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信息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机构编制信息(共8篇)

机构编制信息 篇1

一、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机构编制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服务,就必须充分发挥好机构编制作为党委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信息调研等形式,把有关机构、体制改革等热点、难点的敏感意见和要求顺畅地反映上来,促进党委、政府对有关问题能做到科学决策、及时解决,使机构编制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是实现党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客观需要。一条重要的信息调研可引起党政领导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一项科学的建议可以促进党政部门决策的完善,一个新观点可以帮助党政领导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把当前社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警示性、突发性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有助于党政领导全面了解社会动态,切实体察基层的意愿和情绪,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是履行机构编制职能的重要基础。重视社会改革发展动态、反映目前机构体制运行现状、广集机构编制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智慧,是机构编制工作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机构编制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一项基础工作。同时,通过信息调研扩大对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形式、方法、经验的宣传和交流,展现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工作动态,也有助于推动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认真做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多渠道地汇集和反映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机构编制更好地履行职能,使部门设置更加科学,职能划分更加准确,运行监督更加有效,编制管理更加富有成果。

因此,我们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信息调研工作是下情上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渠道上来,统一到信息调研工作是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上来,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力量加强、工作落实。

二、拓宽思路,体现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特色

拓宽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思路,就是要树立“大信息”的理念。信息是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要素,和物质、能量被并称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如果说在农业社会,土地和农业工具起决定作用,在工业社会生产要素向能源转移,那么,在当前信息社会的生产力结构中,信息将起主导作用。信息的功能一方面是认识事物的媒介,另一方面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因此,我们要善于把各种原始信息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加工整理,变为我们所能利用的资源。对机构编制信息调研工作而言,就是要把信息调研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融于机构编制履行各项职能之中,融于同机构编制工作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之中。机构编制部门在有“位”的前提下如何有“为”,很大程度取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影响力。如何形成影响力,一方面我们履行职能工作要有实效、要有成果,另一方面就要把这些成果通过信息这个手段、渠道反映出来,扩大机构编制部门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相互包融、有机结合,这样,机构编制信息工作就既有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扩大机构编制部门影响力上又有了结合点,信息工作就有了特色和活力。

笔者认为拓宽工作思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机构编制信息 篇2

1. 信息机构服务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我国信息机构服务现状

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 我国信息服务近年来发展迅速。据中国信息协会统计, 全国先有各种信息服务机构6万多家, 比1983年增加7倍;从业人员100多万, 比1983年增加6倍;全国信息服务每年以25%—30%的速度发展。到1994年初全国已有百余个重要的信息网络, 近千份信息刊物。

我国信息服务机构从性质上看, 有公益服务和经营服务两类。从组织形式看, 前者属于事业性质, 如国家及各省、市、县的信息中心、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出版社、电台、电视台、报社以及挂靠在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外延型信息机构, 如信息公司、咨询公司、信息交易市场等。这类机构在设备、技术、科研、人才、投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可进行全方位的信息综合服务和信息产品开发, 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很严重, 经费由上级拨款支持, 信息服务的规划、计划、编制、业务大多由国家确定和集中管理。它们的任务是在保证公益服务的前提下, 努力开展有偿服务, 增加收入, 改进服务设施, 扩大信息服务内容。

属于经营性服务的信息机构多半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大型信息服务机构和科研单位, 为综合性信息网络, 这类服务机构以组织信息交流、沟通渠道、密切联系、加强协作为主要任务, 经费从供给转为包干或完全自筹, 以用户需求与市场需求为主要向导, 直接面向生产经营, 开展大范围、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交流和信息服务, 注重经济效益。

1.2 信息机构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信息服务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作为一个产业的起步, 发展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这主要是因为赖以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化欠发达。除此之外, 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2.1 全民信息意识淡薄。

在我国, 信息意识并未深入人心, 人们对信息消费不够重视, 舍不得花钱投资信息。从个人到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 即使是有信息消费需求, 也是停留在低水平的消费层次, 不是主动地对信息机构提出质量要求, 而是被动地接受。全民信息意识淡薄, 将是信息服务业向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1.2.2 传统的信息服务在思想观念、服务内容、运行机制、

工作模式等方面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从业人员还未遵循经济规律, 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信息稀缺和信息过剩同时存在是现阶段存在于我国信息服务业中的一个奇特现象。各信息机构服务层次肤浅, 参考咨询工作极为薄弱, 所以服务成果少之又少。

1.2.3 我国目前信息服务的市场行为和形式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失误较多。

主要表现为我国提供信息服务主要是三式:一是“信息灌送式”, 不管你乐意不乐意, 统统把信息传给你, 而国际上的潮流是“按需自取式”;二是“什么都有式”, 客户要什么信息他都有, 只广不深, 而国际上的是面向专业信息服务;三是“修路找车式”, 这种服务多是以技术背景出身的企业, 在没有搞懂什么是online和net的区别下, 便纷纷以“在线”信息服务商而自居了, 而国际上的潮流是“先造车后上路”, 往往同一信息内容数据库在不同的网络服务商中可以得到, 联机信息服务是有严格的分工体系的, 所以我国信息服务业要走上健康良性的运作轨道任重而道远, 必须找准发展的模式, 确定切实可行的原则。

1.2.4 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信息服务目前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行业管理, 没有严格的从业认定和审批制度, 各行其是, 闭关自守。表现在数据库信息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 许多部门、单位各自为政, 造成了功能相近的数据库重复开发建设, 造成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使得数据库开发难以上规模、上技术, 影响质量, 影响使用, 使得信息业发展缓慢, 信息服务质量低下。

1.2.5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这包括两个方面:a.领导者的信息素质不高。重视信息载体的收藏, 而不重视信息内容的开发利用, 不重视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没有现代信息服务营销思维。B.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目前, 我国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基本上以科研、外语、图书、档案专业人员为主, 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有限, 许多从业人员本身不具备信息处理的知识技能。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是制约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2. 影响信息机构信息服务质量的因素

2.1 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

信息服务人员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信息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于综合性的信息服务机构而言, 包含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管理人员。除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以外, 有学中文、历史、计算机、化学、医学等专业的人员, 学其他专业的人员没有系统学过图书情报知识, 学图书情报的大多又缺乏自然科学知识。随着现代信息机构服务功能的扩大, 服务内容增多, 信息机构工作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素质参差不齐, 普遍缺乏能开展信息咨询、市场调研、信息分析的高素质信息服务人员。

2.2 软、硬设施

软、硬设施是信息机构开展信息服务的主要手段和质量保证, 也是信息机构建立现代信息网络, 进行联合协作的基础。目前, 我国大多数信息机构使用的技术设备主要是计算机光盘检索, 而其他通讯技术、光声记录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还刚刚起步。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为用户提供的网上浏览、检索速度太慢, 效率低下。

2.3 资金来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短缺是制约信息机构开展信息服务的一个实际问题, 国家资金投入有限, 信息机构自身筹措的资金是杯水车薪, 难以为继。因此, 要提高信息机构服务质量, 有足够的经费是一个重要的保证。

2.4 领导者的素质对信息服务的重视程度

作为一个领导者, 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指挥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是努力工作, 而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远见能力。只有正确认清形势, 认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差距, 才会有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领导者需要把岗位和目标管理结合起来, 对工作人员不断提出新任务、新要求, 促使服务质量、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才能使信息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获得公众的认可和好评。

3. 信息服务质量评价

3.1 时效性

所谓时效性, 就是一个“快”字, 要迅速。在信息时代, 知识更新速度快、如果信息服务滞后, 许多有价值的信息都成了“昨日黄花”, 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所以, 信息的更新速度、提供的信息检索速度等信息服务措施都应有较高的时效性。

3.2 准确性

准确性是评价信息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虚假信息不但不能使信息用户获得经济效益, 而且可能产生误导, 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 信息机构提供给用户的信息必须准确可靠。

3.3 针对性

就是根据用户的知识水平、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状态, 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服务。因此, 服务是否具有针对性, 以及针对性的程度有多高, 也是评价信息服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3.4 用户至上, 服务第一

我们可以从信息机构和信息用户两个角度, 分别采用信息利用率和用户满足率两个标准来评价信息服务质量。从信息机构自身的角度来看, 信息机构所储存的信息在多大程度上被用户所使用, 使用的效果如何, 即信息的利用率是评价信息服务质量的一个标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 用户在使用了信息机构所提供的信息后, 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即用户满足率也是评价信息服务质量的一个标准。

信息利用率=信息有效运动次数/馆藏信息总数

用户满足率=有效运动次数/用户合理的信息运动次数

4. 信息机构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的措施

信息机构的职责就是“为信息找人, 为人找信息”。过去信息机构的工作重点是放在文献的收集、整理、贮存等方面的技术加工上, 对用户的服务重视不够。现代社会出现了“信息爆炸”和“知识饥渴”的矛盾, 要解决这一矛盾, 就必须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

4.1 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随着现代化通讯技术的发展, 因特网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实现了异地交互式服务, 不再只有面对面的服务, 服务的对象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区域、某一特定社会群体, 而有可能是社会上的任何一员, 世界上的任何一地, 对外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这必将需要信息服务社会化快速发展, 才能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

4.2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实现信息服务的产业化

长期以来, 在我国的信息机构, 尤其是传统的信息机构中, 根本不存在产业化的概念, 所提供的服务基本上是无偿服务, 即便是从业人员付出了劳动的二、三次信息产品也属于无偿提供, 这种高投入、低产出, 甚至是无产出的传统机制, 严重打击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束缚了信息机构的发展, 和市场经济不相称。因此, 只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打破过去长期形成的免费获取信息产品的传统观念, 才能形成有序竞争, 从而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4.3 信息服务的法规化

目前, 我国已出台的法律法规有《信息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关于今后十年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等。然而与信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相比, 法制建设尚滞后。只有完善法制建设, 对信息服务人员和信息用户双方形成相应的约束机制, 才能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

4.4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搞好信息服务工作, 最重要的是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信息机构工作人员结构合理、素质较高, 还能弥补技术设施配置的不足。这一工作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工作人员自觉提高知识, 自我更新;二是信息机构通过各种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现代信息服务工作的新型队伍。

4.5 开展用户信息教育

用户信息教育是指帮助用户更充分地接受和利用信息的活动。用户信息教育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前提, 用户信息需求的准确表述是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保证。随着用户信息素质的不断提高, 用户信息需求不断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也要求信息服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从而有利于信息机构信息服务工作水平的提高。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信息机构信息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以及影响信息服务质量的因素, 并给出了评价信息服务质量的标准和方法。最后, 提出了提高信息机构信息服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机构,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智佑.欧洲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与动向[J].情报杂志, 2000, (2) .

[2]李莹.论信息服务由适应需求走向创造需求[J].情报科学, 2000, (2) .

[3]高柳宾等.信息分析基础理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0, (1) .

机构编制信息 篇3

【关键词】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发展对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了出来,在机构编制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的政务管理工作应该继续面向现代化、智能化以及精确化的方向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进一步提升相关机构部门的编制管理水平。

1、信息化建设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在现代化的信息发展过程中,电子政务愈发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建设是今后政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有不断满足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才能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从目前的形式上来看,机构编制的信息化管理在我国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中的应用是十分突出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内容。在办公室中,计算机以及相关的办公设备已经成为办公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应用率不高是其中的主要问题,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将计算机局限于打字以及制表等简单的任务中,有时还运用计算机进行资料的查阅,但是上述这些任务都是在机构内部的部门中才能得以使用的,信息化管理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我国机构编制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管理仍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只有加强对其进行建设与管理,就能够实现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发展目标。

2、目前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工作中来看,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信息不同步的状况。虽然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下,网络技术正在实现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政府工作也在不断的进步着,但是从我国当前的政府工作中不难看出,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存在不同步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技术发展在不同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无论是从软件方面还是在硬件方面都不能达到统一的状况。因此造成地方政府不能及时的接收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安排等,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具体工作任务的落实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此外,在政府部门中开展信息化建设,但是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功能不连通的状况。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工作任务无法有效的完成。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因为“信息孤岛”的问题,使得各部门之间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所以使得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另外,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由系统设计之初的问题造成的,在设计的初级阶段,并没有考虑到系统兼容的问题,因此也就造成了信息使用效率低下,引起资源的浪费。

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后期工作中,维护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工作仍然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尤其在后期维护的工作中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维护工作直接影响着后续工作的效率。造成管理维护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资金不到位,系统维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进行长期的优化以及修正,才能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二是受到技术性的影响,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各级机构单位中并不具备专业性的人才,即使存在,其专业技术也不足以达到高标准的要求,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工作水平上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三是管理培训力度不够。管理培训的对象既包括信息系统的管理者,还包括系统的使用者,系统的使用者不但涉及到机构编制部门业务人员,未来还会涉及到相关部门的办事人员。目前,我们的培训工作没有做到及时、专业、到位,影响了各项工作在系统中深入展开。

3、建议和对策

3.1推进信息化管理,加强基础性建设 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优化、整合、共享、互动”的原则,运用顶层设计的思想理念,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业务为核心,以信息资源共享为主线,提高决策服务水平和能力;推进门户网站和其他信息工具的应用,实行政务公开和网上办公,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实现“工作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信息数字化、流程网络化、办公无纸化、审批服务一体化”,保证机关高效运转、健康有序发展。这就要求机构编制部门内部要加强局域网的建设,同时建立智能化办公操作系统,用以支持日常工作和管理。通过内部办公系统,实现网上公文流转、信息传递、审核审批内部行文,处理内部事务管理,做到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极大地方便日常工作,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及应变能力。

3.2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实名制管理作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其目的应该是通过《实名制管理系统》准确掌握编制与人员信息的对应情况,所以应构建便捷高效、规范有序的实名制管理技术平台,通过网上办理出入编备案手续,实现机构编制、组织、财政、人事等相关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和网上协调约束机制。将点式管理变为线式管理或面式管理,把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把粗放管理变为精准管理。

3.3加强数字档案系统应用 为便于学习和日常管理,应按照“及时、有效、准确、完整”的原则,对涉及机构编制管理的文件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管理,将各类业务档案、政务档案整理、扫描、数字化存储,按部门、单位对电子公文进行分类,建立档案原件影印系统和联网互查系统,做到有据可依、有备可查,简化查找资料的烦琐步骤,实现从“翻阅”到“点击”的转变,提高公文的查询效率,克服纸质档案在翻查中易损耗的弊端,同时有利于向政府部门和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信息化建设在新时期机构编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这也是我国政府机构在今后工作中的重点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峰.研究工作要努力为新时期机构编制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服务[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5(12).

机构编制信息 篇4

一、重新采集编制信息的意义

为县编办采集最新的、准确的单位编制信息和个人编制信息,经县编办逐个录入单机版的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审核后上报市级编制部门,市级汇总省机构编制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后汇总到中央编办,各级编办联网后,实时更新机构编制统计实名制数据,实现统计实名制数据的实时、动态化管理。

二、采集过程注意事项:

1、本次信息采集只填写在职在编人员,不包括离退休人员和括劳务派遣人员。人事代理人员、人才代理人员、2006年雇员合同制人员要按编外人员进行信息采集。

2、本次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采集用到的事业编制数、相关表册、信息采集业务指南、编办下发的单位和人员信息、填报要求等,均放在人事股***@163邮箱(密码67921286),各单位可从邮箱中自行下载使用。

3、各单位的事业单位信息表和人员信息表是从编办的单机版系统中导出的最新数据,只准在原来的基础上完善各项信息,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教职工数量。如确属本单位的职工但没有下发信息的,用原表样采集信息后另外保存(需提供进入本单位的相关正式手续),不要和编办下发的人员信息保存在一起。

4、除编办下发三定方案的事业单位外,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一律不填写《事业单位内设机构信息表》。

5、本次填报各单位所用的事业编制数,按《孟津县教学机构编制基本情况汇总表》上的数据填写,不能按2003年的老编制数填写。

6、《事业单位信息表》和《人员信息表》填写的具体要求,要按照指南和会议讲解的要求准确、规范填写;必填项目必须填写,不是必填项的指标,也尽量准确填写。尽可能向编办提供最完整单位信息和人员信息。

7、此次信息采集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向单位领导汇报好会议情况,争取领导支持,保质保量完成信息实名制采集任务。

三、上报时间及要求

1、局属学校:5月25日上报。横水、小浪底、常袋、送庄、朝阳5月26日上报,会盟、平乐、城关、麻屯、白鹤27日上报;

机构编制信息 篇5

(带“*”号的为必填指标项)

第一部分 机构

一、党政群机关

(一)部门 1.机构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全称。2.其他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全称和实行合署办公的其他机构全称。3.规范简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的规范简称。4.习惯简称

指日常工作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机构简称。5.*机构级别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行政机构的级别,为选择型指标,包括:正、副厅级,正、副处级,正、副科级,其他和不定级。6.*机构性质

指机构的性质,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政法机关、其他。7.*机构类别

指机构的种类,为选择型指标。按照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类别,由填报者在所列的机构类别中进行选择。

(1)组成/工作部门:组成部门是指省级政府依法分别履行 1 政府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工作部门是指市级和县级政府依法分别履行政府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

(2)直属特设机构:指根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要求特设的政府直属机构;

(3)直属机构:指主管政府某项专门业务,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

(4)部门管理机构:指主管特定业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并由组成/工作部门或直属机构管理的独立设置的行政机构;

(5)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组织协调跨政府行政机构的重要业务工作的行政机构;

(6)临时机构: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为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行政机构;

(7)省以下垂直管理机构:是指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

(8)驻外地办事处:指省级和市级政府派驻本行政辖区以外的行政机构;

(9)其他机构。8.*机构编码

为选择型指标,请选择与本部门相对应的编码,如中共玉门市委宣传部选择宣传部,玉门市水务局选择水务局。

9.批准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其成立的文件文号,机构改革中的涉改部门则为最新的一次部门“三定”规定文件文号,党群、政府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以2010年改革的文号为准,乡镇以2011年机构改革的文号为准。要求格式为半角、中文标点、六角括号,如 2 宁办发„2010‟53号。

10.最新调整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对该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编制、领导职数等事项进行调整的文件文号,要求格式为半角、中文标点、中括号,如:宁编办发„2011‟13号。11.批准内设机构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12.实有内设机构数

指本部门为履行职责需要而实际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13.行政编制数

指由部门“三定”规定和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部门行政编制数。14.实有人数

指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录用、调入的,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数。15.在编人数

指使用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数。16.部门领导职数

指部门“三定” 规定及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部门正(副)领导职数。17.实有部门领导人数

指实际配备的部门正(副)领导人数。18.工勤编制数

指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为部门单独核定用于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的编制数。

19.工勤人员数

指部门使用工勤编制的在职人员数。

(二)内设/下设机构 1.机构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关内设/下设机构的全称。2.其他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内设/下设机构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内设/下设机构的其他全称和实行合署办公的内设/下设机构的其他全称。3.机构级别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内设/下设机构的级别,为选择型指标。

4.机构类别

指部门内设机构或下设机构的种类,为选择型指标。(1)内设机构类别:指行政机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机构(未派驻)、离退机构和其他机构。

(2)下设机构类别:

派出机构:指党委和政府派出的工作委员会和办事处;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派出的纪检监察组(室);政府有关部门派出的公安分局(派出所)、工商分局(工商所)、地税分局(地税所)、物价所、司法所、统计所和其他机构。

政法类事业机构:指政法部门下属的目前仍使用或部分使用政法专项编制的事业单位,如科研院所、学校、出版机构、后勤服务机构、检验机构、检测机构等。目前我县没有此类事业机构,不允许勾选。

政法类直属机构:指使用政法专项编制,除派出机构、政法类事业机构之外,直接从事执法等职能的政法部门的下设机构。包括公安部门管理的拘留所、看守所、戒毒所,司法部门管理的监狱、劳教所(队、场),法院法警大队/支队,检察院法警大队/支队。

其他机构:不能列入上述机构的其他下设机构。5.行政编制数

指由部门“三定”规定和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部门内设/下设机构的行政编制数。6.实有人数

指内设/下设机构中按照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录用、调入的,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数。7.在编人数

指内设/下设机构中使用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数。

8.内设/下设机构领导职数

指部门“三定”规定及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内设/下设机构正(副)领导职数。9.实有内设/下设机构领导人数

指部门实际配备的内设/下设机构正(副)领导人数。

二、事业单位 1.单位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事业单位第一名称的全称。2.其他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 5 全称。

3.规范简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单位的规范简称。4.习惯简称

指日常工作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机构简称。5.*行业类别

指按事业单位主体业务属性划分的单位类型,即行业分类,共25大类,每大类又分中类和小类。请根据实际情况按软件分类勾选,信息采集表上请按大类、中类、小类顺序填写,大中小类中间以空格分隔。6.事业单位类别

指根据中央编办《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函„2008‟45号)文件精神,事业单位按照现有的社会功能,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大类。

7.机构规格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的规格,为选择型指标,如未明确该单位的规格可选“未定级”。

8.*经费形式

指依据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2012年2月7日修订,4月1日起执行)有关规定,将事业单位预算形式划分为财政补助和经费自理两种形式。财政补助包括全额拨款和差额补贴。9.组织机构代码

指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 6 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没有组织机构代码的单位暂不填写。10.批准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其成立的文件文号,机构改革中的涉改部门则为最新的一次部门“三定”规定文件文号,党群、政府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以2010年改革的文号为准,乡镇以2011年机构改革的文号为准。要求格式为半角、中文标点、六角括号,如宁办发„2010‟53号或者宁政办发„2010‟83号。

11.最新调整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对该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编制、领导职数等事项进行调整的文件文号,要求格式为半角、中文标点、中括号,如:宁编办发„2011‟13号。12.单位设立时间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其设立的文件印发日期,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13.机构属性

指单位的性质。包括:

(1)县派驻乡镇站所(中心),指县级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派驻乡镇的站所(中心);

(2)乡镇站所(中心),指乡镇政府所属的站所(中心);(3)执法队伍,指省(市县)级政府有关部门所属的履行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

(4)教学点;(5)其他。

14.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指作为负有单位法律责任的代表人的姓名。没有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暂不填写。

15.法人证书号

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没有法人证书号的暂不填写。16.批准内设机构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17.实有内设机构数

指本单位为履行职责需要而实际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18.事业编制数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财政补助编制数和经费自理编制数。19.实有人数

指本单位使用事业编制的在编在岗人员数。20.单位领导职数

指部门“三定” 规定及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单位领导职数。

21.单位领导实有人数

指实际配备的单位领导人数。22.是否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指本单位是否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是否进行公务员登记,以酒泉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文件通知为主,没有登记的填“否”。

23.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在职人数。

指本单位使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编制的人员数。

第二部分 人员信息

一、行政机构人员信息

1.*姓名、*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民族(可选项,字典数据)、政治面貌(可选项,字典数据)、籍贯、曾用名

要求如实填写,不能出现英文字符、标点符号及空格。籍贯,精确到乡级行政区划,例如:庆阳市宁县中村乡。2.*身份证号

填写长度为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3.出生日期、入党(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

与身份证出生日期不符的,按干部档案有关时间填写。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4.*所在机构

填写数据时可在所在机构中进行选择,选择项包括本单位和内设机构(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外,其他机关事业单位机构名称和所在机构名称应该一致,即三定批准的单位全称)。5.*编制类型(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工勤编制。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森林公安局选择政法专项编制,其他行政机关的公务员选择行政编制,机关工勤人员选择工勤编制(在职务栏中填写“聘用制工勤人员”)。6.*人员分类(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担任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的情况,为选择型指标,包括:领导(四大班子)、部门领导正职、部门领导副职、内设机构领导 9 正职、内设机构领导副职、部门其他领导、非领导人员。

行政机构中副科级以上的党委书记、总支书记、支部书记、纪检书记、纪检组长、工会主席等职务选择部门其他领导。

7.*人员状态(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在编在岗等类别。其中在编不在岗、离退休人员、兼职(不在编)、借调(不在编)、挂职(不在编)、聘用、其他类别人员不做统计,不允许勾选。

只登记在编在岗的人员,借调、抽调的工作人员在原单位登记。

8.职务

可输入10个汉字,填写人员的职务,例如:局长、副局长、党支部书记、xx股长等。

9.职称(可选项,字典数据)按市人社局备案的职称在数据中选择。10.领导职务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股级正职、股级副职。

副科级以上干部按市委或政府、组织部的任职文件填写。11.非领导职务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不定级。

副主任科员以上干部按市委或组织部任职文件填写,科员、办事员、不定级以工资档案为依据填写。12.控编单编号

编制使用通知单编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暂不填写。13.进入来源

指单位人员在进入本单位之前的单位。某年某月由哪个单位批准到本单位。输入内容不超过25汉字或50字符。14.*进入形式(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以什么样的形式进入本单位,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公务员考试、军转、调入、选调、公开招考、事业单位考试、毕业直接分配等,其中借调、兼职、挂职、招聘类别人员不做统计,不允许勾选。15.进入时间

指进入本系统工作的实际报到日期,以组织、人社部门认定的参加工作具体日期为准。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16.入编时间

从外县市调入且取得“控编卡”的按照调入时间填写;公务员考试、军转、公开招考、本县内交流调动的且取得“控编卡”的按照参加工作时间填写(以干部档案记载为准)。17.入编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其入编登记的文件文号,截止2012年5月1日在编在岗的人员统一均不填写。18.任现职时间

指由某级党委、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织、人社管理部门正式任命通知时间,或由某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某级政协及人民团体会议选举通过及决定职务的生效日期填写,科 11 员、办事员、不定级以工资档案为依据填写。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19.是否高配、是否公务员登记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软件数据录入时在相应的方框中打钩确定。是否进行公务员登记,以庆阳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文件通知为主,没有登记的填“否”; 是否高配指单位是科级,但领导配备级别高于单位级别的为“是”,其他的为“否”。20.毕业学校

指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毕业学校或科研单位名称,输入内容不超过25个汉字或50个字符。21.毕业时间

指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日期,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22.学历(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本人接受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各类学校正式教育并获得有关证书的最高学习程度,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其他。23.学位(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本人取得正式的最高学位的名称,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名誉博士、博士、硕士、学士、无。

24.专业

指取得学历所学习的专业名称,输入内容不超过25个汉字或50个字符。25.照片

指实有人员的近期电子照片,软件数据录入时,需提交照片 12 的电子文件。照片规格按身份证照规格进行采集,具体规格:351像素(宽)×263像素(高),分辨率大于200dpi,不超过30KB大。

照片插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息表》的处理:先删除照片信息单元格的“照片”2各汉字,在EXCEL程序菜单插入栏选图片(来自文件),然后选择需要插入的照片,点选“插入”完成。26.备注

指对个人其他信息进行补充说明,长文本,不限长度。

二、事业单位人员信息

1.*姓名、*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民族(可选项,字典数据)、政治面貌(可选项,字典数据)、籍贯、曾用名

要求如实填写,不能出现英文字符、标点符号及空格。籍贯,精确到县级行政区划,例如: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身份证号*

填写长度为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3.出生日期、入党(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

与身份证出生日期不符的,按干部档案有关时间填写。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必须用身份证号码验证软件验证)。4.*所在机构

填写数据时可在所在机构中进行选择,选择项包括本单位和内设机构(事业单位机构名称和所在机构名称应该填写一致,即三定批准的单位全称)。

5.*编制经费形式(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全额拨款、差额补贴、经费自理(按单位三定规定的经费供给形式填写)。

6.*人员分类(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单位领导正职、单位领导副职、内设机构领导正职、内设机构领导副职、非领导人员。

事业单位中副科级以上的党委书记、总支书记、支部书记、纪检书记、纪检组长、工会主席等职务选择单位其他领导。

一般工作人员填写非领导人员。7.*人员状态(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在编在岗等类别。其中在编不在岗、离退休人员、兼职(不在编)、借调(不在编)、挂职(不在编)、聘用、其他类别人员不做统计,不允许勾选。

只登记在编在岗的人员,借调、抽调的工作人员在原单位登记。

8.职务

可输入10个汉字,按市人社局批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现任岗位填写。

副科级以上人员填写人员的职务,例如:七级职员岗(站长或股长)。

一般工作人员按按市人社局批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现任岗位填写。

9.职称(可选项,字典数据)按市人社局备案的职称在数据中选择。10.领导职务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 14 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股级正职、股级副职。

11.非领导职务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不定级。

副主任科员以下职务的工作人员选不定级。12.控编单编号

编制使用通知单编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13.进入来源

指单位人员在进入本单位之前的单位。某年某月由哪个单位批准到本单位。输入内容不超过25汉字或50字符。14.*进入形式(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以什么样的形式进入本单位,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公务员考试、军转、调入、选调、公开招考、事业单位考试、毕业直接分配等,其中借调、兼职、挂职、招聘类别人员不做统计,不允许勾选。15.*进入时间

指进入本系统工作的实际报到日期,以组织、人社部门认定的参加工作具体日期为准。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16.入编时间

从外县市调入的按照调入时间填写;公务员考试、军转、公开招考、本市内交流调动的按照参加工作时间填写(以干部档案记载为准)。17.入编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其入编登记的文件文号,截止2012年5月1日在编在岗的人员统一均不填写。18.任现职时间

指由某级党委、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织、人事管理部门正式任命通知时间,或由某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某级政协及人民团体会议选举通过及决定职务的生效日期,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

一般工作人员按按市人社局批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现任职务时间填写。

19.*岗位类别(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行政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服务岗位、其它岗位。

不允许填写其它岗位。

20.是否高配、是否公务员登记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软件数据录入时在相应的方框中打钩确定。是否进行公务员登记,以酒泉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文件通知为主,没有登记的填“否”; 是否高配指单位是科级,但领导配备级别高于单位级别的为“是”,其他的为“否”。21.毕业学校

指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毕业学校或科研单位名称,输入内容不超过25汉字或50字符。22.毕业时间

指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日期,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23.学历(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本人接受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各类学校正式教育并获得有关证书的最高学习程度,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其他。24.学位(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本人取得正式的最高学位的名称,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名誉博士、博士、硕士、学士、无。25.专业

指取得学历所学习的专业名称,输入内容不超过25汉字或50字符。

26.照片

指实有人员的近期电子照片,软件数据录入时,需提交照片的电子文件。照片规格按身份证照规格进行采集,具体规格:351像素(宽)×263像素(高),分辨率大于200dpi,不超过30KB大。

27.备注

指对个人其他信息进行补充说明,长文本,不限长度。

第四部分 正规考试进入的大学生

未纳入编制管理的进村进社、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省考人员(教师、卫生、兽医、社保、旅游、农技等)、纯农民户零就业家庭安置、西部志愿者等通过人事系统正规考试进入的人员填写在事业机构人员信息表中,备注栏中注明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大 17 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扶持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本科以上毕业生就业”、“ 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选拔医学类(含护理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选拔畜牧兽医、农学类专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技推广等涉农岗位工作”、“选拔相关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社保及旅游工作”、“选拨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村(社区)就业”等。进入人员来源为某年某月由哪个单位招录为哪个项目人员;工作时间和进入时间一样;编制经费形式、人员状态选择“其他”;人员分类选择非领导人员;入编时间、领导职务级别、非领导职务级别、职称、任现职时间不填;职务栏填写服务单位的机构全称。

已纳入编制管理的正规考试进入的大学生由用编单位填报,并提供文件依据。

第五部分 机构编制工作常识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改革,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18 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机构改革:机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对党政机关的管理体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这些机构人员的组合方式、运行机制所作的较大调整和变革。

机构限额:机构限额,是指中央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行政机构设置的总额。

机构名称:机构的名称是机构基本属性、内在规律以及特殊性的综合反映。一个完整的机构名称,应该能够反映出该机构的行政区划、所属关系、工作性质、规格级别以及管理范围等。机构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区域名、矢名和格级名,它们分别说明和规定着机构的管理(服务)范围、隶属关系、工作内容以及级别规格等,如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就是区域名,机构编制就是矢名,委员会办公室就是级别规格名。行政机构的格级名主要有政府、部、委、办、署、司、厅、局、处、科等。事业机构的名称主要有中心、馆、所、站、台、社、院、校、队、团、园等。

机构级别:机构级别是指用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机构的行政地位,它主要用于行政机关和其他有上下指挥和服从关系的机构系统。机构的级别能明确指挥和被指挥关系,能明确行政决策的效力关系,能明确行政隶属关系。目前我国行政机关中最高机关是国务院,以下依次为部级(省、直辖市)、副部级(副省、直属局)、司局级(地、厅)、副司局级(副厅)、处级(县)、科级。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组织机构的级别与政府系统的机构级别相对应。事业机构作为社会服务单 19 位,相互之间没有领导关系,不应该确定行政级别,但由于受现行工资制度、干部制度影响,许多都套用了行政级别。

机关:县级以上各级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及其所属各工作部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机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工作部门;县级以上各级政治协商会议机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机关;县级以上各民主党派机关;乡、镇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和人民政府。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组织。其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

机构的性质:机构的性质是机构的根本属性,是由机构的职能所决定的。通常分为行政性质(包括党派和群团机构)、事业性质和企业性质。一般来说,机构的性质决定人员编制的性质。

编制: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⑴编制员额的规定;⑵各职位(岗位)的名称、设置以及领导职数的规定;⑶各类人员的比例结构的规定;⑷人员配备的质量要求。

行政编制:行政编制是我国党政机关使用的人员编制,包括国家机关、各党派和部分社会团体使用的人员编制,其经费由行政经费开支。行政编制的使用是与国家的政治与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这就决定了行政编制要有较强的外在约束,不能随意扩大。由于使用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由国家财政开支,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全国行政编制规模。

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是指各类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与行政编制相比,事业编制使用范围 20 广泛,总量不断增长,经费开支形式多样,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因素的约束较强。

专项编制:指规定使用对象和范围,有针对性下达的编制。专项编制只能用于规定的对象和范围以内,不能用于其他。专项编制能直接体现上级编制主管部门关于编制结构的某些积极意图。一般用于充实加强某项工作或调整人员结构、人员比例等。

政法专项编制: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实践中,通常我们把检察、审判机关,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司法(含监狱、劳动教养管理局)、国家安全以及公安等机关,及其所属直接履行政法职能的单位,统称为政法系统。这些系统使用的编制统称为政法专项编制。

“三定”规定:“三定”规定就是对一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等三大内容进行确定。按照规定的统一体例和审核、审批程序,由党委、政府印发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一支笔”审批制度:是指机构编制事项必须按规定权限和程序由机构编制部门专项办理的一项制度,凡涉及职能调整,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的,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按程序报同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或党委、政府审批,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决定机构编制事项。

“五不准”:一是不准超编进人。二是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的级别。三是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四是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五是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指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 21 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编制,组织人事部门在编制限额内使用编制,财政部门按照编制使用情况核定预算、核拨经费,共同推动实现行政编制数、实有人员数、财政供养数相对应的实名制目标的一种机构编制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现有事业单位分三类进行改革。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强化公益属性,整合资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相关财政政策。

第六部分 其他事项

1.填报单位信息和个人信息的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遵守相关的保密规定,防止单位信息或个人信息泄漏。

2.为方便工作交流,县编办建立玉门市机构编制工作交流群,此群为各单位经办机构编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的工作QQ群(群号:231227810),为节省网络资源每部门或每单位限加1人,为方便联系杜绝欺诈,群内实行实名制管理,格式:部门或单位规范简称+个人真实姓名。

3.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12年4月30日前全部在编在册人员情况。

4.时间格式: 所有表格涉及时间格式均为0000-00-00,其他格式一律无效(中间的-为中文输入状态下的减号)。

5.个人登记信息部分内容按照给定的下拉菜单选择,其他内容依据干部档案、工资档案填写。

6.机构全称、机构规格、批准文号、内设机构数及名称、下属事业单位数及名称、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领导职数等全部按照2010年县委、政府批准的“三定”规定填写。

7.已经注册中文域名的要填写中文域名全称和简称,没有注册的暂不填写;有英文域名的要填写英文域名,没有的不填。

8.享受或保留副主任科员以上待遇的人员、内设机构负责人和其他行政人员填写非领导人员(在职务栏中说明具体职务职级)。

机构信息填报 篇6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春燕

办公室主任:王敏;科员:杨凯

机关财务科科长:石红利;科员:陈文红

信息中心主任:田儒武

机关党委办主任:胡继华;科员:谢云

法规科科长:罗敏;科员:李学忠

人事监察科副科长:张红燕;科员:龙爱平

征管科科长:吴晓彬;科员;周方华、胡维生

收入核算科副科长:吴波;科员:余若涵、陈梦清

税源管理科科长:高静秋;科员:吴建欣

纳税服务科副科长:秦尧;科员:陈波、吴国燕

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并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办法;根据开发区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本单位税收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税源和上级下达的税收计划,编制、分配和下达本单位税收收入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完成税收任务;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分配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负责开发区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等税种的征收管理和日常检查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本系统的税收执法情况;负责税务行政处罚听证、行政复议和诉讼工作;负责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和其他税收票证的管理工作;负责本系统的税收会计、统计工作;负责本系统经费、财务、基本建设和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审计和政府采购工作;负责本系统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工作;负责本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培训管理;负责本系统的纪检、监察工作;负责开发区进出口税收和涉外税收的管理工作;负责本系统税收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建设和管理信息系;贯彻执行税收政策,分析税收信息,掌握税收动态,组织税法宣传工作;负责组织本系统税收科研、学术交流以及科研成果鉴定、评选、推广和奖励工作。

创新信息服务重塑情报机构形象 篇7

我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 产生着持续的、大量的、迫切的信息需求, 这些信息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趋势, 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的崛起, 将这些急剧攀升的信息需求从资源实体上的获取障碍转变为资源选择上的困难。如何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实现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 为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是科技情报机构信息服务工作的当务之急。

1. 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

传统信息服务以到馆用户为服务主体, 采用流通浏览借阅的服务模式, 受科技情报机构服务时间和服务空间的限制。平台建立以后, 在服务到馆用户以外, 在线服务的用户数量增长很快, 比例不断攀升。根据用户不同的信息和需求特点, 采用适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服务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以平台在线联机网络为主, 服务向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

信息服务模式转变以后, 拓宽了服务对象范围, 用户结构也发生了转变, 文献借阅查询更宽广、获取更便捷, 大大提高了服务水平, 提升了知识服务和知识传递的效率。

2.信息资源体系的转变

传统的信息服务依托的是有限的馆藏文献, 载体以实体资源为主, 主要是图书、杂志、胶片、磁带、光盘等, 目前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新型文献资源服务保障体系是平台上无限的资源, 这些资源的建立和管理基于主题或学科的知识环境, 馆藏是

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 整合在一个平台下, 使用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元数据互操作技术——“OAI-PMH”框架实现数据整合。各建设单位是数据提供者, 共用一个平台门户, 使用数据无须迁移, 可实现一站式搜索, 在不涉及知识产权的前提下, 将全文资源直接向用户开放, 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满足网络平台环境下用户多层次、专业化、个性化的需求。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表现在:首先平台建设本身就是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战略性文献支撑体系, 要求平台成员单位的业务、服务、资源、系统融为一体, 因此无论是从网络建设、资源整合还是对外服务上都体现出了平台的公益性和共享性。再者,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零散的、随机的、变化的、局部的,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在地区之间存在不均衡性, 不同的信息环境, 用户发现和利用信息的习惯也不一样, 平台的建设, 为他们获取文献信息的多样化提供了量的保证。

同时, 信息时代人们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技术和手段也在不断提高, 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面对平台上庞大的、多层次、多样性的信息资源, 用户的需求从资源稀缺转向选择困难, 他们希望服务者能够针对他们的需求, 量身定做提供全程的、全方位的服务, 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平台共建单位, 依靠自己的力量都不可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客观上要求信息服务必须有分工有合作, 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也是当今信息服务的一大特色。

3.信息服务内容的变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多种实施功能为手段, 以门户网站为依托, 呈现出的是以满足用户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为主要目的的知识传递。有些服务虽然沿用了其在传统的文献

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的崛起, 将急剧攀升的信息需求从资源实体上的获取障碍转变为资源选择上的困难。因此, 提供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是科技情报机构信息服务工作的当务之急

面对平台上庞大的、多层次、多样性的信息资源, 用户的需求从资源稀缺转向选择

的知识服务转变, 经过几年的实困难。践, 科技情报机构的信息服务模

科技情报机构信息服务发生的变化

依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的指示精神, 各地区科技情报机构相继对文献服务人

员和信息资源进行了整合, 建立了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 (以下简称“平台”) , 实现了资源共享, 并由原来传统信息服务向网络化

式、信息资源体系、信息服务职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电子信息, 资源呈现多样性和共享性。

信息资源体系的多样性表现在:平台建设单位以各自的文献资源, 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服务和信息服务中的称谓, 但是服务内容却发生了崭新的变化。

(1) 文献检索与原文传递服务, 区别于传统的用户到文献服务单位手工检索、复印和借阅流通的方式, 更多的是全文在线请求和原文传递。 (2) 专题信息服务, 发布中心各成员单位的研究咨询报告, 编译、汇编资料, 专题文献资料等成果。 (3) 个性化服务, 包括定题服务、个人图书馆服务和委托检索。 (4) 委托检索, 通过

服务人员要懂得服务对象的专业, 才能提出更直接更专业更深层次解决问题的

中心递交国内外文献委托检索请求。 (5) 科技查新, 是平台共建单位利用光盘数据库, NSTL、CNKI以及重庆维

普、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多方案。个镜像站点, 并与 (BDS) 以

及DALOG系统等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相连, 可以联机检索近千个数据库。

信息提供的知识性。通过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和问题分析, 针对用户的需求, 可以分课题、分专业, 替用户代检学术动态信息, 对各种显性或者隐性资源重组、创新、提炼, 定期或不定期地传递给客户。

发布索取的智能性。用户可自主设定所跟踪的学科领域中的专题, 自动获取中心收藏的最新相关专题信息, 一旦需要可直接调取相关内容, 无须再次上网查询。定制推送服务能够极大地节省用户的上网时间, 快速、高效地提供您所关注的, 由用户自己量身定做专属的专题信息套餐。

科技情报机构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1. 平台运营管理缺失, 导致信息资源共享障碍

平台基础建设完成以后, 后期管理没有跟上, 成员之间没有一个法律层面上的协议约束, 技术标准不统一、不规范, 共建共享存在一定困难。这些对科技情报机构的地位提出了挑战, 用户利用信息资源仍有很大的障碍, 对文献平台建设功用发生了质疑。

2. 顾客强势, 造成服务角色缺失

在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下, 不可避免地出现买方市场, 导致顾客强势。互联网业务发达和搜索引擎的强大, 使得科技信息的传递日益便捷, 用户可以通过远程登录、站点访问、网络传递乃至自建镜像站的方式来获取和使用需要的知识信息, 完全不像传统信息服务时代局限于一定的地域, 这直接导致从事信息服务的工作者社会角色弱化, 可有可无。

3. 服务内容缺乏特色, 知识传递不足

信息服务内容重复, 缺乏特色信息服务, 知识传递不足。大多数的平台资源, 有相当数量的重复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所提供的主要电子资源在内容上有很大的重复性, 大部分

科技期刊均可同时在上述三大数据库中检索到。相反, 能够深层次开发和提供馆藏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及个性化服务的较少, 利用率较低。特色资源少, 普遍缺乏实用价值较高的特色资源, 缺乏

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的经过深加工的国内外学术动态、理论研究、学科发展等富有专业特色的知识数据资源。

4.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失衡, 知识服务无法顺利开展

满足用户需求是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的基本目的, 这种用户需求不是简单的信息提供而是定位在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上, 这就要求服务人员要懂得服务对象的专业, 才能提出更直接更专业更深层次解决问题的方案。国外图书情报界有一种说法:即在情报机构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 单位建筑物占5%, 文献信息资源占20%, 而情报工作者占75%。知识服务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高的要求, 不但要具备传统的图书情报知识, 还要有学科管理水平、外语储备能力。但目前, 无论是从业人员的素质、知识结构、人员配比都远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信息服务人员储备不足是信息服务最大的障碍。

积极适应知识服务的新时代

平台环境下的知识服务模式是依托门户站点开展信息咨询服务。仍然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1.落实共享机制, 扩大知识资源的使用范围和深度

要改变共享平台目前不能完全共享, 阻碍知识服务的畅通传递, 必须加强政府的指导功能, 成立协作统一体, 实行“制度先行强化管理”的原则措施, 借鉴围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模式, 吸收著名科学家参与决策机构。建立、完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运行机制及管理机制等配套措施, 使参加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各成员单位和分站点之间能够共享他们的投入和贡献。进一步改善知识传递资源平台的网络环境, 创建适应知识资源平台发展的制度环境, 增加知识服务功能, 提升其知名度, 满足不断增多用户对知识服务的新需求。

2.加大用户教育和培训的力度, 开创信息服务新局面

科技文献信息平台, 是国家科技文献支撑系统, 对国家创新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能一建了之。要积极推广国家科技图书文献巾心的资源渗透战略, 采用平台+分中心+站点+用户的模式, 面向科技创新基地、科研院所、研究团队 (课题小组) 和个人, 以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服务为手段, 提升科研用户信息获取能力与利用能力, 提升科技情报机构的品牌文化, 发展科技情报事业, 区别于社会信息服务机构和个人自建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

3.根据地域或行业自身的优势, 突出有特色的知识服务

扩大招募有特色的文献资源共享成员单位进入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的知识服务体系, 尤其增加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科技报告等知识性文献资源的建设。根据自身的特色馆藏、学科和专题数据库, 或依据本机构人才、设备和技术优势等开展的具有特色知识服务。

4. 加强知识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建设, 开展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很大的一个特点是个性化服务, 是指针对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 在对用户个性、习惯、行为、爱好、知识积累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方式, 主动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信息和服务。这就要求服务人员必须具备高超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 较好的知识结构, 外语知识, 良好的沟通能力等综合技战术水平。

机构编制信息 篇8

对这几年来猪肉价格波动的,我们有自己的体会。

我觉得信息不畅造成猪肉价格波动大,特别是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来讲,还是应该增加计划性。特别是信息的搜集、发布、准确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说作为一个养殖户,现在这个镇、这个县、这个省大概存栏多少?全国的情况怎么样?与纵向对比、与去年同期的对比情况如何?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一定要让具体的养殖户知道这些信息,才能引导他的决策,才能避免或者减少价格忽高忽低的局面出现。信息的搜集、整体和发布,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来专门做这件事。

保证生猪的流通、保证价格稳定,应该成立专门的代表农民切身利益的组织,通过市场来运作,应该有这么一个机构替老百姓着想。承担起信息管理和传达的任务,真正让老百姓的生产安排能够有的放矢,什么时候种什么、养什么、养多少、种多少。作为一家一户的生产单元,他肯定不清楚什么详细信息,往往出现随波逐流的情况,所以就造成了农产品市场“过山车”局面的频繁出现。

上一篇:做个环保提示牌下一篇:关于英语毕业演讲稿500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