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哲理的人生感悟文章(精选6篇)
人生不妨学会止损
一向做事谨慎的老爸老妈受不了赚钱的诱惑,在沪指3200点时,毅然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投进股市,不幸的是,随后股市暴跌。好在他们认识到了自己一时冲动犯下的错,虽有点痛楚,但能听从我的建议,在沪指跌到2800点时及时止损,抛掉了手上所有的股票,为自己保留了本钱,以图将来有机会东山再起。
“投资犯错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不能连续犯错,要及时止损”。这是股神巴菲特说的一句话,给喜爱炒股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谓止损,就是当行情不好,股市下跌到一定的幅度后,就要果断割肉卖出股票,以避免形成更大的亏损。从表面上看,你好像亏了钱,实际上教你保存实力。这就好比一个人不幸被鳄鱼咬住了手,要想活命的唯一机会便是牺牲一只手。壮士断臂,化险为夷,从这种意义上说,止损就等于再生。
其实,人生就如股市,在生命的长河中,也应该学会止损。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一次生命的旅行,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会有陡峭的山路和风雨的袭击,如果发现自己走错了路,或走的路不适合自己,就要及时悬崖勒马、迷途知返。莎士比亚年轻时曾是一个剧团跑龙套的三流演员,后来发现自己无表演天赋就理智地放弃了,从而一心一意搞戏剧创作,终成一代文学大师。古语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人生需要学会止损的东西太多太多,“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就是这个道理。止损有时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绝处逢生的机会,有时是为了求得一份精神的愉悦,有时是为了获得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止损是一种放弃和终结,尽管不完美,但它同时是另一种人生的开始。止损有点冷酷无情,但它避免了不必要的牺牲,赢得了长远和全局。没有这样那样的止损,又怎会有享受生命的多姿多彩呢?敢于止损的人是有魄力和胆识的,他们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
懂得及时止损是一种生活态度,懂得及时止损是一种生存智慧。
此心彼心,安然于心
在不经意间,你的心会因某句话而汹涌澎湃,或因某件事而坐立不安;为此,我的心却已深陷其中。当我们在慢慢的、静下心之后,再细细回味之时,这是的是多么的后悔当初的决定!之余,不知何时,我们早已淡忘了父母对我们的爱,不知何时,早已厌倦了父母的唠叨;而何时,你却才看到了父母早已为你操白了的鬓间发?为了你而操劳的心。我们用心去体会父母,朋友,为你的一生,却荒白了他们的一片苦心!
H鄣,想过父母双鬓间的白发吗?亲爱的你们,知道父母劳累时对你无微不至的照顾与牵挂吗?H鄣妮份费ё用牵在你们离别之际,请给父母一个甜蜜的微笑,别忘了,给他们一个强健而有力的承诺;为了他们的期盼,别苦了父母的等待,别让他们的期望化为乌有,用心懂心!想想父母,让他们成为自已前进的动力,让自己扬起嘴角,为那成功的喜悦而笑逐颜开!
当你深知那颗心在无时不刻的召唤你时,你就会知道,父母的牵挂,挂念没有停止过,
所以,朋友,当我们在闲暇时,向家里打个招呼,你不知就在这时,父母在为你的一声‘想念’而倍感欣慰吗?你不知就这一个电话而使他们对你更深更想地盼你归来吗?当我们曾换位思考过后,你就会知道“临行密密封,意恐迟迟归”的那种悲怆了!
无情的岁月悄悄地流过父母的双肩,留下了不可复原的伤痕;悠悠的思念似滑过天空的流星般蔓延,无止尽的想念与思念似潮水般涌来!我们背着永远付不起的良心债,还不完的恩情,用心去聆听父母对你的爱,别让父母对你失望,也别苦了父母的等待!
假如命运给你两刀
新房子装修完了,我准备请木匠打件写字台。父亲在电话上跟我说,老家还有块上好的`木料,下周开三轮车送过来,能省一笔钱。
木料运来了,木匠师傅拍打着赞叹道,真是做家具的上等桐木。
这块桐木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前。那年我正读高一,暑假回家猛然发现窗台边生出一棵青桐苗,朝气蓬勃,似乎每天都在跳着高地往上长。
母亲对这棵天赐的小树也格外关照,刮风下雨都会给小树绑上几根棍子支撑,防止吹断。秋天开学时,小树已经有两米多高了,宽大的叶子成墨绿色,似乎隐藏了无穷的能量。我想明年暑假,就可以坐在树荫下看书了。
高二暑假,回家时我吃惊地发现窗前那棵梧桐树不翼而飞,被砍断的地方正冒出一棵新苗,被一个破梨筐罩住。
我问父亲为什么砍断小树,他从草屋里拿出一根木棍说,看吧,长得太快,树心都是空的,不砍继续长下去也成不了材,浪费时间。我用手指轻轻一摁,中间便陷了进去,有拇指粗细。
第三年暑假,小桐树又似乎忘记了去年的伤痛,忘我地生长着,但感觉比去年慢了很多。
寒假时,小桐树落光了叶子,稀疏的枝丫像只小手在寒风中摇晃着取暖。我想,挨过寒冬它依然会生机勃勃。
这天我们正在屋里蒸馒头,父亲拿出斧头让我和他一起把小桐树砍了,年三十晚上用来挂鞭炮。
我生气地说,每次不成材就砍掉,留它何用,倒不如连根刨了。父亲笑着说梧桐要成材,必须砍两年,要不长大了树心是空的,毫无用处。父亲的话令我很吃惊,我将信将疑。
小桐树在寒风中挣扎着倒下了。果然,鸭蛋粗的树干中心,木质疏松,依然有小拇指粗的洞。
吃饭时我问父亲,像梧桐这类速生、质地差的树种,即便成材也像柳树一样用途不大吧。父亲连连摇头说,上好的桐木质地坚硬,不怕水,是做家具、乐器的上好原料,古代的名琴“焦尾琴”就是用一块烧焦的桐木做的……
我上大学那年夏天,顽强的小桐树再次屹立在窗前,舒展枝条,沐浴着阳光蓬勃生长。我默默为它祝福。
大学期间离家很远,为了勤工俭学,直到大三暑假我才第一次回家。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桐树已经高过了屋顶,半个院子一地阴凉。再后来,我家新屋建成,老屋和那棵桐树几乎被我遗忘……
我被清脆的电锯声惊醒。看着飞扬的刨花,父亲露出喜悦的笑容。
几天后,一张轻便、结实、漂亮的书桌做好了,散发着淡淡的桐木香。坐在书桌前,仿佛置身清凉树荫下,抚摸着书桌,我莫名感动:一棵青桐遭受了两刀灭顶之灾才摒弃了“浮夸”的生长方式,此后新生木质紧密,8年之后终于成材。这个事实令人感喟。
一、体验社会生活, 构建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环境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 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如今, 孩子们上下学有人接送, 学校家庭又是全封闭环境, 双休日又疲于应付海量的作业。哪里还有机会接触社会, 体验生活啊!完完全全就是“套中人”“笼中鸟”。因此, 我们在平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经常有意识组织学生走进社会, 亲近自然, 观察环境, 体验生活。指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辨别、学会感悟。在此基础上, 帮助学生积累知识, 收获经验, 描绘世界, 抒发情感。例如, 围绕一年四季的变化, 可以指导孩子们走进学校花园和家乡田野, 观察描绘草木荣枯和庄稼变化;又如, 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 可以指导孩子们依据法律和道德, 来进行思考评判;再如, 通过一些团队活动, 可以来体验场景, 感悟收获;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可以叙述经过, 分析事理……此外, 要充分利用春游、运动会、艺术周、报告会、参观等活动, 为孩子们创设社会生活情境;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 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二、畅游阅读之海, 积累丰富的作文语言与素材
诸如“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能读千赋, 则善为之矣”等名句, 都佐证了阅读与写作的水乳交融的关系。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则让阅读与写作隔河相望, “貌合神离”。语文课堂鲜有系统而广泛的阅读。尤其在广大农村学校, 图书馆基本上是名存实亡, “铁将军把门”。为了应付各种考试, 在作文教学中, 老师代替学生收集若干篇“经典”, 网罗些“素材”。即使是阅读教学课, 老师也是疲于各种考试训练, 传授些所谓的阅读理解“应试技巧”。远离了作品, 远离了图书馆, 孩子们失去了系统阅读机会, 更谈何阅读兴趣和习惯?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阅读呢?首先, 要重视上好阅读课。在课程改革中加重阅读课的分量, 教师要制定科学的阅读课程实施计划, 每节阅读课都要有目的有内容。阅读课主要任务是指导孩子学会“怎么读”。阅读课要坚持不懈, 潜移默化, 才能取得效果。其次,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 (近几年标准化建设增添了许多图书资料) , 每周可以安排一次图书馆自主阅读活动, 每两周安排一次借书活动, 每学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量化评比。有条件的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同时, 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 如, 好书介绍、读书心得交流、作品点评会、美文朗诵比赛等等,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 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针对初高中学生, 建议家长帮助订阅《读者》之类的杂志和报纸, 而小学生则可以帮助订购《少年文艺》《故事会》之类。当孩子的阅读兴趣浓厚了, 习惯也就养成了, 进而也可以抵制其他一些社会不良事物的诱惑。
曾国藩曾说“为学譬如熬肉, 先须用猛火煮, 然后用慢火温。”意思即做学问就像炖肉, 先用猛火, 先要广泛阅读, 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 再用文火, 静下心来研究。对于学写作文而言, 这个过程就是大量的阅读。书读多了, 学生的知识和眼界开阔了, 词汇和素材也丰富了, 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增强了。写作模仿与创作能力自然而然随之提高了。
三、精心设计训练, 循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 写作也一样, 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 就难奏效。写作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提高。鲁迅先生曾说“文章应该是怎样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 语文老师首先要注重学生“练笔”。平时要强调让学生坚持记日记、写周记, 每天都去记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人事物景等。“用我眼看世界, 用我手写我心”。
其次是“仿写”。在阅读的基础上, 由模仿到感悟, 由感悟到创造, 这是基本规律。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 要求和目标不宜太高。语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仿词仿句开始, 逐步到模仿各种文体写作。教师要善于抓住有模仿价值的文章, 教会孩子仿写。例如, 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过渡句的巧妙运用, 仿写《从教室到操场》、《从家里到学校》;学习了《春》, 模仿其中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 写作《夏》《冬》等。这样的模仿习作, 既有亲身经历, 又有文可依, 既有章可循, 又能拓宽视野, 学生自然陶醉其中不觉得“苦”了。
第三加强系统训练。写作能力训练非一蹴而就, 具有系统性和规律性的。语文老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 拟定系统的“写作步骤训练”“文体训练”和“主题训练”等计划, 一步一个脚印展开去。例如, 初中阶段要注重训练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的能力, 训练学生写作各种文体文章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评改文章的习惯等等。又如, 根据各学段学生基础来确定不同的主题训练:小学生初学作文, 可以写《我的家庭》《我的老师》等简单概述文;高年级的可以写《美丽的校园》等描写性文章;初中时可以写《我入团了》 (带有抒情性的文章) , 初三的学生则可以写《初中生活的苦与乐》 (叙议结合的文章) 。此外, 更细化的专题训练也十分必要, 如记叙文就可以分别练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等。经过这样一个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 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扎扎实实得到提高。
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希望。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生命的倒计时;人活在当下,要惜秒如金,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每一秒都是下一秒的“过去”;产房、墓地是人生最平等的两个地方,不论是富贵人和穷人、好人和坏人,在这两个地方都是一样。人握着拳来到这世界,仿佛是说:“整个世界都是我的。”但在离开人世时,人都是摊开手掌,仿佛是说:“看吧!我什么也没带走。”
人尽管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迎接他的却是一片笑声;人可能笑着离开这个世界,送走他的却是一片哭声。
一个人真正的财富,是他在世时做的好事,一个人离开人世时,人们不会记住他留下多少金钱,但会记住他生前做过多少好事。
生老病死乃一切生物的客观规律,谁也逆转不了,但实践又证明,生活无节,心胸狭窄,就会缩短生命,反之则能健康长寿。人生一世要心胸坦荡,光明磊落,见人发财眼不红,别人升官不生气,把金钱和名利置之度外,不能看见叶落花谢,行云流水,而触景伤情,多多愁善感。叹年老华之消逝,畏老死之将至,一定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宽广的胸怀。
当下,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大幅改善,然而,收入增加,一些人的快乐并没有增加、幸福并没有增加。相反的,却是烦恼增加、痛苦增加。现代社会紧张、忙碌、浮躁,面对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有人选择逃避,甚至放弃生命。如何寻回失落的幸福快乐,佛家有一首偈语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靴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幸福来自安定,快乐来自自由。如果我们不知道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不知道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我们就没有办法活得自得、自在,也就难以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有语云:“人生是苦海。”确有几分道理。每个人从出生到老死,都有很多苦,有些人为健康所苦,有些人为财富所苦,有些人为容貌所苦,有些人为家庭所苦,有些人为事业所苦。虽说人人苦处不同,但总有所苦;虽说人与人之间苦乐不均,但也没有人是一生顺遂的,人生的道路不会永远平坦。然而,如能坦然面对人生的种种苦处,也许苦就不成其为苦了。
人生如潮水,也有潮起潮落、起伏得失。每个人的`能量不同、境遇不同,成就也自然不同。人一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斤两;二要尽力而为,才不会不胜负荷而苦不堪言,也不会因虚度光阴而有所遗憾。
人生本来就是不圆满的,世界也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因此我们不能期待一生一世都一帆风顺、风平浪静。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时,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风暴远离,而要学习如何在风雨中翩翩起舞,正视困难,迎接挑战。
我们常常眷恋着过去,寄望着未来,唯独不在乎现在。过去的伤痛,不愿忘记;过去的成就,沾沾自喜;难以预测的未来,更是让人又期待又怕受伤害。活得不实在,是很多人的病,两脚像踩在云端,轻飘飘的。我们要潇洒地将过去放在过去,踏实地过好当下的日子,让美好的未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篇一:成功的梯子
某公司招聘营销经理,经过角逐,张、王、李三人进入了由公司总经理亲自主持的最后一轮考核。
出人意料的是,老总开车把三位年轻人拉到一座果园里,指着三棵高大的的结满果子的苹果树,对疑惑不解的三人说:“看到了吧,你们每人一棵树,看谁摘得果子最多,谁就能成为本公司营销部经理的最终人选。”老总说完,三个人就直奔果树,开始了最后一轮的较量。张君身高臂长,站在树下,上下左右一顿忙乎,片刻间就摘了许多果子。王君虽没有张君高大,但他身手矫健,像猴一样爬上树,左右开弓,眨眼间也收获颇丰。只有李君长得又矮又胖,尽管他满头是汗,但成果明显落后于张、王二人。“要是有架梯子就好了,对了,门卫室也许有。”李君急中生智,快速跑向门卫室。他微笑而又诚恳地向门卫师傅说明情况,而刚才老总领着三人进来时只有李君和门卫师傅打过招呼,师傅显然对他印象很好,二话没说,爽快地从屋后搬来了一架可折叠的铝合金梯子,李君谢过师傅,拎着梯子兴冲冲地跑回果园。有了梯子,李君变得游刃有余,摘起果子随心所欲。此时,张、王二人遇到了难题。张君虽生得高大,却怎么也够不到高处的果子;王君虽身手敏捷,却也不敢爬到细枝上去摘。这时他俩也想到了借用梯子。绕了一大圈,哪能找到梯子的影子?等他俩气喘吁吁地回来,老总郑重宣布:“比赛停止,李君被聘为营销部经理。李君高大比不过张君,灵巧比不过王君,但面对困难,却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说服了门卫师傅,借到了梯子,变劣势为优势,打开了局面,这是一个营销部经理最难能可贵的素质。”此时此刻,张、王二人羞愧地低下了头,输得心服口服。
由此,我想到了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小布什中学读书时成绩很差,贪玩且喜欢恶作剧。但受其父影响,却有着从政的理想。老布什知道他的志向后,就送他一句话:“要记住每个和你有过交往的人的名字。”后来小布什依靠父亲的关系进入耶鲁大学主修历史,成绩还是一般,大多课程仅得C。但他一直牢记父亲的话,大学四年,他熟记了1000多个同学的名字。毕业后工作还是如此,结识并熟记了更多人的名字。后来,小布什在53岁竞选总统时,他当年的同学和同事给予了他有力的支持。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社会,小布什正是凭着感情这架梯子直上青云。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同感,就是很多我们看起来很一般的同学、同事和朋友却在若干年后在大家不经意间变得令人刮目相看,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其实,他们自有过人之处,但这“过人之处”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他们具有很强的“梯子意识”,善于借梯给力,会找并善找梯子,具有主动搭接梯子的良好情商。这种“梯子意识”引申开来,就是指良好的人际关系意识、敏锐的观察思考意识、超前的创新意识、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意识等等。
天台十万八千丈,祥云送我上青天。当今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是社会分工精细化的社会,是信息整合共享的社会,是相互紧密依存的社会。当我们每个人在职业或事业的路途上,信心十足,奋力前行的时候,别忘了应时常抬头看看外边的世界和周围的风景,牢固树立“梯子意识”,学会借梯给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以外的资源,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二:回眸一笑百媚生
洋洋人生如戏一场,芸芸众生各属一角。此戏说长便长,论时百年;说长便短,稍纵即逝。生命沧海一粟,在万物中脆弱瞬间即逝为最,随风而来,随风为土,虽说百年,亦不过宇宙间流星划过夜空,一闪而过,无迹无痕,虽曾有闪烁,但即刻消失的无影无踪。无论此戏是悲是喜,是成是败,无憾的是终归到人间潇洒走了一遭,品味过人间的苦辣酸甜,欣赏过人间的百态。回头一眸姹紫嫣红百媚生也就不无道理了。
知足者常乐。人生源于土,又回归于尘,本是自然法则,从古到今,不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不论富贵贫贱,还是男女老幼,都超脱不了宇宙间这一运行轨迹。都是以同样的方式而来,也是以同样的结果而去。来时没有带来金山银山,也没有带来权力的宝座;生时虽有,可一旦被上苍唤了去,还是赤裸裸的空手而去,随氤氲消散,化为灰尘。富裕高贵的人也有自己的烦恼与苦闷。活着时常常面露颦蹙于家中,餍足于红尘,踧踖于官场。贫困的人也有自己的快乐与满足,他们只要有个温暖的家,一家安稳度日,其乐融融。喜也好悲也好,谁也逃脱不了那个小小的屋子囚禁灰尘的永恒结局。由此想来,人就是平等的来,平等的去,在世时也就平等了。
遗憾中寻乐。人生苦短,所以才会珍惜生命,所以才有了爱惜人生。无论来到这个世界上作为如何,遗憾总是难免的,没有经历过遗憾的生命才是遗憾的,那是平庸无为的活着。有了遗憾才使得生命丰富多彩,才显得生命的华贵。人生从遗憾中走来,在遗憾中奋发,从遗憾中走去。相逢无缘是遗憾的,但是曾经相识过,那是幸福的美丽;功不成,名不就是遗憾的,但是曾经努力过,经历过,那是辉煌的;机会比肩而过是遗憾的,但是因为这次的遗憾,才没有了下次的遗憾,把握机会的能力就多起来了。古代司马迁受过宫刑,是遗憾的,但是他与他编撰的《史记》却光耀万代,梁祝的爱情凄婉动人,是遗憾的,但是没有遗憾就没有后来的千古绝唱。此遗彼憾,都是美的。遗憾会带来崭新的开端,丰富的人生,遗憾会带来幸福的微笑,面对未来所有,遗憾是灿烂人生的的点缀,因为有了遗憾,整个世界才有了文明的时代。
人生是一场戏。既然是一场戏,每个人都是戏中的角色,对自己而言,每个人又都是各自的主角,同时又是他人的配角。任何一个角色离不开配角的衬托与扮演。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着的,任何人不可能也无法离开群居而独立生活,不可能“谁也不求谁”啊。而这场戏的成败与否,是喜剧还是悲剧,也不在于配角如何,因为人生这个戏的策划,编导就是自己,他人无非是你的配合者,应该感谢才是,无须责怪,不可置喙,失败的原因还是自己,错在编导,错在策划。有一首歌里唱道:人生难免不如意,风风雨雨会过去,成功还要靠自己。
人生回眸百媚生。天有不测之风云,一年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交替,人生顺逆悲喜相互交替,“祸不单行,福不双至”,没有一帆风顺的航程,航向有了偏差,握紧航舵调整便是,没有可怕的;不论道路多么坎坷,路还是要走下去;生活经历多少磨难,还是要活下去。活下去的质量如何,和自己的过去将来比,那时满足就会到来,人生的悭憾一去不复反了。偶尔有了错,错就错了,让它成为过去,在挫折中拼搏,在拼搏中等待成功,在努力中获得美好;过去辉煌过,那也是过去的,不意味着现在或将来,好汉还不提当年勇呢。君子“败不馁,胜不骄”,处变不惊,处逆不乱。沉溺于悲喜之中,倒不如回首往事,寻找快乐。
人间经历多大磨难,新的生活总是没有停止过向前的步伐。笑吧,开心的笑吧,笑会带给你一生的美丽。
篇三:遇见更好的自己
不知道何时开始的,很容易让自己跌进回忆里,一个很久不曾拾起的小物件,或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就把我拉进过去,遇见过去的自己。其实骨子里我喜欢安静可又害怕死寂,总想在繁华的城市选一个安静的角落,卸下所有的焦躁和不安,和过去所有的不开心不快乐说再见,然后把所有想念的人想一遍,该打的的电话打一遍,该发的信息发一遍,然后对自己说:“其实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沉舟侧翻也有千帆过,病树前头也有万木春!
人生大抵繁华有时也是简单过,走过春夏走过秋冬,已经过了最好的年纪了。不奢求生活的轰轰烈烈了,工作也好,家庭也好,感情也好,希望静静如山淡淡如水的过。可是再幸福的生活也有不如意,人世间的事总是优劣并存,注意力在哪心就在哪。当记忆中的美好与现实的创桑无奈融合,人的心底便只剩下了无法安抚的凄凉,正所谓“山月不知心底事,各有千愁谁能懂!”
每每想起里则林说的那段话:“如果时间会轮回,如果生命的每个节点都会同时存在于另外一个时空,你的十岁、十五岁、二十岁……仍在另外一个世界舞动着,你是否会渴望他们过得比你更精彩,是否会盼望他们不再重复你的那些遗憾。”我常常想我的生命中有多少遗憾要我去告诉另一个时空的自己?可是这世间的事除了结果和后果没有如果。正应了那句“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岁月一直走来,花开花谢,才渐渐发现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左右,时间真是个可怕的杀手,轻轻划过我们的生命,收割我们的青春我们的轻狂,越长大越能感觉到物是人非。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可联系的人越来越少,知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有时候站在路边看着人来人往,忽然觉得城市比沙漠要荒凉,每个人都靠的那么近,可是完全不知道彼此的心事,那么嘈杂那么多人在说话,可是没有人在认真的听。
每个时段每个角落都有故事发生,每天面对沉重的压力总在感叹如果时光能倒流,我多么希望永远把自己镌刻在那段无忧无虑疯疯癫癫的岁月里。想想这些年一路走来遇见的人碰到的事,其实人和人的感情有时候像织毛衣,织的时候一针一线,拆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也许只是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件事,所有的情感再也不见。于是学会不对任何事任何人有所期待,不是心冷,而是想对自己再多一些期待,想给自己再多一些惊喜。该来的始终会来的。
常常想如果在最好的年纪遇见最好的自己那人生该是怎样的畅汗淋漓啊!可是人生里很多事是无法掌控的,年岁愈增愈知道生命的有限性。有限的生命去做有限的努力,自己的点滴进化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感幸福的事。感谢阅读一直融入我的生活,不惑之年不经意间重新拾起涂抹文字的爱好,发现披着自己的臭皮囊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在不经意间重新认识了自己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人们常说我们欣赏别人的往往是自己身上没有的优点,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人来人往中与美好不期而遇,遇见了懂我们的人。可是缘分从来是可遇不可求的,于是总有些人只能住在你心里而告别在我们的生活里。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时间在变人也在变,生命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有些事不管你如何努力,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会发现有可能已经面目全非,唯一能回去的只有存在心底的记忆。
一、积累素材,拓展思维。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否则就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学生入学伊始,笔者就不间断地布置学生写周记。在持续不断地对周记进行批改和评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认真写作,以储备素材、提高认识、积累思想,为三年后的中考提供厚实的“粮草”“给养”。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选择材料,多方训练。
(一)独立思考,取材于社会生活。
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出发,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比较深刻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在观点上给人以深刻启发。
平时注重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有了自己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在评讲周记的时候拿出来在班级里探讨,鼓励其他学生共同关注,锻炼学生对生活琐事的敏感性。
笔者现在教的是初一年级,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在平时的周记和作文中,已能够从社会生活中广泛地取材,写出思想较为深刻的好文章。针对现在百姓关注的食品问题,戴一忻写了《大话食品安全》;陈美颖从网上看到一条消息:“孙雨晴,孙雨婷,双胞胎,12岁,身高1.43米,山东小学生,星期一晚放学未归,父母老师都很担心,日渐憔悴……”写了《粘贴爱》;林珩钰在元宵节目睹了猜谜者拿着手机百度猜谜,写了《元宵遐想》……
这些同学的作品内容正是取材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他们能从细微处捕捉瞬间而逝的社会热点,挖掘社会焦点问题。通过记叙的手法,阐明事情发生的背景和得失,诠释了社会的爱,勾画出了人们思想发展的轨迹,褒扬和抨击了社会的真善美假恶丑。没有教师的指导,没有学生的细心观察,他们是无法写出关心社会生活,关注时代发展的好文章的。
(二)细心观察,取材于学校家庭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笔者认为,能否细心观察,从学校家庭生活中选取写作的素材,是衡量学生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笔者一再强调学生应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找到一个更新的角度。而这“习以为常的生活”,正是学校及家庭生活。老一辈教育家们认为:社会是一座大舞台,而学校与家庭也是一座舞台,生活的魅力,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兴衰等都会在学校与家庭这一舞台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学生亲临其境、熏陶其中,享受着这些素材带来的馈赠,这些素材也成了教师教学的不竭资源。
对每一届的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笔者都会布置《我的老师》、《我的父母》、《%%%%的一件事》《%%%%的一堂课》、《清明节有感》、《春节》等这些最普通的题目让学生去写作。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一些选材普通而感情真挚的文章总会大力表扬,给学生以正面的引导。
2011届的学生曾在《海峡教育报》上发表过几篇文章,大多取材于学校家庭生活。如张德利的《在尝试中成长》取材校运会,陈颖盈的《灯》写的是父母亲情,张宏量《品茶记》描述与父亲品茶时悟出的道理。
信手拈来便为宝,这是笔者对作文教学的深刻感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以及出于对安全问题的考虑,学校很少组织学生走上社会,而学校与家庭的生活正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教师借助这一平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这不失为一条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
(三)扩展思维,取材于广泛阅读。
广泛的阅读,不仅能潜移默化地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还能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材料。因而学生可以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悟出借鉴的真谛,从而在举一反三中,写出好的文章。
潘倩滢写过一篇2010年泉州中考同题作文《我和别人一样吗?》,把自己化身为李后主李煜,文章写得十分精彩,在《南安文学》上发表。
林剑鸿《一朵开在冬天的花》写了热爱自然、性情率真的诗人、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视觉独特,语言老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由此观之,借鉴他人的写作技巧,诱导启发,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助力于材料的迁移,是作文教学成功的秘籍之一。
二、注意写作技法,使自己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有了写作的素材后,还需在具体写作时,通过有关写作手法(具体指:结构安排、材料取舍、过渡衔接、语言运用、收束结论等),使文章的观点及内容显得有层次、有发展、有重点,更为深刻。
笔者在此介绍一种“画龙点睛”的方法———“媒介联想法”。“媒介”,是具体可感的行为,事物。“联想”是从具体事物联系到抽象的情感,思想。
如两位学生,同时写了《品茶记》,引发的联想则不相同。叶亮从中品出了人生的道理———人生如茶,先苦后甜。詹宏量则品出了———世上有许多事物是很值得我们去感受与体会的,但往往因为它们很平常或因为我们对它们的存在习以为常,而使我们没去品味。有时,只要我们放慢匆匆的脚步,认真去听,去看,去观察他们,你就会品出不一样的人生。同样是品茶,两位学生联想的触发点不同,他们所表达的意境也就不同。因此,注意写作技法,是纠正作文教学中所出现的千篇一律结局的最佳良药,教师如果能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那么作文教学的天空一定是永远蔚蓝的。
【生活哲理的人生感悟文章】推荐阅读:
感悟生活的人生哲理句子07-09
生活哲理的语句11-26
充满生活哲理的话06-02
生活的代价哲理散文06-23
生活哲理的个性签名10-13
励志生活的哲理句子11-23
简单的生活哲理语句摘录07-19
生活上有哲理的话语06-02
哲理故事:用微笑面对生活的坎坷11-25
杨澜生活哲理语录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