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共7篇)
建立 “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激发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 “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进一步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年,四川省制定下发了 《四川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在成都市温江区、龙泉驿区等10 个县( 市、区) 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以理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关系为主线,以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为核心,以明晰和保障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主体为重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入持续增长,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客观必要性
1. 农民对集体资产权益诉求日益强烈,迫切要求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截止2014 年底,全省48109 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账面资产总额315. 6 亿元,比2010 年底账面资产总额增加48. 6% ,年均增长10. 4% 。其中流动资产135. 5 亿元,农业资产6. 3 亿元,长期资产173. 8 亿元。另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还拥有农用地4. 68 亿亩,其中耕地6158. 6 万亩,林地17116. 9 万亩,草地19754. 4 万亩,养殖水面534. 2 万亩。随着农村集体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加,集体资产归谁所有、集体资产收益如何分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落实农民群众对集体资产的占有权和收益权。
2.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迫切要求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资产转换为货币资产,由于集体组织成员界定不明确、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征地补偿费的分配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存在分配不公开、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多数村没有建立完整的资产账簿记录,资产台账的登记管理不完善,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一些资产长期闲置,流失严重。一些地方在集体机动地、 “四荒地”等资产的管理上存在不履行民主程序、不公开收益分配等问题,农民大多对集体经济发展不放心,担心集体资产流失,存在要求平分集体资产的倾向,干群矛盾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客观上要求通过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3. 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动,迫切要求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动。一方面,一些农民离开农村进城务工、经商,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够明晰,导致长期在外农民普遍担心其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集体资产收益权受到损害,十分希望能够带着 “权益进城”。另一方面,一些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近郊村、城中村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加,根据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可以参加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但是,由于大部分村的村委会代行了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当村委会就集体资产的使用和收益分配进行民主决策时,外来人口可能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侵犯到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导致外来人口和原住居民产生利益纠纷。农村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迫切要求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准确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三、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义
1. 有利于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关系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对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边界,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占有权、收益权,实现集体资产由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的转变,有效解决农村集体产权虚置问题。同时探索了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实现了集体经营 “统”与 “分”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 有利于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后,通过制定相应的章程制度,完善股东( 成员) 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在决策上实现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集体产权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分类经营管理好农村集体资产,有利于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3. 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集体资产按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集体资产权益份额,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的占有权、收益权,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实现农民带股进城创业,让农民享受到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成果。在条件成熟时,农民还可以在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上流转其持有集体资产股权,也可以持集体资产股份向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融资或为第三方提供担保。
4. 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使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变为股东,通过建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资产经营、民主管理、议事规则、股权权利等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完善收益分配,充分保障和赋予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有利于消除化解农民群众疑虑,增强农民群众参与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主动性和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遏制农村基层腐败的发生,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存在的障碍
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缺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它是为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在自然村范围内,由农民自愿联合,将其各自所有的生产资料( 土地、较大型农具、耕畜等) 投入集体所有,由集体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农业社会主义经济组织。现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从过去的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演变而来的,农村集体资产主要分布在乡( 镇) 、村、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根据 《宪法》和 《农业法》等法律,村集体经济组织则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主体,依法代表全体成员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但是,目前四川省仅有58. 9% 的村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数地方都是由村委会代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责,而且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经营性资产,非经营资产和资源性资产也长期闲置,基本没有经营性收入。
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存在法律空白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事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处置和收益分配等问题,更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准确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是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在《宪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中都只提出了一个名词概念,而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微观构成,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定的标准却没有明确。四川省为推动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结合地方实际,印发了《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指导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问题事关广大农民的基本民事权利,属于《立法》第42 条第( 1) 项规定的情形,不宜通过司法解释对此重大事项进行规定,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立法解释或者相关规定。而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制定出台统一的成员资格界定标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缺少权威的法律规定。
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力量普遍薄弱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来源单一。从四川省总体情况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资产多为资源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经营性资产较少,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普遍偏低或者没有收入,基础干部群众积极性不高。一些有收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以土地和房屋出租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运行管理不规范。二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经营管理人才。一些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发展集体经济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不愿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在家多为老弱妇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同时,乡镇机构改革后,四川省乡镇农经机构被撤销,承担农经工作的人员多为兼职,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营。
4. 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法人地位不明
《四川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方案》中规定,改革后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形式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讨论决定,可由试点县( 市、区) 农业部门出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依法办理相关手续。《民法通则》中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四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显然与企业等法人组织属于完全不同的组织类型,改革后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为企业法人,不仅存在一些法律障碍,而且还要面临交纳各种税费的问题,加重了本就薄弱的集体经济组织负担。同时由于国家层面没有相关政策规定,仅由试点县( 市、区) 农业部门出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办理相关手续,虽然可以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解决一些问题,但法律权威不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仍然无法作为完整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
五、对策建议
1. 加快立法,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
一是建议加快推动国家立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为此,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快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二是尽快启动地方立法。建议借鉴浙江、广东等集体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经验,开展前期调研,尽早启动地方立法工作,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成员资格、组织机构、资产运营以及权利义务等内容。
2. 理顺关系,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责定位
进一步厘清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使其各归其位,各司其职。一是强化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将村党支部从复杂的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基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进一步明确村委会的职责。使村民委员会回归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尊重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进一步厘清村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使村委会不再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直接经营管理集体资产。三是依法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自主权。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开展经营活动,负责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理顺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关系,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3. 规范运营,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监管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立健全与股份合作制产权管理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架构,制定相应的章程,明确议事规则,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行使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权利,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制度化水平。二是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年终财务决算和收益分配方案,明确公积公益金及股东收益分配具体比例,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按成员持股比例分配到人。三是强化集体资产监管。对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登记造册,并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强化审计监督,确保农村集体资产运营安全高效。同时,加强乡镇农经力量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专业指导与监管的职能,提高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指导监督水平。
4. 积极探索,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各项权能
在保障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和收益权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成员对集体资产股份的有偿退出权和继承权的实现形式。探索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的范围、条件和程序,探索具备法定继承人资格但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人员继承集体资产股份的规则,以及继承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的影响。在人民银行、银监等部门和机构的指导监督下,探索集体经济成员以其持有的集体资产股份向金融机构申请抵押、担保贷款的具体办法。探索赋予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流转权能,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流转交易纳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其潜在市场价值。
5. 完善政策,加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力度
关键词:农村;三资;交易平台
中图分类号: F28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21
1 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
1.1 规范制度建设
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行为,保证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实现农村集体“每一平方资产、每一寸土地”都能在“阳光”下公开交易,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经充分调研和论证,出台建立规章制度、办法等,以明确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资产交易规则、交易评标守则以及一系列交易流程。
1.2 健全工作机构,完善网络平台建设
为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的指导和监管,需要经镇党委、政府批准,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内设立农村经管站,具体负责集体资产交易活动日常组织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当下,可以搭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系统,通过专用光纤与全镇所有村(居)委会实现联网。
1.3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全过程“阳光”操作
建设交易平台,可以有效将部门监督、群众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实现从事后静态监管向实时、全程、立体式的动态监管转变。为确保集体资产公平交易,需要取消村级自行交易的权限,规定所有交易不论交易标的多少均需在镇经管站监督下进行。镇农村经管站對每项交易从立项到交易进行全程的跟踪,每次交易现场,农村经管站工作人员必须临场监督交易,并进行录像和照相。对一些重大交易,须邀请镇纪检、镇人大代表等进行指导监督。为使交易“阳光”操作,除在镇政府网站、社区公布栏发布交易信息外,还需要建立农村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可以为每个村配备一台液晶显示器,安装在政务大厅显眼处,通过镇的操作平台专门用于发布农村集体资产公开招标交易综合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1.4 强化科技手段对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实行网络监管和掌控
一是结合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交易平台系统进行特殊设置,将村级集体对平台数据的修改权限进行限制,一经录入不得随意修改。如需修改,必须向经管站提出申请,经审批后由镇经管站来完成修改操作。同时,新出租资产完成公开交易流程,签订经济合同后须报送经管站进行资料归档备案,合同数据由村级录入,但合同确认由经管站核实后操作;二是为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要求软件公司经常对各村(居)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完善;三是完善农村经管、财政等部门沟通机制,强化协作联动。交易平台系统通过网络实现与镇财政结算中心数据共享,通过与结算中心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通过双方服务器的互访,对集体资产合同数据和财务收支数据进行相互核查,尤其是对于应收未收款的统计跟踪,保证对集体收益及时足额入账;四是实行农业、规划、国土和林业等部门联批制度。对于新开发的资产交易项目,尤其是涉及到用地出租的,应将立项资料呈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咨询,确保交易项目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五是加强与镇司法所协作,确保依法办理交易。镇集体资产公开交易所涉及到的合同样式均经过司法所多次审查修改。在完成交易后须将草拟好的合同再次送到司法所进行审定,出具法律意见书,核实无误后方可签订,并进行司法备案。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合同有效、合法,避免为村集体留下合同纠纷隐患。
2 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加强交流
加强与各村(居)委会的沟通,认真听取农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不断完善相关的交易程序和办法。
2.2 做好宣传工作
采取各种宣传措施,进行大力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农村集体资产实现“阳光”交易的重要意义,从行动上进一步支持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工作。
2.3 集体资产监管和交易平台需进一步优化及完善相关功能
交易平台建立起来后,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交易平台运行速度有所减缓,部分功能操作不方便,需要进一步优化;系统部分的查询功能、统计功能需要进一步扩展。
2.4 运用科技手段,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科学化管理
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的建立,能够让集体资产在阳光下“公平、公正、公开”交易,同时也能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长期以来农村基层的主要矛盾集中在集体利益受损或者利益分配不均上,村“两委”干部往往成为质疑、指责的对象,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的建立富有成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集体资产、资源的出租经营放置在“阳光”下进行,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举牌价高者得的方式确定承租方,同时接受广大群众以及相关部门的双重监督,一方面使得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使群众明白,干部清白,提升了农村干部在村务工作中的威信,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好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为建设和谐农村共同努力。
编号:[2012](经联社/经济社简称)第 号
我(经联社/经济社)拟将位于 的(物业/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经营权/承包经营权)委托**区XX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中心进行交易,特制订交易方案如下:
一、资产情况
1、交易资产类型:(集体建设用地/物业/农用地/其他农村集体资产)。
2、交易资产座落位置:.3、交易资产面积:.4、交易资产的数量:.5、交易资产的用途(证载用途):(农业/商业/工业/建设/居住)。
6、交易资产的现状:(承包/租赁/闲置/自用)。
二、交易要求
(一)交易方式:(出租/出让/发包)。
(二)交易方式:(招标/拍卖/挂牌/现场递交报价文件/现场举牌竞价)。
(三)行业要求:.(四)受让人或承租(包)人的条件:.(五)租金/转让款/承包款、竞投保证金、合同履行保证金、1、起租价/转让底价/投包底价: 元/ ·月,合计: 元/ ·年;
2、租金递增方式:.3、租金按(月/季/年)收取,每(月/季/年)日前交付当(月/季/年)租金;
4、竞投保证金为¥ 元(大写:),在竞投会举办当日以现金/现金支票形式缴纳/在竞投会举办前 日以现金/转账/现金支票方式支付。
5、合同履行保证金为¥ 元(大写:),在(合同签订之日支付/合同签订之日起 日内支付/竞得人竞得物业后竞投保证金自动转化为合同履行保证金);
(六)租赁/承包期限: 年,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日止,免租期/基建期: 月。
(七)合同的签订:自签署《成交确认书》之日起在竞投结果公示期满后 个工作日内签订合同。
三、其他
(一)交易场地:.(二)竞得人确定原则:(价高者得/综合实力评分)(且原租户优先)原则。
(三)**区XX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中心根据本方案、《XX镇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立项申请表》及附件制作的竞投文件,由(经联社/经济社)的村民代表及理财小组成员审议、核准,并加盖 公章。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负责人(签名):
二○ 年 月 日
注:
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切实摸清农村集体家底,理顺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关系,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夯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对象是:乡镇、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包括未建立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代行其集体资产管理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或其他单位,撤村建居后代行原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企业等。
第三条
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范围包括: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资源性资产;用于经营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小型水利工程)、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经济组织的资产份额、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用于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清查核实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和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以及现金、债权债务等。
第四条
清产核资登记时点定为2017年12月31日。
第五条
清产核资工作要按照清查核实、公示确认、建立台账、审核备案、汇总上报、纳入平台管理等操作程序进行。
清查核实应当以登记时点为基点,在清查日采取倒轧的方式对清查核实结果进行调整。
第六条
清产核资工作要坚持民主公开,依靠和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得到群众认可,清查结果要向全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示,并经成员(代表)大会确认。清产核资结果公示期间,要安排专人答疑解惑。
第二章 集体资产清查
第七条
流动资产清查,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等。
现金。清查核对现金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是否相符。清查发现有现金长款或短款的,要查明原因,据实编制凭证,调整账簿。
银行存款。清查核对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出具的银行存款对账单余额是否相符。余额不符的,要查明原因。对由未达账项引起的,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整。
短期投资。清查核对各种短期投资账面余额与短期投资原始凭证记载是否相符,查清各种短期投资的投资对象、投资时间、投资金额、投资协议等。
应收款。清查核对单位和个人的各项应收及暂付款项,根据应收款账面余额,采取面询、函证等方式逐一与外部单位和个人进行核对,取得书面核对凭证,查清债务人、金额、形成原因、到期时间和审批人等,并以双方记账凭证金额一致为准。对登记日应收未收的款项,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依据合同、协议或政策文件确认,并取得债务人书面同意;对有争议的债权,要查证、核实,明确债权关系;对因债务单位撤销,或债务人死亡,且既无遗产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等原因,确实无法收回的款项,要明确责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销。因诉讼等原因处于不确定状态的债权,须单独说明。
内部往来。清查核对内部所属单位和农户的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根据内部往来明细账余额,采取公示、面询、函证等方式逐一与所属单位和农户进行核对,取得书面核对凭证,查清债权债务单位或个人、债权债务金额、形成原因、到期时间等。
存货。清查核对存货账面余额及明细账与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燃料、农药等)、原材料、机械零配件、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农产品和工业产成品等实际数是否相符, 查清库存物资的类别、数量、金额、存放地点、保管人员等情况。清查采取实地盘点方法,保管员必须在场并参加盘点工作。对清查中发现的积压、已毁损或需报废的存货,要查明原因,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妥善处理。
第八条
农业资产清查,包括集体经济组织购入、培育或营造的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
牲畜(禽)资产。清查核实牲畜(禽)资产账面数与实际数是否相符,查清牲畜(禽)资产的品种、数量、金额、生长阶段,以及死亡等情况。清查采取实地盘点方法,饲养员必须在场并参与盘点工作。对有死亡、毁损或账实不符的,要查明原因,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妥善处理。
林木资产。清查核实林木资产账面数与实际数是否相符,查清林木资产的品种、数量、金额、生长阶段,以及死亡、毁损等情况。清查采取实地盘点方法,管理员必须在场并参与盘点工作。对有死亡、毁损或账实不符的,要查明原因,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妥善处理。
第九条
长期投资清查,包括集体经济组织不准备在一年内(不含一年)变现的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以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的投资。清查核对长期投资账面数与实际数是否相符,采取面询、函证等方式,将长期投资明细账与投资合同或协议、记录凭证、审批文件、投资有关权益证书等与投资对象逐一进行核对,取得书面核对凭证,查清长期投资的对象(项目)、金额、方式、期限、股利(利息)等。
第十条
固定资产清查,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小型水利工程)等。要按照固定资产用途,区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进行清查核实。清查采取实地盘查方法,与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以及登记簿(卡片)逐一核对,清查各项固定资产的购建时间、坐落位置或存放地点、原值、累计折旧、净值、使用状态等。
对出租的固定资产,由出租方负责清查,并与租入方进行核对。对租入的固定资产,要与出租方核对,并进行账外备查登记。对没有登记入账的固定资产,要将清查结果登记入账。
对清查出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处置。
第十一条
在建工程清查,包括尚未完工、或虽已完工但尚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的工程项目。要按照在建工程未来形成资产的用途,区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进行清查核实。清查核对在建工程明细账与银行存款、库存物资、一事一议资金等相关记录是否相符。清查采取实地盘查方法,依据在建工程明细账和在建工程合同等,查清在建工程进度和质量,在建工程名称、承建单位、建设时间、建设地点、预算投资额、已投入建设资金等。对于使用财政资金的基本建设,竣工财务决算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规则》。
第十二条
无形资产清查,包括各项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纳入账内核算的无形资产。依据无形资产明细账和相关记录,查清各种无形资产名称、取得时间、取得方式、使用年限、使用情况、原始价值、摊余价值等。
第十三条
资源性资产清查,包括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清查按照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分类进行,只登记面积、权属和经营情况等,一般不确认价值。清查要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集体林权确权登记颁证、草原确权登记颁证等不动产登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相衔接,充分利用已有登记成果、森林资源档案等,减少和避免重复劳动。
第三章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清查
第十四条
条流动负债清查,包括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
短期借款。清查核对集体经济组织从银行、信用社和有关单位、个人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根据短期借款明细账余额,查清债权人、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用途及审批人等。所有借款须取得合同、凭据,无法取得的,由债权人、债务人双方签订确认书。
应付款。清查核对集体经济组织与外单位和外部个人发生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应付及暂收款等,根据应付款明细账余额,采取面询、函证等方式逐一与债权人进行核对,取得书面核对凭证,查清债权人、金额、用途、产生时间、到期时间及审批人等。
应付工资。清查核对集体经济组织应付给其管理人员及固定员工的报酬,按照确定的工资标准,核对应付工资账面余额和工资表记录是否相符,查清领取工资人员的数量、姓名、金额等。
应付福利费。清查核对集体经济组织用于集体福利、文教、卫生等方面的福利费,查清应付福利费账面余额、借贷方向及使用项目、受益对象、支付时间等。
第十五条
长期负债清查,包括长期借款及应付款、一事一议资金和专项应付款等。
长期借款及应付款。清查核对集体经济组织从银行、信用社和有关单位、个人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借款及偿还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应付款项,根据长期借款及应付款明细账,查清债权人、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用途及审批人等。所有借款须取得合同、凭据,无法取得的,由债权人、债务人双方签订确认书。
一事一议资金。清查核对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生产、公益事业,按一事一议的形式筹集的专项资金,核对一事一议资金账面余额与筹资方案、备查账簿记录是否相符,查清一事一议项目预算、资金来源、已使用金额、结余情况等。
专项应付款。清查核对集体经济组织收到的征地补偿费、国家财政专项补助等资金,根据专项应付款明细账,查清专项应付款拨款单位、拨入金额、拨入时间、使用金额、具体用途等。
第十六条
所有者权益清查,包括资本、公积公益金、未分配收益等。
资本。清查核对集体经济组织实际收到投入的资本。按照资本明细账余额向前追溯,对于记载清晰的,通过公示、问询和函证等方式,与投资人进行核对,取得书面核对凭证,查清资本账面余额;对于记载不清的,可暂时将本集体经济组织列为投资人,记入本集体名下。清查出资本明细账记录与实际投资人不符时,要经当事人签字认可,成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据实调整资本明细账。对投资单位撤销的,要将投资单位投入资本转为本集体资本,依据相关证明材料调整资本明细账;对投资人死亡且有继承人的,将其投入资本转给其继承人;对投资人死亡且无继承人的,将其投入资本转为本集体资本,依据相关证明材料调整资本明细账。对农业合作化时期社员入社股份基金,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深入查清。
公积公益金。清查核对集体经济组织从收益中提取的和其他来源取得的公积公益金。根据公积公益金明细账,结合资产、负债及资本账目调整,查清公积公益金账面余额。
未分配收益。清查核对集体经济组织历年分配后的结存余额,根据收益分配明细账,结合资产、负债及资本账目调整,查清未分配收益余额。
第四章 资产估价与价值重估
第十七条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所有的未纳入会计核算或无原始凭证的资产要进行资产估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所有的资产中,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资产,可以进行价值重估。
固定资产,一般按购建或调入时原始价值确定。对因账外调入或无偿划归等原因查不到原始价值凭证的固定资产,可比照同类资产现行购建价格确定。
长期股权投资,一般按初始投资价值确定。对确有交易需求且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可进行资产价值重估,按现值或公允价值确定。
第十八条
资产估价和价值重估须经成员(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一般由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开展,民主讨论确定估价方法,作为记账凭证入账,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估价处置资产。确有需求的,要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参与,其结果需经成员(代表)大会民主表决通过。
第十九条
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估价和价值重估,要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技术标准,不得随意多估或少估,并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章 资产所有权确权
第二十条
根据《物权法》和《意见》要求,要把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确到不同层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并依法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第二十一条
有集体统一经营资产的村(组),特别是城中村、城郊村、经济发达村等,应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在村党组织的领导和村民委员会的支持下,按照法律法规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
第二十二条
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界定,要充分考虑不同资产的形成过程和历史沿革,从有利于管理实际出发,从兼顾国家与集体利益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尊重历史、兼顾现实、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地进行。要严格按照产权归属确权,不能打乱原集体所有的界限。
第二十三条
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要把所有权确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对由政府拨款和集体经济组织以外单位或个人投入等混合所有制方式形成的资产,按各方出资比例或约定的股权比例确认所有权。
第二十四条
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确权要区分不同层级进行。
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要把集体资产所有权确权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并依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未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由村民委员会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所有的,要把集体资产所有权确权到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并依法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未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由村民小组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要把集体资产所有权确权到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并依法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第二十五条
对集体资产所有权有争议的,除法律、法规已有规定外,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列为待界定资产,也可通过仲裁或司法程序解决。
第二十六条
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界定工作由县级政府组织实施。
第六章 账目调整与资产监管
第二十七条
集体经济组织要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对清产核资中发现的账款不符、账实不符、账证不符等问题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对存货、农业资产、固定资产的盘盈或盘亏,在建工程的报废或毁损等,必须查明原因,落实责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按照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盘盈计入其他收入,盘亏计入其他支出;数额较大的,可作为增减公积公益金处理,同时调整账簿记录。
对清产核资前没有纳入账内核算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农业资产等,包括政府拨款、税费减免等形成的资产,社会团体、个人捐赠的资产等,有原始凭证的,按记载价值入账;无法取得原始凭证的,通过资产估价确认价值入账,作为增加公积公益金处理,经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可转增资本(并按股权比例量化给成员或集体),同时调整账簿记录。
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对外投资,预期不能带来收益的无形资产,确实无法支付的债务等核销,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查明原因,落实责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按照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债权核销计入其他支出,债务核销计入其他收入,投资净损失计入投资收益,同时调整账簿记录。
不符合条件或未履行规定程序的,不得进行账目调整。
第二十八条
集体经济组织所属企业,包括全资持有、直接或间接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等能够控制的被投资企业,其资产要进行清产核资,并登记入账。
对集体经济组织全资持有的被投资企业,要将其清产核资后生成的资产负债表,与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负债表相关科目进行合并,同时集体经济组织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债权和债务项目要相互抵消;并调减集体经济组织的长期投资和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差额计入公积公益金。
对集体经济组织直接或间接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等能够控制的被投资企业,在清产核资后,将所有者权益按投资比例对应调整集体经济组织的长期投资,差额计入公积公益金。
第二十九条
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至少每年末开展一次资产清查,次年3月31日前将清查结果报送农业部。
第三十条
加快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将清产核资数据统一纳入平台管理,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一、我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止2009年末,全区共有185个村、80个社区,村级资产总额1225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9064万元,林木资产682万元,资金2510万元(其中货币资金2330万元,短期投资180万元)。全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主要有两大特点。
(一)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从全区140个抽样调查村(社区)的结果看,有96个村(社区)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或机构对集体资产加以管理,并明确了规定,占
69%;有99个村(社区)集体资产的出租、发包等通过了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占71%。普遍推行了“村财镇管”制度以及集体资产使用审批制度,并定期公示,设立民主理财小组和两委会同时监督管理;“一事一议”工作也开展较好。
(二)群众受益效果明显。从调查的结果看,群众从村集体资产中得到的了实惠。抽样调查中有85个村(社区)的集体资产资金投向了道路、水利、饮用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占61%;有37个村(社区)的集体资产资金主要用于帮扶困难群众和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和科技培训等方面,占26%。此外,征地补偿资金分摊到户、村级社保深入民心、卫生教育设施完善、公共设施得到维护等,集体资产为民服务效果越来越明显,群众受益落到了实处。
二、我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经营和积累,我区的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在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壮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我区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的大环境下,仍有部分村(社区)存在集体资产管理
工作中制度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群众难信任的情况。在调查中发现,有13%的村(社区)没有任何规章制度对集体资产加以管理;31%的村(社区)没有专设管理机构;19%的村(社区)管理决策由村委会或村社干部决定;有21%的村社存在不良债务,其中的90%都表示无法解决;甚至有个别村(社区)还存在产权不明、家底不清、资产流失的情况。
(二)集体经济增收困难。抽查的140个村(社区)中,从收入渠道看,有54个村(社区)集体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占39%;有52个村(社区)集体资金主要来源于出租、发包等收入,可持续利用效力差,占37%。从效益的发挥上看,有54%的村(社区)近三年集体资产收入与往年相比持平,16%的村(社区)甚至出现下滑的现象。79%的村(社区)选择把现有集体资金存入银行,只有5%的村(社区)考虑用于投资发展,虽各村对资产壮大均有一定的构想,但迄今为止,资产盘活成功案例太少。
(三)发展受到多重制约。从村(社区)组织内部来看,受村社干部任期和发展意识不够新的影响,村社干部普遍展思想不解放、思路难打开,倾向于短期规
划、短期投资,在资产盘活的过程中被动运转,追求短期效益,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从外部发展环境来看,缺少上级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政策扶持,集体资产管理缺乏现行区域发展的适宜规划,在所调查的140个村(社区)中,全部都表达了加大扶持力度的要求。
三、对管理和壮大我区农村集体资产的几点建议 问题找出来了,就要想办法解决好,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加强制度管理。一是建立集体资产产权界定和登记制度。要明确界定集体资产所有权,划清集体资产、国有资产和其它资产和界限,认真解决各种产权纠纷,对已经明确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登记,并发放产权证书。二是建立集体资产流转和评估管理制度。凡是涉及到集体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的事项,均要履行民主讨论,开展评估和向上级集体资产管理机构报告。三是建立集体资产年检和报告制度。做到掌握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了解集体资产增减变化和保值状况。四是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所有村都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召开民主理财会议,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区、镇、村各级农
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对集体资产进行强有力的监管。
(二)加大扶持力度。要因地制宜、分类进行支持和引导。在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村(社区),政府可引导其大力发展村级企业,在启动之初适当无息投入资金给予帮扶,使其成立村企一体化的公司,实行公司化动作,壮大集体经济,比如,慈云镇凉河村成立的原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在运行。在德感、双福和珞璜三大工业园区所在的村(社区),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政府出台统一政策,无偿划拨一定面积(5-10亩)的土地,由村(社区)集体规划建设标准厂房或商业用房,可出租或自办企业,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持续后劲,避免征地完结后出现空壳村。在东西部和南部山区经济薄弱、条件落后的村集体,可在基地设施建设、扶贫开发、产业发展上给予扶持,通过农业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三)探索发展新路。可借鉴苏州的经验,在农村经济存量相对较大的村,大胆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股权化改造试点。结合当前的户籍制度改革,尝试发展村社股份合作组织来盘活集体资产,将农民的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股权置换成股份合作社的股权,让农民成为股东,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最终实
村级要建立和完善规范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的主体作用, 按照民主管理原则, 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公开、资产台账、档案管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和资产清查等制度。健全全体成员或者成员代表大会制度, 涉及集体资产的重大事项, 必须经过民主议定。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组织、评估机构, 通过建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代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拥有资产所有权的机构, 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健全资产报告制度, 保证农民群众对集体资产处置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2. 清产核资
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 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的前提。任务是清查资产, 界定资产的所有权, 重估价值, 核实资金, 进行资产登记, 建章立制, 合理量化村级集体资产。
3. 资产处置
成立资产处置领导小组, 制定处置方案。处置方案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按照“四议, 一审, 两公开”原则操作, 四议即村党组织提议、村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 一审即上级党委政府审批, 两公开是指形成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同时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在同等条件下, 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具有优先购买权。
4. 依法维权
农村集体资产属于该权属单位的成员集体所有, 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私分、破坏、截留、平调, 不准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不得擅自干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资产管理和处置。
5. 加强审计监督
关键词: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发展
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当否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经济利益和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同时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诱发干群关系紧张的焦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我镇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工作实际,就规范和完善村集体财务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一、加强集体资产的财务管理,保护集体资产安全、完整
1.明晰产权、摸清家底,做好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界定和产权登记,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台账。首先成立以县、乡、村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清产核资小组,对村级资产进行全面彻底清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与价值评估,对账存实亡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核销,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了解整个资产状况,明晰资产所有权,并进行产权登记。其次,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建立资产台账,做好集体资产的登记工作,作到账实相符,并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防止资产的流失,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提高集体资产的运营效益。建立集体资产年检和报告制度,以利于切实掌握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了解集体资产增减变化和保值状况,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村集体组织将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和经营项目发包给承包人经营时,要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进行,并要按照国家及相关规定和要求,签订承包合同,把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指标量化,纳入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利益关系。在指导合同签订、变更、解除、鉴证、检查、监督承包合同履行和调解承包合同纠纷等方面要形成工作规范,按照原则办事。时刻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3.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现阶段,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首先,加强新农村专项资金的管理。新农村建设资金是国家支持农村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事关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成败。对新农村专项资金要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款支出须由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上报镇相关部门审核,防止挤占挪用。其次,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征地补偿费的规范管理,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二、搞好村级财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要求,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本着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出发,凡属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内重大事项都必须向群众进行公开。如:财务预决算、各项收支、债权债务、“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机动地、荒山、池塘等资产的发包、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变卖、房屋出租、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土地征占用补偿费、退耕还林补助、计生奖励补贴、农村合作医疗补贴等都必须进行张榜公布。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并做到每季或半年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财务公开的数据要真实,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案。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作出解释,对村民提出的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对村民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三、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力度
农村财务审计是村级财务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项有效的事后监督制度,对于预防腐败、震慑违法乱纪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县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力度,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按年度制定审计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审计,同时加强审计机关对村级财务的审计力度,扩大审计面。同时乡镇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有一名专职审计人员,依法配合县级农经部门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对村办公经费、新农村专项资金、土地资源发包及上缴款、土地补偿款以及“一事一议”筹资款等,应当定期进行专项审计,重点审查筹资和支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杜绝非法立项、层层加码、隐瞒截留、挤占平调、侵占挪用和挥霍浪费等现象发生。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落实处理意见。
四、抓好村级财会队伍建设
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村主要干部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村的财会人员,会计和出纳要分设,财会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财会人员队伍的管理,认真做好村级财会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使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业务知识讲座以及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财会人员学习会计法规和政策,教育和督促他们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坚持原则,爱岗敬业,廉洁奉公,要保护和支持村级财会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其合法权益,促使其切实担负起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不断提高乡镇农经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奠基石,因此,要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县乡村三级干部及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人员的长期共同努力。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推荐阅读:
永定村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06-03
沙溪镇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及合同管理办法09-09
农村集体经济模式05-30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05-24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培训06-13
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系列简报06-19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调研报告10-11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合同书11-17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12-02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讲话稿11-24