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区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上街区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推荐8篇)

上街区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篇1

上街区土地流转工作联合调研组

土地流转作为加快我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其进展程度、开展实效对我区能否顺利实现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有着直接影响。为促进我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更好地推进“两加快一维护”战略,近期,区委党校会同区委政研室、城乡一体化办公室,共同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调研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专题座谈、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区农村农业用地(除南部山区)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土地流转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我区土地流转的基本特点

我区土地流转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土地高度集中、基础相对较差;流转形式多样、流向用途集中;政府大力引导、农户参与积极”。

1、土地高度集中、基础相对较差

据区农经委统计,目前,全区集体所有农用地面积3.5万亩,其中耕地3.17万亩,集中分布在峡窝镇;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9896户,峡窝镇有9039户,占91.3%;农业人口4.2万人,峡窝镇有3.38万人,占80%。可以说,全区农村农业用地土地流转工作的重点是峡 1

窝、难点在峡窝、成效看峡窝。但同时,全区农村土地多分布在丘陵山地,自然条件较差、人均耕地少(土地过于分散)。据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情况看,我区农村土地水浇地不足1万亩,人均承包的耕地面积在0.5亩左右(其中:近郊村在3分左右,远郊村在7分左右),且每个村组、每个农户地块分布不均,农户们的想法不一,地块的质量也不一,流转后的补偿问题也很难一致。土地自然条件的欠缺和人均耕地资源的稀缺,从客观上增加了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难度。

2、流转形式多样、流向用途集中

我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土地出租,这是目前比较规范、也为各方所普遍接受的、符合市场化要求的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也是我区农用地流转过程中最主要的流转形式。全区出租流转农用地总面积1882余亩,占流转总量的58.8%。二是土地转让,全区转让流转农用地总面积1200余亩,占流转总量的37.5%,西林子、营坡顶的扶贫搬迁基本上属于这种形式。三是土地入股,是指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的形式,全区共流转土地面积是146余亩,占流转总量的4.6%。同时,流转后的土地经营相对集中,有利于土地的集中规模经营。目前我区流转的农业土地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花卉种植,约占60%左右,主要分布在石咀、北峡窝、大坡顶等村组;少量的以种植果树和发展高效农业为主,比如方顶大约有130亩种植大樱桃,观沟有40余亩种植苹果、石榴。

3、政府大力引导、农户参与积极

我区土地流转工作从一开始就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一是积极出台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大流转工作的意见》、《上街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方案》、《上街区农村农用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全面指导我区流转工作;二是加强中介服务,先后成立了上街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和上街区峡窝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站,并在此基础上郑州创新种植业专业合作社、郑州慧蕾花卉专业合作社、郑州顶鑫种植合作社等多家农业合作社组织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优先服务于流转双方,提供标准合同文本,对流转合同、农户委托流转申请书进行审核,建立土地流转管理台账,实行流转合同的电子化管理。三是强化项目支撑,大坡顶的果树种植、方顶的大樱桃种植都是政府的帮扶项目,且都已具规模。在政府的支持、引导和已流转群众的带动下,全区广大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参与调查的83户农户中,有22户已经参与了土地流转,占调查总体的26.5%;其余未参加但有流转打算的有34户,占调查总体的41%,其中67.6%的农户表示只要价格合适,将准备流转自己所有承包地。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一起土地流转纠纷案件。

(二)、我区土地流转的成效

截至10月底,全区共流转农用地3200余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0.1%。农村土地流转的同时,实现了“三个促进”。

1、促进了农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一方面使农民自愿地将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的土地及时转让出去,另一方面使部分经营有方、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民能及时获得相应的土地,解决“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多种不能、少种不行”的人地矛盾,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土地流转利于催生和培育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市场导向建设规模化农产品开发生产基地,使“公司+ 农户”形成有机整体,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已初步培育了3家花卉龙头企业,建设花卉大棚170余座。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

土地流转使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进而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效益,切实让农民富起来。据调查统计,流转前和流转后农民都在打工,大部分都是在农闲时;但流转后的农户,在增加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从传统的农业种植经营彻底解放出来,能够有更多时间从事非农生产,年龄在40-60岁之间的男劳动力,是以打零工的方式挣钱,日工资在40-50元;女劳动力日工资在25-30元,工资都是按天计算;峡窝镇处在我区阀门产业园附近,农村青壮年都是在厂矿企业工作,月工资平均在1500元左右。截止9月底,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279元,同比增长11.1%。

3、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

调查结果显示,土地流转以后,大多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实现了从原料生产到产品销售 4 的一条龙,产业链条拉长了,附加值增加了,经济效益提升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逐步走进我区农村。郑州顺达高新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植物组织培养、花卉、蔬菜种苗生产与销售、农业新技术研发、新品种示范的市级龙头企业。2009年,在北峡窝村流转土地135亩,建设大棚42座,公司年产鲜切菊花450-650万支,年产值在400-500万元,发展空间极大。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自己取得了可观的收入,而且带动了周边许多农户致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影响我区土地流转工作的主要因素

农村土地流转是一项政策性强、开展难度大、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受现行法律法规政策、传统思想观念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尽管我区农用地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流转规模化程度不高,政府相关政策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力,农民利益不能完全得到保障,流转后土地闲臵不能及时开发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我区土地流转的进程。影响我区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是:

(一)部分农民有思想疑虑,不愿流转土地

虽然据调查问卷情况看,大部分农户的流转意愿较强,但在实际操作进行中,有许多农户都有担心、疑虑心理,尤其是一些“半工半农”和主要劳动力常年在家务农的中小农户,他们的父母和孩子在农村生活,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外流转土地。另外取消农业税后,国家粮补直接到户,“不占白不占”心理 5

普遍存在,他们宁可粗放经营或由亲戚代耕或撂荒也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有些甚至希望增加承包耕地。在流转后不能保证长期收益的情况下,多数农户满足于现状,抱着“小富即安”的思想,宁肯守着几袋粮踏实,不愿流转出去“无着无落”。

(二)土地流转价格偏低,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目前我区流转出去的土地价格平均为1000元一亩,坡地、荒地和远郊村会更低一些,对于人均0.5亩土地的大多数村组来说,人均每月只有40多元钱,在各种生活资料日益涨价的今天,这些钱是无论如何解决不了生计问题的。另外,我区农业人口比例小,在农闲时间已有大部分村民在各个企业和服务业领域打工,即使不流转也不影响务农和打工,既有打工收入、又有粮食补贴和务农收入。所以土地流转价格偏低,对于有些农户来说流转不流转无所谓,也没有必要,与其给别人,不如自己留着。

(三)土地流转中农民的长期利益和根本利益不能完全得到保障,致使一些农民不敢流转土地

一是农民应得的流转收益存在较大风险。如业主因投资失败和市场变化等原因,不能及时兑现农户的租金;另一种情况是少数业主租赁的土地迟迟不投入资金进行开发,而是想等待时机再流转给他人,获取转让差价,期间不按时支付农民和集体的租赁金;再一种情况是选择的业主开发能力弱,难于兑现租赁金。二是流转土地到期后,原样复耕困难。业主在租赁土地后都要修建一定的基础设施和临时性建筑,并对土地进行整理,这将减少耕地面积和打乱原 6

有农户土地的承包界线,期满后难以如数复耕和原样退还给农户,使农民心存疑虑,认为长远利益得不到保障。三是农村社会保障薄弱。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又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是发展的重要资源。尽管我区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健全,但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来解决吃饭和依赖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调查显示,63%的农户仍然是以种地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在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还不稳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农作物的经营风险尚无保证的情况下,农民担心利益受损,“不敢”流转或交出承包权。在调查走访的几个村组,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也是村民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四)政府的部分奖励补助措施落实不到位,影响土地流转工作的可持续性

对于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项目,市里和区上的相关文件都规定了相应的补助和奖励措施,但目前我区已经进行流转,并开始运作项目的村组,并未领到相应的补助和奖励。观沟和石咀的花卉大棚,按照规定,符合要求的市里将给予每个大棚4万元的补助,但是现在这部分补助没有到位;另外我区对于土地流转的进程也提出了相应的分等级奖励措施,但是这部分奖励也没有落实。这无形中加重了村组的财政压力,有实力公司支持的流转项目,还能继续进行下去,对于那些靠村组来运作的项目则稍显紧张。本指望补助和奖励能缓解资金压力,扩大规模,提高流转速度的,但政策的落实不力,7

打击了一些村组的流转积极性,而那些未进行流转的村组和农户,看到这种情况,也不敢大胆进行了,只有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

(五)流转后没有合适的农业生产项目,影响了土地流转效益 土地流转出来后,是为了提高土地使用率和产出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是为了让土地有更大的收益的,这就需要有合适的农业项目来推动。但我区现在流转出来的土地,在农经委登记在册的大约有3200亩左右,基本上已经开发运作,另外还有大量的土地处于预流转状态,暂时闲臵在村组,找不到合适的项目,预流转的情况各村都有,这一部分土地位臵、面积、质量都不等,很难找到正合适的项目和业主,可以说处于“看菜吃饭”、“等米下锅”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转质量,如果长期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土地有可能处于撂荒状态,再想耕种的话,会增加土地平整成本,也会留下日后纠纷的隐患。

(六)土地附属物缺乏根本的处理方案,影响了土地流转进程 一是流转土地上种植的树木问题,有些开发业主需要平整的土地,这些树木就要被砍伐掉,但是砍伐证的办理问题、树木的赔偿问题大多数农户意见不一,观沟和石咀两个村比较突出,导致土地流转出去后,开发业主迟迟不能运作,影响流转质量,阻碍流转进程。二是高压线问题,北峡窝村比较突出,铝厂的高压线经过本村,这些高压线杆有些还在使用,有些已经不用,同时高压线距离地面比较近,影响土地的耕、犁、种、收,虽然村子离城区比较近,地理位臵比较好,但还是阻止了一些农业项目的步伐。三是土地上的 8

坟头问题,土地流转的目的是让农民增收的,让农民生活的更好的,可以说是解决活人的问题的,但死去的人的问题也要解决,现在农村的大多数人在死去后还是埋葬在村组的田地里,土地里仍然有很多坟头,这些坟头如何处臵也是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石咀村的问题比较突出,流转出去的田地里大小分布着三四十座坟头,是补偿坟主还是迁往他处?已经成为摆在村组干部面前的一个难题,如果政府没有解决方案,很可能会成为日后最大的一个纠纷隐患。

(七)土地流转的后续配套服务或政策不能及时跟进,使一些流转土地难以按照预期经营

新疆康地种业有限公司系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有意在我区方顶村260亩土地上进行粮食高科技育种项目,并准备将上街区作为公司中部地区的一个基地,各项细节问题均已谈妥,但公司还需要七八亩左右土地来建实验楼,以方便专家们的研究和实验,但现在这样的土地方顶村提供不出来。按照国家土地政策,方顶村的所有荒滩河沟地均已被列入农用耕地范围,不能进行建设用途,要通过土地臵换来进行的话,最早也要等到明年,这样就面临着项目迁址的问题。土地部门的政策没有考虑到以后土地流转进程中的实际需要,让有些流转很尴尬。据了解,石咀村的双羽实业公司也面临同样问题,公司计划建设的花卉基地规划展示馆迟迟无法动工。

三、关于我区土地流转工作的建议

上街区城镇化率已达到92%,“三农”比例不大,且人口整体素 9

质明显高于周边城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阻力也明显低于周边城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是有很大优势的,也是能够很快取得实效的。综合调研结果及存在问题,我们认为我区土地流转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要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政府政策的制定要细化、要具体、要通俗易懂,不要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就完事,要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宣传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典型,使土地流转的基本政策、原则、程序家喻户晓,分清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概念,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引导农民全面理解土地流转的原则、方法和目的,消除惧变心理,增强他们的法律和参与意识。要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土地不仅是就业和生存的手段,更是一笔可以利用的资产,从而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提高基层干部“以地生财”的意识,引导农民群众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集中土地、运作土地的能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合理、健康、有序进行。

二要全方位的考虑农民的利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护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下硬性指标,不搞强迫命令,不违背群众意愿。政府要加大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不要简单的就土地流转搞土地流转,把土地流转看作是为土地重新找业主的额外任务,而应站在农户的立场上,切实为农户着想,要协调各部门解决流转农户的医疗、社保、教育、养老、殡葬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 10

要走在前面,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吃下“定心丸”,安心的离开土地,自愿积极的进行土地流转。

三是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用大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政府要搭建平台,乡镇要积极主动,不要坐等项目上门,多找有发展远景和适合我区实地情况的农业项目,现有主导农业项目应扩大规模,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四是加快制定农村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制定农地流转收益放心卡,在表明农地流转地块、面积和用途的同时,标明收益,增强农民收益预期,降低流转顾虑。同时,对承包土地全部流转出去且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应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从事企业经营行为的农民,应享受兴办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其子女可在教育部门指定学校就学,享受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农业生产和农业开发项目的专项资金,要重点向生产大户倾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引进。

五是实行用地优惠政策。对流转期限5年以上并签订规范流转合同,农田规模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在不损害土地耕作条件的前提下,农作物种植(包括果树、多年生经济作物、苗木、大棚和设施农业等)、禽畜养殖、水产养殖、农业科学试验等用途均应视为农业用地;对规模经营主体因生产需要建造简易仓库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用地,在经营面积一定标准的范围内视作农业生产用地,只需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国土部门备案,且免收各种手续费。

六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区级财政每年应在有关土地收入分配用于支农的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用于鼓励流转农村土地、壮大规模经营主体、培育重点产业基地和发展专业合作社。乡镇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产业发展、规模经营的重点,建立扶持机制。

七是强化金融信贷支持。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一大因素,金融机构应加强对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和服务,在符合信贷政策的前提下,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提供积极的信贷支持。区、镇两级应在财政的支持下建立融资担保平台,把参与规模经营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纳入服务范围。

八是加强土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价值。一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向上争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大力改造中低产田,配套完善水利排灌设施,建设稳定高产农田。二是以生态建设为中心,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污染。三是加强以道路、电信、电网、供水等为主体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增强综合开发能力。

九是建立农地流转纠纷仲裁机制。对农地流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未雨绸缪,由政府监督,土地流转双方签订协议,明确主要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并向社会公开。

十要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农民就业途径和渠道。土地流转,势必会有大量的土地集中经营,进行现代化的管理运作,劳动力的需求会相对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会增加,就业矛盾会越来越突出,不稳定因素有可能增大。为此,流转土地项目业主应优先安排当地 12

农民就业,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同时要积极帮助农民工学习就业技能,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目前我区土地流转后的主导产业是花卉种植,政府和协会可以多组织农户进行花卉种植业方面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其他未能在村组就业的劳动力,要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积极组织劳务输出,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务工经商,缓解就业压力。

上街区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篇2

一、土地流转现状

1.托管服务流转。合作社与土地承包者协调和联系, 不改变土地的经营权, 对农作物的生产环节进行托管服务, 确定田间作业数量、质量和时间, 由合作社统一调配作业机械, 统一记账核算。如该县九女镇的宏发源合作社、伯乐镇的和谐等农机专业合作社。这类流转作业量较大, 全县通过托管服务流转的面积达20万余亩, 但各合作社间的管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规范。

2.租赁经营流转。合作社从土地承包者手中转包土地使用权, 确定双方认可的转包方式、转包起止时间、转包费额度以及付费的方式与时间, 最后双方签定转包合同。这种类型比较规范、也为各方所普遍接受, 主要针对务工经商、常年脱离农村的青年农民以及农村中缺少劳动力的承包户。农户将田地交由合作社托管以后, 合作社分别在“三夏”“三秋”过后, 一亩地向农户交付600市斤小麦、600市斤玉米共计1200市斤粮食 (或者以市场价支付现金) , 并且, 不论出现风雹霜冻等任何自然灾害导致庄稼收入蒙受损失, 合作社都要保证履行协议书内容及时交付粮食;这样, 给不少农户吃下了“定心丸”。

3.保底分红流转。合作社社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 实行土地“入股”, 农民当“股东”, 变农户分散经营为合作社规模经营。合作社采取“保底支付+盈余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 每亩每年保障一定量的小麦、玉米作为保底支付, 在合理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农机具折旧费等之后, 剩余利润按股权同比例分成。如刘楼镇爱民、大屯镇贵民等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土地流转成效显著

1.农业机械得到了充分利用, 农机装备水平得到了提高。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承包了土地, 农活基本都是用机械化完成的, 提高了效益。

2.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 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土地流转使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机大户集约经营土地, 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3.促进农村劳力转移, 拓宽农民致富路。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从事其他产业, 增加了收入。

4.促进了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多数农机手素质较高, 是农村中的能人。承包流转土地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 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 改变了传统的种植观念。他们采用多种新式农机具及先进的适应性技术, 使一些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普及和推广。

三、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群众, 流转愿望不强。部分农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粮即安”的思想, 自己粗耕粗种, 或外出务工后将土地交由亲戚耕种, 不愿意流转。

2.农机合作社市场化程度不高。不少合作社内部管理欠佳, 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合作社的正常运转主要是靠带头人的信誉和人品维持。这样的模式缺乏发展后劲, 一旦带头人出现问题, 整个合作组织就可能散伙或重组。

3.土地流转缺乏应有的监督约束机制。有的农机合作社本来已经与农民签订了耕地承包或租赁合同, 但看到土地产出效益提高后, 便变卦毁约, 要么涨钱、要么退地;也有农民看到别人种植经济作物发财了, 也想把地要回去。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各农机合作社, 通过发放明白纸、示范带动、算账对比等方式, 大力宣传开展土地流转的好处, 使广大合作社社员充分认识到开展土地流转承包不仅是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经营作业的必然趋势, 而且也是增收致富的新手段。

2.加强指导。农机局应该积极指导各农机合作社, 通过各乡镇土地流转中心, 与农民签订合同或协议, 揽下作业地块。同时, 加强监督约束机制。在土地流转协议上详细写明土地流转期限、流转价格、违约责任等内容, 也可申请公证部门进行公证, 避免合作社或农民单方面毁约, 使土地流转在一定时间内有相对稳定性。

3.加大对农机合作社政策扶持力度。从土地使用、项目扶持、金融信贷、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帮助他们破解难题, 轻装上阵, 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进程。

上街区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土地流转;特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4.025

1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近年来,磐石市始终把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政府扶持不干预,指导不包办”的思路,以群众自愿和依法、有序、有偿流转为前提,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磐石市共辖15个乡(镇、街),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4万,农业人口33万,农户总数8.6万户。实有耕地面积8.1万公顷。截至目前,我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7449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9.1%,流转户数5247户,占全市承包农户总数6.1%,涉及15个乡(镇、街),1个开发区,其中转包5596公顷,出租1125公顷,转让570公顷,互换108公顷,委托代耕50公顷。

2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2.1土地流转的形式趋向多样化

从经营模式看,主要有农户委托型、大户承包型、合作生产型等,大多以承包耕地为主。

2.2土地流转的进程提速

2009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只有5926公顷,2012年达到7449公顷,年均递增7.9%。呈现有序、有度、有效的特点,促进了农民增收。

2.3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

土地流转从农户相互间的自发流转向组织化、程序化流转发展。土地流转的对象由原来的本村扩展到外村、外乡。如吉昌镇烧锅鲜村土地流转达167公顷,涉及周边村和外乡(镇)。

2.4土地流转的期限延长

土地流转期限一般由原来的1~2年,延长至2~5年,我市流转期限3年以内(含3年)6495公顷,4~5年(含5年)543公顷,6~10年(含10年)187公顷,10年以上224公顷。

3土地流转采取的主要措施

3.1营造宽松环境,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出台了扶持农村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促进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截至目前,共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52个,并涌现出烟筒山隆丰精米加工、黑石黄营葡萄、取柴河王家食用菌、富太中和养牛、红旗岭草莓、石嘴蛋鸡等一批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我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578人,流转土地776公顷;三是加强小城镇建设。我市采取切实措施,加快烟筒山、明城、红旗岭等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729人,流转土地1100公顷;四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创业和创收,让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我市以市农广校、市农机校、市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为依托,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对每个参加培训的农民补贴300~600元,加速发展职业教育,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力度,让每个外出打工农民都掌握一技之长。2013年全市域外输出劳动力5.7万人次,流转土地2625公顷。

3.2把握原则,确保土地流转有章可循

一是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土地是否流转,以哪种形式流转,由农户自主决定,不靠行政手段强行流转;二是坚持平等协商、有偿流转原则。土地流转的转包费、租金等由农户与受让方或承租方平等协商确定,政府不干预,其流转收益归农户所有;三是坚持依法有序原则。我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土地流转中,严格规定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权属关系,不得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得擅自改变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土地承包的剩余期限;四是坚持规范操作原则。采取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组织流转双方签订标准化流转合同,建立土地流转台账等方式,发挥好流转双方“中间人”的纽带作用。

3.3健全制度,依法规范土地流转

一是建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确保流转主体和行为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我市、乡(镇、街)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对每一起土地流转都及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对已经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进行备案,并实行专柜存放,专人保管;二是建立和实施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指导流转双方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建立稳定规范的流转关系。为保证土地流转有序进行,我市规定流转双方必须使用省里统一制定的合同文本,农户之间无偿转让、零星转包的,可以不签订合同,但要到村委会登记备案。较大规模或涉及主体较多的流转,必须由乡(镇、街)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指导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合同,进行登记、鉴证;三是实施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制度,使流转纠纷得到及时解决。

3.4总结并在全市推广三种土地流转模式

一是朝阳山镇大快当村赵大院屯农业产业化企业整屯流转模式。大快当村赵大院屯现有农业人口260人,户数48户,耕地面积140公顷,其中:旱田104公顷。2013年1月吉林省松花江种业公司委派专业人员到赵大院屯实地踏查地理环境,认为比较适宜种子繁育,经种业公司、村委会和农户三方协商,最终种业公司与赵大院屯全体农户达成协议,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将赵大院屯所有旱田全部流转给种业公司,并与所有农户签订标准化流转合同,流转金额106万元。目前,种业公司已预付定金21万元,余款85万元待开春种地测量实际面积时补齐。

二是松山镇爱耕村大色力屯合作社统一流转模式。松山镇爱耕村大色力屯现有农业人口526人,户数138户,耕地面积310公顷,其中水田40公顷。2012年,经松山镇爱耕村大色力屯、松山镇飘香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所有农户共同协商,将大色力屯40公顷水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给松山镇飘香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注册“爱耕”牌有机大米,对外出售,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土地转出农户可以外出打工,也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增加了收入。

三是明城镇石山村土地流转集中统一发包模式。明城镇石山村现有耕地面积146公顷,其中水田89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89公顷,原有农业户数255户,农业人口772人,劳动力512人。石山村是一个朝鲜族村,从2001年开始农民逐渐外出打工,到2011年底,外出打工劳动力达到474人(其中:国外打工352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93%。多数劳动力外出打工,承包地无人耕种。经村委会与农户协商,采取村委会集中统一发包的形式,农户将承包地统一承包给村委会,由村委会统一对外竞价发包。承包费先由在家社员讨论确定底价,然后召开竞标大会,村委会集中统一对外竞价发包。竞标对象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是外来人员或企业。2012年,村委会将全村120公顷耕地全部承包给外地8个种粮大户,收取承包费67万元,按统一标准558元/亩分配给社员。采取村委会集中统一发包的形式经营土地,社员收益高于一家一户单独经营,在家社员也纷纷将土地承包给村委会,统一经营,自己从事其他产业。

4磐石市土地流转的主要成效

4.1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满足了有技术特色、有资金实力、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集约经营土地的愿望,实现了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发展。

4.2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土地流转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能够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形成产业链,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有效提高了土地综合效益。

4.3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磐石市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9万人。青壮劳力外出务工,部分乡村出现劳力紧张,导致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土地流转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得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关于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思考 篇4

**乡**村位于**岗南侧,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人口2450余人,耕地1600余亩。该村人多地少,80%以上的村民都做点儿生意。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农户的生意越做越大,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已不再依靠种田,绝大部分村民都把种田当作副业,庄稼望天收。对此,该村“两委”干部立足本村实际,筹资280万元,承包该

村位于**岗西南坡耕地400亩及邻村西杜村200亩,建立了600亩优质烟种植示范基地,实现由散户粗放耕种到集中经营的转变。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此基础上,该村以优质烟种植示范基地为中心,向外扩大规模2200亩(包括邻村耕地),规划建立农业科普示范园区。落实2009年纯作烟田1600亩,烟田四周种植台湾梨300亩(总投资160万元),林地内散养山野鸡。并以鸡粪为原料,计划建养规模达500头猪的养殖场一个,占地40亩(总投资350万元)。同时,依靠千亩烟方农田水利条件,深挖坑塘10亩,发展莲鱼共养(总投资40万元)。按照上述规划,可解决1400人就业,年实现综合收入1900万元,实现纯利润72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乡镇十几个行政村,农户700多户可直接受益。

二、主要做法

(一)广泛宣传发动,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村支部书记**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己出资80万元,动员本村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经济头脑的先富能人,合伙创办了**“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业。为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该村通过会议、广播、黑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对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多次组织农户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政策,反复给群众讲解土地流转的好处、意义和作用,明确土地流转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先后召开村干部会、党员会、群众大会30余场次,办专题黑板报12期,印发宣传资料1500份。通过宣传发动,全村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了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了群众顾虑,统一了群众思想,最大程度地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立足本村实际,制定具体的流转方案。土地流转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群众十分关注。为把这项工作开展好,真正成为解决土地问题、规范承包关系、处理矛盾纠纷的惠民好事,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根据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章程、管理办法、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及入社的条件、入社申请书、租赁合同等具体条款。乡党委、政府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抽调3名工作能力强,熟悉本乡情况的机关干部,分包土地流转涉及到的**、沟刘、西杜3个行政村指导开展工作。并为各村印制了所需的样帐样表样合同,合同内容涉及流转的地块、期限、形式、租金等,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及赔偿金额等。同时,还规定国家的政策性扶持和补助资金仍归农民享有,这为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细化工作职责,因地制宜进行操作。**村在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前,召开群众大会,推选了懂政策、工作责任心强、熟悉本村土地情况、能够秉公办事的群众代表参与此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各人特点,把抽调的人员分成丈量土地、勾绘草图登记资料和纠纷协调处理3个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有序开展工作。该村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流转形式:一是出租。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给合作社,并与之签订租赁协议,每亩租金600元或800斤小麦。这种流转形式居多,占流转面积的80%;二是入股。由村合作社将农户土地承包权量化入股,村合作社按股份将土地经营所得在年终进行分配。愿意以土地入股的,农户必须填写入社申请书和合同书,这种形式占流转面积的15%;三是互换。为规模耕种方便,在做通没有入社农户思想工作的前提下,与合作社内部的其他农户在自愿互利的的基础上,对各自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交换。全村互换土地30亩,占流转面积的5%。为确保合同到期后或中途部分农户要求退社,农户能够继续经营原本自己责任田,村两委还专门对地形面貌、原有的沟渠、农户原承包地块等都进行了登记造册,在农户现有承包地界内的两头,用钢管打70余厘米深的石灰桩,做到可以随时找到自己原承包地块,随时可以将农田交还农户手中,这一做法彻底解决了农户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避免了日后土地界限不清而引发纠纷,得到了广大农户的交口称赞。

(四)实行返租倒包,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把土地集中后,再倒包给农户。根据投工多少,核定倒包费用。种植烟叶每亩倒包费1000元,每5亩为一个单元,由合作社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返租倒包农户按照合同要求,对烟田进行科学管理,及时锄草、打药、浇水、平顶、打杈、采摘等,合作社按阶段发放工资,并根据各返包业主管理情况,进行评比,兑现奖惩。

(五)政府给予补贴,鼓励农户规模经营。在基地示范户的带动下,秋作物成熟前,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已接到流转土地信息200余条,帮助协调流转土地8200余亩,涉及农户2200多户,全部集中到22个种田大户手里。明年进行烟叶联方种植,乡政府给予经济补贴,种烟大户除了享受县政府的各项补贴政策

外,凡种植纯作烟100亩以上或麦烟套150亩以上的农户,乡政府负担烟叶保险费,农户不出钱可享受烟叶保险。

三、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由于烟叶的规模种植,该村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县烟草部门的大力扶持。按照县烟草部门烟叶种植连片成方的补助规定,每50亩打一眼机井,每建一座电炕补助8000元。该村去年已建成的600亩烟方基地内水、电、路、烤房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一年来,共挖深水井12眼,修矿渣生产路7条2公里。埋地线1000米,建电炕房32座,从根本上改变了该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

(二)大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以村支书**为代表租地大户,使农业土地的种植效益得到大幅提高。麦烟间作,亩均小麦700斤左右,烟收后若播种菜籽可亩均收入300斤左右,市场价1000余元。麦收后烟地套植红薯可收3000斤约600元。种植结构调整后,由原来群众种植小麦、玉米或大豆年收入1200元左右,提高到现在的近5000余元,是粗放种植收益的4倍。

(三)是实现了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一方面,**村种植的600亩烟叶亩均收入3000元左右,烟叶收入200余万元,为乡财政增加收入近20万元的税收。另一方面,农户原来种植小麦、豆一年纯收入400余元,且费时费力,现在出租后不投工每亩净收入500—600元或800斤小麦,土地流转收入甚至高于自己传统作物收入。同时又可到烟叶基地去打工挣钱,每天可收入50元,仅在烟叶基地打工一项,又可收入1000多元,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四)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通过土地流转,既可以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效益更高的工作,又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有效解决了农村有人无地种和有地无人种的矛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种植大户将土地统一规模种植后,再按亩数返租给不能外出的一些农户,种植大户按工计酬定期付款,基地不忙时用工一般几十人,农忙时三四百人。30多个固定工月工资800元,15名烤叶技术员月工资1500元,散工实行计件报酬,实现了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挣的和谐局面。

(五)部分农民实现了“市民化”转变。经济头脑意识比较强的农户外出做生意,还要牵挂家中的责任田。种植大户的租种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既保留自己责任田的权利,又增加了收益。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不能外出农户,通过出租的方式,首先保证了他们原来的对等收入。农闲时,不出县乡做点小生意或就近给别人打工;农忙时又可到基地打工挣钱,由原来的“农民”转变成了“工人”,一举两得,成了真正的农村“市民”。

四、几点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土地流转良性发展的前提。烟叶基地规划前,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村支部书记大会,研究土地流转工作,分析市场前景,协调所需资金,鼓励支部书记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大胆探索,创建烟叶示范基地。乡里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为烟叶种植大户投了保,并聘请烟草公司技术员多次下村现场指导。以支部书记**为代表的一帮人,深入农户做思想工作,鼓励农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进行规模种植。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正确引导,村干部的务实为民是土地流转顺利进行的前提。

(二)宣传发动是加快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多数农民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意识仍然较重,把土地视为“保命田”,错误地认为流转出土地就会失地、失业,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因此,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不能靠行政命令,要依靠村组干部或村中有威望的能人去宣传发动,本着流转自由的原则,彻底解决个别群众认为地一转出去没有地权、没活干的认识误区,帮他们算好经济对比帐,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流转后既可以享受原有土地收益保障,又可以谋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对一时想不通的农户,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土地流转真正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典型引路是加快土地流转的重要手段。说尽千言劝,不如一实证。引导群众土地流转急不得,农户流转土地从不赊帐。租种土地时就是先兑现流转土地款,然后就是靠示范带动,逐户铺开。**村就是由于村支书**带头,组干部、党员响应,搞好示范带动,让其他农户感受到了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带来的好处,才主动加入土地流转的行列,今年该村又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

(四)发展高效农业是土地流转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种植效益,提高种植效益就是要发展高效农业,发展高效农业就是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村规模种植烟叶后,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推行企业化管理,采用了先进生产技术,运用优良的基础设施,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产出,亩均效益成倍增长。农户通过明白帐一算,能够得到更多的“真金白银”,大大激发农户土地流转的热情。

上街区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篇5

为全面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态势,研究消除土地流转负效应的措施,XX州农业局农经站连续多年对全州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XX年对306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XX年进行全面调查摸底,XX年组成调研组对土地流转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进行实地查证,XX年上半年进行重点调查,结果显示:土地流转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用巨大,但流转程序不规范,配套措施不健全,因土地流转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增多,急需政府出台政策给予规范和指导。

一、基本情况

XX州辖1市7县102个乡938个村委会15444个村小组,XX年底有农户72万户,农业人口314万人,劳动力188万人,耕地面积344万亩,农民人均所得2806元。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截止XX年6月30日,全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524894亩,占全州耕地面积的17.1%。其中:转包104662亩,占20%,出租356478亩,占67.9%,互换21626亩,占4.1%,转让6717亩,占1.3 %,股份合作1400亩,占0.3%,其它方式流转33911亩,占6.4%。

土地流向。流转入农户的面积371724亩,占流转总面 积的70.8%,流转入专业合作社的面积4861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9.3 %;流转入企业的面积5873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 11.2%;流转入其他主体的面积4579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8.7%。

土地流转服务情况。农户间自发流转的面积357409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8.1%;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的面积136455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6%;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面积13829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6%;其它方式流转的面积17201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3%。

流转土地的期限。流转5年以下的面积31430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0%;流转5-10年的面积64853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2.4%;流转10年以上的面积14574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7.6%。

流转土地的用途。土地流转后用于农业生产的面积359675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8.5%;用于非农业生产的面积165219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1.5%

流转合同签订情况。签订规范书面流转合同21275份,占应签订流转合同份数的21.8%;签订不规范书面流转合同22671份,占23.2%,口头协议流转合同53680 份,占55 %。

土地规模经营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州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面积已达363051亩,占土地流转面积总数的69%。从产业情况看,因土地流转实现50亩以上规模经营 的主要产业及所占比例有:烤烟99129亩占27.3%,林果86397亩占23.8%,香蕉63250亩占17.4%,三七25852亩占7.1%,葡萄16488亩占4.5%,西瓜16106亩占4.4%,蔬菜9715亩占2.7%,花卉600亩占0.2%,咖啡、菠萝、草果、八角、药材、辣椒、甘蔗等45514亩占12.6%。

土地流转发生概率。据对全州10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取30户共3060户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土地承包到现在农户有一次以上土地流转行为的1852户占60.5%,从未进行过土地流转行为的1208户占39.5%。

三、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原因

影响土地转出的原因。一是不愿转出。部分农民认为不论身在何处、在干何事、有钱无钱,土地始终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轻易放弃这块“保命田”。加上农业税取消后惠农政策增多,“种地有奖”使农民不愿轻易流转土地。城镇附近农民或国家大中型公益事业建设有可能征占到土地的农民,怕损失可观的补偿费更是不愿轻易流转土地;二是不易转出。原因包括租金与土地价值存在矛盾、从事种植业风险大、土地流转信息不畅等。

影响土地转入的原因。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和种田大户少,缺乏吸土地和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二是租用土地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市场风险与自然灾害均可能导致无利甚至亏本;三是由于承包到户时对每块土地实行“均分”,要想租到百亩以上的连片耕地难度大。

影响土地流转的具体因素。一是收益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影响农民流转土地的主要原因。据对3060户农民的问卷调查显示:因收益问题影响土地流转的占43%,害怕政策变动不敢流转土地的占35%,市场因素的占13%,其它因素占9%;二是土地流转纠纷多打击了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因土地流转不规范、无合同或合同规定不明确引起的纠纷,解决起来费时费力,给农民群众造成“一旦发生纠纷,后果得不偿失”的顾虑;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影响。

四、土地流转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和效果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多年来,我州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业行业的特殊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仍任重道远。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XX州探索出了“土地流转→促进‘名、特、优’产业形成规模→组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模式,效果明显。如XX县开化镇老保黑村处于城郊结合部,土地肥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有耕地面积1410亩,总人口531人,是一个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老人儿童多、土地产出率低、增收难的后进村,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元,比全县平均水 平少200多元,比所处开化镇的平均水平少600多元。由于多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始终在“粮”、“菜”之间循环,经济效益低下。XX年底,以梁成林为首的120户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资金联保互助的形式组建了XX县老保黑花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280亩花卉种植基地,总投资400余万元。主要种植玫瑰、百合、康乃馨、非洲菊等47个品种。进入盛产区后以玫瑰为例亩种植4000株,每株每年平均产12技花,亩产4.8万枝,每枝0.3元计,亩收益1.44万元,总收益403.2万元,除大棚每年每亩维护和管理成本等费用1500元外,年纯收益可达361.2万元,社员户均年收入3万元,是实施土地流转组建合作社前户均收入的2倍多。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让该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好处,农民群众高兴地说:“土地流转好,产业结构调整好,不但土地不再丢荒闲置,还为群众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流转土地我们乐意!”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第经济体制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为解决农民温饱问题、改善农民生活做出了贡献。但家庭承包责任制所容纳的生产力是有限的,其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限性在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成为阻碍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制度“瓶颈”。因此,适时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将零星分散的小块土地集中起 来,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获取规模效益,我州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州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面积已达363051亩,占土地流转面积总数的69%。从产业情况看,因土地流转实现50亩以上规模经营的主要产业及所占比例有:烤烟99129亩占27.3%,林果86397亩占23.8%,香蕉63250亩占17.4%,三七25852亩占7.1%,葡萄16488亩占4.5%,西瓜16106亩占4.4%,蔬菜9715亩占2.7%,花卉600亩占0.2%,咖啡、菠萝、草果、八角、药材、辣椒、甘蔗等45514亩占12.6%。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年限为:1年以下的27576亩占7.6%,2至5年的75520亩占20.8%,5至10年的70396亩占19.39%,10年以上的189559亩占52.21%。如地处中越边界的XX县杨万、八布、六河三乡结合部,适宜种植香蕉等亚热带作物,但多年来香蕉在该地均为零星种植,形不成产业,更谈不上规模经营。XX年引进XX州河口县荣盛香蕉公司后,XX年6月在杨万、八布、六河三乡乡政府和当地群众的配合下以出租形式流转1XX亩土地用于种植香蕉,土地流转户数达618户,土地租金平均200元/亩以上,流转农户积极参与香蕉基地建设和管理,每年从香蕉基地获得的土地流转费及打工费,户均增收18000元以上,不仅彻底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难问题, 还实现了规模效益,深受当地农民群众的欢迎。XX年公司注册了XX县荣盛香蕉开发农民业合作社,以“合作 社+农民+公司+市场”经营模式,再带动当地158户农民发展香蕉种植,总面积达16000亩, 总投资4450万元。合作社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同县农业局技术人员一起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免费提供种植、管理技术,产品统一销售,同时与农民种植户签定了保底价香蕉收购合同,为香蕉产业实现规模效益打下了坚实基础。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探索土地流转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结合点,州县业务部门打破常规、创新思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广南县琳珠镇白泥塘村依靠新烟区开发示范点项目,采取调换、租赁等方式,共引导586户农户3266块5876.5亩零星土地和岔花地进行流转,使土地“化零为整”,并统一对土地进行倒埂、平整、老路复垦整合资源,对适宜机耕的地块进行优化调整和再分配,形成连片种植,给土地流转农户和种烟农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1.地块数量大幅减少,人力成本明显节约。地块数量从原来的3266块减少到867块,减少2399块。由于地块数量大幅度减少且相对连片集中,避免了农忙时东南西北四面照顾,把时间和精力大量放在路上的现象,有效节省农户劳力投入,每亩节约10个工日,减少用工开支500元;2.耕地面积增加,农民得到实惠。土地流转并进行资源整合后,耕地面积从原来的5876.5亩增加到6752.97亩,比原承包土地面积增加 876.47亩,户均增加1.5亩,农民因土地流转增加了优质耕地。3.土壤肥力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土地流转并进行资源整合后,便于机耕深梨,利于烤烟生长,烤烟的产量大幅度提升。同时,进行烘烤连片种植,节省烤烟烘烤成本,便于烧烤技术指导,提高烘烤后的烟叶质量。通过卧式密集烤房的建设,每次烘烤的烟叶数量增加36%,每亩烤烟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20%左右,烤烟亩均增收400元以上。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户、企业、政府“三满意”。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土地流转的实质是土地资源的再优化配置。土地承包到户时,由于对每块土地实行均分,农民在耕种时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抢田水、梨地埂、自行耕种丢茺地、甲的牛踩了乙的地等现象时有发生,农村社会和谐存在不稳定因素。广南县南屏镇集中连片流转土地种植葡萄1506亩,流转期限15年,涉及土地流转农户435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三大效益”:1.经济效益。XX年每亩土地租金收入800元,土地流转总收入120.5万元,户均收入2769元,土地流转租金比农民自己耕种土地的每亩纯收入多出近1倍。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75.9万元,实现纯收入177.7万元;2.生态效益。通过1506亩的葡萄种植,年消化小城镇拉圾3000多吨,有效调节了城镇卫生环境;3.社会效益。土地流转后部分农民到葡萄地里打工,获得额外收入,部分农民转到二、三产业工作,减少了对农业的依 赖,更重要的是,因部分农民追求小利导致的吵架和纠纷基本杜绝,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新经济组织的发育成长。一些服务性组织应运而生,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全州已发展到200多个,服务内容覆盖农业生产各行业和各阶段,农民通过中介服务的联接功能,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有组织闯市场的能力明显增强。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操作程序不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涉及土地转出方、转入方、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等多个部门,有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但现实生活中,口头流转、违规流转、无证流转、无档流转等现象比比皆是,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淡薄,结果令人担忧。

(二)部门职责不具体。农业、国土、乡镇政府、村委会等部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上任务不明确,分工不具体,给农民群众造成困惑。

纠纷调处难度大。农村土地流转由于存在口头协议多、相互对换多、合同条款权利义务不明确的多“三多”问题,导致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无依据,是非难分,少数农民甚至为此倾家荡产,影响了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稳定。

中介缺位,土地供需双方缺乏沟通平台。全州没有一家 专职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从事“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发布”工作,土地供求双方信息不通,想种地者无地种,不想种土地的土地流转不出去。

缺乏“价值”评估机构,农民的土地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由于缺乏有资质、有经验的农村土地价值评估机构,加上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偶然性和快速性,造成所流转的土地的“价格”与 “价值”比例失衡,打击了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思想认识不到位,保障机制不健全。部分地方的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对土地流转不重视,认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农户与种养大户或农业企业之间的问题,直接参与会自找麻烦,采取放任不管、听之任之的态度,土地流转心态较为复杂。由于农民的基本生活、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后会失去生活依靠。

政策界定难度大,具体操作问题多。土地流转的很多政策规定或者不带强制性,或者界定不明确,使很多具体工作难以操作,影响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

七、建议

出台政策,从组织上促进土地流转。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全省土地流转工作意见,从机构、经费、职责、分工、奖惩等方面予以支撑。

规范操作,从程序上促进土地流转。一是规范流转程序。从流转意愿表达、合同签订、管理机关等全过程进行规范,做到有组织、有计划,过程明白,痕迹清楚。已经流转但没有签订流转合同的,要督促补签;二是规范流转档案;三是健全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备案制度、流转合同管理制度、流转档案管理制度、流转纠纷调处制度,使土地流转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做好服务,从健全流转市场上促进土地流转。一是做好土地供需信息服务。以村委会为基础,乡镇农经站为依托,做好土地供、需信息的收集和汇总,由乡镇农经站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二是做好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发展和培育工作。三是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

强化价值评估,从公平公正上促进土地流转。多数流转土地的流转价格与实际价值差距悬殊,县、乡有必要成立农村土地流转价值评估中心,在农民需要的前提下,根据土地的肥力、交通、位置、市场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切实维护流转双方利益。建议省级举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值评估培训班,对州县乡三级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者发给评估证书,作为流转土地价值评估的依据。

强化纠纷调处,从维护农民利益上促进土地流转。

以点带面,从示范带动上辐射土地流转。

加大扶持,从政策层面促进土地流转。

XX州农业局农经站

上街区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篇6

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汪东礼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要点的安排,6月22日至23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在张立梅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副县长方树林及县农委有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的汇报,之后在舜山镇和独山乡等乡镇召开了由农村基层干部、人大代表和土地经营权流转受让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经营权流转基本情况

我县12个乡镇,共有130个行政村,原计税耕地面积68.4万亩,人均1.8亩。自农村二轮土地承包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即中发[2005]18号文件下发后,我县各级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平等协商”原则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据了解目前全县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为6.6万亩。其中流转耕地面积5.4万亩,流转山地、水面等1.2万亩。流转的形式主要有:代耕代种、转包、转让、租赁、互换和返租倒包等。

二、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开展政策宣传,增强依法流转意识。近年来,我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发[2005]18号文件。一是开展培训。几年来,全县共举办涉及土地经营权等方面的各类培训班95场次,参训的乡(镇)、村组干部达6000多人次。二是印发宣传资料,送政策下乡。政府有关部门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主要内容摘要汇编成册,印发给基层干群、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宣传,增强了农民群众依法流转土地的意识。

2、积极引导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县、乡(镇)政府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原则,积极发展种植大户,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舜山镇林桥村部分苗木专业大户,前几年,先后在本村租赁流转了2100多亩土地,今年初,通过镇、村干部协调引导,又从刚并入林桥村的原养马村部分农户中连片租赁200亩耕地发展苗木生产。舜山镇炮嘴村农民李福保从邻村租赁130亩土地进行杂交稻制种。独山乡裴集村农民陈思文等农户成立的果蔬专业合作社从本村平郢组连片租赁200亩耕地发展大棚瓜果蔬菜。这些农民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租赁土地大都是在当地政府和村组干部的支持帮助及协调引导下,才实现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的。

3、落实扶持措施,鼓励合理流转。县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积极鼓励农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受让农户流转的土地,围绕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不仅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种植大户制度,加强对种植大户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产量和效益,而且对受让耕地500亩以上,流转期在10年以上,且流转合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大户,县财政每年奖励3万元,同时还为其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几年来,县政府共为8个受让耕地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0万元。

4、土地合理流转,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在调查座谈中,基层干群反映,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好处很多。一是流转后的土地经营方式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变,承包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自发成立了各种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生产、科学种植,提高了经济效益。二是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去,从事二、三产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收入。三是实现了出让户和受让方的双赢。从调查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县农村土地租赁价格在逐年提高。今年的租赁价在每亩500元左右,农户转让一亩耕地,租金加农业补贴每亩净收入在600元至700元之间。而受让方通过租赁土地,扩大了生产规模,也得到较高的经济收益。如独山乡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陈思文介绍,他们生产的大棚瓜果和蔬菜,采用滴灌技术和优良品种,一年生产3季,两季西瓜或甜瓜一季辣椒,当年除去雇工工资、租金和建造大棚投入等,每亩净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我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土地经营权流转操作程序不够规范。一些基层组织在土地经营权流转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少基层干部认为土地流不流转,怎么流转是农民自己的事,对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和服务不到位。加之许多农民法制观念不强,缺乏

自我保护意识,流转土地采取口头协议、私下交易,流转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备,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清晰,导致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纠纷时有发生。

2、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不健全。现在多数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在本村或村民组内部成员之间进行的,双方不是亲友就是邻里,是一对一的自发流转行为。由于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使流转信息渠道不够畅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承包土地在较大范围内的合理流转。农村中那些有技术专长和经营能力的人,想通过承包租赁一定规模的土地,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增加经济收入,往往因得不到土地流转信息,而找不到适合地方。

3、农村土地经营权上规模流转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农民思想难统一。在调查座谈中,有些专业大户反映,连片租赁上规模的土地,涉及十几户甚至几十户农民的承包土地,只要有1-2户不同意流转就很难形成租赁关系。如舜山镇炮嘴农民李福保连片租赁130亩用于杂交稻制种,当时有少数农户不愿租赁,最后他用租赁其他农户的土地,采取以多换少的办法,才实现了连片种植,他实际支付租金的面积是187亩。其次是多数农村劳动力没有真正从土地中解脱出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劳动技能,在城市就业岗位不固定,收入不稳定,失业无保障,多数农民只把进城务工当作增加收入的手段,而不是视为职业,土地仍然是家庭生活的基本保障,不敢轻易放弃。真正脱离土地进城务工经商的并不多,多数农户还是亦工亦农。三是土地流转风险投入逐年加大。调查中大家反映,过去连片的土地流转租金每年每亩200元

左右,现在已增加到500元上下,而且国家的各项补贴资金仍由原农户享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进程。

四、几点建议

1、要加大政策和法律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中央关于规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方面的政策法规,使广大干部和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不变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推进土地流转并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国家支持和鼓励通过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2、要切实做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引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县乡(镇)政府要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促进和引导区域产业的整合与集中,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县、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和村民委员会,应加强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农村承包土地档案,提供规范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文本,指导土地流转双方当事人签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并履行备案手续,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3、要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市场化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趋势。建立健全中介服务组织有利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臵,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要依托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构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乡(镇)、村各级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信息网络。通过开展

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价格评估,法律政策咨询等项服务,为农村土地流转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上街区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篇7

呼兰区是哈尔滨市农业大区, 幅员2197平方公里, 辖3乡10镇4个街道办事处168个行政村, 总人口61.8万, 其中农业人口46.2万, 农业户数11.7万户, 耕地面积193.9万亩。

呼兰区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因地制宜实践各具特色的流转形式, 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 并呈现出较强劲的发展趋势, 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目前, 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31.01万亩, 涉及农户2.1万户, 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4.5%和农户总数的18%。呼兰区在近几年的土地流转实践中主要形成以下几种模式:

1.龙头企业带动型。在农业生产中,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以经济效益为纽带, 以特色农业为指导,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把农民从小田地领进了大市场, 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 形成优质粮食产业带、特色农业产业带。建立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企业实现基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同时, 加速助推了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了农民增收。

2.合作组织带动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是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和制度创新, 在农业生产中, 通过实行“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形式, 利用合作经济组织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机制, 有效地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 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保证了农民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种养大户带动型。在确保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不变的前提下,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让耕地活起来、动起来、流起来, 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村耕地向本地“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倾斜, 已经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具有经营能力和专业技术, 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将土地资源向他们集中经营,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4.园区示范带动型。园区经济是现代农业的基本形式之一, 也是未来农业发展趋势。汇聚先进科技, 追求科学管理, 实施规模经营的农业科技园区是农民发展集约生产, 加快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步伐, 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 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模式。

二、呼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成效

呼兰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和园区示范带动了全区农村土地流转, 提升了全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益。

1.土地流转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

土地流转的加快, 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生产,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 全区有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78家, 种植面积达到6.1万亩;种植规模生产大户1500户。土地的集中规模经营使大型农业机械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作业质量和效率。土地流转的加快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特色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区按照建设“八型新农村”的总要求, 以“一品村”建设为载体, 落实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种植32万亩, 净增长4万亩。新认证无公害产品5个。突出推进寒地菜产业开发, 蔬菜生产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 全区蔬菜面积达到5.2万亩, 亩均效益都在2000元以上。土地流转的加快, 促进了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各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蓬勃发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院区农业科技合作共建硕果累累。2008年, 全区实施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等科技项目50个, 累计实施面积达到580万亩, 挖掘出了一批真正实用的新品种、新技术, 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2.土地流转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增加了农民收入

土地流转有利于“人、地”分离, 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集聚, 推动了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土地流转不仅使农民从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中获得收益, 还可以通过优先为承包者服务、外出务工或自主经营来增加收入。截至2008年末, 全区实现农民转移就业13万人, 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9%;劳务经济创造非农收入9.3亿元, 转移就业的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3.土地流转增强了农业主体市场活力, 提高了农业市场化水平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提档升级, 增强农业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用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吸纳附近乡镇村屯的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生产, 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目前, 其拥有固定资产1100万元, 成为集有机食品种植、加工、销售以及良种繁育、生物有机肥生产、农机作业于一体的大型经济实体,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三、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宣传, 转变观念。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等农村政策法规。引导农民明确进行土地流转, 是对现行承包关系的补充和完善, 是对农民承包权的保护, 明确土地流转对发展和培育土地使用权市场,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大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法规, 通过宣传农民身边土地流转增收致富的典型, 让农民了解政策法规, 消除误解, 愿意流转、主动流转、放心流转。

2.坚持政策, 明确原则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必须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流转中应坚持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坚持优化配置、因地制宜、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实行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注重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及时发放土地经营权证书, 明确土地权属, 农民只有手里拿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心里才更加放心, 通过土地流转才能将资源转变为资产。

3.完善机制, 规范操作

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 维护好农民的承包权益, 依法监督、管理农村土地的合理使用, 为土地流转提供法律、信息服务, 做好协调工作, 切实履行职责。

4.培育市场, 健全组织

建立以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为依托的区级土地评估机构, 科学确定各类农地的质量、等级, 客观、公正地评估其市场价格, 为公平交易提供参考。加快培育以区、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为依托的乡镇级土地流转中介服务, 使其成为沟通市场中流转双方的桥梁, 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建立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电子信息网络平台, 使广大农户和有意投资农业的经营者能及时、准确获取可靠信息, 为流转提供信息服务平台。

5.政策扶持, 鼓励流转

上街区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土地流转经营权;非法;维权意识;政府监管

一、问题的提出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土地制度完善与否,土地流转机制是否适应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土地的经营权{即生产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曾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矛盾与问题,近年来尤为突出。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许多大宗农产品缺乏竞争力,难以体现规模效益,搞活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三农”问题中的关键性环节。

历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土地流转经营权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1978年通过农村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确立了农户的市场主导地位。1984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允许农户经集体同意可以转包承包地给种田能手, 土地承包期确立为15年。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保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各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经验,在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经营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也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在党中央一系列土地流转政策的感召下,湖北省松滋市也开始了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经营权之路。基于上诉分析,我们试图通过对湖北省松滋市某些民众进行实地采访,了解土地流转政策在湖北省松滋市的贯彻落实情况,对湖北省松滋市流转经营权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现行的土地流转经营权政策做出反思。

二、研究方法

一方面,我们选取了农民陈某、徐某、村长杜某等20位农民作为实地访谈对象,每次访谈30分钟左右。另一方面,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收集材料的性质,我们在资料的分析与整理中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方法。

三、研究结果

1.农民对土地流转经营权政策了解情况

从对农民的访谈结果来看,土地流转政策在农村宣传有限,了解土地流转经营政策含义的农民很少,维权意识淡泊,不利于土地流转经营权政策的开展。

2.基层自治组织领导对土地流转经营权了解情况

通过对杜某、周某等村长的实地访谈,了解到湖北省松滋市流转土地存在不合法情况。虽然村里也有关于土地流轉经营权的文件,但基层自治组织领导者者根据政府指示来做土地流转经营权的工作,政府需要那块地就把那块地“流转”出去。流转出去的土地3000-5000元租金每亩,但是“流转”是永久性的,不会再退还给农民,即农民不再拥有土地的经营权,这是不符合土地流转经营政策。

四、讨论

1.为什么农民对土地流转经营权了解较少

(1)农民自身的局限性

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对时事了解较少,对国家允许土地流转经营权政策关注不够,不能够深刻理解流转土地经营权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

(2)当地政府宣传力度不够

历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土地流转经营权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促进土地流转机制的发展,增加农民在社会主义市场中土地要素的收益。但地方政府对土地流转经营权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该政策了解较少。

2.为什么会存在非法流转土地的情况?=(1)对土地流转经营权的认识存在误区

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允许土地流转经营权不等于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农民缺乏维权意识

根据2005年1月7日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六条 :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承包土地是否流转、流转的对象和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依法流转其承包土地。但是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较弱,未能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3)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政府在土地流转经营权方面监管力度不够,某些政府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强迫农民流转经营权,损害农民经营权。

五、结论与建议

1.基于上诉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农民对土地流转经营权流转了解不多,有关法律知识了解较少。一方面是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当地政府宣传力度不够。

(2)在流转土地经营权过程中,存在非法流转土地经营权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民众将允许土地流转经营权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混淆,农民对土地流转经营权法律知识比较欠缺,缺乏维权意识。

2.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引导农民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2)政府加大土地流转经营权的宣传力度,普及土地流转经营权相关知识,并加强土地流转经营权监管力度,维护农民在流转经营权过程中的权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

[2]中发[1984] 1号《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第三条

[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六条,2005年月7日

作者简介:

【上街区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上街买东西作文06-14

朗诗国际街区个案分析06-18

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利用06-26

上一篇:游戏作文450字下一篇:娃哈哈成功案例分析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