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创作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流行歌曲创作

流行歌曲创作 篇1

摘要:当代流行歌曲歌词创作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其中优劣互见。其优点是在内容上反映了时代生活的巨大变迁,折射出大众文化心理;在艺术上,通过比喻、象征、用典、借代、双关等手法的运用,体现出深受听众喜爱的含蓄的审美风格。其不足是,粗制滥造、媚俗、低俗、非理性等。当下流行歌曲歌词创作要想沿着健康的道路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主动自觉地向古典诗词学习和借鉴,并且努力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文本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品位。关键词:流行歌词;大众文化;古典诗词;含蓄美

The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pop lyrics Panorama

Abstract:The present pop song words’ creation is having experienced half centuries’ developmen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t are obvious.The advantage is that on content, it reflects great changes of times life, refracts mass culture mentality;on art, from using some modification, such as allegory, symbolize, allusion, metonymy,pun, embodies out implicit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style that the audience is fond of.Its disadvantages are stodgy, flattering custom, low and vulgar, irreasonable and so on.If pop song words’ creation wants to think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will resist instantly , it must learn from classical poems and draw lessons conscientiously on self’s own initiative right away , and makes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version self’s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the taste of the beauty’s appreciation.Key words: pop lyrics;popular culture;classical poem;implicit beauty

目 录

一、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嬗变及缺陷„„„„„„„„„„„„„„„„„„1

(一)当代流行歌词的发展轨迹„„„„„„„„„„„„„„„„„„„„1

(二)当下流行歌词的不足„„„„„„„„„„„„„„„„„„„„„„3

二、当下流行歌词的审美风格——含蓄美„„„„„„„„„„„„„„„„6

(一)比喻所体现的想象美„„„„„„„„„„„„„„„„„„„„6

(二)象征所体现的内涵美„„„„„„„„„„„„„„„„„„„„7

(三)用典所体现的优雅美„„„„„„„„„„„„„„„„„„„„7

(四)借代所体现的婉约美„„„„„„„„„„„„„„„„„„„„8

(五)双关所体现的机智美„„„„„„„„„„„„„„„„„„„„8

三、当下流行歌词创作的正途——向古典诗词学习„„„„„„„„„„„„9

(一)古典诗词与流行歌词共有的的大众文化特征„„„„„„„„„„9

(二)古典诗词可为流行歌词创作提供丰富素材„„„„„„„„„„„11

(三)古典诗词能为流行歌词创作提供好的思路与风格„„„„„„„„11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4 流行歌曲的英文作“popular song”。“popular”本身就有流行的、受欢迎的意思。其实,“流行歌曲”中的“流行”一词在先秦已经存在,意思是“广泛传布、盛行”。流行歌曲大致可分为音乐和歌词两部分。本文主要探讨研究流行歌曲歌词(以下简称流行歌词)文本。

当代流行歌词已经成为了中国审美文化的宠儿,渗入并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日常语言、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通俗、简洁、形象的歌词常常一道破社会生活的深刻变迁。说出了人人欲说却又难以言传的心事,成为了一种大众文本,被直接或改版后作为社会话语广为传播,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快速沟通的符号。

中国的大众文化文本,要数流行歌词发端早、受众广、影响大。在文化转型期和全球化语境中已经形成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是由于流行歌词由于本身固有的商品性与愉悦性。为了取悦听众,获得广泛流行和最大利润,创作者和发行者千方百计地迎合消费者的舒适、方便、宣泄、休闲、娱乐等世俗追求,有时甚至不惜牺牲本身的艺术审美追求为代价。因此产生了许多庸俗、媚俗、滥俗、煽情、滥情的流行歌曲作品。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正视的是流行歌词中的形象系统是丰富多姿的,也存在着大俗大雅、俗中见雅、外俗内雅、雅俗共赏的文本。其中也有可能具有经典诗歌文本的审美价值。现在该到了对流行歌曲资源进行清理、鉴别、筛选、阐释、批判,对其形象的审美功能进行客观审视的时候了。如有学者所说:“在不拘一格的大文学史里,理应有它(即歌词——笔者注)的一席位置,在艺术殿堂里,我们应该郑重其事地为它摆上一把交椅。”[1]

这里将从社会心理、语体特征、与传统文化的对接三方面对流行歌曲做一种解读。

一、当代流行歌词的嬗变及缺陷

(一)当代流行歌词的发展轨迹

流行歌词在中国的命运是坎坷的,无论是在上世纪30到40年代,还是它复兴后的80年代和90年代。然而也许是对这种漠视的反动,流行歌词仰仗着它自身的特质和它借以生存的市场之手却顽强地生根发芽,向上生长。1949年后,流行歌曲在中国内地销声匿迹。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流行歌曲才以不可阻挡之势全面复兴,并在上世纪90年代趋于繁盛。时至今日,流行歌词文本也同样已经渗透到 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中不可取代的精神产品。

流行歌词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歌词文本。一个好的流行歌词,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社会、人情、人性、道德等的象征,成为一个时代的丰碑。抗日战争时期,《毕业歌》、《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等歌曲震撼了整个中国大地,歌曲激昂的旋律和歌词激励着热血志士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前线。

早在1978年及其后稍晚的时候,文学界已经以《伤痕》和《班主任》表明了一种新的创作态度,“星星画展”和朦胧诗派也已经如日中天,造成了巨大的文化冲击,但在歌词创作领域,却没有出现同步取向。惟有的突破来自两首歌曲,一首是《乡恋》,一首是《军港之夜》。这两首歌的歌词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甚至发展到了近乎于批判的地步。

同一时期影响巨大的港台歌手有邓丽君、叶佳修、罗大佑、侯德建、刘文正、凤飞飞、徐小凤和蔡琴等。然而他们的大部分作品都同样属于过去的年代。真正对中国人有影响的则是电视剧《霍元甲》和《陈真》的主题歌: 《万里长城永不倒》、《孩子,这是你的家》。其中含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性质的歌词,尤其是后者与1984年春节晚会上张明敏带来的《我的中国心》合流,形成了流行歌词主旋律化的潮流,获得了极为广泛的认同,并出色地呼应着。

但更重要的是,直接受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里奇等世界著名歌星为非洲灾民义演的影响和罗大佑、张艾嘉等人举办献给世界和平年60名歌星音乐会《让明天更美好》的启发,北京组织了一场献给世界和平年的百名歌星演唱会,崔健的《一无所有》和郭峰、陈哲等人的《让世界充满爱》则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这场音乐会上问世。《一无所有》开创了中国摇滚乐的时代,他的历史作用不仅在于提供了一种冲击和文化反叛,而在于他的歌词中展现出一种新的生存视角和生活态度。陈哲在《让世界充满爱》和其后的《五十亿的我们》、《不曾宣读的未来》、《黄土高坡》、《血染的风采》,《同一首歌》等一系列作品中提供了不同于崔健的另一种话语。其主要的特征是对同样“大”题材的个性化诠释。而对苦痛、面对历史时空、面对崇高等中国人熟悉的生存命题,陈哲表现出一种追求真实的不妥协的态度。

这种情况下,另一首来自广州的歌成为流行音乐创作前途的强烈暗示。这就 4 是《信天游》。它的歌词则透射出遥远的空间感和“淡淡的哀怨”。“白云悠悠轻轻地游,什么都没改变。”这使得它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巨大而迅速的成功并导致它成为北京音乐沙龙的研究样板。其中,孟广征和徐沛东合作的《我热恋的故乡》第一句就以“我的家乡并不美”,完成了对歌颂家乡题材写作话语的颠覆。李文歧和李黎夫合作的《心中的太阳》则以“我不知道”的反复呐喊完成了另一种颠覆。而赵季平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以彻底回归原始民歌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对柔美动听的新“民歌”概念的颠覆。这些作品汇集到一起,就构成了近乎疯狂的“西北风”歌潮。

1988年下半年齐秦的《狼》的引入,虽然同他一起到来的苏芮的《跟着感觉走》也唱疯了天下,但齐秦却俘虏了年轻一代的心。并如此导致了中国流行音乐向自身的回归。而他那句“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外边的世界很无奈”则给华人世界的出国梦与出国潮添上了极妙的注脚,成为又一句经典性的语句。

1989年到1992年4年间,港台歌曲再次抢滩成功。齐秦的“北方的狼”、赵传的“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潘美展的《我想有个家》、郑智化的《水手》、童安格的《花瓣雨》、周华健的《花心》、姜育恒的《再回首》乃至小虎队的《爱》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作品中隐含着强烈的后现代倾向对内地歌词创作者来说是一次撞击。整个80年代中,内地音乐人一向认为港台“没文化”,然而,面对被港台歌星征服的下一代学生,音乐人们目瞪口呆。严肃主题迅速化解在新兴都市“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深刻的追问散失在“岁月不知人生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的哀叹里,英雄的幻梦让位给了现实的明星。

(二)当下流行歌词创作的不足

90年代以后,当代流行歌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比较优秀的,但与此同时却也有很多作品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大体而言,时下歌词创作中信手涂鸦、粗制滥造的现象几已成为一种风气,大量胡言乱语,不知所云,甚至满纸粗话、脏话的“垃圾作品”随处可见,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小则蔽人耳目,污染大众的视听环境,大则颓人心智,足可导致一场文化危机。以文学创作中最基本的要素语言文字为例,流行歌词中就出现了“错字别字满天飞”、“语言苍白贫乏”、“词意混乱不堪”、“胡乱肢解成语”等“严重症状”和“语法混乱,不合逻辑”、“病句 5 百出”、“大话连篇”、“陈词滥调,空洞无物”等“十大硬伤”。从语法到句法的种种误用、滥用现象在流行歌词中随处可见。如此混乱的局面就使得一些研究者对流行歌词痛心疾首,或者要为当代流行歌词“把脉”,或为其发下“病危通知”,有人则干脆呼吁将流行歌词中的低劣作品当作“语言垃圾”一样清除掉,以“净化语言环境”。

当代流行歌词在题材内容方面出现的问题也不少。而内容狭窄(局囿于男欢女爱的恋情题材)、作品艺术品味不高,格调低下等现象尤为突出既然题材上难有突破,许多歌词作者为了市场效益,索性选择媚俗搞怪或盲目模仿的创作模式。如不久前风行一时的《老鼠爱大米》一曲,其歌词将美好纯真的爱情表白为“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本来就匪夷所思,但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个所谓的“新意”和“亮点”,竟然吸引了很多词作者的眼球,于是乎,“我爱你,就像爱吃水煮鱼”(《水煮鱼》)“我确定我就是那一只披着羊皮的狼,而你是我的猎物是我嘴里的羔羊。⋯⋯你让我痴,让我狂,爱你的嚎叫还在山谷回荡”(《披着羊皮的狼》)之类离奇怪异的歌词相继出炉。对此,我们不禁要问,照此趋势发展下去,流行歌词的出路何在?

流行歌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就本质而言,是现代社会文化的产物,反过来它也应该反映特定社会文化生活中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审美取向,同时还对大众的心理气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当代流行歌词创作,似乎已经处于“重心失控”和“价值失范”的边缘。透过这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方阵,透过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喧嚣和火热,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只是狂热的煽情、做作的粗糙、病态和抒情的苍白。尤其是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使本该产生经典的时代成了滥情和浅薄滋生的温床,正像假冒伪劣商品侵害着我们的物质生活一样,残次病态的流行歌词,正侵害着我们的精神生活。低劣的文字水平、讨巧的立意、明确的商业目的制造的残次病态文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公害。针对时下流行歌词高温发热、胡言呓语、茫然无措的现状,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就曾疾呼:“当代流行歌词创作这种缺乏理论指导的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因为它已经约束了我们的创作,盲目者是无法步履雄健的”。

这两年,已经有不少流行歌词屡屡被网友指为低俗无聊,甚至色情。《老婆 6 老婆我爱你》、《老公老公我爱你》、《香水有毒》、《QQ 爱》、《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求佛》、《狼爱上羊》、《那一夜》等等广泛流行的歌词,都曾被批评为低级趣味。“其实就歌曲本身来说,歌词低俗情况一直都存在。”著名乐评人科尔沁夫说,但这些年网络音乐兴起之后,调动了相当一部分市场,因为这样的歌词看起来比较“草根”,更容易流传。在科尔沁夫看来,过去国内流行音乐的市场比较小,正规的音乐公司不会去制作歌词低俗的歌曲,过去的歌手少,要求也高,一年不见得能出一个专辑,所以每次创作都投入很多。而现在伴随着网络音乐的兴起,音乐制作的门槛降低了。通过网络,很多创作者随便写首歌就能让很多人听到。为了吸引眼球,有些人在创作的时候开始有意往低俗的路子上走。“现在的问题是,太多的人急功近利,创作歌词时首先想的是怎么能出名,所以不惜用低级的方式来迎合一部分受众的关注。”科尔沁夫说。由于有争议就能吸引关注,有些创作者就干脆怎么有争议怎么写。一旦引起争议,歌火了,创作者也赚足了眼球。近年来,受网络音乐、无线音乐的影响,唱片市场已经开始走入低谷。科尔沁夫告诉记者,现在唱片是越做越不赚钱。与之相反,网络音乐的盈利开始出现迅猛增长。有统计显示,2006年网络歌曲就盈利了50 亿元人民币。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部分创作者在创作时放弃高雅,追逐低俗。

这些取巧者往往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一个没有任何文学价值、社会价值的歌词是不可能一直流传下去的。流行歌词文本应该有着其自身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

流行歌词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呈现出低俗化的现象。这些歌词的流行反映出当代百姓追求快餐文学的文化心理。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蕴涵丰富、含蓄优美的流行歌词似乎应该很难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找到自己立足的位置。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近来,中国流行乐坛刮起了一股复古风,其歌词大多有古典诗词的韵味,主动的向古典诗词学习借鉴,如方文山的《东风破》《青花瓷》,funck的《逍遥叹》、小柯的《谁动了我的琴弦》等。这些歌词有着较高的文学内涵,表明了当代职业词作者有别于网络作者的一种专注的写作态度。这种态度也使得当代流行歌词依旧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因此,当代流行歌词创作积极的学习和借鉴古典诗词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这种借鉴也是有一定渊源的。

二、当下流行歌词的审美风格——含蓄美

中国流行歌曲虽是现代开放社会精神文化的产物,但由于其运用了具有含蓄之美的诸多传统辞格,故总体上其歌词在“淋漓尽致”的同时,也同样不乏“含蓄深沉”的韵致。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事实上应该更加适合中国人民的审美特征。而当今那些大红大紫的快餐式流行歌词将注定很快被人们所淡忘,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被时代记住的文化资本。当代流行歌词的创作在表现手法上也应该相应的注重含蓄的表现手法,使得歌词的意境更加深远,更值得人品味。

(一)比喻所体现的想象美

在流行歌词的各种比喻中,最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要数暗喻和借喻。先看暗喻。与明喻不同的是,这类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并无明显的“形似”之处,而是由作者人为赋予其某种暂时联系,以达到传神写意之目的,故有人将这种比喻称为“远距离比喻”。从审美角度看,暗喻往往因其彼此关系的陌生化而具有“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的含蓄之美。(叶燮《原诗》)。以《涛声依旧》为例。此歌述说的是一对已经分手的恋人再度相遇时所激起的感情波澜。本来,“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没想到重逢后“我”竟不自禁,仍想和对方“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又担心“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于是,只好小心翼翼地作试探性发问:“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这末句的设喻可谓巧妙之至。“你”是“客船”,“我”是“船票”,本来直上即可。问题是这是一张过期的“旧船票”,没有“你”的前缘而又忐忑不安、不敢挑明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而又含蓄深沉。如果改为“我们是否可以从头再来”则直白无味了。“我的梦是陌生的港口,停泊以后就不打算久留”(《我可以》)等暗喻佳句也颇耐人寻味。

再看借喻。流行歌曲中的借喻,往往是借花喻人(女性),以喻抒情,显得趣味横生。请看《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慢慢地绽放她留给我的情怀,春天的手呀翻阅她的等待,我在暗暗思量该不该将她轻轻地摘”。显而易见,将少女的情窦初开比作悄然绽放的玫瑰,把“我”是否接受其爱说成是该不该“轻摘”,不仅符合东方少女羞涩内向的心理气质,而且因其物我合一而极富情趣,令人遐想。

(二)象征所体现的内涵美

象征必须思而得知,因而也同样富有含蓄美。如《诗经》中的《硕鼠》、屈原的《桔颂》、舒婷的《致橡树》等名作即是。流行歌词的象征自有其特性。从其在全词中的比例来看,有局部象征和总体象征两种。前者只是在某句某行象征。如“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之“歌谣”(《弯弯的月亮》)“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之“风雨”、“彩虹”(《真心英雄》)等都是虚实结合,另有所指。后者即全词始终围绕某一个意象来展开。

(三)用典所体现的优雅美

流行歌词用典的特色在于:一是从典故的选择上看,都选用具有通俗性、普及性的典故。如《愚公移山》、《孔雀东南飞》等所用典故都是家喻户晓的。这是因为流行歌曲是大众艺术,受众层次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如果所用典故过于冷僻生疏,知者寥寥,就难以流行。二是从典故的数量上看,有单一式和集合式两种。单一式就是一首歌词只用一个典故,上述的《愚公移山》即是;集合式就是一首歌词中运用数个典故,如《千古绝唱》就用了“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雷锋塔与白娘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六个典故。三是从典故的表达上看,都力求表述的通俗易懂。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故其用典不必也不应像诗那样浓缩概括,而应适当“浅易化”,以便“大众化”。明代戏剧家王骥德在《曲律》[7]中论述“用典”时就指出:“引得的确,用得恰好,明事暗使,隐事显使,务使唱去人人都晓,不须解说。”如《花梦》一词:“梦里看花花非花,花里有梦梦非梦。如果不是前世许下的约定,今宵我又为谁等。花开花谢已春夏,梦起梦落又秋冬。如果不是梦中相随的花影,今夕谁解不了情。”显然,这首流行歌词是以白居易的《花非花》[8]为“蓝本”拓展而成,但它已不像原诗那么朦胧难解。用典的作用一方面是言简意赅,以少胜多,能用最少的字句去表达最丰富的含意;另一方面是借古喻今,曲尽其意,可用来抒写一些难言之隐。但用典也有其局限: 一是典故来源极其博杂,非熟读诗书,通古博今者,很难驾驭和理解;二是容易破坏意境的浑然一体。借典言情,间接曲折;借典写景,更是隔膜。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9]“‘冷月无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故用典须适当,要谨慎,可用可不用的,最好不用。

(四)借代所体现的婉约美

流行歌曲中的借代,主要是以下情形富有含蓄美。一是特征代本体。如“不觉我说着说着就天亮了,我的唇角尝到了一种苦涩”(《心如刀割》)。“苦涩”指什么? 显然是“眼泪”;而“眼泪”又为什么会“苦涩”? 那是因“我”失恋而心里“痛苦”,所以连泪水也觉得“苦涩”。这样,以“苦涩”之味来代指“我”因失恋而流之泪,中间就“跳”过了心理感受的环节,令人非思考不能索解,这就比直说“痛苦”更有“味道”。二是具体代抽象。如“公园就要拆去,别拆去记忆,何不用歌曲记录下你的日记。”(《把耳朵叫醒》)。显然,这里的“日记”是指“心绪”之意,但如此“换名”而不直说,首先是这样做具有可行性。因为,“日记”、“歌曲”两者的本质都是抒写情思意绪;更主要的是,通过如此借代,因彼此关系的“陌生化”而令人产生新奇感:歌曲怎能记录日记? 三是部分代整体。《味道》这首歌词不直接诉说相思之情,而是用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淡淡烟草味道”、“被爱的味道”等具体意象来代替对方。从表达效果来看,其借体越细越多,就越加显出其思念之深之切,且把对方身上的各种“味道”也都纳入“想念”范畴。这样超常的语言搭配,更令人思味。显而易见,借代因其凝练简洁、生动形象、一物多名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含蓄美。

(五)双关所体现的机智美

作为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修辞手法,反映了汉民族表达委婉,追求话语“典雅”和“含蓄”的文化心理。以《记得你陪我躲过雨》为例:“因为注定要相遇,才会有这场大雨。我和你躲在屋檐下,你的目光还是把我淋湿。如今许多年过去,仍记得你陪我躲过雨。躲过了雨滴,躲不过你。躲过了今天,躲不过今世。躲过了瞬间,躲不过记忆。记得你陪我躲过雨,躲进了一个美丽的童话里。”显然,这首歌词写的是曾经相爱的人们的一次雨中邂逅,其“躲雨”实是寓意双关。“我”所遇到的不仅是自然界的“雨”,更是毫无准备又没有结果的感情纠葛。虽然“你”的拒绝令“我”狼狈不堪(淋湿),但“我”依然眷恋不已,感情上“躲”不过“记忆”。可以说,这是一首苦涩的单相思恋歌。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由于双关是“话里有话”,故若恰当运用,便可使歌词富有弹性,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且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当下流行歌词创作的正途——向古典诗词学习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回味的。流行歌词已经成为如今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正在主动或被动地充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流行歌曲其实是一种文化,尽管更广泛地称之为通俗文化,但它和文学作品是相辅相承,殊途同归的,因为它包含着一个歌词创作的问题,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歌的范畴。笔者提倡流行歌词创作应向古典诗词学习,原因有如下:

(一)古典诗词与流行歌词共有的大众文化特征

1、商业性

首先唐宋词产生伊始就非为文人孤芳自赏地言其志或怡其情之体,而是“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的产物。换句话说,唐宋词从一开始就呈现了消费集体化的商品性质。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把结集的目的说得很明白:“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2]这说明,整部《花间集》,主要是为歌女于酒宴樽前“浅斟低唱”和听客们佐欢娱乐而备。词既然是消费性的精神产品,那么,它必然要在被消费的过程中体现其商业价值。又如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记载:“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由此可知,一些词在柳永手中,也是用来交换“金”和“物资”的商品。[3]

而现代流行歌词同样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旧上海流行歌曲的创作,大约以黎锦晖1929 年前后出于商业需要而创作的《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上》《花生米》《小小茉莉》等发其端。继黎锦晖之后的大批流行歌曲作家,如黎锦光、陈歌辛、姚敏、李厚襄、严个凡、梁乐音、严华等等,都是或为电影写作,或为电台和唱片公司写作。他们的作品被广泛传唱于各大歌舞厅、商业电台或被大量灌制成唱片发售,其商业特征显而易见。当代流行歌词则更以其时尚、新潮和另类的姿态站到了城市商品经济大潮的风头浪尖上。制作人对歌手的包装宣传动辄投以成百上千万,各种媒体也大肆炒作,所有这些,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要获取市场回报。为迎合市场,不少流行歌曲的创作已呈“批量生产”之势,一张新专辑,从创意、写作、配器到录音都可按“流水线”规程操作,在某 个原创音乐流行榜的获奖“金曲”中,以“ 爱”字为名的曲目竟有1/ 3 之多,如《改》(谢明训词)、《好想好好爱你》(邬裕康词)、《爱了就知道》(姚若龙词)等等。如果说前些年的革命歌曲是政治的一统天下,那么现今的流行歌曲则难逃市场的左右,当代流行歌词题材片面化和狭隘化的发展趋势,也正是创作者过分强调经济效益的结果。

2、娱乐消闲性

毋庸讳言,唐宋词是当时都市人群中流行的一种娱乐消闲性文艺工具。士大夫文人填词,多为应酒宴间歌儿舞女之请,是逢场作戏,是随意性的应酬;市井细民作词听曲儿,也不过是业余的娱乐消遣和为消愁解闷。前代的词论家早已将词体遣兴佐欢的特点表述无遗。如冯延巳的外孙陈世修在《阳春集序》中说冯“公以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4]可见冯氏填词的娱宾遣兴之效。而文坛宗师欧阳修填词时,亦是一副闲暇之余为求一时欢乐的悠闲之态:“良辰美景,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因翻旧阙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5]而辛弃疾不仅“每宴必命侍妓歌其所作”,得意之处尚“使妓迭歌,益自击节”。从词中我们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士大夫文人私生活的另一面。

与唐宋词的娱乐消闲性相较,当代流行歌词无疑含有更多由现代都市文明催生的消闲和娱乐的因子。中国改革开放20年以来,城镇居民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于爱和美的追求也更加热烈,再加上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压力加大,在工作学习之余,人们很需要一定的松弛,甚至宣泄来调节生活节奏,减轻心理压力。流行歌词之所以能被大众这样普遍地接受,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迎合了都市人的这种心理和生理需求。它不但舒缓了由城市巨大竞争压力而带来的诸如焦虑、恐慌、错乱、失态、虚弱等不良都市精神症候,并且能使大众在参与时获得某些快感和满足感。流行歌词之成为现代城镇居民最青睐的娱乐消闲内容之一,还在于其精短却多样化的形式符合现代都市人对于娱乐消闲活动的“快餐化”要求;同时,流行歌曲的词之紧随时尚的特点又满足了他们追逐潮流的心理。而且,如果说唐宋词的娱乐休闲性还主要局限在秦楼楚馆,茶舍酒楼或官宴家席等公共消费场所的话,那么随着科

[6] 12 学技术的发展,参与流行歌曲的娱乐消闲行为则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更加自由随意,既可以共享,又适于独自品味。

古典诗词能够从街头文学逐步走上案头文学,并最终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是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学特性的。当代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有着极其相似的创作背景,这便暗示着当今流行歌词文本有着很大的文学发展的空间。而如今日益衰败的流行歌词主动的对昔日的经典——唐诗宋词的借鉴是相当有必要的。

(二)古典诗词可为流行歌词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流行歌词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而曾作为古时代的流行歌曲,古典诗词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这个地方。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衍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多,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映照。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似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子,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情感表现力极强。

这方面最有名的当属邓丽君。邓丽君本身是以唱台湾小调起家,本身已有不少民族文化气息的濡染,加上台湾一批执着于传统文化的音乐人,共同泡制出许多与原诗同样经典的作品。她曾经出版过一张名为《淡淡幽情》的个人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和多位宋代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包括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这些足以说明经典诗词与流行歌词的渊源关系。流行歌曲这种通俗的文化形式,在古典诗词的介入下,恰到好处的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其艺术层次也得以较好的提升。

(三)古典诗词能为流行歌词创作提供好的思路与风格

现在很多的流行歌曲在写作形式上,仍借鉴或套用或模仿了古典诗词的语言 13 格式与风格,这是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个人愁闷,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如表现友情方面的元曲关汉卿《双调·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饯行杯,别离泪,刚道声保重将息。”流行歌曲《驼铃》化用过来“送战友,踏征程„„一路多保重。”歌词古朴而有侠意,唱起来酣畅淋漓,豪情万丈。表现亲情方面,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代歌曲《望乡》“夕阳河边走,举目望苍穹,„„ 窗外明月光,映照我脸庞。欲知故乡亲人是否安康,捧一盏乡酒陪伴着你哟,我身在他乡与远方。”唱来情感深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无不与我们对《静夜思》这首诗有较好的领悟与赏析有关。古典诗词所蕴涵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激起现代人丰富的情感,给歌曲以新的情感体验。歌词的写作手法上少不了模仿与借鉴,现代的流行歌词也是从古典诗词上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如讲究韵律感与意境美,采用比兴手法,运用排比、叠音、叠韵、衬字等这都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了,古典诗词里更常用到的。如《天不乱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天不乱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开口妹心怎么想”就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歌唱祖国》中运用了比拟的手法:“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层层梯田一片片绿”;《雾里看花》“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与《青藏高原》“呀啦索,哎,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就是运用了衬字。这些手法的运用,为歌词增色了不少,这些例子在现代歌词的创作中,那是举不胜举的。

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流行歌词在写作手法上对古典诗词的借鉴是很必要同时也是很恰当的。这些手法的借鉴和运用使得流行歌词文本的文学内涵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流行歌词文本本身的文学内涵。流行歌词本身对辞格的运用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学特征。

当代流行歌词在反映社会文化,影响青少年心理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流行歌词对社会文化的反映可能没有一个社会学家反映的全面,但是却更加 14 及时。同时流行歌词受众广大,其中多为年轻人,他们在心智上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一些低俗的歌词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不健全。因此,对流行歌词的研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文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流行歌词的创作需要广大词作者自觉提高素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政府应引领广大传媒和集体抵制低俗歌词的传播,切断一些投机取巧者的利益来源,还流行歌词创作一方净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以后一种为好;可惜中国的新诗大概是前一种。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占了它的地位。”[10]当代流行歌词文本凭借着强大的媒介优势和广大的受众,已经具备了被人们记住,成为一个时代经典的文学潜质。甚至有些流行歌词文本已经被选入教材,相信流行歌词在经历一段低谷时期后,必将迎来一个创作的春天,从街头文学成为案头文学被人们重视。

注释:

[1]胡疆锋.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化属性[J].词刊,2007(3).[2]崔黎民.花间集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3][宋]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32.[4]陈世修.阳春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2.[5]欧阳修全集(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2001:162.[6]吴敏霞.桯史校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87.[7]王永生.王骥德《曲律》与诗学传统[J].戏剧杂志,1999(6).[8]郑永晓.白居易诗歌赏析[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147.[9]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54.[10]鲁迅全集(卷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556.参考文献

流行歌曲创作 篇2

流行歌曲是音乐的一部分, 它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流行歌曲的诞生是为了满足人们意识形态的追求, 也体现出了人类社会每个历史时期不同的精神风貌。也就是说流行歌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是一种颇受群众追捧的音乐表现形式, 流行歌曲往往只是短期内的传唱, 作为一种艺术生命来讲, 虽然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但寿命却很比较短暂。流行歌曲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和不同的社会形态进行创作, 流行歌曲与其它的艺术形式不同, 它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多元化的表现手法。

一、流行歌曲创作的多元素构成特点

流行歌曲的创作是一项需要具有激情与灵感的感性活动, 它需要创作者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不断勃发。流行歌曲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可以被更加的人群所接受。另外它还需要具有优美的旋律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段。所以说流行歌曲的创作具有多元素的构成特点, 其具体的表现如下:

1. 创作中的激情与灵感基础

歌曲创作者不但需要具有一定的创作技巧,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作激情与创作灵感。如果没有激情与灵感的存在, 创作者创作出的作品便是空乏的、没有灵魂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更何谈流行?如果一位创作者有灵感与激情, 就代表着他没有创作的能力, 来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好作品。灵感与激情是流行歌曲创作的基础, 它也是歌曲所能带给人更多情感震憾和心理同鸣的保证, 比如歌曲《我和你》能够很好地将歌词的真切情感表达出来, 再加上空灵的曲调, 将创作的灵感与激情都能恰当的融合在歌曲里面, 将北京奥运会的精神和我国人民对国外来宾的亲切感充分的表现出来。使听者都会产生情感的共鸣, 并将这种情感在鸟巢数万人的烘托下得到升华。另外歌曲的创作还需要考虑到演唱的效果, 也就是像上文说的在北京鸟巢的烘托下, 使《我和你》的感染效果得到了升华, 使这支歌曲的主题更加明确, 使听众的情感更加贴近。

2. 歌曲创作的艺术形象

音乐是一门艺术, 流行音乐也是一门艺术, 在歌曲的创作时, 作者有可能被某些情感所激发, 然后通过歌曲的手段加以诠释, 使这种情感在音乐中得到展现, 最后使听众被这种情感所感动, 这就是歌曲的魅力所在。反过来讲, 因为流行歌曲对听众具有感染的能力, 那么它就必须考虑到这种感染的角度与艺术形象问题。音乐是一种无形的艺术, 但它可能通过歌曲向人们传达其自身拥有的情感和艺术气息, 由于人们审美标准与审美观点的不同, 流行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感情载体, 它所需要具有的积极作用就应该得到体现, 也就是说它的艺术形象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 流行歌曲不但需要流行还需要永远的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3. 旋律的表达

旋律应该是歌曲的精髓, 它也是歌曲作用个性的体现。歌曲的旋律是音高关系、节奏关系、音色、力度和速度的总体表现。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 很大程度取决于歌曲的旋律。对创作者来说, 创作出一段旋律并不难, 但是要想使这段旋律具有丰富的感情因素和艺术特点, 则需要一定的困难。对感情因素的处理, 要做到旋律与词意的有机结合, 要将词所表达的感情完美的呈现;而对于艺术的特点则不断深入的去刻画、探索, 它需要的技巧比较多。歌曲《黄土高坡》通过粗旷的旋律将黄土高原的空旷与朴实表现的淋漓尽致, 使人们一听到这首歌曲就很容易联想到黄土高原的气势与景象。

4. 多样化的表现手段

多样化的表现手段是流行歌曲之所以得到广泛传唱的主要原因, 流行歌曲通俗易懂, 具有一定的群众性和亲和力。它的创作题材也非常广泛, 它可以涉及到民族的、传统的、现代的等等的元素音乐形式。流行歌曲在曲调上与词的结合比较坚实, 其旋律也可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变化方式。不可否认流行歌曲的生命周期比较短暂, 所以流行歌曲需要不断为了保持人们对歌曲完美的新鲜感, 在表现形式上采取多样化和多风格的方法, 使人们能够始终保持着对流行歌曲的高关注度。

二、流行歌曲创作的时代特征

流行歌曲的创作受时代前景影响较大, 不同年代的流行歌曲通常具有不同年代的特点。所以说不同年代的流行歌曲往往是那个年代的文明程度和精神文化特色的象征。比如我们一听到《夜上海》就会联想到,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将那个时代上海夜生活的灯红酒绿、奢华靡离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也能触动人们对旧上海底层社会人们生活状态的思考。当然, 许多流行歌曲在不同的时期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和艺术感染力, 而且群众性非常高, 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个听到这首歌曲, 就能将那个年代, 人们充满希望、充满热情的生产场景想象出来, 使那个激情年代的旋律得到完美的展现, 在艺术性和演唱的民族性上也取得了成功。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观, 这也就带来了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单一的艺术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现代人们精神生活可谓“众口难调”, 所以当下流行歌曲的创作也在追求一种多元化与经曲并存的趋势。近年来中国风音乐比较盛行, 但是传统的中国风音乐又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 所以具有传统特点有颇具现代风格的歌曲便应运而生。《东风破》就是一首比较有代表性的流行歌曲, 它既融合了传统的诗词意境, 又融合了现代音乐的风格和配乐, 将传统与现代有机制融合到了一起。另外, 现代网络文化的发展也为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平台, 使音乐的多元化形式得到更加绚烂的表演舞台。

结论

纵观不同的年代流行歌曲, 都有其不同年代的特征, 但是创作者对于音乐的热度和执着却从未减少。而每个时代的流行歌曲, 对社会形态的表现也是最丰富的。只有对于流行歌曲的创作特点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创作出影响力巨大的流行歌曲, 才能使流行歌曲的生命周期更加长久。

参考文献

[1]张晓.流行的中国风.浅谈当下中国风歌曲的创作特点[J]大众文艺.理论研究.音乐.2011年4月.1

[2]郑清军.浅谈流行音乐创作上的弊病[J].大众文艺.理念研究.2009年1月.21~22

流行歌曲创作 篇3

关键词:流行歌曲;“中国风”;创作

1 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现象

中国流行音乐在历经多年的发展后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音乐曲风,而在20世纪后期,各种新颖的音乐曲风不断产生,如《中国民谣》等,不仅将中国民族音乐和相关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歌曲当中,还能够从古诗词或者其他典籍故事中借鉴优秀部分,这种创新性的中国风音乐体裁的出现带给听众全新的感受,我们将其称之为“中国风”流行歌曲。“中国风”曲风的出现对传统流行音乐的格局有较大的冲击作用,不仅仅是套用欧美音乐的风格进行歌曲创作,而是在援用的音乐基础上融入“中国风”元素,为今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风”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让大部分的人意识到民族文化对音乐创作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歌曲的种类和风格也不再具有单一性的特点,不断丰富的歌曲风格带给听众极大的反响,例如《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融入了一部分戏曲元素,带给人们听觉上的冲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还有其他融入京味的新颖歌曲《唱脸谱》等都受到人们的欢迎,不仅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也让现代人通过流行音乐更加了解戏曲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形成“中国风”流行歌曲特点。

“中国风”一词主要是从“中国风格”这个词衍生出来的,主要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展现的艺术形式,融入了中国元素。在21世纪,由周杰伦演唱的《东风破》将“中国风”流行歌曲的范围扩大,并且在音乐领域中广泛的应用,不仅是在歌词上体现浓郁的中国风味,更是在配器和旋律上展现出深刻的“中国风格”,《东风破》这首歌的出现将中国流行音乐带领到新的发展道路上,对中国流行歌曲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引发了流行歌曲的“中国风”浪潮,例如《西厢》《逍遥叹》《江南》《庐州月》等,都是优秀的“中国风”流行歌曲,而一首《青花瓷》更是將“中国风”流行歌曲推向全世界,体现了极致的“中国风”音乐特点,歌曲就像一幅山水画一样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意境美。

2 “中国风”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特征

2.1 歌词特征

首先是韵律美,包括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偶;其二是押韵。对偶是修辞方式之一,利用两个结构、字数和意义相对称的词组或语句来表达相似或相反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常用于古代诗词当中。而押韵更是语言的表达方式之一,能够展现出音乐美,不仅是中文歌曲,大多数的语言艺术创作中都会利用到押韵。但是在中文歌曲中,歌词的创作都会考虑到拼音的声母和韵母,尤其是在特定的位置上,若是使用相同或者相近的韵母,则会产生和谐感。例如,《兰亭序》中的歌词字数都有按照对仗要求,仿照词的句式,虽然在内容表达上没有完全突出情感,但是其中的“水”“推”“碎”等字都有押韵。

其次是意境美,一般将意境划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实境;其二是虚境。对实境的应用就是在歌词中模仿古风,或是借用典故将“中国风”堆砌出来,但是创作的难度较低,而虚境就是利用歌词将听众带入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境之中,将自己化为故事的主人公,虽然表达的手法不华丽,但是却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而歌曲主要突出的是歌词展现出的气质,将歌词中的情调和境界表现出来,一般意象的产生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当中,对文字赋予灵性,实现生命的升华。例如《青花瓷》中的“天青色”“烟雨”都是普通的意象,但是结合“而我在等你”这句词后,就变成意境的另一部分,带给天青色和烟雨别样的感情,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是含蓄美,情感除了从外在风格中体现,还需要进行内在风格搭配,通过适当的行为来直接的表达情感,例如摇滚歌曲和流行歌曲,可以通过激昂欢快的语调来表达词意,但是中国风的歌曲大多带有冷色调,所以歌曲的意境显得十分的悲凉,具有含蓄的特点。例如,《烟花易冷》这首歌,通过寥寥几句“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只是点出了“我”和“你”之间的情感以及两个人是来自同一个故乡外,都没有详细的进行描述表达,但是却能够让听众听出歌词所要展示的味道,主要就是含蓄美起到的作用。

2.2 旋律特征

首先是调式调性特点。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主要是利用民族调式作为主旋律,其中中国民族调式可以划分为三种:一是五声调式;二是六声调式;三是七声调式,三种调式又可以进行细分。例如,《青花瓷》这首歌的主歌部分就是A宫五声调式,下行的五声音阶将整个主题的乐思进行陈述,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并不大,通过陈述性旋律这种写作手法,融入歌词的韵味,体现出整体音乐的书卷气息。副歌部分也使用了下行动机,拉宽了音与音之间的跨度,也是围绕宫、角和徵三个音展开,旋律的骨干音是宫系统当中最为稳定的音级,与主歌的旋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副歌最后在A宫结束,整体显示出庄重的气势。

其次是旋律特点。流行歌曲在运用“中国风”后,整体的旋律都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例如《菊花台》这首歌的主歌部分,第一句就是以B角为骨干音,全句中总共出现了六次,从旋律的首部贯穿到尾部,并且A商、B角、D徵构成整个旋律,以级进作为旋律的发展方式,利用叙事性的写作手法来掌控整个歌曲的音符和节奏。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运用在节奏上大多十分整齐,不容易出现十分复杂的节奏,每个音乐段落之间大多是互相模仿或是重复。例如,《半城烟沙》这首歌的主歌部分就是以节奏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为主,在(1~4)小节和(5 ~ 8)小节中的节奏型一致,完全是重复上一乐句,只是改变了旋律部分。类似于这样的节奏风格只是为了将“中国风”的气质体现出来,呈现出中国风格的意境,虽然节奏类型大多以平稳为主,但是对于听众的感受则是欣赏山水画卷,平凡而有不平凡。

2.3 器配特征

电声乐是“中国风”流行歌曲的主要音乐配器,为了有效突出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在歌曲中充分地利用了中国民族乐器,例如,琵琶、二胡、笛子、古筝等,大多数是人们所熟悉的民族乐器,在歌曲背景中添加这些乐器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的体会歌曲中所描述的意境,感受竹林细雨的美感,仿佛处于山水之间。为了增加歌曲的画面感,民族乐器在“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出现一般都是在前奏、间奏或是尾奏中。例如《青花瓷》这首“中国风”歌曲的前奏主要是以大鼓为基础,通过击打声为歌曲的开头部分,快速带领听众进入到情境当中,再结合镶片的滚奏,就好似山水间的云雾被拨开,更加清晰的体会山水之美。而后主旋律——古筝出场,以竖琴来增添色彩,作为和声的铺垫,并且从第三小节中的后半段,融入了曲笛,吹奏出宫、商、角、徵上行音阶,反向的展开弦乐旋律。大鼓、古筝、竖琴、笛子的结合,将人带领到烟雨江南的地区,仿佛身临其境,而在音乐的最后,余音的设计也十分的巧妙,利用敲打擅板体现中国特色,更是让人体会到浓浓的“中国风”。

2.4 演唱特征

在流行唱腔中融入戏曲元素,“中国风”流行歌曲与外国流行歌曲的演唱具有一定的相同点,但是在“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戏曲唱腔则是外国歌曲所无法模仿的,戏曲的出现一般是在流行歌曲中的主歌与副歌之间出现。例如,《三国恋》这首歌曲,就插入了演唱者反串的京剧女旦唱腔:“等待良人归来那一刻,眼泪为你唱歌”。《霍元甲》的主歌和副歌之间也利用到假嗓音长法,也是对京剧唱腔的一种模仿:“小城里岁月流过去清澈的勇气,洗涤过的回忆,我记得你骄傲地活下去”。这两首歌曲都充分地利用了京剧唱腔,但是《新贵妃醉酒》这首歌更是直接由京剧改编而来,有机的融合了京剧唱腔和通俗唱法,完美地演绎了这两种元素,整首歌既干净,又显示出足够的韵味,将“贵妃醉酒”的内涵充分地表达出来。

3 流行歌曲中“中国风”的艺术魅力

流行歌曲中融入“中国风”元素主要是将中华民族文化作为基础,将流行音乐中的流行因素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当中,不仅体现了流行歌曲的热闹,也体现了民族乐器的沉静。“中国风”就是以另類的元素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内涵,为流行歌曲增添艺术感染力,听众在接触以后反而会眼前一亮,舒缓人们的心情,处于闹市之中也能够静静的品味繁华中的世事,满足了不同阶级人们的审美需求。流行歌曲大多是用直接的告白方式来表达内心,而“中国风”流行歌曲更加委婉的描述,反而显得十分精致,将歌曲的意境唯美充分地表现出来,带领人们进入到特定的画面中产生共鸣。“中国风”在流行歌曲中的应用不仅开辟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还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审美需求,对音乐的热爱,在音乐本地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美。例如,《东风破》中的爱情描述,让人体会到凄美之感,《千里之外》这首歌更是展现出离别的愁绪,《青花瓷》的描绘更让“瓷器”跃然纸上等等,在流行歌曲中融入“中国风”元素,利用独具匠心的手法使得歌曲中的情景交融,使得艺术本体穿透到聆听着的内心深处,体会到歌曲所要传达的一种情怀,处于歌曲描绘的意境之中。这种结合民族文化的方式正式中国人的宝贵财富,更能够利用这种方式带领中国的新一代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4 结语

每个中国人都拥有中国情结,尤其是处于我国这种生长环境中,受到中国传统的教育,对“中国风”流行歌曲更能产生亲近感,更容易带入到歌曲的意境当中,给予听众更多美的享受,本文主要分析了流行歌曲创作中“中国风”的运用,以此让更多人认识到流行歌曲中的中华元素,体会传统民族之美。

参考文献:

[1]方文山.“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字游戏[M].接力出版社,2004.

[2]尤静波.中国流行音乐通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

[3]付林.中国流行音乐20年[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4]屠锦英.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代表作品评述[M].迂宁大学出版社,2012.

汇鼎企业歌曲创作中心 篇4

电话:0571-58833215

网址:

汇鼎企业歌曲创作中心,是中国目前最大最专业最具实力的企业歌曲创作基地,由CCTV中央电视台音乐创作组、浙江卫视编辑部、杭州明珠电视台、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等单位优秀人才联合创办的专业音乐创作中心。

汇鼎企业歌曲有三个创作组:

1、专业创作组:由专业音乐制作人组成。

2、省级创作组:由电视台音乐制作组和音乐家协会老师组成。

3、名人创作组:由中国知名作曲家和词作家组成。

制作作品分类有企业歌曲、公司歌曲、广告歌曲、校歌、院歌、厂歌、司歌、形象歌曲、医院歌曲、银行歌曲、集团歌曲、电视剧主题歌、电视剧片尾歌、电视剧插曲、电视栏目主题歌,等等系列原创歌曲制作。

汇鼎是目前中国最大、最专业的企业歌曲创作机构,后面都由电视台专业制作老师组成,有着强大的音乐创作研发团队和制作团队。可以说,只要您在电视上能看到的,能听到的,我们老师都能制作出来,根据客户需求随时创作到贵公司满意为止。为了确保证作品品质。汇鼎企业歌曲的十大作用:统一思想,增加全员凝聚力;催人奋进,提高团队执行力和战斗力;建立企业形象标志,升华企业品牌形象;让全员轻松深刻记忆企业重要理念、宗旨、文化;可以取代广告,为企业节省大量广告费用;一次性投资,终身受益;引起社会关注,快速传播企业文化;将企业行为转化轻松愉悦的艺术传播;可潜移默化,为企业增加无形财富;增加员工敬业心、责任心、感恩的心。

流行歌曲创作 篇5

提起雷锋,许多人都能联想到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以其特有的旋律和激情,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您知道这首歌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吗?1963年3月5日,《解放军报》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同时还发表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题词。上午,战友文工团团长晨耕、政委王引龙召集全体同志传达了毛主席的题词,并说下午天安门有游行,全团要去参加宣传活动。散会时,时针已接近10时了。当时许多同志都提议说,我们是文工团,下午游行应该有首歌。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歌队队长、作曲家生茂和词作家洪源。生茂此时也正被雷锋的事迹感动着,便对洪源说:“你写词快,写个歌词吧,一会儿午饭前一定要交给我!”洪源高兴地说:“行啊,我马上干!”生茂姓娄,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谱曲,他是个行家。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就创作过不少歌曲,抗美援朝时他创作的歌曲,在前线部队流传很广。1955年,生茂创作的一曲《真是乐死人》,至今还流传不衰。雷锋是1962年8月5日因公牺牲的。他牺牲后,中央军委和沈阳部队都发出了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通知。在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之前,全军各部队已经开展了学习雷锋的活动。通过几个月来的学习,生茂更加明白了一个普通的运输战士,何以获此殊荣。他佩服雷锋能在入伍两年多的时间里,入党、当标兵、升班长,两次立功受奖,并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的确,在同是军人的生茂的心中,雷锋已经成为他的光辉楷模。因此,他有激情、有灵感,决心拿出一首好歌来以实际行动学雷锋。中午时分,食堂开饭了,生茂顾不得去吃,只是焦急地等着洪源送词来。说起洪源,那可是生茂的老搭档。他请洪源来写,完全是出于战友间的了解和信赖。洪源姓吴,比生茂小2岁,是北京市海淀人。1949年,我63军围困北平时,在海淀一带挖战壕,准备与傅作义谈判破裂就开打。这时,一批文化高、思想进步的高中学生参了军。洪源与10来个学生一起补充到生茂所在的63军文工团。从那时起,他们就开始联袂创作歌曲。围北平,打太原,进朝鲜,在烽火和硝烟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8年,他俩又一起从63军被选调到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至今,生茂依然说,当年的那批学生质量高,特别是洪源脑子快,聪明,写词历来是雷厉风行。不但能写,他还是挺不错的男高音,还登台演出独唱呢。写词快手不负众望,果然按约定拿出了歌词。生茂拿到歌词,非常高兴,马上仔细研读起来,吃饭时两眼也没有离开歌词。他在想,这首歌一定要有普及性、群众性,部队战士能唱,地方群众也要能唱,绝对不能“洋”,必须是民族风格,而且气势要浩浩荡荡,高亢有力,有高潮。周恩来总理富有韵律的题词给生茂谱曲以极大的影响。“向雷锋同志学习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生茂觉得,总理的这寥寥数语,生动鲜明地刻画出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手握钢枪、巍然屹立的普通一兵雷锋同志分明就矗立在眼前。生茂仿佛和部队一起高唱进行曲走在大路上,情绪高涨,边谱边唱,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他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头到尾又唱了两遍,觉得可以了,就赶紧叫一位歌队队员抄在食堂门前的黑板上,一是让吃完饭的歌队队员试唱,二是请大家赶快提提意见。大家唱了几遍感觉很好,都连声说“行,行!”就这样,一首宣传歌曲诞生了,歌名就取自歌词的头一句。那时可没有现在的复印机,复制材料顶多是拓蓝纸复写两三份,或刻蜡版油印几十份,可游行出发的时间定在两点钟,时间根本来不及。于是大家就各自往纸上抄,人手一份。抄完后,立即出发了。战友文工团驻地在城内平安里一号院,大家坐上汽车从这里往天安门出发,一路上还在熟悉这首歌的词谱。1963年3月5日下午,天安门前红旗漫卷,人海如潮,“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声此起彼伏。金水桥畔,伴着手风琴雄壮高亢的旋律,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成员充满激情地在进行大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是一首人们从来没有听过的新歌,歌曲气势激昂、琅琅上口,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周围的群众。看到这种情况,这首新歌的曲作者生茂、词作者洪源都喜出望外——真没有想到群众一下子就这么喜爱。在这种情况下,团里的领导立即指示歌队的同志分头向群众教唱。看教唱者们那颇有自信的神态,有谁会想到,《学习雷锋好榜样》才刚刚诞生两三个小时呢?《学习雷锋好榜样》如此大受欢迎,促使战友文工团开始了推广工作,他们利用各种场合教唱这首歌。不久,战友文工团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开幕前,著名作曲家晨耕、李劫夫和生茂在台下,向观众教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当时的场面十分热烈,让人记忆犹新。歌曲诞生的当年10月,《学习雷锋好榜样》词曲在《解放军歌曲》发表;接着由战友文工团首唱录音,中央及各地广播电台向国内外播放;随着无线电波的传送和军内外的传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一歌开始妇孺皆知,人人高歌,极大地推动了学习雷锋活动的蓬勃发展。1964年5月,在“全军第三届文艺汇演”中,合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以及由洪源与刘薇作词、生茂谱曲、马玉涛演唱的《看见你们格外亲》,双双荣获“优秀奖”;25年后的1989年,在庆祝建国40周年“唤起美好回忆的那些歌”评选活动中,《学习雷锋好榜样》又被广大听众推举出来,再获“优秀作品奖”殊荣。《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已经传唱了40多个春秋,十几亿中国人几乎都唱过或听过,甚至有外国人也在唱,可见一首经典之作的生命力、影响力之大。歌曲的魅力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泯灭,可它的创作者却都已年逾古稀,前些年就离休了。为祖国音乐事业奋斗了一生的文艺老战士虽然身体退居二线,可他们的创作激情不减。尤其是生茂老师,依然活跃于音乐创作的舞台上,新作品不断问世。去年夏天,他不辞辛苦,为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征集歌词谱写了《心曲》一歌,深受石油职工好评。2004年春节,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西部民歌大奖赛”的评委席上,我们又看到了精神矍铄的生茂老师。唱雷锋,学雷锋,做雷锋,是生茂矢志不移的追求。今天是3月5日,《学习雷锋好榜样》诞生距今已经41年了,这位著名的军旅作曲家对41年前那天的情景刻骨铭心。他说,雷锋过去是、今后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他要永远记住雷锋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流行歌曲创作 篇6

网友创作歌曲《我爸叫李刚》 引起网友疯狂转载

水母网

2010-10-22 09:21:43 新文化报

32365252010-10-22 09:21:43.0

网友创作歌曲《我爸叫李刚》 引起网友疯狂转载

我爸是李刚,我爸叫李刚,“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14157社会新闻新闻频道/enpproperty-->

“官二代”李某酒后在河北大学校园内撞上两名女生,造成一死一重伤的严重后果,被拦下后口出狂言:“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此事在网络上引起大流行,“我爸是李刚”也成为网络流行语。日前,一首网友

自己演唱的网络歌曲《我爸叫李刚》被封为“神曲”,网友还用“我爸叫李刚”举行造句大赛,创造出诸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只因我爸是李刚”等名句。

网友创作《我爸叫李刚》 被封为网络“神曲” 昨日凌晨,一首名为《我爸叫李刚》的歌曲被传到网上,立刻引起网友疯狂转载,该作也被网友封为网络“神曲”。

歌曲是由“司文痞子”作词,“声琴相拥”改编并演唱,使用了《我叫小沈阳》的曲调,歌词里充满嘲讽地唱道:“我爸叫李刚,大名鼎鼎的李刚,李是李世民的李,刚是金刚的刚。我爸叫李刚,撞死人我不用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爸是局长。”“我叫小霸王,撞死人我不用慌,这是为什么呢?天塌下来有人扛。” 歌曲还被制作成MTV,画面使用了飙车、电影《金刚》和一些关于此事的新闻图片等等。这首歌上网后引起广泛反响,被网友疯狂追捧,被封为网络“神曲”,并到处转载,不到一天时间,各大视频网站、微博、论坛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首歌,不少网友都表示这首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 陆川等名人也关注

除了网络“神曲”引起了广泛关注外,日前猫扑论坛和新浪微博同时发起了“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吸引了超过40万网友参与。在造句大赛中,网友主要分三种形式造句。

第一种是修改诗词,如“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落红不是无情物,只因我爸是李刚”、“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我爸是李刚”、“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李刚”。第二种则是修改广告词,如“我爸是李刚,洗洗更健康”、“我爸是李刚,你值得拥有”、“我爸是李刚,一切皆有可能”。

第三种则是修改歌词,如“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是李刚”、“出卖我的爱,逼着我离开,最后知道我爸是李刚的你眼泪掉下来”等等。造句大赛甚至还吸引了一些名人的关注,陆川、阿丘、高群书等人也在微博上对此事表达了关注。演唱者“声琴相拥”: 在家录制并演唱 只花了几个小时

随后记者通过QQ采访了《我爸叫李刚》的演唱者“声琴相拥”,他还不知道自己的曲子被封为网络神曲,这首曲子是10月20日他和网友“司文痞子”一同创作,然后在自己家录制并演唱的,只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声琴相拥”说:“看到‘官二代’撞死人的新闻非常气愤,前有‘富二代’七十码,后有‘官二代’爹救驾,一条鲜活的生命在他的眼睛里还比不上一辆没有生命的汽车,可见那个‘官二代’感情淡漠到已经不在人类范畴之内了。他喊这话因为那是在他爸的地盘,但是他低估了舆论的力量,全国人民一人一口唾沫足以淹死他。”创作这首歌的灵感正是来自于造句大赛,“当猫扑用‘我爸是李刚’造句的时候我就想歪唱一首歌曲,最后选择了《我叫小沈阳》的曲,这是因为这首歌曲耳熟能详,在句式上还比较符合,我们作为小老百姓能够做的就是制造点舆论压力,给已经离开我们的那个女孩讨回一个公道。” 《我爸叫李刚》歌词 横行路中央 轿车轻飞扬

黄土地里养育着 咱那霸道的爹娘平凡的模样 可咱爸是局长 只手遮天的大树 还有神秘的力量 我爸叫李刚 大名鼎鼎的李刚 李是李世民的李呀 刚是金刚的刚 我爸叫李刚 撞死人我不用慌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爸是局长 撞死人后的那个鲜血哟 红个艳艳个艳 如果飙车能够带走我女朋友 就让她随风飘远 老子副局长 儿子更嚣张

浅谈歌曲创作 篇7

歌曲由歌词和曲调两大部分组成, 歌词与曲调的有机结合, 从而表现歌曲的内容。探究歌曲创作, 首先需要了解歌曲中的歌词和曲调的特点以及它们在歌曲创作中的作用。

作曲者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谱曲, 歌词特点的了解对于歌曲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通常歌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文字简短, 通俗易懂。歌词是歌曲创作者的第一站, 精炼、通俗易懂的歌词使听者容易记忆, 方便传唱流行, 通常这类歌词所用的字词比较大众化, 容易理解。但是简短的歌词却融入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使人一听就懂, 一唱就会, 这类歌词多段的话, 一般不会超过二、三十行。2、歌词主题思想鲜明, 歌词画面感较强。这类歌词凸显主题思想, 一般会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给人深刻的印象, 生动想象的歌词准确的给人更大的感染力。3、具有鲜明的节奏, 基本押韵。大多好的歌词都有其内在的鲜明节奏, 分句与分句间, 段落与段落间的长短安排上, 既匀称有联系又包含着对比, 这种手法为歌词服务, 使得歌词能更好的表现出来。

谈及歌曲创作中的曲调, 就得说说曲调的构成要素:节奏和音调。节奏犹如曲调的框架, 在音乐作品的创作中, 节奏的运用至关重要, 节奏源自生活, 其艺术形式和表现力又有别于生活, 所以在歌曲创作中, 什么样的情感的表达, 运用什么样的节奏形式。例如劳动号子, 节奏的加入在号子中对于画面的刻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源自于劳动中的口号节奏的模仿, 却又不失照搬原样, 而是加以提炼。又例如进行曲中的节奏, 不单单是对步伐的简单模仿, 更多的是通过有力的节奏对所要表达的画面进行形象的刻画。表现歌曲内容, 塑造歌曲音乐形象, 节奏的运用至关重要。音调好似曲调的血肉, 通过高低不同的音进行有机的结合。音调一般分为同音进行、级进、跳进。不同类型的音调进行与各种不同的节奏结合起来, 能产生不同的表现力, 增强音乐内容的表现和音乐形象的表达。

二、歌词与曲调的关系

歌词与曲调是相互作用的。歌词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达, 是必须要有能够表现出歌词内容的曲调支撑的, 换言之, 曲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与歌词内容相适应。歌词的抑扬顿挫直接影响着曲调的创作, 因此, 在歌曲创作中, 要把握好歌词与曲调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 歌词中的固有语言节奏是和歌曲曲调的节奏相吻合的, 歌词语言的节奏是歌曲曲调创作的节奏基础。在歌曲的创作中, 歌曲曲调的表现力是丰富于歌词的, 通常为了鲜明的表达歌曲的内容, 在歌曲创作中, 曲调的节奏往往需要突破歌词语言的固有节奏的局限。这种突破和改变, 在歌曲试听效果中, 往往很具有特点, 使得全曲的感情能够得到更充分地抒发。因此, 在歌曲创作过程中, 基于原有语言节奏, 还要结合语言意境, 为了歌词内容的表现力,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 需要突破原有语言节奏。

在一般情况下, 曲调的音调和歌词语言的语调是一致的, 这样曲调才能更清晰地表达歌词的内容。当然, 问题都是两面性的, 在歌曲创作中, 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曲调的音调和歌词语调相一致, 毕竟歌曲的创作不是语言声调的翻译, 往往在特定语言意义背景下, 曲调的音调突破语言声调的局限, 才能更好表现音乐作品, 也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说明歌词与曲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相互联系的, 又各有特点, 各有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 我们在歌曲创作时, 要注重歌词与曲调的相互关系。

三、音乐主题的创作

音乐作品的主题是整个歌曲的核心, 是音乐作品的情感、画面、内容、思想和性格的集中体现。音乐主题的长短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来定, 一般在第一句。音乐主题像是贯穿整个歌曲的主线, 奠定了歌曲创作的曲调发展和进行的基础。音乐主题是为了深刻揭示歌曲的思想内容, 所以音乐主题要能准确的表达出歌曲内容, 具有鲜明的特征, 要生动形象极具艺术感染力。

一般情况下, 音乐主题由歌词第一句创作得来。通常第一句歌词创作来的音乐主题中会增加些虚词、衬词, 使得音乐的主题被拉长。还有一些情况, 比如歌曲创作中在开头加入引句, 给在歌曲开头的音乐主题起到一个铺垫烘托的作用, 例如一些山歌, 在其音乐主题出来之前加上一个引句, 引句的音调加上山歌特有的本地方的语气词, 既为音乐主题的出现做好了铺垫, 又丰富了其本地方歌曲的风格表达。在歌曲创作中, 有的作曲家只安排一个音乐主题, 有的作曲家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乐主题。但这些音乐主题在音调和节奏上仍然有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其整体风格还是会较为统一。

四、结语

歌曲的创作, 离不开歌词与曲调的有机结合, 离不开曲调对于歌词内容和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生动表达。对于歌曲创作的学习者来说, 需要不断地提高音乐创作技巧, 熟练地运用一切音乐的表现手段。了解歌曲中的歌词和曲调特点, 在歌曲创作的实践中运用和升华。

摘要:歌曲创作的中心是要掌握歌曲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技术, 艺术形式不同, 那么其艺术特点不同, 创作技术也会有所不同。因此, 想要很好的表现艺术体裁和内容, 就要掌握歌曲的创作技术和技巧。

关键词:歌曲创作,歌词,曲调

参考文献

[1]许自强.歌词创作美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刘聪.对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及相关问题思考[J].人民音乐, 2001.

流行创作:悄然偷袭世界中心 篇8

下里巴人的音乐剧

除了美国的百老汇,英国亦是世界音乐剧的重镇。并没有考证所谓“世界四大音乐剧”是否是酷爱排名和归纳的国人发明,不过提起《猫》、《歌剧魅影》和作曲家韦伯的名字,确实在人们心中有着广泛的认可度。近年陆续来华演出的优秀音乐剧目,大多虽非原班人马,但高昂的票价仍然销售一空。在人们有些盲目地追捧着“高雅”艺术时,似乎也暴露着某种误读。编剧史航曾说,如果把歌剧比作是富人的艺术,那么音乐剧则可以说是“穷人”与弱者的戏剧,细想并不无道理,那些唱歌剧的,无一例外是穿着华服的胖子,音乐剧演员们则大多带有一种平易近人的草根范儿,少有贵族庄园里的花前月下,《猫》发生在夜色下的伦敦垃圾场,《歌剧魅影》是歌剧院豪华殿堂深处的黑暗下水道,这些刻意与浮华世界拉开距离,形成对比的艺术处理,显示出音乐剧试图建立的有别于阳春白雪的艺术特质。《西贡小姐》表现出反映民间生活,同情底层的特质。

文艺链接:去看看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Royal Albert Hall)和莎士比亚环球剧院(Shakespeare's Globe Theatre)里出售的大量站席,用自然光线代替舞台灯光,你就会明白,艺术本非曲高和寡。开放的艺术呈现方式里体现出的理念,也是英国人教我们的事儿。

经典中复兴的电影

英国电影长期受到好莱坞的挤压,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导演、演员和专业工作者大多流失到好莱坞,卓别林、希区柯克、费雯丽、伊丽莎白·泰勒……这些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熠熠发光的名字,都来自于大西洋的这一岸。

虽然在艺术上保持了自己的好品位和先锋性,但在商业上,英国电影则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然而当英国影评人开始哀叹“英国电影已死”的时候,《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两杆大烟枪》等延续了英国人重视心理活动和黑色幽默趣味的好电影的出现,燃起了英国电影复兴的希望之光。莎士比亚、维多利亚小说,诸多文学戏剧上的经典著作为电影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宝库,《理智与情感》、《简·爱》、《莎翁情史》等经典文学题材的重写,还有如《赎罪》、《故园风雨后》等一批当代英国作家同名小说的改编,让人不由感喟英国文学传统的丰厚与绵延不息。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英国人更多地参与了好莱坞高成本商业片的制作,在与好莱坞的合作中输出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产生了《哈利·波特》、《指环王》、《纳尼亚传奇》这样具有英国文化特色的大片,席卷了第83届奥斯卡奖的英国本土商业片《国王的演讲》中,柯林·费斯精湛的表演,更是在一个说不利落话还要靠说漂亮话赢得尊重的拧巴人身上,演活了英国人典型的偏执与骄傲,让人不由感叹,这哪儿是国王的演讲,这分明是国王的演技!

文艺链接:英国盛产跨界艺术家,多产且多才,这次伦敦奥运开幕式的导演,正是另一部奥斯卡加冕之作《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导演丹尼·博伊尔。

精工细作的英剧

与电影同时繁荣的,是最近几年英国电视剧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说,英国影视剧等通俗文化都是植根于文学经典的肥沃土壤上的大树,而电影电视则以新的形式让文学生长出新的枝叶,焕发新貌。

以《唐顿庄园》、《神探夏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电视剧掀起了全球性的观影热潮,这些制作精良、英伦风情十足,同时兼具卖萌卖腐要素的电视剧,让看腻了粗糙商业化美剧的观众眼前一亮。

文艺链接:英国人以不差钱的底气和慢工出细活的精神,把电视剧拍出了电影的水准,以《黑镜》为代表的英剧,更是表现出了英式的黑色幽默,和电视剧制作者少有的反思精神,这在娱乐至上的美剧中是不会看到的,也正是英剧的魅力所在。

英国的流行文化成就虽不像美国那么耀眼,但是也别有自己的风格和影响力,从著名的《傲慢与偏见》、《猫》、《国王的演讲》、《唐顿庄园》、《西贡小姐》到中国观众不那么熟悉的《光猪六壮士》、《发条橙子》,都显示出“流行制造王国”的实力。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煤矿隐患排查报告制度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