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让课堂活起来(推荐8篇)
JINGYANJICUI
集体备课让课堂“活”起来
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打造幸福高效课堂,做到资源共享,体现“同伴互助”的精神,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我校决定以实施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开展备课改革。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的极好途径,最终就是要让课堂“活”起来。我们通过这项工作,准备出一节节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好课,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
我校的集体备课一直遵循合作性、实效性、创新性、研究性的基本原则,现已形成如下流程:分配任务——个人初备——审读修改——集体研讨——制定个案——反思总结。
师进行认真讨论,确定下学期各单元、章节或专题主备人,并将集体备课分工表交教导处。
2、个人初备:按教导处设计统一的备课格式,主备人在集体备课前两周完成主备,形成初稿(导学案与学案),并上传至我校电子备课内部资源网。
3、审读修改:同组教师及时登录我校电子备课内部资源网,对主备人的一次备课各环节认真审读、修改。以便集体备课时用。
4、集体研讨:同组成员在集体议课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供组内讨论,主备人根据其他教师的意见对一次备课稿进行再修改,并填写好集体备课登记卡。再次上传到我校电子备课内部资源网,然后备课组长审批并形成共稿。
5、制定个案: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风格以及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空白处对统一教案作一定修改,成为自己的课时教案,然后施教。
6、反思总结: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集体备课质量以及各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
1、分配任务:学期结束前各备课组长要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备课组教师情况,与本组教
一、教师“活”起来了。
1、教师的思维活了。
经验集萃
JINGYANJICUI
观念转变了,师生关系也变得平等、民主、和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以“教师为本”变为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定位为导演、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和激励者,这时,你会发现,学生的力量远远大于老师一人的力量,你会惊奇地发现学生知识面是如此宽广。
2、备课的形式活了。
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主备人,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那么每一个老师当自己是主备人时,他在集体备课前都会认真去备,常常是我们集体备课需要四十分钟左右,但他查各种资料准备时间要几小时,甚至更多。还有在集体备课时,参与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讨论时,那时你就会随着集体的氛围跟着积极地融入到讨论的氛围中去。所以不论从哪方面讲,集体备课都提高了老师的积极性。
活用教材,整活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水平显著提高。教材的内容有限,各单元内容具有独立性,内容较为单一,但是因为我们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把相关联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所以教学内容就更丰富,教学活动更容易开展。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3、教师的课堂活了。
网络的覆盖,班班通的运用,教学方法的多样,激活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的思维也就活起来了,学生所学的和所掌握的不是教师“灌”进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亲身实践所得的。
二、学生“动”起来了。
1、放权于学生,让学生主动学。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凸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我们放
权于学生,让他们有发言权,充分说出他们所思、所感、所悟、所疑,问题让他们去提,去议,答案引导他们去找,这样他们才有乐趣,他们才有机会表现自己,才有机会培养创造力。
2、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是很有效的方法。为了课堂的“活”有效果,紧而有序,我们经常将课内外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课外自由结对学习,既激活了课堂教学,又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3、体验成功,让学生乐学。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持久。课堂上,当学生尽其所能地回答和思考时,教师适时地作出肯定或表扬;当学生遇到障碍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这样适时鼓励、帮助,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的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有兴趣,有信心;我们的老师喜欢这样的课堂,有活力,效率高。我们努力把集体备课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我们用事实证明,集体备课不是“组合家具”,不是“批判大会”,更不是“集体偷懒”。我校师生正一起打造着这样快
乐轻松的幸福课堂!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更新, 突出素质化
我每次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上, 给家长们说的一句话是:“在旋律中快乐成长, 用电子琴开启音乐启蒙的大门。”很简单, 我直接把快乐学琴, 素质育人的理念告诉学员和家长。现在学校内的教育都提倡素质教育, 要减轻学生的负担, 那么孩子们减负后, 利用业余时间在我们校外艺术教育阵地中, 更应该接受轻松愉快的艺术熏陶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造就。现在我们校外艺术的教育培养对象已经从个别的、少数孩子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多数的、大众孩子的普及教育。培养孩子们的演奏技能只是我们的最低目标, 我们更应该注重儿童心灵的塑造、兴趣的激发、智商的启迪、情商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开发, 使孩子们得到美的陶冶和快乐的体验, 使他们在道德情操, 艺术修养、为人处事等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真正在校外艺术特长教学中突出素质教育。
二、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丰富,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琴儿童, 授课计划要科学、严谨、详尽、灵活
在电子琴多年的教学培训中, 我始终按学生的年龄段分班:
启蒙班幼儿群体:5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占我们少年宫电子琴学员的三分之一。针对这些低龄琴童, 要充分发挥电子琴的启蒙教育功能, 以兴趣培养为主, 全力启蒙幼儿的学琴兴趣和基本音乐素质。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 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 使他们在2年的时间内, 完成启蒙教材的学习。
初级班小学生群体:7、8岁左右的孩子在完成了启蒙班的课程后, 有了一定的音乐素养基础和弹奏技能, 理解力和接受力都比较强, 我在注重兴趣启蒙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他们能力的开发, 特别是在综合音乐素质能力方面讲求循序渐进, 授课形式分为集体课和小组课, 在3~4年的时间内, 完成初中级教材的学习。
提高班的高级学员群体:继续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综合素养和演奏技能。根据学员自身条件, 制定新目标。在2~3年的时间内完成高级教材的学习。对已达到高级的学员可以组建电子琴社团, 进行集体排练, 多演奏一些重奏乐曲, 使学生们在集体排练课中, 找到新的兴趣和挑战, 学到更全面的技能和知识。
针对以上不同群体的学生, 我始终采用相应的教材, 循序渐进、系统科学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 当然不是千篇一律, 对于好苗子的优秀学生可以加快进度, 越级而上。
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需要放慢进度, 耐心引导。总之, 我们老师一定要调控好教学进度, 确保学生有最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的教学思路要灵活, 教学方法要创新
教师一定要运用创新的教育思路, 并结合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启迪学琴儿童的兴趣, 使他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例如, 我在教学生弹奏各种指法练习时, 针对穿指、跨指、缩指、扩指、轮指等各种指法现象, 就使用形象教学法:演奏穿指技巧就象钻山洞, 大拇指这个小火车就在2345指的小桥洞下依次钻过, 学生们听后, 就会形象生动地模仿老师的口令和动作,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好穿指动作;演奏缩指技巧时, 就让同学们把手指靠近, 试着模仿用指头捏针的动作, 这样以来, 同学们就会心领神会, 很轻很紧凑地轮换着指头实验缩指的动作, 并很容易地就记在心中;在综合运用各种指法时, 我就创编了一套手指操, 把各种换指的技巧和名称总结在一起, 让同学们随着节奏, 在轻松愉快的手指操中, 一边动脑想, 一边动嘴唱, 一边动手做, 真正把各种指法记在心中。
四、教师要在教学中, 注重教学的互动, 要营造轻松轻松愉快的气氛, 让孩子们的天性充分地发挥
能否有一个合作互助型的学习模式、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琴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活跃性, 我经常把枯燥单一的传统授课变为灵活多样的集体互动课, 例如, 我在教同学们演奏《孤独的牧羊人》这首乐曲时, 先放这首乐曲的轻音乐给大家听, 让同学们有一个美好的印象, 然后再带领大家试唱, 打节奏, 分析每一个音符, 让每一个学生轮唱, 重点地讲解附点音符的特点, 同学们都会唱后, 我再带领同学们一句一句地弹奏, 每一种指法, 每一个变化音都手把手地教给他们, 弹奏完后, 我又给同学们讲解这首乐曲的故事背景和相关的电影片段, 让他们在观看了《音乐之声》这个电影后, 再互相讲述故事情节, 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又锻炼了学生们的联想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乐理知识, 演奏技能, 综合素质在集体课中都得到了全面地提高, 这种互助合作的课堂模式感染了每一个学生, 调动了他们的活力, 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集体课中的作用, 树立团结友爱的集体精神, 既学会了表现自己的个性, 又学会了与别人友好地合作。
五、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 达到以赛促学, 以演带练, 学以致用, 全面提高
只要是与电子琴专业相关的比赛、讲座、考级、演出等活动, 我都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勇于表现。每年的“母亲节”“六一儿童节”“圣诞节”来临之际, 都举办小型的电子琴主题演奏会;每隔一年举办一次市级的电子琴大赛;每学期末, 都组织电子琴专业汇报交流演奏会, 形式可以是独奏, 小组重奏, 多人齐奏, 只要能娴熟地演奏, 鼓励所有学员积极报名参加, 通过比赛和汇报演奏, 一是检验学习效果, 锻炼学生们的舞台表演经验和心理素质;二是督促学生们认真练琴, 激发学生们学琴的激情和兴趣, 以赛促学, 以演带练, 学以致用, 全面提高。
总之, 我们校外艺术特长教育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激发情趣, 注重基础、严把质量, 突出特色、力求创新, 提高素质、培养情操”, 让孩子们在学琴中感悟人生, 在旋律中健康成长, 真正使我们的校外电子琴教学活起来。
摘要:教师要掌握好一定的尺度, 及时了解琴童的心理状态, 正确地引导家长, 帮助孩子渡过厌倦的不适时期。笔者从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出了多种方法, 结合自己在电子琴集体授课的经验来谈一下怎样使校外艺术特长课教学活起来。把学琴的枯燥单调变为轻松愉快。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此次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营造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读书、说话,表达喜怒哀乐,倾吐心声。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上《跳水》一文,我首先让学生找出印象最深或认为最惊险的段落。同学们马上把孩子遇险的段落找出来了。此时,我进一步创设情境,播放渲染紧张气氛的音乐,并请学生上台表演,体验孩子已陷入万分危险的境地。通过这一紧张有趣的视听理解后,学生都在为孩子的境遇而担心。我非常着急地问:“同学们,这个孩子处境非常危险,真让人担心。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让孩子脱险吗?”这样,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点燃了求知的欲望,情绪饱满地主动接受新知识。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应试为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求知欲,开启智慧,为学生创设良好情境的现代课堂教学,焕发生机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二、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认为:“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在课堂上,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活泼好动的特点,激发兴趣,让学生通过动手参与、亲身实践去获取新知。如教学《登山》一文,文中描述的那条险路是:“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学生仅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列宁为登上山顶看日出而历经的险境,我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峭壁、险路、深渊的简笔画,先让大家评述一下道路的险峻,再请学生上台表演列宁是如何走过那条险路的。经过引导,表演的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只见他身子紧贴着黑板,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向前挪动,不敢回头,也不敢向下望,仿佛自己真的面临深渊,一不小心,就会有生命危险。惟妙惟肖的表演让下面观看的学生伸长了脖子、屏息凝视。最后终于走过了那段险境,台上台下的同学都长长吁了一口气,露出了克服困难后的喜悦。这时,我让表演的同学谈谈当时的感受,并让全班同学谈谈感想和体会。大家踊跃发言,谈得生动深刻,文章的重、难点迎刃而解,对列宁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三、放飞心灵,让学生自由争论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受约束去探究、去思考,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学习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总是怕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引起争论的话题会影响教学进程,于是草草而过。殊不知这样扼制了许多学生的思维,错过了许多精彩的智慧火花。我在教学中很留意学生提出的有价值话题,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如在上《狼》一文时,有的学生认为狼很可恶,应该杀;有的则认为狼是生态环境中的一员,应该保护。为此,我就“狼该杀还是该保护”让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双方拿出种种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在唇枪舌剑的口水战中,喝彩声不断。我没有否定任何一方的看法,只是为双方的发言与众不同而鼓掌。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争辩中极大调动了思维空间,在争辩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总之,教材中处处含有探究的内容,需要教师认真挖掘,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极大挑战。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充分展现,既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让课堂活起来,就得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才会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作者单位:江西省瑞昌市实验小学江西省瑞昌市高丰中心小学)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转变教学理念,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语文课真正地“活”起来,以期提高课堂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语文教师除了具有广博的学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要注重激发兴趣。既要讲得“广”、讲得“准”,还要讲得“活”。那么,怎样才能讲得“活”呢?
一、精心设计开场白(导语)
好的开场白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如有的教师在上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时是这样开场的:“鲁迅先生是爱国的,爱之深才责之切。在旧中国黑暗的岁月里,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却用来寻找光明。那么,在1925年4月29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黑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灯下漫笔》。”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文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对本节课充满了期待。
二、使用规范、诙谐的教学语言。
规范的教学语言主要是指普通话。普通话很注意语法规范,而且有语速、语气、语调等方面的变化。一口流利、纯正的普通话往往能雅俗共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特别是中学语文课本中,大量的诗词、散文、小说等很适合用普通话有表情的朗读。诙谐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师的课堂语言风趣幽默,寓庄于谐,甚至常常能妙语连珠,迸出智慧的火花。
三、创新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不宜照本宣科,也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求新、求变,寓教于乐,使语文课“活”起来。
云安县前锋镇中学
瞿飞雄
近几年来,我县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尽人意,尤其是我们乡村中学。在某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甚至可以说对语文学习是处于一种讨厌的状态。这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不可逃避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必须得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就必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必须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语文学习积极性主要指一种学习态度,是一种对待语文学习的认真、紧张、主动而持久的学习态度,语文知识要靠长期积累,语文能力要长期训练。所以要使与我儿女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就必须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就必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践行“以人为本”的人本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联系生活,满足现实需要
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现实问题,这是人类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我们必须得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实际感受得知识是没有生命力可言的。因此在教学上,应当将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
我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我采用的是先分析课文,再联系生活的方式教学的。我把事先准备好的《背影》一文里面父亲买橘子的情景的视频展示在教室的VCR平台上,然后让学生边根据课文的泛读,边看视频。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自己父亲的背影的。特别提醒学生,尤其是那个马褂棉袍蹒跚地爬月台的胖胖的老父亲的片段。视频播放完后,我深情的说:这个背影不知道 打动了多少读者,不知道让多少人看到了无言的深情,同学们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好?学生开始沸沸扬扬的讨论。
正在他们讨论的时候,我就说:是因为父亲当时爬月台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接着我就开始问学生:你父母多大年纪,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有没有留意过他们工作时的情景。因为我班95%以上的学生的父母都是靠种田或在工地上做水泥工的,因此对他们的工作情形历历在目。但问他们有没有认真去观察和了解父亲时,他们的回答是除了严厉和陌生外,几乎没有其他印象,根本就没有认真留意过父亲工作时的背影,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意识过父亲的辛劳。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叫学生马上闭上眼睛。自己静下心来,慢慢想,收割稻谷父亲背谷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情形。这时,我偷偷的留意学生,有的眼角开始湿润了。
过了几分钟,我开始说话了:父爱是很少被赞颂的,那么今天希望同学们静下心来,用自己朴实的言语,好好的赞颂一下自己那伟大的父爱。我还是提示了学生,可以通过收稻谷、摘沙糖桔等。这样让他们也了解生活并不是那么轻松,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辛苦。
二、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满足成就感需要
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的靠磨嘴皮子(老师讲,学生听)是提不高教学效率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在和学生探讨完课文后,我就布置了一篇小作文,以“我的于勒叔叔发财后„„”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题目自拟。要求学生大胆创新,发挥自己所有的想象力,200—300字左右。第二天收回来后,发现有很多学生的创新思维很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班上相对来讲认为是学困生的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于勒叔叔发了财回来后,知道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度假旅游,于是到船上扮成卖牡蛎的,来试探菲利普一家的态度。他“巧遇”菲利普一家,菲利普夫妇不肯相认这个“穷鬼”弟弟。顿时,于勒卸下自己 2 的“武装”,当场决定,说把自己的财产捐给慈善机构和穷人家的孩子,此时此刻,菲利普太太大吃一惊,当即晕倒了。这一篇小作文,我把他当做是范文,输进电脑,在班上的VCR平台上展示了出来。学生大胆的创意,赢得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这样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活” 了起来。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满足对爱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能重视自己、关心自己、爱护自己。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聊生活、聊学习、聊家常„„形成融洽的老师爱学生、学生喜欢老师的师生关系。从而满足学生被重视、被爱护、照顾等需要。学生因为爱老师,慢慢的,就爱上这一门学科了,也就开始对这一学科产生了兴趣。相反,没有对爱的需要的满足,就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慢慢的厌恶这一门学科,教学要求就不容易被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大打折扣。即使再有趣的课文的课堂,也会慢慢的沉闷了。
华北油田一处小学 周晓娜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新课程理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在参与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我认为,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前提和基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识字教学活起来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1、联想识字。在生字中,有的字是象形字,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利用这一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如:学习“鼠”字,“鼠”它像只小老鼠,上面的“臼”是老鼠的脸,下面的是小老鼠的牙齿。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2、比较识字。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日”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只有一横,“目”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如;学习“她”字,可与“他”“地”相联系比较,在学生观察比较后,让他们总结出:这三个字的右边都是“也”,但又有不同,男人他是亻,女人她是女,地是土。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便不会混淆了。
3、表演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4、游戏识字。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学习了合体字后,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摘苹果,找朋友”。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并读准了,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类似这样的游戏我设计了很多很多,不仅孩子们的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5、环境识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创设识字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表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还可通过“每日一句话”“每周一首古诗”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6、巩固识字。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无味。例如以往的识字巩固练习,老师叫学生反复抄写生字,结果令学生感到厌烦,产生学习的逆反心理。因此,我们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识记的兴趣。在练习形式上,我除了让学生抄写、听写字词外,还引导学生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联想,学着编字谜、编儿歌,给生字配图画等;在课余我还通过举办“识字大王”、“读书大王”、“小小书法家”、“写作小能手”等比赛活动,提高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口头或书面反复运用所学的字词来达到强化识记的效果,这样既能帮助儿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又能培养儿童的口语表达、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中找到了自信,在赏识中学会了奋发,给识字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的很容易。
二、让“说”之花处处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些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1、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有的班级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有的班级却星星点点、“千呼万唤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
《识字二》中有一幅美丽的冬趣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说话。教学一开始,我出示图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季节?图上有哪些景物?为什么?学生兴趣盎然,争相描绘,接着让学生通过“找朋友”的游戏给词归类,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看图选词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孩子们十分喜爱小动物,也爱听童话故事。第三册教材中有不少描写小动物的课文,如《狐狸和乌鸦》、《坐井观天》、《动物过冬》、《小马过河》等,教完课文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表演,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讲一讲、演一演,这样让孩子们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加浓说话的兴趣。
2、借助教材,指导学生说话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在教学第三册课文《狐狸和乌鸦》后,我让学生先分角色表演,然后练习复述课文,学生说的有声有色,最后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过了不久,乌鸦又叼着一块肉碰见了狐狸,乌鸦这回会怎样呢?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乌鸦心里想:这次不会上你的当了,就对狐狸说:‘坏狐狸,随便你说什么,我都不会上你的当了。’”此时立即有位“小精灵”站起来说:“乌鸦一说话,肉又掉下去了,不是又上当了吗?”经过提醒,这些学生恍然大悟,改为:“狐狸在树下说了许多好听的话,但乌鸦理也不理,美滋滋地把肉吃完了。”还有的说:“乌鸦见到狐狸先把肉吃完了,然后故意气狐狸说:‘狐狸大哥,肉真香啊,我窝里还有,你爬上来拿吧!’狐狸气的直吹胡子。” 如此种种,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充分利用“口语交际”、“做做说说”进行说话训练
教师节到了,孩子们送来了表达自己心意的张张贺卡,用稚嫩的小手写下了一句句真挚的祝福。拿着孩子们的给我的贺卡,我灵机一动,创设了学生送贺卡给老师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同时引导他们使用礼貌语言,很多学生说的声情并茂,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真的将自制的贺卡送给了我,并亲口表达了对我的祝贺,通过这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让我真正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让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交际。
这些形式是一个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准备,课堂上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说,都愿意说,都会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说话,学会交际。
4、善于发现,拓开说的语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如这段时间正处冬季,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到公园里、大街上,去感受冬天来临的气息。星期一专门利用一节课组织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有丰富的素材,发言十分踊跃,描述得生动而形象。接着我又指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用笔写下来或画下来,然后让他们自己读读看看,修改修改,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把话说明白、说准确,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践证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孩子们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抓住契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语文教学大纲》在各年级的具体要求中都明确规定:“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朗读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
1、利用插图,激发朗读兴趣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教材中特意安排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图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文中色彩鲜艳、画面形象逼真的插图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王二小》一课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①学生自由观察插图。初看插图,学生可能只有一个整体印象,并不明白图意。②针对问题,仔细观察插图。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便可加深对图意的理解。看完了插图,学生肯定急于想知道课文的内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2、紧扣主线,培养朗读能力
“目标导向,读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握“朗读”这一主线,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二年级教材也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要求,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方面的强化训练:(1)强调读音准确。在汉语拼音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前鼻音、后鼻音。如 “村”读“cūn”,不能读成“chūn”,“声”读“shēng”,不能读成“sēng”,“进”不能读成“jìng”等。只有读得正确,才能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2)强调不唱读。当前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差,喜欢一字一顿,不加理解地大声读。为了改正学生唱读的不良习惯,我是这样做的:①划分词语。在教学生朗读之前,先教他们划分句子中的词语,这样取得的效果比较好。比如,我在教学第二册《聪明的华佗》一课时,先教学生划分第一句“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在以后的朗读中,学生会自行拿出铅笔划分词语,朗读起来就轻松多了。②注意句子的停顿。学生在认识了逗号、问号、叹号、冒号和引号等标点符号之后,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掌握不同的停顿时间,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来。③强调读出感情。低年级教材中选编的课文的特点是故事性、趣味性强。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还要多给学生范读,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自然地流露感情。
3、形式多样,提高朗读水平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让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就朗读而言,不仅要培养朗读的能力,而且要掌握朗读的技巧。如果只是一味地机械地重复,不仅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读情绪,那就适得其反了。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可采用齐读、个别读、轻声读、表演读、赛读、轮读、接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对话较多的课文宜采用分角色朗读法,如《两只小狮子》、《小壁虎借尾巴》;语句优美的课文宜采用范读指导法,如《浪花》;动作表情描写生动细致的课文宜采用表演朗读法,如《小猴子下山》。在课外,可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同时增长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大量阅读,在积累中运用
语文课中的朗读、理解,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这都是在为写作文打下基础,那么为什么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仍然皱起眉头,久久不肯下笔来写呢?这是因为:学生不知该如何去写,也没有什么好的句子来写,例如:看到一只孔雀,用最好的词句来形容,学生只会说:“漂亮”、“美丽”、“像……”并没有过多的词汇和完整的话来很好的形容,这就体现出学生对词汇、句段的缺乏,没有好的语言积累,又如何来写好一篇作文呢? 这学期,很有幸听到了全国特级教师林承霞老师的一节示范课,课讲得精彩,评点更是让我记忆犹新。她向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的教学经验,其中的确立一个主题,“每日摘抄一句话”,我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应用到了教学中。几个月的实践证明,学生们受益匪浅。
1、准备,提出摘抄要求
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硬皮的厚本作为摘抄本,把自己喜欢的一些句段抄写下来,可以从课本中及时摘抄,但更多的需要学生到课外书中去搜集,这样不仅摘抄到了好的句段,还增加了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量,可以说学生摘抄当中也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
为了便于学生摘抄,在摘抄本上分为几部分。例如:描写人物、描写景色,描写动作……,这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归纳、阅读。
2、检查,及时给予点评
针对学生摘抄到的句段,课前五分钟有选择进行朗读,从而起到了检查、督促的作用,但更多的是起到了评价的作用,当一个同学读完后,老师用一两句简练的话对他读的内容进行评价。例如:摘抄的很具体,如果在朗读中再加上些感情会更好,这样不仅充分地肯定了他摘抄的内容,而且还激发他去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他继续摘抄的兴趣,在情感上能够把自己摘抄的句段读给大家听,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奖,这是多么高兴啊!
在读摘抄句段中,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摘抄情况,使整个过程在有条理地进行,把学生分为六个小组,老师出示手势,出示几就是几组来读,看谁先站起来,如果是几个同学一同站起来那就需要他们的互相谦让,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增加了一些趣味性。例如,有一次在朗读中,同时站起了三名同学,他们你看我,我看你,谁都没有要做下的意思,其中一名男同学着急的说“你们俩坐下,让我读一次吧!”可是其它两同学不肯相让,这时我制止住他们的争论,让一位不经常读的男同学来读,当他满意地坐下后,我对他微微一笑,他看到后更加的兴奋,我想他这节语文课一定会很认真地来上。
为了能在课上读摘抄本,有的学生甚至在上语文课前就和同组的同学商量让他来读,看到他们这样的积极,自信,我也感到很欣慰。
3、鼓励,全员参与
为了坚定和鼓励学生摘抄句段,我还在学生的摘抄本前面写上了“积累句段,写好作文,坚持不懈,我必成功”通过这四句话不难看出摘抄和积累句段对写好作文的重要性。
全班中避免不了有偷懒的学生,他不摘抄也不读,在此活动中只是一个摆饰品,为了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也参与到活动中来,这就需要对他们放松一些要求,例如:可以摘抄一些名人名言,或把别人摘抄本上的你喜欢的句段写在自己本上。在朗读时,特意地让他们来读。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本上有了一些句段,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创设出了全班学好语文的气氛。
4、背诵,重在应用
摘抄句段是需要在作文中充分地运用,那么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把这些好的句段记在脑子里,随用随取,不可能在用到时再去翻开本查找,所以,我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背诵给大家听,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背诵,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在课堂写话中,除了完成规定的一些题目外,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摘抄本创造性地自拟题目写一篇自己满意的作文,通过这一形式,学生便可以很好地把摘抄到的句段组合起来,再加上自己的话,写一篇满意的作文,这样不仅增加了摘抄的使用量,更加训练了学生连段成篇的能力。
一、打破常规教学模式, 建立平等、民主、人本的课堂氛围
我听了几节课, 其中一节是初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 开始看到同学们课前都在黑板上做题, 做得是分式应用题, 铃声一响, 老师站在同学们中间, 正面黑板下方有两个同学很熟练地操作着电脑, 在屏幕上显示出几个问题, 接着同学们争先恐后, 陈述着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更奇怪的是, 一个讲完总会有另一个上去补充点评, 并说明原因, 最后形成结论加以应用。这期间, 老师并没有抢着说, 而是一旁听着学生们的讲评, 偶而插上一句同学们没有点到的关键语句, 整个课堂都是同学们自己操作, 自己解决问题, 知识的生成, 内容的应用都很自如, 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在演戏, 提前训练而成, 带着这个问题, 我们下午又与数学学科的教师代表座谈, 交流后得知, 我们听的是展示课, 还有预习课, 他们的做法是先预习, 事先给学生的预习提纲要通过独立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总结的学习过程, 成为展示课上的材料, 更惊奇的是课堂的容量大、难度大、知识广, 知识的应用题型新颖、有难度, 同学们讲得也很精彩。他们的做法, 我觉得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也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要求。这样做得目的, 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就是要打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模式, 打破教师压抑学生天性的课堂霸权, 真正变教师的“传道”为学生知识的引路人;变“解惑”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者;变“授业”为学生“创业”的参与人, 真正建立平等、民主、人本的课堂氛围。
二、课堂教学应给思维的“活”提供条件
通过这次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亲自观察、座谈、交流, 自己深感:只有学生得到解放, 教材变得开放, 教学过程、教学时空得以开放, 才能改变教学的满堂灌、学生听得乏味、课堂沉闷死寂的现象;只有摆脱传统课堂对学生的限制、支配、束缚、控制和压抑, 才能根治学生的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俯首贴耳、盲从依附。
加强课堂的灵动与鲜活, 这不仅表现在内容、形式、情境上, 还表现在实质上的知识吸取经验形成、智力活动、能力提高、情感体验、精神升华和生命发展上。课堂教学应注重追求知识和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 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 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 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 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三、结合杜郎口中学的经验, 形成具有我们实验中学特点的教学模式
实验中学是原平市的一所省级示范初中, 学生来自城区, 不同于杜郎口中学的乡镇生源, 每个学生的生活方式不同, 家庭背景也不一般, 也就是我对我的学生们所讲得:“你们比杜郎口中学的学生聪明, 智商高, 家庭教育优越, 信息来源丰富, 接受能力强, 潜力大, 更有发展前途”,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我们的学生要求老师素质更高, 组织能力更强, 否则很难适应这次教改, 其结果可能就是被淘汰, 如何依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再结合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 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 是我思考、探索的一个问题。
去年冬天在去杜郎口中学之前, 我就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 新知识让学生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讲解的方式尝试教学,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同学们从开始的只听不说的被动学习中逐步走出来, 积极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 且初步形成了一种习惯, 但还有少数同学不动, 每天只会照着、听着去做, 这该怎么办, 如何让他们都动起来?带着这个问题去了杜郎口中学学习参观, 座谈交流, 学习取经。回来第二天就开始调整教学程序, 每天上午第四节课发放预习提纲, 这是老师经过读教材、查资料、了解学生而制定的由易到难、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 让每个学生都做, 其中有阅读教材回答问题的, 也有通过操作体验过程的, 还有观察猜想得出结论的, 然后进行应用的等等问题。通过学生交流, 师生交流, 家长与学生交流完成任务, 第二天上课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等待展示, 课前让全班每个小组长随机抽签决定展示题目的顺序, 展示的时候, 为了避免出现去年冬天出现的现象, 又让每个小组较差 (C组) 同学先讲, 接着B组同学点评, A组 (最好) 的两个同学归纳说明, 这样如果还不到位, 教师及时进行补充, 点到为止。这样, 课堂上, 同学们动起来了, 气氛活跃了, 每个同学都有事做了, 开始有点乱, 后来逐渐有了头序, 学生老师配合密切, 教学任务比较轻松的完成了。这样的课堂, 容量大, 学生的活动量也大, 几乎每个人都能展示。通过一个多月的实践, 我觉得效果不错, 在与学生、家长的交谈中得知, 他们也满意。
情境兴趣游戏多媒体英语新课标倡导,在英语课程中,应努力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语言目标。因此,在英语课堂上,不能再出现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而是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多动嘴和多动手,让课堂动起来。
一、创设情境,让心动起来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因为学习英语的目标就是将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PEP Book 3 Unit 5 Part A Let’s talk中的Everything’s ready为例,这句话是该课时的难点,大多数学生对ready这个抽象单词不能理解。但是从三年级开始,每节英语课之前我都会问:“Are you ready?”这样一来,到四年级时全班学生都知道ready这个单词的意思了,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就解决了。
当然,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是简单并且有效的,因为教学情境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的,它不在于刻意创造什么,更不在于额外添加什么,它只在乎学生学会了什么。因此,利用我们身边的一些简单的物品,就可以达到出人意外的效果。比如在教授PEP Book 1 Unit 5 Part B Let’s learn时,教师可以把水、牛奶、果汁等饮料带到课堂上,通过实物教学,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这几种饮料,更牢固地掌握这几个饮料单词。
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因为情境教学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两种:一是把学生注意力从其它地方吸引过来的外在兴趣,这种兴趣比较有价值,但并不一定有内在价值;二是真正吸引住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内在兴趣。这两种兴趣是缺一不可,但绝不应该止于第一种兴趣。例如,在教颜色单词时,我设计了Guess and guess等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情境非常受学生欢迎。事先我把八支蜡笔放进袋子里,让学生来摸其中一支蜡笔并说出其颜色,猜对就可以得到蜡笔作为奖励。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的内容,而且也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此外,在教授PEP 4 Unit 6 Part A Let’s learn时,我创设了现在流行的偷菜游戏这个情境,通过偷QQ好友牧场动物来进行六个动物单词的新授、巩固和操练。一堂课下来,全班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六个动物单词了和Let’s do部分的内容。
二、激发兴趣,让情动起来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情感因素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缺乏的便是一种交际环境,这便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课堂上尽量多地使用英语,这可在课堂上形成英语氛围,有助于语感的培养。但即便是简单用语,在初学者看来仍有些难度,于是发挥“非语言”优势便成了课堂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艺术。教师用无声的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等语言)对有声语言进行恰如其分地补充、配合、修饰,能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易于被学生接受。在教授stand up和sit down时,教师可以用手势来辅助教学。
在课堂中,教师尽可能地多用礼貌用语,如:please, thank you, sorry等。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不是直接一句sit down让学生坐下,而是用一下鼓励用语,如:Can you try, please? Think it over and try again等,给他一次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
三、运用游戏,让手动起来
小学生活泼好动,让他们安静地坐一节课进行朗读对话或单词,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在设计教学步骤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游戏。在教人体部分名词时,我让学生摸着自己的或别人的头、脸、鼻、眼睛、耳朵等说my head,your face,my nose,your eye,等等,然后教师发指令Touch your head/face/nose/eye.学生随即做动作,并在小组间开展比赛。这样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整个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通过这个操练,小学生眼、口、耳、手多种感官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脑筋快速运转,反应灵敏,印象深。
四、运用多媒体,让课堂动起来
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可以使静态的图画变成动态的画面,符合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生动活泼地讲授新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教五年级下册的现在分词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正在动的动物图片,学生就能理解“ing”的意思了,而不需要教师用中文解释现在分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雷.让英语课堂“活”起来[J].小学教学参考,2006,(26)
[2]刘本清.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
[3]曹小勇.浅议维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新课程(小学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