲜明的传统性,决定了《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的结果。

C.如果仔细分析《红楼梦》的文本,我们也将可以找到《红楼梦》受《左传》、《史记》这两部史传文学作品影响的痕迹。

D.本文作者俞平伯虽然没有详引近人关于《红楼梦》与《金瓶梅》关系密切的论述,但对这些论述的基本观点,他还是认可的。

参考答案:

1.D(“……这不是文字上的沿袭,而是思想上的‘千载同心’”不合原文逻辑,原文“非但”,是“不仅仅是”之思。)

2.A(“《西厢记》的内容令宝玉大倒胃口”断章取义。依原文整体意思,宝玉说“看了(《西厢记》)连饭都不想吃了”,是说《西厢记》的内容很有吸引力)

名著红楼梦阅读心得 篇6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著红楼梦阅读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名著红楼梦阅读心得1

即将枯萎的绛珠草,无意得到了神瑛侍者的慈悲灌溉,修炼成仙。两位因灌愁海水,结下一段生死缘分。高山晶莹的绛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听说神瑛思凡下界,于是要用一生的泪水交换,换取他的回头是岸,以报答灌溉之恩。当年看到这里,深深被绛珠仙子的高尚宏愿和无私行为所感动。后来方知,绛珠黛玉,名别体殊,实乃香魂一缕所化,本为一人,从此深爱不已。

世间无情,千万物事穿手过,流水落花天地间。清灵黛玉,无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独行,春葬落花,秋卧菊榻,兰心慧语,化做墨香。可怜清流易被浊欺,白雪常遭泥污,生长在一个不容她的世界里,黛玉因此更无片刻欢颜。尽管外祖母宠爱,宝玉钟情,黛玉并未因此真正快乐过,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不会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独自经受,从未怨言,世间的骄情假意,被她的无尘明镜,照得纤微必显,毫无遗漏。在这个戏台一般的世界里,她不会妥协,不会作假,只会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如殷商末年的伯夷叔齐,周伐纣王,两人便以微小之躯劝阻西周万人之兵,周灭纣王后,两人便作采薇之歌,绝食首阳山。黛玉高洁,一身孤臣孽子的风范,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认为红尘得意的薛宝钗,也情不自禁愿和她结为金兰之谊,时常亲近。自认非凡的槛外人妙玉,也亲自以古器仙茗客敬黛玉,并时常在圆中,驻步倾听黛玉的雅乐诗词。

落入人间的绛珠仙韵,只有怡红公子能真正赏识,两人原本神仙眷属,心心相印。但尘蒙愚情的宝玉,看不透众人笑骗欺言中的金玉良缘,病中的黛玉,终被风刀霜剑,逼到一息恹恹。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经无泪可还,知音的琴弦已断,焚稿的诗魂已冷葬明月西风中。就在自己情缘湮灭之时,在与自己的笔墨知己道别之后,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来,干干净净而去。

在日夜啼哭外表之下的黛玉,其实是红楼梦真正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晴雯的刚烈不阿、司棋的视死如归、鸳鸯的智勇忠贞、还是紫鹃的悲情怒目,都是黛玉的身外化身,是黛玉故事的延伸。黛玉的尊严,就是红楼梦的尊严。

名著红楼梦阅读心得2

《红楼梦》感动了千千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了千千成千上万的人。《红楼梦》是中国的真迹。它以悲情爱情为主线,描绘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兴衰历史。其实他们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也是他们(他们)的性格悲剧,当然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哭哭啼啼的林黛玉,身体不太健康。贾宝玉怎么了?有这么多红润的美人。为什么喜欢一个整天生病的老病人?重读《红楼梦》,发现所有的美人都俗气,没有人能比得上林黛玉对贾宝玉独一无二、刻骨铭心的爱。林临死前曾说:“你干净,你就干净了。”没关系。临死前,她只是喊了一声“你好宝玉”。这种为爱奉献的精神,是每个男人都不愿意放弃的,何况是生在爱情里的贾宝玉。

在文学上,《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的巅峰,其深远的社会影响不仅在于其极高的思想含量,更在于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以贾府为中心舞台,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王、石、薛为代表的封建世家大族的发展历程和奢华生活的生动叙述和描写,客观真实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并无可置疑地预言了不可逆转的崩溃趋势。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首先体现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它探索人物灵魂的深处,描绘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不同的模式。这群生动、真实、可信的人物,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宏伟的艺术画廊。在这组人物中,不仅有大家闺秀,还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英雄。作者还着重刻画了清文、鸳鸯、紫鹃等聪明可爱却又谦逊的丫鬟、丫鬟。不过,我觉得还是比较喜欢晴雯。可以说她是里面最好的女生!晴雯原是贾府的下人买的。她可以说是仆人的仆人。自从贾母看到她“非常聪明漂亮”后,她就像一件小礼物一样受到了尊重。她痛苦极了,连老家的父母都想不起来。但她开朗倔强,心灵纯洁健康。她不像林黛玉那样抑郁痛苦,也不像花袭人那样温柔谦逊。她有一种叛逆的精神。比如她看不上自己头上的“主子”,比如掌握了自己生死的王夫人、冯姐,经常流露出用犀利的语言攻击人的虚伪。几乎可以说,她是大观园最悲惨的受害者之一。因为她长得有点像林老师,所以被称为狐狸。“四五天后,她再也没碰过牙齿。”她走到炕上,把它拉了下来。她连衣服都没脱。她最终被毁灭和杀害。

《红楼梦》又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书,给人留下了太多的奇思妙想、妄想和神话,整理出来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需要智能信息……它让我们猜测,让我们困惑,让我们进入另一个世界。所以我们意识到有太多的世界需要探索和发现。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而且不仅仅是在封建社会。我们所有的`经历、喜怒哀乐,几乎都能从《红楼梦》中找到借鉴、解释、支持和共情。

名著红楼梦阅读心得3

恐怕许多人都读过《红楼梦》,但大众人士都很少书面评阅她,没有点儿丰厚的文化底蕴谁敢妄加评阅?鄙人拙识,可能是职业使然,我被《红楼梦》中的肖像描写深深吸引。

写作课上,让学生写人,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大部分学生写人物外貌都是千篇一律,这让我大伤脑筋,也许悟一悟《红楼梦》中的肖像描写,对我的教学有所帮助吧。

《红楼梦》的开篇,各样人物出场,便是通过人物眼光,在对比中各自亮相。宝黛初会,一见面便似曾相识,“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贾宝玉初见林黛玉,便抓住她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虽也用说书传统的肖像套话,却又不落俗套地勾画出了黛玉所特有的“笼烟眉”。正因黛玉“眉尖若蹙”,宝玉给她取字“颦颦”。正因黛玉“泪光点点”,宝玉觉得“久别重逢”。正因黛玉貌如“神仙”,却并没有“通灵”佩饰,宝玉登时发作起痴狂病,狠命摔去那“劳什子”。正因为运用了有特征的肖像为引线,从而带出了有个性的心理、言语和行动描写,显示了主人公心相通的痴情,拉开了《红楼梦》大悲剧的序幕。

曹雪芹描写贾宝玉的肖像,一次未能尽意,再次让他亮相,使黛玉感到他“外貌最是极好”,却又已“好皮囊”跟世俗所说的“腹内原来草莽”形成反差。这种“表里不一”的肖像,唤起读者的关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肖像描写中“眼睛”的描写甚是重要,我们经常说:他的眼睛会说话。鲁迅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是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画好眼睛,等于成功地描写了肖像。而成功的肖像,就等于在读者眼前,打开了认识人物的窗户。曹雪芹这样描写黛玉的眼睛:奇眉妙眉,奇目妙目,奇想妙想,真真写杀!那奇妙处,就在于会说话,能让读者透过它们看到内心。

生活中不存在容貌完全相同的人,人物外貌的独特之处,就在最能体现其人本质并且足以区别他人的地方。作者应该根据人物的性格,作品的需求,用精巧的笔墨把它们描写出来,力求外貌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特色鲜明。

名著红楼梦阅读心得4

一本好书会让人回味良久,所以有时对某些人说看《红楼梦》就困倦的人嗤之以鼻,他们多半不是传统文化的粉,对旧生活元素并不感冒。这只是一点题外话,偶尔想起八卦一下。手上的这本《红楼梦考证》一书是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大家小书系列精装图书,这一系列我都非常喜欢,多收录上个世纪的文人、艺术家、历史学等各行各业做出卓著成绩的学者们的著作。这如同岁月拾遗的方式,将那些早已绝版,早已淡出人们视线的大家好书们重归我们的视野,光是这一不功利的壮举,便让人赞叹不止。

让人赞叹的还有经典的胡适与红楼梦的故事。胡适爱红楼,张爱玲也爱红楼,看起来都是索隐考据,寻章摘句,但与张爱玲爱红楼爱索隐又有不同,张的索隐太过曲折,以至于后来不和就是因为在张的眼里,胡适的考证不严谨,虽是新解读,但过于“新”,索不够。张爱玲爱红楼是一痴,自述考据《红楼梦》“是一种疯狂的情形,故得句‘十年一觉迷考据,嬴得红楼梦魇名’”。而张爱玲的痴迷,也取得了许多成果。比如张爱玲一语道破后四十回的伪续“天日无光,百般无味”,又说,“百般无味”。

这就为《红楼梦》后四十回定了调,解了这桩疑案。当然我也不是说张爱玲是红楼第一人,因为索隐派里,张爱玲之前还有王梦阮,沈瓶庵,甚至蔡元培等等诸多大家。有点爱乌及屋,张爱玲的述评言之有理有据,言语犀利,句句中的。所以,比起其他大流的红楼梦评述,多读读张爱玲的评,也许更乐意,虽然有时引经据典,有时会比较枯燥。

比起张爱玲,胡适的红楼梦评述要中正一些,也许与其个性温润,谦谦公子有关。胡适在红楼梦的研究方面指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作者,一个是版本,这也是后来考证派重点研究方向,甚至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红学基本都围绕这两个命题打转。版本问题上,后人对胡适与红楼梦的关系也做过仔细的研究,认为胡适因为自己手上只有积本和戚本,所以,只依自己喜好定戚本晚于程本等观点就流于个人喜好了。不过,这些都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的事。胡适在指正红楼梦考证研究方向上,还是非常难得的事。

名著红楼梦阅读心得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以前,我一向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此刻重读红楼梦的我明白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资料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感情杯具。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明白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悲哀。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务必留意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留意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貌。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阅读名著红楼梦有感 篇7

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的逆子;所同情怜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因为和尚的一句话使黛玉和宝玉无法在一起”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阅读与研究开题报告 篇8

利用网络技术对高中学生进行《红楼梦》阅读与研究的探索

一、课题:利用网络技术对高中学生进行《红楼梦》阅读与研究的探索

二、问题分析与理论依据: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习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21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教学工具手段。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将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知识涵盖面大.但其深浅不好把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认字,解句,找中心,应该要求美——学美文,上美课,提高学生欣赏美、分析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其乐融融”的审美境界,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每一个语文教师无不憧憬自己的语文课能如一篇优美的散文,如一首动听的乐曲,使学生如醉如痴,陶醉于语文的“美”中,学而“求美”。

叶圣陶说:“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句话,揭示了“读”在追求语文教学美感境界中的作用。

罗丹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让学生去发现语文的美,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寻找美。首先要设法将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的情境中去,牢牢抓住人物的刻画、场面的描写、气氛的渲染等一切传送审美情感的载体,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因此, 有效地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则显其独特优越性,会让学生感受到视听,情感上的美学艺术效果.教师在指导中正可利用媒体信息对作品内容及审美情趣,情感教育的需求,组织有关的人物、风景、意象图片或照片来引导学生渐入意境.要么给人以忧愤甚广的悲剧美;要么让学生体会洋溢着浓郁的人情美,弥散着动人的自然美,千古传诵名篇的哲理美……《红楼梦》阅读与研究正是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视听学习有所心得,增强学生美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到美感的升华。

高中语文新大纲,突出强调了“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目所列30部古今名著,决定分阶段从中国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作品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研究。

三、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

“研究性课程”已走进了基础教育的课堂,研究性学习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使人们突破时空的限制,凭借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使学习者全面的收集各种各样的资料,有利于解决语文学科的实践操练;网络信息技术为学习提供了多种可能,学习者可以在网络资料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可通过网络与各地的学习者进行交流,这对于解决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径;网络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录象、仿真动画、网络信息资料等,有利于提高自然、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中的社会实践能力。

如何把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网络信息技术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语文学科教学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化,让学习者在《红楼梦》阅读中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料库、CAI教学课件、网络教室、网络信息等,根据学习者自身的需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工具、资料等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切入口,而后利用所学的网络信息技术去查找资料、论证,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达到学习者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突破固定时空的学习,独立、创新地学习的目的。

五、实验现有条件

1、学校方面:

(1)我校是福建省重点学校之一,刚刚度过八十华诞,近期正在朝国家级示范学校而努力。学校领导想方设法为学校实施现代化教育创设条件。近几年来,先后多次投入大量资金,为学校建成了网络教室、微机室、多媒体电化教室和校园教学网络,学校内部构成校园局域网,并以接入宽带。

(2)我校教师电脑使用率达100%,学校内部办公正朝无纸化方向发展。90%的教师能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日常教学,100%的教师能自己制作简单的课堂教学课件。同时,学校还在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的现代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网络信息技术在我校日常教学活动中已得到应用,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立完全,各学科教学资料健全。

(4)学校每年的现代教育经费有保证,每年电教设备、软件有增加;现有电教设备完好率、使用率均达98%以上。

2、个人方面:

王灵妹,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二年,中学高级教师,近年尝试引导学生进行《红楼梦》阅读与研究探索,已有一定的实践积累。

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实验是在教学常态下进行的,以语文学科自主阅读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科综合素质与能力。具体方法为: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红楼梦》,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料库、CAI教学课件、网络教室、网络信息等,根据学生自身实际,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工具、资料等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切入口,并利用所学的网络信息技术去查找资料、论证,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写成研究性论文。

1、文献研究法:利用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或文献,关注国内外《红楼梦》研究的发展动态及成果,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写成研究性论文。

2、行动研究法: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推动教学进程。

3、结合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如学习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学等,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七、基本步骤: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4年9月至2004年10月,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

本阶段在老师推荐下多数同学选定《红楼梦》进行研究性阅读。接着制订学习计划,确定时间、实施方案及步骤等。

本阶段向学生介绍《红楼梦》人物关系表等,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让学生利用电子阅览室或图书馆藏书或其他渠道借阅《红楼梦》,有系统的阅读全书。

(二)实验阶段: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阅读与知识准备阶段

1、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红楼梦》,(进行专题讲座)。

①怎样看待《红楼梦》?②如何阅读《红楼梦》?③如何看待钗黛之争?④看完全书或部分后,你有什么感受或看法?

2、影视演播

利用多媒体的放映功能,收集与《红楼梦》相关的各种影视资料,在阅读欣赏课中进行播放,开阔学生的文学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进行观看指导,让学生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更形象直观的了解名著、理解名著,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加深他们对作品的感悟,起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还可根据研究性学习拓展的需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条件,结合《百家讲坛》有关红学研究的讲座内容,设计“影视文学鉴赏课”,“名著艺术形象的分析”等教学课件。

3、学习查找、阅读、摘录、积累知识。丰富的知识是学生发挥创造力,进行开拓性研究的基础。根据所定课题,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阅读各种版本的《红楼梦》及各类评论文章、赏析文章,并自始至终指导学生学习质疑、查找、归类整理。争取让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与研究的效率。

(三)总结阶段:2005年3月至2005年6月,研究应用与总结提高阶段 教师指导学生对归类整理好的资料再作分析、提炼,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互相探讨对问题的看法、依据。最后,问题主要集中在对《红楼梦》人物的评价及人物语言的感悟和体验上。

小组成员或单独或集体确定论题,提出自己对本次研究的看法,写成小论文,教师以指导者身份参与此项工作:先向学生介绍写作研究性论文的有关知识,指导学生参考别人的相关文章;教师再作专题讲座,介绍《红楼梦》部分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等;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初稿;教师对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再由学生讨论、修改,如此反复,最后定稿。

红楼梦经典作品阅读感受 篇9

宝钗生病了在家养病,宝玉去探望她。宝钗想看宝玉的玉,看到上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她旁边的丫鬟说“这句话跟宝钗的项圈金锁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宝玉也连忙求着要看,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笑着说“倒真的与我的是一对”。

过了一会林黛玉来了,林黛玉看到他们两个开玩笑说:“我来的真不凑巧,早知道宝玉在这,我就不来了”。宝钗有点不太明白她的意思。薛姨妈备了几样茶果,宝玉他们想喝点酒,最后喝完酒才散去。

高中红楼梦阅读 篇10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3题。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①《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儿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②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评说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评批者有意让读者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山为“大荒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③“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族人中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④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⑤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愿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并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之类的仙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1.下列几种说法中,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B.《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当年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那块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大荒山,无稽崖”,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C.《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

D.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大荒山即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满族人神话中神鸟(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C.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

D.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3.以下对于文章相关自然段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观全文,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B.在第②自然段,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绛珠仙草”就是人参。

C.在第③自然段,作者引用满族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是为了证明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

D.在第④自然段,通过追溯曹氏家族兴衰,剖析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试题答案:

高中红楼梦阅读 篇11

读《红楼梦》,最喜薛宝钗,通透、澄净,心自不动;再次,探春,练达,分明,事事得宜,但终归不如宝钗性灵。

有一回,大家看戏,别人都不觉什么,惟宝钗对“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句情有独钟;宝玉自以为得悟,写了文字以示禅机,宝钗见了,笑笑而已——分明是没悟。

有的人说,宝黛之争随着年龄增长会有不同的见解,读者中年长者喜黛玉出尘,而年少者喜宝钗成熟,更合贾府择媳标准。在我看来,则根本没有“争”之说,宝钗,几乎不争。

众人房间,惟宝钗“一色玩器也无,全然如一个雪洞般”;王熙凤评价她,说她事不关己则不管不问,生怕有一点闪失;林黛玉体弱,她便让人悄悄送了燕窝,顾及黛玉自尊;怜香菱无依靠,主动让香菱随自己住;贾府谁有难处,她常常出手相助并屈与幕后;虽有高才,从来谦虚克己,从不卖弄才学。

于是世人大都如此评价,宝钗世故深沉,为人八面玲珑,处事谨言慎行,一丝不漏。更有甚者,认为宝钗之谋策如草灰蛇线,从开篇埋伏到结尾,最终如愿以偿,成为贾府儿媳。

而我却有不同观点。

“山中高士晶莹雪”,在曹雪芹的心目中,宝钗的地位是极高的,应是他心里一种完美理想女性。

我认为宝钗是一个贴合儒释道三教最高标准的人物。儒家,要求男主外女主内,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宝钗以此要求自己。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宝钗苦口婆心地劝宝玉认真读书,博取功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是儒家固有思想,宝钗尊重长辈,孝敬母亲,为他人分忧解难。而道家,追求超然与出世,重要场合,宝钗一向从众随和,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但不出格,不自我标榜,可谓大隐隐于市。宝钗不爱花儿粉的,不喜打扮,素雅脱俗,“山中高士”,道骨仙风,宝钗似乎也超然于凡尘俗世。

在儒家的血肉,道家的外衣下,宝钗有一颗佛家的心。“雪”,晶莹通透,骨子里透着佛家的“净”。

比起妙玉的刻意为洁,宝钗更有一颗平常之心对待万物万事。真正的禅意,在无作为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一举一动,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就获得了虚与灵、玄而妙的境界。宝钗更大的智慧在于包容,体谅他人,这看似是事事思虑周全,不如说是过眼涵而处之,毫不在意。即为”任是无情也动人“,不争不响。如果人事都要仔仔细细,毫无端许地去计较,对世事从头到尾从本到末地察觉,那么自己会被自己的俗心所欺骗。一个人一旦有了毫厘之念,有了因果思索,就会被情感所抓住,被世俗所束缚。宝钗,谨守本分,却在规矩间活得自在精彩,这是一种平常心的超脱禅道。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无别圣解。此心者见,心动乎?心不动乎?全然禅意其间。

宝钗最吸引人的地方正在于此。偈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万古长空是超世永恒的实相,一朝风月是现世的生动景象。现世与超世,当下与永恒浑然一体,使宝钗的人格魅力得以展现,得以不朽。无情万事,情在其中,便成慈悲。

想到一句话”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不如在镜花水月的虚影里,以儒意为兰舟,道衣为桂桨,寻找那慈悲之心。

高中红楼梦阅读 篇12

《红楼梦》内容浩大,里面人物众多,据说有人统计为四百四十八人。王熙凤,是《红楼梦》里血肉丰满,生动立体的一个人物形象。曹雪芹说她“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红学家们戏说“爱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对于她,我也有一些分析和思考,说说我的体会。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曹雪芹就是这样把她搬上《红楼梦》的舞台的。她笑着,张扬地粉墨登场。她穿金戴银,满身珠翠,“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她着装奢华,外形泼辣美丽,“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美得令人惊艳,又美得俗气,她的服装配饰五颜六色,样式花哨,穿戴繁多,由此看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书中,贾府最终败落时,从她的屋子里搜出的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也足以可见她贪婪的嘴脸。她手段狠毒,却又心非真狠毒。文中“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竟这样放诞无礼?’”就可见凤姐对下人的威慑力之强大。为人处事雷厉风行,手段狠得让他们“个个皆敛声屏气”。

她操办秦可卿的葬礼时,只因为一个下人迟到了一会子,便打了其二十大板,还罚了月钱,说是借此立威,又接着一口气给各个下人都分配了任务。果然,宁国府的个个奴才也都被她的威压所慑,不敢再偷懒。贾瑞对凤姐心怀不轨,凤姐一眼看穿,心说“几时死在我手里,才知道我的手段”却又假装答应他,约他半夜在院中私会,结果等贾瑞一走进院子,她就派人把院子四周的门都锁起来了,将那贾瑞在冰天雪地里冻了一晚上。第二日贾瑞再来找她时,她反而假装埋怨“你昨日为何不来?”然后再次假意逢迎,第二日晚上找了人冒充自己前去见贾瑞,并且最后泼得他一身污物。后来贾瑞因为相思与风寒,一病不起,最终死了。可见凤姐手段狠辣。

再说那日凤姐看戏回屋,碰巧遇到贾琏正与鲍二家的私通,又听见那厨子媳妇挑唆贾琏休了凤姐,把平儿扶正。凤姐一时恼羞成怒,不管是非对错,回手甩了平儿一巴掌,还骂素日忠心耿耿的平儿是“小娼妇”。然后破门而入,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上前殴打厨子媳妇,又转身打平儿。后来鲍二家的上吊自尽了。曹雪芹虽然没有交代鲍二家的为什么要寻死,但是我分析,鲍二家的之所以要寻死,不是因为贞洁羞耻,而是因为害怕王熙凤,因为她知道作为一个奴仆终究是逃不过王熙凤的报复。连下三滥的鲍二家的都尚且如此惧怕王熙凤,可见她手段毒辣。

但她却也有真情意的。她与秦可卿是闺中密友,两个人素日关系十分要好。秦可卿死的时候对凤姐的一番叮嘱,字字真心,可见两人关系不一般。她们之间的感情除了姐妹情以外,也颇有惺惺相惜之意——同为“掌权第一媳妇”,也都善于谋划,只是秦可卿更温婉些。因此秦可卿死后凤姐帮她操办葬礼,我觉得也不全是卖弄才干,确是有真心在其中的。凤姐能干,一张巧嘴能说会道,为人处事八面玲珑。她初见黛玉时就十分亲热,满口夸赞。一番“嫡亲的孙女儿”的夸赞,不仅夸了黛玉。连在场的王夫人,邢夫人以及“三春”,都夸到了。后面当贾母又问起给黛玉做的新衣服时,她也丝毫不慌不忙,撒了个与王夫人里应外合的谎,让信任她的贾母十分愉悦。

凤姐还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女性,骨子里透露着对封建社会男权专制的反抗。她害死尤二姐,打骂平儿和厨子媳妇,除了对贾琏不忠的愤怒以外,同时也体现出她的婚姻观。她不许贾琏背着她纳妾,她认为男人与女人是平等的,男人同样应该忠于女人。

这就是我暑假再读《红楼梦》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分析和体会。一杯茗茶,一卷书,漫长暑假,品读《红楼梦》,分析里面的人物性格,暑假这样过,也很有趣。

上一篇:关于演讲作文300字汇总下一篇:薪酬福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